title
stringlengths 1
253
| text
stringlengths 52
75.3k
| category
stringclasses 4
values |
---|---|---|
時尚、可頌和 Galaxy Z!看《艾蜜莉在巴黎》朱利安和路克一機在手,忙碌有 Chill 的小秘訣 | 大家還記得《艾蜜莉在巴黎》裡搞怪又可愛的朱利安和路克嗎?能讓他們拒絕加班、享受人生的小秘訣究竟是什麼?快來一窺他們忙碌又 chic 的巴黎上班族生活!星期一:收假日常收假的早晨以一大堆訊息通知開啟,還在進行早晨儀式不想回訊息?Galaxy Z Flip5 讓你不用掀開手機就能輕鬆瀏覽通知內容,即使是小尺寸的摺疊手機螢幕也有 3.4 吋,不用怕眼睛花花看不清楚!二:我的 VIP 客戶上班日子太苦,怎麼能錯過接待可愛狗狗客戶的機會!當需要指導模特兒擺姿勢的時候將 Galaxy Z Flip5 垂直擺放在平面上,即可解放雙手輕鬆攝影;路克在一旁也沒閒著,Galaxy Z Fold5 的 7.5 吋巨型螢幕搭配專屬的 S Pen, 讓他隨時隨地都能輕鬆提筆揮灑創意。看到最後的完成品,你覺得誰的作品略勝一籌?三:忙裡偷閒既然在法國週末工作是違法的,上班偷懶一定也是合理的!尤其是小週末的午休必須要離開公司 chill 一下。跟著朱利安一起在秋天的暖陽下買杯抹茶散散步,陽光打在臉上的黃金時刻可不能不自拍,Galaxy Z Flip5 讓使用者不用打開螢幕就可以輕鬆拍攝,不錯過任何完美瞬間;或是跟路克一起去餐廳吃夾了濃郁乳酪的法式三明治,邊幫喜歡的腳踏車隊加油,Galaxy Z Fold5 的超大螢幕讓你不用帶平板也能不費力的觀賞比賽畫面。難能可貴的午休時間,你比較喜歡哪個行程呢?四:拍攝日到了拍攝日可不能馬虎,有需要調整的場景嗎?Galaxy Z Fold5 的分割畫面模式讓路克可以輕鬆比對兩個畫面,並快速找到適合的圖片讓廠商參考修改;充滿甜點的現場讓朱利安不能自己,他的 Galaxy Z Flip5 不可能跟眼前的馬卡龍那麼像!如同馬卡龍大小的摺疊手機實現輕鬆收納,就算想只背一個漂亮小廢包出門也沒有問題。
五:迎接假日整週最令人期待的一天終於到了,必須趕快把手上的事處理完,不能讓加班這種爛事發生!朱利安的 Galaxy Z Flip5 讓他可以把手機架在桌上和客戶視訊,不費力的把最後的工作完成;路克使用 Galaxy Z Fold5 的分割畫面同時打開兩個頁面,傳輸檔案輕而易舉。有了好用的工具準時下班再也不是夢,快跟客戶說再見迎接快樂週末! | daily-weekly |
建漢科技加大越南投資 完成購地及廠房動土施工,預計2025年第一季投產 | 新竹 2023 年 11 月 15 日 / 美通社 /-- 網路設備製造大廠建漢科技宣佈,日前完成越南北江省的購地,並正式啟動新廠房動土工程,訂於 2024 年竣工,預計新廠房在 2025 年第一季起投入生產。建漢科技自 2019 年起開始在越南北寧省大同環山工業區投資廠房,自 2022 年起更是將生產製造全數移轉集中至越南廠。有鑑於 2024 年起陸續會有更多元的產品線及業務成長,後續工廠使用率面臨滿載不敷使用,需加大產能並擴建廠房以迎接營運成長。經審慎評估後,建漢科技年中在北江省協和縣和富工業區取得土地,並於日前正式動工興建廠房。建漢位於北江省和富工業區的工廠基地面積為三萬平方公尺,預計興建樓高 4 層可使用面積近六萬平方公尺,預計 2024 年年底完工,2025 年第一季度投入生產。預計可為當地創造超過 5000 個以上的工作機會,新工廠貢獻年產值可達新台幣 220 億元。2025 年後建漢科技將擁有兩座越南工廠,可為客戶進行生產的產品類型及提供的服務將更為多元,包括:中小企業網路接取器、網路交換機、控制器、WiFi Mesh 路由器、PON (光纖到府) 設備、基站路由器、IP 攝影機、衛星通信閘道器、物聯網閘道器、印表機和監視器。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 daily-weekly |
第一屆「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215件專案參選,雲林、高雄拿四奬表現最優,嘉義縣、新北獲兩獎居次 | 《天下雜誌》「未來城市」首次推出「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於 11 月 15 日公布結果,雲林縣以兩座首獎、兩座優選,獲選「2023 年度卓越城市」; 高雄市則拿下四座優選,六都中表現最優。為找出高齡少子化、數位轉型、氣候變遷等城市共同挑戰的解方,《天下雜誌》「未來城市」推出「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 邀請縣市提名傑出專案,與其他地方政府分享經驗,推動城市間的標竿學習。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為核心,分為「環境保護」「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三組;以執行效益、創新程度、可延續性及跨界合作等四大評估面向,經過三個月徵件及三輪評選,以考試院長黃榮村為首的專家評審團,最後從 20 縣市的 215 件專案中,選出 20 件得獎專案 (含 3 件首獎、17 件優選)。其中,雲林縣和高雄市均有四件專案脫穎而出,為得獎最多的縣市。而雲林縣又以「虛實整合的守護者聯盟」與「ESG 智慧農業創生示範場域」專案,分別拿下社會進步組與經濟成長組首獎,評審團決定將「年度卓越城市」殊榮頒予雲林縣。嘉義縣與新北市各有兩件專案得獎,得獎數次高。嘉義縣的「不『蚵』能任務 — 繩奇活線」專案,也拿下環境保護組首獎。 另外,苗栗縣、彰化縣、嘉義市、屏東縣、花蓮縣、台東縣、宜蘭縣、連江縣則各有一件專案得獎。地方治理打破都市化,非六都大獲青睞從整體結果來看,非六都專案具有深刻地方問題意識,而獲評審青睞,成績甚至超越六都。這也反應台灣地方治理,正在打破「都市化等於進步」的傳統觀念。例如,雲林縣的兩座首獎,都是因資源匱乏而激盪出的創新。計畫處、農業處合作的「ESG 智慧農業創生示範場域」, 是為解決農村人口老化與碳排,聯合農產養殖業農民一同投入科技、淨零雙軸轉型;「虛實整合的守護者聯盟」, 則是因雲林境內缺乏醫學中心,消防局、衛生局與台大雲林分院等單位必須密切合作,而催生的成果。擁抱科技、從負責到當責的公務員台灣作為科技之島,不少縣市也尋求科技解圍。 例如環保組首獎「不蚵能的任務」, 是嘉義縣環保局與台灣化學纖維公司合作,以獨家技術將上千噸廢棄蚵繩轉為環保布料,實現了循環經濟;高雄市四個獲獎專案中,更有三項高度導入科技,展現從重工業轉型科技城的決心。其中,高雄市交通局「AIOT 數據驅動 智慧交通心服務」專案相當前瞻,對於城市淨零有指標意義,亦能回應國際趨勢。儘管得獎專案多是落實或延伸中央政策,細節中仍見地方公務員巧思與執行力。例如,彰化縣衛生局在 2022 年率先成為全國最早根除 C 肝的縣市;高雄市教育局補助低收入戶學生餐食,則以數位票卡取代紙本券,使學生結帳時不必擔心異樣眼光。首屆仍聚焦硬體,期待提升專案影響力第一屆參賽專案以醫療長照、地方創生、空汙、綠能、水資源保護為主,反應地方首長確實在設法回應高齡化、人口外流與環保永續議題;然而,今年掀起熱議的性別平權與交通安全僅四件專案投件,且影響範圍有限。整體而言,報名專案偏重硬體建設,少了軟體思維。城市,是變革的最適行動單位,「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使我們一窺縣市如何以有限資源、尋找特色出路,也展現了地方自治的新樣貌:面對全球性問題,22 縣市不是行動的孤島,而是一個協同作戰的網絡;這不僅是一場尋找 Best Practice 的競賽,更是一場永續台灣的大挑戰。完整獲獎分析與三項首獎專案報導,請參考未來城市網站、天下雜誌當期特別企劃:完整榜單:
評審觀察 |
社會進步組首獎 |
經濟成長組首獎 |
環境保護組首獎 | | daily-weekly |
2024奧斯卡收視人口1950萬連續三年正成長,這幾年影藝學院做了哪些努力拯救低迷收視率? | 2024 年第 96 屆奧斯卡於台灣時間 3 月 11 日早上頒獎,在《奧本海默》橫掃 7 項大獎成為典禮最大話題之後,今年奧斯卡在美國的收視數據也於今 (12) 日揭曉。本屆收視人數共 1950 萬,較去年的 1880 萬成長了 4%,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奧斯卡頒獎典禮連三年收視人口呈現正成長。近幾年奧斯卡頒獎典禮的低迷收視率,已經是影藝學院以及典禮轉播單位無法迴避的狀況。奧斯卡收視率的歷史最低點,出現在 2021 年,但那年或多或少也因時勢所困。該年典禮製作人由《天人交戰》史蒂芬索德柏 (Steven Soderbergh)、電影製片史黛西舒爾 (Stacey Sher) 以及節目製作人傑西柯林斯 (Jesse Collins) 擔任,不過縱使有名導索德柏操盤,整體典禮收視人口僅 1040 萬,與前一年《寄生上流》領銜奧斯卡的 2360 萬的收視人口相比,暴跌寫下新低。不過,該年奧斯卡是頂著 COVID-19 陰霾,成為後疫情時代北美回歸「實體」的大型頒獎典禮,而且場地也從過往大家熟稔的洛杉磯杜比戲院移師到中央車站。作為全世界電影工業的領頭羊,奧斯卡自然能希望透過頒獎典禮,凝聚電影力量,更重要的是在疫情消散後恢復原本的生態系。不過若從收視率來檢視,僅算差強人意。當時尼爾森公司 (Nielsen) 公布的初步數據中,2021 奧斯卡頒獎典禮收視人口僅在 1040 萬左右,眾多廣告客戶鎖定的 18 至 49 歲收視群更較前一年下降 64%。收視率的暴跌,連帶牽動的是未來廣告客戶購買典禮廣告的意願,便直接影響影藝學院的收入來源,甚至是未來轉播權利金的談判都會失去籌碼。事實上,根據《綜藝報》該年的報導,針對 1500 名活躍的娛樂消費者 (電影觀眾,家庭娛樂性交易消費者和流媒體消費者) 進行調查,以標題,明星和海報作為提示,藉以衡量觀眾對於最佳影片的認識。報導顯示,北美一般觀眾幾乎不知道該屆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在調查中知名度最高的是講述「黑豹黨」的《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有 46% 左右的受訪者聽過這部電影,其餘入圍者依序為:《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39%、《游牧人生》35%、《花漾女子》34%、《夢想之地》24%、《父親》24%、《靜寂的鼓手》23%、《曼克》18%。因此,從這項調查報告就能判斷該年觀眾對於奧斯卡的熱度相對低迷。當然,2021 年的收視率受到影響有許多因素影響,包含賽前因為疫情喪失公關造勢等宣傳活動,典禮又少了實體規劃與明星光環加持,且缺乏眾所矚目的話題大片,加上當今網路收視習慣已經逐漸追上傳統有線電視,諸多原因加乘下,北美各大頒獎典禮迎來收視寒冬。接著把時間回溯到 1998 年,該屆奧斯卡最受矚目的是入圍 14 項大獎的《鐵達尼號》, 而《鐵達尼號》全球票房來到 22.56 億美元,在美國本土則是有 15.81 億美元,換句話說,《鐵達尼號》的大部份票房,皆來自於美國觀眾。而從票房反應觀眾對於《鐵達尼號》的歡迎程度檢視,加上入圍 14 項奧斯卡的氣勢,該年美國有多達 5530 萬的觀眾觀看了這場頒獎典禮,最終《鐵達尼號》也不負眾望,拿下包含最佳影片在內的 11 項大獎。也因此,從上述幾項關於票房的數據得以窺見,影片的賣座、知名度與否,或許是影響觀眾收看頒獎典禮的因素之一。進入 2010 年代之後,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觀看數字變起伏不斷,例如 2014 年,頒獎典禮仍舊有 4360 萬的觀看數字。該年的最佳影片為《自由之心》, 獲獎最多的為 7 項大獎的《地心引力》, 其餘受到矚目的話題電影,則包含《華爾街之狼》、《瞞天大佈局》等片。而美國本土的票房表現,依上述片子順序,分別為 5667 萬美元、2.74 億美元、1.16 億美元、1.50 億美元。至於上一次奧斯卡頒獎典禮收視人口突破 3000 萬時,是出現在 2017 年,共計 3300 萬人觀看。該年《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獲得最佳影片。而最受矚目的作品,則是最終拿下 6 項大獎的《樂來越愛你》,《樂來越愛你》的美國票房表現也有 1.51 億美元。而上一次突破 2000 萬觀眾時,就是 2020 年,該年《寄生上流》拿下最佳影片,該屆有 2360 萬的收視人口。當年備受矚目的作品,則包含《1917》、《小丑》、《賽道狂人》、《從前,有個好萊塢》等片,而美國本土的票房表現,依上述片子順序,分別為 5336 萬美元、1.59 億美元、3.35 億美元、1.17 億美元、1.42 億美元。過了 2020 年之後,收視人口都低於 2000 萬,2021 年為 1040 萬、2022 年為 1660 萬、2023 年為 1880 萬,今年則是 1950 萬。不過換個角度來看,這也代表奧斯卡連續三年的收視率呈現正成長,而且看來離重回 2000 萬大關不遠。2022 年,除了威爾史密斯 (Will Smith) 的那一巴掌成為熱議話題之外,影藝學院與轉播單位也在收視率上做了許多努力。當年新增「觀眾最喜歡」、「最值得喝采片刻」兩大「會外獎」, 觀眾可以投給任何一部去年喜愛的電影,以表達支持。而且只要參與投票的觀眾,就能參加抽獎,有機會全額免費參加下一屆於洛杉磯舉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或是獲得一整年的免費電影票、串流流媒體服務以及學院博物館商店的獨家商品。然而,這些抽獎機會僅限定於美國居民,不過全世界各地的粉絲仍舊能透過 Twitter 參與投票。這兩大獎項吸引的是更多觀眾的參與度,電影公司、演藝明星、社群名人等都會在 Twitter 拉票造勢,在有觀眾群的加持下,便有更多人關注奧斯卡,藉此拉抬收視率。除了新增會外獎拉抬聲量之外,當時為了精簡典禮時程而不過於冗長,影藝學院決定將剪輯、音效、妝髮、藝術指導、原創配樂、紀錄短片、動畫短片、真人短片等 8 大獎項,改以預錄形式預先頒獎。換句話說,典禮現場就不會以直播呈現。被犧牲的 8 大獎項,會從電視轉播開始前一小時,花上大約 30 至 40 分鐘的時間頒發,獲獎者的致詞感言則將在電視轉播期間播出。不過,此舉當然引起各界炮轟,相當不尊重此 8 大獎項的入圍者以及從業人員,自從 2018 年吉米基莫 (Jimmy Kimmel) 擔任典禮主持人之後,連續三屆奧斯卡都沒有主持人,此舉優點是能避免過於冗長,但後期卻被批評典禮缺乏重點與幽默感,導致 2022 年學院再度找回主持人。而這些努力,也確實讓典禮收視人口向上成長,2022 年擁有 1660 萬人的收視,與 2021 年相比提高不少。到了去年,影藝學院因為承受不了業界的砲轟以及順應對電影從業人員的尊重,決定將 8 大獎項放回正式轉播之中,而且也取消了透過社群投票的會外獎項。而典禮也採用主持人,再度請回吉米基莫。而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入圍名單,也擁有兩部超級商業大作,分別是全球票房 14.93 億美元的《捍衛戰士:獨行俠》以及全球票房 22.94 億美元的《阿凡達:水之道》。而去年橫掃獎季的作品《媽的多重宇宙》全球票房也有 1.06 億美元,美國則有 7378 萬美元,這是電影公司 A24 旗下最為賣座的電影作品。在多數觀眾認識作品的狀況下,奧斯卡收視率連續呈現正成長,去年來到 1880 萬收視人口。今年,則沒有過多的調整,同樣找回吉米基莫主持,每個獎項也都在頒獎典禮揭曉,唯一有所變動的,則是提前一小時開始典禮。此舉是為了能在美東時間晚間 7 點轉播,讓全美的收視人口皆能在較為舒服的黃金時段收看頒獎,當然,就有助於商業廣告的轉播。接著,攤開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入圍名單,或許對於收視率的成長也有一定幫助,兩部商業大片《奧本海默》、《Barbie 芭比》於去年暑期創造「芭本海默」熱潮,寫下各自的票房紀錄。《奧本海默》北美票房 3.29 億美元,全球票房則是總計 9.57 億美元,對於 3 小時的 R 級歷史電影而言,此成績相當亮眼,而《奧本海默》也成為影史票房最高的二戰電影以及傳記電影。至於《Barbie 芭比》則有更佳的票房表現,北美票房 6.36 億美元,全球票房則是總計 14.45 億美元,目前排在影史票房第 14 名的位置,同時也是女性執導作品票房最佳,從任何角度來看,《Barbie 芭比》都是成功的商業電影。而相較於去年《捍衛戰士:獨行俠》以及《阿凡達:水之道》兩部商業大片在奧斯卡的入圍狀況,《奧本海默》以及《Barbie 芭比》則更是本屆焦點。前者提名 13 項大獎傲視入圍名單,且在頒獎之前就已是眾所矚目的得獎熱門;後者則是提名 8 項大獎,並有傳唱度極高的歌曲〈I'm Just Ken〉、〈What Was I Made For?〉加持。在這兩部商業大片注入的關注度之下,觀眾對於奧斯卡入圍名單應該多少能感到親切。「芭本海默」也成功讓本屆收視人數增加至 1950 萬,相較去年成長了 4%, 這也是奧斯卡連續三年收視人口呈現正成長,距離重返 2000 萬大關已經不遠。而典禮幾個亮點表演,也當數憑藉《Barbie 芭比》入圍最佳男配角的萊恩葛斯林 (Ryan Gosling) 現場演唱〈I'm Just Ken〉同時致敬瑪麗蓮夢露 (Marilyn Monroe); 以及萊恩葛斯林和憑藉《奧本海默》入圍最佳女配角的艾蜜莉布朗 (Emily Blunt) 在台上互相調侃「芭比海默」的玩笑。當然,傳統電視收視人口,受到網路收視習慣的改變,以及社群平台崛起的影響,已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今年的收視人口雖然仍未突破 2000 萬,但連續的收視人口成長,對於影藝學院以及轉播單位來說,仍是值得開心的事。未來能否重探 2000 萬收視人口大關,則值得持續觀察。 | daily-weekly |
腸病毒就診人數創新高,4月恐提早進入流行期,疾管署:酒精效果有限,應使用漂白水消毒 | (中央社)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今 (12) 日指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破 6000 人次,創近 10 年同期新高,近 4 週教托育機構停課也超過去 (2023) 年同期,今 (2024) 年疫情拉警報,可能提前 1 個月在 4 月開始進流行期。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隨著時序進入春季,腸病毒好發季節將至;3 日至 9 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 6084 人次,創近 10 年來同期最高,且近 4 週教托育機構因應腸病毒疫情停課累計已 180 班,超越去年同期 132 班。羅一鈞指出,往年國內腸病毒疫情多在 5 月開始進入流行期 (單週就診人次超過 1.1 萬人), 不過以近期就診趨勢來看,今年可能提早 1 個月,在 4 月就開始進入流行期,屆時又是學期中,恐導致小朋友染病數增加,因此提前預警,今年流行風險較高。腸病毒流行趨勢,羅一鈞說明,專家本就預估,每 4、5 年會有 1 波腸病毒大流行,國內前兩次較大規模流行為 2012、2019 年,且 COVID-19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疫情 3 年間,都沒有較大規模腸病毒流行,因此較擔心,恐因為免疫負債,有大流行風險。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實驗室監測顯示,近期腸病毒持續於社區中活動,以克沙奇 A 型為主。今年尚無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但於社區已出現 4 例腸病毒 71 型及 1 例 D68 型輕症個案。疾管署防疫醫師林稜提醒,酒精殺腸病毒效果有限,仍要注意以清水與肥皂洗手。並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一般環境消毒,可以 8 瓶 1250c.c. 保特瓶清水加入 100c.c. 漂白水,且環境、器具等於消毒水擦拭完畢後,靜待 10 分鐘再用清水擦拭 1 次,才算完成消毒。疾管署提醒,無論成人、幼兒,都有感染腸病毒的可能,請民眾落實肥皂洗手等個人手部衛生;教托育機構及家庭照顧者應定期清潔環境及重點消毒,時常清洗消毒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並持續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學童正確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等正確防疫觀念。腸病毒重點一次看根據疾管署網站,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環境下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並約在 5、6 月會達到傳染高峰,其中更以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體,約佔所有重症病例的 90%。以下介紹腸病毒的傳染途徑、感染症狀,以及預防和消毒重點。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新生兒則可能透過胎盤或孕婦分娩過程等途徑感染腸病毒,並且在潛伏期即具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 1 週內傳染力最強,在家庭及教托機構育機構等處最容易傳播。感染腸病毒後一般約 3 至 5 天會出現症狀,大多數感染者症狀類似輕微感冒,且大部分病例幾天後便會自然痊癒。常見症狀為手口足病,在口腔、手掌、腳掌周圍可能出現水泡、潰瘍,並有機率合併發燒,病程通常為 7 至 10 天,但有極少數個案會出現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和 A71 型病毒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的基本方法。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新生兒及嬰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在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應洗手,必要時務必更衣、戴口罩;除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員儘量避免接觸新生兒。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兒童玩具 (尤其是帶毛玩具) 經常清洗、消毒。一般環境消毒,建議使用 500ppm 濃度之漂白水;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則建議使用 1000ppm 之漂白水。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 (門把、課桌椅、餐桌、樓梯扶把、玩具、書本等) 做重點消毒。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 | daily-weekly |
印尼煤礦開採所生甲烷排放嚴重低報,能源智庫批測量方法過時 | (中央社) 根據環境與能源智庫 Ember 今天發布的報告,由於測量方法過時且不準,全球最大動力煤出口國印尼在煤炭開採活動中產生的甲烷排放被大幅低報。法新社報導,總部位於倫敦的 Ember 根據自身的各項研究估計,印尼的煤礦氣 (CMM) 汙染較官方數字高出達 8 倍。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說法,甲烷造成全球暖化的嚴重性,僅次於二氧化碳。Ember 印尼氣候與能源資深分析師杜迪 (Dody Setiawan) 在聲明中表示,由於印尼承諾在全球範圍內削減甲烷排放,數據的差異「可能會損及其國際地位」。印尼能源及礦產資源部尚未回應法新社相關詢問。群島國家印尼是全球第 3 大產煤國,僅次於中國和印度,也是全球最大動力煤出口國。根據印尼能源部資料,印尼在 2023 年產出 7 億 7500 萬噸煤創新高,其中出口量超過 5 億噸。印尼是「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 GMP) 的簽署國之一,印尼政府曾表示「將在國內採取全面行動,以在 2030 年底前達成甲烷減排目標」。印尼在提交聯合國最新一份雙年報告中,稱其陸上採礦活動釋放 12 萬 8000 噸甲烷。然而 Ember 預測,印尼在 2024 年的採礦活動可能的甲烷釋放量超過 100 萬噸。Ember 指出,印尼使用過時方法估算排放量,同時未能報告地下採礦活動的煤礦氣排放。地下採礦活動所產生的甲烷排放量可能遠高於陸上採礦活動。環保人士敦促印尼政府改進煤礦氣管理,確定哪些地區產生最多,並處理甲烷汙染低報問題。來自全球能源監測組織 (Global Energy Monitor, GEM) 的朵蘿西。梅 (Dorothy Mei) 在一份聲明中說:「為全面實現『全球甲烷承諾』目標,印尼必須制定監測排放的計畫,並提高煤礦開採和甲烷數據的可及性。」印尼煤礦協會 (Indonesian Coal Mining Association) 執行長亨德拉 (Hendra Sinadia) 告訴法新社,資料差異可能是因為測量方法缺乏標準,尤其是企業所沒有通報的逸散性排放。 | daily-weekly |
死守舊機車最省錢?把握時間爭取汰舊換新補助才是聰明做法! | 身為全球機車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許多台灣人家中都不只一台機車,有的老舊機車不好發動、騎乘時還有濃煙,但長輩或是精打細算的民眾,總秉持著不到零件停產的那一刻絕不輕易換車。但這樣的做法真的省錢嗎?從多方角度分析,其實非然。別以為騎老車省錢,你沒想到的錢坑在這首先,老舊機車因為動力科技較舊,省油表現無法與新車平起平坐以外,不合時宜的廢氣排放標準,難以通過排氣定檢,每次遇到機車要定檢時,輕則要在機車行花上許多時間,重則難以通過而冒著被罰款的風險,在道路上被相關單位攔檢更需付出高額罰款。
再者,隨著造車科技的進步與騎士對於騎乘安全的觀念提升,歐盟與日本分別已於 2016 年與 2017 年就開始規定新車要強制加裝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或 CBS 安全連動煞車系統,台灣目前雖然沒有強制加裝,但在 2020 年之前也曾經透過 1,000 元至 4,000 元不等的購車補助,積極推動民眾選擇有加裝 CBS 或 ABS 系統的車款,顯見煞車系統提升與行車安全的關聯性至關重要。老舊機車不僅沒有 CBS 或 ABS 煞車系統的輔助,煞車系統更因經年累月的使用效能大幅衰退,若遭遇到緊急意外,難以達到有效減速避險功能,後續所衍生的問題,絕對更為嚴重且難以想像。政府汰舊補助年底即將截止,現在正是換新大好時機對於廣大的機車族而言,除了倚重機車的高靈活性以外,相較於汽車更低的入手門檻當然也十分重要,因此為鼓勵民眾提升用車安全、鼓勵汰舊換新,政府也藉由補助來提升民眾汰舊換新意願。以先前曾推行的 ABS/CBS 購車補助為例,2020 年前停止時就曾掀起一波購車高峰,顯見購車補助對於機車族的重要性。而環保署所施行的汰舊換新 2,000 元補助,也確定將於 2023 年底正式退場,在年底前無疑為汰舊換新購車的最佳時刻。面對琳瑯滿目的機車品牌,要如何選擇品牌與機種呢?首先從品牌切入,近年來躍升台灣機車市場龍頭的 SYM 三陽機車,以多元的機種選擇和優異的產品實力,擄獲台灣民眾芳心,且為了回饋消費者支持,三陽機車對於購車優惠始終不手軟,年底前更結合政府汰舊換新補助,三陽機車全車系汰舊換新再加碼 3,000 元,以迪爵車型為例,汰舊換新補助最高可達 23,800 元 (三陽購車補助金 14,500 元 + 三陽汰舊換新加碼 3,000 元 + 政府環保署汰舊換新補助 2,000 元 + 政府汰舊換新貨物稅減免 4,000 元 + 廢車回收 300 元)。換言之,若錯過了今年底最佳入手時機,明年要入手三陽機車新車,將會直接貴上 5,000 元 (少了三陽汰舊換新加碼 3,000 元 + 政府環保署汰舊換新補助 2,000 元), 對於荷包支出來說相當有感。正因為政府補助即將退場,再加上三陽機車的加碼補助力道,造成市場上相當高的迴響,引發超級熱絡的好評與購車潮,三陽機車為了感謝消費者回饋,同時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全力加開產能,更祭出保證 7 日內 (工作天) 交車的承諾,就是要確保購車民眾不只拿的到政府補助同時享全年度最高優惠,更可以盡快交車,以新車迎接新年的全新生活。多元機種選擇,每個人都可以理想的 SYM 身為台灣機車市場龍頭,三陽機車旗下有多種車款選擇,其中全新迪爵 125、MMBCU 與 CLBCU 都是最熱機種。身為國民旗艦代名詞的全新迪爵 125, 不僅擁有三陽機車三大優勢 DNA「日本京濱噴射系統」、「CBS 2.0 連動煞車系統」、「63.9km/L 一級油耗」以外,更有最新科技 EnMIS 雙火星塞異時點火系統、傲視同級 37.5L 最大車廂空間、雙載舒適的 689mm 超長坐墊等配備。廣受年輕人喜愛的 MMBCU 則是基於 DRGBT 優秀的平台血統,更針對實用性、舒適性上做出大幅調整,有同級中最大的置物空間及雙載的舒適性,以及獨特的跑旅車款外型,造就同級距銷售冠軍的寶座。上市短短 3 個月就熱銷破萬台的 CLBCU, 不僅有獲得金點設計獎的百搭精緻外觀,更有 EnMIS 超強油耗表現與貼心規格,堪稱內外兼備的最佳小蜂鳥車型!把握時間舊換新,騎新車展開新的一年從排廢、安全性,到補助優惠等面向分析,長期看來機車汰舊換新無疑是增加安全、減少風險且照顧荷包的最佳投資。有意願汰舊換新的民眾,絕對要把握今年底最佳時機,不僅有政府補助,更可獲得三陽機車的加碼補助,如此絕佳機會,錯過不再。政府補助倒數 SYM 全車系汰舊換新再加碼 3,000 元 (電匯) 保證 7 日內交車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查詢。 | daily-weekly |
摩爾多瓦會成為俄羅斯下一個目標?俄國於摩國東部設大選投票所,引政府抗議 | 綜合《路透社》與《France 24》報導,俄羅斯計畫於 3 月 15 日總統大選時,於摩爾多瓦分離主義者控制的聶斯特河沿岸地區 (Transdniestria) 設置投票所,引發摩爾多瓦不滿。該國外交部表示,會召見俄羅斯駐摩大使,以表達反對俄國設投票所的決定。俄國即將於 3 月 15 日至 17 日舉行總統大選,除了俄國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 之外,尚有三人登記參選,然而外界預期普亭會毫無懸念的獲勝,另外三人的作用只是在反對派人士遭到打壓、殺害後,營造一場多元選舉的假象,強化普亭執政的正當性。俄羅斯預計會在其佔領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內設置投票所,此外,俄國也會在摩爾多瓦東部的聶斯特河沿岸地區,設置六個投票所,引發摩國政府抗議。摩爾多瓦是下一個烏克蘭?聶斯特河沿岸地區為何?摩爾多瓦與烏克蘭相同,都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也與烏克蘭一樣有親歐派與親俄派,其中國土東部都存在希望脫離母國,加入俄羅斯的分離主義地區。摩爾多瓦東部的親俄分離主義區,即是聶斯特河沿岸地區。1990 年蘇聯解體前,摩爾多瓦想與羅馬尼亞合併,然而聶斯特河沿岸地區反對,並希望維持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身份。1991 年,該地區宣布從蘇聯,也從摩爾多瓦獨立,改國名為「聶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 雙方在 1992 年爆發戰爭,並在戰後形成分治局面。如今,聶斯特河沿岸地區高度親俄,不僅仍有約 1500 名俄國士兵駐紮於此,該地區許多人也講俄文,甚至擁有俄國護照。2006 年,該地區舉行公投,有高達 97% 的選民支持該地區獨立,並在未來加入俄羅斯,94% 的選民反對成為摩爾多瓦的一部分。然而,儘管摩爾多瓦自戰爭後便沒有實質控制聶斯特河沿岸地區,該地區也擁有自己的政府、軍隊和貨幣,但其在國際上仍普遍被視為摩爾多瓦國土,甚至連俄國都不承認該地區是一個國家。隨著俄國在 2014 年出兵克里米亞,2022 年入侵烏克蘭,以及在戰爭爆發後,摩爾多瓦申請加入歐盟,與俄國關係不斷惡化,都讓國際社會擔心俄國可能在俄烏戰爭後,藉由聶斯特河沿岸地區人民希望加入俄國為由,出兵摩爾多瓦,使該國成為下一個烏克蘭。2 月 28 日,聶斯特河沿岸地區召開特別代表大會,議員於會中通過決議,向俄羅斯國會上下兩院提出請求,「籲請採取外交措施,在摩爾多瓦日益升高的壓力下保護該地區」。當地議員指控摩爾多瓦政府,針對聶斯特河沿岸發動「經濟戰爭」, 擋下關鍵進口物品使當地變成一個「貧民窟」。近日俄國也宣布將在該地區設置總統投票站,種種事蹟都進一步加深國際社會,對俄國入侵摩爾多瓦的擔憂。因應俄國威脅,摩爾多瓦向法國求助根據《Politico》報導,因應俄國威脅,摩爾多瓦總統桑杜 (Maia Sandu) 於 3 月 7 日與法國簽署了軍事合作協議。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與桑杜在簽署協議後的演講中表示:「摩爾多瓦與烏克蘭一樣,都威脅到了普亭,因為他們都在俄國的家門口,成功發展出了民主體制。去 (2023) 年 9 月,摩爾多瓦購買了法國公司泰雷茲集團,製造的 Ground Master 200 雷達,是該國第一次向西歐國家購買軍事用品,摩爾多瓦也不排除向法國購買短程防空飛彈。一名摩爾多瓦官員表示:「我們知道這很昂貴,也沒有足夠的金錢買太多武器,但我們仍然會盡力而為,做好抵禦威脅的準備。」 | daily-weekly |
《踩動世界的女人》:在維多利亞時代,許多人深信騎單車會將遵守婦道的女性變成娼妓 | 文:漢娜。羅斯 (Hannah Ross) 第二章 踩著車輪的女狂人單車腳、單車背、單車臉在那個女性身體飽受父權控制的年代,騎單車會成為激烈爭執、二流科學、資訊誤傳的焦點也不意外。要是遠離家人和監護人視線,誰曉得女性可能在開放空間做出哪些道德淪喪的事?在美國,女性援助聯盟 (Women’s Rescue League) 斬釘截鐵地說,騎單車會讓女性的道德產生缺陷。該聯盟主席夏洛蒂。史密斯 (Charlotte Smith) 甚至向國會請願禁止這項活動,並譴責單車是「惡魔得逞的手段」, 要是不予以遏止,單車可能導致道德和宗教崩壞,「越來越多輕率隨便的女孩,最後終將被推向美國社會邊緣女性的行列」。換句話說,單車會將遵守婦道的女性變成娼妓。許多人都秉持騎自行車不端莊或有失淑女風範的觀點。女性已經騎了數個世紀的馬,那麼為何將四條腿換成兩個輪子會引來如此大的爭議?一切都和你選擇騎乘的姿勢有關。女性騎乘於馬背上時應該採取側坐 (非要經過一場世界大戰才剷除這項傳統), 好讓雙腿能夠合乎禮節地併攏垂放於同一側,並且以長裙遮擋。但穿長裙騎單車很不切實際,所以不能選擇側坐。單車也好,馬匹也罷,女性跨坐在椅墊上的動作都屬於過度性感的動作,秉持這種拘謹保守又錯誤觀點的人認為,光是跨坐都可能對女性道德和生殖器官造成危害。部分自詡為專業醫師的男性及少數女性 (我只是粗略使用「專業醫師」這個名詞,請記住,當時有些醫師認為搭乘快速蒸汽火車可能對大腦造成傷害) 認為,科學站在他們那一邊。美國婦產科醫生羅伯特。狄金森醫師 (Dr. Robert Dickinson) 相信將椅墊架高,會「導致女單車手的陰蒂和陰唇長期摩擦」, 這樣一來「前傾動作所施加的壓力增加,以及運動量大所導致的體溫上升,都更可能助長這種感受」。我認為這只凸顯狄金森醫師個人的思想,而他在許多方面都大錯特錯,尤其是他背書的優生學和認為女同性戀有害社會的個人意見,他的醫學生涯主要都是嘗試「治療」這些人。其他人的說法是,騎單車會導致雜交,如今這種錯誤觀點仍存在於較為保守的文化中,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何在照理說應該是自由的國家,女性騎單車時比走路更容易碰到性騷擾。維多利亞時期的製造商緊捉這個爭議帶來的商機,設計出他們自稱可以避免性刺激的新款椅墊。貼上「符合人體工學」或「健康衛生」標籤的車款,多半有著中央深刻溝槽、前端短小的坐墊。無論是怎麼樣的設計,這些單車都宣稱必能消減「會陰部壓力」或「減輕身體敏感部位的任何壓力」。白話解釋就是,女單車騎士使用新款椅墊時不會激起性慾。其中一間公司還驕傲地聲稱「你坐的不是杜普勒 (Duplex) 坐墊」。身為女性單車騎士的醫師法蘭西絲。奧克利 (Franes Oakley) 不相信椅墊會引起性慾的迷思。一八九六年,她告訴《哈潑時尚》(Haper’s Bazaar) 讀者,因為基於「謬誤的人體臆斷」, 市面上才會推出「怪咖」椅墊,這種椅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但令人摸不著頭緒,也令人憂心模糊焦點。可悲的是這番言論並沒有壓下這類論調,有些醫師甚至得寸進尺,從外生殖器講到體內的生殖器官,表示騎自行車會增加經痛風險,其他醫師則堅稱單車會導致不孕。當時完全錯誤的主流醫學說法是,生殖系統的本質使然,女性算是「嬌弱的性別」, 任何耗費體力的行為都可能讓她們的生殖能力承受風險,而騎單車等肢體活動會讓椅墊直接接觸女性的外生殖器,引發巨大隱憂。根據某些人的說法,女性身體的所有部位都會因為騎單車而受損,從頭頂到腳趾都有可能。聞言後,焦慮恐慌的單車騎士辛西亞 (Cynthia) 於一八九六年寫信給《淑女單車族》雜誌尋求協助。她想知道騎自行車是否真的會讓她的腳變形。回信者向她保證,雖然許多期刊都斬釘截鐵給出正面答案,但這種事絕對不會發生。確實,有位紐約醫師自認他發現單車狂熱的病患有「單車腳」, 也就是雙腳移動的動作不是直線前進,而是畫圓。其他人則是擔心前傾握住手把的動作可能讓單車族背部變成難看的「單車駝峰」, 當時的女性單車設計成高手把,以確保背脊打直,維持可以接受而淑女的騎行姿勢。儘管極為不流暢舒適,任何朝車架前傾的角度在當時都不被接受。說到女性騎單車的危害,臉部引發的爭議並不少於生殖器官,也就是所謂的「單車臉」隱憂。一八九九年,另一個優生學信徒阿拉貝拉。肯尼利醫師 (Arabella Kenealy) 聲稱她的病患克拉拉 (Clara) 深受該疾病之苦。克拉拉的臉龐曾經擁有精緻迷人的女性風采,但自從她開始騎自行車和從事其他運動,醫師認為克拉拉的臉就多出「男性剛毅」的特質,女性特質蕩然無存:「她柔美和緩、朦朧迷人的臉部曲線全都消失殆盡,成了一幅乏味的風景」。另一名醫師則是說明,年過四十的女性最可能受到單車的「蹂躪摧殘」:「我見過她們的『漂亮臉蛋』急速衰老,變得乾巴巴、爬滿皺紋,很快就失去她們先前擁有的年輕光彩」。《哈潑雜誌》建議可以嚼口香糖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男性也可能遇到這種狀況,一名《紐約先驅報》(New York Herald) 記者描述他看見參加紐澤西的美國自行車騎士聯盟 (League of American Wheelman) 聚會的成員,大多有「單車臉」。相較於男性,醫生更擔心女性,畢竟她們的女性特質會因此受損,女單車迷可能外表變得跟男性沒兩樣。肯尼利醫師也表示,騎自行車讓克拉拉荒廢家務、走路的步態顯得男性化,最糟的是「糟蹋」她孕育下一代的「生產權」。所以說,就算騎單車沒有讓女性一頭栽進妓女人生,也會害她們不孕,更慘的是奪走她們的女性特質、優雅風采、繁殖能力。國家的未來當真堪慮。當時許多醫師治療心理健康疾病的做法,譬如憂鬱症及各式各樣被貼上「歇斯底里」或「神經衰弱」等的病症,治療處方就是「休養」, 這樣一看,騎單車會讓女性身心生病的信念顯得格外諷刺。夏洛特。吉爾曼 (Charlotte Gilman) 就在她一八九二年所著的知名女性主義短篇故事集《黃壁紙》(The Yellow Wallpaper) 中,強烈抨擊這種療法。故事中的敘事者出現「暫時神經性抑鬱」的徵兆,於是被醫師丈夫綁在床上,甚至嚴禁寫作,偏偏寫作是她唯一的生活樂趣。被困在床上不得動彈的她指控,除非他「下達特殊指示,否則我不能翻身」, 這是現代所謂的高壓控管,而非必要的醫療介入。結果該敘述者與現實世界逐漸脫軌,過度在乎臥室壁紙的款式設計,腦海中浮現有個女人藏在壁紙圖案後方、以四肢爬行的幻覺:「她拚了命想穿紙而出,可是誰都無法穿破壁紙圖案,壁紙扼殺了這個可能」。在她的癲狂想像中,她試著撕毀牆上的壁紙、解放自己想像出來的女人,但受困女子其實就是敘述者本身,也正是作者本人的心理投射。夏洛特。吉爾曼也長期接受完全靜止的療法,或是所謂的家庭監禁,一手策劃靜養療法的醫師西拉斯。米契爾 (Silas Mitchell) 就是運用這個方法治療她的產後憂鬱症。她描述這種「療法」讓她瀕臨心理崩潰邊緣,於是她決定不顧醫師反對、逕自終止療法,最後離開丈夫身邊,拒絕維多利亞時期令人窒息的家務生活,成為全職作家,並說全拜她離開的決定所賜,才不至於發瘋。米契爾醫師之所以強烈反對,是因為他不贊成女性工作或從事任何與男性平起平坐的事務:「我很確信女性想要與男性公平競爭、從事男性工作的欲望只會造成危害,畢竟女性的體質狀態和男性迥異」。這種療法只反映出一種抑制女性身體和思想獨立的普遍文化,米契爾醫師 (固執地) 對現實視而不見,不願相信女性未能享有政治、社會、身體的權利解放,反而是害她們生病的原因。要是醫生願意聆聽眾多女性的真實心聲就好了,畢竟她們開始騎單車後,就感覺自己好得不得了。倘若另一種方法是要她們待在家瞪著牆壁,那騎單車不可能沒效。有個女人寫信給《單車旅遊俱樂部報》(Cyclists’Touring Club Gazette), 聲稱她全新的休閒嗜好治癒了她所有疾病,其中包括醫生找不出病因的頭痛和嘔吐。當她和丈夫、女兒開始騎單車,她很滿意自己不但變得身強體壯,先前的病症也消失無蹤。她很篤定所有女性都能從戶外活動獲得益處,另一名單車迷則是描述自己原本健康狀況不佳,時常感到疲倦,但開始踩單車後,她現在變得活力充沛,一天可以騎一百一十公里。醫學界也有不贊成肯尼利和狄金森醫師的反對派,一口咬定騎單車有益於所有類型的病痛。一位艾爾巴特醫師 (Dr Albutt) 囑咐病患適量騎乘單車,並表示遵照他指示的人後來都有明顯起色。一位女醫師在一八九七年出版的某本自行車雜誌中,立場堅定地指出騎單車對女性身心健康的影響:「當女性逐漸理解自己的身體需求,開始鍛煉她們有欠運用、不受珍惜的肌肉,運動所帶來的自由便能讓她們感到喜悅。旁人的嘲笑和牢騷並不持久,而風吹拂她們的頭髮,陽光親吻她們的臉頰,躍動脈搏裡的血液溫暖並紅潤她們,讓她們的身體變得強壯,精神抖擻。」一位法國內科醫生珍寧斯醫師 (Dr Jennings) 反駁騎單車會導致不孕的觀點,說明騎車可能促成相反效果,並要求有生育問題的病患多騎單車。有位名為芬頓 (Dr Fenton) 的醫師痛批誤傳騎單車對女性身體有害、並要求她們停止騎車的同行:「關於女性的人體解剖或生理學都沒有類似說法」。芬頓醫師堅稱,女性可以「跟男性一樣,心安理得地騎車」, 最後還痛斥維多利亞時期女性獲得的醫療協助及靜養療法,都是沒有根據的誤導做法,聲稱九成病人最後變得倦怠無趣,也沒有消耗體力的機會,他指出「成千上萬名被視為長期孱弱的女性」後來都被「單車拯救」。女性其實不是脆弱無助,而運動也不會害死她們或讓她們不孕,只會使她們變得更強壯,如果你準備挺身而出,為女性要求更優渥的條件和機會,身體強壯就很有幫助。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踩動世界的女人:自由、賦權、革新,130 年來的女性單車史》, 木馬文化出版作者:漢娜。羅斯 (Hannah Ross) 譯者:張家綺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法國作家西蒙。波娃在一九四〇年代向情人借了一部單車,在巴黎逍遙騎車,立刻就愛上單車帶給她的自由。英國萊斯特工廠員工艾麗絲。霍金斯將單車當作革命工具,以此召募更多女性加入女性普選權運動。阿富汗女孩扎拉。胡薩諾跳上自行車,挑戰宗教及文化禁忌,並教導其他女孩騎車。一八九四年,居住波士頓、二十四歲的拉脫維亞移民安妮。柯瓊夫斯從沒騎過單車,卻在聽到兩個男人打賭女性無法騎單車環遊世界後,自告奮勇接下挑戰,成為第一個以自行車環遊世界的女性。 如今可能很難想像,一個世紀前的女性遑論投票權,連騎單車都被視為離經叛道的行為。但更難想像的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仍有許多單車運動的男性選手、支持者和組織,不認為女性有能力成為專業單車手。《踩動世界的女人》就是這樣一本關於女權與單車的書,從一百多年前劍橋男學生的抗議開始,探討自行車運動的起源,這種運具如何從娛樂演化為競技,又如何與女權運動產生連結。 十九世紀末的女性參政權運動者蘇珊。安東尼,認為單車是一種「自由機器」, 將女性從閨閣中解放出來,與此同時,卻有許多人懷疑「嬌弱」的女性是否有能力騎單車,更將之視為「不淑女」或「淫亂」的行為,從服裝到體格,無一不被指教。讓人難以想像的是,直到二十一世紀,女性自由車賽事仍經常因偏見而落入看似乏人問津的窘境,女性車手的待遇也與男性車手天差地別,更別提許多人仍然對女性進行單車競技的專業程度提出質疑。 本書作者在阿富汗、印度、沙烏地阿拉伯等地區看到勇於突破保守性別規範的女性,因為騎乘單車,不僅能夠更順利地受教育,也投入單車競技的領域;她也採訪現役的非裔黑人女性車手,她們忍受孤獨、堅持奮鬥,只為讓相同處境的女性拓展更多可能。《踩動世界的女人》既呈現了女性自行車運動的歷史篇章和宣言,更挑戰長期主宰自行車運動的男性主導敘事。即使仍有許多困難仍待克服,但正如那些勇於打破紀錄的女車手一樣,只要不放棄踩踏板,勝利必在前方。這本書除了讓我們知道女性因為騎單車,而增加哪些權益、如何拓展生活方式、生命的面貌。也在談:改變的過程有好有壞,但改變並不可怕。我們現在都受惠於前人勇於改變和創新所累積的成果。 | daily-weekly |
全球領先的內容推薦平台Taboola,擴大原生廣告服務 | 以 AI 賦能原生廣告、協助新聞媒體進行 AI 轉型!穩居台灣市場首選合作平台全球領先的內容推薦平台 Taboola 11 月 15 日於台灣台北盛大舉行 Taboola 台灣品牌發布盛會 (2023 Taboola Brands Connect), 本盛會亦是 Taboola 自 2021 年登台以來,首度主辦的面向全廣告主、內容媒體、代理商的品牌旗艦活動。Taboola 首席營收長 Ran Buck 與 Taboola 全球企業客戶銷售副總裁 Jon Westnedge 更專程來台參與,顯示其對台灣市場的重視。Taboola 為開放網路第一大廣告平台,2007 年由亞當辛格達 (Adam Singolda) 成立,2021 年在美國那斯達克 (NASDAQ) 敲鐘上市。Taboola 以 AI 人工智慧科技與深度學習技術精準提供人們感興趣的資訊,在全球擁有超過 6 億日活用戶。在商業上,不僅幫助全球新聞內容媒體實現多元變現、用戶獲取,亦幫助品牌廣告主拓展全球商機。2022 年,Taboola 宣布與 Yahoo 獨家簽訂 30 年合作協議,Taboola 將在 Yahoo 產品服務上獨家提供原生廣告解決方案,此項網路科技業的重磅結盟,更受全球注目。Taboola 登台首場品牌盛會,正式宣佈在台啟動 Taboola 在 Yahoo 的原生廣告服務 Taboola 在 2022 年底在全球宣布與 Yahoo 重磅結盟,Taboola 將為擁有近 9 億全球月活躍用戶的 Yahoo 獨家提供原生廣告解決方案。對於廣告主、內容媒體和商家而言,Taboola 將成為開放網路上最主要的原生廣告提供者。此 30 年獨家合作協議不僅被全球網路業界視為網路產業的歷史性結盟,更將重塑數位廣告新局勢。2023 年,Taboola 前三季在全球各市場積極加速與 Yahoo 的合作與資料移轉進程,終於在第四季在台灣市場啟動 Taboola 在 Yahoo 的原生廣告服務。Taboola 大中華區副總裁李承隆 (Eric Lee) 在活動上代表 Taboola 正式宣布原生廣告服務在 Yahoo 所有產品服務上全面啟動,他指出,Taboola 與 Yahoo 今日在台灣正式發布合作,意義有二:一是代表 Taboola 的技術與產品深受 Yahoo 的信任;二是台灣一直以來都是 Yahoo 全球很重要的市場,因此更具有雙方在全球的合作正式開展的指標性意義。未來 30 年,Taboola 將攜手 Yahoo 共創原生廣告領域的嶄新未來。Yahoo 亞洲區總經理黃吉樂 (Pete Wong) 亦特別出席活動,並表示「Yahoo 與 Taboola 合作之後,台灣廣告主將可透過 Taboola 獨家購買 Yahoo 產品服務內的原生廣告。我們相信這項合作將為廣告主提供獨特的優勢,並協助他們實現行銷目標。與此同時,Yahoo 在台灣仍致力於為品牌主及代理商提供優質內容整合方案及關鍵字廣告,持續為廣告主開創新的客製化創意形式與行銷活動。」Taboola 看重台灣 AI 人才潛力,特別在台設立 AI 研發中心,是全球的三大研發中心之一多年來積極與台灣產官學界合作,培育台灣 AI 研發人才與世界接軌,Taboola 研發副總裁暨台灣與洛杉磯研發中心負責人俞寧寧 (Ning Ning Yu) 為 Taboola 台灣研發中心的幕後推手,早在 2017 年即在美國培訓台灣 AI 人才,2020 年更攜手國科會在台灣成立 Taboola AI 研發中心,並從 2021 年至今持續發掘人才、積極與產官學界合作,期待讓台灣 AI 人才在世界舞台發光。俞寧寧表示,台灣是 Taboola 非常重要的研發中心之一,更是 AI 人才投資的重鎮。Taboola 將持續以 AI 賦能數位廣告領域,並積極協助新聞媒體夥伴轉型。Taboola 作為一家世界頂尖的 AI 科技公司,俞寧寧更借此機會在活動上分享 Taboola 的 AI 展望與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研發技術的進展。譬如,Taboola 不斷精進其 AI 尖端技術的實際應用,對於新聞媒體與內容媒體上,Taboola Newsroom 扮演了如同 AI 編輯助手的角色,協助媒體的編輯團隊在內容產製、讀者互動、獲取訂戶上取得更加成效與表現。其中,最新推出的文章標題生成功能 (Article Headline Generation) 與電子報智慧摘要功能 (Newsletter Summarization) 更是大受國際媒體好評。未來,Taboola 也將針對新聞媒體夥伴的需求,研發更多符合媒體 AI 轉型需求的功能與服務。Taboola 台灣市場的企業廣告主與新聞媒體合作首選平台除了面向內容媒體,身為開放網路第一大廣告平台,Taboola 亦是企業廣告主在原生廣告的首選合作策略夥伴。看重台灣市場的商業潛力與為提供台灣廣告主更優質的服務,Taboola 也宣布今年開始由 Taboola 台灣首位業務總經理楊懿純 (Cathy Yang) 領軍,帶領實力堅強的業務團隊提供所有廣告主與內容媒體夥伴全方位的服務。楊懿純認為,Taboola 台灣團隊首要任務是將 Taboola 的國際資源與經驗導入台灣,協助台灣新聞媒體持續提升用戶終生價值;同時,也為廣告主網羅全台最優質的媒體流量,運用 Taboola 的 AI 尖端技術提升廣告成效。Taboola 目標是成為台灣廣告主及廣告代理商在原生廣告的第一選擇。Taboola 一直以來以卓越的 AI 技術與產品,為全球新聞媒體與企業廣告主合作夥伴實現商業目標。現在,對台灣市場的承諾不僅將持續體現在更全面優質的服務、嶄新的產品技術,更顯現在台灣 AI 人才培育與產官學合作。期盼未來 Taboola 在台灣市場攜手更多廣告主、新聞媒體與行業夥伴邁向 AI 新未來。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 daily-weekly |
台北大巨蛋狂潮後,是否會掀起新一波「封閉式巨蛋」的公共建設災難? | 文:陳文瀾 (學生時代,醉心科學、哲學、棒球,就業後,出版過政治、教育、體育、財經類書籍,現專事產業研究) 日前,日本職棒名門讀賣巨人隊跨海來台,參加「讀賣巨人軍 90 周年紀念台灣試合」賽事,對戰台灣職棒中信兄弟隊、樂天桃猿隊,兩場賽場皆吸引逾三萬名觀眾入場。這兩場賽事與 2023 年 11 月的亞錦賽,讓台北大巨蛋成為萬千棒球迷的新勝地,彷彿台灣棒球已進入新的紀元。毒草或香花俱在藍媒操弄下昔日,一提到台北大巨蛋,總與弊案兩字形影不離。今日,在媒體、網路社群的吹捧下,台北大巨蛋形象已由負轉正,弊案被淡化為缺失,先前未按設計圖施工,導致若干硬體設施欠佳,與比賽時螢幕全黑、下雨漏水、全壘打牆破洞等問題,也在一片歡欣鼓舞的氛圍下,不再被深究。與台北大巨蛋形成強烈對比的,正是陷入死胡同的新竹棒球場爭議案。與台北大巨蛋相反,新竹棒球場被發現缺失後,在新竹市市長高虹安與眾多藍白政治人物的持續汙衊下,形象登時由正轉負,再經泛藍媒體加油添醋報導,缺失被放大為驚天弊案,網路社群更是群情激憤,各種髒字傾巢而出。從台北大巨蛋與新竹棒球場的對比,便可知泛藍勢力對輿論的影響力,嚴以待綠營政治人物,寬以待藍白營政治人物;綠營政治人物犯錯,泛藍媒體、網路社群群追猛打,甚至羅織諸多子虛烏有的罪名,藍白營政治人物縱使罪行確鑿,劣跡罄竹難書,泛藍媒體、網路社群或視而不見,或為其開脫。新竹棒球場若在藍白營政治人物主政時興建,被發現缺失,泛藍媒體、網路社群仍會稱頌其「瑕不掩瑜」, 高虹安開挖球場等鬧劇,壓根不會上演。今日台北市市長若為民進黨黨籍,台北大巨蛋開打棒球賽,必被泛藍媒體、網路社群狠批:「包庇、圖利奸商」、「弊案未除,罔顧人民性命安全」。可悲的是,若干綠營政治人物、支持者邏輯能力欠佳,或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常隨泛藍媒體、網路社群起舞或起鬨,反讓藍白營政治人物更加恣意妄為,造謠、圈地、賣國、爭功諉過,幾乎無惡不作。再以棒球場為例,在朱立倫擔任桃園縣縣長時興建的桃園棒球場,因設計不良,導致在黃昏時,打者、主審備受陽光直射干擾,常無法排水的排水系統更是臭名遠播,被棒球迷詬病已久,但朱立倫卻毫髮無傷。藍綠差別待遇,亦發生屏東國際棒球場上。造價超過百億元、興建時間超過 30 年的台北大巨蛋,藍營政治人物不再追問先前弊案,反倒質疑造價 25 億元的屏東國際棒球場「債留子孫」; 其用心狠毒,乃希望複製新竹棒球場案,撼動民進黨在屏東縣的執政根基。台灣棒球場缺失不少,祇因缺少專業與經營眼光台灣棒球場問題猶如麻花,剪不斷、理還亂,常愈討論愈混亂。主要問題分為 3 大類,一是內部設計欠佳,如方位錯誤、女廁間數過少、動線紊亂且狹窄,而排水系統經常堵塞,幾乎是台灣所有球場的通病;二是棒球場若無企業認養,經常疏於養護,草皮枯黃、設備殘破者所在多有,甚至淪為「蚊子棒球場」。三是棒球場是稀有資源,難以進行分級。縣市棒球場既希望安排職棒賽事,又要舉辦三級棒球賽事,甚至壘球賽事;不同賽事對球場的要求略有差異,導致各方齟齬難歇,且因缺乏專業「變裝」團隊,舉辦運動賽事愈多元,設備愈易毀損。近來,嘉義市立棒球場的爭議,便源於此。嘉義市政府欲將嘉義市立棒球場內野改植草皮,便有棒球迷質疑此舉,乃「獨尊職棒、排擠三級棒球」; 而六都以外的縣市棒球場,幾乎都有類似爭議。根本原因在於,棒球場佔地廣大,維護不易且所費不貲;若無穩定收益,必將成為縣市政府的錢坑。中南部縣市改建棒球場,除安排台灣職棒一、二軍賽事,更歡迎台、日、韓職棒球隊前來春訓,即是為稻梁謀。然而,在美國、日本兩大棒球強國,皆不乏職棒球隊與地方政府為錢事起紛爭的案例,如美國職棒的運動家隊與奧克蘭市政府、日本職棒的北海道火腿隊與札幌市政府,運動家隊決議遷移至拉斯維加斯,北海道火腿隊則已將主場,從札幌巨蛋遷往北廣島市新球場。札幌巨蛋的殷鑑足讓台灣人警惕因達比修有、大谷翔平、王柏融先後效力之故,北海道火腿隊成為國人最熟悉的日本職棒球隊之一,札幌巨蛋也常出現在台灣的電視螢幕。然而,札幌市政府為藉札幌巨蛋獲取最大利益,對北海道火腿隊的籲求置若罔聞,不僅部分球迷無法舒適看球,過硬的投手丘更成為太平洋聯盟眾投手的噩夢,最終逼走了北海道火腿隊。可想而知的是,台北大巨蛋現雖風光無限,但硬體結構缺失未改,未來仍是公共安全的未爆彈,而根據現行的營運、利益分潤方式,一年會有多少棒球賽事在此舉辦,實令人存疑。畢竟,職棒球隊同樣精打細算,若非確有把握獲利,不會將賽事安排在台北大巨蛋。巨蛋營運之艱難,遠遠超過一般球場;熱潮過後,才是真正的考驗,北海道火腿隊出走後,札幌巨蛋縱使仍舉辦職業足球賽,依舊面臨鉅額虧損,即是殷鑑。值得關注的是,當美、日已揚棄封閉式巨蛋,台灣卻可能掀起封閉式巨蛋興建潮,恐將是台灣新一波公共建設災難。例如,在台北大巨蛋掀起棒球熱潮後,新北市政府便宣稱將覓址,興建可容納 5 萬人的巨蛋。無疑地,在總統大選敗選的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並無確實、可行的體育產業政策,僅欲藉此博取新聞版面!台灣職棒已開打 30 多年,但台灣仍未習得以經濟、產業角度看運動,導致迷思、激情壓過正論。但迷思無助於消除弊端,激情難以長久,當台北大巨蛋來日財務報表發佈時,才是夢醒、面對現實時分!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台北大巨蛋熱潮後,終將迎來夢醒時分 | daily-weekly |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自己?》:讓許多人感到「不想回答」的問題,其中一個共通點便是「別無選擇」 | 文:藤代圭一你對自己問了什麼問題?關於提出問題,這是某個人在對我提出「想和你說話時」所提出來的問題。我們的思考與行動,與提出問題是連結在一起的。根據研究,我們每天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產生兩萬個問題。我們的思考與行為,會在我們對自己無意識的情況下提問,而有很大的變化。例如:當一件事情沒有按照我們所想的情況發展時,我們就會很自然地問自己:「這是怎麼了?」問題會引導我們去思考。一旦被問,我們的腦子就會自動自發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當你問自己:「今天有什麼好事嗎?」你應該會從一整天發生的事情中,尋找出好的事情、讓自己感到滿足的或開心的事,然後帶著愉快的心情入夢。而當你問自己:「今天有什麼未完成的工作嗎?」那麼你或許會想起不能馬上著手完成的事情而耿耿於懷,進而影響了你的睡眠品質。因為很多事情是在無意識之下進行的,所以很難想像自己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最好能夠多多注意自己在事情發生後的行為。好比在發生失誤或失敗、或超出預期的麻煩狀況時,自己一定會有某種反應,而做出某種選擇。例如在運動比賽中,由於太在意自己犯下的失誤,就會帶著低落的心情進行接下來的賽事,直到比賽結束的哨聲響起。而這期間,你難免會問自己:因為內心充滿了自責、焦慮的情緒,而讓自己深陷於負面的思考中。明明應該把心思放在下一場比賽的,但「為什麼」的疑問卻在腦子裡揮之不去。在失誤的畫面一再浮現腦中的情況下,比賽時自然無法發揮應有的表現。所以,試著去想其他的情景吧!我非常喜歡旅行,但有時旅行中也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例如抵達目的地後,在機場等不到行李箱;又例如本來應該已經預約好的餐廳,到了餐廳時卻說沒有位子了...... 等等。因為事情沒有按照自己所想的進行,心情變得焦躁不安。這種時候,如果一直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那麼,就算找到了真正的原因,也將難以享受旅行的樂趣了。因為一場比賽中的失誤而一直問自己「為什麼」, 一點也解決不了問題。因為旅行中出現的麻煩事情而一直問自己「為什麼」, 只會讓旅行變得不愉快。那麼,應該怎麼問才好呢?代表性的問句會是這樣:該怎麼做?「下一次該怎麼踢球呢?」「該怎麼做,才能融入其中呢?」這樣的提問能夠讓我們的視野一下子開闊起來,我們的行動也會隨之有所變化。如此一來,注意力就會轉移到下一次踢球的機會,也會想起旅行原本的目的。話說回來,我們在無意識時對自己提出問題,而為了反應自我的提問,於是會做出思考與行動。若要改變現在的狀況、行動或思考,那麼改變問題就變得很重要了。如果每天因為無意識下的兩萬個提問而導致苛責自己,甚至出現負面行為...... 光是用想的就覺得很可怕。那麼,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提問顯現出來,而不是無意識下的問題呢?最理想的辦法就是把潛藏在無意識中的問題拉出來,使其變成有意識、好的提問。接下來,就是要積極訓練,做到能像無意識般的把問題反彈回去―就像在玩黑白翻轉棋一樣,能讓盤面瞬間變色。這種訓練,就如同競技類的比賽是藉由訓練來增強能力與技巧,然後在比賽中發揮實力,才能獲得好成績。沒有練習的選手,幾乎不可能在比賽中有所表現。為了在比賽中發揮實力,有必要一再訓練,把自己的身體訓練到隨時可以做反應的程度。以棒球為例。投手從十四點八八公尺外的地方投出時速一百五十公里的球,據說只要零點四秒就可以到達打擊區。現在有許多投手可以投出時速一百六十公里的球了,判斷的時間也跟著增加了。但相對的,這就讓打擊手判斷投手投球軌道的時間變得更少了。所以必須一再練習,好讓自己的身體可以無意識地、瞬間地做出反應。這個過程用語言來表示的話,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日常生活也一樣。當你在節食,想降低體重,想過著健康的每一天時,你一定會採取某些行動。首先,你應該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明明知道不可以,卻仍然戒不掉暴飲暴食的行為;雖然想到附近健行,卻怎麼樣也挺不起沉重的腰。那就從找出這種不適合節食的行為與心理因素,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吧。如果「想要實現」的渴望是真實的,那麼你可以去健身房訓練自己,開始跑步健身,或者,也可以在飲食方式上做改變。看到「體重增加了」這種不被期待的結果時,你可以回頭看看自己平常的生活習慣,試著削減不必要的做法,增加有必要的行動。慢慢地將這樣的行為養成習慣。如同運動員一樣,我們也可以不著痕跡地在生活中實踐這樣的過程。然而麻煩的,是我們很難瞭解自己「問的是什麼問題」。要瞭解對自己問了什麼,是一件艱鉅的作業。有一次我在對高中生演講時,問他們:「你們問了自己什麼?」他們都呆住了,全場變得靜默無聲,並且露出的眼神像在說:「這個人突然要開始談論什麼了嗎?」為了改變自己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對自己發出問題,我想在此簡單介紹開始的方法。那就是多接觸一些「好的問題」, 並試著給予實際的回答。不想回答的問題本書想傳達的是「想回答的問題」。但是,在介紹其特徵前,我想先簡單地提出「不想回答的問題」。讓許多人感到「不想回答」的問題,是有共通點的。其中一點,便是「別無選擇」的問題。這種問題其實潛伏著「問題裡存在顯而易見的指示或命令」。讓人為難的是問題的句尾卻掛著問號「?」, 所以讓人不得不把它當做問題來回答。例如:有一天要下班了,正在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上司突然走過來,說:「這份資料明天早上前重新整理好。沒有問題吧?」外表看起來是提問,其實是指示或命令的意思,無形中便對於回答有著強大的制約力量。看起來像是可以選擇,其實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以致於對這樣的問題只能回答「是」、「好」。當然,你也可以回答「不」、「不是」, 只是那樣的回答對實際狀況是無益的,很可能會影響到你未來的職業生涯,帶來種種不安。再回頭看,你小時候應該有過類似的經驗:放學後一回到家,媽媽問你:「晚餐想吃什麼?什麼都可以喔。」你立刻回答:「壽司。我想吃壽司。」「那個不行。」媽媽馬上就說。「沒有別的想吃的嗎?」這樣的問答重複出現。那時候心裡真有說不出的失望,忍不住想:既然不能吃壽司,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說出來呢?現在,已經成長為大人的我,是一個足球教練,也時常對我教導的孩子問出這種他們「不想回答的問題」。如果孩子回答「覺得傳球較好」的話,我會生氣地說:「不對!怎麼說都應該射門才對。」孩子聽了抬起頭,用困惑表情看著我的樣子,到現在我都還能清清楚楚地回想起來。看起來像是可以有所選擇的問題,卻無情地剝奪了他們的幹勁。既然如此,何不一開始就用命令的方式說「去做那個」、「不可以做這個」還比較好?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你想活出什麼樣的自己?——52 個自我提問練習,建立屬於自己的人生版本》, 遠流出版作者:藤代圭一 譯者:郭清華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提問力很重要,但你更需要「對自我提問」的能力!當有人問:「想要活出什麼樣的自己?」 你想到了什麼?對這問題感到不自在,猜測別人為何這麼問?或是因為答不出來而開始焦慮、情緒跟著低落了?是你害怕面對自我?或是不知如何瞭解自己,面對內心真正的渴望?大多數人都知道提問力的重要性,然而我們向來偏重在加強對他人的提問能力,而非針對自我,更鮮少去留意自我提問的重要性,以及它將為我們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作者藤代圭一是日本知名的運動心理教練,多年來在國家冠軍足球隊任職,深知球員擁有強大心理素質去面對壓力的重要性,而有效的激勵方式往往是透過「提問」, 讓對方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進而激起「想做」的動力。他所發展的這套「提問式心理訓練」, 不僅帶領球員履獲佳績,更被父母、老師、企業主管熱烈採用。 而今,這個有效的心理訓練轉化成「52 個自我提問」。對於力求自我成長或感受不到快樂的人們,提供了珍貴的解方。在藤代圭一溫暖的文字帶引下,我們學習如何跟自己提問、問對問題,在找到自己真正的渴望之後,建立屬於自己的人生版本。 此書是從日本高中生的熱情來信中,精選出 52 個對人生的疑問寫就而成。作者以「寫信給自己」的口吻,回憶過往,重新修正自我,並針對各種人生愁苦問題提出讓人寬心的思考方向。 向別人提問不容易,對自己提問更難。作者以幽默、貼心的筆調指出我們無法跟自己清楚提問的心理阻礙。他更提出指引與有效的提問技巧,告訴我們如何面對自己,做出誠實提問,並且要問對問題,才能找到自己最真實的渴望。 從書中所舉的各種案例,及作者傳授的方法,對於教養力不從心的父母、管不動學生的老師、無法激發下屬熱情的主管,皆能學習到有效的技巧。就如作者所言,動機與熱情不是說拿就拿得出來,而是擅用好的技巧「讓它自己長出來」。 作者文字溫暖而有渲染力,如同一位好友在你心煩意亂時給予安神的解方。52 個提問可以一次讀完,也能視為「每週一堂,用一年改變人生」的心理訓練。書末還附有筆記頁面,讓您隨時寫下自己珍貴的感想。 | daily-weekly |
台北自行車展的英文標語有哪些問題?把「我們很創新」寫成「喂,你要創新呀」 | 逛了一下台北自行車展。除了看工作所需的內容之外,當然也三步不離本行,看看各家的行銷手法和標語。欣賞了一些案例之後,順便歸納了幾個基本的英文標語寫法技巧給大家參考。自行車業廠商因為多半主要面對國外客戶的關係,在品牌名稱下面經常會有個英文標語。依照我自己的主觀看法,其中有 20% 寫得不錯,30% 尚可但並非上乘,50% 慘不忍睹。許多台灣廠商在寫英文標語時,還停留在「湊關鍵字」的階段;例如自認「品質」、「超值」、「創新」之類,就把這些字放進去、再用介係詞串起來就是了;而這類標語因為只是「串」、又經常串錯,所以實在不怎麼好看。標語的安全底線對於這類自己串的廠商,我的建議是:寫標語要到「安全」的程度,至少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加分項目是:搞不清楚對誰說另外一個標語中常見的錯誤,是「搞不清楚誰在說話」。標語的內容是你在鼓勵自己呢?還是要求顧客?因為英文中有清楚的人稱變化、時態、主被動、以及敘述和使役句型,往往動詞少一個第三人稱的「s」, 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舉例來說:「Be innovative」(要創新) 的語意不是「我們很創新」, 而是「喂,你 (顧客) 要創新啊」、或是自家老闆叫自家員工「你各位給我創新啊」, 方向都不太對,所以並不是適合當作行銷標語的語法。另外一個例子:字面上的意思是「(它 / 他) 打敗我了」, 但通常是英文口語中說「(某事情) 考倒我了」或「我不知道」; 那個「s」隱含前面有個省略掉的第三人稱主詞。但如果少了一個「s」變成:就變成跟講話對象說「請揍我吧」了。上面兩個例子,其實是差不多的問題,也就是前面說的「搞錯人稱」和「使役」; 這在台灣廠商的標語中非常常見 (有問題的案例中超過一半是這個), 在前面的照片中也可以看到用對和用錯的版本。基本的方法綜合前面所講的,來整理一下寫出安全英文標語的教學好了。首先,「湊關鍵字」並不是壞事,只要關鍵字夠獨特 (例如我書中說的「USP」) 都可以用,但不一定要直翻。以「品質」、「超值」、「創新」這三個常見關鍵字來說,普通的串串寫法 (純舉例) 會像是:但如果耍個花槍,寫成這樣就會好很多:再進階一點的話,這幾個字都有更「貴氣」一點的字可以取代 (記得「辨識度」嗎?): (這些字的挑選還要看產品性質和行銷內容上下文,這邊隨手舉例。) 再用它們來改寫上一句話:看起來是不是就不那麼「菜市場」了?我也是這樣想其實,我在為企業撰寫標語時,大概也是走這樣的流程。從業主那邊聽來的 (或是我協助分析的) USP 通常也都是簡單的關鍵字,一開始時溝通用的句型也比較直觀;但在經過思考和轉換的過程之後,就會變成比較獨特而優雅一點的寫法了。至於更特殊、更有趣、在短短幾個字中埋梗玩雙關、甚至玩文法的進階設計,當然就屬於專業的範圍了。本文經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點此訂閱電子報,定期接收最新內容 原標題:台北自行車展中的英文標語 | daily-weekly |
