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0
99
text
stringlengths
0
142k
time
stringlengths
15
15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Unar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的概念 ==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是分析一个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预测方法。 常用[[统计指标]]:[[平均数]]、[[增减量]]、[[平均增减量]] ==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基本思想 ==   确定直线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最有代表性的直线应该是直线到各点的距离最近。然后用这条直线进行预测。 ==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   1、选取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 ;   2、绘制计算表和拟合散点图 ;   3、计算变量间的回归系数及其相关的显著性 ;   4、回归分析结果的应用 。 == 模型的检验 ==   1、经济意义检验:就是根据模型中各个参数的经济含义,分析各参数的值是否与分析对象的经济含义相符。   2、回归标准差检验   3、拟合优度检验   4、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 利用回归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   可以分为:点预测和置信区间预测法   1、点预测法:将自变量取值带入回归预测模型求出因变量的预测值。   2、置信区间预测法:估计一个范围,并确定该范围出现的概率。[[置信区间]]的大小的影响的因素:a、因变量估计值;b、回归标准差;C、概率度t; ==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模型分析<ref>朱启保主编.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07.. </ref>==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是根据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相关关系,建立x与Y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的方法。由于市场现象一般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并不是仅仅受一个因素的影响。所以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必须对影响市场现象的多种因素做全面分析。只有当诸多的影响因素中,确实存在一个对因变量影响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的变量,才能将它作为自变量,应用一元相关回归分析市场预测法进行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的预测模型为:   <math>\hat{Y}_t=a+bx_t</math>    (1)   式中,<math>x_t</math>代表t期自变量的值;   <math>\hat{Y}_t</math>代表t期因变量的值;   a、b代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   a、b参数由下列公式求得(用<math>\sum</math>代表<math>\sum^{n}_{i-1}</math>):   <math>\begin{cases}a=\frac{\sum Y_i}{n}-b\frac{\sum X_i}{n}\\b=\frac{n\sum X_{i}Y_{i}-\sum X_i\sum Y_i}{n\sum X^2_i-(\sum X_i)^2} \end{cases}</math>   为简便计算,我们作以下定义:   <math>\begin{cases}S_{xx}=\sum(X_i-\bar{X})^2=\sum X^2_i-\frac{(\sum X_i)^2}{n}\\S_{yy}=\sum(Y_i-\bar{Y})^2=\sum Y^2_i-\frac{(\sum Y_i)^2}{n}\\S_{xy}=\sum(X_i-\bar{X})(Y_i-\bar{Y})=\sum X_i Y_i-\frac{\sum X_i\sum Y_i}{n}\end{cases}</math>    (2)   式中:<math>\bar{X}=\frac{\sum X_i}{n},\bar{Y}=\frac{\sum Y_i}{n}</math>   这样定义a、b后,参数由下列公式求得:   <math>\begin{cases}a=\bar{Y}-b\bar{X}\\b=\frac{S_{xy}}{S_{xx}}\end{cases}</math>    (3)   将a、b代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math>Y_t=a+bx_t</math>,就可以建立预测模型,那么,只要给定<math>x_t</math>值,即可求出预测值<math>\hat{Y}_t</math>。   在[[回归分析预测法]]中,需要对X、Y之间相关程度作出判断,这就要计算[[相关系数]]r,其公式如下:   <math>r=\frac{\sum(x_i-\bar{X})(Y_i-\hat{y})}{\sqrt{\sum(x_i-\bar{x})^2\sum(y_i-\bar{y})^2}}=\frac{S_{xy}}{\sqrt S_{xx}\sqrt S_{yy}}</math>   相关系数r的特征有:   ①相关系数取值范围为:-1≤r≤1 。   ②r与b符合相同。当r>0,称正线性相关,<math>X_i</math>上升,<math>Y_i</math>呈线性增加。当r<0,称负线性相关,<math>X_i</math>上升,<math>Y_i</math>呈线性减少。   ③|r|=0,X与Y无线性相关关系;|r|=1,完全确定的线性相关关系;0<|r|<1,X与Y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r|>0.7,为高度线性相关;0.3<|r|≤0.7,为中度线性相关;|r|≤0.3,为低度线性相关。   <math>r=\frac{S_{xy}}{\sqrt{S_{xx}\bullet S_{yy}}}</math>    (4) ==参考文献== {{reflist}} ==相关条目==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线性回归预测]] *[[非线性回归预测]] *[[二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三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Category:决策预测|Y]]
20240728-123942
卡尔·兰德斯坦纳
[[Image:卡尔·兰德斯坦纳.jpg|left|thumb|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1968~1943)]] '''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1968~1943) 是奥地利著名医学家,因发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而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 卡尔·兰德斯坦纳简介 ==   在人类历史上,输血是个很古老的医疗方法,早先的医生甚至偶尔还把动物的血输给失血衰弱的病人。可是,即使是输人人血,结果也常常很糟,所以历史上也有过禁止输血的法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奥地利病理遗传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发现人类的血液有不同的血型,有的血型和别的血型不能相容,在输血时只有给受血者输入合适的供血者的血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这才使输血步人正确安全的轨道,在医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血型遗传本质的了解,也使当时刚刚诞生不久的孟德尔遗传学获得了人类医学方面的第一个重要证据。   兰德斯坦纳于1868年6月14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943年6月24日殁于美国纽约,是奥地利一美国病理遗传学家。他是一位著名的维也纳记者的儿子,在少年时代,他就酷爱医学。他家附近有一所公立医院的附属医学院,那里经常进行人体解剖实验。小兰德斯坦纳经常爬到实验室窗口偷看,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他甚至想知道,人在临死瞬间是个什么情形。他弄来许多有插图的医学书籍,常常看得如痴如醉、废寝忘食,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探索人体奥秘,成为一名医生。   1885年,17岁的兰德斯坦纳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学校里,他广博的医学知识引起了教授们的注意,也因此受到学校格外重视和特殊培养。大学学业完成后,1891年他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随后,两度在维也纳短期从事临床。1892~1894年他先后在德国化学家埃米尔·费歇尔(Emil Fischer)和阿瑟·汉茨(Arthur Hantzsch)指导下学习化学。学成后回到维也纳,1896~1908年作为病理学家在维也纳大学卫生系和病理解剖研究所任职。   1911~1917年在该校任病理学教授。后来他又到荷兰度过两年时光,然后移居美国。1922年他到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任职,中间还来中国北平(今北京)工作过一年,以后他转赴纽约,1929年加入美国国籍,并在那里一直工作到逝世。 == 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平 ==   1896年,兰德斯坦纳开始对血清学和免疫学产生了兴趣,并将化学方法引入血清学研究。1900年,32岁的兰德斯坦纳就发现了血清免疫反应往往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但当时许多人还没有看清它在医学上的深远意义。所以兰德斯坦纳也并没有因此而扬名。直到1908年的一个春天,医 院里一位年青母亲因自己初生不久的婴儿患瘫痪症,医生们束手无策。妇人绝望的哭声引起了兰德斯坦纳的注意。经过仔细检查之后,他毛遂自荐地对那妇人说:“夫人,如果您愿意,我可以试一试。”妇人止住了哭声,点头表示同意。兰德斯坦纳运用血清免疫的原理,把病儿的病原因子输入猴子体内,使其产生抗体,然后再把抗体接种到病儿身上。奇迹发生了,很快救活了病儿。这使当时医学界大为惊讶,兰德斯坦纳在学术界也因此声名大振。维也纳大学闻讯,聘请他为病理学教授。   1902年,兰德斯坦纳就已宣布了20世纪医学上的重要发现之一,即ABO血型系统。当时已经了解到,红细胞的凝结反应不仅见于人类的不同个体之间,而且见于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显然,这种红细胞凝结现象是血清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他认为,红细胞在异体或异种血清作用之下之所以会发生凝集,乃是因为红细胞表面含有一些被称为凝集原的抗原性物质,而血清中则含有相应的被称为凝集素的特异性抗体。当含有某种凝集原的红细胞遇到一种与它相对抗的凝集素时,就会发生使红细胞凝结成团块的反应,简言之,即抗原——抗体反应。凝块的方式使兰德斯泰纳提出人类存在着4种分明的血型,即A、B、AB和O型。他是根据在血液中有没有两种抗原中的一种或两种,即他所称的A抗原或B抗原提出的。根据这种推测,他认为A血型的人,红细胞表面含有A抗原,在他们的血清中存在着对抗B抗原的13抗体;而B血型的人,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血清中存在有对抗A抗原的0c抗体;AB型的人红细胞上存在有A和B两种抗原,而在血清中既无抗A的0c抗体,也无抗B的13抗体;O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上两种抗原都没有,但血清中同时存在有0c和13两种抗体。   每个人的血都只属于上述其中的一型。血型是可遗传的,一个人的血型终生不变。这在输血上很有用。某型的血可以无害地输给有相同血型的人。此外,O型人的血可以安全地输给其他3种血型的人;A型和B型的血可以输给AB型的人。可是,当把AB型的血输给A型和B型的人,或者使A型和B型的人互相输血,或者把O型以外的血输给O型的人,都会使红细胞凝集起来,而红细胞的凝集会形成血栓,阻塞血管,致人于死地。   兰德斯坦纳的研究,不仅使输血获得了最终的成功,而且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同时也提出了关于免疫系统的本质这一有深远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近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热情地探索着。   ABO血型是很多被发现的不同血型中的第一种。兰德斯坦纳于1927年又发现了第二种和第三种血型,即MN血型和P血型。   1924年,德国学者F·伯恩斯坦证明ABO血型分别为3个复等位基因<math>/^A</math>、<math>/^B</math>和/控制。<math>/^A</math>、<math>/^B</math>对/为显性,<math>/^A</math>和<math>/^B</math>为共显性,从而开创了血型遗传的研究。兰德斯坦纳发现的MN血型为一对共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所有这些都大大地丰富了孟德尔遗传学的内容。   由于兰德斯坦纳对血型研究的贡献,他获得了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在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的演讲中,他以《人类血液的个别差异》为题,回顾了ABO血型和MN血型两项重大科学成果的发现过程,并叙述了这两项成果在人类学研究即人类种族关系和起源方面的重要意义,他提到了H·赫斯菲尔德等的重要发现:“在北欧,A型比B型多,而在一些亚洲人种,这种位置却颠倒过来,另一个惊人的例子是美洲印地安人,他们在人种上是纯的,几乎都是O型。”   