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id
int64
18
8.37M
html
stringlengths
0
432k
markdown
stringlengths
0
172k
coordinate
dict
length
int64
46
861k
touched
stringlengths
20
20
lastrevid
int64
3.31M
77.1M
original_title
stringlengths
1
134
79,613
<p><b>驚嘆號</b>(<b>!</b>,也稱為<b>感嘆號</b>或<b>嘆號</b>)用於句子結尾,表示驚嘆、感歎或號嘆。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重訂標點符號手冊》指明「用在感嘆、命令、祈求、勤勉等語句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標點符號用法》中也指出「感嘆句末尾的停頓,用驚嘆號。」「語氣強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驚嘆號。」「語氣強烈的反問句末尾,也用驚嘆號。」</p> <h2><span id=".E6.BA.90.E9.A0.AD"></span><span id="源頭">源頭</span></h2> <p>一般認為「!」這一符號源自歐洲中世紀,於印刷術之前的專職工作[複寫員],專為私人或公共事務手工抄寫文件,用於標註驚喜和喜悅的句尾[io],拉丁語的「io」原意為[萬歲]歡呼的意思。在時間的演變下i停留在o的上方,成為今日的驚嘆號。 </p> <h2><span id=".E8.AE.8A.E9.AB.94"></span><span id="變體">變體</span></h2> <p>如同在西班牙文中尾端有「?」的句首需要加「¿」,在西班牙文中尾端有「!」的句子前面也必須有倒置的變體,例:¡OK! </p><p>驚嘆號(!)可與問號(?)結合成疑問驚嘆號(‽,或?!,!?)。 </p> <h2><span id=".E5.85.B6.E4.BB.96.E7.94.A8.E6.B3.95"></span><span id="其他用法">其他用法</span></h2> <ul><li>過量使用感歎號,就如過分的情感,文學上會視為惡劣。</li> <li>在廣告中,經常會使用感歎號以吸引人的注意,有些牌子或書籍名稱甚至本身有附有感歎號,如 Google!、Yahoo!、《蘿球社!》等。</li> <li>在數學上,「!」是階乘的符號。對於所有正整數n,<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1\times 2\times 3\times ...\times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o>!</mo> <mo>=</mo> <mn>1</mn> <mo>×<!-- × --></mo> <mn>2</mn> <mo>×<!-- × --></mo> <mn>3</mn> <mo>×<!-- × --></mo> <mo>.</mo> <mo>.</mo> <mo>.</mo> <mo>×<!-- × --></mo> <mi>n</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1\times 2\times 3\times ...\times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而規定<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0!=1}">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n>0</mn> <mo>!</mo> <mo>=</mo> <mn>1</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0!=1}</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類似的,「!!」是雙階乘的符號。</li> <li>一些編程語言使用「!=」表示不等於。這時感歎號稱為「bang」或「shriek」。</li> <li>在Geek Code,「!」表示該名極客不想回答相關範疇的事。</li> <li>在西洋棋的棋譜中,「!」表示一步好棋,「!!」表示極妙之著。</li> <li>世界上有部分於地名中夾帶驚嘆號的案例,如英國德文郡的「韋斯特沃德霍!」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聖路易士哈!哈!」。</li></ul><h2><span id=".E5.85.A9.E6.80.A7.E8.88.87.E5.98.86.E8.99.9F.E7.9A.84.E4.BD.BF.E7.94.A8"></span><span id="兩性與嘆號的使用">兩性與驚嘆號的使用</span></h2> <p>研究顯示,由於女性的感情較男性豐富,女性使用感歎號也較男性多。 </p> <h2><span id=".E9.9B.BB.E8.85.A6.E6.87.89.E7.94.A8"></span><span id="電腦應用">電腦應用</span></h2> <p>半形感歎號在Unicode中的字符是U+0021「!」。 </p><p>全形歎號是U+FF01: </p> <ul><li>台港澳和日本標準為置中,如「<span><span lang="zh-tw">!︁</span></span>」,直排時亦然</li> <li>中國大陸標準為靠左下,如「<span><span lang="zh-cn">!︀</span></span>」;直排時則靠右上,新版 Unicode 增加配合中國大陸寫法之「垂直感歎號(PRESENTATION FORM FOR VERTICAL EXCLAMATION MARK)」 「<span>︕</span>」,在U+FE15,以兼容 GB 18030</li> <li>另有次感歎號(SMALL EXCLAMATION MARK)」「<span><span lang="zh-tw">﹗</span></span>」在 U+FE57,源自 CNS11643 / Big5。</li></ul><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0 Cached time: 2023050500215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2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8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36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4498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15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62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1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20186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7.824 1 -total 45.27% 161.977 1 Template:標點符號 43.55% 155.818 1 Template:Infobox 23.47% 83.970 6 Template:Aligned_table 14.97% 53.557 1 Template:Otheruses 13.84% 49.535 1 Template:Hatnote 11.94% 42.738 1 Template:NoteTA 10.76% 38.519 13 Template:Tsl 10.67% 38.180 1 Template:Cite_web 9.39% 33.582 1 Template:NSPN -->
**驚嘆號**(**!**,也稱為**感嘆號**或**嘆號**)用於句子結尾,表示驚嘆、感歎或號嘆。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重訂標點符號手冊》指明「用在感嘆、命令、祈求、勤勉等語句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標點符號用法》中也指出「感嘆句末尾的停頓,用驚嘆號。」「語氣強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驚嘆號。」「語氣強烈的反問句末尾,也用驚嘆號。」 ## 源頭 一般認為「!」這一符號源自歐洲中世紀,於印刷術之前的專職工作 [複寫員],專為私人或公共事務手工抄寫文件,用於標註驚喜和喜悅的句尾 [io],拉丁語的「io」原意為 [萬歲] 歡呼的意思。在時間的演變下 i 停留在 o 的上方,成為今日的驚嘆號。 ## 變體 如同在西班牙文中尾端有「?」的句首需要加「¿」,在西班牙文中尾端有「!」的句子前面也必須有倒置的變體,例:¡OK! 驚嘆號(!)可與問號(?)結合成疑問驚嘆號(‽,或?!,!?)。 ## 其他用法 * 過量使用感歎號,就如過分的情感,文學上會視為惡劣。 * 在廣告中,經常會使用感歎號以吸引人的注意,有些牌子或書籍名稱甚至本身有附有感歎號,如 Google!、Yahoo!、《蘿球社!》等。 * 在數學上,「!」是階乘的符號。對於所有正整數 n, $n!=1\times 2\times 3\times ...\times n$ ;而規定 $0!=1$ 。類似的,「!!」是雙階乘的符號。 * 一些編程語言使用「!=」表示不等於。這時感歎號稱為「bang」或「shriek」。 * 在 Geek Code,「!」表示該名極客不想回答相關範疇的事。 * 在西洋棋的棋譜中,「!」表示一步好棋,「!!」表示極妙之著。 * 世界上有部分於地名中夾帶驚嘆號的案例,如英國德文郡的「韋斯特沃德霍!」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聖路易士哈!哈!」。 ## 兩性與驚嘆號的使用 研究顯示,由於女性的感情較男性豐富,女性使用感歎號也較男性多。 ## 電腦應用 半形感歎號在 Unicode 中的字符是 U+0021「!」。 全形歎號是 U+FF01: * 台港澳和日本標準為置中,如「!︁」,直排時亦然 * 中國大陸標準為靠左下,如「!︀」;直排時則靠右上,新版 Unicode 增加配合中國大陸寫法之「垂直感歎號(PRESENTATION FORM FOR VERTICAL EXCLAMATION MARK)」 「︕」,在 U+FE15,以兼容 GB 18030 * 另有次感歎號(SMALL EXCLAMATION MARK)」「﹗」在 U+FE57,源自 CNS11643 / Big5。 ## 註釋
null
4,445
2023-05-02T15:55:12Z
70,690,105
!
323,064
<p><b>!!</b>可指: </p> <ul><li>在西洋棋棋譜中,<b>!!</b>意味一棋步走得非常妙。</li> <li>在數學中,!!代表<b>雙階乘</b>。</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 (消歧義)</li></ul>
**!!**可指: * 在西洋棋棋譜中,**!!**意味一棋步走得非常妙。 * 在數學中,!! 代表**雙階乘**。 ## 參見 * ! (消歧義)
null
363
2022-08-28T07:51:17Z
71,773,092
!!
79,161
<p><b>疑問驚嘆號</b>(英語:<span lang="en">Interrobang</span>)表示既疑又驚的情感,混合了驚嘆號和問號,通常以「?!(⁈)」或「!?(⁉)」表示,亦有用「‽」等單一的符號來表示。(??! or !!?) </p> <h2><span id=".E9.A1.AF.E7.A4.BA"></span><span id="顯示">顯示</span></h2> <p>它有Unicode值8253,在HTML檔案中可以用<code>&amp;#8253;</code>或<code>&amp;#x203D;</code>顯示,雖然有些網頁瀏覽器對其支援度不高。 </p><p>以下的表格可以用來檢查你的瀏覽器對它的支援度: </p> <h2><span id=".E7.94.A8.E6.B3.95"></span><span id="用法">用法</span></h2> <p>在一般排版中,由於沒有‽符號,所以會用「?!」或是「!?」。 </p><p>並非漢語正式標點符號,平時書寫不受限制,不能在重要文書中使用。如果該句子既疑又驚,就應視乎其疑問和感歎成份的多少決來採用感歎號和問號。有時也會採用多個問號和感嘆號並列出現的方法,但一般問號在前。 </p><p>簡體中文中的正式用法為「 ?!」,當句子包含疑問、感嘆兩種語氣且都比較強烈時(如帶有強烈感情的反問句和帶有驚愕語氣的疑問句),可在問號後再加嘆號(問號、嘆號各一)。</p><p>在漫畫和廣告中,疑問感歎號的使用非常普遍。除此之外,在西洋棋的棋步記述中有使用「!?」表示有趣而又未必最好的一步,「?!」表示難以決定優劣的一著。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1962年,美國人Martin K. Speckter覺得若廣告設計者令宣傳句子結尾只有一個符號會比使用兩個更好看。他將這個想法寫入雜誌《TYPEtalks》的文章內。Speckter亦邀請人們為新的符號命名,其中的建議包括「rhet」、「exclarotive」和「exclamaquest」等,但他最後選擇了拉丁語的疑問「interrogatio」和印刷商對感歎的行話「bang」混合而成的「interrobang」。 </p><p>這個符號的平面設計亦在該文中徵求。 </p><p>1966年,American Type Founders發表了Americana印製面,其中有疑問驚歎號。1968年,疑問驚歎號在某些Remington打字機出現。1970年代,有疑問驚歎號的鍵可供購買,可以作替換Smith-Corona打字機的鍵。1960年代,隨疑問驚歎號的流行,interrobang出現了在某些辭典,並受雜誌、報紙的文章論及。 </p><p>疑問驚歎號失敗於它只成一時風尚,從未加入正式的標點符號;很多字型沒有包含它。可是它沒有消失:Microsoft將疑問驚歎號納入Wingdings 2的字元中;其後它又被Unicode接納。 </p><p>顛倒的問號和感歎號的混合體能用於西班牙語的開首字母,稱為<b>gnaborretni,</b>意即interrobang的反轉。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50 Cached time: 2023050510273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2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2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99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3241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6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38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691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0.094 1 -total 45.95% 170.074 1 Template:標點符號 43.80% 162.107 1 Template:Infobox 25.24% 93.411 1 Template:Lang-en 23.37% 86.477 6 Template:Aligned_table 15.59% 57.712 1 Template:NoteTA 11.46% 42.396 13 Template:Tsl 11.35% 42.018 1 Template:Reflist 10.52% 38.936 1 Template:Cite_book 9.30% 34.422 2 Template:Hlist -->
**疑問驚嘆號**(英語:Interrobang)表示既疑又驚的情感,混合了驚嘆號和問號,通常以「?!(⁈)」或「!?(⁉)」表示,亦有用「‽」等單一的符號來表示。(??! or !!?) ## 顯示 它有 Unicode 值 8253,在 HTML 檔案中可以用 `&#8253;` 或 `&#x203D;` 顯示,雖然有些網頁瀏覽器對其支援度不高。 以下的表格可以用來檢查你的瀏覽器對它的支援度: ## 用法 在一般排版中,由於沒有‽符號,所以會用「?!」或是「!?」。 並非漢語正式標點符號,平時書寫不受限制,不能在重要文書中使用。如果該句子既疑又驚,就應視乎其疑問和感歎成份的多少決來採用感歎號和問號。有時也會採用多個問號和感嘆號並列出現的方法,但一般問號在前。 簡體中文中的正式用法為「 ?!」,當句子包含疑問、感嘆兩種語氣且都比較強烈時(如帶有強烈感情的反問句和帶有驚愕語氣的疑問句),可在問號後再加嘆號(問號、嘆號各一)。 在漫畫和廣告中,疑問感歎號的使用非常普遍。除此之外,在西洋棋的棋步記述中有使用「!?」表示有趣而又未必最好的一步,「?!」表示難以決定優劣的一著。 ## 歷史 1962 年,美國人 Martin K. Speckter 覺得若廣告設計者令宣傳句子結尾只有一個符號會比使用兩個更好看。他將這個想法寫入雜誌《TYPEtalks》的文章內。Speckter 亦邀請人們為新的符號命名,其中的建議包括「rhet」、「exclarotive」和「exclamaquest」等,但他最後選擇了拉丁語的疑問「interrogatio」和印刷商對感歎的行話「bang」混合而成的「interrobang」。 這個符號的平面設計亦在該文中徵求。 1966 年,American Type Founders 發表了 Americana 印製面,其中有疑問驚歎號。1968 年,疑問驚歎號在某些 Remington 打字機出現。1970 年代,有疑問驚歎號的鍵可供購買,可以作替換 Smith-Corona 打字機的鍵。1960 年代,隨疑問驚歎號的流行,interrobang 出現了在某些辭典,並受雜誌、報紙的文章論及。 疑問驚歎號失敗於它只成一時風尚,從未加入正式的標點符號;很多字型沒有包含它。可是它沒有消失:Microsoft 將疑問驚歎號納入 Wingdings 2 的字元中;其後它又被 Unicode 接納。 顛倒的問號和感歎號的混合體能用於西班牙語的開首字母,稱為 **gnaborretni,**意即 interrobang 的反轉。 ## 參考資料
null
3,820
2023-05-02T15:54:52Z
74,920,221
!?
4,946,505
<p>《<b>!HERO</b>》(直譯「!英雄」)是一部有關耶穌的<span data-orig-title="摇滚歌剧"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n:rock opera"><span>搖滾歌劇</span></span>。這部歌劇基於「如果耶穌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恆將會怎樣?」這個問題。2003年首次巡演後,《!HERO》也通過DVD和CD發行。此歌劇也被寫成一部小說三部曲和一系列漫畫。 </p> <h2><span id=".E5.89.A7.E6.83.85"></span><span id="剧情">劇情</span></h2> <p><span><span>《!HERO》是一部將聖經中耶穌最後兩年生活現代化的搖滾歌劇。故事主要設定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在不久的將來,反烏托邦地球被一個叫做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Nations,ICON)的世界政府統治。國際聯合會的鐵腕統治將世界上幾乎所有宗教(除了一些隱匿或神秘的小教派)消滅掉了。在布魯克林區,只有一個猶太教堂存在。紐約市當下是一個由警察占領的戰區,充滿了種族幫派和反對國際聯合會的孤立革命團體。猶太教在眾多古老宗教中存活下來並盡力的蓬勃發展。</span></span> </p><p>在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恆,一個名為耶穌卻被稱為HERO(英雄)的孩子出生了。耶穌和他的家庭被迫逃到布魯克林的一小片猶太區內。耶穌長大了且開始向紐約市民宣講並教導基督教的原則,宣傳去愛自己的敵人和照顧彼此。國際聯合會意識到HERO(耶穌)對他們的通知有威脅,警察局長戴福林(Devlin,來源於英語魔鬼一詞 devil)和首席拉比凱(Kai,來源於聖經中的該亞法)合謀想要結束耶穌的革命教導。 </p><p>歌劇是由亨特探員敘述的。亨特原為國際聯合會工作,見到HERO後反叛國家聯合會並被監禁。其他歌劇里的人物還有彼得羅夫(彼得),瑪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裘德(加略人猶大)。裘德像聖經里的猶大一樣背叛耶穌與戴福林和凱合謀。故事通過幾個耶穌的奇蹟和布道(來源於四福音書)進行發展,高潮於耶穌被國際聯合會執行死刑,並最後以耶穌復活結束。 </p> <h2><span id=".E6.8B.8D.E6.91.84.E6.BC.94.E5.91.98"></span><span id="拍摄演员">拍攝演員</span></h2> <h2><span id=".E6.AD.8C.E6.9B.B2.E5.88.97.E8.A1.A8"></span><span id="歌曲列表">歌曲列表</span></h2> <p>參見 <span data-orig-title="!Hero (专辑)"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n:!Hero (album)"><span>!Hero (專輯)</span></span>。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Hero, The Rock Opera Official Website(!HERO 官方網站存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Hero Universe.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i> <li><i>Her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ve On Stage DV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 review at <i>Jesus Freak Hideout</i></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6 Cached time: 2023050207151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4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8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2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693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16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5037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09.329 1 -total 80.28% 87.770 1 Template:Multiple_issues 54.45% 59.531 3 Template:Ambox 46.34% 50.658 1 Template:Refimprove 16.27% 17.786 2 Template:Le 11.52% 12.595 1 Template:Main_Other 8.95% 9.783 1 Template:IfPNS 6.09% 6.658 48 Template:DatedAI 4.48% 4.897 1 Template:Orphan 3.87% 4.234 2 Template:Template_error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4946505-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2071517 and revision id 67781481.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HERO**》(直譯「!英雄」)是一部有關耶穌的搖滾歌劇。這部歌劇基於「如果耶穌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恆將會怎樣?」這個問題。2003 年首次巡演後,《!HERO》也通過 DVD 和 CD 發行。此歌劇也被寫成一部小說三部曲和一系列漫畫。 ## 劇情 《!HERO》是一部將聖經中耶穌最後兩年生活現代化的搖滾歌劇。故事主要設定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在不久的將來,反烏托邦地球被一個叫做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Nations,ICON)的世界政府統治。國際聯合會的鐵腕統治將世界上幾乎所有宗教(除了一些隱匿或神秘的小教派)消滅掉了。在布魯克林區,只有一個猶太教堂存在。紐約市當下是一個由警察占領的戰區,充滿了種族幫派和反對國際聯合會的孤立革命團體。猶太教在眾多古老宗教中存活下來並盡力的蓬勃發展。 在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恆,一個名為耶穌卻被稱為 HERO(英雄)的孩子出生了。耶穌和他的家庭被迫逃到布魯克林的一小片猶太區內。耶穌長大了且開始向紐約市民宣講並教導基督教的原則,宣傳去愛自己的敵人和照顧彼此。國際聯合會意識到 HERO(耶穌)對他們的通知有威脅,警察局長戴福林(Devlin,來源於英語魔鬼一詞 devil)和首席拉比凱(Kai,來源於聖經中的該亞法)合謀想要結束耶穌的革命教導。 歌劇是由亨特探員敘述的。亨特原為國際聯合會工作,見到 HERO 後反叛國家聯合會並被監禁。其他歌劇里的人物還有彼得羅夫(彼得),瑪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裘德(加略人猶大)。裘德像聖經里的猶大一樣背叛耶穌與戴福林和凱合謀。故事通過幾個耶穌的奇蹟和布道(來源於四福音書)進行發展,高潮於耶穌被國際聯合會執行死刑,並最後以耶穌復活結束。 ## 拍攝演員 ## 歌曲列表 參見!Hero (專輯)。 ## 參考資料 * !Hero, The Rock Opera Official Website(!HERO 官方網站存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外部連結 *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Hero Universe.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_Her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ve On Stage DV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_ review at _Jesus Freak Hideout_
null
4,625
2023-04-10T09:05:04Z
67,781,481
!HERO
4,946,505
<p>《<b>!HERO</b>》(直譯「!英雄」)是一部有關耶穌的<span data-orig-title="摇滚歌剧"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n:rock opera"><span>搖滾歌劇</span></span>。這部歌劇基於「如果耶穌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恆將會怎樣?」這個問題。2003年首次巡演後,《!HERO》也通過DVD和CD發行。此歌劇也被寫成一部小說三部曲和一系列漫畫。 </p> <h2><span id=".E5.89.A7.E6.83.85"></span><span id="剧情">劇情</span></h2> <p><span><span>《!HERO》是一部將聖經中耶穌最後兩年生活現代化的搖滾歌劇。故事主要設定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在不久的將來,反烏托邦地球被一個叫做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Nations,ICON)的世界政府統治。國際聯合會的鐵腕統治將世界上幾乎所有宗教(除了一些隱匿或神秘的小教派)消滅掉了。在布魯克林區,只有一個猶太教堂存在。紐約市當下是一個由警察占領的戰區,充滿了種族幫派和反對國際聯合會的孤立革命團體。猶太教在眾多古老宗教中存活下來並盡力的蓬勃發展。</span></span> </p><p>在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恆,一個名為耶穌卻被稱為HERO(英雄)的孩子出生了。耶穌和他的家庭被迫逃到布魯克林的一小片猶太區內。耶穌長大了且開始向紐約市民宣講並教導基督教的原則,宣傳去愛自己的敵人和照顧彼此。國際聯合會意識到HERO(耶穌)對他們的通知有威脅,警察局長戴福林(Devlin,來源於英語魔鬼一詞 devil)和首席拉比凱(Kai,來源於聖經中的該亞法)合謀想要結束耶穌的革命教導。 </p><p>歌劇是由亨特探員敘述的。亨特原為國際聯合會工作,見到HERO後反叛國家聯合會並被監禁。其他歌劇里的人物還有彼得羅夫(彼得),瑪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裘德(加略人猶大)。裘德像聖經里的猶大一樣背叛耶穌與戴福林和凱合謀。故事通過幾個耶穌的奇蹟和布道(來源於四福音書)進行發展,高潮於耶穌被國際聯合會執行死刑,並最後以耶穌復活結束。 </p> <h2><span id=".E6.8B.8D.E6.91.84.E6.BC.94.E5.91.98"></span><span id="拍摄演员">拍攝演員</span></h2> <h2><span id=".E6.AD.8C.E6.9B.B2.E5.88.97.E8.A1.A8"></span><span id="歌曲列表">歌曲列表</span></h2> <p>參見 <span data-orig-title="!Hero (专辑)"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n:!Hero (album)"><span>!Hero (專輯)</span></span>。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Hero, The Rock Opera Official Website(!HERO 官方網站存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Hero Universe.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i> <li><i>Her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ve On Stage DV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 review at <i>Jesus Freak Hideout</i></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6 Cached time: 2023050207151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4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8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2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693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16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5037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09.329 1 -total 80.28% 87.770 1 Template:Multiple_issues 54.45% 59.531 3 Template:Ambox 46.34% 50.658 1 Template:Refimprove 16.27% 17.786 2 Template:Le 11.52% 12.595 1 Template:Main_Other 8.95% 9.783 1 Template:IfPNS 6.09% 6.658 48 Template:DatedAI 4.48% 4.897 1 Template:Orphan 3.87% 4.234 2 Template:Template_error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4946505-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2071517 and revision id 67781481.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HERO**》(直譯「!英雄」)是一部有關耶穌的搖滾歌劇。這部歌劇基於「如果耶穌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恆將會怎樣?」這個問題。2003 年首次巡演後,《!HERO》也通過 DVD 和 CD 發行。此歌劇也被寫成一部小說三部曲和一系列漫畫。 ## 劇情 《!HERO》是一部將聖經中耶穌最後兩年生活現代化的搖滾歌劇。故事主要設定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在不久的將來,反烏托邦地球被一個叫做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Nations,ICON)的世界政府統治。國際聯合會的鐵腕統治將世界上幾乎所有宗教(除了一些隱匿或神秘的小教派)消滅掉了。在布魯克林區,只有一個猶太教堂存在。紐約市當下是一個由警察占領的戰區,充滿了種族幫派和反對國際聯合會的孤立革命團體。猶太教在眾多古老宗教中存活下來並盡力的蓬勃發展。 在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恆,一個名為耶穌卻被稱為 HERO(英雄)的孩子出生了。耶穌和他的家庭被迫逃到布魯克林的一小片猶太區內。耶穌長大了且開始向紐約市民宣講並教導基督教的原則,宣傳去愛自己的敵人和照顧彼此。國際聯合會意識到 HERO(耶穌)對他們的通知有威脅,警察局長戴福林(Devlin,來源於英語魔鬼一詞 devil)和首席拉比凱(Kai,來源於聖經中的該亞法)合謀想要結束耶穌的革命教導。 歌劇是由亨特探員敘述的。亨特原為國際聯合會工作,見到 HERO 後反叛國家聯合會並被監禁。其他歌劇里的人物還有彼得羅夫(彼得),瑪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裘德(加略人猶大)。裘德像聖經里的猶大一樣背叛耶穌與戴福林和凱合謀。故事通過幾個耶穌的奇蹟和布道(來源於四福音書)進行發展,高潮於耶穌被國際聯合會執行死刑,並最後以耶穌復活結束。 ## 拍攝演員 ## 歌曲列表 參見!Hero (專輯)。 ## 參考資料 * !Hero, The Rock Opera Official Website(!HERO 官方網站存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外部連結 *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Hero Universe.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_Her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ve On Stage DV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_ review at _Jesus Freak Hideout_
null
4,625
2023-04-10T09:05:04Z
67,781,481
!Hero
322,994
<p>「<b>!</b>」是標點符號中的嘆號,又稱為感嘆號或驚嘆號。 </p><p>「<b>!</b>」亦可指: </p> <h2><span id=".E6.95.B8.E5.AD.B8.E5.8F.8A.E9.9B.BB.E8.85.A6"></span><span id="數學及電腦">數學及電腦</span></h2> <ul><li>階乘,為一項數學函數。</li> <li>錯排,為一項數學函數。</li> <li>邏輯非,用於邏輯及某些程式語言。</li> <li>唯一量化,用於數學及邏輯。</li></ul><h2><span id=".E5.85.B6.E4.BB.96"></span><span id="其他">其他</span></h2> <ul><li>後齒齦搭嘴音,搭嘴音的一種。</li> <li>在西洋棋中代表有力的著法。</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li> <li>疑問驚嘆號</li></ul>
「**!**」是標點符號中的嘆號,又稱為感嘆號或驚嘆號。 「**!**」亦可指: ## 數學及電腦 * 階乘,為一項數學函數。 * 錯排,為一項數學函數。 * 邏輯非,用於邏輯及某些程式語言。 * 唯一量化,用於數學及邏輯。 ## 其他 * 後齒齦搭嘴音,搭嘴音的一種。 * 在西洋棋中代表有力的著法。 ## 參見 * !! * 疑問驚嘆號
null
543
2022-08-28T07:51:17Z
72,498,709
!_(消歧义)
322,994
<p>「<b>!</b>」是標點符號中的嘆號,又稱為感嘆號或驚嘆號。 </p><p>「<b>!</b>」亦可指: </p> <h2><span id=".E6.95.B8.E5.AD.B8.E5.8F.8A.E9.9B.BB.E8.85.A6"></span><span id="數學及電腦">數學及電腦</span></h2> <ul><li>階乘,為一項數學函數。</li> <li>錯排,為一項數學函數。</li> <li>邏輯非,用於邏輯及某些程式語言。</li> <li>唯一量化,用於數學及邏輯。</li></ul><h2><span id=".E5.85.B6.E4.BB.96"></span><span id="其他">其他</span></h2> <ul><li>後齒齦搭嘴音,搭嘴音的一種。</li> <li>在西洋棋中代表有力的著法。</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li> <li>疑問驚嘆號</li></ul>
「**!**」是標點符號中的嘆號,又稱為感嘆號或驚嘆號。 「**!**」亦可指: ## 數學及電腦 * 階乘,為一項數學函數。 * 錯排,為一項數學函數。 * 邏輯非,用於邏輯及某些程式語言。 * 唯一量化,用於數學及邏輯。 ## 其他 * 後齒齦搭嘴音,搭嘴音的一種。 * 在西洋棋中代表有力的著法。 ## 參見 * !! * 疑問驚嘆號
null
543
2022-08-28T07:51:17Z
72,498,709
!_(消歧義)
138,871
<p><b>引號</b>(<b>“”</b> <b>‘’</b> <b>「」</b> <b>『』</b>,英語:<span lang="en">quotation mark</span>),是標點符號的一種,標示參照、著重、特別用意的符號。 </p><p>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將「引號」定義為標識語段中直接參照的內容或需要特別指出的成分。行文中直接參照的話,用引號標示。需要著重論述的物件,用引號標示。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也用引號標示。引號裡面還要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裡面一層用單引號。 </p><p>中華民國教育部《重訂標點符號手冊》定義為用於標示說話、引語、特別指稱或強調的詞語。用來標示說話、引語、專有名詞,或特別用意的詞句。引號分單引號和雙引號,通常先用單引號,如果有需要,單引號內再用雙引號,以此類推。直行用﹁ ﹂、﹃ ﹄,單雙使用原則與橫行同。一般引文的句尾符號標在引號之內。引文作用全句結構中的一部分,其下引號之前,通常不加標點符號。</p> <h2><span id=".E7.AF.84.E4.BE.8B"></span><span id="範例">範例</span></h2> <ul><li>引號標明行文中直接參照的話,和作者自己的話區別開來。例如: <ol><li>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泉源。」</li> <li>「滿招損,謙受益」這句格言,流傳到今天至少有兩千年了。</li> <li>現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形神兼備,充滿生機」。</li> <li>「世界各地有對貿易的焦慮,也有對中國的焦慮。」杜魯多說,「加拿大可以幫助中國以一個非常積極的方式,在世界舞臺上定位。」</li></ol></li></ul><dl><dd>要注意引文末尾標點的使用: <ul><li>凡是把參照的話獨立來用,末尾的標點放在引號裡面,如例1。</li> <li>凡是把參照的話作為作者自己的話的一部分,末尾不用標點,如例2和例3。</li> <li>例 3 末尾的句號屬於全句,不屬於引文部分。</li> <li>例 4 這種特殊句型中,特魯多說,不用冒號。</li></ul></dd></dl><ul><li>引號還用來標明需要著重論述的物件或具有特殊含義(如反話)的詞語。例如: <ol><li>古人對於寫文章有兩個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內容,「有序」就是要有條理。</li> <li>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li> <li>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參見<span data-orig-title="部分投射"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care quotes"><span>部分投射</span></span>)</li></ol><ul><li>引號還用於引述不被講話者承認的用語。如中國大陸的官媒常用引號引述不被政府當局承認合法性、但廣爲流傳的特定用語,如「滿洲國」、台灣「外交部長」、「佔中三子」等。</li></ul></li></ul><h3><span id=".E5.BD.A2.E7.8B.80"></span><span id="形狀">形狀</span></h3> <ul><li>中華人民共和國非強制性國家標準:先用雙引號<span lang="zh-cn">“ ”</span>,內部如需再參照,再用單引號<span lang="zh-cn">‘’</span>,若再需參照,使用雙引號<span lang="zh-cn">“ ”</span>,以此類推。直排仍保持雙引號在外,改用﹃ ﹄和﹁ ﹂。</li> <li>中華民國教育部:先用單引號「」,內部如需要參照,再用雙引號『』。而雙引號內部又需要參照,則再用單引號,如此類推。值得注意的是,原來官方檔案中,橫排引號的形狀與現時常用的並不相同,單引號寫成﹂﹁(這種寫法的好處是和直排符號一樣只需一筆寫完),雙引號寫成﹄﹃(和直排符號一樣只需兩筆寫完)。2008年修訂版改為現時常用的形狀。</li> <li>香港、澳門標準是先用單引號「」,內部如需要參照,再用雙引號『』,直排文字則為﹁ ﹂和﹃ ﹄。</li></ul><p>例子: </p> <ol><li>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的 『紊』是什麼意思?」</li> <li>他站起來問:<span lang="zh-cn">“</span>老師,<span lang="zh-cn">‘</span>有條不紊<span lang="zh-cn">’</span>的 <span lang="zh-cn">‘</span>紊<span lang="zh-cn">’</span>是什麼意思?<span lang="zh-cn">”</span></li></ol><h2><span id=".E5.85.B6.E5.AE.83.E8.AF.AD.E8.A8.80"></span><span id="其它语言">其它語言</span></h2> <p>其它語言裏,也有不同種類的引號。比如俄語和法語等語言使用角形引號(guillemet),例如:<span lang="fr">«<span> </span>Je suis chinois<span> </span>».</span>,演化為漢語的書名號。德語使用像逗號一樣的左引號,例如:<span lang="de">„Ich bin deutsche“</span>。日語中的雙引號或單引號被用作為書名號,用來標明書籍名、文章名等,例如:<span lang="ja">『稲亭物怪録』</span>。 </p><p>英式英文傳統先用單引號,再用雙引號;美式英文先用雙引號,再用單引號,例子: </p> <dl><dd><span lang="en">‘Good morning, Gagan,’ greeted HAL.</span>(英式英文)</dd> <dd><span lang="en">“Good morning, Gagan,” greeted HAL.</span>(美式英文)</dd></dl><p>引號中再用引號: </p> <dl><dd><span lang="en">‘HAL said, “Good morning, Dave,”’ recalled Frank.</span>(英式英文)</dd> <dd><span lang="en">“HAL said, ‘Good morning, Dave,’” recalled Frank.</span>(美式英文)</dd></dl><h2><span id=".E9.9B.BB.E8.85.A6.E6.87.89.E7.94.A8"></span><span id="電腦應用">電腦應用</span></h2> <p>電腦鍵盤沿用英文打字機做法,將不同方向之引號濃縮為兩個按鍵:雙引號(")和單引號('),單引號還兼用作撇號(apostrophe);ASCII 亦只收錄這兩個符號。其字形一般是直的。但在1980年代,一些電腦系統顯示上述兩個符號的字形為彎曲的(curved),類似於英式單閉引號的字形(’)。因此,很多人把重音符(`, U+0060,美式鍵盤中位於左上角1鍵的左側)作為單開引號,與上述的單閉引號配對使用。實際上,高位單引號(‛, single high-reversed-9 quotation mark)的功用之一就是替代重音符的這種使用。對於雙引號,就沒有ASCII字元類似於雙開引號的字形,所以很多人在文字使用雙引號包裹字串時,就用兩個重音符當作雙開引號,兩個單引號作為雙閉引號。例如: </p> <dl><dd><code>‛‛Good morning, Dave,’’ said HAL.</code></dd></dl><p>TeX排版系統仍然以此作為彎引號的原始碼,由編譯器轉換為正確的彎引號;Tex拒絕讓編譯器將直引號轉換成彎引號,避免由此導致引號開閉方向出錯。但這種辦法依賴於字型,現今的系統的字型遵循Unicode定義的字形,那麼這種使用雙倍的重音符與單引號的會如此: </p> <dl><dd><code>``Good morning, Dave,'' said HAL.</code></dd> <dd><code>`Good morning, Dave,' said HAL.</code></dd></dl><p>而使用Unicode定義的英式雙開/閉引號、英式單開/閉引號的如下: </p> <dl><dd><code>“Good morning, Dave,” said HAL.</code></dd> <dd><code>‘Good morning, Dave,’ said HAL.</code></dd></dl><p>大部份電腦程式語言源自美國,故沿用美式英文使用雙引號之做法,以(")包裹字串。由於此原因某些作業系統如 Microsoft Windows 不接受檔案名稱有雙引號;單引號(')則通常沒問題。部份指令碼語言如 Python、Perl、 PHP 及資料庫系統使用的 SQL 語言等接受單引號字串。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引號手勢──說話時以手指模仿引號的手勢</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4 Cached time: 2023050501013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9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4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95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9993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94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051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203285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10.269 1 -total 33.80% 172.490 1 Template:標點符號 32.16% 164.087 1 Template:Infobox 18.23% 93.010 1 Template:Lang-en 17.31% 88.315 6 Template:Aligned_table 12.14% 61.961 3 Template:Navbox 11.80% 60.226 7 Template:Lang 11.23% 57.326 1 Template:NoteTA 11.12% 56.727 1 Template:Reflist 10.66% 54.375 1 Template:Typography_terms -->
**引號**(**“”** **‘’** **「」** **『』** ,英語:quotation mark),是標點符號的一種,標示參照、著重、特別用意的符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將「引號」定義為標識語段中直接參照的內容或需要特別指出的成分。行文中直接參照的話,用引號標示。需要著重論述的物件,用引號標示。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也用引號標示。引號裡面還要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裡面一層用單引號。 中華民國教育部《重訂標點符號手冊》定義為用於標示說話、引語、特別指稱或強調的詞語。用來標示說話、引語、專有名詞,或特別用意的詞句。引號分單引號和雙引號,通常先用單引號,如果有需要,單引號內再用雙引號,以此類推。直行用﹁ ﹂、﹃ ﹄,單雙使用原則與橫行同。一般引文的句尾符號標在引號之內。引文作用全句結構中的一部分,其下引號之前,通常不加標點符號。 ## 範例 * 引號標明行文中直接參照的話,和作者自己的話區別開來。例如: 1.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泉源。」 2.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格言,流傳到今天至少有兩千年了。 3. 現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形神兼備,充滿生機」。 4. 「世界各地有對貿易的焦慮,也有對中國的焦慮。」杜魯多說,「加拿大可以幫助中國以一個非常積極的方式,在世界舞臺上定位。」   : 要注意引文末尾標點的使用: * 凡是把參照的話獨立來用,末尾的標點放在引號裡面,如例 1。 * 凡是把參照的話作為作者自己的話的一部分,末尾不用標點,如例 2 和例 3。 * 例 3 末尾的句號屬於全句,不屬於引文部分。 * 例 4 這種特殊句型中,特魯多說,不用冒號。 * 引號還用來標明需要著重論述的物件或具有特殊含義(如反話)的詞語。例如: 1. 古人對於寫文章有兩個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內容,「有序」就是要有條理。 2. 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 3. 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參見部分投射) * 引號還用於引述不被講話者承認的用語。如中國大陸的官媒常用引號引述不被政府當局承認合法性、但廣爲流傳的特定用語,如「滿洲國」、台灣「外交部長」、「佔中三子」等。 ### 形狀 *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強制性國家標準:先用雙引號“ ”,內部如需再參照,再用單引號‘’,若再需參照,使用雙引號“ ”,以此類推。直排仍保持雙引號在外,改用﹃ ﹄和﹁ ﹂。 * 中華民國教育部:先用單引號「」,內部如需要參照,再用雙引號『』。而雙引號內部又需要參照,則再用單引號,如此類推。值得注意的是,原來官方檔案中,橫排引號的形狀與現時常用的並不相同,單引號寫成﹂﹁(這種寫法的好處是和直排符號一樣只需一筆寫完),雙引號寫成﹄﹃(和直排符號一樣只需兩筆寫完)。2008 年修訂版改為現時常用的形狀。 * 香港、澳門標準是先用單引號「」,內部如需要參照,再用雙引號『』,直排文字則為﹁ ﹂和﹃ ﹄。 例子: 1. 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的 『紊』是什麼意思?」 2. 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的 ‘紊’是什麼意思?” ## 其它語言 其它語言裏,也有不同種類的引號。比如俄語和法語等語言使用角形引號(guillemet),例如:« Je suis chinois ».,演化為漢語的書名號。德語使用像逗號一樣的左引號,例如:„Ich bin deutsche“。日語中的雙引號或單引號被用作為書名號,用來標明書籍名、文章名等,例如:『稲亭物怪録』。 英式英文傳統先用單引號,再用雙引號;美式英文先用雙引號,再用單引號,例子:   : ‘Good morning, Gagan,’ greeted HAL.(英式英文)   : “Good morning, Gagan,” greeted HAL.(美式英文) 引號中再用引號:   : ‘HAL said, “Good morning, Dave,”’ recalled Frank.(英式英文)   : “HAL said, ‘Good morning, Dave,’” recalled Frank.(美式英文) ## 電腦應用 電腦鍵盤沿用英文打字機做法,將不同方向之引號濃縮為兩個按鍵:雙引號(")和單引號('),單引號還兼用作撇號(apostrophe);ASCII 亦只收錄這兩個符號。其字形一般是直的。但在 1980 年代,一些電腦系統顯示上述兩個符號的字形為彎曲的(curved),類似於英式單閉引號的字形(’)。因此,很多人把重音符(`, U+0060,美式鍵盤中位於左上角 1 鍵的左側)作為單開引號,與上述的單閉引號配對使用。實際上,高位單引號(‛, single high-reversed-9 quotation mark)的功用之一就是替代重音符的這種使用。對於雙引號,就沒有 ASCII 字元類似於雙開引號的字形,所以很多人在文字使用雙引號包裹字串時,就用兩個重音符當作雙開引號,兩個單引號作為雙閉引號。例如:   : `‛‛Good morning, Dave,’’ said HAL.` TeX 排版系統仍然以此作為彎引號的原始碼,由編譯器轉換為正確的彎引號;Tex 拒絕讓編譯器將直引號轉換成彎引號,避免由此導致引號開閉方向出錯。但這種辦法依賴於字型,現今的系統的字型遵循 Unicode 定義的字形,那麼這種使用雙倍的重音符與單引號的會如此:   : `` ``Good morning, Dave,'' said HAL. ``   : `` `Good morning, Dave,' said HAL. `` 而使用 Unicode 定義的英式雙開 / 閉引號、英式單開 / 閉引號的如下:   : `“Good morning, Dave,” said HAL.`   : `‘Good morning, Dave,’ said HAL.` 大部份電腦程式語言源自美國,故沿用美式英文使用雙引號之做法,以(")包裹字串。由於此原因某些作業系統如 Microsoft Windows 不接受檔案名稱有雙引號;單引號(')則通常沒問題。部份指令碼語言如 Python、Perl、 PHP 及資料庫系統使用的 SQL 語言等接受單引號字串。 ## 參見 * 引號手勢──說話時以手指模仿引號的手勢 ## 參考資料
null
16,065
2023-05-02T16:46:05Z
75,984,743
"
7,636,277
<p>《<b>"BLUE" A TRIBUTE TO YUTAKA OZAKI</b>》為尾崎豐的群星<span data-orig-title="致敬專輯"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トリビュート・アルバム"><span>致敬專輯</span></span>,於2004年3月24日由SME Records發行。 </p> <h2><span id=".E5.95.86.E6.A5.AD.E6.88.90.E7.B8.BE"></span><span id="商業成績">商業成績</span></h2> <p>專輯發行後空降《Oricon公信榜》冠軍位置,與同日發行的另一張致敬專輯《<span data-orig-title='"GREEN" A TRIBUTE TO YUTAKA OZAKI'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GREEN" A TRIBUTE TO YUTAKA OZAKI'><span>"GREEN" A TRIBUTE TO YUTAKA OZAKI</span></span>》一同打進榜單前10位。 </p> <h2><span id=".E6.AD.8C.E6.9B.B2.E5.88.97.E8.A1.A8"></span><span id="歌曲列表">歌曲列表</span></h2> <h2><span id=".E8.B3.87.E6.96.99.E4.BE.86.E6.BA.90"></span><span id="資料來源">資料來源</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BLUE" A TRIBUTE TO YUTAKA OZAKI "GREEN"A TRIBUTE TO YUTAKA OZAKI 特設頁面<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22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2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7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8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68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4111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52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50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9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6024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81.304 1 -total 46.01% 129.430 1 Template:Infobox_album 35.78% 100.651 2 Template:Infobox 19.00% 53.446 1 Template:Tracklist 15.72% 44.209 8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4.00% 39.396 1 Template:NoteTA 12.89% 36.272 1 Template:Reflist 12.03% 33.837 15 Template:Tsl 11.97% 33.663 1 Template:Cite_news 10.33% 29.048 7 Template:Lang -->
《**"BLUE" A TRIBUTE TO YUTAKA OZAKI**》為尾崎豐的群星致敬專輯,於 2004 年 3 月 24 日由 SME Records 發行。 ## 商業成績 專輯發行後空降《Oricon 公信榜》冠軍位置,與同日發行的另一張致敬專輯《"GREEN" A TRIBUTE TO YUTAKA OZAKI》一同打進榜單前 10 位。 ## 歌曲列表 ## 資料來源 ## 外部連結 * "BLUE" A TRIBUTE TO YUTAKA OZAKI "GREEN"A TRIBUTE TO YUTAKA OZAKI 特設頁面(日語)
null
4,258
2023-05-05T04:35:12Z
69,776,157
"BLUE"_A_TRIBUTE_TO_YUTAKA_OZAKI
4,189,525
<p><b>小巴布·歐頓</b>(英語:<span lang="en"><b>Bob Orton, Jr.</b></span>,1950年11月10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本名<b>小羅伯特·基思·歐頓</b>(英語:<span lang="en"><b>Robert Keith Orton, Jr.</b></span>),是美國的職業摔角選手。小巴布·歐頓是巴布·歐頓及麗塔·歐頓的兒子、<span data-orig-title="巴瑞·歐頓"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arry Orton"><span>巴瑞·歐頓</span></span>的哥哥以及蘭迪·歐頓的父親。小巴布·歐頓最知名的時期是待在世界摔角聯盟。除了世界摔角聯盟,小巴布·歐頓還在美國其餘聯盟,以及日本等國家有活動。 </p> <h2><span id=".E5.86.A0.E8.BB.8D.E5.8F.8A.E6.88.90.E5.B0.B1"></span><span id="冠軍及成就">冠軍及成就</span></h2> <h3><span id=".E5.9C.8B.E5.AE.B6.E6.91.94.E8.A7.92.E8.81.AF.E7.9B.9F"></span><span id="國家摔角聯盟">國家摔角聯盟</span></h3> <ul><li><span data-orig-title="NWA佛州重量級冠軍"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WA Florida Heavyweight Championship"><span>NWA佛州重量級冠軍</span></span>(一次)</li> <li><span data-orig-title="NWA佛州雙打冠軍"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WA Florida Tag Team Championship"><span>NWA佛州雙打冠軍</span></span>(三次)</li> <li>NWA世界雙打冠軍 (中大西洋)(一次)</li> <li><span data-orig-title="NWA喬治亞次重量級冠軍"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WA Georgia Junior Heavyweight Championship"><span>NWA喬治亞次重量級冠軍</span></span>(一次)</li> <li><span data-orig-title="NWA喬治亞雙打冠軍"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WA Georgia Tag Team Championship"><span>NWA喬治亞雙打冠軍</span></span>(兩次)</li> <li><span data-orig-title="NWA梅肯雙打冠軍"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WA Macon Tag Team Championship"><span>NWA梅肯雙打冠軍</span></span>(一次)</li> <li><span data-orig-title="NWA南方雙打冠軍"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WA Southeastern Tag Team Championship"><span>NWA南方雙打冠軍</span></span>(四次)</li></ul><h3><span id=".E8.81.B7.E6.A5.AD.E6.91.94.E8.A7.92.E7.95.AB.E5.A0.B1"></span><span id="職業摔角畫報">職業摔角畫報</span></h3> <ul><li>PWI年度最佳新人(1973年;與<span data-orig-title="東尼·賈瑞亞"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ony Garea"><span>東尼·賈瑞亞</span></span>並列)</li> <li>PWI Years(個人)-第121名(2003年)</li></ul><h3><span id=".E4.B8.96.E7.95.8C.E6.91.94.E8.A7.92.E5.A8.9B.E6.A8.82"></span><span id="世界摔角娛樂">世界摔角娛樂</span></h3> <ul><li>世界摔角娛樂名人堂(2005年)</li></ul><h3><span id=".E5.85.B6.E4.BB.96.E7.8D.8E.E9.A0.85"></span><span id="其他獎項">其他獎項</span></h3> <ul><li>VWS電視冠軍(一次)</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4 Cached time: 2023050508353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4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2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62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089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49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044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01631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03.404 1 -total 36.83% 148.554 1 Template:Infobox_Pro_Wrestler 35.54% 143.357 1 Template:Infobox 23.67% 95.498 2 Template:Lang-en 14.94% 60.286 1 Template:References 14.89% 60.077 1 Template:NoteTA 11.44% 46.156 3 Template:Cite_web 9.23% 37.214 2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9.03% 36.419 12 Template:Link-en 7.24% 29.205 1 Template:Height -->
**小巴布・歐頓**(英語:**Bob Orton, Jr.**,1950 年 11 月 10 日 —),本名**小羅伯特・基思・歐頓**(英語:**Robert Keith Orton, Jr.**),是美國的職業摔角選手。小巴布・歐頓是巴布・歐頓及麗塔・歐頓的兒子、巴瑞・歐頓的哥哥以及蘭迪・歐頓的父親。小巴布・歐頓最知名的時期是待在世界摔角聯盟。除了世界摔角聯盟,小巴布・歐頓還在美國其餘聯盟,以及日本等國家有活動。 ## 冠軍及成就 ### 國家摔角聯盟 * NWA 佛州重量級冠軍(一次) * NWA 佛州雙打冠軍(三次) * NWA 世界雙打冠軍 (中大西洋)(一次) * NWA 喬治亞次重量級冠軍(一次) * NWA 喬治亞雙打冠軍(兩次) * NWA 梅肯雙打冠軍(一次) * NWA 南方雙打冠軍(四次) ### 職業摔角畫報 * PWI 年度最佳新人(1973 年;與東尼・賈瑞亞並列) * PWI Years(個人)- 第 121 名(2003 年) ### 世界摔角娛樂 * 世界摔角娛樂名人堂(2005 年) ### 其他獎項 * VWS 電視冠軍(一次) ## 參考資料
null
5,894
2023-04-16T12:28:39Z
74,035,459
"Cowboy"_Bob_Orton
506,956
<p class="mw-empty-elt"> </p> <p><b>藏匿龍屬</b>(學名:<i>Cryptosaurus</i>)(意為隱藏的蜥蜴)是甲龍亞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晚侏羅紀的英格蘭。 </p><p>藏匿龍的化石是一根部份的右股骨,由地質學家Lucas Ewbank發現於牛津黏土組(Oxford Clay Formation),並捐給劍橋大學Woodwardian博物館。英國古動物學家哈利·絲萊(Harry Seeley)當時正在整理劍橋大學Woodwardian博物館的化石,並分門歸類。在1869年,哈利·絲萊將這股骨敘述、命名,模式種是<i>C. eumerus</i>。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隱藏的蜥蜴」,意指牠們是第一個在牛津黏土組發現的恐龍;種名意為「良好的股骨」,意指股骨的保存狀態。這份1869年研究,包含許多劍橋大學Woodwardian博物館的化石,各物種的敘述非常簡短,因此藏匿龍被視為裸名(Nomen nudum)。在1875年,哈利·絲萊才提出完整敘述研究。 </p><p>正模標本(編號OUM J.46882)是一塊部份右股骨,長度約33公分,骨幹粗厚。化石發現於牛津黏土組,地質年代相當於牛津階上層。這個化石屬於成年或亞成年個體,因此藏匿龍是種小型甲龍類。 </p><p>絲萊最初認為這些化石是屬於禽龍的近親。在1909年,Friedrich von Huene將這些化石歸類於彎龍科。在1983年,彼得·加爾東(Peter Galton)提出藏匿龍是屬於甲龍亞目,但詳細的分類位置不明。由於藏匿龍的化石過少,缺乏足夠的鑑定特徵,因此被認為是疑名。 </p><p>在1889年,理察·萊德克(Richard Lydekker)認為藏匿龍的屬名已被另一種在1832年命名的恐龍(<i>Cystosaurus geoffroy</i>)使用中,於是將藏匿龍的屬名改為<i>Cryptodraco</i>。但實際上沒有重新命名的必要,這個1833年命名恐龍其實是誤植,所以理察·萊德克的新命名是一個不必要的代用名。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藏匿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inoData</li> <li>http://web.me.com/dinoruss/de_4/5a80701.ht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16030913/http://thescelosaurus.com/ankylosauria.htm</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17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2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46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3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42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711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126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24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2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41160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2/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49.354 1 -total 72.66% 399.173 1 Template:Automatic_Taxobox 26.52% 145.710 17 Template:Navbox 12.92% 70.985 1 Template:Thyreophora 12.28% 67.45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8.35% 45.870 1 Template:Reflist 8.35% 45.849 42 Template:Delink 7.54% 41.431 2 Template:Cite_journal 4.21% 23.106 1 Template:Taxonbar 2.58% 14.163 1 Template:Le -->
**藏匿龍屬**(學名:_Cryptosaurus_)(意為隱藏的蜥蜴)是甲龍亞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晚侏羅紀的英格蘭。 藏匿龍的化石是一根部份的右股骨,由地質學家 Lucas Ewbank 發現於牛津黏土組(Oxford Clay Formation),並捐給劍橋大學 Woodwardian 博物館。英國古動物學家哈利・絲萊(Harry Seeley)當時正在整理劍橋大學 Woodwardian 博物館的化石,並分門歸類。在 1869 年,哈利・絲萊將這股骨敘述、命名,模式種是 _C. eumerus_。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隱藏的蜥蜴」,意指牠們是第一個在牛津黏土組發現的恐龍;種名意為「良好的股骨」,意指股骨的保存狀態。這份 1869 年研究,包含許多劍橋大學 Woodwardian 博物館的化石,各物種的敘述非常簡短,因此藏匿龍被視為裸名(Nomen nudum)。在 1875 年,哈利・絲萊才提出完整敘述研究。 正模標本(編號 OUM J.46882)是一塊部份右股骨,長度約 33 公分,骨幹粗厚。化石發現於牛津黏土組,地質年代相當於牛津階上層。這個化石屬於成年或亞成年個體,因此藏匿龍是種小型甲龍類。 絲萊最初認為這些化石是屬於禽龍的近親。在 1909 年,Friedrich von Huene 將這些化石歸類於彎龍科。在 1983 年,彼得・加爾東(Peter Galton)提出藏匿龍是屬於甲龍亞目,但詳細的分類位置不明。由於藏匿龍的化石過少,缺乏足夠的鑑定特徵,因此被認為是疑名。 在 1889 年,理察・萊德克(Richard Lydekker)認為藏匿龍的屬名已被另一種在 1832 年命名的恐龍(_Cystosaurus geoffroy_)使用中,於是將藏匿龍的屬名改為 _Cryptodraco_。但實際上沒有重新命名的必要,這個 1833 年命名恐龍其實是誤植,所以理察・萊德克的新命名是一個不必要的代用名。 ## 參考資料 * 藏匿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inoData * http://web.me.com/dinoruss/de\_4/5a80701.ht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16030913/http://thescelosaurus.com/ankylosauria.htm
null
3,904
2023-05-02T18:48:34Z
65,613,849
"Cystosaurus"
744,531
<p>《<b>"F" Best</b>》是薛凱琪首張新曲加精選大碟,於2007年6月12日推出,收錄《下次下次》及《樓梯轉角》,以及與房祖名合唱的《不知不覺》,合共三首新歌。《不知不覺》該曲,其實薛凱琪早於自己的十一團火音樂會中已演繹過一次,唯該次是由薛凱琪獨唱,另外亦為電影《早熟》插曲。其餘亦收錄了15首精選,當然少不了《奇洛李維斯回信》,《小黑與我》等帶紅薛凱琪的作品。</p> <h2><span id=".E6.9B.B2.E7.9B.AE"></span><span id="曲目">曲目</span></h2> <p>CD: </p> <p>DVD: </p> <ol><li>有效期限</li> <li>下次下次(MV)</li> <li>樓梯轉角(MV)</li> <li>糖不甩(MV)</li> <li>糖不甩(Karaoke)</li> <li>小峽谷之1234 (MV)</li> <li>小峽谷之1234 (Karaoke)</li> <li>Dear Fiona (MV)</li> <li>Dear Fiona (Karaoke)</li> <li>尋找獨角獸(MV)</li> <li>尋找獨角獸(Karaoke)</li> <li>男孩像你(MV)</li> <li>男孩像你(Karaoke)</li> <li>小黑與我(MV)</li> <li>小黑與我(Karaoke)</li> <li>886 (MV)</li> <li>886 (Karaoke)</li> <li>南瓜車(MV)</li> <li>南瓜車(Karaoke)</li> <li>麥當娜一吻(MV)</li> <li>麥當娜一吻(Karaoke)</li> <li>XBF (MV)</li> <li>XBF (Karaoke)</li> <li>奇洛李維斯回信(MV)</li> <li>奇洛李維斯回信(Karaoke)</li></ol><h2><span id=".E6.9B.B2.E7.9B.AE.E8.B3.87.E6.96.99"></span><span id="曲目資料">曲目資料</span></h2> <ul><li>《下次下次》及《樓梯轉角》均為2007年冠軍歌曲。</li> <li>兩首全新歌曲《下次下次》及《樓梯轉角》均由黃偉文填詞。</li> <li>其餘一首《不知不覺》則由房祖名親自作曲,填詞及監製,亦由黃韻仁協助房祖名監製,另外亦為電影早熟插曲。。</li> <li>《有效期限》是一個音樂電影,全程為一套13分56秒的短片,由金卓執行導演一職,並找來周孝安與薛凱琪合演該音樂電影。</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F" Best**》是薛凱琪首張新曲加精選大碟,於 2007 年 6 月 12 日推出,收錄《下次下次》及《樓梯轉角》,以及與房祖名合唱的《不知不覺》,合共三首新歌。《不知不覺》該曲,其實薛凱琪早於自己的十一團火音樂會中已演繹過一次,唯該次是由薛凱琪獨唱,另外亦為電影《早熟》插曲。其餘亦收錄了 15 首精選,當然少不了《奇洛李維斯回信》,《小黑與我》等帶紅薛凱琪的作品。 ## 曲目 CD: DVD: 1. 有效期限 2. 下次下次(MV) 3. 樓梯轉角(MV) 4. 糖不甩(MV) 5. 糖不甩(Karaoke) 6. 小峽谷之 1234 (MV) 7. 小峽谷之 1234 (Karaoke) 8. Dear Fiona (MV) 9. Dear Fiona (Karaoke) 10. 尋找獨角獸(MV) 11. 尋找獨角獸(Karaoke) 12. 男孩像你(MV) 13. 男孩像你(Karaoke) 14. 小黑與我(MV) 15. 小黑與我(Karaoke) 16. 886 (MV) 17. 886 (Karaoke) 18. 南瓜車(MV) 19. 南瓜車(Karaoke) 20. 麥當娜一吻(MV) 21. 麥當娜一吻(Karaoke) 22. XBF (MV) 23. XBF (Karaoke) 24. 奇洛李維斯回信(MV) 25. 奇洛李維斯回信(Karaoke) ## 曲目資料 * 《下次下次》及《樓梯轉角》均為 2007 年冠軍歌曲。 * 兩首全新歌曲《下次下次》及《樓梯轉角》均由黃偉文填詞。 * 其餘一首《不知不覺》則由房祖名親自作曲,填詞及監製,亦由黃韻仁協助房祖名監製,另外亦為電影早熟插曲。。 * 《有效期限》是一個音樂電影,全程為一套 13 分 56 秒的短片,由金卓執行導演一職,並找來周孝安與薛凱琪合演該音樂電影。 ## 參考文獻
null
4,463
2023-04-16T12:23:58Z
74,954,828
"F"_Best
2,870,365
<p><b>《'F' Debut》</b>為香港女歌手薛凱琪於2004年發行的第一張廣東專輯,全碟收錄十一首歌曲,當中一首為英文歌曲。推出的版本包括精裝版、特別版、豪華版及限量版,推出的《'F' Debut AVCD》限量版內附隨精裝版CD附送100頁彩圖及插圖集。此專輯在2004年獲得金唱片,超越二萬五千張的銷量。第二版於2004年5月5日出版。內地引進版本因題材敏感刪減了《麥當娜一吻》。 </p> <h2><span id=".E7.B0.A1.E4.BB.8B"></span><span id="簡介">簡介</span></h2> <p>《'F' Debut》為發行的第一張專輯,收錄薛凱琪第一首作品《XBF》,以及大熱作品《麥當娜一吻》及《奇洛李維斯回信》,而本唱片亦收錄了全城熱門歌曲的MV。 </p> <ul><li>F debut(第1版)</li> <li>F debut(AVCD特別版)</li> <li>F debut(100頁寫真豪華版)</li> <li>F Debut AVCD(限量版)</li></ul><h2><span id=".E7.AC.AC.E4.B8.80.E7.89.88.E6.94.B6.E9.8C.84.E6.AD.8C.E6.9B.B2"></span><span id="第一版收錄歌曲">第一版收錄歌曲</span></h2> <p>CD﹕ </p> <h2><span id=".E7.AC.AC.E4.BA.8C.E7.89.88.E6.94.B6.E9.8C.84.E6.AD.8C.E6.9B.B2"></span><span id="第二版收錄歌曲">第二版收錄歌曲</span></h2> <h2><span id=".E5.85.B6.E4.BB.96.E8.B3.87.E6.96.99"></span><span id="其他資料">其他資料</span></h2> <ul><li>醜小鴨天鵝湖﹕無線電視TVB卡通片《彩夢芭蕾》主題曲</li> <li>Vie Ya﹕冬眠英文版</li> <li>奇洛李維斯回信(真的回信了)﹕feat. 郭富城</li> <li>飛﹕《XBF》國語版</li></ul><h2><span id=".E6.B4.BE.E5.8F.B0.E6.AD.8C.E6.9B.B2.E6.88.90.E7.B8.BE"></span><span id="派台歌曲成績">派台歌曲成績</span></h2> <h3><span id=".E6.B4.BE.E5.8F.B0.E6.AD.8C.E7.8D.B2.E7.8D.8E"></span><span id="派台歌獲獎">派台歌獲獎</span></h3> <ul><li>2004年無線電視勁歌金曲優秀選第一回 - 十大金曲《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2004年度新城勁爆頒獎禮 - 新城勁爆原創歌曲《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2004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禮 - 專業推介叱吒十大 第7位《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2004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 - 十大金曲《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Yahoo!搜尋人氣大獎 2004 - Yahoo!音樂十大人氣歌曲 2004 大獎《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2004年度無線電視兒歌金曲頒獎典禮 - 十大兒歌金曲《醜小鴨天鵝湖》</li> <li>2004年廣州電台頒獎禮 - 「金曲金榜」金曲獎《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2004年廣州「第二屆勁歌王」總選頒獎禮 - 金曲獎《奇洛李維斯回信》</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華納唱片 《F-Debut》專頁</li></ul>
**《'F' Debut》**為香港女歌手薛凱琪於 2004 年發行的第一張廣東專輯,全碟收錄十一首歌曲,當中一首為英文歌曲。推出的版本包括精裝版、特別版、豪華版及限量版,推出的《'F' Debut AVCD》限量版內附隨精裝版 CD 附送 100 頁彩圖及插圖集。此專輯在 2004 年獲得金唱片,超越二萬五千張的銷量。第二版於 2004 年 5 月 5 日出版。內地引進版本因題材敏感刪減了《麥當娜一吻》。 ## 簡介 《'F' Debut》為發行的第一張專輯,收錄薛凱琪第一首作品《XBF》,以及大熱作品《麥當娜一吻》及《奇洛李維斯回信》,而本唱片亦收錄了全城熱門歌曲的 MV。 * F debut(第 1 版) * F debut(AVCD 特別版) * F debut(100 頁寫真豪華版) * F Debut AVCD(限量版) ## 第一版收錄歌曲 CD﹕ ## 第二版收錄歌曲 ## 其他資料 * 醜小鴨天鵝湖﹕無線電視 TVB 卡通片《彩夢芭蕾》主題曲 * Vie Ya﹕冬眠英文版 * 奇洛李維斯回信(真的回信了)﹕feat. 郭富城 * 飛﹕《XBF》國語版 ## 派台歌曲成績 ### 派台歌獲獎 * 2004 年無線電視勁歌金曲優秀選第一回 - 十大金曲《奇洛李維斯回信》 * 2004 年度新城勁爆頒獎禮 - 新城勁爆原創歌曲《奇洛李維斯回信》 * 2004 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禮 - 專業推介叱吒十大 第 7 位《奇洛李維斯回信》 * 2004 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 - 十大金曲《奇洛李維斯回信》 * Yahoo!搜尋人氣大獎 2004 - Yahoo!音樂十大人氣歌曲 2004 大獎《奇洛李維斯回信》 * 2004 年度無線電視兒歌金曲頒獎典禮 - 十大兒歌金曲《醜小鴨天鵝湖》 * 2004 年廣州電台頒獎禮 - 「金曲金榜」金曲獎《奇洛李維斯回信》 * 2004 年廣州「第二屆勁歌王」總選頒獎禮 - 金曲獎《奇洛李維斯回信》 ## 參考資料 * 華納唱片 《F-Debut》專頁
null
4,911
2023-04-10T09:02:18Z
73,093,702
"F"_Debut
6,009,946
<p><b>法蘭·華許</b> <small>MNZM</small> (英語:<span lang="en">Frances Rosemary "Fran" Walsh</span>,1959年1月10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是紐西蘭的電影製片人和編劇,她也是電影導演彼得·傑克森的伴侶,育有兩個孩子:比利和凱蒂。 </p><p>自1989年以來,她為傑克森執導的所有電影作出了貢獻;並藉由《魔戒電影三部曲》獲得了三項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原創歌曲。 </p> <h2><span id=".E6.97.A9.E5.B9.B4"></span><span id="早年">早年</span></h2> <p>法蘭·華許出生於紐西蘭威靈頓的一個愛爾蘭家庭。她年輕時對音樂產生興趣,曾經加入一個叫「電插座」(Wallsockes)的朋克樂團。1981年,她畢業於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p> <h2><span id=".E9.9B.BB.E5.BD.B1.E7.94.9F.E6.B6.AF"></span><span id="電影生涯">電影生涯</span></h2> <p>自大學畢業後,法蘭·華許開始為電視節目《地球下面的華澤爾·古米治》(Worzel Gummidge Down Under)編寫劇本,而因此認識了彼得·傑克森。隨後她與傑克森先後合作了《新空房禁地》、《瘋狂肥寶綜藝秀》、《罪孽天使》等電影,並藉1994年的《罪孽天使》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p><p>1998年,華許開始參與《魔戒電影三部曲》的編劇,將托爾金原著龐大的故事濃縮為三部曲電影;她還演繹了電影中戒靈淒厲的尖叫聲。 </p><p>在魔戒電影大獲成功之後,華許與她的好友兼鄰居菲利帕·鮑恩斯仍繼續為傑克森的電影撰寫劇本。 </p> <h2><span id=".E5.80.8B.E4.BA.BA.E7.94.9F.E6.B4.BB"></span><span id="個人生活">個人生活</span></h2> <p>法蘭·華許於1987年和彼得·傑克森結婚,他們有兩個孩子——比利和凱蒂。 </p><p>與傑克森和鮑恩斯不同的是,華許非常重視個人隱私,她很少公開露面或接受採訪。 </p> <h2><span id=".E4.BD.9C.E5.93.81.E5.88.97.E8.A1.A8"></span><span id="作品列表">作品列表</span></h2> <ul><li>《瘋狂肥寶綜藝秀》,1989年,編劇</li> <li>《新空房禁地》,1992年,編劇、客串</li> <li>《罪孽天使》,1994年,編劇</li> <li>《神通鬼大》,1996年,編劇、製片人</li> <li>《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2001年,編劇、製片人、副導演</li> <li>《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2002年,編劇、製片人、副導演</li> <li>《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2003年,編劇、製片人、副導演</li> <li>《金剛》,2005年,編劇、製片人</li> <li>《蘇西的世界》,2009年,編劇、製片人</li> <li>《哈比人:意外旅程》,2012年,編劇、製片人</li> <li>《哈比人:荒谷惡龍》,2013年,編劇、製片人</li> <li>《哈比人:五軍之戰》,2014年,編劇、製片人</li> <li>《移動城市:致命引擎》,2018年,編劇、製片人</li></ul><h2><span id=".E7.8D.B2.E7.8D.8E.E5.92.8C.E6.8F.90.E5.90.8D"></span><span id="獲獎和提名">獲獎和提名</span></h2> <h3><span id=".E5.85.B6.E4.BB.96.E6.A6.AE.E8.AD.BD"></span><span id="其他榮譽">其他榮譽</span></h3> <ul><li>在2002年女王新年榮譽中,獲授紐西蘭員佐勳章(MNZM)。</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法蘭·華許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在AllMovie上法蘭·華許的頁面<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 </li> <li>法蘭·華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在時光網上的資料</li> <li>法蘭·華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在開眼電影網上的資料</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4 Cached time: 2023050514345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36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65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62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17494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52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9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260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8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664684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999.362 1 -total 27.96% 279.400 8 Template:Navbox 19.16% 191.499 1 Template:Infobox_entertainer 15.64% 156.296 1 Template:NoteTA 13.07% 130.573 1 Template:Lang-en 11.10% 110.893 1 Template:Infobox 9.75% 97.455 1 Template:Reflist 8.66% 86.517 42 Template:Link-en 8.29% 82.858 1 Template: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 6.15% 61.481 1 Template: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編劇本 -->
**法蘭・華許** MNZM (英語:Frances Rosemary "Fran" Walsh,1959 年 1 月 10 日 —)是紐西蘭的電影製片人和編劇,她也是電影導演彼得・傑克森的伴侶,育有兩個孩子:比利和凱蒂。 自 1989 年以來,她為傑克森執導的所有電影作出了貢獻;並藉由《魔戒電影三部曲》獲得了三項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原創歌曲。 ## 早年 法蘭・華許出生於紐西蘭威靈頓的一個愛爾蘭家庭。她年輕時對音樂產生興趣,曾經加入一個叫「電插座」(Wallsockes)的朋克樂團。1981 年,她畢業於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 電影生涯 自大學畢業後,法蘭・華許開始為電視節目《地球下面的華澤爾・古米治》(Worzel Gummidge Down Under)編寫劇本,而因此認識了彼得・傑克森。隨後她與傑克森先後合作了《新空房禁地》、《瘋狂肥寶綜藝秀》、《罪孽天使》等電影,並藉 1994 年的《罪孽天使》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1998 年,華許開始參與《魔戒電影三部曲》的編劇,將托爾金原著龐大的故事濃縮為三部曲電影;她還演繹了電影中戒靈淒厲的尖叫聲。 在魔戒電影大獲成功之後,華許與她的好友兼鄰居菲利帕・鮑恩斯仍繼續為傑克森的電影撰寫劇本。 ## 個人生活 法蘭・華許於 1987 年和彼得・傑克森結婚,他們有兩個孩子 —— 比利和凱蒂。 與傑克森和鮑恩斯不同的是,華許非常重視個人隱私,她很少公開露面或接受採訪。 ## 作品列表 * 《瘋狂肥寶綜藝秀》,1989 年,編劇 * 《新空房禁地》,1992 年,編劇、客串 * 《罪孽天使》,1994 年,編劇 * 《神通鬼大》,1996 年,編劇、製片人 *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2001 年,編劇、製片人、副導演 *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2002 年,編劇、製片人、副導演 *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2003 年,編劇、製片人、副導演 * 《金剛》,2005 年,編劇、製片人 * 《蘇西的世界》,2009 年,編劇、製片人 * 《哈比人:意外旅程》,2012 年,編劇、製片人 * 《哈比人:荒谷惡龍》,2013 年,編劇、製片人 * 《哈比人:五軍之戰》,2014 年,編劇、製片人 * 《移動城市:致命引擎》,2018 年,編劇、製片人 ## 獲獎和提名 ### 其他榮譽 * 在 2002 年女王新年榮譽中,獲授紐西蘭員佐勳章(MNZM)。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法蘭・華許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在 AllMovie 上法蘭・華許的頁面(英文) * 法蘭・華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在時光網上的資料 * 法蘭・華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在開眼電影網上的資料
null
8,394
2023-05-05T12:20:26Z
75,858,599
"Fran"_Walsh
820,857
<p>《<b>"Hello, world."</b>》是Nitro+於2002年9月27日發售的日本成人遊戲。 </p> <h2><span id=".E6.A6.82.E8.A6.81"></span><span id="概要">概要</span></h2> <p>遊戲時間約需要30小時以上,在Nitro+的作品是最龐大的劇本容量,其劇本長度遠遠超過第二長的《斬魔大聖Demonbane》。背景數、3D物件亦因此比同類型遊戲多出很多。<span lang="ja">きんりきまんとう</span>所畫的人物色彩鮮豔,開頭動畫也含有非常重的萌和學園戀愛喜劇的風格,但實際上故事仍然是Nitro+的沉重氣氛。第一次虛淵玄沒有深入參與的遊戲。 </p><p>主角友永和樹是一台機器人,無任何感情,經過經驗和學習以吸取人類的智慧,這種學習的過程就是劇本重要的骨幹。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ul><li>2002年9月27日-初回版發售。</li> <li>2002年12月30日-通常版發售。</li> <li>2003年4月25日-Visual Fanbook(ISBN 4-7577-1373-8)發售。</li> <li>2003年8月29日-廣播劇CD「<span lang="ja">ブッチャケ!ハローワールド</span>」發售。</li> <li>2005年4月1日-小說版「<span lang="ja">青い記憶</span>」 著作:涼風涼(ISBN 4-04-427811-3)發售。</li> <li>2005年5月1日-小說版「BLAZE UP」 著作:涼風涼(ISBN 4-04-427812-1)發售。</li> <li>2005年11月25日-Media倫對應版(DVD版)發售。</li></ul><h2><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span><span id="登場人物">登場人物</span></h2> <dl><dt>友永和樹<span>(<span lang="ja">友永 和樹(ともなが かずき)</span>,聲優:JUN JUN(廣播劇CD))</span></dt> <dd>主角。因「Global Illumination」而被製造的機器人。</dd></dl><dl><dt>愛原奈都美<span>(<span lang="ja">愛原 奈都美(あいばら なつみ)</span>,聲優:まりあ)</span></dt> <dd>主角的同級生。容易緊張。</dd></dl><dl><dt>笹瀨薫<span>(<span lang="ja">笹ヶ瀬 薫(ささがせ かおる)</span>,聲優:須本綾奈)</span></dt> <dd>主角的同級生。屬於水泳部。網絡偶像。</dd></dl><dl><dt>北城千繪梨<span>(<span lang="ja">北城 千絵梨(ほうじょう ちえり)</span>,聲優:鳥居花音)</span></dt> <dd>主角的同級生。富豪的千金小姐。</dd></dl><dl><dt>久我山深佳<span>(<span lang="ja">久我山 深佳(くがやま みか)</span>,聲優:夏野向日葵)</span></dt> <dd>主角的同級生。若佳菜的妹妹。跳級的天才少女。</dd></dl><dl><dt>久我山若佳菜<span>(<span lang="ja">久我山 若佳菜(くがやま わかな)</span>,聲優:岬友美)</span></dt> <dd>主角就讀的皇路學園的現國教師兼班主任。深佳的姐姐。</dd></dl><dl><dt>入間佐知美<span>(<span lang="ja">入間 佐知美(いりま さちみ)</span>,聲優:乃嶋架菜)</span></dt> <dd>網上電視的新聞報導員。</dd></dl><dl><dt>麻生純子<span>(<span lang="ja">麻生 純子(あそう じゅんこ)</span>,聲優:七瀨舞)</span></dt> <dd>警視廳網絡恐怖活動對策室(俗通稱「Cyber Force」)的警察官。</dd></dl><dl><dt>HIKARI<span>(HIKARI,聲優:海原艾利娜)</span></dt> <dd>支撐著「Global Illumination」的電腦。</dd></dl><dl><dt>猿<span>(<span lang="ja">エテコウ</span>,聲優:七瀨舞)</span></dt> <dd>主角的機械寵物。</dd></dl><dl><dt>遙<span>(<span lang="ja">ハルカ</span>,聲優:栗林美奈實)</span></dt> <dd>接待處機器人。</dd></dl><h2><span id=".E5.B7.A5.E4.BD.9C.E4.BA.BA.E5.93.A1"></span><span id="工作人員">工作人員</span></h2> <ul><li>劇本:<span lang="ja">南條しかし</span></li> <li>原畫:<span lang="ja">きんりきまんとう</span></li> <li>音樂:ZIZZ Studio</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遊戲官方網站<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舊遊戲官方網站<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Nitr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3 Cached time: 2023050113201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4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4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97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6674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548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6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53984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33.166 1 -total 37.75% 201.272 35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34.19% 182.310 24 Template:Lang 33.92% 180.845 1 Template:Nitroplus 33.43% 178.213 1 Template:Navbox 24.69% 131.664 35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22.27% 118.756 35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21.61% 115.209 36 Template:Str_mid 20.42% 108.895 36 Template:Str_mid/core 17.28% 92.127 1 Template:Otheruses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820857-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1132009 and revision id 76201569.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Hello, world."**》是 Nitro + 於 2002 年 9 月 27 日發售的日本成人遊戲。 ## 概要 遊戲時間約需要 30 小時以上,在 Nitro + 的作品是最龐大的劇本容量,其劇本長度遠遠超過第二長的《斬魔大聖 Demonbane》。背景數、3D 物件亦因此比同類型遊戲多出很多。きんりきまんとう所畫的人物色彩鮮豔,開頭動畫也含有非常重的萌和學園戀愛喜劇的風格,但實際上故事仍然是 Nitro + 的沉重氣氛。第一次虛淵玄沒有深入參與的遊戲。 主角友永和樹是一台機器人,無任何感情,經過經驗和學習以吸取人類的智慧,這種學習的過程就是劇本重要的骨幹。 ## 歷史 * 2002 年 9 月 27 日-初回版發售。 * 2002 年 12 月 30 日-通常版發售。 * 2003 年 4 月 25 日-Visual Fanbook(ISBN 4-7577-1373-8)發售。 * 2003 年 8 月 29 日-廣播劇 CD「ブッチャケ!ハローワールド」發售。 * 2005 年 4 月 1 日-小說版「青い記憶」 著作:涼風涼(ISBN 4-04-427811-3)發售。 * 2005 年 5 月 1 日-小說版「BLAZE UP」 著作:涼風涼(ISBN 4-04-427812-1)發售。 * 2005 年 11 月 25 日-Media 倫對應版(DVD 版)發售。 ## 登場人物 **友永和樹(友永 和樹(ともなが かずき),聲優:JUN JUN(廣播劇 CD))** : 主角。因「Global Illumination」而被製造的機器人。 **愛原奈都美(愛原 奈都美(あいばら なつみ),聲優:まりあ)** : 主角的同級生。容易緊張。 **笹瀨薫(笹ヶ瀬 薫(ささがせ かおる),聲優:須本綾奈)** : 主角的同級生。屬於水泳部。網絡偶像。 **北城千繪梨(北城 千絵梨(ほうじょう ちえり),聲優:鳥居花音)** : 主角的同級生。富豪的千金小姐。 **久我山深佳(久我山 深佳(くがやま みか),聲優:夏野向日葵)** : 主角的同級生。若佳菜的妹妹。跳級的天才少女。 **久我山若佳菜(久我山 若佳菜(くがやま わかな),聲優:岬友美)** : 主角就讀的皇路學園的現國教師兼班主任。深佳的姐姐。 **入間佐知美(入間 佐知美(いりま さちみ),聲優:乃嶋架菜)** : 網上電視的新聞報導員。 **麻生純子(麻生 純子(あそう じゅんこ),聲優:七瀨舞)** : 警視廳網絡恐怖活動對策室(俗通稱「Cyber Force」)的警察官。 **HIKARI(HIKARI,聲優:海原艾利娜)** : 支撐著「Global Illumination」的電腦。 **猿(エテコウ,聲優:七瀨舞)** : 主角的機械寵物。 **遙(ハルカ,聲優:栗林美奈實)** : 接待處機器人。 ## 工作人員 * 劇本:南條しかし * 原畫:きんりきまんとう * 音樂:ZIZZ Studio ## 外部連結 * 遊戲官方網站(日語) * 舊遊戲官方網站(日語) * Nitr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null
4,812
2023-04-10T09:02:09Z
76,201,569
"Hello,_world."