《楊牧全集》序:仰首看永恆——《奇萊前(後)書》中的追憶與抵抗(下) | 文:鄭毓瑜 (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台灣大學講座教授) 對於詩人,所謂「抵抗」, 因此不是揭發、指認、咒罵歷史或現實,更重要是不斷反問自己的「詮釋原則」:1969 年寫就〈延陵季子掛劍〉, 楊牧自陳此詩與當時自己偏重學術而疏忽創作的懊惱有關,那麼除了季札重然諾的情誼讓人感動,詩中細說別後的種種,顯然與文本外普遍可感的飄泊與失落相關。這是詩人試驗戲劇獨白體的開端,以詩的形式去掌握一個故事的情節,有意設定季札在特定時空的言行,借助角色搬演內心戲,在詩中向文本外的觀眾揭露現實背後的動機,甚至自我「解說」自我。除了第二段「你我曾在烈日下枯坐...... 令我寶劍出鞘 / 立下南旋贈予的承諾......」, 觸及季札允諾北遊歸來贈劍徐君的本事,其餘則明顯偏離了「重然諾」的原點,反而一路果敢的追蹤「荒廢」這個主題:「蓄意」的飄泊與山崗的「怨恨」, 一種不能開解的怨懟冷漠,加強了「荒廢劍術」的嘲弄與愧疚。一再提起「封了劍」, 終於成為「一介遲遲不返的儒者」、「儼然一能言善道的儒者了」, 顯然所學有成,但是這樣的儒術同時卻是伴隨孔門奔走列國後的悽惶落拓;因此,固然已具備善於言辭專對、行禮如儀的敦厚,但是又無限追想早年兼擅射御的勇敢剛毅。詩人將季札的兩難與遺憾,蓄意地布置在空間、身分與術業如此南轅北轍的差異上,並合理地引生在老去的時間中不可逆反的幻滅。楊牧重設主題,讓事件離開原生文本,這是透過創作,往外拓生而再造「古典」。在〈加爾各答黑洞的文字檔〉, 曾經以雪萊、濟慈為例,說明詩思維如何生生不已。雪萊喜歡引用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一回與朋友杭特 (Leigh Hunt,1784-1859) 在驛馬車上,隨口說:「既然如此,我們將就這地上坐吧,且說說那些君王死難,匪夷所思的故事。」引得車上另一位老婦人正襟危坐、打算洗耳恭聽。其實這是雪萊隨手引來《理查二世》(Richard II) 的詩句。濟慈於 1817 年 5 月寫信給杭特,說到,雪萊仍說著君王死難的故事嗎?「告訴他,人間還有詩人死難,匪夷所思的故事――有些在他們成孕出生之前就死了」。莎士比亞寫這兩句詩,嘲弄理查二世 (Richard II,1367-1400), 雪萊引用「君王死難」句,背景是喬治三世 (George III,1738-1820) 的顢頇瘋癲;然而濟慈說「詩人死難」, 則轉而形容詩人的思維紛紜雜沓,一個接著一個,但是「有些停留在瞬息的字裏行間」, 有些則偶然畫過去,只在「筆端無預示的痕跡裏」。「詩人死難」說法之前,濟慈在信中談到詩寫得不順利,覺得自己所寫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根針頭――在我看來要多少這樣的針頭才能打成一根釘子,...... 而要用一千根這樣的釘子才能鑄鍛成一把亮得能照耀後人的矛頭」, 我只能不斷攀爬,但是如果持續前行,卻在最後一刻錯失了目標呢?在隔天寫給海登 (Benjamin Robert Haydon,1786-1846) 的信中,也說:濟慈以為創作過程,如同攀爬高崖採集海蓬草的人,隨時有著失足的焦慮懼怕。1818 年 5 月一封給雷諾茲 (John Hamilton Reynolds,1794-1852) 的信中,也提及墜落的隱憂,建議思考者必須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如脇生雙翼,無畏深淵與峭壁。而這個翅膀的隱喻,後來出現在楊牧〈給智慧〉詩中:當楊牧挪借這個隱喻,不論雷電寒夜般的艱難,或四處飄蕩的恐懼、憂鬱和寂寞,幾乎都已經被認取、內化而成為詩人的身心雙翼,因而可以與俯仰無畏的「智慧」(或即是濟慈) 互換相許。詩題下特別引註濟慈在同一封信所說的 “Sorrow is wisdom”, 其實濟慈還進一步說 “Wisdom is folly”(1818 年 5 月 3 日), 強調真知的獲得必須揚棄說教,必須勇於逃離典範 (如華茨華斯、米爾頓 (John Milton,1608-1674), 甚至一心躲開自己腦海所知。詩,再也不是率性而為了,搜尋、介入、抗拒,甚至擬定策略、有些城府,楊牧說尋找詩的過程宛如自我箠楚,亟思奮飛,而這是不是就像濟慈所嚮往那拔地戾天、搏擊長空之鷹?詩宇宙從小生長在混合著海潮與山嵐的花蓮,山海的形色聲響一直在心神中央,對於楊牧來說,遼夐的山、傾瀉的水流,原本都是屬於我的,永恆的。如同守護神的奇萊山,像巨幅同心圓來去湧動的太平洋海潮,以及發源於秀姑巒山東麓的秀姑巒溪,往東遇阻於海岸山脈,水行往北,終而往東橫切海岸山脈,流入太平洋。這些廣袤巍峨的地景,加上鳥獸草木,彷彿是永恆不變的原鄉,醒來就記得的美麗沖積扇。從花蓮往南,右邊的三層大山,反覆出現在《奇萊前 (後) 書》: 這層疊而上並與峽谷相接連的垂直軸,成為楊牧記憶與發想的私密維度。比如描摹在天地之間翱翔的蒼鷹,比擬自己的心思眼見,或盤旋,或俯視,或翻身遠颺,更值得注意是分別發表於 1984 年與 1995 年的〈俯視〉與〈仰望〉, 可以說是詩人俯仰一生而重新觀照的新維度。詩人為了什麼記憶?其實記憶總是缺漏的,總是介乎明暗的,總是定位不明的,我們好似在時間縫隙中,「編織了張張或疏或密的羅網,無端將自己困守住了」(〈奇萊後書跋〉)。楊牧其實非常清楚記憶所引生的矛盾,自我以為奇萊諸山的「永恆之姿」一直屬於我,但是從「少年氣象」至於如今「蒲柳之姿」, 山勢不變,卻反過來發現自己的脆弱渺小 (〈中途〉)。〈仰望〉詩中說「仰首看永恆」, 因此不只是為山勢高度所迫的被動觀看,而是望向一種持續辯證、追尋甚至超越眼前高度的「永恆」動態。在《奇萊後書》的跋文裡,詩人說如果回望過去,總如此侷困在密密的網羅,那麼,回憶之外:書寫這件事其實也還可以說是我們努力衝刺,從那鬼神的束縛解脫的動作,在一定的大結構裏,文字是惟一的條件,把那些已經逝去的和即將逝去的昔日之蹤跡,與今日之預言,一一攫捕,編織成章,定位,退後一步觀看,發現那些其實仍操之在我,追尋記憶只是藉口。追尋完整的文字結構,完整的形音義關係,如黼如黻,才是我們的目的。從時間河流中奮力掙扎,轉而追尋操之在我的文字結構,詩人希望藉此從過去與現今之間的矛盾解脫;但是,詩人馬上就自問,我能不看到文字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嗎?與〈仰望〉同樣作於 1995 年的〈論詩詩〉這樣說:以引號有無,代表你來我往的對話,前一段由文字與現實之間的相互干擾來提問,後兩段則藉由望遠鏡與天文觀測,比擬文字如何中介現實。伽里略 (Galileo Galilei,1564-1642) 放大倍數的望遠鏡,並不只是觀看,而是進一步觀測星球的細節,比如看到月球表面的陰影而測其凹凸,看到銀河是由無數小星星聚合而成,更重要的是看見四個衛星繞著木星轉,反駁了天體都繞著地球轉的「地心說」。詩人引用伽里略的例子顯然不只是為謳歌科學技術或工具,因為望遠鏡不只是望遠鏡,而是探索未知的甬道,從透鏡裡伽里略發現了新的天體秩序;就如同文字在詩裡,發現細節、運用策略、擴大思維,正是這些搜索、會心、果斷的「詩真理」, 重新規範了時間中持續至永遠的宇宙六和。從「美」與「憂鬱」同在,至於如何「永恆」的劇烈辯論,詩人心思往復:創造究竟是在神或在人,詩人是自我主張或空虛自己,如何逆轉古典模式,以攀越如同峭壁深淵一般的書寫顛簸,在美與愛與詩之間,錯誤、焦慮、悠閒、介入,是不是都是真實的?而「永恆」是不是也試圖解脫「永恆」的定格?我們想起「詩並非絕對」, 楊牧說,在朝向真理的路途上,「我不能太相信絕對」(〈詩與真實〉), 這些迷茫與發現的交錯,正是詩事件的現場,也正是詩人目睹並伸手在未知的黑暗摹寫出如星圖般的詩行連線 (lines), 而成就如此閃亮明滅的詩宇宙。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楊牧全集 1-30: 詩卷、散文卷、文論卷、譯著卷、別卷》, 洪範出版作者:楊牧 momo 網路書店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獻給所有文學人的解答之書 集結楊牧六十年豐厚創作,人生與詩藝的惟一嚮導若將文學視為一座大山,這條時而使人喜悅,時而使人困頓的路途中,楊牧的著作提供無數條蹊徑,指引人們通往永恆的絕景。 01・詩卷 I 水之湄・花季・燈船 02・詩卷 II 傳說・瓶中稿・北斗行 03・詩卷 III 吳鳳・禁忌的遊戲・海岸七疊 04・詩卷 IV 有人・完整的寓言・時光命題 05・詩卷 V 涉事・介殼蟲・長短歌行・微塵 06・散文卷 I 葉珊散文集・年輪 07・散文卷 II 柏克萊精神・一首詩的完成 08・散文卷 III 搜索者・亭午之鷹 09・散文卷 IV 奇萊前書 10・散文卷 V 奇萊後書 11・散文卷 VI 疑神・星圖 12・散文卷 VII 交流道・飛過火山 13・文論卷 I 失去的樂土 14・文論卷 II 掠影急流・人文蹤跡 15・文論卷 III 隱喻與實現 16・文論卷 IV 從儀式到托寓・陳寅恪的詩學取徑・《桃花扇》的雙線情節・唐詩的敘事性 17・文論卷 V 鐘與鼓:《詩經》的套語與詩歌口述傳統・陸機文賦校釋 18・文論卷 VI 唐詩選集 19・譯著卷 I 葉慈詩選 20・譯著卷 II 暴風雨 21・譯著卷 III 英詩漢譯集 22・譯著卷 IV 新生・西班牙浪人吟・甲溫與綠騎俠傳奇・庫爾提烏思論歐洲與歐洲文學 23・別卷 I 集外集 (一) 詩。散文,雜文。序跋 24・別卷 II 集外集 (二) 文論 25・別卷 III 集外集 (三) 譯著 26・別卷 IV 書信 (一) 27・別卷 V 書信 (二) 28・別卷 VI 書信 (三) 29・別卷 VII 洪範書介 (楊牧撰) 30・別卷 VIII 附冊 (年表・索引・存目・書影・手稿・照片) 獻給讀者、創作者、研究者:無論是東方的,西方的,古典的,現代的,人文的,自然的,學思的,藝術的...... 讓我們按圖索驥,在無盡的蒼穹下,仰望楊牧創作的美麗星辰。 國寶級詩人楊牧三十冊跨文類大全集全新編纂,增補佚作,完整楊牧作品定本私密書信、手稿、相片首度公開最靠近諾貝爾文學獎的台灣作家思想結晶巔峰巨著正式問世,閱讀攻頂之路,就此展開! | daily-weekly |
Marra《好好理財》:不知道如何設立具體財務目標?那就利用「100倍速算法」 | 文:Marra 建立具體的目標擁有越具體的目標,就越能夠知道要往哪裡前進。因為目標夠明確、詳細,才能比對現況跟目標到底還有多少差距,並對應做出調整。回想一下自己爬山的經驗,當你抬頭望向目的地時,反而腳步會開始加快,因為我們知道再多努力一下就到了。因此明顯的目標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激勵自己再多加努力達成。例如:在二十五歲存到 50 萬元、五十歲產生每個月三萬元的被動收入、三十五歲時擁有三種每月能產生一萬元的被動收入。目標金額可以設定為每月花費的 100 倍,這個金額代表足以支撐你 100 個月的生活,大約是八年的期間,為你帶來一些緩衝,去思考人生真正想做的事情。接著從 1、2、3、5、8、13 中選一個數字,選擇你覺得最可能達成存到的年數。上述的數列並不是什麼神祕數字,而是斐波那契數列,會使用該數列是因為每一個數字的差距足夠明顯,讓我們可以輕易地做出選擇。兩年辦不到可能只差一點就選三年,但三年辦不到,可能就要跳下一個級數五年,但當五年都辦不到的時候,代表可能就要更久的時間。先求有,再求好你可能會覺得,上述這種速算法太粗暴且簡單了?然而理財計畫本來就沒有完美的。與其花時間精算每個月的開支細項、緊急預備金、房貸、車貸等金額,不如先利用速算法快速產生一個數字。畢竟人生世事難料,未來有太多的變化,很難預估準確到底需要準備多少金錢。如果你先擁有一個理財目標,反而可以在面臨生活變化時,快速做出調整,也你不會因為一個生活的小變動,就要耗費心神從頭再設計一次理財目標。假使現在的目標是每個月收入增加一倍,你可以選擇直接把最後金額增加一倍,或是選擇一個更短的年限,這個年限一樣是從數列中選擇。調整過程完全不用借助任何工具,設下日期並顯示在醒目的位置。目標就會變成更具體的:我要在三年後 2026 年 12 月 21 日存到 200 萬。請把這句話放在你可以天天看到的位置,寫下來做成小卡片放錢包,或是直接設成手機桌布。千萬不要因此覺得害羞,因為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想要達成,就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讓我們的潛意識明確知道,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天,我都要往這個目標前進。我推薦可以多利用市面上的倒數 App, 讓你體感上更有時間流逝的感覺。當然,如果這樣壓力太大的話,單純放桌布就可以了。目標進化當已經快要達成上述目標時,就代表你已經有更充裕的資金及經驗去做更詳細且長遠的理財計畫。像是利用 4% 的 Fire 速算法去推算必須存到的退休金。其實就是上述 100 速算法的三倍目標。假設目標原先是存到 200 萬,那麼財富自由的數字就是存到 600 萬,這時候相信你有了第一次達成的經驗,會更有信心跟方向讓目標變得更加遠大。接下來的篇章也會提供更多能夠達成的具體方法。「Fire」是一個金融自由和提早退休的理念,它代表「財務自由,提早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Retire Early)。「Fire」的目標是讓個人透過節儉生活、有效投資和財務管理,在較早的年齡實現財務自由,提前退休,有更多的時間和自由。「Fire」的主要概念是透過積極儲蓄和明智的投資,建立一個能夠產生足夠被動收入的投資組合。通常,這個投資組合會包含股票、債券、房地產等多種資產,以達到穩健增長。當這個投資組合能夠產生足夠的被動收入用來支付日常生活費用,個人就能夠實現財務自由。這意味著即使不再從工作中獲得薪水,仍然可以維持生活所需的資金。至於「4%」, 這涉及到計算在「Fire」策略中可安全撤出的年度支出。根據「4% rule」, 通常建議在財務自由後每年從投資組合中撤出 4% 的金額,這樣可以保持投資組合的持續增長,同時保持穩定的生活水平。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投資組合價值為 1000 萬元,那麼在財務自由後,每年可以撤出 4% x1000 萬 = 40 萬元作為你的年度支出。需要注意的是,「Fire」策略需要謹慎計畫和有效的財務管理。每個人的情況和目標都不同,因此實現「Fire」和使用「4% rule」的可行性可能因人而異。在進行「Fire」計畫之前,建議尋求專業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計畫符合個人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好好理財:善用記帳╳ETF 投資,打好與金錢的關係,提早十年完成夢想》, 聯經出版作者:Marra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不論你是幾歲或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從現在開始理財都不嫌晚。 跟著「好好理財」主編 Marra 一起做好理財中的三個重要角色:顧客、老闆、員工,並掌握投資 ETF 的訣竅吧!你也有這些煩惱嗎?有了穩定薪水,卻不知道該怎麼樣開始理財?工作了好幾年,卻存不了什麼錢。真的要開始理財了,網路上、書籍裡的東西複雜的讓人看不懂!把錢放入投資市場讓人好不安,錢會不會拿不回來?聽家人朋友說投 0050、0056 就對了,但你真的了解那是什麼嗎?翻開《好好理財》, 讓你在短期間內,產生想要好好理財的動機,並有能力建構自己的理財系統,同時解答你的所有疑慮!只要有心理財,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晚 本書將告訴你:正確的理財觀念:新手容易犯的投資錯誤一次大揭曉入門必備觀念到方法:一步一步開啟人生投資,釐清投資的意義 ETF 完整解析:深入簡出超重要 ETF, 基礎知識到深度解析,最後帶你實際下單打造被動收入的技巧:不再只是領死薪水,除了穩定收入更有看得見的存款增長實用工具提供:ETF 精選神器搭配使用,輔以多樣表格圖表讓你一目了然跟上 Marra 的腳步,一起開啟人生新篇章! | daily-weekly |
俄羅斯大選:普亭橫掃88%選票,澤倫斯基批「權慾薰心獨裁者」,納瓦尼遺孀在選票寫上丈夫名字 | 俄大選初步計票普亭拿下 88% 選票,澤倫斯基批權慾薰心獨裁者 (中央社) 俄羅斯總統選舉今天 (當地時間 17 日) 結束,官方公布初步計票結果顯示,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 獲 88% 選票。普亭看起來將再獲 6 年任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Volodymyr Zelenskiy) 批評他是權慾薰心的「獨裁者」。《美聯社》和《法新社》報導,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 (Central Election Commission) 主席潘菲洛瓦 (Ella Pamfilova) 於 24.4% 選票完成計票時在國家電視台的簡報中表示,普亭囊括 87.97% 選票。澤倫斯基在社群媒體上貼文指出:「世上每個人都清楚,歷史上時有所聞的這種人不過就是渴望權力,為了永遠統治而無所不用其極。」「為了延長個人權力,他將無惡不做。」俄羅斯國營的全俄羅斯民調研究中心 (VTsIOM) 稍早公布出口民調顯示,普亭將以 87% 得票率連任成功後,波蘭隨即斥這場選舉為「不合法」。波蘭外交部在聲明中指出:「俄羅斯總統選舉不合法、不自由而且不公平。」聲明強調,這場選舉在「嚴酷打壓下」舉行,並且在遭占烏克蘭領土上進行,違反國際法。納瓦尼遺孀尤莉雅柏林投票:在選票寫上丈夫名字今天是俄羅斯總統大選最後一個投票日,已故異議領袖納瓦尼 (Alexei Navalny) 遺孀尤莉雅 (Yulia Navalnaya) 在德國首都柏林的海外投票所投完票後告訴記者和支持者,她在選票寫上丈夫名字。《法新社》報導,納瓦尼遺孀尤莉雅在柏林的俄羅斯大使館外說:「顯然我寫上納瓦尼名字。(俄羅斯總統) 普亭早已繫獄的主要對手,於總統選戰一個月前遇害,怎麼可以這樣。」稍早她進入大使館投票時,群眾高喊「尤莉雅,尤莉雅,你不孤單」。《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各地數以千計反普亭民眾今天於正午時分響應稱為「『午』逆普亭」(Noon against Putin) 行動,投廢票或投給普亭以外 3 名候選人其中一人,即便反對派認為這 3 人只是克里姆林宮的「傀儡」。外界普遍預期普亭將獲壓倒性勝選。俄羅斯大選海內外投票所抗議湧現,納瓦尼遺孀現身引關注今天是俄羅斯總統大選最後一個投票日,海內外投票所抗議湧現。俄國已故反對派領袖納瓦尼的遺孀尤莉雅也現身海外投票所,參與反普亭的正午投票抗議行動。《路透社》報導,納瓦尼的發言人亞爾米許 (Kira Yarmysh) 在社群媒體 X 張貼照片,顯示俄國民眾在德國柏林的海外投票所排隊,尤莉雅 (Yulia Navalnaya) 也在行列中。活動人士指出,在場有些人高喊著「尤莉雅,尤莉雅」, 並且拍手叫好。納瓦尼支持者促請反俄國總統普亭的選民 17 日準時於正午前往各地投票所排隊,然後用選票表達抗議或給當局找點麻煩。他們將這項行動稱為「『午』逆普亭」。俄羅斯 15 日至 17 日舉行總統大選,71 歲的普亭已經掌權 24 年,這次以獨立候選人之姿爭取連任,可望壓倒性勝選,取得另一個 6 年任期。這項行動目的是要拉低普亭的得票數,建議方式包括投無效票、在選票寫上「納瓦尼」, 甚至把票投給普亭以外 3 名候選人其中一人,即便反對派認為這 3 人也是克里姆林宮的「傀儡」。根據《路透社》, 在俄羅斯全國各地,今天有數以千計民眾現身投票所參與「『午』逆普亭」行動。反對派指出,這是一場和平但具象徵性的政治示威,旨在反對普亭的連任。一名年輕女子在投票所表示:「希望渺茫,但如果你能 (像這樣) 做些事情,你就應該去做。民主已蕩然無存。」這位女子未提供姓名,納瓦尼團隊模糊處理了她的臉部。在另一個投票所,一名女性說,在與普亭競爭的 3 名候選人中,她投給了「最不可疑」的那一位。這名女性也經由同樣方式隱藏身分。在法國首都巴黎的俄羅斯大使館外,今天也有數以千計俄國公民冒著雨勢大排長龍投票,俄國反對派呼籲在場民眾響應抗議,以紀念納瓦尼,歐洲其他國家首都也有類似場景。人權監督團體 OVD-Info 今天發表聲明指出,在俄國各地 17 個城市中,已有超過 74 人因為參與抗議總統大選的行動遭到逮捕。普亭:納瓦尼之死「可悲」 原本準備將他釋放俄羅斯總統普亭今天表示,異議領袖納瓦尼之死是「可悲的事」, 並說在他去世前數日原本準備以囚犯交換方式將他釋放,前提是納瓦尼不得返回俄羅斯。納瓦尼 2 月 16 日在北極圈內的監獄猝逝,享年 47 歲,本月 1 日安葬莫斯科。支持者指控普亭謀殺他的頭號批評者,而且試圖不讓納瓦尼有尊嚴下葬。《法新社》報導,普亭深夜在競選總部召開透過電視轉播的記者會說:「有關納瓦尼先生,的確,他去世了,這是可悲的事。」這是長達數年以來普亭首度公開提及納瓦尼這名字。他說:「納瓦尼先生去世前幾天,一些同事告訴我... 有一項以納瓦尼先生交換繫獄西方國家某些人的想法... 我說『我同意』。」俄羅斯今天結束總統選舉,普亭可望取得壓倒性勝利,獲得另一個 6 年任期。他感謝俄羅斯人民投票相挺。出口民調和初步計票結果顯示他將獲至少 87% 選票。普亭強調即將取得的勝利凸顯人民信任他的領導:「我想要感謝前去投票所投票的俄羅斯公民... 我想要感謝你們所有人,以及這個國家所有公民的支持和信任。」值俄羅斯對烏克蘭攻勢進入第 3 年之際,普亭說道,「對我們士兵表達特別感謝之意... 他們完成保衛人民的最重大任務」。他表示,奪下烏東一系列城鎮和村莊後,俄軍已經居於上風。普亭說:「整體主動權掌握在俄羅斯武裝部隊手上,我軍目前正在一些地區把敵人打個落花流水。」納瓦尼支持者號召反普亭選民響應「『午』逆普亭」行動,今天準時於正午前往各地投票所排隊,用選票表達抗議或給當局找點麻煩,作法包括投無效票、在選票寫上「納瓦尼」, 甚至把票投給普亭以外 3 名候選人其中一人,即便反對派認為 3 人只是克里姆林宮「傀儡」, 目的是要拉低普亭得票數。根據《路透社》, 在俄羅斯全國各地有數以千計民眾參與「『午』逆普亭」行動。普亭在演說中指出,執法機構將會對投廢票民眾採取行動。他說:「投廢票民眾... 必須對這種人加以處理。」他並表示,相關行動「毫無作用」。 | daily-weekly |
00940半天募爆550億超越00939!我該解定存All-in高股息ETF嗎? | 文:黃明惠統一台灣高息動能 ETF (00939) 與元大臺灣價值高息 ETF 基金 (00940) 接力開募,其中 00939 以 531 億的巨量級規模成立,確定 3 月 20 日掛牌,寫下台灣資產管理界新傳奇紀錄。據了解,00940 開募首日就逾 645 億元申購,業界表示可能上修開募金額到 2000 億。此外,傳出因申購數量龐大,協力銷售券商發出簡訊通知客戶若想下單可直接洽詢發行公司元大投信,而 App 交易系統也出現塞車狀況。00940 因每股認購價僅 10 元,預購期間傳出逾萬人搶先卡位認購,因此基金成立規模備受矚目,開募期間則為 3 月 11 日至 3 月 15 日。不少民眾甚至解定存就是想參與 00940。週一上午實際登入券商 APP, 可看見系統顯示「申購人潮眾多,請耐心等候」字句。有網友在 Dcard 上,以「70 萬要買 00919 好還是全押 00940」為標題發文,提到現在有 70 萬元的資金可以運用,打算全部投入 ETF。目前鎖定 00919 和 00940, 但因為這兩檔的成分股重複度高,因此不知該如何取捨。有人認為「00940 啊,919 都漲上去了不用追」、「919 吧,畢竟這是季配,有資金周轉的空間;940 月配,未來資金周轉可能多少會有風險」、「建議不要 940,940 成分股很多與 919 相同,一上市可能會遇到大盤回檔,10 元往下跌,或是一上市許多人申購賣出,建議可以等跌完後入手」。也有人表示:「很多人想買 00940 是因為被話術吸引小資一張 10 塊,但更多人根本不在乎配息多少,只是想趁著 00940 漲到一張 11 塊、12 塊的時候拋出賺價差。我個人是建議趁年輕,投入市值型會比較好」。究竟這股高股息 ETF 開募熱度有多高?今周刊上週曾報導,因為申購件數過多,統一投信工作人員對帳對到手軟,前往統一投信公司現場申購的人潮不止、客服電話響不停,就連臉書上的詢問留言也沒停過;有營業員更表示很久沒看到號子裡面有這麼多年輕人湧入,為的都是 00939、00940 申購而來「每天幾乎 30-50 人來辦理」。投信投顧公會數據公告,歷年 ETF 成立規模前十大,介於 95 至 531 億之間。去年底開始,ETF 成立規模的歷史最高記錄被接連刷新,但都未超過 200 億。最新成立的 00939 規模直接上衝至 531 億,將 ETF 成立規模的天花板一次拉高兩倍,讓全市場為之震撼。首檔 10 元發行價高股息 ETF,00940 有哪些重點?00940 募集期間為 3 月 11 日至 3 月 15 日,3 月 4 日起開放預購,預計掛牌時間為 4 月 1 日,月配息設計加上 10 元發行價,希望小資族、存股族、退休族都能夠執行「低價買、輕鬆存、每月領」的無壓力投資哲學,月初領息設計可望與 0056、00713 等高股息 ETF 搭配成為雙週領息,規劃現金流更為靈活。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分析,2020 年來以來,台股 ETF 投資人大增 3 倍來到 630 萬,其中有 7 成投資人,也就是約 400 萬投資人有配置在高股息 ETF 上。至於 00940 有何特色與優勢?劉宗聖說明有四點:第一、前 10 大持股的集中度相對分散;第二、該檔指數的相關係數與其它同類型產品明顯不同;第三、在每個月的第一週領息;第四、不只追求高息也在乎基本面、自由現金流量等,也就是複製巴菲特的護城河、價值投資理念。銅板價 + 月月配無敵?陳重銘:是優點也是缺點月配息 ETF 元大臺灣價值高息 (00940), 喊出每股 10 元震撼市場,讓不少人喊出「10 元銅板價 + 月月配,少年股神 940 (就是你)」。然而,不敗教主陳重銘從數學角度分析,為何不會認購月月配?發行價 10 元是優點也是缺點,代表領息少,一張匯費月吃 14%, 成本太高。以月月配角度來看,陳重銘說自己不會認購,原因在於月月配雖然是優點,但也是缺點,「你每月都拿錢回來,投資怎麼會有複利效果?要記得將股利買回,買回就要考慮交易成本」; 且領股利時,都會扣一筆 10 元的匯費,然後在買回時又要扣手續費,所以要考量每次拿到的股利多少。此外,就算是月月配,持有一張每個月僅拿到 61.7 元股利,你有感嗎?被匯費吃掉 14% 是很有感的!雖然 10 元就可入手,但是對僅買得起一張的小資來說,其實股利都被匯費吃掉了,成本太高。本文經今周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解定存買好嗎?00940 半天募爆 550 億超越 00939! 他拿 70 萬想全押,成分股重複怎麼選? | daily-weekly |
中國不爽印度的三個理由,最終讓習近平決定缺席G20峰會 | 文:鄧聿文 (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習近平不出席本月 9 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辦的 G20 領導人峰會,改由總理李強參加,得到中國外交部證實。此前媒體透露這個消息,可以說相當的突然,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因為中國政府向來重視 G20 會議。G20 和 APEC 峰會是中美共同作為主角的兩場國際會議,習近平以前必出席這兩個會議,已形成慣例,除了 2021 年義大利峰會因疫情授權外長王毅代習參加外。現在中國的角色在全球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以致但凡習的任何非正常舉措都會引起外界的高度關注。因此,習此次缺席 G20 新德里峰會,人們自然要問,這背後基於何種考量,是中國內政出現了令習放心不下的問題,讓他不願出國門,還是不想在 G20 場合見拜登 (Joe Biden), 又或像中國一些網友所說,沒有自信,怕在新德里受到孤立和圍攻?看起來都有幾分道理,但又沒有說服力。習不去印度參加 G20 峰會,最可能的解釋,應該還是和中印關係的緊張,習對莫迪 (Narendra Modi) 不滿,不想在 G20 這個場合為他捧場有關。中印近幾年因邊界糾紛一直處於僵持狀態,美國的印太戰略將印度作為一個遏制中國的支點,新德里也有意投奔華盛頓的懷抱加入四方安全對話以抗衡北京;另外,印度以查稅為名故意刁難在印的中企,也令中國民眾不悅。而北京持續強化同印度周邊國家的關係,特別是幾十年如一日支持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同樣讓新德里不滿。中印緊張的遠因早已埋下。印度近期的一些動作,則讓北京認為新德里有意配合美國,削弱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的主導地位,以及在全球南方國家的影響力。今年印度是上合組織元首理事會的主辦國,它原本打算在 7 月舉辦線下峰會,已向包括習近平在內的與會國家領導人發出了邀請,但後來又改為線上舉行,理由是一個多月後還要舉辦 G20 峰會,參加上合組織會議的多數國家領導人也都會受邀出席 G20 峰會,因此為節約資源改為線上舉行,免得大家跑兩趟。印度讓中國不爽的三個理由印度的這個理由並非說不過去。但問題在於,莫迪同時跑到華盛頓,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和拜登把酒言歡,打成一片。當時就有說法認為,莫迪將上合組織元首理事會從線下的實體峰會改為線上會議,是秉承美國的意思,不讓中國出風頭。因為線下會議和線上會議的氣氛和效果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中國在上合組織又是絕對主角,7 月的元首理事會決定伊朗加入上合組織,如果線下舉行,會被輿論宣傳為中國的勝利,作為主辦國的印度會被看作配角。因此,這一改動的背後不管有沒有美國的指使,印度本身確實有動機去杯葛中國的。印度第二個讓中國不爽的舉措,就是在剛結束不久的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峰會上,充當了某種程度的攪局者的角色。本次金磚約翰尼斯堡峰會的一大議程是擴員,但會前西方媒體報導印度反對擴員,甚至莫迪不會出席會議,雖然莫迪後來出席了會議,但又傳出印度為擴員設立了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不能被國際社會制裁,二是國家不能太窮。有消息說南亞的孟加拉國本來這次擴員有它的名字,但被印度擋下了。雖然這兩個條件沒有公開報導,然而印度媒體確實表達了對中國在金磚組織中的影響力的憂慮,擔憂在中國的主導下,金磚國家會成為抗衡美國和西方的集團,印度當然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因此它有動機反對擴員。而從被納入的六個國家來看,證明了中國在金磚國家的影響力不是印度可比的。印度第三個惹得中國不高興的動作,是莫迪和習近平在金磚國家的場內交談以及隨後印度匿名外交官的放話。莫迪和習近平的會見,中國特意強調是習應約和前者見面,兩人沒有正式會談,只是場內有一個短暫交流,莫迪表示印中關係由印中的邊界談判來決定,習表示中印關係包括方方面面。隨後,印度一位不具名的外交官在接受採訪時稱,如果在 G20 會議前中方不在邊界談判中讓步,印度會降低對習近平的接待規格。此話從外交禮儀上是很不得體的,中國聽了一定會不高興,與其讓印度羞辱習近平,不如習不與會先羞辱莫迪。儘管印中互相看不順眼,但這次習近平不會去參加 G20 峰會,對莫迪可稱作是一次外交的遇挫,考慮莫迪的另一重要朋友普亭 (Vladimir Putin) 也不出席這次峰會 —— 雖然普亭的不出席是受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影響,但兩位重要領導人的缺席,也無形中降低了 G20 的重要性。對習近平來說,他或許認為,比起上合和金磚組織這兩個中國能夠主導的集團,以及和中國關係良好的東協和海灣國家組織等非西方集團來,G20 已不再那麼重要,它的峰會可以不必親自出席。習缺席 G20 峰會也讓外界關心起他會不會參加 11 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 APEC 峰會。倘若連接缺席這兩場會議,拜習會在今年就泡湯了。而鑑於美國已經表態不讓香港特首李家超與會,習不出席 APEC 會議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客座評論:習近平為什麼缺席 G20 新德里峰會 | daily-weekly |
中國新版地圖爭議,五角大廈:北京試圖創造新常態,分析:南海強硬主張將危害與鄰國關係 | 中國新版地圖爭議,五角大廈:北京試圖創造新常態 (中央社) 對於中國新版地圖領土爭議,美國國防部 6 日表示,這是北京混淆國際主權方面的延續,試圖在重置邊境方面創造新常態,美國會與區域盟友合作,確保安全穩定秩序的國際規則得以遵循。中國政府日前新發布的「2023 年版標準地圖」將台灣、南海諸島,以及中印存在的領土爭議納入中國疆域,引發台灣、印度、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與越南抗議。對於中國新版地圖爭議,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賴德 (Pat Ryder) 認為,這是北京混淆國際主權方面的延續,試圖在重置邊境方面創造新常態,並期望其他國家依循。他指出,美國與區域盟友和夥伴密切合作十分重要,以協助他們捍衛主權,並確保維繫 70 多年來區域安全穩定秩序的國際規則得以遵循。有關《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美方記錄到約 100 起有關中國人試圖進入軍事基地和其他敏感設施案例,這些人有時會假裝是普通遊客。官員認為這構成潛在間諜威脅。賴德強調,確保硬體設施安全仍是「重中之重」, 設施安全標準考量各種潛在威脅,包括對手企圖進行的間諜活動。但出於安全理由,不會對具體事件發表評論。賴德表示,五角大廈一如既往與地方、州與聯邦執法官員合作,與情報界和外國夥伴合作,確保基地免受國內外侵害。他也以背景方式說明指出,自 2018 年以來,已進行多次基地安全審查,其中部分是跨機構合作,近期一次的審查重點是硬體設施安全條件,以及其他方面基地安全,這些審查將繼續為美軍基地保護措施提供相關資訊。賴德說,美國國防部每天都會追蹤無權進入或離開美軍基地的人,但這些事件極少需要額外調查,多半是低層級事件,截至目前,並未有任何事件表明是間諜活動。《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官員形容試圖擅闖軍事基地等設施的人是「不速之客」, 不管他們是有意或無心。這些不速之客包括被逮到闖入美國新墨西哥州飛彈試射場的中國人,以及看似在佛羅里達州火箭發射基地附近混濁水域游泳的水肺潛水員。分析:中國對南海立場將危害與鄰國關係 (中央社) 據指出,如果北京繼續強調對南海大部分地方擁有主權,這勢必令中國蒙上破壞與區內國家關係的風險。英文《南華早報》6 日報導,在東協峰會舉行之前,區內多位分析家都表達了上述相同立場;他們指出,最近在南海這個資源豐富的區域所發生的事情,對區內國家而言是一個「警示」, 甚至日益靠向美國及其盟友。報導表示,北京上週公布新版中國地圖,單方面對南海大部分地方提出擁有主權,此舉令區內國家強烈反彈,包括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菲律賓和汶萊,其中馬來西亞外交部表明不接受中國提出的擁有權,菲律賓則指中國希望藉此令其聲稱的南海主權和司法權合法化。報導引述印尼艾哈邁德雅尼將軍大學 (Jenderal Achmad Yani University) 國際關係講師尤哈尼斯 (Yohanes Sulaiman) 說,長遠而言,北京在南海的主張將會使中國失去更多。尤哈尼斯說,隨著區內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日益強大,將會「記住這個羞辱」。此外,尤哈尼斯表示,基本上,中國難以收買區內國家的心和意願,一旦中國和美國發生衝突,區內國家將會更加願意靠向美國。因此,尤哈尼斯認為,中國最近在南海的舉動,只是損害自身在區內的長遠影響和利益,將來更會引來反效果。報導又引述菲律賓德拉薩大學 (De La Salle University) 國際研究系教授狄卡斯楚 (Renato De Castro) 說,針對中國公布的新版地圖,菲律賓政府公布了連串聲明,這也反映出區內正在「強力反擊」。他舉例說,馬來西亞的外交政策一向低調,但在這次事件上,馬國是東南亞首個公開表明立場的國家;他說,在某種程度上,馬來西亞的反應正在測試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忍耐度。日本抗議新版中國地圖列入釣魚台,中:不接受 (中央社) 針對日本政府就尖閣諸島 (釣魚台列嶼) 被列入中國新版地圖向中方提出抗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6 日聲稱,中國地圖將固有領土標為中國領土理所當然。中方「不接受日方所謂的抗議」。中國外交部 6 日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澎湃新聞》報導,有外媒提問,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批評中方發布的新地圖,理由是圖中將「尖閣諸島」列為中國領土,且指日方已通過外交管道向中方提出抗議,中方對此事有何回應?毛寧在回答時聲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 (釣魚台列嶼) 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的地圖將釣魚島標為中國領土是理所當然的,中方不接受日方所謂的抗議。」中國自然資源部 8 月 28 日出版「2023 年版中國標準地圖」, 將中國與他國有主權爭議的領土,全數列為中國領土,其中包括南海諸島、釣魚台列嶼、印度阿魯納查省 (Arunachal Pradesh) 和阿克賽欽地區 (Aksai Chin) 等地,甚至將中俄確定各擁一半的黑瞎子島也全數列為中國領土,近日引起相關國家抗議。 | daily-weekly |
拜登派賀錦麗參加東協峰會,外交人士:錯失與印尼加強外交關係的良機 | 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 (Kamala Harris) 的飛機週一 (9 月 4 日) 在阿拉斯加停留補充燃料,她將前往雅加達與東南亞國家協會 (ASEAN) 領導人會面,參加由即將卸任的東協主席國印尼主辦的峰會。她此行正值該地區緊張局勢加劇之際,中國最近公佈了一份有爭議的領土地圖,引起了印度、越南、台灣、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憤怒。預計賀錦麗將在與東協領導人的會晤中談及中國政府所謂的「虛假海事主張」問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 John Kirby 上週五在接受《美國之音》(VOA) 採訪時說:「她不會迴避談論我們作為太平洋大國的責任。我們的七個條約聯盟中有五個在印太地區,所以副總統一定會明確表示美國嚴肅對待這些責任。」賀錦麗自上任以來已多次訪問該地區,但這是她第一次訪問印尼,印尼自 2015 年以來一直是美國的「戰略夥伴」, 也是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重要參與者。上週,印尼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英國和法國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大規模「超級神鷹之盾」(Super Garuda Shield) 實彈軍事演習。今年 8 月,印尼國防部長普拉博沃 (Prabowo Subianto) 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 (Lloyd Austin) 宣布,兩國將利用美國武器提高印尼的防禦能力。威爾遜中心 (Wilson Center) 研究員、《東協旺客》(ASEAN Wonk) 周刊創辦人普拉桑特・帕拉梅斯瓦蘭 (Prashanth Parameswaran) 說,美國在南中國海採取前沿做法的勢頭很好,特別是考慮到中國最近公佈了最新的領土地圖,以及中國海岸警衛隊向一艘試圖為爭議島礁上的軍事哨所補給的菲律賓船隻發射水砲。帕拉姆斯瓦蘭告訴《美國之音》:「美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前沿做法將與印尼今年在擔任主席國期間對這一問題的更多關注和舉措 -- 如新的地區海洋展望和推進東協的印太願景 -- 相一致。」然而,東協堅持基於共識的決策、不結盟和不干涉他國內政。觀察人士們說,這些原則導致該組織在解決本週會議的焦點地緣政治問題 —— 南中國海爭端、緬甸危機和烏克蘭戰爭 —— 時模棱兩可,效果不佳。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兼職研究員陳碧 (Bich Tran) 說,如果期望東協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東協可以說是沒有多少相關性的。她對《美國之音》說:「但要記住的是,東協在其成員國之間維持了和平。從這個意義上說,東協仍然是有相關性的。」在該國逗留的三天時間裡,賀錦麗還將出席東亞峰會,該峰會匯集了東協及其合作夥伴 —— 美國、中國、俄羅斯、澳洲、印度、日本、紐西蘭和韓國。拜登錯失良機?觀察人士們批評拜登 (Joe Biden) 總統派賀錦麗代替他前往雅加達的決定是錯失了與東協最大經濟體印尼加強外交關係的良機。隨著佐科威 (Joko Widodo) 總統的政府將「經濟外交」作為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印尼已被視為逐漸向中國的勢力範圍靠攏。不願透露姓名的外交人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雅加達對拜登的決定感到失望,尤其是在雅加達採取措施使東協的會議日程與美國總統出席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 G20 (二十國集團) 峰會的行程保持一致,以此希望確保拜登出席會議之後。在 G20 峰會之後,拜登將前往河內,預計他將在那裡把美越關係從目前的「全面夥伴關係」升級。因未被授權公開發言而不願透露姓名的外交消息人士告訴《美國之音》, 越南已同意跳過「戰略夥伴關係」地位,轉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這將使美越關係與越南和中國及俄羅斯的關係看齊。越南此前曾因擔心中國的潛在反擊而對提升兩國關係猶豫不決,儘管作為一個共產主義國家,且在意識形態上與北京保持一致,面對北京在與河內的南中國海領土爭端中日益強硬的態度,越南別無選擇,只能使外交關係多樣化。拜登在 8 月的一次競選招待會上說:「它們希望建立關係,因為它們希望中國知道它們並不孤單。」賀錦麗預計將於週四離開雅加達,週五抵達華盛頓,拜登則將前往新德里。本文經美國之音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副總統哈里斯在地區緊張局勢升級之際前往東盟峰會 | daily-weekly |
印度、中東和歐洲建立「三方經濟走廊」,能否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 文:Murali Krishnan 最近結束的 G20 領導人峰會期間,印度、中東和歐洲宣布展開三方經濟走廊 (IMEC,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 計畫。該計畫同中國龐大的基建計畫「一帶一路」倡議 (BRI) 形成抗衡之勢,其背景是,對中國政府借基建工程活躍於世界各地,人們的憂慮正在加深。根據白宮發表的聲明,美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阿聯、歐盟、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就三方經濟走廊計畫在新德里簽署了一項原則性協議。鐵路和海上通道 IMEC 是一條橫跨兩大洲的鐵路和航運線路,包括兩條獨立的走廊:東部走廊連接印度與阿拉伯灣;北部走廊連接阿拉伯灣與歐洲。根據歐盟執委會籌備的一份文件,除鐵路線外、IMEC 走廊還包括一條輸電纜、一條氫氣管道和一條高速數字網線。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9 月 13 日在盟情咨文演講中表示,IMEC 走廊將「成為迄今為止印度、阿拉伯灣和歐洲之間最直接的連接:有了鐵路連接,印度和歐洲之間的貿易將提速 40%。」美國希望該計畫能改善亞洲、阿拉伯海灣和歐洲之間的連接,實現經濟一體化,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白宮在一份相關聲明中說,「我們設想在走廊沿途,推動現有的貿易和製造業,加強糧食安全和供應鏈。我們希望釋放包括私營部門在內的合作夥伴的新投資潛力,創造高品質的就業機會。」在新德里與會的沙烏地投資大臣法利赫 (Khalid bin Abdulaziz Al-Falih) 表示,IMEC 走廊將「書寫歷史」。法利赫說,「人們都在談論絲綢之路、印度通過阿拉伯半島的香料之路,但這條走廊將具更重要意義,因為它涉及新能源、數據、互聯互通、人力資源、航空路線,它將把具有相同想法和相同願景的國家聯合起來。」印度、中東和歐洲在宣布這個計畫的聲明中將 IMEC 走廊稱為「一座跨越大陸和文明的綠色數位橋樑」。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 就目標而言,IMEC 走廊同「一帶一路」很相似,都是大型跨國基建計畫,但中國的「一帶一路」規模更大。今年 5 月在日本舉行的七國集團首腦峰會期間,世界上最富有的七個國家承諾在 2027 年前共同籌集 6000 億美元,以抗衡一帶一路倡議,但相關的預算總額迄今尚未公布。2013 年中國宣布啟動「一帶一路」倡議,目前已有 150 多個國家和 30 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總共籌集資金近 1 兆美元,創建了 3000 多個計畫。該計畫於 2049 年完成。兩個基建計畫也有交叉,一些 IMEC 走廊的簽約國,同時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員,比如義大利 (可能年底前退出一帶一路)、沙烏地以及阿聯。有跡象顯示,由於中國國內經濟不景氣,其主導的一帶一路計畫在放慢速度。此外,一些國家指責中國只顧獲得戰略影響力,忽視當地需求,也很少顧及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IMEC 走廊將全面改變印度?對 IMEC 進行評估的印度專家認為,美國和歐洲的決策者受到地緣政治的驅使,同中國主導的全球基建倡議展開競爭,其目的是遏制北京,提昇華盛頓在中東的影響力。位於新德里的中國研究所名譽所長阿查里亞 (Alka Acharya) 對《德國之聲》表示,多個一帶一路倡議的反制計劃都已籌劃了多年,它們很難避免中國的戰略挑戰。阿查里亞補充說,「缺乏直接通往中亞及其他地區的通道,限制了印度的選擇,因此,現在看來,印度將試圖搭上美國人和其他參與者的便車。」阿查里亞還指出,IMEC 新聯盟內,並不是所有成員都同一程度的「反華」。她說,中東和西亞的關係十分複雜,根本無法用「支持」和「反對」兩分法進行考量。不過,她強調,印度將類似計畫視為推動本國基建計畫的一個機會,因此也會參與其中。IMEC 走廊與「一帶一路」的本質區別印度前外交官瓦德瓦 (Anil Wadhwa) 在對兩個計畫進行仔細研究後認為,雖然 IMEC 被提升到「一帶一路」倡議的高度,但兩者在性質上有本質區別。他說,一帶一路在性質上是不透明的,資金只來自中國一個國家。而 IMEC 已經討論了一段時間,它聚焦多方資金集中起來搞基建的可行性,尤其是納入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一些人認為,印度將從 IMEC 走廊計畫中獲益匪淺,因為印度處在東南亞與中東和歐洲的貿易交往的中心地帶,這一地位會帶來戰略和經濟優勢。中國分析與戰略中心 (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 主席拉納德 (Jayadeva Ranade) 告訴《德國之聲》,IMEC 在經濟和戰略上都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它將促進印度、海灣、中東和歐洲之間的快速貨物運輸,並繞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這兩個動蕩不安的國家。」拉納德認為,實現以上目標的關鍵,在於快速開始施工和投入營運。他說,IMEC 走廊計畫將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形成競爭,但成功的概率很大,「許多國家擔心中國的廉價貸款最終會演變成無法償還的債務,因此許多計畫停頓下來。」©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三方經濟走廊」能否抗衡「一帶一路」 | daily-weekly |
北京「戰狼外交」升高恫嚇,華府智庫專家:南海恐成「中國湖」 | (中央社) 中國對南海的主張日趨強硬。分析指出,追求擴張主義野心的北京似有意避免戰爭,因此「聲嘶力竭的戰狼外交熟練地避免越界」, 但若恫嚇策略奏效,南海恐變成「中國湖」。菲律賓漁民維拉蒙特 (Mariel Villamonte) 多年來一直在黃岩島碧綠海水中尋找鯛魚和石斑魚,直到 1 艘中國海岸警衛船對他的船噴水。《法新社》報導,那是 2012 年,大約是中國從菲律賓手中奪回黃岩島控制權之時,而他已經不敢回到那裡去了。現年 31 歲的維拉蒙特回憶當時 2 艘中國船隻追逐他之後,向他發射高壓水柱,「他們的船是鋼製的,我們的是木船」。這個由幾代菲律賓人開發的漁場是南海軍事衝突的眾多潛在熱點之一。中國和台灣都聲稱對幾乎整個海域擁有主權,而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和汶萊則都聲稱對部分海域擁有主權。每年產值數兆美元的海上貿易船隻行經這個水域,美國和西方盟國的海軍艦艇也定期通過。在所有聲索國中,中國近年來態度最為強硬。數百艘中國海警和海上民兵船隻在這個海域出沒,騷擾攻擊漁船等船隻,干擾油氣勘探和科學研究。分析家說,北京目標成為區域霸權並且控制水域中所有活動,而他們正在運用武力,霸凌小國使其屈服。菲律賓大學海洋事務與海洋法研究所 (Institute for Maritime Affairs and Law of the Sea) 所長巴童巴卡 (Jay Batongbacal) 說:「他們真的把自己看成區域的中心,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是。」「他們要的是讓弱國最終放棄,為了避免麻煩而讓中國在那裡為所欲為。」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於 2016 年裁定,中國對其「九段線」內海域資源的歷史權利主張沒有法律依據,不具法律效力。但是中國對南海仲裁結果不予理會,加上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 (Rodrigo Duterte) 為爭取中資而擱置法律勝利,兩國緊張關係為之緩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 (Ferdinand Marcos Jr.) 今年接替杜特蒂後,曾經作出維護上述仲裁結果的承諾,強調不會「讓我們一分一毫的近海海洋權利被踐踏」。然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可望取得史無前例的第 3 個任期,他統治十年期間,中國對南海大幅擴張影響力。華府智庫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組織 (AMTI) 主任波林 (Greg Poling) 表示,習近平想要在這個海域控制的不是漁業或化石燃料,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以及確保政治合法性,才是他的主要目標。波林指出,數代中國領導人對南海主權的主張日益「荒誕」, 這讓習近平別無選擇地只能「堅定聲索一切」。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在島上完成跑道、港口和雷達系統,軍事化的島嶼讓中國船艦得以往南巡邏,遠達印尼和馬來西亞。然而分析認為,由於東南亞國家就如何回應存在嚴重分歧,而且對中國可能進行報復有所顧忌,他們針對北京日益強勢沒有認真地表達異議。東南亞國家協會 (ASEAN) 10 個成員包括與中國關係密切的緬甸、柬埔寨、寮國,以及態度較謹慎的其他國家,在此一議題上彼此立場各異。如此分歧也造成東協與中國就「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受阻。儘管普遍認為美國是唯一足以抗衡中國的國家,但是外界還是會擔心它是否可靠。數十年來政策不連貫和這個區域不受重視的感受,破壞了華府的形象。馬來西亞戰略及國際研究院 (Institute of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的羅克曼 (Shahriman Lockman) 表示:「東南亞國家就是不願意把賭注押在美國身上。」中國過去曾動用武力來支持自身主張,最近也對台灣週邊進行軍演,向整個區域示警。中國和越南 1974 年、1988 年曾發生衝突,造成數十名軍人陣亡。不過,追求擴張主義野心的北京,現在似乎也想要避免戰爭。澳洲國立大學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國際安全和情報專家布拉克斯蘭德 (John Blaxland) 說:「他們熟練地避免跨過那條界線,聲嘶力竭表達抗議,這種戰狼外交正是為了恫嚇、不戰而屈人之兵。」而此一策略正在奏效。波林表示,東南亞國家漁民、油氣公司和海岸防衛隊在當地作業的風險與成本日增,南海可能會變成「中國湖」(Chinese lake)。 | daily-weekly |
習近平不出席G20峰會,印度趁機崛起搶奪「全球南方」的領導權 | 文:賴怡忠 2023 以來中國政治、經濟與外交利空不斷中國在去年底對疫情採解封政策後,經濟並沒有如原先預期出現的快速發展,反而呈現欲振乏力的狀況。不僅出口連降,國內消費也不足,此時出現的房地產問題更是重創中國經濟。外國分析機構現在多看衰中國,認為這是結構性問題長期累積後,被清零政策誘導而全面爆發的經濟問題,無法在短期解決。國際上不再講中國何時會追上美國,而是爭論中國衰落的速度,到底會是慢慢的消風,還是會出現快速的萎縮。連像橋水基金的達利歐 (Ray Dalio) 這位過去中國經濟萬靈論的旗手,也在看貶中國經濟的未來。偏偏在此時還出現秦剛「被」離開外長 (至今秦剛既未請辭,也未被宣布逮捕,只是秦剛先是忽然不見,然後北京忽然宣布王毅回鍋擔任外長), 還有整個火箭軍高層被拔官,換上一批過去沒有管理飛彈經驗的將軍主導。在其外交與軍事部門都在出狀況的此時,還有日本媒體說習近平 8 月在北戴河被曾慶紅為首的大老痛罵。雖然不知道此消息是否為真,但在寫作此文時還沒看到官媒出面闢謠,這個現象也顯示中國內部肯定出了某些問題。822-910 從金磚峰會到 G20 峰會 8 月 18 日在華府的美日韓峰會之後,陸續有數個多邊峰會吸引了世界目光,其對印太局勢也有相當影響。首先是 8 月 22 日 - 24 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金磚峰會 (BRICS), 之後在 9 月初在印尼雅加達則有東協峰會與東亞峰會,接著在 9 月 9 日 - 10 日於印度召開 G20 峰會。金磚峰會發表了《約翰尼斯堡聲明》,G20 峰會也發表了《新德里領導者宣言》, 東亞峰會也有領導者聲明,但不意外的,東協峰會只有主席聲明。在俄羅斯總統普亭因俄烏戰爭牽連的國際法庭通緝問題而缺席的情形下,今年金磚峰會的主角顯然是中國與印度。特別是本屆金磚峰會是習近平近半年來首次出訪,顯示中國對金磚峰會的重視。由於本屆出現金磚峰會成員的擴展,還有號稱超過 30 多國想進入金磚俱樂部的情形;以及會中也出現鼓勵各國在能源及其他雙邊貿易使用本國貨幣等情形,認為中國已成功將金磚峰會轉變為一個由中俄主導的新型抗美集團。只是這個解讀可能失之偏頗。很明顯的,習近平 8 月下旬去南非參加金磚峰會 (BRICS) 時是懷抱著相當期待的,但到了現場後但卻缺席某些會議,反而啟人疑竇。而習近平想透過金磚峰會打造一個能與西方匹敵的集團想法,不僅本屆的主席國南非不認同,巴西總統也以一句無意敵對美國與 G7 而使其破功。雖然金磚峰會有大幅擴張成員,但從新入會成員來看,很明顯南非與巴西是其中三個新成員的主要推手。中國固然成功讓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伊朗加入金磚峰會,但其最期待的印尼卻表示無意迅速做出決定,選擇依然留在外面。而原先喊得沸沸揚揚的去美元交易也沒出現。雖然從這次的成員擴張可以發現,金磚峰會未來可能會在世界的石油出口有重要位置,因為世界前六大石油輸出國家就有三國是金磚會員,但要使其影響力超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 與去美元化,這並不是透過國家就能執行的那麼簡單。更糟糕的是,當習近平興匆匆在南非參加金磚峰會論壇時,先是看到印度火箭成功登上月球,成為地球第一個在月球南極著陸的國家。其次是中國正當「一帶一路」邁入十周年計劃於 10 月舉行大規模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義大利卻在此時通知中國要退出「一帶一路」之合作。這個退出無疑對中國的國際威望與習近平對國內的威信都大打折扣。不曉得是不是習近平真的有被老人罵而心情不佳,還是很怕看到莫迪總理的眼神,首先是習近平缺席金磚峰會的領導者商業論壇,以商務部長王文濤代替。其次在金磚峰會場邊出現中印領導互動時,我們看到莫迪鷹眼直視習近平,但習近平卻好像在迴避無意多談。之後習近平更是選擇不去 G20 峰會,不管印度外交部的極力邀請。還記得去年習近平出席在峇厘島的 G-20 峰會可是出盡鋒頭,有十個國家領袖排隊要與習見面,習當時還在場邊把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當小孩子般教訓了一頓。但這次卻選擇不出席,白白讓莫迪總理在 G20 變成了「莫敵」總理。使此次 G20 會議變成了「見證印度崛起」的會議 (India’s coming out party)。另一個問題是,當東協峰會與東亞峰會在 9 月初召開的前一周,中國卻選擇對外公布其「一點都不能少」的新式中國地圖。除了既有的南海九段線外,這個地圖首次出現把台灣包括進去的第十段圖,也大剌剌的把中印爭論邊界通通畫為中國領土。此舉立即引發多國抗議,不僅台灣、印度表示強烈反對。也首次看到東協的四個南海聲索國 (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汶萊), 再加上印尼,先後發表聲明對中國表示不認同。雖然因為柬埔寨等中國在東協的盟國之故,此次無法在東協提出針對南海的共同聲明,但這次卻出現東協四加一的個別國家對中不滿聲明。還包括了過去沒有發表過類似主張的汶萊,以及也是過去很少高聲抗議的馬來西亞,在這次跑第一表示反對,這都可說是在東協史上的首次。由於中國此次地圖發布,是在莫迪總理直接跟習近平關照邊界問題之後沒幾天,顯然有狠打臉莫迪的意思。是不是預期屆時去印度會被莫迪藉著與會 G7 國家領袖的支持而要中國加倍奉還,所以習近平才乾脆選擇不出席呢?但如果真的是這樣,這豈不是向大家承認習近平怕莫迪了嗎?去年 G-20 主軸是俄烏戰爭後的美俄溝通,今年則是見證印度崛起 G20 會議是唯一包含 G7 與金磚五國成員的國際會議。雖然其一開始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協調與處理包含東亞經濟危機在內的問題,但在俄烏戰爭後出現了「美國與西方 VS. 中俄」的對立關係後,因其同時包含 G7 與中俄等國在內的特性,使其促進地緣戰略對話的成分就變得越來越大。去年在印尼的 G20 會議的焦點,除了是後疫情時代的領袖面對面峰會外,外界多將焦點放在 G20 會議是否可以出現美俄、美中等雙邊對話。在習近平還沒宣布不出席今年的 G20 會議前,外界也將觀察重點放在是否會有美中峰會與印中峰會,但當知道習近平不會出席後,觀察焦點就改為看印度要做什麼事。而印度為了今年的 G20 會議,也處心積慮層層布置。從年初到現在的峰會已經舉行超過 50 場的部長與資深官員會議,地點是散佈在印度各省分。印度更將今年的 G20 主軸定為「一個地球、一個人民、一個未來 」(One Earth, One People, One Future), 把「全球南方」面臨的困境、氣候變遷諸問題等列為 G20 的主軸。今年 1 月更主辦超過 125 個國家參加的「全球南方主張峰會」(Voice of Global South Summit), 先把印度定位為讓全球南方發聲的倡議者。繼之在 G20 會議上,再把自己作為讓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有良性互動的對話促進者。由於年初的「全球南方主張峰會」有 125 個位於亞、非、拉美與部分歐洲國家的全球南方國家參與,其中還有九國是領袖親自出席。大大彰顯了印度在全球南方國家心中的分量。而在這次 G20 峰會,印度除了與巴西、南非、印尼在對領袖聲明的草稿擬定有密切合作外,也取得包括美、德等國的支持讓非洲聯盟成為 G20 的永久成員,與歐盟享有相同地位。以此表示 G20 願意傾聽全球南方的聲音。而從最後的領袖聲明文件來看,印度在爭取 G20 對全球南方的重視上,可說是相當成功的。印度成功讓「全球南方」進入 G20 議程並在包括美歐等國支持下取得相當成果,包括負責對開發中國家貸款與援助的世界銀行之改革在內,可說是從另一個角度見證了印度崛起。即便包括烏克蘭在內,對領導者聲明沒有明確譴責俄羅斯表達強烈不滿。這依舊無損印度在 G20 取得的成功。印度做為全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印度的經濟規模與中國還是有一定差距,但當中國經濟下行且前景不佳後,印度就立馬變成頗具吸引力的另類投資選擇。以印度這次在 G20 被世界認可與接受的態勢,我們可說是正在目睹「印度崛起」。中印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 領導權的劇烈競爭當美中競爭日益激烈,以及在俄烏戰爭後,世界逐漸出現以 G7 為核心的美歐日澳等國,與以中俄為核心的中俄朝伊朗等歐亞大陸獨裁政權的集體對壘。中國為了與美國一拚,而力圖拉攏亞非拉等「全球南方」國家。今年 8 月台灣中美洲議會觀察員資格被撤銷,由中國取代,除了是中國要在國際全面封殺台灣外,也與其意圖削弱美國在中南美洲影響力的戰略意圖有關。特別是中國在 2018 以後積極結合其「一帶一路」計劃、基建大撒幣、與中國市場的誘因,在中南美洲甚至加勒比海等地區攻城掠地。中國在聯合國的主要夥伴,包括其 G77 集團,也多是屬開發中國家的「全球南方」範圍。這也是中國為何認為可以透過聯合國完成其國際戰略目標,因為佔聯合國會員國之多數,就是「全球南方」的國家。只要能掌握全球南方,中國在聯合國就可以處於不敗之地,相反的更可以讓美歐日澳等國處於聯合國少數的不利處境。對於美歐等國來說,其過去對亞非拉的殖民剝削歷史,以及之後以開發計畫為名的依賴發展,讓美歐等國在全球南方有著先天不名譽而需克服的過去。因此當中國以反殖為道德訴求以團結亞非拉等國時,即便大家都知道北京掛羊頭賣狗肉,但美歐等國對此還是會陷於被動處境。這也是習近平意圖改變國際現狀時,全球南方給與其支持是如此重要的原因。無論是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或是去年開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 (GSI)、全球發展倡議 (GDI)、全球文明倡議 (GCI) 等,來自「全球南方」國家的支持,都是這些倡議能否持續的關鍵。而這些倡議的共同目標,是確立以中國為核心,作為提供「全球南方」另類的政治發展選擇,以便挑戰以民主價值為核心全球國際治理體系。因此中國不僅要全球南方的支持以對抗美歐,還需要這些國家團結在中國的領導下,以中國的體系及制度為宗,建立一個與民主自由價值相匹敵,具明確上下位階的國際威權體系。但相對於中國要「全球南方」團結在中國的領導之下,透過南南合作以對抗美歐。同樣有志於提升全球南方發言權的印度,其想法比較像是提供全球南方發聲的管道,憑藉其與已開發國家的友好關係,讓「全球南方」的聲音可以被已開發國家聽到,有意提醒已開發國家但本身無意與其對抗。因此印度更像是個扮演「全球南方」與已開發國家的溝通橋樑。目前也看不出印度有意扮演「全球南方」領導者的角色,新德里比較像是不要讓中國支配全球南方的制動閥。但現在隨著中國經濟弱化,使其對「全球南方」影響力的經濟支撐也受到限制,加上印度崛起,印度更有意在全球南方有其發言權。從此次印度主辦 G20 會議的美歐態度,其對印度在「全球南方」扮演更大角色顯然是支持的,這也意味著在未來中印對「全球南方」競爭會日益激烈,而這兩國對於全球南方存在的不同看法,其分岐也會日趨明顯。中國走下坡與印度崛起,南亞地緣政治出現修習底德陷阱了嗎?有趣的是,幾年前對美中競爭,有人信誓旦旦認為美國國力下沉與中國崛起。這兩個因素會導致華府領導者擔憂中國終將超越美國,因此華府會在中國國力還未超越美國前透過預先挑起衝突以抑制中國崛起,使美中陷入所謂的「修習底德陷阱」中。並以此架構理解這幾年出現的美中競爭關係。但現在中國因自身的結構性問題使其沒有崛起,與美國國力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現在華府已經很少談中國何時會超越美國了。但隨著中國國力的下沉與印度的崛起,可能在印太,特別是在南亞,我們會看到的反而是中國基於擔憂印度崛起而可能會透過 (包括與其巴基斯坦盟友等在內) 種種作為抑制印度的崛起,甚至為了預防印度崛起而出現衝突。特別是因為中國不是民主國家,其領導者對於失去威信的敏感性更高,其對威望下降的可忍受性也遠較民選領導者 (因有民意基礎) 更低。在這個情形下,是否修昔底德陷阱反而更可能在印中關係出現呢?畢竟在中國的認知上,印度是不被認為有資格平視中國的二流國家。如果這個所謂二流國家在南亞與印太區域,以及在「全球南方」頻頻挑戰中國的領導權時,北京如何應對是每個人的大疑問。除了美中競爭外,現在也應關注中印競爭了。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從金磚峰會到 G20 見證的印度崛起與印中競爭 | daily-weekly |