在该文中,兰德斯坦纳还介绍了血型遗传在法医学上辨别人的血斑、查明真凶,确定亲子关系特别是确立父方身份以及在医学实践中把血型反应应用于输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输血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仅1929年在纽约就做了数万次输血。由于对血型遗传机制的了解日益深入,在成千上万例的输血中,发生[[医疗事故]]的情况极为稀少。   1940年,兰德斯坦纳和A·S·威纳用弥猴(Macacus rhe—sus)的红细胞免疫兔或豚鼠,发现所得血清可凝集约85% 白人的红细胞,这样的人称为Rh阳性,红细胞不被凝集的人为Rh阴性。这时,兰德斯坦纳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弥猴因子Rh的发现是兰德斯坦纳的又一项科学研究成果。此因子经常导致重病和死亡,在白人中[[发病率]]较高,在2 000个白种婴儿中会有1例。威纳认为,Rh血型系统由单一座位上的8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每个等位基因决定一种Rh抗原,而每个抗原又包含若干抗原因子(抗原决定簇),由这8个复等位基因构成36种基因型和18种表现型。所以,Rh血型 遗传也是相当复杂的。   在免疫学研究领域中,通过引人“半抗原”的概念,兰德斯坦纳论证了抗体的特性。所谓半抗原,乃是只有当它与一个蛋白质分子结合时才能刺激抗体产生的一个微小的有机分子。兰德斯坦纳将已知结构的半抗原与白蛋白这样的蛋白质相结合,并证明在半抗原中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能够根本影响抗体的产生。   兰德斯坦纳的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血清学方面,他还取得了其他领域方面的重大成果。例如,在征服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瘅症)方面,他在1908年就取得过一项最早的突破。通过把脊髓灰质炎患者的脊髓切片浸泡在液体中,他制造了一种能传染猴子的混合液。进一步的研究使他断定,这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兰德斯坦纳的研究方法使实验室研究和试验成为可能,而这是了解和控制任何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的第一步。   兰德斯坦纳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因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能够热情地继续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他是在他实验室的工作台上拿着一根玻璃吸管工作时因致命的心脏病发作而去世的,终年75岁。   从兰德斯坦纳对人类血型遗传的研究开始,后经法国免疫学家J·多塞(人类第一个白细胞抗原的发现者)和澳大利亚免疫学家F·M·伯内特(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者)等人的发展,遗传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免疫遗传学从此诞生。免疫遗传学是现代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输血、[[器官移植]]、胎母不相容和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Category:知名人物|K]]
20240728-123948
原油
==什么是原油==   '''原油'''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固态和液态烃,也包括从[[天然气]]中提取的除甲烷(CH4)以外的任何液态烃<ref>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1989〕1号</ref>。 原油包括天然原油和人造原油:天然原油是指从油(气)田[[生产]]井采出的原油,以及用其它方法,如从报废井、未交采油单位或未具备生产条件的各种井收集的原油,也包括从天然气田回收的凝析油;人造原油是指用油母页岩经干馏所得的原油;从干馏气中回收的轻质油和重质油以及[[烟煤]]经过低温干馏或加氢炼制的煤炼原油;用天然气合成原油和[[草炭]]、[[泥煤]]、松根、桦树皮炼制的原油。不包括用机械化炼焦炉、简易焦炉、机械化煤气发生炉回收的高温焦油(高温焦油含化工原料较多,经[[加工]]后主要得苯、酚、萘、蒽等[[化工]]产品)当前只[[统计]]油页岩炼制的人造原油<ref>[http://www.gxjnjc.gov.cn/ShowNewsServlet?newId=924&lanMuId=7 原油.节能知识.广西节能监察网]</ref> ==原油的性质<ref>[http://www.lnciq.gov.cn/ywpd/jyjgywpd/hkjy/ywcs/200909/t20090917_29787.htm 原油的性质与用途.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ref>==   原油是一种粘稠油状的可燃液体,是由含有1~60个碳的、约500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碳的含量占83~87%,氢的含量占11~15%。此外,还有少量的硫、氮、氧元素以及微量元素氯、砷、碘、磷、钾、钠、钙、镁、铜、铁、镍、铅、铝、钒等。原油的外观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或黯绿色,也有淡黄色、黄色。原油的性质因[[产地]]的不同有着悬殊的差别,其中有以含直链烷烃结构为主的石蜡基原油,有以含环烷烃结构为主的环烷基原油,有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基原油。我国原油的共同特点是含硫低、含蜡量高。原油20℃时密度通常在0.77~0.96g/<math>cm^3</math>之间。 ==原油的综合评价<ref name=v>第四章 原油的分类和加工方案.石油加工.山东理工大学精品课程</ref>==   原油的综合评价包括四部分:   ⑴原油的一般性质;   ⑵实沸点[[蒸馏]]所得原油馏分组成及馏分性质;   ⑶各馏分的化学组成;   ⑷各种石油产品的潜含量及其使用性能。 ==原油的分类<ref name=v/>==   '''(一)商品分类法'''   商品分类法又称工业分类法,是化学分类方法的补充。[[商品分类]]的方法很多,如按原油的密度、硫含量、氮含量和胶质含量分类。各国没有统一[[标准]]。国际石油[[市场]]常用以计价的标准,多用比重指数<math>API^0</math>分类和含硫量分类。   '''(二)化学分类法'''   原油的化学分类法以原油的化学组成为基础,通常用与化学组成直接[[相关]]的参数表示,如特性因数、关键馏分特性、相关指数、石油指数和结构族组成分类等。   1.特性因数 {|class=wikitable width=60% |- |原油类别||石蜡基原油||中间基原油||环烷基原油 |- |特性因数||>12.1||11.5~12.1||105~11.5 |}   2.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现在采用关键馏分分类与硫含量相结合的[[分类法]]。原油特性因数分类方法不适用于个别原油,如克拉玛依原油。同一原油的性质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石蜡基原油含蜡量高、密度较小、凝点高,含硫、氮、胶质量较低,如大庆原油和南阳原油。环烷基原油的密度较大、凝点较低。中间 基原油性质介于石蜡基和环烷基之间。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化工|Y]] [[category:能源|Y]]
20240728-123953
常规组织
'''常规组织(Conventional Organization)''' == 什么是常规组织==   '''常规组织'''是指以官僚制组织为主的适应于[[工业社会]]的[[组织形式]]。 {{stub}} [[Category:组织类型|C]]
20240728-124001
标记理论
'''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标记(markedness)''' ==什么是标记理论==   标记概念最初是由布拉格学派的音位学家Trubetzkoy·N·S在他1969年[[出版]]的《音位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honology)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标记理论最初是用来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的。<ref name=c>孟凡胜, 滕延江. 标记理论述评[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000(008):10-12.</ref>   Jacobson将标记理论的运用从音系学扩展到形态学,一对反义词之间就出现有标记与无标记的区分。标记理论的基本含义是:语言中“带有区别性特征的[[成本]],这种区别性特征可以把这个成分和另一个成[[分区]]别开”,换句话说,语言中有标记与无标记形成一种二元对立,无标记成分比有标记成分更为基本,更为自然、常用;而有标记成分则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在使用中显得更加突出。   标记性指的是一个范畴内部的不对称现象。无标记现象是与语言中的普遍原则相一致的,而有标记现象则是与语言相对普遍原则相对立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无标记等同于规则的”、“平常的“和“舆有普遍性的”,而把有标记等同于“不规则的”、“不平常的"和“例外的”,标记的概念因此得到扩充。这种扩充后的标记概念表现出的是一种“普遍”与“例外”,“规则”与“不规则”的关系。<ref name=c/> ==标记理论的理论研究<ref>张凤. 标记理论的再评价[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06):44-46.</ref>==   最早提出标记概念的是俄国语言学家特鲁别茨科伊(H.C.Tpyocuxos)。他是布拉格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对很多语言中的音位[[系统]]作过研究。他把音位系统中的对立关系分为三类。 *正负对立或叫有无对立。在两个对立的音位中甲具有某一特征,乙没有这一特征,如英语中某些发音具有“浊化”特征,而一些不具有这一特征。 *程度对立。两个或几个音位具有某一共同特征,不同之处在于拥有共同特征的程度不同。 *均等对立。两个音位在[[逻辑]]上是平等关系,既不靠某一特征的有无相区别,又不靠特征程度的大小相区别。   上述几种对立关系中涉及标记现象的是正负对立和可中和对立。特鲁别茨科伊认为,在正负对立中具有该特征的成分称作有标记项,没有该特征的成分称作无标记项。同时他又提到在可中和对立中,出现在中和位置上的成分是无标记项,不能出现在中和位置的成分是有标记项。由此可以看出,特氏所说的标记现象有两层含义:一是形式上的,即有无某一特征决定一个成分有无标记;二是分布上的,即能否出现在中和位置决定一个成分有无标记。后来布拉格学派的另一位学者雅科布逊又提出,标记项表明具有某一特征,而无标记项则是中立的,既不表明有也不表明无。   布拉格学派提出的标记理论对后来的语言学家们影刊极大,其应用范围也从音系层次扩展到语言的各个层次,同时这一理论也有相当发展。但是,对于标记概念的最初界定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一点导致了后来的语言学家们在应用标记理论时赋于这一概念的多种意义。 ==标记理论的运用==   语言的标记性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个用途广泛的模式标记模式,可以用来[[解释]]音系、形态和句法,语义的不对称性。事实上标记理论最早的假设就认为标记模式是跨不同的语法层面的。如在音位学中口腔元音是无标记的,鼻腔元音是有标记的。在超音段音系方面,语调被认为降调是无标记的,升调是有标记的,因为前者更常见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更广。   在语法范畴方面,正常的主谓宾语序是无标记的,倒装是有标记的。主动态和被动态是一对对立的语态特征,主动态是无标记的被动态是有标记的。在语用层面上初次相识问好,另一方是无标记的,而一方说无应答则是有标记的,因为这是一种非正常的言语[[行为]]。随着标记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的不断完善,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与语言学各领域、各分支和语言各层面的[[教学]]。   根据人的一般[[认知]]规律,人们是先[[认识]]基本范畴和典型成员,然后才认识非基本范畴和非典型成员。这一点对词汇教学很重要。一般来说在词汇教学中[[应该]]先从无标记项入手,逐步扩展到有标记项,先掌握简单的、一般的使用频率高的。便于[[记忆]]的、文体中性的基本词汇然后才是复杂的、不规则的、例外的。按基本范畴词汇教学优先的原则,逐渐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另外无论是词的构成形态,还是词汇意义,其有标记项都是表达一种额外的、特殊的意义都是从无标记的典型成员扩展而来。教学中应先掌握基本词,然后才是词缀词或合成词。就词义而言,应先掌握一个词的无标记的典型义项,然后才是由此拓展开来的有标记义项。应该说在词汇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标记理论是有一定意义的。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传媒|B]] [[category:学习理论|B]]
20240728-124007
扩大外需