425,440
<p>「<b>X06</b>」是由微軟策劃的全球巡迴遊戲展覽,針對<b>Xbox360</b>遊戲平台所專屬的新遊戲與相關的新周邊技術所進行的展覽。 </p><p>展出內容包括近期已上市的新遊戲,或者是尚未上市,但受到各界關注的開發中遊戲。另外也會有一些與<b>Xbox 360</b>相關的新技術,在這個展會中一同發表。 </p> <h2><span id=".E5.90.8D.E8.A9.9E.E7.94.B1.E4.BE.86"></span><span id="名詞由來">名詞由來</span></h2> <p>X06 = X + 2006,起因是最早在辦理X系列遊戲展覽或研討會時,為了讓與會者能進一步瞭解Xbox的遊戲背景,再加上Xbox是在2001年發行,因此用X代表Xbox系列的展覽,而最早的X系列展覽,是在2001年10月17日在法國坎城展出,當時名為X01。 </p> <h2><span id="X06_Barcelona">X06 Barcelona</span></h2> <p>X06今年首度舉辦的地點,是在2006年9月27日和9月28日於西班牙的巴塞隆納。說明會主要是針對各國媒體、軟硬體廠商、經銷商等進行Xbox 360的硬體未來走向與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的整合發展。 </p><p>和其他國家舉辦X06的不同點是,第一天是以研討會模式進行活動,第二天才會開放新遊戲與開發中遊戲的體驗,但都需要預先登記或是購票入場。 </p><p>而X06在西班牙首度舉辦的成效,對於東歐地區或拉丁語系的國家,相對有利。 </p> <h3><span id=".E5.8F.97.E5.88.B0.E9.87.8D.E8.A6.96.E7.9A.84.E6.96.B0.E7.94.A2.E5.93.81"></span><span id="受到重視的新產品">受到重視的新產品</span></h3> <p></p> <ul><li><b>Xbox 360 HD-DVD播放器</b> <ul><li>屬於額外的配備,和Xbox 360主機本身是分開的。</li></ul></li> <li><b>Xbox 360汎用媒體遙控器</b>(Xbox 360 Universal Media Remote) <ul><li>支援Xbox 360 HD-DVD播放器與主機本身的操控。</li> <li>在Xbox 360 HD-DVD播放器上市時購買者,會限量贈送<i>Peter Jackson's <b>"King Kong"</b></i>(<b>金剛</b>)電影DVD,與<b>Xbox 360汎用媒體遙控器</b>,但<i>僅限歐美地區</i>。</li></ul></li></ul><h3><span id=".E5.8F.97.E5.88.B0.E9.97.9C.E6.B3.A8.E7.9A.84.E9.81.8A.E6.88.B2"></span><span id="受到關注的遊戲">受到關注的遊戲</span></h3> <p></p> <ol><li>縱橫諜海4:雙面間諜(Splinter Cell 4: Double Agent) <ul><li>雖然四代是跨平台版本,但五代以後只會在Xbox 360出現。</li></ul></li> <li>世界街頭賽車4</li> <li>橫行霸道4(Grand Theft Auto IV) <ul><li>Xbox 360的版本有支援 Live 功能,並且可以下載新的關卡。</li></ul></li> <li>吉他英雄2(Guitar Hero 2)</li> <li>極速快感之玩命山道(Need for Speed: Carbon) <ul><li>必須登入 Xbox Live,且啟用網路功能,才能使用挑戰賽與生涯功能。</li></ul></li> <li>BioShock <ul><li>在 E3 獲獎的遊戲,只在Xbox 360平台登場</li></ul></li> <li>最後一戰3(Halo 3,又稱「光暈3」) <ul><li>此遊戲將成為解析度1080p的原生遊戲,預計2007年登場。</li></ul></li> <li>Marvel Universe Online <ul><li>未來能支援PC與Xbox 360的互動</li></ul></li> <li>Xbox Live Arcade <ul><li>毀滅戰士(Doom)一代</li> <li>Sensible World of Soccer</li></ul></li></ol><h2><span id="X06_Canada">X06 Canada</span></h2> <p>加拿大的X06展(X06 Canada),是在美國時間2006年10月18日(台北時間2006年10月19日)於多倫多舉行。 </p><p>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試玩區域是依照遊戲開發廠商的分類來進行配備,現場還有邀請加拿大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ajor Nelson在記者會與活動中示範「戰爭機器」,以及介紹Xbox 360的相關無線配備。</p><p>而在加拿大的這項遊戲展中,另一項主力則是微軟遊戲MVP的聚會,現場參觀的玩家,近三成是屬於微軟電玩類的MVP(最有價值專家),他們也在現場進行MVP大集合的小型聚會,並且MVP之間也進行了不少友誼賽,來提升MVP之間的感情。 </p> <h3><span id=".E5.8F.97.E5.88.B0.E7.9F.9A.E7.9B.AE.E7.9A.84.E9.81.8A.E6.88.B2"></span><span id="受到矚目的遊戲">受到矚目的遊戲</span></h3> <p>在加拿大的X06展中,以電影改編、動作類型、運動類型者,比較受到玩家的青睞,包括:</p> <ul><li>電影改編的遊戲 <ul><li>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li> <li>除暴戰警(Crackdown)</li> <li>闇影狂奔(Shadowrun)</li> <li>縱橫諜海4:雙面間諜(Splinter Cell 4: Double Agent)</li></ul></li> <li>其他動作遊戲 <ul><li>失落的星球(Lost Planet)</li> <li>戰爭機器(Gears of War)</li></ul></li> <li>運動類遊戲 <ul><li>美國職業冰上曲棍球2007(NHL 2007)</li> <li>極速快感之玩命山道(Need for Speed: Carbon)</li> <li>爆裂摔角2007(WWE SmackDown vs RAW 2007)</li></ul></li></ul><h2><span id="X06_.E9.AB.98.E6.B8.85.E6.96.B0.E7.B4.80.E5.85.83.EF.BC.88X06_Hongkong.EF.BC.89"></span><span id="X06_高清新紀元(X06_Hongkong)">X06 高畫質新紀元(X06 Hongkong)</span></h2> <p>香港地區的X06(即「<b>X06 高畫質新紀元</b>」,也就是「<b>X06 Hongkong</b>」)是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舊翼4樓401室舉行,僅於10月26日晚上舉辦,入場方式採邀請入場或預先登記方式。 </p><p>香港地區展覽主軸,則是以太空和八大行星為主題,帶領參觀者進入無線和高畫質新的宇宙,讓現場玩家體驗Xbox 360的新遊戲與無線配件的優勢。 </p> <h3><span id=".E3.80.8C.E5.85.AB.E5.A4.A7.E8.A1.8C.E6.98.9F.E3.80.8D.E4.B8.BB.E9.A1.8C.E5.8D.80"></span><span id="「八大行星」主題區">「八大行星」主題區</span></h3> <p>在香港地區的「<b>X06 高畫質新紀元</b>」中,所謂「<b>八大行星</b>」則是指八個具有特色的展區,一個技術或一個遊戲即為一個展區,包括:</p> <ul><li>動作冒險遊戲 <ol><li>生死格鬥沙灘排球2(Dead Or Alive Xtreme 2)</li></ol></li> <li>動作射擊遊戲 <ol><li>失落的星球:極限狀態(Lost Planet: Extreme Edition)</li> <li>戰爭機器(Gears of War)</li> <li>機動戰士剛彈─特洛伊行動(Gundam Operation: Troy)</li></ol></li> <li>角色扮演遊戲 <ol><li>藍龍(Blue Dragon)</li> <li>失落的奧德賽(Lost Odyssey)</li></ol></li> <li>Xbox 360無線新技術 <ul><li>Xbox 360無線方向盤</li> <li>Xbox 360無線耳機麥克風</li></ul></li> <li>Xbox Live Arcade <ul><li>Xbox Live 遊樂場,可以<i>線上下載小遊戲</i>的<b>擴增內容</b></li></ul></li></ul><h3><span id=".E4.B8.89.E4.BA.BA.E8.A1.8C.EF.BC.8C.E5.A4.A7.E6.BF.80.E8.B3.9E"></span><span id="三人行,大激賞">三人行,大激賞</span></h3> <p>香港微軟為了鼓勵結伴與會,特別舉辦三人小組預先登記活動,而預先登記成功的三人小組,即可獲得香港微軟提供的紀念夾克。 </p> <h2><span id="X06_Taiwan">X06 Taiwan</span></h2> <p>台灣地區的展覽(X06 Taiwan)則是在2006年11月3日-11月5日於台北車站的台北新世界購物中心中央廣場舉辦。而台灣區的展覽內容,則是與巴塞隆納展出的內容近似,但大多數的新遊戲,大多以正體中文化的遊戲為主軸。 </p><p>和其他各國的差異是,台灣地區因為在PC遊戲的市場亦為多數,且台灣的PC遊戲高手不勝枚舉,因此台灣微軟也額外設置了PC遊戲展區,提供玩家體驗PC平台上的遊戲,包括微軟模擬飛行X、世紀帝國III。 </p> <h3><span id=".E7.9B.B8.E9.97.9C.E6.B4.BB.E5.8B.95"></span><span id="相關活動">相關活動</span></h3> <h4><span id=".E5.AE.98.E6.96.B9.E4.B8.BB.E9.A1.8C.E6.B4.BB.E5.8B.95"></span><span id="官方主題活動">官方主題活動</span></h4> <p></p> <ul><li>記者會暨經銷商大會:邀請美國的貴賓來台為現場的記者與經銷商介紹新推出但尚未上市的遊戲,不對外開放。</li> <li>VIP首見日:邀請持有XBOX或Xbox360遊戲片的玩家優先於開場第一日進場體驗新遊戲。</li> <li>「電玩快打」日:邀請緯來綜合台「電玩快打」主持人小嫻親臨現場與玩家對戰新遊戲「戰爭機器」。</li> <li>「五月天」Jump In:邀請台灣知名樂團五月天親臨活動會場,進行活動與主機代言儀式,並與玩家對戰「PGR3」。</li></ul><h4><span id=".E7.90.83.E8.BF.B7.E8.A6.8B.E9.9D.A2.E6.9C.83"></span><span id="球迷見面會">球迷見面會</span></h4> <ul><li>中信鯨球迷會:邀請中信鯨棒球隊紀俊麟、曾漢州、黃貴裕與球迷現場對戰「MLB 2006」。</li> <li>裕隆恐龍球迷會:邀請SBL裕隆隊球員曾文鼎與周士淵,和現場球迷對戰「NBA 2007」。</li></ul><h4><span id=".E5.85.B6.E4.BB.96.E6.B4.BB.E5.8B.95"></span><span id="其他活動">其他活動</span></h4> <ul><li>CS代表隊見面會:主辦單位邀請台灣CS三冠王「eXtrame Gamers」與現場玩家進行「戰爭機器」的友誼賽。</li></ul><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Sony Fair - 索尼主辦之展覽</li></ul><h2><span id=".E8.B3.87.E6.96.99.E4.BE.86.E6.BA.90"></span><span id="資料來源">資料來源</span></h2> <h2><span id=".E7.9B.B8.E9.97.9C.E9.80.A3.E7.B5.90"></span><span id="相關連結">相關連結</span></h2> <ul><li>微軟X06會議9/27在西班牙召開 - <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微軟X06巴塞隆納會議 相關圖片 - <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X06 Official Website - <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7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2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1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9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8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82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0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40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5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84722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38.653 1 -total 47.97% 66.511 1 Template:NoteTA 25.99% 36.041 1 Template:Reflist 11.94% 16.550 5 Template:Language_icon 10.18% 14.113 3 Template:Zh-hk 8.18% 11.348 1 Template:Commons 7.41% 10.272 3 Template:Lan 6.73% 9.337 1 Template:Sister_project 6.45% 8.939 2 Template:Side_box 5.06% 7.013 1 Template:Wikinewspar2 -->
「**X06**」是由微軟策劃的全球巡迴遊戲展覽,針對 **Xbox360** 遊戲平台所專屬的新遊戲與相關的新周邊技術所進行的展覽。 展出內容包括近期已上市的新遊戲,或者是尚未上市,但受到各界關注的開發中遊戲。另外也會有一些與 **Xbox 360** 相關的新技術,在這個展會中一同發表。 ## 名詞由來 X06 = X + 2006,起因是最早在辦理 X 系列遊戲展覽或研討會時,為了讓與會者能進一步瞭解 Xbox 的遊戲背景,再加上 Xbox 是在 2001 年發行,因此用 X 代表 Xbox 系列的展覽,而最早的 X 系列展覽,是在 2001 年 10 月 17 日在法國坎城展出,當時名為 X01。 ## X06 Barcelona X06 今年首度舉辦的地點,是在 2006 年 9 月 27 日和 9 月 28 日於西班牙的巴塞隆納。說明會主要是針對各國媒體、軟硬體廠商、經銷商等進行 Xbox 360 的硬體未來走向與 Windows Vista 作業系統的整合發展。 和其他國家舉辦 X06 的不同點是,第一天是以研討會模式進行活動,第二天才會開放新遊戲與開發中遊戲的體驗,但都需要預先登記或是購票入場。 而 X06 在西班牙首度舉辦的成效,對於東歐地區或拉丁語系的國家,相對有利。 ### 受到重視的新產品 * **Xbox 360 HD-DVD 播放器** * 屬於額外的配備,和 Xbox 360 主機本身是分開的。 * **Xbox 360 汎用媒體遙控器**(Xbox 360 Universal Media Remote) * 支援 Xbox 360 HD-DVD 播放器與主機本身的操控。 * 在 Xbox 360 HD-DVD 播放器上市時購買者,會限量贈送 _Peter Jackson's **"King Kong"**_(**金剛**)電影 DVD,與 **Xbox 360 汎用媒體遙控器**,但_僅限歐美地區_。 ### 受到關注的遊戲 1. 縱橫諜海 4:雙面間諜(Splinter Cell 4: Double Agent) * 雖然四代是跨平台版本,但五代以後只會在 Xbox 360 出現。 2. 世界街頭賽車 4 3. 橫行霸道 4(Grand Theft Auto IV) * Xbox 360 的版本有支援 Live 功能,並且可以下載新的關卡。 4. 吉他英雄 2(Guitar Hero 2) 5. 極速快感之玩命山道(Need for Speed: Carbon) * 必須登入 Xbox Live,且啟用網路功能,才能使用挑戰賽與生涯功能。 6. BioShock * 在 E3 獲獎的遊戲,只在 Xbox 360 平台登場 7. 最後一戰 3(Halo 3,又稱「光暈 3」) * 此遊戲將成為解析度 1080p 的原生遊戲,預計 2007 年登場。 8. Marvel Universe Online * 未來能支援 PC 與 Xbox 360 的互動 9. Xbox Live Arcade * 毀滅戰士(Doom)一代 * Sensible World of Soccer ## X06 Canada 加拿大的 X06 展(X06 Canada),是在美國時間 2006 年 10 月 18 日(台北時間 2006 年 10 月 19 日)於多倫多舉行。 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試玩區域是依照遊戲開發廠商的分類來進行配備,現場還有邀請加拿大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Major Nelson 在記者會與活動中示範「戰爭機器」,以及介紹 Xbox 360 的相關無線配備。 而在加拿大的這項遊戲展中,另一項主力則是微軟遊戲 MVP 的聚會,現場參觀的玩家,近三成是屬於微軟電玩類的 MVP(最有價值專家),他們也在現場進行 MVP 大集合的小型聚會,並且 MVP 之間也進行了不少友誼賽,來提升 MVP 之間的感情。 ### 受到矚目的遊戲 在加拿大的 X06 展中,以電影改編、動作類型、運動類型者,比較受到玩家的青睞,包括: * 電影改編的遊戲 * 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 * 除暴戰警(Crackdown) * 闇影狂奔(Shadowrun) * 縱橫諜海 4:雙面間諜(Splinter Cell 4: Double Agent) * 其他動作遊戲 * 失落的星球(Lost Planet) * 戰爭機器(Gears of War) * 運動類遊戲 * 美國職業冰上曲棍球 2007(NHL 2007) * 極速快感之玩命山道(Need for Speed: Carbon) * 爆裂摔角 2007(WWE SmackDown vs RAW 2007) ## X06 高畫質新紀元(X06 Hongkong) 香港地區的 X06(即「**X06 高畫質新紀元**」,也就是「**X06 Hongkong**」)是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舊翼 4 樓 401 室舉行,僅於 10 月 26 日晚上舉辦,入場方式採邀請入場或預先登記方式。 香港地區展覽主軸,則是以太空和八大行星為主題,帶領參觀者進入無線和高畫質新的宇宙,讓現場玩家體驗 Xbox 360 的新遊戲與無線配件的優勢。 ### 「八大行星」主題區 在香港地區的「**X06 高畫質新紀元**」中,所謂「**八大行星**」則是指八個具有特色的展區,一個技術或一個遊戲即為一個展區,包括: * 動作冒險遊戲 1. 生死格鬥沙灘排球 2(Dead Or Alive Xtreme 2) * 動作射擊遊戲 1. 失落的星球:極限狀態(Lost Planet: Extreme Edition) 2. 戰爭機器(Gears of War) 3. 機動戰士剛彈─特洛伊行動(Gundam Operation: Troy) * 角色扮演遊戲 1. 藍龍(Blue Dragon) 2. 失落的奧德賽(Lost Odyssey) * Xbox 360 無線新技術 * Xbox 360 無線方向盤 * Xbox 360 無線耳機麥克風 * Xbox Live Arcade * Xbox Live 遊樂場,可以_線上下載小遊戲_的**擴增內容** ### 三人行,大激賞 香港微軟為了鼓勵結伴與會,特別舉辦三人小組預先登記活動,而預先登記成功的三人小組,即可獲得香港微軟提供的紀念夾克。 ## X06 Taiwan 台灣地區的展覽(X06 Taiwan)則是在 2006 年 11 月 3 日-11 月 5 日於台北車站的台北新世界購物中心中央廣場舉辦。而台灣區的展覽內容,則是與巴塞隆納展出的內容近似,但大多數的新遊戲,大多以正體中文化的遊戲為主軸。 和其他各國的差異是,台灣地區因為在 PC 遊戲的市場亦為多數,且台灣的 PC 遊戲高手不勝枚舉,因此台灣微軟也額外設置了 PC 遊戲展區,提供玩家體驗 PC 平台上的遊戲,包括微軟模擬飛行 X、世紀帝國 III。 ### 相關活動 #### 官方主題活動 * 記者會暨經銷商大會:邀請美國的貴賓來台為現場的記者與經銷商介紹新推出但尚未上市的遊戲,不對外開放。 * VIP 首見日:邀請持有 XBOX 或 Xbox360 遊戲片的玩家優先於開場第一日進場體驗新遊戲。 * 「電玩快打」日:邀請緯來綜合台「電玩快打」主持人小嫻親臨現場與玩家對戰新遊戲「戰爭機器」。 * 「五月天」Jump In:邀請台灣知名樂團五月天親臨活動會場,進行活動與主機代言儀式,並與玩家對戰「PGR3」。 #### 球迷見面會 * 中信鯨球迷會:邀請中信鯨棒球隊紀俊麟、曾漢州、黃貴裕與球迷現場對戰「MLB 2006」。 * 裕隆恐龍球迷會:邀請 SBL 裕隆隊球員曾文鼎與周士淵,和現場球迷對戰「NBA 2007」。 #### 其他活動 * CS 代表隊見面會:主辦單位邀請台灣 CS 三冠王「eXtrame Gamers」與現場玩家進行「戰爭機器」的友誼賽。 ## 相關條目 * Sony Fair - 索尼主辦之展覽 ## 資料來源 ## 相關連結 * 微軟 X06 會議 9/27 在西班牙召開 - (簡體中文) * 微軟 X06 巴塞隆納會議 相關圖片 - (簡體中文) * X06 Official Website - (英文)
null
11,267
2023-03-28T14:51:22Z
73,854,864
"X"_Show
592,796
<p><b>醜女貝蒂</b>(<span lang="en"><i><b>Ugly Betty</b></i></span>)是第64屆金球獎最佳喜劇/音樂類電視劇集獎得主。本電視連續劇由美國女演員艾美莉卡·弗利拉領銜主演。在劇中,她扮演了一個叫<b>貝蒂·蘇雷茲</b>的女孩,她外貌平平甚至於說是難看,但是她的自信、聰明、勤奮使她進入了時裝界的風雲雜誌《Mode》,並且與上司<b>丹尼爾·米德</b>在時裝界打滾。本劇是依據一部哥倫比亞同名電視劇《Yo soy Betty, la fea》改編的美國紐約版。 </p><p>本劇在2007年艾美獎上獲得包括最佳喜劇類電視系列劇、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等3項獎項。 </p> <h2><span id=".E5.8A.87.E6.83.85.E6.A6.82.E8.A6.81"></span><span id="劇情概要">劇情概要</span></h2> <p>貝蒂·蘇雷茲是一名勇敢、熱心且帶有天真氣息的女孩,來自於紐約皇后區,缺少對於時尚的敏銳度,但某天,她很突然地得到在《Mode》時尚雜誌的工作。此雜誌是布拉福·明德出版集團其中一個刊物,在布拉福·明德的秘密情人菲·索莫斯過世後,布拉福·明德的兒子丹尼爾·米德被任命位此雜誌的編輯總監,布拉福·明德為了阻止兒子任意與助理調情過夜,因此雇用貝蒂為兒子新的個人助理。不久後,貝蒂和丹尼爾·米德變成好朋友,幫助對方解決工作與個人生活的困擾。 </p><p>對貝蒂和丹尼爾·米德來說,在《Mode》的生活並不簡單,他們經常受到同事的干擾,其中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創意總監威爾敏娜·斯萊特,她經常使出不一樣的下流手段來偷取丹尼爾·米德的工作,甚至是整個家族的企業。另一種威脅來自於威爾敏娜·斯萊特忠誠的助手馬克·聖詹姆仕和櫃檯招待員阿曼達·索莫斯,他們倆經常嘲笑和羞辱貝蒂的樸實外表與笨拙。幸運地,貝蒂並非遭到所有人的鄙視,他在那認識了來自蘇格蘭的忠心好友克莉絲汀·麥金妮以及書呆樣的會計員亨利·格樂斯堤。此外,貝蒂也得到爸爸伊格納修·蘇雷茲、姐姐希爾達·蘇雷茲和外甥賈斯汀·蘇雷茲的支持。 </p> <h2><span id=".E6.BC.94.E5.93.A1.E8.88.87.E8.A7.92.E8.89.B2"></span><span id="演員與角色">演員與角色</span></h2> <h2><span id=".E6.94.B6.E8.A6.96.E7.8E.87"></span><span id="收視率">收視率</span></h2> <h2><span id=".E7.8F.BE.E5.AF.A6.E5.8F.83.E8.80.83"></span><span id="現實參考">現實參考</span></h2> <p>這套電視劇是以真實的時裝雜誌公司VOGUE作為參考。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Bettysuarez.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etty的 「個人網頁」</li> <li>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Ugly Betty》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b>TMAC Vids</b> - 醜女貝蒂劇情指南</li> <li>Bettyalamode.com 醜女貝蒂支持者網頁</li> <li>《醜女無敵》湖南衛視官網介紹頁</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7 Cached time: 2023050421015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3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7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55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468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742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65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15161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48.539 1 -total 38.82% 174.129 2 Template:Infobox 36.64% 164.335 1 Template:Infobox_television 19.72% 88.459 36 Template:Link-en 18.69% 83.848 1 Template:NoteTA 12.14% 54.460 3 Template:Cite_web 11.23% 50.351 1 Template:Imdb_title 9.92% 44.475 8 Template:Unbulleted_list 7.61% 34.141 1 Template:Lang 7.04% 31.594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醜女貝蒂**(_**Ugly Betty**_)是第 64 屆金球獎最佳喜劇/音樂類電視劇集獎得主。本電視連續劇由美國女演員艾美莉卡・弗利拉領銜主演。在劇中,她扮演了一個叫**貝蒂・蘇雷茲**的女孩,她外貌平平甚至於說是難看,但是她的自信、聰明、勤奮使她進入了時裝界的風雲雜誌《Mode》,並且與上司**丹尼爾・米德**在時裝界打滾。本劇是依據一部哥倫比亞同名電視劇《Yo soy Betty, la fea》改編的美國紐約版。 本劇在 2007 年艾美獎上獲得包括最佳喜劇類電視系列劇、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等 3 項獎項。 ## 劇情概要 貝蒂・蘇雷茲是一名勇敢、熱心且帶有天真氣息的女孩,來自於紐約皇后區,缺少對於時尚的敏銳度,但某天,她很突然地得到在《Mode》時尚雜誌的工作。此雜誌是布拉福・明德出版集團其中一個刊物,在布拉福・明德的秘密情人菲・索莫斯過世後,布拉福・明德的兒子丹尼爾・米德被任命位此雜誌的編輯總監,布拉福・明德為了阻止兒子任意與助理調情過夜,因此雇用貝蒂為兒子新的個人助理。不久後,貝蒂和丹尼爾・米德變成好朋友,幫助對方解決工作與個人生活的困擾。 對貝蒂和丹尼爾・米德來說,在《Mode》的生活並不簡單,他們經常受到同事的干擾,其中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創意總監威爾敏娜・斯萊特,她經常使出不一樣的下流手段來偷取丹尼爾・米德的工作,甚至是整個家族的企業。另一種威脅來自於威爾敏娜・斯萊特忠誠的助手馬克・聖詹姆仕和櫃檯招待員阿曼達・索莫斯,他們倆經常嘲笑和羞辱貝蒂的樸實外表與笨拙。幸運地,貝蒂並非遭到所有人的鄙視,他在那認識了來自蘇格蘭的忠心好友克莉絲汀・麥金妮以及書呆樣的會計員亨利・格樂斯堤。此外,貝蒂也得到爸爸伊格納修・蘇雷茲、姐姐希爾達・蘇雷茲和外甥賈斯汀・蘇雷茲的支持。 ## 演員與角色 ## 收視率 ## 現實參考 這套電視劇是以真實的時裝雜誌公司 VOGUE 作為參考。 ## 外部連結 * Bettysuarez.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etty 的 「個人網頁」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Ugly Betty》的資料(英文) * **TMAC Vids** - 醜女貝蒂劇情指南 * Bettyalamode.com 醜女貝蒂支持者網頁 * 《醜女無敵》湖南衛視官網介紹頁 ## 參考文獻
null
17,181
2023-04-29T18:31:56Z
76,665,732
"俏"Betty
1,600,868
<p>《<b>光在地球之時……</b>》(日語:<span lang="ja">ヒカルが地球にいたころ……</span>)是日本小說家野村美月與插畫家竹岡美穗繼《文學少女》系列之後所推出新的輕小說系列,2011年5月出版第1卷單行本,2014年4月完結,全10冊。 </p><p>本作曾獲評第一屆「店員最愛輕小說大賞」第8名。小說繁體中文版由尖端出版發行,完結篇「藤壺」已於2015年5月出版完畢。 </p><p>與同作者的前作《文學少女》系列相似,本作同樣以既有小說作為題材。題材選自《源氏物語》、登場人物的名字也使用源氏物語人物命名。除此之外,系列標題則因作者對「<span lang="ja">あなたが地球にいた頃</span>」舞台劇觀後而定名。 </p> <h2><span id=".E6.95.85.E4.BA.8B.E5.A4.A7.E7.B6.B1"></span><span id="故事大綱">故事大綱</span></h2> <p><b>赤城是光</b>是一名想交朋友的高中生,由於第一印象塑造失敗,被同儕誤解為「不良少年」而受到眾人迴避。某一天,倍受女學生憧憬的「校園皇子」<b>帝門光</b>向是光打招呼,兩人因此相識。表面上與眾多女性交際,享受充實校園生活的光,其實也有相同的願望。然而,在兩人真正建立親密的友誼前,光就突然地死亡了。 </p><p>其後,在光的喪禮露面的是光,隨即被光的幽靈身姿纏上,而且只有是光自己能夠覺察。光懇求是光協助解決他留在人間「心願未了」的事情,以便心無罣礙地升天成佛。於是是光就在易遭誤解的不利條件下,艱難地滿足光的遺願,與光生前的親密女性展開來往。 </p><p>各卷標題依序為:「葵」、「夕顏」、「若紫」、「朧月夜」、「末摘花」、「朝顏」、「空蟬」、「花散里」、「六條」、「藤壺」。 </p> <h2><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span><span id="登場人物">登場人物</span></h2> <p>依登場順序/重要性遞減排列。 </p> <h3><span id=".E4.B8.BB.E8.A6.81.E4.BA.BA.E7.89.A9"></span><span id="主要人物">主要人物</span></h3> <dl><dt>赤城 是光<span>(<span lang="ja">赤城 是光(あかぎ これみつ)</span>,聲:杉山紀彰)</span></dt> <dd>主角。平安學園一年五班學生。15歲。有一副凶神惡煞般的臉孔,被眾人謠傳為「不良少年」而避之唯恐不及,真實個性與之相反,是溫暖、害怕寂寞又堅強的人。</dd> <dd>率直衝動但也重義氣,一旦決定的事情就會貫徹到底,極不擅長與女性來往,感到苦惱的同時致力聽取周圍的建議。經驗不足不懂女人心,對眾人真誠地一視同仁。時常以兇惡的眼神介入衝突,也因此加深旁人對自己的誤認。</dd> <dd>儘管只有交談過一次,是光仍特地於帝門光的喪禮露面,因此被光的幽靈纏上。為了讓光成佛,應允代為實現光在生前許下的承諾,詎料「約定的女性」接二連三而來,使得是光起初認為光是輕浮的花花公子。雖然如此,兩人仍認可彼此的朋友關係,逐步貼近開朗面目下的真實。</dd> <dd>是光的母親不曾在他的面前展露笑容,九年前與幼稚園班導私奔,父親則於半年後亡故。現在與離異返家的姑姑小睛、人品端正的書法家爺爺正風同住。母親哭著道歉,頭也不回拋家棄子而去的背影,成為是光心中的深刻傷痕。這使得他產生母親不愛自己、女性就是愛哭的見解。</dd> <dd>儘管擁有公認的厭女症,仍努力克服陰霾為光的事情奔走著。 <dl><dd>對應人物:<span data-orig-title="藤原惟光"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藤原惟光"><span>藤原惟光</span></span>(光源氏的同母兄弟)。</dd> <dd>光形容他像凜然的辛夷,日語發音類似拳頭,花語為歡迎及友誼。 <dl><dd>命危彌留之際,見到了光與他的「最愛」相處的往日時光。</dd></dl></dd></dl></dd></dl><dl><dt>帝門 光<span>(<span lang="ja">帝門 ヒカル(みかど ひかる)</span>,聲:梶裕貴)</span></dt> <dd>另一名主角,附身在赤城是光身上的幽靈。平安學園一年一班學生,名門帝門家小妾的孩子。在女性中間擁有高人氣的「校園皇子」一般的存在,初登場後即神秘死亡,得年15歲。個性簡單,從不否定自己的欲望,因此素行有失道德。成為幽靈後,只有是光能看到並聽到自己。生前極受女性歡迎,也因此沒有同性的好友,與是光一樣渴望友誼。</dd> <dd>最喜歡女性與花,對女人心與花語尤其專精。生前同時與複數女性維持複雜的關係。</dd> <dd>堅稱自己死於意外墜河,自始至終拒絕透漏真相全貌。</dd> <dd>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被稱為「光之君」。 <dl><dd>對應人物:光源氏。</dd></dl></dd></dl><dl><dt>左乙女 葵<span>(<span lang="ja">左乙女 葵(さおとめ あおい)</span>,聲:佐藤聰美)</span></dt> <dd>第1冊的女主角。帝門光的未婚妻與青梅竹馬。名門的大小姐。平安學園二年級學生,從屬美術社。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雍容華貴的嬌小美少女。屢次厲聲指責沾花惹草的光。在光的喪禮上咆嘯咒罵光,引起眾人側目。在赤城是光代為履行「約定」之後,正式對光道別,並於心中永誌。</dd> <dd>對於以光的朋友自居的是光,起初十分排斥。但在感受是光的誠意後打開心房,收斂了暴力,接受是光的幫助。</dd> <dd>飼養一隻名為瑟堡<span>(<span lang="ja">シェルブール</span>)</span>的貓。黑白毛色,扁臉,身型肥胖。飽受頭條俊吾的鄙夷。</dd> <dd>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被稱為「葵之上」。</dd> <dd>其實並非光的「最愛」,但本人並無自覺,此事反而為齋賀朝衣所知曉。但她雖非「最愛」,卻是光的「希望」,光過世前打從心底想要與她共度一生。 <dl><dd>對應人物:葵之上。</dd> <dd>光形容她是白色的蜀葵,帶著高潔的氣質,花語為希望。</dd></dl></dd></dl><dl><dt>齋賀 朝衣<span>(<span lang="ja">齋賀 朝衣(さいが あさい)</span>,聲:早見沙織)</span></dt> <dd>第6冊的女主角。平安學園二年級學生,學生會長。帝門光的堂姊與青梅竹馬,左乙女葵的保護者一般的存在。在光的喪禮中,與帝門藤乃是現場唯二露出笑容的人,現場只有近江雛發現此事。</dd> <dd>冷靜沉著,才色兼備,深受大人信賴。在學校中擁有比教師更大的實權,被赤城是光稱為「地下老大」。對於以光的朋友的名義接近葵的是光,抱持著高度戒心。呵斥是光為「下賤的野狗」,多次興起殺意。</dd> <dd>幼時發覺堂弟「不會哭」之後,定下自己也絕不哭泣的承諾,被光認為是自己對朝衣加諸的枷鎖。</dd> <dd>與右楯月夜子相同,抱持著成為「光最特別的女性」的想法。因為無法接受自己只是和其他女人一樣單純接受光的愛,選擇不去愛上他,而是建立與之平起平坐的對等關係。</dd> <dd>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被稱為「朝之宮」。</dd> <dd>身為左乙女家「藤花派」的代表,在帝門家的權力鬥爭中,與頭條俊吾暗中合作。 <dl><dd>對應人物:朝顏。</dd> <dd>光形容她是朝顏(牽牛花),花語為守護神。同時對應另一名角色-五之宮當家「朝顏姬」。</dd></dl></dd></dl><dl><dt>式部 帆夏<span>(<span lang="ja">式部 帆夏(しきぶ ほのか)</span>,聲:戶松 遙)</span></dt> <dd>赤城是光的同班同學。毫不畏懼是光的奇人。深受同儕的崇拜及依賴。</dd> <dd>瞞著周遭的人,祕密地以「紫公主<span>(<span lang="ja">ぱ〜ぷる姫</span>)</span>」的名義開設手機小說連載網站「紫公主的小屋<span>(<span lang="ja">ぱーぷる姫のお屋敷</span>)</span>」,假日會找是光一起遊玩。</dd> <dd>與是光接觸的契機,始於數次的洽詢與幫助,他也因此成為是光的朋友。曾對是光與左乙女葵的關係產生誤解。長時間的接近下,逐漸欣賞是光,並做了意味曖昧的告白。自此無法在光的面前坦率講話,對此感到苦惱。兩人後來加入右楯月夜子的日本舞蹈社。</dd> <dd>中學才就讀平安學園的「平民」。 <dl><dd>對應人物:紫式部。</dd> <dd>光形容她是天芥菜,花語為奉獻。</dd></dl></dd></dl><dl><dt>近江 雛<span>(<span lang="ja">近江 ひいな(おうみ ひいな)</span>)</span></dt> <dd>平安學園一年四班學生,從屬新聞社。不時對赤城是光、齋賀朝衣做出挑釁發言與暗示性姿態,常對是光提供重要情報。追查帝門光之死的真相,是他與是光接觸的原因。與頭條俊吾之間似乎有著不可告人的關係。</dd> <dd>血型AB型,生日是2月3日。有著嬌小的身材及豐滿的胸部。</dd> <dd>中學才就讀平安學園的「平民」。</dd> <dd>真實身份是頭條俊吾同父異母的妹妹,被母親棄養於孤兒院,被頭條視為反抗父親的手段而被祕密接回。兩人的關係自始至終皆未公開。 <dl><dd>對應人物:近江之君。</dd></dl></dd></dl><dl><dt>奏井 夕雨<span>(<span lang="ja">奏井 夕雨(かない ゆう)</span>)</span></dt> <dd>第2冊的女主角。充滿謎樣夢幻氛圍的內向美少女。平安學園一年級學生,因細故受到欺凌而長期缺席,被留級一年。父母離婚,與一隻名為小琉璃<span>(<span lang="ja">こるり</span>)</span>的貓住在老舊的公寓裡,標準的繭居族(NEET)。由於赤城是光的活躍,產生了出門的勇氣,將小貓委託給是光照顧後,搬到澳洲與母親同住。</dd> <dd>與是光彼此互為初戀。受到頭條俊吾的暗中保護,但本人並不知情。</dd> <dd>中學才就讀平安學園的「平民」。 <dl><dd>對應人物:夕顏。</dd> <dd>光形容她是夕顏(瓠瓜花),花語為夢幻、治癒。</dd></dl></dd></dl><dl><dt>頭條 俊吾<span>(<span lang="ja">頭条 俊吾(とうじょう しゅんご)</span>)</span></dt> <dd>平安學園三年級學生。帝門家的左右手「頭條家」的繼承人。將親戚左乙女葵視為親生妹妹,對其愛護備至。個性嚴謹自律。討厭帝門光的「多情」作風,也厭惡女性私底下的邪惡習癖。家中有三名強勢的姊姊,因此特別偏好文靜的女性。</dd> <dd>幼時曾把初次見面的光當成女孩子,對他一見鍾情,但美好的初戀隨即因得知真相而幻滅。</dd> <dd>對於奏井夕雨相當關心,但不便顯露。認為自己對欺凌事件負有責任,暗中派人保護夕雨。認可赤城是光與夕雨的往來。</dd> <dd>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 <dl><dd>對應人物:<span data-orig-title="頭中將"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頭中将"><span>頭中將</span></span> <dl><dd>反對父親支持「薔薇派」,在帝門家的權力鬥爭中,與左乙女家「藤花派」的代表齋賀朝衣暗中合作。</dd> <dd>近江雛是他不能公開的親生妹妹。兩人為尋找帝門光之死的真相,在暗中合作。</dd></dl></dd></dl></dd></dl><dl><dt>若木 紫織子<span>(<span lang="ja">若木 紫織子(わかぎ しおりこ)</span>)</span></dt> <dd>第3冊的女主角。年約9歲,小學四年級的美少女,暱稱小紫。被告知母親未婚懷孕生下了她,父不詳。母親死後,與善良的祖父同住。非常仰慕祖父,家裡很窮,個性狡猾,具有高超的演技與行動力。接觸赤城是光之前,習慣針對中年男子實施仙人跳(狩獵麻雀),目的是贖回祖父替人作保而失去的老家。</dd> <dd>祖父猝死後被赤城家收養。將是光當成兄長仰慕,宣稱長大後要嫁給是光。時常將是光耍得團團轉,被是光的祖父赤城正風視如己出。</dd> <dd>非常寵愛是光飼養的白貓小琉璃<span>(<span lang="ja">こるり</span>)</span>。在平安學園的校慶中,小琉璃認定頭條俊吾為新飼主而離開赤城家,引起其遷怒俊吾。 <dl><dd>對應人物:紫之上。</dd> <dd>光形容她是紫草,花語為喜悅。 <dl><dd>最早察覺「六條」真身的人。</dd></dl></dd></dl></dd></dl><dl><dt>右楯 月夜子<span>(<span lang="ja">右楯 月夜子(うだて つやこ)</span>)</span></dt> <dd>第4冊的女主角。與左乙女家並稱的名門「右楯家」的大小姐,擁有緋紅長髮的性感美少女。日本舞蹈社的唯一社員,師從君影留,具有名取資格。身為平安學院二年級學生,在日舞界引起廣泛注目。個性開朗,自稱為帝門光的情婦。</dd> <dd>帝門一朱的前婚約者。國中時期在英國留學,因和光在宿舍幽會被發現而退學,轉入平安學園。</dd> <dd>與第一印象相反的是,月夜子最初是內向害羞的女孩,自幼受到一朱的欺凌,使其缺乏自信。由於與光的一段情,成為艷麗驕傲的「紅之舞姬」。</dd> <dd>與齋賀朝衣相同,抱持著成為「光最特別的女性」的想法。無條件地包容著光的一切,即便自己只是光無數情人之一也不會在意,甚至對自己的地位感到自豪,光認為她是與「嫉妒」無緣的女孩。雖然事實上月夜子十分羨慕與光締有婚約的左乙女葵,但儘管如此,月夜子也不會想要與她交換命運。</dd> <dd>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被稱為「月之宮」。 <dl><dd>對應人物:朧月夜。</dd> <dd>光形容她像是美麗的紅垂枝櫻,花語為驕傲。</dd></dl></dd></dl><dl><dt>常陸 紅<span>(<span lang="ja">常陸 ベニ(ひたち ベニ)</span>)</span></dt> <dd>第5冊的女主角。某大小姐學校的高一學生,帝門光的網友,兩人素未謀面。因為在意自己的相貌,尤其是鼻子會因為情緒激動的關係使鼻尖染成一片緋紅色而陷入自卑,害怕被嘲笑而不敢與他人交朋友。父親是一位雅樂演奏者,原貴族。但因父親早逝,已經沒落。</dd> <dd>因憧憬同班同學太輔彩加而化名「番紅花」,建立部落格,希望在網路上成為像太輔一樣陽光的女生。稱光為北極星(ポーラスターくん)。在是光找到她後,與太輔互道心聲,並與是光成為了筆友。因為和是光的境遇相似而十分和得來。 <dl><dd>對應人物:末摘花。</dd> <dd>光形容她是「美麗而充滿謎團的末摘花」,花語為謎。 <dl><dd>化名的真實寓意為「紅紅花」。</dd></dl></dd></dl></dd></dl><dl><dt>帝門 一朱<span>(<span lang="ja">帝門 一朱(みかど かずあき)</span>)</span></dt> <dd>帝門家正室的兒子,帝門光的同父異母哥哥。大學生。右楯月夜子的前未婚夫。表面上是長相平庸、個性冒失、從不忤逆母親火爆脾氣的好青年。真實的個性極其扭曲,集陰險與殘忍於一身。</dd> <dd>自詡為右楯家傳說中流著不祥「蜘蛛」血脈的「六條」,喜歡以「處女」一詞大肆諷刺。女裝癖,自幼即時常強取月夜子的衣服變裝,並讓她蒙受許多不白之冤。對光異常執著,曾因此親手加害左乙女葵、式部帆夏,並設計陷害奏井夕雨。恣意妄為,自稱「不論我做了什麼,都不會有人講話」。隨著犯行曝光,加上在五之宮宅邸的競書輸給赤城是光,使得其母代表的右楯家「薔薇派」顏面盡失,在帝門家的權力鬥爭中失勢。</dd> <dd>飼養一隻名為「三之宮」的變色龍,並以牠的處女之身感到自豪。 <dl><dd>對應人物:朱雀帝/六條 <dl><dd>身為第9冊的「女」主角,是唯一在前冊預告中,僅以剪影示人的例子。</dd></dl></dd></dl></dd></dl><dl><dt>蟬谷 空<span>(<span lang="ja">蝉ヶ谷 空(せみがや そら)</span>)</span></dt> <dd>第7冊的女主角。女大學生,信奉上帝,過去曾因家庭因素在教會中借住,現仍常常到教堂做志工。</dd> <dd>赤城是光在尋找帝門藤乃的途中,帝門光恰巧認出人群中的蟬谷空,因而「重逢」。空曾與光在深夜的教會纏綿,發現自己懷孕後,打算獨自生下「天使的小孩」。將是光視為可愛的弟弟,但婉拒任何人的任何幫助。</dd> <dd>常自稱不喜歡約定,並非光生前有所承諾的對象。看似無欲的背後其實是害怕期望成空的懦弱。後來在是光的幫助下坦承對光的思念,並向光道別。 <dl><dd>對應人物:空蟬、明石。</dd> <dd>光形容她是「地膚」,花語為憧憬。 <dl><dd>其實是帝門一朱愚弄眾人的棋子,但本人並不知情。</dd></dl></dd></dl></dd></dl><dl><dt>花里 美智留<span>(<span lang="ja">はなさと みちる</span>)</span></dt> <dd>第8冊的女主角。平安學園一年五班學生,班長,式部帆夏的多年好友。在赤城是光入學時,是唯一會與是光談話的學生,但每次都因害怕的關係而頻頻結巴,不斷道歉,迅速逃之夭夭。</dd> <dd>戴眼鏡,髮型為三股辮。樸實無華,人畜無害,個性懦弱不懂拒絕別人的要求,因此從初中開始就被推舉為班長。影薄,除了帆夏以外,同儕都以「班長」而非本名稱呼她。由於有一個優秀的姊姊,因此對被比下去的自己感到自卑。</dd> <dd>喜歡白馬王子類型的男性,憧憬著帝門光。中學時代暗中鼓勵光,被光稱為「白花之君」,但本人對此一稱呼並不知情。崇拜好友帆夏的大方氣質,多次想從打扮上學習帆夏,但因自卑作罷。</dd> <dd>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但幾乎無人意識到這點。 <dl><dd>對應人物:花散里。</dd> <dd>光形容她是「樸實無華,卻香氣濃郁的橘子花」,花語為純潔。 <dl><dd>真實身份是另一個「<b>六條</b>」,故事的最大黑幕,一手策劃始自中學時代的一系列陰謀,匿名簡訊的元兇,企圖燒死帆夏的影武者。</dd> <dd>對「貴族」的一切有透徹的了解,親眼目睹帝門光的死亡現場,自始知曉光的「最愛」,自始掌握光與帝門藤乃之間的祕密。</dd> <dd>認為自己是真正的「藤乃」,著手殺害若木紫織子,在光的落水處投河自盡。</dd></dl></dd></dl></dd></dl><dl><dt>帝門 藤乃</dt> <dd>帝門家的側室,帝門光的義母,與光的生母是同父異母的姊妹。外貌與光極度相似,模樣也非常年輕,兩人比起姑姪更像是姐弟。在光的喪禮中,與齋賀朝衣是現場唯二露出笑容的人,目擊這一幕的人正是赤城是光。</dd> <dd>光真正的「最愛」,光就讀中學二年級時,兩人初次發生親密關係。在光的生母病逝後嫁入帝門家,成為光的義母,此後就不斷的迴避著光。</dd> <dd>那一夜在教會,與光纏綿的人實為藤乃,而非蟬谷空。意識到此事的兩人精神大受打擊,並陷入空前的恐慌。這段始於真愛的不倫關係為彼此帶來了極大痛苦,藤乃因此對是光親口自白「若有來生,想投胎到沒有光的世界」。</dd> <dd>帝門弘華(帝門家的正室,帝門一朱生母)對她極其嫉妒,並將光視為惡魔。 <dl><dd>對應人物:藤壺中宮 <dl><dd>光的生父知曉光與藤乃之間的關係,並對自己的不察致使兩人痛苦,感到抱歉。</dd></dl></dd></dl></dd></dl><h3><span id=".E6.AC.A1.E8.A6.81.E4.BA.BA.E7.89.A9"></span><span id="次要人物">次要人物</span></h3> <dl><dt>小晴<span>(<span lang="ja">小晴(こはる)</span>)</span></dt> <dd>赤城是光的姑姑(父親的妹妹)。與是光、父親(是光的爺爺)一樣長有一副惡相。</dd> <dd>36歲,已離婚。平常在家以電腦進行進口貿易工作。</dd></dl><dl><dt>赤城正風</dt> <dd>是光的爺爺(父親的爸爸),於戰前出生。經營書法教室。</dd> <dd>前妻在二十年前突然以尋找第二人生為由與其離婚,而兒媳婦也丟下兒子及孫子紅杏出牆,這些經歷使的正風非常不信任女性,也連帶稍微影響到是光對女性的價值觀。但在紫織子住進赤城家後就變成一個溺愛孫女的爺爺了。</dd></dl><dl><dt>若木朋彥</dt> <dd>若木紫織子的爺爺(母親的父親),患有輕度腦退化症。過去是職業棋士,退休後成為圍棋俱樂部的導師。因幫朋友當擔保人而背上債務。</dd> <dt>若木翠里子</dt> <dd>紫織子親母。在13歲被經紀人公司挖掘,但在14歲時懷有紫織子而退出演藝界,誕下紫織子後死亡。藝名Riko。</dd></dl><dl><dt>久世宗一郎</dt> <dd>蘭之帝王,紫織子的親生父親。表裡不一的偽君子。</dd></dl><dl><dt>太輔彩加</dt> <dd>常陸紅的同班同學,是她崇拜的番紅花。其實是害怕交不到朋友的不安的女生。因常陸紅的請求,而擔任「番紅花」的替身與是光見面。出於誤會,重重賞了是光一巴掌。</dd></dl><dl><dt>末子</dt> <dd>俊吾的職業臥底。起初化身為援交女,住在夕雨的隔壁房,暗中保護夕雨。其後化身為女高中生,進入葵暑期打工的咖啡廳,做為葵的同事暗中保護著葵。某一天偶然被光所識破,警告是光勿戳穿其祕密。</dd></dl><dl><dt>王野美琴</dt> <dd>被光暱稱為「薄荷小姐」,身上帶有奇妙的清涼氣息,天天出現在葵暑期打工的咖啡廳。曾被光與是光誤認為是「番紅花」的本尊。真實身份是帝門藤乃的心腹。</dd></dl><h2><span id=".E5.87.BA.E7.89.88.E6.9B.B8.E7.B1.8D"></span><span id="出版書籍">出版書籍</span></h2> <h3><span id=".E6.94.B9.E7.B7.A8.E6.BC.AB.E7.95.AB"></span><span id="改編漫畫">改編漫畫</span></h3> <p>於2011年10月20日開始於《GANGAN ONLINE》中開始以網路漫畫形式進行連載。從2012年7月5日起於《天漫》連載簡體中文版。從2012年12月20日起於台灣角川線上雜誌《FORCE原力誌》連載繁體中文版。 </p> <h2><span id=".E5.BB.A3.E6.92.AD.E5.8A.87CD"></span><span id="廣播劇CD">廣播劇CD</span></h2> <p>2012年8月30日所發售的『<span lang="ja">特装版"末摘花" ヒカルが地球にいたころ……(5)</span>』一同附贈的限定版特典產品。 </p> <dl><dt>各話列表</dt> <dd><span lang="ja">赤城是光の受難 〜なんで俺がナンパなんか!</span></dd></dl><dl><dt>製作團隊</dt></dl><ul><li>原作、劇本原案、監修、特別影帶腳本 - 野村美月</li> <li>腳本 - 平林佐和子</li> <li>音響監督 - 本山哲</li> <li>調整 - 熊倉亨</li> <li>效果 - 高梨繪美</li> <li>音樂 - 水谷廣實</li> <li>錄音工作室 - delfisound studio</li> <li>音響製作 - groove</li> <li>執行製作人 - 垣貫真和</li> <li>製作人 - 兎束龍憲</li> <li>進行 - 花崎憲士</li> <li>製作 - Fami通文庫編集部</li></ul><h2><span id=".E5.A4.87.E6.B3.A8"></span><span id="备注">備註 </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FB 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GANGAN ONLINE 漫畫版發佈網站 <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FORCE原力誌官方網站 <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4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7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038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389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196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85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99958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46.614 1 -total 29.10% 129.985 28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22.92% 102.376 1 Template:Lang-ja 22.09% 98.660 20 Template:Nihongo 20.01% 89.358 28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8.30% 81.738 28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16.11% 71.952 28 Template:Str_mid 15.50% 69.246 1 Template:Infobox_animanga/Headerofja 15.11% 67.475 28 Template:Str_mid/core 14.68% 65.570 1 Template:Reflist -->
《**光在地球之時……**》(日語:ヒカルが地球にいたころ……)是日本小說家野村美月與插畫家竹岡美穗繼《文學少女》系列之後所推出新的輕小說系列,2011 年 5 月出版第 1 卷單行本,2014 年 4 月完結,全 10 冊。 本作曾獲評第一屆「店員最愛輕小說大賞」第 8 名。小說繁體中文版由尖端出版發行,完結篇「藤壺」已於 2015 年 5 月出版完畢。 與同作者的前作《文學少女》系列相似,本作同樣以既有小說作為題材。題材選自《源氏物語》、登場人物的名字也使用源氏物語人物命名。除此之外,系列標題則因作者對「あなたが地球にいた頃」舞台劇觀後而定名。 ## 故事大綱 **赤城是光**是一名想交朋友的高中生,由於第一印象塑造失敗,被同儕誤解為「不良少年」而受到眾人迴避。某一天,倍受女學生憧憬的「校園皇子」**帝門光**向是光打招呼,兩人因此相識。表面上與眾多女性交際,享受充實校園生活的光,其實也有相同的願望。然而,在兩人真正建立親密的友誼前,光就突然地死亡了。 其後,在光的喪禮露面的是光,隨即被光的幽靈身姿纏上,而且只有是光自己能夠覺察。光懇求是光協助解決他留在人間「心願未了」的事情,以便心無罣礙地升天成佛。於是是光就在易遭誤解的不利條件下,艱難地滿足光的遺願,與光生前的親密女性展開來往。 各卷標題依序為:「葵」、「夕顏」、「若紫」、「朧月夜」、「末摘花」、「朝顏」、「空蟬」、「花散里」、「六條」、「藤壺」。 ## 登場人物 依登場順序/重要性遞減排列。 ### 主要人物 **赤城 是光(赤城 是光(あかぎ これみつ),聲:杉山紀彰)** : 主角。平安學園一年五班學生。15 歲。有一副凶神惡煞般的臉孔,被眾人謠傳為「不良少年」而避之唯恐不及,真實個性與之相反,是溫暖、害怕寂寞又堅強的人。   : 率直衝動但也重義氣,一旦決定的事情就會貫徹到底,極不擅長與女性來往,感到苦惱的同時致力聽取周圍的建議。經驗不足不懂女人心,對眾人真誠地一視同仁。時常以兇惡的眼神介入衝突,也因此加深旁人對自己的誤認。   : 儘管只有交談過一次,是光仍特地於帝門光的喪禮露面,因此被光的幽靈纏上。為了讓光成佛,應允代為實現光在生前許下的承諾,詎料「約定的女性」接二連三而來,使得是光起初認為光是輕浮的花花公子。雖然如此,兩人仍認可彼此的朋友關係,逐步貼近開朗面目下的真實。   : 是光的母親不曾在他的面前展露笑容,九年前與幼稚園班導私奔,父親則於半年後亡故。現在與離異返家的姑姑小睛、人品端正的書法家爺爺正風同住。母親哭著道歉,頭也不回拋家棄子而去的背影,成為是光心中的深刻傷痕。這使得他產生母親不愛自己、女性就是愛哭的見解。   : 儘管擁有公認的厭女症,仍努力克服陰霾為光的事情奔走著。   : 對應人物:藤原惟光(光源氏的同母兄弟)。   : 光形容他像凜然的辛夷,日語發音類似拳頭,花語為歡迎及友誼。   : 命危彌留之際,見到了光與他的「最愛」相處的往日時光。 **帝門 光(帝門 ヒカル(みかど ひかる),聲:梶裕貴)** : 另一名主角,附身在赤城是光身上的幽靈。平安學園一年一班學生,名門帝門家小妾的孩子。在女性中間擁有高人氣的「校園皇子」一般的存在,初登場後即神秘死亡,得年 15 歲。個性簡單,從不否定自己的欲望,因此素行有失道德。成為幽靈後,只有是光能看到並聽到自己。生前極受女性歡迎,也因此沒有同性的好友,與是光一樣渴望友誼。   : 最喜歡女性與花,對女人心與花語尤其專精。生前同時與複數女性維持複雜的關係。   : 堅稱自己死於意外墜河,自始至終拒絕透漏真相全貌。   : 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被稱為「光之君」。   : 對應人物:光源氏。 **左乙女 葵(左乙女 葵(さおとめ あおい),聲:佐藤聰美)** : 第 1 冊的女主角。帝門光的未婚妻與青梅竹馬。名門的大小姐。平安學園二年級學生,從屬美術社。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雍容華貴的嬌小美少女。屢次厲聲指責沾花惹草的光。在光的喪禮上咆嘯咒罵光,引起眾人側目。在赤城是光代為履行「約定」之後,正式對光道別,並於心中永誌。   : 對於以光的朋友自居的是光,起初十分排斥。但在感受是光的誠意後打開心房,收斂了暴力,接受是光的幫助。   : 飼養一隻名為瑟堡(シェルブール)的貓。黑白毛色,扁臉,身型肥胖。飽受頭條俊吾的鄙夷。   : 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被稱為「葵之上」。   : 其實並非光的「最愛」,但本人並無自覺,此事反而為齋賀朝衣所知曉。但她雖非「最愛」,卻是光的「希望」,光過世前打從心底想要與她共度一生。   : 對應人物:葵之上。   : 光形容她是白色的蜀葵,帶著高潔的氣質,花語為希望。 **齋賀 朝衣(齋賀 朝衣(さいが あさい),聲:早見沙織)** : 第 6 冊的女主角。平安學園二年級學生,學生會長。帝門光的堂姊與青梅竹馬,左乙女葵的保護者一般的存在。在光的喪禮中,與帝門藤乃是現場唯二露出笑容的人,現場只有近江雛發現此事。   : 冷靜沉著,才色兼備,深受大人信賴。在學校中擁有比教師更大的實權,被赤城是光稱為「地下老大」。對於以光的朋友的名義接近葵的是光,抱持著高度戒心。呵斥是光為「下賤的野狗」,多次興起殺意。   : 幼時發覺堂弟「不會哭」之後,定下自己也絕不哭泣的承諾,被光認為是自己對朝衣加諸的枷鎖。   : 與右楯月夜子相同,抱持著成為「光最特別的女性」的想法。因為無法接受自己只是和其他女人一樣單純接受光的愛,選擇不去愛上他,而是建立與之平起平坐的對等關係。   : 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被稱為「朝之宮」。   : 身為左乙女家「藤花派」的代表,在帝門家的權力鬥爭中,與頭條俊吾暗中合作。   : 對應人物:朝顏。   : 光形容她是朝顏(牽牛花),花語為守護神。同時對應另一名角色-五之宮當家「朝顏姬」。 **式部 帆夏(式部 帆夏(しきぶ ほのか),聲:戶松 遙)** : 赤城是光的同班同學。毫不畏懼是光的奇人。深受同儕的崇拜及依賴。   : 瞞著周遭的人,祕密地以「紫公主(ぱ〜ぷる姫)」的名義開設手機小說連載網站「紫公主的小屋(ぱーぷる姫のお屋敷)」,假日會找是光一起遊玩。   : 與是光接觸的契機,始於數次的洽詢與幫助,他也因此成為是光的朋友。曾對是光與左乙女葵的關係產生誤解。長時間的接近下,逐漸欣賞是光,並做了意味曖昧的告白。自此無法在光的面前坦率講話,對此感到苦惱。兩人後來加入右楯月夜子的日本舞蹈社。   : 中學才就讀平安學園的「平民」。   : 對應人物:紫式部。   : 光形容她是天芥菜,花語為奉獻。 **近江 雛(近江 ひいな(おうみ ひいな))** : 平安學園一年四班學生,從屬新聞社。不時對赤城是光、齋賀朝衣做出挑釁發言與暗示性姿態,常對是光提供重要情報。追查帝門光之死的真相,是他與是光接觸的原因。與頭條俊吾之間似乎有著不可告人的關係。   : 血型 AB 型,生日是 2 月 3 日。有著嬌小的身材及豐滿的胸部。   : 中學才就讀平安學園的「平民」。   : 真實身份是頭條俊吾同父異母的妹妹,被母親棄養於孤兒院,被頭條視為反抗父親的手段而被祕密接回。兩人的關係自始至終皆未公開。   : 對應人物:近江之君。 **奏井 夕雨(奏井 夕雨(かない ゆう))** : 第 2 冊的女主角。充滿謎樣夢幻氛圍的內向美少女。平安學園一年級學生,因細故受到欺凌而長期缺席,被留級一年。父母離婚,與一隻名為小琉璃(こるり)的貓住在老舊的公寓裡,標準的繭居族(NEET)。由於赤城是光的活躍,產生了出門的勇氣,將小貓委託給是光照顧後,搬到澳洲與母親同住。   : 與是光彼此互為初戀。受到頭條俊吾的暗中保護,但本人並不知情。   : 中學才就讀平安學園的「平民」。   : 對應人物:夕顏。   : 光形容她是夕顏(瓠瓜花),花語為夢幻、治癒。 **頭條 俊吾(頭条 俊吾(とうじょう しゅんご))** : 平安學園三年級學生。帝門家的左右手「頭條家」的繼承人。將親戚左乙女葵視為親生妹妹,對其愛護備至。個性嚴謹自律。討厭帝門光的「多情」作風,也厭惡女性私底下的邪惡習癖。家中有三名強勢的姊姊,因此特別偏好文靜的女性。   : 幼時曾把初次見面的光當成女孩子,對他一見鍾情,但美好的初戀隨即因得知真相而幻滅。   : 對於奏井夕雨相當關心,但不便顯露。認為自己對欺凌事件負有責任,暗中派人保護夕雨。認可赤城是光與夕雨的往來。   : 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   : 對應人物:頭中將   : 反對父親支持「薔薇派」,在帝門家的權力鬥爭中,與左乙女家「藤花派」的代表齋賀朝衣暗中合作。   : 近江雛是他不能公開的親生妹妹。兩人為尋找帝門光之死的真相,在暗中合作。 **若木 紫織子(若木 紫織子(わかぎ しおりこ))** : 第 3 冊的女主角。年約 9 歲,小學四年級的美少女,暱稱小紫。被告知母親未婚懷孕生下了她,父不詳。母親死後,與善良的祖父同住。非常仰慕祖父,家裡很窮,個性狡猾,具有高超的演技與行動力。接觸赤城是光之前,習慣針對中年男子實施仙人跳(狩獵麻雀),目的是贖回祖父替人作保而失去的老家。   : 祖父猝死後被赤城家收養。將是光當成兄長仰慕,宣稱長大後要嫁給是光。時常將是光耍得團團轉,被是光的祖父赤城正風視如己出。   : 非常寵愛是光飼養的白貓小琉璃(こるり)。在平安學園的校慶中,小琉璃認定頭條俊吾為新飼主而離開赤城家,引起其遷怒俊吾。   : 對應人物:紫之上。   : 光形容她是紫草,花語為喜悅。   : 最早察覺「六條」真身的人。 **右楯 月夜子(右楯 月夜子(うだて つやこ))** : 第 4 冊的女主角。與左乙女家並稱的名門「右楯家」的大小姐,擁有緋紅長髮的性感美少女。日本舞蹈社的唯一社員,師從君影留,具有名取資格。身為平安學院二年級學生,在日舞界引起廣泛注目。個性開朗,自稱為帝門光的情婦。   : 帝門一朱的前婚約者。國中時期在英國留學,因和光在宿舍幽會被發現而退學,轉入平安學園。   : 與第一印象相反的是,月夜子最初是內向害羞的女孩,自幼受到一朱的欺凌,使其缺乏自信。由於與光的一段情,成為艷麗驕傲的「紅之舞姬」。   : 與齋賀朝衣相同,抱持著成為「光最特別的女性」的想法。無條件地包容著光的一切,即便自己只是光無數情人之一也不會在意,甚至對自己的地位感到自豪,光認為她是與「嫉妒」無緣的女孩。雖然事實上月夜子十分羨慕與光締有婚約的左乙女葵,但儘管如此,月夜子也不會想要與她交換命運。   : 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被稱為「月之宮」。   : 對應人物:朧月夜。   : 光形容她像是美麗的紅垂枝櫻,花語為驕傲。 **常陸 紅(常陸 ベニ(ひたち ベニ))** : 第 5 冊的女主角。某大小姐學校的高一學生,帝門光的網友,兩人素未謀面。因為在意自己的相貌,尤其是鼻子會因為情緒激動的關係使鼻尖染成一片緋紅色而陷入自卑,害怕被嘲笑而不敢與他人交朋友。父親是一位雅樂演奏者,原貴族。但因父親早逝,已經沒落。   : 因憧憬同班同學太輔彩加而化名「番紅花」,建立部落格,希望在網路上成為像太輔一樣陽光的女生。稱光為北極星(ポーラスターくん)。在是光找到她後,與太輔互道心聲,並與是光成為了筆友。因為和是光的境遇相似而十分和得來。   : 對應人物:末摘花。   : 光形容她是「美麗而充滿謎團的末摘花」,花語為謎。   : 化名的真實寓意為「紅紅花」。 **帝門 一朱(帝門 一朱(みかど かずあき))** : 帝門家正室的兒子,帝門光的同父異母哥哥。大學生。右楯月夜子的前未婚夫。表面上是長相平庸、個性冒失、從不忤逆母親火爆脾氣的好青年。真實的個性極其扭曲,集陰險與殘忍於一身。   : 自詡為右楯家傳說中流著不祥「蜘蛛」血脈的「六條」,喜歡以「處女」一詞大肆諷刺。女裝癖,自幼即時常強取月夜子的衣服變裝,並讓她蒙受許多不白之冤。對光異常執著,曾因此親手加害左乙女葵、式部帆夏,並設計陷害奏井夕雨。恣意妄為,自稱「不論我做了什麼,都不會有人講話」。隨著犯行曝光,加上在五之宮宅邸的競書輸給赤城是光,使得其母代表的右楯家「薔薇派」顏面盡失,在帝門家的權力鬥爭中失勢。   : 飼養一隻名為「三之宮」的變色龍,並以牠的處女之身感到自豪。   : 對應人物:朱雀帝 / 六條   : 身為第 9 冊的「女」主角,是唯一在前冊預告中,僅以剪影示人的例子。 **蟬谷 空(蝉ヶ谷 空(せみがや そら))** : 第 7 冊的女主角。女大學生,信奉上帝,過去曾因家庭因素在教會中借住,現仍常常到教堂做志工。   : 赤城是光在尋找帝門藤乃的途中,帝門光恰巧認出人群中的蟬谷空,因而「重逢」。空曾與光在深夜的教會纏綿,發現自己懷孕後,打算獨自生下「天使的小孩」。將是光視為可愛的弟弟,但婉拒任何人的任何幫助。   : 常自稱不喜歡約定,並非光生前有所承諾的對象。看似無欲的背後其實是害怕期望成空的懦弱。後來在是光的幫助下坦承對光的思念,並向光道別。   : 對應人物:空蟬、明石。   : 光形容她是「地膚」,花語為憧憬。   : 其實是帝門一朱愚弄眾人的棋子,但本人並不知情。 **花里 美智留(はなさと みちる)** : 第 8 冊的女主角。平安學園一年五班學生,班長,式部帆夏的多年好友。在赤城是光入學時,是唯一會與是光談話的學生,但每次都因害怕的關係而頻頻結巴,不斷道歉,迅速逃之夭夭。   : 戴眼鏡,髮型為三股辮。樸實無華,人畜無害,個性懦弱不懂拒絕別人的要求,因此從初中開始就被推舉為班長。影薄,除了帆夏以外,同儕都以「班長」而非本名稱呼她。由於有一個優秀的姊姊,因此對被比下去的自己感到自卑。   : 喜歡白馬王子類型的男性,憧憬著帝門光。中學時代暗中鼓勵光,被光稱為「白花之君」,但本人對此一稱呼並不知情。崇拜好友帆夏的大方氣質,多次想從打扮上學習帆夏,但因自卑作罷。   : 幼稚園開始就讀平安學園的「貴族」,但幾乎無人意識到這點。   : 對應人物:花散里。   : 光形容她是「樸實無華,卻香氣濃郁的橘子花」,花語為純潔。   : 真實身份是另一個「**六條**」,故事的最大黑幕,一手策劃始自中學時代的一系列陰謀,匿名簡訊的元兇,企圖燒死帆夏的影武者。   : 對「貴族」的一切有透徹的了解,親眼目睹帝門光的死亡現場,自始知曉光的「最愛」,自始掌握光與帝門藤乃之間的祕密。   : 認為自己是真正的「藤乃」,著手殺害若木紫織子,在光的落水處投河自盡。 **帝門 藤乃** : 帝門家的側室,帝門光的義母,與光的生母是同父異母的姊妹。外貌與光極度相似,模樣也非常年輕,兩人比起姑姪更像是姐弟。在光的喪禮中,與齋賀朝衣是現場唯二露出笑容的人,目擊這一幕的人正是赤城是光。   : 光真正的「最愛」,光就讀中學二年級時,兩人初次發生親密關係。在光的生母病逝後嫁入帝門家,成為光的義母,此後就不斷的迴避著光。   : 那一夜在教會,與光纏綿的人實為藤乃,而非蟬谷空。意識到此事的兩人精神大受打擊,並陷入空前的恐慌。這段始於真愛的不倫關係為彼此帶來了極大痛苦,藤乃因此對是光親口自白「若有來生,想投胎到沒有光的世界」。   : 帝門弘華(帝門家的正室,帝門一朱生母)對她極其嫉妒,並將光視為惡魔。   : 對應人物:藤壺中宮   : 光的生父知曉光與藤乃之間的關係,並對自己的不察致使兩人痛苦,感到抱歉。 ### 次要人物 **小晴(小晴(こはる))** : 赤城是光的姑姑(父親的妹妹)。與是光、父親(是光的爺爺)一樣長有一副惡相。   : 36 歲,已離婚。平常在家以電腦進行進口貿易工作。 **赤城正風** : 是光的爺爺(父親的爸爸),於戰前出生。經營書法教室。   : 前妻在二十年前突然以尋找第二人生為由與其離婚,而兒媳婦也丟下兒子及孫子紅杏出牆,這些經歷使的正風非常不信任女性,也連帶稍微影響到是光對女性的價值觀。但在紫織子住進赤城家後就變成一個溺愛孫女的爺爺了。 **若木朋彥** : 若木紫織子的爺爺(母親的父親),患有輕度腦退化症。過去是職業棋士,退休後成為圍棋俱樂部的導師。因幫朋友當擔保人而背上債務。 **若木翠里子** : 紫織子親母。在 13 歲被經紀人公司挖掘,但在 14 歲時懷有紫織子而退出演藝界,誕下紫織子後死亡。藝名 Riko。 **久世宗一郎** : 蘭之帝王,紫織子的親生父親。表裡不一的偽君子。 **太輔彩加** : 常陸紅的同班同學,是她崇拜的番紅花。其實是害怕交不到朋友的不安的女生。因常陸紅的請求,而擔任「番紅花」的替身與是光見面。出於誤會,重重賞了是光一巴掌。 **末子** : 俊吾的職業臥底。起初化身為援交女,住在夕雨的隔壁房,暗中保護夕雨。其後化身為女高中生,進入葵暑期打工的咖啡廳,做為葵的同事暗中保護著葵。某一天偶然被光所識破,警告是光勿戳穿其祕密。 **王野美琴** : 被光暱稱為「薄荷小姐」,身上帶有奇妙的清涼氣息,天天出現在葵暑期打工的咖啡廳。曾被光與是光誤認為是「番紅花」的本尊。真實身份是帝門藤乃的心腹。 ## 出版書籍 ### 改編漫畫 於 2011 年 10 月 20 日開始於《GANGAN ONLINE》中開始以網路漫畫形式進行連載。從 2012 年 7 月 5 日起於《天漫》連載簡體中文版。從 2012 年 12 月 20 日起於台灣角川線上雜誌《FORCE 原力誌》連載繁體中文版。 ## 廣播劇 CD 2012 年 8 月 30 日所發售的『特装版 "末摘花" ヒカルが地球にいたころ……(5)』一同附贈的限定版特典產品。 **各話列表** : 赤城是光の受難 〜なんで俺がナンパなんか! **製作團隊** * 原作、劇本原案、監修、特別影帶腳本 - 野村美月 * 腳本 - 平林佐和子 * 音響監督 - 本山哲 * 調整 - 熊倉亨 * 效果 - 高梨繪美 * 音樂 - 水谷廣實 * 錄音工作室 - delfisound studio * 音響製作 - groove * 執行製作人 - 垣貫真和 * 製作人 - 兎束龍憲 * 進行 - 花崎憲士 * 製作 - Fami 通文庫編集部 ## 備註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FB 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日語) * GANGAN ONLINE 漫畫版發佈網站 (日語) * FORCE 原力誌官方網站 (繁體中文)
null
27,514
2023-04-16T12:27:29Z
76,580,649
"葵"光曾於地球存留之際......