莫迪中止喀什米爾特殊地位,印度最高法院裁決合法 | (中央社) 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領導的政府 2019 年決定中止查摩 (Jammu) 及印屬喀什米爾 (Kashmir) 的特殊地位,最高法院 11 日裁決,政府此舉合法,並下令當地最晚須在明 (2024) 年 9 月 30 日舉行地方選舉。《路透社》報導,查摩與喀什米爾是印度唯一以穆斯林為主的省分,自印度與巴基斯坦 1947 年分別獨立建國以來,這個地區多年來一直是兩國紛爭的核心議題。莫迪政府 2019 年廢除查摩與喀什米爾省獨立於憲法之外的特殊地位。印度政府這項舉措及隨後決定將該地區劃分為 2 個聯邦治理的領土 - 查摩與喀什米爾、以及多數人信仰藏傳佛教的拉達克 (Ladakh), 引發多項連署表達異議。5 名法官 11 日一致同意這項命令。法院這項裁決為查摩與喀什米爾地方選舉鋪路,同時也在印度明年大選登場前,為政府注入一劑強心針。不過,反對人士主張,只有查摩與喀什米爾省議會能對該地區的特殊地位作出決定,他們也質疑國會是否有權力撤銷。法院表示,特殊地位是憲法一條能被撤銷的暫時條文。首席大法官強德拉楚迪 (D.Y. Chandrachud) 說,憲法第 370 條是因應當時戰爭狀態而有的一項暫時安排。他指的是印度憲法中,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戰爭後給予查摩與喀什米爾特殊地位的條文。莫迪形容法院這項裁決為「希望燈塔,將帶來更光明的未來」。他在社群媒體 X 寫道,「對我們在查摩與喀什米爾、拉達克的弟兄姊妹而言」, 這是一項代表希望、進步與團結的宣言。在這塊分裂地區中,印度統治人口眾多的喀什米爾山谷 (Kashmir Valley) 及查摩。巴基斯坦控制西邊的一塊土地,北邊一小塊高緯度地區則由中國掌控。喀什米爾當地反對撤銷特殊地位的政黨先前向法院提出異議,他們對這項裁決感到失望。 | daily-weekly |
中國在南海打造「沙堡長城」,10年來持續將島礁軍事化,區域爭端紛擾不斷 | (中央社) 中國近期在西沙中建島上建立便捷機場跑道,又在南海對菲律賓船隻發射水砲,引發不安。過去 10 年來,中國在南海持續將島礁軍事化,已成為鄰國及美國等國家的威脅。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 中文網等外媒報導,2013 年中國開始在南海爭議海域填海造島。2015 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與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 (Barack Obama) 會談。他在會後記者會上公開表示,中國在南沙島礁推進的修建工程,「不是以他國為目標或給他國造成影響的活動」, 中國「(在南沙島礁) 沒有追求軍事化的意圖」。不過,美國智庫 2017 年發布的報告說,中國在南沙群島中的 3 大人工島美濟礁、渚碧礁、永暑礁完成了大部分軍事建設,實現了部署軍機、雷達、飛彈等軍事裝備的能力。前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哈里斯 (Harry Harris) 曾警告,中國在南海打造「沙堡長城」, 至 2018 年已興建 7 個人工島。2021 年菲律賓更發現,中國準備打造第 8 個人工島。2022 年 3 月 20 日,美軍印太司令阿基里諾 (John C. Aquilino) 表示,中國至少有 3 座南海人造島礁已完全軍事化,以反艦與防空飛彈、雷射與干擾設備和戰機加以武裝。這一舉動日益咄咄逼人,威脅鄰近所有國家。除了興建軍事設施,設置店鋪商業營運也是中方在爭議水域宣示主權的方法。2023 年 2 月,中國在南沙群島美濟礁、渚碧礁、永暑礁設置的軍營超商開幕;4 月,一家取名「寬窄巷子」的火鍋店在西沙群島最大的永興島開張營業,越南外交部對此表示抗議。今年 8 月,《美聯社》針對美國星球實驗室 PBC (Planet Labs PBC) 的衛星影像分析,中國似在台灣、越南也主張擁有主權的西沙群島中建島上,興建一條簡便飛機跑道,目前規劃看來,跑道長度足以供渦輪螺旋槳飛機和無人機起降。此外還有碼頭及軍事系統,不過目前規模較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 8 日聲稱,相關的報導和事實不符,中建島是中國西沙群島的一部分,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方在「本國領土」上展開建設活動正當合法,無可非議。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 (Pham Thu Hang) 17 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越方正在查證相關訊息。她宣稱,越南一貫立場是未經越南許可在西沙群島進行的所有活動都侵犯越南對該群島的主權,並使情況複雜化,不利於南海的和平、穩定、秩序、安全、航空和航行安全與自由。除中國和越南外,中華民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也都是南海島礁的主權聲索國。除了填海造島、修築軍事工事,近期爭議還包括,中國海警船 8 月 5 日在南海對菲律賓軍用補給船攔截並以水炮攻擊。菲國外交部 7 日召見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中國外交部則稱菲律賓侵犯中方主權,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另點名美國動輒以履行「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威脅中方,是為菲方「侵犯中方主權撐腰打氣」。中方敦促菲方立即從仁愛礁拖走「坐灘」軍艦,恢復仁愛礁無人無設施的狀態。18 日,美日韓領袖峰會在美國大衛營召開,討論重點包括中國在南海的活動。3 國領袖對不符合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破壞區域和平穩定行為表達關切,並點名對中國最近在南海的非法海事主張的危險與挑釁行動,且強烈反對任何片面企圖改變印太海域現狀的企圖與軍事化行動。 | daily-weekly |
中印邊界爭端平息,為什麼印度卻開始北方領土界線調查行動? | 印度與中國於 2020 年 5 月於拉達克 (Ladekh) 發生對峙與衝突後,更於 6 月 15 日發生 45 年來首次的死傷衝突,甚至有違反協議使用槍枝之情事,後續雙方不斷處於僵持狀態,惡劣影響甚至延伸至外交、軍事、經濟等方面。雙方於今 (2021) 年 2 月上旬達成共識,並撤離雙方位在班公湖周邊的軍隊,其餘接觸點則仍繼續尋求共識,相較於之前的互不相讓,該次事件歷經近一年算是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有趣的是,後續印度陸軍傳出正在進行一名為「ARMEX-21」的調查行動,該調查行動將從拉達克至北阿坎德省 (Uttarakhand) 的李普勒克隘口 (Lipulekh Pass), 循印中雙方之實際控制線 (Line of Actual Control,LAC) 進行調查與標記,並在後續正式載入印度之官方地圖中。實際控制線未明確,或許只是徒勞印度軍方此舉或許宣示意味大於實質意義,畢竟雙方對於實際控制線之定位始終沒有結論。雙方邊界之爭議淵遠流長,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兩個緣由,第一個是在英國殖民印度時期,統治中國的清朝政府並未有明確的領土概念,在邊疆地帶很多地方對於領土的主權宣示力度薄弱,致使當外國勢力在此插旗時,並無強力反應,隨著時間過去就成為一筆糊塗帳。第二個緣由是英國殖民印度時,曾以優勢武力強佔或者與周邊小國簽署協約、秘密換文的方式劃定邊界,但在中國統治者的觀念裡,這些小國皆屬天朝之藩屬國,故英國占領的這些土地是竊據,因此在印度獨立並繼承這些領土後,雙方始終存有爭議。而在 1962 年中印戰爭過後,雖然中國聲稱已退回至 1959 年的控制線之後,但印度認為中國撤退回去的距離實際上是「進兩步,退一步」的侵占,更是讓整個邊境狀況更為複雜。雙方雖然在 1993 年簽訂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 規範雙方針對實際控制線建立信任措施與約束雙方行為,但到底何處為「實際控制線」, 則無載明。而在後續的幾十年裡,雙方雖然好像有所默契,但當衝突升高時,這些不明確的地點都會成為衝突的熱點。故筆者認為雖然印度軍方希望藉由勘查行動來將印度領土明確化,但中方是否願意承認將會是重點因素,如若承認,或許將有助於實際控制線某些部分得以明確化,為蹣跚前進的邊界談判增添助力,假若不認,所謂的調查結果或許也只能自娛娛人。爭端降溫可確定,雙方關係何去何從待確認而隨著印中雙方邊境爭端的平息,印度也在近日傳出消息或將重新開放中國投資,另外與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的對峙也有停歇的跡象,無論這些訊息是否為印度與中國將握手言和的徵兆,邊境的紛紛擾擾能告一段落是肯定的。而未來印中關係將會導向何方,或許可以從預計本週登場,也是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上任第一次的「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層級峰會中一窺端倪,雖然四方對話應是會對近來緬甸軍政府慘無人道的行徑會有較多著墨,但也可看看印度是否有對於邊境事端再進行論述。 | daily-weekly |
挑動印巴敏感領土神經,「喀什米爾」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路透社) 印度最高法院週一 (12 月 11 日) 裁決,支持中央政府 2019 年廢除喀什米爾地區自治權的決定。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聲稱擁有這一喜馬拉雅地區的全部領土,喀什米爾地區被印巴分而治之。自 1947 年從英國獨立以來,印度跟巴基斯坦曾發生過三次戰爭,其中兩次是因為喀什米爾而起。以下是關於喀什米爾和憲法改革的一些事實情況。分治後發生了什麼?1947 年次大陸分治後,喀什米爾原本被預期像其他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於巴基斯坦。其印度教統治者希望維持獨立,但面對來自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部落入侵,於 1947 年 10 月加入印度,以換取抵抗入侵者的幫助。喀什米爾的憲法地位?《印度憲法》第 370 條賦予查摩和喀什米爾自治權,該條款於 1947 年由時任該邦總理的謝赫・阿卜杜拉 (Sheikh Abdullah) 起草,並被印度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Jawaharlal Nehru) 認可。第 370 條被分類為臨時條款,於 1949 年 10 月納入了《印度憲法》。1954 年情況發生何種改變?作為第 370 條的一部分,1954 年憲法中增加了第 35A 條,授權邦議員確保該邦永久居民享有特殊權利。但隨著第 370 條被廢除,這一增訂條款也被取消,允許非喀什米爾居民購買該地區房產,並結束了地方對邦政府職位和大學入學名額的控制。印度何時與鄰國因該地區爆發戰爭?這個前土邦 (princely state) 引發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 1947 年獨立後的前兩場戰爭。1965 年,兩國發生第二次戰爭,1971 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則主要圍繞東巴基斯坦,即隨後建立的孟加拉國。喀什米爾地區是如何劃分的?幾十年來,印度和巴基斯坦軍隊一直在印巴控制線 (LoC) 對峙,這是 1972 年達成的一個由聯合國監督的停火線,劃分了雙方管理的區域。1999 年,雙方在控制線上發生衝突,一些分析人士稱這是一場未宣之戰。雙方部隊經常在控制線交火,直到 2003 年年底達成停火協議,此後基本維持停火狀態至今。為什麼會發生叛亂?許多印度喀什米爾穆斯林認為新德里政府實施高壓統治,並因此感到不滿,從而引發了 1989 年的分離主義者叛亂。當時部分人支持巴基斯坦,而另一些人則尋求喀什米爾獨立。印度做出的回應是增派軍隊,並指責巴基斯坦支持分離主義者,特別是在巴基斯坦喀什米爾地區武裝和訓練戰士,然後將他們派往印度喀什米爾。巴基斯坦予以否認,稱其只是向喀什米爾人民提供政治支持。2019 年來印度喀什米爾發生哪些改變?2019 年以來,印度宣佈在工業、醫療保健、教育和旅遊等領域對該地區進行更多投資。印度近期將喀什米爾新發現的鋰儲量列入允許私人開採的清單。政府表示,自 2019 年以來旅遊業有所增長,分離主義暴力活動減少。今年印度擔任 20 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期間,在斯利那加舉行了 G20 旅遊會議。巴基斯坦擁有喀什米爾哪些地區?這些地區包括面積較小的阿扎德喀什米爾 (又譯自由喀什米爾), 和在獨立前曾是該邦一部分的北部地區。巴基斯坦支持以聯合國授權的全民公決來解決該地區的爭端,期望大多數喀什米爾人選擇加入巴基斯坦。喀什米爾的地理風貌這個喜馬拉雅地區有兩個首府,冬季是查摩,夏季是斯利那加。喀什米爾的部分地區風景如畫,森林覆蓋的山脈,河流穿過鬱鬱蔥蔥的山谷,以及柳樹環繞的湖泊。印度喀什米爾的面積為 4 萬 2241 平方公里。在該地區分裂前,其面積為 22 萬 2236 平方公里,比美國猶他州略大,幾乎和英國一樣大。喜馬拉雅西部地區西接巴基斯坦,西北與阿富汗接壤,東北部與中國毗鄰,南與印度為鄰。喀什米爾地區人口印度喀什米爾和拉達克地區有 1200 多萬人口,巴基斯坦喀什米爾有 400 多萬人口。在印度喀什米爾,約 70% 是穆斯林,其餘為印度教徒、錫克教徒和佛教徒。喀什米爾的經濟特點該地區約 80% 的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蘋果和番紅花。該地區還以地毯、木雕、羊毛織品和絲綢等手工藝品聞名。©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印度最高法院為何支持取消克什米爾自治權? | daily-weekly |
強森自打臉「漲健保費」,最近英國常出現「左派減稅,右派加稅」的狀況 | 自從去 (2020) 年 3 月起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在英國爆發以來,英國政府砸錢在搶救救濟的預算已經超過 4000 億英鎊,其中近 3000 億英鎊是花在去年 4 月到今年 4 月期間,創下 1946 年二戰結束以來英國政府超支借款的最高紀錄!英國在疫情期間的 15 個月內,前後經歷了三次全國性封城,以及無數次的區域性封城,在許多產業因為封城被迫不能營業、員工不能上班的情況下,稅收本來就大幅縮水,政府還拼命灑錢,而其中高達 1000 億英鎊是撒在「保障就業方案 (Coronavirus Job Retention Scheme)」, 也就是所謂的「無薪假方案 (Furlough Scheme)」, 這個方案為了搶救失業率,讓雇主不會因為發不出薪水而裁員,從去年 3 月起到今年 9 月底這一年半的時間內,買單英國所有放無薪假的員工的 80% 薪水。如此「大手筆」的撒錢方式雖然真的挽救了失業率,但也讓許多人開始擔心等疫情結束後,隨之而來的就是「萬稅萬萬稅」的後疫情時代,畢竟政府借錢不是向宇宙下訂單,有借有還下次再借才不難。說好不加稅的保守黨政府,承諾已破功三分之一果然,這個大家都一直不願接受卻又多少有心理準備的惡夢,終於在上週成真 —— 英國首相 Boris Johnson 表示,國會議員以 319 對 248 票決議通過,從明年 4 月起將針對健保 (National Insurance) 的部分加收 1.25% 的費用,以挽救原本就已經入不敷出的健保系統與社會照護 (social care) 服務。消息一出舉國譁然,因為完全打臉保守黨在 2019 年大選時的政見之一,當初 Boris Johnson 言之鑿鑿的「不加所得稅、增值稅與健保費」, 現在已經破功三分之一,讓人不禁開始思考,接下來其他的承諾是否也會一一翻盤?儘管英國政府一再強調,這一波加稅和疫情無關,因為英國健保 NHS 和社會照護系統早就長期缺錢,現在提高健保費只是把之前就應該調高的部分調高而已,但輿論還是傾向將加稅和疫情期間的舉債連結起來,因為大家目睹疫情期間政府撒錢不手軟的態度,都深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道理。另外也有類似「陰謀論」的觀點出現。就有些人指出,遇到像疫情這種百年難得一見的危機,正好是加稅的「好時機」, 因為大家都預期政府需要用徵更多稅的方式來補之前的錢坑,所以保守黨當然不會「浪費」這個增稅的「良機」。最近的英國,常出現「左派減稅,右派加稅」狀況傳統上來說,和偏左派、主張社會主義的工黨相比,一般人對保守黨的印象始終是個「low-tax party (低稅政黨)」, 所以這次強森不惜毀約、選擇加稅的新聞一傳出,雖然不是完全意外,仍然在政壇投下震撼彈。但事實上,如果查一下史料就會發現,英國工黨並不是像外界想像的「左派」那樣,是一個課重稅的政黨,相反地,在布萊爾 (Tony Blair) 執政的十年間 (1997-2007) 間,公共支出不斷提高的同時,稅額不但沒有增加,還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而保守黨的鐵娘子柴契爾 (Margaret Thatcher) 在 1988 年雖然將所得稅的基本稅率從 33% 砍到 25%, 但其實卻也將增值稅 (VAT, 又稱為消費稅) 從 8% 提高到 15%, 而且這種加稅的方式被視為較不公平,因為每個人的承擔都齊頭式的增加了 7% 的增值稅,而非像所得稅那樣採累進稅率課徵。仔細觀察 Boris Johnson 這次宣布加稅的動作,其實話術中也充滿了「小心機」, 因為他使用乍看起來調整幅度不是很高的「健保費提高 1.25%」作為溝通主軸,企圖降低人民反彈的聲浪,但如果換算成實際數字來看的話,平均每位納稅人受到影響的程度高達約 10%。BBC 就引用了英國政府的資料製作一張圖表,說明不同年收入的人,從明年 4 月起需要多繳的健保費各是多少,以年薪 3 萬英鎊 (約 115 萬台幣) 的人來說,原本一年繳交的健保費是 2451 英鎊 (約 94000 台幣), 在調漲後一年要多繳 255 英鎊 (約 8900 台幣); 而年薪 5 萬英鎊 (約 192 萬台幣) 的人,原本一年繳交的健保費是 4851 英鎊 (約 18 萬 6 千台幣), 在調漲後一年要多繳 505 英鎊 (約 19000 台幣)。顯示實際增加的數字後,相信大家看了一定更有感,畢竟突然間要比以前多繳 10% 的健保費,實在令人感覺不太舒服,也難怪保守黨在宣布這項新措施時刻意選擇措辭,不然下次大選時跑票的人應該會更多。雖然加稅不是任何人所樂見,但作為一個社會福利國家的公民,分擔公共支出本是全民的責任,只能期待疫情平穩下來之後,經濟能夠再次成長復甦,這樣民眾繳那多了 10% 的健保費時,心也會比較不痛一點。 | daily-weekly |
《製造中國》:唯有「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習近平的民族復興大業才算完成 | 文:比爾。海頓 (Bill Hayton)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lingtu / 領 (ㄌㄧㄥˇ) 土 (ㄊㄨˇ) 二○一八年五月十四日對於 Gap 中國公司的經營主管來說,這個星期一就和平常日子一樣地開始,但是不到幾小時,這個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在這個這個擴張中的衣服連鎖店的經營重心,竟然變成一片慌亂。等到大家都快下班時,公司主管被迫發表一份卑躬屈膝的道歉聲明。他們上床睡覺時熱切地希望,已經做到足以化解網路上爆炸的抗議風潮。一件七・九九美元,在一萬一千公里之外暢貨中心所銷售的 T 恤無端捲起千堆雪。這個星期一,這些經營主管被 狠狠教訓一頓,體會到當代中國對領土的神經質非同小可。幾個月前,Gap 推出一系列恤衫,準備讓顧客展現以家鄉為傲的感情。這批 T 恤的正反面印 上「中國」、「日本」、「舊金山」和「巴黎」等等字樣。絕大部分的設計圖樣還展現一幅相關國家的國旗。但是中國版卻不一樣,換成了一張地圖。一個眼睛尖銳的中國愛國分子到美、加邊界,加拿大那一邊的尼加拉大瀑布 (Niagara Falls) 遊玩,挑選了幾件折價出售的衣物,他注意 到印著「中國」字樣的恤衫上面的地圖沒有完全納入中國所主張的版圖。這位老兄貼出另一張地圖做比對,Gap 的地圖略掉南海各島礁、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區占領的地區,以及最為嚴重的,竟然漏了台灣島。如果不是著名的博客 7sevennana 轉發,這位充滿民族主義精神的遊客在中國社群網站微博貼出的帖子,可能根本沒人注意。在此之前,大家只知道她是愛穿猛爆事業線上衣、評論電腦遊戲的博客。二○一八年五月,她搖身一變,以愛國分子姿態出現。當她把恤衫照片放到粉絲專頁讓數千名關注者觀看時,她加上一段話給 Gap :「如果你們賺中國人的錢,為什麼不能對中國的領土問題小心一點?」Gap 很快就發現自己陷入麻煩。那個星期一,微博上風起雲湧出現抵制 Gap 商店的呼聲。中國政府的網路監管大軍無意制止他們。許多支持抵制的網民堅稱 Gap 一定是刻意選擇羞辱中國,在設計上捨國旗而選用地圖。他們甚至說,或許是因為這些 T 恤是在印度或台灣印製的。指控聲浪撲天蓋地而來。對於一家在中國有一百三十六家門市,面積一千九百平方公尺的上海西南京路旗艦店開幕還不到一年,又有兩百家製造承包商遍布中國的公司而言,其嚴重性不言可喻。商業現實逼著公司必須道歉。這一天還未結束,Gap 中國主事者已經在公司的微博官網上大聲宣布「尊重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 這件 T 恤「錯了,沒有反映中國正確的地圖」, 公司「真誠地為此一無心錯誤致歉」。T 恤立刻從中國各門市下架,也取消各地的網路訂購。抵制的威脅立刻消失。微博上的愛國網民們擊掌慶祝勝利。這類事件愈來愈頻繁。Gap 絕對不是因為沒有注意到中國領土主張而陷入麻煩的唯一的公司。二○一八年一月,萬豪酒店連鎖事業 (Marriott hotel chain) 也必須道歉,因為顧客意見調查表把台灣和西藏列為國家。大約同一時期,好幾家外國航空公司因為把台灣列為另一個「國家」, 被迫修改網頁。二○一九年三月,雅詩蘭黛 (Estée Lauder) 旗下的化妝品品牌,因為發給美國境內顧客的電子郵件沒有把台灣列入中國地圖,必須道歉。二○一七年四月二十七日,中國的橡皮圖章國會收緊〈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地理調查和地圖法〉, 以便「提升民眾對國家領土的意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言人何紹仁告訴記者,不正確繪製中國的疆界在「客觀上傷害了我們國家領土的完整性」。二○一九年二月,中國政府更就中國境內不論是書籍或雜誌上印製地圖、擬在國外市場銷售者,做出進一步明確規定。每一張地圖都必須取得省政府核准、而且不得在國內銷售。根據規定,中國公民看到出現不符中國領土聲索的地圖,會被視為危及國家安全,因此有勞出動「打擊色情和非法出版物國家工 作小組」取締。為了宣示法律出台,令出必行,二○一九年三月,青島市當局銷毀兩萬九千張預備出口的英文地圖,因為地圖上的台灣被標示為國家。中國絕對不是唯一關心邊界的國家。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對邊界焦慮的程度已經到了全國神經兮兮的地步。政府的聲明明白地把地圖測繪法和二○一七年及二○一九年的規定,連結到國家推動的「愛國教育」運動上。部分目的是要指導對學童教學,讓他們對國家有正確的認識。國家領導人的訊息偏執地提醒老百姓,要成為愛國者唯一的方法,是強烈尋求台灣「回歸」 到由大陸控制,其他還包括堅持中國是南海每一個島礁的合法的所有者,要求日本歸還釣魚台 / 尖閣群島,並且堅持對喜馬拉雅山地區極端的主權主張等。官方媒體不斷地提醒老百姓有關國家的領土範圍,曉諭他們認同這些主張,並且培養人民對尚未解決的邊界爭議要有痛心和蒙羞的感受。對中國邊界的偏執,並非線上遊戲玩家或微博上愛國者的痴迷,而是國家本身的核心問題。 習近平的演講清楚表明,唯有中國聲索主張的一切領土都回到北京控制之下,他的民族復興願景才算完成。但是為什麼某塊領土是中國人「合法」擁有、而其他領土卻不是,這可不是三言兩語講得清楚的故事。在二十世紀,原本被認為是中國「自然」疆界的一部分、如外蒙古,經中國承認獨立;而曾經放棄的領土、最顯著的就是台灣,卻又被北京一再堅持擁有主權。大清帝國一九一一年覆亡時,它大部分的邊界想像的成分大過真實的存在。除了少數地方因為俄羅斯、法國或英國帝國強迫清廷畫分清楚之外,大部分地方根本沒有正式界定清楚。辛亥革命之後數十年,北京的國家菁英首次必須「固定」國家領土。這個過程必須在現場進行,但是它也出現在國民的想像當中。國家必須畫出地圖,可是同等重要的是,這些地圖所表述的世界觀必須灌輸到人民腦子裡。 打從一開始,政府就刻意製造這些邊界很羸弱的焦慮感。他們既擔心外國人侵略的威脅,其實也隱含本身對外擴張的夢想、以及政治上的盤算。發明出現代中國領土 —— 以及對其領土的焦慮感 —— 之故事,始於一個世紀之前,大約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西方地理學傳進中國之 後。它終止於重新發現台灣,台灣與大陸重新連結,以及它獨立於中國之外。清廷正式割讓的最後一塊重要領土是在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簽字同意的。李鴻章在日本下關市所簽訂的《馬關條約》, 把台灣及澎湖列島「永久割讓給日本」。(見第二章) 一個月之後,署理台灣巡撫唐景崧 (大陸人) 以及幾位官員和紳商拒絕接受日本統治,宣布台灣獨立,成立「台灣共和國」。他們希望爭取英國和法國的支持,但是歐洲列強看不出干預會有什麼好處,因此台灣共和國垮了,距它宣布獨立只有十一天。但是台灣紳民的反抗持續不斷。日軍花了五個月時間才占領全台城巿,又花了五年才完全消滅掉叛黨的最後遺跡。整個長期作戰期間,清廷不肯提供任何支持給原本是它的一個省分的昔日臣民。事實上,朝廷在一八九五年五月頒發詔令,明文禁止提供物資支援給台灣共和國。台灣的命運沒有重要到值得北京再冒與日本進一步衝突的危險。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後半個世紀,清廷被迫接受國際條約有拘束力的性質。它已經簽字放棄這塊領土的權利,大局已定。然而,台灣的命運沒有成為吸引眾人注意的爭論議題。從大清國母體割讓掉台灣固然對朝廷聲望是一大打擊,民眾卻幾乎無動於衷。一八九五年,大陸與台灣的關係最多只能說是「半獨立」狀況。即使大清在一六八四年部分 兼併了台灣,清廷一向視之為危險的邊區,因為原住民凶猛難馴、疫病又厲害。一直要到兩百年後的一八八五年,中法戰爭之後,朝廷才宣布台灣升格設省。台灣做為大清國的一個省分只有十年,在一紙《馬關條約》之下又割讓給了日本。《馬關條約》簽署之後,清朝官員幾乎完全不理睬台灣的發展。台灣島已經丟了,就和其他簽署條約之後丟掉的領土無殊。一八五八年,大清簽署《璦琿條約》(Treaty of Aigun), 把阿穆爾河 (Amur River) 以北五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給俄羅斯。然後他們又在其他「不平等條約」 之下,被迫允許歐洲列強在沿海各地設置微型殖民地。台灣顯然也是在同樣狀況下丟掉;它沒有可行的辦法從日本人手中再奪回來。島上兩百萬左右大清臣民,大部分說福建和廣東方言,加上原住民,統統成為日本的殖民地臣民。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製造中國:近代中國如何煉成的九個關鍵詞》, 麥田出版 作者:比爾。海頓 (Bill Hayton) 譯者:林添貴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常見中國網民言:「此生不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 這是什麼意思?【五個必須】【兩個全面】習慣成自然的中國神話概念,打破它!近代中國的 9 項關鍵面向:歷史、語言、打造國族與政治技術平易近人的歷史書寫:今日中共其實與清末保皇派康有為、梁啟超抱持同一個夢想?大鳴大放的清末民國:重新發掘、解讀「中國」歷史大受好評!從今日真實場景出發,返回關鍵人物的歷史尋找解答 | daily-weekly |
達旺:籠罩在戰爭陰影下的中印邊界戰略重鎮 | 今年 71 歲的楚旺 (Thutan Chewang) 對那場戰爭記憶猶新。那是 1962 年 10 月,中國向位於印度東北部、當時被稱為「東北邊境特區」(後來改稱阿魯納恰爾邦) 的地方發動了突襲。「他們 (中國軍隊) 從四面八方衝過來。人們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開始逃離。」楚旺回憶說。那一年,他年僅 11 歲。中國軍隊攻勢迅猛,儘管印度軍隊在一些地區頑強抵抗,但看似心有餘力不足。然而,中國軍隊還是很快佔領了楚旺的家鄉、距離中印兩國有爭議的邊界只有幾英里的小鎮達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部隊在那裡駐留大約一個月後撤離。60 多年過去了,戰爭仍然在給達旺人的生活蒙上陰影 —— 尤其是當擁有核武器的兩個鄰國之間緊張升級時。2022 年 12 月,當印度和中國軍隊在達旺邊境附近發生衝突時,小鎮再一次成為頭條新聞。不過當地人表示,儘管過去經歷痛苦,他們依然期待更好的未來。「從那時到現在,達旺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楚旺說。達旺位於阿魯納恰爾邦最西部,海拔約 3000 公尺,北部毗鄰中國,西南與不丹接壤。乍一看,達旺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印度的避暑勝地之一。那裡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酒店、餐館和小市場,以及繁忙的住宅和商用建築工地。但是,達旺也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一座高達八公尺的巨型佛像俯瞰小鎮和印度最大的佛教寺院 —— 達旺寺,突顯佛教在這裡的影響和意義。達旺是藏傳佛教徒最重要的朝聖地之一,每年都吸引著源源不斷的遊客。但長期以來,它的戰略位置一直使它成為印度和中國之間緊張關係的焦點 —— 距離達旺以北僅 35 公里就是中國解放軍在 1950 年代進駐的西藏;十四世達賴喇嘛 1959 年逃離西藏後就是在達旺寺短暫停留。印度和中國之間有一條沒有完全劃定的邊界,印度說它有 3,488 公里長,但中國說它在 2,000 公里左右。雙方都在中印「實際控制線」(LAC) 沿線部署了重兵。中國宣示對整個阿魯納恰爾邦擁有主權,稱其為「藏南」,2021 年還拿出一份重新命名該邦 15 個地方的名單,引發印度強烈反響。北京還經常反對達賴喇嘛和印度領導人訪問該地區。但生活在達旺的許多人表示,他們不會讓邊境的緊張局勢主宰自己的生活。經常掛在他們嘴邊的是民生問題,而不是中國。「媒體有時會把事情誇大。」在達旺經營一家服裝店的卡姆 (Karmu) 說。卡姆女士還補充到,媒體對邊境對峙的「誇大」報導導致前往達旺的遊客減少,影響了收入。雖然有許多當地人加入了印度軍隊、凖軍事組織或在政府部門工作,但更多人的生計主要依賴旅遊業。印度政府現在允許遊客直接前往位於邦拉山口 (Bum La) 的「實際控制線」, 這為達旺的一些出租車司機開闢了一個新的收入來源,其中一些一天要往返邊境多次。經營禮品店的達爾戈 (Tenzin Darge) 說,達旺的生活和其他地方一樣正常。「每次邊境發生什麼事,媒體都大聲喧嘩。但對我們來說,這是生活的常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小鎮已經忘記了過去曾經目睹的動蕩。楚旺坐在離家不遠的欽美寺院的院子裡,講述了人們在 1962 年戰爭期間經受的艱辛。「連路都沒有,夜以繼日地穿過叢林,逃往更安全的地方,真像一場噩夢。」對其他一些人來說,1962 年的記憶也依然歷歷在目。71 歲的洛桑次仁 (Lobsang Tsering) 回憶了他的父母如何一路逃到臨近的阿薩姆邦去避難。他還說,回家同樣困難。中國於 1962 年 11 月宣布停火並撤軍時,許多逃離達旺的人都不敢回去。「我們被告知戰爭已經結束,可以回去,但沒有多少人相信,或是理解。有人認為他們會被交給中國人。」76 歲的拉姆諾布 (Lhan Norbu) 說,他和他的家人一起也是在 1962 年逃到了阿薩姆邦。此外,回家之路也給不少人留下了創傷。戰爭期間 20 多歲的仁欽多傑 (Rinchin Dorje) 回憶說,他記得在路上看到過印度士兵的屍體。「真希望我能抹去那些記憶。」他說。達旺的一座紀念碑列出了 1962 年戰爭期間死於該地區的 2420 名印度士兵的名字。那裡陳列有布滿彈孔的印度士兵的頭盔,冷峻地警示著戰爭的殘酷。其他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人們勿忘過去。在距離達旺約 22 英里一個名為楊 (Jang) 的小鎮上,有一家名為 「62 餐廳」 (Café 62) 的路邊餐館。這家小店以戰爭爆發的年份命名,老闆是曾在印度凖軍部隊事服役 21 年的老兵德勒瑪 (Rinchin Drema)。「打仗的時候,前輩受了很多苦。開這個小餐館只是要向他們所經歷一切致敬。」他說。.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 daily-weekly |
中印邊境衝突強化「中國威脅論」,反中聲浪將再次偉大? | 近日中印雙方爆發邊境衝突,事件發生在喀什米爾拉達克 (Ladakh) 爭議邊界,中印雙方軍隊在此爭議地區已對峙持續一段時間。印度官方宣稱,中印衝突導致印度一名軍官和兩名士兵死亡。中國外交部指責印度違背兩國達成的共識,兩次越過邊境線,「挑釁和攻擊中方人員,導致雙方部隊發生嚴重肢體衝突。」儘管兩國相互指控,但印度軍方聲明「雙方高級軍事官員目前正在會晤,以緩和局勢」; 中國也呼籲印度不要採取單方面行動挑起事端。顯見雙方有意緩解緊張敵對關係,避免衝突升級。中印邊境仍爆發衝突事件,其發生頗令人感到震驚,因為在此不久前兩國已舉行會談。先前中印兩國軍方在 6 月 6 日摩爾多邊境會談點舉行「軍長級會談」, 商議兩軍 5 月以來在邊境加勒萬河谷和班公錯等地區的危機進行磋商。磋商結束後,中印外交部均表示「不將分歧上升為爭端」、「保持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然未來的中印邊境或將會面對更大的不確定性,6 月 19 日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雖承認「無外人越過印度邊境」, 然卻宣稱「要放手讓邊境的印軍自行決定採取措施應對各種情況。」「中國威脅論」再起中印邊界的加萬谷地區發生軍事衝突,據媒體報導目前至少已有 20 位印度軍人死亡,中國則有 43 人死傷,這是中印兩國 45 年來第一次發生有軍人死亡的衝突。中印互相控訴,印度政府指控中國企圖片面改變現狀,但中國外交部卻說是印度先違反共識,兩次跨越邊界,始導致這次衝突。印度外交部表示,應會捍衛主權到底;中國則強調加萬谷的主權屬於中方,呼籲印度遵守兩國共識。整體而論,無論是民進黨當局、泛藍陣營及媒體報導、一般民眾反應平淡,並無對此事件展現明顯傾向政治立場及提出批判性觀點,似乎純粹是當一般事件報導,彷彿置身事外。然而,這樣普遍冷淡立場,其可能政治意涵解讀如下。首先,除部分報導傾向中國主動攻擊,且傷亡人數高於印度,並呈現中國政府網路言論管制外,其餘媒體大致無此報導。某一報導指出根據「印度媒體報導,這是 1975 年中國部隊在阿魯納查省 (Arunachal Pradesh) 伏擊印度巡邏部隊造成傷亡以來,中印邊境首起有印方部隊人員傷亡事件。」此說法傾向中國主動攻擊,隱約為一種「中國威脅論」, 形成對印度邊境之侵擾。同時,部分媒體報導引述「至於中方是否有人傷亡,中國網路下午曾出現一則貼文,指共軍在這場衝突中有 5 人死亡、11 人受傷,但這一數字直到目前仍無法確認消息來源。這篇貼文之後被刪除,但已被其他中國網友引用。」此說法象徵中國軍力似乎弱於印度,引述不易證實資料來說明中方具體傷亡高於印方;且為隱藏傷亡實施網路媒體控制,此似乎印證中國軍力並無想像中強大,且威權政府為隱藏其軍事敗績,而行言論控制之策。台灣的尷尬角色其次,台灣與印度同為美國印太戰略中成員,且印度拒絕迎合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也為新南向發展重點國家。台灣作為印太戰略成員,其主要關係在於提升與美國實質關係,而非與印太戰略成員間建立緊密戰略夥伴關係,或許在印太戰略中及「反中」路線形式同盟上,將有助於提升台印若干實質關係。從國際政治來看,台印這種實質關係其實相當脆弱,且不可能上升為正式邦交關係及軍事同盟。中印邊境衝突,台灣當局反應冷淡並無明顯立場顯示,這恰恰凸顯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困境。理論上,若基於《中華民國憲法》具「憲法一中」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具「一國兩區」定位,中印邊界衝突,形同也是印度對中華民國法理主權及領土侵擾,台灣當局應當發表聲明譴責,若是如此,其政治意涵是台灣當局視兩岸定位為「兩岸一國」、「兩岸一中」。然目前民進黨當局雖宣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處理兩岸事務,但卻未公開承認「憲法一中」、「兩岸一國」及創造性模糊的「九二共識」概念。然若台灣當局以「中國威脅論」批判中國大陸當局,在民族主義上似乎也站不住腳、自失立場,這將強化中國大陸當局及人民對台灣敵意。再者,台印關係增長,導致民進黨當局不會批判印度軍事行為。印度執政黨人民黨 (BJP) 國會下院議員雷奇 (Meenakashi Lekhi) 和卡斯旺 (Rahul Kaswan), 在蔡英文 520 就職典禮當天,分別透過視訊向蔡英文及副總統賴清德致上就職賀辭。兩人期盼印度與台灣的全方位關係繼續成長茁壯,也提到總理莫迪於 2014 年提出東進 (Ack East) 政策,印台互惠共利關係存在進一步合作發展的巨大空間。有的觀點以為,2019 新冠疫情令中印領土爭議更緊張,但這也反拉近美印關係。印度儼然成為美國維持印太地區力量平衡的戰略夥伴,在軍演、軍備銷售、核能、國土安全及高科技產品銷售等多個領域與美合作,與中國邊境的紛爭更有拉近其與美關係的功效。但也有觀點提到,中印皆為新興經濟大國,對共同經濟利益的需求應超過邊境領土。因此近來雙方衝突僅登上印度媒體,初期中國媒體則相當安靜,兩國政府也未大聲齊鼓出面指責。衝突僅限於肢體碰撞及丟擲石頭、意外死傷,也許正符合雙方戰略。究竟印度是否為拉攏與美國關係,而挑起中印邊界糾紛;或基於雙方基於經濟利益發展,此次衝突只是茶壺裡風暴,改變不了中印長期關係發展,顯然存有爭論性觀點。加劇「中國威脅論」, 反中路線飆漲最後,中印衝突若被質疑或塑造成是「中國威脅論」, 但中國軍力不若想像大、中國威權集體主義控制言論,這可能加大台灣反中路線。當然這必須澄清不是來自台灣官方政策立場闡釋,而是具官方性質媒體在報導中添加資料,是否為假新聞、假資訊,一般讀者難以判斷。而中印邊界衝突,可能也會彰顯印度反中路線崛起。例如印度最大反對黨國大黨資深國會下院議員周德里 (Adhir Ranjan Chowdhury) 推文表示,印度的士兵和軍官成為中國肆無忌憚「入侵」行動的受害者,「我們需要適當的報復、報復、報復。」旁遮普省 (Punjab) 省長阿馬林達・辛格 (Amarinder Singh) 也推文表示印度應採取一些嚴厲措施,每次印度這方送出軟弱的信號,就讓中國做出更加好戰的回應。這顯示印度國內因邊境衝突傷亡事件,「反中」聲浪的崛起。此次中印邊境衝突事件,極可能在印度國內再度掀起一波「反中」情緒。這種「反中」聲浪,可能為極端台灣主體意識者所操作,台灣內部也是自 2019 年「兩制台灣方案」、「香港反條例修正風波」、「2020 台灣總統大選」及「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事件案」, 不斷激化「反中」聲浪。這種台印「反中」聲浪是否形成「共振效果」, 頗值關注。當然這不僅對已面臨疫情泛濫和經濟困乏難題等內憂的莫迪政府來說,增加外交與安全的外患挑戰。同時,也會影響中國國際形象,諸如「中國威脅論」再起。恢復兩岸對話協商之必要性與迫切性基本上,台灣當局及民眾面對中印邊境衝突,呈現相當冷淡政治反應現象,當然這也與台灣本身國際參與有限、民眾國際政治知識,以及對國際新聞媒體報導欠缺關注有關。其背後可能反應出民進黨當局的尷尬處境,既不能批判中國大陸當局而自失民族主義立場,及展現守護憲法上所規範之主權、領土決心;也不能批判印度而產生印太戰略聯盟成員嫌隙,影響雙方實質關係發展。同時,這也凸顯台灣社會民眾冷淡政治心理取向。中印邊界衝突對兩岸關係具有三層面啟示意義。第一層是中國政府呼籲印度不要採取單方面行動挑起事端,雙方應以協商、對話代替對抗,尋求外交解決而非軍事對峙及衝突。從這一角度來說,若是台灣當局已公開放棄「法理台獨」, 兩岸當局是否可能從對抗走向對話,進而恢復協商,這樣利於緩解台灣內部「反中」聲浪。可是中國大陸當局卻一再宣稱及質疑,台灣當局採取文化台獨、漸進式台獨及一系列「去中國化」措施,如此勢必激發中國大陸對台灣敵對;而台灣當局儘管宣稱不會變更國號、獨立公投,但「反中聲浪」飆漲,也會激化中國大陸社會支持「武統」聲浪。因此,從中印邊境衝突啟示,兩岸應儘速展開對話,中國大陸當局應明示對台政策底線與紅線,而非一再刺激內部武統聲浪;台灣當局也須節制而不採取挑釁政治行為,重申「維持現狀」主張,不會進行獨立公投、變更國號、宣布另行獨立。第二層次的政治意涵是,中國堅持所謂「四大自信」, 強調在理論、道路、制度及文化自信,已成為負責任文明大國、經濟強國、軍事強國,本身強調「和平崛起」, 為全球和平秩序之建構者、維護者;應避免被塑造為「中國威脅論」, 中印邊境衝突仍應回歸外交對話與協商,若雙方挑起及擴大邊境衝突,勢必危及區域秩序穩定,而若跳脫「敦親睦鄰」外交目標恐將刺激區域周邊國家不安,反而易激化及強化周邊國家與美國所構建印太戰略的緊密度,從而更加強化印度或台灣的「反中」路線抬頭。儘管從地緣政治及經濟角度來看,台印間要形成戰略聯盟關係或產生「反中」聲勢的共振現象,頗有困難、可能性不大,但中印邊境衝突及兩岸敵對僵持,也會坐實「中國威脅論」成真之說。第三層政治意涵則是台灣應從「聯美抗中」路線,轉向「聯美和中」平衡戰略。當前兩岸敵對關係有如螺旋般上升,台灣因參與美國主導印太戰略圍堵中國陣營,民進黨當局及普遍社會「反中」力量飆漲,主張「和中」路線的國民黨接連在總統大選、高雄市長罷免案中失利,其政黨支持度及認同持續下降,甚至內部出現「九二共識」過時論、歷史貢獻論之說法。由於國民黨、民進黨皆走「親美」、「聯美」路線,兩黨若是批判印度在中印邊境衝突中侵擾挑釁行為,這形同是對美國主導下印太戰略成員內訌,對美國所建構印太秩序及利益、提升台印關係恐有所損害。就此而論,民進黨當局或國民黨選擇不做任何政治立場宣示,看似冷淡,反而是一種理性策略選擇。最近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 (John Bolton) 在其新書中,鉅細靡遺揭露地其個人在白宮期間所見所聞,尤其直指夾在中美間的台灣角色,恐成為庫德族後被美國川普 (Donald Trump) 政府所拋棄的對象。儘管美國宣稱台灣為其印太戰略的民主同盟,民進黨當局改變馬英九執政時期衡平的「聯美和中」戰略,轉向為失衡的「聯美抗中」戰略。波頓說法對毫無保留踏上親美路線的民進黨當局,猶如是當頭棒喝。當然,蔡英文總統的國安團隊在認知上並不會天真以為,中美大國博弈中,台灣並不會有淪為兩國操弄的棋子或馬前卒的危險,必須防範或避免成為兩大國間衝突交鋒下犧牲品,美國未必會為保護台灣安全及區域秩序,而與中國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波頓向來主張支持台灣,取代美方模糊策略,從其宣稱中了解川普將台灣比喻為「筆尖」說法,台灣可能成為最接近川普「拋棄名單上第一位」。換言之,儘管美國相關重要官員口頭上或在立法上,雖表示對台灣重視及安全承諾,但美方未必會為台灣而與中國進行一場後果嚴重的軍事衝突,中美為台灣而戰爭實悖離兩國國家利益及亟欲擺脫「修昔底德陷阱」目標。從中印邊境衝突來看,以對話代替對抗方是上策,台灣內部持續「反中」聲浪,不僅無助於解決雙方分歧,反而最終以民粹主義綁架溫和與理性的兩岸政策論述與路線對話。而中國大陸以「反台獨」擴大至「反台」、「窮台」、「困台」, 武統聲浪飆漲反而不利於兩岸融合,易激勵極端強硬路線抬頭,無助於兩岸發展及和平統一。 | daily-weekly |
達賴喇嘛訪問中印邊境衝突區拉達克,是否觸動中國敏感神經? | 文:Gowhar Geelani (發自拉達克) 在週五 (7 月 15 日) 抵達拉達克時,藏傳佛教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受到了熱烈歡迎,成千上萬人在拉達克地區的列城 (Leh) 機場外的道路兩側歡迎他。「西藏和拉達克有著豐富的文化和宗教聯繫。拉達克人民,這包括佛教徒、穆斯林和基督教徒,都對達賴喇嘛尊者有著巨大的敬意」, 拉達克地區的主要社會活動家、學生活動家帕爾喬 (Jigmat Paljor) 告訴德國之聲。「佛教徒認為他是佛教的精神領袖,是慈悲的活佛。拉達克的民眾對於他的來訪感到欣喜若狂」, 帕爾喬補充說。這是自 2020 年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情以來,這位藏傳佛教精神領袖首次離開他在印度北部城市達蘭薩拉的居住地。這也是自印度政府 2019 年取消拉達克半自治地位、直接控制該地區以來,達賴喇嘛首次來到拉達克。邊界爭端中緊張的中印關係新德里政府 2019 年在克什米爾地區成立「拉達克中央直轄區」遭到了巴基斯坦以及中國的猛烈抨擊。北京表示,印度此舉損害中國領土主權,不承認印度修憲的效力。2020 年,印度軍隊和中國軍隊在拉達克發生了致命衝突。此後,雙方在有爭議的邊境地區一直處於軍事對峙狀態。這場數十年裡最嚴重的流血衝突導致了中印關係的惡化。目前,中印邊界談判已經進行了 16 輪,但仍沒有具體進展。印度德里尼赫魯大學的外交政策專家雅各布 (Happymon Jacob) 說,他不會給這次達賴喇嘛訪問賦予太多的政治意義。他表示,印度在西藏問題上並沒有大做文章,另外,在新冠疫情前,達賴喇嘛每年都會訪問拉達克。儘管如此,雅各布補充說:「鑑於印中關係正處於困難時期,達賴喇嘛在這個地區 (拉達克) 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將被印度人和中國人視為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解放軍 1950 年接管了西藏,北京稱之為「和平解放」。1959 年,達賴喇嘛在一次起義後開始了流亡生涯,多年來一直居住在印度北部。印度政府承認西藏是中國的自治區,但是印中在其漫長邊界的其他地方存在一些領土爭端。這條延伸至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邊境線綿延 3500 公里。讓中國不高興的評論?在出發前往拉達克之際,達賴喇嘛在查謨說:「印度和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和鄰國。兩國遲早要通過會談以及和平手段解決這個問題 (實際控制線一帶的邊界爭端)。」拉達克地區的社會活動家、學生活動家帕爾喬說,他贊成達賴喇嘛的表態,即中國和印度應立即解決他們的邊界爭端,因為 2020 年發生衝突時,「我們經歷了類似戰爭的恐怖局面。我們所有人都希望和平。」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南亞問題專家庫格爾曼 (Michael Kugelman) 認為,北京方面對這次達賴喇嘛之行不會有積極的看法。「鑑於北京對達賴喇嘛的看法,任何涉及他的事情都是政治性的。即便達賴喇嘛與印度官員有簡短的會面,中國政府也會反對,因此他前往拉達克 —— 這個對中國來說很敏感的地區 —— 一個月之久,此舉肯定不會被中方正面看待」, 庫格爾曼說。印度知名的國防專家索赫尼 (Pravin Sawhney) 也表示,達賴喇嘛在查謨的表態會讓中國不高興,原因有三。「一,他們 (中國人) 認為達賴喇嘛是分裂分子;二,達賴喇嘛去的是一個問題地區,因為中國不認為印度 2019 年 8 月在拉達克地區進行的修憲是合法的;三,印度說達賴喇嘛是精神領袖,但他在查謨的表態事關政治和軍事」, 索赫尼指出。此前的祝壽已經令中方不滿雖然北京將達賴喇嘛視為「分裂分子」, 但達賴喇嘛否認他尋求西藏獨立,表示只主張西藏實質性自治和保護該地區的藏傳佛教文化。北京不承認西藏流亡政府,2010 年以來也沒有與達賴喇嘛的代表進行過任何對話。當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7 月 6 日在推特上向達賴喇嘛 87 歲生日表示問候時,中國政府的反應可以看出印方與達賴喇嘛的互動觸動了中方的敏感神經。「印方應該充分認清十四世達賴的反華分裂本質,恪守在涉藏問題上對中方的承諾,謹言慎行,停止利用涉藏問題干涉中國內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當時的例行記者會上說。印度外交部則回應道:「我國政府的一貫政策是把他 (達賴喇嘛) 當作印度的客人,當作在印度擁有大量追隨者的、受人尊敬的宗教領袖。」© 2022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 daily-weekly |
群聚感染最常見的樣態:如何避免同住家人的COVID-19家庭傳播? | 根據近日新聞,北部染疫學童家庭 已有五人感染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分別為:幼兒本人及妹妹、媽媽、奶奶及爺爺。於是,記者問我:「如何避免同住家人的家庭傳播?」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確診 COVID-19 病例,在他兩天未發病之前,可能在家中至少有五次的家庭成員接觸史了」。所以,同住家人得到 COVID-19, 其實是群聚感染最常見的樣態。另外,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機會愈高,「>3 個家庭成員以上,其家庭傳播馬上會超過 50%」, 各狀況如下:兩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20% 三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47% 四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53% 五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70% 六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67% 也就是說,「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機會愈高」。如何避免,同住家人的家庭傳播?避免家庭傳播,除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降低 R 值,還有配戴囗罩、勤洗手等預防措施。在家庭中疑有高傳播者,可以先戴上口罩,因為有 79% 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但病例在如果發病後,才來戴口罩,是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另外一個就是,衛生人員介入,可以使戴口罩增加 57 % 、勤洗手 43 %。在家使用消毒水,消毒家中環境,有 77% 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打開窗戶最簡單的,最大的效益,就是打開你家的窗戶,使家庭空氣流通。美國 CDC 也建議如此,可以降低病毒飛沫濃縮聚集在房間內。如果你家有窗,但不能打開,可以用空調。空調設定用內循環的設定,這樣,你只有一直吸入房間內的病毒而已,請設定,外循環,就是讓外面空氣,入你的房間,你房間內髒空氣排出。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建議,每 60 分鐘要完全更換 12 次空氣。使用風扇風扇,幾乎人人家裡都有。但禁止使用風扇,對著你直接吹 (只有增加風險)。在你打開的大門或窗戶邊,打開風扇,促進氣流往外抽送,才是正確使用方法。另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只要有衛生人員介入衛教叮嚀,環境消毒 (43%)、勤洗手 (26%) 會增加很多,這可以有很大機會,使家庭的傳播下降。而原本,許多染疫的家庭成員的行為,大家都會懂得,分房睡 (88%)、戴口罩 (57%)、獨立衛浴 (50%), 這些都是大部分家庭成員都已經在做的防疫工作!可見得家庭傳播,還是要非常認真要去介入,才能有辦法減少自己被傳染到 COVID-19 病毒。本文經黃軒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daily-weekly |
「用好的稅來取代壞的稅」,不要步上左派青年的後塵 | 說到稅,大概只有崇尚「社會民主」的左派,會歡欣鼓舞地開門迎接;尊重市場自發秩序的右派,充其量將稅視為必要之惡,不太可能樂見其成。尤其是占稅賦大宗的所得、營業 (消費) 稅。因為會增加交易費用,讓原本能成交的生意做不了,讓原本能享受到的商品服務享受不到,讓原本會生產的財富胎死腹中,也就是說,增加無謂損失,所以右派更是不可能樂見。但如果有一種稅,能夠降低交易費用呢?這種稅,會不會是種「好的稅」呢?現實中的交易費用問題拿房屋來舉例吧。所有的人要賣掉房屋的時候,都會盡可能開高價格,開出「連他自己都不會買單」的價碼。這既是釋放訊號找尋高價買主、也是交易博弈中的吹牛。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買方,只不過買方是想把價格往低殺。不論買方賣方,人同此心無可厚非。但這卻揭露一個困境:買賣雙方難以得知彼此對資產的真實估值,於是只好旁敲側擊、多方打聽、以拖待變。所有這些時間精力,都是種交易費用,都會減損資產配置效率、造成無謂損失。如果「真實估值一目了然」, 那麼這些交易費用都能省去。上面說的是一對一的房產交易,在一對多的土地收購當中,這個交易費用的問題會更明顯。假設鐵路開發商想收購計畫沿線的 100 公里土地,就算談好了 99 公里,最後 1 里沒買通也是前功盡棄。而正因為如此,越後成交的地主,等於佔據了更有利的位置:不管先成交的地主低賣了多少 (成交價格低於開發商的真實估值), 後成交的地主都有機會從開發商那裡再討回來。這最終造成地主們誰也不想先成交、誰先賣地誰傻逼的囚徒困境。這麼多人都想隱藏自己的真實估值,不全部打通就功虧一簣,一對多的土地收購,於是難如登天。而現行處理這個困境的機制,說穿了就是由公權力來搞區段徵收,用補償機制強迫成交,再把土地交給開發商。縱使這的確減少了交易費用,但對人民產權的侵害是顯而易見的,不是正經辦法。那麼,面對像這樣的交易費用困境,有沒有可能透過稅制來解開僵局呢?共同所有權自評稅制在《激進市場》一書中,兩位作者就介紹了一種提案:「共同所有權自評稅制」, 簡稱 COST。簡單來說,COST 就是以資產所有人的自評價格作為稅基,逐年徵收資產稅;與此同時,資產所有人也就許下了一個承諾:任何人只要願意出「自評價格」的價碼,我的資產就歸他所有。這一方面會逼得資產所有人為了保護自己的資產,不敢低報自評價格來節稅;二方面又因為報價越高就要繳越多稅,壓抑了所有人高報吹牛的企圖。一來一往,會讓資產所有人盡可能地揭露自己的真實估值,從而降低交易費用。降低交易費用,也就促進了資產配置的效率,讓「資產歸估值較高的人所有」。這樣的制度,最讓人不安的是:可能我剛裝潢好的新家,卻一時不察就變成別人的了。也就是,資產被人橫刀奪愛的潛在威脅,會打擊人們的投資信心。所以我之前特地點出「現行處理交易費用困境的機制,是由公權力來搞區段徵收」。這種「處理機制」, 也許促進了資產配置的效率,但也扼殺了人們進一步投資的信心。一個好的處理機制,必須在「配置效率」和「投資信心」之間,取得平衡。而相較於非黑即白的「產權無限上綱」(犧牲配置效率) 或者「政府強制徵收」(扼殺投資信心),COST 的制度則在兩者之間,用「稅率」這個變項,來試著調和「配置效率」和「投資信心」。稅率越高,配置效率越好 (人們不敢高報自評價格免得稅太高); 稅率越低,投資信心越好 (人們投資的收益不會被增加的稅金吃掉)。更有意思的是,在降低稅率的時候,配置效率的降低和投資信心的增加,不是一比一的互相抵銷,而是平方關係。也就是說,配置效率降得比較慢,投資信心加得比較快。這部分的討論還有其他關於 COST 的細節,在書中有更多說明,我就不在此贅述。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傅利曼,也可能贊同的稅?曾經有人問傅利曼,如果只收一種稅,他會認為要收什麼樣的稅?當時傅利曼就答道:「我的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不過讓我選的話,我會選擇亨利喬治提倡的,不包括土地上的投資收益,只針對土地本身的土地稅」。順著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理解:傅利曼支持亨利喬治的土地稅,是因為相較於明擺著提高交易費用、降低配置效率和投資誘因的所得稅;亨利喬治的土地稅不針對投資抽稅,對於投資誘因的扭曲最小,對土地抽資產稅,又有助於揭露真實估值,提升資產配置的效率。所以傅利曼認為這是「最不壞的稅」。而 COST 正是從亨利喬治的土地稅出發,逐步修正改良出來的方案。對於配置效率的提升比原版來得顯著,執行上也更可操作。原版在執行上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切分「土地本身的價值」和「投資收益的價值」,COST 則用打包自評來處理這個問題。倘若傅利曼在世,對於 COST 這樣的方案恐怕也會說好。能讓傅利曼點頭的稅,或許還真當得起「好的稅」(最不壞,估且算是好) 這個名號。即使如此,身為右派,對於這樣的「好稅」, 我還是慎而戒之。要記得用「好的稅」換掉「壞的稅」因為喜歡提倡加稅的左派青年,會抓著傅利曼的這個答案,認為「對吧對吧果然該給地主加稅吧!」但傅利曼在回答的問題是:「如果只收一種稅要收哪種?」也就是說,當傅利曼說土地稅好的時候,他也在說其他稅壞。如果要讓社會變好,就該用好稅取代壞稅。對於傅利曼答案的這層意義,左派青年們往往視而不見,他們只想鬥地主,給有錢有地有資產的人加稅。證據就是,當他們倡議空屋稅、囤房稅、實價課稅,居住正義喊得震天響的時候,卻從來不會談所得稅的稅額扣除。在資產稅這邊繳的,所得稅那邊就扣掉,藉此逐步「用好的稅來取代壞的稅」。更進一步講,他們不只沒有要「用好的稅來取代壞的稅」, 他們還要「把好的稅變成壞的稅」。傅利曼覺得土地稅好,因為它對投資和資產配置的扭曲最少,甚至還是單一稅率。但左派青年怎麼受得了無法懲罰富人的單一稅率,當然會用囤房、空屋各種變形,要把土地稅搞成政府宏觀調控的政策工具。左派青年們不只沒有要「用好的稅來取代壞的稅」。還想要「把好的稅變成壞的稅」。而傅利曼的答案,只是被左派青年當成加稅的口實,卻沒有更進一步的思考:稅的壞處在哪裡?什麼樣的稅才是好的稅?所以,即使 COST 當得起「好稅」的名號,我們還是要時時警醒自己,不要步上左派青年的後塵:要提倡好的稅,更要記得換掉壞的稅。本文由真暴民的時事筆記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 daily-weekly |
中印邊境再爆衝突:時隔兩年,兩國軍隊為何再次擦槍走火? |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路透社、法新社)《法新社》週一 (12 月 12 日) 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印度和中國軍隊上週 (9 日) 在爭議未解的喜馬拉雅邊境發生了新的「對峙」, 雙方都有數人受傷。這是自 2020 年 6 月中印兩國發生致命衝突以來第一起類似事件。衝突發生的實際位置,位於印度東端、與中國接壤的阿魯納恰爾邦 (Arunachal Pradesh state) 塔旺地區 (Tawang)。中國聲稱擁有該地區的全部主權,並稱該地區為南藏。來自印度軍方的消息人士指,由於中印對該地區的存在「不同看法」, 雙方軍隊都同意在其事實邊界線以下進行巡邏,「這是自 2006 年以來的趨勢」。然而,中國士兵據稱接近了該地區的事實邊界。另一個消息來源告訴《法新社》, 這一舉動「受到了......(印度) 軍隊堅定而強烈的質疑」, 衝突因此一觸即發。印度軍方透露,至少有六名印度士兵受傷,且「雙方都有一些人員受到輕傷」。《法新社》援引印度媒體的匿名消息來源指出,該事件涉及約 300 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並稱中國遭受的傷害數量更大。塔旺地區一名印度指揮官表示,衝突之後,「雙方軍隊已立即脫離了該地區。」並已與中國該地區的負責指揮官會晤,「按照結構化機制討論這一問題,以恢復和平與安寧。」目前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沒有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而國防部發言人則拒絕透露更多印度或中國士兵在這起事件中的受傷情況;中國外交部和中國駐新德里大使館也未回應置評請求。中印邊境衝突自 1962 年中印發生大規模的邊境戰爭以來,這兩個亞洲巨頭長期以來都遵守協議,以避免雙方軍隊在被稱為「實際控制線」(the Line of Actual Control) 的事實邊界上動武。而這一條事實邊界長達 3800 公里 (2360 英里), 其確切路徑從未被劃定,但其中部分區段的海拔可超過 4000 公尺,冬季氣溫則可降至零下 30 攝氏以下,易使槍管破裂,機器癱瘓。2020 年 6 月,印度和中國軍隊在加勒萬河谷又再度爆發邊境衝突,而該河谷毗鄰受到中國控制的西藏高原。當時雙方士兵皆未持武器,演變成一場徒手肉搏戰。最終有 20 名印度士兵死亡,而中國的傷亡人數不詳,但據稱至少有 4 人死亡。該事件導致中印關係急遽下降。今年 9 月,雙方同意從喜馬拉雅山脈邊界的爭議地區離開、避免接觸。近年來,印度在戰略上不斷向西方靠攏,加深與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他們聯合組成四國聯盟,以抵禦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此外,印度還開始一項價值 1300 億美元的武裝部隊現代化建設,包括從美國訂購攻擊型直升機和從俄羅斯訂購導彈防禦系統,以加強其國防戰力。© 2022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 daily-weekly |
莫迪訪美前印度恢復疫苗出口,世衛盼明年2月前提供非洲30%所需疫苗 | 印度先前因為國內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情嚴峻而暫停疫苗出口,隨著印度多數成年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加上供應量穩定,有消息人士指出印度恢復疫苗出口已成定局,主要供應給目前仍極度缺乏疫苗的非洲國家。世界衛生組織 (WHO) 與合作夥伴希望明 (2022) 年 2 月前能提供 30% 非洲所需疫苗,迄今為止全球總計已經施打 57 億劑 COVID-19 疫苗,非洲只佔 2%。總理莫迪下周出訪華府,疫苗預料是「四方安全對話」主題之一 (中央社) 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由於印度境內多數成年人已接種至少 1 劑 COVID-19 疫苗,加上疫苗供應量激增,印度正考慮迅速恢復疫苗出口,而且主要是針對非洲國家。《路透社》報導,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下週出訪華盛頓前,這位人士釋出印度打算恢復 COVID-19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疫苗出口的消息。美國、印度、日本與澳洲 4 國領袖 24 日將在華府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 峰會,預料會中將討論疫苗等問題。這位不具名消息人士說:「(疫苗) 出口的決定已成定局,印度希望藉由疫苗與印度的抗疫模式幫助非洲。」世界衛生組織 (WHO) 則說,世衛持續與印度官員磋商,希望恢復對於 COVID-19 疫苗全球取得機制 (COVAX) 的供應。印度自上月以來疫苗接種進展迅速,特別因全球最大疫苗製造商、印度血清研究所 (Serum Institute of India) 的 AZ 疫苗產量 4 月來已提高一倍多,生產規模增至每月 1 億 5000 萬劑。印度政府的消息來源 6 月間曾告訴《路透社》, 美國的經驗顯示,大多數的民眾接種疫苗後,疫苗接種將會趨緩,如此可望給予印度輸出過剩產量的契機。「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 指控疫苗製造商剝奪他們公平採購疫苗的機會,並呼籲疫苗製造國取消出口限制,特別是印度。全球已注射 57 億劑的疫苗中,非洲僅占 2%。非洲聯盟特使:共享疫苗是對的,但是我們不應該依賴他人 (中央社) 世界衛生組織 (WHO) 與合作夥伴希望明年 2 月前能提供 30% 非洲所需疫苗。但這個數字距離非洲領導人提出今年底前將提供 60% 所需疫苗的目標仍相去甚遠。WHO 秘書長譚德塞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14 日表示,富有國家與貧困國家間疫苗接種率的巨大差異其實是可以解決的。他敦促製藥公司優先考慮聯合國支持的全球疫苗取得機制。COVAX 宗旨是全球共享疫苗並對低收入國家免費提供疫苗。迄今為止,全球各地總計已經施打 57 億劑 COVID-19 疫苗,非洲只佔 2%。非洲聯盟 (AU) 指責疫苗製造商剝奪了非洲國家公平購買疫苗的機會,同時督促疫苗製造國,尤其是印度,取消對疫苗出口的限制。《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 14 日引述出席世界衛生組織會議的非盟特使瑪西伊瓦 (Strive Masiyiwa) 說:「這些製造商非常清楚知道從未給過我們適當的購買通路。」瑪西伊瓦強調,為了非洲 60% 人口可以接種疫苗,非盟與合作夥伴們預計購買所需劑量的一半,另一半則計劃通過 COVAX 捐贈,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 (GAVI) 協助。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執行長柏克利 (Seth Berkley) 表示,在疫情爆發初期,該組織期待全球最大疫苗製造國印度能夠提供疫苗,但自 3 月起印度實施出口限制,該組織就沒有獲得任何疫苗了。瑪西伊瓦呼籲世界銀行 (World Bank) 和國際貨幣基金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開始建立疫情大流行準備基金,未來可以幫助貧窮落後國家購買疫苗,而不是只有依賴類似 COVAX 的組織。他說:「共享疫苗是對的。但是我們不應該依賴他人,特別是當我們願意坐下討論購買意願的時候。」 | daily-weekly |