==什么是扩大外需==   '''扩大外需''',顾名思义就是扩大外部地区和国家的市场的需求。 ==扩大外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总需求角度,构成经济增长的四大因素分别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前三项加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内总需求或曰内需,净出口即为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其中出口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需,也就是总需求中的[[出口需求]]部分,表现为一国商品向国外出口的部分。   当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时候,外需增加也即出口增加,对一国经济的增长具有拉动作用。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任何一个时期来说都是成立的。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意义却不尽相同。   美国的发展经验表明,[[进出口贸易]]是美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从1870年至1914年,除了个别年分外,美国进出口持续增长,其制成品出口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也是持续提高,最高的年份在1900年达到15%,在20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基本上维持在13%左右。可以说,[[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在美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如果说在传统的产业间和产业内以“产品”为界限的分工和贸易形式下,外需主要是通过跨国交易而实现[[商品价值]],进而刺激产出扩大和经济增长的话,那么在以要素流动和[[产品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分工]]情况下,外需则成为“全球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为完成[[最终产品]]的生产之前,会要求[[中间产品]]进行多次跨国流动,且最终产品是面向全球的需求。   外需是一国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必然表现。如果忽视“外需”,实际上就是轻视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全球资源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性,就是放弃[[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ref>[http://news.hexun.com/2012-05-08/141162359.html 正确理解外需与内需的关系.和讯网.2012-05-08]</ref> ==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 ===内需和外校的差异===   外需和内需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以国家为界限,国内的需求即内需,国外的需求即外需。老的制造业国家现今大都把[[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扩大外需上,原先以消费为主的一些发达经济体把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复苏]]的着眼点也放在如何扩大出口上。但扩大内需是中国长期的[[战略决策]]。如何让广大消费者能以合理的价格享受到高质量的产品,在国内同样乐购易购,这是中国内需市场必须正视的一个话题。 ===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   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并不矛盾,二者之间具有协同拉动的作用。在受到金融危机的短期冲击、[[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时,采取扩大内需的手段来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改变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大方向,转向“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而忽视了“外需”的重要性。   不能因此将扩大内需与发展出口对立起来,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两者都并非是对立关系,而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仅仅停留在产出扩大的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而引发的中间产品流动和要素流动带来了更强的知识、技术、观念等[[溢出效应]],并且加强了产业间的关联性、强化了竞争效应、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进和效率提升,推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内需”的增长同时对“外需”也有促进作用。如瑞典经济学家林德的偏好相似论认为,潜在出口是由国内需求决定的,更准确地说,使一种产品成为潜在出口产品的必要条件是该产品必须是国内[[消费品]]或投资品(资本品),即产品存在国内需求,这种国内需求通常被企业家称为国内市场支持。理由有三:第一,企业家得到的有限信息将阻止他们察觉本地现在不消费的那种物品潜在的需求;第二,即使企业家准确地预见到国外对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潜在需求]],但是由于不熟悉这种需求,也将妨碍企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第三,即使生产出了基本合适的产品,但由于远离市场,使得企业为了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而不断调整[[产品质量]]的工作变得很困难,并且代价太大。所以,出口总是以国内需求作为基础的。 ===扩大内需的同时稳定外需===   内需和外需的失衡,内需的不足,外需的波动萎缩,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长期性战略问题。中国的情形是,一边在努力扩大内需,一边是国人去国外大幅采购。如何解决好国内市场对消费力的容纳问题,让广大消费者能以合理的价格享受到高质量的产品,将去国外的[[消费能力]]留在国内,有效的扩大内需市场。而不是将中国本来的内需市场扭曲成扩大外需形式下的消费。   应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相关条目== *[[外需]] *[[扩大内需]]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经济术语|K]]
20240728-124023
直接融资证券
==什么是直接融资证券<ref>张新华主编.新世纪读报知识通览.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3.</ref>==   '''直接融资证券'''是指能[[直接沟通]]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的投融资关系的[[证券]]。 ==直接融资证券的功能和作用<ref>李伟民主编.金融大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1.</ref>==   其主要经济功能是实现[[直接融资]]。主要种类有:[[债券]]、[[股票]]、[[基金证券]]、[[抵押契约]]、[[借款合同]]等。   直接融资证券能直接沟通[[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 年之间的投融资关系的证券。如债券、股票、基金证券、抵押契约、借款合同等。其主 要经济功能是实现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证券的[[收益率]]一般要高于[[金融机构]]发行的间接融资证券。但当直接融资证券持有者急需现金时,不一定能在不受损失条件下将其出售变现。间接融资证券的流动性高,承担的[[风险]]小,同时也有相当的[[利息收入]]。 ==相关条目== *[[间接融资证券]]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证券类型|Z]]
20240728-124030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定义==   管理经济学是指经济学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在研究组织如何最有效地实现目标上的应用。 ==管理经济学概述==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管理经济学为经营决策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有逻辑的分析方法,这些经营决策关注于既影响日常决策,也影响长期计划决策的[[经济力]],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沟通经济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桥梁,它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理论主要是围绕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几个因素提出的。 ==管理经济学的性质== 1.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在许多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1)确立目标:在进行决策时,首先要明确我们要获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2)提出可选方案:达到一个目标,可以有多条途径,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提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经济学分支学科|G}}   (3)选出最优方案:这是关键的一步,我们要对所有的方案进行比较,选出最为可行的方案,使这个方案的实施最有可能达到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目的。 [[Image:决策过程.JPG|{{SITENAME}}标志]]       决策过程  2.管理经济学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管理经济学研究如何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最有可能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案。在这个决策过程中,管理经济学的作用就是提供了相关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3.管理经济学的性质   管理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服务于管理者的三个基本任务的解决: ==管理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1.需求理论   需求理论主要分析不同[[价格水平]]的产品的[[需求量]],以及在价格、收入和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的需求改变率。它的作用是支持企业的[[价格决策]]和市场预测,帮助企业确定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2.生产理论   生产理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是[[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生产要素的组合。   3.成本理论   成本理论涉及的内容是各个不同成本的性质,[[成本函数]],包括[[规模经济]]的选择和最佳产量的选择。   4.市场理论   市场理论分析在不同性质的市场条件下,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是指获得最大利益的资源组合和行为选择。企业的行为必然要受多种因素的约束,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在考虑这些制约的条件下,确定各因素的比例关系,使其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制定价格。   '''公式:销售收入=价格×[[销售量]]'''   ◆ 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销售收入,价格太高,必然会降低销售量,销售收入不一定就高;同样,为了达成更多的销售量,企业必然要以较低的价位来刺激购买力,如果价位过低,也不能达到较高的销售总额。所以,企业在定价的时候,总是要面对这样一个矛盾:提高价格可能会减少销售量,扩大销售量就必然要降低价格。如何既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又能使企业获利?这就涉及到“均衡”问题。肯定有一个价格水平,能够使销售总收入达到最大。在这个价格之上或之下,都会使企业的收益减少。管理经济学就为企业提供了均衡分析的方法,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价格。   ◆ 产量(规模)决策。企业规模的大小会影响其生产、销售及各种成本,进而影响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小规模生产的企业,可能致力于产品的质量,以较高的价格获得盈利。而大规模的企业则以较低的成本和较低的价格取胜。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规模,就要用到均衡分析的方法。   ◆ 要素组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投入各种要素。其中有些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由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不一样,组合起来的要素的成本是有差异的。