3,594,678
<p><b>「讀取-求值-輸出」循環</b>(英語:<span lang="en"><b>Read-Eval-Print Loop</b></span>,簡稱<b>REPL</b>),也被稱做<b>交互式頂層構件</b>(英語:<span lang="en"><b>interactive toplevel</b></span>),是一個簡單的,交互式的編程環境。這個詞常常用於指代一個Lisp的交互式開發環境,也能指代命令行的模式。 </p> <h2><span id=".E6.A6.82.E8.BF.B0"></span><span id="概述">概述</span></h2> <p><i>「讀入-求值-輸出」循環</i> 的名字來自於以下幾個Lisp用來實現這種機制的內置函數: </p> <ul><li>讀入函數接收一個來自於用戶的表達式,將其解析成資料結構並存入記憶體。例如,用戶可能會輸入一個s-表達式 <code>(+ 1 2 3)</code>,這句話會被解析成一個包含四個元素的鍊表。</li> <li>求值函數 負責處理內部的資料結構並對其求值。在Lisp中,求一個以函數名開頭的s-表達式意味著對接下來的參數調用那個函數。所以函數"<code>+</code>"被在參數<code>1 2 3</code>上調用,產生結果<code>6</code>。</li> <li>輸出函數接受求值結果,並將其呈現給用戶。儘管當前的結果「<code>6</code>」並不具有複雜的格式,但如果是一個較為複雜的表達式,那麼它將會被精心處理,以便於更方便地被理解。</li></ul><p>REPL使得探索性的編程和調試更加便捷,因為「讀取-求值-輸出」循環通常會比經典的「編輯-編譯-運行-調試」模式要更快。 </p> <h2><span id=".E4.BC.98.E7.82.B9"></span><span id="优点">優點</span></h2> <p>REPL對於學習一門新的程式語言具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它能立刻對初學者做出回應。許多工具集和程式語言使用REPL研究算法、進行調試,比如MATLAB,ROO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ciPy和IPython。Python的doctest模塊能夠通過捕捉自身REPL命令行的輸出使測試代碼更容易地進行。 </p><p>由於 <code>print</code> 函數輸出的數據格式(字符串)與用戶輸入的數據格式(字符串)相同,大多數輸出的結果也可以被帶回到 <code>read</code> 函數作為輸入。然而,有的時候輸出的結果只能代表求值結果而不是求值結果本身,比如一個socket句柄或一些類的實例。比如在Python中使用 <code> &lt;__模块名__.类名 实例名&gt; </code> 這種形式來代表一個實例本身,在Common Lisp當中就使用 <code> #&lt;whatever&gt; </code>的形式。而在CLIM,SLIME以及Symbolics Lisp Machine的REPL卻有辦法讀取很難被完全字符串化的這些對象。他們記錄被輸出過的對象,之後當代碼被讀取時,這些對象能夠被解析並重新被使用。 </p> <h2><span id=".E5.AE.9E.E7.8E.B0"></span><span id="实现">實現</span></h2> <p>為了實現一個 Lisp REPL,只需要實現這三個函數和一個不停輪詢的函數即可(當然,求值函數的實現是最為複雜的,因為它在內部要實現像 <code>car</code> 與 <code>+</code> 的原始函數以及像<code>if</code> 一樣的特殊操作符)。這些工作完成了之後,一個基本的REPL就可以用如下的簡單形式表達:<code>(loop (print (eval (read))))</code>。 </p><p>一種實現<code>eval</code>的方式就是實現一個遞歸處理抽象語法樹(該語法樹被 <code>read</code> 函數創建)的函數。另一種可行的方法是將這個抽象語法樹編譯為機器碼並執行。 </p> <h2><span id=".E4.B8.BB.E8.A6.81.E7.9A.84REPL.E7.BC.96.E7.A8.8B.E8.AF.AD.E8.A8.80.E7.8E.AF.E5.A2.83"></span><span id="主要的REPL编程语言环境">主要的REPL程式語言環境</span></h2> <p>APL、BASIC、Clojure、F#、Haskell、J、Julia、Perl、PHP、Prolog、Python、R、Ruby、Scala、Smalltalk、Standard ML、Swift、Tcl、Javascript、Java(版本jdk-9起)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讀取 - 求值 - 輸出」循環**(英語:**Read-Eval-Print Loop**,簡稱 **REPL**),也被稱做**交互式頂層構件**(英語:**interactive toplevel**),是一個簡單的,交互式的編程環境。這個詞常常用於指代一個 Lisp 的交互式開發環境,也能指代命令行的模式。 ## 概述 _「讀入 - 求值 - 輸出」循環_ 的名字來自於以下幾個 Lisp 用來實現這種機制的內置函數: * 讀入函數接收一個來自於用戶的表達式,將其解析成資料結構並存入記憶體。例如,用戶可能會輸入一個 s - 表達式 `(+ 1 2 3)`,這句話會被解析成一個包含四個元素的鍊表。 * 求值函數 負責處理內部的資料結構並對其求值。在 Lisp 中,求一個以函數名開頭的s-表達式意味著對接下來的參數調用那個函數。所以函數 "`+`" 被在參數 `1 2 3` 上調用,產生結果 `6`。 * 輸出函數接受求值結果,並將其呈現給用戶。儘管當前的結果「`6`」並不具有複雜的格式,但如果是一個較為複雜的表達式,那麼它將會被精心處理,以便於更方便地被理解。 REPL 使得探索性的編程和調試更加便捷,因為「讀取 - 求值 - 輸出」循環通常會比經典的「編輯 - 編譯 - 運行 - 調試」模式要更快。 ## 優點 REPL 對於學習一門新的程式語言具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它能立刻對初學者做出回應。許多工具集和程式語言使用 REPL 研究算法、進行調試,比如 MATLAB,ROO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ciPy 和 IPython。Python 的 doctest 模塊能夠通過捕捉自身 REPL 命令行的輸出使測試代碼更容易地進行。 由於 `print` 函數輸出的數據格式(字符串)與用戶輸入的數據格式(字符串)相同,大多數輸出的結果也可以被帶回到 `read` 函數作為輸入。然而,有的時候輸出的結果只能代表求值結果而不是求值結果本身,比如一個 socket 句柄或一些類的實例。比如在 Python 中使用 `<__模块名__.类名 实例名>` 這種形式來代表一個實例本身,在 Common Lisp 當中就使用 `#<whatever>` 的形式。而在 CLIM,SLIME 以及 Symbolics Lisp Machine 的 REPL 卻有辦法讀取很難被完全字符串化的這些對象。他們記錄被輸出過的對象,之後當代碼被讀取時,這些對象能夠被解析並重新被使用。 ## 實現 為了實現一個 Lisp REPL,只需要實現這三個函數和一個不停輪詢的函數即可(當然,求值函數的實現是最為複雜的,因為它在內部要實現像 `car` 與 `+` 的原始函數以及像 `if` 一樣的特殊操作符)。這些工作完成了之後,一個基本的 REPL 就可以用如下的簡單形式表達:`(loop (print (eval (read))))`。 一種實現 `eval` 的方式就是實現一個遞歸處理抽象語法樹(該語法樹被 `read` 函數創建)的函數。另一種可行的方法是將這個抽象語法樹編譯為機器碼並執行。 ## 主要的 REPL 程式語言環境 APL、BASIC、Clojure、F#、Haskell、J、Julia、Perl、PHP、Prolog、Python、R、Ruby、Scala、Smalltalk、Standard ML、Swift、Tcl、Javascript、Java (版本 jdk-9 起) ## 外部連結
null
3,811
2023-04-16T12:28:59Z
76,736,992
"读取-求值-输出"循环
7,480,158
<p><b>天宮太空站實驗艙Ⅰ</b>,又稱<b>「問天」實驗艙,</b>是中國天宮太空站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該型太空站基本構型中兩個大型在軌實驗艙段中的第一個。該艙為控制與實驗應用艙,主要用於研究,艙外置有一架小型多功能機械臂和一個攜帶有多個暴露載荷掛點的備份氣閘艙。 </p><p>問天實驗艙於北京時間2022年7月24日14時22分32秒在海南文昌太空發射場發射升空,並於7月25日3時13分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埠,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13小時。問天實驗艙對接完成後,中國太空站由原來的單艙階段正式進入組合式太空站階段。 </p> <h2><span id=".E5.91.BD.E5.90.8D"></span><span id="命名">命名</span></h2> <p>2011年4月,為滿足技術管理和對外宣傳的需要,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辦公室開展了中國太空站征名活動,對社會公開徵集太空站及其各個組成艙段的名稱。</p><p>2011年8月,載人太空飛行工程辦公室公布了初選結果,其中實驗艙Ⅰ的前30個提名名稱為:"長江、超越、傳承、創新、創造、奮鬥、黃河、進取、開創、開拓、開拓者、黎明、夢想、啟迪、起點、啟蒙、啟明、啟明星、起源、使命、探索、探索者、探知、天研、天翼、未來、問天、希望、智慧、指南針"。</p><p>2013年10月底,中國載人太空飛行辦公室正式公布了命名結果,實驗艙Ⅰ被最終命名為「問天」,原因是其最符合實驗艙Ⅰ兼有控制與實驗應用的功能定位。</p> <h2><span id=".E4.BB.BB.E5.8A.A1.E5.8E.86.E5.8F.B2"></span><span id="任务历史">任務歷史</span></h2> <p>2022年4月29日,問天實驗艙通過海上運輸從天津抵達文昌清瀾港,並進入文昌太空發射場,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p><p>5月29日,執行問天實驗艙發射任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運抵發射場,與與先期已運抵的問天實驗艙一起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p><p>7月18日,問天實驗艙與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7月22日,中國太空站問天實驗艙任務發射前系統間全區合練完成。問天實驗艙發射前,太空站組合體偏航180°,建立倒飛姿態。 </p><p>2022年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太空發射場點火發射升空,14時30分,問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執行「零窗口」發射任務,從而保證問天實驗艙和核心艙順利交會對接。14時39分,位於資源艙的偏置中繼天線展開;15時15分左右太陽翼一次展開完成。 </p><p>7月25日3時13分,問天實驗艙成功與天和核心艙前向埠對接,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13小時。這是中國首次實現2個20噸級太空載具在軌交會對接,也是中國太空站有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首次進行太空會合對接<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同日5時22分,太陽翼二次展開完成。 </p><p>7月25日10時03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經確認無需面罩後,開啟問天實驗艙艙門並進入問天實驗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 </p><p>9月30日12時44分,經過約1小時,問天實驗艙採用平面轉位方式完成轉位,這是中國首次完成在軌大體量艙段轉位操作,也是世界首次以平面式轉位方案完成太空載具的轉位動作。</p> <h2><span id=".E5.8A.9F.E8.83.BD.E4.B8.8E.E9.85.8D.E7.BD.AE"></span><span id="功能与配置">功能與配置</span></h2> <h3><span id=".E4.BD.88.E5.B1.80"></span><span id="佈局">佈局</span></h3> <p>問天實驗艙全長約17.9公尺,直徑4.2公尺,發射重量約23噸,其中整艙艙干約21.5噸,推進劑加注量約1.55噸,是世界現役在軌最重的單艙主動飛行器。整艙由工作艙、氣閘艙和資源艙組成,其中氣閘艙用於航天員出艙活動,資源艙用於儲備上行物資,工作艙用來完成科學實驗,其中搭載8個實驗櫃機位、22個艙外載荷適配器,部署其中4個科學實驗機櫃,同時設有三個睡眠區、第二個衛生區,與天和核心艙一起可支持共六名航天員同時在軌生活工作。</p> <h3><span id=".E5.A4.AA.E9.98.B3.E7.BF.BC"></span><span id="太阳翼">太陽翼</span></h3> <p>問天實驗艙的太陽翼單翼初次展開長6.5公尺,二次展開長23公尺,全部展開後的翼展超過55公尺,每側的太陽翼展開面積超100平方公尺,每天平均發電量超過430度。 </p> <h3><span id=".E5.84.80.E5.99.A8.E6.A9.9F.E6.9E.B6"></span><span id="儀器機架">儀器機架</span></h3> <p>問天實驗艙主要面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態、生物技術和變重力科學等實驗櫃,能夠支持開展多種類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在空間條件下的生長、發育、遺傳、衰老等響應機理研究,以及密閉生態系統的實驗研究,並通過可見光、螢光、顯微成像等多種在線檢測手段,支持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等多層次生物實驗研究,還能提供0.01g~2g的變重力模擬,支持開展不同重力條件下生物體生長機理的對比研究。 </p> <h3><span id=".E6.9C.BA.E6.A2.B0.E8.87.82"></span><span id="机械臂">機械臂</span></h3> <h4><span id=".E8.BD.AC.E4.BD.8D.E6.9C.BA.E6.A2.B0.E8.87.82"></span><span id="转位机械臂">轉位機械臂</span></h4> <p>問天實驗艙配備有轉位機械臂,對應於天和核心艙的節點艙上的基座,用於實驗艙進行轉位操作。轉位任務時轉臂會抓取基座,然後兩艙再進行分離,把實驗艙從核心艙的前向對接口轉移到永久性停泊口。 </p> <h4><span id=".E5.AE.9E.E9.AA.8C.E8.88.B1.E5.B0.8F.E6.9C.BA.E6.A2.B0.E8.87.82"></span><span id="实验舱小机械臂">實驗艙小機械臂</span></h4> <p>問天實驗艙還配置了一個活動半徑5公尺的小機械臂。相比天和核心艙的大機械臂,小機械臂負載能力約為大臂的1/8(約3噸),但末端定位精度更高,位置精度優於大臂的五倍,姿態精度優於大臂的兩倍,能夠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精細操作。除此之外,小機械臂還能與大機械臂形成組合機械臂,可以覆蓋更廣的艙外作業範圍,完成設備在艙外載荷平台上的安裝。 </p> <h3><span id=".E5.82.99.E4.BB.BD.E7.B3.BB.E7.B5.B1"></span><span id="備份系統">備份系統</span></h3> <p>儘管太空站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天和核心艙負責,但問天實驗艙備份了完整的能源管理、資訊系統、控制系統和載人環境等關鍵功能。一旦核心艙出現故障可能對人員安全構成威脅時,問天實驗艙可以整體接管全站控制工作。</p> <h2><span id=".E5.9B.BE.E9.9B.86"></span><span id="图集">圖集</span></h2>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ul><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夢天實驗艙</li> <li>天和核心艙</li> <li>巡天號光學艙</li> <li>天宮太空站</li> <li>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li></ul><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F.88.E6.8E.A5"></span><span id="外部鏈接">外部鏈接</span></h2> <ul><li>實驗艙Ⅰ介紹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官方網站</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9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82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04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347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7102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385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400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2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216096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51.734 1 -total 42.52% 319.620 21 Template:Navbox 35.09% 263.779 8 Template:Infobox 18.23% 137.046 12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16.52% 124.162 1 Template:Reflist 15.96% 119.957 1 Template:Infobox_spaceflight 13.05% 98.137 18 Template:Cite_web 12.73% 95.665 1 Template:空間站 12.37% 92.998 1 Template:NoteTA 12.07% 90.715 1 Template:Infobox_space_station_module -->
**天宮太空站實驗艙 Ⅰ**,又稱 **「問天」實驗艙,**是中國天宮太空站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該型太空站基本構型中兩個大型在軌實驗艙段中的第一個。該艙為控制與實驗應用艙,主要用於研究,艙外置有一架小型多功能機械臂和一個攜帶有多個暴露載荷掛點的備份氣閘艙。 問天實驗艙於北京時間 2022 年 7 月 24 日 14 時 22 分 32 秒在海南文昌太空發射場發射升空,並於 7 月 25 日 3 時 13 分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埠,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 13 小時。問天實驗艙對接完成後,中國太空站由原來的單艙階段正式進入組合式太空站階段。 ## 命名 2011 年 4 月,為滿足技術管理和對外宣傳的需要,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辦公室開展了中國太空站征名活動,對社會公開徵集太空站及其各個組成艙段的名稱。 2011 年 8 月,載人太空飛行工程辦公室公布了初選結果,其中實驗艙 Ⅰ 的前 30 個提名名稱為:"長江、超越、傳承、創新、創造、奮鬥、黃河、進取、開創、開拓、開拓者、黎明、夢想、啟迪、起點、啟蒙、啟明、啟明星、起源、使命、探索、探索者、探知、天研、天翼、未來、問天、希望、智慧、指南針"。 2013 年 10 月底,中國載人太空飛行辦公室正式公布了命名結果,實驗艙 Ⅰ 被最終命名為「問天」,原因是其最符合實驗艙 Ⅰ 兼有控制與實驗應用的功能定位。 ## 任務歷史 2022 年 4 月 29 日,問天實驗艙通過海上運輸從天津抵達文昌清瀾港,並進入文昌太空發射場,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5 月 29 日,執行問天實驗艙發射任務的長征五號 B 遙三運載火箭運抵發射場,與與先期已運抵的問天實驗艙一起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7 月 18 日,問天實驗艙與長征五號 B 遙三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7 月 22 日,中國太空站問天實驗艙任務發射前系統間全區合練完成。問天實驗艙發射前,太空站組合體偏航 180°,建立倒飛姿態。 2022 年 7 月 24 日 14 時 22 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 B 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太空發射場點火發射升空,14 時 30 分,問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首次執行「零窗口」發射任務,從而保證問天實驗艙和核心艙順利交會對接。14 時 39 分,位於資源艙的偏置中繼天線展開;15 時 15 分左右太陽翼一次展開完成。 7 月 25 日 3 時 13 分,問天實驗艙成功與天和核心艙前向埠對接,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 13 小時。這是中國首次實現 2 個 20 噸級太空載具在軌交會對接,也是中國太空站有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首次進行太空會合對接。同日 5 時 22 分,太陽翼二次展開完成。 7 月 25 日 10 時 03 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經確認無需面罩後,開啟問天實驗艙艙門並進入問天實驗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 9 月 30 日 12 時 44 分,經過約 1 小時,問天實驗艙採用平面轉位方式完成轉位,這是中國首次完成在軌大體量艙段轉位操作,也是世界首次以平面式轉位方案完成太空載具的轉位動作。 ## 功能與配置 ### 佈局 問天實驗艙全長約 17.9 公尺,直徑 4.2 公尺,發射重量約 23 噸,其中整艙艙干約 21.5 噸,推進劑加注量約 1.55 噸,是世界現役在軌最重的單艙主動飛行器。整艙由工作艙、氣閘艙和資源艙組成,其中氣閘艙用於航天員出艙活動,資源艙用於儲備上行物資,工作艙用來完成科學實驗,其中搭載 8 個實驗櫃機位、22 個艙外載荷適配器,部署其中 4 個科學實驗機櫃,同時設有三個睡眠區、第二個衛生區,與天和核心艙一起可支持共六名航天員同時在軌生活工作。 ### 太陽翼 問天實驗艙的太陽翼單翼初次展開長 6.5 公尺,二次展開長 23 公尺,全部展開後的翼展超過 55 公尺,每側的太陽翼展開面積超 100 平方公尺,每天平均發電量超過 430 度。 ### 儀器機架 問天實驗艙主要面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態、生物技術和變重力科學等實驗櫃,能夠支持開展多種類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在空間條件下的生長、發育、遺傳、衰老等響應機理研究,以及密閉生態系統的實驗研究,並通過可見光、螢光、顯微成像等多種在線檢測手段,支持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等多層次生物實驗研究,還能提供 0.01g~2g 的變重力模擬,支持開展不同重力條件下生物體生長機理的對比研究。 ### 機械臂 #### 轉位機械臂 問天實驗艙配備有轉位機械臂,對應於天和核心艙的節點艙上的基座,用於實驗艙進行轉位操作。轉位任務時轉臂會抓取基座,然後兩艙再進行分離,把實驗艙從核心艙的前向對接口轉移到永久性停泊口。 #### 實驗艙小機械臂 問天實驗艙還配置了一個活動半徑 5 公尺的小機械臂。相比天和核心艙的大機械臂,小機械臂負載能力約為大臂的 1/8(約 3 噸),但末端定位精度更高,位置精度優於大臂的五倍,姿態精度優於大臂的兩倍,能夠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精細操作。除此之外,小機械臂還能與大機械臂形成組合機械臂,可以覆蓋更廣的艙外作業範圍,完成設備在艙外載荷平台上的安裝。 ### 備份系統 儘管太空站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天和核心艙負責,但問天實驗艙備份了完整的能源管理、資訊系統、控制系統和載人環境等關鍵功能。一旦核心艙出現故障可能對人員安全構成威脅時,問天實驗艙可以整體接管全站控制工作。 ## 圖集 * * * ## 參見 * 夢天實驗艙 * 天和核心艙 * 巡天號光學艙 * 天宮太空站 *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 ## 注釋 ## 參考資料 ## 外部鏈接 * 實驗艙 Ⅰ 介紹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官方網站
null
17,759
2023-05-05T17:13:01Z
76,228,768
"问天"实验舱
4,538,629
<p><b>$</b>或<b></b>(或稱<b>金錢符號</b>、<b>美元符號</b>、<b>比索符號</b>)是用來表示全球範圍內的多種名為「dollar」(元)和「peso」(比索)的貨幣的單位符號,由「S」和中間的「丨」或「||」構成,多數情況下,一豎或兩豎可以互換。值得注意的是,對於<span data-orig-title="西夫朗"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ifrão"><span>西夫朗</span></span>符號,僅可使用雙豎的。 </p> <h2><span id=".E8.B5.B7.E6.BA.90"></span><span id="起源">起源</span></h2> <p>該符號被證實最早在1770年代英國、美國、<span data-orig-title="英属加拿大"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anada under British rule"><span>加拿大</span></span>、新西班牙和西語美洲的商業信函上使用,用來指代西屬美洲比索,在英屬北美也被稱為「Spanish dollar」(西班牙銀元)或「piece of eight」(八里亞爾)。 </p><p>該符號是由西班牙貨幣單位「比索」(pesos)的中古拉丁文字變體「pˢ」演變而來的。對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手稿的研究顯示,字母<i>s</i>逐漸與字母「p」重疊,變成了「$」符號。雖然不太可信,但還有另一個版本的說法,該符號是由希臘字母「Ψ」(psi)和「S」演變來的。</p><p>除此之外,對於「$」的起源還有很多其他說法。</p> <h3><span id=".E5.8D.95.E7.AB.96"></span><span id="单竖">單豎</span></h3> <p>一般是認為美元符號是在數字「8」上加了線,用來指代「八里亞爾」(即西班牙銀圓)。 </p><p>另一種觀點雖不認為與數字有關,但也與西班牙銀圓有關,該觀點認為,美元符號是由波托西(<span lang="es">Potosí</span>)所鑄造的西班牙八里亞爾硬幣上表示鑄地的符號演變來的,該鑄地符號由字母「PTSI」重疊形成的,該符號與單豎美元符號看起來有著明顯的相似性。該鑄地符號出現在殖民時期最大的波托西造幣廠1573年至1825年所鑄的銀幣上,具有讓整個北美殖民地認識的可能性。此外,$符號可能是由被稱為「雙柱本洋」的這種八里亞爾銀幣背面的纏繞綬帶的柱子圖案衍生而來的。 </p><p>還有觀點認為,美元符號源自希臘神祇赫耳墨斯的商神杖,赫耳墨斯是希臘神話中的銀行家之神、盜賊之神、信使之神和騙子之神,而商神杖則是一根由絲帶或蛇盤繞的權杖。 </p> <h3><span id=".E5.8F.8C.E7.AB.96"></span><span id="双竖">雙豎</span></h3> <p>對於雙豎線的美元符號,也有其他的很多不同觀點。一種常見的觀點主張美元符號源自西班牙國徽,在西班牙國徽有著帶著捲曲綬帶的海格力斯之柱圖案。綬帶上的文字為拉丁文「<span data-orig-title="Plus ultra (格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lus ultra (motto)"><span>Plus ultra</span></span>」,可以譯為「進一步超越」,這一格言源自海格力斯之柱鑄造之初用來表示它就是世界盡頭的「Non plus ultra」一句,該句可以譯為「沒有什麼可以再超越了」。這一圖案最早是阿拉貢斐迪南二世於1492年採用的,後來又被查理五世用作了其個人徽章的一部分,用以表明西班牙對美洲的占有。後來該圖案被鑄到了多種金幣和銀幣之上,而這些鑄有帶著「S」形綬帶的兩個柱子的硬幣流通遍了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地。根據這一理論,商人們書寫「」符號,與其是說指代「元」或「比索」,不如說是手繪的綬帶雙柱圖案,不過後來逐漸簡化為「S」和「||」罷了。 </p><p>還有假說認為,雙豎版「」源自首先被用在美國鑄幣局的錢袋子之上的一種美國國號縮寫「USA」的花押字,字母「U」和「S」的底部重合僅留了兩個豎。曾於1897年至1935年在西北大學擔任歷史學教授的詹姆斯·奧爾頓·詹姆斯博士(Dr. James Alton James)在論文中推測,兩豎版的符號是一名名叫奧利弗·波洛克(Oliver Pollock)的愛國者在1778年調整設計的。奧利弗·波洛克是一個狂熱的愛國主義者,被稱為「西方的革命金融家」,將這一假說認為符合事實並不荒謬。</p><p>另一種假說則認為,它源自「unit of silver」(銀單位),每單位表示一個「八個里亞爾」(pieces of eight)的量。在美國獨立以前,價格常以西班牙銀元的單位來標註。根據這一假說,用以表示單位的字母「U」覆蓋於用來表示銀的字幕「S」之上,後來「U」逐漸演變成了兩豎。</p><p>另一種假說認為,它源自一種德國塔勒硬幣上的符號。根據奧瓦森(Ovason)於2004年發表的資料,有一種塔勒銀幣,其一面是受難的基督,另一面是一條懸掛在十字架上的蛇,在蛇頭附近有字母「NU」,十字架的另一側是數字「21」。該圖案出自《聖經·民數記·第21章》(參見條目銅蛇)。</p><p>一個由「S」和「I」或「J」疊加構成的類似的符號曾被用來表示德國約阿希姆斯塔勒爾銀幣,「S」和「J」代表聖約阿希姆(St. Joachim),曾風行歐洲的塔勒類型銀幣就是源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約阿希姆斯塔爾(Joachimsthal)。17世紀被英語世界所了解,曾出現在<span data-orig-title="约翰·柯林斯 (数学家)"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ohn Collins (mathematician)"><span>約翰·柯林斯</span></span>1686年版的《商人會計入門》(<i>An Introduction to Merchants' Accounts</i>)一書中。</p><p>還有一種理論認為,美元符號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的一種重要硬幣,<span data-orig-title="塞斯特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estertius"><span>塞斯特斯</span></span>(sestertius),羅馬塞斯特斯的貨幣符號為「HS」,將兩個字母重合就可以得到一個雙豎的美元符號。</p> <h2><span id=".E5.8F.91.E5.B1.95"></span><span id="发展">發展</span></h2> <p><span data-orig-title="罗伯特·莫里斯 (财政家)"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obert Morris (financier)"><span>羅伯特·莫里斯</span></span>是第一個在官方文件和與<span data-orig-title="奥利弗·波洛克"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liver Pollock"><span>奧利弗·波洛克</span></span>的官方通信中使用該符號的人。當時美元是直接以西班牙銀元為基準的,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美國國會擁有「鑄造貨幣,厘定國幣和外幣的價值,並確定度量衡的標準」的權利,在美國的第一部鑄幣法案「1792年鑄幣法案」中美元的價值是被「固定」的,一美元的價值「等於流通的以西班牙銀元的價值,等於371格令純銀或416格令標準銀」 </p><p>據蘇格蘭聖安德魯斯的一塊牌匾,美元符號最早由一名名為約翰·貝恩的蘇格蘭移民於1797年在美國費城的一家鑄造廠內澆鑄成型。 </p><p>十九世紀中葉,美元符號開始出現在美元鈔票上,最早是1847年的$100墨西哥戰爭券和1869年的$1000美元券。此外,1934年的$100,000美元券上也有出現。</p><p>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美元符號都沒有出現在美國硬幣上面,直到2007年2月,它才根據2005年總統1美元硬幣法案的授權被鑄造到一美元硬幣的背面。</p> <h2><span id=".E4.BD.BF.E7.94.A8.24.E7.AC.A6.E5.8F.B7.E7.9A.84.E8.B4.A7.E5.B8.81"></span><span id="使用$符号的货币">使用$符號的貨幣</span></h2> <p>除菲律賓比索的符號記作「<span data-orig-title="菲律宾比索符号"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hilippine peso sign"><span>₱</span></span>」以外,其它以「dollar」(元)或「peso」(比索)稱呼的貨幣,如美元、港幣(香港貨幣)、新台幣、澳大利亞元、新加坡元、阿根廷比索、智利比索等,都使用$符號;此外,包括常寫為C$的尼加拉瓜科多巴,將「Dollar」音譯為「tālā」的薩摩亞塔拉,以及湯加潘加也使用$符號。雖然馬來西亞已經規定將其貨幣馬來西亞令吉的符號從「M$」改為「RM」,但有時$仍被用來代表令吉。 </p><p>使用與$符號類似的、有兩個豎線的「<span data-orig-title="西夫朗"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ifrão"><span>西夫朗</span></span>」符號()的貨幣有巴西雷亞爾、維德角埃斯庫多和已廢止的葡萄牙埃斯庫多。在墨西哥和其他一些比索國家,當比索與美元同時出現時,用西夫朗來表示美元以避免混淆,但當美元單獨出現時,一般用「US $」表示,如:US $5(5美元)。在阿根廷,$符號一般用來代表比索,當需要表示美元時,一般寫作「U$S」或「US$」。 </p><p>在美國、墨西哥、澳大利亞、阿根廷、紐西蘭、香港、各太平洋島國和加拿大英語區,$寫在數額之前,如5美元或5比索被寫作或印刷為$5。而在加拿大法語區,$符號雖然有時在前面,甚至不寫,但一般出現在數額之後,如記作「5$」。 </p> <h2><span id=".E8.AE.A1.E7.AE.97.E6.9C.BA.E7.9B.B8.E5.85.B3.E4.BD.BF.E7.94.A8"></span><span id="计算机相关使用">計算機相關使用</span></h2> <p>作為電腦中常用的一個符號之一,$符號一方面幾乎普遍地存在於電腦的各字符集中,但另一方面,在電腦軟體內幾乎不需要其字面意義,在電腦中,$字符已被用於很多與金錢無關的目的。$字符在程式語言中的使用導致和影響了其在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中的用途。 </p><p>「$」的Unicode代碼為U+0024,且單豎版和雙豎版沒有進行字符區分,需要依賴字體來顯示,即兩者被視為一個字符,在大部分字體中顯示為單豎,少量字體中顯示為雙豎。此外,還有源自東亞的三個不同碼位值,分別是台灣的小寫變體形式(U+FE69)、CJK的全形形式(U+FF04)和日本的繪文字形式(U+1F4B2)。這些字形通常比主碼點更大或更小,但其不同主要體現在美學或印刷,含義是相同的。然而,上述三種代碼對於在各種計算應用中作為特殊符號使用,僅U+0024一種代碼能夠被識別。 </p><p>$在程式語言中被廣泛的使用,在多種程序語言中具有獨特的含義或用途,如在早期的BASIC語言中,$ 曾被用來定義字符串變量,此處「$」常讀為「string」(字符串)而不是「dollar」(元);在Delphi的Object Pascal語言等Pascal類語言和多種彙編語言變體中,$ 被用於定義十六進位常數;在PHP語言和AutoIt自動腳本語言中,$被用於定義變量的開頭;在Perl語言中,用於純量變量的開頭(參見條目<span data-orig-title="魔符 (计算机编程)"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igil (computer programming)"><span>魔符 (計算機編程)</span></span>);在Ruby語言中,用於全局變量的開頭等等。 </p><p>作業系統中,$也有很多使用,如在CP/M和隨後所有的DOS版本及其衍生系統中,$被用作終結字符串;在微軟Windows系列系統中,$被用於共享名的最後來隱藏共享文件夾<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等等。</p><p>應用程式方面,在Microsoft Excel等電子表格軟體的公式中,$被用來表示固定的單元格引用;在ed、vi、ex、Pico等文本編輯器軟體中,$被用來表示一行或該文件的結束。</p> <h2><span id=".E5.85.B6.E4.BB.96.E5.BA.94.E7.94.A8"></span><span id="其他应用">其他應用</span></h2> <p>有時,$符號被用來諷刺貪婪或表示超量財富,如微軟的「Micro$oft」、喬治·盧卡斯的「George Luca$」、迪士尼的「Di$ney」、切爾西的「Chel$ea」和<span data-orig-title="大西悉尼巨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reater Western Sydney Giants"><span>大西雪梨巨人</span></span>的「GW$ Giants」;或用來指出其明顯的美國化,如天空廣播的「$ky」。$符號有時會被故意用來風格化名字,如歌手A$AP Rocky、Ke$ha和<span data-orig-title="Ty Dolla $ign"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y Dolla Sign"><span>Ty Dolla $ign</span></span>等。 </p><p>$符號在圖書館管理的部分圖書分類法中也有使用,被用來代表類別。 </p><p>在拼字遊戲Scrabble中,在一個詞語之後標註$代表著,它是一個<span data-orig-title="官方联赛与俱乐部词汇表"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fficial Tournament and Club Word List"><span>北美式詞彙</span></span>,而不是一個英式詞彙。</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歐元符號</li> <li>英鎊符號</li></ul><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h2><span id=".E8.85.B3.E6.B3.A8"></span><span id="腳注">腳注</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8 Cached time: 2023050513045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60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2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48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7190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77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9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892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91940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21.205 1 -total 29.83% 185.313 3 Template:Navbox 28.45% 176.714 85 Template:Le 20.05% 124.528 1 Template:Dollar 14.55% 90.375 1 Template:Reflist 12.37% 76.820 1 Template:Infobox_currency_sign 12.01% 74.587 1 Template:Infobox 9.98% 62.002 1 Template:Peso 9.00% 55.926 1 Template:Otheruses 8.48% 52.701 1 Template:Hatnote -->
**$** 或(或稱**金錢符號**、**美元符號**、**比索符號**)是用來表示全球範圍內的多種名為「dollar」(元)和「peso」(比索)的貨幣的單位符號,由「S」和中間的「丨」或「||」構成,多數情況下,一豎或兩豎可以互換。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西夫朗符號,僅可使用雙豎的。 ## 起源 該符號被證實最早在 1770 年代英國、美國、加拿大、新西班牙和西語美洲的商業信函上使用,用來指代西屬美洲比索,在英屬北美也被稱為「Spanish dollar」(西班牙銀元)或「piece of eight」(八里亞爾)。 該符號是由西班牙貨幣單位「比索」(pesos)的中古拉丁文字變體「pˢ」演變而來的。對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手稿的研究顯示,字母 _s_ 逐漸與字母「p」重疊,變成了「$」符號。雖然不太可信,但還有另一個版本的說法,該符號是由希臘字母「Ψ」(psi)和「S」演變來的。 除此之外,對於「$」的起源還有很多其他說法。 ### 單豎 一般是認為美元符號是在數字「8」上加了線,用來指代「八里亞爾」(即西班牙銀圓)。 另一種觀點雖不認為與數字有關,但也與西班牙銀圓有關,該觀點認為,美元符號是由波托西(Potosí)所鑄造的西班牙八里亞爾硬幣上表示鑄地的符號演變來的,該鑄地符號由字母「PTSI」重疊形成的,該符號與單豎美元符號看起來有著明顯的相似性。該鑄地符號出現在殖民時期最大的波托西造幣廠 1573 年至 1825 年所鑄的銀幣上,具有讓整個北美殖民地認識的可能性。此外,$ 符號可能是由被稱為「雙柱本洋」的這種八里亞爾銀幣背面的纏繞綬帶的柱子圖案衍生而來的。 還有觀點認為,美元符號源自希臘神祇赫耳墨斯的商神杖,赫耳墨斯是希臘神話中的銀行家之神、盜賊之神、信使之神和騙子之神,而商神杖則是一根由絲帶或蛇盤繞的權杖。 ### 雙豎 對於雙豎線的美元符號,也有其他的很多不同觀點。一種常見的觀點主張美元符號源自西班牙國徽,在西班牙國徽有著帶著捲曲綬帶的海格力斯之柱圖案。綬帶上的文字為拉丁文「Plus ultra」,可以譯為「進一步超越」,這一格言源自海格力斯之柱鑄造之初用來表示它就是世界盡頭的「Non plus ultra」一句,該句可以譯為「沒有什麼可以再超越了」。這一圖案最早是阿拉貢斐迪南二世於 1492 年採用的,後來又被查理五世用作了其個人徽章的一部分,用以表明西班牙對美洲的占有。後來該圖案被鑄到了多種金幣和銀幣之上,而這些鑄有帶著「S」形綬帶的兩個柱子的硬幣流通遍了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地。根據這一理論,商人們書寫「」符號,與其是說指代「元」或「比索」,不如說是手繪的綬帶雙柱圖案,不過後來逐漸簡化為「S」和「||」罷了。 還有假說認為,雙豎版「」源自首先被用在美國鑄幣局的錢袋子之上的一種美國國號縮寫「USA」的花押字,字母「U」和「S」的底部重合僅留了兩個豎。曾於 1897 年至 1935 年在西北大學擔任歷史學教授的詹姆斯・奧爾頓・詹姆斯博士(Dr. James Alton James)在論文中推測,兩豎版的符號是一名名叫奧利弗・波洛克(Oliver Pollock)的愛國者在 1778 年調整設計的。奧利弗・波洛克是一個狂熱的愛國主義者,被稱為「西方的革命金融家」,將這一假說認為符合事實並不荒謬。 另一種假說則認為,它源自「unit of silver」(銀單位),每單位表示一個「八個里亞爾」(pieces of eight)的量。在美國獨立以前,價格常以西班牙銀元的單位來標註。根據這一假說,用以表示單位的字母「U」覆蓋於用來表示銀的字幕「S」之上,後來「U」逐漸演變成了兩豎。 另一種假說認為,它源自一種德國塔勒硬幣上的符號。根據奧瓦森(Ovason)於 2004 年發表的資料,有一種塔勒銀幣,其一面是受難的基督,另一面是一條懸掛在十字架上的蛇,在蛇頭附近有字母「NU」,十字架的另一側是數字「21」。該圖案出自《聖經・民數記・第 21 章》(參見條目銅蛇)。 一個由「S」和「I」或「J」疊加構成的類似的符號曾被用來表示德國約阿希姆斯塔勒爾銀幣,「S」和「J」代表聖約阿希姆(St. Joachim),曾風行歐洲的塔勒類型銀幣就是源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約阿希姆斯塔爾(Joachimsthal)。17 世紀被英語世界所了解,曾出現在約翰・柯林斯 1686 年版的《商人會計入門》(_An Introduction to Merchants' Accounts_)一書中。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美元符號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的一種重要硬幣,塞斯特斯(sestertius),羅馬塞斯特斯的貨幣符號為「HS」,將兩個字母重合就可以得到一個雙豎的美元符號。 ## 發展 羅伯特・莫里斯是第一個在官方文件和與奧利弗・波洛克的官方通信中使用該符號的人。當時美元是直接以西班牙銀元為基準的,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美國國會擁有「鑄造貨幣,厘定國幣和外幣的價值,並確定度量衡的標準」的權利,在美國的第一部鑄幣法案「1792 年鑄幣法案」中美元的價值是被「固定」的,一美元的價值「等於流通的以西班牙銀元的價值,等於 371 格令純銀或 416 格令標準銀」 據蘇格蘭聖安德魯斯的一塊牌匾,美元符號最早由一名名為約翰・貝恩的蘇格蘭移民於 1797 年在美國費城的一家鑄造廠內澆鑄成型。 十九世紀中葉,美元符號開始出現在美元鈔票上,最早是 1847 年的 $100 墨西哥戰爭券和 1869 年的 $1000 美元券。此外,1934 年的 $100,000 美元券上也有出現。 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美元符號都沒有出現在美國硬幣上面,直到 2007 年 2 月,它才根據 2005 年總統 1 美元硬幣法案的授權被鑄造到一美元硬幣的背面。 ## 使用 $ 符號的貨幣 除菲律賓比索的符號記作「₱」以外,其它以「dollar」(元)或「peso」(比索)稱呼的貨幣,如美元、港幣(香港貨幣)、新台幣、澳大利亞元、新加坡元、阿根廷比索、智利比索等,都使用 $ 符號;此外,包括常寫為 C$ 的尼加拉瓜科多巴,將「Dollar」音譯為「tālā」的薩摩亞塔拉,以及湯加潘加也使用 $ 符號。雖然馬來西亞已經規定將其貨幣馬來西亞令吉的符號從「M$」改為「RM」,但有時 $ 仍被用來代表令吉。 使用與 $ 符號類似的、有兩個豎線的「西夫朗」符號()的貨幣有巴西雷亞爾、維德角埃斯庫多和已廢止的葡萄牙埃斯庫多。在墨西哥和其他一些比索國家,當比索與美元同時出現時,用西夫朗來表示美元以避免混淆,但當美元單獨出現時,一般用「US $」表示,如:US $5(5 美元)。在阿根廷,$ 符號一般用來代表比索,當需要表示美元時,一般寫作「U$S」或「US$」。 在美國、墨西哥、澳大利亞、阿根廷、紐西蘭、香港、各太平洋島國和加拿大英語區,$ 寫在數額之前,如 5 美元或 5 比索被寫作或印刷為 $5。而在加拿大法語區,$ 符號雖然有時在前面,甚至不寫,但一般出現在數額之後,如記作「5$」。 ## 計算機相關使用 作為電腦中常用的一個符號之一,$ 符號一方面幾乎普遍地存在於電腦的各字符集中,但另一方面,在電腦軟體內幾乎不需要其字面意義,在電腦中,$ 字符已被用於很多與金錢無關的目的。$ 字符在程式語言中的使用導致和影響了其在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中的用途。 「$」的 Unicode 代碼為 U+0024,且單豎版和雙豎版沒有進行字符區分,需要依賴字體來顯示,即兩者被視為一個字符,在大部分字體中顯示為單豎,少量字體中顯示為雙豎。此外,還有源自東亞的三個不同碼位值,分別是台灣的小寫變體形式(U+FE69)、CJK 的全形形式(U+FF04)和日本的繪文字形式(U+1F4B2)。這些字形通常比主碼點更大或更小,但其不同主要體現在美學或印刷,含義是相同的。然而,上述三種代碼對於在各種計算應用中作為特殊符號使用,僅 U+0024 一種代碼能夠被識別。 $ 在程式語言中被廣泛的使用,在多種程序語言中具有獨特的含義或用途,如在早期的 BASIC 語言中,$ 曾被用來定義字符串變量,此處「$」常讀為「string」(字符串)而不是「dollar」(元);在 Delphi 的 Object Pascal 語言等 Pascal 類語言和多種彙編語言變體中,$ 被用於定義十六進位常數;在 PHP 語言和 AutoIt 自動腳本語言中,$ 被用於定義變量的開頭;在 Perl 語言中,用於純量變量的開頭(參見條目魔符 (計算機編程));在 Ruby 語言中,用於全局變量的開頭等等。 作業系統中,$ 也有很多使用,如在 CP/M 和隨後所有的 DOS 版本及其衍生系統中,$ 被用作終結字符串;在微軟 Windows 系列系統中,$ 被用於共享名的最後來隱藏共享文件夾等等。 應用程式方面,在 Microsoft Excel 等電子表格軟體的公式中,$ 被用來表示固定的單元格引用;在 ed、vi、ex、Pico 等文本編輯器軟體中,$ 被用來表示一行或該文件的結束。 ## 其他應用 有時,$ 符號被用來諷刺貪婪或表示超量財富,如微軟的「Micro$oft」、喬治・盧卡斯的「George Luca$」、迪士尼的「Di$ney」、切爾西的「Chel$ea」和大西雪梨巨人的「GW$ Giants」;或用來指出其明顯的美國化,如天空廣播的「$ky」。$ 符號有時會被故意用來風格化名字,如歌手 A$AP Rocky、Ke$ha 和 Ty Dolla $ign 等。 $ 符號在圖書館管理的部分圖書分類法中也有使用,被用來代表類別。 在拼字遊戲 Scrabble 中,在一個詞語之後標註 $ 代表著,它是一個北美式詞彙,而不是一個英式詞彙。 ## 參見 * 歐元符號 * 英鎊符號 ## 注釋 ## 腳注 ## 參考
null
20,601
2023-05-02T13:26:46Z
75,970,008
$
1,164,748
<p><b>一元</b>或<b>$1</b>可以指: </p> <ul><li>一元論,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本原的哲學學說</li> <li>一元運算,只接受一個輸入的運算</li> <li>一元語言,一種形式語言,裡面所有的字串都是像1k的形式</li> <li>一世一元制,一個君主的任期內只用一個年號</li> <li>一元街道,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下轄的一個街道</li> <li>第一個變數[在某些編程語言(如Shell)中,「$」表示變數]</li> <li>表示在Excel表文件中對第一行進行絕對定位(需要搭配列坐標共同使用,$在excel中為絕對定位符)</li> <li>在數學方程中,表示只有一個未知數</li> <li>多種貨幣的面值,包括: <ul><li>一元紙幣</li> <li>一元硬幣</li></ul></li></ul><h2><span id=".E5.8F.A6.E8.A7.81"></span><span id="另见">另見</span></h2> <ul><li>1元店</li></ul>
**一元**或 **$1** 可以指: * 一元論,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本原的哲學學說 * 一元運算,只接受一個輸入的運算 * 一元語言,一種形式語言,裡面所有的字串都是像 1k 的形式 * 一世一元制,一個君主的任期內只用一個年號 * 一元街道,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下轄的一個街道 * 第一個變數[在某些編程語言(如 Shell)中,「$」表示變數] * 表示在 Excel 表文件中對第一行進行絕對定位(需要搭配列坐標共同使用,$ 在 excel 中為絕對定位符) * 在數學方程中,表示只有一個未知數 * 多種貨幣的面值,包括: * 一元紙幣 * 一元硬幣 ## 另見 * 1 元店
null
883
2023-01-25T11:47:55Z
75,678,405
$1
1,287,876
<p>「<b>$10</b>」(日語:<span lang="ja"><b>テンダラーズ</b></span>)是SMAP的第10張單曲,於1993年11月11日由Victor Entertainment發行。 </p> <h2><span id=".E7.B0.A1.E4.BB.8B"></span><span id="簡介">簡介</span></h2> <ul><li>是フジテレビ節目「夢中MORIMORI」的主題曲。 在「夢中MORIMORI」及廣播節目「TOYOTA SUPER COUNTDOWN 50」(現為FRIDAY SUPER COUNTDOWN 50)介紹時曾將歌名錯誤介紹為「<span lang="ja">テンダラー</span>」。</li> <li>木村拓哉及森且行有獨唱部份,以往9張單曲都是以數人合唱或全員合唱為主,是少見的歌唱分配,自此之後的單曲也漸漸出現成員獨唱部份。森且行離隊後,由草彅剛唱出其獨唱部份。</li> <li>此曲是SMAP第三次在紅白歌合戰出場的表演歌曲。</li> <li>此曲有數個版本,在編曲方面有少些變化。各個「$10」版本分別收錄在1994年2月2日發售的《SMAP 005》、1995年1月1日發售的《Cool》、1995年11月22日發售的《BOO》、2001年3月23日發售的《Smap Vest》,B面歌曲收錄在1995年1月1日發售的《Cool》。</li></ul><h2><span id=".E5.8F.8E.E9.8C.B2.E6.9B.B2"></span><span id="収録曲">収録曲</span></h2> <ol><li>$10 <ul><li>作詞:林田健司、森浩美 / 作曲:林田健司 / 編曲:CHOKKAKU</li></ul></li> <li>話をしていたくて <ul><li>作詞:小倉めぐみ / 作曲:長岡成貢 / コーラスアレンジ:松下誠</li></ul></li> <li>$10 (オリジナル・カラオケ)</li> <li>話をしていたくて (オリジナル・カラオケ)</li></ol><h2><span id=".E7.9B.B8.E9.97.9C.E9.80.A3.E7.B5.90"></span><span id="相關連結">相關連結</span></h2> <ul><li>$1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Victor Entertainment)<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4.BE.86.E6.BA.90"></span><span id="參考來源">參考來源</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3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1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65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6049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557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1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96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5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111645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84.075 1 -total 67.10% 391.907 2 Template:Navbox 48.99% 286.113 1 Template:SMAP 38.84% 226.866 108 Template:Link-ja 32.72% 191.103 3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24.08% 140.621 1 Template:Infobox_Single 19.03% 111.157 1 Template:SMAP单曲 17.80% 103.972 1 Template:Lang-ja 16.29% 95.127 1 Template:Infobox 7.99% 46.682 4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10**」(日語:**テンダラーズ**)是 SMAP 的第 10 張單曲,於 1993 年 11 月 11 日由 Victor Entertainment 發行。 ## 簡介 * 是フジテレビ節目「夢中 MORIMORI」的主題曲。 在「夢中 MORIMORI」及廣播節目「TOYOTA SUPER COUNTDOWN 50」(現為 FRIDAY SUPER COUNTDOWN 50)介紹時曾將歌名錯誤介紹為「テンダラー」。 * 木村拓哉及森且行有獨唱部份,以往 9 張單曲都是以數人合唱或全員合唱為主,是少見的歌唱分配,自此之後的單曲也漸漸出現成員獨唱部份。森且行離隊後,由草彅剛唱出其獨唱部份。 * 此曲是 SMAP 第三次在紅白歌合戰出場的表演歌曲。 * 此曲有數個版本,在編曲方面有少些變化。各個「$10」版本分別收錄在 1994 年 2 月 2 日發售的《SMAP 005》、1995 年 1 月 1 日發售的《Cool》、1995 年 11 月 22 日發售的《BOO》、2001 年 3 月 23 日發售的《Smap Vest》,B 面歌曲收錄在 1995 年 1 月 1 日發售的《Cool》。 ## 収録曲 1. $10 * 作詞:林田健司、森浩美 / 作曲:林田健司 / 編曲:CHOKKAKU 2. 話をしていたくて * 作詞:小倉めぐみ / 作曲:長岡成貢 / コーラスアレンジ:松下誠 3. $10 (オリジナル・カラオケ) 4. 話をしていたくて (オリジナル・カラオケ) ## 相關連結 * $1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Victor Entertainment)(日語) ## 參考來源
null
2,613
2023-04-18T18:44:03Z
73,136,011
$10_(SMAP單曲)
2,861,889
<dl><dd><small>提示:除特別註明外,本文中所有貨幣均為港幣。</small></dd></dl><p><b>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b>(Public Transport Fare Concession Scheme for the Elderly and Eligible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俗稱<b>2元優惠計劃</b>、<b>$2搭車</b>或<b>$2搭船</b>,是香港勞工及福利局為特定人士推行的票價優惠計劃,讓「殘疾程度達100%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或「傷殘津貼」受助人和60歲以上人士能在以指定八達通乘坐適用於計劃的公共運輸工具時,享有每程2港元的優惠<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h3><span id=".E8.B5.B7.E6.BA.90"></span><span id="起源">起源</span></h3> <p>在計劃實施之前,像港鐵、九巴、新巴般的香港主要公共運輸工具都自願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票價優惠。2011年10月12日,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建議所有65歲以上者和符合資格的殘疾人士能以每程2元的優惠票價乘坐港鐵、專營巴士、渡輪等公共運輸工具。同時考慮到了原本部分公共運輸工具營運商已提供票價優惠,故要求它們在維持該些優惠的情況下,以實報實銷的形式向營運商補償差額。政府推行該項計劃的原因在於它認為交通費對上述群體構成一定壓力,並希望長者及殘疾人士參與社區,讓社會共融。 </p> <h3><span id=".E9.A6.96.E4.B8.89.E9.9A.8E.E6.AE.B5"></span><span id="首三階段">首三階段</span></h3> <p>2012年6月,該計劃的首階段開始推行,讓香港65歲以上者和符合資格的殘疾人士能以2元的優惠票價乘坐港鐵、港鐵巴士、輕鐵<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第二階段原定在9月推行,但由於專營巴士公司提早完成軟體上的更新,故於8月提早推行,使該計劃的適用範圍涵蓋九巴、城巴、新巴及龍運巴士<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 </p><p>同年11月,張建宗表示政府正與渡輪、專線小巴、專營大嶼山路線的巴士相討如何把該計劃擴展,並宣布該計劃將於2013年涵蓋所有渡輪以及大嶼山巴士。次年3月,2元交通優惠計劃正式擴展至渡輪和新大嶼山巴士,為計劃的第三階段<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 </p> <h3><span id=".E5.BE.8C.E7.BA.8C.E6.93.B4.E5.B1.95.E8.88.87.E6.A8.82.E6.82.A0.E5.92.AD"></span><span id="後續擴展與樂悠咭">後續擴展與樂悠咭</span></h3> <p>2014年,政府決定讓12歲以下的合資格殘疾兒童也能以優惠票價乘坐適用於計劃的交通工具,並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把優惠擴展至綠色專線小巴。後者於次年3月生效,推出時涵蓋香港過80%的綠色小巴路線。行政長官梁振英和張建宗在落實當天到小巴站視察計劃運作情況。涵蓋綠色小巴比率隨後在9月增至94%。2017年,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接受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訪問時,提及此計劃在他完成行政長官任期前實行,是他40多年公務生涯其中一件開心的事情。 </p><p>2020年,特首林鄭月娥宣布60-64歲者將納入2元交通優惠計劃的範圍之內。11月,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政府正檢討2元交通優惠計劃的成效和對財政的影響,故難以確定優惠何時擴展至60-64歲者。同月,評估工作大致已完成,並計劃把優惠於2021年擴展至以上年齡組別。2021年1月,羅致光表示因為計劃將擴展至60-64歲仍有一定社交和經濟活動的人士,故為了讓政府開支減輕,避免濫用,決定強制所有受惠者以個人八達通來領取優惠。有鑑於此,政府要求60歲以上的長者需分批申請印有個人相片和姓名的樂悠咭。6月,它表示有關計劃將擴展至紅色小巴、街渡及電車。8月2日,樂悠咭開始接受1957年出生的人士申請,其他合資格人士則在後來分階段申請。 </p><p>持有樂悠咭的60-64歲者在次年2月開始可以2元的優惠票價乘坐指定交通工具,同時該優惠正式在參與計劃的紅色小巴、街渡及電車上推行。 </p> <h2><span id=".E7.A8.8B.E5.BA.8F.E8.B3.87.E6.A0.BC"></span><span id="程序資格">程序資格</span></h2> <h3><span id=".E8.B3.87.E6.A0.BC"></span><span id="資格">資格</span></h3> <p>所有60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殘疾程度為100%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或傷殘津貼領取者皆為此一計劃的適用對象。就前者的情況而言,合資格者需使用長者八達通、個人八達通、樂悠咭來乘坐適用於計劃的公共運輸工具,方可享用有關優惠。前兩者於樂悠咭普及後會不再視為適用於優惠計劃的八達通,所有60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之後需使用樂悠咭來享用有關優惠。就後者的情況而言,合資格殘疾人士需使用註有「殘疾人士身份」的個人八達通,方可享用有關優惠。 </p> <h3><span id=".E7.A8.8B.E5.BA.8F"></span><span id="程序">程序</span></h3> <p>就6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的情況而言,長者八達通和個人八達通皆需經經銷商申請才可使用。樂悠咭則需經郵寄表格或「八達通App」手機應用程式申請,並透過手機短訊、電郵或信件去了解申請進度。申請成功後八達通卡有限公司會以短訊通知當事人,並於四星期內寄至當事人的通訊地址。 </p> <p>至於「殘疾程度達100%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或「傷殘津貼」受助人,申請人、其家長或監護人在申請有關計劃成功後會收到已證明申請人符合資格的「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申請表,之後他們需填寫申請表,然後交到港鐵客務中心<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以申請該八達通或在個人八達通啟動/延續「殘疾人士身分」。若沒有收到申請表,則需到社會保障辦事處或港鐵客務中心補領。<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p> <h2><span id=".E4.B8.8D.E7.95.B6.E4.BD.BF.E7.94.A8"></span><span id="不當使用">不當使用</span></h2> <h3><span id=".E9.95.B7.E9.80.94.E8.BB.8A.E6.87.89.E7.9F.AD.E7.A8.8B"></span><span id="長途車應短程">長途車應短程</span></h3> <p>由於合資格人士在使用此優惠時不論短途還是長途車,基本票價皆為2港元。因此,他們可能會乘坐票價較高的長途車來應付短路程,令政府需向公共運輸工具營運商補貼較高的價格,造成公帑浪費。2021年,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和香港公共運輸智庫幹事陳迪遙皆呼籲政府關注此一問題。政府因此在2022年7月推出宣傳,以呼籲合資格人士使用短途車應付短路程,並在能使用雙向分段收費時使用之。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相信合資格人士會願意配合。 </p> <h3><span id=".E4.B8.8D.E5.90.88.E8.B3.87.E6.A0.BC.E4.BA.BA.E5.A3.AB.E4.BA.AB.E5.84.AA.E6.83.A0"></span><span id="不合資格人士享優惠">不合資格人士享優惠</span></h3> <p>羅致光和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分別在2020年和2021年表示,不合資格人士有機會使用不記名的長者八達通卡使用此優惠,造成濫用。由於在港鐵票務中心購買長者八達通卡時沒有任何的資格審查,故此不合資格者亦可購買之來享優惠。唯港鐵查票時若發現不合資格人士使用長者八達通卡,將被罰處500元。顧問公司認為人們可能有「很高風險」透過此一方式濫用計劃。政府為此推出記名的樂悠咭,以之逐漸替代長者八達通卡。 </p> <h3><span id=".E5.8F.B8.E6.A9.9F.E8.A9.90.E9.A8.99"></span><span id="司機詐騙">司機詐騙</span></h3> <p>長者兩元乘車並非由服務經營者提供的優惠,所須金額實際上由政府以公帑承擔,政府會向服務經營者補貼長者兩元優惠與原有長者所須車資之間的車資差價,因此服務經營者所載的長者越多,便能向政府收取越多車資差價的補貼。 </p><p>部分司機曾以此濫用計劃,購買多張長者八達通卡,再大量使用長者八達通對收費機的感應器拍卡,虛報有大量長者乘車,從而詐騙政府為計劃提供的金錢補貼。長者乘車優惠計劃推出以來,已揭發有司機濫用長者八達通詐騙政府補貼的罪行,部分案件詐騙公帑高達15萬港元。運輸署為防止及發現這類型的行為,會要求接受補貼的營辦商進行內部監控、接受獨立核數師的審計及鑑證,並實地考察優惠使用情況。 </p> <h2><span id=".E8.A9.95.E5.83.B9"></span><span id="評價">評價</span></h2> <p>在計劃初提出時,其便得到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的好評。但立法會議員譚耀宗、潘佩璆,乃至部分市民認為優惠的開支應由公共運輸工具營運商負責,政府不應以公帑補貼由財團營運的營運商。曾蔭權則回應指政府不能夠迫使營運商以虧蝕的方式營運。 </p><p>曾蔭權初表示該計劃會對政府構成1億至2億元的額外成本,對整體預算影響不大。不過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認為政府的有關估計沒有慮及未來的票價上升和人口結構轉變,對計劃的持續性表示質疑,但乃認同該計劃成本效益較高齡津貼高。2020年,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同樣認為人口結構轉變會使計劃於未來開支增加,建議政府收集計劃成效方面的數據。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則持相反態度,表示政府過去每年有千億盈餘,計劃開支只佔庫房整體的一少部分。 </p> <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港鐵-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城巴/新巴-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新渡輪-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港鐵八達通車費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文件 2012年5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政府當局提供的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全面檢討的最終報告 2021年1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35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68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6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661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5768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63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602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23439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00.727 1 -total 77.49% 543.020 5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52.84% 370.240 3 Template:Navbox 47.51% 332.942 1 Template:香港公共交通 29.86% 209.236 34 Template:港铁路线标志 29.14% 204.213 1 Template:Reflist 20.74% 145.327 40 Template:Cite_news 13.45% 94.283 39 Template:港鐵路線標誌/color 12.97% 90.869 31 Template:港鐵顏色 10.42% 73.035 1 Template:Disability_sidebar -->
: 提示:除特別註明外,本文中所有貨幣均為港幣。 **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Public Transport Fare Concession Scheme for the Elderly and Eligible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俗稱 **2 元優惠計劃**、**$2 搭車**或 **$2 搭船**,是香港勞工及福利局為特定人士推行的票價優惠計劃,讓「殘疾程度達 100% 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或「傷殘津貼」受助人和 60 歲以上人士能在以指定八達通乘坐適用於計劃的公共運輸工具時,享有每程 2 港元的優惠。 ## 歷史 ### 起源 在計劃實施之前,像港鐵、九巴、新巴般的香港主要公共運輸工具都自願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票價優惠。2011 年 10 月 12 日,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建議所有 65 歲以上者和符合資格的殘疾人士能以每程 2 元的優惠票價乘坐港鐵、專營巴士、渡輪等公共運輸工具。同時考慮到了原本部分公共運輸工具營運商已提供票價優惠,故要求它們在維持該些優惠的情況下,以實報實銷的形式向營運商補償差額。政府推行該項計劃的原因在於它認為交通費對上述群體構成一定壓力,並希望長者及殘疾人士參與社區,讓社會共融。 ### 首三階段 2012 年 6 月,該計劃的首階段開始推行,讓香港 65 歲以上者和符合資格的殘疾人士能以 2 元的優惠票價乘坐港鐵、港鐵巴士、輕鐵。第二階段原定在 9 月推行,但由於專營巴士公司提早完成軟體上的更新,故於 8 月提早推行,使該計劃的適用範圍涵蓋九巴、城巴、新巴及龍運巴士。 同年 11 月,張建宗表示政府正與渡輪、專線小巴、專營大嶼山路線的巴士相討如何把該計劃擴展,並宣布該計劃將於 2013 年涵蓋所有渡輪以及大嶼山巴士。次年 3 月,2 元交通優惠計劃正式擴展至渡輪和新大嶼山巴士,為計劃的第三階段。 ### 後續擴展與樂悠咭 2014 年,政府決定讓 12 歲以下的合資格殘疾兒童也能以優惠票價乘坐適用於計劃的交通工具,並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把優惠擴展至綠色專線小巴。後者於次年 3 月生效,推出時涵蓋香港過 80% 的綠色小巴路線。行政長官梁振英和張建宗在落實當天到小巴站視察計劃運作情況。涵蓋綠色小巴比率隨後在 9 月增至 94%。2017 年,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接受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訪問時,提及此計劃在他完成行政長官任期前實行,是他 40 多年公務生涯其中一件開心的事情。 2020 年,特首林鄭月娥宣布 60-64 歲者將納入 2 元交通優惠計劃的範圍之內。11 月,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政府正檢討 2 元交通優惠計劃的成效和對財政的影響,故難以確定優惠何時擴展至 60-64 歲者。同月,評估工作大致已完成,並計劃把優惠於 2021 年擴展至以上年齡組別。2021 年 1 月,羅致光表示因為計劃將擴展至 60-64 歲仍有一定社交和經濟活動的人士,故為了讓政府開支減輕,避免濫用,決定強制所有受惠者以個人八達通來領取優惠。有鑑於此,政府要求 60 歲以上的長者需分批申請印有個人相片和姓名的樂悠咭。6 月,它表示有關計劃將擴展至紅色小巴、街渡及電車。8 月 2 日,樂悠咭開始接受 1957 年出生的人士申請,其他合資格人士則在後來分階段申請。 持有樂悠咭的 60-64 歲者在次年 2 月開始可以 2 元的優惠票價乘坐指定交通工具,同時該優惠正式在參與計劃的紅色小巴、街渡及電車上推行。 ## 程序資格 ### 資格 所有 60 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殘疾程度為 100% 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或傷殘津貼領取者皆為此一計劃的適用對象。就前者的情況而言,合資格者需使用長者八達通、個人八達通、樂悠咭來乘坐適用於計劃的公共運輸工具,方可享用有關優惠。前兩者於樂悠咭普及後會不再視為適用於優惠計劃的八達通,所有 60 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之後需使用樂悠咭來享用有關優惠。就後者的情況而言,合資格殘疾人士需使用註有「殘疾人士身份」的個人八達通,方可享用有關優惠。 ### 程序 就 65 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的情況而言,長者八達通和個人八達通皆需經經銷商申請才可使用。樂悠咭則需經郵寄表格或「八達通 App」手機應用程式申請,並透過手機短訊、電郵或信件去了解申請進度。申請成功後八達通卡有限公司會以短訊通知當事人,並於四星期內寄至當事人的通訊地址。 至於「殘疾程度達 100% 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或「傷殘津貼」受助人,申請人、其家長或監護人在申請有關計劃成功後會收到已證明申請人符合資格的「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申請表,之後他們需填寫申請表,然後交到港鐵客務中心,以申請該八達通或在個人八達通啟動 / 延續「殘疾人士身分」。若沒有收到申請表,則需到社會保障辦事處或港鐵客務中心補領。 ## 不當使用 ### 長途車應短程 由於合資格人士在使用此優惠時不論短途還是長途車,基本票價皆為 2 港元。因此,他們可能會乘坐票價較高的長途車來應付短路程,令政府需向公共運輸工具營運商補貼較高的價格,造成公帑浪費。2021 年,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和香港公共運輸智庫幹事陳迪遙皆呼籲政府關注此一問題。政府因此在 2022 年 7 月推出宣傳,以呼籲合資格人士使用短途車應付短路程,並在能使用雙向分段收費時使用之。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相信合資格人士會願意配合。 ### 不合資格人士享優惠 羅致光和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分別在 2020 年和 2021 年表示,不合資格人士有機會使用不記名的長者八達通卡使用此優惠,造成濫用。由於在港鐵票務中心購買長者八達通卡時沒有任何的資格審查,故此不合資格者亦可購買之來享優惠。唯港鐵查票時若發現不合資格人士使用長者八達通卡,將被罰處 500 元。顧問公司認為人們可能有「很高風險」透過此一方式濫用計劃。政府為此推出記名的樂悠咭,以之逐漸替代長者八達通卡。 ### 司機詐騙 長者兩元乘車並非由服務經營者提供的優惠,所須金額實際上由政府以公帑承擔,政府會向服務經營者補貼長者兩元優惠與原有長者所須車資之間的車資差價,因此服務經營者所載的長者越多,便能向政府收取越多車資差價的補貼。 部分司機曾以此濫用計劃,購買多張長者八達通卡,再大量使用長者八達通對收費機的感應器拍卡,虛報有大量長者乘車,從而詐騙政府為計劃提供的金錢補貼。長者乘車優惠計劃推出以來,已揭發有司機濫用長者八達通詐騙政府補貼的罪行,部分案件詐騙公帑高達 15 萬港元。運輸署為防止及發現這類型的行為,會要求接受補貼的營辦商進行內部監控、接受獨立核數師的審計及鑑證,並實地考察優惠使用情況。 ## 評價 在計劃初提出時,其便得到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的好評。但立法會議員譚耀宗、潘佩璆,乃至部分市民認為優惠的開支應由公共運輸工具營運商負責,政府不應以公帑補貼由財團營運的營運商。曾蔭權則回應指政府不能夠迫使營運商以虧蝕的方式營運。 曾蔭權初表示該計劃會對政府構成 1 億至 2 億元的額外成本,對整體預算影響不大。不過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認為政府的有關估計沒有慮及未來的票價上升和人口結構轉變,對計劃的持續性表示質疑,但乃認同該計劃成本效益較高齡津貼高。2020 年,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同樣認為人口結構轉變會使計劃於未來開支增加,建議政府收集計劃成效方面的數據。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則持相反態度,表示政府過去每年有千億盈餘,計劃開支只佔庫房整體的一少部分。 ## 注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港鐵-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城巴/新巴-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渡輪-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港鐵八達通車費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文件 2012 年 5 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政府當局提供的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全面檢討的最終報告 2021 年 1 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9,480
2023-05-05T02:06:30Z
76,479,884
$2優惠計劃
3,229,847
<p><b>假面值美元紙幣</b>(英文:<b>Fake denominations of United States currency</b>)是一種惡作劇的,並且同時會清楚列明這些紙幣並非法償。美國聯邦儲備指出在沒有把它們當作真鈔使用的情況下,生產假面值美元紙幣都是合法的。 </p> <h2><span id=".243.E7.BE.8E.E5.85.83.E7.BA.B8.E5.B8.81"></span><span id="$3美元纸币">$3美元紙幣</span></h2> <p>雖然麻薩諸塞殖民地以及十三個殖民地在歷史上均曾經印刷$3美元紙幣,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從來沒有官方地發行$3美元紙幣。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實際上於1854年至1889年期間發行$3美元硬幣。</p><p>合法的$3美元紙幣亦曾經於美國早期由多間銀行印刷。而美利堅聯盟國亦曾發行$3美元紙幣。要注意的是,在聯邦準備系統正式推出前,貨幣是由銀行提供的。</p><p>一直以來,很多虛假的$3美元紙幣被不同機構推出,並且他們推出$3美元紙幣的目的主要用來諷刺或嘲笑政治家或名人,其中包括尼克森、麥可·傑克遜、小布希、柯林頓、希拉蕊和歐巴馬。而大多都用來諷刺或嘲笑他們奇怪或虛偽的行為或言論,表示他們與$3美元紙幣一樣:都是「奇怪的」或「虛偽的」。 </p><p>於1960年代,瘋狂雜誌印刷了一張$3美元紙幣,其正面的人像為阿爾弗雷德·E.紐曼,而紙幣上亦寫明:「這是不合法的紙幣—而嫩化亦不會令它合法。」(This is not legal tender—nor will tenderizer help it.)。瘋狂雜誌編者弗蘭克·雅各布斯笑言雜誌與特勤局發生衝突,全因該$3美元紙幣於一間拉斯維加斯賭場內被收銀員收下了。在二十一世紀的千禧年代,同性戀組織鼓勵其支持者印刷明顯是虛假的$3美元紙幣,將之命名為「奇怪的美元」,並將這些製成品放置在救世軍的捐獻箱裡,以抗議其反對LGBT的政策。</p><p>少年版大富翁除了包含$1、$2和$5貨幣,亦包含了$3和$4價值的大富翁紙幣。但是,美國從來沒有發行$4美元紙幣,但卻曾經於1879年發行$4美元硬幣。</p> <h2><span id=".24200.E7.BE.8E.E5.85.83.E7.BA.B8.E5.B8.81"></span><span id="$200美元纸币">$200美元紙幣</span></h2> <p>200美元紙幣是在美國出現過多次的惡作劇事件。惡作劇者一般出於諷刺當局的目的使用假造的200美元紙幣進行消費。 </p><p>於2001年,一名賓夕法尼亞州男子在格林斯堡中的富榮購物中心利用一張200美元紙幣購買了一些總值$99的商品。該紙幣的正面人像為小布希,背面則為白宮。而白宮的前方草坪上豎立著一些寫著「我們喜歡西蘭花」和「美國應該減稅」等標語。該男子其後被控以偽造、盜竊、欺騙和收受贓物罪。</p> <h2><span id=".241.2C000.2C000.E7.BE.8E.E5.85.83.E7.BA.B8.E5.B8.81"></span><span id="$1,000,000美元纸币">$1,000,000美元紙幣</span></h2> <p>美國政府從來都沒有印刷1,000,000美元紙幣。但是,許多商家都曾印刷一百萬美元紙幣作為新奇玩意兒銷售。而這種紙幣都不會成為法定貨幣。美國聯邦儲備指出印刷及持有一百萬美元紙幣是合法的,並且不會被認作偽造,因為一百萬美元真鈔紙幣從未存在過。 </p><p>於2004年3月,喬治亞州的一位婦女於科文頓的沃爾瑪內嘗試用正面人像為自由女神像的一百萬美元紙幣去購買總值$1671.55的貨品。該女子其後被控偽造罪,但她辯稱她以為那張是真鈔。</p><p>於2007年10月,塞繆爾·波特於嘗試於匹茲堡的巨鷹超級市場內用一張一百萬美元紙幣找換成其他紙幣。商店的經理隨後沒收了這張一百萬美元紙幣,而波特因此非常憤怒。他將一部電子轉帳機擲進收銀櫃檯,並奪取了掃描槍。後來,他被警方拘捕,並且被控偽造罪。最後,他被判有罪並被送進阿勒格尼縣監獄。</p><p>於2007年11月,亞歷山大·D·史密斯嘗試於艾肯縣利用一張一百萬美元紙幣開啟一個銀行戶口。銀行職員拒絕存入該紙幣並且報警。史密斯立刻被逮捕,並且被控偽造罪。</p><p>於2011年12月,麥可·安東尼·富勒嘗試於列剋星敦的沃爾瑪利用一張一百萬美元紙幣購買真空吸塵器和微波爐等總值為476美元的商品。法庭記錄顯示,富勒後來被起訴試圖以假貨取得財產區、使用偽造的儀器等罪行。</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虛假的$200美元紙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虛假的$1,000,000美元紙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虛假的$1,000,000,000美元紙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假面值美元紙幣**(英文:**Fake denominations of United States currency**)是一種惡作劇的,並且同時會清楚列明這些紙幣並非法償。美國聯邦儲備指出在沒有把它們當作真鈔使用的情況下,生產假面值美元紙幣都是合法的。 ## $3 美元紙幣 雖然麻薩諸塞殖民地以及十三個殖民地在歷史上均曾經印刷 $3 美元紙幣,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從來沒有官方地發行 $3 美元紙幣。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實際上於 1854 年至 1889 年期間發行 $3 美元硬幣。 合法的 $3 美元紙幣亦曾經於美國早期由多間銀行印刷。而美利堅聯盟國亦曾發行 $3 美元紙幣。要注意的是,在聯邦準備系統正式推出前,貨幣是由銀行提供的。 一直以來,很多虛假的 $3 美元紙幣被不同機構推出,並且他們推出 $3 美元紙幣的目的主要用來諷刺或嘲笑政治家或名人,其中包括尼克森、麥可・傑克遜、小布希、柯林頓、希拉蕊和歐巴馬。而大多都用來諷刺或嘲笑他們奇怪或虛偽的行為或言論,表示他們與 $3 美元紙幣一樣:都是「奇怪的」或「虛偽的」。 於 1960 年代,瘋狂雜誌印刷了一張 $3 美元紙幣,其正面的人像為阿爾弗雷德・E. 紐曼,而紙幣上亦寫明:「這是不合法的紙幣 — 而嫩化亦不會令它合法。」(This is not legal tender—nor will tenderizer help it.)。瘋狂雜誌編者弗蘭克・雅各布斯笑言雜誌與特勤局發生衝突,全因該 $3 美元紙幣於一間拉斯維加斯賭場內被收銀員收下了。在二十一世紀的千禧年代,同性戀組織鼓勵其支持者印刷明顯是虛假的 $3 美元紙幣,將之命名為「奇怪的美元」,並將這些製成品放置在救世軍的捐獻箱裡,以抗議其反對 LGBT 的政策。 少年版大富翁除了包含 $1、$2 和 $5 貨幣,亦包含了 $3 和 $4 價值的大富翁紙幣。但是,美國從來沒有發行 $4 美元紙幣,但卻曾經於 1879 年發行 $4 美元硬幣。 ## $200 美元紙幣 200 美元紙幣是在美國出現過多次的惡作劇事件。惡作劇者一般出於諷刺當局的目的使用假造的 200 美元紙幣進行消費。 於 2001 年,一名賓夕法尼亞州男子在格林斯堡中的富榮購物中心利用一張 200 美元紙幣購買了一些總值 $99 的商品。該紙幣的正面人像為小布希,背面則為白宮。而白宮的前方草坪上豎立著一些寫著「我們喜歡西蘭花」和「美國應該減稅」等標語。該男子其後被控以偽造、盜竊、欺騙和收受贓物罪。 ## $1,000,000 美元紙幣 美國政府從來都沒有印刷 1,000,000 美元紙幣。但是,許多商家都曾印刷一百萬美元紙幣作為新奇玩意兒銷售。而這種紙幣都不會成為法定貨幣。美國聯邦儲備指出印刷及持有一百萬美元紙幣是合法的,並且不會被認作偽造,因為一百萬美元真鈔紙幣從未存在過。 於 2004 年 3 月,喬治亞州的一位婦女於科文頓的沃爾瑪內嘗試用正面人像為自由女神像的一百萬美元紙幣去購買總值 $1671.55 的貨品。該女子其後被控偽造罪,但她辯稱她以為那張是真鈔。 於 2007 年 10 月,塞繆爾・波特於嘗試於匹茲堡的巨鷹超級市場內用一張一百萬美元紙幣找換成其他紙幣。商店的經理隨後沒收了這張一百萬美元紙幣,而波特因此非常憤怒。他將一部電子轉帳機擲進收銀櫃檯,並奪取了掃描槍。後來,他被警方拘捕,並且被控偽造罪。最後,他被判有罪並被送進阿勒格尼縣監獄。 於 2007 年 11 月,亞歷山大・D・史密斯嘗試於艾肯縣利用一張一百萬美元紙幣開啟一個銀行戶口。銀行職員拒絕存入該紙幣並且報警。史密斯立刻被逮捕,並且被控偽造罪。 於 2011 年 12 月,麥可・安東尼・富勒嘗試於列剋星敦的沃爾瑪利用一張一百萬美元紙幣購買真空吸塵器和微波爐等總值為 476 美元的商品。法庭記錄顯示,富勒後來被起訴試圖以假貨取得財產區、使用偽造的儀器等罪行。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虛假的 $200 美元紙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虛假的 $1,000,000 美元紙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虛假的 $1,000,000,000 美元紙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9,872
2023-04-16T12:26:58Z
76,363,135
$3美元紙幣
1,649,873
<p><b>$6,000計劃</b>(英語:<span lang="en">Scheme $6,000</span>)是香港政府於2011年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6,000港元的計劃。 </p> <h2><span id=".E8.83.8C.E6.99.AF"></span><span id="背景">背景</span></h2> <p>香港第四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2011年2月23日發表2011年至2012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提出仿照2008年至2009財政年度的其中一項措施,但不設收入上限向所有市民的強積金戶口一次性注入6,000港元,以加強市民退休後的保障,預計耗資240億港元。然而,此項措施遭到不少市民非議,主要是因為市民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以及強積金制度本身存在管理費過高的問題。不少議員,包括親建制派的議員,均要求修改有關計劃,讓市民可以直接得到政府的注資。3月2日,曾俊華宣佈改為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6,000港元,預計耗資360億港元。這種直接派發現金予市民的計劃,乃香港開埠以來首次,被《明報》批評為「破壞當局一直所奉行的謹慎理財原則」。 </p> <h2><span id=".E5.8F.97.E6.83.A0.E5.B0.8D.E8.B1.A1"></span><span id="受惠對象">受惠對象</span></h2> <p>所有於2012年3月31日年滿18歲並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資格的人士,均合乎資格進行登記。合資格人士如未能於2012年12月31日或之前完成登記,即當作放棄論。最終有612萬市民成功登記,合共派發370億元。 </p> <h2><span id=".E7.99.BB.E8.A8.98.E6.97.A5.E6.9C.9F"></span><span id="登記日期">登記日期</span></h2> <p>整個計劃的登記日期由2011年8月28日至2012年12月31日,分為兩個階段。 </p> <h3><span id=".E7.AC.AC.E4.B8.80.E9.9A.8E.E6.AE.B5"></span><span id="第一階段">第一階段</span></h3> <p>第一階段讓2011年8月28日已符合資格進行登記的人士,先行登記收取6,000港元,登記期由8月28日至翌年3月31日。當中在8月28日至11月5日期間,會細分為五段時期,讓不同年齡組別的合資格人士分批登記。 </p> <h3><span id=".E7.AC.AC.E4.BA.8C.E9.9A.8E.E6.AE.B5"></span><span id="第二階段">第二階段</span></h3> <p>第二階段讓2011年8月28日已合乎資格進行登記,而未有在第一階段登記的人士,登記收取6,200港元(其中200港元乃延遲登記之獎賞)。另外,8月29日後才合乎資格的人士亦可登記。登記期由2012年4月1日至12月31日。 </p> <h2><span id=".E7.99.BB.E8.A8.98.E7.A8.8B.E5.BA.8F"></span><span id="登記程序">登記程序</span></h2> <p>合資格人士如有指定銀行的本地個人港元儲蓄或往來帳戶,可經有關銀行進行登記,並由有關帳戶收取轉帳之款項,否則便需要經香港郵政的指定郵政局登記,並須親自到郵政局領取支票。 </p> <h3><span id=".E7.B6.93.E6.8C.87.E5.AE.9A.E9.8A.80.E8.A1.8C.E7.99.BB.E8.A8.98"></span><span id="經指定銀行登記">經指定銀行登記</span></h3> <p>指定銀行包括以下21間香港零售銀行: </p> <p>有「#」之銀行容許合資格人士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登記表格。 </p><p>登記步驟如下: </p> <ol><li>索取登記表格(前往21間零售銀行、民政事務總署各區諮詢服務中心、社會福利署區福利辦事處、房屋委員會轄下各公共屋邨辦事處或房屋委員會客戶服務中心,或在 「$6,000 計劃」官方網站下載);</li> <li>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li> <li>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銀行、郵寄或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表格)。</li></ol><p>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10個星期內直接通過指定的帳戶收取款項。 </p> <h3><span id=".E7.B6.93.E9.A6.99.E6.B8.AF.E9.83.B5.E6.94.BF.E7.99.BB.E8.A8.98"></span><span id="經香港郵政登記">經香港郵政登記</span></h3> <p>登記步驟如下: </p> <ol><li>索取登記表格。</li> <li>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li> <li>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郵政局的表格收集箱,或郵寄到郵政總局)。</li></ol><p>於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即登記期第一天),郵政局會在早上9時至下午5時開放處理登記事宜。 </p><p>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12個星期內郵寄通知書。登記人士必須親身前往選定的郵政局領取支票,並將親身前往渣打銀行(香港) 任何分行將支票兌現,期間須出示身份證以確認身份或把支票存入任何本地銀行戶口。 </p> <h2><span id=".E9.80.B2.E5.BA.A6"></span><span id="進度">進度</span></h2> <p>首批65歲以上已登記長者,於10月26日起(即登記後約8.5星期後)可獲銀行過戶。11月5日分批登記期完結後,已經有約400萬人(即約三分之二的合資格人士)登記。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現金分享計劃:澳門政府自2008年起推行的類似計劃</li> <li>關愛共享計劃:2019年派發4,000港元,但因資格審查及程序繁瑣一度引起爭議。</li> <li>現金發放計劃:2020年的同類計劃,金額為$10,000港元。</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6,000 計劃」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6,000 計劃**(英語:Scheme $6,000)是香港政府於 2011 年向年滿 18 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 6,000 港元的計劃。 ## 背景 香港第四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 2011 年 2 月 23 日發表 2011 年至 2012 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提出仿照 2008 年至 2009 財政年度的其中一項措施,但不設收入上限向所有市民的強積金戶口一次性注入 6,000 港元,以加強市民退休後的保障,預計耗資 240 億港元。然而,此項措施遭到不少市民非議,主要是因為市民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以及強積金制度本身存在管理費過高的問題。不少議員,包括親建制派的議員,均要求修改有關計劃,讓市民可以直接得到政府的注資。3 月 2 日,曾俊華宣佈改為向年滿 18 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 6,000 港元,預計耗資 360 億港元。這種直接派發現金予市民的計劃,乃香港開埠以來首次,被《明報》批評為「破壞當局一直所奉行的謹慎理財原則」。 ## 受惠對象 所有於 2012 年 3 月 31 日年滿 18 歲並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資格的人士,均合乎資格進行登記。合資格人士如未能於 2012 年 12 月 31 日或之前完成登記,即當作放棄論。最終有 612 萬市民成功登記,合共派發 370 億元。 ## 登記日期 整個計劃的登記日期由 2011 年 8 月 28 日至 2012 年 12 月 31 日,分為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讓 2011 年 8 月 28 日已符合資格進行登記的人士,先行登記收取 6,000 港元,登記期由 8 月 28 日至翌年 3 月 31 日。當中在 8 月 28 日至 11 月 5 日期間,會細分為五段時期,讓不同年齡組別的合資格人士分批登記。 ###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讓 2011 年 8 月 28 日已合乎資格進行登記,而未有在第一階段登記的人士,登記收取 6,200 港元(其中 200 港元乃延遲登記之獎賞)。另外,8 月 29 日後才合乎資格的人士亦可登記。登記期由 2012 年 4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 登記程序 合資格人士如有指定銀行的本地個人港元儲蓄或往來帳戶,可經有關銀行進行登記,並由有關帳戶收取轉帳之款項,否則便需要經香港郵政的指定郵政局登記,並須親自到郵政局領取支票。 ### 經指定銀行登記 指定銀行包括以下 21 間香港零售銀行: 有「#」之銀行容許合資格人士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登記表格。 登記步驟如下: 1. 索取登記表格(前往 21 間零售銀行、民政事務總署各區諮詢服務中心、社會福利署區福利辦事處、房屋委員會轄下各公共屋邨辦事處或房屋委員會客戶服務中心,或在 「$6,000 計劃」官方網站下載); 2. 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 3. 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銀行、郵寄或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表格)。 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 10 個星期內直接通過指定的帳戶收取款項。 ### 經香港郵政登記 登記步驟如下: 1. 索取登記表格。 2. 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 3. 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郵政局的表格收集箱,或郵寄到郵政總局)。 於 2011 年 8 月 28 日星期日(即登記期第一天),郵政局會在早上 9 時至下午 5 時開放處理登記事宜。 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 12 個星期內郵寄通知書。登記人士必須親身前往選定的郵政局領取支票,並將親身前往渣打銀行(香港) 任何分行將支票兌現,期間須出示身份證以確認身份或把支票存入任何本地銀行戶口。 ## 進度 首批 65 歲以上已登記長者,於 10 月 26 日起(即登記後約 8.5 星期後)可獲銀行過戶。11 月 5 日分批登記期完結後,已經有約 400 萬人(即約三分之二的合資格人士)登記。 ## 參見 * 現金分享計劃:澳門政府自 2008 年起推行的類似計劃 * 關愛共享計劃:2019 年派發 4,000 港元,但因資格審查及程序繁瑣一度引起爭議。 * 現金發放計劃:2020 年的同類計劃,金額為 $10,000 港元。 ## 外部連結 * 「$6,000 計劃」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參考資料
null
8,991
2023-04-16T12:27:31Z
76,621,066
$6,000計劃
1,649,873