【關鍵眼中盯】英國與台灣都想解封,誰比較能「Back to normal」? | 幾天前,英國首相強森宣布 7 月 19 日將成為英國「自由日 (Freedom Day)」, 屆時不只酒吧餐廳電影院劇場夜店都將復業,不需要陰性證明都能進入,就連原本群聚人數上限、強制戴口罩等等的規範,都要一併取消。事實上,英國早在幾週前就已部分開放餐廳用餐,賽季末的英超足球賽也讓更多觀眾入場,最近歐洲盃足球賽 (Euro 2020) 賽程期間,也能看到球場內球迷擁抱吶喊,場外看轉播喝啤酒歡呼,沒有人戴口罩。6 月 30 日英格蘭歷史性在自家主場擊敗德國後全國狂慶那天,我查了一下,當日新增確診數差不多是 25600 人,同一天,台灣本土確診數 55 例,但餐廳停業,活動停辦,所有人外出都要戴口罩,兩造相較形成說不出的反差感。也是從 6 月底開始,台灣陸續出現解封 (或是說透氣,因為理論上台灣並沒有封) 的盼望,許多人用行動表達自己的立場,像是百人擠爆日月潭、基隆潮境公園大塞車、預約登阿里山等等,就連行政院和疫情指揮中心最近也都表示在做警戒降級的準備。當然不論英國或台灣,都有專家出面呼籲過快降低防疫規範,可能會使疫情再度惡化。拿英國的例子來看,4 月底好不容易壓到每天 2000 左右的確診數,5 月中解除部分群聚規範後就開始飆升,6 月中再次每日破 1 萬,現在接近 3 萬。確診數那麼高還想要解封,英國人是瘋了嗎?對台灣人來說,每天確診破萬是個不可思議的數字,在那樣「嚴峻」的疫情下,英國政府還不斷開放大型活動,一步步放寬防疫規範,更加令人無法理解。英國政府其實也知道每天確診數仍高,但對他們來說,因為國家已經進入大量施打疫苗的階段,所以鑑別疫情嚴不嚴重的指標會在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而非每日確診數 (是說他們想壓也壓不下來)。BBC 針對「自由日」的報導中,英國政府也表示「入院、重症和死亡仍會繼續,但和疫苗施打之前相比,程度會低很多。」換句話說,他們覺得只要人民不要病故太多,醫院不要塞到無法運作,經濟和生活面能夠多開放就多開放。這樣的心態和最近許多人引述 (台灣從穩定前 10 名,在這個月摔落到 44 名) 的彭博調查有些相似。雖然有些媒體叫它「防疫評比」, 但它真正的名稱是「韌性 (Resilience)」評比,這也是為什麼明明台灣每日新增確診數不多,名次卻越來越向下,因為他的評比標準很大一部分是疫苗注射率、防疫措施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性、飛機班次和航線復原程度等指標,台灣在這些面向確實落後於許多國家。同樣的防疫哲學也能在經濟學人的「正常指數 (normalcy index)」看到,裏頭指標有像是運動比賽的觀賞人數、戲院觀眾數、航班與道路運輸的使用度、辦公室使用度、零售店復甦程度和「不在家的時間」等指標,比較的就是各個國家到底有多麼「Back to normal」。在經濟學人的指標裡,香港冠軍、紐西蘭居次,中國和美國同分分佔 19 和 20 名,英國 36 名,台灣則在列入的 50 個經濟體內倒數第二。終得選擇的岔路:防疫成功是壓低確診數,還是讓一切更快恢復正常?或許也算上天庇佑,台灣目前仍 (能) 在每日確診數糾結,加上從小習慣考試要拿一百分,人人都想見到「嘉玲」的滿分成績、也更願意配合防疫規範,所以政府政策仍以封堵為主 —— 邊界管制、禁止內用等等,但這些措施在「更前面」的西方世界眼裡,竟然成為防疫「失敗」的表現。說實話,已累積近 13 萬人因疫死亡的英國人訂出這些高大上「指標」, 看在台灣人眼裡實在有難以言喻的奇怪。因為對這些經歷過大量確診和死亡的「先進」國家說,他們所謂的「防疫成功」會透過經濟和生活回歸正常來展現 —— 去年暫停的溫網要辦、球賽盡量多開放觀眾入場、坎城影展重新舉辦,就連 OLD NAVY 的新廣告都要以「Live free」當主題。當然沒人希望確診數變高,但隨著疫情持續,台灣也開始出現要求「降級」的聲浪,不只企業或餐廳,一般民眾也想趕快回歸「正常」, 從確診狀況一降低許多景點就湧入人潮的狀況來看,過去七星期的悶,已讓許多人重新排序和的輕重順序。這其實也是去年就有人提出的論點:政府的疫情下的主要目標,究竟是讓大家都不要染疫,還是盡可能維持經濟運作?總有一天,「乾淨」的台灣還是得對這些「疫區」開放之前,我們都覺得只要大家不確診,經濟就會復甦,2020 年間也在安然度過下享盡紅利。進入 2021 年後,台灣嚴格的防疫規範繼續保全更多民眾免於疾病折磨,然而每天上萬確診的其他國家卻讓飛機繼續飛、商展繼續開,因為他們知道病毒無法根除,已抱著與疫情共存的打算。除非台灣要和那些國家切斷直接關係,否則內部再怎麼「+0」, 最終仍須面對「乾淨」的台灣人,走入外國「疫區」的狀況,不論是商務往來或旅遊,屆時究竟該讓為了壓低確診數讓外國旅客入境都要隔離 14 天呢?還是冒著把國外經歷過的這些事重走一次的風險,開放國境內外呢?這是執政者的終極兩難,民眾也得承受兩條防疫路各自的結果。倘若 7 月 12 日警戒真能降為兩級,在餐飲業者和食客歡欣鼓舞之際,新群聚的發生機會也會提高,可想而知,到時候大家還是會怪罪政府。但與其互相責怪,不論政府施政想的是經濟還是疫情,一般民眾還是該盡可能做好防疫,盡量避免讓自己或周圍的人暴露在危險中。因為不管四級、三級、二級,政府規範如何制定,疫情爆發時的關鍵破口,終究是在人的身上。 | daily-weekly |
本土新增2例,指揮中心:明起開放75歲以上長者打第2劑莫德納、高端混打實驗為醫院自主性研究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16) 日公布國內新增 12 例 COVID-19 確定病例,分別為 2 例本土及 10 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2 例本土、其中 1 例為幼兒園接觸者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 2 例本土病例中,案 16214 為 80 多歲女性,14 日因其他原因就醫並採檢,於今日確診。案 16221 為 70 多歲女性,7 月中打過 1 劑莫德納疫苗,Ct 值為 16, 是板橋幼兒園感染事件的工作人員。隔離期間及隔離期滿前採檢結果皆為陰性無症狀,5 日開始隔離、12 日解除隔離,在 14 日又因喉嚨痛就醫採檢確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由於該名幼兒園工作人員行動不便,在匡列的時候認為接觸可能性低,最後列入第 2 層接觸者,並在連續採檢 2 次陰性後就讓他解隔離,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解隔離期間,該名確診者因行動不便所以沒有外出,確診後有接觸的 2 名家屬也進入居家隔離。陳時中表示,幼兒園周邊的檢驗都持續在進行,目前為止沒有發現陽性個案。桃勤確診者居家隔離、職場工作人員目前全採陰針對桃勤工作人員的確診,陳時中表示,接觸者目前有 45 名被居家隔離、1 名自主健康管理,採檢結果有 45 位陰性、1 位待採。另外,15 日也為 307 名職場工作人員做採檢、33 位安排中。關於這名個案的感染源,指揮中心初步認為和清潔環境的感染比較有關係,最後的判定還是要有證據,不過不會列在不明感染源。陳時中表示,周遭的接觸者都已經是陰性,職場採檢也高比例是陰性,因此目前認為可以控制住、匡列住的可能性高。開放 75 歲以上長者打第 2 劑莫德納指揮中心宣布,自 9 月 17 日起開放 7 月 9 日前已接種第 1 劑莫德納疫苗,且間隔滿 10 週以上之 75 歲以上 (1946 年 12 月 31 日前出生) 長者,接種第 2 劑莫德納疫苗,並依各縣市政府造冊通知施打。另外,約 64 萬劑 AZ 疫苗預定於明 (17) 日下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待完成通關程序後,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 COVID-19 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自購的 108 萬劑莫德納疫苗,則預定於台北時間 9 月 17 日凌晨自美國亞特蘭大啟運,17 日晚間抵達桃園國際機場。這將是第 7 批運抵的自購莫德納疫苗,目前共有 258 萬劑到貨。陳時中在記者會中也針對疫苗採購情況進行報告,其中,110 年購置與企業及友邦捐贈的疫苗共有 4717 萬劑,並已經簽訂 111、112 年兩年的合約,共計 3500 劑次的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加起來共有 8217 萬劑,「有打 3、4 劑的話,採購上都已準備」, 且 AZ 和 BNT 的次世代疫苗也都有在接洽中。新到貨 108 萬莫德納主要打第 2 劑陳時中表示,到現在為止總共到貨有 1730 萬劑,到前天打了 1250 萬劑,剩下 500 萬劑會安排在這段時間施打。即將到貨的 108 萬劑莫德納疫苗則主要提供打第 2 劑,高端疫苗在 9 月底也會施打前一波的第 2 劑。陳時中指出,本次開放接種的第 2 劑莫德納疫苗不是剛到貨的 108 萬劑,但檢驗完後也會立刻釋出,AZ 和莫德納疫苗在這段時間會有較大的比例作為第 2 劑使用,而 BNT 疫苗會作為第 1 劑。這段時間疫苗會進貨較多,希望能讓第 2 劑涵蓋率衝高。最近都會有不同的疫苗同時開放施打,並採造冊預約並行,希望能提高效率。針對外界對醫院進行高端混打實驗的質疑,陳時中解釋,相關研究都是由研究單位 (大部分是醫院) 提出,只要沒有太多的重複基本上都會核准,都不是由指揮中心要求去做,而是民間基於科學證據的探索所做的自主性研究,指揮中心方面主要是提供疫苗。民眾憂青少年打 BNT 出現心肌炎,羅一鈞:不像大家講的那麼嚴重有媒體問到青少年接種 BNT 疫苗出現心肌炎的風險,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回應,根據美國先前公布的報告,幾乎沒有因為心肌炎而必須入住加護病房的青少年。香港近期則有 37 名青少年接種後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的案例,其中 30 位是打第 2 針後才出現,平均年齡 15 歲住院 5 至 6 天可以出院,並建議出院後一段時間要避免激烈運動。羅一鈞說道:「心肌炎並不像大家講的會很嚴重、要裝葉克膜,但他還是會影響主要器官的病症,所以會小心監控後續發生的情形」。 | daily-weekly |
蘇丹內戰衝擊還款能力,打亂中國在非洲的「借貸外交」如意算盤 | (中央社) 非洲東北部國家蘇丹近期爆發內戰,使得中國提供給蘇丹的價值至少 50 億美元債務面臨進一步風險,這也意味北京在非洲採取的財務連結策略遭受新一記打擊。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報導,根據美國的威廉瑪麗學院 (William and Mary College) 旗下實驗室 AidData 提供的數據,一直以來,中國在非洲大陸提供的資金有一大部分是給蘇丹,而北京也是非洲最大的雙邊貸款放貸方。蘇丹 2 位彼此競爭的軍事將領 4 月爆發權力鬥爭,首都喀土穆 (Khartoum) 陷入戰火,數以十萬計蘇丹人流離失所,這也令中國在非洲之角 (Horn of Africa) 的戰略目標遭遇挫折。北京尋求透過提供基礎建設融資來擴大在非洲之角的影響力。根據蘇丹中央銀行的資料,截至 2022 年初,蘇丹積欠中國的未清償債務總額為 51 億 2000 萬美元 (約新台幣 1572 億元)。但分析家表示,這還不包括中國對蘇丹的石油預付額度,這部分實際上是蘇丹向中國各實體的借款,應以石油出貨償還。這類石油貸款未清償總額不明,但可能會讓蘇丹實際積欠中國債務數字再增加數十億美元。根據 2020 年的新聞報導,時任蘇丹能源礦務部副部長蘇雷曼 (Hamid Suleiman) 表示,國有蘇丹國家石油公司 (Sudapet) 尚欠國有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 (中石油) 25 億美元。AidData 執行董事派克斯 (Bradley Parks) 指出,至 2020 年截止的 10 年間,中國國有實體總計提供給蘇丹價值 155 億美元的貸款。且 AidData 的數據顯示,在同一段時期,這些中國實體也借貸 47 億美元給 2011 年從蘇丹獨立的南蘇丹。分析家表示,蘇丹內戰已使得國際貨幣基金 (IMF) 支持的一項改革計畫中斷,並進一步危及喀土穆償還大批債權人的能力,其中包括中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數據,蘇丹的外債大多已處於拖欠狀態,包括積欠中國實體的債務。派克斯說,蘇丹的逾期未還外債加上滯納金總額,已經達到其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140% 多。北京在蘇丹的債務麻煩,同樣出現在非洲許多地方,中國國有放款機構正在非洲遭遇一系列債務違約。這與 7 年前的氣氛大相逕庭,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稱非洲是「世界上成長最快且最有前途的大陸」。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國國有實體對非洲放款總額的近 8 成,是提供給財政有困難的國家。其中尚比亞已經債務違約,非洲幾個中國資金借貸大國如安哥拉、衣索比亞和肯亞也都正苦於履行外債義務。中國借貸方是否願意勾銷非洲國家債務或加碼提供紓困信貸,仍不得而知。但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國政府顧問表示,以蘇丹的例子,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不太可能有大規模寬限動作,「蘇丹的情況目前來說太複雜了」。 | daily-weekly |
蘇丹內亂3個月300萬人流離失所,難民湧入衝擊埃及經濟與安全 | 根據國際移民組織 (IOM) 統計,蘇丹內亂自 4 月 15 日爆發以來,已導致近 300 萬人流離失所,包含境內 220 萬人,以及 70 萬人跨越邊境逃往鄰國。據估計,查德已湧入超過 19 萬難民,而埃及則是收容了約 28 萬難民,預計數量將會持續增加。受到長期外債、疫情與俄烏戰爭的影響,埃及經濟目前已處於極其脆弱的狀態,再加上大量蘇丹難民的湧入,極可能將加重埃及政府的財政負擔,並直接影響糧食價格。蘇丹內亂如何對埃及造成威脅?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有鑒於蘇丹內亂尚未有停火的跡象,埃及將於今 (12) 日召集蘇丹的鄰國,討論制定有效機制以幫助蘇丹恢復和平。據悉,蘇丹內亂已對埃及造成邊境安全、經濟穩定方面的威脅。在安全方面,自 2011 年埃及革命以來,埃及持續面臨到蓋達組織 (Al-Qaeda) 從邊境入侵與走私的問題。因此,埃及政府擔心蘇丹內亂導致恐怖分子從邊境滲透,這將帶給埃及安全部隊額外的壓力。在經濟方面,埃及正處於債務違約的邊緣,因而擔心蘇丹內亂進一步導致埃及信用評等被下調。此外,受到長期外債、疫情與俄烏戰爭的影響,埃及的經濟處於極其脆弱的狀態。埃及擔心大量蘇丹難民的湧入,將加重政府的財政負擔。除此之外,蘇丹內亂也對埃及的農業造成負面影響,由於埃及與蘇丹互有貿易往來,蘇丹是埃及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也是埃及加工製造品的主要進口國。因此,埃及政府預計糧食價格將受到影響,而埃及的政治穩定始終與糧食價格掛鉤。更嚴重的是,蘇丹內亂可能深化埃及與衣索比亞之間的緊張關係。同為尼羅河下游國家的埃及與蘇丹,多年來不滿衣索比亞在尼羅河上游興建大壩一事。埃及有 95% 的水來自尼羅河,尼羅河的水源是糧食、交通和農業的重要資源,供水減少將對埃及的糧食安全產生災難性影響。蘇丹內亂可能會削弱尼羅河下游陣營與衣索比亞之間的談判能力。埃及擔心衣索比亞會為了自身利益,與「快速支援部隊 (Rapid Support Forces,RSF)」站在同一陣線,而非埃及支持的蘇丹政府軍。如此一來,這將對埃及構成無法容忍的威脅。有鑒於此,埃及可能會加倍支持蘇丹政府軍。根據《半島電視台》的報導,快速支援部隊是一支準軍事部隊,其前身是蘇丹西達佛省的金戈威德 (Janjaweed) 民兵,前蘇丹總統巴席爾 (Omar al-Bashir) 過去經常利用該組織來鎮壓叛亂。2013 年該組織被併入快速支援部隊。2017 年,蘇丹法律通過使快速支援部隊合法化成為一支獨立部隊。2015 年,國際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 (HRW)」在調查報告中指控快速支援部隊長期侵犯人權,並稱他們「毫無憐憫之心」。自蘇丹內亂爆發以來,埃及一直積極透過外交途徑試圖解決蘇丹的問題,但若埃及在外交舉措上失敗,埃及可能將以軍事干預或提供武器支持的方式來應對蘇丹內亂,而這將為衝突帶來升級的風險。蘇丹內亂引發的人道危機 7 月 5 日,聯合國高級官員發表聯合聲明,譴責蘇丹境內持續增加的性暴力事件。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 (OHCHR) 統計,自內亂爆發以來,已發生了 21 起性暴力事件,其中至少有 57 名婦女和女童受到侵害。官方數字僅是冰山一角,由於被害者感到恥辱或害怕被報復而懼於通報,實際的案量可能更高。7 月 11 日,據人權觀察的報導,快速支援部隊於 5 月 28 日在蘇丹西達佛省 (Gharb Darfur) 草率地處決了至少 28 名馬薩利特 (Masaalit) 族人,並造成數十名平民傷亡,該行為可能已構成戰爭罪。除此之外,快速支援部隊還搶劫了居民的財產,並縱火焚燒鎮上的許多建築物。從 2003 年達佛爆發種族屠殺事件至今,聯合國估計共有 30 萬人死於衝突。人權觀察的研究員表示:「西達佛省近期的襲擊事件中,倖存者的敘述呼應了 20 年前達佛的恐怖、破壞和絕望。」人權觀察認為,國際刑事法院的檢察官應調查這些令人髮指的侵權行為,並呼籲聯合國安理會與非洲聯盟應採取有意義的行動來解決蘇丹內亂,包括讓醫療人員與人道主義工作者能安全進入交戰趨展開救援工作,以及停止交戰各方轉讓武器、彈藥和物資等。 | daily-weekly |
英國人如何與病毒共存:遵循「六人法則」,以及舉辦不戴口罩的超大型派對? | 上周一 (6 月 14 日) 傍晚,英國首相 Boris Johnson 召開記者會,宣佈解封路徑圖 (Roadmap out of lockdown) 的最後一步,將由原本計劃的 6 月 21 日,向後推遲四週,7 月 19 日才有可能正式啟動,因為傳播速度更快的印度變種 (Delta variant), 造成原本在 4、5 月期間,每日確診數平均維持在一、兩千的英國,從 5 月底起以每周平均攀升 64% 的速度,在 6 月 14 日破萬,創下單日確診 10,099 人的驚人數字。之所以延後四周,目的是希望能爭取更多時間,在這段時間讓更多人打到疫苗,畢竟從去 (2020) 年底批準第一支疫苗後,英國就開始了這場疫苗施打速度與病毒擴散速度競爭的比賽。截至 6 月 19 日止,英國已有 63% 的人口打過疫苗,其中包括 46% 已打兩劑,17% 已打第一劑,雖然這樣的成果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疫苗施打率最高的以色列,但印度變種來勢洶洶,英國政府還是希望疫苗接種的速度能再更快。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政府如果還是執意照著之前的解封路徑圖計劃,在 6 月 21 日邁向解封的最終回,似乎會很難和人民交代,所以解封延期其實是水到渠成的決定,輿論普遍認識是意料中事。將要「和病毒共存」的英國人,生活會發生什麼改變?英國媒體解讀 6 月 14 日 Boris Johnson 演說有兩大重點。第一,他正式宣佈解封路徑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一旦解封就不會再讓大家回去過著封城的生活,所以解封的每一步都要謹慎評估,才不會像之前幾次莽撞地解封後,不久又因為確診數攀升,不得不宣布再一次的封城;第二是他首次公開呼籲國人以後要試著和病毒共處 (live with the virus), 並表示所謂解封,也不等於生活能完全回到疫情前那樣,只是比解封的前一步再更開放一點而已。換句話說,為了要與病毒和平共處,生活多多少少要有一些妥協,想回到疫情前的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這裡先帶大家了解一下英國目前解封的進度,看看英國人是如何和病毒和平共處:用「超大的派對活動」, 來研究疫情的傳染途徑其中最有趣、也最需要特別說明的,就是最後一點,因為英國其實從今年 4 月起,就已舉辦多場大型領航活動,在入場民眾接受病毒檢測的前提下,開放所有測試結果是陰性者以不戴口罩、不執行社交距離的方式,參與以萬人為單位的大型活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在 4 月底、5 月初期間,在利物浦舉辦的一系列大型實驗活動,包括兩場夜店派對、一場商業座談會,以及一場音樂節。當時的「實驗結果」十分令人振奮,因為在總數約 13,000 的參與者中,只有 11 個人在與會後「中標」, 而且整體來看,當周利物浦市的總確診數不升反降,所以官方一致認為這樣的結果是不容置疑地成功 (undoubtedly successful)。這個實驗發現,11 個染疫的人當中,只有 2 位來自參加音樂節的民眾,其餘 9 位是在夜店派對中得到病毒,或許和這個結果有關,所以目前夜店還是維持暫停營業的狀態,但上周五 (6 月 18 日) 起,我所在的萊斯特郡也舉辦了一場「大型領航活動」-- 容納 10,000 人的搖滾音樂節 Download Festival。這場音樂節和利物浦那場一樣,開放檢測結果爲陰性的民眾入場後,不但一樣不用戴口罩,還設立了完全沒有社交距離的「搖滾區」, 而且比利物浦音樂節更進一步的是,這場音樂節為期三天,直到周日 (6 月 20 日) 才結束,預計本周開始就能得知這場長達三天的「實驗」, 結果到底會有多少人因此染疫。病毒短期內不會消失,就算打過疫苗人也必須自我調整你也許會說,英國還沒達到全民接種疫苗的狀態,就已經利用萬人音樂節的方式「做實驗」, 這樣的安排難道不算太猴急嗎?但我認為這正剛好呼應了英國政府要大家「和病毒共處」的宣言,因為即使全民都打了疫苗,也不代表這個病毒就會徹底消失,尤其 COVID-19 病毒變種速度極快,打了疫苗不表示就完全沒有後顧之憂。我想英國政府正好以這些可以控制變項 (檢測爲陽性者) 的音樂節,模擬未來全民都打了疫苗後,和病毒共存的情形,借以讓民眾了解到或許我們可以漸漸把口罩摘掉,也不用刻意維持社交距離,但染疫的風險就要自己承擔,因為這個病毒不會消失,只是可能會被去風險化 (de-risk)。我想英國作為臺灣的前車之鑑,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借鏡給臺灣,大家除了要爲接種疫苗做好準備,更要有生活方式即將改變的心理準備,因為病毒短期一定不會消失,而面對不斷變種的病毒,如果人類不願坐以待斃,勢必也要跟著調整。 | daily-weekly |
強森被「ping」卻不隔離引眾怒,因為踩到「公平」這條英國人最在乎的紅線 | 英國政府為了防疫,從去年以來就用英國健保 NHS 的 APP, 通知曾和確診者有近距離接觸者在家進行自我隔離,而隨著英國逐漸解封,收到「隔離通知」的人數也暴增。根據統計,在 7 月的第一週,全英國有超過 50 萬人被「ping」到,必須在家待好待滿,包括英國首相強森 (Boris Johnson) 都被匡列,但他在第一時間卻表示自己「不需要被隔離」, 造成民意大反彈。這篇文章引用這個例子,從文化觀察的角度,談談「公平正義」這條英國人最在乎的「紅線」, 是如何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上週六 (7 月 16 日) 英國剛上任的衞生部長賈維德 (Sajid Javid) 傳出確診新冠肺炎的消息,雖然已經打過兩劑疫苗的他並無大礙,只是在家隔開和辦公,但這件事還是沸沸揚揚鬧上了新聞頭條,原因出在上週五賈維德確診前,和他會面或的英國首相強森和財政部長蘇納克 (Rishi Sunak) 明明也該被隔離,卻在第一時間表示他們正在參與一項就在針對被匡列者所設計的「先鋒計劃 (pilot scheme)」, 所以不需要被隔離。首相被「ping」卻不隔離,連英國老公都大呼「不公平」消息一出舉國嘩然,尤其是剛被 NHS 匡列爲接觸者,被限制不能出門三天的讀者先生,一直碎念說「It’s not fair」, 讀者先生的弟弟也因為自己的兒子確診,被匡列導致必須在家隔離 10 天,而不能在家工作的他,因此被迫「放假」10 天,所以他們兩人談起這則新聞時都義憤填膺,覺得政府官員根本是利用特權規避隔離。事實上,他們的心情正代表著大部分英國人對於此事的態度:「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防疫制度太不可取,因為不管是誰,只要被 NHS 的 APP「ping」到,也就是以 APP 通知被匡列,就必須乖乖待在家裡待好待滿 APP 告訴你的隔離天數,就算你是英國首相也不例外。因為輿論反彈實在太大,強森和蘇納克在隔天馬上宣布自己也會在家隔離、辦公,沒人敢再提之前説的「先鋒計劃 (pilot scheme)」, 而強森在 7 月 19 日宣布英國完全解封的記者會中,也再次強調自己目前正在居家隔離,是透過遠距視訊的方式召開這場記者會,我想即使他的反應慢了半拍,但還是深深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因為如果連他身為首相都不遵守 NHS APP 的匡列指示,那要如何期待全民乖乖聽話呢?從強森到漢考克,都犯了英國人最重視的「公平」大忌我看到這則新聞時,馬上聯想到上個月已婚的英國前衛生部長漢考克 (Matt Hancock), 因為一段他在辦公室裡親吻幕僚的監視錄影畫面曝光,除了震驚全英國,也成為他在事件爆發後 48 小時後主動辭職。許多台灣人以為漢考克下臺的原因是因為婚外情打擊形象,但其實這場不倫的辦公室戀情真正的殺傷力,在於漢考克身為衞生部長,在疫情期間制定了所有的防疫政策,包括保持單一性伴侶、避免隨意性關係 (casual sex), 與維持社交距離等,而他卻違反了自己制定的這些規定,因此造成輿論撻伐、朝野間一致攻擊,檢討的重點不外乎「防疫政策適用於全民,無人可以豁免」、「政治人物不該有説一套、做一套」。這兩起事件的共通之處,是這些政客們的行為撼動了英國人最堅持的基本價值 —— 公平。我在英國住了十年,深深覺得「公平」是英國人最大的美德,基於對這個價值的守護,英國人發明了在 Pub 裡輪流買酒的文化,也就是一群人一起上 Pub, 每人會輪流負責買一個「round」—— 也就是輪流幫大家買酒 —— 這樣不但省去每個人分開去點酒的麻煩,更可避開英國人最忌諱的「算帳談錢」一事,因為每個人都會被別人請到客,也會在輪到自己買單時「回禮」, 所以喝了一個晚上下來,誰也不欠誰。此外,有和英國人交往過的人一定都知道,英國是追求男女平等的國家,不像亞洲一些國家還保持由男方付錢的習慣,所以 AA 制在英國非常普遍,在沒有事先説好誰請客的情況下,一般約會都是各付各的,或是這次男方出、下次女方出;而如果到了論及婚嫁的階段,通常也都是男女雙方一起出錢買房或租房,不像台灣傳統一輩的觀念,要求男方房子、車子都準備好,才有資格求婚。這種「AA 制」也適用在經營家庭上,也就是男女各有各的家務和育兒責任,而不是全部落在女人身上,所以和英國人組成家庭,無論是在經濟上或家務上分工,「一人一半」都是最高指導原則。從辦公務到酒吧買酒,英國人都能自動形成一條隊伍既然提到公平,就不能不提讓英國人引以為傲的「排隊文化」。許多英國人覺得自己和許多歐洲國家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他們會自動自發地排隊。綜合英國朋友說法,大部分的歐洲人 (尤其地中海那區的歐洲國家) 只有在上銀行、郵局、政府部門等機構辦事,或是去商店、百貨或餐廳消費等不得不排隊的情況下才會排隊,但如果是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時,在等待時歐洲人就不一定會排隊了,反而很有可能會一窩蜂地一擁而上。反觀英國,無論是等任何交通工具,在沒有人強制要求乘客一定要排隊上車的情況下,英國人還是會很有默契地自己排出一列井然有序的隊伍,因為盎格魯薩克遜這個民族的中心德目,就是「公平」這兩個字,而為了達到公平的目的,排隊當然就成了英國人默認的基本禮儀,不用提醒、無需規定,陌生人間都知道誰在誰的前面。基於對公平正義的追求,英國人將排隊內化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甚至連在 Pub 買酒時,英國人都發展出一套只有酒客和酒保才看得懂的「隱形的隊伍 (invisible queue)」。因為有些 Pub 內部空間太小,大家無法像正常情況下那樣排一條長長的隊伍,但即使沒有這條看得見的隊伍,看似忙碌的酒保仍然知道所有酒客先來後到的順序,能很精確地掌握應該先服務哪位酒客,而酒客之間也知道誰在誰的前面,自己又是被排在誰的後面,所以不會任意插隊,這種驚人的默契一般外國人很難理解,如果有外國酒客因為不懂這個 Pub 裡的「潛規則」, 而不小心插了隊,酒保則會當面指正,告訴犯規的人要再等等,輪到他時,酒保自然會讓他知道。從「每個人都可以用的」健保,看英國「平等」的精隨不過英國人追求的公平並不是「齊頭式的平等」, 而是建立在維持正義的使命 —— 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們對全民健保的態度。記得我 2008 年第一次來到英國時,曾有過幾次看病不需要付錢的經驗,當時真的覺得好驚訝,所以詢問那時還是男友的讀者先生:「英國人自己在英國看病不用錢就算了,為什麼連像我這樣的外國人看病都不用錢?」我永遠都記得讀者先生回答我時,臉上那爲國家感到驕傲的神情,他説:「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公共健康保險製度的國家,我們的 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存在的目的是救人,所以任何來到我們國家的人都可以使用。」英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早實行「公醫制」的國家,是因為英國政府相信,醫療服務是國家最重要的基礎建設之一,而不只是富人的特權,所以在 1945 工黨執政時,受到在歷史上被視為 NHS 最大推手的衛生大臣 (Minister of Health) 貝文 (Aneurin Bevan) 的影響下,NHS 正式成立。從 1948 年起至今,NHS 始終是英國社會福利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它保障所有住在英國的人無論貧富貴賤,一律都能享受免費看診治療的服務,甚至還包括癌症化療、各種掃描檢查、大大小小的手術、生產、住院、術後復健等,除了拿藥以外,全部免費。而 NHS 的經費來源,主要是來自稅收和有工作者每月繳交的健保費,但如果你沒有工作,或是未成年或已退休的老年人,就不需要繳交任何費用,而我 2008 年來到英國時,由於申請的是志工簽證,本來就沒有收入,所以自然不要繳健保費,卻還是能享受免費看病的福利。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和我當年一樣感到驚訝,忍不住想問:「難道英國人不會覺得這種制度的設計不公平嗎?認真工作賺錢繳健保費的人,不會覺得心理不平衡嗎?」但對大部分的英國人來說,這種設計十分符合英國人追求的公平正義原則,因為對英國來說,既然身為社會福利國家,就要貫徹「能者多勞」的原則,照顧弱勢本來就是應該的,而不是讓已經沒有工作的人,還要想辦法籌錢去繳健保費,這種齊頭式的平等,對他們來說不是真正的公平。英國人面對健保的態度,是從保障全民的角度去看,比較不會去計較誰繳的錢比較多,而且他們相信,如果社會上充滿了沒錢看病的人,對一般人也不是件好事,甚至可能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因此唯有當全民都能得到醫療保障時,國家才可以進步。話說回來,這樣公平、福利的理念固然很好,但也因此造成部分外來移民 —— 尤其是來自醫療資源不足國家的 —— 想用移民英國的方式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在這樣的情況加重下,許多移民除了逐漸稀釋了英國的醫療資源,也讓 NHS 負擔更加沈重,所以後來英國政府決定從 2015 年起,開始對於所有的外籍居民或移民徵收了使用 NHS 的費用,一般在申請簽證時就會計入,以保障 NHS 的有限資源。儘管如此,只要住在英國,英國健保對外國人和本國人仍然一視同仁,不會有大小眼之分。譬如今年初,英國政府陸續通過幾支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疫苗上市後,隨即焚膏繼晷地展開英國史上最大規模的疫苗接種計畫,從年齡最長、風險最高的 85 歳以上長者開始施打,一路打到風險最低的 18 歳以上年輕人,目前英國約有 70% 成年人都已接種疫苗。而這個計畫針對的施打疫苗對象,也是不分國籍或簽證種類,只要是能合法居住在英國者,政府就會安排免費的疫苗接種。還是回到那句老話:唯有當全民都能得到醫療保障時,國家才可以進步。定居英國十多年,我總覺得英國人在令外國人感到很有距離、很保守的外表下,其實骨子裡是非常追求公平、富有正義感的一群人,所以如果有機會和英國人共事或交流,記得一定要掌握公平這個原則。 | daily-weekly |
美情報總監:不排除中國利用TikTok影響大選,美眾議院立法要求字節跳動撤資,不從將祭禁令 | 美情報總監:不排除中國利用 TikTok 影響大選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 (Avril Haines) 12 日在聯邦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上說,中國可能會利用社群媒體應用程式 TikTok 影響 2024 年美國選舉。《路透社》報導,聯邦眾議員克利什納穆希問道,中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是否會使用 TikTok 影響美國選舉,海恩斯回答:「我們無法排除中共會使用 TikTok。」克利什納穆希也是聯邦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民主黨籍資深議員。他與委員會共和黨籍主席蓋拉格上週提出一項法案,將給予 TikTok 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約 6 個月時間撤資。聯邦眾議院今天將根據快速審批規定舉行投票。根據快速審批規定,議案需要獲得三分之二議員投下「贊成票」才能通過。美國總統拜登上週表示將簽署這項法案,但 TikTok 廣受歡迎,在美國約有 1 億 7000 萬使用者,要在選舉年讓參、眾兩院通過這項立法可能會很困難。11 日發布的「2024 年美國情報社群年度威脅評估」(2024 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of 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 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宣傳部門經營的 TikTok 帳號據稱曾在 2022 年美國期中選舉期間將目標鎖定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國會議員長期以來一直擔憂,中國政府可能會存取用戶數據或影響使用者在 TikTok 上看到的內容,包括推播煽動美國政治分歧的內容。TikTok 表示沒有且不會與中國政府分享美國用戶數據,認為這項眾院法案等同是一道禁令。目前還不清楚中國是否會批准任何出售,也不清楚字節跳動是否將在 6 個月內自 TikTok 撤資。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局長瑞伊 (Christopher Wray) 在眾院聽證會上發表談話時也重申他的評估,稱 TikTok 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瑞伊說,「美國人必須捫心自問,是否希望讓中國政府有能力掌控對他們數據的存取管道」, 又說這最終可能將「損害他們的設備」。美眾議院立法要求中國自 TikTok 撤資,不從將祭禁令 (中央社) 美國眾議院今天 (當地時間 13 日) 表決通過法案,限期中國「字節跳動」(ByteDance) 公司在立法後 6 個月自短影音分享平台 TikTok 撤資,否則將禁止應用程式商店提供 TikTok。反對的議員憂心,這項禁令恐違反美國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根據這項法案,TikTok 的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 必須在立法後 180 天撤資,否則蘋果 (Apple) 和谷歌 (Google) 等公司旗下應用程式 (APP) 商店將不再提供 TikTok。眾議院 9 時起討論「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之應用程式侵害法案」(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 支持與反對雙方激辯後,以 352 票支持、65 票反對,超過三分之二門檻通過。TikTok 是由字節跳動完全持股的公司,美國情報官員曾多次警告,中國可能利用 TikTok 收集美國用戶的資訊,影響美國選舉、國家安全。這項法案約一週前由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共和黨籍主席蓋拉格 (Mike Gallagher) 和民主黨議員克利什納穆希 (Raja Krishnamoorthi) 共同提出後,引起許多討論。反對者主要擔心法案侵害《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自由。眾議院今天表決通過,是美國國會第一次以透過立法的方式,對社群媒體平台祭出全國性的禁令。參議院目前還沒有相關法案的審議。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8 日指出,若法案在國會通過,他將簽署成法。投票前,蓋拉格發言指出,字節跳動由中國共產黨所持有,字節跳動控制 TikTok「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是一項威脅」。這項法案是要求字節跳動與中國共產黨脫離關係,只適用外國敵對勢力控制的公司,根本「不涉及言論內容」的審查。民主黨籍的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 (Nancy Pelosi) 力挺這項立法。她指出,該法案並不是要禁止 TikTok, 她的孫子輩都是青少年,她了解 TikTok 在娛樂、教育、人際溝通上的價值,也知道 TikTok 作為商業平台的價值。在字節跳動控制下,TikTok 成為「中國政府的喉舌」, 這項法案是「為了讓 TikTok 更好」。肯塔基州的共和黨眾議員馬西 (Thomas Massie) 反對這項立法。他說,他認同提案者要保護美國的用意,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人民接收資訊的權利,不需要政府告訴民眾,手機可以下載那個 APP、或者可以瀏覽那些網站。他也擔心,這項法案寫得太廣泛,可能會給總統太大的行政裁量權,這是很危險的。加州的民主黨眾議員卡姆拉格 - 多夫 (Sydney Kai Kamlager-Dove) 指出,這項法案只是短暫的權宜之計,根本無法解決國安的根本問題。禁止 TikTok 將影響 1 億 5000 萬美國人在社群媒體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她說,即使中國沒有 TikTok, 還是能透過其他方式影響美國,透過駭客等手段竊取用戶的資料。這項法案給行政部門大幅授權,完全沒有國會監督,她無法支持這樣一個空白支票。同時也憂心將影響利用 TikTok 平台的新創企業家。 | daily-weekly |
台灣全國性鳥類地圖計畫(Taiwan Bird Atlas)啟動:中華鳥會邀公民參與,估2028年底完成 | (中央社) 中華鳥會 13 日表示,結合生多所、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學研究室 1 月開啟台灣首次全國性鳥類地圖計畫,邀公民參與,估 2028 年底完成完整繪製各種鳥分布、繁殖區域與相對數量地圖。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發布資訊指出,結合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學研究室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推動台灣首次全國性鳥類地圖計畫 (Taiwan Bird Atlas), 計畫於 1 月在網路上宣布,13 日再度發布新聞,呼籲愛鳥者一起參與、認養。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指出,有意願參與的公民,可上 Taiwan Bird Atlas 入口網站,或加入 eBird Taiwan 臉書社團參與,這次計畫結合 eBird 鳥類紀錄資料庫,以 5 平方公里網格為單位進行鳥類觀察,每個網格在 5 年內須累積達至少 20 小時觀察時數。他說,參與者要盡量走訪各類主要棲地環境,使用 eBird 鳥類紀錄資料庫,盡可能記錄下所有觀察到的鳥種及數量;且與一般賞鳥活動不同的是,使用者必須更進一步觀察與記錄下鳥類的繁殖行為,例如出現成對活動、築巢或攜帶食物育雛等。針對這次計畫的意義,他說,鳥類地圖集 (Bird Atlas) 對於記錄和保育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需要相當大量資料,推動公民科學是獲取大量資料並準確繪製物種分布的最佳途徑;截至 2021 年,全球已有 93 國推動類似的計畫,總共超過 600 個計畫,吸引至少 38 萬人參與。為了推動這項計畫,前置作業已展開,呂翊維說,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與中華鳥會在 2023 年已試辦過前期活動,設計多樣活動,讓台灣的 eBird 鳥類紀錄資料庫使用者能更熟悉相關方法,在為期 10 個月的活動裡,總計有 297 個人上傳 1 萬 4974 份紀錄清單,其中個人上傳最多清單高達 1525 份,顯示台灣公民參與的熱情與行動力。中華鳥會補充,過去與生多所等單位共同推動過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 (BBS Taiwan) 和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 (NYBC Taiwan) 等公民科學計畫;2015 年並與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是共同推動 eBird Taiwan 鳥類紀錄資料庫 (繁體中文入口網), 已成為台灣最大的生物多樣性開放資料來源,提供超過 1200 萬筆資料。此外,生多所並開發一個能夠「聽聲辨種」的人工智慧 AI 工具 ——SILIC, 預期會融入鳥類地圖計畫運用,整合多元的鳥類資料,讓整體監測更完善。 | daily-weekly |
蘇丹內戰不到5%人可飽食,恐掀全球最大饑荒危機,居民:齋戒月?我們都已經封齋好幾個月了! | (中央社) 蘇丹內戰持續,據聯合國統計,蘇丹現有的 4800 萬人口,約有 1800 萬人面臨嚴重糧食問題,其中的 500 萬人已達到饑荒前的最差狀況,恐將面臨全世界最大饑餓危機。進入齋戒月,居民自嘲,「齋戒月?我們都已經封齋好幾個月了!」據埃及媒體《金字塔報》(Al Ahram) 報導,蘇丹政府軍總司令柏罕 (Abdel Fattah al-Burhan) 與他的前副手達加洛 (Mohamed Hamdan Daglo) 所指揮的準軍事團體「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RSF), 在去 (2023) 年 4 月中發生軍事衝突。兩邊敵對部隊交火至今,已造成數萬人死亡;超過 800 萬人流離失所;基礎設施化為廢墟;並削弱蘇丹經濟,使通貨膨脹率達到三位數。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曾在 3 月初警告說,蘇丹這場內戰「有可能引發世界上最嚴重的饑餓危機」。3 月 11 日是今年中東北非地區穆斯林國家齋戒月的首日。一名蘇丹居民伊德里斯 (Othman Idriss) 在當日接受法國媒體《法新社》(AFP) 採訪時以黑色幽默自嘲說:「齋戒月?我們都已經封齋好幾個月了!」信奉伊斯蘭教的教徒在每年為期一個月的齋戒月期間,每天從日出到日落之間都不得有任何飲食行為。伊德里斯說他和家人在最近這幾個月來,每天都只能吃一頓飯,而且是由清真寺內的廚房統一供應。去年 4 月 15 日蘇丹內戰爆發前,伊德里斯在首都喀土穆 (Khartoum) 經營一家小型食品店;但開戰後就無法再繼續營業。一方面是首都街道都變成血腥的戰場,而且因為敵對軍「快速支援部隊」對所有通過卡車徵稅,使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且可以送達的商品也越來越少。另一名擔任教職的蘇丹居民穆罕默德 (Imad Mohammed) 說,他已經 11 個月沒有拿到工資。穆罕默原本還能使用手機上的銀行應用程式來接收國外親戚的現金轉帳並購買物資;但前兩週,幾座城市的電信網路突然都被切斷,讓他失去最後一個金錢來源。穆罕默德說:「齋戒月剛開始,但我們已經餓很久了⋯⋯」。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目前能飽食一頓的蘇丹人不到總人口的 5%。該組織擔心蘇丹已面臨「世界最嚴重的饑餓危機」。據《金字塔報》報導,無國界醫生組織稱,在蘇丹北達富爾州 (North Darfur) 的滲滲 (Zamzam) 收容營地內,每隔兩小時就有一名兒童死於營養不良。英國研究員德瓦爾 (Alex de Waal) 表示,聯合國任何緊急募款在 10 年前都可籌到所需資金的 70%; 但近年來已下降至 30%。德瓦爾說:「目前針對蘇丹饑餓危機的緊急募款款項,僅籌集到目標金額的 3%。這數字低得令人震驚,且因資金未到位,食物變得更匱乏。」據援助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稱,如果再不採取緊急干預措施,蘇丹將近 23 萬名兒童和準媽媽可能即將死於饑餓。在政府軍和敵對軍持續交火下,蘇丹今年的齋戒月不再有慶典氣氛,齋戒月原本應有的應節食物香味也完全消失。「今年的齋戒月只剩煙硝味。」穆罕默德感嘆而道。 | daily-weekly |
武裝團體發動襲擊,南蘇丹邊界爭議地區54死64傷 | (中央社) 地方官員指出,非洲國家南蘇丹與蘇丹之間一處邊界地區近日遭遇武裝人員襲擊,導致當地有 54 人喪命,其中包括婦女、孩童及 2 位聯合國維和人員,另有 64 人受傷。阿貝地區 (Abyei) 資訊部長科克 (Bulis Koch) 29 日表示,來自南蘇丹瓦拉普地區 (Warrap) 的年輕武裝人員,在 27 日針對相鄰的阿貝地區發動襲擊。《路透社》報導,阿貝地區石油資源豐富,由南蘇丹和蘇丹共同治理,兩國皆聲稱掌有阿貝地區的主權。科克告訴《路透社》,52 位當地民眾於 27 日的襲擊中喪命,其中包含婦女、孩童和警員,還有 64 人受傷。他還說:「因為當前嚴峻的安全情勢造成恐懼和恐慌,我們已實施了宵禁。」聯合國駐阿貝地區臨時安全部隊 (U.N. Interim Security Force for Abyei) 也證實,有 2 位聯合國維和人員死於當地的暴力衝突。南蘇丹 2011 年從蘇丹獨立,不久之後就爆發內戰,這場內戰主要是在丁卡族 (Dinkas) 與努埃爾族 (Nuers) 之間進行,導致南蘇丹 2013 年至 2018 年間有數十萬人死亡。此後,各個武裝團體之間的常態衝突持續讓大量平民殞命並流離失所。去 (2023) 年 11 月,阿貝地區發生的戰鬥造成至少 32 人喪生。 | daily-weekly |
花蓮修車廠成傷鳥中途之家,「黑手鳥爸」12年助上千隻鳥回歸自然 | (中央社) 花蓮修車廠師傅賴俊聰是花蓮野鳥學會的「黑手鳥爸」, 在修車廠建立傷鳥中途之家,修理故障車輛還要照料傷鳥,12 年來與鳥會志工協力照料上千隻傷鳥,復原後野放回歸自然。賴俊聰是台南人,30 多年前在花蓮當兵,退伍後留在花蓮就業,因為喜歡動物,常跟著愛鳥人士看鳥,花蓮野鳥學會十多年前要建立傷鳥中途之家,賴俊聰位在花蓮市的修車場有閒置空間,就暫時設在這裡,至今累計照顧過上千隻傷鳥、逾 150 種鳥類。賴俊聰誤打誤撞成為「黑手鳥爸」, 往返在故障車輛及傷鳥間,遇到須頻頻餵食的雛鳥,就把鳥籠帶在身旁,若有民眾送傷鳥來,還得放下修車工作,先初步檢傷、記錄基本資料,協助送獸醫院治療或留在中途之家觀察。談起照顧傷鳥,賴俊聰有滿滿「鳥爸經」, 曾跟鳥友合力照顧過 30 隻因地震落巢小雨燕雛鳥,平均每 10 分鐘要餵食一次,長達 1 個月長期抗戰,是最辛苦的一次。為了餵食及檢傷,經常須近距離與傷鳥接觸,身上大小傷痕數也數不清,賴俊聰說,今年初收到病懨懨的東方白鸛,送來時都蹲在牆邊,因狀況很不好,特別費心照料,隔天進籠餵食時,東方白鸛突站起來朝他頭部攻擊,嚇得他趕緊逃出。賴俊聰說,印象最深刻是曾照顧過台灣少見的紅尾熱帶鳥,這種海鳥分布在熱帶海洋,疑似因颱風落難,遇到沒見過的物種,要特別向專家確認飲食及照顧方式,經照料恢復活力,2 週後順利野放。賴俊聰說,即便再稀有、再喜歡的鳥類,只要經判斷體力恢復、天氣許可,傷鳥最晚 2 週後就要野放,有時心中難免不捨,但看到經手照顧的鳥類健康在空中飛翔,心裡很有成就感。「不是每一次救傷都能成功,但每一次都會盡力救援」, 賴俊聰說,曾收過一隻大冠鷲因受傷截肢,評估沒辦法野放,志工輪流幫牠復健,2 年後仍離世;目前中心住最久的是被棄養的台灣藍鵲,因具攻擊性、單眼受傷,評估後無法野放,已照顧 5 年多。賴俊聰說,照顧傷鳥需要耐心跟經驗,目前固定照顧傷鳥的志工只有 2 人,最近有跟東華大學合作學習課程,上課期間會有學生來協助照顧,鳥會更需要可長期協助的志工,退休人士或家庭主婦都很適合,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救援傷鳥行列。花蓮縣野鳥協會理事長劉國棟呼籲,民眾在野外看到雛鳥從鳥巢掉落,記得先觀察周邊環境,只要確定沒有貓、狗或車子經過,就放在原地不要觸碰,鳥媽媽會回來。劉國棟說,若撿到傷鳥,可先給水及保溫,不要嘗試自行餵食,避免餵錯食物造成傷害,或送到傷鳥中心、動物醫院等地區接手。 | daily-weekly |
中共唱衰「愛國者」擊落「匕首」,其實是害怕「東風17」被台灣看破手腳 | 文:黃澎孝「中時新聞網」5 月 19 日發表了一篇題為《烏克蘭「愛國者」護國,它幫得了台灣嗎?》的評論文章。質疑烏克蘭攔截 2 枚俄羅斯的「匕首」極音速飛彈,至少發射了 36 枚 PAC-3 飛彈,「命中率這麼低,那台灣得向美國買多少愛國者飛彈?」事實上,中時這篇評論報導,原始出處是香港的《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華早報》本是香港最早的英文報紙之一,向被視為港英政府和香港精英階層的喉舌。但在 2016 年 4 月被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完成收購後,《南華早報》逐漸被視為香港「親中媒體」之一。因此,我們看該文的原題是「Could the US missile defence system used by Ukraine help Taiwan?」就可看出中共大外宣帶風向的套路。至於原作者:Minnie Chan, 中文名字是陳美妮。她擁有香港大學國際公共事務碩士學位,是一位專門報導分析中國國防和外交新聞的資深記者。陳美妮的成名之作,就是披露 2001 年「美中南海撞機事件」的權威消息。由於事涉中國軍方的內部消息,一般咸認,她若非獲得中國充份信任,否則不可能在「國防、外交」領域獲得如此成就。那麼,日昨陳美妮發表的那篇文章,所要傳遞的訊息,究竟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要搶救中國「東風 17」飛彈的「威名」, 同時削弱台灣人對美國「愛國者三飛彈」的信心。為什麼?烏克蘭使用美製「愛三飛彈」擊落俄羅斯的「匕首」極音速彈道飛彈會扯上中國的「東風 17」飛彈呢?原因就在於:「東風 17 」與「匕首」有諸多類似之處。以致於許多軍武專家質疑「東風 17」根本就是「匕首」的山寨版。其理由如下:兩款飛彈同樣號稱是具有 10 馬赫速度的「極音速」彈道飛彈。兩者射程同樣超過 2000 公里。俄軍匕首飛彈於 2017 年 12 月服役。同年中共《新華社》報導,宣稱於 2017 年 11 月試射一款名為東風 17 的「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成功擊中目標。事實上,「東風 17」自從 2019 年在北京國慶閱兵公開亮相後,立馬成為中國內外宣嘴砲吹噓的美軍航母殺手。由於其射程可達美國的關島,因此,又號稱「關島快遞」。截自 2021 年 為止,中國宣稱已擁有該款飛彈 1500 枚以上,並組建了七個旅,號稱是中國武統台灣時,阻止美軍介入的最大「殺器」。雖然,中國的內外宣大嘴砲,早就把「東風 17」吹上天,但是,解放軍這款「神器」卻「神龍見首不見尾」, 從不曾在戰場上亮過劍。因此,當俄羅斯亮出與「東風 17」相似的「匕首」極音速彈道飛彈時,實不啻也等於提供了我們得以檢驗東風 17 實戰威力的「對照組」。可萬萬沒想到,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彈道飛彈,在烏軍使用美國的愛國者三導彈「檢驗」下,居然一一被擊落了。這同時也讓中國的「東風 17」一夕被人看破手腳,紛紛質疑解放軍這款號稱「關島快遞 」的飛彈,在未來「區域介止」的實戰中,是否能夠「使命必達」呢?事實上,台灣飛彈密度僅次於以色列,早已是馳名世界的「刺蝟島」。其中,各型防空飛彈就大約有 6000 枚之多。以日前在烏克蘭擊落俄羅斯「匕首」極音速彈道飛彈的「愛國者 3」而言,目前國軍已經部署了至少三個營的「愛國者 3」反飛彈系統,一共有 384 枚「愛三飛彈」。另一方面,還向美國採購了約 300 枚增程型「愛國者 3」MSE 飛彈,預計在 2027 年可完成部署。因此,看到愛三飛彈在烏克蘭的實戰表現,當然可以更增進我們對於抗中保台的信心。至於,中共透過紅媒,企圖以「出口轉內銷」的手法,假藉外文報刊的文章,來對台進行認知作戰,期以減低「愛三」擊落「匕首」, 所造成對「東風」飛彈的「傷害」。其實,光靠嘴砲無益,還不如趁著俄烏戰爭尚未結束,還來得及把「東風 17」送去給俄羅斯,只要拿到烏克蘭戰場上試試,實力立見分曉,何必絮絮叨叨的費這麼大勁打嘴炮呢?然而,中共迄今仍不敢軍援俄羅斯,其實正揭露出中共嘴硬心虛的紙老虎真面目。換言之,如果不敢軍援俄羅斯,你會相信他們膽感冒舉世之大不諱,而作出進犯台灣的自殺之舉嗎?更何況,有「匕首」被擊落的前車之鑑,他們哪敢再用「東風」來試「愛三」呢?本文經黃澎孝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愛三」擊落「匕首」, 為何中國卻急著搶救「東風」的威名呢? | daily-weekly |
遭國際鳥盟除名:中華鳥會改英文名Chinese變Taiwan,加強國際識別度 | (中央社)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日前拒更名、拒簽承諾不促進或倡導台灣獨立文件遭國際鳥盟除名,中華鳥會今天說,已決定英文名中 Chinese (中國的) 改為 Taiwan (台灣), 加強國際識別。至於為何不改中文名,中華鳥會副秘書長呂翊維上午告訴《中央社》記者,改中文名牽涉層面廣,行政程序較多,包含修改章程等,且在國際間,英文名稱造成的困擾遠比中文名稱大,改中文名沒比改英文名迫切,但鳥會已有人打算提案改中文名,之後才會討論。中華鳥會公元 1996 年起就為全球最大鳥類保育組織「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會員,遭除名後,中華鳥會在社群網站臉書 (Facebook) 發表聲明表示,19 日已舉行會員代表大會討論遭除名議題,經決議,中華鳥會英文名稱從 Chinese Wild Bird Federation (CWBF) 改為 Taiwan Wild Bird Federation (TWBF)。中華鳥會表示,改名是為加強中華鳥會英文名稱在國際間識別度,以利持續拓展與其他組織網絡關係,深化全球保育合作。中華鳥會說,中華鳥會被國際鳥盟解除夥伴關係,是出自國際鳥盟執行長與全球理事會不正確的政治決定,就中華鳥會所知,這些決定都未協商或告知世界各地國際鳥盟成員。中華鳥會表示,最近有封由國際鳥盟執行長寫給其他夥伴團體的信,表明中華鳥會作為國際鳥盟夥伴一員,不願意將全球政治摒除在外,意指中華鳥會刻意將政治涉入保育工作。不過,中華鳥會說,中華鳥會從未表達任何政治立場,鳥會是保育組織,不是政治推手,事實是國際鳥盟片面要求簽署不合理政治宣言,並視鳥會為「風險」, 卻未曾明確定義究竟什麼是「風險」。中華鳥會表示,自始至終中華鳥會都努力想減輕國際鳥盟擔憂,但這些努力仍徒勞無功,為釐清現況,鳥會決定公布與國際鳥盟間對話信函,證實中華鳥會願意尋求共識堅定立場。北京施壓引外媒關注,《衛報》: 全球賞鳥者可能不得不表態中華鳥會由 21 個地方鳥會及生態保育團體聯合組成,1988 年正式成立。根據官方網站說明,中華鳥會長期致力、關心野鳥保育,並執行相關計畫,也串聯全國鳥會組織、環境團體、學術單位、政府單位及國際組織關注鳥類生態與環境議題。相關工作包括管理鳥類資料庫、制定台灣鳥類名錄、教育推廣和國際交流等,並與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共同推動多項鳥類科學活動,建立台灣鳥類生態保育的基礎資訊。中華鳥會遭到除名一事也引起英國媒體關注。《衛報》今日報導,「在棘手的台灣獨立問題上,全球賞鳥者可能不得不決定他們是鷹派還是鴿派。」報導提到,儘管中國共產黨從未統治過台灣,但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從未排除以武力佔領台灣。而北京不僅對台灣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而且對似乎支持台灣主權的任何國家或組織也沒有縮手。國際鳥盟目前夥伴組織包括香港的香港觀鳥會,但沒有中國組織。 | daily-weekly |
基輔稱一夜擊落俄羅斯6枚極音速飛彈,美援「愛國者防空系統」建功? | (中央社) 基輔 16 日表示,烏克蘭軍方在一個晚上擊落 6 枚「匕首」(Kinzhal) 極音速飛彈。這對過去宣稱「匕首」極音速飛彈是幾乎無法攔截超級武器的莫斯科來說,無疑是一大挫敗。《路透社》報導,目前還不清楚,基輔出動哪套防空系統擊落俄極音速飛彈,但美國軍方上週證實烏克蘭使用美製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 (Phased Array Tracking Radar to Intercept on Target, PATRIOT) 擊落一枚「匕首」極音速飛彈。以下是《路透社》彙整的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介紹: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是什麼?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是雷神技術公司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 製造生產的戰區地對空飛彈防禦系統,被認為是美國最先進的防空系統之一。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在 1991 年波斯灣戰爭中首次使用,以保護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以色列,之後 2003 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期間也使用。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能否擊落極音速飛彈?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的設計是在極音速 (hypersonic) 武器應用在戰場之前,雷神公司尚未公開表示,這套系統可以有效防禦以極音速飛行的飛彈。「極音速飛彈」通常指飛行速度超過 5 倍音速的飛彈。美國雖表示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上週擊落「匕首」極音速飛彈,但目前仍不清楚這枚飛彈當時是否以極音速的速度飛行。俄羅斯的「匕首」飛彈速度可高達時速 1 萬 2350 公里,但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22 年 3 月的報告中指出,俄羅斯將匕首稱為「極音速飛彈」有點誤導,因為幾乎所有彈道飛彈在飛行的某個時間點,速度會達到極音速 (5 倍音速以上)。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如何運作?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是機動系統,通常包括威力強大的雷達、控制台、發電機和發射台,以及其他支援車輛。這套系統有不同的性能,視發射的攔截彈而定。早期的攔截彈 PAC-2 裝備了高爆破片彈頭,PAC-3 家族則使用更先進的直接碰撞擊殺技術。目前還不清楚烏克蘭使用哪一型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但可能至少是較新的 PAC-3 CRI 防空飛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2015 年表示,這套系統的雷達偵測範圍超過 150 公里。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造價超過 10 億美元根據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新生產的一套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造價超過 10 億美元,其中系統 4 億美元,攔截彈則達 6 億 9000 萬美元。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如何協助烏克蘭?基輔表示,烏克蘭需要更多防空系統保衛家園,對抗俄軍的飛彈和無人機攻擊。美國也提供烏克蘭 2 套 NASAMS 防空飛彈系統。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設計的目標是攔截飛機和彈道飛彈等,也可以擊落俄羅斯經常出動的自殺式無人機,但動用防空系統摧毀造價僅數千美元的無人機,代價未免太高。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的普遍程度?雷神生產超過 240 套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包括美國在內,目前有 18 個國家擁有這套系統。根據雷神資料,自 2015 年以來,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已經在戰鬥中攔截超過 150 枚彈道飛彈。 | daily-weekly |
擎天極音速巡弋飛彈射程2000公里,「不沉航母」台灣已能火控中國半壁江山 | 文:黃澎孝立法院長游錫堃日前提及「雲峰飛彈」可以打到北京,引發各界議論。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更重批「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台灣如果「膽敢以卵擊石,必將加速滅亡。」沒想到游錫堃剛剛說到,中科院就傳出做到了。月前「雲峰飛彈」已改名為「擎天極音速巡弋飛彈」射程已可達 2000 公里之遠了。換言之,擎天極音速巡弋飛彈還真能打得到距離台北僅 1721 公里的北京。其實當我們台灣擁有射程可達 2000 公里的飛彈,那可就意謂著整個中國海岸線:北從距離台北 1536 公里的遼寧旅順軍港。南到距離高雄 1227 公里海南省的三亞軍港。都在我們的火控射程範圍內。甚至於整個長江下游中國最精華地帶,頭上頂著的那「一盆水」三峽大壩,距離台北也僅 1189 公里而已。這意謂著中國如果膽敢進犯台灣,那可就很難說:到底是誰才會「加速滅亡」了?最近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號」才剛下水,中國的內外宣就火力全開的使勁吹噓。殊不知在美國牽頭之下成形的印太戰略聯盟,已經悄悄地放手讓台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自主研發出越來越多,射程越來越遠的精準打擊火力。不但擎天極音速巡弋飛彈已經能夠打到北京,而且還有更多種研發中的武器,即將能逐步火控整個中國的半壁江山了本文經黃澎孝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 daily-weekly |
麻雀真的變少了嗎?「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顯示這幾種小鳥都正在減少 |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近年來「麻雀變少」成為熱議話題,特生中心今天於 3 月 13 日召開記者會,透過分析國內 100 種繁殖鳥十年來的數量變化趨勢,建置「台灣森林鳥類指標」及「台灣農地鳥類指標」兩項國家級指標,也讓台灣成為繼印度後,亞洲第二個發布複合物種指標的國家。分析結果發現,森林、農地鳥類族群數量大致呈現緩慢成長,僅台灣特有鳥類台灣竹雞、繡眼畫眉顯著減少。麻雀、白頭翁等鳥類沒有顯著變化,但落在「及格邊緣」, 族群數稍有減少就將列入顯著減少名單。鳥類族群十年來穩定成長,僅台灣竹雞、繡眼畫眉顯著減少近年來「麻雀變少」成為熱議話題,為呈現鳥類族群變化,特生中心運用「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自 2011 年至 2019 年的資料,分析台灣 100 種繁殖鳥數量變化趨勢,包含 52 種森林鳥類、20 種農地鳥類及 28 種棲地不特定鳥類,並建置出兩項國家級複合物種指標。個別鳥種數據顯示,共 11 種鳥類數量顯著增加,台灣竹雞及繡眼畫眉兩種台灣特有種則顯著減少,其餘 87 種沒有顯著變化。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說,減少原因有待分析,不過可能與農地人為干擾及商業獵捕有關。族群無顯著變化的鳥類中,仍有些鳥種趨勢落在「及格邊緣」。林大利指出,粉紅鸚嘴、鉛色水鶇、白頭翁、麻雀、棕背伯勞及大卷尾等六種鳥類,一旦數量再減少就將列入顯著減少名單,這些鳥類常棲息於草生地和溪流,多為肉食性鳥類。借公民科學之力,特生中心建置國家級複合物種指標「台灣過去十年森林、農地環境的鳥類都算穩定成長」, 林大利根據分析結果指出,農地、森林鳥類兩項指標皆呈現緩慢增加。不過他提醒,農地環境人為干擾頻繁,指標容易出現波動。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指出,鳥類族群監測指標可了解每年鳥類族群變化,更是評估生物多樣性指標的重要依據,也有助於國家施行保育政策。「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是由特生中心、台灣大學及中華鳥會共同推動的公民科學計畫,自 2009 年起每年號召全台鳥友定期定點調查鳥類,長期監測族群數量變動趨勢,十年來累積 23.7 萬筆資料。林大利指出,以往必須耗費 4 至 5 年才能成功完成某特定樣點鳥類監測,公民科學家參與協助能大大提升蒐集監測數據的效率。全球有 254 項複合物種指標,但大多集中於歐洲,直到 2020 年印度才首次發表亞洲第一項國家級指標,這次台灣成為亞洲第二個發布複合物種指標的國家。研究論文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生態指標》(Ecological Indicators)。至於鳥類為什麼適合當成指標?林大利比喻,我們會用體溫來反應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如果想知道森林或農地環境好不好,也需要一個具體指標。而有繁衍需求的鳥類是要求嚴格的敏感物種,一旦環境異常就會馬上離開,可精準反映環境現況。他預告,目前已在國家公園內嘗試建立兩棲類指標,未來將擴及高山鳥類、台灣獼猴、日行性猛禽等生物類群。待族群拼圖逐步到位,就能形成「國家保育儀表板」, 精準呈現台灣環境變化。參考資料本文經環境資訊中心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 daily-weekly |