选择哪一个方案,也需要利用均衡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方向:制定价格、确定产量、确定要素组合 ===边际分析方法===   在经济学上,边际是指每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出的变化。[[边际分析方法]]在管理经济学中有较多的应用。它主要分析企业在一定产量水平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对总利润产生的影响。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说明。 '''公式:边际值=△f(x)/△X'''其中,X代表投入,f(x)代表产出,表现为X的函数;△表示变量。假设基数X处在变化中,那么,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这个单位所引起的产出的增量是变化的。   边际分析方法的两个重要概念:[[边际成本]]: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引起的成本增量;[[边际收益]]: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增量。企业在判断一项经济活动对企业的利弊时,不是依据它的[[全部成本]],而是依据它所引起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这项活动就对企业有利,反之则不利。   [[边际分析方法]]应用的主要方向:   ◆ 确定规模。上文提到,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当一个企业要扩大规模时,它就要分析每增大一个单位的规模,所可能带来的产出的增量,这就是边际分析。科学的边际分析方法可以使企业的规模确定在一个最合理的范围内。 公式:π=MR-MC 其中,π代表[[边际利润]],MR代表边际收益,MC代表[[边际成本]]。   ◆ 当π>0时,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获得的收益增量比引起的成本增量大,说明企业还没有达到能够获得最大收益的产量规模,此时,企业应该扩大产量。   ◆ 当π<0时,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引起的成本增量比所能获得的收益增量要大,说明企业应该减小产量。   ◆ 当π=0时,企业达到最优的产量规模。   ◆ [[价格决策]]。每提高(或降低)一个单位的价格,对[[总收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实际上也要用到边际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战略。   ◆ 确定合理的要素投入。在确定生产中需要投入的各个要素的量时,我们需要分析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时,对总的收益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也是边际分析。   ◆ 产品结构分析。多数企业都不只生产一个产品,各个产品生产的比例就是[[产品结构]]。确定各个产品生产多少的比例关系就可以运用边际分析方法——对各个产品的边际效益进行分析。所谓边际效益,就是对一个产品的生产增加一个单位的资金投入所引起的收益的变化量。如果把资金增量投入到各个产品,所能产生的边际效益是相等的,那么这个企业的[[产品结构]]就是合理的;否则,其中必定有某种产品值得扩大规模,以带来更多的收益。针对[[产品结构]]进行边际分析,可以明确哪些产品需要增加投入,哪些产品需要缩小生产规模。   边际分析方法主要应用方向:确定企业规模、制定价格策略、确定要素投入量、产品结构分析 ===数学模型分析法===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计量分析的方法。[[数学模型]]就是一种计量分析工具,在管理经济学中大量应用。数学模型本质上是对复杂现实的抽象,使问题简单化和直观化,以便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数学模型在用于[[管理决策]]和[[经济分析]]时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是一个非常有限的量的关系,现实经济中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是单纯的数学模型不能表现的,还需借助于定性的分析方法。   数学模型主要的应用方向:   ◆ [[需求预测]]。企业在确定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之前,需要对市场的发展潜力进行预测,可以创建相关的数学模型,来表现影响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在量上的变化,进而分析这些变化对需求所产生的影响的大小。   ◆ 生产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产品结构的确定,都可以通过创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决策。   ◆ 成本决策。成本是直接影响利润的因素,是企业发展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当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向或者扩大规模时,在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应该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成本水平,可以应用数学模型进行科学分析。   ◆ [[市场分析]]。市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在实践中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态。创建[[数学模型]],可以分析不同性质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所可能选择的规模、价格和[[竞争策略]]。   ◆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未来状态的预测。可以通过创建数学模型来表现在一项投资中,各种相关因素的量的大小以及量的变化所可能产生的对效益的影响。   数学模型主要的应用方向:需求预测、生产分析、[[成本决策]]、市场分析、风险分析。 [[category:经济学分支学科|G]]
20240728-124037
外部融资比率
==什么是外部融资比率==   '''外部融资比率'''是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净额、筹资[[现金流入量]]二者之和与现金流入量总额之比。这一比率反映[[企业]]外部筹措[[资金]]的能力,或[[经营]]发展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筹资]]能力越强,对外部资金的依赖越小。 ==外部融资比率的公式== {{math/div|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减)净额+筹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入量总额|prefix='''外部融资比率'''=}}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在[[金融市场]]筹措资金的能力,或经营发展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这一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筹资能力越强。 [[category:财务比率|W]]
20240728-124058
后偿贷款
== 什么是后偿贷款==   '''后偿贷款'''是指须在[[优先级]]的贷款被偿还后才能得到偿还的贷款。 {{stub}} [[Category:贷款类型|H]]
20240728-124107
企投家
== 什么是企投家 ==   '''企投家'''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2017年3月提出的全新概念,他认为企投家具有鲜明的两栖型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   企投家的存在方式,代表着未来的风向标和新的[[商业]]之美。顾名思义,企投家=[[企业家]]+投资家。 == 企投家的背景<ref>[http://www.sohu.com/a/130633029_137204 吴晓波:从今天起,有一类企业家叫做“企投家”.搜狐财经.2017.3.28]</ref> ==   随着商业文明从产业商业主义时代向产融商业主义时代急速迭代衍变,上半场的[[既得利益者]]面临着知识、产业、[[资本]]等巨大焦虑,他们亟需在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这一部分人一方面从事于自己所喜欢的[[实体经济]],为转型、为升级而进行不懈努力;另外一方面他们也将部分资金投入到金融领域,通过资金的方式参与中国新的[[产业经济]]发展。   2017年3月28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发文《从今天起,有一类企业家叫做“企投家”》, 于是“企投家”正式进入人们视野。   吴晓波先生说:“企投家,兼具企业家和投资家的融合性角色,具有鲜明的两栖型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 == 企投家的案例 ==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企投家无疑是全球商业界最大、也是最值得关注的群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企投家,他拥有的微软股票其实仅占他全部财富的12%,超过80%的财富则来自他多元化的[[投资收益]]。   苹果的库克、[[科技创新]]者马斯克,彼得·蒂尔等都是典型的企投家。   在中国,[[柳传志]]、[[雷军]]也是典型的企投家。柳传志,不仅创立了[[联想集团]],成为著名的实体企业家,同时他创办的弘毅资本和君联资本也成为了[[风险投资]]界的明星级投资机构。雷军,不仅是[[金山软件]]和[[小米科技]]的缔造者,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先后投资了[[卓越网]]、UC优视 、欢聚时代、拉卡拉、凡客诚品和好大夫等上百家创新型企业。   在日本,[[孙正义]]也是一个典型的企投家,他的软银帝国既有电信、银行等实体型产业,同时通过对[[雅虎]]、阿里巴巴等公司的投资,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名词术语|Q]]
20240728-12423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   [[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 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际,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 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ref name=a>王碧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及其运行矛盾分析.广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4期</ref>==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理论认为,农村医疗保障是政府通过制度安排与保护、基金筹措与给付、公共服务与监督,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障具有福利性、社会性、强制性和共济性等特性。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其一,政府承担主要的筹资和管理责任,不以赢利为目的,具有福利性。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组织宣传、筹资、管理与监督等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目的是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并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福利水平,从这种意义上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性质。   其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基金的筹集上具有多元性,坚持国家、集体、家庭个人共同筹集保障基金,在[[基金]]的运行和管理上,注重公开、公正、透明,发挥社会的力量和作用,具有社会性。   其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共济性,通过农村居民广泛参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共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第四,关于强制性,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应由政府依法强制推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无条件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调农民自愿参加,不具有强制性。但强制性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实际上强制性的规定主要是从[[保险基金]]的安全陛出发,通过强制性进而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主要是政府考虑到合作医疗曾经历过两次失败的特殊背景和当前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现实情况,不适宜采用强制性的手段,但可以通过各级[[政府补助]]大部分参保费的方式激发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热情,在合作医疗实践中让农民得到实惠逐步为农民所接受,不断提高参合率同时辅以[[医疗救助]],调剂合作医疗基金。