<p><b>$6,000計劃</b>(英語:<span lang="en">Scheme $6,000</span>)是香港政府於2011年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6,000港元的計劃。 </p> <h2><span id=".E8.83.8C.E6.99.AF"></span><span id="背景">背景</span></h2> <p>香港第四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2011年2月23日發表2011年至2012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提出仿照2008年至2009財政年度的其中一項措施,但不設收入上限向所有市民的強積金戶口一次性注入6,000港元,以加強市民退休後的保障,預計耗資240億港元。然而,此項措施遭到不少市民非議,主要是因為市民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以及強積金制度本身存在管理費過高的問題。不少議員,包括親建制派的議員,均要求修改有關計劃,讓市民可以直接得到政府的注資。3月2日,曾俊華宣佈改為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6,000港元,預計耗資360億港元。這種直接派發現金予市民的計劃,乃香港開埠以來首次,被《明報》批評為「破壞當局一直所奉行的謹慎理財原則」。 </p> <h2><span id=".E5.8F.97.E6.83.A0.E5.B0.8D.E8.B1.A1"></span><span id="受惠對象">受惠對象</span></h2> <p>所有於2012年3月31日年滿18歲並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資格的人士,均合乎資格進行登記。合資格人士如未能於2012年12月31日或之前完成登記,即當作放棄論。最終有612萬市民成功登記,合共派發370億元。 </p> <h2><span id=".E7.99.BB.E8.A8.98.E6.97.A5.E6.9C.9F"></span><span id="登記日期">登記日期</span></h2> <p>整個計劃的登記日期由2011年8月28日至2012年12月31日,分為兩個階段。 </p> <h3><span id=".E7.AC.AC.E4.B8.80.E9.9A.8E.E6.AE.B5"></span><span id="第一階段">第一階段</span></h3> <p>第一階段讓2011年8月28日已符合資格進行登記的人士,先行登記收取6,000港元,登記期由8月28日至翌年3月31日。當中在8月28日至11月5日期間,會細分為五段時期,讓不同年齡組別的合資格人士分批登記。 </p> <h3><span id=".E7.AC.AC.E4.BA.8C.E9.9A.8E.E6.AE.B5"></span><span id="第二階段">第二階段</span></h3> <p>第二階段讓2011年8月28日已合乎資格進行登記,而未有在第一階段登記的人士,登記收取6,200港元(其中200港元乃延遲登記之獎賞)。另外,8月29日後才合乎資格的人士亦可登記。登記期由2012年4月1日至12月31日。 </p> <h2><span id=".E7.99.BB.E8.A8.98.E7.A8.8B.E5.BA.8F"></span><span id="登記程序">登記程序</span></h2> <p>合資格人士如有指定銀行的本地個人港元儲蓄或往來帳戶,可經有關銀行進行登記,並由有關帳戶收取轉帳之款項,否則便需要經香港郵政的指定郵政局登記,並須親自到郵政局領取支票。 </p> <h3><span id=".E7.B6.93.E6.8C.87.E5.AE.9A.E9.8A.80.E8.A1.8C.E7.99.BB.E8.A8.98"></span><span id="經指定銀行登記">經指定銀行登記</span></h3> <p>指定銀行包括以下21間香港零售銀行: </p> <p>有「#」之銀行容許合資格人士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登記表格。 </p><p>登記步驟如下: </p> <ol><li>索取登記表格(前往21間零售銀行、民政事務總署各區諮詢服務中心、社會福利署區福利辦事處、房屋委員會轄下各公共屋邨辦事處或房屋委員會客戶服務中心,或在 「$6,000 計劃」官方網站下載);</li> <li>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li> <li>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銀行、郵寄或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表格)。</li></ol><p>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10個星期內直接通過指定的帳戶收取款項。 </p> <h3><span id=".E7.B6.93.E9.A6.99.E6.B8.AF.E9.83.B5.E6.94.BF.E7.99.BB.E8.A8.98"></span><span id="經香港郵政登記">經香港郵政登記</span></h3> <p>登記步驟如下: </p> <ol><li>索取登記表格。</li> <li>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li> <li>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郵政局的表格收集箱,或郵寄到郵政總局)。</li></ol><p>於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即登記期第一天),郵政局會在早上9時至下午5時開放處理登記事宜。 </p><p>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12個星期內郵寄通知書。登記人士必須親身前往選定的郵政局領取支票,並將親身前往渣打銀行(香港) 任何分行將支票兌現,期間須出示身份證以確認身份或把支票存入任何本地銀行戶口。 </p> <h2><span id=".E9.80.B2.E5.BA.A6"></span><span id="進度">進度</span></h2> <p>首批65歲以上已登記長者,於10月26日起(即登記後約8.5星期後)可獲銀行過戶。11月5日分批登記期完結後,已經有約400萬人(即約三分之二的合資格人士)登記。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現金分享計劃:澳門政府自2008年起推行的類似計劃</li> <li>關愛共享計劃:2019年派發4,000港元,但因資格審查及程序繁瑣一度引起爭議。</li> <li>現金發放計劃:2020年的同類計劃,金額為$10,000港元。</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6,000 計劃」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6,000 計劃**(英語:Scheme $6,000)是香港政府於 2011 年向年滿 18 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 6,000 港元的計劃。 ## 背景 香港第四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 2011 年 2 月 23 日發表 2011 年至 2012 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提出仿照 2008 年至 2009 財政年度的其中一項措施,但不設收入上限向所有市民的強積金戶口一次性注入 6,000 港元,以加強市民退休後的保障,預計耗資 240 億港元。然而,此項措施遭到不少市民非議,主要是因為市民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以及強積金制度本身存在管理費過高的問題。不少議員,包括親建制派的議員,均要求修改有關計劃,讓市民可以直接得到政府的注資。3 月 2 日,曾俊華宣佈改為向年滿 18 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 6,000 港元,預計耗資 360 億港元。這種直接派發現金予市民的計劃,乃香港開埠以來首次,被《明報》批評為「破壞當局一直所奉行的謹慎理財原則」。 ## 受惠對象 所有於 2012 年 3 月 31 日年滿 18 歲並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資格的人士,均合乎資格進行登記。合資格人士如未能於 2012 年 12 月 31 日或之前完成登記,即當作放棄論。最終有 612 萬市民成功登記,合共派發 370 億元。 ## 登記日期 整個計劃的登記日期由 2011 年 8 月 28 日至 2012 年 12 月 31 日,分為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讓 2011 年 8 月 28 日已符合資格進行登記的人士,先行登記收取 6,000 港元,登記期由 8 月 28 日至翌年 3 月 31 日。當中在 8 月 28 日至 11 月 5 日期間,會細分為五段時期,讓不同年齡組別的合資格人士分批登記。 ###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讓 2011 年 8 月 28 日已合乎資格進行登記,而未有在第一階段登記的人士,登記收取 6,200 港元(其中 200 港元乃延遲登記之獎賞)。另外,8 月 29 日後才合乎資格的人士亦可登記。登記期由 2012 年 4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 登記程序 合資格人士如有指定銀行的本地個人港元儲蓄或往來帳戶,可經有關銀行進行登記,並由有關帳戶收取轉帳之款項,否則便需要經香港郵政的指定郵政局登記,並須親自到郵政局領取支票。 ### 經指定銀行登記 指定銀行包括以下 21 間香港零售銀行: 有「#」之銀行容許合資格人士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登記表格。 登記步驟如下: 1. 索取登記表格(前往 21 間零售銀行、民政事務總署各區諮詢服務中心、社會福利署區福利辦事處、房屋委員會轄下各公共屋邨辦事處或房屋委員會客戶服務中心,或在 「$6,000 計劃」官方網站下載); 2. 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 3. 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銀行、郵寄或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表格)。 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 10 個星期內直接通過指定的帳戶收取款項。 ### 經香港郵政登記 登記步驟如下: 1. 索取登記表格。 2. 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 3. 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郵政局的表格收集箱,或郵寄到郵政總局)。 於 2011 年 8 月 28 日星期日(即登記期第一天),郵政局會在早上 9 時至下午 5 時開放處理登記事宜。 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 12 個星期內郵寄通知書。登記人士必須親身前往選定的郵政局領取支票,並將親身前往渣打銀行(香港) 任何分行將支票兌現,期間須出示身份證以確認身份或把支票存入任何本地銀行戶口。 ## 進度 首批 65 歲以上已登記長者,於 10 月 26 日起(即登記後約 8.5 星期後)可獲銀行過戶。11 月 5 日分批登記期完結後,已經有約 400 萬人(即約三分之二的合資格人士)登記。 ## 參見 * 現金分享計劃:澳門政府自 2008 年起推行的類似計劃 * 關愛共享計劃:2019 年派發 4,000 港元,但因資格審查及程序繁瑣一度引起爭議。 * 現金發放計劃:2020 年的同類計劃,金額為 $10,000 港元。 ## 外部連結 * 「$6,000 計劃」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參考資料
null
8,991
2023-04-16T12:27:31Z
76,621,066
$6000計劃
1,649,873
<p><b>$6,000計劃</b>(英語:<span lang="en">Scheme $6,000</span>)是香港政府於2011年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6,000港元的計劃。 </p> <h2><span id=".E8.83.8C.E6.99.AF"></span><span id="背景">背景</span></h2> <p>香港第四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2011年2月23日發表2011年至2012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提出仿照2008年至2009財政年度的其中一項措施,但不設收入上限向所有市民的強積金戶口一次性注入6,000港元,以加強市民退休後的保障,預計耗資240億港元。然而,此項措施遭到不少市民非議,主要是因為市民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以及強積金制度本身存在管理費過高的問題。不少議員,包括親建制派的議員,均要求修改有關計劃,讓市民可以直接得到政府的注資。3月2日,曾俊華宣佈改為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6,000港元,預計耗資360億港元。這種直接派發現金予市民的計劃,乃香港開埠以來首次,被《明報》批評為「破壞當局一直所奉行的謹慎理財原則」。 </p> <h2><span id=".E5.8F.97.E6.83.A0.E5.B0.8D.E8.B1.A1"></span><span id="受惠對象">受惠對象</span></h2> <p>所有於2012年3月31日年滿18歲並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資格的人士,均合乎資格進行登記。合資格人士如未能於2012年12月31日或之前完成登記,即當作放棄論。最終有612萬市民成功登記,合共派發370億元。 </p> <h2><span id=".E7.99.BB.E8.A8.98.E6.97.A5.E6.9C.9F"></span><span id="登記日期">登記日期</span></h2> <p>整個計劃的登記日期由2011年8月28日至2012年12月31日,分為兩個階段。 </p> <h3><span id=".E7.AC.AC.E4.B8.80.E9.9A.8E.E6.AE.B5"></span><span id="第一階段">第一階段</span></h3> <p>第一階段讓2011年8月28日已符合資格進行登記的人士,先行登記收取6,000港元,登記期由8月28日至翌年3月31日。當中在8月28日至11月5日期間,會細分為五段時期,讓不同年齡組別的合資格人士分批登記。 </p> <h3><span id=".E7.AC.AC.E4.BA.8C.E9.9A.8E.E6.AE.B5"></span><span id="第二階段">第二階段</span></h3> <p>第二階段讓2011年8月28日已合乎資格進行登記,而未有在第一階段登記的人士,登記收取6,200港元(其中200港元乃延遲登記之獎賞)。另外,8月29日後才合乎資格的人士亦可登記。登記期由2012年4月1日至12月31日。 </p> <h2><span id=".E7.99.BB.E8.A8.98.E7.A8.8B.E5.BA.8F"></span><span id="登記程序">登記程序</span></h2> <p>合資格人士如有指定銀行的本地個人港元儲蓄或往來帳戶,可經有關銀行進行登記,並由有關帳戶收取轉帳之款項,否則便需要經香港郵政的指定郵政局登記,並須親自到郵政局領取支票。 </p> <h3><span id=".E7.B6.93.E6.8C.87.E5.AE.9A.E9.8A.80.E8.A1.8C.E7.99.BB.E8.A8.98"></span><span id="經指定銀行登記">經指定銀行登記</span></h3> <p>指定銀行包括以下21間香港零售銀行: </p> <p>有「#」之銀行容許合資格人士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登記表格。 </p><p>登記步驟如下: </p> <ol><li>索取登記表格(前往21間零售銀行、民政事務總署各區諮詢服務中心、社會福利署區福利辦事處、房屋委員會轄下各公共屋邨辦事處或房屋委員會客戶服務中心,或在 「$6,000 計劃」官方網站下載);</li> <li>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li> <li>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銀行、郵寄或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表格)。</li></ol><p>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10個星期內直接通過指定的帳戶收取款項。 </p> <h3><span id=".E7.B6.93.E9.A6.99.E6.B8.AF.E9.83.B5.E6.94.BF.E7.99.BB.E8.A8.98"></span><span id="經香港郵政登記">經香港郵政登記</span></h3> <p>登記步驟如下: </p> <ol><li>索取登記表格。</li> <li>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li> <li>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郵政局的表格收集箱,或郵寄到郵政總局)。</li></ol><p>於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即登記期第一天),郵政局會在早上9時至下午5時開放處理登記事宜。 </p><p>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12個星期內郵寄通知書。登記人士必須親身前往選定的郵政局領取支票,並將親身前往渣打銀行(香港) 任何分行將支票兌現,期間須出示身份證以確認身份或把支票存入任何本地銀行戶口。 </p> <h2><span id=".E9.80.B2.E5.BA.A6"></span><span id="進度">進度</span></h2> <p>首批65歲以上已登記長者,於10月26日起(即登記後約8.5星期後)可獲銀行過戶。11月5日分批登記期完結後,已經有約400萬人(即約三分之二的合資格人士)登記。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現金分享計劃:澳門政府自2008年起推行的類似計劃</li> <li>關愛共享計劃:2019年派發4,000港元,但因資格審查及程序繁瑣一度引起爭議。</li> <li>現金發放計劃:2020年的同類計劃,金額為$10,000港元。</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6,000 計劃」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6,000 計劃**(英語:Scheme $6,000)是香港政府於 2011 年向年滿 18 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 6,000 港元的計劃。 ## 背景 香港第四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 2011 年 2 月 23 日發表 2011 年至 2012 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提出仿照 2008 年至 2009 財政年度的其中一項措施,但不設收入上限向所有市民的強積金戶口一次性注入 6,000 港元,以加強市民退休後的保障,預計耗資 240 億港元。然而,此項措施遭到不少市民非議,主要是因為市民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以及強積金制度本身存在管理費過高的問題。不少議員,包括親建制派的議員,均要求修改有關計劃,讓市民可以直接得到政府的注資。3 月 2 日,曾俊華宣佈改為向年滿 18 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 6,000 港元,預計耗資 360 億港元。這種直接派發現金予市民的計劃,乃香港開埠以來首次,被《明報》批評為「破壞當局一直所奉行的謹慎理財原則」。 ## 受惠對象 所有於 2012 年 3 月 31 日年滿 18 歲並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資格的人士,均合乎資格進行登記。合資格人士如未能於 2012 年 12 月 31 日或之前完成登記,即當作放棄論。最終有 612 萬市民成功登記,合共派發 370 億元。 ## 登記日期 整個計劃的登記日期由 2011 年 8 月 28 日至 2012 年 12 月 31 日,分為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讓 2011 年 8 月 28 日已符合資格進行登記的人士,先行登記收取 6,000 港元,登記期由 8 月 28 日至翌年 3 月 31 日。當中在 8 月 28 日至 11 月 5 日期間,會細分為五段時期,讓不同年齡組別的合資格人士分批登記。 ###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讓 2011 年 8 月 28 日已合乎資格進行登記,而未有在第一階段登記的人士,登記收取 6,200 港元(其中 200 港元乃延遲登記之獎賞)。另外,8 月 29 日後才合乎資格的人士亦可登記。登記期由 2012 年 4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 登記程序 合資格人士如有指定銀行的本地個人港元儲蓄或往來帳戶,可經有關銀行進行登記,並由有關帳戶收取轉帳之款項,否則便需要經香港郵政的指定郵政局登記,並須親自到郵政局領取支票。 ### 經指定銀行登記 指定銀行包括以下 21 間香港零售銀行: 有「#」之銀行容許合資格人士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登記表格。 登記步驟如下: 1. 索取登記表格(前往 21 間零售銀行、民政事務總署各區諮詢服務中心、社會福利署區福利辦事處、房屋委員會轄下各公共屋邨辦事處或房屋委員會客戶服務中心,或在 「$6,000 計劃」官方網站下載); 2. 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 3. 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銀行、郵寄或通過網上理財服務遞交表格)。 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 10 個星期內直接通過指定的帳戶收取款項。 ### 經香港郵政登記 登記步驟如下: 1. 索取登記表格。 2. 填寫登記表格並簽名作實。 3. 遞交登記表格(交往郵政局的表格收集箱,或郵寄到郵政總局)。 於 2011 年 8 月 28 日星期日(即登記期第一天),郵政局會在早上 9 時至下午 5 時開放處理登記事宜。 當局核實登記人士符合資格準則後,會在登記後 12 個星期內郵寄通知書。登記人士必須親身前往選定的郵政局領取支票,並將親身前往渣打銀行(香港) 任何分行將支票兌現,期間須出示身份證以確認身份或把支票存入任何本地銀行戶口。 ## 進度 首批 65 歲以上已登記長者,於 10 月 26 日起(即登記後約 8.5 星期後)可獲銀行過戶。11 月 5 日分批登記期完結後,已經有約 400 萬人(即約三分之二的合資格人士)登記。 ## 參見 * 現金分享計劃:澳門政府自 2008 年起推行的類似計劃 * 關愛共享計劃:2019 年派發 4,000 港元,但因資格審查及程序繁瑣一度引起爭議。 * 現金發放計劃:2020 年的同類計劃,金額為 $10,000 港元。 ## 外部連結 * 「$6,000 計劃」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參考資料
null
8,991
2023-04-16T12:27:31Z
76,621,066
$6000计划
761,600
<p><b>$</b>可以指: </p> <h2><span id=".E8.B4.A7.E5.B8.81"></span><span id="货币">貨幣</span></h2> <ul><li>美元</li> <li>港元</li> <li>新臺幣</li> <li>比索:西班牙殖民地貨幣</li> <li>阿根廷比索</li> <li>烏拉圭比索</li> <li>古巴比索</li> <li>可兌換比索</li> <li>哥倫比亞比索</li> <li>智利比索</li> <li>多明尼加比索</li> <li>菲律賓比索</li> <li>墨西哥比索</li> <li>加拿大元</li> <l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mathrm {S} \!\!\!\Vert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normal">S</mi> </mrow> <mspace width="negativethinmathspace"></mspace> <mspace width="negativethinmathspace"></mspace> <mspace width="negativethinmathspace"></mspace>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 ‖ --></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mathrm {S} \!\!\!\Vert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Cifrão) <ul><li>維德角埃斯庫多(escudo):葡萄牙維德角貨幣</li> <li>葡萄牙埃斯庫多(escudo):葡萄牙貨幣</li></ul></li> <li>雷亞爾(reak):巴西貨幣</li> <li>科爾多瓦(córdoba):尼加拉瓜貨幣</li> <li>潘加(paʻanga):湯加貨幣</li></ul><h2><span id=".E5.85.B6.E4.BB.96"></span><span id="其他">其他</span></h2> <ul><li><span data-orig-title="$ (電影)"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ollars (film)"><span>$</span></span>:1971年美國電影</li> <li>jQuery中的一個函數</li></ul><h2><span id="Unicode">Unicode</span></h2> <ul><li>Unicode的U+0024。</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1 Cached time: 2023041616002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07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3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2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00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9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1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04245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4.386 1 -total 58.35% 37.571 1 Template:Disambig 40.98% 26.385 1 Template:Link-en 35.50% 22.860 1 Template:Dmbox 31.82% 20.487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22.06% 14.201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9.93% 12.831 1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17.11% 11.017 1 Template:Str_mid 16.02% 10.313 1 Template:Main_other 14.09% 9.074 1 Template:Str_mid/core -->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761600-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6160021 and revision id 66468935.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 可以指: ## 貨幣 * 美元 * 港元 * 新臺幣 * 比索:西班牙殖民地貨幣 * 阿根廷比索 * 烏拉圭比索 * 古巴比索 * 可兌換比索 * 哥倫比亞比索 * 智利比索 * 多明尼加比索 * 菲律賓比索 * 墨西哥比索 * 加拿大元 * $\mathrm {S} \!\!\!\Vert $ (Cifrão) * 維德角埃斯庫多(escudo):葡萄牙維德角貨幣 * 葡萄牙埃斯庫多(escudo):葡萄牙貨幣 * 雷亞爾(reak):巴西貨幣 * 科爾多瓦(córdoba):尼加拉瓜貨幣 * 潘加(paʻanga):湯加貨幣 ## 其他 * $:1971 年美國電影 * jQuery 中的一個函數 ## Unicode * Unicode 的 U+0024。
null
883
2023-03-26T03:24:37Z
66,468,935
$_(消歧义)
3,923,405
<p><b>百分號</b>(percent sign,%)又稱<b>百分比記號</b>,是表達百分比的符號,加在數值的後面,表達百分之一。 </p><p>根據其英文發音,百分比在東南亞華人中常被稱為<b>巴仙</b>;在台語中則根據日文「日語:<span lang="ja">パーセント</span>,<small>羅馬化:</small><i lang="ja-Latn" title="日語羅馬化">Pāsento</i>」發音,華語音似<b>趴線豆</b>、<b>趴線</b>或<b>趴</b><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部分報章雜誌網站俗寫為<b>趴</b>。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h3><span id="per_cento">per cento</span></h3> <p>有人主張百分號來自於義大利文的「<span data-orig-title="per cento" data-lang-code="it" data-lang-name="義大利語" data-foreign-title="per cento"><span>per cento</span></span>」(每一百),以下是 D.E. Smith 的考證。 </p><p>古時本無百分比專用的符號,而是將義大利文的「per cento」以「per 100」「p 100」「p cento」等形式書寫。 </p> <p>1425年左右,出現了在「PC」之後加上一個小圈,代表「cento」最後一個字母「o」的寫法。 </p> <p>1650年左右,「Cº」的部分再次變形,出現像是「%」站立的符號,接著「P」的部分漸漸開始不寫。 </p> <p>大約在1925年左右,開始出現使用斜線的形式(),是現今最普遍的形式。 </p><p><br></p><p>除以上見解外,也有其他不同的主張。 </p> <ul><li>源自於「cento」的縮寫「c/o」。</li> <li>「pc」的變形。</li></ul><h2><span id=".E6.8E.92.E7.89.88"></span><span id="排版">排版</span></h2> <h3><span id=".E7.A9.BA.E6.A0.BC"></span><span id="空格">空格</span></h3> <p>數字與 % 符號的中間是否帶有空格,有各種不同的習慣。 </p> <ul><li>英語圈中的爭論: <dl><dt>主張必須要有空格者</dt> <dd> <ul><li>國際單位制的手冊</li> <li>ISO 31-0</li></ul></dd></dl><dl><dt>主張不應有空格者</dt> <dd> <ul><li><i>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i></li></ul></dd></dl></li> <li>在捷克文中,當數字是名詞時要加空格,當數字是形容詞時不加空格(例: <span lang="cze">a 50% increase</span>)。</li></ul><p>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於2011年7月29日發布,11月開始實施的《出版物上數字用法》中註明,正規出版物中,將數字用於加減乘除等運算的時候,百分數應當以羅馬數字記法顯示,如「去年營業額增長百分之五」應當寫作「去年營業額增長5%」,等等。表示數值區間的時候,應當保留兩端的百分號,如應當寫「此事件有5%~10%的可能性發生」,而不是「此事件有5~10%的可能性發生」。 </p> <h2><span id=".E5.9C.A8.E8.87.AA.E7.84.B6.E8.AA.9E.E8.A8.80.E4.B8.AD.E7.9A.84.E7.94.A8.E9.80.94"></span><span id="在自然語言中的用途">在自然語言中的用途</span></h2> <h3><span id=".E7.99.BE.E5.88.86.E6.AF.94"></span><span id="百分比">百分比</span></h3> <p>表示百分比。 </p> <ul><li>營業稅 5%</li> <li>20% OFF</li> <li>濃度 5.5% 的食鹽水</li></ul><h3><span id=".E5.95.86.E6.A5.AD.E7.94.A8.E8.B2.A0.E8.99.9F"></span><span id="商業用負號">商業用負號</span></h3> <p>Template:符號 就像大寫數字一樣,為了防止數值遭到竄改,在商業上有將百分號代替負號使用的情形。 </p><p>然而商業用負號通常不寫作圈而以點表示為主(如「˙/.」或「./.」),所以在 Unicode ,有另外定義一個商業用負號字碼 U+2052 以便區別,但目前許多字型尚未支援該符號。 </p> <h2><span id=".E9.9B.BB.E8.85.A6.E4.B8.8A.E7.9A.84.E7.94.A8.E9.80.94"></span><span id="電腦上的用途">電腦上的用途</span></h2> <p>由於百分號有收錄在ASCII碼,很容易在各國環境中輸入,所以在程式語言以及許多殼層都借用百分號在其他用途上。 </p> <h3><span id=".E6.B1.82.E9.A4.98.E6.95.B8.E9.81.8B.E7.AE.97.E5.AD.90"></span><span id="求餘數運算子">求餘數運算子</span></h3> <p>許多類C語言的程式語言都將百分號用在求餘數的運算子(模除)。例如: </p> <blockquote class="quote-frame pullquote" style="font-size: 95%; padding: 0.5em 2em; background-color: #f8f9fa; border: 1px solid #aaa; display:table; float:none;"></blockquote> <p>這是將 25 除以 7 後的餘數 4 指派給變數 a 的意思。在 C 語言只能處理整數型別,而在 Java 也可以運算浮點數。 </p> <h3><span id=".E8.AA.9E.E6.B3.95.E8.A8.AD.E5.AE.9A"></span><span id="語法設定">語法設定</span></h3> <p>在C語言的格式化字串輸入函式(printf 等)中,代表格式指定的指示符。例如 %d 表示整數、%c 表示輸出 1 個字元等。很多其他程式語言也承襲這個方法。 </p> <h3><span id=".E7.92.B0.E5.A2.83.E8.AE.8A.E6.95.B8"></span><span id="環境變數">環境變數</span></h3> <p>在 MS-DOS 與 Microsoft Windows 等環境中,標準的 命令提示字元 中,作為表示環境變數的符號。 </p> <blockquote class="quote-frame pullquote" style="font-size: 95%; padding: 0.5em 2em; background-color: #f8f9fa; border: 1px solid #aaa; display:table; float:none;"></blockquote> <p>這裡「%PATH%」表示傳回環境變數 PATH 的值。 </p> <h3><span id=".E9.9B.9C.E6.B9.8A"></span><span id="雜湊">雜湊</span></h3> <p>在 Perl 語言將百分號用於雜湊型別的變數。 </p> <h3><span id="URL.E7.B7.A8.E7.A2.BC"></span><span id="URL編碼">URL編碼</span></h3> <ul><li>由於URL無法傳送非ASCII範圍以及部分ASCII範圍內的部分符號,所以使用%xx(xx是16進位2位數)的形式進行編碼傳輸。在RFC 3986中將這種編碼形式稱為「百分號編碼」。</li></ul><h3><span id=".E5.85.B6.E4.BB.96.E9.9B.BB.E8.85.A6.E4.B8.AD.E7.9A.84.E7.94.A8.E9.80.94"></span><span id="其他電腦中的用途">其他電腦中的用途</span></h3> <ul><li>在 MS-DOS 批次檔中,表示命令列引數。</li> <li>在 crontab 中,行內的 % 表示命令結束的意思,% 之後的部分視為標準輸入的輸入內容。</li> <li>在 MATLAB 等軟體中,從 % 到行尾的部分視為註解。</li> <li>在 SQL 語言中,作為萬用字元,表示「長度在0以上的任意字串」。</li></ul><h2><span id=".E7.99.BE.E5.88.86.E8.99.9F.E7.9A.84.E6.95.B8.E6.93.9A.E8.99.95.E7.90.86"></span><span id="百分號的數據處理">百分號的數據處理</span></h2> <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8F.83.E7.9C.8B"></span><span id="參看">參看</span></h2> <ul><li>百分比</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8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4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2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0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79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6915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40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179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08857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81.048 1 -total 31.80% 184.795 2 Template:Reflist 28.15% 163.587 1 Template:標點符號 26.66% 154.885 1 Template:Infobox 17.52% 101.783 1 Template:Lang-ja 14.29% 83.016 6 Template:Aligned_table 11.27% 65.505 9 Template:Cite_web 8.68% 50.461 1 Template:Lead_section 8.34% 48.469 1 Template:ISBN 7.41% 43.076 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百分號**(percent sign,%)又稱**百分比記號**,是表達百分比的符號,加在數值的後面,表達百分之一。 根據其英文發音,百分比在東南亞華人中常被稱為**巴仙**;在台語中則根據日文「日語:パーセント,羅馬化:_Pāsento_」發音,華語音似**趴線豆**、**趴線**或**趴**,部分報章雜誌網站俗寫為**趴**。 ## 歷史 ### per cento 有人主張百分號來自於義大利文的「per cento」(每一百),以下是 D.E. Smith 的考證。 古時本無百分比專用的符號,而是將義大利文的「per cento」以「per 100」「p 100」「p cento」等形式書寫。 1425 年左右,出現了在「PC」之後加上一個小圈,代表「cento」最後一個字母「o」的寫法。 1650 年左右,「Cº」的部分再次變形,出現像是「%」站立的符號,接著「P」的部分漸漸開始不寫。 大約在 1925 年左右,開始出現使用斜線的形式 (),是現今最普遍的形式。 除以上見解外,也有其他不同的主張。 * 源自於「cento」的縮寫「c/o」。 * 「pc」的變形。 ## 排版 ### 空格 數字與 % 符號的中間是否帶有空格,有各種不同的習慣。 * 英語圈中的爭論: **主張必須要有空格者** : * 國際單位制的手冊 * ISO 31-0 **主張不應有空格者** : * _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_ * 在捷克文中,當數字是名詞時要加空格,當數字是形容詞時不加空格(例: a 50% increase)。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於 2011 年 7 月 29 日發布,11 月開始實施的《出版物上數字用法》中註明,正規出版物中,將數字用於加減乘除等運算的時候,百分數應當以羅馬數字記法顯示,如「去年營業額增長百分之五」應當寫作「去年營業額增長 5%」,等等。表示數值區間的時候,應當保留兩端的百分號,如應當寫「此事件有 5%~10% 的可能性發生」,而不是「此事件有 5~10% 的可能性發生」。 ## 在自然語言中的用途 ### 百分比 表示百分比。 * 營業稅 5% * 20% OFF * 濃度 5.5% 的食鹽水 ### 商業用負號 Template: 符號 就像大寫數字一樣,為了防止數值遭到竄改,在商業上有將百分號代替負號使用的情形。 然而商業用負號通常不寫作圈而以點表示為主(如「˙/.」或「./.」),所以在 Unicode ,有另外定義一個商業用負號字碼 U+2052 以便區別,但目前許多字型尚未支援該符號。 ## 電腦上的用途 由於百分號有收錄在 ASCII 碼,很容易在各國環境中輸入,所以在程式語言以及許多殼層都借用百分號在其他用途上。 ### 求餘數運算子 許多類 C 語言的程式語言都將百分號用在求餘數的運算子(模除)。例如: 這是將 25 除以 7 後的餘數 4 指派給變數 a 的意思。在 C 語言只能處理整數型別,而在 Java 也可以運算浮點數。 ### 語法設定 在 C 語言的格式化字串輸入函式(printf 等)中,代表格式指定的指示符。例如 % d 表示整數、% c 表示輸出 1 個字元等。很多其他程式語言也承襲這個方法。 ### 環境變數 在 MS-DOS 與 Microsoft Windows 等環境中,標準的 命令提示字元 中,作為表示環境變數的符號。 這裡「% PATH%」表示傳回環境變數 PATH 的值。 ### 雜湊 在 Perl 語言將百分號用於雜湊型別的變數。 ### URL 編碼 * 由於 URL 無法傳送非 ASCII 範圍以及部分 ASCII 範圍內的部分符號,所以使用 % xx(xx 是 16 進位 2 位數)的形式進行編碼傳輸。在 RFC 3986 中將這種編碼形式稱為「百分號編碼」。 ### 其他電腦中的用途 * 在 MS-DOS 批次檔中,表示命令列引數。 * 在 crontab 中,行內的 % 表示命令結束的意思,% 之後的部分視為標準輸入的輸入內容。 * 在 MATLAB 等軟體中,從 % 到行尾的部分視為註解。 * 在 SQL 語言中,作為萬用字元,表示「長度在 0 以上的任意字串」。 ## 百分號的數據處理 ## 注釋 ## 參考文獻 ## 參看 * 百分比
null
9,370
2023-04-26T02:39:00Z
72,589,554
%
8,077,081
<p><b>%Arabica</b>,又稱<b>Percentage Arabica</b>、<b>%Arabica Coffee</b>、<b>Arabica Coffee</b>、<b>%Arabica咖啡</b>或<b>Arabica咖啡</b>,是一家跨國連鎖咖啡店品牌,2012年由日本籍創辦人東海林克範在香港愉景灣開設第一間店鋪(另一說2013年2月)。2014年在日本京都開設「東山店」和「嵐山渡月橋店」後成為網紅品牌,許多遊客到京都時會前往「朝聖」。除吸引到咖啡愛好者之外,也有不少人因其獨特建築空間設計而造訪。</p> <h2><span id=".E7.99.BC.E5.B1.95"></span><span id="發展">發展</span></h2> <p>創始人東海林克範據稱為日本印刷材料公司「ASIAMIX株式會社」第三代主事人,該公司為一家跨國經營的家族企業。據稱東海林克範最早以夏威夷咖啡豆貿易起家,後買下夏威夷的咖啡種植園,成為日本咖啡烘培機「Tornado King」唯一出口代理商、美國濃縮咖啡機品牌「Slayer」日本地區代理商。「%Arabica」目前在中國、法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柬埔寨、泰國、英國、美國、台灣等地有一百多家分店,超過半數位於中國。產品主要有濃縮咖啡、瑪奇朵、拿鐵、美式咖啡四大類別,兼賣氣泡水、檸檬水和咖啡豆。</p><p>「%Arabica」經常對外宣稱總部在京都,但並無實際資料證實。2017年,東網介紹稱該店總部為位於香港愉景灣的創始店。2022年「我傳媒」文章稱,東海林克範於2014年決定將本店移轉至日本京都之店鋪。明報於2020年刊文稱,愉景灣分店一度結業後,該品牌已改為授權代理經營,於香港開設的6家分店均為私人公司福盟國際擁有。</p> <h2><span id=".E5.90.8D.E7.A8.B1.E7.94.B1.E4.BE.86"></span><span id="名稱由來">名稱由來</span></h2> <p>據說創辦人在考慮讓人能「一眼就能看出來的Logo」時,不經意看到的「%」符號,乍看之下像極了樹枝上長著咖啡豆的樣子,而成為今天這個招牌。</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Arabica的Facebook專頁</li> <li>%Arabica的Instagram帳戶</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4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8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6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12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011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35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424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2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81653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96.347 1 -total 44.79% 177.531 1 Template:Infobox_company 39.58% 156.887 1 Template:Infobox 28.20% 111.765 1 Template:Reflist 18.93% 75.037 10 Template:Cite_web 13.03% 51.630 18 Template:Wdib 11.67% 46.239 1 Template:編修 10.04% 39.810 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8.25% 32.692 2 Template:Ambox 6.95% 27.546 1 Template:Lang -->
**%Arabica**,又稱 **Percentage Arabica**、**%Arabica Coffee**、**Arabica Coffee**、**% Arabica 咖啡**或 **Arabica 咖啡**,是一家跨國連鎖咖啡店品牌,2012 年由日本籍創辦人東海林克範在香港愉景灣開設第一間店鋪(另一說 2013 年 2 月)。2014 年在日本京都開設「東山店」和「嵐山渡月橋店」後成為網紅品牌,許多遊客到京都時會前往「朝聖」。除吸引到咖啡愛好者之外,也有不少人因其獨特建築空間設計而造訪。 ## 發展 創始人東海林克範據稱為日本印刷材料公司「ASIAMIX 株式會社」第三代主事人,該公司為一家跨國經營的家族企業。據稱東海林克範最早以夏威夷咖啡豆貿易起家,後買下夏威夷的咖啡種植園,成為日本咖啡烘培機「Tornado King」唯一出口代理商、美國濃縮咖啡機品牌「Slayer」日本地區代理商。「% Arabica」目前在中國、法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柬埔寨、泰國、英國、美國、台灣等地有一百多家分店,超過半數位於中國。產品主要有濃縮咖啡、瑪奇朵、拿鐵、美式咖啡四大類別,兼賣氣泡水、檸檬水和咖啡豆。 「% Arabica」經常對外宣稱總部在京都,但並無實際資料證實。2017 年,東網介紹稱該店總部為位於香港愉景灣的創始店。2022 年「我傳媒」文章稱,東海林克範於 2014 年決定將本店移轉至日本京都之店鋪。明報於 2020 年刊文稱,愉景灣分店一度結業後,該品牌已改為授權代理經營,於香港開設的 6 家分店均為私人公司福盟國際擁有。 ## 名稱由來 據說創辦人在考慮讓人能「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Logo」時,不經意看到的「%」符號,乍看之下像極了樹枝上長著咖啡豆的樣子,而成為今天這個招牌。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 Arabica 的 Facebook 專頁 * % Arabica 的 Instagram 帳戶
null
10,060
2023-04-16T12:34:21Z
75,444,608
%Arabica
4,007,419
<p><b>格式化字串</b>(英語:<span lang="en"><b>format string</b></span>)是一些程式設計語言的輸入/輸出庫中能將字串參數轉換為另一種形式輸出的函式。例如C、C++等程式設計語言的printf類函式,其中的轉換說明(conversion specification)用於把隨後對應的0個或多個函式參數轉換為相應的格式輸出;格式化字串中轉換說明以外的其它字元原樣輸出。</p> <h2><span id="C.E8.AF.AD.E8.A8.80printf.E5.87.BD.E6.95.B0.E4.B8.BA.E4.BB.A3.E8.A1.A8.E7.9A.84.E4.B8.80.E7.B1.BB"></span><span id="C语言printf函数为代表的一类">C語言printf函式為代表的一類</span></h2> <h3><span id=".E6.A0.BC.E5.BC.8F.E5.8C.96.E5.8D.A0.E4.BD.8D.E7.AC.A6"></span><span id="格式化占位符">格式化預留位置</span></h3> <p>格式化字串中的預留位置用於指明輸出的參數值如何格式化。 </p><p>格式化預留位置(format placeholder),語法是: </p> <dl><dd><code>%[<i>parameter</i>][<i>flags</i>][<i>field width</i>][.<i>precision</i>][<i>length</i>]<i>type</i></code></dd></dl><p><b>Parameter</b>可以忽略或者是: </p> <dl><dd></dd></dl><p><b>Flags</b>可為0個或多個: </p> <dl><dd></dd></dl><p><b>Field Width</b>給出顯示數值的最小寬度,典型用於制表輸出時填充固定寬度的表目。實際輸出字元的個數不足域寬,則根據左對齊或右對齊進行填充。實際輸出字元的個數超過域寬並不引起數值截斷,而是顯示全部。寬度值的前導0被解釋為0填充標誌,如上述;前導的負值被解釋為其絕對值,負號解釋為左對齊標誌。如果域寬值為<code>*</code>,則由對應的函式參數的值為當前域寬。 </p><p><b>Precision</b>通常指明輸出的<i>最大</i>長度,依賴於特定的格式化類型。對於d、i、u、x、o的整型數值,是指最小數字位數,不足的位要在左側補0,如果超過也不截斷,預設值為1。對於a,A,e,E,f,F的浮點數值,是指小數點右邊顯示的數字位數,必要時四捨五入或補0;預設值為6。對於g,G的浮點數值,是指有效數字的最大位數;預設值為6。對於s的字串類型,是指輸出的位元組的上限,超出限制的其它字元將被截斷。如果域寬為<code>*</code>,則由對應的函式參數的值為當前域寬。如果僅給出了小數點,則域寬為0。 </p><p><b>Length</b>指出浮點型參數或整型參數的長度。此項Microsoft稱為「Size」。可以忽略,或者是下述: </p> <dl><dd></dd></dl><p>此外,在ISO C99廣泛接受前,還有幾個平台相關的length選項: </p> <dl><dd></dd></dl><p>ISO C99的標頭檔<code>inttypes.h</code>包含了許多巨集,用於平台獨立的<code>printf</code>編碼。例如: </p> <dl><dd></dd></dl><h3><span id=".E7.B1.BB.E5.9E.8B"></span><span id="类型">類型</span></h3> <p><b>Type</b>,也稱轉換說明(conversion specification/specifier),可以是: </p> <dl><dd></dd></dl><p>寬度與精度格式化參數可以忽略,或者直接指定,或者用星號"<code>*</code>"表示取對應函式參數的值。例如<code>printf("%*d", 5, 10)</code>輸出"<code>   10</code>";<code>printf("%.*s", 3, "abcdef")</code> 輸出"<code>abc</code>"。 </p><p>如果函式參數太少,不能匹配所有的格式參數說明符,或者函式參數的類型不匹配,將導致未定義(undefined)行為。過多的函式參數被忽略。許多時候,未定義的行為將導致<span data-orig-title="格式化字符串攻击"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ormat string attack"><span>格式化字串攻擊</span></span>。 </p><p>某些編譯器,如GCC,會靜態檢查printf這一類函式的格式化參數並編譯警告存在的問題(當使用編譯標誌<code>-Wall</code>或<code>-Wformat</code>)。GCC也會對使用者自訂的printf風格函式做靜態檢查,如果在函式定義時使用了非標準的 <code>__attribute__((format(...)))</code>。 </p> <h3><span id=".E5.85.B7.E6.9C.89printf.E9.A3.8E.E6.A0.BC.E5.87.BD.E6.95.B0.E7.9A.84.E7.BC.96.E7.A8.8B.E8.AF.AD.E8.A8.80"></span><span id="具有printf风格函数的编程语言">具有printf風格函式的程式語言</span></h3> <p>此外,Windows API的FormatMessage函式也使用格式化字串說明。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C++ reference for <code>std::fprintf</cod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gcc printf format specifications quick refere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code>printf</code></span>: print formatted output – 系統介面(System Interfaces)參考,單一UNIX®規範第7期,由國際開放標準組織發布</li> <li>The <code>Formatter</code> specific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Java 1.5</li> <li>GNU Bash <code>printf(1)</code> built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 class="mw-empty-elt">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1 Cached time: 2023050513242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6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7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98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0260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97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78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1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52838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2.065 1 -total 30.75% 114.424 1 Template:Lang-en 27.10% 100.845 2 Template:Navbox 23.33% 86.801 36 Template:Tsl 22.01% 81.875 1 Template:Unix_commands 16.08% 59.822 1 Template:NoteTA 11.48% 42.701 1 Template:Reflist 10.21% 38.002 1 Template:Cite_web 6.97% 25.922 1 Template:CProLang 2.11% 7.853 1 Template:Div_col -->
**格式化字串**(英語:**format string**)是一些程式設計語言的輸入 / 輸出庫中能將字串參數轉換為另一種形式輸出的函式。例如 C、C++ 等程式設計語言的 printf 類函式,其中的轉換說明(conversion specification)用於把隨後對應的 0 個或多個函式參數轉換為相應的格式輸出;格式化字串中轉換說明以外的其它字元原樣輸出。 ## C 語言 printf 函式為代表的一類 ### 格式化預留位置 格式化字串中的預留位置用於指明輸出的參數值如何格式化。 格式化預留位置(format placeholder),語法是:   : `%[_parameter_][_flags_][_field width_][._precision_][_length_]_type_` **Parameter** 可以忽略或者是:   : **Flags** 可為 0 個或多個:   : **Field Width** 給出顯示數值的最小寬度,典型用於制表輸出時填充固定寬度的表目。實際輸出字元的個數不足域寬,則根據左對齊或右對齊進行填充。實際輸出字元的個數超過域寬並不引起數值截斷,而是顯示全部。寬度值的前導 0 被解釋為 0 填充標誌,如上述;前導的負值被解釋為其絕對值,負號解釋為左對齊標誌。如果域寬值為 `*`,則由對應的函式參數的值為當前域寬。 **Precision** 通常指明輸出的_最大_長度,依賴於特定的格式化類型。對於 d、i、u、x、o 的整型數值,是指最小數字位數,不足的位要在左側補 0,如果超過也不截斷,預設值為 1。對於 a,A,e,E,f,F 的浮點數值,是指小數點右邊顯示的數字位數,必要時四捨五入或補 0;預設值為 6。對於 g,G 的浮點數值,是指有效數字的最大位數;預設值為 6。對於 s 的字串類型,是指輸出的位元組的上限,超出限制的其它字元將被截斷。如果域寬為 `*`,則由對應的函式參數的值為當前域寬。如果僅給出了小數點,則域寬為 0。 **Length** 指出浮點型參數或整型參數的長度。此項 Microsoft 稱為「Size」。可以忽略,或者是下述:   : 此外,在 ISO C99 廣泛接受前,還有幾個平台相關的 length 選項:   : ISO C99 的標頭檔 `inttypes.h` 包含了許多巨集,用於平台獨立的 `printf` 編碼。例如:   : ### 類型 **Type**,也稱轉換說明(conversion specification/specifier),可以是:   : 寬度與精度格式化參數可以忽略,或者直接指定,或者用星號 "`*`" 表示取對應函式參數的值。例如 `printf("%*d", 5, 10)` 輸出 "`10`";`printf("%.*s", 3, "abcdef")` 輸出 "`abc`"。 如果函式參數太少,不能匹配所有的格式參數說明符,或者函式參數的類型不匹配,將導致未定義(undefined)行為。過多的函式參數被忽略。許多時候,未定義的行為將導致格式化字串攻擊。 某些編譯器,如 GCC,會靜態檢查 printf 這一類函式的格式化參數並編譯警告存在的問題(當使用編譯標誌 `-Wall` 或 `-Wformat`)。GCC 也會對使用者自訂的 printf 風格函式做靜態檢查,如果在函式定義時使用了非標準的 `__attribute__((format(...)))`。 ### 具有 printf 風格函式的程式語言 此外,Windows API 的 FormatMessage 函式也使用格式化字串說明。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C++ reference for `std::fprint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cc printf format specifications quick refere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rintf`: print formatted output – 系統介面(System Interfaces)參考,單一 UNIX® 規範第 7 期,由國際開放標準組織發布 * The `Formatter` specific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Java 1.5 * GNU Bash `printf(1)` built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5,373
2023-04-25T04:28:49Z
69,403,837
%s
1,015,697
<p><b>模除</b>(又稱<b>模數</b>、<b>取模操作</b>、<b>取模運算</b>等,英語:<span lang="en">modulo</span> 有時也稱作 modulus)得到的是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的餘數。 </p><p>給定兩個正整數:被除數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和除數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span><span><i>a</i> modulo <i>n</i></span></span> (縮寫為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bmod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bmod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得到的是使用歐幾里德除法時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frac {a}{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i>n</mi> </mfrac>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frac {a}{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的餘數。 舉個例子:計算表達式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5{\bmod {2}}}">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n>5</mn>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5{\bmod {2}}}</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得到 1,因為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5\div 2=2\ldots 1}">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n>5</mn> <mo>÷<!-- ÷ --></mo> <mn>2</mn> <mo>=</mo> <mn>2</mn> <mo>…<!-- … --></mo> <mn>1</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5\div 2=2\ldots 1}</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5 除以 2 商 2 餘1);而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9{\bmod {3}}}">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n>9</mn>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3</mn>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9{\bmod {3}}}</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得到 0,因為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9\div 3=3\ldots 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n>9</mn> <mo>÷<!-- ÷ --></mo> <mn>3</mn> <mo>=</mo> <mn>3</mn> <mo>…<!-- … --></mo> <mn>0</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9\div 3=3\ldots 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注意:如果使用計算器做除法,不能整除時,你不會得到商,而是會得到一個小數,如:<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5\div 2=2.5}">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n>5</mn> <mo>÷<!-- ÷ --></mo> <mn>2</mn> <mo>=</mo> <mn>2.5</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5\div 2=2.5}</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p><p>雖然通常情況下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和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都是整數,但許多計算系統允許其他類型的數字操作,如:對浮點數取模。一個整數對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取模的結果範圍為: 0 到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1}">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o>−<!-- − --></mo> <mn>1</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1}</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bmod {1}}}">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1</mn>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bmod {1}}}</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恆等於 0;<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bmod {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bmod {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則是未定義的,在程式語言里可能會導致除零錯誤)。 有關概念在數論中的應用請參閱模算數。 </p><p>當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和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均為負數時,通常的定義就不適用了,不同的程式語言對結果有不同的處理。 </p> <h2><span id=".E5.AE.9A.E7.BE.A9.E4.B8.8E.E4.BD.99.E6.95.B0.E7.9A.84.E8.AE.A1.E7.AE.97"></span><span id="定義与余数的计算">定義與餘數的計算</span></h2> <p>在數學中,取模運算的結果就是歐幾里德除法的餘數。當然也有許多其他的定義方式。計算機和計算器有許多種表示和儲存數字的方法,因此在不同的硬體環境下、不同的程式語言中,取模運算有著不同的定義。 </p><p>幾乎所有的計算系統中,<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除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得到商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q}">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q</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q}</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和餘數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r}">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r</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r}</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均滿足以下式子: </p> <dl><dd><dl><dd></dd></dl></dd></dl><p>然而這樣做,當餘數非 0 時,餘數的符號仍然是有歧義的:餘數非 0 時,它的符號有兩種選擇,一個正、一個負。<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 通常情況下,在數論中總是使用正餘數。但在程式語言中,餘數的符號取決於程式語言的類型和被除數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i>a</i></span></span> 或除數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的符號。 標準 Pascal 和 ALGOL 68 總是使用 0 或正餘數;另一些程式語言,如 C90 ,當除數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和除數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都是負數時,C90 標準並沒有做具體的規定,而是留給編譯器去定義並實現。 在大多數系統上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bmod {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bmod {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時未定義的,雖然有些系統定義它就等於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更多詳情參見表格。 </p> <ul><li>很多取模的實現都使用了<i>截斷除法</i>,此時商由截斷函數定義定義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q=\mathrm {trunc} \left({\frac {a}{n}}\righ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q</mi>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normal">t</mi> <mi mathvariant="normal">r</mi> <mi mathvariant="normal">u</mi> <mi mathvariant="normal">n</mi> <mi mathvariant="normal">c</mi> </mrow>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i>n</mi> </mfrac> </mrow> <mo>)</mo>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q=\mathrm {trunc} \left({\frac {a}{n}}\righ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因此由等式 <cite id="math_1" style="font-style: normal;"><b>1</b></cite> 有,餘數<i>和被除數符號一致</i>。商向零取整:結果等於普通除法所得的小數靠近 0 方向的第一個整數。</li></ul><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r=a-n\operatorname {trunc} \left({\frac {a}{n}}\righ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r</mi> <mo>=</mo> <mi>a</mi> <mo>−<!-- − --></mo> <mi>n</mi> <mi>trunc</mi> <mo>⁡<!-- ⁡ --></mo>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i>n</mi> </mfrac> </mrow> <mo>)</mo>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r=a-n\operatorname {trunc} \left({\frac {a}{n}}\righ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ul><li>高德納定義的<i>取底除法</i>的商由取底函數定義:<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q=[{\frac {a}{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q</mi>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i>n</mi> </mfrac>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q=[{\frac {a}{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因此由等式 <cite id="math_1" style="font-style: normal;"><b>1</b></cite> 有,餘數<i>和除數符號一致</i>。因為使用了取底函數,商總是向下取整,即使商已經是負數。</li></ul><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r=a-n\left[{\frac {a}{n}}\righ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r</mi> <mo>=</mo> <mi>a</mi> <mo>−<!-- − --></mo> <mi>n</mi>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i>n</mi> </mfrac> </mrow> <mo>]</mo>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r=a-n\left[{\frac {a}{n}}\righ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ul><li>Raymond T. Boute使用的歐幾里得定義中,餘數總是非負的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0\leq r}">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n>0</mn> <mo>≤<!-- ≤ --></mo> <mi>r</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0\leq r}</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這與歐幾里得算法是一致的。</li></ul><p>在這種情況下: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gt;0\Rightarrow q=\left[{\frac {a}{n}}\righ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o>&gt;</mo> <mn>0</mn> <mo stretchy="false">⇒<!-- ⇒ --></mo> <mi>q</mi> <mo>=</mo>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i>n</mi> </mfrac> </mrow> <mo>]</mo>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gt;0\Rightarrow q=\left[{\frac {a}{n}}\righ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 <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lt;0\Rightarrow q=-\left[-{\frac {a}{n}}\righ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o>&lt;</mo> <mn>0</mn> <mo stretchy="false">⇒<!-- ⇒ --></mo> <mi>q</mi> <mo>=</mo> <mo>−<!-- − --></mo> <mrow> <mo>[</mo> <mrow> <mo>−<!-- − --></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i>n</mi> </mfrac> </mrow> </mrow> <mo>]</mo>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lt;0\Rightarrow q=-\left[-{\frac {a}{n}}\righ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或者等價的: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q=\operatorname {sgn}(n)\left[{\frac {a}{\left|n\right|}}\righ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q</mi> <mo>=</mo> <mi>sgn</mi> <mo>⁡<!-- ⁡ --></mo> <mo stretchy="false">(</mo> <mi>n</mi>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row> <mo>|</mo> <mi>n</mi> <mo>|</mo> </mrow> </mfrac> </mrow> <mo>]</mo>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q=\operatorname {sgn}(n)\left[{\frac {a}{\left|n\right|}}\righ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這裡的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mathrm {sgn}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normal">s</mi> <mi mathvariant="normal">g</mi> <mi mathvariant="normal">n</mi>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mathrm {sgn}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是符號函數,因此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r=a-|n|\left[{\frac {a}{\left|n\right|}}\righ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r</mi> <mo>=</mo> <mi>a</mi> <mo>−<!-- − --></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i>n</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row> <mo>|</mo> <mi>n</mi> <mo>|</mo> </mrow> </mfrac> </mrow> <mo>]</mo>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r=a-|n|\left[{\frac {a}{\left|n\right|}}\righ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ul><li>Common Lisp 也定義了自己的捨入除法和進位除法,商分別定義為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q=\mathrm {round} \left({\frac {a}{n}}\righ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q</mi>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normal">r</mi> <mi mathvariant="normal">o</mi> <mi mathvariant="normal">u</mi> <mi mathvariant="normal">n</mi> <mi mathvariant="normal">d</mi> </mrow>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i>n</mi> </mfrac> </mrow> <mo>)</mo>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q=\mathrm {round} \left({\frac {a}{n}}\righ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和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q=-\left[{\frac {-a}{n}}\righ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q</mi> <mo>=</mo> <mo>−<!-- − --></mo>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row> <mo>−<!-- − --></mo> <mi>a</mi> </mrow> <mi>n</mi> </mfrac> </mrow> <mo>]</mo>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q=-\left[{\frac {-a}{n}}\righ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 <li><span data-orig-title="IEEE 754-1985"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IEEE 754-1985"><span>IEEE 754</span></span> 定義了一個取余函數,商被定義為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frac {a}{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i>n</mi> </mfrac>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frac {a}{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依據<span data-orig-title="IEEE 754-1985#Rounding floating-point number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IEEE 754-1985#Rounding floating-point numbers"><span>捨入約定</span></span>取整。因此餘數的符號選定為<i>最接近0</i>。</li></ul><p><br></p> <h2><span id=".E5.B8.B8.E8.A7.81.E9.94.99.E8.AF.AF"></span><span id="常见错误">常見錯誤</span></h2> <p>當取模的結果與被除數符號相同時,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錯誤。 </p><p>舉個例子:如果需要判斷一個整數是否為奇數,有人可能會測試這個數除 2 的餘數是否為 1: </p> <p>但在一個取模結果與被除數符號相同的程式語言里,這樣做是錯的。因為當被除數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i>n</i></span></span> 是奇數且為負數時,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bmod {2}}}">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bmod {2}}}</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得到 −1,此時函數返回「假」。 </p><p>一種正確的實現是測試取模結果是否為 0,因為餘數為 0 時沒有符號的問題: </p> <p>或者考慮餘數的符號,有兩種情況:餘數可能為 1 或 -1。 </p> <h2><span id=".E8.AE.B0.E5.8F.B7"></span><span id="记号">記號</span></h2> <p>一些計算器有取模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mod()</span></span> 按鈕,很多程式語言里也有類似的函數,通常像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mod(<i>a</i>, <i>n</i>)</span></span> 這樣。 有些語言也支持在表達式內使用 "%"、"mod" 或 "Mod" 作為取模或取余操作符。 </p> <dl><dd><code>a % n</code></dd></dl><p>或 </p> <dl><dd><code>a mod n</code></dd></dl><p>或者在一些沒有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mod()</span></span> 函數的環境中使用等價的: (注意 'int' 事實上等價於截斷函數<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frac {a}{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i>n</mi> </mfrac>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frac {a}{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進行了向 0 取整) </p> <dl><dd><code>a - (n * int(a/n))</code></dd></dl><h2><span id=".E7.AD.89.E4.BB.B7.E6.80.A7"></span><span id="等价性">等價性</span></h2> <p>一些取模操作,經過分解和展開可以等同於其他數學運算。這在密碼學的證明中十分有用,例如:迪菲-赫爾曼密鑰交換。 </p> <ul><li>恆等式: <ul><l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bmod {n}}){\bmod {n}}=a{\bmod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stretchy="false">(</mo>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mo>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bmod {n}}){\bmod {n}}=a{\bmod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 <li>對所有的正數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x}">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x</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x}</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有:<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x}{\bmod {n}}=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p> <mi>n</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x</mi> </mrow> </msup>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mo> <mn>0</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x}{\bmod {n}}=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 <li>如果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p}">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p</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p}</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是一個質數,且不為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b}">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b</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b}</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的因數,此時由費馬小定理有:<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b^{p-1}{\bmod {p}}=a{\bmod {p}}}">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up> <mi>b</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p</mi> <mo>−<!-- − --></mo> <mn>1</mn> </mrow> </msup>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p</mi> </mrow> </mrow> <mo>=</mo>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p</mi>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b^{p-1}{\bmod {p}}=a{\bmod {p}}}</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ul></li> <li>逆運算: <ul><l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bmod {n}})+(a{\bmod {n}})]={\bmod {n}}=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o>−<!-- − --></mo>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mo> <mn>0</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bmod {n}})+(a{\bmod {n}})]={\bmod {n}}=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 <l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b^{-1}{\bmod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p> <mi>b</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 --></mo> <mn>1</mn> </mrow> </msup>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b^{-1}{\bmod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表示模反元素。若且唯若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b}">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b</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b}</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與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互質時,等式左側有定義:<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b^{-1}{\bmod {n}})(b{\bmod {n}})]{\bmod {n}}=1}">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b</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 --></mo> <mn>1</mn> </mrow> </msup>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i>b</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mo> <mn>1</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b^{-1}{\bmod {n}})(b{\bmod {n}})]{\bmod {n}}=1}</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ul></li> <li>分配律: <ul><l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b){\bmod {n}}=[(a{\bmod {n}})+(b{\bmod {n}})]{\bmod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stretchy="false">(</mo> <mi>a</mi> <mo>+</mo> <mi>b</mi>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i>b</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b){\bmod {n}}=[(a{\bmod {n}})+(b{\bmod {n}})]{\bmod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 <l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b{\bmod {n}}=[(a{\bmod {n}})(b{\bmod {n}})]{\bmod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i>b</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i>b</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b{\bmod {n}}=[(a{\bmod {n}})(b{\bmod {n}})]{\bmod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 <l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d{\bmod {(}}abc)=(d{\bmod {a}})+a[(d\backslash a{\bmod {b}})]+ab[(d\backslash a\backslash b){\bmod {c}}]}">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d</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mi>a</mi> <mi>b</mi> <mi>c</mi>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i>d</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a</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i>a</mi>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i>d</mi> <mi class="MJX-variant" mathvariant="normal">∖<!-- ∖ --></mi>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b</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i>a</mi> <mi>b</mi>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i>d</mi> <mi class="MJX-variant" mathvariant="normal">∖<!-- ∖ --></mi> <mi>a</mi> <mi class="MJX-variant" mathvariant="normal">∖<!-- ∖ --></mi> <mi>b</mi>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c</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d{\bmod {(}}abc)=(d{\bmod {a}})+a[(d\backslash a{\bmod {b}})]+ab[(d\backslash a\backslash b){\bmod {c}}]}</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符號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span></span> 是歐幾里德除法中的除法操作符,運算結果為商</li> <l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c{\bmod {(}}a+b)=(c{\bmod {a}})+[bc\backslash (a+b)]{\bmod {b}}-[bc\backslash (a+b)]{\bmod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c</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row> <mi>a</mi> <mo>+</mo> <mi>b</mi>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i>c</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a</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i>b</mi> <mi>c</mi> <mi class="MJX-variant" mathvariant="normal">∖<!-- ∖ --></mi> <mo stretchy="false">(</mo> <mi>a</mi> <mo>+</mo> <mi>b</mi>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b</mi> </mrow> </mrow> <mo>−<!-- − --></mo> <mo stretchy="false">[</mo> <mi>b</mi> <mi>c</mi> <mi class="MJX-variant" mathvariant="normal">∖<!-- ∖ --></mi> <mo stretchy="false">(</mo> <mi>a</mi> <mo>+</mo> <mi>b</mi>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a</mi>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c{\bmod {(}}a+b)=(c{\bmod {a}})+[bc\backslash (a+b)]{\bmod {b}}-[bc\backslash (a+b)]{\bmod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ul></li> <li>除法定義:僅當式子右側有定義時,即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b}">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b</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b}</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互質時有:<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frac {a}{b}}{\bmod {n}}=[(a{\bmod {n}})(b^{-1}{\bmod {n}})]{\bmod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i>a</mi> <mi>b</mi> </mfrac>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b</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 --></mo> <mn>1</mn> </mrow> </msup>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frac {a}{b}}{\bmod {n}}=[(a{\bmod {n}})(b^{-1}{\bmod {n}})]{\bmod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其他情況為未定義的。</li> <li>乘法逆元:<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b{\bmod {n}})(b^{-1}{\bmod {n}})]{\bmod {n}}=a{\bmod {n}}}">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i>a</mi> <mi>b</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b</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 --></mo> <mn>1</mn> </mrow> </msup>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o>=</mo>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lspace="thickmathspace" rspace="thickmathspace">mod</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n</mi> </mrow>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b{\bmod {n}})(b^{-1}{\bmod {n}})]{\bmod {n}}=a{\bmod {n}}}</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ul><h2><span id=".E6.80.A7.E8.83.BD.E9.97.AE.E9.A2.98"></span><span id="性能问题">性能問題</span></h2> <p>可以通過依次計算帶餘數的除法實現取模操作。特殊情況下,如某些硬體上,存在更快的實現。 例如:2 的 n 次冪的模,可以通過逐位與運算實現: </p> <dl><dd><code>x % 2<sup>n</sup> == x &amp; (2<sup>n</sup> - 1)</code></dd></dl><p>例子,假定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6141"><span><span><i>x</i></span></span> 為正數: </p> <dl><dd><code>x % 2 == x &amp; 1</code></dd> <dd><code>x % 4 == x &amp; 3</code></dd> <dd><code>x % 8 == x &amp; 7</code></dd></dl><p>在進行位操作比取模操作效率更高的設備或軟體環境中,以上形式的取模運算速度更快。</p><p>編譯器可以自動識別出對 2 的 n 次冪取模的表達式,自動將其優化為 <code>expression &amp; (constant-1)</code>。這樣可以在兼顧效率的情況下寫出更整潔的代碼。這個優化在取模結果與被除數符號一致的語言中(包括 C 語言)不能使用,除非被除數是無符號整數。這是因為如果被除數是負數,則結果也是負數,但 <code>expression &amp; (constant-1)</code> 總是正數,進行這樣的優化就會導致錯誤,無符號整數則沒有這個問題。 </p> <h2><span id=".E7.94.A8.E9.80.94"></span><span id="用途">用途</span></h2> <ul><li>取模運算可用於判斷一個數是否能被另一個數整除。對 2 取模即可判斷整數的奇偶性;從 2 到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n-1}">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n</mi> <mo>−<!-- − --></mo> <mn>1</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n-1}</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取模則可判斷一個數是否為質數。</li> <li>進制之間的轉換。</li> <li>用於求取最大公約數的輾轉相除法使用取模運算。</li> <li>密碼學中的應用:從古老的凱撒密碼到現代常用的RSA、橢圓曲線密碼,它們的實現過程均使用了取模運算。</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span data-orig-title="模 (消歧义)"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Modulo (disambiguation)"><span>模 (消歧義)</span></span>和<span data-orig-title="模 (术语)"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modulo (jargon)"><span>模 (術語)</span></span> —— 「模數(Modulo)」這個詞的許多用法,都是 1801 年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引入模算數時產生的。</li> <li>模冪運算</li> <li>同餘</li></ul><h2><span id=".E8.84.9A.E6.B3.A8"></span><span id="脚注">腳註</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模除**(又稱**模數**、**取模操作**、**取模運算**等,英語:modulo 有時也稱作 modulus)得到的是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的餘數。 給定兩個正整數:被除數 $a$ 和除數 $n$ ,_a_ modulo _n_ (縮寫為 $a{\bmod {n}}$ ) 得到的是使用歐幾里德除法時 ${\frac {a}{n}}$ 的餘數。 舉個例子:計算表達式 " $5{\bmod {2}}$ " 得到 1,因為 $5\div 2=2\ldots 1$ (5 除以 2 商 2 餘 1);而 " $9{\bmod {3}}$ " 得到 0,因為 $9\div 3=3\ldots 0$ ;注意:如果使用計算器做除法,不能整除時,你不會得到商,而是會得到一個小數,如: $5\div 2=2.5$ 。 雖然通常情況下 $a$ 和 $n$ 都是整數,但許多計算系統允許其他類型的數字操作,如:對浮點數取模。一個整數對 $n$ 取模的結果範圍為: 0 到 $n-1$ ( $a{\bmod {1}}$ 恆等於 0; $a{\bmod {0}}$ 則是未定義的,在程式語言里可能會導致除零錯誤)。 有關概念在數論中的應用請參閱模算數。 當 $a$ 和 $n$ 均為負數時,通常的定義就不適用了,不同的程式語言對結果有不同的處理。 ## 定義與餘數的計算 在數學中,取模運算的結果就是歐幾里德除法的餘數。當然也有許多其他的定義方式。計算機和計算器有許多種表示和儲存數字的方法,因此在不同的硬體環境下、不同的程式語言中,取模運算有著不同的定義。 幾乎所有的計算系統中, $n$ 除 $a$ 得到商 $q$ 和餘數 $r$ 均滿足以下式子:   : : 然而這樣做,當餘數非 0 時,餘數的符號仍然是有歧義的:餘數非 0 時,它的符號有兩種選擇,一個正、一個負。通常情況下,在數論中總是使用正餘數。但在程式語言中,餘數的符號取決於程式語言的類型和被除數 _a_ 或除數 $n$ 的符號。 標準 Pascal 和 ALGOL 68 總是使用 0 或正餘數;另一些程式語言,如 C90 ,當除數 $a$ 和除數 $n$ 都是負數時,C90 標準並沒有做具體的規定,而是留給編譯器去定義並實現。 在大多數系統上 $a{\bmod {0}}$ 時未定義的,雖然有些系統定義它就等於 $a$ 。更多詳情參見表格。 * 很多取模的實現都使用了_截斷除法_,此時商由截斷函數定義定義 $q=\mathrm {trunc} \left({\frac {a}{n}}\right)$ ,因此由等式 **1** 有,餘數_和被除數符號一致_。商向零取整:結果等於普通除法所得的小數靠近 0 方向的第一個整數。   : $r=a-n\operatorname {trunc} \left({\frac {a}{n}}\right)$ * 高德納定義的_取底除法_的商由取底函數定義: $q=[{\frac {a}{n}}]$ 。因此由等式 **1** 有,餘數_和除數符號一致_。因為使用了取底函數,商總是向下取整,即使商已經是負數。   : $r=a-n\left[{\frac {a}{n}}\right]$ * Raymond T. Boute 使用的歐幾里得定義中,餘數總是非負的 $0\leq r$ ,這與歐幾里得算法是一致的。 在這種情況下:   : $n>0\Rightarrow q=\left[{\frac {a}{n}}\right]$   : $n<0\Rightarrow q=-\left[-{\frac {a}{n}}\right]$ 或者等價的:   : $q=\operatorname {sgn}(n)\left[{\frac {a}{\left|n\right|}}\right]$ 這裡的 $\mathrm {sgn} $ 是符號函數,因此   : $r=a-|n|\left[{\frac {a}{\left|n\right|}}\right]$ * Common Lisp 也定義了自己的捨入除法和進位除法,商分別定義為 $q=\mathrm {round} \left({\frac {a}{n}}\right)$ 和 $q=-\left[{\frac {-a}{n}}\right]$ 。 * IEEE 754 定義了一個取余函數,商被定義為 ${\frac {a}{n}}$ ,依據捨入約定取整。因此餘數的符號選定為_最接近 0_。 ## 常見錯誤 當取模的結果與被除數符號相同時,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錯誤。 舉個例子:如果需要判斷一個整數是否為奇數,有人可能會測試這個數除 2 的餘數是否為 1: 但在一個取模結果與被除數符號相同的程式語言里,這樣做是錯的。因為當被除數 _n_ 是奇數且為負數時, $n{\bmod {2}}$ 得到 −1,此時函數返回「假」。 一種正確的實現是測試取模結果是否為 0,因為餘數為 0 時沒有符號的問題: 或者考慮餘數的符號,有兩種情況:餘數可能為 1 或 -1。 ## 記號 一些計算器有取模 mod() 按鈕,很多程式語言里也有類似的函數,通常像 mod(_a_, _n_) 這樣。 有些語言也支持在表達式內使用 "%"、"mod" 或 "Mod" 作為取模或取余操作符。   : `a % n` 或   : `a mod n` 或者在一些沒有 mod() 函數的環境中使用等價的: (注意 'int' 事實上等價於截斷函數 ${\frac {a}{n}}$ ,進行了向 0 取整)   : `a - (n * int(a/n))` ## 等價性 一些取模操作,經過分解和展開可以等同於其他數學運算。這在密碼學的證明中十分有用,例如:迪菲 - 赫爾曼密鑰交換。 * 恆等式: * $(a{\bmod {n}}){\bmod {n}}=a{\bmod {n}}$ * 對所有的正數 $x$ 有: $n^{x}{\bmod {n}}=0$ * 如果 $p$ 是一個質數,且不為 $b$ 的因數,此時由費馬小定理有: $ab^{p-1}{\bmod {p}}=a{\bmod {p}}$ * 逆運算: * $[(-a{\bmod {n}})+(a{\bmod {n}})]={\bmod {n}}=0$ . * $b^{-1}{\bmod {n}}$ 表示模反元素。若且唯若 $b$ 與 $n$ 互質時,等式左側有定義: $[(b^{-1}{\bmod {n}})(b{\bmod {n}})]{\bmod {n}}=1$ 。 * 分配律: * $(a+b){\bmod {n}}=[(a{\bmod {n}})+(b{\bmod {n}})]{\bmod {n}}$ * $ab{\bmod {n}}=[(a{\bmod {n}})(b{\bmod {n}})]{\bmod {n}}$ * $d{\bmod {(}}abc)=(d{\bmod {a}})+a[(d\backslash a{\bmod {b}})]+ab[(d\backslash a\backslash b){\bmod {c}}]$ ,符號 \ 是歐幾里德除法中的除法操作符,運算結果為商 * $c{\bmod {(}}a+b)=(c{\bmod {a}})+[bc\backslash (a+b)]{\bmod {b}}-[bc\backslash (a+b)]{\bmod {a}}$ . * 除法定義:僅當式子右側有定義時,即 $b$ 、 $n$ 互質時有: ${\frac {a}{b}}{\bmod {n}}=[(a{\bmod {n}})(b^{-1}{\bmod {n}})]{\bmod {n}}$ ,其他情況為未定義的。 * 乘法逆元: $[(ab{\bmod {n}})(b^{-1}{\bmod {n}})]{\bmod {n}}=a{\bmod {n}}$ . ## 性能問題 可以通過依次計算帶餘數的除法實現取模操作。特殊情況下,如某些硬體上,存在更快的實現。 例如:2 的 n 次冪的模,可以通過逐位與運算實現:   : `x % 2n == x & (2n - 1)` 例子,假定 _x_ 為正數:   : `x % 2 == x & 1`   : `x % 4 == x & 3`   : `x % 8 == x & 7` 在進行位操作比取模操作效率更高的設備或軟體環境中,以上形式的取模運算速度更快。 編譯器可以自動識別出對 2 的 n 次冪取模的表達式,自動將其優化為 `expression & (constant-1)`。這樣可以在兼顧效率的情況下寫出更整潔的代碼。這個優化在取模結果與被除數符號一致的語言中(包括 C 語言)不能使用,除非被除數是無符號整數。這是因為如果被除數是負數,則結果也是負數,但 `expression & (constant-1)` 總是正數,進行這樣的優化就會導致錯誤,無符號整數則沒有這個問題。 ## 用途 * 取模運算可用於判斷一個數是否能被另一個數整除。對 2 取模即可判斷整數的奇偶性;從 2 到 $n-1$ 取模則可判斷一個數是否為質數。 * 進制之間的轉換。 * 用於求取最大公約數的輾轉相除法使用取模運算。 * 密碼學中的應用:從古老的凱撒密碼到現代常用的 RSA、橢圓曲線密碼,它們的實現過程均使用了取模運算。 ## 參見 * 模 (消歧義) 和模 (術語) —— 「模數(Modulo)」這個詞的許多用法,都是 1801 年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引入模算數時產生的。 * 模冪運算 * 同餘 ## 腳註 ## 參考文獻