媒體過度解讀百香果農藥殘留,農糧署:合格率達88%,建議民眾購買產銷驗證蔬果 | (中央社) 媒體報導,農藥殘留最多水果百香果奪冠。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指過度解讀;農糧署指出,百香果農藥殘留監測,自民國 109 年至民國 112 年合格率提升許多。農糧署說明,百香果農藥殘留監測,自民國 109 年抽驗 248 件,提升至民國 112 年抽驗 312 件,合格率由 85.1 提升至 88.1%, 且今 (民國 113) 年已針對田間與集貨場百香果抽驗 29 件,包含屏東縣 21 件、高雄市 1 件、雲林縣 1 件、南投縣 2 件、台中市 2 件、新北市 2 件,抽驗結果皆合格。媒體以「台灣 16 種『農藥殘留最多』水果!百香果已連 3 年奪冠」為題報導,文中指出「營養師提醒,在農業部最新公告的『110 年台灣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研究成果報告』中,4119 件農藥殘留比率最高的是百香果,且已蟬聯 3 年為第一名。」其實「110 年台灣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研究成果報告」由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檢驗公告。農藥所告訴中央社記者,相關報導的陳述方式過度解讀,因為不合格率排序居前、較高,不等於檢出農藥種類就多。農藥所指出,這個年度監測檢驗作業方式,僅荔枝、芒果多一個動作先去除掉籽,以免檢出農藥殘留數據降低,都是將田間採樣的作物連皮帶殼打碎檢驗的,旨在了解農民用藥的情況,並不是消費者在傳統市場、通路、網路商店買來的百香果。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也說,如果是在病蟲害易發生的雨季採樣,田間是可能剛噴藥過的。農藥所指出,民國 107 年曾跟農民購買採摘下來的百香果,進行連殼帶皮、只驗食入部分的兩種檢驗,共驗 20 出頭種類的農藥殘留 (包含未申請使用在百香果上而不得檢出的農藥種類), 結果只驗食入部分的農藥殘留量,比連皮帶殼檢測的農藥殘留量至少減少 51%。且當年度共檢驗 42 件,去皮跟殼之後檢驗的合格率達 97%。消費者若得知以上資訊仍感到不安,農藥所建議,吃百香果前務必清洗、擦乾外殼,再切開取食內部;也可以選購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百香果,國內有產銷履歷標章的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都在 98% 以上。 | daily-weekly |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 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 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 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 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 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 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結語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 | daily-weekly |
雅加達會在印尼遷都後失去民主?雅加達省長由總統任命取代直選草案惹議 | (中央社) 印尼內政部長狄托今天表示,雅加達特區失去首都位置後,未來將成為經濟中心,如同美國紐約或澳洲的雪梨和墨爾本一樣。另外,國會與政府明天討論雅加達特區法草案,其中雅加達正副省長是否由總統直接任命的規定引發爭議。狄托 (Tito Karnavian) 今天在人民代表會議 (DPR) 的工作會議上表示,希望雅加達特區未來成為一個經濟中心,就像美國紐約,或是澳洲的雪梨和墨爾本一樣。他說:「我們希望雅加達成為經濟、服務業、銀行等領域的主要中心,雅加達應該與美國紐約,或是澳洲的雪梨和墨爾本類似。」狄托表示,為了將雅加達建設為世界級城市,人民代表會議、公共發展部門和政府需要共同做出承諾。他說:「雅加達不僅要在東南亞具有競爭力,還要與世界其他發達城市相當。」另外,根據美都新聞網 (Medcom) 報導,印尼國會明天將與政府開會討論雅加達特區法草案,印尼政府將指派多名部長與會,包括狄托、財政部長穆里亞尼 (Sri Mulyani Indrawati)、國家發展計劃部部長蘇哈索 (Suharso Monoarfa) 等。其中,最具爭議的規定是草案中的第 10 條第 2 款,內容指出,雅加達失去首都地位後,正副省長將由總統根據地方議會的建議任命,受到社會極大關注。根據「羅盤報」(Kompas) 昨天公佈民調顯示,有 66.1% 的受訪者不同意雅加達正副省長由總統任命,其中 52.1% 的受訪者不同意,14% 的受訪者強烈不同意。報導指出,高達 40.8% 的受訪者表示,由總統直接任命省長,沒有地方選舉而顯現民主衰落,24.5% 的受訪者認為容易出現利益衝突,24.5% 的受訪者則擔心大眾聲音將愈來愈不受到傾聽,另有 9.8% 的受訪者表示,非民選的省長將不再代表人民。 | daily-weekly |
海港城推出100隻2000%迪士尼角色BE@RBRICK模型作慈善義賣 | 香港最大型商場為大家帶來迪士尼主題聖誕活動香港 2023 年 11 月 24 日 / 美通社 /-- 海港城作為香港最大型的商場,每年的聖誕裝飾都是大家是必到的景點。今年除了維港海旁的大型燈飾外,海港城更與 MEDICOM TOY 合作,由 2023 年 11 月 24 日至 2024 年 1 月 1 日帶來大人小朋友都會喜愛的迪士尼主題聖誕活動「Disney 100 CHRISTMAS LOVE 2000% BE@RBRICK UP」。 今次破天荒推出 100 隻獨一無二 2000% 迪士尼角色 BE@RBRICK 模型 (約 140 厘米高), 於商場不同地點列陣,當中包括海港城美術館。除了有為人熟悉的米奇與好友系列、迪士尼經典系列及公主系列之外,還有大受歡迎的彼思、Marvel 和星球大戰角色。當中有 53 隻為全新限定設計,包括 BE@RBRICK Gingerbread Mickey Mouse 及 BE@RBRICK Olaf。各位 BE@RBRICK 及迪士尼迷,記得要到海港城過一個白色聖誕!海港城是 MEDICOM TOY 在香港多年來的合作夥伴,過去曾三次舉辦大型展覽,每次都會為粉絲帶來驚喜。今次第四度合作,舉辦最大規模 pop up, 更超罕有發售所有展出的 2000% 模型。除 2000% BE@RBRICK 模型外,大會亦推出了 100% 的 BE@RBRICK Olaf 經典玩偶 (約 7 厘米高);100%、400% (約 28 厘米高) 及 1000% (約 70 厘米高) 的 BE@RBRICK Gingerbread Mickey Mouse 玩偶。另外亦有一系列海港城限定貨品,例如手提袋、T 恤、長襪、抱枕、地毯、牛油曲奇及年曆咭。今次活動之收益扣除部分成本後,海港城將撥捐「香港血癌基金」, 秉承商場多年的聖誕送暖的傳統。MEDICOM TOY 更為今次活動帶來近 40 款迪士尼珍藏品在海港城美術館展出,部分更為絕版款式,無論是喜歡打卡、還是 BE@RBRICK 及迪士尼粉絲,一樣可以找到讓你心動的驚喜。MEDICOM TOY 行政總裁赤司竜彦 (Tatsuhiko Akashi) 更專程由日本飛到香港,出席於海港城的開幕禮。本文章內容由「海港城置業有限公司」提供。 | daily-weekly |
楊牧致瘂弦:「我怕說太多了便傷害你的感覺和自尊,你更怕引起我暴躁的情緒。」 | 文:果子離洪範書局出版了兩本作家書簡:《瘂弦書簡 I : 致楊牧》《楊牧書簡 I: 致瘂弦》。知道楊牧和瘂弦是詩友,又是出版社編輯同仁,但沒想到感情好到這樣,尤其瘂弦對小老弟楊牧,會說你走了我很寂寞等等思念語句。楊牧去了愛荷華之後,瘂弦夫婦更想念他,1964 年 10 月 13 日去信說,你走後我們無所適從了一陣子,生活淡出鳥來,怎麼也提不起勁兒。又說,其實你走後我們都不快活,很不快活。之後又有一信,說,你走後我很寂寞,沒有可談的人,沒有知音,我很想念你,因為你最知我你最鼓勵我,我在你處收獲的太多太多,而我給你的卻太少太少。1969 年 1 月說,我沒有什麼朋友了,⋯⋯我是多麼想念你。論出生年次,瘂弦 1932 年,楊牧 1940 年。兩人交往時,瘂弦二十七歲,楊牧年僅十九。這一相交便是長長的一生。友誼長存不易,就算親如兄弟,也會鬩牆,也會意見不合而小有芥蒂,能像瘂弦、楊牧這般感情保持至終,是文壇佳話。尤其在某段時期,因為對人對事看法不同,幾度發生爭議之後。1985 年 9 月 14 日,楊牧致信瘂弦,述說相交近三十年,卻因三五年來,「經驗閱歷與交遊層面的歧異」, 對於某些事情的反應或處理模式很不一樣,因而產生隔閡。「思之神傷」, 楊牧說。瘂弦認為楊牧遇事反應太過,而楊牧認為瘂弦善於包容一切,習於息事寧人,久而久之會失去個性和原則,反而招來所有人的埋怨。楊牧感嘆,以前推心置腹,無所不談,但這三五年來,彼此見面說話或寫信都為公務,言語簡短。「我怕說太多了便傷害你的感覺和自尊,你更怕引起我暴躁的情緒。」若稍識二人,讀到這段文字,他們的形象便自然浮現出來。瘂弦較為年長,是老江湖,他對楊牧頗多勸勉和建議,事後看來,如同先知。例如楊牧有意走學術路線,又擔心影響創作,他勸楊牧,沉鬱堅實的學問與創作並不衝突,詩愈到近代愈要學問。又說,情緒的詩人常常是可愛的詩人,但成不了偉大的詩人。如今我們對楊牧的印象就是一位詩人大儒,兩者取得平衡,也立起一道難跨的門檻。1966 年 12 月,楊牧留學思歸,瘂弦勸他多留在柏克萊幾年,等台灣政治亂象清明之後再回來,「只有安定的生活,才是文學事業的保障。」而台灣並不適合。兩年後又建議楊牧,柏克萊畢業後不妨留下來再多讀幾年書。瘂弦一直持這樣的道理,不停相勸。其實不建議楊牧回國,不只是政治這個東西惱人,也包括文壇。瘂弦自承對國內文壇非常不喜歡,是是非非很多,頗感孤立。尤其詩壇。瘂弦怨道:「那批寫詩的,你不知道有多難處,怎麼弄都不對勁。(鄭) 愁予就是因為這樣不想回台灣。」這些話楊牧都聽進去了,對他後來的學術與創作都有很大影響。瘂弦真是個良師益友。詩人通信,免不了論詩談藝,所談也包括對詩壇現象的不滿,其中頗有重話,瘂弦甚至於對他所參與的創世紀詩社同仁所走的現代路線不太認同,有意取得主導地位,匡正時弊。他同意楊牧信中對現代詩「腐敗」的批判,他認為,很多詩沒有性情,詩人忙著造句,難懂,而矯枉過正的象徵主義和技巧主義問題很多,背離群眾,且背離生命。批得好。楊牧、瘂弦兩人都是翩翩君子,下筆謹慎,要聽到他們這麼直白而嚴厲的批判,難之又難。楊牧尚偶爾放點小炮,以瘂弦之圓熟個性,就更難聽到了。一般人撰文或講話,多有保留,要聽到真心話,看到真心情,要嘛在酒酣耳熱之際,或高談闊論,或發牢騷之時,退而求其次就只能在日記、書信裡。因此,作家身後整理出來的書信集,最好看了,但也得是知心好友之間通信才能肆無忌憚。這是這本書最好看的地方,前面的濃濃相思只是開場熱身。可惜有些被批評的作者仍在世,或者不在人世但仍有所忌諱,只好姑隱其名,以圈圈和叉叉代替。讀瘂弦與楊牧的信件,感覺愉快,「洪範」二字出現之後更入佳境。兩大詩人負責編務,是洪範書店四巨頭之二。洪範名為書店,實為出版社,要讀台灣文學經典作品,往洪範書目裡尋就對了,出版品質感之高,不在話下,但營運狀況如何,我輩不常聽聞。我們比較知道的是與洪範同一巷子,同樣推動文學的爾雅出版社。爾雅負責人隱地較為好客,一樓大門敞開,時有訪客,或作家讀者來來去去,或學校團體等單位拜訪,且隱地著作等身,多談出版事。相對的,洪範靜在二樓,出書無發表會,兩位詩人雖然寫作,但很少談論出版事務。透過書簡集我們知道,出版社營業狀況屢屢讓他們費心掛念,一惱於叫好不叫座,另一惱則是稿源──名家各有所屬,有時機會大好卻錯失了,例如,瘂弦說,詩人席慕蓉一開始就問過洪範有無意願出版她的詩集?卻因擔心楊牧不贊成而無具體反應,遂將大好商機讓給大地、爾雅。這是因為瘂弦、楊牧的編輯工作採取共同責任制,無法獨斷即行所致。但這樣的好處是若礙於人情,作家向其中一人投稿,水準不到卻不好拒絕,另一方可扮黑臉。兩人書簡往來,不時可見對於某某某的作品,如何取捨如何處理等討論。內行讀者可看出不少門道。本文經 Readmoo 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 daily-weekly |
00939、00940火爆募集!17檔台股高息ETF今年增逾千億,總規模突破兆元大關 | 文:Gia 劉家瑜近期台股高息 ETF 募集熱,00939 成立規模創新高,00940 也正火爆募集。觀察既有的台股高息 ETF 今年來受益人與規模變化,統計到 3 月 8 日最新數字,今年來 17 檔台股高息 ETF 受益人增加 46 萬 8835 人,規模增加 1773.32 億。台股高息 ETF 總受益人來到 434 萬 8863 人、總規模 1.03 兆元,相較於 56 檔台股 ETF 總體數字來看,分別占了 67%、64%。進一步觀察這 17 檔 ETF 的表現,今年來受益人增加最多的前五名分別是 00919、00929、00878、0056、00927, 規模增加最多部份是 00919、00929、0056、00878、00918。再以今年來績效表現來看,00919 上漲 16.58% 表現最好,其他前五名分別為 00730 上漲 12.05%、00900 上漲 11.47%、00927 上漲 11.43%、00915 上漲 10.05%。17 檔高股息 ETF 受益人與規模變化大盤拉回整理,存股族可逢低布局 00919 基金經理人謝明志表示,台灣投資人對於存股的需求熱度不減,台股高股息 ETF 愈來愈受投資人青睞,認為是以存股為目的,參與台股行情的極佳工具。目前市面上共有 17 檔高息 ETF 可供選擇,投資人可依照不同理財目的需求以及配息時間搭配做選擇。雖然大盤 11 日在創新高後拉回整理,不過,若從存股的角度來看,指數的跌勢卻也創造出新的契機,存股族則可利用台股逢低布局,增加存股張數與減低持有成本。穩健投資人可以台股高息 ETF 為核心配置穩固資產,參與台股中長期投資契機。本文經商益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17 檔台股高息 ETF 今年來規模增逾千億,總規模突破兆元大關《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 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 daily-weekly |
《丁菱娟的成熟大人說話課》:了解老闆風格勇於對話,懂得「向上管理」才可取得有利資源 | 文:丁菱娟善用你的老闆,將他變成貴人有一次我在一群職場年輕人中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原來最困擾他們的竟然是與老闆溝通相處的問題。不少年輕人向我求救:「到底該怎麼和老闆好好溝通,我只想用郵件和 LINE 解決一切,但每次只要 LINE 顯示老闆來消息時,我就手心冒汗。」當你遠離老闆,不想親近老闆,其實老闆也會離你越來越遠。很多人認為跟老闆靠近就是拍馬屁、抱大腿,怕引起同事的議論,因此總覺得對老闆敬而遠之才是防身之道,這是錯誤的觀念,這麼做不僅在職場錯過了向老闆近身學習的機會,也錯過了將老闆變成貴人的機會。別忘了,老闆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沒有弱點或喜好,一定能找到溝通之道。向上管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和技巧,懂得向上管理的人,職場道路將順遂許多,懂得管理老闆並不是為了什麼升遷目的,而是為了讓我們的工作得到更多的資源且順利完成。懂得向上管理之人,知道如何與老闆打交道的方法,讓他釋放資源,支持我們該做的事情,順利完成任務。懂得向上管理的人,通常並不是順從的唯唯諾諾之人,反而會有自己的觀點,且懂得溝通與說服的技巧,讓老闆願意聽你的建議,完成你想完成的事,甚至藉由老闆的資源完成自己的夢想。與老闆溝通要把握幾項要點,若能做到,相信與老闆的關係應該不會太差,對方也會覺得你是一位言之有物的人。與老闆溝通的技巧最後你的提案結果看似是老闆做決定,但其實是你的建議,當你的提案被接受且能付諸執行時,它就不再是被交付的任務,而是你的點子,你就像導演,你的熱情會被激發,全力以赴。因此,說老闆聽得懂又願意聽的話,能說到老闆心坎裡,從而支持你的決定,這不是狗腿,是智慧。針對老闆的行事風格,用對的方式和他說話另外,了解老闆的風格也非常重要,每位老闆的風格不同,要做好溝通就一定要了解你的目標對象,找出適當的說話方式與他溝通才能達到目的。了解老闆的風格,你就能知道知己知彼,調整自己,將他變成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什麼都聽老闆的話,照他的吩咐行事,雖然保險,但充其量只會被視為乖乖牌,卻不會得到老闆的衷心欣賞。了解老闆的風格和好惡,尊重老闆的時間。有些老闆喜歡鉅細靡遺的報告、有些喜歡講大方向,沒有耐性在小細節,一開始就要弄清楚用什麼方式與老闆溝通最有效。在重視細節的老闆面前講太雲端的話,你可能會被認為沒有進入狀況。同樣地,也不要在重視大方向的老闆面前講太瑣碎的事情,他可能沒耐性聽你說完。向忙碌又急性子的老闆報告時,最好先約好時間,若臨時搶時間報告時,也最好先說:「老闆,您有沒有十分鐘的時間,我想跟您報告有關 A 客戶最近採購我們產品的狀況。」這些都是尊重老闆時間的必要動作。學習轉念,不要怕老闆,也別老是躲著他,反而是要培養與老闆對話的能力,越有機會對話,你會越了解老闆,他也會更看重你。了解老闆風格,勇於與他對話,是培養自己膽識的最佳方式之一。我很慶幸自己因為待過公關公司的關係,培養了不怕與客戶 CEO 對話的能力,因此我從他身上學習到許多,所謂「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遠」, 正是如此。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丁菱娟的成熟大人說話課:如何說,才能得體又不傷人?反擊時,如何堅定又有力量?任何情境都可用的 38 個溝通之道》, 聯經出版作者:丁菱娟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一句話可以打破僵局,也可能讓關係降至冰點!當你能換位思考,說進別人心坎裡時,就能減少偏見、增進人脈,讓生活、工作都順遂。你是否曾因說錯話而懊惱?或是因溝通不良,導致錯過好機會?事實上,我們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會影響結果。 這些情形你是否也曾發生過呢?習慣長篇大論,說話沒有重點覺得直爽是優點,什麼話都說談判時常照單全收,不擅拒絕在社交場合中,很難破冰及開啟對話衝突、危機來臨時,不知該如何應對對丁菱娟來說也是,她初入職場時,是一位傻乎乎不太懂人情世故的人,也經常不知如何接話,或是說錯話讓場面尷尬。 縱使到現在,她自認還是離妙語如珠很遠,但一點都不影響溝通的真諦。溝通的本質在於傳遞訊息,促進理解和交流,達成人際關係的和諧。 從事公關工作三十多年來,丁菱娟處理過許多危機事件,也看過不少職場狀況,她發現大多數的問題都和溝通有關,因此,她整理了這些年來在公關、職場及社交等不同場合中的經驗,濃縮成 38 個臨場說話練習,包括:話少不見得沒有力量,有時沉默反而能激發強大的張力,令對方感到有壓力。 好話、讚美要大聲說,若是別人的痛,則在私底下給予溫暖。 縮短溝通的時間,其實就是幫助企業節省成本並提高競爭力。 向主管求援也要有技巧,記得,永遠帶著你思考過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把問題丟給主管處理。 道歉時,要「往鞭打自己比別人預期的更多」來出發,才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誠意。願你我都能做個成熟大人,好好說話。 | daily-weekly |
CASH「最佳正統音樂作品」是甚麼?為評審正統音樂進一言 | 在城中,發生了一些事卻無人關注,人們往往或高呼「咁大件事冇人講」, 或奔走相告。一些大事講了卻無能為力的,倒不如省一口氣;一些看似小事,又不得不說個痛快。說的是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下稱其英文縮寫「CASH」) 頒佈了最新一屆的金帆音樂獎。其中我關注大會開放給入圍作的形式,從而導致評審可能出現的偏差。CASH 成立逾四十年,是城中音樂界的大山,除了代表藝術家表演、傳播等權益,自 2001 年起頒發「金帆音樂獎」, 有最佳旋律、最佳歌詞等流行曲類獎項,也有「最佳正統音樂作品」。新近仙遊的作曲大師林樂培 (1926–2023) 就曾多次奪此榮譽,例如在金帆獎十週年時獲獎的《第二弦樂四重奏「五段錦」》; 上兩屆的得獎作,是大型跨媒體中樂團作品《極》(2022)(頒給作曲者伍卓賢), 和許翔威的二胡與管弦樂《秋毫注》(2019)。而今屆入圍者則由跨媒體藝術表演《從什麼時候開始》獲獎 (頒給「作曲」的鄧慧中和「作詞」的周耀輝)。細看其他四首入圍作,連同《從什麼時候開始》, 會發現它們各自的形式、編製、時長極不相同,實難放在一起來品鑑評審。伍敬彬的《立秋見影》是為香港中樂團「二十四氣節中樂 MV」系列創作,不過是 3 分鐘,並無歌詞;連同音樂影片中的元素 (包括場景、服裝、燈光、裝置藝術) 才算是完整作品。藝術音樂兩首:鄭汝森在香港當代音樂節首演的《兩廂合一》和許家臻包辦曲詞的混聲合唱《星星許的願 (混聲版)》(為本年香港學校音樂節中學合唱團中文混聲高級組指定樂曲)。然後是去年頗具迴響的音樂劇《大狀王》之開場曲〈申冤〉。而《從什麼時候開始》其實是在大館的四幕表演 (另有一個前奏), 將視覺藝術、裝置、聲音、音樂共冶一爐,觀眾在 60 分鐘內要遊走在大館內的洗衣場石階、低層花園、樓梯,最後是半室內表演場所 —— 立方。先言明,一些文化純粹主義者會覺得正統音樂是指管弦樂、純器樂、人聲作品,而不算音樂劇或多媒體作品。我無意開展一個關於何為正統音樂的討論,畢竟如曾任多屆金帆獎顧問的陳鈞潤所認為,評審從來都樂於考慮跨界作品。不拘泥形式固然是好的原意,但大會有否讓入圍作品更公平地比拼,而不是像大亂鬥,則大可商榷。3 分鐘的《立秋見影》、6 分鐘的《星星許的願》, 怎可跟一小時的《從什麼時候開始》相互比較?又,《從什麼時候開始》含合唱、器樂合奏的音樂超過二十首,是以一個製作來參審,大會為何會將《大狀王》一首開場曲跟它放在一起評審,而不是整套音樂劇?上屆的金帆獎,音樂劇 《從破曉到日暮:生活在紫禁城》不是正以完整製作來入選嗎?大會是否覺得只要是 (其認為的) 正統音樂,就能入選,繼而決一高下?以上種種問題,可用一言概括之:CASH 在頒發「最佳正統音樂作品」時,似乎混淆了音樂「作品」和「製作」。一首作品特單指創作者以音樂作為主要形式表達所思;一個「製作」除音樂內容還包括燈光、佈置、服裝、混音等面向,而且創作者不一定要清晰表達一種或多種意念。當全球直銷產業呈現衰退,安麗台灣卻能逆勢成長,關鍵策略為何?林彥秀給出實際答案,就是這一兩年安麗制定明確的營運戰略,聚焦在「大健康」趨勢,從身體健康、心靈健康、個人健康、社群健康、財務健康、環境永續等六大面向著手,顛覆直銷產業過往的經營思維。進一步拆解要讓大健康策略的落實,背後可說就是運用到「雙軸轉型」概念。一方面,安麗從十年前開始推動數位化,運用數位科技推動營運及直銷商順利轉型;另一方面,明確擘劃出組織的 ESG 策略,從體驗中心的空間營運到驅動夥伴日常行動的改變,達到綠色永續及減碳成效。全台直銷業第一家碳中和體驗中心落成,年減碳 18,253 公斤今年一月台北安麗空間重新整頓開幕,從原址地下室搬遷到一樓,既有功能都在,但是更高效利用實體空間坪效,打造讓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能大幅減少電力的使用,讓減碳績效立刻看到成果。值得追問的是,安麗明明去年線上訂貨業績,已經佔整體營業額超過 8 成,為什麼他們還願意投入大筆資源,陸續升級全台五個體驗中心?安麗台灣業務暨營運長黃桂琴解釋,「數位愈發展,體驗愈重要!尤其在 OMO 時代,線上通路提供快速訂貨、出貨服務,但是實體的體驗,則可以強化直銷與顧客之間的信任感,不僅可以透過互動裝置讓直銷商新朋友瞭解各種方案,同時每月一次的體驗日,在多功能空間舉辦各類沉浸式體驗、專家學者講座等主題活動,反而有助於線上線下緊密串連,強化認同感。」除了善用空間、節能減碳,安麗台灣也敞開大門,邀請外部夥伴一起集思廣益,展開不同面向的減碳可能性。黃桂琴指出,去年安麗開始與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所合作,藉由學界的研究能量,幫助安麗找到多元的減碳切入點。例如各地體驗館使用循環杯替代紙杯,一年約可減少 47 萬個紙杯的用量;搭配重複使用的環保袋,估計一年可減少逾 70 萬個紙袋。當然減碳也不會只侷限於體驗中心,安麗台灣企業傳播暨人力資源處長丁蘭就表示,他們也會從人的行為面著手,鼓勵直銷商夥伴從日常開始減碳。例如安麗從今年開始,招標工作就用數位檔取代紙本印製,連同《安麗雙月刊》也開始數位化,不再印製 125 萬本紙本月刊,各種行動加總起來,等於每年種植超過 6,600 顆樹的減碳效益。賦能直銷夥伴勾勒成長曲線,關鍵策略在於數位化、精準化除了淨零減碳,雙軸轉型的另一支柱,也就是數位轉型,安麗台灣其實走得更早,從事業發展角度鼓勵直銷商勇於結合數位工具,得以更有效率方式推展事業。這也是為什麼安麗台灣連續 5 年可以維持成長,甚至在亞太區市場,安麗台灣去年的成長率更是奪得第一,背後因素就可歸因於十年前開始進行數位轉型。至於轉型陸續展開哪些實際舉措?黃桂琴回應,「我們主要是透過數位化、精準化策略。」所謂數位化策略,首先是重新設計銷售、服務流程,讓直銷商在招商過程更為便捷;其次是陸續開發數位工具,像是提供 iShare 數位內容中心、Am-Card 安麗行動卡,幫助直銷商快速查詢業績,並且結合 CRM 系統分析銷售資訊,讓直銷商即時掌握顧客購物喜好,才能借力使力加速成交。至於精準化策略,目標就是要降低新加入的顧客流失率,透過數據分析及觀察直銷商行為,提供他們具體的策略建議。甚至安麗也會根據個別直銷商的事業發展階段,給予不同面向的事業計畫策略,以及提供相對應的教育訓練,例如教授他們可以怎麼透過 LINE 工具,有效連結電商、資料庫、人力訓練、社群經營等工具及資源,確實讓直銷商的數位運用能力,明顯有所提升。洞悉安麗台灣營運策略可發現,雙軸轉型背後最重要的目的,聚焦在賦能成長,也就是幫助夥伴、直銷商找到新的成長曲線。黃桂琴分享一項大健康策略之下,賦能同仁的實際成績,安麗從兩年前開始與北醫合作,目前已有 6,000 位夥伴取得健康管理師認證、8,000 人獲得北醫學分班資格。由此可見,不論是數位化或永續經營,企業組織內最重要的元素仍是「人」, 號召志同道合一起投入好事,自然形成一股革新力量。 | daily-weekly |
韓國整形醫院都在用原廠獨家在台上市!韓國newco 100%純棉洗臉巾是保養的關鍵第一步 | 現代人因生活節奏飛快,以往被視為肌膚老化分水嶺的關鍵年齡指標 25 歲,早已不是唯一參考要 素。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日常保養至關重要,但 90% 的人保養觀念需要重構,可別以為投入大把預算購入昂貴保養品,認真使用就有效,因為你可能從保養的關鍵第一步驟就做錯!你幾歲開始進行保養呢?其實,無分男女從青春期前就正式踏入保養世界,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越來越多的皮膚科專家、保養專家指出,保養的關鍵第一步驟正是洗臉。有上妝習慣的女性,每晚清潔臉部肌膚時須包含乾淨卸妝,而無分男女都應挑選正確洗臉產品清潔,以正確洗臉習慣去除整日累積的皮脂、汗水、老廢角質與環境髒汙,從根源解決暗沈與毛孔堵塞問題。此外,除了晚上清潔外,早上能視膚質狀況清潔,為後續保養做好關鍵第一步。用正確方式洗臉包含使用對的清潔工具。近年「洗臉巾」在韓妞保養圈正當紅,因與傳統的毛巾相 比,粗糙的表面、濕漉漉的環境以及洗潔品的殘留物,易滋生細菌,因此在醫美保養觀念盛行的韓國,女性們開始使用一次性的洗臉巾作為洗臉工具,而其中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更是韓國皮膚科與整形醫院的唯一指定。眾所皆知韓國全民皆對外貌有極致高標,日常保養也有極致追求,因此對保養第一步:洗顏,更是 有嚴苛標準,專業如皮膚科與整形醫院都採用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讓明星化妝室、韓流明星都跟進,BTS 化妝師私下工作花絮照就曾出現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蹤影。檢測洗臉工具細菌殘留數,洗臉毛巾細菌指數高達 320, 一次性使用的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為 0。難怪使用洗臉巾洗臉的風潮從韓國漸漸吹進台灣,但你知道嗎,其實市面上許多洗臉巾因成本考量,採用對環境不友善的低成本材質,對擁有 Q 彈水嫩的肌膚成為隱患,因劣質洗臉巾易導致肌 膚摩擦與過敏問題。過去知名 YouTuber 韓國歐巴太囧與大量關注韓國美容新訊的美妝控,赴韓旅遊時便會特別掃貨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如今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原廠正式獨家在台首度上市,從蝦皮下單就能安心入手,搶先體驗全材質原裝正品。比較市面上一般洗臉巾與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市面上一般洗臉巾以嫘縈 / 植物纖維與聚 脂纖維為兩大主流材質,前者可生物降解,後者則不行,且除生產製程中對環境產生污染,也易殘留異味,對敏感性肌膚的人不適合,其中聚脂纖維更是吸水性差的材質,以使用面來說也並非絕佳體驗。與使用需種植幾十年後的木材,才能被加工處理製成嫘縈 / 植物纖維材質相比,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採用年年可採摘的棉花材質,從源頭就更環保。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採用百分百天然有機栽培的美國棉花,並通過 FITI 實驗研究院安全測試,無螢光增白劑、無甲醛,是能生物降解、呼應「綠色保養」世界趨勢的材質,亦是採用天然環保純棉的安全親膚產品。洗臉前,抽取一張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就能體驗溫柔呵護,200*180MM 的大小,0.85MM 的厚度,除了能以一張洗臉巾洗卸全臉外,更富含強大吸水力,為你的保養做完美後盾。為讓全民感受極致貼心的保養體驗,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正反兩面採用不同材質,以柔軟面與珍珠紋面構成,前者親膚能減少肌膚刺激,後者能輕鬆卸除濃妝,亦能作為溫和去角質產品。美妝控也能將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裁剪為合適大小靈活運用,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能化為化妝棉,成為日常保養或清潔美甲的絕佳幫手。貼心設計面面俱到,外包裝有透明視窗,能讓你輕鬆檢視剩餘用量。使用韓國 newco 100% 純棉洗臉巾除了是做好保養的第一步驟,同時也是從自身的每一個購買行為「投票」, 選用最環保的材質響應綠色地球理念。 了解更多產品資訊: newco 官網:https://www.dijietw.com/newco 蝦皮官方賣場:https://shopee.tw/dijietrade2023 本文章內容由「newco」提供。 | daily-weekly |
2023資安產業日:新秀育成、跨域合作,資安培育基地在沙崙 | 疫情後,全球數位化的腳步更加迅速,網路惡意攻擊形式也不斷翻新,對臺灣造成許多資安威脅。因此,政府將資安產業列為國家重要產業之一,2021 年底於臺南沙崙啟用的「ACW SOUTH 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下稱沙崙基地), 就以推動資安產業發展、提升產業資安防護能量、推動產業資安、創造資安跨域合作為核心使命,積極推動人才育成、驗測實證產業技術、跨域合作等計畫,打造臺灣指標性的資安場域。啟用至今,沙崙基地已培育超過 2300 人次的資安人才、已開發 23 套攻防演練劇本,並協助 23 家次廠商完成 33 項次資安產品驗測。為進一步凝聚臺灣資安產業,上週五 (11/24)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基地舉辦「2023 資安產業日」, 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2023 資安產業日盛大開幕:臺廠深耕、國際肯定,見證臺灣資安領先全球。今年資安產業日聚焦於臺灣 IT (資訊科技)、OT (營運技術) 領域的資安研發、供應鏈聯防、產品驗測及人才培訓等亮點成果。數產署也在開幕儀式中加入巧思,展現各界深耕資安技術、提升產業資安韌性的歷程,並透過授贈資安新秀榮譽獎狀,凸顯沙崙基地攜手產業共育新秀的不遺餘力。此外,為了促進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進一步的交流與對話,也邀集資安領域專家,分享 AI 協防、公私協力及 CMMC 等最新資安趨勢;並於主會場中透過 23 家攤位展示,構築產官學研之間的交流平台,促進研發技術及創新服務的產業能量流動。開幕式的成果短講中,榮獲 2023 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R&D 100 Awards 的代表黃鼎傑組長表示「工控資安近年來逐漸受到產業重視,ICSentry 工控資安威脅分析平台榮獲 R&D 100 Awards 的肯定,代表臺灣資安創新研發能量受到國際的注目與肯定。」對所有為資安產業奉獻心力的人來說,這座獎項是國際對臺灣資安研發能量的肯定,也鼓舞了在資安道路上持續努力前行的產業夥伴。綜觀今年臺灣資安的成果,數位發展署林俊秀副署長讚嘆,「臺灣資安真的是十年磨一劍。如今能夠收穫如此亮眼的成果,都是奠基於許多人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才終於走到今日這一步,真正把臺灣資安發揚光大。」為產業注入新活力:業師領銜、接軌產業,從理論到實務的新秀實戰不過,資安產業若要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的創新技術及服務,後進的人才培育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此,今年沙崙基地也延續去年沙崙資安新秀大賽「育才」的核心精神,辦理「2023 沙崙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 攜手產業師資,幫助對資安領域有熱忱、有興趣的新秀們找到學習的環境與資源,更上一層樓。開幕式中,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也蒞臨現場,親自頒贈今年度入選參與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的企業與同學們榮譽獎狀。授贈前,唐鳳部長也在致詞中肯定「企業出專題,學生來解題」的媒合模式。資安新秀代表陳躍心同學表示,計畫過程最特別的是接受業界導師的專業指導,不僅加深他們對資安理解,也在過程中體會到理論學習和產業實務的差異,對未來的課業學習及職涯發展都影響深遠。下午時段的新秀快講活動中,新秀們更充分展現對於資安領域的熱情、以及對業師輔導的感謝與肯定。開幕式結束後,新秀們在「Testbed 資安應用多元展區」展出此次的專題成果,同時亦將想傳達給大眾的計畫成果資訊,透過有趣的闖關遊戲進行推廣;除此之外,現場還有「新秀成果導覽活動」, 由專人詳盡地介紹沙崙計畫的發展脈絡與成果亮點,並帶領觀眾逐關導覽,深入認識不同新秀隊伍在培訓過程的點點滴滴:例如來自長庚大學資管系的「什麼時候要吃藏壽司」隊,運用叡揚資訊提供的培訓平台及漏洞檢測工具,開發出具備安全框架的「智慧安全會議室管理系統」; 以及跨校組隊的「吃飯皇帝大_白飯北科大」隊,透過菱鏡提供的硬體設備進行實作,進行資安攻擊的觀測與分析,並且在專題期間偵測到一起真實的 DDos 攻擊。有趣的是,分享過程中新秀們不約而同的表示,參與計畫最大的收穫是他們從一次次的挫折與困難中,領悟到實作與理論的差距。而當自己從單純解題、答題的「解題者」, 進階為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出題者」後,他們對資安領域也產生更多熱情。另一方面,參與育才的企業導師也相當肯定新秀們的認真,他們學習過程的衝勁和態度,就是成功解題的關鍵,也期待未來沙崙基地的人才培育計畫能夠更大、更廣,為臺灣資安產業注入更多活水。新秀人培 x 產業對話:臺灣資安的關鍵節點開幕式時,唐鳳部長曾提到,「數位部為了彌平『資安產業』和『產業資安』的距離,長期致力於推動各項資安計畫,以期未來新的服務或需求出現時,雙方能在毫無知識隔閡的狀態下連結,最大化技術迭代的速度。」而 ACW SOUTH 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就是兩者交會的關鍵節點,不只培訓更多產業資安人才,同時挖掘更多潛在的新秀投入資安產業,也促成臺灣各界企業的相互交流,啟發越來越多的正向循環。也期許未來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的帶領下,沙崙基地能匯聚更多資安人才,凝聚產業資安能量,攜手產官學研朝更靈活、多元的資安未來邁進。(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廣告) | daily-weekly |
【劇評】Netflix《紳士追殺令》:適合配飯打發時間,但蓋瑞奇這塊招牌有些雷聲大雨點小 | 文:出前一廷於 2020 年上映的電影《紳士追殺令》, 對於曾經很喜歡導演蓋瑞奇 (Guy Ritchie) 的影迷而言,可說是部讓人精神一振的作品。雖然在角色刻劃上,本片不再像是他的成名作《兩根槍管》與《偷拐搶騙》那麼接地氣,但在整體風格上,卻還是足以令人回想起類似的觀影樂趣,因而看得相當開心。《紳士追殺令》影集版挪用電影部分元素做為核心概念至於 Netflix 的影集《紳士追殺令》, 則是由蓋瑞奇主創,並實際執導了前兩集的外傳式作品,讓人好奇這部影集將會與電影版有著怎樣的連結,又或者是否會有電影中的角色,在劇中客串登場什麼的。不過微妙的是,等到影集推出後,我們才會發現,原來兩部《紳士追殺令》間並沒有什麼連結可言,充其量比較像是把電影裡的某個元素,給挪到影集裡變成核心概念,因此也不免讓人覺得這樣的安排,其實比較接近單純的商業考量,而非是真的想搭建什麼「紳士宇宙」之類的影劇系列。但這並不打緊,只要影集足夠好看,也沒什麼好在意的。但可惜的是,Netflix《紳士追殺令》影集版雖然不到難看的地步,但如果真要說的話,大概也就是普通尚可,拿來打發時間肯定沒問題,但要是拿去與電影版比較,則還有一段不小距離。缺乏明顯特色,且劇情重複性過高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紳士追殺令》缺乏明顯特色,雖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娛樂性,但無論劇情或視覺風格,都更像是尋常可見的黑色犯罪喜劇。就連蓋瑞奇自己執導的前兩集,在風格上也感覺不太出他的個人特色,反倒比較像是別人試圖模仿,但卻只得其形的作品。此外,或許是得把單純的核心概念給拍到 8 集長度,因此使《紳士追殺令》某些集數的情節實在太過勉強,主角涉入一些事件的原因幾乎毫無說服力可言,同時還有點重複性過高的感覺。就連最後意圖複製電影版,讓主角一舉反敗為勝的高潮翻轉,也都顯得太過輕易,因此與前面花了不少篇幅強調的反派本事,就此產生明顯落差,不免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問題。角色刻劃平凡無奇至於在角色刻劃方面,Netflix《紳士追殺令》影集版也同樣顯得平凡無奇,就算有 8 集的長度可以刻劃角色,但最後不管是深度或特色,都並未帶來超乎預期的表現。尤其席歐詹姆斯 (Theo James) 飾演的主角,更給人一種從頭到尾都搖擺不定的感覺。就算劇情透過他哥哥的一連串愚蠢行為,試圖當作與他的強烈對比,但他在劇中大多數時刻所作出的抉擇,卻也還是往往令人摸不著頭緒,只能以瞻前不顧後來形容,最後自然也難以說服觀眾,這個角色真像是劇中其他角色所不斷形容的那樣,有著令人驚嘆的潛力。《紳士追殺令》影集仍具娛樂性不過,雖然有以上的這些缺點,這裡也還是要再度強調,《紳士追殺令》確實還不到難看的地步,但整體卻也就如前述所言,頂多就是適合拿來打發時間或配飯的程度。要是你因為蓋瑞奇這塊招牌,或是對於電影版的好印象,因而對本劇有更多一點的期待,那麼最好還是下修一些,恐怕會比較好點。不要連著看,以最快每天只看一集就好的節奏,隨你在午餐或晚餐時都可以的觀看方式,或許就是最適合看《紳士追殺令》影集版的方法了吧。本文經電影神搜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文標題:【劇評】Netflix《紳士追殺令》: 打發時間或配飯還行,但還是別拿來跟電影版比較了 | daily-weekly |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 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 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 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 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 7 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 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 16 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 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 AI 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 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 產業加速器」, 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 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 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 30 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 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 倡議的城市,於今年 3 月 29 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 2050 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 G01 站延伸至中壢車站 (桃捷 A23), 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 永續城市 SDGs 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 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 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桃園市政府廣告】 | daily-weekly |
《社會學給現代人的非標準答案》:手機只是背了鍋,真正重塑我們生活預設值的是「演算法」 | 文:孟慶延推播策略:支配你的生活預設值每次為新生上「社會學概論」這堂課程時,我都會開門見山地闡明社會學這門學科的本質屬性:社會學不是「剩餘」學科。相反,社會學是一門「大學問」, 它是為應對現代社會的來臨和巨變而誕生的學問系統,是關於現代人時代命運的知識。我記得很清楚,曾經有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您總是強調現代社會、現代人,那現代人究竟有怎樣的特質呢?」其實,如果從純粹的知識與學術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會有很多回答,理性、文明、獨立、自主、功利等都是現代人的重要標籤。但若非要讓我用一句通俗直白的話來形容現代個體所具有的鮮明特徵,那就是:現代人有三隻手,手機是其中一隻。換句話說,儘管「瘋狂科學家」正在研究的腦機介面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距離真正落實可能還要幾年或者十幾年,但是手機如今儼然已經成為人的體外器官 —— 它不再只是一個通訊工具,也不再只是資訊工具,更是我們的「生活」本身。吃飯、休閒、遊戲、差旅,甚至是開會和工作,每個人幾乎都離不開它。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正在被智慧型手機深刻塑造著。然而,支配我們生活的真的是手機嗎?在我看來,手機只是背了鍋,真正在潛移默化中重新塑造我們生活預設值的,是演算法。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先來講自己的兩個故事。作為一名八◯後,我是聽著竇唯、張楚的搖滾樂度過自己的青春期的,到現在各種音樂 App 裡還存著他們的歌。我在使用音樂 App 的時候,經常會選擇各種搖滾樂歌單來聽。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音樂 App 經常推薦各種與〈漠河舞廳〉這首流行一時的歌曲曲風相似的音樂。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仔細想想,是因為我之前從某個短影音平台滑到了這首歌,一時間被它的旋律「洗腦」, 後來就在音樂 App 中搜了這首歌,還有一陣子設定了單曲循環。恐怕因為一段時間內聽同一首歌的頻率太高,App 背後的演算法透過大資料的計算自動識別我喜歡某一曲風,然後就推薦了大量同類型的音樂,我的音樂偏好就這樣在無形中被「支配」了。如果說音樂只是休閒意義上的個人「偏好」, 不是生活的硬需,那麼在吃飯這件事上,我同樣遭遇了演算法。有一段時間,我在學校要一天連上六節課 (上午三節課,下午三節課), 中間只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因為臨近中午食堂的人非常多,為了不耽誤下午上課,我經常在上午課堂間隙點好外送。為了保證有足夠的熱量,又能確保送餐時間,所以我當時幾乎每次都點麥當勞。於是,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無論在什麼地方拿起手機,打開外送 App, 排在頁面前幾名的自動推薦商家都是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速食品牌,以致於想點其他口味的餐廳,經常要把頁面往下滑才行。更值得思考的是,在很多時候,點外送對我來說本身就是「便利」和「快速」, 所以我經常為了迅速解決吃飯問題而懶得下滑頁面,只「就近」選擇各種漢堡套餐。於是,在「吃」這件事上,我也在無形中被演算法支配了。實際上,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過和我類似的經歷。在短影音平台上,你滑到的某一類影片越多,停留的時間越長,短影音平台就越會給你不斷推薦同類型的內容;在各種串流平台上,如果你看的懸疑犯罪劇很多,平台也會不斷給你推薦同類型的作品。因此,與其說手機支配著我們的生活,還不如說「演算法」才是那隻看不見的手,它在定義著我們生活的預設值,編織著那張看不見的「網」。被改變的習慣:科技發展對社會是好還是壞?相較於傳統社會,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獨立、自由、平等這些基本觀念根植於現代個體的生活世界之中。在這層意義上,現代人普遍不再像過去那樣,將政治權力與宗教權力看得無比神聖,以致於他們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 —— 對現代個體而言,我們堅信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主宰。然而,無論是上面這些生活中微小的事,還是每個人或多或少的個人經歷,似乎都在不斷地隱隱提醒著:我們真的可以完全主宰自己的生活嗎?我們以為的那些生活中的日常,完全是出於自己選擇的結果嗎?還是冥冥之中有某種特殊的力量隱祕而精準地影響著我們,甚至塑造了大家生活中的各種選擇呢?在手機成為人體器官一部分的時代,各種 App 背後的演算法在為我們的生活提供空前便利的同時,也默默影響著每個人的選擇,甚至重新塑造著現代人本身:它在無形中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改變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以及接收的資訊內容。曾經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你有沒有覺得,短影音看多了,人都變笨了?」我問:「為什麼?」朋友說:「我想你應該不太看短影音,你試試就知道了。」作為一個社會學研究者,自然不能脫離這個時代和社會,於是,我也開啟了自己的短影音之旅。滑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說短影音讓人變「笨」有點言過其實,但是短影音的特性及其背後的演算法邏輯本身,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所謂短影音,其核心是一則影片要在最短時間內「抓住眼球」, 讓人停留在這個內容上,從而增加傳播的廣度和寬度,進而帶來以流量為基礎的變現能力。不僅如此,一旦你在某個短影音內容上停留的時間相對長,平台就會不斷推薦類似的影片內容給你,哪怕你可能只是無意中停留的時間更長,而不是出於對內容的喜歡。我們漸漸發現,自己習慣了閱讀片段式的短文章,而不習慣從頭到尾閱讀一本厚厚的書;習慣了看各種短影片,而不願意花時間看一部紀錄片或者電影;習慣了「抖音追劇法」, 透過一則三、五分鐘的剪輯影片就可以瞭解一集四、五十分鐘電視劇的劇情。當越來越多的日常生活領域被演算法「統治」的時候,我們或許會追問:被演算法支配的日常有什麼不好嗎?或許更有人會追問:你一個文組生,是不是對演算法有什麼偏見?難道就不能有「向善優化」的演算法嗎?其實,一種更普遍的共識是:演算法只是一種「科技」方法,它本身無所謂好壞,這就好比核能一樣,既可以用來發電造福人類,又可以製造原子彈毀滅地球。這樣的說法確實在通常意義上是「正確」的,然而問題在於,演算法與核能其實是截然不同乃至無法在這層意義上進行類比的,因為演算法已經高強度地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從小到大接收的資訊、習慣的閱讀方式,甚至飲食習慣和表達方式,都在無形中被演算法刻畫,那我們就必須認真審視一下演算法本身。在這裡,需要加以探討的是下面這些問題:演算法本身是不是只是一種科技,並無好壞之分?人類是不是可以發明一種完全向善的演算法,引導人類這個物種邁向更文明、更進步、更道德的階段?演算法當然是科技,這點毫無疑問,但是,如果就此認定演算法本身沒有善惡、高下、好壞之別,那恐怕就是在「卸責」了。因為演算法畢竟是活生生的人按照各種目的、依據各種取向「製作」出來的,演算法背後設計者和製造者的理念乃至價值觀念,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演算法本身的運行方向。其實,第一個問題並不難理解,也沒有那麼重要。假設所有的演算法設計者都是出於向善的目的,也設計出了完全向善的演算法,那就一定會引導我們走向更好的明天嗎?對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也是悲觀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不只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也是一種歷史性動物。放眼人類這個物種的「成長史」, 我們就會發現,人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有過類似的想法與嘗試。在古典時代,人類將「美德向善」與良好秩序的可能性建立在宗教之上,而進入現代後,當宗教高度世俗化,並且完成了「祛魅化」之後,現代人又習慣於將這一願望建立在以「程序正義」為核心的制度之上。事實上,人類深知人性本身善惡一體的複雜性,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都在設想設計出完美的制度。所謂完美的制度,就是一個人不論本心善惡、道德如何、價值觀念如何,只要身處這個制度之中,就可以變成一個合乎規定與完美的「好人」。簡單來說,現代個體長期處在糾結狀態之中,一方面,自由、平等、獨立等價值觀念深入每個人的內心,現代人處於高度自信的狀態,但同時,也高度不相信他人,「總有刁民想害朕」、「人心不可測」是一種更為普遍的狀態,因此,才需要將秩序問題移交給「去人格化」的制度。在這層意義上,演算法及演算法所建構的世界,與之前我所講到的是同構性的邏輯:實際上,我在前文中舉的那些例子都只限於日常生活,而演算法對整個現代社會的影響遠不止於個體生活。近期非常流行的「元宇宙」和「區塊鏈」, 其背後也是演算法,而其底層邏輯亦是以演算法的方式建構一個「去人格化」的秩序。因此,在某種意義上,「科技中性論」是很容易被我們理解和接受的,只不過,當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既要考慮製造這些科技的「人」, 也要考慮這種科技所建構的秩序和世界,究竟有著怎樣的本質特徵。因為,套用哈伯馬斯 (Jürgen Habermas) 所說的「生活世界的被殖民」, 如果有一天我們終將被演算法支配和殖民,至少要知道這個殖民者究竟是誰,又有什麼樣的性格與氣質。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社會學給現代人的非標準答案:那些生活中讓你感到痛苦的,究竟是誰的問題?》, 悅知出版作者:孟慶延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社會學真正的饋贈,並不止於知識的傳授,而是不斷提醒所有的理論,以及關於道德、法律、正義、秩序的探討,終究都會變成生活中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考驗著我們。——〈台灣版自序〉讓社會學成為我們共同面對問題工具,理解「為什麼」, 而不只是「怎麼辦」。▍現代人在劫難逃,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為什麼生活的意義消失了?網路輿論的公審是否客觀?功利主義的教育會引發哪些問題?買不起房是否人生就是失敗?這並非你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人類在進入現代之後不可避免的趨勢。▍提供認知自我、洞察世界的思維!有別於常見的邏輯辯證,本書從社會學觀點,在時間的長河中去理解其作用機制和原理,梳理現代社會運行的基本邏輯,進而提供一套理解自我生命經驗、分析現況的方法。書中沒有複雜的數據模型或抽象的理論,而是以「元問題」角度切入,來思考「這是什麼」、「為什麼」, 讓我們可以看穿自身的困惑和盲點從何而來,並跳脫個人的框架,進而獲得更多清醒面對生活的勇氣。關於「顏值至上」: 背後其實隱含了多數人的暴政?關於「教育體制」: 為何會變成來料加工業?關於「演算法」: 本質上是眾人行為習慣的最大公約數。關於「搶奪人才」: 是一場圍繞機率展開的競爭。 | daily-weekly |
《白話金融》:房地產市場是金融霸權撈錢的最佳平台,這就是華爾街開創的現代鍊金術 | 文:陳思進消費性信貸存在,金融危機就會再現無論房市走高走低,都有其週期。每當市場進入疲軟期,貸款買房的成本就可能超過租房;必須以連續 10 年、每年增值 5% 的實力,買房才能比租房省下更多的錢。說穿了,房子實質上是一種奢侈昂貴的消費品,有能力再買,不然就租房來住,何必非得踏入炒房的浪潮中?年輕人強硬逼迫、要脅老一輩陪他一起做房奴,這樣的家庭有什麼幸福可言?如果說買房是為了投資,從長期來看,房價僅僅和通貨膨脹呈正相關,而不會隨著經濟增長和股票收益一齊上漲。美國經濟大蕭條時,1925~1933 年房價下降了 26%。1925 年是房價上升的第一高峰期,距離 1930 年衰退還有 5 年,直至 1930~1933 年經濟大崩潰,房價才加速向下。那時,還只是惡劣的經濟和通貨緊縮的價格趨勢,不像 2000 年代前半,通貨緊縮加上房地產大泡沫,房價極端被高估。1997 年價值 20 萬美元的房子,到 2006 年竟高達 45 萬美元,平均房價上漲了 125%, 即使去掉通貨膨脹的因素,也幾乎是翻了一倍。還有一個概念必須釐清。一般都說投資房地產能夠抵禦通貨膨脹,其實那是指投資土地,而不是房子。正常情況下,只有土地才會隨著通膨率升值。若以中國為例,在中國,個人是不能擁有土地的。即使買了房子,最多也只擁有 70 年的住房使用權而已。所謂「我」的房子漲了 100%, 事實上增值的並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房子底下的土地。但是,當國家急需徵用你房子底下的土地時,不會按土地的市值價格來結算,國家賠償的房屋拆遷費,能不按房子的折舊計算,就已經夠寬容了 (按:台灣現行的土地徵收做法,是以公告現值為依據,加上四成補償費用,仍與真正的市值有一段差距)。一旦失去土地的擁有權,房子本身就是一堆水泥、鋼筋之類的建築材料,就像購買汽車,鑰匙一到手便立刻折舊。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上海一間市值人民幣 300 萬元的公寓,租金約一年人民幣 5 萬元。如果買下來住 50 年,每年平均付 6 萬元,已經超過了租金 (假設房租的漲價和買下須交付的管理費持平,均忽略不計); 其次,假設你有 600 萬元,即使做最保守的投資 —— 存入銀行,定期的利息收入支付房租也足夠;第三,如果還需要向銀行貸款才能買房,需要多支付 20~30 年的房貸利息,表示你可能要再多付 300 萬,等於這輩子你都在為銀行打工。而對中國人來說,真正重要的是第四點:既然個人不能擁有土地,且購房最多只有 70 年的住房使用權,買房和租房的區別只在租用期間長短而已,誰都不是房子真正的主人。房價往往「吞噬」了一般民眾一輩子、甚至幾輩子的財富。就像上面的例子,等到你把人民幣 300 萬元的房貸全數繳清,實際的花費至少是人民幣 600 萬元。此外,一般房屋設計壽命都定在 30~50 年,也就是說,50 年後房子將成為一堆廢墟 (按:在台灣,屋齡 55 年內都在適合居住的範圍。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財產標準分類」公家財產折舊年限規定,公家機關的辦公房舍如為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使用年限為 60 年,住宅用則為 55 年,加強磚辦公房舍為 35 年,磚石牆載重者為 30 年)。因此,不曾擁有土地、花人民幣 600 萬購買的房子,實際上就是比鑽石更奢侈、比汽車更不保值的消費品而已。為何一定要這麼痛苦的擁有自住房,租房住又有何不妥?住房擁有率越高,發展速度往往下降曼哈頓是紐約市金融、商業的中心地,是當今世界最繁華的島之一。在曼哈頓,有 90% 的居民都是租房,即使是年薪百萬美元的華爾街銀行家也不例外。因為曼哈頓的房價高得人們只能「望房興嘆」, 一間公寓售價百萬美元是正常價格,而曼哈頓還有高達 3% 的房地產稅,這意味著一間公寓每年的地產稅就達到 3 萬美元。除此之外,還有管理費用與其他雜費,統統價格不菲。而蔣介石夫人宋美齡晚年居住,價值七、八千萬美元的空中別墅 (Pent-house, 建在高樓頂層、具別墅形態的住宅), 每年的房地產稅更是高達 200 萬美元,即使不計房屋的價格,光是每年的房地產稅許多人就付不起。這也是某些富商巨賈選擇捐出自己的房產,而不是賣掉、送人的原因,房地產稅年年上漲,連富商的年均收入都無法維持房子的開銷,還有誰能供養得起這些房產?上個世紀初,紐約市區人口大約 800 萬,2016 年時約是 850 萬 (按:2020 年美國人口普查資料又上升至 880 萬人), 每年不斷有新移民進入,同時也有人離開,曼哈頓的活力就在於人口的不斷流動。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要維持一個地區的活力,租房和買房的比例 1:1 時最佳。年輕人 —— 特別是單身人士和無孩子的夫婦 —— 適合租房,只有孩子多的家庭才適合買房。住房擁有率太高的地區,其發展速度往往會下降。從宏觀上分析,中國的高房價直接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這是代表金融霸權的華爾街喜聞樂見的結果。因為中國高速發展的 40 年,恰恰是美國依賴中國低廉勞動力、充分享受的 40 年。當強大的中國要與金融霸權爭能源、爭利潤時,各種圍攻、阻攔便開始了。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支柱主要分為三大塊:房地產、消費和出口。首先談房地產。中國一線城市的地價拍出天價,華爾街投資銀行、中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手中聚集的資金也流入了房市,使中國流動性風險升高。如果政府不控制土地價格,等到哪天土地價格占整個國家財富的 50%~60%, 乃至 70% 以上時,無論是國家的市政建設還是住宅建設,或企業擴大再生產,成本都太高。那時,誰還願意發展生產?乾脆用投機土地賺來的大把錢,靠進口度日。而依賴進口的結果,就可能像幾百年前的西班牙,使國家整體經濟衰退、惡化。根據金融數據資料庫財新 CEIC 的資料顯示,截至 2018 年 6 月,中國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達 2.74 億平方公尺 (按:約 8300 萬坪)。空屋這麼多、資金占用那麼多,可是推土機還在繼續往地下挖。因為利潤高,誰都不想放棄這一市場。像北京、上海和杭州這些大城市,一間房子動不動就是人民幣四、五百萬元,相比普通百姓的收入,房價可謂高得離譜。那些已經支付高房價的白領、金領 (按:由「白領」衍生出來的名詞,指最能賺錢的一批人,也指財富的擁有者,如大企業經理、執行長、經紀人、老闆等), 白天開著豪華轎車上班,晚上再開著車擺地攤,掙微薄的錢養房子,犧牲寶貴的體力、精力及生活幸福感。這進一步說明,購房欲望是要靠收入來支撐。就算中國的房價下降 60%~70%, 與當地人民也毫不相干,他們照樣買不起房。再加上教育和醫療費用這兩大支出,買房就更是奢望。這預示著如果空屋賣不出去,中國房產投資勢必大幅減少。但由於金融海嘯,銀行降低利率、放鬆信貸,一旦百姓無力歸還房貸時,金融機構的壞資產就將堆積如山。這裡牽涉到一個專用術語 —— 道德危機 (Moral hazard), 它是造成無止境金融危機的根源之一。「道德危機」一詞原先是保險業用語。屋主購買房子後,同時也向保險公司購買火災險,假如哪天房子發生火災,可以向保險公司索取房屋的全額賠償。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發生火災時條件發生變化,保險的房子已經低於市場價格,也就是說房價下跌了,但保險公司仍要支付比房價高的保險賠償,就產生了道德危機。這一術語後來被廣泛使用在各個領域,目前銀行放貸也產生了道德危機。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的劇作《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也描述了道德危機的情境。十五世紀的威尼斯,有位正直的商人安東尼奧 (Antonio), 與放高利貸猶太商人夏洛克 (Shylock) 是仇家。某日,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好友成婚,而向夏洛克借錢。由於安東尼奧借錢給人往往不收取利息,擋了夏洛克的財路,而為了報復他,夏洛克也佯裝不收利息,但若逾期不還,就要割下安東尼奧身上一磅肉,目的是置安東尼奧於死地。不巧,安東尼奧的商船失事,資金周轉不靈,無力償還貸款,被夏洛克告上法庭。當然,在莎士比亞的筆下,夏洛克的陰謀失敗了,最後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失去了自己全部的財產。儘管莎士比亞憎恨高利貸商人,但放貸要有抵押物,卻是歷來如此,並受法律保護。放債人通常會設置用款的限制,借款人有時也不得不將自己大量金錢用於同一種用途,為的是給放債人一個好理由 —— 避免虧損。但有時,放債人似乎忘記這些借貸原則,借出大量的資金 (例如次貸)。這些放債規則遭受破壞的重要原因,就是道德危機的遊戲在作怪:現在,擔負放貸虧損的不是銀行,而是納稅人。由於全球學美國提倡消費性貸款模式,銀行放鬆信貸,特別是對個人購房的寬鬆信貸,嚴重扭曲房屋的供求關係,使房價泡沫不斷增大,等大到一定的高度時,泡沫破滅,殃及實體經濟,政府必然要出手相救;為了刺激經濟重新反彈,銀行不得不降低利率,目前美國的低利率救市政策,促使投機者從銀行借入美元,投到回報率更高和更快的國家或地區,例如中國、香港、巴西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使得那些國家的股市、房市等資產泡沫膨脹,泡沫破滅後再次陷入危機,世界經濟便進入無窮迴圈 (infinite loop) 之中。可以這麼說:只要消費性信貸繼續存在,房價跌勢就不會觸底,而會是一次緊跟一次的金融危機,受害者永遠是金字塔底部的一般民眾。提早擁有了房子,卻花更多冤枉錢更可怕的是,中國富有了,手上握有大把的錢 —— 俗話常說「有錢就是大爺」, 一點也沒錯,有了錢還有什麼東西買不到?掌握主動權的就應該是手上既有錢、又有需求的購買方。但是,在國際大宗物資市場的舞台上,發展房地產所需要的鋼鐵定價權卻牢牢操控在華爾街手上。而最嚴峻的考驗,是過度發展房地產將侵占大量可耕地,這正好又撞在金融霸權的槍口上。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但高速增長的數字背後,代價是占用大量耕地。根據統計數字顯示,截至 2017 年底,中國全國耕地面積為 13,486.32 萬公頃。中國僅擁有全世界 7% 的耕地,卻要養活全球 22% 的人口,人均耕地僅 0.106 公頃,占世界人均總數的 43%。糧食安全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什麼叫「江山社稷」?「社」可以理解為土,「稷」可以理解為穀,也就是說,有土地能種穀,才能形成族群,進而形成統一的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大動盪、大災難,根源不外乎兩種:一是土地集中於豪門,使種穀者享用不到穀子;再者是戰亂或災荒,所有人都得不到穀。而「太平盛世」就是能讓種穀者休養生息、安居樂業。只有正確處理「社」與「稷」的關係,才能做到保民、保境、保安寧、保民族繁衍和保國家昌盛。如果現在不正視這一問題,到了若干年後的將來,中國糧食就有可能依賴進口,而糧食的定價權也不在中國手裡 —— 因為糧食是大宗物資,定價權掌控在華爾街手裡。如果中國過度發展房地產業,過度占用稀少的耕地,中國的房市泡沫將比美國更大,眾多金融機構像高盛、摩根史坦利等,劫掠一票後全身而退,而炒高的房價將把最後進場的中國百姓壓在塔底,買一間房透支三代人的積蓄,而糧食依賴進口,又將被這群狼再撕咬一番。中國該怎麼辦?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依據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的狀況,可以借鑑曼哈頓的經驗 —— 徵收高房地產稅以補貼租房者,並限制租金增長每年不能超過通膨率;第二,可以學習新加坡,由政府建造組屋 (按:Flat,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公共房屋), 改善經濟困難家庭的處境;第三,堅決抑制投機房市攫取暴利,使房價軟著陸 (按:soft landing, 經濟過度擴張後,平穩回到經濟適度增長的區間,且回落過程中沒有出現大規模通貨緊縮和失業); 第四,引導地方政府不過度依賴 GDP 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同時,影視節目應避免推崇豪華住宅,媒體也應報導西方國際大都市住房的真實狀況。當人民了解海外的百萬富翁也和他們一樣租房而居時,心裡或許能釋然:一輩子租房又何妨?擁有房子,並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由於絕大多數家庭不向銀行貸款就買不了房子,於是透過寬鬆信貸,房地產市場就成為金融霸權撈錢的最佳平台。也正是因為這一消費性信貸模式嚴重扭曲供求關係 (只要有購房意願,就能貸到房款), 房價被越炒越高,泡沫不斷變大。或許,人們會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房價飛漲的地區,房租並不隨之上漲,有時還甚至下跌。這是因為房租不能靠借貸,非得用現金支付,租金反映的才是一般民眾對房子這一商品的真正承受力,是真正的供求關係。例如前面提到的杭州房價,原本一間人民幣 12 萬元的公寓,十幾年一過,變成了人民幣 90 萬元。但每月的房租十幾年前是 600 元,比通膨的比例還低,等於十幾年來不漲反跌。寬鬆信貸的消費模式,表面上給一般人帶來提前擁有房子的實惠,實際上卻讓人花了更多冤枉錢。因為房價越高,從銀行貸款的數目就越大,利息更多,而一旦等你還不出房貸,銀行就索性將房產一併收掉,一夜之間你便流落街頭。房地產市場是金融霸權撈錢的最佳平台,泡沫越大,他們撈得越多。這就是華爾街開創的現代鍊金術。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白話金融:財富自由的基礎知識,利率、股票、槓桿、匯率、房地產...... 人人能看懂,天天可活用》, 任性出版作者:陳思進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日常儲蓄、銀行借貸、物價上漲、利率調整,有錢的地方就有金融,然而這門直接影響你財富的知識,你了解多少?中央銀行,既不能存錢也不能借錢,這地方到底在幹嘛?為什麼房貸是你我對抗通膨的金融槓桿?信貸消費卻成了吃人陷阱?在銀行眼中,借了錢並準時還的人,比從不借錢的人更有信用。利率對經濟有啥影響?央行才調升一碼、兩碼,股市怎麼應聲倒地?匯率是什麼?日圓貶值,去日本更能爽花,對日本經濟有利還是不利?買黃金能不能保值抗通膨?投資同一檔股票,為什麼有人能賺加倍?關於買賣股票,投資大師講過哪些至理名言?我們務必終身牢記。 買房好還是租房好,房地產價格為什麼就是不跌?那些大跌的國家怎麼「辦到」? 你懂點金融就知道。本書作者陳思進為國際金融專家,曾任美國銀行證券公司副總裁、瑞士信貸證券部助理副總裁等職。他以生動的語言、簡單的例子,從基金股票到外匯期貨,從個人理財到國際資本運轉,帶你掌握財富自由的基礎知識,透視金融世界的運行規則。 人人都看懂,天天可活用。 | daily-weekly |