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同样能[[保证基金]]的安全和稳定。不同的手段途径能达到同样的目的。有的学者从“自愿性”这一点出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互动共济制度,不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历近5年的实践发展,已经建立起一个制度框架,具备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式的初级的[[医疗保险制度]]。'''   有的学者把合作医疗与[[医疗保险]]截然分开,看作性质不同的两件事。医疗保险是由被保险的团体或个人采取预付医疗保险金的形式,解决[[医疗保健]]问题的一种办法。从这个意义来讲,合作医疗就是一种医疗保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医疗保险形式。这种观点得到了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专家们的肯定。当然,保险的范围有大有小,项目有多有少,程度有高有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一般来讲还只能对基本的医疗保健问题给予补偿,仍然是低水平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保险性质。   也有学者认为合作医疗是低级的医疗保险形式,只能解决一般的问题,而医疗保险是高层次的保险形式,能够承担较大的风险。这种看法也不一定恰当。实际上外国的医疗保险的办法也各有不同,多种多样,承保的范围有:一般疾病的医疗、住院医疗、外科手术、老年保健、牙科等等。我国合作医疗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目前虽然多数只能解决基本的医疗保健问题,但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完全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保险基金的增加,相应增加合作医疗的服务项目,提高承担较大风险的能力。当然,我国的合作医疗同外国规范的完善的医疗保险是有区别的,不能画等号。但应当承认合作医疗也是一种医疗保险。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方向是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一般社会医疗保险的特征,属于社会医疗保险的范畴。首先,社会医疗保险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保险]],而社会保险建立的理论基础就是“[[风险分散]]”和“[[大数法则]]”的原理,体现的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一种互助共济关系。这种通过多方筹资平衡[[调剂基金]],确保少数人在特定情况下的损失获得及时补偿的特征就是社会保险的特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集体和农民共同筹集资金,按照互助共济的原则,为符合疾病报销规定的农村参保人员提供部分医疗补偿,互助共济是其最基本特征。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以县为单位形成医疗统筹基金,具有一定的规模,能满足大数定律的要求。   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社会医疗福利、社会医疗救济和社会医疗优抚有显著的区别,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最为相似。社会医疗保障系统主要由社会医疗福利、社会医疗救济和社会医疗优抚及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构成。其中社会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当参保人员因病需要治疗或遭受[[疾病风险]]时,由国家或专门机构向其提供部分经济补偿和必要的[[医疗服务]]。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按照“现付现收”的原则集资,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支付。   社会医疗保险还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人们享受医疗保险的权利,必须以履行缴纳保险费义务为前提。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用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模式,个人缴费是享受权利的前提,具有权利义务的对等性。这些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最为相似。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当归入社会医疗保险范畴,是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趋势是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成功,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任度提高,十七大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目标等成为这一制度发展的契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决定它的发展方向。从长远看,建立覆盖全民的、城乡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城镇居民已经建立起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如果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范畴,界定为社会医疗保险的初级形式,并以社会医疗保险为未来发展方向,那么在将来统一城乡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时,城乡两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就比较容易对接和融合,使这项制度得到法律的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的矛盾及解决<ref name=a/>==   由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认识理解不一,使得对现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难以定性,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问题,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效果。   '''1.自愿参加原则与“人人享有保障”目标之间的矛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既然属于农村社会医疗保险,而不是[[商业医疗保险]],要求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自愿参加的原则,自愿参加就会导致“[[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人有保障”的目标产生了矛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所以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历史上农村合作医疗几经起伏,终因资金匮乏、保障能力弱化等原因。   多数地方都已半途而废、走向衰落,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蒙上了一层阴影,自愿参加原则有利于赢得农民对政府的信任。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处于起步阶段,农民需要一个充分认识和普遍接受的过程,自愿原则对于尊重农民的意愿,克服工作的困难和阻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在自愿原则下,[[医疗保险市场]]上的最大问题“逆向选择”不可避免。即不同消费者面临的疾病风险和[[预期损失]]存在差异,高风险人群愿意参保,因为根据平均风险所决定的保险费低于高风险所决定的保险费;而低风险人群往往不愿意参加,因为重大疾病和住院治疗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概率较小,这会降低参保者的预期收益。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言,老、弱、病、残者自然都愿意参加合作医疗,因为他们的受益率更高,但他们的缴费能力有限;农村年轻健康者的支付能力较强,但他们受益的可能性较低,因而缺乏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如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全由农民自由自愿选择,其负面影响有:一是使合作医疗无法达到应有的参合率,共担风险的能力就会减弱。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保险制度,正常运转的依据是大数法则,即参加的人数越多,覆盖率越高,合作医疗互助共济的潜力也就越大;反之,参加的人数越少,覆盖率越低,吸纳资金就少,会导致合作医疗的保障能力降低。据有关专家预测,以一个统筹单位计,合作人数达到60%以上,合作医疗才能正常运作。二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必然是高危人群,可能导致合作医疗经费入不敷出。如中西部有的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执行以户为单位的原则,出现了只为家庭中的老弱病残者支付参加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这种做法虽然增加了参合人数,也得到了政府财政的补助,但高危人群致使合作医疗存在潜在的资金风险。三是引发“套资”行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通过[[财政拨款]]实现其筹资责任的,但其财政拨款的前提就是中央财政补助拨款前要求地方配套资金必须首先到位,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前要求农民个人缴费到位。没有缴费不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就得不到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这一措施体现了中央财政从利益机制上刺激地方政府关注农民的[[健康投资]],地方财政也从利益机制上刺激农民注重个人的健康投资。但是,这也为垫资、套资提供了方便,地方政府有可能通过垫资(为不愿意加入合作医疗的农民垫付资金)或虚报合作医疗人数,以套取(上级拨款到位后,抽出已垫付的资金)中央政府的资金,这种“套资”行为目的不是使农民在合作医疗中真正受益。   '''2.低筹资水平与高补偿愿望之间的矛盾。'''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低筹资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政府将合作医疗的参保费标准定得较低,实行“低水平,广覆盖”。目前全国各地筹资水平因经济状况不同而各异,中西部地区基本人均每年筹资总额为3O元或5O元,东部地区基本人均每年筹资总额为5O元,少数经济发达的农村人均每年筹资总额为8O~100元不等。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全国大多数地方将住院报销比例控制在20~30%,而农民认为合适的报销比例应是报销60%的住院医疗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报销比例与农民的期望有相当的差距。政府实行低筹资政策,主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大多数农民的[[支付能力]],不给农民增加过多的经济负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收入状况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具有较强的经济承受能力,人均缴纳1O元的入保金参加合作医疗,不会增加他们的经济压力;但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收入比较低,经济承受能力较差,尽管人均1O元的入保金不会显著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农村的五保户和特困户除外),但也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而不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的参合率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地区也源于此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低筹资水平,农民所交的保费较低,这固然有利于刺激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但有其消极的影响:一是与低筹资水平相对应的低保障水平,达不到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目的。全国大多数地方农民住院报销比例较低,而且起付线过高,存在着低保费与高共付率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农民一旦患病住院,尽管合作医疗给予一定的报销,但农民在报销时都被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费”,且许多项目是不能报销的,自负比例过高。长此以往,会形成低筹资水平——低给付水平的恶性循环。