null
18,049
2023-04-16T12:27:01Z
76,606,202
%運算
905,709
<p><b>&amp;</b>(Esperluette / Esperluète)是「和」、「與」之代表符號。這個符號源於法文及拉丁文的et的連寫。 </p> <h2><span id=".E7.94.A8.E9.80.94"></span><span id="用途">用途</span></h2> <h3><span id=".E9.9B.BB.E8.85.A6.E8.AA.9E.E8.A8.80"></span><span id="電腦語言">電腦語言</span></h3> <p>此符號在不同電腦程式語言中有不同作用。 </p> <ol><li>在Pascal中,&amp;是八進位整型常量的前綴,如&amp;7表示7 , &amp;17表示15 , &amp;177表示127 。</li> <li>在C語言與C++中,&amp;表示對操作數取地址</li> <li>在C++中與PHP中,&amp;是引用的標示符</li> <li>在Visual Basic中&amp;用來連接兩個字符串</li> <li>在HTML中要顯示&amp;可用&amp;amp;</li> <li>在類C語言中,&amp;一般是按位元與操作符,&amp;&amp;則是邏輯與操作符</li></o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3><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3> <ul><li>字體的故事:&amp; 的簡史與它在設計中應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1 Cached time: 2023050119490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0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3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43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4520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50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94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47553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29.935 1 -total 47.98% 158.303 1 Template:標點符號 46.02% 151.839 1 Template:Infobox 23.57% 77.758 6 Template:Aligned_table 18.71% 61.745 1 Template:Commonscat 16.37% 54.016 1 Template:Other_uses 15.78% 52.075 1 Template:Hatnote 13.14% 43.338 1 Template:No_footnotes 11.51% 37.982 1 Template:Ambox 10.58% 34.901 13 Template:Tsl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905709-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1194907 and revision id 76487392.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Esperluette / Esperluète)是「和」、「與」之代表符號。這個符號源於法文及拉丁文的 et 的連寫。 ## 用途 ### 電腦語言 此符號在不同電腦程式語言中有不同作用。 1. 在 Pascal 中,& 是八進位整型常量的前綴,如 & 7 表示 7 , &17 表示 15 , &177 表示 127 。 2. 在 C 語言與 C++ 中,& 表示對操作數取地址 3. 在 C++ 中與 PHP 中,& 是引用的標示符 4. 在 Visual Basic 中 & 用來連接兩個字符串 5. 在 HTML 中要顯示 & 可用 & amp; 6. 在類 C 語言中,& 一般是按位元與操作符,&& 則是邏輯與操作符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字體的故事:& 的簡史與它在設計中應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
null
1,232
2023-04-10T18:50:47Z
76,487,392
&
7,852,751
<p>《&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簡稱《&amp;AUDITION》,是日本HYBE JAPAN與HYBE LABELS JAPAN於2022年共同製作的新男團選拔及生存實境節目。由韓國選秀節目《I-LAND》中落選的K、NICHOLAS、EJ、TAKI,將與在11名練習生中選出追加的新成員,共同組成9人新男團&amp;TEAM<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p> <h2><span id=".E7.AF.80.E7.9B.AE.E6.A6.82.E8.A6.81"></span><span id="節目概要">節目概要</span></h2> <h3><span id=".26AUDITION_-_The_Howling_-"></span><span id="&amp;AUDITION_-_The_Howling_-">&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span></h3> <p>將圍繞「&amp;」這一關鍵符號,通過紀錄片的形式展現向夢想發起挑戰的4名出道組成員和11名練習生的努力、成長、喜悅和糾葛,以及到最終實現出道的全過程。為了成為HYBE LABELS JAPAN首個在全球出道的男子團體,出道組的4名成員K、NICHOLAS、EJ、TAKI與練習生將共同挑戰任務,帶來多種多樣的表演,展現各自的成長(&amp;),並朝著出道的夢想發出共鳴(Howling)。</p> <ul><li>YouTube (全球)、hulu (日本):2022年7月9日起每週六 13:30 (JST) 播出</li> <li>YouTube、hulu 、日視:第八集總決賽於2022年9月3日週六 16:00 (JST) 現場直播</li></ul><h3><span id=".26AUDITION_-_LIVE_-"></span><span id="&amp;AUDITION_-_LIVE_-">&amp;AUDITION - LIVE -</span></h3> <p>日視播出的應援節目,由主持人與觀眾一起觀看選秀節目,並為出道組成員與練習生的努力、成長、喜悅和糾葛,以及直到最終出道的歷程加油應援。 </p> <ul><li>日視:2022年7月13日起每週三 24:59 (JST) 播出<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li></ul><h2><span id=".E8.83.8C.E6.99.AF"></span><span id="背景">背景</span></h2> <p>2021年1月1日,HYBE LABELS JAPAN公布以日本為基礎的全球新人出道計畫,並公開徵選。五位由選秀節目《I-LAND》遭到淘汰的K、NICHOLAS、EJ、KYUNGMIN、TAKI,將與透過節目選出追加的新成員,組成新男子團體,將於2021年在日本出道。同年5月31日,宣布練習生KYUNGMIN退出新男團出道計畫。</p><p>2021年11月4日,宣布因肺炎疫情,新人出道計畫延至2022年,並開設K、NICHOLAS、EJ、TAKI四人官方推特&AUDITION boys。</p><p>2022年6月3日,宣布節目將於同年7月9日起在日本影音串流平台hulu播出,並在HYBE LABELS的YouTube頻道於全球上線。7月13日起在日本的日視播出應援節目。</p> <h2><span id=".E5.87.BA.E6.BC.94.E8.80.85"></span><span id="出演者">出演者</span></h2> <ul><li>特別顧問:房時爀</li> <li>導師:Pdogg 、孫承德</li> <li>總監:源田爽馬 (音樂)、井上さくら (表演)</li> <li>特別製作人:今井了介、UTA、Scooter Braun、ZICO</li> <li>特別嘉賓:ENHYPEN (EP.1、EP.8)、SEVENTEEN (EP.3、EP.4)、TXT (EP.6)、BTS (EP.6)、金南俊 (EP.8)</li> <li>日視《&amp;AUDITION - LIVE -》主持人:辻岡義堂、木村昴</li></ul><h2><span id=".E6.88.90.E5.93.A1"></span><span id="成員">成員</span></h2> <h3><span id=".E5.87.BA.E9.81.93.E6.88.90.E5.93.A1"></span><span id="出道成員">出道成員</span></h3> <h3><span id=".E7.B7.B4.E7.BF.92.E7.94.9F"></span><span id="練習生">練習生</span></h3> <h3><span id=".E6.9C.AA.E5.87.BA.E9.81.93.E7.B7.B4.E7.BF.92.E7.94.9F.E7.8F.BE.E6.B3.81"></span><span id="未出道練習生現況">未出道練習生現況</span></h3> <ul><li>JUNWON :選秀節目《FANTASY BOYS》參賽者</li></ul><h2><span id=".E4.BB.BB.E5.8B.99.E8.A9.95.E5.83.B9.E5.88.B6.E5.BA.A6"></span><span id="任務評價制度">任務評價制度</span></h2> <p>&amp;BALL (珠子) 是在每一輪任務的期中考核與正式演出後,分別給每人的評價分數 (珠子顆數)。期中考核與正式演出都會評價唱歌、表演,而正式演出多一個評價為每輪任務都會變的特殊項目。評價之後每人確認自己的&amp;BALL數量,再將得到的&amp;BALL放進&amp;RING裡,如果第四輪任務結束後&amp;BALL填滿了&amp;RING,全員將進入總決賽,若沒有填滿&amp;RING,全員15人將取消出道。 </p> <h2><span id=".E5.88.86.E9.9B.86.E5.85.A7.E5.AE.B9"></span><span id="分集內容">分集內容</span></h2> <h3><span id=".E7.AC.AC.E4.B8.80.E9.9B.86.EF.BC.9A.E5.9C.98.E9.AB.94.E4.B8.BB.E9.A1.8C.E6.9B.B2.E4.BB.BB.E5.8B.99"></span><span id="第一集:團體主題曲任務">第一集:團體主題曲任務</span></h3> <ul><li>2022年7月9日YouTube上的EP.1</li> <li>YouTube上的EP.1幕後花絮</li></ul><p>4名出道組成員K、NICHOLAS、EJ、TAKI與曾共同出演選秀節目《I-LAND》的ENHYPEN成員再次見面,與11名練習生也首次見面。公布首輪任務「<b>團體主題曲任務</b>」,由15人組成一團表演主題曲〈The Final Countdown〉,而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團體的凝聚力。練習生MINHYUNG因無法登場,最終由14人演出。</p> <h3><span id=".E7.AC.AC.E4.BA.8C.E3.80.81.E4.B8.89.E9.9B.86.EF.BC.9A.E4.B8.BB.E9.A1.8C.E4.BB.BB.E5.8B.99"></span><span id="第二、三集:主題任務">第二、三集:主題任務</span></h3> <ul><li>2022年7月16日YouTube上的EP.2、7月23日YouTube上的EP.3</li> <li>YouTube上的EP.2幕後花絮、YouTube上的EP.3幕後花絮</li></ul><p>第二輪任務「<b>主題任務</b>」,以K、NICHOLAS、EJ、TAKI為中心分成4組,各組準備不同主題的表演,出道組成員成為隊長帶領隊員挑戰任務,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各隊表現的默契與產生的化學反應。任務結束後SEVENTEEN作為嘉賓公布第三輪任務。</p> <h3><span id=".E7.AC.AC.E5.9B.9B.E3.80.81.E4.BA.94.E9.9B.86.EF.BC.9ASEVENTEEN.E5.82.B3.E5.A5.87.E4.BB.BB.E5.8B.99"></span><span id="第四、五集:SEVENTEEN傳奇任務">第四、五集:SEVENTEEN傳奇任務</span></h3> <ul><li>2022年7月30日YouTube上的EP.4、8月6日YouTube上的EP.5</li> <li>YouTube上的EP.4幕後花絮、YouTube上的EP.5幕後花絮</li></ul><p>第三輪任務「<b>SEVENTEEN傳奇任務</b>」,15人分成3組,各組將創作舞蹈,並用SEVENTEEN的歌曲進行表演,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團隊默契與舞蹈創作。</p><p>EP.4,在準備任務的練習期間SEVENTEEN公布特別任務「<b>綜藝感</b>」,超大型桌遊&amp;MARBLE,地圖上有多個小任務,依據轉盤轉到的數字作為移動的步數,並進行所到達格子上的任務,完成任務後插上旗子,最先插滿5個旗子的隊伍獲勝,最終由汪汪隊獲勝。 </p> <h3><span id=".E7.AC.AC.E5.85.AD.E3.80.81.E4.B8.83.E9.9B.86.EF.BC.9ABTS.E4.BB.BB.E5.8B.99"></span><span id="第六、七集:BTS任務">第六、七集:BTS任務</span></h3> <ul><li>2022年8月13日YouTube上的EP.6、8月20日YouTube上的EP.7</li> <li>YouTube上的EP.6幕後花絮、YouTube上的EP.7幕後花絮</li></ul><p>第四輪任務「<b>BTS任務</b>」,15人分成2組,各組分別準備2首BTS的歌曲,並分成2次舞台為演唱與改編版舞蹈表演,將進行2次的評價。這輪任務出道組成員獲得的&amp;BALL不會放入&amp;RING,將由11名練習生填滿剩下32%空間的&amp;RING。</p><p>EP.6,公布驚喜任務,限時一小時學習BTS的〈DOPE〉副歌舞蹈,2組隊伍進行舞蹈比賽,最終由B隊獲勝。TXT作為嘉賓與15人首次見面。正式演出當天,公開BTS的加油影片。 </p> <h3><span id=".E7.AC.AC.E5.85.AB.E9.9B.86.EF.BC.9A.E7.B8.BD.E6.B1.BA.E8.B3.BD"></span><span id="第八集:總決賽">第八集:總決賽</span></h3> <ul><li>2022年9月3日於日本<span data-orig-title="東京花園劇場"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東京ガーデンシアター"><span>東京花園劇場</span></span>舉辦,並以現場直播播出YouTube上的EP.8 總決賽</li> <li>YouTube上的EP.8幕後花絮</li></ul><p><b>總決賽</b>,11名練習生分成2組,各組分別準備1首原創歌曲,4名出道組成員與2組隊伍共同進行表演,接著15人共同表演主題曲。ENHYPEN與BTS的RM作為嘉賓出席為練習生加油。最終團體&amp;TEAM正式成立。 </p> <h2><span id=".E6.B1.BA.E8.B3.BD.E9.81.B8.E6.8B.94.E6.8E.92.E5.90.8D"></span><span id="決賽選拔排名">決賽選拔排名</span></h2> <h3><span id=".E9.81.B8.E6.8B.94.E5.88.B6.E5.BA.A6"></span><span id="選拔制度">選拔制度</span></h3> <p>11名練習生中,4項分數加總得分最高的前5名練習生,將成為追加的出道成員 </p> <ul><li>導師與總監共4名評價佔<b>40%</b>:每人各自評價練習生名次,評價第一得10分、第二9分…最後0分,滿分40。</li> <li>特邀3名製作人Scooter Braun、今井了介、ZICO評價佔<b>30%</b>:同第一項,滿分30。</li> <li>事前全球投票佔<b>20%</b>:票數第一得20分、第二18分…最後0分,滿分20。</li> <li>最終全球直播投票佔<b>10%</b>:票數第一得10分、第二9分…最後0分,滿分10。</li></ul><h3><span id=".E6.8A.95.E7.A5.A8.E6.8E.92.E5.90.8D"></span><span id="投票排名">投票排名</span></h3> <h3><span id=".E7.B8.BD.E5.88.86.E6.8E.92.E5.90.8D"></span><span id="總分排名">總分排名</span></h3> <h2><span id=".E9.9F.B3.E6.A8.82.E4.BD.9C.E5.93.81"></span><span id="音樂作品">音樂作品</span></h2>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dl><dt>&amp;AUDITION</dt></dl><ul><li><span><span>日視《&amp;AUDITION - LIVE -》的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span><span>&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的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的Twitter帳戶</li> <li>&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的Instagram帳戶</li> <li>&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的TikTok帳戶</li> <li>YouTube上的&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播放列表(HYBE LABELS +頻道)</li> <li>YouTube上的<span>HYBE LABELS</span>頻道</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71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64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6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415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1634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06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953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14104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94.011 1 -total 36.32% 215.765 4 Template:Infobox 26.59% 157.971 1 Template:電視節目資訊框 21.19% 125.856 1 Template:Reflist 18.32% 108.818 21 Template:Lang 16.93% 100.554 19 Template:Cite_web 16.88% 100.266 2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1.01% 65.387 2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9.99% 59.352 21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8.68% 51.535 21 Template:Str_mid -->
《&AUDITION - The Howling -》,簡稱《&AUDITION》,是日本 HYBE JAPAN 與 HYBE LABELS JAPAN 於 2022 年共同製作的新男團選拔及生存實境節目。由韓國選秀節目《I-LAND》中落選的 K、NICHOLAS、EJ、TAKI,將與在 11 名練習生中選出追加的新成員,共同組成 9 人新男團 & TEAM。 ## 節目概要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將圍繞「&」這一關鍵符號,通過紀錄片的形式展現向夢想發起挑戰的 4 名出道組成員和 11 名練習生的努力、成長、喜悅和糾葛,以及到最終實現出道的全過程。為了成為 HYBE LABELS JAPAN 首個在全球出道的男子團體,出道組的 4 名成員 K、NICHOLAS、EJ、TAKI 與練習生將共同挑戰任務,帶來多種多樣的表演,展現各自的成長(&),並朝著出道的夢想發出共鳴(Howling)。 * YouTube (全球)、hulu (日本):2022 年 7 月 9 日起每週六 13:30 (JST) 播出 * YouTube、hulu 、日視:第八集總決賽於 2022 年 9 月 3 日週六 16:00 (JST) 現場直播 ### &AUDITION - LIVE - 日視播出的應援節目,由主持人與觀眾一起觀看選秀節目,並為出道組成員與練習生的努力、成長、喜悅和糾葛,以及直到最終出道的歷程加油應援。 * 日視:2022 年 7 月 13 日起每週三 24:59 (JST) 播出 ## 背景 2021 年 1 月 1 日,HYBE LABELS JAPAN 公布以日本為基礎的全球新人出道計畫,並公開徵選。五位由選秀節目《I-LAND》遭到淘汰的 K、NICHOLAS、EJ、KYUNGMIN、TAKI,將與透過節目選出追加的新成員,組成新男子團體,將於 2021 年在日本出道。同年 5 月 31 日,宣布練習生 KYUNGMIN 退出新男團出道計畫。 2021 年 11 月 4 日,宣布因肺炎疫情,新人出道計畫延至 2022 年,並開設 K、NICHOLAS、EJ、TAKI 四人官方推特&AUDITION boys。 2022 年 6 月 3 日,宣布節目將於同年 7 月 9 日起在日本影音串流平台 hulu 播出,並在 HYBE LABELS 的 YouTube 頻道於全球上線。7 月 13 日起在日本的日視播出應援節目。 ## 出演者 * 特別顧問:房時爀 * 導師:Pdogg 、孫承德 * 總監:源田爽馬 (音樂)、井上さくら (表演) * 特別製作人:今井了介、UTA、Scooter Braun、ZICO * 特別嘉賓:ENHYPEN (EP.1、EP.8)、SEVENTEEN (EP.3、EP.4)、TXT (EP.6)、BTS (EP.6)、金南俊 (EP.8) * 日視《&AUDITION - LIVE -》主持人:辻岡義堂、木村昴 ## 成員 ### 出道成員 ### 練習生 ### 未出道練習生現況 * JUNWON :選秀節目《FANTASY BOYS》參賽者 ## 任務評價制度 &BALL (珠子) 是在每一輪任務的期中考核與正式演出後,分別給每人的評價分數 (珠子顆數)。期中考核與正式演出都會評價唱歌、表演,而正式演出多一個評價為每輪任務都會變的特殊項目。評價之後每人確認自己的 & BALL 數量,再將得到的 & BALL 放進 & RING 裡,如果第四輪任務結束後 & BALL 填滿了 & RING,全員將進入總決賽,若沒有填滿 & RING,全員 15 人將取消出道。 ## 分集內容 ### 第一集:團體主題曲任務 * 2022 年 7 月 9 日 YouTube 上的 EP.1 * YouTube 上的 EP.1 幕後花絮 4 名出道組成員 K、NICHOLAS、EJ、TAKI 與曾共同出演選秀節目《I-LAND》的 ENHYPEN 成員再次見面,與 11 名練習生也首次見面。公布首輪任務「**團體主題曲任務**」,由 15 人組成一團表演主題曲〈The Final Countdown〉,而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團體的凝聚力。練習生 MINHYUNG 因無法登場,最終由 14 人演出。 ### 第二、三集:主題任務 * 2022 年 7 月 16 日 YouTube 上的 EP.2、7 月 23 日 YouTube 上的 EP.3 * YouTube 上的 EP.2 幕後花絮、YouTube 上的 EP.3 幕後花絮 第二輪任務「**主題任務**」,以 K、NICHOLAS、EJ、TAKI 為中心分成 4 組,各組準備不同主題的表演,出道組成員成為隊長帶領隊員挑戰任務,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各隊表現的默契與產生的化學反應。任務結束後 SEVENTEEN 作為嘉賓公布第三輪任務。 ### 第四、五集:SEVENTEEN 傳奇任務 * 2022 年 7 月 30 日 YouTube 上的 EP.4、8 月 6 日 YouTube 上的 EP.5 * YouTube 上的 EP.4 幕後花絮、YouTube 上的 EP.5 幕後花絮 第三輪任務「**SEVENTEEN 傳奇任務**」,15 人分成 3 組,各組將創作舞蹈,並用 SEVENTEEN 的歌曲進行表演,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團隊默契與舞蹈創作。 EP.4,在準備任務的練習期間 SEVENTEEN 公布特別任務「**綜藝感**」,超大型桌遊 & MARBLE,地圖上有多個小任務,依據轉盤轉到的數字作為移動的步數,並進行所到達格子上的任務,完成任務後插上旗子,最先插滿 5 個旗子的隊伍獲勝,最終由汪汪隊獲勝。 ### 第六、七集:BTS 任務 * 2022 年 8 月 13 日 YouTube 上的 EP.6、8 月 20 日 YouTube 上的 EP.7 * YouTube 上的 EP.6 幕後花絮、YouTube 上的 EP.7 幕後花絮 第四輪任務「**BTS 任務**」,15 人分成 2 組,各組分別準備 2 首 BTS 的歌曲,並分成 2 次舞台為演唱與改編版舞蹈表演,將進行 2 次的評價。這輪任務出道組成員獲得的 & BALL 不會放入 & RING,將由 11 名練習生填滿剩下 32% 空間的 & RING。 EP.6,公布驚喜任務,限時一小時學習 BTS 的〈DOPE〉副歌舞蹈,2 組隊伍進行舞蹈比賽,最終由 B 隊獲勝。TXT 作為嘉賓與 15 人首次見面。正式演出當天,公開 BTS 的加油影片。 ### 第八集:總決賽 * 2022 年 9 月 3 日於日本東京花園劇場舉辦,並以現場直播播出 YouTube 上的 EP.8 總決賽 * YouTube 上的 EP.8 幕後花絮 **總決賽**,11 名練習生分成 2 組,各組分別準備 1 首原創歌曲,4 名出道組成員與 2 組隊伍共同進行表演,接著 15 人共同表演主題曲。ENHYPEN 與 BTS 的 RM 作為嘉賓出席為練習生加油。最終團體 & TEAM 正式成立。 ## 決賽選拔排名 ### 選拔制度 11 名練習生中,4 項分數加總得分最高的前 5 名練習生,將成為追加的出道成員 * 導師與總監共 4 名評價佔 **40%**:每人各自評價練習生名次,評價第一得 10 分、第二 9 分… 最後 0 分,滿分 40。 * 特邀 3 名製作人 Scooter Braun、今井了介、ZICO 評價佔 **30%**:同第一項,滿分 30。 * 事前全球投票佔 **20%**:票數第一得 20 分、第二 18 分… 最後 0 分,滿分 20。 * 最終全球直播投票佔 **10%**:票數第一得 10 分、第二 9 分… 最後 0 分,滿分 10。 ### 投票排名 ### 總分排名 ## 音樂作品 ## 註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AUDITION** * 日視《&AUDITION - LIVE -》的官方網站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的官方網站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的 Twitter 帳戶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的 Instagram 帳戶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的 TikTok 帳戶 * YouTube 上的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播放列表(HYBE LABELS + 頻道) * YouTube 上的 HYBE LABELS 頻道
null
26,021
2023-04-29T18:32:13Z
76,958,229
&AUDITION
7,852,751
<p>《&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簡稱《&amp;AUDITION》,是日本HYBE JAPAN與HYBE LABELS JAPAN於2022年共同製作的新男團選拔及生存實境節目。由韓國選秀節目《I-LAND》中落選的K、NICHOLAS、EJ、TAKI,將與在11名練習生中選出追加的新成員,共同組成9人新男團&amp;TEAM<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p> <h2><span id=".E7.AF.80.E7.9B.AE.E6.A6.82.E8.A6.81"></span><span id="節目概要">節目概要</span></h2> <h3><span id=".26AUDITION_-_The_Howling_-"></span><span id="&amp;AUDITION_-_The_Howling_-">&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span></h3> <p>將圍繞「&amp;」這一關鍵符號,通過紀錄片的形式展現向夢想發起挑戰的4名出道組成員和11名練習生的努力、成長、喜悅和糾葛,以及到最終實現出道的全過程。為了成為HYBE LABELS JAPAN首個在全球出道的男子團體,出道組的4名成員K、NICHOLAS、EJ、TAKI與練習生將共同挑戰任務,帶來多種多樣的表演,展現各自的成長(&amp;),並朝著出道的夢想發出共鳴(Howling)。</p> <ul><li>YouTube (全球)、hulu (日本):2022年7月9日起每週六 13:30 (JST) 播出</li> <li>YouTube、hulu 、日視:第八集總決賽於2022年9月3日週六 16:00 (JST) 現場直播</li></ul><h3><span id=".26AUDITION_-_LIVE_-"></span><span id="&amp;AUDITION_-_LIVE_-">&amp;AUDITION - LIVE -</span></h3> <p>日視播出的應援節目,由主持人與觀眾一起觀看選秀節目,並為出道組成員與練習生的努力、成長、喜悅和糾葛,以及直到最終出道的歷程加油應援。 </p> <ul><li>日視:2022年7月13日起每週三 24:59 (JST) 播出<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li></ul><h2><span id=".E8.83.8C.E6.99.AF"></span><span id="背景">背景</span></h2> <p>2021年1月1日,HYBE LABELS JAPAN公布以日本為基礎的全球新人出道計畫,並公開徵選。五位由選秀節目《I-LAND》遭到淘汰的K、NICHOLAS、EJ、KYUNGMIN、TAKI,將與透過節目選出追加的新成員,組成新男子團體,將於2021年在日本出道。同年5月31日,宣布練習生KYUNGMIN退出新男團出道計畫。</p><p>2021年11月4日,宣布因肺炎疫情,新人出道計畫延至2022年,並開設K、NICHOLAS、EJ、TAKI四人官方推特&AUDITION boys。</p><p>2022年6月3日,宣布節目將於同年7月9日起在日本影音串流平台hulu播出,並在HYBE LABELS的YouTube頻道於全球上線。7月13日起在日本的日視播出應援節目。</p> <h2><span id=".E5.87.BA.E6.BC.94.E8.80.85"></span><span id="出演者">出演者</span></h2> <ul><li>特別顧問:房時爀</li> <li>導師:Pdogg 、孫承德</li> <li>總監:源田爽馬 (音樂)、井上さくら (表演)</li> <li>特別製作人:今井了介、UTA、Scooter Braun、ZICO</li> <li>特別嘉賓:ENHYPEN (EP.1、EP.8)、SEVENTEEN (EP.3、EP.4)、TXT (EP.6)、BTS (EP.6)、金南俊 (EP.8)</li> <li>日視《&amp;AUDITION - LIVE -》主持人:辻岡義堂、木村昴</li></ul><h2><span id=".E6.88.90.E5.93.A1"></span><span id="成員">成員</span></h2> <h3><span id=".E5.87.BA.E9.81.93.E6.88.90.E5.93.A1"></span><span id="出道成員">出道成員</span></h3> <h3><span id=".E7.B7.B4.E7.BF.92.E7.94.9F"></span><span id="練習生">練習生</span></h3> <h3><span id=".E6.9C.AA.E5.87.BA.E9.81.93.E7.B7.B4.E7.BF.92.E7.94.9F.E7.8F.BE.E6.B3.81"></span><span id="未出道練習生現況">未出道練習生現況</span></h3> <ul><li>JUNWON :選秀節目《FANTASY BOYS》參賽者</li></ul><h2><span id=".E4.BB.BB.E5.8B.99.E8.A9.95.E5.83.B9.E5.88.B6.E5.BA.A6"></span><span id="任務評價制度">任務評價制度</span></h2> <p>&amp;BALL (珠子) 是在每一輪任務的期中考核與正式演出後,分別給每人的評價分數 (珠子顆數)。期中考核與正式演出都會評價唱歌、表演,而正式演出多一個評價為每輪任務都會變的特殊項目。評價之後每人確認自己的&amp;BALL數量,再將得到的&amp;BALL放進&amp;RING裡,如果第四輪任務結束後&amp;BALL填滿了&amp;RING,全員將進入總決賽,若沒有填滿&amp;RING,全員15人將取消出道。 </p> <h2><span id=".E5.88.86.E9.9B.86.E5.85.A7.E5.AE.B9"></span><span id="分集內容">分集內容</span></h2> <h3><span id=".E7.AC.AC.E4.B8.80.E9.9B.86.EF.BC.9A.E5.9C.98.E9.AB.94.E4.B8.BB.E9.A1.8C.E6.9B.B2.E4.BB.BB.E5.8B.99"></span><span id="第一集:團體主題曲任務">第一集:團體主題曲任務</span></h3> <ul><li>2022年7月9日YouTube上的EP.1</li> <li>YouTube上的EP.1幕後花絮</li></ul><p>4名出道組成員K、NICHOLAS、EJ、TAKI與曾共同出演選秀節目《I-LAND》的ENHYPEN成員再次見面,與11名練習生也首次見面。公布首輪任務「<b>團體主題曲任務</b>」,由15人組成一團表演主題曲〈The Final Countdown〉,而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團體的凝聚力。練習生MINHYUNG因無法登場,最終由14人演出。</p> <h3><span id=".E7.AC.AC.E4.BA.8C.E3.80.81.E4.B8.89.E9.9B.86.EF.BC.9A.E4.B8.BB.E9.A1.8C.E4.BB.BB.E5.8B.99"></span><span id="第二、三集:主題任務">第二、三集:主題任務</span></h3> <ul><li>2022年7月16日YouTube上的EP.2、7月23日YouTube上的EP.3</li> <li>YouTube上的EP.2幕後花絮、YouTube上的EP.3幕後花絮</li></ul><p>第二輪任務「<b>主題任務</b>」,以K、NICHOLAS、EJ、TAKI為中心分成4組,各組準備不同主題的表演,出道組成員成為隊長帶領隊員挑戰任務,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各隊表現的默契與產生的化學反應。任務結束後SEVENTEEN作為嘉賓公布第三輪任務。</p> <h3><span id=".E7.AC.AC.E5.9B.9B.E3.80.81.E4.BA.94.E9.9B.86.EF.BC.9ASEVENTEEN.E5.82.B3.E5.A5.87.E4.BB.BB.E5.8B.99"></span><span id="第四、五集:SEVENTEEN傳奇任務">第四、五集:SEVENTEEN傳奇任務</span></h3> <ul><li>2022年7月30日YouTube上的EP.4、8月6日YouTube上的EP.5</li> <li>YouTube上的EP.4幕後花絮、YouTube上的EP.5幕後花絮</li></ul><p>第三輪任務「<b>SEVENTEEN傳奇任務</b>」,15人分成3組,各組將創作舞蹈,並用SEVENTEEN的歌曲進行表演,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團隊默契與舞蹈創作。</p><p>EP.4,在準備任務的練習期間SEVENTEEN公布特別任務「<b>綜藝感</b>」,超大型桌遊&amp;MARBLE,地圖上有多個小任務,依據轉盤轉到的數字作為移動的步數,並進行所到達格子上的任務,完成任務後插上旗子,最先插滿5個旗子的隊伍獲勝,最終由汪汪隊獲勝。 </p> <h3><span id=".E7.AC.AC.E5.85.AD.E3.80.81.E4.B8.83.E9.9B.86.EF.BC.9ABTS.E4.BB.BB.E5.8B.99"></span><span id="第六、七集:BTS任務">第六、七集:BTS任務</span></h3> <ul><li>2022年8月13日YouTube上的EP.6、8月20日YouTube上的EP.7</li> <li>YouTube上的EP.6幕後花絮、YouTube上的EP.7幕後花絮</li></ul><p>第四輪任務「<b>BTS任務</b>」,15人分成2組,各組分別準備2首BTS的歌曲,並分成2次舞台為演唱與改編版舞蹈表演,將進行2次的評價。這輪任務出道組成員獲得的&amp;BALL不會放入&amp;RING,將由11名練習生填滿剩下32%空間的&amp;RING。</p><p>EP.6,公布驚喜任務,限時一小時學習BTS的〈DOPE〉副歌舞蹈,2組隊伍進行舞蹈比賽,最終由B隊獲勝。TXT作為嘉賓與15人首次見面。正式演出當天,公開BTS的加油影片。 </p> <h3><span id=".E7.AC.AC.E5.85.AB.E9.9B.86.EF.BC.9A.E7.B8.BD.E6.B1.BA.E8.B3.BD"></span><span id="第八集:總決賽">第八集:總決賽</span></h3> <ul><li>2022年9月3日於日本<span data-orig-title="東京花園劇場"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東京ガーデンシアター"><span>東京花園劇場</span></span>舉辦,並以現場直播播出YouTube上的EP.8 總決賽</li> <li>YouTube上的EP.8幕後花絮</li></ul><p><b>總決賽</b>,11名練習生分成2組,各組分別準備1首原創歌曲,4名出道組成員與2組隊伍共同進行表演,接著15人共同表演主題曲。ENHYPEN與BTS的RM作為嘉賓出席為練習生加油。最終團體&amp;TEAM正式成立。 </p> <h2><span id=".E6.B1.BA.E8.B3.BD.E9.81.B8.E6.8B.94.E6.8E.92.E5.90.8D"></span><span id="決賽選拔排名">決賽選拔排名</span></h2> <h3><span id=".E9.81.B8.E6.8B.94.E5.88.B6.E5.BA.A6"></span><span id="選拔制度">選拔制度</span></h3> <p>11名練習生中,4項分數加總得分最高的前5名練習生,將成為追加的出道成員 </p> <ul><li>導師與總監共4名評價佔<b>40%</b>:每人各自評價練習生名次,評價第一得10分、第二9分…最後0分,滿分40。</li> <li>特邀3名製作人Scooter Braun、今井了介、ZICO評價佔<b>30%</b>:同第一項,滿分30。</li> <li>事前全球投票佔<b>20%</b>:票數第一得20分、第二18分…最後0分,滿分20。</li> <li>最終全球直播投票佔<b>10%</b>:票數第一得10分、第二9分…最後0分,滿分10。</li></ul><h3><span id=".E6.8A.95.E7.A5.A8.E6.8E.92.E5.90.8D"></span><span id="投票排名">投票排名</span></h3> <h3><span id=".E7.B8.BD.E5.88.86.E6.8E.92.E5.90.8D"></span><span id="總分排名">總分排名</span></h3> <h2><span id=".E9.9F.B3.E6.A8.82.E4.BD.9C.E5.93.81"></span><span id="音樂作品">音樂作品</span></h2>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dl><dt>&amp;AUDITION</dt></dl><ul><li><span><span>日視《&amp;AUDITION - LIVE -》的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span><span>&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的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的Twitter帳戶</li> <li>&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的Instagram帳戶</li> <li>&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的TikTok帳戶</li> <li>YouTube上的&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播放列表(HYBE LABELS +頻道)</li> <li>YouTube上的<span>HYBE LABELS</span>頻道</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71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64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6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415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1634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06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953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14104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94.011 1 -total 36.32% 215.765 4 Template:Infobox 26.59% 157.971 1 Template:電視節目資訊框 21.19% 125.856 1 Template:Reflist 18.32% 108.818 21 Template:Lang 16.93% 100.554 19 Template:Cite_web 16.88% 100.266 2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1.01% 65.387 2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9.99% 59.352 21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8.68% 51.535 21 Template:Str_mid -->
《&AUDITION - The Howling -》,簡稱《&AUDITION》,是日本 HYBE JAPAN 與 HYBE LABELS JAPAN 於 2022 年共同製作的新男團選拔及生存實境節目。由韓國選秀節目《I-LAND》中落選的 K、NICHOLAS、EJ、TAKI,將與在 11 名練習生中選出追加的新成員,共同組成 9 人新男團 & TEAM。 ## 節目概要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將圍繞「&」這一關鍵符號,通過紀錄片的形式展現向夢想發起挑戰的 4 名出道組成員和 11 名練習生的努力、成長、喜悅和糾葛,以及到最終實現出道的全過程。為了成為 HYBE LABELS JAPAN 首個在全球出道的男子團體,出道組的 4 名成員 K、NICHOLAS、EJ、TAKI 與練習生將共同挑戰任務,帶來多種多樣的表演,展現各自的成長(&),並朝著出道的夢想發出共鳴(Howling)。 * YouTube (全球)、hulu (日本):2022 年 7 月 9 日起每週六 13:30 (JST) 播出 * YouTube、hulu 、日視:第八集總決賽於 2022 年 9 月 3 日週六 16:00 (JST) 現場直播 ### &AUDITION - LIVE - 日視播出的應援節目,由主持人與觀眾一起觀看選秀節目,並為出道組成員與練習生的努力、成長、喜悅和糾葛,以及直到最終出道的歷程加油應援。 * 日視:2022 年 7 月 13 日起每週三 24:59 (JST) 播出 ## 背景 2021 年 1 月 1 日,HYBE LABELS JAPAN 公布以日本為基礎的全球新人出道計畫,並公開徵選。五位由選秀節目《I-LAND》遭到淘汰的 K、NICHOLAS、EJ、KYUNGMIN、TAKI,將與透過節目選出追加的新成員,組成新男子團體,將於 2021 年在日本出道。同年 5 月 31 日,宣布練習生 KYUNGMIN 退出新男團出道計畫。 2021 年 11 月 4 日,宣布因肺炎疫情,新人出道計畫延至 2022 年,並開設 K、NICHOLAS、EJ、TAKI 四人官方推特&AUDITION boys。 2022 年 6 月 3 日,宣布節目將於同年 7 月 9 日起在日本影音串流平台 hulu 播出,並在 HYBE LABELS 的 YouTube 頻道於全球上線。7 月 13 日起在日本的日視播出應援節目。 ## 出演者 * 特別顧問:房時爀 * 導師:Pdogg 、孫承德 * 總監:源田爽馬 (音樂)、井上さくら (表演) * 特別製作人:今井了介、UTA、Scooter Braun、ZICO * 特別嘉賓:ENHYPEN (EP.1、EP.8)、SEVENTEEN (EP.3、EP.4)、TXT (EP.6)、BTS (EP.6)、金南俊 (EP.8) * 日視《&AUDITION - LIVE -》主持人:辻岡義堂、木村昴 ## 成員 ### 出道成員 ### 練習生 ### 未出道練習生現況 * JUNWON :選秀節目《FANTASY BOYS》參賽者 ## 任務評價制度 &BALL (珠子) 是在每一輪任務的期中考核與正式演出後,分別給每人的評價分數 (珠子顆數)。期中考核與正式演出都會評價唱歌、表演,而正式演出多一個評價為每輪任務都會變的特殊項目。評價之後每人確認自己的 & BALL 數量,再將得到的 & BALL 放進 & RING 裡,如果第四輪任務結束後 & BALL 填滿了 & RING,全員將進入總決賽,若沒有填滿 & RING,全員 15 人將取消出道。 ## 分集內容 ### 第一集:團體主題曲任務 * 2022 年 7 月 9 日 YouTube 上的 EP.1 * YouTube 上的 EP.1 幕後花絮 4 名出道組成員 K、NICHOLAS、EJ、TAKI 與曾共同出演選秀節目《I-LAND》的 ENHYPEN 成員再次見面,與 11 名練習生也首次見面。公布首輪任務「**團體主題曲任務**」,由 15 人組成一團表演主題曲〈The Final Countdown〉,而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團體的凝聚力。練習生 MINHYUNG 因無法登場,最終由 14 人演出。 ### 第二、三集:主題任務 * 2022 年 7 月 16 日 YouTube 上的 EP.2、7 月 23 日 YouTube 上的 EP.3 * YouTube 上的 EP.2 幕後花絮、YouTube 上的 EP.3 幕後花絮 第二輪任務「**主題任務**」,以 K、NICHOLAS、EJ、TAKI 為中心分成 4 組,各組準備不同主題的表演,出道組成員成為隊長帶領隊員挑戰任務,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各隊表現的默契與產生的化學反應。任務結束後 SEVENTEEN 作為嘉賓公布第三輪任務。 ### 第四、五集:SEVENTEEN 傳奇任務 * 2022 年 7 月 30 日 YouTube 上的 EP.4、8 月 6 日 YouTube 上的 EP.5 * YouTube 上的 EP.4 幕後花絮、YouTube 上的 EP.5 幕後花絮 第三輪任務「**SEVENTEEN 傳奇任務**」,15 人分成 3 組,各組將創作舞蹈,並用 SEVENTEEN 的歌曲進行表演,評價的特殊項目為團隊默契與舞蹈創作。 EP.4,在準備任務的練習期間 SEVENTEEN 公布特別任務「**綜藝感**」,超大型桌遊 & MARBLE,地圖上有多個小任務,依據轉盤轉到的數字作為移動的步數,並進行所到達格子上的任務,完成任務後插上旗子,最先插滿 5 個旗子的隊伍獲勝,最終由汪汪隊獲勝。 ### 第六、七集:BTS 任務 * 2022 年 8 月 13 日 YouTube 上的 EP.6、8 月 20 日 YouTube 上的 EP.7 * YouTube 上的 EP.6 幕後花絮、YouTube 上的 EP.7 幕後花絮 第四輪任務「**BTS 任務**」,15 人分成 2 組,各組分別準備 2 首 BTS 的歌曲,並分成 2 次舞台為演唱與改編版舞蹈表演,將進行 2 次的評價。這輪任務出道組成員獲得的 & BALL 不會放入 & RING,將由 11 名練習生填滿剩下 32% 空間的 & RING。 EP.6,公布驚喜任務,限時一小時學習 BTS 的〈DOPE〉副歌舞蹈,2 組隊伍進行舞蹈比賽,最終由 B 隊獲勝。TXT 作為嘉賓與 15 人首次見面。正式演出當天,公開 BTS 的加油影片。 ### 第八集:總決賽 * 2022 年 9 月 3 日於日本東京花園劇場舉辦,並以現場直播播出 YouTube 上的 EP.8 總決賽 * YouTube 上的 EP.8 幕後花絮 **總決賽**,11 名練習生分成 2 組,各組分別準備 1 首原創歌曲,4 名出道組成員與 2 組隊伍共同進行表演,接著 15 人共同表演主題曲。ENHYPEN 與 BTS 的 RM 作為嘉賓出席為練習生加油。最終團體 & TEAM 正式成立。 ## 決賽選拔排名 ### 選拔制度 11 名練習生中,4 項分數加總得分最高的前 5 名練習生,將成為追加的出道成員 * 導師與總監共 4 名評價佔 **40%**:每人各自評價練習生名次,評價第一得 10 分、第二 9 分… 最後 0 分,滿分 40。 * 特邀 3 名製作人 Scooter Braun、今井了介、ZICO 評價佔 **30%**:同第一項,滿分 30。 * 事前全球投票佔 **20%**:票數第一得 20 分、第二 18 分… 最後 0 分,滿分 20。 * 最終全球直播投票佔 **10%**:票數第一得 10 分、第二 9 分… 最後 0 分,滿分 10。 ### 投票排名 ### 總分排名 ## 音樂作品 ## 註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AUDITION** * 日視《&AUDITION - LIVE -》的官方網站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的官方網站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的 Twitter 帳戶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的 Instagram 帳戶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的 TikTok 帳戶 * YouTube 上的 & AUDITION - The Howling - 播放列表(HYBE LABELS + 頻道) * YouTube 上的 HYBE LABELS 頻道
null
26,021
2023-04-29T18:32:13Z
76,958,229
&AUDITION_-_The_Howling_-
6,828,548
<p>《<b>Watch</b>》是美國歌手怪奇比莉的首張迷你專輯《不要對我笑》中的一首歌。 它於2017年6月30日發行,是迷你專輯的第三張單曲。 從比莉的角度來看,這首歌是關於不與你想要的人在一起,而對此卻無能為力。 </p> <h2><span id=".E9.9F.B3.E6.A8.82.E9.8C.84.E5.BD.B1.E5.B8.B6"></span><span id="音樂錄影帶">音樂錄影帶</span></h2> <p>官方音樂錄影帶於2017年9月18日發行。 </p> <h2><span id=".E6.A6.9C.E5.96.AE"></span><span id="榜單">榜單</span></h2> <h2><span id=".26Burn"></span><span id="&amp;Burn">&amp;Burn</span></h2>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7735281"><p><b>《&amp;Burn》</b>是怪奇比莉和<span data-orig-title="文斯·斯塔普利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Vince Staples"><span>文斯·斯塔普利斯</span></span>的歌曲,為比莉首張迷你專輯《不要對我笑》的第七張單曲。 它是單曲《<b>Watch</b>》的重新混音版本。</p> <h3><span id=".E6.A6.9C.E5.96.AE_2"></span><span id="榜單_2">榜單</span></h3>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52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4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6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2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41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9533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182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68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6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19534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50.077 1 -total 44.81% 246.504 2 Template:Infobox_song 40.39% 222.150 4 Template:Infobox 24.17% 132.971 5 Template:Certification_Table_Entry 13.92% 76.562 1 Template:比莉·艾利什 13.28% 73.050 1 Template:Navbox_musical_artist 13.02% 71.605 3 Template:Certification_Cite_Ref 12.65% 69.595 1 Template:Navbox 12.55% 69.057 1 Template:Reflist 12.23% 67.286 3 Template:Cite_certification -->
《**Watch**》是美國歌手怪奇比莉的首張迷你專輯《不要對我笑》中的一首歌。 它於 2017 年 6 月 30 日發行,是迷你專輯的第三張單曲。 從比莉的角度來看,這首歌是關於不與你想要的人在一起,而對此卻無能為力。 ## 音樂錄影帶 官方音樂錄影帶於 2017 年 9 月 18 日發行。 ## 榜單 ## &Burn **《&Burn》**是怪奇比莉和文斯・斯塔普利斯的歌曲,為比莉首張迷你專輯《不要對我笑》的第七張單曲。 它是單曲《**Watch**》的重新混音版本。 ### 榜單 ## 參考資料
null
4,280
2023-04-18T18:44:06Z
74,123,307
&Burn
7,999,190
<p><b>&amp;TEAM</b>(英語:<span lang="en">andTEAM</span>,日語:<span lang="ja">エンティーム</span>,韓語:<span lang="ko">앤팀</span>)是日本HYBE LABELS JAPAN透過選秀節目《&amp;AUDITION》推出的九人男子團體,由七位日本成員K、FUMA、YUMA、JO、HARUA、TAKI、MAKI,一位韓國成員EJ,以及一位台灣成員NICHOLAS組成,並由EJ擔任隊長以及FUMA擔任副隊長,於2022年12月7日以首張迷你專輯《First Howling : ME》出道。</p> <h2><span id=".E5.9C.98.E9.AB.94.E8.B3.87.E6.96.99"></span><span id="團體資料">團體資料</span></h2> <h3><span id=".E5.9C.98.E5.90.8D"></span><span id="團名">團名</span></h3> <p>團名<b>&amp;TEAM</b>,具有多樣性的9人通過「&amp;」將人與人、人與世界、藝人與粉絲相連,有著進而成為讓粉絲們互相連接的團體的意義,&amp;TEAM也蘊含著爲了成長爲「更好的我」,成員們凝聚個人能量成為命運共同體,並有超越極限的抱負。</p> <h3><span id=".E7.B2.89.E7.B5.B2.E5.90.8D.E7.A8.B1"></span><span id="粉絲名稱">粉絲名稱</span></h3> <p><b>LUNÉ</b>(日語:<span lang="ja">ルネ</span>),意思為月亮,是「<b>L</b>ight <b>U</b>p <b>N</b>ew <b>E</b>nergy」的縮寫,也蘊含著粉絲像月亮一樣照亮&amp;TEAM的未來,成為&amp;TEAM向前邁進的原動力。</p> <h3><span id=".E4.B8.96.E7.95.8C.E8.A7.80"></span><span id="世界觀">世界觀</span></h3> <p>團體的概念為狼人,HYBE以9名成員為主角創作故事IP,並於WEBTOON平台上發行網路漫畫與小說《DARK MOON: 灰色都市​》<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透過他們的歌曲、表演、MV以及原創故事來展現世界觀,並與團體ENHYPEN於同個世界觀《DARK MOON​》。</p> <h2><span id=".E6.88.90.E5.93.A1.E8.B3.87.E6.96.99"></span><span id="成員資料">成員資料</span></h2> <ul><li>名字<b>粗體</b>為隊長EJ和副隊長FUMA</li></ul><h2><span id=".E7.99.BC.E5.B1.95.E6.AD.B7.E7.A8.8B"></span><span id="發展歷程">發展歷程</span></h2> <h3><span id=".E5.87.BA.E9.81.93.E5.89.8D"></span><span id="出道前">出道前</span></h3> <p>2020年6月26日,K、NICHOLAS、EJ、TAKI四人為BELIFT LAB旗下練習生,參加選秀節目《I-LAND》遭到淘汰。</p><p>2021年1月1日,HYBE LABELS JAPAN宣布旗下準出道練習生K、NICHOLAS、EJ、TAKI<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將與透過新選秀節目《&amp;AUDITION》選出追加的新成員,組成新男子團體。</p><p>2021年11月4日,成立&amp;AUDITION boys進行活動,並開設K、NICHOLAS、EJ、TAKI四人官方推特。</p><p>2022年7月9日,四位成員K、NICHOLAS、EJ、TAKI一同出演選秀節目《&amp;AUDITION - The Howling -》,同年9月3日於節目最後一集選出的新成員FUMA、YUMA、JO、HARUA、MAKI,與原四名成員共同組成團體,成為HYBE LABELS JAPAN旗下第一個男子團體。 </p> <h3><span id="2022.E5.B9.B4.EF.BC.9A.E5.87.BA.E9.81.93"></span><span id="2022年:出道">2022年:出道</span></h3> <dl><dt>迷你一輯《First Howling:ME》</dt></dl><p>12月7日,發行首張迷你專輯《First Howling : ME》正式出道,並於同月8日在東京體育館舉辦出道Showcase。</p><p>12月16日,首張迷你專輯銷售首週於Oricon公信榜的實體與數位專輯合算排名第一,並於日本告示牌的專輯銷售、下載專輯以及熱門專輯也排名第一。</p> <h3><span id="2023.E5.B9.B4"></span><span id="2023年">2023年</span></h3> <p>4月22日,&amp;TEAM首次負責演唱由秋元康作詞與&amp;TEAM音樂製作人源田爽馬製作的日本電視劇《巧克力醫生》主題曲〈Blind Love〉,成員YUMA、HARUA、TAKI、MAKI也首次出演電視劇,將於第三集飾演男團WORLD CLASS成員,並與主演坂口健太郎再次合作。</p> <dl><dt>迷你二輯《First Howling:WE》</dt></dl><p>6月14日,發行第二張迷你專輯《First Howling : WE》。</p> <h2><span id=".E9.9F.B3.E6.A8.82.E4.BD.9C.E5.93.81"></span><span id="音樂作品">音樂作品</span></h2> <h3><span id=".E6.97.A5.E8.AA.9E"></span><span id="日語">日語</span></h3> <dl><dt>迷你專輯</dt></dl><ul><li>2022年《First Howling : ME》</li> <li>2022年《First Howling : WE》</li></ul><dl><dt>OST</dt></dl><ul><li>2023年〈BUZZ LOVE〉(ロマンスは、デビュー前に 片頭曲)</li> <li>2023年〈W.O.L.F. (Win Or Lose Fight)〉(DARK MOON: 灰色都市 OST)<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li> <li>2023年〈Blind Love〉(巧克力醫生 主題曲)</li></ul><h2><span id=".E5.AA.92.E9.AB.94.E4.BD.9C.E5.93.81"></span><span id="媒體作品">媒體作品</span></h2> <h3><span id=".E5.B0.88.E5.B1.AC.E7.AF.80.E7.9B.AE"></span><span id="專屬節目">專屬節目</span></h3> <h3><span id=".E5.9B.BA.E5.AE.9A.E5.87.BA.E6.BC.94.E7.AF.80.E7.9B.AE"></span><span id="固定出演節目">固定出演節目</span></h3> <h3><span id=".E9.9B.BB.E8.A6.96.E5.8A.87"></span><span id="電視劇">電視劇</span></h3> <h3><span id=".E9.9F.B3.E6.A8.82.E7.89.B9.E5.88.A5.E7.AF.80.E7.9B.AE"></span><span id="音樂特別節目">音樂特別節目</span></h3> <h2><span id=".E9.9B.9C.E8.AA.8C.E7.95.AB.E5.A0.B1"></span><span id="雜誌畫報">雜誌畫報</span></h2> <h2><span id=".E5.BB.A3.E5.91.8A.E4.BB.A3.E8.A8.80"></span><span id="廣告代言">廣告代言</span></h2> <h2><span id=".E6.BC.94.E5.94.B1.E6.9C.83.E5.8F.8A.E5.85.B6.E4.BB.96.E6.BC.94.E5.87.BA"></span><span id="演唱會及其他演出">演唱會及其他演出</span></h2> <h2><span id=".E7.8D.8E.E9.A0.85.E8.88.87.E6.A6.AE.E8.AD.BD"></span><span id="獎項與榮譽">獎項與榮譽</span></h2>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amp;TEAM的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span><span>&amp;TEAM的環球音樂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amp;TEAM官方的Twitter帳戶</li> <li>&amp;TEAM成員的Twitter帳戶</li> <li>&amp;TEAM的Instagram帳戶</li> <li>YouTube上的&amp;TEAM頻道</li> <li><span>&amp;TEAM的Weverse社群</span></li> <li>&amp;TEAM的TikTok帳戶</li> <li>&amp;TEAM的bilibili個人空間<span title="中文">(中文)</span></li> <li>&amp;TEAM的新浪微博<span title="中文">(中文)</span></li></ul>
**&TEAM**(英語:andTEAM,日語:エンティーム,韓語:앤팀)是日本 HYBE LABELS JAPAN 透過選秀節目《&AUDITION》推出的九人男子團體,由七位日本成員 K、FUMA、YUMA、JO、HARUA、TAKI、MAKI,一位韓國成員 EJ,以及一位台灣成員 NICHOLAS 組成,並由 EJ 擔任隊長以及 FUMA 擔任副隊長,於 2022 年 12 月 7 日以首張迷你專輯《First Howling : ME》出道。 ## 團體資料 ### 團名 團名 **&TEAM**,具有多樣性的 9 人通過「&」將人與人、人與世界、藝人與粉絲相連,有著進而成為讓粉絲們互相連接的團體的意義,&TEAM 也蘊含著爲了成長爲「更好的我」,成員們凝聚個人能量成為命運共同體,並有超越極限的抱負。 ### 粉絲名稱 **LUNÉ**(日語:ルネ),意思為月亮,是「**L**ight **U**p **N**ew **E**nergy」的縮寫,也蘊含著粉絲像月亮一樣照亮 & TEAM 的未來,成為 & TEAM 向前邁進的原動力。 ### 世界觀 團體的概念為狼人,HYBE 以 9 名成員為主角創作故事 IP,並於 WEBTOON 平台上發行網路漫畫與小說《DARK MOON: 灰色都市​》,透過他們的歌曲、表演、MV 以及原創故事來展現世界觀,並與團體 ENHYPEN 於同個世界觀《DARK MOON​》。 ## 成員資料 * 名字**粗體**為隊長 EJ 和副隊長 FUMA ## 發展歷程 ### 出道前 2020 年 6 月 26 日,K、NICHOLAS、EJ、TAKI 四人為 BELIFT LAB 旗下練習生,參加選秀節目《I-LAND》遭到淘汰。 2021 年 1 月 1 日,HYBE LABELS JAPAN 宣布旗下準出道練習生 K、NICHOLAS、EJ、TAKI,將與透過新選秀節目《&AUDITION》選出追加的新成員,組成新男子團體。 2021 年 11 月 4 日,成立 & AUDITION boys 進行活動,並開設 K、NICHOLAS、EJ、TAKI 四人官方推特。 2022 年 7 月 9 日,四位成員 K、NICHOLAS、EJ、TAKI 一同出演選秀節目《&AUDITION - The Howling -》,同年 9 月 3 日於節目最後一集選出的新成員 FUMA、YUMA、JO、HARUA、MAKI,與原四名成員共同組成團體,成為 HYBE LABELS JAPAN 旗下第一個男子團體。 ### 2022 年:出道 **迷你一輯《First Howling:ME》** 12 月 7 日,發行首張迷你專輯《First Howling : ME》正式出道,並於同月 8 日在東京體育館舉辦出道 Showcase。 12 月 16 日,首張迷你專輯銷售首週於 Oricon 公信榜的實體與數位專輯合算排名第一,並於日本告示牌的專輯銷售、下載專輯以及熱門專輯也排名第一。 ### 2023 年 4 月 22 日,&TEAM 首次負責演唱由秋元康作詞與 & TEAM 音樂製作人源田爽馬製作的日本電視劇《巧克力醫生》主題曲〈Blind Love〉,成員 YUMA、HARUA、TAKI、MAKI 也首次出演電視劇,將於第三集飾演男團 WORLD CLASS 成員,並與主演坂口健太郎再次合作。 **迷你二輯《First Howling:WE》** 6 月 14 日,發行第二張迷你專輯《First Howling : WE》。 ## 音樂作品 ### 日語 **迷你專輯** * 2022 年《First Howling : ME》 * 2022 年《First Howling : WE》 **OST** * 2023 年〈BUZZ LOVE〉(ロマンスは、デビュー前に 片頭曲) * 2023 年〈W.O.L.F. (Win Or Lose Fight)〉(DARK MOON: 灰色都市 OST) * 2023 年〈Blind Love〉(巧克力醫生 主題曲) ## 媒體作品 ### 專屬節目 ### 固定出演節目 ### 電視劇 ### 音樂特別節目 ## 雜誌畫報 ## 廣告代言 ## 演唱會及其他演出 ## 獎項與榮譽 ## 註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TEAM 的官方網站 * &TEAM 的環球音樂官方網站 * &TEAM 官方的 Twitter 帳戶 * &TEAM 成員的 Twitter 帳戶 * &TEAM 的 Instagram 帳戶 * YouTube 上的 & TEAM 頻道 * &TEAM 的 Weverse 社群 * &TEAM 的 TikTok 帳戶 * &TEAM 的 bilibili 個人空間(中文) * &TEAM 的新浪微博(中文)
null
22,199
2023-05-02T16:38:27Z
77,073,067
&TEAM
8,313,165
<p><b>&amp;TEAM演唱會列表</b>主要列舉日本男子團體<b>&amp;TEAM</b>歷年舉行的演唱會、大型公開演出活動與其他演出。 </p> <h2><span id="SHOWCASE">SHOWCASE</span></h2> <h2><span id=".E7.B2.89.E7.B5.B2.E8.A6.8B.E9.9D.A2.E6.9C.83"></span><span id="粉絲見面會">粉絲見面會</span></h2> <h2><span id=".E5.85.B6.E4.BB.96.E5.A4.A7.E5.9E.8B.E6.B4.BB.E5.8B.95.E6.BC.94.E5.87.BA"></span><span id="其他大型活動演出">其他大型活動演出</span></h2> <h2><span id=".E8.A8.BB.E9.87.8B.E5.8F.8A.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註釋及參考資料">註釋及參考資料</span></h2> <dl><dt>註釋</dt></dl> <dl><dt>參考資料</dt></dl>
**&TEAM 演唱會列表**主要列舉日本男子團體 **&TEAM** 歷年舉行的演唱會、大型公開演出活動與其他演出。 ## SHOWCASE ## 粉絲見面會 ## 其他大型活動演出 ## 註釋及參考資料 **註釋** **參考資料**
null
5,097
2023-05-02T11:24:26Z
76,997,600
&TEAM演唱會列表
6,726,824
<p>《<b>&amp;TWICE</b>》是韓國女子團體TWICE於2019年11月20日推出的第二張日語正規專輯,主打歌為〈Fake &amp; True〉。而在2020年2月5日推出的改版專輯《<b>&amp;TWICE -Repackage-</b>》,主打歌為〈SWING〉,均由JYP娛樂製作,日本華納音樂發行。 </p> <h2><span id=".E7.99.BC.E8.A1.8C"></span><span id="發行">發行</span></h2> <p>新專輯的名稱《&amp;TWICE》,在「&amp;」之前是空白,代表著TWICE能夠融入無限的可能性,同時也表示「全世界所有聽到這張專輯的人也都有可能性」,且「與TWICE」還象徵著她們欲對ONCE表達的「一直和TWICE在一起」。該專輯將收錄共10首歌曲,其中將包含主打歌〈Fake &amp; True〉等8首全新曲目以及《HAPPY HAPPY》、《Breakthrough》等TWICE在日本推出的單曲。成員彩瑛參與了新歌〈How u doin'〉作詞、作曲,是第一位參與日文歌曲創作的TWICE成員,此曲是她與FRANTS在2018年底共同創作的歌曲,而該曲的歌詞原先是韓文,後來被翻譯成日文。主打歌〈Fake &amp; True〉MV於10月17日解禁。 </p> <h2><span id=".E6.A6.82.E8.A6.81"></span><span id="概要">概要</span></h2> <p>此專輯共發行六個版本</p> <ul><li>初回限定盤A:內含1張CD、1張DVD(收錄:TWICE 1st ARENA TOUR 2018 "BDZ"@武藏野之森綜合體育廣場(全21曲128分))、32頁歌詞本、隨機小卡1張(共10款)</li></ul><ul><li>初回限定盤B:內含1張CD、1張DVD(收錄:「Fake &amp; True」Music Video、「Fake &amp; True」Music Video Making Movie、「HAPPY HAPPY」Dance Making Video In Hawaii、「HAPPY HAPPY」Dance Practice Video In Hawaii、HawaiiShooting Making Movie、Jacket Shooting Making Movie)、20頁歌詞本、隨機小卡1張(共10款)</li></ul><ul><li>通常盤:內含1張CD、20頁寫真歌詞本、隨機小卡1張(共10款)</li></ul><ul><li>ONCE JAPAN限定盤:內含1張CD、32頁歌詞本、隨機成員留言小卡1張(共10款)、3*3折疊海報、特典申請序號</li></ul><ul><li>ONCE JAPAN特典收納盒A+ONCE JAPAN限定盤+初回限定盤A</li></ul><ul><li>ONCE JAPAN特典收納盒B+ONCE JAPAN限定盤+初回限定盤B+通常盤</li></ul><h2><span id=".E6.9B.B2.E7.9B.AE"></span><span id="曲目">曲目</span></h2> <ul><li>粗體字為主打歌</li></ul><h2><span id=".E9.8A.B7.E5.94.AE.E6.A6.9C.E5.96.AE.E6.88.90.E7.B8.BE"></span><span id="銷售榜單成績">銷售榜單成績</span></h2> <h3><span id="Oricon.E5.85.AC.E4.BF.A1.E6.A6.9C"></span><span id="Oricon公信榜">Oricon公信榜</span></h3>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3><span id=".E8.A8.BB.E8.A7.A3"></span><span id="註解">註解</span></h3> <h3><span id=".E5.BC.95.E7.94.A8.E4.BE.86.E6.BA.90"></span><span id="引用來源">引用來源</span></h3>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YouTube上的TWICE『&amp;TWICE』Spoiler Video</li> <li>YouTube上的TWICE『&amp;TWICE』Information Video</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4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67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91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61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5939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70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63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39069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78.506 1 -total 40.56% 194.083 1 Template:Infobox_album 33.54% 160.490 5 Template:Infobox 24.89% 119.111 2 Template:Navbox 17.36% 83.088 1 Template:Oricon專輯週榜冠軍_(2019年) 15.64% 74.857 45 Template:Link-ja 15.36% 73.486 2 Template:Reflist 12.37% 59.171 1 Template:TWICE 11.84% 56.677 1 Template:NavboxV2 8.51% 40.716 1 Template:Oricon專輯合算週榜冠軍_(2019年) -->
《**&TWICE**》是韓國女子團體 TWICE 於 2019 年 11 月 20 日推出的第二張日語正規專輯,主打歌為〈Fake & True〉。而在 2020 年 2 月 5 日推出的改版專輯《**&TWICE -Repackage-**》,主打歌為〈SWING〉,均由 JYP 娛樂製作,日本華納音樂發行。 ## 發行 新專輯的名稱《&TWICE》,在「&」之前是空白,代表著 TWICE 能夠融入無限的可能性,同時也表示「全世界所有聽到這張專輯的人也都有可能性」,且「與 TWICE」還象徵著她們欲對 ONCE 表達的「一直和 TWICE 在一起」。該專輯將收錄共 10 首歌曲,其中將包含主打歌〈Fake & True〉等 8 首全新曲目以及《HAPPY HAPPY》、《Breakthrough》等 TWICE 在日本推出的單曲。成員彩瑛參與了新歌〈How u doin'〉作詞、作曲,是第一位參與日文歌曲創作的 TWICE 成員,此曲是她與 FRANTS 在 2018 年底共同創作的歌曲,而該曲的歌詞原先是韓文,後來被翻譯成日文。主打歌〈Fake & True〉MV 於 10 月 17 日解禁。 ## 概要 此專輯共發行六個版本 * 初回限定盤 A: 內含 1 張 CD、1 張 DVD (收錄:TWICE 1st ARENA TOUR 2018 "BDZ"@武藏野之森綜合體育廣場 (全 21 曲 128 分))、32 頁歌詞本、隨機小卡 1 張 (共 10 款) * 初回限定盤 B: 內含 1 張 CD、1 張 DVD (收錄:「Fake & True」Music Video、「Fake & True」Music Video Making Movie、「HAPPY HAPPY」Dance Making Video In Hawaii、「HAPPY HAPPY」Dance Practice Video In Hawaii、HawaiiShooting Making Movie、Jacket Shooting Making Movie)、20 頁歌詞本、隨機小卡 1 張 (共 10 款) * 通常盤:內含 1 張 CD、20 頁寫真歌詞本、隨機小卡 1 張 (共 10 款) * ONCE JAPAN 限定盤:內含 1 張 CD、32 頁歌詞本、隨機成員留言小卡 1 張 (共 10 款)、3\*3 折疊海報、特典申請序號 * ONCE JAPAN 特典收納盒 A+ONCE JAPAN 限定盤 + 初回限定盤 A * ONCE JAPAN 特典收納盒 B+ONCE JAPAN 限定盤 + 初回限定盤 B + 通常盤 ## 曲目 * 粗體字為主打歌 ## 銷售榜單成績 ### Oricon 公信榜 ## 參考資料 ### 註解 ### 引用來源 ## 外部連結 * YouTube 上的 TWICE『&TWICE』Spoiler Video * YouTube 上的 TWICE『&TWICE』Information Video
null
11,508
2023-05-05T20:13:20Z
73,357,559
&TWICE
1,013,608
<p>《<b>&amp;</b>》是日本歌手濱崎步2003年7月9日發行的第29張單曲,同時亦為她的第3張多A面單曲,共收錄〈ourselves〉(我們)、〈Greatful days〉、〈HANABI 〜episode II〜〉(花火~第二章~)三首A面曲以及一首B面曲〈theme of a-nation '03〉。 </p><p>本作銷售累計達59萬張,是濱崎步至今為止,最後一張突破40萬張銷售的單曲。 </p> <h2><span id=".E6.94.B6.E9.8C.84.E6.AD.8C.E6.9B.B2"></span><span id="收錄歌曲">收錄歌曲</span></h2> <p>全曲作詞:濱崎步 </p> <ol><li><b>ourselves</b> <dl><dd>作曲:BOUNCEBACK/編曲:CMJK</dd> <dd>KOSE MODE UP VISEE 電視廣告歌曲</dd></dl></li> <li><b>Greatful days</b> <dl><dd>作曲:BOUNCEBACK/編曲:HΛL</dd> <dd>富士電視台《ayu ready?》主題曲</dd></dl></li> <li><b>HANABI ~episode II~</b> <dl><dd>作曲:CREA + D・A・I/編曲:tasuku</dd></dl></li> <li><b>theme of a-nation '03</b> <dl><dd>作曲:CREA + D・A・I/編曲:D・A・I + 水上裕規</dd></dl></li> <li><b>ourselves (Instrumental)</b></li> <li><b>Greatful days (Instrumental)</b></li> <li><b>HANABI ~episode II~ (Instrumental)</b></li></o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0 Cached time: 2023042814504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8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1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28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4915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882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4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1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68923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23.785 1 -total 68.93% 223.172 5 Template:Navbox 39.40% 127.565 1 Template:Ayumi_Hamasaki_singles 35.90% 116.228 10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27.98% 90.579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26.16% 84.718 1 Template:Single_infobox 22.50% 72.858 1 Template:Ambox 15.92% 51.543 1 Template:Infobox 13.96% 45.203 20 Template:Link-ja 13.87% 44.908 1 Template:濱崎步單曲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1013608-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28145047 and revision id 73136054.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是日本歌手濱崎步 2003 年 7 月 9 日發行的第 29 張單曲,同時亦為她的第 3 張多 A 面單曲,共收錄〈ourselves〉(我們)、〈Greatful days〉、〈HANABI 〜episode II〜〉(花火~第二章~)三首 A 面曲以及一首 B 面曲〈theme of a-nation '03〉。 本作銷售累計達 59 萬張,是濱崎步至今為止,最後一張突破 40 萬張銷售的單曲。 ## 收錄歌曲 全曲作詞:濱崎步 1. **ourselves**   : 作曲:BOUNCEBACK/編曲:CMJK   : KOSE MODE UP VISEE 電視廣告歌曲 2. **Greatful days**   : 作曲:BOUNCEBACK/編曲:HΛL   : 富士電視台《ayu ready?》主題曲 3. **HANABI ~episode II~**   : 作曲:CREA + D・A・I/編曲:tasuku 4. **theme of a-nation '03**   : 作曲:CREA + D・A・I/編曲:D・A・I + 水上裕規 5. **ourselves (Instrumental)** 6. **Greatful days (Instrumental)** 7. **HANABI ~episode II~ (Instrumental)**
null
2,323
2023-04-27T06:44:28Z
73,136,054
&_(濱崎步單曲)
268,479
<p><b>「與」符曲線</b>(英語:<span lang="en">Ampersand curve</span>)是二維平面內的一種四次曲線,因形狀酷似「&amp;」號而得名。其曲線方程為: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y^{2}-x^{2})(x-1)(2x-3)=4(x^{2}+y^{2}-2x)^{2}.}">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y</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 − --></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i>x</mi> <mo>−<!-- − --></mo> <mn>1</mn>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n>2</mn> <mi>x</mi> <mo>−<!-- − --></mo> <mn>3</mn>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n>4</mn>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y</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 − --></mo> <mn>2</mn> <mi>x</mi>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y^{2}-x^{2})(x-1)(2x-3)=4(x^{2}+y^{2}-2x)^{2}.}</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所圍成的面積約為<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1.066555\ldots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n>1.066555</mn> <mo>…<!-- … --></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1.066555\ldots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OEIS數列A101801) </p><p>假若在方程右邊加一個足夠小的正常數,則曲線會斷成四個閉合的連通分支,此時曲線在實域上有28條互異的<span data-orig-title="雙切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itangent"><span>雙切線</span></span>,是實平面上<span data-orig-title="四次曲線的雙切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itangents of a quartic"><span>四次曲線的雙切線</span></span>數目的最大可能值。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7 Cached time: 2023050516141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0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1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0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17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42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3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29577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24.234 1 -total 61.03% 136.853 1 Template:Lang-en 18.72% 41.986 1 Template:Reflist 17.16% 38.475 1 Template:Cite_web 10.02% 22.473 1 Template:幾何學小作品 6.64% 14.899 2 Template:Le 5.46% 12.244 1 Template:Asbox 0.53% 1.192 1 Template:OEIS -->
**「與」符曲線**(英語:Ampersand curve)是二維平面內的一種四次曲線,因形狀酷似「&」號而得名。其曲線方程為:   : $\,(y^{2}-x^{2})(x-1)(2x-3)=4(x^{2}+y^{2}-2x)^{2}.$ 所圍成的面積約為 $1.066555\ldots $ (OEIS 數列 A101801) 假若在方程右邊加一個足夠小的正常數,則曲線會斷成四個閉合的連通分支,此時曲線在實域上有 28 條互異的雙切線,是實平面上四次曲線的雙切線數目的最大可能值。 ## 參考文獻
null
1,269
2023-04-16T12:26:16Z
75,844,125
&符號曲線
1,565,850
<p><b>撇號</b>(<span dir="ltr" lang="en">'</span> 或 <span dir="ltr" lang="en">’</span>)(英語:<span lang="en">apostrophe</span>)又稱<b>上標點</b>、<b>略縮號</b>、<b>省字號</b>、<b>省年號</b>、<b>高撇號</b>或<b>縮寫號</b>,是一種標點符號,有兩種用途:一是用於英語的縮寫詞、名詞所有格、複數;另一是作為單引號。 </p><p>在計算機領域撇號主要有兩個字符,最初在ascii中的撇號「<span dir="ltr" lang="en">'</span>」(U+0027 APOSTROPHE)和最初設計是用於右單引號的「<span dir="ltr" lang="en">’</span>」(U+2019 RIGHT SINGLE QUOTATION MARK),但具體用途並無統一的規格。在英語中印刷更傾向於使用「<span dir="ltr" lang="en">’</span>」(U+2019),網絡上更多人使用「<span dir="ltr" lang="en">'</span>」(U+0027),因為一般的鍵盤上並無「<span dir="ltr" lang="en">’</span>」 (U+2019)。 </p> <h2><span id=".E7.94.A8.E6.B3.95"></span><span id="用法">用法</span></h2> <h3><span id=".E7.9C.81.E7.95.A5.E7.AC.A6.E8.99.9F"></span><span id="省略符號">省略符號</span></h3> <p>省略符號來自英語的Apostrophe。其具體用法如下: </p> <ul><li>縮寫詞,如do not可以寫成don<span dir="ltr" lang="en">'</span>t(不曾),「cannot」等於「can<span dir="ltr" lang="en">'</span>t」(不能),「<span dir="ltr" lang="en">'</span>06」等於「2006年」。</li> <li>名詞所有格,如the cat<span dir="ltr" lang="en">'</span>s whiskers。</li> <li>字母、縮寫詞、年份的複數,如P<span dir="ltr" lang="en">'</span>s and Q<span dir="ltr" lang="en">'</span>s、the late 1950<span dir="ltr" lang="en">'</span>s。</li></ul><p>近年來標識年份的縮寫形式漸漸為人們所接受,所以在中文當中也逐漸出現了這些符號。但是要注意的是年份的縮寫只限於本世紀不是現今的世紀。且縮寫號應寫在年份的前面如「2013年」應是「<span dir="ltr" lang="en">'</span>13」,而「13<span dir="ltr" lang="en">'</span>」是錯的。 </p> <ul><li>我們所支持的曾獲得過<span dir="ltr" lang="en">'</span>05國足球甲A聯賽的冠軍。</li> <li><span dir="ltr" lang="en">'</span>06年春節聯歡晚會</li></ul><h3><span id=".E9.9A.94.E9.9F.B3.E7.AC.A6.E8.99.9F"></span><span id="隔音符號">隔音符號</span></h3> <p>可見於中文的漢語拼音及日語的修正平文式羅馬字(<span lang="ja">修正ヘボン式</span>,<span lang="en">modified Hepburn</span>)中: </p> <ul><li><b>漢語拼音</b>中的撇號稱為<b>隔音符號</b>。在《漢語拼音方案》中表述為:以a、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它音節後面的時候,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用隔音符號(<span dir="ltr" lang="en">’</span>)隔開,例如:<span lang="la">pí’ǎo</span>(皮襖)、<span lang="la">Xī’ān</span>(西安)。在《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漢語地名部分)》中,表述為:凡以a、o、e開頭的非第一音節,在a、o、e前用隔音符號隔開,並舉出<span lang="la">Xī’ān</span>(西安)、<span lang="la">Jiàn’ōu</span>(建甌)、<span lang="la">Tiān’é</span>(天峨)的例子。台灣方面,臺北捷運不使用隔音符號。</li></ul><ul><li>在日語的<b>修正平文式羅馬字</b>(<span lang="ja">修正ヘボン式</span>,<span lang="en">modified Hepburn</span>)中,撥音「ん」在母音和や行之前使用隔音號「'」,例如:Kan'onji-shi(<ruby><rb>観音寺市</rb><rp>(</rp><rt>かんおんじし</rt><rp>)</rp></ruby>,觀音寺市)。</li></ul><h2><span id=".E7.9B.B8.E9.97.9C.E6.88.96.E5.BD.A2.E4.BC.BC.E5.AD.97.E7.AC.A6"></span><span id="相關或形似字符">相關或形似字符</span></h2> <p>標點符號 </p> <ul><li>「<span dir="ltr" lang="en">'</span>」(撇號兼略縮號,英語:Apostrophe) U+0027,原為ASCII字符。其全形為:「<span dir="ltr" lang="en">'</span>」U+FF07。</li> <li>「<span dir="ltr" lang="en">’</span>」(右單引號兼略縮號,英語:Right Single Quotation Mark) U+2019,用於正式出版物。另外簡體中文的右單引號也使用這個。</li> <li>「<span dir="ltr" lang="en">‘</span>」(左單引號)U+2018。</li> <li>「<span dir="ltr" lang="en">‛</span>」(高位的逆向單引號)U+201B。</li></ul><p>排版符號 </p> <ul><li>「<span dir="ltr" lang="en">′</span>」(角分符號,英語:Prime)U+2032,也是一撇的形狀。也稱為「上標符」,常用於表示英尺(ft)、角分(am)與分鐘(min)。</li> <li>「<span dir="ltr" lang="en">‵</span>」(逆向的角分符號,英語:Reversed Prime)U+2035。</li></ul><p>國際音標 </p> <ul><li>「<span dir="ltr" lang="IPA">ˈ</span>」(主重音符號)U+02C8。</li> <li>「<span dir="ltr" lang="IPA">ʼ</span>」(擠喉音符號)U+02BC。也是一些語言用來表示聲門塞音的文字符號。</li></ul><p>其他語言 </p> <ul><li>閃語字母的拉丁轉寫符號:「ʾ」(U+02BE)、「ʿ」(U+02BF),分別代表aleph和ayin。</li> <li>希臘字母的附加符號:「᾿」(U+1FBF)、「᾽」(U+1FBD),分別表示Greek Psili和Greek Koronis。</li> <li>俄文字母和薩米語支的拉丁轉寫符號:「ʹ」(U+02B9),代表Ь。</li></ul><h2><span id=".E5.BB.B6.E4.BC.B8.E9.96.B1.E8.AE.80"></span><span id="延伸閱讀">延伸閱讀</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6097801"> <h2><span id=".E5.8F.82.E7.9C.8B"></span><span id="参看">參看</span></h2> <ul><li>《標點符號使用手冊》(修訂版) 蘇培成 著</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4 Cached time: 2023050511425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1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2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6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5748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46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33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1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73872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33.494 1 -total 29.77% 158.805 1 Template:標點符號 28.48% 151.958 1 Template:Infobox 19.80% 105.611 1 Template:Lang-en 14.56% 77.691 6 Template:Aligned_table 12.77% 68.137 1 Template:Distinguish 12.51% 66.739 1 Template:Hatnote 9.95% 53.082 9 Template:Lang 9.03% 48.196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7.77% 41.468 1 Template:Cite_document -->