因不放棄主張修改冒犯君主罪,泰國選委會起訴解散前進黨 | 泰國最大黨前進黨 (Move Forward Party) 主張修改刑法 112 條「冒犯君主罪」, 今年 1 月被憲法法庭判意圖顛覆君主立憲,必須停止所有相關行動,泰國選委會昨天 (12 日) 表示,將訴請解散該黨。另有 3 名社運人士因抗議 2020 王室改革學運被判違憲,於月初被起訴。「冒犯君主罪」規定,任何人誹謗、侮辱或威脅國王、王后、王儲或攝政王,最高可判處 15 年刑期。據《曼谷郵報》報導,前進黨 1 月被裁定違反憲法 49 條「無人可以行使權利或自由推翻君主立憲制」, 分裂王室和國家的意圖,對國安造成重大威脅。《曼谷郵報》指出,政黨法 92 條授權憲法法庭,解散有威脅君主立憲意圖的政黨,選委會內部沒有分歧地提出該項訴求。前進黨二度解散危機 獲民意支持從政之路卻困難重重前進黨前身是未來前進黨,2020 年因時任黨魁他納通 (Thanathorn Jungroongruangkit) 提供該黨貸款卻被視為捐款,超過政黨法規定上限,被選委會訴請、憲法法庭判決解散。泰國去年 5 月舉行眾議院選舉,皮塔 (Pita Limjaroenrat) 領導的前進黨提出解決商業壟斷和軍方參政等爭議性政見,在 500 個席次中拿下最多的 151 席,但總理需要獲得參眾議院共 750 席中過半支持,前進黨兩次組聯盟失利,成為最大在野黨。泰國參議院原是由選民選出、獨立機構指派,2017 年臨時憲法生效,從 200 席增加到 250 席,並改為由軍方派任。根據《路透社》報導,發言人巴利 (Parit Wacharasindhu) 回應,絕對沒有意圖顛覆這個以國王為首的民主體系,「我們會向憲法法庭證明清白」。皮塔在上個月的訪問中告訴路透社,即便前進黨被解散,他們已做好準備,讓該黨的理念延續下去。2020 王室改革學運風波持續 2021 被判違憲 抗議人士今年再被捕根據泰國獨立媒體《Prachatai》報導,泰國人權律師協會 (Thai Lawyers for Human Rights,TLHR) 表示,1 號有 3 名抗議者被起訴,他們被控 2021 年的抗議行為涉及煽動叛亂和誹謗王室。《Prachatai》指出,2021 年 11 月 14 日,Nawat Liangwattana、Chatchai Kaedam 和 Chatrapee Artsomboon 等人,與抗議隊伍遊行至德國大使館,向大使館代表提交公開信並發表聲明,指出王室權力高漲,泰國與民主已漸行漸遠,走向絕對王權;同時,保皇派修改歷史,加強王室正當性,讓居民變得只是臣民。綜合《Prachatai》和《德國之聲》報導,泰國自 1932 年改行君主立憲,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王室改革訴求在 2020 年中展開。8 名社運人士被保皇派律師檢舉,其中 3 人被憲法法庭裁定違反憲法 49 條,意圖煽動推翻國家。2021 年 11 月的抗議便是為了對此判決表達不滿。根據泰國人權律師協會官網,2020 學運至今年 1 月,已有至少 1947 人因為 1268 案被起訴,其中有 263 人被控違反「冒犯君主罪」。 | daily-weekly |
國泰航空疫情虧損3年後終轉虧為盈,2023年收益按年增85% | 國泰航空公司昨日 (13 日) 發布業績顯示,因為疫情連續虧損 3 年後,2023 年轉虧為盈,營收年增 85.1%, 獲利港幣 97.89 億元,自 2019 年以來首度向股東配發股利 (派息), 每股 0.43 元。不過公告顯示,國泰的客運航班迄今僅恢復至疫情前的 7 成,推遲全面復常計畫至 2025 年第 1 季,主因指向先前重組策略錯誤。國泰航空 13 日發布 2023 年業績公告,國泰集團 (包括航空公司、附屬公司及聯屬公司) 2023 年收益 944.85 億元,年增 85.1%; 股東應得盈利 97.89 億元,2022 年則為虧損 66.23 億元,實現轉虧為盈。公告顯示,2023 年是國泰 2019 年以來首次出現獲利,經歷 3 年疫情後,旅遊需求顯著飆升,以致供不應求,為上下半年帶來高收益率及強勁的財務表現。由於業績強勁,國泰 2019 年以來首次向普通股股東配發股利,每股普通股 0.43 元。國泰航空股價昨天因此走高,下午在港股以 9.1 元作收,漲幅高達 5.76%。公告稱,國泰客運航班將於第 2 季恢復至疫情前 80%, 但延後了全面恢復的時間表,由過去預測的 2024 年底改為 2025 年第 1 季。《星島網》指出,事實上,國泰在疫後重建鬧機長荒,包括在早前的聖誕新年長假大量取消航班,並涉及不少港人熱門旅遊地點;當時集團宣稱 12 月是流感季節,機師因病缺勤較預期為多。國泰行政總裁林紹波多次對有關事件致歉,認為已令品牌聲譽及客戶對國泰信心產生負面影響。香港航空機組人員協會主席韋瑟里特 (Paul Weatherilt) 此前批評,問題源於 2020 年國泰大規模重組計劃出現策略錯誤,很多經驗豐富的機長或副機長被裁,影響航班復常能力。對於人手短缺問題,林紹波表示,將尋求一切可行的方法,繼續積極進行招聘及培訓;計劃在 2024 年增加約 5000 名員工,按年增加約 20%。根據國泰航空此前發布,2023 年全年載客量突破 2000 萬人次,較 2022 年大增 541.5%。
(中央社) | daily-weekly |
俄羅斯高中新開「祖國安全防衛基礎」必修課,教科書鼓勵青少年加入對烏克蘭作戰 | 俄羅斯正在該國以及烏克蘭被佔領土的學校開設一門新的軍事課程。從 2024 年 9 月 1 日起,這門名為「祖國安全防衛基礎」的課程將成為 15 至 18 歲高中生的必修課。BBC 獲得了該書,並對其 368 頁內容進行了分析。其中包含克里姆林宮對俄烏戰爭的虛假敘述,以及呼籲學生參軍的內容。「祖國安全防衛基礎」課程將於每週開設一次,取代俄羅斯和烏克蘭五個俄佔區所有學校長期以來的「安全生活基礎」課程。退役士兵有望成為新課程的教師。從烏克蘭戰場歸來的擁有教育學學位的俄羅斯人可以免費參加再培訓課程,成為學校教師。俄羅斯啟蒙部部長謝爾蓋・克拉夫佐夫 (Sergei Kravtsov) 說:「我們將加強初始的軍事訓練模塊,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現代性。」新課程的第一本教科書《保衛祖國的俄羅斯軍隊》由俄羅斯著名教育出版社「啟蒙」出版。該公司於 1 月為教師們組織了一次在線介紹會,BBC 觀看了這次介紹會。「親愛的同事們,我們都明白從我們國家 (俄羅斯) 的角度向學生介紹訊息的重要性。」出版社代表奧爾加・普萊喬娃 (Olga Plechova) 說。「我們不能向學生傳達其他觀點。因此,這本教科書將幫助你們解決孩子們的問題,並提供對某些事件的凖確報導。」為了「凖確報導」某些事件,出版社向國防部代表拉斐爾・季莫舍夫 (Rafael Timoshev) 中將和克里姆林宮《俄羅斯報》副主編伊戈爾・切爾尼亞克 (Igor Chernyak) 尋求幫助,他們是教科書的共同作者。「納粹火箭襲擊」成為入侵藉口 BBC 獲得了一本《保衛祖國的俄羅斯軍隊》。書中充滿了描述「俄羅斯士兵英雄業績」的故事,時間跨度從 13 世紀至今。該出版物的作者讚揚了蘇聯獨裁者約瑟夫・史達林 (Joseph Stalin), 頌揚了蘇聯人民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俄國對二戰的稱呼) 中取得的勝利,並讚揚了俄軍在「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統一」(克里姆林宮對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的說法) 中發揮的作用。在一個單獨的章節中,教科書講述了所謂的「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 這是克里姆林宮對全面入侵烏克蘭的用詞。「2014 年基輔發生政變後,新政府開始鎮壓一切俄羅斯事物。俄文書籍被焚毀、紀念碑被摧毀、俄文歌曲和俄語本身被禁止。」作者不實地寫道,「餐館裡還供應『俄族人鮮血』雞尾酒。」還有更多不實的描述:「盧甘斯克和頓內次克地區的城市遭到納粹炮彈和火箭彈的轟炸,因為那裡存在著對這些政策的異議。」「是烏克蘭和北約策劃了這場戰爭。」教科書稱,「2022 年 2 月 19 日,在慕尼黑會議上,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威脅俄羅斯,稱烏克蘭計劃獲得核武器。基輔計劃重新控制頓巴斯並奪取克里米亞,之後北約部隊將駐紮在那裡。」文章繼續寫道:「大量烏克蘭軍隊和裝甲車集中在邊境。」烏克蘭政治分析家弗拉基米爾・費申科 (Volodymyr Fesenko) 將這些內容斥之為「全部是錯誤訊息和謊言」。他回憶起參加澤倫斯基在慕尼黑的演講時,這名烏克蘭總統提到了《布達佩斯備忘錄》。這份 1994 年簽署的協議要求烏克蘭交出核武器,以換取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安全保證,但 2014 年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時,這些保證遭到了破壞。費申科表示,與教科書的說法相反,澤倫斯基總統之所以強調這一違約行為,是因為自 2021 年底以來,人們對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附近的軍事部署感到日益擔憂。慕尼黑會議後不久,俄羅斯聯邦就對烏克蘭發動了全面進攻。教科書隨後謊稱,遭到俄軍轟炸的烏克蘭馬里烏波爾,實際是在與「納粹」和「外國僱傭軍」的戰鬥中被摧毀的。接受 BBC 採訪的專家強調,該書聲稱俄羅斯優先考慮了烏克蘭平民的安全並將破壞程度降到最低。課文稱,「烏克蘭經常以民用基礎設施為目標」而「俄羅斯正直地作戰」。「我們都記得發生在基輔布查的悲劇,那裡有數十名烏克蘭平民被俄羅斯人殺害,據報還有婦女被強姦。」費申科說。「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我 20 年前工作過的哈爾科夫國立大學的教學樓在俄羅斯攻城的第一天就被摧毀了。我女兒就讀的學校也被炸毀。這些都是被俄羅斯野蠻摧毀的民用建築。」從課堂到戰場《保衛祖國的俄羅斯軍隊》的另一部分首先深入介紹了俄羅斯武裝部隊的結構。隨著內容的延展,它越來越多地呼籲 18 歲以上的人報名參軍。教科書概述了報名流程,包括所需文件、照片尺寸、報名錶鏈接以及附近的報名地址。它宣傳的福利包括免費醫療和保險、誘人的薪水和一日三餐。教科書還列出了如果被徵召,卻未到徵兵辦公室應徵將面臨的各種限制措施,包括拒絕貸款、禁止駕駛汽車或登記財產等。克里米亞人權組織負責人奧爾哈・斯克里普尼克 (Olha Skrypnyk) 警告說,來自克里米亞和頓巴斯等烏克蘭被佔領土的年輕人可能會受到這些經濟獎金的誘惑。「除了過去十年來針對烏克蘭被佔領地區兒童的聲勢浩大的宣傳外,那裡沒有賺錢的機會。他們還能在哪裡領取這麼高的薪水呢?」斯克里普尼克說。她說,新教材將推動在俄羅斯和俄佔區動員後備力量。「所以這些孩子去打仗,然後死去。」在兩年的戰爭中,俄羅斯至少損失了 1240 名 20 歲以下 (含 20 歲) 的士兵。該數字僅為 BBC 俄羅斯分社根據公開資料確認的死亡人數。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 daily-weekly |
《周處除三害》中國票房突破四億人民幣大關,分析:港片DNA成功移植到台灣 | 香港導演黃精甫執導的台灣影片《周處除三害》(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在中國上映不到兩周,便取得了驚人的成績,目前暫居中國票房榜首。據報導,該片在中國影院累計觀影人次已經突破千萬,從今年 3 月 3 號開始連續 10 日拿下單日票房冠軍,並在 12 日票房突破四億人民幣 (約 17.5 億台幣) 大關。《周處除三害》講述由阮經天飾演的台北黑幫殺手陳桂林,在知悉自己患上肺癌末期之後,為「留名後世」, 決定開始鏟除排名在自己前面的兩名通緝犯,並大開殺戒的電影。此片獲得了台灣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導演」及「最佳男主角」等多項提名。片中男主角、金馬影帝阮經天的知名度回歸,名字幾乎每天都成為中國網路熱門搜索詞,連他在影片中戴的「粉紅小豬手錶」亦賣到斷貨。不過,相較之下,預算 6000 萬台幣 (約 1370 萬人民幣) 的該片,去 (2023) 年底在台灣及香港陸續上映,票房平平,在台灣新台幣 4700 萬元 (1070 萬人民幣)。因此,該片為何在中國席捲電影票房,甚至在影音串流平台「網飛」(Netflix) 台灣區影片奪下收視冠軍,引發熱議。1973 年出生於香港的導演黃精甫近年移居台北,在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情期間完成了這部預算僅台幣六千萬的影片。如今電影在中國大賣,家鄉香港媒體讚譽其「強勢回歸」, 黃導演低調簡短地向《BBC 中文》表示,這部電影「無論在任何地方都不屬於能大賣的作品。現在有這樣的成績,當然感到非常意外」。北京影評人弦子則告訴《BBC 中文》說,這部影片在中國熱賣,在另一面體現的其實是中國觀眾「苦審查制度久已」的反應。她認為,《周處除三害》在其他市場,或許只是 B 級片的常規水平,但在暴力、情色鏡頭時常遭遇審查的中國,這部電影卻大受歡迎,「體現了觀眾對暴力與娛樂性的渴望,這是成年人的正當需求」。弦子強調,無論如何,這部電影「本質上是香港 B 級片在台灣的一次本土化移植。除了對宗教元素的強調一直是這些年台灣電影的熱門話題外,該片最大亮點還是出自香港黑幫、動作、B 級片的類型風格,包含著暴力美學、血腥鏡頭、密集的動作場面、快節奏等元素,帶給觀眾『爽感』與視聽刺激,這是《周處除三害》在中國獲得票房成功的關鍵之一」。所謂 B 級片在電影工業中,原先被指預算低、演員較不知名、情節公式化、故事題材多半為大眾熟悉的類型,如恐怖片、科幻片等,在香港則是以黑幫電影為 B 級片類型片的主流。但 B 級片的風格及自嘲的特色,卻深深影響許多大製作的商業片及主流電影,許多香港電影導演都從 B 級片中獲取靈感。以審查制度來看,B 級片在香港多半被視為兒童不宜,青少年鼓勵父母陪同觀賞的電影類別。中國則是沒有電影分級制度,但官方會嚴格執行審查電影。不過,弦子也強調,《周處除三害》可以在中國上映,也並不意味著審查正在放寬。說到底,「《周處除三害》的被追捧,也意味著 (中國) 觀眾渴望觀影選擇權。」台灣媒體《中央社》說,這部電影以華語電影中較少見的「以暴制暴」題材吸引觀眾,也讓不同觀影族群都能在片中找到共鳴,甚至有許多中國影迷製造了各種二次創作,產生了依據該電影情節的許多「網路迷因」(指網路爆紅事件,Internet Memes)。香港出生、台灣製造、中國大賣影片導演黃精甫在 20 年前曾以第一部描繪黑幫的商業電影大片《江湖》(Blood Brothers) 成名,當年拿下香港金像獎新導演獎,同時迅速的成為當時香港影壇最注目的新導演。但是,在香港鬧熱且複雜的商業影壇上拍片從來不容易,黃精甫拍了幾部電影之後在十年前突然慢下腳步,沒有作品產出。之後移居台灣,他向《BBC 中文》解釋,在台灣適合生活及寫作,而台灣電影圈的伙伴們「在我流浪的時候保護及擁抱了我,讓我不至於太孤單」, 並終於在十年後交出了這個作品。不過,即使這部電影主題是台灣殺手亡命天涯的過程,許多分析和影評都認為,《周處除三害》同樣有著濃濃的「港片 DNA」—— 有武打動作洗煉敏捷的槍戰及巷戰,有底層殺手的掙扎,以及男性視角為主訴說的江湖不歸路,這些都象徵著「香港元素」。華語電影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溫祺德 (Kristof Van den Troost) 向《BBC 中文》解釋,在華語電影中,黑幫電影特別是與香港聯繫在一起的,「這種電影類型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 最明顯的是,黑幫世界是一個充滿暴力的世界,它有大場面、聳人聽聞,也借此與香港電影人聞名全球的電影動作指導結合在一起,我想說這是他們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溫祺德向記者強調,黑幫電影和一般的犯罪電影同樣能處理各種道德困境,並涉及法治、警察權力、社會不平等、資本主義、現代與傳統的摩擦等議題,他們可以參與的主題類型非常豐富多元。他指出:「由於黑幫電影往往講述權力鬥爭以及違法者與執法者之間的關係,因此它們最終也為各種類型的政治寓言提供了便利的載體。杜琪峰的『黑社會』電影應是香港電影界最著名的例子。」政治隱喻?事實上,將黑幫電影與政治隱喻掛鉤的說法,與許多網路上的評論相呼應。譬如,有許多影迷將影片《周處除三害》解讀為「政治寓言」, 片中由金馬影帝陳以文飾演的從殺手轉為邪教教主的身份,被兩岸三地影迷各自解讀,並以電影中各種片段佐證自己的說法。譬如,有「小粉紅」影迷聲稱,該片靈修堂的教主是「台獨」或「美國」, 蠱惑了台灣人。但也有許多評論認為,該教主其實象徵著社會的「不公不義」, 壓抑著不敢反抗的每個公民,因此最終需要有人「弄髒雙手」替大家解決問題,卻也反映著我們自身的懦弱。台灣影評人羅比則告訴《BBC 中文》說,他認為該片是一部「反英雄」(anti-hero) 的電影,這或也符合東方人心中「以眼還眼、以暴制暴」的「底層價值觀」,「是一個大家期盼會出現的偶像或梟雄。」因此,「這也反映了這個現代社會的問題 —— 當透過正規方式無法解決我們眼前的問題時,我們會期待由壞人來伸張正義」。羅比又稱,《周處除三害》中的某些角色是隱喻政治上的人物,對他個人來說,那「只是一種單純的政治意淫,是將電影做出不完整的過度解釋」。面對電影大賣以及各式各樣的評論,導演黃精甫對《BBC 中文》表示,事實上,就他而言,「嚴格來說《周處除三害》並非一部幫派電影,它更偏向於犯罪片,再嚴格一點來說,是一部『殉道者』的犯罪電影」。「我對『殉道者』的題材特別著迷...... 一直都在描述『殉道者』, 有關他們殉於『道義』、殉於『道德』、殉於『道』(本身) 的故事。「《周處》要挑戰這座『殉道者』的高山,說實在的,一直是戰戰兢兢,步步為營...... 即便電影上映以後,心面還是有一種迴蕩,好像有些東西還沒講完,想要把角色再挖深一點,直到看見他或她們的腦細胞為止,」黃導演向《BBC 中文》補充說。譬如,中國社交網站「豆瓣」上一名影評者李尋獐就說,他專為這個片子從北京飛了趟香港,「一是為要見識見識所謂『台灣影史極惡電影』在當下時態的創作語境裏究竟有多狠?二是想看看阮經天在內娛蹉跎十年後,再剃回圓寸演流氓,成色幾何。」該影迷稱,沒有為此片失望並讚譽該片在宗教外衣遮掩之下,把主題說得很確實 ——「衝突的設置完全跳出了『黑吃黑』這個千層錦套頭,殺戮不是為了利益,也不為懲戒或報復,只是出於一個亡命漢對自己價值的執念」。但是,許多中國女性主義者觀察到該片對女性角色的刻畫仍很老套,北京影評人弦子也同意這種批評。她告訴《BBC 中文》說,女主角似乎只是個被動的角色,她們在電影中的生活及愛情都被男性以暴力控制,因此即便有精彩的暴力美學,「但同時也落入香港電影 B 級片厭女、意義淺顯的傳統窠臼了」。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助理教授陳智廷也表示,讓台灣最有才華的新生代女演員王淨飾演「被動、受剝削、楚楚可憐的髮廊妹」, 完全是「不必要」, 而且在澎湖靈修中心的片段「混淆了邪教與基督教的儀式,因此削弱了批判力道」。一位不願具名的知名台灣電影工作者告訴《BBC 中文》稱,商業電影在大部分時間會因為滿足觀眾對娛樂的需求與渴望而賣座,「但如果電影賣座到一個超乎常理,變成所謂『現象級』作品的時候,它所折射出的社會集體意識、心理狀態、深層焦慮、時代氛圍,就非常值得進一步研究。」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為何在中國拿下票房冠軍 | daily-weekly |
業者稱塑料袋曬太陽交叉污染蘇丹紅,食藥署:太牽強,違規廠商永久禁止輸入、邊境查獲銷毀 | 業者稱塑料袋曬太陽交叉污染蘇丹紅,食藥署:太牽強 (中央社) 津棧公司蘇丹紅事件,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今 (13) 日說,津棧李姓實際負責人聲稱不排除是塑料袋曬太陽產生交叉污染太牽強,不同意這種說法。津棧國際 47 歲李姓實際負責人涉嫌以親友名義在台設立多家公司,並於中國農村收購辣椒粉原料進口加工。李姓實際負責人日前遭雄檢聲押,但法院裁定交保,經抗告,高雄高分院撤銷交保裁定,高雄地院今日改裁羈押禁見。為防堵蘇丹紅事件繼續擴大,吳秀梅今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公布 2 項最新邊境管制措施,即起永久禁止被檢出蘇丹色素產品的境外製造廠或出口商輸入;最快下週起,凡查獲含蘇丹色素產品,沒入銷毀。媒體詢問,李姓實際負責人聲稱「不排除是塑料袋曬太陽產生的交叉污染」, 才導致產品被檢出蘇丹紅。對此,吳秀梅直接回應「牽強」二字,強調不同意這樣的說法。吳秀梅表示,津棧公司已因「沒完整提供原料下游流向、食品追溯系統登載不實」等違法行為,總計遭地方衛生局裁處新台幣 396 萬元。至於津棧公司在同個地址登記多間公司,遭質疑有不法意圖。吳秀梅說,未來邊境產品檢出食安危害物質不合格業者,名單會通報經濟部調查,食藥署會聯合海關嚴加監控。食藥署 2 新制堵蘇丹紅:違規廠商永久禁止輸入、邊境查獲銷毀 (中央社) 蘇丹紅食安風暴影響全台,食藥署今日公布 2 項最新邊境管制措施,即起永久禁止被檢出蘇丹色素產品的境外製造廠或出口商輸入;最快下週起,凡查獲含蘇丹色素產品,沒入銷毀。含致癌物蘇丹紅的中國辣椒粉全台流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持續和地方衛生單合作加強查緝,今日在食藥署例行記者會中公布最新結果,截至 12 日,共計下架及封存辣椒粉及其產品 20 萬 5004.1 公斤。食藥署自去 (2023) 年 12 月 11 日至今 (2024) 年 6 月 10 日,邊境對中國辣椒粉採 100% 逐批查驗,查驗符合規定後,始得輸入,並針對中國輸台辣椒粉不合格的 21 家出口商及製造廠,自 2 月 20 日起暫停受理輸入查驗 3 個月。為阻絕非法產品於境外,衛生福利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宣布最新邊境管制措施,首先是無限期禁止被檢出蘇丹色素產品的境外製造廠或出口商輸入,並全面逐批查驗同號列產品、管理台灣輸入業者、要求業者落實自主管理,確認原料安全、自主通報有疑慮的產品等作為。同時食藥署最快下週公告,凡查獲含蘇丹色素產品,直接沒入銷毀。吳秀梅解釋,食安法第 4 條規定中提到可直接沒入銷毀,但要公告品項,已在跟法制人員研議中,只要法制完備即可上路,至於其他如環境部所列 57 種具食安風險疑慮化學物質,有待進一步討論。她強調,惡意添加不該存在於食品鏈的有毒或有害物質者,產品直接銷毀,這點絕對嚴格執行,但若像是常見的農藥超標,因每個國家對不同農藥的規定不一,在台灣違規,在其他國家卻不一定違規,所以不會列入。俗稱蘇丹紅的蘇丹色素具潛在致癌性,不是台灣核准使用的著色劑,目前為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公告的毒性化學物質,常見蘇丹紅 1 號、2 號、3 號、4 號等。談蘇丹紅風暴,義美高志明:政府應執行源頭禁絕 (中央社) 全台陷蘇丹紅辣椒粉風暴,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呼籲政府,應嚴格執行「源頭禁絕」, 但不贊同大量且不斷擴大範圍檢驗,因數噸或數十噸原料或產品,抽樣僅幾 10 公克,檢驗合格並不代表所有同批原料或產品保證全部合格。對於蘇丹紅辣椒粉風暴,高志明在臉書發表看法指出,究其原因是台灣生產辣椒量,不足以供應和滿足全年度所需。中國新鮮辣椒價格僅有台灣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而辣椒烘乾後的顏色呈暗紅色,不符菜餚色香味首重的「色」, 就有人蓄意違反法令,加入「蘇丹紅」維持色澤。他譴責此種添加蘇丹紅的行徑,應予以嚴厲懲處,也呼籲政府相關單位,應儘速徹底解決問題,禁絕惡意源頭,落實真正有效規範;但他不贊同大量不斷擴大範圍檢驗,因檢驗合格不代表所有同批原料或產品能保證全部合格。另外,檢驗也會用到很多化學品及有毒物質,還會產生有毒廢棄物,這也被一般人所忽略。高志明指出,若政府官員、銷售通路、餐廳不斷要求上游業者提供「無蘇丹紅」檢驗證明,可能會釀成 10 多年前,超市貼滿產品「無塑化劑」證明,是一樣的無效用景況。此外,純白胡椒粉、黑胡椒粉含蘇丹紅的恐慌,他認為,應是磨粉時,磨粉機械設備或容器「交叉污染」所致,除非是灑油炸微辣食物用的「辣白胡椒粉」、「辣黑胡椒粉」, 才可能已被上游故意添加蘇丹紅的辣椒粉所害。 | daily-weekly |
賦予「工作義務」、參加公益活動賺補貼,德國東部難民新政策希望動搖極右選民 | 文:Sabine Kinkartz 德國政府部門也有動作快的時候。就在去 (2023) 年 11 月,德國總理與 16 個邦長一致同意為尋求庇護者引入支付卡後不久,德國東部圖林根邦的一個郡作為首個政府當局,就已開始推動該政策的實行。該郡在發行支付卡的同時也推出了一系列限制措施。這種萬事達預付卡只能用於在當地購物,不支持現金提取或國內外轉帳。越來越多的的德國市鎮地區目前也開始引入該支付卡,預計至 2024 年底,該卡將在全德國範圍內推廣使用。推出難民清潔義務圖林根邦又一次以「走在前面」的難民政策登上各地頭版,引發全國範圍內的關注:圖林根邦一名郡長,為其所在地集中安置的難民引入了工作義務。這些尋求庇護者應保持其所在住所及周圍環境的清潔。拒絕執行清潔工作的尋求庇護者,其津貼將被削減,最多每月減少 180 歐元。實際上引入工作義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這方面的法律規定已經存在相當一段時間。但它並不是指有相應報酬的正規工作。根據法律規定,難民在前三個月完全不被允許工作。之後,將根據難民是否住在集中安置所,以及是否有未成年子女而有不同的規定和安排。通常情況下,半年後才會發放工作許可。但這並不意味著難民在獲得工作許可後便能即刻找到工作。截至 2024 年 2 月,來自八個難民主要來源國,尤其是敘利亞和阿富汗的約 70 萬人在勞工局註冊為有就業能力者。但實際上其中只有不到一半人能夠真正從事工作。其他人不是在上學,接受學徒培訓,參加語言或融合課程,就是有撫養和照料工作在身。此外,來自上述八大原籍國的求職者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僅僅尋找低技能的幫手級別工作。在德國這種類型的工作並不多。用補貼代替薪水此外,難民以及那些申請難民身份被拒絕並被要求離境的人都可以被要求參加社會公益性工作,並獲得每小時 0.8 歐的補貼。來自基民盟 (CDU) 的郡長赫爾戈特 (Christian Herrgott) 表示,迄今為止僅有很少的市政當局採用這一規定,但實際上這一規定有諸多好處:工作義務為那些尚未獲得打工許可的人提供了工作機會,也可使其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作息安排」。此外,通過讓難民承擔工作而無需額外聘請清潔公司,也可以獲得民眾更多的認可和接受度。「這是通過尋求庇護者的參與來回饋為這一切買單的人 —— 德國納稅人」, 赫爾戈特在接受《世界報》(Die Welt) 採訪時說,他表示也在探索更多公益工作的可能性。圖林根邦成為難民政策急先鋒並非偶然赫爾戈特這一舉措得到了廣泛的民眾支持。民意調查機構 Insa 為《周日圖片報》(Bild am Sonntag) 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82% 的人對此表示支持。被調查者對支付卡的支持率也高達 77%。圖林根邦以引入支付卡以及推行義務工作這兩項舉措走在了德國難民政策的前列,且兩項政策均是由基民盟政客發起,這一切絕非偶然。這個位於德國東部的邦將於今年 9 月舉行新一屆邦議會選舉。民意調查顯示,對於難民持強硬立場的另類選擇黨 (AFD) 及其右翼領導人霍克 (Björn Höcke) 以超過 30% 的支持率遙遙領先。基民盟的支持率為 20%, 基民盟希望通過對難民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來爭取更多支持、從另類選擇黨陣營挖回選民。大多數難民都想來德國與圖林根邦毗鄰的薩克森邦情況與之類似,那裡也將於 9 月舉行新一屆議會選舉,另類選擇黨在該邦同樣處於領先地位。在那裡,來自基民盟的薩克森邦長克雷奇默 (Michael Kretschmer) 呼籲,將德國每年接收的難民人數上限設定在 5 萬至 6 萬人。這與基民盟及其巴伐利亞姐妹黨基社盟 (CSU) 迄今為止主張的上限明顯不同。多年來,這個數字一直是 20 萬。目前的尋求庇護者人數遠遠超出了這個數字。大多數前往歐洲的難民都將德國作為目的地,2023 年約有 33 萬人提出庇護申請,佔了 27 個歐盟國家所有申請者的 30%。今年 1 月,儘管天氣惡劣,申請人數仍然有增無減:據聯邦移民和難民局統計,該月首次申請庇護人數高達 2.6 萬人。住房短缺以及缺乏兒童看護儘管邊境管控有所加強,但並未能降低整體難民數量,歐盟內部有關庇護制度改革的協議迄今為止也收效甚微。許多城市和社區的氣氛也因此緊張了起來。抵達德國後,難民首先按照一定的配額比例被分配到 16 個邦,並在那裡被暫時安置在所謂的初始接待中心。由於不斷有新難民湧入德國,各邦試圖盡快將其轉移到最終一級負責安置住房、供給和融合的市鎮當局。城鎮、社區,以及各邦,早已因住房短缺、幼兒園和學校的名額不足,德語和融合課程位置緊張而感到不堪重負。設立難民人數上限在法律層面不可行民眾的情緒也在變得更加糟糕。貝塔斯曼基金會 (Bertelsmann-Stiftung)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接收難民的意願大幅下降。儘管德國仍然存在著「濃厚的歡迎文化」, 但對移民的懷疑以及對其負面影響的擔憂明顯增加。儘管德國總理蕭茲 (Olaf Scholz) 也認為難民人數過多,並且不能一直這樣下去。但他並不認同聯盟黨提出的設立難民人數上限。尤其是基於個人的基本庇護權,這種為接受難民數量設立上限的做法在不修憲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實現的。降低德國對移民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政界人士開始思考,如何在法律框架內減少德國對難民的吸引力。支付卡以及關於工作義務的討論,可以被理解為在此背景下誕生的措施手段。基民盟主席梅爾茨 (Friedrich Merz) 從不掩飾其在 2025 參選聯邦總理的野心。今年 2 月份他在聯邦議會上談到支付卡時說道:「在一些推行支付卡的地區,難民數量一夜之間下降,因為讓尋求庇護者願意逗留的主要原因 —— 有現金可領,不復存在了。」更快的庇護程序 —— 歐盟之外也可以進行?基於現有數據的有限性,移民研究人員對於這種結論的合理性持懷疑態度。但眼下另類選擇黨崛起、邦議會選舉即將在秋季到來、6 月將進行歐洲議會選舉以及眾多地方選舉,對該議題的擔憂可能會被忽視。與此同時德國聯邦內政部也在研究,將申請庇護的審查程序擴展到歐盟以外地區的可能性。該計劃不僅得到基民盟和基社盟的支持,所有 16 個邦,包括由社民黨和綠黨執政的邦政府,都要求聯邦政府在 6 月前公佈對該方案可行性的研究結果。屆時各邦長將再次與總理舉行定期會晤。© 2024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為難民引入工作義務? | daily-weekly |
中國外交部罕見哀悼鳥山明,稱《七龍珠》是「中日文化交流代表」事有蹊蹺? | 文:張茵惠《七龍珠》、《機器娃娃與怪博士》作者鳥山明 2024 年 3 月過世,儘管他的作品總是超越地球,如阿拉蕾曾經用怪力把月亮拉到企鵝村嚇壞眾人;遠達遙遠行星,如被毀滅過一次的那美克星,甚至上達天界,如分別統領 12 個宇宙的眾多界王神;但最終,鳥山明的死訊仍不免在地球塵世引發最大騷動。其中最奇怪的兩則消息,應該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一反常態公開表揚鳥山明,以及網路盛傳的墨西哥毒梟為紀念鳥山明而暫時停火。毒梟暫時停火的消息,是從 X (原推特) 傳出,是否真有此事難以考證。畢竟毒梟沒有設置對外新聞聯絡人,不可能打去詢問「你們真的因此停火了嗎」。但有墨西哥網友表示,當地確實稍微平和了幾天,「其實每次《七龍珠》更新的時候毒梟都會停止活動,像是『悟空對戰吉連』播出時,當地暴力事件直接歸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說法則頗有意思,她說:「鳥山先生是著名的漫畫家,他的作品在中國也深受歡迎」、「我們對鳥山明先生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他的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我們期待也相信日本會有更多的有識之士積極投身中日文化交流和兩國友好事業。」《七龍珠》為中華文化偉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說鳥山明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顯然有點奇怪。鳥山明從未對日本國內或國外事務表示過任何立場,他不曾像老家開軍工廠的宮崎駿那樣,基於自身政治信念而公開表明「反安倍」、「反修憲」的立場,更不像《中華一番!》作者小川悅司那樣,真的因為著迷於香港功夫電影《少林寺》(甚至曾表示成龍的武打太過「花拳繡腿」) 加上愛吃中國料理,而主動要求連載以平行時空清朝為背景的美食漫畫。鳥山明一開始採用西遊記為靈感塑造《七龍珠》世界,真的只是追求喜劇效果的偶然,下段將會詳述。相比之下,中國外交部顯然不會表揚真的以藝術改編發揚中國歷史的漫畫《三國志》作者橫山光輝,卻懂蹭分明只是偶然用了西遊記當靈感,事實上根本就是一群外星人比武大戰的《七龍珠》作者鳥山明,動機耐人尋味。讓我們回到《七龍珠》開始連載的 1984 年,當時正逢「中國風人物」、「中國風角色」普遍出現於日本少年漫畫的十年高峰。換句話說,在這約莫十年內,幾乎所有設定發生在現代日本的少年格鬥漫畫都會點綴一些中國風無論是作為主角,還是反派。這很大程度必須歸功於當年香港電影曾風靡日本,武打招式融入了格鬥技巧之中。此外,這類的作品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凡是來自中國的角色,取名都很隨便。舉例來說,1986 年高橋留美子的喜劇格鬥漫畫《亂馬 1⁄2》開始連載,主人公早乙女亂馬隨父親旅外修行時,不幸在虛構的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咒泉鄉」掉進「女溺泉」, 因此受到詛咒,會因為潑到冷水熱水而變男變女。作品中最大女性反派之一的珊璞,設定是虛構的中國少數民族「女傑族」, 而她的名字來自於洗髮精 (Shampoo), 追隨她前往日本的中國男子則叫做沐絲,毫無意外是來自於洗髮慕絲 (Mousse) 的音譯。在這部同年代且廣受歡迎的作品中,主角亂馬穿著旗袍領的上衣跟功夫褲,珊璞穿著超短裙改良式旗袍,沐絲則穿著中式白長衫。另一個時代接近的例子,1992 年的漫畫《瘋狂假面》裡,故事中段出現了一名擅長拳法貌似快打旋風角色「春麗」的中國轉學生,名叫「四季春夏」(雙胞胎兄弟稱為四季秋冬,母親稱為四季華蓮打,華蓮打音同英語「日曆」, 父親直接就叫四季暦), 最後取代了原本的日本人女主角而與男主角結婚。從命名同樣可以看出,80 到 90 年代的格鬥類少年漫畫作者完全沒有打算真的了解實際上中國人怎麼取名字,甚至連中國家庭中母親通常不會改夫姓都沒注意到。《七龍珠》在很多意義上都算是嚴謹的作品,從 1980 年代至 1990 年代,連載長達 11 年,原始漫畫 42 冊,動畫改編衍生更是綿延不絕。從《七龍珠 Z》、《七龍珠 GT》、《七龍珠改》、《七龍珠超》到《七龍珠大魔王》, 鳥山明堪稱隨和的個性讓這個故事得以像是元氣玉那樣,一代一代借助眾人之力,繼續隨著時代成長,容納新的元素。作為主角的悟空來自外太空,是一種稱為「賽亞人」的族群,賽亞一詞是日語「蔬菜」倒過來念而成。悟空的賽亞人族名是「卡卡洛特」, 由紅蘿蔔的音譯轉變而成。天性好戰的賽亞人佔領了普朗特行星,屠戮了原本住在此地的茲夫魯人,將其改名為「貝吉達行星」, 貝吉達音近英語的蔬菜。幾乎可以說,悟空的實際起源與中國文化和西遊記本身真的沒半點關係。比起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他反而更像是被父母親手流放至地球的超人克拉克・肯特。至於大家熟知的「傲嬌鼻祖」達爾,是身分高貴的賽亞人王子,而他的全名其實就是貝吉達四世 (蔬菜四世)。賽亞人後來被弗利沙消滅,似乎也合情合理,畢竟弗利沙是冷凍庫 (freezer) 的英語音譯,有點烹飪常識的人都知道,新鮮蔬菜冰在冷凍庫而非冷藏庫 (refrigerator) 肯定會出事。《七龍珠》的取名邏輯是十分荒誕的,一開始出現的角色幾乎全是日式中華料理:餃子、飲茶、天津飯,而形象則完全來自當時的港片 (餃子的形象是港片殭屍的可愛版), 布瑪的名字甚至是來自女用短褲。隨著劇情進展,除了克林以外,所有中華風的名字與人物也跟著漸漸消失。至於集滿七顆龍珠可許願的神龍,更是完全脫胎自日本 19 世紀通俗文學《南總里見八犬傳》中的設定,因此要說《七龍珠》推廣了什麼中日文化交流,或者發揚了什麼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十分可疑的。上面提到,悟空早年的命運像是超人克拉克・肯特,但他與一般美式超級英雄的養成十分不同。首先,悟空與夥伴們的首要任務是自我成長,突破極限,他並沒有抱持著「我就是這麼與眾不同」的心態生活,儘管他原本有尾巴還會變身確實十分奇怪。《七龍珠》以「天下第一武道大會」與各式各樣的危機來襲,奠定了一種日後成為王道少年漫畫的主流敘事──少年以一次又一次的切磋試煉,完成自我無止境的成長。有趣的是,「天下第一武道大會」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最後誰贏,從名不符實的撒旦先生可以被誤判勝利成為社會名流這麼多年就知道,鳥山明在意的並不是比賽名次,而是過程中能得到什麼。賽亞人透過修煉可以變身成超級賽亞人,但遇到危機、重要的人性命垂危時更會突發猛進的成長。「激烈的情感、利他的情緒會引發進步」的經典橋段從《七龍珠》開始徹底具象化。正因為《七龍珠》寫下了少年漫畫的「完美正典」, 當出現了完全違背此一規則的作品時,如《鬼滅之刃》結局並沒有透過任何角色的猛暴性自我超越,而是透過眾人合作消滅敵人,有人會覺得這是爛尾,殊不知在現實世界裡這才是解決事情的常態。過去很少人會直接指出《七龍珠》是一部超級英雄作品,因為超級英雄聽起來就是美國漫畫產物。但從鳥山明好友桂正和擔任人物設計的動畫《TIGER & BUNNY》就能看出,事實上超級英雄元素一直都存在於日本創作之中,無論是服裝、獨特招式,或是行動邏輯。無論變成超級英雄的原因是什麼,東亞的超級英雄傾向於不去追問自己何以要承擔這麼多,而且更願意以團隊的方式行動。回到一開始提到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事實上同一套模版他們去年在音樂家坂本龍一過世時就用過了。2023 年四月三日,毛寧回答官媒提問表示:這番發言當時也引發一陣困惑,坂本龍一與中國的關係到底是什麼?難道是《末代皇帝》原聲帶嗎?把東亞元素稱為中國元素,未免也太自我感覺良好了。按照這個邏輯,難道坂本龍一 2019 年以《你的臉》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配樂時,是運用了「台灣元素」嗎?此外,就跟鳥山明無故「被紀念」、「被友好」一樣,官方一定調,網路上立刻出現大量穿鑿附會的鳥山明愛中國、坂本龍一鼓勵中國人的貼文,消息來源除了簡中內網之外什麼都沒有。至於理由為何,恐怕就得留給大家思考了。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中國外交部哀悼鳥山明的奇怪案例 | daily-weekly |
台日合作電影《青春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3/14上映!許光漢攜手清原果耶,「初戀系」CP跨越18年的純愛悸動 | 今年最受矚目的台日合作電影《青春 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 終於在白色情人節這天於台灣正式上映。《青春 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電影改編自 2014 年在「背包客棧」論壇發表的「《青春.18x2》日本慢車流浪記」, 原作者藍狐 (也就是電影裡的男主角原型人物) 透過一張日本 JR 電車的「青春 18」套票,在五天內透過鐵路在日本各地遊歷,同時陷入 18 年前,在家鄉 KTV 打工時邂逅的一位日本女同事的青春回憶。這個充滿純愛的故事,將如何在大銀幕上呈現呢?觀眾可以期待著在影片中感受到初戀的美好、青春的悸動,以及由台日合作呈現的獨特情感風景。劇情概述《青春 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的故事發生在 18 年前的台灣,主角是由許光漢飾演的高中生「Jimmy」, 在打工的地方偶遇了清原果耶飾演大他四歲、來自日本的背包客女孩「Ami」來台打工換宿,兩人在炎熱的夏天一起工作,漸漸地 Jimmy 對 Ami 產生了純真的愛意。然而,當他們的感情日漸加深之際,Ami 卻突然宣布要回到日本,同時提出了一個「特別的約定」。隨著時光的流逝,18 年後 Jimmy 回到自己許久未踏入的老家,意外地在房間裡發現了 18 年前 Ami 寄來的一張明信片。初戀的美好回憶湧上心頭,激發了 Jimmy 展開他在日本的首次單人旅行的勇氣。他聽著與 Ami 共同回憶的歌曲,踏上了火車,開啟了通往她的故鄉的旅程。究竟在相隔多年之後,Jimmy 是否能夠與初戀再度相遇呢?關於片名「青春 18x2」由來看到片名,或許會讓人疑惑為何是「18x2」呢?事實上,原作故事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橫跨了 18 年。故事的視角始於男主角 18 歲那年的故事,而隨著時間流逝,18 年後又呈現出不同的心境和光景。因此,片名「18x2」就象徵著這段跨越時光的愛情故事,展現了故事的深度和豐富性。有趣的是,JR 東日本其實也有一款名為「青春 18」的期間限定套票,套票是配合日本學生的春假、暑假、寒假期間發售,雖以「青春」為名,但其實不論年齡或國籍,任何人都可以購買。只要在指定的時間內,購買者可以自由選擇使用五天,並憑當日的車票,無限搭乘 JR 全線的普通與快速列車自由席,以及前往宮島的 JR 渡輪。擁有這張「青春 18」套票,旅人們可以輕鬆自在地在 JR 東日本的交通網絡中穿梭,感受旅途的自由與便捷。剛好在劇中,男主角也是透過鐵道旅行,尋找初戀美好光景,也因此有許多人第一次看到片名,以為是兩位主角以青春 18 套票跑遍日本的旅遊故事。許光漢演繹跨國愛戀引發話題許光漢憑藉《想見你》成功在亞洲打開知名度,特別是在日韓市場累積超高人氣。在《青春 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中,他挑戰了日系純愛片,出色地詮釋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階段。儘管真實年齡已經 33 歲,許光漢在片中演繹 18 歲的大學生毫無違和感,而在劇中的他到了 36 歲,面對創業帶來的人生低谷表現,更是極富層次感。許光漢不僅展現了青春時期的躁動和與初戀曖昧的悸動,還呈現出失去的痛苦、思念的惆悵,以及目空一切的茫然感。如此豐富多樣的演技,讓觀眾能夠隨著劇情深入感受到他不同角色所散發的魅力。許光漢的表演功力,更使他成為亞洲影視界備受矚目的新生代演員之一。清原果耶展現「初戀系」氣質讓人期待《青春 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女主角 Ami, 是由現年 22 歲的日本女星清原果耶飾演。清原果耶在 12 歲時就在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參與過多部知名作品,透過 Netflix 的作品《翱翔於天際的夜鷹》裡與富田望生兩人交換靈魂的演技大獲好評而廣為人知。清原果耶自出道以來,便以內外兼具的清純氣質贏得觀眾喜愛,特別是去年與岡田將生主演《快一秒的他》展現更加純熟的演技,也贏得更多影迷的關注。這次在《青春 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中,透過預告片可以看到,清原果耶的一笑一淚,以及含蓄、細膩的表情變化,都散發出讓人不禁心跳漏一拍的初戀感。她的表演風格將為電影注入更多感動,讓觀眾更加期待這部作品。超強配角陣容為電影增色《青春 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不僅有許光漢和清原果耶這對「初戀系」CP, 還匯聚了一眾台灣和日本的超強演員擔任精彩的配角陣容。《青春 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的演員陣容可謂星光熠熠,日本方面不僅有影后黑木瞳、男星道枝駿佑,還有以《孤獨的美食家》聞名的松重豐等頂尖演技派參與演出。這些在日本影壇有著卓越表現的演員,必定會為電影帶來精湛的演技和豐富的表演饗宴。而在台灣方面,更有金獎組合張孝全和陳姸霏的加盟,以及屈中恆、郁方、曾少宗等優秀演員參與演出。每位演員將在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與主角 Jimmy 產生交集,為整個故事增添更多層次和豐富性。張孝全將在電影中飾演 Jimmy 在旅途中停留的居酒屋老闆「劉大哥」, 這也是他與許光漢繼《罪夢者》後的二度合作。黑木華將飾演 Jimmy 在新潟縣長岡市停留的網咖店員「由紀子」。而道枝駿佑將飾演 Jimmy 在長野縣飯山線遇見的 18 歲背包客「幸次」。黑木瞳在電影中則將飾演 Ami 的媽媽「裕子」; 松重豐則將飾演女主角 Ami 日本老家的鄰居「中里」。一眾優秀的演員們將共同演繹電影中各具特色的角色,為故事注入更多豐富的層次和情感。觀眾可以期待在影片中見證這個匠心獨具的陣容,期待他們將為電影帶來的精彩呈現。張震監製,《餘命十年》導演最新力作《青春 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是由曾執導過《新聞記者》和《餘命十年》的導演藤井道人最新力作,同時也是台灣影帝張震首度擔任電影監製的電影作品。藤井道人首次跨國合作,選擇在台灣進行拍攝,原因是他的爺爺曾在台南生活。曾經聽爺爺描述過當年在台灣的生活,藤井道人對爺爺口中的台南印象相當深刻,因此一直期望能夠在台灣拍攝電影。藤井道人分享自己的目標,是打造一部在亞洲和全球觀眾都能銘記的電影,並將這部作品視為自己導演生涯的新起點,並形容這部影片是一場回憶之旅,呈現了成長過程中記憶逐漸消失的現象,以及重新拼湊回憶的旅程,希望觀眾能在其中找到共鳴。曾獲得金馬獎影帝的張震,在本片首次擔任電影監製。他透露本片的企劃契機來自他的好友兼製片黃江豐在網路上看到的遊記,經過 4 年的努力完成了劇本。藤井道人的加入為影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張震表示對導演的作品深感敬佩,對其獨特的電影魅力充滿信任,這也是他在拍攝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日本搖滾天團獻唱主題曲《青春 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不僅集結了豪華的台日兩地演員陣容,還邀請到日本搖滾天團 Mr.Children 演唱主題曲〈記憶的旅人〉, 使電影的浪漫氛圍更上一層樓。導演藤井道人表示,Mr.Children 是他自青少年時期就相當崇拜的樂團。對於這部他視為導演生涯第二序章的作品,他堅持必須邀請 Mr.Children 來演唱主題曲。據悉,主題曲的創作始於劇本階段,藤井道人在拍攝期間經常聆聽這首歌,認為歌詞深刻地捕捉到作品所欲傳達的概念,成為他創作上的堅定核心。Mr.Children 的主唱櫻井和壽則表示,從電影的開頭到結尾都感受到不斷湧現的深刻情懷和溫暖。他們強調合作時要盡可能排除所有雜質,以純粹的音樂呈現,以符合電影想要呈現出戀愛中最純粹的悸動感。這次的合作歌曲,無疑為電影注入更多情感和深度。《青春 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於 3 月 14 日在台灣正式上映,將為觀眾帶來一場最純粹的青春愛戀之旅。不妨趁著這個浪漫的時刻,邀請心儀的對象一同走進電影院,一同感受這股純愛悸動。 | daily-weekly |
領先卡位捷運北環三蘆段 房產增值潛力旺 | 捷運建設,向來是雙北置產的不敗鐵律。今年捷運北環線三重蘆洲段、新莊蘆洲段陸續動工,未來完工後,從三蘆段沿線各站出發,不管是前往台北市的士林、大直、內湖,還是到板橋、中和,都將縮短 20 分鐘以上的車程時間,顯見交通便捷的優勢,吸引首購族、脫北族的目光。交通時間縮短 購屋族樂移居以北環線三蘆段的 Y23 五華國小站為例,往東 2 站即到 Y25 士林區行政中心站,轉乘大眾交通工具快速抵達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北士科),Y26 士林站更可銜接信義淡水線,輕鬆抵達天母、北投、淡水、台北車站、信義商圈;不然,搭個 6 站至 Y29 新劍南路站,再轉乘文湖線,到內湖科學園區 (內科)、南港軟體工業園區 (南軟)、南港展覽館、松山機場、SOGO 百貨等都不算遠。若從 Y23 五華國小站往西走,2 站就到 Y21 徐匯中學,可銜接中和新蘆線;3 站到 Y20 新北產業園區站,就能轉乘桃園機場捷運。由於三蘆地區内有正在施工中的北環,以及正在營運的中和新蘆線、機捷 3 條捷運線貫穿,提供通勤就學的便利性,包括往來台北精華區、桃園機場、松山機場,以及北士科、內科、南軟、新北知識產業園區四大產業聚落,房市未來發展令人可期。距離 Y23 五華國小站僅 450 米,座落於的新北市三重區自強路五段、仁義街與五華街口「晴空大地」建案,就在重陽大橋旁,與台北士林、北投僅一橋之隔,開車只要通過一個紅綠燈,就能上重陽大橋引道直驅台北。該建案原為碧華國中的舊址,是當地五華商圈內的大型都更案,基地面積達 3300 坪,預計興建 7 棟鋼筋混凝土造住宅大樓,規劃格局為 21 至 34 坪的 2 房、2+1 房及 3 房,樓層為地上 15、27 層、地下 6 層,預計 2027 年完工。而且「晴空大地」緊鄰新北市政府打造的「銀新未來城」開發計劃,預計設置商場、托老、托幼及運動中心與銀髮住宅等,提供幼兒托育、購物餐飲、商場辦公、運動休閒及醫療設施、停車場等機能。日後,居住在「晴空大地」, 即可零距離享受食衣住行、育樂醫療,未來結合「晴空大地」的基地面積,形成 12000 坪的國際級全新街廓,將為新北城市帶來嶄新氣象。此外,五華商圈也有家樂福量販店、全聯旗艦店、溪尾街市場、幸福市場、碧華布市,區域生活成熟,附近公園綠地多,可說是非常宜居。「晴空大地」周邊有五華國小、碧華國小、碧華國中與新北高中,形成優質的文教聚落;其中的五華國小為雙語小學,辦學優異,許多台北市家長更將孩子跨區送到五華就讀,因此觸動有育兒計畫的小家庭、新婚族群,想在這裡購屋定居。隨著北環線將於 2031 年完工,「晴空大地」在捷運交通、開車距離台北僅一橋之隔、銀新未來城、成熟生活機能、優質文教聚落等利多帶動下,成為三重區近月來最吸睛的指標大案,詢問、成交人潮絡繹不絕。目前,三重房價基期比台北低,購屋族趁北環線陸續動工,搶進起漲點。相較北士科新案成交單價站平均 105 萬至 120 萬元,「晴空大地」開價僅是北士科平均價格的一半,吸引來自北市士林、內湖、南港的菁英購屋置產。房市專家表示,北環線蘆洲三重段預計 2031 年通車,當地通勤台北的時間縮短,將導入更多台北客來此地購屋或租屋,房價在剛性需求支撐下,有望攀升,預期成長 2~3 成,也因此許多購屋族抱持卡位捷運起漲點最佳時機、提早布局贏先機的想法,在近期帶動一波強勁的買氣。 坪數規劃 : 21-34 坪 / 2-3 房 貴賓專線 : 02-2857-2888 個案網站:https://lurl.cc/CYwD9M 接待會館:三重區集賢路。五華街口 (家樂福蘆洲店旁) 建築代銷:新聯陽機構–新聯祥廣告 | daily-weekly |
【國際大風吹】川普再戰拜登,歐洲、中國比較希望誰當下一任美國總統? | 今年全世界最重要的選舉、美國大選,剛剛經歷所謂「超級星期二」, 也就是兩大黨黨內初選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天。結果一如外界預期,現任美國總統拜登,以及前總統川普,雙雙橫掃各州初選。換句話說,2024 的白宮爭霸戰,幾乎篤定重演 4 年前拜登對決川普的戲碼。在距離投票日還有八個月的現在,最新民調看起來,拜登是相對弱勢的一方,川普在全美享有 2 到 4 個百分點的領先優勢。八年前,川普當選總統之後的很多政策,都顛覆了美國過去的做法,讓傳統盟友和競爭對手都很震撼。那問題來了,眼看川普很有可能重返白宮,歐洲和中國會如何應變呢?在俄烏戰爭還是進行式的當下,歐盟怎麼看川普回朝的可能性?還有,中國又比較希望誰當選呢?歐洲:不能再把美國視為理所當然 2 月中,川普在美國南卡州一場造勢活動上表示,在他任內曾經有這麼一個大國領導人問他,要是沒有付北約會費,又被俄國軍事入侵,那美國會來協防嗎?川普說,如果你欠費,我們當然不會出兵,甚至還會鼓勵俄國想打就打,美國才不管咧。這句話馬上遭到白宮和北約其他成員國痛批。北約秘書長強調,北約本來就是為了共同防禦而存在,任何人暗示成員國不會互相保護,就是一種對各國國安的傷害,包括美國在內,也讓各國軍人遭到攻擊的風險升高。到底川普有沒有真的當面嗆聲歐洲領導人,已經無關緊要,畢竟川普對北約的態度很明確。他在任內曾經揚言,歐洲各國太依賴美國保護,威脅要撤出北約。歐洲太依賴美國這句話,某種角度上來說並沒有錯。其實北約不是像川普講得那樣,完全靠各國繳所謂會費來運作,主要還是靠每個國家自身的國防力量,而各成員國曾經在 2014 年承諾,要將軍費調漲到各國 GDP 的 2%, 可是到了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的 2023 年,卻預計只有 11 個會員國達標,就連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國防支出,都只佔 1.57%, 反觀美國卻數十年來都超標。如今,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歐洲意識到地緣政治風險已經比以往升高,紛紛調高國防預算,預計 2024 年會有 18 個會員國達到 GDP 2% 的目標。不只是為了烏克蘭,更是為了預防美國協防意願降低的可能性。歐盟官員更提出,應該投資本土軍工業,否則為了援助烏克蘭,歐盟大部分的錢都拿來向美國採購武器彈藥,錢都讓美國賺走了,這樣也不對。除了國防軍事,很多歐洲外交官也指出,拜登上台之後,雖然比川普更重視盟友關係,但在很多議題上就像川普一樣,把美國利益放在歐洲利益之前。例如在貿易方面,拜登推出的消減通膨法案就大幅補貼美國本土電動車業者,衝擊歐洲電動車市場。還有,川普時代為了保護美國本土產業,突然對歐盟進口的鋼鐵和鋁增收 25% 和 10% 的高額關稅,雖然在拜登時期暫緩,但這方面的糾紛還在協商當中。如果川普回來,恐怕立場會更硬。因此歐盟只能盡量把風險分散,將出口市場多元化,不要太倚賴美國。中國:「拜川」兩害相權取其輕?那麼,中國希望看到誰當選呢?上一屆美國大選,中國網友在社群媒體上將川普封為川建國,拜登叫做拜振華,認為川普任內採取一系列的對中強硬政策,反而讓中國更團結對外,而拜登看起來比較溫和好溝通,言詞沒那麼激烈,也願意坐下來協商解決問題,似乎是對中國比較有利的美國總統。不過過去四年來,在拜登政府下,美國圍堵中國的基本立場,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拜登延續川普時代對中國商品的懲罰性關稅,另外也立法管制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和晶片等高科技產品出口,以免被用在軍用設備和人工智慧運算發展。專家也指出,相較於喜歡單獨主動出擊的川普,拜登這幾年則是在印太地區建立了新的美國、英國、澳洲的 AUKUS 軍事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強化傳統的美日韓軍事同盟,同時美台軍事合作也提升到新的高度,這都是北京政府不樂見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最近就批評,2023 年底拜習在舊金山亞太經合會見面之後,兩國關係雖然有改善,但當時的承諾並沒有兌現,貿易制裁仍在持續當中。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趙明昊教授說,對中國來說,不管拜登和川普誰贏得總統大選,都像是「兩碗毒藥」。不少學者也認同,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基本立場不會變,而中國可能也沒有更偏好的候選人,畢竟過去 8 年來,已經分別跟這兩位總統交手過了。在中國的社群媒體上,有不少網友比較希望川普當選,一來是因為川普有生意人個性,更願意交換利益,二來是因為川普顛覆很多民主傳統,對美國的國際地位有損害。最近川普批評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更讓部分網友認為,川普可能不會為台灣出兵。不過有不少專家認為,北京當局多少還是比較希望拜登連任,因為過去 4 年來,他的原則清楚,作風明確,雖然對中政策也算強硬,至少比較可以預測。反觀川普行事風格比較難以預料,有可能突然拋出意想不到的措施,讓已經高度緊張的中美關係更難管理。上海時事評論員金建國就舉例,川普有可能考慮取消中國的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地位,這會讓更多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遭受高額關稅,嚴重打擊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往來。雖然對美國自己也可能有負面效果,但川普時期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就非常贊成使用這記殺手鐧。如果川普找回原班人馬,中國可能會很頭痛。當然,此刻川普還面對大量官司訴訟,能不能撐到選上還有變數,而且美國外交政策也不是總統一個人說了算,而是團隊決定的結果。在川普時期就有很多國防外交官員勸阻他的例子。不過,川普 2.0 的可能性,已經讓全世界都有點緊張。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美國經濟學家魯比尼就說,川普當選會讓世界局勢更不穩定。如果美國更加採取保護主義,將讓通膨持續更久,可說是全球經濟最大威脅。 | daily-weekly |