二是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缺乏吸引力,遭遇商业保险的抵触。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较高,认为合作医疗没有多大的实惠,宁愿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不愿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统筹大病为主与实现参保农民公平之间的矛盾。'''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目的是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重在解决农民大病住院问题,其大病统筹基金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基金的绝大部分,而用于门诊的家庭账户基金大多由农民自付。但2003年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颁布的《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界定为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而互助医疗制度的目标是提高参保农户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重在通过加强门诊治疗,预防大病发生,互助医疗基金的绝大部分用于参保农民的门诊报销,兼顾住院补偿。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性质的认识存在分歧,导致下级政府陷入尴尬境地,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参合率,采取了家庭账户、“保小病”的做法以实现社会公平,但这恰恰背离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的目标,削弱了保障大病风险的能力。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真正构成威胁的是大病,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多数农民也无法支付动辄上万元的巨额大病医疗费用。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突出以统筹大病为主,将重点放在迫切需要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导致贫困问题上,对农民的住院费用或大额医药费用进行补助。但是只保大病、只保住院,会产生两种负面效应:一是加重逆向选择,因为毕竟每个人生大病住院的概率比较小,如果大多数农民没有享受到医疗保障的好处,那么他们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自然会受到打击。二是影响农民的就医行为,因大多数地方不保门诊,使得低收入者为了节省门诊费用而不看小病,最后小病拖成大病,导致住院费用增长,反过来影响合作医疗的基金平衡。   在试点实践中,全国多数地方采用的是只保大病、只保住院的模式。但不少学者支持“保小病”,认为“保小病”能够体现人人受益实现公平,只“保大病”会使[[医疗资源]]过多地流向治疗而非预防。   '''4.定点医院费用高昂与合作医疗基金有限之间的矛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医疗保障制度介入农村医疗市场,打破了医疗服务消费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直接连接的供需价格关系,由原来[[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医患关系演变为医、保、患三方关系。医疗保障费用的高涨与失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合作医疗保障体系中医、保、患三方特殊关系影响,即医疗机构(定点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是提供医疗服务数量的决定者和服务费用的获得者,缺乏医疗费用控制意识;患者(合作医疗参保者)作为医疗服务的享用者,处于一种被动而且缺乏自觉控制医疗费用意识的状态;医疗保障机构(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作为医疗费用的补偿者,缺乏相关的[[医疗服务成本]]和医疗服务技术标准等信息,在医疗费用的控制中也只是一种局外控制。三方关系的结果就是: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成本意识]]下降,而医疗保障费用支出上升。而且由于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力度的减弱,医院要自行创收以及医疗新技术、新器械、新特药的广泛使用等,导致住院费用猛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基金筹集的基本模式是[[现收现付制]],统筹期间为1年,“以收定支、略有节余”为原则,虽有中央和地方政府、集体和农民个人多方筹资,但在现有的经济水平下合作医疗基金非常有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持久发展,关键之一是对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要坚持量人为出的原则。定点的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给农村合作医疗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是面临需方过度消费医疗服务的“[[道德风险]]”,造成不必要的卫生资源浪费。由于供需双方医疗信息不对称,加上“[[双向转诊]]”不畅通,农民在诱导需求和[[过度医疗]]情况下,小病大治,不必住院的却要住院,本可以在乡镇医院接受治疗却要在县城医院住院治疗。二是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为医疗供方道德风险提供了条件,可能导致合作医疗基金的超支。为了增加治疗的确定性,减少医疗技术事故的风险,医生往往选择最好的医疗设备进行检查,选择最贵的药品进行治疗,即开大处方、用贵药、乱检查。   如果定点医疗机构在医疗费用上全然不顾合作医疗基金的有限性,最终必然使合作医疗基金面临超支风险。 ===化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矛盾问题的主要途径===   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问题,需要从政府组织方、农民参保方、医院服务方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化解矛盾,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1.将自愿参加逐步转向法制化的强制实施,使农民人人享有医疗保障。'''   首先,严格按照以户为单位或以村为单位的原则,捆绑式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要求农户不分男女老少,家庭成员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决定家庭成员一起参加,而且一次性缴交全年整个家庭的人员费用,才能被视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既体现了家庭中有病无病成员的互助,避免逆向选择,也有利于提高参合率,增强社会成员共同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为了规避家庭的逆向选择,还可以采用以村为单位参加的方法,规定凡符合条件的参保对象,经民主讨论,少数服从多数,以村为单位自愿参加。   其次,由自愿参加逐步适时走向法制化的强制实施。基本医疗保障权是每个公民基于[[生存权]]之上的一项基本权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属于低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险。国家作为实施这一制度的主体,理应使其具备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并以立法的形式强制实施。[[商业保险]]可以自愿参加,但社会保障必须强制全员参加。从国外农村医疗保险模式来看,新加坡的个人储蓄保健计划当属强制性社会保险的典范;日本的法律规定,凡年满20岁的日本国民,必须加入医疗保险体系;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和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等均带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卫生工作的决定》及其他文件明确指出“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农民负担”。因此,自愿原则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以后,政府要适时出台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法规,或者纳入[[保险法]],以立法的手段强制实施,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覆盖,实现使农村居民“人人有保障”的目标。   '''2.提高总缴费水平和支付比例的科学性,逐步提高补偿标准。'''   首先,适当提高缴费水平,相应提高补偿标准。一是中央财政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助力度。中央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四个筹资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集体和个人)中出资比例较低,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的责任下移,基层政府缺乏财政保障而相对财政能力较强的中央政府责任较小,造成能力与责任的不对等。2006年开始实施5O元的筹资标准,中央财政给予中西部参合农民人均每年2O元的资助,使得部分地区的住院补偿比例已达40%。二是提高农民个人或家庭缴费水平。支付能力不足对农村贫困人群来说是客观存在的。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贫困人群的主要消费支出用于食品,[[恩格尔系数]]依然维持在65%以上,因此,贫困人群用于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空间有限。然而,支付能力对大多数非贫困农民来说并不是大问题,如果提高筹资水平,农户到底能够承受多大的参保费用呢?国家统计局对农村社会经济的调查表明,非贫困农户医疗保健开支达到每年人均96元多,其中绝大部分是以自付形式支付的。可见,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多数农民完全有能力支付。只有提高筹资水平,才能提高补偿比例,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其次,科学合理设计给付结构,避免合作医疗基金过度节余。合作医疗筹资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完成资金收缴以后,其基金数就固定下来,根据固定的筹资总额安排支出,如超支会直接影响合作医疗的正常运行,但合作医疗基金节余过多会损害参保人的权利。目前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有限,保障水平不高,如果再有较多基金节余,农民实际收益更低,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也解决不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一个县(市)的农民一般都在几十万人以上,就医人数和就医总花费应当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值,其风险值也应比较稳定地出现在某一范围内,即它们应该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在实际运行中,要根据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农民的医疗卫生状况做好系统的基线调查、[[科学预测]],对筹资水平、给付结构、方案章程进行适当调整,限定合作医疗基金的最高节余率。一般来说将基金节余控制在总资金的10%左右有利于提高给付水平,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那种尽可能压低给农民的报销支出以预留风险金,导致基金过度节余的做法是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初衷相违背的,是与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相容的。   '''3.维护参保农民的公平性,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首先,将保住院与保门诊相结合。现行的合作医疗模式主要以保大病为主,建议从保大病为主的风险型逐步向保大病与保小病相结合的福利型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可以过渡到与城镇医疗保险并轨,既保大病也为村民进行小额门诊补偿,体现公平原则。在经济不发达西部地区,把重点放在家庭账户部分,兼顾小比重的大病统筹,确保农民享受门诊和小病及时就诊,避免小病拖成大病。至于中等发达地区,目前实行以保大病为主,逐步向社会统筹发展。   其次,实行常规免费体检和健康教育。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总希望“人人受益”,为平衡农民“怕吃亏”的心理,规定一年或两年内没有享受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的人员可以接受一次免费常规体检,当然,要测算免费常规体检的成本,不能突破农民参保费的底线。对5年内没有享受住院补偿的参保农民政府实施健康奖励。通过[[再分配]]的制度设计实现社会公平,提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农民互助共济的意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较差的疫病风险意识。