**撇號**(' 或 ’)(英語:apostrophe)又稱**上標點**、**略縮號**、**省字號**、**省年號**、**高撇號**或**縮寫號**,是一種標點符號,有兩種用途:一是用於英語的縮寫詞、名詞所有格、複數;另一是作為單引號。 在計算機領域撇號主要有兩個字符,最初在 ascii 中的撇號「'」(U+0027 APOSTROPHE) 和最初設計是用於右單引號的「’」(U+2019 RIGHT SINGLE QUOTATION MARK),但具體用途並無統一的規格。在英語中印刷更傾向於使用「’」(U+2019),網絡上更多人使用「'」(U+0027),因為一般的鍵盤上並無「’」 (U+2019)。 ## 用法 ### 省略符號 省略符號來自英語的 Apostrophe。其具體用法如下: * 縮寫詞,如 do not 可以寫成 don't(不曾),「cannot」等於「can't」(不能),「'06」等於「2006 年」。 * 名詞所有格,如 the cat's whiskers。 * 字母、縮寫詞、年份的複數,如 P's and Q's、the late 1950's。 近年來標識年份的縮寫形式漸漸為人們所接受,所以在中文當中也逐漸出現了這些符號。但是要注意的是年份的縮寫只限於本世紀不是現今的世紀。且縮寫號應寫在年份的前面如「2013 年」應是「'13」,而「13'」是錯的。 * 我們所支持的曾獲得過 '05 國足球甲 A 聯賽的冠軍。 * '06 年春節聯歡晚會 ### 隔音符號 可見於中文的漢語拼音及日語的修正平文式羅馬字(修正ヘボン式,modified Hepburn)中: * **漢語拼音**中的撇號稱為**隔音符號**。在《漢語拼音方案》中表述為:以 a、o、e 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它音節後面的時候,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例如:pí’ǎo(皮襖)、Xī’ān(西安)。在《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漢語地名部分)》中,表述為:凡以 a、o、e 開頭的非第一音節,在 a、o、e 前用隔音符號隔開,並舉出 Xī’ān(西安)、Jiàn’ōu(建甌)、Tiān’é(天峨)的例子。台灣方面,臺北捷運不使用隔音符號。 * 在日語的**修正平文式羅馬字**(修正ヘボン式,modified Hepburn)中,撥音「ん」在母音和や行之前使用隔音號「'」,例如:Kan'onji-shi(観音寺市(かんおんじし),觀音寺市)。 ## 相關或形似字符 標點符號 * 「'」(撇號兼略縮號,英語:Apostrophe) U+0027,原為 ASCII 字符。其全形為:「'」U+FF07。 * 「’」(右單引號兼略縮號,英語:Right Single Quotation Mark) U+2019,用於正式出版物。另外簡體中文的右單引號也使用這個。 * 「‘」(左單引號)U+2018。 * 「‛」(高位的逆向單引號)U+201B。 排版符號 * 「′」(角分符號,英語:Prime)U+2032,也是一撇的形狀。也稱為「上標符」,常用於表示英尺(ft)、角分(am)與分鐘(min)。 * 「‵」(逆向的角分符號,英語:Reversed Prime)U+2035。 國際音標 * 「ˈ」(主重音符號)U+02C8。 * 「ʼ」(擠喉音符號)U+02BC。也是一些語言用來表示聲門塞音的文字符號。 其他語言 * 閃語字母的拉丁轉寫符號:「ʾ」(U+02BE)、「ʿ」(U+02BF),分別代表 aleph 和 ayin。 * 希臘字母的附加符號:「᾿」(U+1FBF)、「᾽」(U+1FBD),分別表示 Greek Psili 和 Greek Koronis。 * 俄文字母和薩米語支的拉丁轉寫符號:「ʹ」(U+02B9),代表Ь。 ## 延伸閱讀 ## 外部連結 ## 參看 * 《標點符號使用手冊》(修訂版) 蘇培成 著
null
8,550
2023-05-02T13:26:09Z
75,917,394
'
6,539,328
<p>《'<b>88〜Love Story/Love Ya</b>》是日本音樂組合B'z的吉他手松本孝弘於1991年9月25日發行的個人第一張單曲。 </p> <h2><span id=".E6.A6.82.E8.A6.81"></span><span id="概要">概要</span></h2> <ul><li>首張SOLO單曲。</li> <li>於1992年播放的『MUSIC FAIR』節目上,披露了本單曲的收錄曲「Love Ya」與B'z的「BLOWIN'」。</li> <li>曲順表記並非「Beat #」,而是採用了「Pick up」這樣的表記方式。</li></ul><h2><span id=".E6.94.B6.E9.8C.84.E6.9B.B2"></span><span id="收錄曲">收錄曲</span></h2> <ol><li>'<b>88〜Love Story</b> (5:49)</li> <li><b>Love Ya</b> (4:36)</li></ol><h2><span id=".E5.95.86.E6.A5.AD.E6.90.AD.E9.85.8D"></span><span id="商業搭配">商業搭配</span></h2> <ul><li>Calbee「洋芋片」廣告曲(#1)</li></ul><h2><span id=".E8.A3.BD.E4.BD.9C.E4.BA.BA.E5.93.A1"></span><span id="製作人員">製作人員</span></h2> <ul><li>松本孝弘:吉他、全曲作曲・編曲</li> <li>明石昌夫:<span data-orig-title="Manipulator"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マニピュレーター"><span>Manipulator</span></span>、全曲編曲</li> <li>B+U+M</li> <li><span data-orig-title="田中一光"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田中一光 (ドラマー)"><span>田中一光</span></span>:爵士鼓</li> <li>大黑摩季:和聲</li></ul><h2><span id=".E6.94.B6.E9.8C.84.E5.B0.88.E8.BC.AF"></span><span id="收錄專輯">收錄專輯</span></h2> <p>'<b>88〜Love Story</b> </p> <ul><li>Wanna Go Home(專輯版)</li> <li>Thousand Wave Plus</li></ul><p><b>Love Ya</b> </p> <ul><li>Wanna Go Home(專輯版)</li> <li>Thousand Wave Plus</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73 Cached time: 2023041819503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8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6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24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476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628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4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6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67898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96.717 1 -total 43.51% 85.589 1 Template:Infobox_Single 29.40% 57.835 1 Template:Infobox 25.52% 50.210 1 Template:松本孝弘 24.63% 48.450 1 Template:Navbox_Musical_artist 23.32% 45.883 1 Template:Navbox 22.69% 44.637 22 Template:Link-ja 21.08% 41.464 1 Template:Unreferenced 18.71% 36.800 1 Template:Ambox 7.29% 14.336 1 Template:Main_other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6539328-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8195031 and revision id 67753890.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88〜Love Story/Love Ya**》是日本音樂組合 B'z 的吉他手松本孝弘於 1991 年 9 月 25 日發行的個人第一張單曲。 ## 概要 * 首張 SOLO 單曲。 * 於 1992 年播放的『MUSIC FAIR』節目上,披露了本單曲的收錄曲「Love Ya」與 B'z 的「BLOWIN'」。 * 曲順表記並非「Beat #」,而是採用了「Pick up」這樣的表記方式。 ## 收錄曲 1. '**88〜Love Story** (5:49) 2. **Love Ya** (4:36) ## 商業搭配 * Calbee「洋芋片」廣告曲 (#1) ## 製作人員 * 松本孝弘:吉他、全曲作曲・編曲 * 明石昌夫:Manipulator、全曲編曲 * B+U+M * 田中一光:爵士鼓 * 大黑摩季:和聲 ## 收錄專輯 '**88〜Love Story** * Wanna Go Home(專輯版) * Thousand Wave Plus **Love Ya** * Wanna Go Home(專輯版) * Thousand Wave Plus
null
2,304
2023-04-18T18:44:05Z
67,753,890
'88〜Love_Story
6,263,143
<p>《'<b>Bout you</b>》是韓國演唱團體Super Junior Donghae &amp; Eunhyuk的第二張韓語迷你專輯,於2018年8月16日發行。</p> <h2><span id=".E6.A6.82.E8.A6.81"></span><span id="概要">概要</span></h2> <p>2018年8月1日,Label SJ方面表示,由東海、銀赫組成的小分隊Super Junior-D&amp;E於8月16日發表韓語迷你二輯《'Bout You》,該專輯收錄了包括東海solo曲《Lost》、銀赫solo曲《Illusion (Obsessed)》等8首歌曲。</p><p>這是兩人繼2015年3月於韓國發行首張韓語迷你專輯《The Beat Goes On》以來,時隔3年5個月推出專輯。概念海報中,兩人以清爽造型亮相,此次的專輯封面、主打曲MV都在美國紐約拍攝,呈現異國風情。此外,該專輯在發行前就在「NAVER熱搜榜」中登冠,並於發行前幾個小時進入推特熱搜排名前幾名。 </p> <h2><span id=".E6.9B.B2.E7.9B.AE"></span><span id="曲目">曲目</span></h2> <h2><span id=".E6.A6.9C.E5.96.AE.E6.88.90.E7.B8.BE"></span><span id="榜單成績">榜單成績</span></h2> <h3><span id="Gaon_Chart">Gaon Chart</span></h3> <h2><span id=".E5.8F.83.E8.80.83.E4.BE.86.E6.BA.90"></span><span id="參考來源">參考來源</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Super Junior Donghae &amp; Eunhyuk</span></span> – 日本官方網站 (Avex Group)</li> <li><span><span>Super Junior</span></span> – 日本官方網站 (Avex Group)</li> <li><span><span>Super Junior</span></span> – 韓國官方網站 (S.M. Entertainment)</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99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5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1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69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4638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666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73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0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18909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2.185 1 -total 46.02% 171.284 18 Template:Navbox 41.48% 154.389 17 Template:Navbox_musical_artist 39.13% 145.635 1 Template:Infobox_album 24.73% 92.031 2 Template:Infobox 21.18% 78.817 1 Template:Super_Junior 20.28% 75.488 1 Template:NavboxV2 13.53% 50.365 3 Template:Official 12.14% 45.195 1 Template:Reflist 11.16% 41.552 2 Template:Cite_web -->
《'**Bout you**》是韓國演唱團體 Super Junior Donghae & Eunhyuk 的第二張韓語迷你專輯,於 2018 年 8 月 16 日發行。 ## 概要 2018 年 8 月 1 日,Label SJ 方面表示,由東海、銀赫組成的小分隊 Super Junior-D&E 於 8 月 16 日發表韓語迷你二輯《'Bout You》,該專輯收錄了包括東海 solo 曲《Lost》、銀赫 solo 曲《Illusion (Obsessed)》等 8 首歌曲。 這是兩人繼 2015 年 3 月於韓國發行首張韓語迷你專輯《The Beat Goes On》以來,時隔 3 年 5 個月推出專輯。概念海報中,兩人以清爽造型亮相,此次的專輯封面、主打曲 MV 都在美國紐約拍攝,呈現異國風情。此外,該專輯在發行前就在「NAVER 熱搜榜」中登冠,並於發行前幾個小時進入推特熱搜排名前幾名。 ## 曲目 ## 榜單成績 ### Gaon Chart ## 參考來源 ## 外部連結 * Super Junior Donghae & Eunhyuk – 日本官方網站 (Avex Group) * Super Junior – 日本官方網站 (Avex Group) * Super Junior – 韓國官方網站 (S.M. Entertainment)
null
5,131
2023-04-16T12:31:21Z
73,702,300
'Bout_You
2,870,365
<p><b>《'F' Debut》</b>為香港女歌手薛凱琪於2004年發行的第一張廣東專輯,全碟收錄十一首歌曲,當中一首為英文歌曲。推出的版本包括精裝版、特別版、豪華版及限量版,推出的《'F' Debut AVCD》限量版內附隨精裝版CD附送100頁彩圖及插圖集。此專輯在2004年獲得金唱片,超越二萬五千張的銷量。第二版於2004年5月5日出版。內地引進版本因題材敏感刪減了《麥當娜一吻》。 </p> <h2><span id=".E7.B0.A1.E4.BB.8B"></span><span id="簡介">簡介</span></h2> <p>《'F' Debut》為發行的第一張專輯,收錄薛凱琪第一首作品《XBF》,以及大熱作品《麥當娜一吻》及《奇洛李維斯回信》,而本唱片亦收錄了全城熱門歌曲的MV。 </p> <ul><li>F debut(第1版)</li> <li>F debut(AVCD特別版)</li> <li>F debut(100頁寫真豪華版)</li> <li>F Debut AVCD(限量版)</li></ul><h2><span id=".E7.AC.AC.E4.B8.80.E7.89.88.E6.94.B6.E9.8C.84.E6.AD.8C.E6.9B.B2"></span><span id="第一版收錄歌曲">第一版收錄歌曲</span></h2> <p>CD﹕ </p> <h2><span id=".E7.AC.AC.E4.BA.8C.E7.89.88.E6.94.B6.E9.8C.84.E6.AD.8C.E6.9B.B2"></span><span id="第二版收錄歌曲">第二版收錄歌曲</span></h2> <h2><span id=".E5.85.B6.E4.BB.96.E8.B3.87.E6.96.99"></span><span id="其他資料">其他資料</span></h2> <ul><li>醜小鴨天鵝湖﹕無線電視TVB卡通片《彩夢芭蕾》主題曲</li> <li>Vie Ya﹕冬眠英文版</li> <li>奇洛李維斯回信(真的回信了)﹕feat. 郭富城</li> <li>飛﹕《XBF》國語版</li></ul><h2><span id=".E6.B4.BE.E5.8F.B0.E6.AD.8C.E6.9B.B2.E6.88.90.E7.B8.BE"></span><span id="派台歌曲成績">派台歌曲成績</span></h2> <h3><span id=".E6.B4.BE.E5.8F.B0.E6.AD.8C.E7.8D.B2.E7.8D.8E"></span><span id="派台歌獲獎">派台歌獲獎</span></h3> <ul><li>2004年無線電視勁歌金曲優秀選第一回 - 十大金曲《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2004年度新城勁爆頒獎禮 - 新城勁爆原創歌曲《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2004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禮 - 專業推介叱吒十大 第7位《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2004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 - 十大金曲《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Yahoo!搜尋人氣大獎 2004 - Yahoo!音樂十大人氣歌曲 2004 大獎《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2004年度無線電視兒歌金曲頒獎典禮 - 十大兒歌金曲《醜小鴨天鵝湖》</li> <li>2004年廣州電台頒獎禮 - 「金曲金榜」金曲獎《奇洛李維斯回信》</li> <li>2004年廣州「第二屆勁歌王」總選頒獎禮 - 金曲獎《奇洛李維斯回信》</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華納唱片 《F-Debut》專頁</li></ul>
**《'F' Debut》**為香港女歌手薛凱琪於 2004 年發行的第一張廣東專輯,全碟收錄十一首歌曲,當中一首為英文歌曲。推出的版本包括精裝版、特別版、豪華版及限量版,推出的《'F' Debut AVCD》限量版內附隨精裝版 CD 附送 100 頁彩圖及插圖集。此專輯在 2004 年獲得金唱片,超越二萬五千張的銷量。第二版於 2004 年 5 月 5 日出版。內地引進版本因題材敏感刪減了《麥當娜一吻》。 ## 簡介 《'F' Debut》為發行的第一張專輯,收錄薛凱琪第一首作品《XBF》,以及大熱作品《麥當娜一吻》及《奇洛李維斯回信》,而本唱片亦收錄了全城熱門歌曲的 MV。 * F debut(第 1 版) * F debut(AVCD 特別版) * F debut(100 頁寫真豪華版) * F Debut AVCD(限量版) ## 第一版收錄歌曲 CD﹕ ## 第二版收錄歌曲 ## 其他資料 * 醜小鴨天鵝湖﹕無線電視 TVB 卡通片《彩夢芭蕾》主題曲 * Vie Ya﹕冬眠英文版 * 奇洛李維斯回信(真的回信了)﹕feat. 郭富城 * 飛﹕《XBF》國語版 ## 派台歌曲成績 ### 派台歌獲獎 * 2004 年無線電視勁歌金曲優秀選第一回 - 十大金曲《奇洛李維斯回信》 * 2004 年度新城勁爆頒獎禮 - 新城勁爆原創歌曲《奇洛李維斯回信》 * 2004 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禮 - 專業推介叱吒十大 第 7 位《奇洛李維斯回信》 * 2004 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 - 十大金曲《奇洛李維斯回信》 * Yahoo!搜尋人氣大獎 2004 - Yahoo!音樂十大人氣歌曲 2004 大獎《奇洛李維斯回信》 * 2004 年度無線電視兒歌金曲頒獎典禮 - 十大兒歌金曲《醜小鴨天鵝湖》 * 2004 年廣州電台頒獎禮 - 「金曲金榜」金曲獎《奇洛李維斯回信》 * 2004 年廣州「第二屆勁歌王」總選頒獎禮 - 金曲獎《奇洛李維斯回信》 ## 參考資料 * 華納唱片 《F-Debut》專頁
null
4,911
2023-04-10T09:02:18Z
73,093,702
'F'_Debut
489,140
<p><b>超級男孩</b>(<b><span lang="en">N Sync</span></b>,經常以<span lang="en"><small style="font-size: .857em;"><sup><sub><sup>★</sup></sub></sup></small><b>NSYNC</b></span>的形式表現)是一個已解散的美國流行男子演唱團體,來自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超級男孩由藍斯·貝斯(Lance Bass)、傑西·契西(JC Chasez)、喬伊·費敦(Joey Fatone)、克里斯·克派屈克(Chris Kirkpatrick)、賈斯汀·提姆布萊克組成。在解散後僅有賈斯汀和傑西發行過個人專輯,尤其賈斯汀更成為風靡全球的超級巨星,坐擁10座葛萊美獎。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超級男孩在1995年由Lou Pearlman主導組成。團體的名稱據報導是來自賈斯汀的母親,她在第一次聽到五人的和聲演唱後,對於他們的聲音是如此「同步」(<span lang="en">in sync</span>)印象深刻,因此團體就取名為「<span lang="en">'N Sync</span>」。而團名也是取自五位原來團員的名字:<span lang="en">Justi<b>N</b></span>、<span lang="en">Chri<b>S</b></span>、<span lang="en">Joe<b>Y</b></span>、<span lang="en">Jaso<b>N</b></span> (Jason Galasso, 前預備成員,本該成為低音和音)和<span lang="en"> J<b>C</b></span>。 </p> <h3><span id=".E5.B0.88.E8.BC.AF"></span><span id="專輯">專輯</span></h3> <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Tun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ast.f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超級男孩**(**N Sync**,經常以★**NSYNC** 的形式表現)是一個已解散的美國流行男子演唱團體,來自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超級男孩由藍斯・貝斯(Lance Bass)、傑西・契西(JC Chasez)、喬伊・費敦(Joey Fatone)、克里斯・克派屈克(Chris Kirkpatrick)、賈斯汀・提姆布萊克組成。在解散後僅有賈斯汀和傑西發行過個人專輯,尤其賈斯汀更成為風靡全球的超級巨星,坐擁 10 座葛萊美獎。 ## 歷史 超級男孩在 1995 年由 Lou Pearlman 主導組成。團體的名稱據報導是來自賈斯汀的母親,她在第一次聽到五人的和聲演唱後,對於他們的聲音是如此「同步」(in sync)印象深刻,因此團體就取名為「'N Sync」。而團名也是取自五位原來團員的名字:Justi**N**、Chri**S**、Joe**Y**、Jaso**N** (Jason Galasso, 前預備成員,本該成為低音和音) 和 J**C**。 ### 專輯 ## 注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Tun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ast.f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3,271
2023-04-16T12:23:39Z
73,942,146
'N_Sync
497,292
<p>《<b>我的太陽</b>》(義大利語:<span lang="it">'O sole mio</span>),是一首創作於1898年的<span data-orig-title="那不勒斯歌曲"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anzone Napoletana"><span>拿坡里(拿波里)歌曲</span></span>,作詞者為Giovanni Capurr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作曲者為Eduardo di Capu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及Alfredo Mazzucchi。這首歌曲流傳之廣,不僅是知名男高音如恩里科·克魯索(Enrico Caruso)、盧奇亞諾·帕瓦羅蒂(Luciano Pavarotti)、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等的保留曲目,也被諸如布萊恩·亞當斯等流行搖滾藝人演繹。作詞<span data-orig-title="乔瓦尼·卡普罗" data-lang-code="it" data-lang-name="義大利語" data-foreign-title="Giovanni Capurro"><span>喬瓦尼·卡普羅</span></span>,作曲<span data-orig-title="爱德华多·蒂·卡普阿" data-lang-code="it" data-lang-name="義大利語" data-foreign-title="Eduardo Di Capua"><span>愛德華多·蒂·卡普阿</span></span>及<span data-orig-title="阿尔弗雷多·马祖奇" data-lang-code="it" data-lang-name="義大利語" data-foreign-title="Alfredo Mazzucchi"><span>阿爾弗雷多·馬祖奇</span></span>,儘管該首歌詞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但多數時候還是使用拿坡里方言演唱。 </p><p>「O sole mio」的字面翻譯即是我的太陽(非「啊!我的太陽」),其中「O」只是冠詞。</p><p>這首歌曲的版權不屬於公有領域。2002年都靈法庭裁定Alfredo Mazzucchi(1878-1972)為該歌曲的合法第三創作人(之前僅被認為是曲譜錄譜人),故根據伯爾尼(伯恩)公約,它將受版權保護直至2042年(最後一位作者逝世後仍有70年的保護期)。 </p> <h2><span id=".E6.AD.8C.E8.A9.9E"></span><span id="歌詞">歌詞</span></h2> <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5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2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35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719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3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1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54560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25.031 1 -total 29.48% 95.807 1 Template:Infobox_song 29.03% 94.372 1 Template:Lang-it 18.87% 61.335 1 Template:Infobox 15.41% 50.087 1 Template:Citation 13.14% 42.720 1 Template:NoteTA 6.60% 21.443 1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6.05% 19.659 1 Template:Main_other 3.68% 11.972 1 Template:Tsl 3.33% 10.812 1 Template:If_empty -->
《**我的太陽**》(義大利語:'O sole mio),是一首創作於 1898 年的拿坡里(拿波里)歌曲,作詞者為 Giovanni Capurr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作曲者為 Eduardo di Capu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及 Alfredo Mazzucchi。這首歌曲流傳之廣,不僅是知名男高音如恩里科・克魯索(Enrico Caruso)、盧奇亞諾・帕瓦羅蒂(Luciano Pavarotti)、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等的保留曲目,也被諸如布萊恩・亞當斯等流行搖滾藝人演繹。作詞喬瓦尼・卡普羅,作曲愛德華多・蒂・卡普阿及阿爾弗雷多・馬祖奇,儘管該首歌詞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但多數時候還是使用拿坡里方言演唱。 「O sole mio」的字面翻譯即是我的太陽(非「啊!我的太陽」),其中「O」只是冠詞。 這首歌曲的版權不屬於公有領域。2002 年都靈法庭裁定 Alfredo Mazzucchi(1878-1972)為該歌曲的合法第三創作人(之前僅被認為是曲譜錄譜人),故根據伯爾尼(伯恩)公約,它將受版權保護直至 2042 年(最後一位作者逝世後仍有 70 年的保護期)。 ## 歌詞 ## 注釋
null
3,973
2023-04-18T18:44:02Z
68,035,448
'O_sole_mio
7,520,721
<p>《'<b>Ohana:尋找傳家寶</b>》(英語:<span lang="en"><i>Finding 'Ohana</i></span>)是一部美國兒童冒險電影,由翁菲菲執導,由<span data-orig-title="克里斯蒂·娜應變"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hristina Strain"><span>克里斯蒂·娜應變</span></span>編劇,由皮·胡島(Kea Peahu)、<span data-orig-title="亞歷克斯·艾歐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ex Aiono"><span>亞歷克斯·艾歐諾</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林賽·沃森"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indsay Watson"><span>林賽·沃森</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歐文·瓦卡羅"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wen Vaccaro"><span>歐文·瓦卡羅</span></span>和胡凱莉。電影由Netflix於2021年1月29日上線。 </p> <h2><span id=".E5.8A.87.E6.83.85"></span><span id="劇情">劇情</span></h2> <p>在紐約長大的夏威夷兄妹,妹妹Pili和哥哥Ioane與他們的母親暫時從紐約搬到瓦胡島,以幫助她的父親,他的健康和財務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Pili是一個狂熱的地理藏寶迷,她因與心愛的紐約分離而感到的不適,但她從祖父的藝術工作室偷偷找出一本舊日記知道了一個夏威夷寶藏,兄弟姐妹也發現自己正在了解他們的夏威夷傳統。Pili得到了當地男孩 Casper的幫助,一起展開尋找寶藏的旅程…。 </p> <h2><span id=".E8.A3.BD.E4.BD.9C"></span><span id="製作">製作</span></h2> <p>2019年9月,Netflix宣布獲得了翁菲菲的故事片處女作的版權。<span data-orig-title="林賽·沃森"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indsay Watson"><span>林賽·沃森</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歐文·瓦卡羅"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wen Vaccaro"><span>歐文·瓦卡羅</span></span>、胡凱莉、<span data-orig-title="布蘭斯科姆·里士滿"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ranscombe Richmond"><span>布蘭斯科姆·里士滿</span></span>、克里斯·帕內爾、<span data-orig-title="馬克·埃文·傑克遜"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rc Evan Jackson"><span>馬克·埃文·傑克遜</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瑞奇·加西亞"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icky Garcia (actor)"><span>瑞奇·加西亞</span></span>將參演電影。皮·胡島(Kea Peahu)、<span data-orig-title="亞歷克斯·艾歐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ex Aiono"><span>亞歷克斯·艾歐諾</span></span>將一起出演兩個主要兄妹。 </p> <h3><span id=".E6.8B.8D.E6.94.9D"></span><span id="拍攝">拍攝</span></h3> <p>主題拍攝於布魯克林區、夏威夷、泰國和多明尼加。</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 在Netflix上觀看《Finding 'Ohana》<span>(因版權限制,本節目可能僅在部分地區上架。)</span></li> <li>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Ohana:尋找傳家寶》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爛番茄上《'Ohana:尋找傳家寶》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8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4 Cache expiry: 3600 Reduced expiry: tru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41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74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16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62583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506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0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01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59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637272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142.305 1 -total 56.84% 649.281 1 Template:Netflix已上映電影與紀錄片_(2020年代) 56.44% 644.673 1 Template:NavboxV2 50.19% 573.291 290 Template:Le 17.50% 199.903 1 Template:Infobox_film 17.09% 195.271 1 Template:Infobox 8.08% 92.264 1 Template:Lang-en 7.70% 88.009 1 Template:NoteTA 4.31% 49.230 1 Template:Reflist 3.73% 42.660 2 Template:Cite_web -->
《'**Ohana:尋找傳家寶**》(英語:_Finding 'Ohana_)是一部美國兒童冒險電影,由翁菲菲執導,由克里斯蒂・娜應變編劇,由皮・胡島(Kea Peahu)、亞歷克斯・艾歐諾、林賽・沃森、歐文・瓦卡羅和胡凱莉。電影由 Netflix 於 2021 年 1 月 29 日上線。 ## 劇情 在紐約長大的夏威夷兄妹,妹妹 Pili 和哥哥 Ioane 與他們的母親暫時從紐約搬到瓦胡島,以幫助她的父親,他的健康和財務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Pili 是一個狂熱的地理藏寶迷,她因與心愛的紐約分離而感到的不適,但她從祖父的藝術工作室偷偷找出一本舊日記知道了一個夏威夷寶藏,兄弟姐妹也發現自己正在了解他們的夏威夷傳統。Pili 得到了當地男孩 Casper 的幫助,一起展開尋找寶藏的旅程…。 ## 製作 2019 年 9 月,Netflix 宣布獲得了翁菲菲的故事片處女作的版權。林賽・沃森、歐文・瓦卡羅、胡凱莉、布蘭斯科姆・里士滿、克里斯・帕內爾、馬克・埃文・傑克遜、瑞奇・加西亞將參演電影。皮・胡島(Kea Peahu)、亞歷克斯・艾歐諾將一起出演兩個主要兄妹。 ### 拍攝 主題拍攝於布魯克林區、夏威夷、泰國和多明尼加。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在 Netflix 上觀看《Finding 'Ohana》(因版權限制,本節目可能僅在部分地區上架。)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Ohana:尋找傳家寶》的資料(英文) * 爛番茄上《'Ohana:尋找傳家寶》的資料(英文)
null
4,291
2023-05-05T12:20:28Z
76,997,224
'Ohana:尋找傳家寶
489,140
<p><b>超級男孩</b>(<b><span lang="en">N Sync</span></b>,經常以<span lang="en"><small style="font-size: .857em;"><sup><sub><sup>★</sup></sub></sup></small><b>NSYNC</b></span>的形式表現)是一個已解散的美國流行男子演唱團體,來自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超級男孩由藍斯·貝斯(Lance Bass)、傑西·契西(JC Chasez)、喬伊·費敦(Joey Fatone)、克里斯·克派屈克(Chris Kirkpatrick)、賈斯汀·提姆布萊克組成。在解散後僅有賈斯汀和傑西發行過個人專輯,尤其賈斯汀更成為風靡全球的超級巨星,坐擁10座葛萊美獎。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超級男孩在1995年由Lou Pearlman主導組成。團體的名稱據報導是來自賈斯汀的母親,她在第一次聽到五人的和聲演唱後,對於他們的聲音是如此「同步」(<span lang="en">in sync</span>)印象深刻,因此團體就取名為「<span lang="en">'N Sync</span>」。而團名也是取自五位原來團員的名字:<span lang="en">Justi<b>N</b></span>、<span lang="en">Chri<b>S</b></span>、<span lang="en">Joe<b>Y</b></span>、<span lang="en">Jaso<b>N</b></span> (Jason Galasso, 前預備成員,本該成為低音和音)和<span lang="en"> J<b>C</b></span>。 </p> <h3><span id=".E5.B0.88.E8.BC.AF"></span><span id="專輯">專輯</span></h3> <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Tun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ast.f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超級男孩**(**N Sync**,經常以★**NSYNC** 的形式表現)是一個已解散的美國流行男子演唱團體,來自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超級男孩由藍斯・貝斯(Lance Bass)、傑西・契西(JC Chasez)、喬伊・費敦(Joey Fatone)、克里斯・克派屈克(Chris Kirkpatrick)、賈斯汀・提姆布萊克組成。在解散後僅有賈斯汀和傑西發行過個人專輯,尤其賈斯汀更成為風靡全球的超級巨星,坐擁 10 座葛萊美獎。 ## 歷史 超級男孩在 1995 年由 Lou Pearlman 主導組成。團體的名稱據報導是來自賈斯汀的母親,她在第一次聽到五人的和聲演唱後,對於他們的聲音是如此「同步」(in sync)印象深刻,因此團體就取名為「'N Sync」。而團名也是取自五位原來團員的名字:Justi**N**、Chri**S**、Joe**Y**、Jaso**N** (Jason Galasso, 前預備成員,本該成為低音和音) 和 J**C**。 ### 專輯 ## 注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Tun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ast.f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3,271
2023-04-16T12:23:39Z
73,942,146
'n_sync
340,678
<p><b>斯海爾托亨博斯</b>(荷蘭語:<span lang="nl">'s-Hertogenbosch</span>,<small>荷蘭語:</small><span title="國際音標">[ˌsɛrtoːɣə(n)ˈbɔs]</span> <span>(<span><span><span> </span>聆聽</span></span>)</span>,意為「<b>公爵的森林</b>」),常稱作<b>登博斯</b>(荷蘭語:<span lang="nl">Den Bosch</span>),是位於荷蘭南部北布拉邦省的一個城市和市鎮,也是該省的首府,人口134,009(2005年)。 </p> <h2><span id=".E5.9C.B0.E5.90.8D"></span><span id="地名">地名</span></h2> <p>「登博斯」(Den Bosch)之名的出現要早於官方名稱「斯海爾托亨博斯」('s-Hertogenbosch)。</p><p>除荷蘭語名's-Hertogenbosch外,該地的法語名Bois-le-Duc、義大利語名Boscoducale、西班牙語名Bolduque、德語名Herzogenbusch和拉丁語名Silva Ducis、Buscum Ducis的含義均為「公爵的森林」。 </p><p>斯海爾托亨博斯名稱使用促進協會(<i>Genootschap ter bevordering van het gebruik van de naam 's-Hertogenbosch</i>)致力推行「斯海爾托亨博斯」——法律於1996年1月1日確定的官方名稱。</p><p>此外,在狂歡節期間,這座城市被稱為「烏特爾東克」(Oeteldonk)。在八十年戰爭時期,這座城市被稱為「穆拉斯德拉克」(Moerasdraak,意為「沼澤之龍」),因為它位於沼澤地之間。</p><p>事實上,該地名's-Hertogenbosch的發音為[ˌsɛrtoːɣə(n)ˈbɔs],s後面的H不發音,根據實際發音其本應譯作「塞爾托亨博斯」,但鑑於「斯海爾托亨博斯」之譯名的影響力,該譯名一直保留沿用。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斯海爾托亨博斯**(荷蘭語:'s-Hertogenbosch,荷蘭語:[ˌsɛrtoːɣə(n)ˈbɔs] ( 聆聽),意為「**公爵的森林**」),常稱作**登博斯**(荷蘭語:Den Bosch),是位於荷蘭南部北布拉邦省的一個城市和市鎮,也是該省的首府,人口 134,009(2005 年)。 ## 地名 「登博斯」(Den Bosch)之名的出現要早於官方名稱「斯海爾托亨博斯」('s-Hertogenbosch)。 除荷蘭語名's-Hertogenbosch 外,該地的法語名 Bois-le-Duc、義大利語名 Boscoducale、西班牙語名 Bolduque、德語名 Herzogenbusch 和拉丁語名 Silva Ducis、Buscum Ducis 的含義均為「公爵的森林」。 斯海爾托亨博斯名稱使用促進協會(_Genootschap ter bevordering van het gebruik van de naam 's-Hertogenbosch_)致力推行「斯海爾托亨博斯」—— 法律於 1996 年 1 月 1 日確定的官方名稱。 此外,在狂歡節期間,這座城市被稱為「烏特爾東克」(Oeteldonk)。在八十年戰爭時期,這座城市被稱為「穆拉斯德拉克」(Moerasdraak,意為「沼澤之龍」),因為它位於沼澤地之間。 事實上,該地名's-Hertogenbosch 的發音為 [ˌsɛrtoːɣə(n)ˈbɔs],s 後面的 H 不發音,根據實際發音其本應譯作「塞爾托亨博斯」,但鑑於「斯海爾托亨博斯」之譯名的影響力,該譯名一直保留沿用。 ## 參考
null
3,498
2023-04-20T21:01:36Z
69,197,319
's-Hertogenbosch
6,365,217
<p><b> 《's...TAEYEON CONCERT》 </b>是韓國女子組合少女時代太妍個人第三次演唱會。 </p> <h2><span id=".E6.A6.82.E8.A6.81"></span><span id="概要">概要</span></h2> <p>SM娛樂17日宣佈太妍將在10月20日(六)晚間6點、21日(日)下午5點於蠶室室內體育館舉辦第三次個人演唱會《’s…TAEYEON CONCERT》,並以「sensibility (感性)」為主題。太妍更與調香師合作,打造了能在公演場裡發出的香氛機器,在公演途中持續釋放香氣。太妍感性地說:「因為我想讓這場公演長久地留在大家的記憶裡,希望大家會喜歡這些香味。」太妍此次的巡迴演出將以首爾為起點,陸續於香港、曼谷、馬尼拉、新加坡等地與當地的粉絲們見面。2019年2月19日SM娛樂宣佈太妍將在3月23、24日於蠶室室內體育館舉行安可場《's...one TAEYEON CONCERT》並透露將會有全新舞台,同時也是該巡迴的最終站。<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 </p> <h2><span id=".E5.B7.A1.E8.BF.B4.E6.99.82.E9.96.93.E8.A1.A8"></span><span id="巡迴時間表">巡迴時間表</span></h2> <h2><span id=".E6.BC.94.E5.94.B1.E6.B8.85.E5.96.AE"></span><span id="演唱清單">演唱清單</span></h2> <p><small> </small></p><small></small><ul><small><li>刪掉Stay、Holiday、Cover up、All Night、Fashion、Secret等歌曲。</li> </small><li><small>變動項目以<span><b>紅色</b></span>表示。</small></li></ul> <p><small> </small></p><small></small><ul><small><li>刪掉Do You Love Me、Stay、Holiday、All Night、Fashion、Gemini等歌曲。</li> </small><li><small>變動項目以<span><b>藍色</b></span>表示。</small></li></ul><h2><span id=".E7.9B.B8.E9.97.9C.E5.BD.B1.E9.9F.B3"></span><span id="相關影音">相關影音</span></h2> <p>《'<b>s...TAEYEON CONCERT</b>》是韓國女歌手太妍的首張以Kihno Video型態發行的影音作品,由SM娛樂於2019年4月4日發行與製作。該影音作品收錄太妍於韓國首爾蠶室室內體育館舉辦的「's...TAEYEON CONCERT」演唱會的現場實錄。Kihno Video販售兩種版本為一般版和演唱會現場室內香氛噴霧限量版。內容物為Kihno Video、寫真88頁、花絮影片、室內香氛噴霧瓶。室內香氛噴霧分兩款香味為[Certain.ty]、[S]版。</p> <h3><span id=".E6.9B.B2.E7.9B.AE"></span><span id="曲目">曲目</span></h3> <h3><span id=".E7.99.BC.E8.A1.8C.E6.AD.B7.E5.8F.B2"></span><span id="發行歷史">發行歷史</span></h3> <h2><span id=".E8.A3.BD.E4.BD.9C"></span><span id="製作">製作</span></h2> <dl><dt>演出歌手</dt></dl><ul><li>太妍</li></ul><dl><dt>演出策劃:</dt></dl><ul><li>SM Entertainment、Dream Maker Entertainment</li></ul><dl><dt>主辦單位:</dt></dl><ul><li>首爾-SM Entertainment、Dream Maker Entertainment</li> <li>香港-Media Asia Entertainment Limited、Player One</li> <li>泰國-SM True</li> <li>菲律賓-PULP Live World</li> <li>新加坡-IMC Live Global</li></ul><dl><dt>售票單位:</dt></dl><ul><li>首爾-YES24</li> <li>香港-快達票售票熱線及網站購買</li></ul><h2><span id=".E8.A8.BB.E9.87.8B.E8.88.87.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註釋與參考資料">註釋與參考資料</span></h2> <h3><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3> <h3><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3>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4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0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08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670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455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681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9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72871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96.948 1 -total 23.73% 94.184 2 Template:Infobox 22.65% 89.927 1 Template:Infobox_album 19.49% 77.377 1 Template:Reflist 15.59% 61.881 1 Template:Infobox_concert_tour 15.03% 59.669 7 Template:Cite_web 12.03% 47.738 1 Template:Refimprove 11.45% 45.461 3 Template:Navbox_musical_artist 10.57% 41.950 3 Template:Navbox 10.41% 41.337 1 Template:Ambox -->
**《's...TAEYEON CONCERT》** 是韓國女子組合少女時代太妍個人第三次演唱會。 ## 概要 SM 娛樂 17 日宣佈太妍將在 10 月 20 日 (六) 晚間 6 點、21 日 (日) 下午 5 點於蠶室室內體育館舉辦第三次個人演唱會《’s…TAEYEON CONCERT》,並以「sensibility (感性)」為主題。太妍更與調香師合作,打造了能在公演場裡發出的香氛機器,在公演途中持續釋放香氣。太妍感性地說:「因為我想讓這場公演長久地留在大家的記憶裡,希望大家會喜歡這些香味。」太妍此次的巡迴演出將以首爾為起點,陸續於香港、曼谷、馬尼拉、新加坡等地與當地的粉絲們見面。2019 年 2 月 19 日 SM 娛樂宣佈太妍將在 3 月 23、24 日於蠶室室內體育館舉行安可場《's...one TAEYEON CONCERT》並透露將會有全新舞台,同時也是該巡迴的最終站。 ## 巡迴時間表 ## 演唱清單 * 刪掉 Stay、Holiday、Cover up、All Night、Fashion、Secret 等歌曲。 * 變動項目以**紅色**表示。 * 刪掉 Do You Love Me、Stay、Holiday、All Night、Fashion、Gemini 等歌曲。 * 變動項目以**藍色**表示。 ## 相關影音 《'**s...TAEYEON CONCERT**》是韓國女歌手太妍的首張以 Kihno Video 型態發行的影音作品,由 SM 娛樂於 2019 年 4 月 4 日發行與製作。該影音作品收錄太妍於韓國首爾蠶室室內體育館舉辦的「's...TAEYEON CONCERT」演唱會的現場實錄。Kihno Video 販售兩種版本為一般版和演唱會現場室內香氛噴霧限量版。內容物為 Kihno Video、寫真 88 頁、花絮影片、室內香氛噴霧瓶。室內香氛噴霧分兩款香味為 [Certain.ty]、[S] 版。 ### 曲目 ### 發行歷史 ## 製作 **演出歌手** * 太妍 **演出策劃:** * SM Entertainment、Dream Maker Entertainment **主辦單位:** * 首爾-SM Entertainment、Dream Maker Entertainment * 香港-Media Asia Entertainment Limited、Player One * 泰國-SM True * 菲律賓-PULP Live World * 新加坡-IMC Live Global **售票單位:** * 首爾-YES24 * 香港-快達票售票熱線及網站購買 ## 註釋與參考資料 ### 註釋 ### 參考資料
null
12,765
2023-05-02T13:26:55Z
73,093,706
's...TAEYEON_CONCERT
138,870
<p><b>括弧</b>(英語:<span lang="en">bracket</span>,又稱<b>括弧號</b>),為加在需注釋的文字的前後兩側的雙對符號。 </p> <h2><span id=".E7.AE.80.E4.BB.8B"></span><span id="简介">簡介</span></h2> <p>常見的括弧有: </p> <ul><li><b>圓括弧</b>(英語:<span lang="en">parentheses</span>,中文中又稱<b>小括弧</b>、<b>括弧</b>) <ul><li>半形 :<span>()</span></li> <li>全形 :<span>()</span></li></ul></li> <li><b>方括弧</b>(英語:<span lang="en">square brackets</span>,中文中又稱<b>中括弧</b>) <ul><li>半形 :<span>[]</span></li> <li>全形:<span>[]</span></li></ul></li> <li><b>花括弧</b>(英語:<span lang="en">curly brackets</span>, 中文中又稱<b>大括弧</b>) <ul><li>半形:<span>{}</span></li> <li>全形:<span>{}</span></li></ul></li> <li><b>角括弧</b>(英語:<span lang="en">angle brackets</span>,中文中又稱為<b>尖括弧</b>) <ul><li>半形 :⟨⟩,在英文中指示想到而未說的話語,但經常由小於號(<span>&lt;</span>)和大於號(<span>&gt;</span>)代替 。</li> <li>全形 :〈〉,在中文中用作單書名號</li></ul></li> <li>雙角括弧(英語:<span lang="en">double angle brackets</span>,中文中又稱為<b>雙尖括弧</b>) <ul><li>半形:⟪⟫</li> <li>全形:《》,在中文中用作雙書名號</li></ul></li></ul><h2><span id=".E7.94.A8.E6.B3.95.E8.88.87.E7.AF.84.E4.BE.8B"></span><span id="用法與範例">用法與範例</span></h2> <p>括弧標明行文中註釋性的話。其中「( )」又稱「小括弧」、「圓括弧」或「括弧」;「[ ]」又稱「中括弧」或「方括弧」。 </p><p>括弧裡的話如果是註釋句子裡某些詞語的,這種括弧叫「句內括弧」,緊貼在被註釋的詞語之後。此外,句內括弧的解釋文字末尾不能加句號。例: </p> <ul><li>中國猿人(全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或簡稱「北京人」)在中國的發現,是對古人類學的一個重大貢獻。</li></ul><p>括弧裡的話如果是註釋整個句子的,這種括弧叫「句外括弧」,放在句末的句號之後。此外,句外括弧中的解釋性文字,其句尾的句號應該放在括弧內。例: </p> <ul><li>寫研究性文章跟文學創作不同,不能攤開稿紙,搞「即興」。(其實文學創作也要有素養才能有「即興」。)</li></ul><p>「行文中注釋性的文字,用括弧標明。注釋句子裡某些詞語的,括注緊貼在被注釋詞語之後;注釋整個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標點之後。」「在行文中純屬注釋上文的,多半用( )。」「在行文中為補充說明而文氣可以聯貫的,多半用—— ——。」</p><p>在中文中還有: </p> <ul><li><b>六角括弧</b> <span>〔〕</span></li> <li><b>方頭括弧</b> <ul><li>實心 <span>【】</span></li> <li>空心 <span>〖〗</span></li></ul></li></ul><p>方頭括弧【 】又稱「魚尾括弧」、「魚尾號」,有時用作詞語註釋,例:【括弧】標點一種。 </p><p>另外還有數種形似括弧而使用方法不同的符號:引號(「」『』)、尖引號(«»‹›)、書名號(《》〈〉)、HTML等程式語言中成對使用的小於號(&lt;)與大於號(&gt;)。注意,單書名號(〈〉)、單尖括弧(⟨⟩)、單尖引號(‹›)、小於號大於號(&lt;&gt;)是不同的標點符號,在特定語文內擁有不同用法。 </p><p>直排時,所有括弧符號依據漢字書寫方向順時針轉90度。 </p> <h2><span id=".E6.95.B8.E5.AD.B8.E6.87.89.E7.94.A8"></span><span id="數學應用">數學應用</span></h2> <p>初等數學常用「( )」、「[ ]」、「{ }」三個層級的括弧,分別稱為<b>小括弧</b>、<b>中括弧</b>和<b>大括弧</b>。四則運算時,在較低層級括弧內的內容要優先計算,例如:<br> <span>0</span><span>0</span> 2 × [(4 + 6) × 3] <br>= 2 × [10 × 3] <br>= 2 × 30<br>= 60 </p><p>有四個層級時還可在小括弧內使用括線,在括線下的數式最先計算。例如: </p><p><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begin{aligned}&amp;60/\{3\times [4+2\times (5-{\overline {10-8}})]\}\\=&amp;60/\{3\times [4+2\times (5-2)]\}\\=&amp;60/\{3\times [4+2\times 3]\}\\=&amp;60/\{3\times 10\}\\=&amp;60/30\\=&amp;2\end{aligned}}}">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table columnalign="right left right left right left right left right left right left" rowspacing="3pt" columnspacing="0em 2em 0em 2em 0em 2em 0em 2em 0em 2em 0em" displaystyle="true"> <mtr> <mtd></mtd> <mtd> <mn>60</mn>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mo> </mrow>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n>3</mn> <mo>×<!-- × --></mo> <mo stretchy="false">[</mo> <mn>4</mn> <mo>+</mo> <mn>2</mn> <mo>×<!-- × --></mo> <mo stretchy="false">(</mo> <mn>5</mn> <mo>−<!-- − --></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ver> <mrow> <mn>10</mn> <mo>−<!-- − --></mo> <mn>8</mn> </mrow> <mo accent="false">¯<!-- ¯ --></mo> </mover>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td> </mtr> <mtr> <mtd> <mo>=</mo> </mtd> <mtd> <mn>60</mn>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mo> </mrow>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n>3</mn> <mo>×<!-- × --></mo> <mo stretchy="false">[</mo> <mn>4</mn> <mo>+</mo> <mn>2</mn> <mo>×<!-- × --></mo> <mo stretchy="false">(</mo> <mn>5</mn> <mo>−<!-- − --></mo> <mn>2</mn>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td> </mtr> <mtr> <mtd> <mo>=</mo> </mtd> <mtd> <mn>60</mn>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mo> </mrow>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n>3</mn> <mo>×<!-- × --></mo> <mo stretchy="false">[</mo> <mn>4</mn> <mo>+</mo> <mn>2</mn> <mo>×<!-- × --></mo> <mn>3</mn> <mo stretchy="false">]</mo>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td> </mtr> <mtr> <mtd> <mo>=</mo> </mtd> <mtd> <mn>60</mn>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mo> </mrow>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n>3</mn> <mo>×<!-- × --></mo> <mn>10</mn>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td> </mtr> <mtr> <mtd> <mo>=</mo> </mtd> <mtd> <mn>60</mn>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mo> </mrow> <mn>30</mn> </mtd> </mtr> <mtr> <mtd> <mo>=</mo> </mtd> <mtd> <mn>2</mn> </mtd> </mtr> </mtable>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begin{aligned}&amp;60/\{3\times [4+2\times (5-{\overline {10-8}})]\}\\=&amp;60/\{3\times [4+2\times (5-2)]\}\\=&amp;60/\{3\times [4+2\times 3]\}\\=&amp;60/\{3\times 10\}\\=&amp;60/30\\=&amp;2\end{aligned}}}</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p><p>高等數學中,表示運算次序通常都用小括弧,有時也會用中括弧,很少用大括弧。各種括弧在數學(包括各數學分支)、自然科學、統計學和社會科學中有不同涵義,例如:中括弧可表示高斯符號,方括弧可以用作表示交換子、等價類,花括弧可以用作定義集合等等。所以應儘量只用小括弧來表示運算優先級,以最深層的括弧子運算式為最優先計算。 </p> <h2><span id=".E7.94.B5.E8.84.91.E7.BC.96.E7.A0.81"></span><span id="电脑编码">電腦編碼</span></h2> <p>Unicode內編碼了數個括弧符號。下表列出了部分中文及西文常用的括弧(包括部分涵括式引號)。 </p> <p>Unicode於4.1版起在豎排形式增加了相容中國大陸GB 18030編碼里的直排空心方頭括弧,分別是 <span><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U+FE17</span></span> <span>︗</span>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1146900"><span>PRESENTATION FORM FOR VERTICAL LEFT LENTICULAR BRACKET</span> 和 <span><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U+FE18</span></span> <span>︘</span>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1146900"><span>PRESENTATION FORM FOR VERTICAL RIGHT LENTICULAR BRACKET</span>。Unicode 也在中日韓相容形式收錄了部分直排括弧,下表列出 Unicode 內所收錄的獨立直排括弧。注意,Unicode中的所有直排符號建議只用於橫排時展示直排形式,而全文直排時應輸入橫排符號,然後由排版軟體直接旋轉。 </p> <h2><span id=".E5.85.B6.E4.BB.96.E6.87.89.E7.94.A8"></span><span id="其他應用">其他應用</span></h2> <p>HTML的語言形式使用尖括弧包圍HTML元素(如&lt;html&gt;)。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破折號 ——</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4.BE.86.E6.BA.90"></span><span id="參考來源">參考來源</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80 Cached time: 2023050422534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77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97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42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7432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77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279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3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307478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69.883 1 -total 30.59% 204.886 1 Template:標點符號 29.03% 194.465 1 Template:Infobox 19.40% 129.969 6 Template:Lang-en 15.39% 103.075 6 Template:Aligned_table 14.54% 97.409 1 Template:Reflist 9.39% 62.919 1 Template:Translating 8.85% 59.307 1 Template:NoteTA 7.36% 49.279 1 Template:Ambox 6.68% 44.779 4 Template:Unichar -->
**括弧**(英語:bracket,又稱**括弧號**),為加在需注釋的文字的前後兩側的雙對符號。 ## 簡介 常見的括弧有: * **圓括弧**(英語:parentheses,中文中又稱**小括弧**、**括弧**) * 半形 :() * 全形 :() * **方括弧**(英語:square brackets,中文中又稱**中括弧**) * 半形 :[] * 全形:[] * **花括弧**(英語:curly brackets, 中文中又稱**大括弧**) * 半形:{} * 全形:{} * **角括弧**(英語:angle brackets,中文中又稱為**尖括弧**) * 半形 :⟨⟩,在英文中指示想到而未說的話語,但經常由小於號(<)和大於號(>)代替 。 * 全形 :〈〉,在中文中用作單書名號 * 雙角括弧(英語:double angle brackets,中文中又稱為**雙尖括弧**) * 半形:⟪⟫ * 全形:《》,在中文中用作雙書名號 ## 用法與範例 括弧標明行文中註釋性的話。其中「( )」又稱「小括弧」、「圓括弧」或「括弧」;「[ ]」又稱「中括弧」或「方括弧」。 括弧裡的話如果是註釋句子裡某些詞語的,這種括弧叫「句內括弧」,緊貼在被註釋的詞語之後。此外,句內括弧的解釋文字末尾不能加句號。例: * 中國猿人(全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或簡稱「北京人」)在中國的發現,是對古人類學的一個重大貢獻。 括弧裡的話如果是註釋整個句子的,這種括弧叫「句外括弧」,放在句末的句號之後。此外,句外括弧中的解釋性文字,其句尾的句號應該放在括弧內。例: * 寫研究性文章跟文學創作不同,不能攤開稿紙,搞「即興」。(其實文學創作也要有素養才能有「即興」。) 「行文中注釋性的文字,用括弧標明。注釋句子裡某些詞語的,括注緊貼在被注釋詞語之後;注釋整個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標點之後。」「在行文中純屬注釋上文的,多半用( )。」「在行文中為補充說明而文氣可以聯貫的,多半用 —— ——。」 在中文中還有: * **六角括弧** 〔〕 * **方頭括弧** * 實心 【】 * 空心 〖〗 方頭括弧【 】又稱「魚尾括弧」、「魚尾號」,有時用作詞語註釋,例:【括弧】標點一種。 另外還有數種形似括弧而使用方法不同的符號:引號(「」『』)、尖引號(«»‹›)、書名號(《》〈〉)、HTML 等程式語言中成對使用的小於號(<)與大於號(>)。注意,單書名號(〈〉)、單尖括弧(⟨⟩)、單尖引號(‹›)、小於號大於號(<>)是不同的標點符號,在特定語文內擁有不同用法。 直排時,所有括弧符號依據漢字書寫方向順時針轉 90 度。 ## 數學應用 初等數學常用「()」、「[]」、「{ }」三個層級的括弧,分別稱為**小括弧**、**中括弧**和**大括弧**。四則運算時,在較低層級括弧內的內容要優先計算,例如: 00 2 × [(4 + 6) × 3] = 2 × [10 × 3] = 2 × 30 = 60 有四個層級時還可在小括弧內使用括線,在括線下的數式最先計算。例如: $$ {\begin{aligned}&60/\{3\times [4+2\times (5-{\overline {10-8}})]\}\\=&60/\{3\times [4+2\times (5-2)]\}\\=&60/\{3\times [4+2\times 3]\}\\=&60/\{3\times 10\}\\=&60/30\\=&2\end{aligned}} $$ 高等數學中,表示運算次序通常都用小括弧,有時也會用中括弧,很少用大括弧。各種括弧在數學(包括各數學分支)、自然科學、統計學和社會科學中有不同涵義,例如:中括弧可表示高斯符號,方括弧可以用作表示交換子、等價類,花括弧可以用作定義集合等等。所以應儘量只用小括弧來表示運算優先級,以最深層的括弧子運算式為最優先計算。 ## 電腦編碼 Unicode 內編碼了數個括弧符號。下表列出了部分中文及西文常用的括弧(包括部分涵括式引號)。 Unicode 於 4.1 版起在豎排形式增加了相容中國大陸 GB 18030 編碼里的直排空心方頭括弧,分別是 U+FE17 ︗ PRESENTATION FORM FOR VERTICAL LEFT LENTICULAR BRACKET 和 U+FE18 ︘ PRESENTATION FORM FOR VERTICAL RIGHT LENTICULAR BRACKET。Unicode 也在中日韓相容形式收錄了部分直排括弧,下表列出 Unicode 內所收錄的獨立直排括弧。注意,Unicode 中的所有直排符號建議只用於橫排時展示直排形式,而全文直排時應輸入橫排符號,然後由排版軟體直接旋轉。 ## 其他應用 HTML 的語言形式使用尖括弧包圍 HTML 元素(如 <html>)。 ## 相關條目 * 破折號 —— ## 參考來源
null
18,231
2023-05-02T16:46:05Z
76,940,281
(
8,309,108
<p><b>右旋去甲偽麻黃鹼</b>(英語:<small>D</small>-Norpseudoephedrine),也稱為<b>阿茶鹼</b>(cathine),通常直接稱為<b>去甲偽麻黃鹼</b>,是苯乙胺和苯丙胺類別的一種精神藥物,也可作為興奮劑。它與卡西酮一起天然存在於巧茶中,並有助於其整體效果。它的效力約為苯丙胺的7至10%。</p> <h2><span id=".E8.8D.AF.E7.90.86.E5.AD.A6"></span><span id="药理学">藥理學</span></h2> <p>與苯丙胺、卡西酮和麻黃鹼一樣,去甲偽麻黃鹼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劑。它也可以充當多巴胺釋放劑。</p> <h2><span id=".E5.8C.96.E5.AD.A6"></span><span id="化学">化學</span></h2> <p>去甲偽麻黃鹼是苯丙醇胺的四種立體異構體之一。其它三種分別為左旋去甲麻黃鹼、右旋去甲麻黃鹼和左旋去甲偽麻黃鹼,前兩者又叫作苯丙醇胺。 </p> <h2><span id=".E8.B0.83.E8.8A.82"></span><span id="调节">調節</span></h2> <p>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違禁物質清單(用於奧運會和其他體育賽事)禁止在尿液中含有超過5微克/毫升的去甲偽麻黃鹼。去甲偽麻黃鹼是《精神藥物公約》規定的附表 III 藥物。在美國,它被歸類為附表IV受控物質。</p><p>在澳大利亞,去甲偽麻黃鹼僅是正式的附表4藥物處方,但不可用或未批准用於任何醫療用途。 </p> <p>在香港,去甲偽麻黃鹼受香港第134章<i>危險藥物條例</i>附表1的管制。非法持有將被處以高額罰款和監禁。 </p> <h2><span id=".E6.80.80.E5.AD.95"></span><span id="怀孕">懷孕</span></h2> <p>麻黃存在於許多麻黃科植物中,是一種中西藥草,除其他苯丙胺外,還含有右旋去甲偽麻黃鹼。在全國出生缺陷預防研究中,1999年至2003年間,來自10個州的18,438名婦女參與其中,1.3%的婦女報告在懷孕期間使用過麻黃。在試驗期間,使用麻黃的婦女出生了5例無腦畸形,但與未使用麻黃的婦女沒有統計學上顯著的關聯(比值比2.8,置信區間1.0–7.3)。</p><p>一項針對葉門642名參與者的小型研究發現,在咀嚼巧茶(含有右旋去甲偽麻黃鹼)的孕婦中,死產或先天性畸形的風險沒有增加。在咀嚼巧茶的哺乳期婦女中,在母乳中發現了右旋去甲偽麻黃鹼。</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左旋去甲偽麻黃鹼,右旋去甲偽麻黃鹼的對映體</li> <li>甲卡西酮</li> <li>草麻黃</li> <li>麻黃鹼</li> <li>偽麻黃鹼</li> <li>甲基苯丙胺</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7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3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2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57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27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55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682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15770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2.806 1 -total 73.25% 317.017 1 Template:Drugbox 62.30% 269.643 1 Template:Infobox 19.06% 82.484 1 Template:Reflist 13.43% 58.106 6 Template:Cite_journal 12.28% 53.147 16 Template:Unbulleted_list 6.70% 29.018 1 Template:抗肥胖制剂 6.30% 27.253 1 Template:Navbox 5.47% 23.682 11 Template:Chembox_CASCheck 4.16% 18.007 3 Template:Le -->
**右旋去甲偽麻黃鹼**(英語:D-Norpseudoephedrine),也稱為**阿茶鹼**(cathine),通常直接稱為**去甲偽麻黃鹼**,是苯乙胺和苯丙胺類別的一種精神藥物,也可作為興奮劑。它與卡西酮一起天然存在於巧茶中,並有助於其整體效果。它的效力約為苯丙胺的 7 至 10%。 ## 藥理學 與苯丙胺、卡西酮和麻黃鹼一樣,去甲偽麻黃鹼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劑。它也可以充當多巴胺釋放劑。 ## 化學 去甲偽麻黃鹼是苯丙醇胺的四種立體異構體之一。其它三種分別為左旋去甲麻黃鹼、右旋去甲麻黃鹼和左旋去甲偽麻黃鹼,前兩者又叫作苯丙醇胺。 ## 調節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違禁物質清單(用於奧運會和其他體育賽事)禁止在尿液中含有超過 5 微克 / 毫升的去甲偽麻黃鹼。去甲偽麻黃鹼是《精神藥物公約》規定的附表 III 藥物。在美國,它被歸類為附表 IV 受控物質。 在澳大利亞,去甲偽麻黃鹼僅是正式的附表 4 藥物處方,但不可用或未批准用於任何醫療用途。 在香港,去甲偽麻黃鹼受香港第 134 章_危險藥物條例_附表 1 的管制。非法持有將被處以高額罰款和監禁。 ## 懷孕 麻黃存在於許多麻黃科植物中,是一種中西藥草,除其他苯丙胺外,還含有右旋去甲偽麻黃鹼。在全國出生缺陷預防研究中,1999 年至 2003 年間,來自 10 個州的 18,438 名婦女參與其中,1.3% 的婦女報告在懷孕期間使用過麻黃。在試驗期間,使用麻黃的婦女出生了 5 例無腦畸形,但與未使用麻黃的婦女沒有統計學上顯著的關聯(比值比 2.8,置信區間 1.0–7.3)。 一項針對葉門 642 名參與者的小型研究發現,在咀嚼巧茶(含有右旋去甲偽麻黃鹼)的孕婦中,死產或先天性畸形的風險沒有增加。在咀嚼巧茶的哺乳期婦女中,在母乳中發現了右旋去甲偽麻黃鹼。 ## 參見 * 左旋去甲偽麻黃鹼,右旋去甲偽麻黃鹼的對映體 * 甲卡西酮 * 草麻黃 * 麻黃鹼 * 偽麻黃鹼 * 甲基苯丙胺 ## 參考資料
null
7,248
2023-05-03T06:38:14Z
76,865,372
(+)-去甲伪麻黄碱
4,432,984
<p><b>(+)-檜烯合酶</b>(<span lang="en">(+)-sabinene synthase</span>,EC 4.2.3.110、<b>SS</b>)是由系統名稱為「牻牛兒基二磷酸磷酸酶」(geranyl-diphosphate diphosphate-lyase)環化、(+)-檜烯形成的一種酶。這種酶可以通過以下的化學反應進行催化。 </p> <dl><dd>香葉基焦磷酸(Geranyl pyrophosphate)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rightleftharpoons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class="MJX-variant" stretchy="false">⇌<!-- ⇌ --></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rightleftharpoons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檜烯(Sabinene) + 焦磷酸鹽</dd></dl><p>這種酶是從藥用鼠尾草(鼠尾草屬)分離出來的。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檜烯合酶</li> <li>酶抑制與醫藥化學期刊(Journal 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li></ul><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醫學主題詞表(MeSH):<i>(+)-sabinene+synthase</i></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8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6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4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32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235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2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23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5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59222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74.080 1 -total 36.96% 64.335 1 Template:Rough_translation 35.86% 62.426 1 Template:Ambox 28.44% 49.514 1 Template:Reflist 25.90% 45.087 2 Template:Cite_journal 25.37% 44.167 1 Template:Infobox_enzyme 21.48% 37.400 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34% 23.220 4 Template:Tsl 12.76% 22.218 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1.38% 19.802 3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
**(+)- 檜烯合酶**((+)-sabinene synthase,EC 4.2.3.110、**SS**)是由系統名稱為「牻牛兒基二磷酸磷酸酶」(geranyl-diphosphate diphosphate-lyase)環化、(+)- 檜烯形成的一種酶。這種酶可以通過以下的化學反應進行催化。   : 香葉基焦磷酸 (Geranyl pyrophosphate) $\rightleftharpoons $ (+)- 檜烯 (Sabinene) + 焦磷酸鹽 這種酶是從藥用鼠尾草 (鼠尾草屬) 分離出來的。 ## 參見 * (-)- 檜烯合酶 * 酶抑制與醫藥化學期刊 (Journal 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 註釋 ## 外部連結 * 醫學主題詞表(MeSH):_(+)-sabinene+synthase_
null
1,785
2023-04-16T12:28:47Z
66,468,976
(+)-檜烯合酶
4,433,022
<p><b>(-)-檜烯合酶</b>(<span lang="en">(-)-sabinene synthase</span>,EC 4.2.3.109)是用系統名稱為「牻牛兒基二磷酸磷酸酶」(geranyl-diphosphate diphosphate-lyase)環化、(-)-檜烯形成的一種酶。這種酶通過以下的化學反應進行酶催化。 </p> <dl><dd>香葉基焦磷酸(Geranyl pyrophosphate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rightleftharpoons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class="MJX-variant" stretchy="false">⇌<!-- ⇌ --></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rightleftharpoons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 (-)-檜烯(Sabinene) + 焦磷酸鹽</dd></dl><p>這種酶的催化過程需要<span lang="en">Mg<sup>2+</sup></span>。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檜烯合酶</li></ul><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醫學主題詞表(MeSH):<i>(-)-sabinene+synthase</i></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4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4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0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6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826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72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4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8936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1.915 1 -total 44.71% 63.457 1 Template:Infobox_enzyme 38.07% 54.026 1 Template:Reflist 35.06% 49.762 2 Template:Cite_journal 34.31% 48.686 3 Template:Lang 31.95% 45.336 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22.89% 32.488 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21.42% 30.401 3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19.44% 27.584 3 Template:Str_mid 17.86% 25.350 3 Template:Str_mid/core -->
**(-)- 檜烯合酶**((-)-sabinene synthase,EC 4.2.3.109)是用系統名稱為「牻牛兒基二磷酸磷酸酶」(geranyl-diphosphate diphosphate-lyase)環化、(-)- 檜烯形成的一種酶。這種酶通過以下的化學反應進行酶催化。   : 香葉基焦磷酸 (Geranyl pyrophosphate $\rightleftharpoons $ (-)- 檜烯 (Sabinene) + 焦磷酸鹽 這種酶的催化過程需要 Mg2+。 ## 參見 * (+)- 檜烯合酶 ## 註釋 ## 外部連結 * 醫學主題詞表(MeSH):_(-)-sabinene+synthase_
null
1,475
2023-04-16T12:28:47Z
66,468,985
(-)-檜烯合酶
3,684,997
<p><b>[1,1'-雙(二苯基膦)二茂鐵]二氯化鈀(II)</b>是一種含鐵配體——dppf的鈀絡合物。這是一種商業市售試劑,常用於鈀催化偶聯反應。 </p><p>這種化合物可通過dppf與氰基絡合的氯化鈀反應製備:</p> <dl><dd>dppf + PdCl<sub>2</sub>(RCN)<sub>2</sub> → (dppf)PdCl<sub>2</sub> + 2 RCN (RCN = 乙腈或苯甲腈)</dd></d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1,1'- 雙 (二苯基膦) 二茂鐵] 二氯化鈀 (II)** 是一種含鐵配體 ——dppf 的鈀絡合物。這是一種商業市售試劑,常用於鈀催化偶聯反應。 這種化合物可通過 dppf 與氰基絡合的氯化鈀反應製備:   : dppf + PdCl2(RCN)2 → (dppf)PdCl2 + 2 RCN (RCN = 乙腈或苯甲腈) ## 參考文獻
null
1,956
2023-04-16T12:28:16Z
53,546,062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
7,533,101
<p><b>(1,5,9-環十二碳三烯)鎳</b>是一種有機鎳化合物,化學式為C<sub>12</sub>H<sub>18</sub>Ni,其中,全順式配合物可表示為(<i>c</i>,<i>c</i>,<i>c</i>-cdt)Ni,全反式配合物可表示為(<i>t</i>,<i>t</i>,<i>t</i>-cdt)Ni。全反式配合物可由無水乙醯丙酮鎳在相應的烯烴中還原製得。</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1,5,9 - 環十二碳三烯) 鎳**是一種有機鎳化合物,化學式為 C12H18Ni,其中,全順式配合物可表示為 (_c_,_c_,_c_-cdt) Ni,全反式配合物可表示為 (_t_,_t_,_t_-cdt) Ni。全反式配合物可由無水乙醯丙酮鎳在相應的烯烴中還原製得。 ## 參考文獻
null
2,454
2023-04-16T12:33:49Z
66,468,979
(1,5,9-环十二碳三烯)镍
7,340,034
<p><b>(1,5-環辛二烯)(1,3,5-環辛三烯)合釕</b>是一種<span data-orig-title="有机钌化合物"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rganoruthenium chemistry"><span>有機釕化合物</span></span>,化學式為C<sub>16</sub>H<sub>22</sub>Ru。它最初由恩斯特·奧托·菲舍爾於1963年通過三氯化釕與1,5-環辛二烯和1,3,5-環辛三烯經格氏試劑的還原反應製得;鋅作為還原劑,三氯化釕和1,5-環辛二烯反應,可以以更高產率製得產物。它可用於有機合成中的催化劑。</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7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4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9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6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09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524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46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28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6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41668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32.830 1 -total 61.59% 143.410 1 Template:Chembox 31.75% 73.917 1 Template:Reflist 29.99% 69.834 1 Template:Chembox_Properties 22.58% 52.573 1 Template:Chembox_Identifiers 19.72% 45.913 2 Template:Cite_journal 11.34% 26.408 1 Template:Convert 6.15% 14.309 64 Template:Chembox_entry 5.90% 13.726 1 Template:Chembox_Elements 5.72% 13.325 1 Template:Le -->
**(1,5 - 環辛二烯)(1,3,5 - 環辛三烯) 合釕**是一種有機釕化合物,化學式為 C16H22Ru。它最初由恩斯特・奧托・菲舍爾於 1963 年通過三氯化釕與 1,5 - 環辛二烯和 1,3,5 - 環辛三烯經格氏試劑的還原反應製得;鋅作為還原劑,三氯化釕和 1,5 - 環辛二烯反應,可以以更高產率製得產物。它可用於有機合成中的催化劑。 ## 參考文獻
null
2,261
2023-04-16T12:33:28Z
75,171,303
(1,5-环辛二烯)(1,3,5-环辛三烯)合钌
7,070,193
<p><b>二氯化(1,5-環辛二烯)鈀</b>是一種有機鈀化合物,化學式為PdCl<sub>2</sub>(C<sub>8</sub>H<sub>12</sub>),它是黃色固體,可溶於氯仿。X射線晶體衍射表明,該配合物的Pd中心為平面正方形構型。</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二氯化(1,5-環辛二烯)鉑</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二氯化 (1,5 - 環辛二烯) 鈀**是一種有機鈀化合物,化學式為 PdCl2(C8H12),它是黃色固體,可溶於氯仿。X 射線晶體衍射表明,該配合物的 Pd 中心為平面正方形構型。 ## 參見 * 二氯化 (1,5 - 環辛二烯) 鉑 ## 參考文獻
null
1,934
2023-04-16T12:32:49Z
68,434,900
(1,5-环辛二烯)二氯化钯
3,217,703
<p><b>氯化環辛二烯基銠二聚物</b>,又稱<b>(1,5-環辛二烯)氯銠(I)二聚物</b>、<b>氯化(1,5-環辛二烯)銠二聚物</b>等,是一種有機金屬化合物,化學式為Rh<sub>2</sub>Cl<sub>2</sub>(C<sub>8</sub>H<sub>12</sub>)<sub>2</sub>,通常簡寫為[RhCl(COD)]<sub>2</sub>或者Rh<sub>2</sub>Cl<sub>2</sub>(COD)<sub>2</sub>。這種在空氣中穩定的橙黃色化合物廣泛用作均相催化劑的前體。</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氯化環辛二烯基銠二聚物**,又稱 **(1,5 - 環辛二烯) 氯銠 (I) 二聚物**、**氯化 (1,5 - 環辛二烯) 銠二聚物**等,是一種有機金屬化合物,化學式為 Rh2Cl2(C8H12)2,通常簡寫為 [RhCl (COD)]2 或者 Rh2Cl2(COD)2。這種在空氣中穩定的橙黃色化合物廣泛用作均相催化劑的前體。 ## 參考資料
null
2,252
2023-03-28T06:09:41Z
73,378,983
(1,5-环辛二烯)氯铑(I)二聚体
3,217,703
<p><b>氯化環辛二烯基銠二聚物</b>,又稱<b>(1,5-環辛二烯)氯銠(I)二聚物</b>、<b>氯化(1,5-環辛二烯)銠二聚物</b>等,是一種有機金屬化合物,化學式為Rh<sub>2</sub>Cl<sub>2</sub>(C<sub>8</sub>H<sub>12</sub>)<sub>2</sub>,通常簡寫為[RhCl(COD)]<sub>2</sub>或者Rh<sub>2</sub>Cl<sub>2</sub>(COD)<sub>2</sub>。這種在空氣中穩定的橙黃色化合物廣泛用作均相催化劑的前體。</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氯化環辛二烯基銠二聚物**,又稱 **(1,5 - 環辛二烯) 氯銠 (I) 二聚物**、**氯化 (1,5 - 環辛二烯) 銠二聚物**等,是一種有機金屬化合物,化學式為 Rh2Cl2(C8H12)2,通常簡寫為 [RhCl (COD)]2 或者 Rh2Cl2(COD)2。這種在空氣中穩定的橙黃色化合物廣泛用作均相催化劑的前體。 ## 參考資料
null
2,252
2023-03-28T06:09:41Z
73,378,983
(1,5-环辛二烯)氯铑(I)二聚物
3,428,373
<p><b>(1009) 賽倫</b>是一顆火星軌道穿越小行星,它是卡爾·威廉·雷睦斯在1923年10月31日發現的,隨後以希臘神話命名為賽倫。它的臨時名稱是<b>1923 PE</b>,並且是一顆迷蹤小行星,直到1982年才在帕洛瑪天文台48英吋 (120公分)施密特望遠鏡的底片中再尋獲。 </p><p>(1009) 賽倫的半長軸是2.63AU,遠遠超越了火星,但是它的高離心率軌道使它會穿越火星軌道,而讓它能接近火星。它在1500年至2500年間會有11次接近火星至30Gm,在1940年最接近時,距離只有7.3Gm。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1009) 賽倫**是一顆火星軌道穿越小行星,它是卡爾・威廉・雷睦斯在 1923 年 10 月 31 日發現的,隨後以希臘神話命名為賽倫。它的臨時名稱是 **1923 PE**,並且是一顆迷蹤小行星,直到 1982 年才在帕洛瑪天文台 48 英吋 (120 公分) 施密特望遠鏡的底片中再尋獲。 (1009) 賽倫的半長軸是 2.63AU,遠遠超越了火星,但是它的高離心率軌道使它會穿越火星軌道,而讓它能接近火星。它在 1500 年至 2500 年間會有 11 次接近火星至 30Gm,在 1940 年最接近時,距離只有 7.3Gm。 ## 參考資料
null
1,256
2023-04-21T11:45:42Z
75,491,051
(1009)_賽倫
1,361,991
<p><b>小行星101955</b>(臨時名稱1999 RQ<sub>36</sub>)是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在1999年9月11日發現的一顆阿波羅型小行星。它是歐西里斯任務(OSIRIS-REx計畫)在2023年攜帶樣品返回地球任務鎖定的目標。它是列在哨兵系統的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第三級,有著撞擊地球最高度危機的小天體。 </p><p>101955 貝努<sub></sub>的平均直徑大約是492米(1,614英尺;0.306 mi),並且已經被阿雷西博天文台的行星雷達和<span data-orig-title="金石深空網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oldstone Deep Space Communications Complex"><span>金石深空網路</span></span>廣泛的觀測。 </p> <h2><span id=".E5.91.BD.E5.90.8D"></span><span id="命名">命名</span></h2> <p>貝努的名稱來自北卡羅萊納州的一位三年級(9歲)的學生Michael Puzio。他參加亞利桑那大學、行星學會和林肯近地小行星計畫於2013年6月舉辦的為"小行星命名活動",從來自全球各地數十個國家,8千多名參與著命名中脫穎而出。它的名稱來自埃及神話的不死鳥-貝努鳥(Bennu),Puzio 覺得將前往探測的太空船歐西里斯號,包括其TAGSAM臂,很像貝努鳥。 </p> <h3><span id=".E7.8F.AD.E5.8A.AA.E5.B0.8F.E8.A1.8C.E6.98.9F.E5.9C.B0.E8.B2.8C.E5.91.BD.E5.90.8D"></span><span id="班努小行星地貌命名">貝努小行星地貌命名</span></h3> <p>國際天文聯會2020年3月7日公佈貝努(Bennu)小行星上第一批地貌命名。它的十二個主要地貌特徵名稱,是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歐西里斯(OSIRIS-REx)號團隊成員提出,他們在過去的一年中,一直在詳細繪製小行星的地圖。 歐西里斯號太空船目前已從貝努小行星的地表收集樣品帶回地球,計劃在2023年回到地球。 </p><p>貝努的名字的靈感來自古埃及神靈,描述為鳥、太陽、創造和重生有關。 為了與這個主題保持一致,國際天文聯會決定採用各民族神話中的鳥類和類似鳥類的生物有關的名稱。 </p><p>貝努小行星上的各種地形,分別是:區(Regio),隕石坑(Crater),山脊(Dorsum),溝(Fossa)和岩(Saxum)。以下是第一批貝努小行星表面特徵名稱,全部以神話中的鳥類和鳥狀生物命名。 </p><p>1. 特努瓦區(Tlanuwa Regio)以巨型特努瓦鳥命名,這些鳥類以蛇的碎片散佈在地球上,在切諾基(Cherokee)神話中變成了站立的岩石柱子。特努瓦區是貝努南半球大片巨石所覆蓋的區域。 </p><p>2. 奔奔岩(Benben Saxum)以起源於原始水域的古埃及土丘命名。在埃及神話中,阿圖姆(Atum)神以貝努鳥的形式飛越水域後定居於奔奔(Benben),以創造世界。奔奔岩是貝努小行星最高的巨石。 </p><p>3. 大鵬岩(Roc Saxum)以大鵬鳥命名,大鵬鳥是中東阿拉伯神話中的猛禽。 大鵬岩是貝努小行星最大的巨石特徵。 </p><p>4. 西摩格岩(Simurgh Saxum)以波斯神話中善良的鳥而得名,據說該鳥擁有所有知識。 西摩格岩在是貝努小行星上定義為本初子午線,是這顆小行星坐標系的基礎。 </p><p>5. 福金岩(Huginn Saxum)是相鄰的巨石,以北歐神話中的奧丁(Odin)養的兩隻烏鴉其中一隻福金命名。 </p><p>6. 霧尼岩(Muninn Saxum)是相鄰的巨石,以北歐神話中的奧丁養的兩隻烏鴉其中一隻霧尼命名。 </p><p>7. 俄克皮特岩(Ocypete Saxum)以古希臘神話人物命名,是鷹身女妖化身,她常在海上興風作浪,作惡多端。俄克皮特岩位於2019年1月19日在貝努小行星發生的粒子噴射事件的起點附近。 </p><p>8. 條紋岩(Strix Saxum)以羅馬神話中的兇猛條紋鳥而得名。 條紋岩是位於歐西里斯號任務的後備樣本收集站點兩側的一塊巨石。 </p><p>9. 阿米罕岩(Amihan Saxum)以是菲律賓神話中的一隻鳥,牠是他加祿(Tagalog)民族神話中第一個居住在宇宙中的生物。這個大而扁平的巨石似乎被部分掩埋,位於特努瓦區,那裡的大石塊異常集中。 </p><p>10. 普瓦凱岩(Pouakai Saxum)是玻里尼西亞(Polynesian)毛利(Māori)人神話中,殺死併吞食人類的猛禽而得名。 普瓦凱岩是一塊10.6米的巨石,位於貝努小行星的南半球,就在奔奔岩的北面。 </p><p>11. 希道士岩(Aetos Saxum)是宙斯(Zeus)的童年玩伴而得名,宙斯在希臘神話中被赫拉(Hera)變成了老鷹。 希道士岩是一個顯著扁平的巨石,在貝努小行星的赤道附近具有大翅膀的形狀。 </p><p>12. 石像鬼岩(Gargoyle Saxum)是一隻帶有翅膀,鳥狀脖子和呼吸火焰的法國龍狀怪物而得名。石像鬼岩是歐西里斯號探測任務後備樣本站點附近的一塊巨大的巨石,也是貝努小行星上最暗的物體之一。 </p> <h3><span id=".E6.AD.90.E8.A5.BF.E9.87.8C.E6.96.AF.E8.99.9F.E5.9C.A8.E7.8F.AD.E5.8A.AA.E5.B0.8F.E8.A1.8C.E6.98.9F.E5.8F.96.E6.A8.A3.E4.BD.8D.E7.BD.AE.E5.90.8D.E7.A8.B1"></span><span id="歐西里斯號在班努小行星取樣位置名稱">歐西里斯號在貝努小行星取樣位置名稱</span></h3> <p>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歐西里斯號太空船經過近八個月仔細測量與繪製編號貝努小行星的表面地形,正式向外界公佈了四個採樣候選地點。 </p><p>由於貝努小行星的名字來自於埃及神話中的貝努鳥,因此這次選出的四個候選地點也分別以埃及神話中的鳥命名為: </p><p>1. 夜鶯(Nightingale)候選地點夜鶯在畫面中最黑,被認為擁有顆粒最細的土壤; </p><p>2. 翠鳥(Kingfisher)認為候選地點岩石含水量相當高; </p><p>3. 魚鷹(Osprey)認為候選地點岩石含水量相當高; </p><p>4. 磯鷸(Sandpiper)候選地點含有豐富碳的岩石。 </p> <h2><span id=".E6.92.9E.E6.93.8A.E5.9C.B0.E7.90.83.E7.9A.84.E5.8F.AF.E8.83.BD.E6.80.A7"></span><span id="撞擊地球的可能性">撞擊地球的可能性</span></h2> <p>平均而言,大約每130,000年會有一顆直徑500米(1,600英尺;0.31 mi)的小天體會對地球產生影響。在2010年,安德列·蘭妮和它的合作者對從2169年至2199年間有撞擊地球潛在威脅的8顆小行星,包括貝努,做了動力學上的研究。累積撞擊的或然率依靠當時對貝努等的物理性質所知甚微少,但發現撞擊的機率都不會超過0.071%。作者承認要精確的評估101955 貝努<sub></sub>影響地球的概率,將需要一個更詳細的形狀模型和另外的觀測(從地面或太空船前往觀測),來確定亞爾科夫斯基效應的大小和方向。 </p><p>基於後來的形狀模型的發表和1999年、2005年、2011年雷達觀測的天體測量,它是可能估計亞爾科夫斯基效應的加速度並修訂有關的評估。目前(2014年)最佳的碰撞估計是在2175年至2196年間有0.037%的累積概率。這對應於巴勒莫尺度是 -1.70。 </p> <h2><span id=".E5.A4.AA.E7.A9.BA.E8.88.B9.E4.BB.BB.E5.8B.99"></span><span id="太空船任務">太空船任務</span></h2> <p>因為從地球前往只需要少量的ΔV,就可以進入軌道,101955 貝努<sub></sub>已經被好幾個太空任務選中作為太空船的目標。 </p> <h3><span id=".E6.AD.90.E8.A5.BF.E9.87.8C.E6.96.AF.E4.BB.BB.E5.8B.99"></span><span id="歐西里斯任務">歐西里斯任務</span></h3> <p>NASA新疆界計畫的歐西里斯任務,已經在2016年9月8日發射,於2020年抵達101955貝努<sub></sub>,並在2023年將採集的樣品帶返地球。 </p><p>最終歐西里斯號太空船提早於2018年12月3日中午12時10分抵達101955 貝努<sub></sub>,並向地球傳送該小行星的清晰圖片。 </p><p>2020年10月20日,歐西里斯號成功地降落在貝努小行星表面以收集樣品。</p><p>2020年10月23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同日說明,探測器「歐塞瑞斯號」(Osiris-Rex)在小行星貝努(Bennu)成功以機械手臂抓取大量石塊碎屑樣本,但採集量多到收集器蓋子無法完全密封,致部分樣本噴瀉到外太空。 </p> <h2><span id=".E5.9C.96.E9.9B.86"></span><span id="圖集">圖集</span></h2>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ul><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太空探測器探測過的微型行星與彗星列表</li> <li><span>(341843) 2008 EV<sub>5</sub></span></li> <li>歐西里斯號(OSIRIS-REx)</li></ul>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Earth Impact Risk Summary: 101955 1999 RQ3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Years: 2169–2199) – JPL near-Earth object website</li> <li>Orbit paramet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ASA website</li> <li>Temperature History and Dynamical Evolution of (101955) 1999 RQ 36: A Potential Target for Sample Return from a Primitive Asteroid (2011 ApJ 728 L42)</li> <li>Physical Properties of OSIRIS-REx Target Asteroid (101955) 1999 RQ36 derived from Herschel, ESO-VISIR and Spitzer observ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rXiv:1210.5370 : 19 Oct 2012)</li> <li>The Design Reference Asteroid for the OSIRIS-REx Mission Target (101955) Bennu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rXiv:1409.4704 : 16 Sep 2014)</li> <li>NASA JPL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101955</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9 Cached time: 2023050508431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64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3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51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6403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23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805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2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992477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85.814 1 -total 34.75% 203.573 2 Template:Reflist 25.39% 148.747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24.36% 142.710 1 Template:Infobox 19.41% 113.711 13 Template:Cite_web 18.06% 105.803 1 Template:Planetary_defense 17.56% 102.855 1 Template:Navbox 14.33% 83.965 34 Template:Tsl 10.03% 58.748 1 Template:NoteTA 9.55% 55.929 8 Template:Convert -->