緬甸妙瓦底電詐集團出逃記(下):當園區小世界裡棍棒交加,園區外也正歷經烏雲密佈的戰爭 | 文:霍北雄電詐園區的戰爭陰雲當電詐園區的小世界裡棍棒交加的時候,園區的外面其實也早已經戰爭烏雲密佈了。2023 年 12 月 1 號,克倫民族解放軍 (KNLA) 響應緬北打擊電詐的軍事行動,對據妙瓦底鎮一小時車程的高加力鎮 (Kawkareik Township) 發動攻擊,試圖切斷連結仰光和泰國的亞洲公路,圍困網絡詐騙園區集中的妙瓦底地區。這次軍事衝突的時間節點令人矚目。早前在緬北撣邦地區,由果敢軍、德昂民族解放軍和若開軍組成的「三兄弟聯盟」以清剿電詐為名義發起的「10.27 軍事行動」, 一路凱歌高進,已經逼近果敢首府老街,總攻在即,盤踞在果敢老街的各大賭詐家族面臨最後的抉擇。清剿電詐的重點隱隱劍指緬東克倫邦妙瓦底。外界普遍認為,由於緬甸軍政府無法有效剷除境內的電信詐騙團伙,令中國持續面對國際公共安全挑戰,這令地方武裝有了對軍政府興兵的基礎。緬甸東部的克倫邦和北部撣邦一樣,是緬甸少數民族武裝自治區。 「緬甸少數民族地方武裝」, 簡稱「民地武」, 既是一個武裝派別,也可視為一個政治派系。克倫邦的地方武裝派別克倫民族聯盟 (KNU/KNLA) 與國家武裝力量緬甸國防軍 (BGF) 衝突不斷,目前在克倫邦的緬甸國防軍 (BGF) 主力整編自克倫民族同盟的原民主克倫佛教軍 (DKBA), 各種軍事勢力在此盤根錯節。2023 年 10 月 20 日,果敢老街新崛起的豪門明家家族,其經營的「卧虎山莊」槍殺了衝園逃跑的幾十名中國「豬仔」, 活埋了其中帶頭逃跑並亮明身份的中國警方卧底。這一事件被公認為是果敢「三兄弟聯軍」發起 1027 軍事行動的導火索。果敢卧虎山莊 1020 事件後,中緬達成協議引渡明家家族,成功震懾了妙瓦底的所有的園區和園區內的電詐集團老闆們。11 月 12 日,中國警方對明家家族發出通緝令。三天後,緬甸警察出手突襲了卧虎山莊,明家家長明學昌畏罪自殺,其餘被通緝的家族成員明國平、明菊蘭、明珍珍在抓捕行動第二天就被移交中方。犯罪集團不敢再隨意殺害逃跑的中國「豬仔」了。一位園區的管理如是説「我們現在很規範了,不隨便殺人。」11 月 17 日,緬甸軍政府就對明家的抓捕發佈正式聲明。也在這一天,臭名昭着的緬甸大其力長鴻園區 (前友華園區) 物業貼出一份告示,不允強行買賣員工以及聘用未成年人。後來一度索性清空了園區的電詐公司。妙瓦底地區的園區也開始要求各家電詐公司交出未成年人,並免費遣返中國。秒瓦底的星辰園區、KK 園區、東風、世紀、金州等園區發佈類似公告,物業設立投訴部門、明令禁止騙招、買賣員工,禁止體罰和超時工作。先行一步的亞太城在 12 月初,再次發佈了公告,禁止採購、私藏、使用手銬、橡皮棍、電棍等警用器材。飛機羣裡的電詐社區議論紛紛,有狗推們質疑,這些告示沒有什麼用,罰款 1 萬銖,對電詐老闆來説一天零花錢都不夠。去找物業投訴是找死。但是,也有人説,最近好像是沒有被電棍電了。旁邊嘲諷地説,電棍充電要錢,捨不得電你了。電詐園區的保護傘在美索一間小咖啡館裡,從事電詐園區利益鏈研究的高遊添加了記者的 Telegram 後,順手就發了一個「1」, 記者望望她,「你竟然給我扣 1」 。我們兩個同時大笑起來。這個網絡用語也是詐騙公司日常工作用語。表示收到的意思,有時在發信息之前發,表示安全可以開始聊天。 高遊説,土地是這些電詐園賴以存在的基礎,土地問題是電詐利益煉的關鍵。從緬北老街、大其力、寮國金三角特區,再到緬東的秒瓦底,都差不多。為何電詐園區都建立在兩國邊境地區?高遊介紹説,緬甸、寮國和柬埔寨都是土地私有制的國家,柬埔寨詐騙聚集地西港的建設過程中發生了非常殘酷的土地掠奪暴力事件,而在金三角和泰緬邊境的秒瓦底,在這些邊境地區存在大量無主之地。一些當地官員或者軍事勢力事先購買或者強佔下土地,然後轉手倒賣開發,這些土地所有者是詐騙園區最大的保護傘。位於秒瓦迪鎮 12 號碼頭的富力園區,投資人是福建安溪人蘇樹木 (外號光頭) 因涉嫌賭博案被福建警方懸賞通緝,一份網傳的資料顯示,該園區的土地持有者叫龔信龍,緬甸華人,是克倫邊防軍 BGF 成員。緬甸非政府組織克倫和平支援網絡 (Karen Peace Support Network) 在 2020 年 3 月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賭博奪走我們的土地》稱,亞太城核心業務是線上賭博。6 月,緬甸政府組建特別法庭,調查亞太城可能存在的非法賭博問題。「亞太水溝谷經濟特區」由亞太國際控股集團和克倫邦邊防部隊 (BGF) 運營的 Chit Lin Myaing 公司合作開發建設。緬甸國防軍認為該項目讓軍隊蒙羞,藉機施壓要求包括索奇督在內的克倫邊防軍將領辭職。該組織的報告則還認為,緬甸軍方試圖將該項目的全部責任歸咎於蘇奇督是不誠實的,投資者與內比都高層有協議,涉及鉅額回扣。(緬甸亞太城官方宣傳片) 2021 年緬甸發生軍事政變,敏昂萊成立軍政府取代了民選政府。緬甸局勢突變,挽救了亞太城項目。同時,疫情導致賭場業務急劇萎縮,而網絡詐騙行業迅猛發展起來。特別是 2022 年以來,來自中國的大大小小的老闆們,攜帶大量資金接踵而至,沿着莫艾河購買土地建設園區、或者租賃辦公場地、投入設備、聘用人員等,來自仰光的大人物和當地的武裝力量以佔乾股的形式與園區老闆分成,併為其提供安保庇護。克倫邊防軍 (BGF) 是秒瓦底地區電詐園區的主要保護傘:緬甸妙瓦底分為北、中、南三大區,蘇奇督的勢力範圍的北部水溝谷的亞太城亞太經濟特區、阿波羅園區、御龍灣;中部妙瓦底鎮則是「木桶將軍」 索木董 (ဗိုလ်မုတ်သုန်,Saw Moe Tone) 的天下,這裡有金鑫園區、20 號碼頭濎盛園區、TTM 園區、百盛園區、恆升園區,南部為 KK 園區提供安保的則是索丁温少校 (ဗိုလ်တင်ဝင်း,Saw Tin Wen) 南部的環亞園區得到了克倫民族聯盟 (KNU) 的庇護、在更邊緣的山區還有 KNU 以及克倫佛教軍 (DKBA) 庇護的泰昌交克電詐園區。研究緬甸電詐問題的專家 JB 稱,「無一例外,(軍方) 都和黑幫有掛鉤,程度不同而已」。這些軍事力量,同一派別之間可以相互協調,有時也為爭奪電詐園區的人員和設備等資源擦槍走火大打出手。經網路爆光變得臭名昭着的園區經常會更換名字,而裡面的詐騙公司不但換名字還搬來搬去,使得對這些電詐犯罪集團的追蹤變得迷霧重重。但是那些搬走的公司,避過風頭後,會再次搬回園區,大電詐集團的老闆常常還持有園區股份,可以説是在詐騙的產業鏈上多頭下注。有些電詐公司則會因為欠園區物業費等費用,或者公司老闆賭博,把公司輸了,公司改頭換面被併入園區直營電詐公司。園區也會用各種方式或多或少要電詐公司利潤的分紅。比如,近期被網絡爆光涉嫌賣未成年人、強迫勞動、非法拘禁的恆園集團,是園區直接經營的電詐公司,屬於所謂「恆字頭」公司的其中之一。聯合國工商業與人權工作組主席皮查蒙・約範同 (Pichamon Yeophantong) 説,這些地點的所有者 (指園區老闆) 即便沒有直接參與侵犯人權的行為,他們仍要承擔責任。「因為他們與在這些園區裡經營的企業存在關聯」。「吃電棍選手」回家了 2023 年夏天的時候,白白曾經的組長「程咬金」因為虐待組員,被手下聯名舉報到福建警方,國內成立重案組給「程咬金」電話,要求把他手下人送回國。程咬金當時説,「我沒有能力 (放人)。員工是公司的資產,他説了不算。」隨着各國力量不斷施壓,園區和詐騙公司內部,也逐漸放軟了姿態。11 月 15 號,也就是緬甸軍政府突襲明家山莊施行抓捕的同一天,「白白」公司的大老闆陳凱現身公司,給公司員工開會,老闆説自己一言九鼎,是個實在人,説啥是啥,想回家的,付幾萬塊路費,公司可以負責把大家送回家。近 400 人的現場鴉雀無聲,只有 6 個人舉起手。大家面面相覷,認為大老闆在開玩笑,這幾個順竿爬舉手的人「太虎了」。就在大家都以為要看公司打人的名場面了,沒想到,老闆大手一揮,「送人回家」。 此後,公司陸續有人開始報名。三天後,11 月 18 號,也就在緬甸政府發聲明移交卧虎山莊明家的第二天,KK 園區貼出公告,想要回去的可以報名。物業統一安排回家,白白看到公告等了幾天,他想知道回去的路途是否安全,回家後,會不會被抓。從事電詐者的網絡社區臨近年關出了一個問卷調查,問過年的時候,大家估計自己在幹嘛。答案有四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悲觀認為自己還困在公司,不得不繼續工作。白白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整個遣返工作都是在混亂中進行。沒有人告知任何回家的時間、流程和細節,前面回家的人都失去了聯繫。有人説偷渡到美索交了罰款就能自己回家,還有十幾人交了錢,試圖從寮國偷渡回國,被泰國移民局抓住,在網絡發文求助。 從 KK 釋放的一個未成年人,在曼谷移民監獄關押了足足一個半月,才等到中國大使館簽發的旅行證。2024 新年,白白還在等待。他也沒有錢付 2–4 萬元人民幣的路費,也不願意向家裡人伸手要錢,增加他們的負擔,於是一直住在靠近東風園區大門的離職宿舍裡,等着移交到 KK 園區,園區承諾免費送他們回家。白白和另外 7 個人,已經乾等了 3 周,不需要上班,一天兩頓,免費吃住。整個 KK 園區這樣的人已經過千。犯罪集團突然做慈善,白白説感到「慌」, 不踏實,生怕自己就怕再被賣掉。忐忑不安的白白,這幾天每天追着物業問什麼時候回家。2023 年,白白在東風園區離職宿舍裡最後一頓晚飯還是白菜、紅燒肉和一些蓮藕,過年,物業還發了免費的香煙。過完年,物業通知白白一行人轉移到 KK 園區。到達 KK 園區兩天後,白白踏上了回家的路。傳説中的中國大使館包機沒有出現,東風園區出動了 5 輛皮卡,把白白等 22 人偷渡到了曼谷機場。本來 7 小時的車程,彎彎曲曲的山路走了 2 天,白白第一次坐車吐了。老闆給每個人還發了 5000 泰銖現金。但是,白白在機場需要繳納 20000 銖的罰款,也要提前籌集好自己的飛機票錢,他還要準備一筆從落地南方城市回到北方家鄉城市的旅行費用。「白白」很幸運,跟朋友借到了錢,也跟家人聯繫上。抵達鄭州下車的那一刻,穿着單薄的白白冷的直哆嗦,迎接他的姐姐給他套上了買好的厚棉睡衣和又厚又軟的老棉鞋。本文經歪腦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緬甸妙瓦底電詐集團出逃記 (下): 等待回家的「豬仔」 | daily-weekly |
《疾病的隱域》:以擬人化的角度看待白血球,會發現免疫系統不見得是個好東西 | 文:梅根。歐羅克 (Meghan O''Rourke) 我記得疾病對我來說是多麼曖昧不明、模糊不清,我想描繪出它的輪廓卻無能為力;從加州回到紐約後,整個世界看起來就像瀰漫著濃濃迷霧的高原,令我不寒而慄。我還在唸大學的時候,文學圈流行的說法是把自我視為建構中的個體,而不是統一或連續的連貫體驗。過去那個身體健康的我坐在鑲嵌著木質裝飾的研討室裡,歡快地引述愛默生 (Emerson) 的論點:「人的心意與思想不總是連貫。」或是韓波 (Rimbaud) 所說的:「吾即他者。」然而在面臨身體狀況惡化以後,我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現在的我已經知道人有自我,這一點毋庸置疑 —— 因為我失去過自我。我對於過去的自我只剩下模糊的記憶,而且只能靠直覺判斷過去的我並不是這個樣子。在這樣的狀態下,我的病使我不得不開始認清自己到底是誰 —— 就像學者米利安。貝陵 (Miriam Bailin) 描繪維多利亞時代病房景象的著作中所稱「迫使你面對自我」的情況。正如貝陵所展示的那樣,在十九世紀的時代背景下,發燒是對患者生命具有某種象徵意義的症狀;而在小說裡,發燒的場景通常代表主角在精神上遭遇了危機,同時也是「一個人在個人、道德或社會層面上休養生息,等待復原再重新出發的重大事件」。就我的情況而言,復原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我還是難以擺脫疾病迫使我面對自我的這件事,而且也不是只有我有這種感覺。我在雅虎 (Yahoo) 和臉書上加入了許多網路社團,發現自體免疫疾病真的時常令患者質疑自己 —— 會受苦是否都是因為自己的人生選擇。這些患者通常認為疾病就是他們內心掙扎的隱喻,即便他們知道這種疾病的成因有很大一部分其實來自基因,但依然會把患病視為一種命運的審判。有位在青少年時期曾經歷厭食症的年輕女性告訴我:「我甚至覺得自體免疫這件事本身就帶有一種隱喻 —— 好啦,這下我的身體真的開始自毀了。假如你罹患的是其他疾病,好像就可以奮起對抗來自外部的敵人。例如要是得了癌症,你就會心想要好好對抗癌症;然而倘若罹患的是自體免疫疾病,這時候我們的敵人到底是誰呢?難道真的要與自己的免疫系統為敵嗎?而你代表的是自己的免疫系統還是那些正在受到攻擊的器官?在這種情況下,你到底是誰?」對她來說,自體免疫疾病幾乎可以直接被視為她先前傷害自己身體 (厭食) 的衍生問題,具體表現了她的內心矛盾。我訪問的許多患者似乎都認為,自體免疫疾病是一種會迫使你認真、仔細審視自我的疾病。許多我在網路社團遇到的女性病友都認為,自體免疫疾病的出現就是要強迫你正視自己的生活、更真實面對自我。例如我就遇到了許多自認為了身邊所有人鞠躬盡瘁的母親或妻子、受虐女性,或是對現代科技 (如微波爐以及辦公室生活) 產生質疑,渴望回到過去的男性;這些人都相信,自體免疫疾病會發生是源自於他們糟糕的個人選擇,而這種疾病就是在逼迫他們面對自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原貌並回首來時路。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一個人若產生了自體免疫現象,就代表這個人的身心已開始不同步,因此不僅得治療身體,更得療癒思維。《為人體所不容:自體免疫簡史》一書中,安德森與麥凱便將自體免疫會導致患者自我質疑的現象稱為「二十世紀末的代表性疾病」。我在越南的沙灘上看著手上的疹子,忍不住自問:「這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在面對疾病時,問這樣的問題或許有點奇怪,但人就是很容易認為所知甚少的疾病背後有其他象徵意義。自體免疫疾病就有這種特性;免疫系統轉而攻擊它本該保護的人體,這件事似乎就帶有隱喻的意味,因此很容易誘使患者以心理問題的眼光看待其生理症狀,這正是它與其他當代疾病格外不同的地方。作家兼詩人的莎拉。曼古索 (Sarah Manguso) 就在她充滿真知灼見的回憶錄《另一種腐朽》(The Two Kinds of Decay, 中文書名暫譯) 中寫道:「所有自體免疫疾病都會令人想起關於自殺的隱喻,因為這種疾病代表你的身體正在由內而外自我毀滅。」這樣的思維在我看來實在是無處不在。某天我採購完家用品,正在排隊結帳時順手翻閱了《原始人飲食雜誌》(Paleo Magazine), 以下這篇關於自體免疫疾病的文章便映入眼簾:因為把自體免疫疾病視為人體與自己的抗爭,患者也就很容易理所當然地接受科學家灌輸他們的隱喻:二十世紀中期,科學家開始把免疫系統視為不僅僅能夠保護身體對抗外來異物,還要能夠包容「自己」的身體系統。十一月的某個雨天,我與《為人體所不容:自體免疫簡史》的其中一位作者瓦威。安德森約在曼哈頓的柏威里飯店 (Bowery Hotel) 碰面;安德森熱衷於從歷史角度研究自體免疫現象,同時也對所有被視為已知的事物抱以歷史學家應有的謹慎態度。據他解釋,同時也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澳洲病毒學家法蘭克。麥克法蘭。博內特於一九四八年提出假設,認為免疫系統正是靠分辨自己與非己來學習如何「包容」人體本身的組織,並在同年提出的論文中寫道:「區別『自己』與『非己』或許就是免疫學的基礎。」博內特的理論至今依然是許多研究學者看待免疫系統的框架,也對科學界用來陳述自體免疫的語言產生了極大影響;安德森告訴我,博內特對於自體免疫論述基礎的貢獻「基本上就表示,『自體免疫』最值得研究之處其實並非免疫系統為人體抵抗外來物質這一點,而是免疫系統能夠包容人體本身的現象。」然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大家也開始更常討論免疫學中「自己」的這項概念,而不是探討人體包容自體組織的現象。當初博內特其實也很猶豫是否應該使用「自己」這個字眼,畢竟這不是一個科學詞彙,但後來他還是採用了。安德森認為,這是因為博內特深受佛洛伊德以及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 (Henri Bergson) 的影響。安德森表示:「要不是博內特長期浸淫於這些哲學思想當中,也無法想出人體包容自己這樣的概念。」因此在免疫學上會使用「自己」這個字眼描述人體本身的組織,其實是意外使然 —— 也可以說是機緣巧合所致 —— 對一般外行人來說,這個字眼則代表了個人的人格。而話說回來,另一種描述自體免疫的方式,其實就是免疫系統學習包容人體組織,並學會分辨致病與非致病物質的過程。除了詞彙的由來背景之外,流行文化與醫學界也把免疫系統視為一支被派來保護我們的英勇軍隊。以中立的角度來看,先天免疫系統與適應性免疫系統都是會對病原體與毒素等物質產生反應的免疫細胞;例如巨噬細胞就是巨大的白血球,專門負責吞噬其碰到的病毒或毒素。然而科學家卻把這種現象比喻為搜索與殲滅的任務 —— 我們的免疫細胞負責在該行動中「攻擊」並「剿滅」入侵人體的病原體 —— 這也是一般大眾對於人體免疫反應的想像:把免疫反應想像成某種抱有民族國家主義的軍國組織、自然的防禦系統 (我發現自己在寫作這些段落時,實在難以徹底避免使用如「擊潰」、「抵禦」這樣的字眼)。喜劇演員喬治。卡林 (George Carlin) 就曾在表演中回憶普瑞來 (Purell) 乾洗手問世前的孩提時代,探討當時的各種現象,也凸顯出上述比喻是如何深植一般民眾的思維。他說自己的免疫系統「相當於配備了生物性的全自動軍事突擊用步槍,不僅有夜視功能,還有雷射瞄準鏡」。他進一步描述:我們也跟卡林一樣,總認為免疫系統就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個人防禦系統,或像芭芭拉。艾倫瑞克一樣視其為「近乎隱形的神奇防護斗篷」。這種運用感性建構出的概念令我們自然而然認定,免疫系統必然是種好東西;然而,免疫系統其實也會做出像是「幫助」癌細胞這種事,甚至會像艾倫瑞克所說的:「致使腫瘤散佈到全身各處。」二○○八年的《科學人》雜誌就指出,巨噬細胞 —— 也就是那種可以吞噬病原體的先天免疫細胞 —— 有可能受到癌細胞的「重新教育」, 成為使腫瘤不斷滋長的「工廠」。以擬人化的角度看待白血球 (不同於我們看待肝細胞的眼光), 加強了我們為免疫系統賦予的特殊地位,也因此視其為與我們關係親密的保衛者。然而一旦發生了自體免疫反應,原本應該保衛人體的免疫系統轉而攻擊自身,這種現象自然就會被我們視為一種對人體的背叛;而人體本身既是付諸背叛行動的主體,更是遭到背叛的對象。對於免疫系統的隱喻形塑了我們的觀點,也因為這樣,要是抗體被視為對抗細菌入侵的軍士,那麼自體免疫的過程也就成為誤傷友軍的行動了。有這樣的隱喻存在,我們又如何在面對自體免疫疾病時,不去檢討心理層面的因素呢?不過你可能也會好奇,我們用什麼角度看待自己罹患的疾病到底有什麼大不了?事實上,這些隱喻對於我和其他受訪的患者來說確實具有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力,許多人把他們的疾病視為一種個人的失敗,更會因此自我譴責。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家很容易受到隱喻的誤導,把其實只是意外所致或是社會系統所造成的疾病當成個人的問題。我們有時候只是剛好在某個壓力很大的時間點感染病毒而引發免疫反應,抑或身體因為自家樓下乾洗店使用的化學物質產生不良反應 —— 把這種現象視為對於個人品格的重要評價實在太不理智;然而這正是那一套免疫系統自我攻擊的隱喻會對世人造成的影響。除此之外,把自體免疫反應與自殺行為畫上等號其實也是同一回事;畢竟癌症也是人體細胞本身出現故障,複製細胞的機制失控所導致 —— 但我們選擇把癌症當成人體需要對抗的他者,卻在某種意義上把體內的抗體當成了自己的化身。雖然這種將抗體與自我混淆的現象根源於免疫學早期使用的詞彙 —— 自己,但認為疾病乃形而上的症狀轉化為實際病徵的概念其實由來已久;這種觀念深植於西方猶太教與基督教共通的思維,至少可以追溯回基督教認為疾病與罪惡密不可分的概念。我們在雅各書第五章十六節就可以讀到:「所以你們應當彼此認罪,互相代求,這樣你們就可以痊愈。」就基督教教義而言,疾病是精神受到玷污的跡象 —— 因此也就隱喻著罪;在福音書當中,承受病痛者一旦接受了基督教信仰,疾病便會痊癒。英文中的「pain」(意指痛苦) 一詞來自於拉丁文的 poena (意指遭受懲罰所承受的痛苦), 之後則有古法文的 peine (亦意指懲罰、痛苦); 由此可見,此一詞本就帶有懲罰的意味。二十世紀,佛洛伊德與其追隨者更直接為疾病賦予心理學上的意義,進而更新了這種思維框架:身體症狀自此雖不再象徵著罪,卻代表了禁忌或患者深藏於內心的情緒 —— 而這依然是一種隱喻。而如今,在我們的世俗、個人主義國家裡,這種模糊、不具確切名稱的疾病便不可避免地被視為揭示真實自我、提升自我的良機,而這種自我提升的行為正與我們新自由主義社會執著的其他價值不謀而合。整體社會實在太關注自我實現的價值,從而掩蓋了此一事實:真正出了錯的並不是我們自己,而是整個社會結構 —— 缺乏恰當的支持系統、化學物質監管規範不足、食物資源不平等、醫療健康服務只靠東拼西湊將就;結果自體免疫反而被患者內化成了把自我管理發揮到極致的機會。事實上,自體免疫疾病象徵著美國社會這個龐大集體的缺陷;假如自體免疫疾病是某種控訴,那它針對的絕非任何個人的人格,而是指出了我們總是忍不住把社會問題視為個人問題的傾向,忘了那其實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所有公民無法好好合作、集體行動而產生的困境。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疾病的隱域:從自律神經失調、自體免疫疾病到長新冠的診斷困境,看見代表我們這個世代的慢性疾病異世界》, 臉譜出版作者:梅根。歐羅克 (Meghan O''Rourke) 譯者:孟令函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雖然出現全身性症狀,醫生卻說檢驗一切正常...... 莫名爬滿全身的蕁麻疹、頭暈、夜間盜汗、身體疼痛...... 面對持續惡化、折磨身心的長期症狀,作者梅根。歐羅克 (Meghan ORourke) 在無數科室之間流轉,卻始終無法獲得診斷,甚至沒有人相信她真的生病了──連她自己也不敢肯定。面對無以名狀的不適感,歐羅克投身於文學、科學、哲學等領域,也尋求醫師、研究人員與其他患者的協助,展開了一場困難重重的追尋答案之旅;然而隨著深入探尋,她發現身患為人所知甚少的疾病,原來意味著和體制、社會結構問題乃至西方醫療知識體系的激烈碰撞。「花了這麽多年我才發現,深受未知疾病所苦的全然不止我一人,而這種不得不默默承受痛苦的現象,才是我們社會最大的病灶。」根據美國免疫疾病協會表示,患者平均要花上三年時間、看過四位醫生才能確診自體免疫疾病;然而隨著 COVID-19 疫情大流行,數量龐大的長新冠症候群患者促使全球醫療學術機構開始重新省思人類免疫反應的多樣性,也意外成為長期被忽視的自體免疫研究領域的全新轉機。梅根。歐羅克的罹病經驗書寫是暗夜裡的一道光,為在醫學已知與未知邊緣苦苦掙扎的慢性疾病患者帶來光明,同時也是對當代西方醫療知識體系的強力挑戰。在慢性病已然成為 21 世紀代表性疫病的此刻,從醫病雙重角度探索療癒的可能。 | daily-weekly |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 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從事教育工作長達 35 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 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 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 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 6 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 50 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 | daily-weekly |
杜邦於臺北國際建築建材展推出Tedlar® PVF塗料和印刷PVF解決方案 | 臺北 2023 年 12 月 7 日 / 美通社 /-- 杜邦公司 (紐交所代碼:DD) 今日宣佈臺灣立邦塗料和正清國際有限公司在臺灣最大的建築材料展覽會 —— 臺北國際建築建材展上推出了一系列新品,包括 Tedlar® PVF 和印刷 PVF 解決方案。Tedlar® PVF 塗料應用於建築外飾,尤其是針對那些暴露在嚴苛環境中的建築,可為多種內外飾金屬材料提供持久的表面保護。PVF 塗料的獨特之處在於能同時保障出眾的耐化學性、柔韌性、耐水解性和耐紫外老化性,這是現有的任何卷鋼塗料和擠出塗料都無法做到的。它可提供防腐蝕、防褪色和防開裂的理想表面保護解決方案。經測試表明,Tedlar® PVF 的耐化學性能高於 PVDF。同時它還具有出色的柔韌性,即使是最嚴苛的彎曲程度也不會破壞其完整性。杜邦 TM Tedlar® 銷售和行銷副總裁 Matt Urfali 表示:「Tedlar® PVF 塗料已成功應用於嚴苛環境需要特別防護的專案中。該塗層技術已在 PVF 薄膜多年的應用中得到驗證,可為客戶提供值得信賴的性能表現、不同顏色以及應用的靈活性。我們非常榮幸地在臺灣市場推出全新的產品系列,希望能為整個區域的客戶帶來差異化的價值。」立邦塗料臺灣公司总经理周嵐說道:「Tedlar® PVF 塗料具有和 PVF 薄膜相同的優勢,且用途更加廣泛,可通過定制來滿足特定的建築設計需求。目前,成品 PVF 塗層已成功應用於全球各類專案中。我們非常期待與杜邦合作,在臺灣市場推出這一創新產品。」Tedlar® PVF 塗料由立邦塗料臺灣公司在臺灣市場供應,為卷鋼塗覆行業提供了真正創新的解決方案。除了 PVF 塗層應用,我們還與正清國際展開密切合作,在展覽期間推出了印刷 PVF 薄膜解決方案。這種採用 Tedlar® 的創新產品是正清的 AAMALON® 應用系列之一,相比其他系列具有更好的耐候性。Tedlar® 薄膜在嚴苛環境中已經有超過 60 年的實際應用,從耐候的太陽能组件到飛機內飾的保護。Tedlar® 薄膜可提供卓越的耐紫外線性和耐候性,而且能耐受最強烈的化學清潔劑,包括漂白劑和酒精溶劑。一直以來,Tedlar® 始終為建築物外觀提供持久保護而廣為人知,在有豐富的色彩選擇的同時,也能有效延長建築物使用壽命。Tedlar® 薄膜高度耐候且易於清潔,因此降低維護成本並有效地保護建築。正清的 AAMALON® 薄膜不僅完全由 Tedlar® 保護,還可定制圖案和顏色,充分展現創新設計的魅力。正清首席執行官 Jay Zhang 表示:「我們在臺北國際建築建材展上展示了一系列由 Tedlar® 保護的印刷 PVF 樣品。有了 Tedlar® 保護層,我們相信這些引人注目的定制化印刷薄膜將在使用時持久如新。」 本文章內容由「 美通社」提供。 | daily-weekly |
Ubiquity Sprouting Corporation 啟用臺灣首個日產1,000公斤花生芽創新設施 | 台北 2023 年 11 月 29 日 / 美通社 /-- Ubiquity Sprouting Corporation (USC) 今日宣佈,在臺灣啟用了日產量達 1,000 公斤的花生芽培養設施。USC 表示,這會是全球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大規模、有機,且在無化學藥劑使用下種植花生芽的公司。USC 採用獨家技術在室內進行種植,僅需極少量的能源即可促進花生芽生長,全程只需要水份栽培,無需添加任何化學藥劑。在短短五天內,花生芽的重量便能增長至原重的 3.5 倍,這一突破性技術不但節省了成本和能源,還能迅速增加產量。相對于傳統種植方法受細菌和真菌影響而導致產量不足,USC 的技術展現出高效率和可靠性。同時,臺灣嘉義大學「花生之王」邱義源教授的研究也發現:「受真菌或細菌污染的花生不會發芽。」本技術發明者張富詠指出:「在市場上,花生芽是非常罕見的,因為其商業化培養困難重重,失敗率極高,這導致了市場上的供應不足。」花生芽富含白藜蘆醇,對健康大有裨益。與一般花生相比,白藜蘆醇含量高出 100 倍,而脂肪含量減少了 10 倍。多項研究證實白藜蘆醇具有包括抗衰老、抗癌、抗炎、抗肥胖、抗氧化、心臟保護及降低血糖等多種健康效益,並具有延長生命的潛力。USC 已經開發出四種蔬菜和水果的種植設備,包括豆芽 (MS001)、花生芽 (PS101)、葉菜 (LV201) 和藤本蔬菜及水果 (VV301)。過去,USC 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銷售了綠豆芽種植設備,五天長到 16 公分,已為客戶安裝了 25 條生產線,日產量高達 37,500 公斤。 目前利用 MS001 設備的綠豆芽已經在許多超市銷售,其中包括臺灣的家樂福。USC 將在臺灣推出目前市場上少見的綠豆 / 黑豆 / 黃豆一日芽,這些一日芽不僅新鮮、富含營養,而且無任何化學物質殘留。展望未來,USC 除了自行或與合作夥伴種植蔬果外,我們也將為這些食物進行加工,做成食品,餅乾甜點,鹹派以及泡菜等等。公司創辦人賴弘基表示「我們基本上將自己在全球種菜,但是不排除與合作夥伴合資或是設備出售以及技術授權」。 借由實施我們的種植技術與設備,我們可以有友善種植的糧食,為我們的地球公民提供更好的食物。 USC 公司的願景是為社區提供當地食材供應,致力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共創更美好的地球。 欲了解更多信息,歡迎至 USC 官網 www.ubisprout.com 進一步查詢。本文章內容由「 美通社」提供。 | daily-weekly |
陳建仁:擴大清查蘇丹紅產品,盼事件月底前收斂;國產辣椒詢問度高,3月批發價上揚 | 陳建仁:擴大清查蘇丹紅產品,盼事件月底前收斂 (中央社) 行政院長陳建仁昨 (13) 日主持食安會報時,要求擴大蘇丹紅產品清查範圍、嚴懲不肖業者,力求讓此事在月底前儘速收斂,同時也請衛福部精進「食品雲」資料的正確性、時效性,才能及時遏止風險擴散。蘇丹紅風波未落幕,行政院晚間透過新聞稿指出,陳建仁昨日主持今年度食品安全會報首次會議時表示,食安一直是民眾最關心,也是最重要的民生議題,政府有責任維護食安,提供民眾安心的飲食環境及消費品質,而近期發生的食安事件衝擊民生,政府會積極處理並虛心檢討,加強與地方政府間密切合作與聯繫溝通。衛福部會中報告「進口辣椒粉檢出蘇丹色素事件檢討與精進」, 陳建仁聽取後表示,此事擴及層面甚廣、影響社會甚鉅,部會已儘速追查相關原料輸入情形,並清查下游產品流向,政府會持續盤點相關管理辦法與作業流程,務實檢討現有管理法規與機制,對於不足或窒礙難行之處會迅速補強或再精進。陳建仁說,他會敦促部會積極查察,並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合作,確認擴大清查範圍,同時嚴懲業者不法行為,務必讓此事在月底前儘速收斂。他也要求,衛福部務必要再精進「食品雲」上資料的正確性、完整性及時效性,及時追溯有問題的產品、遏止風險擴散,同時要持續精進輸入食品檢驗機制,一旦抽驗發現問題,就要儘速回溯該業者過往的輸入紀錄,並予以課責及銷毀違規產品,還要全面清查其食品輸入的來源國廠商,將有問題廠商名單列入紀錄,避免台灣其他業者繼續向該廠商輸入食品。陳建仁也提醒,為加強民眾對於食安資訊的了解及建立風險管理概念,部會務必加強食安文化及食農教育的宣導,讓民眾了解不能加入食品的化學物質及食品安全,建立完善的風險概念,避免有疑慮時產生恐慌或誤信錯假消息。台南稽查 3 食品行蘇丹紅青辣椒粉,下架近 150 公斤 (中央社) 台南持續稽查蘇丹紅青辣椒粉,市府衛生局昨日表示,已在全市 3 家食品原料行下架近 150 公斤。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昨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台南市名响商行、豪星商行及銘勝企業公司等 3 家食品原料行,購買濟生公司使用保欣企業公司進口蘇丹紅青辣椒粉製成產品。衛生局表示,名响商行及豪星商行設址同處,去 (2023) 年 12 月 27 日起購買 4 批產品,進貨「椒鹽粉 - 600G」960 盒、「椒鹽粉 - A 新瓶 40g」705 瓶、「特 A 白胡椒粉 - 600g」2430 盒,現場下架 80 盒及 5 罐,總重 48.2 公斤。銘勝企業公司今年 1 月 18 日進貨「特 A 白胡椒粉 - 600g」150 盒,現場下架此批 140 盒及不同批 25 盒,總重 99 公斤。衛生局人員說,將持續加強查核,追蹤產品流向,且令業者回收下架,依法辦理,以維民眾食安權益。蘇丹紅風波提高國產辣椒詢問度,3 月批發價上揚 (中央社) 中國辣椒粉蘇丹紅風波造成國內大批辣椒粉、沙茶醬等調味料下架回收,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昨日說,最近有業者探詢採購國產辣椒。國產辣椒批發價昨日每公斤新台幣 75.4 元,近 1 個月來漲幅超過 20 元。根據農業部農糧署官網資料,2 月 19 日高雄市衛生局接獲雲林縣衛生局通知轄區內業者生產的辣椒粉驗出蘇丹紅色素 3 號,流向多個縣市,當天國產辣椒 (共 6 種代號), 批發價 (交易均價) 每公斤 40.6 元。2 月 19 日之前 3 天,國產辣椒批發價每公斤 49.6 到 55.7 元不等;2 月 20 日到 2 月 29 日則在 43 到 57.1 元間漲跌。接著 3 月 1 日到 12 日緩步上漲,每公斤平均 52.7 到 68.9 元;昨日一口氣漲到 75.4 元。姚志旺也告訴《中央社》記者,最近出現業者洽詢到哪可以採購到國產辣椒。關於國產辣椒,姚志旺說,栽種面積 1500 多公頃,年產 1.1 萬公噸,主產區為屏東、高雄、嘉義等地,品質佳色澤紅,所以多為家庭、餐廳料理鮮食佐料使用,粗估占 6、7 成,另外加上豆瓣做成辣椒醬、剝皮辣椒等特色加工食品使用,約占 3 成。姚志旺表示,國產辣椒不太會被拿去做大量加工製作的辣椒粉使用,因為市場交易批發價每公斤 60 元上下,對大量製作的食品加工業者來說,可能成本較高。姚志旺指出,大量生產商用辣椒粉的業者,可能仰賴進口辣椒使用,主要從中國輸入,以去年來說進口 3000 公噸左右,有乾貨、也有未乾化的新鮮辣椒,占全台年度進口量的 99.98%; 其餘是日本僅輸入 0.5 公噸,可能是業者有營業特色需求而輸入。關於辣椒粉使用工業用染色的蘇丹紅增色,姚志旺說明,那是因為做成辣椒粉的製程會讓辣椒色澤變暗,所以使用染色劑增色,這部分跟產地、品種可能比較無關。 | daily-weekly |
台南Q3預售屋市況 「這」重劃區題材多稱冠 | 自七月新房市政策上路後,投機客退場市場回歸自住買盤撐場後,各縣市交易量買氣明顯轉冷清,但卻有縣市仍一支獨秀。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台南市預售屋買氣居六都之冠,主要因台南房市題材多,加上重劃區開發與各大知名建商相繼於台南市區推案,吸引購屋族進場,在未來利多與發展帶動下預售屋量價均走揚。台南市房市交易受科技題材帶動仍穩定持續進行,而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網資訊,2023 年第三季 7 至 9 月份台南市預售屋買賣實登筆數排行,買氣前十名建案大多集中在台南市幾個知名市地重劃區內,前三名依序為東區南台南副都心重劃區、永康區鹽行特區、安南區史博館特區都是近期新興建設推動區域,而台南東區重劃區就佔了排行內三個名次。重劃區預售屋具備付款優勢及易漲難跌的特性,一直以來就是購屋族喜愛的標的,台南因市中心商圈集中發展,道路密集,傳統商圈多中古屋屋齡偏老,市中心土地開發飽和鮮少有土地釋出,加上近年營建成本攀升,具開發建設題材的重劃區預售屋,就成為了交易的熱門標的。公辦市地重劃區為政府主導將原本雜亂閒置的土地,配合整體都市計畫重新規劃打造,通常會引進重大建設計畫,像是交通建設、公園綠地與文教學校等公共設施,這些建設往往是長期大型計畫,強而有力的帶動區域發展願景,當建設陸續完工啟用,重劃區人口逐漸移入,生活機能便會逐步到位,形成新興發展重點區域。除了公共建設多資源豐富,重劃區通常具備了完善的都市道路規劃,腹地廣大、街道方正整齊、綠地寬廣、新式的建築設計、建築臨路退縮棟距大等優勢,對比於舊市區的擁擠道路、住商混和環境與參差不齊的市容,重劃區的居住環境相對開闊舒適,也是吸引購屋族移入的主要因素。台南交易熱點的東區南台南副都心重劃區,相較於其他重劃特區周邊機能尚未建立,該重劃區位處台南市中心繁華東區內,鄰近市立文化中心與巴克禮公園,整體藝文氣氛濃厚,周邊商區機能豐富,市中心少有可立即開發土地,也被譽為台南新都心,朝向文化、藝術、商業特區,打造成複合機能生活副都心。南台南副都心南鐵地下化設有「南臺南車站」、還有運動藝文休閒園區 BOT 等重大建設議題,預計完工後將增加藝文展演空間、及休閒服務設施,帶動提升區域發展利多。而鐵路地下化後不僅綠園道帶來優美景觀,「南臺南車站」周邊資源豐沛具發展潛力,南市府地政局也加速車站專用區與商業區招商計畫,將引進購物商場、百貨零售、旅宿、商辦、轉運站等,以及公共服務托嬰中心等功能性設施,為區域建構完整生活機能,多項建設優勢下,也吸引北中南建商搶先進駐卡位,造成新建案在重劃區如雨後春筍般推出,提供購屋族更多的選擇性,有購屋需求的民眾,除了可以貨比三家,選擇知名品牌與優質規劃,越早入手重劃區物件,建設完成後未來增值空間也越大。官網網址:https://reurl.cc/MyqMO3 本文章內容由「松丹達麗」提供。 | daily-weekly |
德國法院將裁定「另類選擇黨」是否為極右派組織,影響國安單位秘密監控的合法性 | 綜合《德國之聲》、《路透社》報導,德國法院昨 (12) 日舉行聽證會,聽取有關德國另類選擇黨 (AfD) 指控負責國安的聯邦憲法保護局 (BfV) 的事項。另類選擇指出,憲法保護局不應將其列為「有嫌疑的極右派案例 (suspected case of far-right extremism)。」另類選擇日前向法院提起上訴,指控憲法保護局不應對另類選擇貼上標籤。北萊茵 - 西發里亞邦 (North Rhine-Westphalia) 高等行政法院 (Higher Administrative Court, OVG) 昨日舉行為期兩天的聽證會,法院可能會於今日作出判決。2021 年,憲法保護局將另類選擇列為「有嫌疑的極右派案例」, 使憲法保護局得以合法監視、監聽另類選擇成員,並允許憲法保護局在另類選擇中安插線人,蒐集必要資訊。聽證會首日,法院批評另類選擇浪費時間這場聽證會在另類選擇的法律團隊向法院提交多項臨時動議下展開。另類選擇要求法院休庭,表示他們在聽證會前無法看完憲法保護局提供的資料,包含高達 4200 頁的文件與長達 116 小時的影像證據。另類選擇指控法院帶有偏見,並要求法院傳喚更多高級官員做為證人到案說明。另類選擇律師康拉德 (Christian Conrad) 則要求合議庭法官迴避,認為法官與這起案件有利益衝突。此外,另類選擇也要求薩克森邦 (Saxony) 與薩克森 - 安哈特邦 (Saxony-Anhalt) 提供必要資訊。在這兩個邦內,另類選擇的黨支部被正式認定為「已認證的極右派政黨。」另類選擇同樣要求憲法保護局拿出一份報告做為證據,這份報告尚未完成,卻已是多家媒體報導的焦點之一。康拉德要求法院傳喚憲法保護局的管理階層,表示這些官員能解釋這份報告的內容。憲法保護局回絕了這項提議,表示現階段「沒有已完成的評估。」憲法保護局的律師指控,另類選擇利用重複提出的要求來「拖延」聽證會。審判長巴克 (Gerald Buck) 拒絕了另類選擇的各項動議與休庭要求,並批評另類選擇的律師團隊在浪費時間。他表示,要求全體合議庭法官迴避的主張過於籠統且毫無根據。巴克指出,由於另類選擇將自己包裝成在體制外為民眾奮鬥的黨派,其認為法院有偏見的指控可能會獲得其支持者的擁護。在聽證會的過程中,由於聽證內容過於敏感,法院曾數次要求旁聽的民眾與記者暫時離席。法院尚未決定是否要傳喚憲法保護局官員做為證人。另類選擇的極右派標籤:為什麼憲法保護局要監控另類選擇?2021 年,北萊茵 - 西發里亞邦的法院,判決憲法保護局得以秘密監控另類選擇。在這起判決中,法院援引了憲法保護局提供的各項證據,並認為另類選擇似乎使用了種族 (ethnicity) 做為重要指標來定義「德國人」。這項定義方式與德國在二戰後立法的《德國基本法》有所衝突,《基本法》中明文禁止了種族迫害 (racial persecution)。此外,法院也採用了另類選擇的排外傾向與其成員的激進言論做為證據。在此之前,憲法保護局僅能將另類選擇列為「關注案例 (case of interest)」, 透過公開資訊關注另類選擇的一舉一動。這意味著憲法保護局只能跟一般大眾一樣,瀏覽報紙、電視新聞等以辨別另類選擇的潛在威脅。即便如此,憲法保護局找到的證據也足夠將另類選擇定調為「有嫌疑的案件。」在將另類選擇定調為有嫌疑的案例後,憲法保護局便得以使用秘密手段監控另類選擇,如招募另類選擇成員成為線人提供資訊、監聽另類選擇成員間的通訊等。若另類選擇上訴成功,這些秘密監控便不再合法。早在 2022 年,另類選擇便已向另一間法院提起上訴,但於該判決中敗訴。此次訴訟為另類選擇的第二次上訴。然而,憲法保護局正嘗試更進一步,在聯邦層級將另類選擇歸類為「已證實的極右派 (proven right-wing extremist)」, 而非只停留在嫌疑階段。目前,圖林根邦 (Thuringia)、薩克森邦與薩克森 - 安哈特邦皆已將該邦的另類選擇支部定調為已證實的極右派政黨。「我正在關注這件事,而我也感到相當的放鬆」另類選擇國會黨鞭鮑曼 (Bernd Baumann) 表示,「我們會關注結果,也會繼續開闢我們的道路。」另類選擇副主席伯林格 (Peter Boehringer) 接受電台訪問時則指出,若法院在這兩天做出另類選擇敗訴的判決,這將成為另類選擇上訴到最高行政法院的基礎。另類選擇近日在德國各地選舉中取得多項勝利。在東部一些經濟發展較差的地區中,另類選擇反體制、反移民的主張較能獲得民眾支持。目前,另類選擇在聯邦議院共 735 席中取得了 78 席,並宣稱自己是民主且非極端的政黨。 | daily-weekly |
美媒:美啟動對台重大軍事合作,陸軍特種部隊長駐參與訓練 | (中央社) 美國軍事新聞網站《SOFREP》報導,美國已啟動與台灣的重大軍事合作,其中包括部署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在台灣參與持續進行的訓練行動,是雙方軍事關係的里程碑。根據 2023 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 條款,美國軍事顧問已開始長駐金門與澎湖的兩棲指揮中心。他們的任務涉及與台灣精銳部隊定期進行訓練演習。這項合作值得令人注意的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協助訓練台灣陸軍使用黑色大黃蜂微型無人機 (Black Hornet Nano), 這是一款微型無人飛行載具 (UAV)。這項合作也延伸到擬定操作指南與訓練手冊。中華民國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已提議循軍售管道直接從美國採購這款微型無人機。美國國防授權法勾勒部署美國人員到台灣的架構,主要著重在軍事訓練,但尚未立即有安置文官的規劃。報告指出將有愈來愈多美國特種作戰部隊聯絡組 (U.S.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Liaison Element) 人員駐紮台灣,並計劃派駐美國第 1 特種部隊群 (1st Special Forces Group) 第 2 營 A 連小組。這些小組包含 3 名美國陸軍「綠扁帽部隊」(Green Berets) 人員,肩負在中華民國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兩棲偵察營與高空特種勤務中隊基地進行聯合訓練的任務,擔任駐訓觀察員。這與以往頻繁但非常駐訪問台灣訓練設施的做法不同。自去 (2023) 年起,美國特種作戰部隊聯絡組一直在桃園市龍潭區的基地執行任務,協調在台灣的所有美國特種作戰活動。這樣的安排包括監督臨時駐紮台灣的高價值設備和訓練資源。台灣國防部回應,國軍與友盟國家維持常態訓練交流,均依年度計畫執行,藉汲取經驗提升國軍整體戰力,對詳細內容沒有說明。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說,美國對於特定行動、交流或訓練沒有評論,但強調在對抗中國當前的威脅時,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以及與台灣的防衛關係,「我們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專家蘇紫雲強調這次合作的戰略價值,並提到美國陸軍綠扁帽部隊的防禦能力。他們與台灣專業兩棲偵察營的整合,增強了台灣對抗敵軍入侵的能力,相關活動遍布數個關鍵地點,包括金門、馬祖、澎湖與淡水河口。《SOFREP》報導說,這項計畫是美台軍事關係的里程碑,總統蔡英文 2021 年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訪問時,首度承認美軍 40 年來將首次長駐台灣。當時台灣的國防部不願對具體細節發表評論,但強調這些交流的目標是在增強台灣的訓練、備戰與制度性能力,符合確保國家與區域安全的年度計畫。 | daily-weekly |
專訪李小牧:在新宿歌舞伎町大學,馬來西亞的趙教授教啟發我成為「案內人」 | 大概是去年 8 月,我再次「重新」認識了歌舞伎町案內人李小牧,那陣子李小牧出現在許多台灣網紅的 YouTube 頻道和媒體報導。之所以說「重新」認識,是因為看了他上的節目,才喚起陳年的記憶,想起李小牧在多年前曾活躍於香港《鳳凰衛視》的新聞談話節目。如今在這新媒體興起的年代,李小牧的身影再次活躍。透過《李小牧看日本 - 歌舞伎町案內人》YouTube 頻道,李小牧自述當年之所以會成為歌舞伎町案內人,就是受到一位馬來西亞華人皮條客所影響的。筆者知道早年有大批馬來西亞華人到日本非法打工,沒想到居然也有人從事拉客生意,為了更瞭解當中的故事,趁今年 1 月在東京的時候,筆者與李小牧先生進行訪談。當年,這位馬來西亞華人在歌舞伎町被稱為趙教授,他和李小牧的關係,說不上良師益友,曾為競爭對手是肯定的,而這位趙教授,已在 2010 年過世。來日本跳飛機的馬來西亞華人繁華的歌舞伎町,是由在日的台灣人發展起來的,後來日本人、在日朝鮮人、各省中國人等各方勢力也盤踞於此。其實,歌舞伎町也曾有馬來西亞華人的身影。1986 至 1991 年間,日本進入了泡沫經濟時期,日圓兌美元的急速升值吸引了周邊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前來日本「淘金」。岩井俊二導演的電影《燕尾蝶》中,就敘說了中國人到被稱為「円都」的東京打黑工的故事。不過個人認為《燕尾蝶》中的情節有點魔幻獵奇,要推薦的話,還是會推薦看成龍主演的《新宿事件》、金城武主演的《不夜城》, 這兩部電影也是曾到日本打黑工的馬來西亞人認為較寫實的。為什麼曾有大批馬來西亞華人到日本打黑工呢?在日本泡沫經濟時期,也是馬來西亞錫礦產業走下坡的時刻。馬來西亞曾是全球重要的錫礦出口國,但錫價卻在 1980 年代末崩盤,造成大批因錫礦產業而生的華人城鎮陷入經濟停滯的困境,尤其教育程度較低、底層階級的華人受到的失業衝擊最大,他們只好到海外尋找打工的機會;即使受教育程度較高,擁有高中學歷的年輕人,也因看不到家鄉有更好的前景,而選擇加入「跳飛機」的浪潮。所謂「跳飛機」, 就是非法滯留在他國當非法勞工的意思。由於馬來西亞的霹靂州、森美蘭州是因錫礦產業而興起的,因此早年這兩州明顯有不少華人到海外跳飛機,他們多是前往英國、美國、澳洲、日本、台灣等已開發國家打黑工。他們有的是跟團,或自己過去,在購買來回機票入境當地後,就逾期逗留、非法工作;有的人在異鄉順利落腳後,還會成為仲介,招攬更多同鄉成為跳飛機的一員。筆者出生於霹靂州,家族中就有親戚曾到日本、台灣跳飛機。早年到日本跳飛機的馬來西亞人到底有多少人,並沒有完整的統計數據,根據所收集到的不同年代的文獻記錄,依日本法務省的統計,在泡沫經濟前的 1984 年仍沒有非法馬來西亞勞工,1987 年的統計有 18 人,1989 年已暴增至 1865 人。即使是 1991 年泡沫經濟破裂後,在 1992 年和 1993 年,有超過 6 萬名外國工人被逮捕,其中三分之二來自馬來西亞、伊朗、韓國,這三個國家人數各約佔 1.4 萬人。接受筆者訪問的人不到 10 位,初步了解,早年到日本跳飛機的華人,男性多從事日文語境中的 3K 工作,即骯髒 (汚い,Kitanai)、危險 (危険,Kiken) 和辛苦 (きつい,Kitsui), 也和英語的 3D 工作同義 (即 Dirty 、Dangerous、Difficult), 如下水道清潔工、建築工、廚房工作等,雖然亦有女性投入 3D 行業,但也有部分馬來西亞女性是從事陪酒工作。根據李小牧的回憶,早年確實有不少馬來西亞華人女性在歌舞伎町從事陪酒工作,就如同當時也有不少泰國、菲律賓女性在東京投入這行業,後來隨著進入日本的中國女性越來越多,陪酒行業中到的東南亞女性就遭到邊緣化。此外,也有少部分馬來西亞女性是自己開酒吧的,李小牧就曾光顧過,也曾誤入一家是有在賣搖頭丸的。簡而言之,隨著 1991 年後日本泡沫經濟破裂,開始進入「失落的三十年」, 以及日本官方日趨嚴格的管制外來人口政策,加強取締境內非法滯留的外來人口,基本上進入 2000 年後已鮮有馬來西亞華人在日本跳飛機。在 2020 年有一則報導,一名 59 歲的馬來西亞華裔男性暈倒在日本街頭後,才被警方發現已滯留在日本 21 年。最終這名男性在扣留所期間,不幸因中風病情惡化而客死異鄉。而啟發李小牧從事拉皮條工作的馬來西亞趙教授,據信也是健康因素而於 2010 年魂逝歌舞伎町,他在日本的時間也至少 21 年以上了。李小牧與趙教授如果讀者們有關注李小牧的 YouTube 頻道,或是之前看過有關他的專訪,或相關紀錄片的話,那對他為何在日本成為案內人的歷程有一定了解。1960 年出生於湖南長沙的李小牧,儘管成年時期在深圳經歷了改革開放後帶來的經濟榮景,或許繼續留在中國發展,有朝一日也能出人頭地。李小牧常在媒體受訪時說,在日語中,「性事」和「政治」發音相近,而他已從有關性事的行業,轉為決定投入政治事業,而這是後話了。政治與權力,往往繞不開性,儘管李小牧在深圳時的進出口貿易事業做得不錯,但他和女友因不堪當地一個派出所所長的職權騷擾,1988 年決定到日本發展。到東京後,李小牧經歷一年的日語學校學習,最終如願以償考入東京服裝設計學院。不過,為了應付和女友的二人生活,以及在東京高昂的生活成本,李小牧打過多份工,如到情人旅館當清潔工,最終他發現,原來做拉皮條的生意才能獲得更多的收入。那李小牧又是如何成為歌舞伎町案內人的呢?在紙醉金迷的東京,許多男性遊客無可避免會在歌舞伎町遇到皮條客。不過根據李小牧所述,歌舞伎町拉客的情況早已不如泡沫經濟時期的盛況了,如今的歌舞伎町多是餐飲業,而當年的場景是很明顯能看出哪些是陪酒酒吧、風俗店。李小牧還記得,某一天晚上他走在歌舞伎町時,一位陌生男子走近他,這位戴厚眼鏡、身著西裝的男子並不高,身材有點胖,並不像日本人,也不像華人,一臉憨厚的樣子,但一開口卻是問他有沒有興趣去看脫衣舞表演。李小牧當下表示拒絕,但也覺得好奇為什麼會有說中文的人在拉客,就問其他路人「那個馬來西亞人在幹嘛?」才得知原來帶別人去看脫衣舞,還能從店家抽成。李小牧意識到,針對外籍人士拉客的市場還是一片藍海。也就是說,當時已有比李小牧更早出道的外籍案內人存在。李小牧認為,就算趙教授不是說中文的外籍案內人第一人,至少也是第一代。對趙教授的印象,除了年紀比自己大一些,口音明顯與中港台不同外,更令李小牧驚艷的是,趙教授能說多種語言,除了普通話,還能以流利的廣東話、閩南語拉香港、台灣的遊客,還有自學一點韓語、英語、德語、法語來招攬各國旅客。至於日語,李小牧記得日語算流利,講話有點結巴的趙教授自稱是東京外國語大學畢業,但這點沒能人證實。當時李小牧、趙教授之所以能在歌舞伎町立足,是因為拉客的日本人無法應對外國人,那李小牧、趙教授等外籍案內人就能吃下這塊未被重視的市場,若碰到本地客就轉介給日本案內人,以此打點好和在地勢力的關係。李小牧作為後進者,無可避免讓趙教授感到威脅,當時李小牧常在歌舞伎町的路上遭惡意騷擾,甚至遭不明人士掌摑,他相信是趙教授在背後唆使的。雖然李小牧也找到了日本黑道作為靠山,但趙教授也靠自己的黑道靠山來威脅他。最終在更有權威的黑道人物介入下,才調停了兩人紛爭,從此李小牧的據點在歌舞伎町一番街,而趙教授在さくら通り (櫻花街), 在各的地盤各過的。不過有一次,兩人差點發生肢體衝突。當時李小牧拉到了想去看脫衣舞表演的韓國客人,但李小牧不會韓語,只會簡單的時間、價格方面的韓語單字,他只好請趙教授過來幫忙翻譯。當時那位韓國旅客已脫衣舞場樓下,準備上樓進場了,沒想到與趙教授一番對話交流後,卻選擇離開,趙教授還跟在後面。當時李小牧相當不滿,便抓起趙教授領子,眼鏡也被摔到地上,質問他為什麼韓國客人會離開,他到底說了什麼?儘管趙教授沒解釋清楚,但李小牧沒有進一步的暴力動作,而趙教授也沒找人報復或為壞掉的眼鏡索賠。李小牧相信,或許這事情也讓趙教授意識到,儘管他身材瘦小,但生氣起來也不好惹。和黑道共存在電影《不夜城》中,男主角金城武就提到,在日本人、在日朝鮮人、台灣、福建、北京、上海等各方勢力盤踞的歌舞伎町,馬來西亞華人是中立的存在。有好幾位曾到日本跳飛機的馬來西亞華人告訴筆者,來日本打黑工的除了賺快錢、討生活的底層人士外,也有一些在馬來西亞走投無路的幫派份子,因此筆者也好奇新宿是否也曾有馬來西亞幫派的存在?趙教授是否又以他們為靠山呢?「我沒感受到馬來西亞黑幫,只是犯罪團伙,只有做了壞事就跑了。」李小牧說,他並沒有聽過馬來西亞人加入中國或台灣的黑幫,日本的更不可能,因為多不會日語。不過當時的治安環境相當複雜,李小牧還記得 1994 年的新宿就發生好幾起和華人有關的兇殺案,其中一案是一名馬來西亞女性和男友遭到殺害,據說是男友得罪了別人而惹禍。此外,根據網路上搜尋到的一則 1989 年的報導,一名 25 歲的馬來西亞女性遭到殺害,屍體被發現在大久保情人旅館內,是遭到她的同居男友所勒死。報導稱,這名女性白天在日語學校上學,晚上在歌舞伎町的約會俱樂部工作。無論是從基於現實改編的電影,或是現實中龍蛇混雜的新宿,馬來西亞群體可謂勢單力薄,那趙教授又如何在歌舞伎町求存二十多年呢?由於李小牧始終都是以合法身份在日本留學、工作、結婚,趙教授卻是非法滯留,李小牧認為,或許他在趙教授眼中是在黑白兩道間吃得開的角色,會擔心如果得罪他就會向警方檢舉,所以後來才跟他保持良好關係。不過,更重要的是,還是李小牧幫趙教授擺平了麻煩。在歌舞伎町一番街立足後,李小牧開始擴大團隊。在李小牧的傳記中,提到曾有位綽號「歪脖子」的手下,歪脖子是非法滯留日本的中國人,後來兩人鬧翻,歪脖子另立山頭招兵買馬,成為李小牧和趙教授的競爭對手。從此李小牧只招攬有合法居留身份的在日中國人,反觀趙教授卻是形單影只,只有一個弟弟偶爾會來幫手。李小牧記得趙教授的弟弟自稱趙子龍,身材比趙教授更胖,態度更兇惡,不過弟弟是以觀光客身份頻繁出入日本。由於趙教授多數時間還是一人作業,始終容易受欺壓,而歪脖子在被遣返回中國前,就已在侵蝕趙教授的地盤。得益於歪脖子是李小牧和趙子龍的共同敵人,因此兩人的關係也轉好,但始終沒有太多深入的交流,李小牧並不知道趙氏兄弟的真名,也不曉得他們來自馬來西亞哪個城市。歪脖子被遣返後,趙教授的地盤卻被來勢洶洶的中國東北幫佔據。於是李小牧協助趙教授跟東北幫打好關係,畢竟東北幫不諳英語和其它外語,最終也同意讓趙教授留在櫻花街,協助東北幫招攬歐美客。趙教授過世前數年,櫻花街勢力版圖又再改變,中國東北幫已被中國東北出生的日本「殘留孤兒」勢力取代,兩股勢力至今還在鬥爭,如兩年前發生在池袋的太陽城百人大亂鬥事件就是一例。馬來西亞人的群像在李小牧 2011 年出版的《歌舞伎町案內人》自傳中,其中一則故事引起了筆者的興趣,李小牧提到曾招呼的一位馬來西亞華人富豪,給了歌舞伎町一家中國酒店的陪酒小姐 10 萬日圓的小費。因此筆者相當好奇,他對不同國家地區客人的印象是怎樣的呢?李小牧說 80、90 年代其實還沒有那麼多中國客人,當時能出國的人不多,主要還是中共高級幹部才能來日本旅遊,因此他接觸到的客人還是香港、台灣、韓國客人為主,當然還有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的華人旅客。李小牧指出,當旅客遇到皮條客,旅客會感到擔憂、害怕是正常的,他形容,真有意想消費的東南亞華人旅客比較「本分」, 而香港旅客比較會「算」。李小牧解釋「本分」不是對小姐是否無禮,而是在介紹服務的對談過程中,會覺得比較坦誠,會直接說明需求,反觀香港客人多會討價還價。不過,李小牧也透露了一個不幸事件,他曾有個已分道揚鑣的小弟,數年前欺騙了一位馬來西亞客人,這位馬來西亞客人追上來討回錢時,卻遭一拳回擊,摔倒時後腦勺撞擊到地面,不幸成了植物人,而這位小弟最終也遭到日本警方逮捕。整體上,李小牧對馬來西亞華人的印象,是給人感覺比較坦誠,也比較容易交流,多是在日本安分打工賺錢的。李小牧也交過馬來西亞華人女友,也對馬來西亞華人料理好奇,早年常光顧兩家在大久保的馬來西亞餐廳。如今大久保唯一馬來西亞餐廳 ——「南洋叔叔肉骨茶」, 他也是熟客。另一方面,李小牧早年所遇到一些在日本的馬來西亞小老闆,是靠跑單幫賺錢的。不只是馬來西亞人,當時許多外國人會到上野橫町買衣服、皮具、帽子等仿冒品回國賣,但同時也有來自海外的仿冒品,也會被單幫客帶到日本販售。李小牧提到,他前女友是東京服裝設計學院馬來西亞留學生,當時就有在做跑單幫生意。1992 年 2 月 8 日,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提出了「向東學習政策」, 希望有朝一日馬來西亞也能跟日本、韓國一樣,成為先進的現代化國家,因此 80 年代開始有許多馬來西亞學生到日本留學,其中不少是馬來裔學生。80 年代中末期,開始赴日跳飛機的馬來西亞華人逐漸變多,同時也有人來日本跑單幫,而自稱是東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的趙教授,則是少數憑個人語言優勢,在歌舞伎町拉皮條的案內人。儘管趙教授可以說是「先行者」, 但後續的發展卻不如李小牧,除了非法滯留的身分因素外,還有沈迷於賭博的關係。一些曾到日本跳飛機的受訪者告訴我,雖然當時肯努力就能賺到錢,但紙醉金迷的東京充斥太多誘惑,有的人沈溺於黃賭毒而存不了錢,礙於面子,也不願選擇回國面對現實。李小牧相信,當時就算趙教授是一人作業,收入也不會差,但敗在於流連柏青哥店,因此生前過得不是那麼順遂。雖然趙教授是死於一個巷子內,但在東京還是有居所的,李小牧記得,趙教授總是工作到很晚,柏青哥店白天開業後就進去打小鋼珠,或許下午才會回家休息。訪談到尾聲,李小牧提議帶我到趙教授離世的地方看看,我也把這段路程紀錄下來。離開李小牧在歌舞伎町一番街開的湖南菜館後,他帶我走到不遠處的櫻花街,接著指著一條小巷子告訴我,那裡就是趙教授於 2010 年死去的地方。大概在 2010 年的時候,李小牧才得知趙教授已猝死在櫻花街的巷子裡。有人跟他說,趙教授死的時候,就像是一名醉倒在歌舞伎町的流浪漢,坐倒在巷弄的一張紙皮上,身旁還有啤酒罐,或許是剛離開柏青哥店後找個巷子休息。趙教授過世在 12 月的冬天,遺體是第二天才被人發現。得知趙教授的死訊後,李小牧在部落格以日文為趙教授寫下悼文。李小牧表示,儘管他和趙教授並沒有建立太深厚的關係,但還是相當感懷,畢竟還是趙教授在「歌舞伎町大學」, 啟發了他走向案內人的道路。參考資料:The Migration of Asean’s Worker to Japan. Azhar Harun1,Shafee Sa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Spencer-IllegalMigrantLaborers-1992. Steven A. Spencer. Sage Journals. | daily-weekly |
2024第96屆奧斯卡賽後分析:《奧本海默》《可憐的東西》稱得上年度最佳,但僅拿下一席的《Barbie芭比》才是最大贏家 | 長久以來,「電影」一直將自己擺在娛樂產業的金字塔頂。電影產業在每個世代都面對著不同的挑戰,因應不同的危機,它也與時俱進地不斷改變色澤,成為當代觀眾願意接受的模樣。進入 21 世紀,超級英雄電影構成的漫畫宇宙,強化了聲光娛樂的刺激,壯大了產業本身的數字和成績,某種程度卻也削弱了創作者和觀眾對於人性質地及層次的細膩處理、細膩感受。與此同時,串流平台也正在改變一般觀眾的觀影習慣。面對如此產業現狀,奧斯卡金像獎身為以美國為主的電影產業之最高榮譽、最佳代表,能不能忠實反映,從而鼓舞從業人員一起應對,往前邁進,是筆者在關注每年獎季時,更希望看到的鏡中照影。過去幾年,觀眾趨之若騖的「超英電影」甚少有機會進入這份一年一度豪華大拜拜的鍍金名單,連帶影響到頒獎典禮主持人一再自嘲「今年沒人看過提名電影」。更多時候,保守、平庸、矯情、做作,挾著「政治正確」的輿情,一舉中的拿下大獎。凡此種種,都是我們想起近年奧斯卡、聊起近年奧斯卡,很難迴避的總體印象。今年卻不然。第 96 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掌聲中風光落幕。典禮主持人吉米基墨 (Jimmy Kimmel) 在一開場就宣告:「It’s a long year. A hard year, but also a great year for movies.」當全球直銷產業呈現衰退,安麗台灣卻能逆勢成長,關鍵策略為何?林彥秀給出實際答案,就是這一兩年安麗制定明確的營運戰略,聚焦在「大健康」趨勢,從身體健康、心靈健康、個人健康、社群健康、財務健康、環境永續等六大面向著手,顛覆直銷產業過往的經營思維。進一步拆解要讓大健康策略的落實,背後可說就是運用到「雙軸轉型」概念。一方面,安麗從十年前開始推動數位化,運用數位科技推動營運及直銷商順利轉型;另一方面,明確擘劃出組織的 ESG 策略,從體驗中心的空間營運到驅動夥伴日常行動的改變,達到綠色永續及減碳成效。全台直銷業第一家碳中和體驗中心落成,年減碳 18,253 公斤今年一月台北安麗空間重新整頓開幕,從原址地下室搬遷到一樓,既有功能都在,但是更高效利用實體空間坪效,打造讓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能大幅減少電力的使用,讓減碳績效立刻看到成果。值得追問的是,安麗明明去年線上訂貨業績,已經佔整體營業額超過 8 成,為什麼他們還願意投入大筆資源,陸續升級全台五個體驗中心?安麗台灣業務暨營運長黃桂琴解釋,「數位愈發展,體驗愈重要!尤其在 OMO 時代,線上通路提供快速訂貨、出貨服務,但是實體的體驗,則可以強化直銷與顧客之間的信任感,不僅可以透過互動裝置讓直銷商新朋友瞭解各種方案,同時每月一次的體驗日,在多功能空間舉辦各類沉浸式體驗、專家學者講座等主題活動,反而有助於線上線下緊密串連,強化認同感。」除了善用空間、節能減碳,安麗台灣也敞開大門,邀請外部夥伴一起集思廣益,展開不同面向的減碳可能性。黃桂琴指出,去年安麗開始與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所合作,藉由學界的研究能量,幫助安麗找到多元的減碳切入點。例如各地體驗館使用循環杯替代紙杯,一年約可減少 47 萬個紙杯的用量;搭配重複使用的環保袋,估計一年可減少逾 70 萬個紙袋。當然減碳也不會只侷限於體驗中心,安麗台灣企業傳播暨人力資源處長丁蘭就表示,他們也會從人的行為面著手,鼓勵直銷商夥伴從日常開始減碳。例如安麗從今年開始,招標工作就用數位檔取代紙本印製,連同《安麗雙月刊》也開始數位化,不再印製 125 萬本紙本月刊,各種行動加總起來,等於每年種植超過 6,600 顆樹的減碳效益。賦能直銷夥伴勾勒成長曲線,關鍵策略在於數位化、精準化除了淨零減碳,雙軸轉型的另一支柱,也就是數位轉型,安麗台灣其實走得更早,從事業發展角度鼓勵直銷商勇於結合數位工具,得以更有效率方式推展事業。這也是為什麼安麗台灣連續 5 年可以維持成長,甚至在亞太區市場,安麗台灣去年的成長率更是奪得第一,背後因素就可歸因於十年前開始進行數位轉型。至於轉型陸續展開哪些實際舉措?黃桂琴回應,「我們主要是透過數位化、精準化策略。」所謂數位化策略,首先是重新設計銷售、服務流程,讓直銷商在招商過程更為便捷;其次是陸續開發數位工具,像是提供 iShare 數位內容中心、Am-Card 安麗行動卡,幫助直銷商快速查詢業績,並且結合 CRM 系統分析銷售資訊,讓直銷商即時掌握顧客購物喜好,才能借力使力加速成交。至於精準化策略,目標就是要降低新加入的顧客流失率,透過數據分析及觀察直銷商行為,提供他們具體的策略建議。甚至安麗也會根據個別直銷商的事業發展階段,給予不同面向的事業計畫策略,以及提供相對應的教育訓練,例如教授他們可以怎麼透過 LINE 工具,有效連結電商、資料庫、人力訓練、社群經營等工具及資源,確實讓直銷商的數位運用能力,明顯有所提升。洞悉安麗台灣營運策略可發現,雙軸轉型背後最重要的目的,聚焦在賦能成長,也就是幫助夥伴、直銷商找到新的成長曲線。黃桂琴分享一項大健康策略之下,賦能同仁的實際成績,安麗從兩年前開始與北醫合作,目前已有 6,000 位夥伴取得健康管理師認證、8,000 人獲得北醫學分班資格。由此可見,不論是數位化或永續經營,企業組織內最重要的元素仍是「人」, 號召志同道合一起投入好事,自然形成一股革新力量。 | daily-weekly |
海地總理請辭成立過渡委員會,局勢惡化400萬人面臨糧食危機,肯亞變卦暫不派警協助維安 | 海地總理請辭成立過渡委員會,幫派難解恐讓局勢更惡化 (中央社) 海地政治過渡協議象徵這個暴力猖獗的國家跨出重要一步,但還需要有更多作為,部分專家警告局勢恐會進一步惡化。《法新社》報導,海地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武裝幫派掌控大部分地區,歹徒掠奪基礎設施,人民饑荒憂患加劇。協議為何?根據加勒比海國家領導人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等政要 11 日在牙買加會談敲定的協議,海地總理亨利 (Ariel Henry) 將把權力移交給一個新的過渡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將任命一位臨時領導人,之後將舉行選舉。海地自 2016 年以來就沒有舉行選舉,2021 年時任總統摩依士 (Jovenel Moise) 遇刺身亡後,亨利便上台掌權,名義上是過渡性人物。過渡委員會 7 名有表決權的成員將來自海地各方的政黨,包括與亨利、摩依士及前總統亞里斯提 (Jean-Bertrand Aristide) 有關的運動。亞里斯提是左傾前神父,也是海地第一位民選總統。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 (Matthew Miller) 12 日表示,應於 48 小時內任命委員會成員。這項協議將能平息暴力嗎?華府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 幕僚長暨資深顧問阿塞維多 (Eddy Acevedo) 說:「僅將總理亨利免職和尋求政治解決方案,並不能自動解決海地嚴重安全危機。」他表示,海地仍可能陷入國際社會「最可怕的惡夢」, 見到幫派頭子占領總統府。他警告說,不具合法性的政治領袖會造成進一步的動盪,而被美國視為未來穩定局勢關鍵的國家警察缺乏經驗,如果感覺未獲堅定的支持,可能會棄械投降。肯亞已站出來派遣警察,加入主要由美國和加拿大資助的國際任務團,以助海地恢復秩序。肯亞表示,隨著亨利請辭,相關計畫將被擱置,但美國樂觀表示,一旦新政府就位,任務團將持續前行。新的委員會具代表性嗎?曾任美國外交官員的美國和平研究所 (USIP) 拉丁美洲計畫副主任米恩斯 (Keith Mines) 表示,海地人長久以來尋求一個更具代表性和透明度的政府。米恩斯說,這次的過渡「確實是巨大且出乎意料的一步,坦白說,如果沒有安全危機,這可能不會發生。」他說:「我認為這開闢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這些可能性仍必須謹慎經營,而且必須得到國際社會堅定支持,尤其是美國。」他說,對肯亞領導的國際部隊部署來說,中央政府的軟弱是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除了 7 名成員外,委員會還將有 2 名觀察員。米恩斯建議成立第 2 個委員會發揮諮詢作用,可以引入其他小政黨等成員。幫派扮演何種角色?這項協議不會讓任何受聯合國制裁的團體有發揮的餘地。幫派在多年來侵蝕政府權威後,實際上控制了海地大部分地區。海地非政府組織「人權分析及研究中心」(CARDH) 創辦人尚恩 (Gedeon Jean) 表示,過渡委員會「不是理想的政治局勢」, 但會讓主要團體參與其中。他說:「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新的政治人物出現。」「我認為在當前政治局勢,幫派成了一大勢力。我們必須小心他們的犯罪行徑,包括強暴、屠殺及嚴重侵犯人權等,這些都不會被合法化。」海地局勢亂又沒總理,肯亞變卦暫不派警協助維安肯亞高階官員 12 日表示,奈洛比當局已決定,將暫時擱置依聯合國支持的多國任務團派警力赴海地打擊暴力的計畫。《法新社》報導,肯亞做出這項決定之前,海地總理亨利已因海地境內絕大部分地區遭武裝幫派把持而同意下台。肯亞外交部秘書長辛奧伊 (Korir Sing'oei) 12 日說:「鑒於 (海地) 法治的徹底崩壞,也鑒於海地總理的請辭,局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說:「如果海地沒有政治行政機構,警察部署行動就少了依據,因此 (肯亞) 政府將靜待海地成立新的憲政機構之後,再針對此事做出進一步決定。」然而,辛奧伊表示,肯亞依舊致力於「率領 MSS」。MSS 指的是聯合國安理會去年 10 月通過的「多國維安任務支援團」(Multinational Security Support)。《路透社》報導,不過短短 11 天前,海地總理亨利才和肯亞總統魯托 (William Ruto) 簽署協議,當時魯托表示,這起協議將加快進程,使得延宕多時的肯亞警察部署終可成行,啟程前往海地協助解決這個加勒比海國家愈演愈烈的暴力事件。沒想到,肯亞政府 12 日就來個 180 度大轉彎,在亨利宣布辭職後決定暫時擱置部署計畫,並將於海地新政府出爐之後重新評估協議。國際間許多政府不願參與這項海地維安任務,部分原因在於亨利是 2021 年總統摩依士遇刺後上台,各國政府憂心未經選舉產生的亨利政府是否具有正當性。此外,由於聯合國之前的任務團曾在海地造成了毀滅性的霍亂疫情和性虐待醜聞,且從未做出賠償,讓許多海地民眾和觀察人員對國際社會干預海地事務抱持審慎態度。而在華府,美方 12 日淡化肯亞暫時擱置派警赴海地一事,說肯亞尋求的海地新政府會透過一項過渡協議實現。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告訴《法新社》等媒體說:「任何延誤都會讓我擔心,這是當然的;但我們並不認為有延誤的必要。」針對肯亞的決定,米勒說:「他們希望能有一個政府接待他們,希望能有一個政府向他們提出請求來部署任務團,這是很自然的事情。」米勒表示,海地新的過渡委員會應於「不久的未來成立妥當,進而毫不遲疑為任務團計畫的推動鋪路」。米勒表示,海地新過渡委員會應會於未來 24 至 48 小時內籌組完成,而這個委員會將在大選前任命總理和內閣。海地情勢日益惡化,400 萬人面臨糧食危機聯合國旗下世界糧食計劃署 (WFP) 加勒比海地區負責人鮑爾 (Jean-Martin Bauer) 12 日表示,海地有 400 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 其中 100 萬人距離饑荒僅一步之遙。《美聯社》報導,鮑爾在線上記者會中表示,他「敲響了警鐘」, 由於近來幫派暴力日益猖獗,使情勢雪上加霜,3 月才剛過第 1 週,首都太子港 (Port-au-Prince) 就另有 1 萬 5000 人流離失所。他說,這讓海地無家可歸者總數達到 36 萬;聯合國指出,當中有半數是兒童。海地人口超過 1100 萬。鮑爾表示,2020 年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情期間,海地有 400 萬人面臨糧食不安全或飢餓的問題,這個數字沒有下降,但瀕臨饑荒的人數上升到 100 萬人。鮑爾表示,世界糧食計劃署及其合作夥伴為太子港新增的無家可歸者啟動熱餐服務,起初每天提供 2000 頓飯,現在增加到每天將近 1 萬 4000 頓飯。但他表示,除非重新開放港口以補充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庫存,否則倉庫存糧將在幾週內耗盡。 | daily-weekly |