这要通过健康教育和举办[[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广大农民自我预防保健意识,使农民认识到参加合作医疗是个人所必需的一种预期卫生消费,能够为自身疾病风险提供保障而从中受益。   再次,搞好医疗救助基金,实现贫困家庭享受合作医疗资金补助的公平性。公平性是指无论患病大小、交纳的合作医疗保险费金额多少以及患者是何种身份,其享受的合作医疗补助待遇基本上一样。由于贫困农户(五保户和特困家庭等)基本没有个人缴费能力,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资助他们参加合作医疗,但一般只能满足基本门诊需要。因此,政府还要把医疗保障救助与农村合作医疗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社会医疗救助的作用,对贫困家庭和患大病者给予一定[[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基金除民政救济专款外,还应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多渠道筹集,积极争取国内外社会捐助、团体赠与和[[商业信贷]]等。建立医疗救助基金是实行新型合作医疗的配套和补充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4.提供适宜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维护合作医疗基金的正常运转。'''   首先,同步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降低就医成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但要让农民有钱看病,有地方看病,而且要价格低廉。这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较好、服务价格低廉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因此,政府部门要合理规划区(县级市)、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大对医疗领域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改变[[以药养医]]的现象;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大价格监督力度,压缩药品批零之间的利润空间。另外,组建区域性医疗集团进行纵向合作,使乡镇医院成为城市大医院的分院或派出机构,利用城市医院的技术、设备和人员弥补乡镇医院的不足,特别要使医疗服务技术向镇村延伸,降低农民就医的成本。尽量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住院提供适宜的技术服务和优惠的收费价格,共同支持和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转。   其次,建立医疗费用制约机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行为的约束。医疗卫生具有公益性和排他性的特点,是一个不能全凭任市场来调节的领域,政府必须给予干预,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借鉴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经验,可由卫生权威部门制定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以及常规检查项目。   对于超出规定的药品和检查项目,合作医疗不予报销。同时还将基本药品和检查项目的价格张榜公布,让患者在知情的前提下就医,较好地约束医疗机构的趋利行为。此外,在调查统计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按医院等级或者病种,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以上的医院,规定每次诊疗的费用限额,制定相应的费用标准。属于急救性质的治疗可不受此限制或适当放宽标准。   再次,将私人诊所列入定点医疗机构。从国际经验来看,私人诊所到目前为止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它们是最接近居民、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低成本卫生服务的机构。在西方发达国家,私人诊所一般也都与[[保险公司]]以合同形式为参保者提供服务。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服务提供者,一般由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其下属的村办卫生站所垄断,乡村私人诊所被“理所当然”地排斥在定点医疗机构之外。在中国农村,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任何机构可以取代私人诊所,私人诊所强大的生命力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农村的私人诊所在服务方便性和[[服务态度]]上具有很强的优势,价格上和服务质量上与村办卫生站处于同等的优势地位。因此,在合作医疗基金有限的情况下,理应充分利用私人诊所的服务供给能力,给予国民待遇,将私人诊所列入门诊报销的范围。这既有利于农民享受到便捷与价格低廉的卫生服务,也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创新<ref>王碧华,廖绮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创新探析.广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卫生软科学2008年22卷6期</ref>==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是各级政府集体和农民共同筹集资金,按照互助共济的原则,为农村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一项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已不是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的简单恢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现代社会保险理论和技术,对传统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改革、完善和创新,在形式和内容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具有现代社会医疗保险的特征。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比,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   '''1.政府筹资责任不同,体现筹资的稳定性'''   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只强调个人和集体共同筹资,政府主要承担发动、组织、监管等责任,并没有承担给参合农民出资的[[财政责任]]。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筹资机制]]上,则首次明确了政府的经济责任,各级政府必须给予财政支持,这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大的区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政府卫生投入重点要向农村倾斜。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从2003年起到2010年,中央及省、市(区)、县级人民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并规定“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具体补助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实际上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l0元安排补助资金增加到每年按人均20元。   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在新型合作医疗筹资制度中,政府总投入占合作医疗资金的三分之二,政府财政资助占主导地位,大大减少了原来[[集体经济]]支持的不确定性,体现了筹资的稳定性。这是建国以来政府第一次对农民看病给予[[财政补贴]],标志着我国政府担负起了对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健康保障责任。   '''2.保障重点不同,体现补偿的“保大”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突出了以大病统筹为主,传统的合作医疗在当时特殊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旨在改变农村缺医少药局面,以低成本运行,提供低水平的医疗服务,即实行以小病治疗为主。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低水平、广覆盖”的保障模式,是与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决定的,也是与当时人们较低的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的,为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说传统的合作医疗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缺医少药,农村医疗卫生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那么,现阶段农村医疗卫生的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支付能力下降,这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重点解决的首要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适应我国农村新形势发展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之所以提出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其一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不同背景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的保障需求和保障能力。我国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其生命质量问题凸现出来,人们对医疗卫生健康保障的需求明显提高,农民支付小病门诊费用的经济困难不大。其二是基于农村[[疾病谱]]的变化。考察最近几十年的疾病模式,不难发现,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相对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同时,由于播种粮食、蔬菜农药使用过多,[[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村办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农村中恶性肿瘤发病增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已不再限于感冒发烧腹泻等这类简单的疾病。   据统计,在导致农村人口疾病死亡的原因中,居于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凶此,真正威胁农民健康的是重大疾病,这正是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应了新形势,在合作医疗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体现补偿的“保大”件,以“大病”(住院)医药费用补偿为主,兼顾“小病”(门诊),并且实行分级、分段、分项等补偿方法,重在“保大”,而不再是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集中资金重点解决大病问题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合理定位。   '''3.统筹层次不同,体现统筹的高层性'''   统筹层次的提高更符合大数法则。大数法则是[[概率论]]的主要法则之一,根据这一规则,承保的[[危险单位]]越多,[[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少;反之,承保的危险单位越少,损失概率的偏差就越大。虽然,合作医疗还不能等同于现代的保险医疗,但其大数法则的原理仍然适用于合作医疗。历史上前两次的合作医疗,都是在村的范围内实现统筹,由于参与人数有限,容易因突发疾病而引起基金出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县为统筹单位,其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更符合医疗[[保险大数法则]]的要求。   当然,县(市)统筹仍然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统筹,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合作医疗基金的统筹还会向更高层次迈进。   '''4.保障对象不同,体现参合的广泛性'''   传统的合作医疗覆盖的对象是以农村“农民”作为保障对象,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城乡分割,农民被户籍制度固定在出生地,因此,“农村居民”就是指传统的农业人口。