**小行星 101955**(臨時名稱 1999 RQ36)是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在 1999 年 9 月 11 日發現的一顆阿波羅型小行星。它是歐西里斯任務(OSIRIS-REx 計畫)在 2023 年攜帶樣品返回地球任務鎖定的目標。它是列在哨兵系統的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第三級,有著撞擊地球最高度危機的小天體。 101955 貝努的平均直徑大約是 492 米(1,614 英尺;0.306 mi),並且已經被阿雷西博天文台的行星雷達和金石深空網路廣泛的觀測。 ## 命名 貝努的名稱來自北卡羅萊納州的一位三年級(9 歲)的學生 Michael Puzio。他參加亞利桑那大學、行星學會和林肯近地小行星計畫於 2013 年 6 月舉辦的為 "小行星命名活動",從來自全球各地數十個國家,8 千多名參與著命名中脫穎而出。它的名稱來自埃及神話的不死鳥-貝努鳥(Bennu),Puzio 覺得將前往探測的太空船歐西里斯號,包括其 TAGSAM 臂,很像貝努鳥。 ### 貝努小行星地貌命名 國際天文聯會 2020 年 3 月 7 日公佈貝努(Bennu)小行星上第一批地貌命名。它的十二個主要地貌特徵名稱,是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歐西里斯(OSIRIS-REx)號團隊成員提出,他們在過去的一年中,一直在詳細繪製小行星的地圖。 歐西里斯號太空船目前已從貝努小行星的地表收集樣品帶回地球,計劃在 2023 年回到地球。 貝努的名字的靈感來自古埃及神靈,描述為鳥、太陽、創造和重生有關。 為了與這個主題保持一致,國際天文聯會決定採用各民族神話中的鳥類和類似鳥類的生物有關的名稱。 貝努小行星上的各種地形,分別是:區(Regio),隕石坑(Crater),山脊(Dorsum),溝(Fossa)和岩(Saxum)。以下是第一批貝努小行星表面特徵名稱,全部以神話中的鳥類和鳥狀生物命名。 1. 特努瓦區(Tlanuwa Regio)以巨型特努瓦鳥命名,這些鳥類以蛇的碎片散佈在地球上,在切諾基(Cherokee)神話中變成了站立的岩石柱子。特努瓦區是貝努南半球大片巨石所覆蓋的區域。 2. 奔奔岩(Benben Saxum)以起源於原始水域的古埃及土丘命名。在埃及神話中,阿圖姆(Atum)神以貝努鳥的形式飛越水域後定居於奔奔(Benben),以創造世界。奔奔岩是貝努小行星最高的巨石。 3. 大鵬岩(Roc Saxum)以大鵬鳥命名,大鵬鳥是中東阿拉伯神話中的猛禽。 大鵬岩是貝努小行星最大的巨石特徵。 4. 西摩格岩(Simurgh Saxum)以波斯神話中善良的鳥而得名,據說該鳥擁有所有知識。 西摩格岩在是貝努小行星上定義為本初子午線,是這顆小行星坐標系的基礎。 5. 福金岩(Huginn Saxum)是相鄰的巨石,以北歐神話中的奧丁(Odin)養的兩隻烏鴉其中一隻福金命名。 6. 霧尼岩(Muninn Saxum)是相鄰的巨石,以北歐神話中的奧丁養的兩隻烏鴉其中一隻霧尼命名。 7. 俄克皮特岩(Ocypete Saxum)以古希臘神話人物命名,是鷹身女妖化身,她常在海上興風作浪,作惡多端。俄克皮特岩位於 2019 年 1 月 19 日在貝努小行星發生的粒子噴射事件的起點附近。 8. 條紋岩(Strix Saxum)以羅馬神話中的兇猛條紋鳥而得名。 條紋岩是位於歐西里斯號任務的後備樣本收集站點兩側的一塊巨石。 9. 阿米罕岩(Amihan Saxum)以是菲律賓神話中的一隻鳥,牠是他加祿(Tagalog)民族神話中第一個居住在宇宙中的生物。這個大而扁平的巨石似乎被部分掩埋,位於特努瓦區,那裡的大石塊異常集中。 10. 普瓦凱岩(Pouakai Saxum)是玻里尼西亞(Polynesian)毛利(Māori)人神話中,殺死併吞食人類的猛禽而得名。 普瓦凱岩是一塊 10.6 米的巨石,位於貝努小行星的南半球,就在奔奔岩的北面。 11. 希道士岩(Aetos Saxum)是宙斯(Zeus)的童年玩伴而得名,宙斯在希臘神話中被赫拉(Hera)變成了老鷹。 希道士岩是一個顯著扁平的巨石,在貝努小行星的赤道附近具有大翅膀的形狀。 12. 石像鬼岩(Gargoyle Saxum)是一隻帶有翅膀,鳥狀脖子和呼吸火焰的法國龍狀怪物而得名。石像鬼岩是歐西里斯號探測任務後備樣本站點附近的一塊巨大的巨石,也是貝努小行星上最暗的物體之一。 ### 歐西里斯號在貝努小行星取樣位置名稱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歐西里斯號太空船經過近八個月仔細測量與繪製編號貝努小行星的表面地形,正式向外界公佈了四個採樣候選地點。 由於貝努小行星的名字來自於埃及神話中的貝努鳥,因此這次選出的四個候選地點也分別以埃及神話中的鳥命名為: 1. 夜鶯(Nightingale)候選地點夜鶯在畫面中最黑,被認為擁有顆粒最細的土壤; 2. 翠鳥(Kingfisher)認為候選地點岩石含水量相當高; 3. 魚鷹(Osprey)認為候選地點岩石含水量相當高; 4. 磯鷸(Sandpiper)候選地點含有豐富碳的岩石。 ## 撞擊地球的可能性 平均而言,大約每 130,000 年會有一顆直徑 500 米(1,600 英尺;0.31 mi)的小天體會對地球產生影響。在 2010 年,安德列・蘭妮和它的合作者對從 2169 年至 2199 年間有撞擊地球潛在威脅的 8 顆小行星,包括貝努,做了動力學上的研究。累積撞擊的或然率依靠當時對貝努等的物理性質所知甚微少,但發現撞擊的機率都不會超過 0.071%。作者承認要精確的評估 101955 貝努影響地球的概率,將需要一個更詳細的形狀模型和另外的觀測(從地面或太空船前往觀測),來確定亞爾科夫斯基效應的大小和方向。 基於後來的形狀模型的發表和 1999 年、2005 年、2011 年雷達觀測的天體測量,它是可能估計亞爾科夫斯基效應的加速度並修訂有關的評估。目前(2014 年)最佳的碰撞估計是在 2175 年至 2196 年間有 0.037% 的累積概率。這對應於巴勒莫尺度是 -1.70。 ## 太空船任務 因為從地球前往只需要少量的 ΔV,就可以進入軌道,101955 貝努已經被好幾個太空任務選中作為太空船的目標。 ### 歐西里斯任務 NASA 新疆界計畫的歐西里斯任務,已經在 2016 年 9 月 8 日發射,於 2020 年抵達 101955 貝努,並在 2023 年將採集的樣品帶返地球。 最終歐西里斯號太空船提早於 2018 年 12 月 3 日中午 12 時 10 分抵達 101955 貝努,並向地球傳送該小行星的清晰圖片。 2020 年 10 月 20 日,歐西里斯號成功地降落在貝努小行星表面以收集樣品。 2020 年 10 月 23 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同日說明,探測器「歐塞瑞斯號」(Osiris-Rex)在小行星貝努(Bennu)成功以機械手臂抓取大量石塊碎屑樣本,但採集量多到收集器蓋子無法完全密封,致部分樣本噴瀉到外太空。 ## 圖集 * * * * ## 相關條目 * 太空探測器探測過的微型行星與彗星列表 * (341843) 2008 EV5 * 歐西里斯號(OSIRIS-REx)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Earth Impact Risk Summary: 101955 1999 RQ3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Years: 2169–2199) – JPL near-Earth object website * Orbit paramet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ASA website * Temperature History and Dynamical Evolution of (101955) 1999 RQ 36: A Potential Target for Sample Return from a Primitive Asteroid (2011 ApJ 728 L42) * Physical Properties of OSIRIS-REx Target Asteroid (101955) 1999 RQ36 derived from Herschel, ESO-VISIR and Spitzer observ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rXiv:1210.5370 : 19 Oct 2012) * The Design Reference Asteroid for the OSIRIS-REx Mission Target (101955) Bennu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rXiv:1409.4704 : 16 Sep 2014) * NASA JPL 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 101955
null
21,013
2023-04-16T12:24:44Z
75,489,838
(101955)_1999_RQ36
3,946,136
<p><b>(119070) 2001 KP<sub>77</sub></b> (也可以寫成<b>(119070) 2001 KP77</b>)是位於古柏帶,與海王星有著4:7共振的小行星。它是在2001年5岳23日被Marc W. Buie在Cerro Tololo發現的。 </p> <h2><span id=".E9.A1.8F.E8.89.B2"></span><span id="顏色">顏色</span></h2> <p>在B-v色指數上,2001 KP<sub>77</sub>比任何TNO更為偏紅,必且是最高的。在2002年4月19日,設定TNO的B-v紀錄為1.544。 依據其反照率,2001 KP<sub>77</sub>在可見光的光譜呈現橘棕色。 </p> <h2><span id=".E5.B0.BA.E5.AF.B8"></span><span id="尺寸">尺寸</span></h2> <p>依據絕對興等(H)6.93估計,2001 KP<sub>77</sub>的直徑大小在110至240公里之間。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4:7 Resona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TNO Colors</li> <li>KBO Surface Colors</li> <li>Orbital simul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Ephemer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93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4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1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7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33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10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40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26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5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17644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80.629 1 -total 36.39% 65.736 2 Template:Navbox 29.59% 53.447 1 Template:海王星外天體 28.58% 51.626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28.18% 50.904 2 Template:Reflist 26.64% 48.126 1 Template:Infobox 25.13% 45.393 3 Template:Cite_web 10.60% 19.143 1 Template:MinorPlanets_Navigator 8.57% 15.473 1 Template:Le 3.54% 6.400 46 Template:Mpl- -->
**(119070) 2001 KP77** (也可以寫成 **(119070) 2001 KP77**)是位於古柏帶,與海王星有著 4:7 共振的小行星。它是在 2001 年 5 岳 23 日被 Marc W. Buie 在 Cerro Tololo 發現的。 ## 顏色 在 B-v 色指數上,2001 KP77 比任何 TNO 更為偏紅,必且是最高的。在 2002 年 4 月 19 日,設定 TNO 的 B-v 紀錄為 1.544。 依據其反照率,2001 KP77 在可見光的光譜呈現橘棕色。 ## 尺寸 依據絕對興等(H)6.93 估計,2001 KP77 的直徑大小在 110 至 240 公里之間。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4:7 Resona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NO Colors * KBO Surface Colors * Orbital simul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Ephemer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3,796
2023-04-16T12:28:29Z
75,504,332
(119070)_2001_KP77
3,534,264
<p><b>小行星120347</b>(Salacia),曾用臨時編號2004 SB<sub>60</sub>,是一顆海王星外天體,位於柯伊伯帶,軌道半徑略微大於冥王星。其直徑約為850公里,是一顆較大的繞日小星體,被認為有可能成為一顆矮行星。該星體於2004年9月22日由Henry G. Roe、米高·E·布朗和Kristina M. Barkume發現。 </p> <h2><span id=".E5.91.BD.E5.90.8D"></span><span id="命名">命名</span></h2> <p>國際天文學會於2011年2月18日將小行星120347正式命名為Salacia。Salacia(薩拉喀亞)是羅馬神話中尼普頓(海王星)的妻子。羅馬神話的尼普頓就是希臘神話的海王波塞冬;而他的妻子,羅馬神話中的薩拉喀亞就是希臘神話的安菲特里忒(希臘語:Ἀμφιτρίτη)。Salacia是海水女神,其名字的詞根為salt,即為鹹水。 </p><p>中國天文學會在2012年3月6日收到「漾神星」這翻譯的推薦,於2012年6月20日處理,但截至2018年底尚未入庫。</p> <h2><span id=".E5.8D.AB.E6.98.9F"></span><span id="卫星">衛星</span></h2> <p>小行星120347擁有一顆已知的衛星Actaea。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8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4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4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1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10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1336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65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857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9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70420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95.467 1 -total 36.52% 107.910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35.18% 103.931 1 Template:Infobox 28.84% 85.203 2 Template:Navbox 21.85% 64.573 5 Template:Cite_web 21.30% 62.929 1 Template:外海王星天體 9.68% 28.597 1 Template:類冥矮行星 5.83% 17.218 1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5.73% 16.926 2 Template:IPAc-en 4.79% 14.155 1 Template:Le -->
**小行星 120347**(Salacia),曾用臨時編號 2004 SB60,是一顆海王星外天體,位於柯伊伯帶,軌道半徑略微大於冥王星。其直徑約為 850 公里,是一顆較大的繞日小星體,被認為有可能成為一顆矮行星。該星體於 2004 年 9 月 22 日由 Henry G. Roe、米高・E・布朗和 Kristina M. Barkume 發現。 ## 命名 國際天文學會於 2011 年 2 月 18 日將小行星 120347 正式命名為 Salacia。Salacia(薩拉喀亞)是羅馬神話中尼普頓(海王星)的妻子。羅馬神話的尼普頓就是希臘神話的海王波塞冬;而他的妻子,羅馬神話中的薩拉喀亞就是希臘神話的安菲特里忒(希臘語:Ἀμφιτρίτη)。Salacia 是海水女神,其名字的詞根為 salt,即為鹹水。 中國天文學會在 2012 年 3 月 6 日收到「漾神星」這翻譯的推薦,於 2012 年 6 月 20 日處理,但截至 2018 年底尚未入庫。 ## 衛星 小行星 120347 擁有一顆已知的衛星 Actaea。 ## 參考文獻
null
5,257
2023-04-19T01:53:18Z
75,491,150
(120347)_2004_SB60
57,420
<p><b>小行星15760</b>(英文:<b>15760 Albion</b>)是繼冥王星與查龍之後,被發現的第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小行星編號為15760,臨時編號為1992 QB<sub>1</sub>。在1992年發現之後,已經成為古柏帶中主要類別QB1天體的代表。 </p><p>該天體是由位於夏威夷毛納基山天文台(Mauna Kea Observatory) 的大衛·朱維特(David C. Jewitt)和珍妮·劉(Jane X. Luu)共同發現的,最初提議命名為<i>歡笑</i>(Smiley),但因為小行星1613已有同樣的名字,因此截至2018年1月前,它只有正式的永久編號尚未有正式的名稱,而通常就簡稱為<i>QB1</i>。雖然看似含糊不清,但不會與另5顆已經有永久編號的小行星—(5322) 1986 QB<sub>1</sub>, (7026) 1993 QB<sub>1</sub>, (31114) 1997 QB<sub>1</sub>, (36447) 2000 QB<sub>1</sub>, 和 (52468) 1995 QB<sub>1</sub>—和其他無數尚未獲得永久編號的混淆。最終,它以威廉·布萊克神話中的原始巨人<span data-orig-title="阿爾比恩 (神話)"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bion (Blake)"><span>阿爾比恩</span></span>命名。</p> <h2><span id=".E5.91.BD.E5.90.8D"></span><span id="命名">命名</span></h2> <p>這個小行星以英國詩人和畫家威廉·布萊克所著神話中的阿爾比恩命名。阿爾比恩是居於海島的原始巨人,他的分裂產生了<span data-orig-title="Vala, or The Four Zoa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Vala, or The Four Zoas"><span>四位天神</span></span>:理性之神Urizen、力量之神Tharmas、感性之神Luvah以及心靈之神Urthona,分別象徵人類性格的四極。阿爾比恩這個名字源於大不列顛島的古稱,也是該島已知最古老的名稱。 2018年1月31日,小行星中心公佈了阿爾比恩的命名引據(<small style="font-size: .857em;">M.P.C. 108697</small>)。</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The IAU circular announcing the discovery (英語)</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8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6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9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35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209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32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82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6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27157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30.759 1 -total 39.94% 92.158 2 Template:Reflist 26.07% 60.153 1 Template:外海王星天體 25.32% 58.437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23.53% 54.308 6 Template:Cite_web 23.08% 53.249 1 Template:Infobox 20.34% 46.941 1 Template:Navbox 8.30% 19.143 3 Template:Le 4.93% 11.377 46 Template:Mpl- 1.96% 4.520 1 Template:Webarchive -->
**小行星 15760**(英文:**15760 Albion**)是繼冥王星與查龍之後,被發現的第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小行星編號為 15760,臨時編號為 1992 QB1。在 1992 年發現之後,已經成為古柏帶中主要類別 QB1 天體的代表。 該天體是由位於夏威夷毛納基山天文台(Mauna Kea Observatory) 的大衛・朱維特(David C. Jewitt)和珍妮・劉(Jane X. Luu)共同發現的,最初提議命名為_歡笑_(Smiley),但因為小行星 1613 已有同樣的名字,因此截至 2018 年 1 月前,它只有正式的永久編號尚未有正式的名稱,而通常就簡稱為 _QB1_。雖然看似含糊不清,但不會與另 5 顆已經有永久編號的小行星 —(5322) 1986 QB1, (7026) 1993 QB1, (31114) 1997 QB1, (36447) 2000 QB1, 和 (52468) 1995 QB1— 和其他無數尚未獲得永久編號的混淆。最終,它以威廉・布萊克神話中的原始巨人阿爾比恩命名。 ## 命名 這個小行星以英國詩人和畫家威廉・布萊克所著神話中的阿爾比恩命名。阿爾比恩是居於海島的原始巨人,他的分裂產生了四位天神:理性之神 Urizen、力量之神 Tharmas、感性之神 Luvah 以及心靈之神 Urthona,分別象徵人類性格的四極。阿爾比恩這個名字源於大不列顛島的古稱,也是該島已知最古老的名稱。 2018 年 1 月 31 日,小行星中心公佈了阿爾比恩的命名引據(M.P.C. 108697)。 ## 外部連結 * The IAU circular announcing the discovery (英語) ## 參考資料
null
6,235
2023-04-21T14:09:19Z
67,827,254
(15760)_1992_QB1
884,527
<p><b>小行星15788(1993 SB)</b>是一顆屬於冥族小天體的外海王星天體。除冥王星以外,它是其中一顆最早被發現的同類天體(比1993 RO晚2天,比1993 RP晚1天),並也是同類中第一顆有足夠的軌道數據乃至能得出一個數字。它於1993年用拉帕爾馬天文臺的牛頓望遠鏡發現的。 </p><p>我們對這顆天體的了解十分貧乏,連其約為130公里的直徑也是經由其0.09的反照率而估算出來。[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First MPEC list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PEC: recovery of the object</li> <li>list of known TNOs, including size estimat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AU minor planet lis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rbital sim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9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8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2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11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237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36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2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4414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21.250 1 -total 48.28% 58.537 1 Template:外海王星天體 45.13% 54.717 1 Template:Navbox 42.61% 51.660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38.47% 46.640 1 Template:Infobox 11.41% 13.831 1 Template:Le 5.69% 6.900 1 Template:Minor_Planet_Number 5.41% 6.564 46 Template:Mpl- 4.30% 5.211 1 Template:Serial 3.19% 3.873 120 Template:•w -->
**小行星 15788(1993 SB)** 是一顆屬於冥族小天體的外海王星天體。除冥王星以外,它是其中一顆最早被發現的同類天體(比 1993 RO 晚 2 天,比 1993 RP 晚 1 天),並也是同類中第一顆有足夠的軌道數據乃至能得出一個數字。它於 1993 年用拉帕爾馬天文臺的牛頓望遠鏡發現的。 我們對這顆天體的了解十分貧乏,連其約為 130 公里的直徑也是經由其 0.09 的反照率而估算出來。[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外部連結 * First MPEC list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PEC: recovery of the object * list of known TNOs, including size estimat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AU minor planet lis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rbital sim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854
2023-03-26T04:00:16Z
75,489,729
(15788)_1993_SB
884,539
<p><b>酆神星(15810 Arawn)</b>,臨時編號為<b>1994 JR1</b>,是一顆屬於冥族小天體的外海王星天體。相似於冥王星,其近日點是在離太陽34.756天文單位處,而其遠日點是在44.507天文單位處,因此它的離心率相比較高。其直徑約為127公里,相對較小,不能被歸納為矮行星。它於1994年5月12日由M. J. Irwin和A. Zytkow發現。</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Orbital sim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p><br></p>
**酆神星(15810 Arawn)** ,臨時編號為 **1994 JR1**,是一顆屬於冥族小天體的外海王星天體。相似於冥王星,其近日點是在離太陽 34.756 天文單位處,而其遠日點是在 44.507 天文單位處,因此它的離心率相比較高。其直徑約為 127 公里,相對較小,不能被歸納為矮行星。它於 1994 年 5 月 12 日由 M. J. Irwin 和 A. Zytkow 發現。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Orbital sim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3,038
2023-04-16T12:24:04Z
75,489,732
(15810)_1994_JR1
1,810,109
<p><b>(174567) 瓦爾妲</b> (2003 MW<sub>12</sub>)是一顆海王星外天體,絕對星等為3.4。它很有可能成為一顆矮行星。它由傑弗里·A·拉森於2003年6月21日通過太空監視望遠鏡發現。 </p><p>它目前距離太陽47.5天文單位,將於2096年11月到達近日點。它在14次沖時已被觀測到58次,最早的照片可追溯到1980年。 </p><p>麥可·E·布朗自動更新的網站將它列為很有可能的矮行星,但它的直徑至今還沒有測得。 </p> <h2><span id=".E5.91.BD.E5.90.8D"></span><span id="命名">命名</span></h2> <p>該小行星以J·R·R·托爾金作品《精靈寶鑽》中的人物瓦爾妲命名。</p> <h2><span id=".E5.8D.AB.E6.98.9F"></span><span id="卫星">衛星</span></h2> <p>天文學家於2009年發現瓦爾妲至少擁有1顆衛星:這顆衛星以J·R·R·托爾金作品中邁雅之首,瓦爾妲的婢女伊爾瑪瑞命名。如果假設其密度和反照率與瓦爾妲相同,那它的直徑約為350千米(即瓦爾妲的50%),占系統質量的8%,或<span>2<span>×</span>10<sup>19</sup> 千克</span>。伊爾瑪瑞離瓦爾妲非常近,軌道半長軸僅為<span>4809<span>±</span>39 千米</span>(12倍瓦爾妲半徑),軌道周期為5.75天。</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Orbital sim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174567) 2003 MW12 Precovery Imag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小行星174567 at the <i>JPL Small-Body Database</i> <ul><li>Close approach<span> ·</span> Discovery<span> ·</span> Ephemeris<span> ·</span> Orbit diagram<span> ·</span> Orbital elements<span> ·</span> Physical parameters</li></ul></li></ul><p><br></p><p><br></p>
**(174567) 瓦爾妲** (2003 MW12)是一顆海王星外天體,絕對星等為 3.4。它很有可能成為一顆矮行星。它由傑弗里・A・拉森於 2003 年 6 月 21 日通過太空監視望遠鏡發現。 它目前距離太陽 47.5 天文單位,將於 2096 年 11 月到達近日點。它在 14 次沖時已被觀測到 58 次,最早的照片可追溯到 1980 年。 麥可・E・布朗自動更新的網站將它列為很有可能的矮行星,但它的直徑至今還沒有測得。 ## 命名 該小行星以 J・R・R・托爾金作品《精靈寶鑽》中的人物瓦爾妲命名。 ## 衛星 天文學家於 2009 年發現瓦爾妲至少擁有 1 顆衛星:這顆衛星以 J・R・R・托爾金作品中邁雅之首,瓦爾妲的婢女伊爾瑪瑞命名。如果假設其密度和反照率與瓦爾妲相同,那它的直徑約為 350 千米(即瓦爾妲的 50%),占系統質量的 8%,或 2×1019 千克。伊爾瑪瑞離瓦爾妲非常近,軌道半長軸僅為 4809±39 千米(12 倍瓦爾妲半徑),軌道周期為 5.75 天。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Orbital sim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74567) 2003 MW12 Precovery Imag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小行星 174567 at the _JPL Small-Body Database_ * Close approach · Discovery · Ephemeris · Orbit diagram · Orbital elements · Physical parameters
null
8,231
2023-04-17T14:02:15Z
73,509,584
(174567)_2003_MW12
1,050,968
<p><b>[18]輪烯</b>(或<b>[18]-輪烯</b>)即「環十八烷九烯」,是大環輪烯家族的一員,分子式C<sub>18</sub>H<sub>18</sub>,因符合休克爾規則而有芳香性。由於環足夠大,因此環內氫之間的排斥作用不很顯著,整個分子基本上為平面結構(X射線晶體分析結果)。它比[10]輪烯和<span data-orig-title="[14]轮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yclotetradecaheptaene"><span>[14]輪烯</span></span>的芳香性和穩定性都要強,可以減壓蒸餾而不分解。也可以發生芳香取代反應。共振能約為155kJ/mol,與苯數據類似。</p><p>[18]輪烯分子中的C-C鍵鍵長並不相等,但也不交替:12個裡面的鍵約為1.38Å,6個外面的鍵約為1.42Å。</p><p>受各向異性效應的影響,[18]輪烯的12個環外氫原子被去屏蔽,其化學位移移到了驚人的低場9.28;而6個環內氫原子則被屏蔽,其化學位移移到了驚人的高場−2.99。由此也證明了[18]輪烯的芳香性。 </p> <h2><span id=".E5.90.88.E6.88.90"></span><span id="合成">合成</span></h2> <p>它首先在1962年由Sondheimer等人合成出來,用的是1,5-己二炔在乙酸銅催化下的Eglinton反應三聚為環狀多炔,然後多炔在林德拉催化劑作用下被氫氣還原為烯烴。上述反應為脫氫偶聯,目前只大概知道機理第一步是端基炔的去質子化,最後一步是兩個炔基自由基的偶聯,但這中間碳負離子是如何氧化為自由基就不清楚了,可能涉及了三鍵對銅(II)的配位。反應中也有一些四聚體(C<sub>24</sub>)、五聚體(C<sub>30</sub>)和六聚體(C<sub>36</sub>)產生。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輪烯:</li></ul><dl><dd>環丁二烯、苯、環辛四烯、[10]輪烯、[12]輪烯、<span data-orig-title="[14]轮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yclotetradecaheptaene"><span>[14]輪烯</span></span>、[16]輪烯、[18]輪烯、[22]輪烯、[26]輪烯、[30]輪烯</dd></dl><ul><li>18-冠-6:六氧雜環十八烷</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8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6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4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90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600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71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05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9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93452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66.700 1 -total 42.79% 114.134 1 Template:Chembox 25.28% 67.435 1 Template:Chembox_Identifiers 18.64% 49.722 1 Template:Reflist 17.18% 45.828 1 Template:NoteTA 16.61% 44.297 1 Template:Cite_web 9.19% 24.510 1 Template:Chembox_Properties 9.11% 24.285 1 Template:简单芳香环 8.75% 23.341 2 Template:Navbox 6.05% 16.127 11 Template:Chembox_CASCheck -->
**[18] 輪烯**(或**[18]- 輪烯**)即「環十八烷九烯」,是大環輪烯家族的一員,分子式 C18H18,因符合休克爾規則而有芳香性。由於環足夠大,因此環內氫之間的排斥作用不很顯著,整個分子基本上為平面結構(X 射線晶體分析結果)。它比 [10] 輪烯和[14] 輪烯的芳香性和穩定性都要強,可以減壓蒸餾而不分解。也可以發生芳香取代反應。共振能約為 155kJ/mol,與苯數據類似。 [18] 輪烯分子中的 C-C 鍵鍵長並不相等,但也不交替:12 個裡面的鍵約為 1.38Å,6 個外面的鍵約為 1.42Å。 受各向異性效應的影響,[18] 輪烯的 12 個環外氫原子被去屏蔽,其化學位移移到了驚人的低場 9.28;而 6 個環內氫原子則被屏蔽,其化學位移移到了驚人的高場−2.99。由此也證明了 [18] 輪烯的芳香性。 ## 合成 它首先在 1962 年由 Sondheimer 等人合成出來,用的是 1,5 - 己二炔在乙酸銅催化下的 Eglinton 反應三聚為環狀多炔,然後多炔在林德拉催化劑作用下被氫氣還原為烯烴。上述反應為脫氫偶聯,目前只大概知道機理第一步是端基炔的去質子化,最後一步是兩個炔基自由基的偶聯,但這中間碳負離子是如何氧化為自由基就不清楚了,可能涉及了三鍵對銅 (II) 的配位。反應中也有一些四聚體 (C24)、五聚體 (C30) 和六聚體 (C36) 產生。 ## 參考資料 ## 參見 * 輪烯:   : 環丁二烯、苯、環辛四烯、[10] 輪烯、[12] 輪烯、[14] 輪烯、[16] 輪烯、[18] 輪烯、[22] 輪烯、[26] 輪烯、[30] 輪烯 * 18 - 冠 - 6:六氧雜環十八烷
null
4,633
2023-04-16T12:24:24Z
75,924,539
(18)轮烯
6,432,491
<p><b>小行星181708</b>((181708) 1993 FW)是除冥王星和卡戎(冥衛一)之外,繼小行星15760之後第二個發現的海王星外天體。小行星181708在1993年由天文學家大衛·朱維特和劉麗杏在夏威夷莫納克亞天文台發現。這兩名發現者給這顆小行星起了一個暱稱「卡拉」(<span lang="en">Karla</span>)。麥可·E·布朗認為小行星181708是一顆矮行星。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小行星15760</li> <li>海王星外天體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NASA JPL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181708</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2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9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7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66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768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34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51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0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55194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63.887 1 -total 30.26% 79.841 2 Template:Reflist 28.40% 74.956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27.21% 71.791 1 Template:Infobox 21.61% 57.032 4 Template:Cite_web 20.56% 54.267 2 Template:Navbox 18.58% 49.022 1 Template:海王星外天體 10.58% 27.929 4 Template:Convert 10.19% 26.884 1 Template:Lang 9.35% 24.679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小行星 181708**((181708) 1993 FW)是除冥王星和卡戎(冥衛一)之外,繼小行星 15760 之後第二個發現的海王星外天體。小行星 181708 在 1993 年由天文學家大衛・朱維特和劉麗杏在夏威夷莫納克亞天文台發現。這兩名發現者給這顆小行星起了一個暱稱「卡拉」(Karla)。麥可・E・布朗認為小行星 181708 是一顆矮行星。 ## 參見 * 小行星 15760 * 海王星外天體列表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NASA JPL 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 181708
null
4,048
2023-04-16T12:31:41Z
75,504,518
(181708)_1993_FW
3,411,572
<p><b>(1916) 北風之神</b> (1953 RA) 是一顆阿莫爾型小行星,於1953年9月1日被Sylvain Julien Victor Arend在比利時皇家天文台發現。發現之後這顆小行星就失蹤了,但在短時間內就於1974年被Richard Eugene McCrosky、G. Schwartz和JH Bulger依據布萊恩·馬斯登的位置預報重新發現。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on 1916 Borea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1916) 北風之神** (1953 RA) 是一顆阿莫爾型小行星,於 1953 年 9 月 1 日被 Sylvain Julien Victor Arend 在比利時皇家天文台發現。發現之後這顆小行星就失蹤了,但在短時間內就於 1974 年被 Richard Eugene McCrosky、G. Schwartz 和 JH Bulger 依據布萊恩・馬斯登的位置預報重新發現。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on 1916 Borea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3,122
2023-04-16T12:27:48Z
75,491,034
(1916)_北風之神
3,411,593
<p><b> (1922) 祖魯</b> (1949 HC) 是於1949年4月25日被Ernest Leonard Johnson在約翰尼斯堡聯合天文台發現的一顆外小行星帶小行星 ,它是很少數位於與木星有著2:1平均運動共振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短暫的失蹤之後,於1974年被Richard Eugene McCrosky、邵正元和JH Bulger依據辛辛那提天文台 C. M. Bardwell的預測位置尋獲。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1922) 祖魯** (1949 HC) 是於 1949 年 4 月 25 日被 Ernest Leonard Johnson 在約翰尼斯堡聯合天文台發現的一顆外小行星帶小行星 ,它是很少數位於與木星有著 2:1 平均運動共振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短暫的失蹤之後,於 1974 年被 Richard Eugene McCrosky、邵正元和 JH Bulger 依據辛辛那提天文台 C. M. Bardwell 的預測位置尋獲。 ## 參考資料
null
4,056
2023-04-16T12:27:48Z
75,491,035
(1922)_祖魯
6,433,099
<p><b>小行星19308</b>((19308) 1996 TO<sub>66</sub>)是一個海王星外天體,1996年由乍德·特魯希略、大衛·朱維特,以及劉麗杏三名天文學家發現。在小行星20000發現前,小行星19308是柯伊伯帶已發現天體中第二大的,直徑推測約200千米或約529千米,但一定小於902千米。小行星19308是妊神星族碰撞家族的一員,物理組成和妊神星相似,拒信起源於過去兩顆天體碰撞時噴出的地函。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First Rotation Period of a Kuiper Belt Object Measur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ESO, 5 November 1998</li> <li>NASA JPL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19308</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4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3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1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51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187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12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511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0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89188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61.030 1 -total 37.49% 97.851 2 Template:Reflist 35.27% 92.068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33.57% 87.623 1 Template:Infobox 22.87% 59.707 2 Template:Navbox 21.44% 55.959 1 Template:外海王星天體 20.45% 53.391 4 Template:Cite_journal 12.95% 33.802 5 Template:Convert 6.68% 17.441 4 Template:Cite_web 5.28% 13.785 1 Template:Le -->
**小行星 19308**((19308) 1996 TO66)是一個海王星外天體,1996 年由乍德・特魯希略、大衛・朱維特,以及劉麗杏三名天文學家發現。在小行星 20000 發現前,小行星 19308 是柯伊伯帶已發現天體中第二大的,直徑推測約 200 千米或約 529 千米,但一定小於 902 千米。小行星 19308 是妊神星族碰撞家族的一員,物理組成和妊神星相似,拒信起源於過去兩顆天體碰撞時噴出的地函。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First Rotation Period of a Kuiper Belt Object Measur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ESO, 5 November 1998 * NASA JPL 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 19308
null
7,176
2023-04-16T12:31:41Z
69,922,484
(19308)_1996_TO66
4,773,086
<p><b>(2,4,6-三甲苯)金</b>(英語:<span lang="en">(2,4,6-Trimethylphenyl)gold</span>)是一種特殊的含金有機化合物,其中芳基碳作為二個金原子之間的橋接配體。(2,4,6-三甲苯)金可以用氯羰基金(I) Au(CO)Cl和均三甲苯基的格氏試劑反應而成,結晶時為環狀的<span data-orig-title="五聚體"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entamer"><span>五聚體</span></span>。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4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9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9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09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273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20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88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05689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3.129 1 -total 47.19% 204.375 1 Template:Chembox 28.92% 125.251 1 Template:Lang-en 26.65% 115.417 1 Template:Chembox_Identifiers 10.90% 47.218 1 Template:Reflist 9.93% 43.018 1 Template:Cite_journal 9.93% 43.016 1 Template:Chembox_Properties 7.67% 33.206 66 Template:Chembox_entry 6.01% 26.045 1 Template:金化合物 5.50% 23.826 1 Template:Navbox -->
**(2,4,6 - 三甲苯) 金**(英語:(2,4,6-Trimethylphenyl)gold)是一種特殊的含金有機化合物,其中芳基碳作為二個金原子之間的橋接配體。(2,4,6 - 三甲苯) 金可以用氯羰基金 (I) Au (CO) Cl 和均三甲苯基的格氏試劑反應而成,結晶時為環狀的五聚體。 ## 參考資料
null
2,121
2023-05-02T08:19:19Z
66,468,991
(2,4,6-三甲苯)金
7,905,135
<p><b>(2-硝基丙烯基)苯</b>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sub>9</sub>H<sub>9</sub>NO<sub>2</sub>。它可由苯甲醛和硝基乙烷在催化下反應製得。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它還原可以得到(2-硝基丙基)苯、苯基丙酮、苯基丙酮肟或苯丙胺。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2 - 硝基丙烯基) 苯**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 C9H9NO2。它可由苯甲醛和硝基乙烷在催化下反應製得。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它還原可以得到 (2 - 硝基丙基) 苯、苯基丙酮、苯基丙酮肟或苯丙胺。 ## 參考文獻
null
3,948
2023-04-16T12:34:09Z
75,296,443
(2-硝基丙烯基)苯
1,810,125
<p><b>(202421) 2005 UQ<sub>513</sub></b>,也可寫作<b>2005 UQ513</b>,是一顆絕對星等為3.4的類冥矮行星。 麥可·E·布朗自動更新的網站將它列為很有可能的矮行星。2005 UQ<sub>513</sub>上有少量冰存在的跡象。 </p> <h2><span id=".E5.88.86.E7.B1.BB"></span><span id="分类">分類</span></h2> <p>2005 UQ<sub>513</sub>的近日點為37天文單位。小行星中心將它分類為經典柯伊伯帶天體,而深度黃道巡天則將其列為黃道離散天體。 </p> <h2><span id=".E8.B7.9D.E7.A6.BB"></span><span id="距离">距離</span></h2> <p>它目前距離太陽48.7天文單位。他將於公元2124年左右到達近日點。 </p><p>它在9次沖時已被觀測到51次,最早的照片可追溯到1990年。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Orbital simulation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202421) 2005 UQ513 Precovery Imag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202421) 2005 UQ513**,也可寫作 **2005 UQ513**,是一顆絕對星等為 3.4 的類冥矮行星。 麥可・E・布朗自動更新的網站將它列為很有可能的矮行星。2005 UQ513 上有少量冰存在的跡象。 ## 分類 2005 UQ513 的近日點為 37 天文單位。小行星中心將它分類為經典柯伊伯帶天體,而深度黃道巡天則將其列為黃道離散天體。 ## 距離 它目前距離太陽 48.7 天文單位。他將於公元 2124 年左右到達近日點。 它在 9 次沖時已被觀測到 51 次,最早的照片可追溯到 1990 年。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Orbital simulation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2421) 2005 UQ513 Precovery Imag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7,309
2023-04-16T12:25:08Z
67,827,876
(202421)_2005_UQ513
1,745,894
<p><br></p> <p><b>(2062) 阿登</b> (<span><small>發音: </small><span>/<span><span title="/ˈ/:後面為主重音">ˈ</span><span title="/ɑː/:「father」的「a」音">ɑː</span><span title="「tie」的「t」音">t</span><span title="/ən/:「button」的「on」音">ən</span></span>/</span></span> <i title="英語發音重拼"><span>AH</span>-tən</i>)是一顆小行星,由曾經擔任NEAT (近地小行星追蹤)專案計畫的首席研究員埃莉諾·赫琳(Eleanor F. Helin)在帕洛瑪所發現。它的名稱來自埃及神話中的太陽神阿登。 </p><p>阿登是被發現的第一顆軌道半長軸小於1天文單位的小行星,在發現與命16顆之後,成為小行星新分類阿登型小行星的代表,目前仍有212顆等待編號和命名,它們的範圍從(99907) 1989VA到2004 MD <sub>6</sub>。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NASA JPL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2062</li></ul>
**(2062) 阿登** (發音: /ˈɑːtən/ _AH-tən_) 是一顆小行星,由曾經擔任 NEAT (近地小行星追蹤) 專案計畫的首席研究員埃莉諾・赫琳(Eleanor F. Helin)在帕洛瑪所發現。它的名稱來自埃及神話中的太陽神阿登。 阿登是被發現的第一顆軌道半長軸小於 1 天文單位的小行星,在發現與命 16 顆之後,成為小行星新分類阿登型小行星的代表,目前仍有 212 顆等待編號和命名,它們的範圍從 (99907) 1989VA 到 2004 MD 6。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NASA JPL 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 2062
null
2,025
2023-03-14T06:40:02Z
75,490,645
(2062)_阿登
1,809,728
<p><b>(229762) 雹神星</b>(Gǃkúnǁʼhòmdímà <small></small><span title="國際音標標示發音">[ˌɡuːnhoʊmˈdiːmə]</span>聆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也寫作<b>(229762) 2007 UK126</b>,是一個黃道離散天體(SDO),絕對星等為3.4,這表明它是最大的矮行星候選者之一。截止2011年8月,麥可·E·布朗將它列為很有可能的矮行星。 </p><p>雹神星的離心率為0.49,說明它曾受引力攝動而形成偏心軌道。它將於大約2046年到達近日點。 它在九次沖時共被觀測到58次,最早的照片可追溯到1982年。 </p><p>雹神星以納米比亞的薩恩人神話中的土豚少女貢孔迪瑪(Gǃkúnǁ』hòmdímà)命名。貢孔迪瑪為美麗的少女,亦以巨蟒或大象的形象出現,她保護她的人民,並以刺條(gǁámígǁàmì)、冰雹雨雲,和魔法羚羊角圭庫(gǃò』éǃhú)懲罰作惡者。 </p><p>雹神星的衛星為雹衛一(Gǃò』é ǃHú <small></small><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標示發音">[ˌɡoʊ.eɪˈhuː]</span> 或 <small></small><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標示發音">[ˌɡoʊ.eɪˈkuː]</span>聆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是最紅的海王星外天體之一。</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Orbital sim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2007 UK126 Precovery Imag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3rd largest scattered disk object discovered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1-06 (Yahoo Groups)</li> <li>2007 UK126 Minor planet designation number</li></ul>
**(229762) 雹神星**(Gǃkúnǁʼhòmdímà [ˌɡuːnhoʊmˈdiːmə]聆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也寫作 **(229762) 2007 UK126**,是一個黃道離散天體(SDO),絕對星等為 3.4,這表明它是最大的矮行星候選者之一。截止 2011 年 8 月,麥可・E・布朗將它列為很有可能的矮行星。 雹神星的離心率為 0.49,說明它曾受引力攝動而形成偏心軌道。它將於大約 2046 年到達近日點。 它在九次沖時共被觀測到 58 次,最早的照片可追溯到 1982 年。 雹神星以納米比亞的薩恩人神話中的土豚少女貢孔迪瑪(Gǃkúnǁ』hòmdímà)命名。貢孔迪瑪為美麗的少女,亦以巨蟒或大象的形象出現,她保護她的人民,並以刺條(gǁámígǁàmì)、冰雹雨雲,和魔法羚羊角圭庫(gǃò』éǃhú)懲罰作惡者。 雹神星的衛星為雹衛一(Gǃò』é ǃHú [ˌɡoʊ.eɪˈhuː] 或 [ˌɡoʊ.eɪˈkuː]聆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是最紅的海王星外天體之一。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Orbital sim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07 UK126 Precovery Imag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3rd largest scattered disk object discovered Archive.is 的存檔,存檔日期 2013-01-06 (Yahoo Groups) * 2007 UK126 Minor planet designation number
null
7,311
2023-04-16T12:25:08Z
75,344,316
(229762)_2007_UK126
1,555,440
<p><b>小行星24835</b>(<b>(24835) 1995 SM<sub>55</sub></b>,也寫作<b>(24835) 1995 SM55</b>)是柯伊伯帶的一顆海王星外天體。 </p> <h2><span id=".E5.8F.91.E7.8E.B0"></span><span id="发现">發現</span></h2> <p>它在1995年9月19日由Nichole M. Danzl發現。 </p> <h2><span id=".E8.B5.B7.E6.BA.90"></span><span id="起源">起源</span></h2> <p>基於妊神星族天體有著類似的紅外水冰吸收和中性可見光譜 以及軌道元素相仿,柯依伯帶天體1995 SM<sub>55</sub>, <span>(19308) 1996 TO<sub>66</sub></span>, <span>(55636) 2002 TX<sub>300</sub></span>, <span>(120178) 2003 OP<sub>32</sub></span>, and <span>(145453) 2005 RR<sub>43</sub></span>都源於矮行星妊神星的碰撞產物。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Orbital simulation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Template:MinorPlanets Footer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5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4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9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6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73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908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02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17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99238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57.918 1 -total 40.51% 104.475 2 Template:Reflist 27.99% 72.180 3 Template:Navbox 20.94% 54.004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20.15% 51.964 4 Template:Cite_web 20.15% 51.963 1 Template:海王星外天體 19.05% 49.133 1 Template:Infobox 5.73% 14.766 1 Template:Le 5.34% 13.778 1 Template:MinorPlanets_Navigator 5.09% 13.139 1 Template:妊神星 -->
**小行星 24835**(**(24835) 1995 SM55**,也寫作 **(24835) 1995 SM55**)是柯伊伯帶的一顆海王星外天體。 ## 發現 它在 1995 年 9 月 19 日由 Nichole M. Danzl 發現。 ## 起源 基於妊神星族天體有著類似的紅外水冰吸收和中性可見光譜 以及軌道元素相仿,柯依伯帶天體 1995 SM55, (19308) 1996 TO66, (55636) 2002 TX300, (120178) 2003 OP32, and (145453) 2005 RR43 都源於矮行星妊神星的碰撞產物。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Orbital simulation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mplate:MinorPlanets Footer
null
5,664
2023-05-01T06:47:44Z
67,828,501
(24835)_1995_SM55
1,808,386
<p><b>(278361) 2007 JJ<sub>43</sub></b>是一顆位於柯伊伯帶的繞太陽運轉的海王星外天體(TNO)。由於它的亮度較高,它很有可能成為一顆矮行星。 </p><p>它在2007年拍攝的照片中發現。它的視星等達到3.7,是二十顆最亮的海王星外天體之一。因為它的反射率很典型,它的大小大概和小行星28978差不多(直徑650–800 km)。然而,約翰斯頓2010年的論文中認為它的直徑可達大約1000 km,甚至超過了穀神星(直徑大約950 km)。 </p><p>2010年時,小行星278361距離太陽大約48天文單位。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太陽系天體半徑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p><br></p>
**(278361) 2007 JJ43** 是一顆位於柯伊伯帶的繞太陽運轉的海王星外天體(TNO)。由於它的亮度較高,它很有可能成為一顆矮行星。 它在 2007 年拍攝的照片中發現。它的視星等達到 3.7,是二十顆最亮的海王星外天體之一。因為它的反射率很典型,它的大小大概和小行星 28978 差不多(直徑 650–800 km)。然而,約翰斯頓 2010 年的論文中認為它的直徑可達大約 1000 km,甚至超過了穀神星(直徑大約 950 km)。 2010 年時,小行星 278361 距離太陽大約 48 天文單位。 ## 參見 * 太陽系天體半徑列表 ## 參考資料
null
2,624
2023-04-16T12:25:08Z
62,242,858
(278361)_2007_JJ43
3,493,091
<p><b>小行星285263</b>,即<b>(285263) 1998 QE<sub>2</sub></b>是一顆直徑為2.75公里(1.71英里)的近地小行星。 它是位於新墨西哥州索柯洛的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LINEAR)在1998年8月19日發現。 小行星285263每14年接近地球一次並變得容易觀測,其軌道已經被明確測定。</p> <h2><span id=".E7.89.B9.E5.BE.81"></span><span id="特征">特徵</span></h2> <p>小行星285263表面覆蓋著炭黑,這意味著它的前身可能是一顆曾接近過太陽的彗星。 不過,它對木星的蒂塞朗參數(T<sub>J</sub>=3.2)並不能明確它曾經是一顆彗星。 它非常昏暗,反照率僅有0.06,即照射到它表面的光線有94%都被吸收。 小行星285263是一顆阿莫爾型近地小行星,它的整個公轉軌道都在地球軌道的外面。 它和地球的最小軌道相交距離(E-MOID)為0.035AU(5,200,000千米)。 它的公轉周期為3.77年。</p> <h2><span id=".E5.8D.AB.E6.98.9F"></span><span id="卫星">衛星</span></h2> <p>2013年5月29日,金石深空通訊聯合體(Goldstone Deep Space Communications Complex,簡稱金石)對小行星285263進行雷達成像觀測,發現它擁有一顆直徑約為600公尺(2,000英尺)的小行星衛星。 在雷達圖像上,衛星比小行星還要明亮,這是因為衛星的旋轉速度比小行星慢很多,反射無線電波相對比較多的緣故。 如果衛星的軌道能夠確定,天文學家就可以據此算出小行星的質量和密度。 </p> <h2><span id=".E6.8E.A5.E8.BF.91.E5.9C.B0.E7.90.83"></span><span id="接近地球">接近地球</span></h2> <p>2013年5月31日協調世界時20:59,小行星285263在距離地球0.039AU(5,800,000千米,約等於地月距離的15倍)的空間經過。 這是這顆小行星在未來至少兩個世紀內離地球最近的一次。 在靠近地球時,它的視星等約為11等,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就可以觀測到。</p><p>對小行星的軌道進行回推發現,它曾經於1975年6月8日在距離地球0.08AU(12,000,000千米)的地方經過, 當時視星等為13.9。 它下一次顯著靠近地球將發生在2221年5月27日,距離地球僅0.038AU(5,700,000千米)。</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小行星 285263**,即 **(285263) 1998 QE2** 是一顆直徑為 2.75 公里(1.71 英里)的近地小行星。 它是位於新墨西哥州索柯洛的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LINEAR)在 1998 年 8 月 19 日發現。 小行星 285263 每 14 年接近地球一次並變得容易觀測,其軌道已經被明確測定。 ## 特徵 小行星 285263 表面覆蓋著炭黑,這意味著它的前身可能是一顆曾接近過太陽的彗星。 不過,它對木星的蒂塞朗參數(TJ=3.2)並不能明確它曾經是一顆彗星。 它非常昏暗,反照率僅有 0.06,即照射到它表面的光線有 94% 都被吸收。 小行星 285263 是一顆阿莫爾型近地小行星,它的整個公轉軌道都在地球軌道的外面。 它和地球的最小軌道相交距離(E-MOID)為 0.035AU(5,200,000 千米)。 它的公轉周期為 3.77 年。 ## 衛星 2013 年 5 月 29 日,金石深空通訊聯合體(Goldstone Deep Space Communications Complex,簡稱金石)對小行星 285263 進行雷達成像觀測,發現它擁有一顆直徑約為 600 公尺(2,000 英尺)的小行星衛星。 在雷達圖像上,衛星比小行星還要明亮,這是因為衛星的旋轉速度比小行星慢很多,反射無線電波相對比較多的緣故。 如果衛星的軌道能夠確定,天文學家就可以據此算出小行星的質量和密度。 ## 接近地球 2013 年 5 月 31 日協調世界時 20:59,小行星 285263 在距離地球 0.039AU(5,800,000 千米,約等於地月距離的 15 倍)的空間經過。 這是這顆小行星在未來至少兩個世紀內離地球最近的一次。 在靠近地球時,它的視星等約為 11 等,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就可以觀測到。 對小行星的軌道進行回推發現,它曾經於 1975 年 6 月 8 日在距離地球 0.08AU(12,000,000 千米)的地方經過, 當時視星等為 13.9。 它下一次顯著靠近地球將發生在 2221 年 5 月 27 日,距離地球僅 0.038AU(5,700,000 千米)。 ## 參考資料
null
8,621
2023-04-16T12:27:56Z
76,758,383
(285263)_1998_QE2
7,251,541
<p><b>(<i>E</i>)-3-甲基己-2-烯酸</b>(英語:<span lang="en">(<i>E</i>)-3-Methylhex-2-enoic acid</span>,縮寫<b>E3M2H</b>,或稱為<b>反-3-甲基己烯酸</b>,英語:<span lang="en"><i>trans</i>-3-Methyl-2-hexenoic acid</span>,縮寫<b>TMHA</b>)是一種不飽和短鏈脂肪酸,存在於人類腋窩頂泌汗腺分泌的汗液中。 </p><p>一些己酸衍生物如 TMHA 帶有羊膻味 ,TMHA在汗液的味道中占有重要部分。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_E_)-3 - 甲基己 - 2 - 烯酸**(英語:(_E_)-3-Methylhex-2-enoic acid,縮寫 **E3M2H**,或稱為**反 - 3 - 甲基己烯酸**,英語:_trans_-3-Methyl-2-hexenoic acid,縮寫 **TMHA**)是一種不飽和短鏈脂肪酸,存在於人類腋窩頂泌汗腺分泌的汗液中。 一些己酸衍生物如 TMHA 帶有羊膻味 ,TMHA 在汗液的味道中占有重要部分。 ## 參考文獻
null
2,822
2023-04-16T12:32:29Z
76,289,626
(2E)-3-甲基己-2-烯酸
7,551,713
<p><b>山梨酸鈉</b>是山梨酸的鈉鹽,化學式為NaC<sub>6</sub>H<sub>7</sub>O<sub>2</sub>,是一種白色晶體。E編碼為E201。 </p> <h2><span id=".E5.AE.89.E5.85.A8.E6.80.A7.E9.97.AE.E9.A2.98"></span><span id="安全性问题">安全性問題</span></h2> <p>有別於山梨酸鉀(E202)、山梨酸鈣(E203)等其他山梨酸鹽,因潛在遺傳毒性作用,該物質未被歐盟允許用於食品添加劑。</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参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山梨酸鈉**是山梨酸的鈉鹽,化學式為 NaC6H7O2,是一種白色晶體。E 編碼為 E201。 ## 安全性問題 有別於山梨酸鉀(E202)、山梨酸鈣(E203)等其他山梨酸鹽,因潛在遺傳毒性作用,該物質未被歐盟允許用於食品添加劑。 ## 參考資料
null
2,374
2023-04-16T12:33:51Z
76,804,747
(2E,4E)-2,4-己二烯酸钠
7,551,713
<p><b>山梨酸鈉</b>是山梨酸的鈉鹽,化學式為NaC<sub>6</sub>H<sub>7</sub>O<sub>2</sub>,是一種白色晶體。E編碼為E201。 </p> <h2><span id=".E5.AE.89.E5.85.A8.E6.80.A7.E9.97.AE.E9.A2.98"></span><span id="安全性问题">安全性問題</span></h2> <p>有別於山梨酸鉀(E202)、山梨酸鈣(E203)等其他山梨酸鹽,因潛在遺傳毒性作用,該物質未被歐盟允許用於食品添加劑。</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参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山梨酸鈉**是山梨酸的鈉鹽,化學式為 NaC6H7O2,是一種白色晶體。E 編碼為 E201。 ## 安全性問題 有別於山梨酸鉀(E202)、山梨酸鈣(E203)等其他山梨酸鹽,因潛在遺傳毒性作用,該物質未被歐盟允許用於食品添加劑。 ## 參考資料
null
2,374
2023-04-16T12:33:51Z
76,804,747
(2E,4E)-己-2,4-二烯酸钠
8,294,214
<p><b>瑞達法辛</b>(英語:Radafaxine;開發代號:<b>GW-353,162</b>),也稱為<b>雷達法辛</b>、<b>(<i>S</i>,<i>S</i>)-羥基安非他酮</b>等,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由葛蘭素史克在2000年代開發,用於各種不同的適應症,但從未上市。這些用途包括治療不寧腿症候群、重度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神經性疼痛、纖維肌痛和肥胖症。計劃於2007年提交監管文件,但由於「測試結果不佳」,開發於 2006 年停止。</p> <h2><span id=".E8.8D.AF.E7.90.86.E5.AD.A6"></span><span id="药理学">藥理學</span></h2> <h3><span id=".E8.8D.AF.E6.95.88.E5.AD.A6"></span><span id="药效学">藥效學</span></h3> <p>瑞達法辛被描述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與安非他酮相反,它對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的抑制作用似乎比對多巴胺再攝取的抑制作用更強。瑞達法辛在阻斷多巴胺再攝取方面的功效約為安非他酮的70%,而在阻斷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方面的功效約為392%,這使得它在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方面的選擇性超過多巴胺。根據葛蘭素史克公司的說法,這可能是瑞達法辛對疼痛和疲勞作用增強的原因。至少一項研究表明,瑞達法辛具有與安非他酮相似的低濫用可能性。</p> <h2><span id=".E5.8C.96.E5.AD.A6"></span><span id="化学">化學</span></h2> <p>瑞達法辛是安非他酮的有效代謝物,安非他酮是葛蘭素史克的威博雋中的化合物。更具體地,「羥基安非他酮」是安非他酮的類似物,而瑞達法辛是羥基安非他酮的分離異構體((2<i>S</i>,3<i>S</i>)-)。因此,瑞達法辛在人類中至少建立了安非他酮的某些特性之上。安非他酮的另一種類似物,馬尼法辛,衍生自瑞達法辛,也被研究過。</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3-氯芬美曲秦</li> <li>馬尼法辛</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瑞達法辛</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61 Cached time: 2023050510583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03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33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335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9758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4454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12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0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51811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988.987 1 -total 38.03% 376.151 1 Template:抗抑郁药 37.61% 372.00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37.55% 371.326 1 Template:Drugbox 33.69% 333.189 5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29.85% 295.221 1 Template:Infobox 29.08% 287.593 133 Template:Link-en 12.82% 126.740 3 Template:Navbox 10.42% 103.048 1 Template:Reflist 6.89% 68.105 16 Template:Unbulleted_list -->
**瑞達法辛**(英語:Radafaxine;開發代號:**GW-353,162**),也稱為**雷達法辛**、**(_S_,_S_)- 羥基安非他酮**等,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 - 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由葛蘭素史克在 2000 年代開發,用於各種不同的適應症,但從未上市。這些用途包括治療不寧腿症候群、重度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神經性疼痛、纖維肌痛和肥胖症。計劃於 2007 年提交監管文件,但由於「測試結果不佳」,開發於 2006 年停止。 ## 藥理學 ### 藥效學 瑞達法辛被描述為去甲腎上腺素 - 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與安非他酮相反,它對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的抑制作用似乎比對多巴胺再攝取的抑制作用更強。瑞達法辛在阻斷多巴胺再攝取方面的功效約為安非他酮的 70%,而在阻斷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方面的功效約為 392%,這使得它在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方面的選擇性超過多巴胺。根據葛蘭素史克公司的說法,這可能是瑞達法辛對疼痛和疲勞作用增強的原因。至少一項研究表明,瑞達法辛具有與安非他酮相似的低濫用可能性。 ## 化學 瑞達法辛是安非他酮的有效代謝物,安非他酮是葛蘭素史克的威博雋中的化合物。更具體地,「羥基安非他酮」是安非他酮的類似物,而瑞達法辛是羥基安非他酮的分離異構體((2_S_,3_S_)-)。因此,瑞達法辛在人類中至少建立了安非他酮的某些特性之上。安非他酮的另一種類似物,馬尼法辛,衍生自瑞達法辛,也被研究過。 ## 參見 * 3 - 氯芬美曲秦 * 馬尼法辛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瑞達法辛
null
7,008
2023-05-03T06:38:14Z
76,562,361
(2S,3S)-羟基安非他酮
8,294,214
<p><b>瑞達法辛</b>(英語:Radafaxine;開發代號:<b>GW-353,162</b>),也稱為<b>雷達法辛</b>、<b>(<i>S</i>,<i>S</i>)-羥基安非他酮</b>等,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由葛蘭素史克在2000年代開發,用於各種不同的適應症,但從未上市。這些用途包括治療不寧腿症候群、重度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神經性疼痛、纖維肌痛和肥胖症。計劃於2007年提交監管文件,但由於「測試結果不佳」,開發於 2006 年停止。</p> <h2><span id=".E8.8D.AF.E7.90.86.E5.AD.A6"></span><span id="药理学">藥理學</span></h2> <h3><span id=".E8.8D.AF.E6.95.88.E5.AD.A6"></span><span id="药效学">藥效學</span></h3> <p>瑞達法辛被描述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與安非他酮相反,它對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的抑制作用似乎比對多巴胺再攝取的抑制作用更強。瑞達法辛在阻斷多巴胺再攝取方面的功效約為安非他酮的70%,而在阻斷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方面的功效約為392%,這使得它在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方面的選擇性超過多巴胺。根據葛蘭素史克公司的說法,這可能是瑞達法辛對疼痛和疲勞作用增強的原因。至少一項研究表明,瑞達法辛具有與安非他酮相似的低濫用可能性。</p> <h2><span id=".E5.8C.96.E5.AD.A6"></span><span id="化学">化學</span></h2> <p>瑞達法辛是安非他酮的有效代謝物,安非他酮是葛蘭素史克的威博雋中的化合物。更具體地,「羥基安非他酮」是安非他酮的類似物,而瑞達法辛是羥基安非他酮的分離異構體((2<i>S</i>,3<i>S</i>)-)。因此,瑞達法辛在人類中至少建立了安非他酮的某些特性之上。安非他酮的另一種類似物,馬尼法辛,衍生自瑞達法辛,也被研究過。</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3-氯芬美曲秦</li> <li>馬尼法辛</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瑞達法辛</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61 Cached time: 2023050510583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03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33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335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9758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4454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12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0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51811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988.987 1 -total 38.03% 376.151 1 Template:抗抑郁药 37.61% 372.00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37.55% 371.326 1 Template:Drugbox 33.69% 333.189 5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29.85% 295.221 1 Template:Infobox 29.08% 287.593 133 Template:Link-en 12.82% 126.740 3 Template:Navbox 10.42% 103.048 1 Template:Reflist 6.89% 68.105 16 Template:Unbulleted_list -->
**瑞達法辛**(英語:Radafaxine;開發代號:**GW-353,162**),也稱為**雷達法辛**、**(_S_,_S_)- 羥基安非他酮**等,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 - 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由葛蘭素史克在 2000 年代開發,用於各種不同的適應症,但從未上市。這些用途包括治療不寧腿症候群、重度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神經性疼痛、纖維肌痛和肥胖症。計劃於 2007 年提交監管文件,但由於「測試結果不佳」,開發於 2006 年停止。 ## 藥理學 ### 藥效學 瑞達法辛被描述為去甲腎上腺素 - 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與安非他酮相反,它對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的抑制作用似乎比對多巴胺再攝取的抑制作用更強。瑞達法辛在阻斷多巴胺再攝取方面的功效約為安非他酮的 70%,而在阻斷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方面的功效約為 392%,這使得它在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方面的選擇性超過多巴胺。根據葛蘭素史克公司的說法,這可能是瑞達法辛對疼痛和疲勞作用增強的原因。至少一項研究表明,瑞達法辛具有與安非他酮相似的低濫用可能性。 ## 化學 瑞達法辛是安非他酮的有效代謝物,安非他酮是葛蘭素史克的威博雋中的化合物。更具體地,「羥基安非他酮」是安非他酮的類似物,而瑞達法辛是羥基安非他酮的分離異構體((2_S_,3_S_)-)。因此,瑞達法辛在人類中至少建立了安非他酮的某些特性之上。安非他酮的另一種類似物,馬尼法辛,衍生自瑞達法辛,也被研究過。 ## 參見 * 3 - 氯芬美曲秦 * 馬尼法辛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瑞達法辛
null
7,008
2023-05-03T06:38:14Z
76,562,361
(2S,3S)-羥基安非他酮
7,839,322
<p><b>(2<i>Z</i>,4<i>Z</i>,6<i>Z</i>,8<i>Z</i>)-硫堇</b>,又稱<b>硫堇</b>或<b>噻環壬四烯</b>,是一個由九個原子組成的不飽和雜環化合物,其中一個硫原子取代一個碳原子。硫堇具有少量芳香性。</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氮雜環壬四烯</li> <li>噻環庚三烯</li> <li>環壬四烯</li> <li>噻吩</li> <li>氧雜環壬四烯</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50 Cached time: 2023050504423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12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8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26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810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70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2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4592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5.528 1 -total 83.89% 122.087 1 Template:Chembox 49.72% 72.357 1 Template:Chembox_Identifiers 12.88% 18.744 12 Template:Chembox_CASCheck 11.71% 17.041 1 Template:Chembox_Properties 10.97% 15.970 64 Template:Chembox_entry 9.27% 13.492 1 Template:Aromatic-stub 8.30% 12.083 1 Template:Asbox 4.88% 7.105 1 Template:Chembox_SMILES 4.06% 5.909 1 Template:Chembox_Elements -->
**(2_Z_,4_Z_,6_Z_,8_Z_)- 硫堇**,又稱**硫堇**或**噻環壬四烯**,是一個由九個原子組成的不飽和雜環化合物,其中一個硫原子取代一個碳原子。硫堇具有少量芳香性。 ## 參見 * 氮雜環壬四烯 * 噻環庚三烯 * 環壬四烯 * 噻吩 * 氧雜環壬四烯 ## 參考文獻
null
1,786
2023-02-19T10:10:08Z
75,929,843
(2Z,4Z,6Z,8Z)-硫堇
3,311,321
<p><b>(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b>(<b>APTES</b>)是矽烷化過程經常使用的一種氨基矽烷,以烷氧基矽烷分子將表面官能化。 </p> <h2><span id=".E5.90.88.E6.88.90"></span><span id="合成">合成</span></h2> <p>它可由3-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的氨化或氰乙基三乙氧基矽烷的催化氫化反應製得。 </p> <h2><span id=".E7.94.A8.E9.80.94"></span><span id="用途">用途</span></h2> <h3><span id=".E8.88.87PDMS.E4.BD.9C.E7.94.A8"></span><span id="與PDMS作用">與PDMS作用</span></h3> <p>APTES可與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產生熱塑性的共價鍵,熱塑性官能表面分子與氧電漿體處理,並隨後用含水的1%(體積)APTES溶液塗覆。PDMS與氧電漿反應,並與官能化的熱塑性塑料表面接觸。一穩定的共價鍵在2分鐘之內形成。 </p> <h3><span id=".E7.94.A8.E6.96.BC.E7.B4.B0.E8.83.9E.E5.9F.B9.E9.A4.8A"></span><span id="用於細胞培養">用於細胞培養</span></h3> <p>APTES-官能化的表面已在胚胎大鼠心肌細胞體外被證明是無毒。需要進一步的實驗以評估在細胞培養中對其他類型的細胞毒性。 </p> <h2><span id=".E6.AF.92.E6.80.A7"></span><span id="毒性">毒性</span></h2> <p>APTES是一種有毒的化合物,在MSDS的健康危害為第三級。APTES煙霧會破壞黏膜和上呼吸道,應在通風櫥中帶手套進行實驗。如果通風櫥無法使用,必須攜帶面罩和全面罩型呼吸器。APTES會對神經、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害。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3 - 氨基丙基) 三乙氧基矽烷**(**APTES**)是矽烷化過程經常使用的一種氨基矽烷,以烷氧基矽烷分子將表面官能化。 ## 合成 它可由 3 - 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的氨化或氰乙基三乙氧基矽烷的催化氫化反應製得。 ## 用途 ### 與 PDMS 作用 APTES 可與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產生熱塑性的共價鍵,熱塑性官能表面分子與氧電漿體處理,並隨後用含水的 1%(體積)APTES 溶液塗覆。PDMS 與氧電漿反應,並與官能化的熱塑性塑料表面接觸。一穩定的共價鍵在 2 分鐘之內形成。 ### 用於細胞培養 APTES - 官能化的表面已在胚胎大鼠心肌細胞體外被證明是無毒。需要進一步的實驗以評估在細胞培養中對其他類型的細胞毒性。 ## 毒性 APTES 是一種有毒的化合物,在 MSDS 的健康危害為第三級。APTES 煙霧會破壞黏膜和上呼吸道,應在通風櫥中帶手套進行實驗。如果通風櫥無法使用,必須攜帶面罩和全面罩型呼吸器。APTES 會對神經、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害。 ## 參考資料
null
3,846
2023-04-16T12:27:35Z
76,755,627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
1,808,410
<p><b>2005 QU<sub>182</sub></b>,也寫作<b>2005 QU182</b>,是一顆視星等為3.5的海王星外天體。這使得它成為最大的矮行星候選者之一。截止2011年8月,麥可·E·布朗將它列為很有可能的矮行星。 </p> <h2><span id=".E8.B7.9D.E7.A6.BB"></span><span id="距离">距離</span></h2> <p>它於1971年經過近日點,目前離太陽49天文單位。 </p><p>查閱過去的觀測數據表明,從1974年開始,它已被觀測到49次,沖被觀測到則有8次。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Orbital sim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2005 QU182**,也寫作 **2005 QU182**,是一顆視星等為 3.5 的海王星外天體。這使得它成為最大的矮行星候選者之一。截止 2011 年 8 月,麥可・E・布朗將它列為很有可能的矮行星。 ## 距離 它於 1971 年經過近日點,目前離太陽 49 天文單位。 查閱過去的觀測數據表明,從 1974 年開始,它已被觀測到 49 次,沖被觀測到則有 8 次。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Orbital sim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6,182
2023-04-16T12:25:08Z
72,263,515
(303775)_2005_QU182
3,534,464
<p><b>小行星307261</b>,臨時編號為 <b>2002 MS<sub>4</sub></b>,是太陽系中目前最大的未命名天體,前任(225088) 2007 OR<sub>10</sub>已於2020年獲得名稱「共工」。於2002年6月18日由乍德·特魯希略和米高·布朗發現。 </p><p>米高·布朗認為其很可能是矮行星。史匹哲太空望遠鏡觀察估計它的直徑為<span>726<span>±</span>123 公里</span>。Herschel團隊亦估計它為<span>934<span>±</span>47 公里</span>,這使它成為目前已知10個最大的海王星外天體之一,且其有足夠大的體積而可被視為IAU 2006年草案提案中的矮行星。目前其距離太陽47.2天文單位,並將在2123年到達近日點。 </p><p>目前它已被觀察55次,最早的回溯發現可以回溯至1954年4月8日。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24 Cached time: 2023050508460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5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9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28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131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75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413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12861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29.508 1 -total 25.59% 58.727 9 Template:Cite_web 25.50% 58.526 2 Template:Navbox 21.75% 49.921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20.59% 47.248 1 Template:Infobox 19.98% 45.853 1 Template:海王星外天體 13.98% 32.081 2 Template:Val 7.08% 16.240 1 Template:類冥矮行星 4.64% 10.640 1 Template:Le 3.10% 7.120 1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
**小行星 307261**,臨時編號為 **2002 MS4**,是太陽系中目前最大的未命名天體,前任 (225088) 2007 OR10 已於 2020 年獲得名稱「共工」。於 2002 年 6 月 18 日由乍德・特魯希略和米高・布朗發現。 米高・布朗認為其很可能是矮行星。史匹哲太空望遠鏡觀察估計它的直徑為 726±123 公里。Herschel 團隊亦估計它為 934±47 公里,這使它成為目前已知 10 個最大的海王星外天體之一,且其有足夠大的體積而可被視為 IAU 2006 年草案提案中的矮行星。目前其距離太陽 47.2 天文單位,並將在 2123 年到達近日點。 目前它已被觀察 55 次,最早的回溯發現可以回溯至 1954 年 4 月 8 日。 ## 參考文獻
null
6,740
2023-04-16T12:27:59Z
67,829,316
(307261)_2002_MS4
6,432,778