印度邊境隧道啟用加劇中印邊界摩擦,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尼泊爾 | 中印雙邊關係持續降溫,邊境隧道啟用加劇兩國摩擦 (中央) 印度總理莫迪上週主持啟用阿魯納查省一條具戰略意義的隧道,令中國不滿並重申該地為中國領土。分析指出,中印邊界問題令兩國關係降溫,雙方雖進行了 21 輪會談,但並沒有明顯撤軍跡象。莫迪 (Narendra Modi) 9 日造訪阿魯納查省 (Arunachal Pradesh), 為號稱全球最長雙線隧道的西勒隧道 (Sela Tunnel) 主持啟用儀式。隨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藏南地區是中國領土,中國政府從不承認並堅決反對印度「非法設立」的阿魯納查省,「印度此舉只會導致邊界問題複雜化,並對兩國邊境地區局勢造成負面干擾」。綜合《路透社》、《美國之音》報導指出,這一輪中印兩國的邊境衝突始於 2020 年 6 月,雙方的軍人在拉達克 (Ladakh) 地區發生衝突,至少造成 24 名人喪生。隨後,兩國都在邊境部署了大量的軍人,人數破萬,並以戰鬥機、大砲和坦克支援,兩國的關係也開始降至冰點。分析指出,雖然至今已經過多輪的撤軍會談,然而在中印之間長達 3500 公里長的邊境線上,緊張局勢持續存在。「啟用西勒隧道」是雙方之間最新的摩擦。報導引述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 (Subrahmanyam Jaishankar) 日前在一場媒體閉門會議中表示:「過去 4 年以來,這種緊張局勢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如果越早解決這個問題,對雙方都有好處。」然而分析認為,雙方緩和緊張局勢的努力基本上失敗,目前邊境部署的軍力仍然龐大。報導引述印度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研究員約希 (Manoj Joshi) 指出:「雖然自 2020 年的衝突以來,兩國軍事指揮官已就撤軍問題進行了 21 輪軍長級會談,但目前沒有出現更大規模撤軍的跡象。」根據公開資訊,這次引發兩國爭論的「西勒隧道」海拔 1 萬 3000 英尺 (約 3962 公尺), 連接阿魯納查省的達旺 (Tawang) 與阿薩姆省 (Assam) 的特茲普爾 (Tezpur), 斥資 82 億 5000 萬盧比 (約新台幣 31 億 3000 萬元) 興建,讓兩地陸地運輸時間縮短 1 小時以上,可加快印度軍事動員或部署速度。事實上,在 2022 年 12 月,中印雙方也曾在達旺發生衝突。據當時印度的報導指出,中國士兵試圖越界,拔除印度軍方的哨站,被印度軍方成功制止;解放軍西部戰區微信公眾號發文指出,西部戰區邊防部隊位中印邊境東段東章地區實控線,中方一側組織例行巡邏,遭到印軍「非法越線攔阻」。印度啟用邊境隧道,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印度周邊 3 國 (中央社) 印度啟用邊境隧道引發中國不滿之際,中國國防部 13 日宣布,4 日至 13 日間,共軍國際軍事合作代表團訪問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尼泊爾,就「共同關心的地區安全問題」與三國防務部門會談。中國國防部官方微博「國防部發布」13 日下午通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軍事合作代表團於 4 日至 13 日訪問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尼泊爾。通報稱,代表團訪問期間拜會了馬爾地夫總統,並分別與三國的防務部門進行會見會談,圍繞兩軍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地區安全問題」交換意見,「重點就推進雙邊防務合作深入磋商,達成一系列共識,進一步豐富了中國與相關國家防務合作內涵。」中國與印度在邊境緊張情勢升高,印度 9 日啟用一條全新且具戰略意義的邊境隧道「西勒隧道」, 加劇了雙邊摩擦。共軍 13 日宣布與印度三鄰國會商防務合作,劍指印方意味濃厚。印度總理莫迪 9 日造訪阿魯納查省,為號稱全球最長雙線隧道的西勒隧道主持啟用儀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隨後回應稱,藏南地區是中國領土,中國政府從不承認並堅決反對印度「非法設立」的阿魯納查省,「印度此舉只會導致邊界問題複雜化,並對兩國邊境地區局勢造成負面干擾」。 | daily-weekly |
英國政府預計否決蘇格蘭《性別認同改革法》,蘇格蘭社會正義大臣:民主與跨性別權益黑暗的一天 | 根據《BBC》報導,英國政府於當地時間 16 日表示,預計會否決蘇格蘭去 (2022) 年 12 月通過的《性別認同改革法》。蘇格蘭議會通過該法案的用意,在於降低民眾轉換自身法定性別的難度,但英國政府否決該法案,被視為打擊了跨性別者的權益。對此,蘇格蘭政府預計會透過司法審查的方式挑戰該決定。蘇格蘭社會正義大臣羅賓遜 (Shona Robison) 表示:「對於英國的民主和跨性別者而言,今天是黑暗的一天。」蘇格蘭現行制度為何?《BBC》報導指出,目前蘇格蘭民眾向英國性別識別小組,申請轉換性別的性別認可證書,通常須出示一份證明,是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不一致時,對自身性別產生焦慮的診斷。申請人需要提供 2 份醫療報告,一份來自專家,詳細說明醫師對申請者的診斷,另一份列出他們為了改變性特徵所需接受的治療或手術。此外,申請者還必須證明自己已經以他們希望轉換的性別,生活了至少 2 年。例如證明他們在官方文件中使用了不同的名字,或者改變他們駕照或護照上的性別,並宣誓他們不會再有轉換回原性別的想法。蘇格蘭政府認為,目前的過程對於申請者來說過於困難且侵犯當事人隱私,會給本就遭受邊緣化的跨性別族群帶來傷害。因此蘇格蘭議會希望能透過《性別認同改革法》改變現行規定。《性別認同改革法》內容為何?上個月蘇格蘭議會以 86 票比 39 票通過了《性別認同改革法》。該法案將申請性別認可證書的法定最低年齡從 18 歲降低到 16 歲。此外,法案取消了需提交性別焦慮醫學診斷書的規定,且申請人只需要以他們希望轉換的性別生活 3 個月而非 2 年;但若申請者是新修法後所允許的 16 至 17 歲,則需要 6 個月。跨性別運動者對該法案的通過抱持樂觀態度,蘇格蘭首席大臣史特金 (Nicola Sturgeon) 也表示,蘇格蘭政府將會捍衛此法案。英國政府為何否決《性別認同改革法》? 英國首相蘇納克 (Rishi Sunak) 曾表示,他擔心《性別認同改革法》會對全英國造成負面的影響。英國蘇格蘭事務大臣傑克 (Alister Jack) 則寫了一封信給史特金,信中表示,該法案將對英國平等權的保護造成重大的影響。他表示,該法案的通過,將會影響單一性別的俱樂部、協會組織與學校的權益,並且也會破壞男女同工同酬的規範。他補充,若該法案通過,將會使英國與蘇格蘭出現不同的跨性別規範與申請流程,這有可能導致嚴重、負面的連鎖反應,包括更多的詐騙行為或惡意申請。根據《蘇格蘭法案》第 35 條,若英國大臣認為蘇格蘭通過的法律,會影響英國法律的執行,則英國政府有權力否決蘇格蘭議會通過的法律。英國政府預計會在 17 日使用此條款否決該法,並在下議院發布聲明闡述否決原因。若英國政府最終否決《性別認同改革法》, 將會是英國史上第一次以《蘇格蘭法案》第 35 條規範為由,否決蘇格蘭的法案。對此史特金認為,英國政府沒有理由否決該法案,此行為侵害了蘇格蘭議會的權力。在野的影子蘇格蘭事務大臣莫瑞 (Ian Murray) 則補充,跨性別者與婦女的權利,不應被用作政治打壓的武器。 | daily-weekly |
中國利用金磚國家集團推進地緣政治野心,中印邊界長期爭端是否有解? | 文:Wesley Rahn、Murali Krishnan (發自新德里)、李宥臻 (發自台北) 本周,金磚國家在約翰尼斯堡舉行了為期 3 天的峰會,討論該集團的未來。而該集團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金磚國家中的 2 個經濟強國 —— 印度和中國能相處得多融洽。印度外交秘書克瓦特拉 (Vinay Kwatra) 24 日表示,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磚峰會場邊會晤,雙方同意「指示相關官員加緊努力,迅速脫離接觸 (disengagement)、降低衝突」; 莫迪還強調應維持邊境的和平穩定並遵守實際控制線,並稱這對印中關係正常化來說至關重要。據《今日印度》(India Today) 報導,莫迪與習近平在會場上並肩而行時有非正式的短暫談話,過程中莫迪向他提起邊境問題。《路透社》則指出,這是莫迪首度直接向習近平提起邊境問題,重申了印度部長級官員多次向中方表達的立場。《路透社》引述中國官媒報導稱,稱這次會晤是莫迪所要求,而習近平稱改善中印關係符合雙方利益,也有利於和平、穩定與發展。習近平還表示:「雙方應謹記雙邊關係的整體大局,妥善處理邊界問題,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印度與中國的長期邊界爭端未解中印關係的一大痛點,是兩國在其實際邊界 —— 即喜馬拉雅山的實際控制線 (LAC) 上的持續對峙。這次對峙開始於 2020 年 5 月,兩國士兵一個月後在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造成 20 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印度士兵。莫迪與習近平這次會晤前,前印度外交官比薩里亞 (Ajay Bisaria) 告訴 DW:「印度已經明確表示,在實際控制線問題上緩和局勢和放手對雙邊關係正常化至關重要。」不過,儘管先前進行了多輪談判和不同層次的接觸,軍事緊張局勢仍在繼續。印度表示,如果中國違反邊界協議,雙邊關係就無法正常化。目前雙方都正在該地區建設基礎設施。金磚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考慮」金磚國家被許多分析師視為建立另一種全球秩序的嘗試,尤其是在面向全球南方 (Global South) 國家時。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推動建立這樣的替代秩序,抨擊美國的制裁和「長臂管轄」, 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針對發展中國家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印度一直試圖保持中立,作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的一員,它向西方表明自己是抵禦中國軍事擴張的堡壘,同時也與俄羅斯保持貿易關係,並拒絕譴責其入侵烏克蘭的行為。中印兩位領導人都表示支持金磚國家擴增成員。習近平說,金磚國家的目標是「集眾智、匯群力,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在中國推動將金磚國家作為抗衡美國和七國集團力量的同時,其他成員國卻表現得較為低調。在一次演講上,巴西總統魯拉 (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 說,金磚國家並不尋求站在「G7、G20 或美國的對立面。」南非總統拉瑪佛沙 (Cyril Ramaphosa) 也在本週早些時候的電視演說中表示:「我們不會被捲入全球大國之間的競爭。」卡內基中國中心的非駐所學者莊嘉穎 (Chong Ja-Ian) 告訴 DW, 每個金磚國家成員「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考慮」。他說:「金磚國家在多大程度上願意並能夠為了共同利益而擱置這些自身利益,這一點仍有待檢驗。」莊嘉穎補充說,與印度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有助於北京「減輕其面臨的一些壓力」。他也提到,只要中國認為自己「受到美國的遏制、包圍和壓制」, 就會繼續將金磚國家視作解決這些問題的「渠道」。中國希望「全球南方團結在中國周圍」一些分析家表示,中國正在尋求利用金磚國家集團作為積極推進其地緣政治野心的工具。德國外交政策學會 (DGAP) 首席執行官沃爾夫 (Guntram Wolff) 對德國電視二台表示,中國「顯然希望成為領導國家」, 並且「希望將全球南方以其為中心團結起來」, 目的是施加影響力並重塑國際秩序。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委員會成員、新德里中國分析與戰略中心 (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 主席拉納德 (Jayadeva Ranade) 向 DW 表示,中國的戰略目標是「成為亞洲至尊」, 這就要求印度「默許中國的霸主地位」。拉納德指出,中印「幾乎不可能在一兩次會議中就解決所有分歧,最多是中國策略性暫停其雄心。」下次機會是什麼時候?除了金磚峰會,莫迪與習近平下一次會晤的機會將是下個月由莫迪在新德里主持的 G20 領導人峰會。前印度外交官比薩里亞認為,習近平在 G20 峰會上獲得的待遇很可能取決於中印邊界爭端的進展。他說:「中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向印度做出合理的保證,同時在邊境採取行動,讓印度對中國有信心。」©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習近平會莫迪談邊境爭端 中印能否克服分歧? | daily-weekly |
長榮航機師醞釀春節罷工,品保協會:快買旅遊不便險,產險:2關鍵情況不賠 | 長榮機師取得罷工權,品保協會:快買旅遊不便險 (中央社) 長榮航空機師昨 (22) 日取得罷工權,機師工會將朝春節前後發動。中華民國旅遊品質保障協會發言人李奇嶽表示,旅客可快投保海外旅遊不便險。李奇嶽接受媒體聯訪說,旅客參加旅遊團遇到航空公司罷工,旅行團的契約責任保險並未理賠,依規定旅遊業者要處理旅客住宿及 3 餐,之後再跟航空公司求償,以先前華航機師罷工事件為例,華航對團客及散客理賠上限是每人每天 250 美元,實報實銷。李奇嶽表示,春節期間常因機票簽轉及滯留費用高,如果長榮航空發生機師罷工,罷工前民眾可趕快投保海外旅遊不便險,有些保險公司有理賠,有些未理賠,民眾要仔細詢問。對旅行社來說,若航空公司發生罷工,李奇嶽認為,航空公司要有一套處理標準,希望交通部居中協調,若真發生罷工,旅行社才知道如何處理後續。李奇嶽提醒,旅客在航空公司發生罷工前簽轉或改票、退票,航空公司仍會收手續費,若罷工發生後再簽轉或改退票,航空公司不收手續費,但有可能行程無法出發,因為春節期間機位早已賣完。長榮機師擬春節罷工,民航局應變升級 (中央社) 長榮航空機師昨日取得罷工權,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說朝春節前後發動。民航局先期應變小組已升級為應變小組,並聯繫勞資雙方,盼盡速達成共識,共同維護旅客權益。民航局發布新聞稿,機師工會長榮分會已取得合法罷工權,民用航空局已分別聯繫勞資雙方,希望雙方考量春節將近,應以旅客權益為優先考量,在 24 日桃園市政府主持協商前,能就機師工會所提薪資結構等 3 項訴求,儘速協商達成共識,共同維護旅客權益。民航局表示,先期應變小組昨日也升級為應變小組,小組自去 (2023) 年 12 月 18 日工會宣布發動罷工投票後,已召開 3 次會議,並持續要求長榮航空於協商及應變過程,需以維護飛航安全及搭機旅客權益為最優先考量。民航局要求長榮航空需確實掌握運能,避免訂票旅客權益受到衝擊,長榮航空於官網揭露的罷工投票訊息,需因應最新進展及時更新;民航局昨日已要求業者因應工會取得罷工權,應儘速於官網公布旅客諮詢管道、航班異動公告方式等訊息。民航局表示,罷工投票期間,交通部次長林國顯、民航局長何淑萍及相關主管均持續與公司及工會保持溝通,希望勞資雙方均能考量旅客權益,秉持善意,理性溝通,在兼顧員工權益與公司永續經營前提下,化解歧見,尋求解決方案。民航局表示,除持續掌握長榮航空勞資雙方協調狀況,並要求航空應有因應作為。民航局也會積極配合勞動部,協助勞資雙方回到理性、互信、平等的協商,以儘速達成共識,營造旅客、員工與企業經營者三贏局面。長榮航機師春節釀罷工,旅行社憂旺季難改飛別家恐引發糾紛 (中央社) 長榮航空機師不排除在春節期間罷工,鳳凰旅遊高層指出,若罷工恐影響合計上百人次的歐洲出團,估新台幣近千萬的損失就要由航空公司、旅行社,甚至消費者共同承擔;雄獅回應,將視實際狀況作滾動式調整。長榮航空機師爭取調薪 20%、提高外站津貼並訴求禁用違法外籍機師,在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協助下舉行罷工投票,昨日上午完成開票並取得罷工權。機師工會 18 日表示,不排除春節期間罷工,並會在 24 小時前預告,倘若罷工啟動,搭乘長榮航空往返美國、加拿大與歐洲主要城市的旅客,受影響可能性將會更大。鳳凰旅遊總經理卞傑民對《中央社》記者指出,如果長榮航機師確定在春節期間罷工,並明確取消航班,原本的行程勢必受到影響,且過年期間屬於大旺季,訂位率接近全滿,要簽轉到其他航班的機率恐怕不高。他估計,如果與長榮有關的春節航班取消,將會影響鳳凰旅遊合計約上百人次的歐洲團,估計新台幣近千萬的損失可能就要由航空公司、旅行社,甚至消費者共同承擔。他進一步說,如果航班取消,也沒辦法簽轉他航,所有開票費用應由航空公司退還,在票務方面不會損失,但是既定行程,例如證照申辦、旅館、餐食等必要支出費用,會在扣除後退還消費者。根據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第 14 點指出,因不可抗力或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之事由,致本契約之全部或一部無法履行時,任何一方得解除契約,且不負損害賠償責任。前項情形,旅行業應提出已代繳之行政規費或履行本契約已支付之必要費用之單據,經核實後予以扣除,並將餘款退還旅客。他認為,長榮航機師罷工的成本除了航空公司,還必須由產業下游行社與消費者共同承擔,不但旅行社春節旺季恐泡湯,未來更會衍生許多曠日費時的處理糾紛,無形間影響商譽,目前還在密切觀察,由衷希望只是「虛驚一場」。雄獅旅遊回應表示,目前正與長榮航空及交通部、觀光署等單位保持密切聯繫,隨時掌握最新狀況,同時配合主管機關研擬因應措施,若發生罷工事件,雄獅旅遊將以維護旅客權益為唯一考量,並視實際狀況作滾動式調整。出國怕遇罷工買旅遊不便險就 OK? 產險:2 關鍵情況不賠 (中央社) 長榮機師取得罷工權,醞釀春節前後罷工。產險業提醒,若在「已宣布」或「已發生」罷工事件後,才投保旅遊不便險,將不在理賠範圍,因目前長榮工會未正式宣布罷工,民眾若此時完成投保,一旦遇罷工影響航班,符合條款要件下仍會理賠。長榮航空機師昨日取得罷工權,機師工會擬朝春節前後發動進行規劃。外界關注,是否可以提早購買投保旅遊不便險,移轉可能的罷工影響航班風險。富邦產險提醒,民眾須注意,若在「已宣布」或「已發生」罷工事件後才投保旅行不便險,將不在理賠範圍內;民眾若已確定旅遊行程,建議盡早投保,以便降低罷工風險導致的損害。兆豐產物保險表示,此次長榮航空雖然在 1 月 22 日上午宣布取得罷工權,但因尚未宣布罷工,因此民眾只要在正式宣布罷工之前投保旅行不便險,之後如果因罷工導致班機延誤或取消,仍可獲得保險理賠。另一家產險公司主管指出,目前長榮航空機師僅取得罷工權,尚未宣布幾月幾日罷工,因此現在民眾投保仍有效,並不屬於故意行為;只是要看各產險公司基於風險評估,是否還願意承保。他也提醒,民眾應仔細檢視旅遊不便險條款,若長榮機師罷工以致原航班取消,產險公司對被保險人無法取回的票券費用等負理賠責任,但為避免不當得利,通常會在特別不保事項敘明,若航空公司有退款機票費用,產險公司即不會對機票費用再予以理賠。富邦產險說明,不限是否出國,民眾若在罷工事件已宣布或發生前完成投保班機延誤險,因罷工事件造成預定搭乘的班機延誤或取消,仍搭乘原訂班機或改搭其他班機,因此延誤達 4 小時以上,將依保單約定給付保險金。不過,富邦產險也提醒,申請理賠時,須檢附公共交通工具業者出具的罷工事故證明及班機延誤取消證明才可理賠。若民眾還未出國,並在罷工事件已宣布或發生前完成投保旅程取消險,富邦產險表示,在預定海外旅程開始前 7 日至海外旅行期間開始前,因預定搭乘的公共交通工具業者受僱人罷工,導致預定搭乘的班次取消或延誤達 24 小時而必須取消預定的全部旅程,保險公司將對無法取回的預繳團費、交通、住宿及票券費用,依保單約定給付保險金。至於民眾在罷工事件已宣布或發生前完成投保旅程更改險,在海外旅行期間內因預定搭乘的公共交通工具業者受僱人罷工,導致須進行旅程更改因而增加交通或住宿費用,富邦產險也表示將依保單約定給付保險金。 | daily-weekly |
長榮航空勞資協商進展小,工會:25日討論罷工時程,民航局籲勞資盡速尋求共識 | 長榮航空勞資協商進展小,工會:1/25 討論罷工時程 (中央社) 長榮航空與機師工會昨 (24) 日協商,工會表示未看到公司具體方案,勞動局要求長榮航空須提供具體對案為前提於 31 日再召開會議。工會今 (25) 日將召開理監事會,討論罷工規劃與執行細節。長榮航空機師爭取調薪 20%、提高外站津貼至每小時 6 美元及訴求禁用違法外籍機師,經與長榮航空勞資爭議調解破局,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協助取得罷工權,不排除春節期間罷工,勞資雙方昨日下午舉行罷工投票後首度正式會面協商,會議由桃園市政府勞動局召開,除長榮航空與機師工會協商外,還邀集勞動部、交通部、民航局等部門代表與會。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理事長李信燕在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公司在會中提出單方面蒐集到目前國內各航空公司機師勞動條件的相關比較,試圖說服勞動局及與會代表目前的薪資條件符合市場條件,但工會認為公司蒐集的薪資結構並不真實且有諸多遺漏,目前的薪資條件也並非如公司所說已優於其他航空公司。李信燕指出,會中也有討論副駕駛、資深副駕駛的薪級上限問題,工會主張公司應考慮如何留任專業人才,這是昨日很主要的訴求,希望公司能釋出更多善意,雖然公司在會中表示有在評估且有些具體方案,但針對外站津貼,包括工會主張的薪資調整部分,公司目前都還沒有具體方案。李信燕說,外籍機師聘僱問題會在下次會議討論,昨日公司只是提出非常一小步的善意,機師工會將於今日召開的理監事會中討論後續罷工準備等相關細節,包括方式、時間點還有徹底執行的節奏是如何,以及在何種前提下做後續的罷工規劃,今日理事會結束後會再發布新聞稿。與會的機師工會顧問杜光宇隨後在臉書 (Facebook) 發文表示,與長榮進行冗長的談判,過程時而拍桌怒叱、時而爭得面紅耳赤,主席更數次中斷會議讓雙方冷卻,機師工會長榮分會終於為會員權益取得重大進展,「公司終於同意以後外站的早餐免費」, 更註明「昨日唯一的共識」。長榮航空隨後發布新聞稿表示,公司同意落實提供外站免費早餐政策,也會優先考量員工健康福祉及留才久用,因應國外物價上漲,給予機師於外站工作有充足福利,強化外站福利政策及檢討薪資結構。此外,長榮航空公司會儘速完成再提高副駕駛及資深副駕駛最高薪級上限的評估,並作出回應。同時於下次會議新增討論「停止直接新聘外籍正駕駛」議題。長榮航空公司指出,會在昨日的基礎上儘速擬定對案,與工會進行下次協商,期待與工會儘快形成共識,達到公司、員工與旅客 3 贏的解決之道。桃園市政府勞動局勞資關係科長張哲航表示,雙方在會中交換意見並達成部分共識,包含落實機師早餐福利,也請公司注意機師健康、留住人才,檢討外站津貼及薪資,並要求公司提出具體方案,若有具體對應方案,預計在 31 日下午 2 時再度召開協調會。長榮機師擬罷工,民航局籲勞資盡速尋求共識 (中央社) 長榮航空機師擬罷工,日前經由機師工會投票取得罷工權。長榮航空與機師工會昨日在桃園市勞動局協商,尚無具體結果。民航局呼籲勞資盡速尋求共識。民航局發布新聞稿,呼籲長榮航空勞資雙方能保持彈性,繼續尋求共識。春節將近,旅客有返鄉與出遊需求,為避免罷工衝擊旅客權益,民航局也要求長榮針對不同情境加強因應準備,並及時告知旅客。民航局長何淑萍表示,昨日的勞資協商雖未能順利讓風波落幕,但已有部分共識,距離過年只剩下兩週,雙方應把握溝通的時間與機會。民航局希望長榮航空勞資雙方能保持彈性,繼續溝通,努力縮小差距,尋求最後的共識,讓過年返鄉、商旅的需求都不至於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民航局也要求長榮航空應做好各項因應準備。民航局表示,包括機師到班人數、工會預告罷工時間長短、罷工行動時間長短等,長榮航空必須針對各種不同情境,擬訂具體、可行的因應方案,將旅客衝擊層面降到最低,相關方案應提前呈報民航局。民航局表示,長榮航空已於官網揭露旅客諮詢管道、退改票規定等攸關旅客權益的保護措施。民航局已要求長榮航空,相關方案應隨著事件進展即時更新。對旅客行程有影響時,更應透過簡訊、App、電子郵件、電話等管道通知旅客,讓旅客有最充足的反應時間。長榮航空發布新聞稿表示,與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 (機師工會) 持續凝聚共識,並訂於 31 日再次召開協商會議。長榮航空會在昨日的協商基礎上盡速擬定對案,與工會進行下次協商,長榮航空期待與工會儘快形成共識,達到公司、員工與旅客三贏的解決之道。長榮航空與機師工會達成共識部分,包括:公司同意落實提供外站免費早餐政策;公司會優先考量員工健康福祉及留才久用,因應國外物價上漲,給予機師於外站工作有充足福利,強化外站福利政策及檢討薪資結構。還未達成共識部分,長榮航空會盡速完成再提高副駕駛及資深副駕駛最高薪級上限的評估,並作出回應。另外,長榮航空勞資雙方同意,下次會議新增討論「停止直接新聘外籍正駕駛」議題。長榮航空表示,若有具體對應方案,31 日下午 2 時,將會同勞動部、交通部、民航局再次召開會議。長榮航空針對工會訴求提出具體進度及可行方案,並由有決策權人員出席與會。 | daily-weekly |
歐洲各國罷工引發航班之亂,延誤情況恐持續到北半球夏季 | 歐洲罷工引發航班之亂,恐持續到夏季 (中央社) 根據旅遊業者的數據顯示,歐洲各地的罷工已導致航班取消、延宕以及飛往巴黎等城市的訂票減少。歐洲航管組織曾警告,倘若罷工持續,班機延誤情況恐持續到北半球的夏季。根據航班索賠管理公司 Airhelp 的數據,4 月 5 日至 11 日復活節假期期間,歐洲航班取消和延誤超過 3 小時的班次攀升,其中以法國和英國最明顯。旅遊數據調查研究公司 ForwardKeys 副總裁龐蒂 (Olivier Ponti) 指出,隨著法國陷入年金改革危機,情況迅速惡化。作為目的地和轉運中樞的法國戴高樂機場 (Charles de Gaulle airport) 受到嚴重影響。根據 Airhelp 提供給《路透社》的數據,近來巴黎因航管人員發動罷工,僅 62% 的航班準時,遠低於 2022 年的 75%, 以及 2019 年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情爆發導致國際旅遊停擺前的 76%。《路透社》報導,今 (2023) 年的復活節假期約 3 萬 3300 個航班取消,相較之下,去 (2022) 年同一時期約 7800 個航班取消。今年的復活節假期約 9000 航班延誤超過 3 小時,相較於去年的 6800 個航班。根據 ForwardKeys,3 月中以前經巴黎戴高樂機場轉機或預定停留的乘客和 2019 年同期相比減少約 75%。巴黎機場營運商巴黎機場集團 (Aeroports de Paris) 17 日預估,由於罷工的關係,今年 1 至 3 月乘客減少約 47 萬人。根據 Airhelp, 在英國,邊界罷工也造成國內機場大亂,其中以倫敦機場班機延誤最嚴重。在復活節假期期間,約 73% 航班準時,低於 2022 年的 76%, 以及 2019 年的 81%。同一時期,約 3 萬 3700 個航班取消,比去年的 2 萬 6600 個多。此外,有 1 萬 800 個航班延誤超過 3 小時,占全部航班的 1%, 比去年的 9500 個航班還多。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15 日已將因提高退休年齡引發眾怒的年金改革法簽署成為法律,造成工會不滿。法國工會自今年 1 月起開始發起大型罷工的情況恐將持續。而在德國,德國服務業工會 (Verdi) 發動機場保安人員罷工,迫使漢堡機場 20 日和 21 日取消所有出境班機。歐洲航管組織 (Eurocontrol) 之前警告,倘若罷工行動持續,班機延誤情況恐持續到北半球的夏季。瑞恩航空控股公司 (Ryanair) 執行長歐萊瑞 (Michael O'Leary) 上月表示,法國罷工阻礙許多飛越法國領空的班機,造成各國間服務中斷,包括英國和西班牙之間最繁忙的觀光路線。根據歐洲乘客權益法規定,航空公司客戶碰上班機延誤數小時有權獲得賠償。這對飽受微薄利潤所苦的航空公司而言是一大痛點。航空公司表示,機場和其他利害關係人也應支付對消費者的理賠,這樣負擔才不會全在航空公司肩上。要求加薪抗通膨,德國運輸工會號召 4/21 鐵路罷工德國鐵路及交通工會 (EVG) 19 日呼籲 21 日發動鐵路罷工,因為勞工要求提高薪資以因應高通貨膨脹率,這將是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的最新罷工行動。鐵路及交通工會在聲明中說,全國各地的鐵路工人將在 21 日凌晨 3 時到上午 11 時罷工。《法新社》報導,鐵路及交通工會副主席因根斯凱 (Cosima Ingenschay) 在柏林火車總站外告訴媒體,這次短暫的「警告性罷工」是為了「鼓勵雇主提出合理的報價」進行薪資談判。她說:「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發生,那麼我們將不得不考慮更大規模的罷工。」這次的罷工將給旅客帶來更多的交通困難。鐵路及交通工會代表大約 50 家運輸公司的 23 萬名工人,包括國營德國鐵路公司 (Deutsche Bahn)。德國鐵路公司人事主任塞勒 (Martin Seiler) 告訴媒體,這次罷工「完全沒有用,完全沒有必要」。塞勒說,鐵路服務中斷將在周末前影響「數十萬」通勤者,並指責鐵路及交通工會完全失了「分寸」。 | daily-weekly |
長榮機師擬春節罷工:交通部估計至少影響10.5萬人,品保協會稱機位已滿、簽轉有難度 | (中央社) 長榮航空機師擬春節以及清明連假期間罷工。交通部長王國材今 (26) 日說,雙方目前差距仍很大,若春節期間罷工,估計每天約至少影響 1.5 萬人,7 天連假恐影響至少 10.5 萬人。機師工會日前公告長榮分會機師規劃可能罷工時間的警戒區段,並說若協商未果,將發動罷工,分別是 2 月 7 日至 18 日、3 月 30 日至 4 月 7 日。王國材今天出席交通科技產業會報第 7 次委員會議,會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長榮航空勞資雙方一直在討論,但到昨天晚上為止,雙方的差距仍然很大,尤其在薪資方面,很難達到共識。王國材表示,這次勞資雙方的態度都很強硬,交通部持續和勞方及資方溝通,希望雙方條件可以趨近一點。王國材估計,這次春節每天國際出入境每天約 15.1 萬人,其中搭乘長榮航空的航班每天約有 3.8 萬人,有 4 成長榮機師投下同意罷工,因此影響範圍估計為每天至少 1.5 萬人,也就是整體的 1 成左右。王國材指出,由於不同航線會相互影響,因此影響的人數可能會比 1 成還要高。由於過去華航機師罷工時,王國材曾提出訂定罷工預告期,王國材對此指出,罷工預告期在過去勞動部辦了很多公聽會,當時勞團極力反對,這部分涉及勞資爭議處理法或者民航法,都要經過立法院,對於眼前的危機沒有幫助,現在的重點是放在如何避免罷工。王國材說,若一旦真的罷工,國籍航空、外籍航空如何協助及旅客簽轉方面,這部分都在研擬當中,但最終仍希望勞資可以和諧,達成共識讓罷工落幕。品保協會:機位已滿難簽轉長榮航空機師擬春節以及清明連假期間罷工。品保協會今天表示,春節的航班機位已滿,若選春節罷工,旅行社不知道該如何因應,清明連假則會儘量避開使用長榮機位。機師工會日前公告長榮分會機師規劃可能罷工時間的警戒區段,並說若協商未果,將發動罷工,分別是 2 月 7 日至 18 日、3 月 30 日至 4 月 7 日。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公關主委李奇嶽今天向媒體表示,目前春節期間的各家機位都已經額滿,若遇上長榮航空機師罷工需要簽轉旅客,旅行業根本不知道如何調整。李奇嶽指出,至於清明連假,目前旅行業者只能盡量避開長榮航空的機位,但已經販售出去的部分,還需要另行處理。李奇嶽說,雖然機師工會有公告罷工區間,但實際的罷工日期 24 小時前才會通知,應該要訂定罷工預告期,旅行業方面希望比照丹麥,可以在 1 個月前就告知。 | daily-weekly |
德國學者:歐洲看台灣視角過於狹隘,忘記兩岸關係的不對等 | (中央社) 近年台灣在歐洲能見度大幅提升,不過德國學者在一場研討會指出,歐洲對台政策仍莫衷一是,看台灣視角過於狹隘,美國學者則建議歐洲勇敢擴大與台灣的來往。由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 (Reinhard Bütikofer) 主辦的第二屆柏林台灣會議,14 日議程聚焦歐洲對台政策,才剛訪台的德國學術暨政治基金會 (SWP) 學者瓦克爾 (Gudrun Wacker)、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副主席費根葆 (Evan A. Feigenbaum) 等專家受邀交換意見,全程在 YouTube 網路平台上直播。瓦克爾表示,整體來說,台灣在歐洲的能見度近年有提升,不過歐洲媒體普遍缺乏背景知識,彷彿中國每次說不排除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都是第一次,至於政壇對台灣的注意力,則與台海緊張程度成正比。她舉陳水扁執政為例說,當時中國要歐洲和美國約束台灣不要惹麻煩,似乎相當成功,等到馬英九執政時歐洲鬆了一口氣,自以為問題解決了,對兩岸任何對話和協商總是表示歡迎,卻忘了兩岸的不對等。這位長年觀察兩岸情勢的學者指出,即便最近關於台灣出現半導體和理念相近的民主夥伴等新論述,歐洲主要還是從中國和兩岸關係看台灣,視角過於狹隘,缺乏對台灣的長期關注。瓦克爾也批評歐盟成員國對台政策莫衷一是,捷克、立陶宛、德國做法都不同,她建議歐洲在政策上強化一致性,有效反制「一中原則」等中方論述。費根葆從美國立場出發,鼓勵歐洲在對台政策上更大膽,擴大與台灣的來往,勇敢挑戰尺度,立陶宛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指出,歐洲與美國不同,在台海事務無需將注意力集中在軍事,因此可擴大合作範圍,在網路防禦、防制假訊息、制定標準等領域加強與台灣來往。這位資深學者強調,與台灣來往對歐洲、對台灣都好,間接也對美國好。瓦克爾也呼應費根葆觀點,鼓勵歐洲各國加入台灣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 由於台灣身處最前線,面對中國各式各樣的脅迫工具,在灰色地帶戰術、防範假訊息等領域,歐洲可從台灣學到很多。不過,瓦克爾也呼籲台灣用務實態度面對與歐洲的合作,她認為實質比表面的形式和象徵更重要,不要因為措辭不一致導致協議無法達成。 | daily-weekly |
ChatGPT:從中國網信辦看風起雲湧的生成式AI,與緊隨而至的監管 | 本周,中國網信辦發佈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辦法 (徵求意見稿)》, 其中「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應當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及必須向網信辦申報安全評估並且須進行算法備案等內容,引起關注。正如特斯拉興起,推高了中國電動車行業的熱情;ChatGPT 猶如一把大火,點燃了整個人工智慧行業,僅僅幾個月,百度推出文心一言,阿里巴巴推出通義千問,百川智慧、商湯科技、昆侖萬維也宣佈要進入這個領域。它們被統稱為「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一句話概況,這種 AI 可以進行內容原創,通過算法來生成圖像、文字、音樂,甚至代碼和影片,而且不需要人工干預。這一特點令使用者既興奮又害怕。比如,它可以創造出以假亂真的新聞圖片,令虛假訊息快速傳播。中國和其它國家的監管新規,能讓這條已經迅速火爆起來的賽道健康發展嗎?為何這麼快就進行監管?「這麼快就推出監管措施確實比較少見,比如 P2P (Peer to Peer) 金融已經遍地都是,開始爆雷了才進行強監管。」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國人工智慧從業者向《BBC 中文》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才爆發不到半年,中國的相關應用才推出幾周,就推出監管辦法,之所以這麼快主要有三個原因:生成式 AI 的倫理問題、破壞力,以及極快的進化速度。倫理擔憂幾乎伴隨著人工智慧的每一步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人工智慧倫理問題建議書》稱,此類技術極具侵入性,它們侵犯人權和基本自由,且被廣泛使用。這份建議書還表示,該技術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性別和種族偏見增加,對隱私、尊嚴和行動力的重大威脅,大規模監控的風險,以及在執法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不成熟的人工智慧技術,如此種種。「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通行的標凖來應對這些問題。」倫理擔憂對 ChatGPT 也同樣存在 —— 它已展現出「石破天驚」的智慧化一面,對很多領域產生破壞性,比較直接的例子是有大學生用其生成論文並獲得高分。不僅如此,生成式人工智慧進化速度極快,ChatGPT 去 (2022) 年 11 月推出後,今年 3 月迭代出的 GPT-4, 不僅知識面更廣、對答更流暢,開始能夠讀懂圖片內容,在律師資格考試中拿下高分,而且具備自我反思的能力。甚至 ChatGPT 的開發者也表示,全社會只有有限的時間來決定如何對其監管。《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辦法 (徵求意見稿)》頗受關注的一條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應當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得含有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暴力、淫穢色情訊息,虛假訊息,以及可能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內容。」上述業內人士認為,至於外界討論很多的,是出於防止政治風險的原因,「我認為是過度解讀了。中國的 AI 企業沒有衝動借助這一工具實現什麼政治目的,反而在開發之初就會極力避免,擔憂的方向應該反過來,有了生成式 AI 這一工具,在防顛覆、防分裂和大規模監控的應用,或可起到超出意料的效果。」中美歐監管有啥不同?目前來看,歐洲的監管速度和力道都走在前列,中國次之,美國最慢。3 月 31 日,義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宣佈即日起暫時禁止使用 ChatGPT, 歐盟的多個國家也開始跟進,在整個歐盟層面也開始醞釀具體監管措施。中國則在 4 月 11 日宣佈推出上述管理辦法,並對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回饋截止時間為 2023 年 5 月 10 日,照此估計正式實施應該在下半年。但從目前條例上可以看出,該辦法實施的是前置監管,尺度還是很嚴格。比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向公眾提供服務前,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向國家網信部門申報安全評估,並履行算法備案和變更、註銷備案手續。」美國也有動作,4 月 5 日美國總統拜登也在白宮與科技顧問討論,AI 給人類、社會和國家安全帶來的風險和機遇,拜登說,「在我看來,科技公司有責任確保他們的產品在公開之前是安全的。」至於 AI 是否危險時,他回答,「還有待觀察,有這種可能性。」4 月 11 日,美國商務部也開始正式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包括新人工智慧模型在發佈前是否應經過認證程序等內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正在醞釀的監管措施的適用範圍 ——「研發、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面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眾提供服務的,適用本辦法。」中國中倫律師事務所的蔡鵬等人撰文分析,這一劃定方法表明無論生成式 AI 公司的實體位於何處,只要其支持境內使用者使用,均會被納入監管規定。以 ChatGPT 為例,目前正在嚴厲打擊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帳號註冊、使用其服務,不排除是避免中國法律管轄的先手。這一點也間接表明,未來在 AI 領域也會有一個「防火牆」存在,複製了網路時代的格局。上述業內人士也認為,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慧時代,也會是涇渭分明的兩個市場,如同網路時代防火牆的隔閡,造成無論哪個賽道都發展出各自的巨頭。「而歐洲在網路時代的發展是掉隊的,因此他們沒有獲益的機會,卻有受損的可能,因此在反壟斷、保護隱私方面,很激進,到了人工智慧時代,也一樣。」監管是否會制約中國 AI 產業發展?有此一問,是因為過去幾年中國一些行業經歷疾風驟雨般的監管打壓 —— 教育培訓行業被「一刀切」; 網路巨頭們被約談,遭遇罰款和拆分;房地產企業們腳踩「三道紅線」後,債務違約,瀕臨破產,留下一地「爛尾樓」。以至於今年馬雲回國的消息佔據諸多媒體頭條,側面也反映出,企業對於監管的戰戰兢兢。「短期來看不會阻礙,甚至還可能促進 AI 的發展。」上述業內人士解釋,背後的邏輯是,中國企業長期對監管都緊繃著神經,尤其是人工智慧,先天很敏感,企業心裡知道早晚都要強監管,現在早點劃定邊界,反而可以更好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這份監管文件中也明確了對生成式 AI 產業的支持和鼓勵態度,比如,「國家支持人工智慧算法、框架等基礎技術的自主創新、推廣應用、國際合作,鼓勵優先採用安全可信的軟件、工具、計算和數據資源。」在 2017 年中國政府還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提出了人工智慧發展的戰略目標;2022 年,科技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慧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明確提出鼓勵在重點行業深入挖掘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場景。這些跡象表明,中國政府對待 AI 新產品的態度,並不像對於加密貨幣那樣,要「一棒子打死」, 而是希望在可控狀態下進行發展。監管可能的漏洞相比於此前較低端的 AI 對話模型,比如網路商店客服,生成式 AI 則可以根據已有訊息虛構內容,比如在中文網路上,有人通過 AI 虛構出川普被捕時的照片,由於過於逼真,使部分網友信以為真。中文網路上,甚至有網友要求 ChatGPT 給出自己的簡歷,ChatGPT 則直接「撒謊」, 虛構出完全不存在的經歷,甚至包含一系列虛假的論文標題及連結。新的監管辦法中稱,「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應當真實凖確,並且要求提供者採取措施防止生成虛假訊息。」「與其說漏洞,不如說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規定,AI 生成內容應當真實凖確。這就極不合理,因為它的本質就是一個創造性的工具,感覺就像規定一個畫家或詩人,你的作品必須真實凖確。」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上述中倫律所的文章也提到這一點 —— 一方面,部分生成式人工智慧生成內容,例如人工智慧創作的文章、圖片、影片本就屬於「不真實內容」, 這是生成式人工智慧本身的服務之一,如果強行要求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必須真實凖確則與該技術初衷不相符。另一方面,當前人工智慧技術尚在發展階段,單就技術而言,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天然難以保證百分百真實凖確。如果僅因為內容錯誤或者不完全而導致內容不準確,是否也構成「虛假訊息」? 因此「虛假訊息」的範圍有待進一步闡明和具體化。而且,從條例的細則來看,對企業的要求是在 3 個月採取措施修正生成錯誤回答的 AI 模型,確保同樣的錯誤不會再次發生,實際上也是給了企業不少的處理時間。最擔心什麼?「身為這個行業的人,我最擔心的不是監管,而是晶片問題。」上述從業者表示,很多人不知道訓練 AI 需要很高算力,用到輝達高端晶片,而美國去年一紙禁令,很可能制約中國在 AI 領域的發展。2022 年 8 月,美國對向中國出口的輝達 A100 和 H100 等人工智慧晶片實施限制。具體而言,美國政府限制向中國、香港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銷售輝達的 A100 圖形處理器。A100 已面世兩年,它被廣泛用於數據中心進行要求很高的人工智慧計算。輝達公司還表示,受影響的還有公司即將推出的 H100 系列晶片,H100 的制程更先進,對人工智慧計算的提升更顯著。對於輝達而言,中國市場是重中之重。它去年 269 億美元的收入中,超過四分之一來自中國和香港。輝達表示,A100 的使用者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這些公司營運著中國佔主導地位的雲端運算服務,而且還能用於人工智慧的算法和訓練。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 daily-weekly |
德國運輸業要求加薪10%陷僵局, 陸海空面臨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罷工 |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法新社、德新社、美聯社) 德國運輸行業大罷工從週一 (3 月 27 日) 零時起開始進行,全國各地的火車、長途客運、公共汽車以及大部分航班都於當天停止營運。德國兩個主要工會在與幾個運輸行業 (包括鐵路、地區公共交通和機場地勤人員) 的公共服務勞動者僱主的談判陷入僵局,組織罷工以配合第三輪談判的開始。代表約 250 萬公共服務雇員的威爾第工會 (Verdi) 主席韋爾內克 (Frank Werneke), 談論了這場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全國交通運輸幾近癱瘓除柏林布蘭登堡機場之外,主要的德國國際機場都受到罷工的影響。在全國範圍內,大約有 40 萬名乘客面臨航班延誤或取消。在最大的航空樞紐法蘭克福機場,週一整天所有進出港航班都被取消,一些長途航班被標記為延遲一天。為了應對罷工及其影響,慕尼黑國際機場已經在週日暫停航班,所有客運航班也在週一停飛。柏林的布蘭登堡機場是唯一未受罷工影響的德國機場。週一清晨,網路顯示其到達和出發看起來相對正常 —— 除了來自德國其他地方的所有定期國內航班都被取消之外。罷工還將停止幾個主要港口的商運和客運。德國鐵路交通同時癱瘓。鐵路運輸工會 (EVG) 表示,已有超過 3 萬名鐵路工人參加了罷工。由於碼頭工人加入罷工,鐵路和港口的貨運也受到打擊。「工人對被僱主拖延的憤怒非常強烈」鐵路運輸工會談判委員會成員洛羅赫 (Kristian Loroch) 週一表示:「罷工的意願非常高,工人對被僱主拖延的憤怒非常強烈。」洛羅赫說:「我們今天罷工,是因為在集體談判中,儘管許多工人的財務狀況緊張,但我們沒有得到任何值得認真談判的東西。」上週,國家鐵路營運商德國鐵路公司採取了非同尋常的舉措,取消了原定於週一在該國營運的所有長途鐵路服務。通常情況下,德國鐵路公司試圖優先考慮這些服務,其中一些服務還跨越國際邊界。德國過去類似的罷工主要是影響本地服務。德國鐵路公司表示,地區間鐵路服務也將被大量削減,甚至無法按照公共假日服務的緊急時間表營運。在德國的七個州 —— 巴登 - 符騰堡州、黑森州、下薩克森州、北萊茵 - 威斯特法倫州、萊茵蘭 - 普法爾茨州、薩克森州和巴伐利亞州 —— 罷工還將導致公共汽車、電車或地鐵等當地公共交通停運。因此,考慮到大多數通勤者將在汽車和自行車之間做出選擇,預計道路交通也會出現問題。談判將繼續進行德國會員數量居於第二位的大工會威爾第工會 (Verdi) 和專業的鐵路運輸工會,呼籲其會員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協調。這兩個工會本週都在與公共部門的僱主進行談判。僱主拒絕了兩次各加薪 5% 以及一次性付款的提議,而要求加薪至少 10.5%。隨著通貨膨脹率飆升,生活成本的需求隨之增加。週一當天,威爾第工會將與德國公務員聯合會 (DBB) 及聯邦政府和市政當局的代表在波茨坦展開新一輪會談。威爾第工會主席韋爾內克說:「運輸行業大罷工再次明確地向僱主表明,工人們完全支持我們的要求。」當被問及一些政界人士關指控罷工的範圍和程度適得其反並可能成為談判「負擔」的指控時,韋爾內克說:「中等收入群體的工人認為最重要的是生活負擔,電力、天然氣和日用品的價格大幅上漲。」與此同時,鐵路運輸工會計劃在本週與各鐵路公司進行會談。©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 daily-weekly |
《大東京23區散步》葛飾區:小菅、龜有、立石 | 文:泉麻人北千住 (東武線) 的下一站,是個小站,叫小菅。此站位於東京監獄跟前,地處靠近荒川的邊陲位置。葛飾區的散步就從這裡出發吧。走出小菅站 (這裡是足立區的邊界) 的地方,是個連一家賣店都沒有的巷子,不過再往前一點,走到荒川堤的首都高速公路下,有兩三家便當店。便當店門上貼著「婉拒穿金屬製釘鞋進店」的警告,瞬間腦中想像著監獄相關的恐怖傢伙,穿著釘鞋到店裡鬧事的情景。這好像不太對吧。啊,我知道了,金屬釘鞋是針對河床邊棒球場的使用者才是。左轉往監獄的方向,街頭就是那種地方會有的樣子,有公告「保釋保證金 我們來籌 日本保釋支援協會」招牌。一家老式的西服店還在,大概是受刑人出獄時都會想置辦新衣的關係吧。拘留所的門前,開著獨特的「代送店」。當然,這家店主要的目的就是送貨給監所裡的人,門前的店現在只有「池田屋代送店」一家,幾年前應該還有一家「相模屋」。店內貨架上映入眼簾的,果然都還是日用的罐頭食品類,但因為地緣關係,可以成為凶器的易開罐方式是被禁止的。雜誌類大多都帶有色情性質,多少可以理解,但其中竟然出現了《大人的週末》(連載本書的雜誌)...... 可能是讓受刑人參考「出獄之後去吃○○!」吧。搜羅的商品,相當了解人性的欲望。這麼說來,前些日子租來錄影帶看的昭和三十二年大映電影《親吻》(導演。增村保造), 故事的設定是當時的青春偶像川口浩,與野添仁美在東京監獄中的代送店相遇。當時的監獄以溝渠和高牆包圍,裡面的建築也飄蕩著黑暗陰冷的牢獄感。但現在乍看之下,頗有郊外的高層公寓...... 的氛圍。不過仔細端詳,沒有窗。本來這裡在江戶時期,有德川代官的下屋敷,八代將軍吉宗獵鷹途中曾經過此地,所以被稱為「小菅御殿」, 郊外鄉間氣氛一直延續到昭和三○年代。前面的電影中,兩人在監所前坐上京成巴士 (往鹿骨) 的車窗外,也照到水田的風景。監所後方跨越綾瀨川的橋,位於從前的水戶街道上,因而取名為水戶橋,然而現在被首都高遮擋,變得單調乏味。這條舊路一直往下走,可以通往龜有。「烏龍派出所」的街頭讓人可懷想起舊街道的街景已所剩無幾,不過側道上有家掛著♨標誌的「久乃屋」澡堂,煙囪形狀奇特,感覺不錯。小菅三丁目交叉口的鹽業公司店面 (玻璃門上寫著水門總店), 也是個感覺得到歷史的物件。舊水戶街道雖在路上都有標示板,但路徑分岔,不太好辨認。走到常磐線接近之處,不久進入龜有的鬧街。從小菅附近開始,道路旁就看得見貼著《烏龍派出所》阿兩角色的兒童安全警備宣傳單。到了總部龜有附近,則到處都是阿兩。車站南口看到這一天第一座阿兩像,正感嘆服時,剪票口前還放著「龜有阿兩銅像巡禮地圖」的傳單。兩津勘吉像、雙 V 手勢阿兩像、敬禮阿兩像、麗子像、中川像...... 整個町各角落似乎共散布了十四座以阿兩為首的「烏龍派出所人物肖像」。烏龍派出所的正式名稱叫做《這裡是葛飾區龜有公園前派出所》, 原型是龜有站北口的派出所,馬路對面的確是龜有公園。我和設置在公園長椅上的「偷閒阿兩像」留下攬肩的紀念照。在周邊走逛了一下,相對於南口有容納伊藤洋華堂和大創的大型購物商場,北口這邊保留了較多低矮的個人商店。前面的地圖除了「烏龍」外也有補充其他名勝,頗為豐富好玩。因為世界足球盃而打響名號的世界性口哨廠「野田鶴聲社」, 也位於龜有站南口的一角。車站西南一直線的馬路,中央闢為親水公園,裝設了美麗的散步道,名為曳舟川親水公園。主要的水道叫做葛西水渠,為開發新田,從足立區東北的綾瀨川分流鑿設。到處都刻意用老式木材建設了涼亭和小橋,營造出田園氣氛。這條路旁還有間「鄉土與天文的博物館」。既然是區內的鄉土博物館,為什麼又冠上天文兩字呢?原來它備有天文臺。據導覽中敘述:「『鄉土』和『宇宙』, 這兩者的組合雖然有點奇怪,但都是我們居住的『地方』, 這一點不謀而合。」感覺滿像硬掰的。鄉土史的展示方面,介紹與水有著深厚淵源的土地歷史,我們採訪時,正好在舉辦「東京低地災害史」的企畫展。展示品中最吸引目光的,是從柴又的古墳中發掘出來的「寅次郎埴輪」。不管是細長的眼睛、帽子的戴法,哎喲,真的是和渥美清唯妙唯肖。話說,近年的鄉土博物館經常可見重現昭和三○年代街景的主題公園式空間,這裡也設置了擺有馬自達自動三輪車的古早小工廠,從前葛飾區有多家玩具和賽璐珞工廠,最出名的是現在的特佳麗。多美 (TAKARA TOMY)。小工廠的展示櫃裡也展示著初期莉加公仔。這麼說來,剛才的「阿兩地圖」裡也介紹了人物玩偶。「兩津勘吉 抱抱公仔」這個品項,是特佳麗第一個熱賣商品,以抱抱娃為藍本製作的。博物館往南走一小段,花茶屋周邊發展起來的寶町,才是特佳麗玩具公司 (現在的特佳麗。多美) 的發祥地。昭和三十年該公司從「佐藤塑膠工業所」起步,當時的町名叫做 (本田) 寶木塚町,昭和三十五年,抱抱娃 (正式名稱為:爬樹的眨眼妹) 熱賣,從寶木塚三字取了寶字,改名為「寶塑膠工業所」, 不久換成片假名的「TAKARA」。此外,抱抱娃的走紅,起源於大相撲夏季比賽轉播時,鏡頭一直帶到手拿抱抱娃的觀眾,因而一夕之間爆紅...... 算是相撲流行時代的小趣聞。另外值得一提的,寶木塚其實是按音讀,念成 Hou-ki-tsuka, 源自於親鸞在附近的寺廟 (西光寺) 將法衣掛在松枝上,從「法」字而來。不過若是那時候直接取為法木塚的話,也許後來就沒有 TAKARA 這個公司名稱。說到地名由來,與家光同樣愛獵鷹的吉宗,據說與京成線的站名「花茶屋」有些關係。他在獵鷹途中 (不是也到小菅御殿暫歇嗎?), 突然腰痛難忍,便在茶屋休息。那家茶店的女兒據說叫「小花」...... 不過聽起來頗像牽強附會的傳說。可能是花茶屋這個名字的效應,迷你的車站前聚集了相當多小吃店。從中式到印度菜、居酒屋...... 可是景色優美的曳舟通一帶,與時尚的咖啡廳等並列,也很令人著迷。從寶町穿過平和橋通,進入堀切町,路面突然變得曲折起來。可能防災上會成為問題,但在散步上這種路徑特別有趣。失去方向感也是散步的精髓之一,不過這部分可以用通過荒川邊的首都高的高架線作為方位的依據。堀切菖蒲園 (非季節不能入內) 附近,町內購物工廠的女從業員配合晚秋的季節性,正在為聖誕節樹進行裝飾。大概是哪裡的店鋪訂購的吧。這種光景正讓人感受到葛飾的玩具城風土。四木之灸依據首都高,走堀切的曲道南下,最後到達水戶街道四木橋附近。街道對面有條後街味道的四木商店街,巷子後面有京成的車站。來到這裡,目光總是會停留在車站旁邊,呈現日本民居造型的「四木之灸」。玄關前擺置的育子地藏與蹲踞也很精緻。開業於昭和六年,最初是在福島二本松之地,受雇於松平藩的針灸師,所以從江戶時代便開始執業了吧。而「四木」這個屋號,並不是單純的地名,而是看中了「傳世」(日文中,四木 (yotsugi) 與傳世 (世ぎ) 同音。) 涵意,特地選在這裡開了針灸院。前面的澀江商店街 (澀江公園有賽璐珞工業發祥碑) 雖然也是怡然的散步街,不過這裡我想搭一下電車。從四木坐京成電車到下一站,來到深度下町散步的熱門景點 —— 立石地域,再隨意走逛一番。有段時期,這裡的站名冠上了電車公司,稱為「京成立石」, 但不知什麼緣故 (也許是其他線停靠轉運增加的關係?) 最近把高砂、小岩前面的公司名都刪除了,感覺有點怪怪的。說回到立石這地方,可以說夜裡逛比白天走更適合,而且此地彷彿封鎖了半世紀前的街景,是個能夠體驗到懷舊程度極高的地區。位於北口的「吞兵衛橫丁」橫跨小路的白鐵看板入口十分老式,而南口留存著昭和二○年代氣息的拱廊「立石仲店商店街」。以淺草為樣板建立的仲臺通,一角的熱門居酒屋「宇知多」, 從中午過後就排起長長的人龍。以前並沒有這般川流不息,但主賣內臟的酒館,從太陽高掛就聚集了這麼多群眾,真不是蓋的。拉麵店前也有些學生團體在排隊,所以,也許是近年社交網站發功所造成的。尤其是立石此地的內臟店相當多,突然有種走在大阪通天閣後面的感覺。靠近青戶之處有葛飾區公所,而製作抱抱娃的特佳麗。多美總公司就在隔壁。尋找立石仙話說立石這個地名,是根據一塊石頭取的。既然來到立石,不可只懂得喝麥酒吃內臟,還是去看看石頭吧。穿過仲店街,來到奧戶街道,零零落落的可以看到一些老店。有家本田屋總店的老酒坊,而本田也是立石和青戶一帶的舊日地名。在拱形的本奧戶橋前左轉,沿著曲折的中川前進,這條處處看得見地藏和馬頭觀音的古道,叫「帝釋道」, 以前是參拜柴又帝釋天會走的路。左手邊在看得見南藏院樹林的前面,轉進巷子裡,盡頭有個裝設了溜滑梯的尋常公園,很像染了金髮的小媽媽會帶幼童玩耍的公園。仔細一看,入口處有座鳥居,滑梯旁也有一角設了小型鳥居。鑽過迷你鳥居,有個像浴槽般的圍牆,朝內一探,一塊露出地面的扁平石頭,寫著「立石仙」。乍一看與其他石頭沒什麼兩樣,不過四周圍散落著不少一圓銅板 (香油錢)。這種凝灰岩用於古墳時代的石室,江戶時代稱之為「活蘇石」、「有根石」, 成為奇石信仰的對象。此種石頭只有部分露出地表,巨大的本體藏在地底,所以才叫有根石。村民從前挖掘的時候,正好疫病流行,立石降災的謠傳引起恐慌,從此之後就將它視為靈石膜拜。不過說實話,這塊石頭真的深入地底下嗎?如果有人想偷挖的話,隨時都可以挖,戒備的狀況滿鬆散的。中川受到高堤所阻擋,很遺憾無法看到水流,這種蛇行狀的彎曲中小河川,在現今的東京來說已十分罕見。如果重新種植水草,整頓成親水公園,應該可以成為上等的散步道吧。說到小岩,印象中屬於江戶川區,不過新小岩卻在葛飾區領域。從越過本奧戶橋之處坐上公車,往新小岩前進。路旁有車庫,不過這兒是藍白色京成巴士的範疇。向車窗掃過一眼,隱約可以看到芝麻大的旱田,盡皆都變成市街區了,沒什麼有趣的風景。名為東新小岩的這一帶,舊名上平井町,在昭和三○年代前,家家戶戶熟悉的生活用品「布海苔」(海藻曬乾後做成的漿糊), 就是這裡的名產。不過,現在除了「傳統工藝品」之外,沒有地方在生產了吧。從鄉土博物館取得的《葛飾的民俗 假日與娛樂》小冊中,刊有「上平井的奧山演藝場,在戰後開幕,二葉百合子、淺香光代等團體曾在這裡表演」的資訊。也許布海苔農家的人抒解勞動疲累,就是去欣賞這樣的表演。布海苔生產雖然已無後繼,但奧戶那兒則從提供學校午餐均質牛乳時就已存在著森永乳業的大工廠。另外,從北方往新小岩的公車,大多進入離電車站稍遠的「東北廣場」總站。走在惠比壽花園皇宮式的電動步道,快速通往車站之間,站前的景象其實相當精緻了。燒肉、三溫暖、高利貸的招牌,和塞捷利亞家庭餐廳、卡拉 OK 廣場等,以相同的質感,巧妙的容納在購物商場的外牆上,看不到霓虹燈閃爍的小鋼珠店。這麼一說我倒記起,有段時期,這裡應該有高掛「自由女神」造型物的愛情賓館或小鋼珠店才對...... 缺乏醜惡物件的新小岩,看起來忒是寂寞。相關書摘 ►《大東京 23 區散步》新宿區:歌舞伎町、西新宿、新宿三丁目、荒木町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大東京 23 區散步》, 時報出版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作者:泉麻人 譯者:陳嫻若 繪者:村松昭連在地人也愛看的達人級大東京散步導覽 「如果想要比東京人更了解東京,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 資深媒體人、作家野島剛用散步的方式,感受東京每條街微妙的不同氛圍;看見最生動細緻的東京地理、歷史、文化面貌達人級的城市導覽員泉麻人帶領你走遍大東京,搭配 49 張村松畫師的手繪地圖,從文化觀察、巷弄風情的視角切入,佐以歷史典故、名人軼事,一次看懂東京的過去及現在,獲得連在地人都不知道的東京知識。千代田區 —— 可以說是二十三區中形象最高貴的地區。因為丸之內大樓、東京的門口 —— 東京車站、以「說起江戶之子啊」而為人熟知的神田、新媒體時代的中盤商街 —— 秋葉原等名勝地都在這個區裡。中央區 —— 凝聚種種元素的閃耀巨星 —— 銀座、令人感到「離開都心」的築地,以及「文字燒之城」月島,就在這裡。港區 —— 呈現出「後樂園」式的觀光區樣貌的富士電視臺、因為小說和電影而人氣逐漸復活的東京鐵塔、六本木之丘上的森美術館,和中城山多利美術館所在之處。新宿區 —— 形狀像一條狗,中心的新宿鬧街正好位於心臟。這裡有宛若歌舞伎町守護神的哥吉拉頭像盤踞高樓、外國觀光客排名第一的人氣景點 —— 新宿御苑,和村上春樹的母校早稻田大學。葛飾區 —— 小菅和龜有附近,可說是《烏龍派出所》的街頭,到處是「阿兩」像。柴又則是《男人真命苦》的寅次郎的町,來這裡一定要吃吃草糰子。然後到金町拜訪「綁縛地藏」, 解開謎團。答案就在書中喔。 | daily-weekly |
【專訪】法國記者董尼德:歐中關係難回溫,台灣重要性已成國際共識 | (中央社) 中國近來大張旗鼓,盼藉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60 週年拉攏法國,融化冰凍的雙邊關係。然而法國記者董尼德 (Pierre-Antoine Donnet) 向《中央社》分析,台灣重要性已成國際共識,歐盟將不再對北京言聽計從。回顧過去 60 年,中國經濟、政治環境劇變,與西方的權力關係隨之扭轉;世界局勢也在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情、俄烏戰爭、中東危機、台海和南海緊張的框架下充滿不確定性。同一時間,剛經歷大選的台灣,國際能見度顯著增加,全球對台灣重要性及民主的成功故事更是前所未有的關注。2024 年,在台灣新總統上任、歐洲議會選舉、巴黎奧運、美國大選等國際事件下,必將是關鍵一年。台法與台歐關係續寫新頁去 (2023) 年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因「法國不該在台灣議題上做美國附庸」一說遭盟友抨擊,凸顯對台國際共識已然形成。前《法新社》(AFP) 駐北京記者暨《中國:虛幻無實的天朝帝國》等書作者董尼德 3 日接受《中央社》專訪,分析台、法、中關係走向。董尼德指出,馬克宏失言事件後,台法關係再出現幾個轉捩點,如任命法國駐台代表龍燁 (Franck Paris),「很具象徵意義。他曾服務於總統府,為馬克宏親信;任命絕非巧合,而是台法升溫的訊號。」不僅法國,歐盟也已意識到與中國間的貿易和地緣戰略裂痕及台灣重要性。董尼德說,「台灣重要性面向多元,包括半導體以及戰略關鍵地位」。換言之,法國和歐盟如今已完全了解,若台灣落入北京之手,半個太平洋都可能成為中國囊中物。法中與歐中關係回不去了?60 年前,法國在總統戴高樂 (Charles de Gaulle) 領導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強權,除時值美蘇冷戰,法國開拓外交獨立道路的企圖外,也因對中共政權「千年文化大國」抱有美好幻想。60 年後的今天,國際局勢丕變,中國已非從前,尤其在經濟層面,COVID-19 疫情更讓歐洲和法國強烈意識到對中國經濟的過度依賴。在產業層面上,歐盟也發現和中國的競爭並不公正,因而啟動「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整體來說,中國面具掉了。法國等國對中國曾有幻想、過於天真,假象一個個幻滅,法國與其盟友如今都意識到,他們正面對北京的威脅」, 董尼德觀察。仍具吸引力的中國市場?話雖如此,中國這塊市場仍具吸引力,法中貿易絡繹不絕。對此董尼德分析,法國不可能不跟中國做生意,「但在某些產業,貿易交流的策略已完全改變」, 包括法國去年 8 月宣布,將針對入股戰略企業和礦業的外資進行審查。另外,在中國經商已越發困難,不僅中國經濟近來面臨重大困境,外資也因最新的「反間諜法」而喊停中國業務。「過去數十年中國市場是外資天堂的幻象已徹底結束,外資撤離潮可觀;北京不會發表這些數據,會臉上無光。」法國汽車製造商斯特蘭蒂斯集團 (Stellantis) 執行長塔瓦瑞斯 (Carlos Tavares) 去年就表示,重心將轉往印度,不僅印度人口超越中國,且印度比中國市場更開放,也不易被控制。歐盟對北京不再言聽計從相較戰狼外交,北京去年起放軟身段,盼拉攏歐洲。台法關係是否會受到 60 週年影響,董尼德認為,雖在世界局勢時刻變動的現在,一切都難預測,「不過台法和台歐關係將繼續深化,當然眼下不會承認中華民國,但可見逐漸前進的過程。」他分析,若習近平現在對台發動軍事攻擊,解放軍必輸;台灣很可能藉機宣布獨立,「此時將有很多國家會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這是習近平不能承擔的風險。」董尼德告訴《中央社》,「歐盟多次明言,台灣穩定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看出歐盟對北京態度已有轉變;換言之,沒有一個歐盟大國會再對北京言聽計從。」法中建交 60 週年為重啟關係契機?法中冷卻的關係是否會因為 60 週年雙邊一系列的聲明和交流而再次熱絡?對此董尼德的看法是否定的。他指出,「法中建交 60 週年的當天,馬克宏既不在巴黎更不在北京,而是在印度,這是強烈象徵!」董尼德分析,馬克宏多次公開稱印度是法國重要的戰略夥伴,並軍售印度強化國防。「雖目前沒有取代中國的可能性,但印、中對比強烈:一邊是極權政體,另一邊則是雖有缺陷但仍有效運作的民主,選擇非常明顯。」習近平即將訪法,據內部消息可能為 3 月初。儘管仍未確定雙方會面交談的議題,但董尼德認為,馬克宏會藉機讓習近平明白,「法國和其歐洲盟友將不會再對中國威脅讓步。」法國的「於此同時」外交策略在北大西洋與印太軸心逐漸連結的國際脈絡下,法國參與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盟和七大工業國集團 (G7) 這一兩年對北京的立場都逐漸強硬,公開形容中國為「體制敵手」、「國際秩序威脅」。不過,法國面對北京的立場也充滿馬克宏「於此同時」的外交特色。在嚇阻的同時,法國仍和對方保持彬彬有禮的關係,強調中國是氣候變遷、發展中國家債務等跨國議題上不可缺少的對話者。「於此同時」, 或當代中國研究學者藍可 (Emmanuel Lincot) 與米利耶 (Paco Milhiet) 所稱的「聲東擊西」戰略,也涵蓋對台政策,包括開設台灣駐普羅旺斯辦事處,及馬克宏親自力邀輝能於法北設立電池大廠等。藍可和米利耶分析,這是法國想要出奇不意的外交作戰方針:拉攏印度、印尼、孟加拉和斯里蘭卡以推進印太戰略;甚至罕見地向蒙古、烏茲別克、哈薩克示好,在俄中霸權的邊緣強化堡壘,「法國對中國既合作又競爭的途徑,迫使巴黎展現更多的靈活性與創意。」 | daily-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