<p><b>小行星308933</b>((308933) 2006 SQ<sub>372</sub>)是一顆海王星外天體。小行星308933屬於半人馬小行星、遠距小行星,軌道如同彗星軌道一樣有相當高的離心率。小行星308933的直徑大約是123公里。2006年9月27日,三名天文學家安德魯·貝克爾、安德魯·帕克特,以及傑里米·庫比卡通過斯隆數位化巡天系統發現了這顆小行星。後來進行回溯發現時,發現在2005年9月15日就已拍攝到小行星308933的照片。 </p> <h2><span id=".E5.8F.91.E7.8E.B0"></span><span id="发现">發現</span></h2> <p>2006年,由華盛頓大學安德魯·貝克爾領導的三人小組通過斯隆數位化巡天系統在<span data-orig-title="Stripe 82"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tripe 82"><span>Stripe 82</span></span>區域發現了大約50顆新天體,其中最重要的一顆新天體就是小行星308933。小行星308933當時正位於海王星軌道內側。小行星308933是繼賽德娜之後第二顆可能來自內奧爾特雲區域的天體。2008年8月18日,發現者正式向同行學者報導了這一發現。 </p> <h2><span id=".E6.8F.8F.E8.BF.B0"></span><span id="描述">描述</span></h2> <p>小行星308933的軌道有相當高的離心率,近日點附近的部分軌道在海王星軌道內側,遠日點遠在1500個天文單位(AU)之外。小行星308933的公轉周期大約是22,500年,也就是說它需要花費兩萬多年才會繞過太陽一周。小行星308933的軌道與2000年發現的小行星87269有些相似。小行星308933的絕對星等是8.1,可依此計算出它的直徑大約是60到140公里。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麥可·E·布朗的估算認為小行星308933的反照率大約是0.08,因此可計算出這一天體的直徑大約是110公里。 </p><p>小行星308933由岩石和冰組成。小行星308933有可能是是一顆彗星。發現者猜測,這顆小行星理論上的遠日點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奧爾特雲主體距離太陽的十分之一,可能來自內奧爾特雲區域 。但麥可·E·布朗等學者也考慮了其他可能的說法,比如小行星308933是柯伊伯帶的塵埃聚集形成的,在形成後被吸入了海王星或天王星的軌道中。 </p> <h2><span id=".E6.91.84.E5.8A.A8"></span><span id="摄动">攝動</span></h2> <p>小行星308933的軌道目前離海王星較近。對其軌道超過半數的模擬結果都顯示,在接下來1.8億年時間裡,小行星308933會因過於接近海王星而發生目前無法推斷出的軌道改變。正因如此,很難將小行星308933單純定義為黃道離散天體或半人馬小行星。像小行星308933這樣難以定義的小行星還有小行星29981。 </p><p>因為小行星308933軌道的離心率高,在不同的曆元進行估算,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遠日點距太陽的距離。根據2005年的曆元進行估算,小行星308933的公轉周期大約是22,000年,遠日點距太陽1557個天文單位。但根據2011年的曆元估算,會得到這顆小行星的公轉周期是32,000年,遠日點距太陽2006個天文單位的結論。對軌道離心率高的小行星來說,以太陽的質心而不是太陽本身作為參考系,能得到更準確的結論。使用在2.9年時間內觀察到的軌道弧、2008年5月14日的曆元,通過噴氣推進實驗室線上曆書系統進行計算,能得到小行星308933遠日點距太陽796天文單位、公轉周期22,466的結論。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MPEC 2007-A27: 2006 SQ372. Minor Planet Electronic Circulars. 2007-01-08 <span> [<span>2019-01-12</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1).</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5%B0%8F%E8%A1%8C%E6%98%9F308933&amp;rft.atitle=MPEC+2007-A27%3A+2006+SQ372&amp;rft.date=2007-01-08&amp;rft.genre=article&amp;rft.jtitle=Minor+Planet+Electronic+Circulars&amp;rft_id=http%3A%2F%2Fwww.cfa.harvard.edu%2Fmpec%2FK07%2FK07A27.html&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 <li>NASA JPL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308933</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98 Cached time: 2023050508455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2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94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1699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35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444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2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32737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87.429 1 -total 42.25% 121.439 2 Template:Reflist 28.42% 81.701 13 Template:Cite_web 16.19% 46.529 1 Template:NoteTA 15.09% 43.386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14.61% 42.003 2 Template:Navbox 13.85% 39.816 1 Template:Infobox 13.63% 39.169 1 Template:海王星外天體 5.35% 15.368 1 Template:Link-en 3.44% 9.881 2 Template:Cite_journal -->
**小行星 308933**((308933) 2006 SQ372)是一顆海王星外天體。小行星 308933 屬於半人馬小行星、遠距小行星,軌道如同彗星軌道一樣有相當高的離心率。小行星 308933 的直徑大約是 123 公里。2006 年 9 月 27 日,三名天文學家安德魯・貝克爾、安德魯・帕克特,以及傑里米・庫比卡通過斯隆數位化巡天系統發現了這顆小行星。後來進行回溯發現時,發現在 2005 年 9 月 15 日就已拍攝到小行星 308933 的照片。 ## 發現 2006 年,由華盛頓大學安德魯・貝克爾領導的三人小組通過斯隆數位化巡天系統在 Stripe 82 區域發現了大約 50 顆新天體,其中最重要的一顆新天體就是小行星 308933。小行星 308933 當時正位於海王星軌道內側。小行星 308933 是繼賽德娜之後第二顆可能來自內奧爾特雲區域的天體。2008 年 8 月 18 日,發現者正式向同行學者報導了這一發現。 ## 描述 小行星 308933 的軌道有相當高的離心率,近日點附近的部分軌道在海王星軌道內側,遠日點遠在 1500 個天文單位(AU)之外。小行星 308933 的公轉周期大約是 22,500 年,也就是說它需要花費兩萬多年才會繞過太陽一周。小行星 308933 的軌道與 2000 年發現的小行星 87269 有些相似。小行星 308933 的絕對星等是 8.1,可依此計算出它的直徑大約是 60 到 140 公里。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麥可・E・布朗的估算認為小行星 308933 的反照率大約是 0.08,因此可計算出這一天體的直徑大約是 110 公里。 小行星 308933 由岩石和冰組成。小行星 308933 有可能是是一顆彗星。發現者猜測,這顆小行星理論上的遠日點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奧爾特雲主體距離太陽的十分之一,可能來自內奧爾特雲區域 。但麥可・E・布朗等學者也考慮了其他可能的說法,比如小行星 308933 是柯伊伯帶的塵埃聚集形成的,在形成後被吸入了海王星或天王星的軌道中。 ## 攝動 小行星 308933 的軌道目前離海王星較近。對其軌道超過半數的模擬結果都顯示,在接下來 1.8 億年時間裡,小行星 308933 會因過於接近海王星而發生目前無法推斷出的軌道改變。正因如此,很難將小行星 308933 單純定義為黃道離散天體或半人馬小行星。像小行星 308933 這樣難以定義的小行星還有小行星 29981。 因為小行星 308933 軌道的離心率高,在不同的曆元進行估算,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遠日點距太陽的距離。根據 2005 年的曆元進行估算,小行星 308933 的公轉周期大約是 22,000 年,遠日點距太陽 1557 個天文單位。但根據 2011 年的曆元估算,會得到這顆小行星的公轉周期是 32,000 年,遠日點距太陽 2006 個天文單位的結論。對軌道離心率高的小行星來說,以太陽的質心而不是太陽本身作為參考系,能得到更準確的結論。使用在 2.9 年時間內觀察到的軌道弧、2008 年 5 月 14 日的曆元,通過噴氣推進實驗室線上曆書系統進行計算,能得到小行星 308933 遠日點距太陽 796 天文單位、公轉周期 22,466 的結論。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MPEC 2007-A27: 2006 SQ372. Minor Planet Electronic Circulars. 2007-01-08 [2019-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0-04-11). * NASA JPL 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 308933
null
13,479
2023-04-16T12:31:41Z
75,504,520
(308933)_2006_SQ372
5,432,476
<p><b>小行星35396</b>(<b>(35396) 1997 XF<sub>11</sub></b>,或<b>(35396) 1997 XF11</b>)是一顆近地火星軌道穿越小行星。亞利桑那大學太空監視巡天計畫的天文學家<span data-orig-title="詹姆斯·斯科蒂"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ames V. Scotti"><span>詹姆斯·斯科蒂</span></span>於1997年12月6日發現它之後的三個月,曾經預測該小行星將於2028年10月28日極為靠近地球。不久之後,1997 XF11回溯自1990年的回溯發現資料迅速被發現,並用以計算更精密的軌道,最後判定它將在2028年10月26日以0.0062 AU(930,000 km)的距離飛掠地球,相當於地球與月球的距離的2.4倍。它接近地球時的視星等可達8.2 ,能用小型雙筒望遠鏡觀測。 </p><p>(35396) 1997 XF<sub>11</sub>的直徑大約是1.3到2.8公里。 </p><p>1997 XF11也會定期接近比它大得多的小行星智神星。 </p> <h2><span id="IAU.E9.80.9A.E5.A0.B1"></span><span id="IAU通報">IAU通報</span></h2> <p>1997 XF11發現之後,天文學家使用三個月的觀測弧資料估算軌道。1998年3月11日國際天文聯會(IAU)發布一個錯誤的通告和新聞稿,其中錯誤地總結稱「該小行星是『基本確定』會在2028年以相當於80%地月距離的近距掠過地球附近,並且有低可能性…並非完全不可能在2028年撞擊地球」。但在1997年12月23日就已經清楚顯示1997 XF11不可能在2028年撞擊地球。在該通告公開後數小時內保羅·喬達斯(Paul Chodas)、唐·姚曼斯(Don Yeomans)和卡里·穆伊諾寧(Karri Muinonen)各自獨立正確地計算出該小行星2028年撞擊地球機率基本上是零,遠低於未被發現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1999年時喬達斯認同布萊恩·馬斯登同年發表的,1997 XF11有十萬分之一的通過可能改變小行星軌道的重力鎖眼的機率,也就是說追溯自1990年的觀測資料計算後消除了2028年撞擊地球的可能性。2002年該小行星接近地球期間,天文學家使用<span data-orig-title="金石深空通訊體系"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oldstone Deep Space Communications Complex"><span>金石深空通訊體系</span></span>口徑70公尺的雷達發射雷達波並接收反射波以更進一步修正它的軌道。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Orbital simul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Brian Marsden: 1997 XF<sub>11</sub>: the true sto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cewatch animation of 1997 XF<sub>11</sub> (Last update: 2004 April 7)</li> <li>Asteroid 1997 XF11 (Earth Close-Approach) (Solar System Dynamics; 88-day observation arc)</li> <li>NASA JPL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35396) 1997 XF11</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8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2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1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7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59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166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54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431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9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16718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20.964 1 -total 45.77% 101.145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44.24% 97.758 1 Template:Infobox 39.02% 86.221 2 Template:Reflist 32.34% 71.466 10 Template:Cite_web 15.59% 34.450 4 Template:Convert 9.58% 21.165 3 Template:Link-en 8.62% 19.058 1 Template:Minor_planets_navigator 6.57% 14.524 1 Template:Navbox 3.15% 6.967 4 Template:Spaces -->
**小行星 35396**(**(35396) 1997 XF11**,或 **(35396) 1997 XF11**)是一顆近地火星軌道穿越小行星。亞利桑那大學太空監視巡天計畫的天文學家詹姆斯・斯科蒂於 1997 年 12 月 6 日發現它之後的三個月,曾經預測該小行星將於 2028 年 10 月 28 日極為靠近地球。不久之後,1997 XF11 回溯自 1990 年的回溯發現資料迅速被發現,並用以計算更精密的軌道,最後判定它將在 2028 年 10 月 26 日以 0.0062 AU(930,000 km)的距離飛掠地球,相當於地球與月球的距離的 2.4 倍。它接近地球時的視星等可達 8.2 ,能用小型雙筒望遠鏡觀測。 (35396) 1997 XF11 的直徑大約是 1.3 到 2.8 公里。 1997 XF11 也會定期接近比它大得多的小行星智神星。 ## IAU 通報 1997 XF11 發現之後,天文學家使用三個月的觀測弧資料估算軌道。1998 年 3 月 11 日國際天文聯會(IAU)發布一個錯誤的通告和新聞稿,其中錯誤地總結稱「該小行星是『基本確定』會在 2028 年以相當於 80% 地月距離的近距掠過地球附近,並且有低可能性… 並非完全不可能在 2028 年撞擊地球」。但在 1997 年 12 月 23 日就已經清楚顯示 1997 XF11 不可能在 2028 年撞擊地球。在該通告公開後數小時內保羅・喬達斯(Paul Chodas)、唐・姚曼斯(Don Yeomans)和卡里・穆伊諾寧(Karri Muinonen)各自獨立正確地計算出該小行星 2028 年撞擊地球機率基本上是零,遠低於未被發現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1999 年時喬達斯認同布萊恩・馬斯登同年發表的,1997 XF11 有十萬分之一的通過可能改變小行星軌道的重力鎖眼的機率,也就是說追溯自 1990 年的觀測資料計算後消除了 2028 年撞擊地球的可能性。2002 年該小行星接近地球期間,天文學家使用金石深空通訊體系口徑 70 公尺的雷達發射雷達波並接收反射波以更進一步修正它的軌道。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Orbital simul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rian Marsden: 1997 XF11: the true sto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pacewatch animation of 1997 XF11 (Last update: 2004 April 7) * Asteroid 1997 XF11 (Earth Close-Approach) (Solar System Dynamics; 88-day observation arc) * NASA JPL 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 (35396) 1997 XF11
null
9,911
2023-04-16T12:29:47Z
75,504,351
(35396)_1997_XF11
103,760
<p><b>小行星3753</b>(克魯特尼,Cruithne)是一顆軌道圍繞著太陽的小行星,其軌道性質特異,與地球軌道相關。有人認為它是繼月亮之後地球的第二顆衛星,但這只是從地球軌道上觀察位置時產生的異常現象,嚴格來說是不正確的。 </p> <h2><span id=".E7.99.BC.E7.8F.BE"></span><span id="發現">發現</span></h2> <p>小行星克魯特尼在1986年11月10日被位於澳大利亞賽丁泉天文台工作的<span data-orig-title="邓肯·裘瓦隼"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uncan Waldron"><span>鄧肯·裘瓦隼</span></span>與同事羅伯特·麥克諾特、馬爾科姆·哈特雷和Michael R. S Hawkins發現。其實它在1983年已被智利南歐天文台的<span data-orig-title="喬瓦尼·德·桑蒂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iovanni de Sanctis"><span>喬瓦尼·德·桑蒂斯</span></span>和<span data-orig-title="理察·馬汀·威斯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ichard Martin West"><span>理察·馬汀·威斯特</span></span>記錄過(1983 UH),但直到1997年,加拿大約克大學的<span data-orig-title="保罗·维格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aul Wiegert"><span>保羅·維格特</span></span>和Kimmo Innanen以及芬蘭圖爾庫大學的<span data-orig-title="塞波·米科拉"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eppo Mikkola"><span>塞波·米科拉</span></span>才共同發現了其不同尋常的軌道。 </p> <h2><span id=".E8.BB.8C.E9.81.93.E5.92.8C.E5.A4.A7.E5.B0.8F"></span><span id="軌道和大小">軌道和大小</span></h2> <p>克魯特尼的直徑大約5公里,與地球最接近的距離是1200萬公里,大約是地月距離的30倍。雖然長期看來克魯特尼的軌道是不穩定的,但Wiegart和Innanen的計算仍指出他的軌道有一段時期幾乎與地球同步,但在數百萬年內並不會和地球發生碰撞,而且無論在軌道的哪個位置上,從地球上都不可能用肉眼直接看到他。 </p><p>克魯特尼一度曾被認為是人造的物體,可能是阿波羅計畫產生的太空廢棄物。或許是因為他與地球有著不尋常的軌道關係,克魯特尼曾經是科幻小說家史蒂芬·巴科斯特在《<span data-orig-title="流形:時間"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nifold: Time"><span>流形:時間</span></span>》一書中的物體。 </p> <h2><span id=".E5.85.8B.E9.AD.AF.E7.89.B9.E5.B0.BC.E7.9B.B8.E5.B0.8D.E6.96.BC.E5.9C.B0.E7.90.83.E7.9A.84.E9.A6.AC.E8.B9.84.E5.BD.A2.E8.BB.8C.E9.81.93"></span><span id="克魯特尼相對於地球的馬蹄形軌道">克魯特尼相對於地球的馬蹄形軌道</span></h2> <p>克魯特尼的軌道是環繞太陽的橢圓形,但是因為他的軌道週期與地球幾乎一樣,使他看來就像"跟隨"著地球一起繞著太陽。克魯特尼與太陽的距離和在軌道上的速度與地球的差異非常微小,所以從地球看克魯特尼就好像在前方有個像腎臟或蠶豆的軌道,克魯特尼在略少於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一次這樣的路徑。因為比一年略少了一些,地球每年就落後這個蠶豆狀的軌道一點點,所以從地球上看這個軌道就不是封閉的(更像是蠶豆形的螺旋圈),而是逐漸慢慢遠離地球的。 </p><p>在許多年之後,地球將落後於克魯特尼足夠遠,這種在前方逐漸遠離的關係就會變成由後方逐漸接近。一旦轉變成此種關係,克魯特尼將年復一年的逐漸與地球接近。地球和克魯特尼之間的重力軌道能量轉換將使克魯特尼的軌道改變約50萬公里(地球軌道的改變只有1.3公分)。於是,克魯特尼環繞太陽的週期會變得比一年長了一點點。蠶豆形的軌道現在開始以相反的方向逐漸遠離地球,地球不再是落後在蠶豆形軌道的後方,而是被推向前方。下次發生這一系列變化的時間約在2292年的七月。屆時克魯特尼將接近地球至約一千二百五十萬公里。 </p><p>再經過380至390年之後,這個蠶豆形的軌道路徑會出現在地球軌道的另一側,並再度逐漸接近地球。地球又再一次的的改變克魯特尼的軌道,使他繞太陽的週期又比地球的一年短了一點點(上一次發生這種變化的時間是1902年,而下一次將發生在2676年。這種模式會一再重複的進行著。 </p> <h2><span id=".E7.9B.B8.E4.BC.BC.E7.9A.84.E5.B0.8F.E8.A1.8C.E6.98.9F"></span><span id="相似的小行星">相似的小行星</span></h2> <p>自克魯特尼被發現之後,還有三顆接近地球的小行星被發現,她們是(54509) YORP(2000 PH<sub>5</sub>),(85770) 1998 UP<sub>1</sub>以及2002 AA<sub>29</sub>,也都存在於相似的共振軌道上。 </p><p>其他天體有著馬蹄形軌道的例子是:土星的天然衛星土衛十和土衛十一,這兩顆衛星環繞著土星相互追隨著的運動狀態,與克魯特尼的原理是一樣的,但是情況單純的多了。 </p><p>火星也有一顆共軌小行星(小行星5261),而木星就有許多了(大約400顆,都是特洛伊小行星);土星的系統內也有其他的共軌小衛星:土衛十三和土衛十四追隨著土衛三,還有土衛十二和 土衛三十四追隨著土衛四。但是她們並沒有馬蹄形的軌道。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地球的第二顆衛星</li> <li>忒伊亞 (行星)</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p><b>小行星</b> </p> <ul><li>Paul Wiegert's page about Cruithne, with mov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Java-applet based animations showing Cruithne's orbi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The Celtic Tribe</b> </p> <ul><li>The Dalriada Celtic Heritage Tru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50 Cached time: 2023050502102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2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2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36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265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1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07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2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46736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00.251 1 -total 58.49% 58.640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53.96% 54.095 1 Template:Infobox 26.01% 26.074 7 Template:Tsl 19.38% 19.432 7 Template:Legend2 10.24% 10.267 7 Template:Greater_color_contrast_ratio 5.78% 5.794 1 Template:Minor_Planet_Number 4.02% 4.030 1 Template:Serial 2.25% 2.251 1 Template:E 1.75% 1.752 1 Template:Reflist -->
**小行星 3753**(克魯特尼,Cruithne)是一顆軌道圍繞著太陽的小行星,其軌道性質特異,與地球軌道相關。有人認為它是繼月亮之後地球的第二顆衛星,但這只是從地球軌道上觀察位置時產生的異常現象,嚴格來說是不正確的。 ## 發現 小行星克魯特尼在 1986 年 11 月 10 日被位於澳大利亞賽丁泉天文台工作的鄧肯・裘瓦隼與同事羅伯特・麥克諾特、馬爾科姆・哈特雷和 Michael R. S Hawkins 發現。其實它在 1983 年已被智利南歐天文台的喬瓦尼・德・桑蒂斯和理察・馬汀・威斯特記錄過(1983 UH),但直到 1997 年,加拿大約克大學的保羅・維格特和 Kimmo Innanen 以及芬蘭圖爾庫大學的塞波・米科拉才共同發現了其不同尋常的軌道。 ## 軌道和大小 克魯特尼的直徑大約 5 公里,與地球最接近的距離是 1200 萬公里,大約是地月距離的 30 倍。雖然長期看來克魯特尼的軌道是不穩定的,但 Wiegart 和 Innanen 的計算仍指出他的軌道有一段時期幾乎與地球同步,但在數百萬年內並不會和地球發生碰撞,而且無論在軌道的哪個位置上,從地球上都不可能用肉眼直接看到他。 克魯特尼一度曾被認為是人造的物體,可能是阿波羅計畫產生的太空廢棄物。或許是因為他與地球有著不尋常的軌道關係,克魯特尼曾經是科幻小說家史蒂芬・巴科斯特在《流形:時間》一書中的物體。 ## 克魯特尼相對於地球的馬蹄形軌道 克魯特尼的軌道是環繞太陽的橢圓形,但是因為他的軌道週期與地球幾乎一樣,使他看來就像 "跟隨" 著地球一起繞著太陽。克魯特尼與太陽的距離和在軌道上的速度與地球的差異非常微小,所以從地球看克魯特尼就好像在前方有個像腎臟或蠶豆的軌道,克魯特尼在略少於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一次這樣的路徑。因為比一年略少了一些,地球每年就落後這個蠶豆狀的軌道一點點,所以從地球上看這個軌道就不是封閉的(更像是蠶豆形的螺旋圈),而是逐漸慢慢遠離地球的。 在許多年之後,地球將落後於克魯特尼足夠遠,這種在前方逐漸遠離的關係就會變成由後方逐漸接近。一旦轉變成此種關係,克魯特尼將年復一年的逐漸與地球接近。地球和克魯特尼之間的重力軌道能量轉換將使克魯特尼的軌道改變約 50 萬公里(地球軌道的改變只有 1.3 公分)。於是,克魯特尼環繞太陽的週期會變得比一年長了一點點。蠶豆形的軌道現在開始以相反的方向逐漸遠離地球,地球不再是落後在蠶豆形軌道的後方,而是被推向前方。下次發生這一系列變化的時間約在 2292 年的七月。屆時克魯特尼將接近地球至約一千二百五十萬公里。 再經過 380 至 390 年之後,這個蠶豆形的軌道路徑會出現在地球軌道的另一側,並再度逐漸接近地球。地球又再一次的的改變克魯特尼的軌道,使他繞太陽的週期又比地球的一年短了一點點(上一次發生這種變化的時間是 1902 年,而下一次將發生在 2676 年。這種模式會一再重複的進行著。 ## 相似的小行星 自克魯特尼被發現之後,還有三顆接近地球的小行星被發現,她們是 (54509) YORP(2000 PH5),(85770) 1998 UP1 以及 2002 AA29,也都存在於相似的共振軌道上。 其他天體有著馬蹄形軌道的例子是:土星的天然衛星土衛十和土衛十一,這兩顆衛星環繞著土星相互追隨著的運動狀態,與克魯特尼的原理是一樣的,但是情況單純的多了。 火星也有一顆共軌小行星(小行星 5261),而木星就有許多了(大約 400 顆,都是特洛伊小行星);土星的系統內也有其他的共軌小衛星:土衛十三和土衛十四追隨著土衛三,還有土衛十二和 土衛三十四追隨著土衛四。但是她們並沒有馬蹄形的軌道。 ## 相關條目 * 地球的第二顆衛星 * 忒伊亞 (行星) ## 外部連結 **小行星** * Paul Wiegert's page about Cruithne, with mov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Java-applet based animations showing Cruithne's orbi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Celtic Tribe** * The Dalriada Celtic Heritage Tru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7,147
2023-05-02T16:16:54Z
75,489,609
(3753)_克魯特尼
3,492,576
<p><b>(3819) 魯賓遜</b> (1983 AR) 是一顆主帶小行星,於1983年1月12日被B. A. Skiff在旗杆市的Flagstaff (AM)發現。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on 3819 Robins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0 Cached time: 2023050508463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08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1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0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733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5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2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6900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5.441 1 -total 53.25% 40.174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48.93% 36.910 1 Template:Infobox 28.61% 21.585 1 Template:Minor_planets_navigator 26.73% 20.167 1 Template:Navbox 13.56% 10.228 1 Template:Beltasteroid-stub 11.56% 8.723 1 Template:Asbox 10.93% 8.244 4 Template:Spaces 2.45% 1.846 2 Template:Reflist 1.78% 1.341 1 Template:Nowrap -->
**(3819) 魯賓遜** (1983 AR) 是一顆主帶小行星,於 1983 年 1 月 12 日被 B. A. Skiff 在旗杆市的 Flagstaff (AM) 發現。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on 3819 Robins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584
2023-03-14T06:40:07Z
75,491,062
(3819)_魯賓遜
177,392
<p><b>奧司他韋</b>(英語:<span lang="en">oseltamivir</span>),商品名<b>克流感</b>(<span lang="en">Tamiflu</span>),是一種抗病毒藥物,屬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可治療或預防A型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多數醫療組織建議,流感併發症患者及併發症高危險群,在症狀出現的 48 小時內服用本品。也建議高危險群用以預防感染,但不建議一般人這樣使用。至於併發症風險較低的族群,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症狀出現 48 小時內,醫師可斟酌使用。本品為口服藥,有藥錠和藥水兩種劑形。 </p><p>建議使用奧司他韋及針對建議的批評都饒富爭議,2014年考科藍文獻總結,奧司他韋不能降低住院率,也沒有證據指出流感併發症的發生率降低。兩項薈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健康的人服用本品,獲益並不會高過風險;也發現到,高危險群以本品治療後是否影響其住院或死亡風險,證據實屬薄弱。但是另一項薈萃分析也發現,奧司他韋在個人和家庭層面,均能有效預防流感。 </p><p>常見的副作用有嘔吐、腹瀉、頭痛與難以入眠,其他副作用有精神疾病病徵與癲癇發作。目前無足夠證據顯示懷孕期間,使用奧斯他韋會增加對胎兒的不良影響,在美國仍推薦懷孕的流感患者以本品治療。有腎臟問題的患者使用劑量需要調整。 </p><p>1999 年,美國核准奧斯他韋於醫藥用途,本品是第一款口服的神經胺酸酶抑制劑 ,曾名列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但 2017 年降級為「補充藥物」。2016 年,美國核可本品的學名藥。2017 年,本品在美國常用處方藥物名單排名為第 159 名,一年開出的處方籤超過 300 萬筆。 </p><p><br></p> <h2><span id=".E5.8F.91.E5.B1.95.E5.8E.86.E5.8F.B2"></span><span id="发展历史">發展歷史</span></h2> <p>奧司他韋是一類神經胺酸類似物,屬神經胺酸酶抑制劑;此類藥物最早出現的是葛蘭素史克開發的<span data-orig-title="扎那米韦"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Zanamivir"><span>扎那米韋</span></span>。由於扎那米韋的物理化學性質不利於生物吸收,因而該藥物生物利用度低,給藥途徑單一,患者較難適應。奧司他韋是在扎那米韋的基礎上,根據神經胺酸酶天然受質的分子結構,以及神經胺酸酶催化中心的空間結構進行合理藥物設計所獲得的,是繼HIV整合酶抑制劑之後應用合理藥物設計手段成功合成的另一款藥物。 </p><p>奧司他韋由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的科學家發現,他們使用莽草酸作為合成的起點; 莽草酸最初只能由中國八角茴香的提取物取得,到2006年30%的供應由大腸桿菌中重組生產。吉利德於1996年將其相關專利授權給羅氏。 </p><p>奧司他韋於1996年首次合成,1998年2月26日獲得美國專利,1999年10月首次在瑞典推出,隨後進入加拿大、歐盟和美國市場,2002年獲准在中國推出。 </p><p>2005年12月,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禽流感病毒開始對克流感產生抗藥性。12月22日,羅氏藥廠敦促增加克流感的劑量對抗禽流感。</p> <h2><span id=".E5.90.88.E6.88.90"></span><span id="合成">合成</span></h2> <p>目前的合成路線主要有兩種:Gilead Sciences的路線以莽草酸作原料,其中涉及有毒的疊氮化物;而羅氏的合成路線(見下圖)原料是莽草酸,且不涉及疊氮化物。 </p> <h2><span id=".E4.BD.9C.E7.94.A8.E6.A9.9F.E5.88.B6"></span><span id="作用機制">作用機制</span></h2> <p>奧司他韋作用的靶點是分布於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經胺酸酶。神經胺酸酶在病毒的生活週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流感病毒在宿主細胞內複製表達和組裝之後,會以出芽的形式突出宿主細胞,但與宿主細胞以凝血酶-唾液酸相連接,神經胺酸酶以唾液酸為作用受質,可催化唾液酸水解,解除成熟病毒顆粒與宿主細胞之間的聯繫,使之可以自由移動侵襲其他健康的宿主細胞。抑制神經胺酸酶的活性可以阻止病毒顆粒的釋放,切斷病毒的擴散鏈,因而神經胺酸酶可以成為治療流行性感冒的一個藥物靶點。 </p><p>人們很早就已經通過X射線晶體學的方式獲得了神經胺酸酶的三維結構,並且獲得了神經胺酸酶活性中心的相關資訊。研究顯示,神經胺酸酶的活性中心是一個由高度保守的11個胺基酸序列構成的口袋,活性口袋的入口處分布一個疏水區和一個正電荷集中區,口袋的底部是一個負電荷集中的裂隙。這種活性口袋的結構可以很好地結合其天然受質唾液酸。 </p><p>設計者以一個體積較大的烷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甘油,利用這一結構與活性口袋中的疏水區相結合;4號位置的胺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羥基,由於胺基比羥基更易形成帶正電的銨鹽,以此與活性口袋底部的負電中心-天門冬胺酸/榖胺酸(依神經胺酸酶亞型不同而異)結合,具有較強作用力;1號位置的羧酸是與活性口袋口部的三個帶正電精胺酸以離子做用力結合(此為奧司他韋與神經胺酸酶結合的最主要作用力),在奧司他韋的設計中用乙醇將游離的羧酸封閉,這種結構本身對靶酶沒有抑制活性,但是由於封閉了極性的羧酸末端,可以提升藥物分子的吸收,獲得較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在體內經催化水解後,游離的羧酸重新釋放,顯示相應的抑制活性,這種設計在藥物化學中叫做前藥。 </p> <h2><span id=".E9.80.82.E5.BA.94.E7.97.87.E5.92.8C.E7.94.A8.E6.B3.95.E7.94.A8.E9.87.8F"></span><span id="适应症和用法用量">適應症和用法用量</span></h2> <p>奧司他韋特異性抑制神經胺酸酶,對由H5N1、H9N2等亞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有治療和預防的作用。根據羅氏公司網站公布的資訊,在起病後24小時內服用奧司他韋的患者,病程會減短30%-40%,病情會減輕25%,作為預防用藥,奧司他韋對流感病毒暴露者的保護率在80%-90%之間。 </p><p>現在上市的奧斯他韋有兩種劑型,一種是膠囊,一種是口服懸濁液。膠囊的規格是75mg,懸濁液溶劑是水,規格是12mg/mL。 </p><p>生產商推薦的使用劑量,用於流感治療,從症狀開始的兩天起,成人和青少年(13歲以上)每日服用兩次,每次75mg,連續使用5天。一歲以下的嬰兒還沒有推薦使用的劑量。對於流感預防,成人和青少年(13歲以上)每日服用75mg,連續服用7天,可以得到6周的保護,服用的時間越長,累計的劑量越大,得到保護的時間越長。 </p> <h2><span id=".E4.B8.8D.E8.89.AF.E5.8F.8D.E5.BA.94"></span><span id="不良反应">不良反應</span></h2> <p>在羅氏提交美國聯邦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申報材料中指出,奧司他韋主要的不良反應顯示為消化道的不適,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統的不良反應,包括支氣管炎、咳嗽等,此外還有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如眩暈、頭痛、失眠、疲勞等。 </p><p>2004年1月,FDA還發出對於奧司他韋的消費警訊,聲稱由於1歲以內幼兒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全,奧司他韋應用於幼兒可能造成腦內藥物濃度過高,形成潛在的安全問題。 </p><p>2005年,有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青少年服用奧斯他韋後自殺並有精神異常反應。此後日本先後報導數十例此類不良反應,此後世界各地媒體紛紛轉載報導,引起公眾關注。2005年11月,FDA就這一反應作出報告,認為沒有證據證明奧斯他韋可以導致精神異常,日本的不良反應病例系大眾媒體報導後經心理暗示作用引起的群體性臆症。 </p><p>2007年3月2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宣布,將要求羅氏在奧司他韋包裝上加註警語告知有上述不良反應,並呼籲十歲以上的未成年者:若曾有行為異常及跌倒病史,「原則上避免使用。」 </p> <h2><span id=".E8.8D.AF.E4.BB.A3.E5.8A.A8.E5.8A.9B.E5.AD.A6.E5.8F.82.E6.95.B0"></span><span id="药代动力学参数">藥代動力學參數</span></h2> <p>由於形成前藥,奧司他韋有較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在口服30分鐘後被吸收,有75%以碳酸鹽的形式進入循環,而未成鹽的只有5%進入循環。2~3小時後血藥濃度達峰,其在體內可以定向分布至肺部、支氣管、鼻竇、中耳等部位。奧司他韋在體內經腎以羧酸原藥的形式排泄,清除半衰期6-10小時。 </p> <h2><span id=".E8.BE.BE.E8.8F.B2.E4.B8.8E.E7.BD.97.E6.B0.8F"></span><span id="达菲与罗氏">克流感與羅氏</span></h2> <p>羅氏製藥公司是奧司他韋的專利持有人,其生產的奧司他韋磷酸鹽膠囊克流感是目前唯一的奧司他韋製劑。而羅氏公司也不時因為這個知名藥物而惹火上身。羅氏製藥公司在他的經營史上還曾經因為控制維生素原料市場而受到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高額罰款。對於南亞的禽流感疫情,該公司在疫情發展初期也沒有採取措施加大南亞地區的藥品供給量,遭到南亞和東南亞一些政府的抱怨。 </p> <h3><span id=".E9.80.A0.E8.B0.A3.E4.BA.8B.E4.BB.B6"></span><span id="造谣事件">造謠事件</span></h3> <p>2003年初,華南地區爆發由冠狀病毒引起的SARS,上海羅氏公司向公眾發布資訊聲稱:造成SARS的元兇是禽流感病毒,羅氏公司生產的克流感是目前已知唯一對禽流感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引發了廣州等地搶購克流感的風潮,並擴大到華南;經《南方都市報》記者的調查,發現當時羅氏尚未進行對奧司他韋抑制禽流感活性的臨床實驗,南方都市報在做出報導的同時,還將相關資訊舉報廣東省公安廳;由於當時中國政府對SARS資訊嚴格控制,唯恐引起社會動盪,羅氏散布虛假資訊的行為已經造成廣東市場上對克流感的搶購,故而引起公安部門的注意,在南方都市報舉報後,廣東省公安廳遂對羅氏展開調查。這一事件後來被媒體評為2003年中國藥企十大公關危機 。 </p> <h3><span id=".E7.A6.BD.E6.B5.81.E6.84.9F.E4.B8.8E.E4.B8.93.E5.88.A9.E6.8E.88.E6.9D.83.E4.B9.8B.E4.BA.89"></span><span id="禽流感与专利授权之争">禽流感與專利授權之爭</span></h3> <p>在2005年10月間全球出現禽流感流行的跡象後,全球對克流感的消費量明顯上升。羅氏此間一直嚴密控制克流感的生產,甚至保密克流感生產線的地址,並禁止記者採訪,禽流感恐慌來襲後羅氏則宣布限制銷售克流感,以保證一旦流感爆發,能夠有足夠的貨源供應患者,<mark class="template-facttext" title="需要提供文獻來源">此舉遭到一些團體的反對。也有團體指出羅氏應當放棄奧司他韋的專利壟斷,擴大全球生產這種藥物的能力,以便應對可能的禽流感的流行</mark>。而在亞洲,印度、台灣有企業和研究機構先後宣布合成奧司他韋成功,並宣布一旦禽流感疫情失控,將自行生產奧司他韋製劑。在各方壓力下,羅氏製藥宣布部分放開專利壟斷,允許授權工廠生產奧司他韋。 </p><p>2005年11月,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與羅氏藥廠協商向台灣廠商開放奧司他韋生產權,在數次協商未果之後,衛生署向主管專利的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依照中華民國《專利法》第87條規定強制授權。2005年11月25日,智慧財產局同意衛生署的申請,這是世界上第一例對於克流感藥物的強制授權命令。 </p><p>2005年12月,羅氏向上海製藥集團開放生產權。2006年3月16日,羅氏正式授權深圳市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國生產奧司他韋,商品名為<b>軍科奧韋</b>。 </p> <h3><span id=".E7.94.9F.E4.BA.A7.E6.B5.81.E7.A8.8B.E7.9A.84.E8.B0.A3.E4.BC.A0"></span><span id="生产流程的谣传">生產流程的謠傳</span></h3> <p>2005年10月禽流感恐慌席捲全球,克流感因其對禽流感的療效而成為明星藥物,一些中國媒體遂做出報導,聲稱克流感系提煉自中藥八角的化合物經過精練而成,由於中國的八角供不應求,克流感產能受限。此類說法的流傳造成大陸和台灣的一些民眾搶購八角,以應對可能到來的禽流感。但事實上,奧司他韋並非八角提取物,只是其合成路線系由植物一次代謝產物莽草酸起始。莽草酸亦非八角獨有的成分,作為植物一次代謝產物,它幾乎存在於所有高等植物體內,並且是黃酮、生物鹼等常見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的起始物。由於中藥供給不足而影響奧司他韋產能的說法是媒體炒作的結果。 </p>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流感病毒</li> <li>H5N1</li> <li>阿比朵爾</li> <li>金剛乙胺</li> <li>抗病毒藥物</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p class="mw-empty-elt"> </p> <ul><li>羅氏提供的克流感說明書</li> <li>羅氏藥廠克流感官方網站(中國大陸)</li> <li>FDA奧司他韋的資訊頁</li> <li>克流感造謠事件的新聞報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網)</li> <li>台灣「克流感」VS 瑞士「達菲」</li> <li>中華民國《專利法》第76條——強制授權</li> <li>克流感的新合成方法(英):在美國的伊萊亞斯·科里、楊英洋和Sungwoo Hong,與及在日本的Masakatsu Shibasaki,Yuhei Fukuta, Tsuyoshi Mita, Nobuhisa Fukuda和Motomu Kanai,兩個研究小組分別找到克流感的新合成方法</li></ul><p>[[Category:環己烯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7 Cached time: 2023050502060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09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46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03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6151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74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065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7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88474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093.769 1 -total 35.64% 389.865 1 Template:Drugbox 29.96% 327.695 1 Template:Infobox 19.28% 210.863 3 Template:Navbox 18.79% 205.544 1 Template:Reflist 10.75% 117.576 1 Template:RNA_antivirals 10.26% 112.244 43 Template:Le 9.99% 109.227 1 Template:Lang-en 7.15% 78.192 8 Template:Cite_journal 7.09% 77.580 16 Template:Unbulleted_list -->
**奧司他韋**(英語:oseltamivir),商品名**克流感**(Tamiflu),是一種抗病毒藥物,屬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可治療或預防 A 型流感病毒和 B 型流感病毒。多數醫療組織建議,流感併發症患者及併發症高危險群,在症狀出現的 48 小時內服用本品。也建議高危險群用以預防感染,但不建議一般人這樣使用。至於併發症風險較低的族群,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症狀出現 48 小時內,醫師可斟酌使用。本品為口服藥,有藥錠和藥水兩種劑形。 建議使用奧司他韋及針對建議的批評都饒富爭議,2014 年考科藍文獻總結,奧司他韋不能降低住院率,也沒有證據指出流感併發症的發生率降低。兩項薈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健康的人服用本品,獲益並不會高過風險;也發現到,高危險群以本品治療後是否影響其住院或死亡風險,證據實屬薄弱。但是另一項薈萃分析也發現,奧司他韋在個人和家庭層面,均能有效預防流感。 常見的副作用有嘔吐、腹瀉、頭痛與難以入眠,其他副作用有精神疾病病徵與癲癇發作。目前無足夠證據顯示懷孕期間,使用奧斯他韋會增加對胎兒的不良影響,在美國仍推薦懷孕的流感患者以本品治療。有腎臟問題的患者使用劑量需要調整。 1999 年,美國核准奧斯他韋於醫藥用途,本品是第一款口服的神經胺酸酶抑制劑 ,曾名列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但 2017 年降級為「補充藥物」。2016 年,美國核可本品的學名藥。2017 年,本品在美國常用處方藥物名單排名為第 159 名,一年開出的處方籤超過 300 萬筆。 ## 發展歷史 奧司他韋是一類神經胺酸類似物,屬神經胺酸酶抑制劑;此類藥物最早出現的是葛蘭素史克開發的扎那米韋。由於扎那米韋的物理化學性質不利於生物吸收,因而該藥物生物利用度低,給藥途徑單一,患者較難適應。奧司他韋是在扎那米韋的基礎上,根據神經胺酸酶天然受質的分子結構,以及神經胺酸酶催化中心的空間結構進行合理藥物設計所獲得的,是繼 HIV 整合酶抑制劑之後應用合理藥物設計手段成功合成的另一款藥物。 奧司他韋由吉利德科學公司 (Gilead Sciences, Inc.) 的科學家發現,他們使用莽草酸作為合成的起點;莽草酸最初只能由中國八角茴香的提取物取得,到 2006 年 30%的供應由大腸桿菌中重組生產。吉利德於 1996 年將其相關專利授權給羅氏。 奧司他韋於 1996 年首次合成,1998 年 2 月 26 日獲得美國專利,1999 年 10 月首次在瑞典推出,隨後進入加拿大、歐盟和美國市場,2002 年獲准在中國推出。 2005 年 12 月,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禽流感病毒開始對克流感產生抗藥性。12 月 22 日,羅氏藥廠敦促增加克流感的劑量對抗禽流感。 ## 合成 目前的合成路線主要有兩種:Gilead Sciences 的路線以莽草酸作原料,其中涉及有毒的疊氮化物;而羅氏的合成路線(見下圖)原料是莽草酸,且不涉及疊氮化物。 ## 作用機制 奧司他韋作用的靶點是分布於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經胺酸酶。神經胺酸酶在病毒的生活週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流感病毒在宿主細胞內複製表達和組裝之後,會以出芽的形式突出宿主細胞,但與宿主細胞以凝血酶 - 唾液酸相連接,神經胺酸酶以唾液酸為作用受質,可催化唾液酸水解,解除成熟病毒顆粒與宿主細胞之間的聯繫,使之可以自由移動侵襲其他健康的宿主細胞。抑制神經胺酸酶的活性可以阻止病毒顆粒的釋放,切斷病毒的擴散鏈,因而神經胺酸酶可以成為治療流行性感冒的一個藥物靶點。 人們很早就已經通過 X 射線晶體學的方式獲得了神經胺酸酶的三維結構,並且獲得了神經胺酸酶活性中心的相關資訊。研究顯示,神經胺酸酶的活性中心是一個由高度保守的 11 個胺基酸序列構成的口袋,活性口袋的入口處分布一個疏水區和一個正電荷集中區,口袋的底部是一個負電荷集中的裂隙。這種活性口袋的結構可以很好地結合其天然受質唾液酸。 設計者以一個體積較大的烷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甘油,利用這一結構與活性口袋中的疏水區相結合;4 號位置的胺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羥基,由於胺基比羥基更易形成帶正電的銨鹽,以此與活性口袋底部的負電中心 - 天門冬胺酸 / 榖胺酸 (依神經胺酸酶亞型不同而異) 結合,具有較強作用力;1 號位置的羧酸是與活性口袋口部的三個帶正電精胺酸以離子做用力結合(此為奧司他韋與神經胺酸酶結合的最主要作用力),在奧司他韋的設計中用乙醇將游離的羧酸封閉,這種結構本身對靶酶沒有抑制活性,但是由於封閉了極性的羧酸末端,可以提升藥物分子的吸收,獲得較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在體內經催化水解後,游離的羧酸重新釋放,顯示相應的抑制活性,這種設計在藥物化學中叫做前藥。 ## 適應症和用法用量 奧司他韋特異性抑制神經胺酸酶,對由 H5N1、H9N2 等亞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有治療和預防的作用。根據羅氏公司網站公布的資訊,在起病後 24 小時內服用奧司他韋的患者,病程會減短 30%-40%,病情會減輕 25%,作為預防用藥,奧司他韋對流感病毒暴露者的保護率在 80%-90% 之間。 現在上市的奧斯他韋有兩種劑型,一種是膠囊,一種是口服懸濁液。膠囊的規格是 75mg,懸濁液溶劑是水,規格是 12mg/mL。 生產商推薦的使用劑量,用於流感治療,從症狀開始的兩天起,成人和青少年(13 歲以上)每日服用兩次,每次 75mg,連續使用 5 天。一歲以下的嬰兒還沒有推薦使用的劑量。對於流感預防,成人和青少年(13 歲以上)每日服用 75mg,連續服用 7 天,可以得到 6 周的保護,服用的時間越長,累計的劑量越大,得到保護的時間越長。 ## 不良反應 在羅氏提交美國聯邦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申報材料中指出,奧司他韋主要的不良反應顯示為消化道的不適,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統的不良反應,包括支氣管炎、咳嗽等,此外還有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如眩暈、頭痛、失眠、疲勞等。 2004 年 1 月,FDA 還發出對於奧司他韋的消費警訊,聲稱由於 1 歲以內幼兒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全,奧司他韋應用於幼兒可能造成腦內藥物濃度過高,形成潛在的安全問題。 2005 年,有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青少年服用奧斯他韋後自殺並有精神異常反應。此後日本先後報導數十例此類不良反應,此後世界各地媒體紛紛轉載報導,引起公眾關注。2005 年 11 月,FDA 就這一反應作出報告,認為沒有證據證明奧斯他韋可以導致精神異常,日本的不良反應病例系大眾媒體報導後經心理暗示作用引起的群體性臆症。 2007 年 3 月 21 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宣布,將要求羅氏在奧司他韋包裝上加註警語告知有上述不良反應,並呼籲十歲以上的未成年者:若曾有行為異常及跌倒病史,「原則上避免使用。」 ## 藥代動力學參數 由於形成前藥,奧司他韋有較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在口服 30 分鐘後被吸收,有 75% 以碳酸鹽的形式進入循環,而未成鹽的只有 5% 進入循環。2~3 小時後血藥濃度達峰,其在體內可以定向分布至肺部、支氣管、鼻竇、中耳等部位。奧司他韋在體內經腎以羧酸原藥的形式排泄,清除半衰期 6-10 小時。 ## 克流感與羅氏 羅氏製藥公司是奧司他韋的專利持有人,其生產的奧司他韋磷酸鹽膠囊克流感是目前唯一的奧司他韋製劑。而羅氏公司也不時因為這個知名藥物而惹火上身。羅氏製藥公司在他的經營史上還曾經因為控制維生素原料市場而受到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高額罰款。對於南亞的禽流感疫情,該公司在疫情發展初期也沒有採取措施加大南亞地區的藥品供給量,遭到南亞和東南亞一些政府的抱怨。 ### 造謠事件 2003 年初,華南地區爆發由冠狀病毒引起的 SARS,上海羅氏公司向公眾發布資訊聲稱:造成 SARS 的元兇是禽流感病毒,羅氏公司生產的克流感是目前已知唯一對禽流感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引發了廣州等地搶購克流感的風潮,並擴大到華南;經《南方都市報》記者的調查,發現當時羅氏尚未進行對奧司他韋抑制禽流感活性的臨床實驗,南方都市報在做出報導的同時,還將相關資訊舉報廣東省公安廳;由於當時中國政府對 SARS 資訊嚴格控制,唯恐引起社會動盪,羅氏散布虛假資訊的行為已經造成廣東市場上對克流感的搶購,故而引起公安部門的注意,在南方都市報舉報後,廣東省公安廳遂對羅氏展開調查。這一事件後來被媒體評為 2003 年中國藥企十大公關危機 。 ### 禽流感與專利授權之爭 在 2005 年 10 月間全球出現禽流感流行的跡象後,全球對克流感的消費量明顯上升。羅氏此間一直嚴密控制克流感的生產,甚至保密克流感生產線的地址,並禁止記者採訪,禽流感恐慌來襲後羅氏則宣布限制銷售克流感,以保證一旦流感爆發,能夠有足夠的貨源供應患者,此舉遭到一些團體的反對。也有團體指出羅氏應當放棄奧司他韋的專利壟斷,擴大全球生產這種藥物的能力,以便應對可能的禽流感的流行。而在亞洲,印度、台灣有企業和研究機構先後宣布合成奧司他韋成功,並宣布一旦禽流感疫情失控,將自行生產奧司他韋製劑。在各方壓力下,羅氏製藥宣布部分放開專利壟斷,允許授權工廠生產奧司他韋。 2005 年 11 月,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與羅氏藥廠協商向台灣廠商開放奧司他韋生產權,在數次協商未果之後,衛生署向主管專利的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依照中華民國《專利法》第 87 條規定強制授權。2005 年 11 月 25 日,智慧財產局同意衛生署的申請,這是世界上第一例對於克流感藥物的強制授權命令。 2005 年 12 月,羅氏向上海製藥集團開放生產權。2006 年 3 月 16 日,羅氏正式授權深圳市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國生產奧司他韋,商品名為**軍科奧韋**。 ### 生產流程的謠傳 2005 年 10 月禽流感恐慌席捲全球,克流感因其對禽流感的療效而成為明星藥物,一些中國媒體遂做出報導,聲稱克流感系提煉自中藥八角的化合物經過精練而成,由於中國的八角供不應求,克流感產能受限。此類說法的流傳造成大陸和台灣的一些民眾搶購八角,以應對可能到來的禽流感。但事實上,奧司他韋並非八角提取物,只是其合成路線系由植物一次代謝產物莽草酸起始。莽草酸亦非八角獨有的成分,作為植物一次代謝產物,它幾乎存在於所有高等植物體內,並且是黃酮、生物鹼等常見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的起始物。由於中藥供給不足而影響奧司他韋產能的說法是媒體炒作的結果。 ## 註釋 ## 參考文獻 ## 參見 * 流感病毒 * H5N1 * 阿比朵爾 * 金剛乙胺 * 抗病毒藥物 ## 外部連結 * 羅氏提供的克流感說明書 * 羅氏藥廠克流感官方網站(中國大陸) * FDA 奧司他韋的資訊頁 * 克流感造謠事件的新聞報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網) * 台灣「克流感」VS 瑞士「達菲」 * 中華民國《專利法》第 76 條 —— 強制授權 * 克流感的新合成方法(英):在美國的伊萊亞斯・科里、楊英洋和 Sungwoo Hong,與及在日本的 Masakatsu Shibasaki,Yuhei Fukuta, Tsuyoshi Mita, Nobuhisa Fukuda 和 Motomu Kanai,兩個研究小組分別找到克流感的新合成方法 [[Category: 環己烯
null
33,518
2023-05-04T12:12:23Z
76,938,538
(3R,4R,5S)-4-乙醘氨基-5-氨基-3(1-乙基丙氧基)-1-環己烯-1-羧酸乙酯
177,392
<p><b>奧司他韋</b>(英語:<span lang="en">oseltamivir</span>),商品名<b>克流感</b>(<span lang="en">Tamiflu</span>),是一種抗病毒藥物,屬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可治療或預防A型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多數醫療組織建議,流感併發症患者及併發症高危險群,在症狀出現的 48 小時內服用本品。也建議高危險群用以預防感染,但不建議一般人這樣使用。至於併發症風險較低的族群,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症狀出現 48 小時內,醫師可斟酌使用。本品為口服藥,有藥錠和藥水兩種劑形。 </p><p>建議使用奧司他韋及針對建議的批評都饒富爭議,2014年考科藍文獻總結,奧司他韋不能降低住院率,也沒有證據指出流感併發症的發生率降低。兩項薈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健康的人服用本品,獲益並不會高過風險;也發現到,高危險群以本品治療後是否影響其住院或死亡風險,證據實屬薄弱。但是另一項薈萃分析也發現,奧司他韋在個人和家庭層面,均能有效預防流感。 </p><p>常見的副作用有嘔吐、腹瀉、頭痛與難以入眠,其他副作用有精神疾病病徵與癲癇發作。目前無足夠證據顯示懷孕期間,使用奧斯他韋會增加對胎兒的不良影響,在美國仍推薦懷孕的流感患者以本品治療。有腎臟問題的患者使用劑量需要調整。 </p><p>1999 年,美國核准奧斯他韋於醫藥用途,本品是第一款口服的神經胺酸酶抑制劑 ,曾名列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但 2017 年降級為「補充藥物」。2016 年,美國核可本品的學名藥。2017 年,本品在美國常用處方藥物名單排名為第 159 名,一年開出的處方籤超過 300 萬筆。 </p><p><br></p> <h2><span id=".E5.8F.91.E5.B1.95.E5.8E.86.E5.8F.B2"></span><span id="发展历史">發展歷史</span></h2> <p>奧司他韋是一類神經胺酸類似物,屬神經胺酸酶抑制劑;此類藥物最早出現的是葛蘭素史克開發的<span data-orig-title="扎那米韦"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Zanamivir"><span>扎那米韋</span></span>。由於扎那米韋的物理化學性質不利於生物吸收,因而該藥物生物利用度低,給藥途徑單一,患者較難適應。奧司他韋是在扎那米韋的基礎上,根據神經胺酸酶天然受質的分子結構,以及神經胺酸酶催化中心的空間結構進行合理藥物設計所獲得的,是繼HIV整合酶抑制劑之後應用合理藥物設計手段成功合成的另一款藥物。 </p><p>奧司他韋由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的科學家發現,他們使用莽草酸作為合成的起點; 莽草酸最初只能由中國八角茴香的提取物取得,到2006年30%的供應由大腸桿菌中重組生產。吉利德於1996年將其相關專利授權給羅氏。 </p><p>奧司他韋於1996年首次合成,1998年2月26日獲得美國專利,1999年10月首次在瑞典推出,隨後進入加拿大、歐盟和美國市場,2002年獲准在中國推出。 </p><p>2005年12月,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禽流感病毒開始對克流感產生抗藥性。12月22日,羅氏藥廠敦促增加克流感的劑量對抗禽流感。</p> <h2><span id=".E5.90.88.E6.88.90"></span><span id="合成">合成</span></h2> <p>目前的合成路線主要有兩種:Gilead Sciences的路線以莽草酸作原料,其中涉及有毒的疊氮化物;而羅氏的合成路線(見下圖)原料是莽草酸,且不涉及疊氮化物。 </p> <h2><span id=".E4.BD.9C.E7.94.A8.E6.A9.9F.E5.88.B6"></span><span id="作用機制">作用機制</span></h2> <p>奧司他韋作用的靶點是分布於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經胺酸酶。神經胺酸酶在病毒的生活週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流感病毒在宿主細胞內複製表達和組裝之後,會以出芽的形式突出宿主細胞,但與宿主細胞以凝血酶-唾液酸相連接,神經胺酸酶以唾液酸為作用受質,可催化唾液酸水解,解除成熟病毒顆粒與宿主細胞之間的聯繫,使之可以自由移動侵襲其他健康的宿主細胞。抑制神經胺酸酶的活性可以阻止病毒顆粒的釋放,切斷病毒的擴散鏈,因而神經胺酸酶可以成為治療流行性感冒的一個藥物靶點。 </p><p>人們很早就已經通過X射線晶體學的方式獲得了神經胺酸酶的三維結構,並且獲得了神經胺酸酶活性中心的相關資訊。研究顯示,神經胺酸酶的活性中心是一個由高度保守的11個胺基酸序列構成的口袋,活性口袋的入口處分布一個疏水區和一個正電荷集中區,口袋的底部是一個負電荷集中的裂隙。這種活性口袋的結構可以很好地結合其天然受質唾液酸。 </p><p>設計者以一個體積較大的烷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甘油,利用這一結構與活性口袋中的疏水區相結合;4號位置的胺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羥基,由於胺基比羥基更易形成帶正電的銨鹽,以此與活性口袋底部的負電中心-天門冬胺酸/榖胺酸(依神經胺酸酶亞型不同而異)結合,具有較強作用力;1號位置的羧酸是與活性口袋口部的三個帶正電精胺酸以離子做用力結合(此為奧司他韋與神經胺酸酶結合的最主要作用力),在奧司他韋的設計中用乙醇將游離的羧酸封閉,這種結構本身對靶酶沒有抑制活性,但是由於封閉了極性的羧酸末端,可以提升藥物分子的吸收,獲得較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在體內經催化水解後,游離的羧酸重新釋放,顯示相應的抑制活性,這種設計在藥物化學中叫做前藥。 </p> <h2><span id=".E9.80.82.E5.BA.94.E7.97.87.E5.92.8C.E7.94.A8.E6.B3.95.E7.94.A8.E9.87.8F"></span><span id="适应症和用法用量">適應症和用法用量</span></h2> <p>奧司他韋特異性抑制神經胺酸酶,對由H5N1、H9N2等亞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有治療和預防的作用。根據羅氏公司網站公布的資訊,在起病後24小時內服用奧司他韋的患者,病程會減短30%-40%,病情會減輕25%,作為預防用藥,奧司他韋對流感病毒暴露者的保護率在80%-90%之間。 </p><p>現在上市的奧斯他韋有兩種劑型,一種是膠囊,一種是口服懸濁液。膠囊的規格是75mg,懸濁液溶劑是水,規格是12mg/mL。 </p><p>生產商推薦的使用劑量,用於流感治療,從症狀開始的兩天起,成人和青少年(13歲以上)每日服用兩次,每次75mg,連續使用5天。一歲以下的嬰兒還沒有推薦使用的劑量。對於流感預防,成人和青少年(13歲以上)每日服用75mg,連續服用7天,可以得到6周的保護,服用的時間越長,累計的劑量越大,得到保護的時間越長。 </p> <h2><span id=".E4.B8.8D.E8.89.AF.E5.8F.8D.E5.BA.94"></span><span id="不良反应">不良反應</span></h2> <p>在羅氏提交美國聯邦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申報材料中指出,奧司他韋主要的不良反應顯示為消化道的不適,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統的不良反應,包括支氣管炎、咳嗽等,此外還有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如眩暈、頭痛、失眠、疲勞等。 </p><p>2004年1月,FDA還發出對於奧司他韋的消費警訊,聲稱由於1歲以內幼兒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全,奧司他韋應用於幼兒可能造成腦內藥物濃度過高,形成潛在的安全問題。 </p><p>2005年,有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青少年服用奧斯他韋後自殺並有精神異常反應。此後日本先後報導數十例此類不良反應,此後世界各地媒體紛紛轉載報導,引起公眾關注。2005年11月,FDA就這一反應作出報告,認為沒有證據證明奧斯他韋可以導致精神異常,日本的不良反應病例系大眾媒體報導後經心理暗示作用引起的群體性臆症。 </p><p>2007年3月2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宣布,將要求羅氏在奧司他韋包裝上加註警語告知有上述不良反應,並呼籲十歲以上的未成年者:若曾有行為異常及跌倒病史,「原則上避免使用。」 </p> <h2><span id=".E8.8D.AF.E4.BB.A3.E5.8A.A8.E5.8A.9B.E5.AD.A6.E5.8F.82.E6.95.B0"></span><span id="药代动力学参数">藥代動力學參數</span></h2> <p>由於形成前藥,奧司他韋有較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在口服30分鐘後被吸收,有75%以碳酸鹽的形式進入循環,而未成鹽的只有5%進入循環。2~3小時後血藥濃度達峰,其在體內可以定向分布至肺部、支氣管、鼻竇、中耳等部位。奧司他韋在體內經腎以羧酸原藥的形式排泄,清除半衰期6-10小時。 </p> <h2><span id=".E8.BE.BE.E8.8F.B2.E4.B8.8E.E7.BD.97.E6.B0.8F"></span><span id="达菲与罗氏">克流感與羅氏</span></h2> <p>羅氏製藥公司是奧司他韋的專利持有人,其生產的奧司他韋磷酸鹽膠囊克流感是目前唯一的奧司他韋製劑。而羅氏公司也不時因為這個知名藥物而惹火上身。羅氏製藥公司在他的經營史上還曾經因為控制維生素原料市場而受到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高額罰款。對於南亞的禽流感疫情,該公司在疫情發展初期也沒有採取措施加大南亞地區的藥品供給量,遭到南亞和東南亞一些政府的抱怨。 </p> <h3><span id=".E9.80.A0.E8.B0.A3.E4.BA.8B.E4.BB.B6"></span><span id="造谣事件">造謠事件</span></h3> <p>2003年初,華南地區爆發由冠狀病毒引起的SARS,上海羅氏公司向公眾發布資訊聲稱:造成SARS的元兇是禽流感病毒,羅氏公司生產的克流感是目前已知唯一對禽流感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引發了廣州等地搶購克流感的風潮,並擴大到華南;經《南方都市報》記者的調查,發現當時羅氏尚未進行對奧司他韋抑制禽流感活性的臨床實驗,南方都市報在做出報導的同時,還將相關資訊舉報廣東省公安廳;由於當時中國政府對SARS資訊嚴格控制,唯恐引起社會動盪,羅氏散布虛假資訊的行為已經造成廣東市場上對克流感的搶購,故而引起公安部門的注意,在南方都市報舉報後,廣東省公安廳遂對羅氏展開調查。這一事件後來被媒體評為2003年中國藥企十大公關危機 。 </p> <h3><span id=".E7.A6.BD.E6.B5.81.E6.84.9F.E4.B8.8E.E4.B8.93.E5.88.A9.E6.8E.88.E6.9D.83.E4.B9.8B.E4.BA.89"></span><span id="禽流感与专利授权之争">禽流感與專利授權之爭</span></h3> <p>在2005年10月間全球出現禽流感流行的跡象後,全球對克流感的消費量明顯上升。羅氏此間一直嚴密控制克流感的生產,甚至保密克流感生產線的地址,並禁止記者採訪,禽流感恐慌來襲後羅氏則宣布限制銷售克流感,以保證一旦流感爆發,能夠有足夠的貨源供應患者,<mark class="template-facttext" title="需要提供文獻來源">此舉遭到一些團體的反對。也有團體指出羅氏應當放棄奧司他韋的專利壟斷,擴大全球生產這種藥物的能力,以便應對可能的禽流感的流行</mark>。而在亞洲,印度、台灣有企業和研究機構先後宣布合成奧司他韋成功,並宣布一旦禽流感疫情失控,將自行生產奧司他韋製劑。在各方壓力下,羅氏製藥宣布部分放開專利壟斷,允許授權工廠生產奧司他韋。 </p><p>2005年11月,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與羅氏藥廠協商向台灣廠商開放奧司他韋生產權,在數次協商未果之後,衛生署向主管專利的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依照中華民國《專利法》第87條規定強制授權。2005年11月25日,智慧財產局同意衛生署的申請,這是世界上第一例對於克流感藥物的強制授權命令。 </p><p>2005年12月,羅氏向上海製藥集團開放生產權。2006年3月16日,羅氏正式授權深圳市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國生產奧司他韋,商品名為<b>軍科奧韋</b>。 </p> <h3><span id=".E7.94.9F.E4.BA.A7.E6.B5.81.E7.A8.8B.E7.9A.84.E8.B0.A3.E4.BC.A0"></span><span id="生产流程的谣传">生產流程的謠傳</span></h3> <p>2005年10月禽流感恐慌席捲全球,克流感因其對禽流感的療效而成為明星藥物,一些中國媒體遂做出報導,聲稱克流感系提煉自中藥八角的化合物經過精練而成,由於中國的八角供不應求,克流感產能受限。此類說法的流傳造成大陸和台灣的一些民眾搶購八角,以應對可能到來的禽流感。但事實上,奧司他韋並非八角提取物,只是其合成路線系由植物一次代謝產物莽草酸起始。莽草酸亦非八角獨有的成分,作為植物一次代謝產物,它幾乎存在於所有高等植物體內,並且是黃酮、生物鹼等常見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的起始物。由於中藥供給不足而影響奧司他韋產能的說法是媒體炒作的結果。 </p>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流感病毒</li> <li>H5N1</li> <li>阿比朵爾</li> <li>金剛乙胺</li> <li>抗病毒藥物</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p class="mw-empty-elt"> </p> <ul><li>羅氏提供的克流感說明書</li> <li>羅氏藥廠克流感官方網站(中國大陸)</li> <li>FDA奧司他韋的資訊頁</li> <li>克流感造謠事件的新聞報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網)</li> <li>台灣「克流感」VS 瑞士「達菲」</li> <li>中華民國《專利法》第76條——強制授權</li> <li>克流感的新合成方法(英):在美國的伊萊亞斯·科里、楊英洋和Sungwoo Hong,與及在日本的Masakatsu Shibasaki,Yuhei Fukuta, Tsuyoshi Mita, Nobuhisa Fukuda和Motomu Kanai,兩個研究小組分別找到克流感的新合成方法</li></ul><p>[[Category:環己烯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7 Cached time: 2023050502060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09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46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03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6151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74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065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7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88474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093.769 1 -total 35.64% 389.865 1 Template:Drugbox 29.96% 327.695 1 Template:Infobox 19.28% 210.863 3 Template:Navbox 18.79% 205.544 1 Template:Reflist 10.75% 117.576 1 Template:RNA_antivirals 10.26% 112.244 43 Template:Le 9.99% 109.227 1 Template:Lang-en 7.15% 78.192 8 Template:Cite_journal 7.09% 77.580 16 Template:Unbulleted_list -->
**奧司他韋**(英語:oseltamivir),商品名**克流感**(Tamiflu),是一種抗病毒藥物,屬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可治療或預防 A 型流感病毒和 B 型流感病毒。多數醫療組織建議,流感併發症患者及併發症高危險群,在症狀出現的 48 小時內服用本品。也建議高危險群用以預防感染,但不建議一般人這樣使用。至於併發症風險較低的族群,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症狀出現 48 小時內,醫師可斟酌使用。本品為口服藥,有藥錠和藥水兩種劑形。 建議使用奧司他韋及針對建議的批評都饒富爭議,2014 年考科藍文獻總結,奧司他韋不能降低住院率,也沒有證據指出流感併發症的發生率降低。兩項薈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健康的人服用本品,獲益並不會高過風險;也發現到,高危險群以本品治療後是否影響其住院或死亡風險,證據實屬薄弱。但是另一項薈萃分析也發現,奧司他韋在個人和家庭層面,均能有效預防流感。 常見的副作用有嘔吐、腹瀉、頭痛與難以入眠,其他副作用有精神疾病病徵與癲癇發作。目前無足夠證據顯示懷孕期間,使用奧斯他韋會增加對胎兒的不良影響,在美國仍推薦懷孕的流感患者以本品治療。有腎臟問題的患者使用劑量需要調整。 1999 年,美國核准奧斯他韋於醫藥用途,本品是第一款口服的神經胺酸酶抑制劑 ,曾名列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但 2017 年降級為「補充藥物」。2016 年,美國核可本品的學名藥。2017 年,本品在美國常用處方藥物名單排名為第 159 名,一年開出的處方籤超過 300 萬筆。 ## 發展歷史 奧司他韋是一類神經胺酸類似物,屬神經胺酸酶抑制劑;此類藥物最早出現的是葛蘭素史克開發的扎那米韋。由於扎那米韋的物理化學性質不利於生物吸收,因而該藥物生物利用度低,給藥途徑單一,患者較難適應。奧司他韋是在扎那米韋的基礎上,根據神經胺酸酶天然受質的分子結構,以及神經胺酸酶催化中心的空間結構進行合理藥物設計所獲得的,是繼 HIV 整合酶抑制劑之後應用合理藥物設計手段成功合成的另一款藥物。 奧司他韋由吉利德科學公司 (Gilead Sciences, Inc.) 的科學家發現,他們使用莽草酸作為合成的起點;莽草酸最初只能由中國八角茴香的提取物取得,到 2006 年 30%的供應由大腸桿菌中重組生產。吉利德於 1996 年將其相關專利授權給羅氏。 奧司他韋於 1996 年首次合成,1998 年 2 月 26 日獲得美國專利,1999 年 10 月首次在瑞典推出,隨後進入加拿大、歐盟和美國市場,2002 年獲准在中國推出。 2005 年 12 月,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禽流感病毒開始對克流感產生抗藥性。12 月 22 日,羅氏藥廠敦促增加克流感的劑量對抗禽流感。 ## 合成 目前的合成路線主要有兩種:Gilead Sciences 的路線以莽草酸作原料,其中涉及有毒的疊氮化物;而羅氏的合成路線(見下圖)原料是莽草酸,且不涉及疊氮化物。 ## 作用機制 奧司他韋作用的靶點是分布於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經胺酸酶。神經胺酸酶在病毒的生活週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流感病毒在宿主細胞內複製表達和組裝之後,會以出芽的形式突出宿主細胞,但與宿主細胞以凝血酶 - 唾液酸相連接,神經胺酸酶以唾液酸為作用受質,可催化唾液酸水解,解除成熟病毒顆粒與宿主細胞之間的聯繫,使之可以自由移動侵襲其他健康的宿主細胞。抑制神經胺酸酶的活性可以阻止病毒顆粒的釋放,切斷病毒的擴散鏈,因而神經胺酸酶可以成為治療流行性感冒的一個藥物靶點。 人們很早就已經通過 X 射線晶體學的方式獲得了神經胺酸酶的三維結構,並且獲得了神經胺酸酶活性中心的相關資訊。研究顯示,神經胺酸酶的活性中心是一個由高度保守的 11 個胺基酸序列構成的口袋,活性口袋的入口處分布一個疏水區和一個正電荷集中區,口袋的底部是一個負電荷集中的裂隙。這種活性口袋的結構可以很好地結合其天然受質唾液酸。 設計者以一個體積較大的烷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甘油,利用這一結構與活性口袋中的疏水區相結合;4 號位置的胺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羥基,由於胺基比羥基更易形成帶正電的銨鹽,以此與活性口袋底部的負電中心 - 天門冬胺酸 / 榖胺酸 (依神經胺酸酶亞型不同而異) 結合,具有較強作用力;1 號位置的羧酸是與活性口袋口部的三個帶正電精胺酸以離子做用力結合(此為奧司他韋與神經胺酸酶結合的最主要作用力),在奧司他韋的設計中用乙醇將游離的羧酸封閉,這種結構本身對靶酶沒有抑制活性,但是由於封閉了極性的羧酸末端,可以提升藥物分子的吸收,獲得較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在體內經催化水解後,游離的羧酸重新釋放,顯示相應的抑制活性,這種設計在藥物化學中叫做前藥。 ## 適應症和用法用量 奧司他韋特異性抑制神經胺酸酶,對由 H5N1、H9N2 等亞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有治療和預防的作用。根據羅氏公司網站公布的資訊,在起病後 24 小時內服用奧司他韋的患者,病程會減短 30%-40%,病情會減輕 25%,作為預防用藥,奧司他韋對流感病毒暴露者的保護率在 80%-90% 之間。 現在上市的奧斯他韋有兩種劑型,一種是膠囊,一種是口服懸濁液。膠囊的規格是 75mg,懸濁液溶劑是水,規格是 12mg/mL。 生產商推薦的使用劑量,用於流感治療,從症狀開始的兩天起,成人和青少年(13 歲以上)每日服用兩次,每次 75mg,連續使用 5 天。一歲以下的嬰兒還沒有推薦使用的劑量。對於流感預防,成人和青少年(13 歲以上)每日服用 75mg,連續服用 7 天,可以得到 6 周的保護,服用的時間越長,累計的劑量越大,得到保護的時間越長。 ## 不良反應 在羅氏提交美國聯邦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申報材料中指出,奧司他韋主要的不良反應顯示為消化道的不適,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統的不良反應,包括支氣管炎、咳嗽等,此外還有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如眩暈、頭痛、失眠、疲勞等。 2004 年 1 月,FDA 還發出對於奧司他韋的消費警訊,聲稱由於 1 歲以內幼兒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全,奧司他韋應用於幼兒可能造成腦內藥物濃度過高,形成潛在的安全問題。 2005 年,有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青少年服用奧斯他韋後自殺並有精神異常反應。此後日本先後報導數十例此類不良反應,此後世界各地媒體紛紛轉載報導,引起公眾關注。2005 年 11 月,FDA 就這一反應作出報告,認為沒有證據證明奧斯他韋可以導致精神異常,日本的不良反應病例系大眾媒體報導後經心理暗示作用引起的群體性臆症。 2007 年 3 月 21 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宣布,將要求羅氏在奧司他韋包裝上加註警語告知有上述不良反應,並呼籲十歲以上的未成年者:若曾有行為異常及跌倒病史,「原則上避免使用。」 ## 藥代動力學參數 由於形成前藥,奧司他韋有較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在口服 30 分鐘後被吸收,有 75% 以碳酸鹽的形式進入循環,而未成鹽的只有 5% 進入循環。2~3 小時後血藥濃度達峰,其在體內可以定向分布至肺部、支氣管、鼻竇、中耳等部位。奧司他韋在體內經腎以羧酸原藥的形式排泄,清除半衰期 6-10 小時。 ## 克流感與羅氏 羅氏製藥公司是奧司他韋的專利持有人,其生產的奧司他韋磷酸鹽膠囊克流感是目前唯一的奧司他韋製劑。而羅氏公司也不時因為這個知名藥物而惹火上身。羅氏製藥公司在他的經營史上還曾經因為控制維生素原料市場而受到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高額罰款。對於南亞的禽流感疫情,該公司在疫情發展初期也沒有採取措施加大南亞地區的藥品供給量,遭到南亞和東南亞一些政府的抱怨。 ### 造謠事件 2003 年初,華南地區爆發由冠狀病毒引起的 SARS,上海羅氏公司向公眾發布資訊聲稱:造成 SARS 的元兇是禽流感病毒,羅氏公司生產的克流感是目前已知唯一對禽流感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引發了廣州等地搶購克流感的風潮,並擴大到華南;經《南方都市報》記者的調查,發現當時羅氏尚未進行對奧司他韋抑制禽流感活性的臨床實驗,南方都市報在做出報導的同時,還將相關資訊舉報廣東省公安廳;由於當時中國政府對 SARS 資訊嚴格控制,唯恐引起社會動盪,羅氏散布虛假資訊的行為已經造成廣東市場上對克流感的搶購,故而引起公安部門的注意,在南方都市報舉報後,廣東省公安廳遂對羅氏展開調查。這一事件後來被媒體評為 2003 年中國藥企十大公關危機 。 ### 禽流感與專利授權之爭 在 2005 年 10 月間全球出現禽流感流行的跡象後,全球對克流感的消費量明顯上升。羅氏此間一直嚴密控制克流感的生產,甚至保密克流感生產線的地址,並禁止記者採訪,禽流感恐慌來襲後羅氏則宣布限制銷售克流感,以保證一旦流感爆發,能夠有足夠的貨源供應患者,此舉遭到一些團體的反對。也有團體指出羅氏應當放棄奧司他韋的專利壟斷,擴大全球生產這種藥物的能力,以便應對可能的禽流感的流行。而在亞洲,印度、台灣有企業和研究機構先後宣布合成奧司他韋成功,並宣布一旦禽流感疫情失控,將自行生產奧司他韋製劑。在各方壓力下,羅氏製藥宣布部分放開專利壟斷,允許授權工廠生產奧司他韋。 2005 年 11 月,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與羅氏藥廠協商向台灣廠商開放奧司他韋生產權,在數次協商未果之後,衛生署向主管專利的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依照中華民國《專利法》第 87 條規定強制授權。2005 年 11 月 25 日,智慧財產局同意衛生署的申請,這是世界上第一例對於克流感藥物的強制授權命令。 2005 年 12 月,羅氏向上海製藥集團開放生產權。2006 年 3 月 16 日,羅氏正式授權深圳市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國生產奧司他韋,商品名為**軍科奧韋**。 ### 生產流程的謠傳 2005 年 10 月禽流感恐慌席捲全球,克流感因其對禽流感的療效而成為明星藥物,一些中國媒體遂做出報導,聲稱克流感系提煉自中藥八角的化合物經過精練而成,由於中國的八角供不應求,克流感產能受限。此類說法的流傳造成大陸和台灣的一些民眾搶購八角,以應對可能到來的禽流感。但事實上,奧司他韋並非八角提取物,只是其合成路線系由植物一次代謝產物莽草酸起始。莽草酸亦非八角獨有的成分,作為植物一次代謝產物,它幾乎存在於所有高等植物體內,並且是黃酮、生物鹼等常見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的起始物。由於中藥供給不足而影響奧司他韋產能的說法是媒體炒作的結果。 ## 註釋 ## 參考文獻 ## 參見 * 流感病毒 * H5N1 * 阿比朵爾 * 金剛乙胺 * 抗病毒藥物 ## 外部連結 * 羅氏提供的克流感說明書 * 羅氏藥廠克流感官方網站(中國大陸) * FDA 奧司他韋的資訊頁 * 克流感造謠事件的新聞報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網) * 台灣「克流感」VS 瑞士「達菲」 * 中華民國《專利法》第 76 條 —— 強制授權 * 克流感的新合成方法(英):在美國的伊萊亞斯・科里、楊英洋和 Sungwoo Hong,與及在日本的 Masakatsu Shibasaki,Yuhei Fukuta, Tsuyoshi Mita, Nobuhisa Fukuda 和 Motomu Kanai,兩個研究小組分別找到克流感的新合成方法 [[Category: 環己烯
null
33,518
2023-05-04T12:12:23Z
76,938,538
(3r,4r,5s)-4-乙醘氨基-5-氨基-3(1-乙基丙氧基)-1-環己烯-1-羧酸乙酯
5,726,474
<p><b>(410777) 2009 FD</b>((也可以寫成<b>2009 FD</b>)是一對雙小行星。這顆阿波羅型小行星(一種近地小行星)的軌道在未來的2185年有與地球碰撞的風險。基於它的直徑估計是470公尺、動力學、碰撞機率與時間間隔,在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中,是所有已知小行星中撞擊威脅危險性第三高的。 </p><p>最初宣布(410777) 2009 FD是在2009年3月16日由拉薩格拉巡天發現的,但是因為在太空監視於2009年2月24日,也就是三周前,的巡天觀測已經有它的影像,所以小行星中心將發現者給予太空監視的觀測。 (410777) 2009 FD在2009年3月27日以0.004172 AU(624,100 km;387,800 mi)的距離通過地球附近。另一次在2010年10月24日以0.0702AU的距離掠過。(410777) 2009再度被發現時的視星等為23等。在2013年11月30日,帕瑞納天文臺,在它於2014年4月以0.1AU的距離接近地球的幾個月前就已經觀察到。它在3月中旬的亮度大約在視星等19.3等。在2014年,對(410777) 2009 FD進行了一次雷達的都卜勒觀測。在2015年10月和11月接近地球時,使用<span data-orig-title="金石深太空通訊網"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oldstone Deep Space Communications Complex"><span>金石深太空通訊網</span></span>進行研究。 </p><p>NASA的近地計畫起初基於假設反照率0.15,估計它的大小是130公尺的直徑,因此估計它的質量是2,800,000公噸。但是<span data-orig-title="Amy Mainzer"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my Mainzer"><span>Amy Mainzer</span></span>使用NEOWISE2014年的資料顯示,它的反照率可能低至0.01,因此直徑大致為472公尺。因為NEOWISE的4種波長中只有(W1 + W2)這兩種波長還能工作,因此懷疑(410777) 2009 FD的直徑上限可能還要更大。在2015年的雷達觀測顯示它是小行星聯星 ,主星直徑120-180公尺,半星直徑60-120公尺。 </p><p>噴射推進實驗室小天體資料庫顯示(410777) 2009 FD在22世紀晚期會兩度非常靠近地球,在2185年3月29日那一次的接近,與地球碰撞的機率是1/385。在2185年接近地球的帳面上距離是 0.009 AU(1,300,000 km;840,000 mi)。軌道測定認為2190年的接近會比2185年更複雜。精確的測量在2185年3月29日通過時與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將用於推測2190年3月30日的距離。(410777) 2009 FD在2190年3月30日應該比2185年3月29日更接近地球。 (410777) 2009 FD 的撞擊會對一片廣大的區域造成嚴重的破壞,或是引發巨大規模的海嘯。由於(410777) 2009 FD 的大小,和它與火星和金星的交互作用,使它的軌道不確定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它的巴勒莫尺度是 -0.40,使它在哨兵風險表上高居首位,比任何已知的其它天體高。 </p> <h2><span id=".E4.B9.8B.E5.89.8D.E5.B0.8D.E5.9C.B0.E7.90.83.E6.92.9E.E6.93.8A.E7.9A.84.E8.A9.95.E4.BC.B0"></span><span id="之前對地球撞擊的評估">之前對地球撞擊的評估</span></h2> <p>在2011年1月,, 近地小行星(410777) 2009 FD (通過2010年12月7日的觀測)被列在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哨兵風險表上,在2185年3月29日有1/435的機率會撞擊地球。在2014年(通過2014年2月5日的觀測,獲得長1,807天的觀測弧)排除了在2185年撞擊地球的潛在威脅。使用2014年的觀測,亞爾科夫斯基效應的影響比位置的不確定性更大。亞爾科夫斯基效應造成2185年的返回只是虛擬的撞擊結果。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List of asteroid close approaches to Earth, for other close approaches</li> <li>潛在威脅天體</li></ul><h2><span id=".E8.A8.BB.E8.A7.A3"></span><span id="註解">註解</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ESA/ESO Collaboration Successfully Tracks Its First Potentially Threatening Near-Earth Obje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SO 21 January 2014)</li> <li>NASA JPL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410777</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4 Cached time: 2023050508464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9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1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58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3257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34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295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0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924007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61.957 1 -total 34.91% 161.251 2 Template:Navbox 33.77% 156.010 3 Template:Reflist 22.87% 105.660 54 Template:Tsl 21.29% 98.366 17 Template:Cite_web 19.83% 91.623 1 Template:2014_in_space 19.79% 91.443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19.16% 88.491 1 Template:Infobox 18.01% 83.220 1 Template:Planetary_defense 6.55% 30.241 9 Template:Convert -->
**(410777) 2009 FD**((也可以寫成 **2009 FD**)是一對雙小行星。這顆阿波羅型小行星(一種近地小行星)的軌道在未來的 2185 年有與地球碰撞的風險。基於它的直徑估計是 470 公尺、動力學、碰撞機率與時間間隔,在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中,是所有已知小行星中撞擊威脅危險性第三高的。 最初宣布 (410777) 2009 FD 是在 2009 年 3 月 16 日由拉薩格拉巡天發現的,但是因為在太空監視於 2009 年 2 月 24 日,也就是三周前,的巡天觀測已經有它的影像,所以小行星中心將發現者給予太空監視的觀測。 (410777) 2009 FD 在 2009 年 3 月 27 日以 0.004172 AU(624,100 km;387,800 mi)的距離通過地球附近。另一次在 2010 年 10 月 24 日以 0.0702AU 的距離掠過。(410777) 2009 再度被發現時的視星等為 23 等。在 2013 年 11 月 30 日,帕瑞納天文臺,在它於 2014 年 4 月以 0.1AU 的距離接近地球的幾個月前就已經觀察到。它在 3 月中旬的亮度大約在視星等 19.3 等。在 2014 年,對 (410777) 2009 FD 進行了一次雷達的都卜勒觀測。在 2015 年 10 月和 11 月接近地球時,使用金石深太空通訊網進行研究。 NASA 的近地計畫起初基於假設反照率 0.15,估計它的大小是 130 公尺的直徑,因此估計它的質量是 2,800,000 公噸。但是 Amy Mainzer 使用 NEOWISE2014 年的資料顯示,它的反照率可能低至 0.01,因此直徑大致為 472 公尺。因為 NEOWISE 的 4 種波長中只有(W1 + W2)這兩種波長還能工作,因此懷疑 (410777) 2009 FD 的直徑上限可能還要更大。在 2015 年的雷達觀測顯示它是小行星聯星 ,主星直徑 120-180 公尺,半星直徑 60-120 公尺。 噴射推進實驗室小天體資料庫顯示 (410777) 2009 FD 在 22 世紀晚期會兩度非常靠近地球,在 2185 年 3 月 29 日那一次的接近,與地球碰撞的機率是 1/385。在 2185 年接近地球的帳面上距離是 0.009 AU(1,300,000 km;840,000 mi)。軌道測定認為 2190 年的接近會比 2185 年更複雜。精確的測量在 2185 年 3 月 29 日通過時與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將用於推測 2190 年 3 月 30 日的距離。(410777) 2009 FD 在 2190 年 3 月 30 日應該比 2185 年 3 月 29 日更接近地球。 (410777) 2009 FD 的撞擊會對一片廣大的區域造成嚴重的破壞,或是引發巨大規模的海嘯。由於 (410777) 2009 FD 的大小,和它與火星和金星的交互作用,使它的軌道不確定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它的巴勒莫尺度是 -0.40,使它在哨兵風險表上高居首位,比任何已知的其它天體高。 ## 之前對地球撞擊的評估 在 2011 年 1 月,, 近地小行星 (410777) 2009 FD (通過 2010 年 12 月 7 日的觀測)被列在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哨兵風險表上,在 2185 年 3 月 29 日有 1/435 的機率會撞擊地球。在 2014 年(通過 2014 年 2 月 5 日的觀測,獲得長 1,807 天的觀測弧)排除了在 2185 年撞擊地球的潛在威脅。使用 2014 年的觀測,亞爾科夫斯基效應的影響比位置的不確定性更大。亞爾科夫斯基效應造成 2185 年的返回只是虛擬的撞擊結果。 ## 相關條目 * List of asteroid close approaches to Earth, for other close approaches * 潛在威脅天體 ## 註解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ESA/ESO Collaboration Successfully Tracks Its First Potentially Threatening Near-Earth Obje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SO 21 January 2014) * NASA JPL 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 410777
null
15,626
2023-04-22T11:20:47Z
76,761,986
(410777)_2009_FD
5,572,216
<p><b>(471325) 2011 KT19</b>,暱稱<b>逆骨</b>(英語:<span lang="en"><b>Niku</b></span>),是一顆海王星外天體。該天體與黃道面的軌道傾角達到異常大的110度,並且以逆行環繞太陽。 </p> <h2><span id=".E6.A6.82.E8.A6.81"></span><span id="概要">概要</span></h2> <p>該天體發現於2015年,2016年8月由泛星計畫團隊的天文學家公開,並且隨即被認為與2011年發現後又失去蹤跡的假定存在逆行半人馬小行星2011 KT19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它是環繞太陽的一群高軌道傾角天體的其中一個成員天體,並且形成如此不尋常軌道的原因直到2016年8月仍不明。 </p><p>天文學家先前將2011 KT19的軌道參數和另一顆類似天體<span data-orig-title="2008 KV42"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2008 KV42"><span>2008 KV42</span></span>(暱稱Drac)進行比較。2011 KT19、2008 KV42與另外4顆高軌道傾角天體似乎共用了同一個軌道平面;並且其中3顆公轉方向為順行,另外3顆則為逆行。偶然造成如此狀態的機率為0.016%。這些天體應在未來數百萬年內離開共同的平面,因為順行和逆行軌道造成的進動方向是相反的。包含假設中的第九行星影響等模擬都顯示無法讓這6顆天體維持在同一個軌道平面,並且模擬中的平面並不會和預測的高傾角且長軌道半長軸軌道模型重合。另一些模擬則顯示,即使是質量與地球相當的高傾角矮行星的軌道也無法重現2011 KT19等天體的共用軌道平面狀態。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Discovery of a New Retrograde Trans-Neptunian Object: Hint of a common orbital plane for low semi-major axis, high inclination TNOs and centau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3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4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53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5113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09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50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432326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0.062 1 -total 38.89% 143.917 2 Template:Navbox 28.60% 105.839 1 Template:2016_in_space 25.45% 94.191 1 Template:Lang-en 23.98% 88.739 2 Template:Reflist 18.03% 66.709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16.78% 62.081 1 Template:Infobox 16.65% 61.613 34 Template:Le 15.56% 57.574 6 Template:Cite_web 3.51% 12.979 1 Template:IPAc-en -->
**(471325) 2011 KT19**,暱稱**逆骨**(英語:**Niku**),是一顆海王星外天體。該天體與黃道面的軌道傾角達到異常大的 110 度,並且以逆行環繞太陽。 ## 概要 該天體發現於 2015 年,2016 年 8 月由泛星計畫團隊的天文學家公開,並且隨即被認為與 2011 年發現後又失去蹤跡的假定存在逆行半人馬小行星 2011 KT19 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它是環繞太陽的一群高軌道傾角天體的其中一個成員天體,並且形成如此不尋常軌道的原因直到 2016 年 8 月仍不明。 天文學家先前將 2011 KT19 的軌道參數和另一顆類似天體 2008 KV42(暱稱 Drac)進行比較。2011 KT19、2008 KV42 與另外 4 顆高軌道傾角天體似乎共用了同一個軌道平面;並且其中 3 顆公轉方向為順行,另外 3 顆則為逆行。偶然造成如此狀態的機率為 0.016%。這些天體應在未來數百萬年內離開共同的平面,因為順行和逆行軌道造成的進動方向是相反的。包含假設中的第九行星影響等模擬都顯示無法讓這 6 顆天體維持在同一個軌道平面,並且模擬中的平面並不會和預測的高傾角且長軌道半長軸軌道模型重合。另一些模擬則顯示,即使是質量與地球相當的高傾角矮行星的軌道也無法重現 2011 KT19 等天體的共用軌道平面狀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Discovery of a New Retrograde Trans-Neptunian Object: Hint of a common orbital plane for low semi-major axis, high inclination TNOs and centau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6,902
2023-05-02T19:31:18Z
66,468,998
(471325)_2011_KT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