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则以“农村居民”为保障对象,主要是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提出的“到2010年,要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国以户籍为标志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的身份性和地域性,即具有城镇职工身份的公民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给予医疗保障,具有农民身份的公民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医疗保障。但随着城乡经济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呈现出日益融合的趋势,城乡之间人口流动加快,表现在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或从事个体职业,同时部分城镇居民也进入农村从事各种事业。许多乡镇企业逐步向城市渗透,为了便利地利用农村资源,许多城市企业也纷纷到农村办厂,农村居民不再单纯地仅由农民组成。尽管城乡各项制度还存在较大差异,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身份性正在逐渐弱化。根据医疗保险就医便利的原则,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中,将所有农村居民定为保险对象,其中包括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农村居民;有的地区则将县城尚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农业人口(乡镇居民)也设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对象。允许居住在农村的非农民人口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使保障范围扩大,一方面可以妥善解决城镇职工与农村农民之间的“中间人群”的医疗保障,体现了参合的整体性,这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保健”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源合作医疗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和大数法则,可以增加参保人数,增加合作医疗基金筹资份额,有利于基金安全。   '''5.基金的监管体制不同,体现监督的公开性'''   在管理层面上,传统的合作医疗主要有队办、社办、社队联办三种形式,实行“队办为大队统一管理和统…核算,社办为公社统一管理和统一核算,社队联办主要是指大队负责[[经济核算]]、公社负责统一管理”。其管理的弱点就是规模过小、筹资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则提高了[[管理层次]],完善了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各项管理措施。2003年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意见》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试点地(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发展改革、审计、食品药品监管、中医药、扶贫等部门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协调相关政策,加强工作指导和检查,改变了过去合作医疗的管理工作一直由卫生部门单一管理难以协调的局面。试点县(市)成立了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经办机构,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业务管理]];乡镇设立派出机构或委托有关机构管理。经办机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各级财政统一支付予以保证,不得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钱账分离,[[日清月结]];根据合作医疗的类型,发放、使用统一印制的合作医疗就诊证(卡)、专用处方、发票、转诊证明、报销登记、报表等,增加合作医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在监督层面上,为确保资金安全、公开、高效使用和[[规范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资金的监管有新的严格规定,建立了多渠道的资金监管机制,对监督的对象、内容、监督方式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和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基金支付范围、标准和额度,防止基金超支和过多节余。县(市)设立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监督小组,或指定县级人大、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县(市)范围合作医疗的监督审计工作;乡镇成立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或监督小组,由镇人大、纪检、财政、村干部代表和农民代表等人员组成,负责本乡镇范围合作医疗的监督工作。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定期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采用张榜公布等措施,向社会公布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保证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定期向监督委员会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主动接受同级人大监督;审计部门定期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了[[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确保农民合作医疗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6.自愿参加原则的内涵不同,体现对农民自主权的尊重'''   传统的合作医疗虽然提出“自愿”参加的原则,但实际上没有完全执行,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主要靠政治和行政的强制力推广、普及农村合作医疗,以达到较高的参合率。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尊重农民个人的自主权。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农民是合作医疗出资的主体之一,理应尊重农民决策的自主权和平等参与的主体权利,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教育鼓励农民参加合作医疗。这也是我国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解决一系列“三农”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成功经验。   另一方面,由于合作医疗经历了80年代的全面衰退和90年代的重建失败,大多数农民对再次推行合作医疗信心不足;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在以往涉农事务的处理上欠公正,甚至“打白条”、挪用农民的集资款等,影响到农民对地方政府的信心,如果再采取强迫命令的做法,只会导致农民的[[逆反心理]],增加合作医疗工作的困难和阻力L3J。现阶段,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农民收入以及地区差距等情况,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决策权,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确实使农民受益,从而出自内心自觉自愿地接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是巩固参合率的关键所在。   '''7.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为补充,体现保障的配套性'''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盛行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农民贫富悬殊不大,传统的合作医疗没有建立配套的[[医疗救助制度]]。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建立大病统筹基金的同时,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作为合作医疗的补充形式,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一部分,体现保障的配套性。2003年11月,民政部、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救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种渠道筹资,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力争到2005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规范、完善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意见》对我国全面启动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对[[农村医疗救助]]的形式、主要对象和[[筹资方式]]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医疗救助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由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一方面使贫困者得到特别的医疗救助,另一方面有利于防范合作医疗基金的[[运作风险]]。   总之,新型农村医疗制度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无可比拟的优势,初具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   一、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医疗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自愿参保”为原则。虽然人均10元的缴费标准不会给农民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但是健康的青壮年人群患大病风险较小,参与积极性较低,风险较大的高危人群则倾向于参加,这样逆向选择极容易导致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入不敷出。在政府投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缴费标准将是维持新农合基金运转的唯一选择,但是费率的提高必定使农民的参合率下降,导致新农合基金最终崩溃。同时,“只报销大病”容易诱发农民将“小病当成大病医”的道德风险,造成医疗支出的急速上升。此外,和大病相比,对农民健康威胁更为普遍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表明,农村约有37.7%的病人发病后并未及时就医,很多农民的大病都是由于耽误对小病的治疗而形成的。只负责大病统筹而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健工作,必定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医疗保障状况。   二、相同的人均缴费标准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有失公平。在新农合开展初期,制定统一的缴费标准是操作起来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收入较高的农户往往愿意参合,因为在大多数地区,只需缴纳10 元就可获得部分“大病”医疗保障,回报率较高。而对于很多人均纯收入不足百元的贫困农民群体,10元参合费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缴纳后不能马上见到实效,因而参与积极性较低。结果就是——富裕的农民获得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而贫困的农民仍然没有得到任何保障,这显然违背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初衷。   三、农民自愿参合的积极性不高。农民自愿参与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行的基础和根本保证。虽然统计数据显示试点地区农民的参合率大都达到70%以上,但是这些试点一般都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地区,农民的支付能力较强,而且当地政府为了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加强了宣传投入力度,有些地方为了高参合率甚至出现在强制参合的现象。然而现实情况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对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普遍较差。以欠发达的江西赣州为例,调查结果显示50%的参合农户是在干部到家中说服后才交的,20%的农户只是盲目地“别人交,我也交”。在已参合的农户中,70%的人不了解参合知识,绝大多数农户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目的和意义一知半解,普遍对缴纳的10元参加的新农合抱有较高[[期望值]],希望能马上得到回报,然而现实状况(大病统筹)又使农户积极性受挫,参合率自然不高。   四、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由于农民对新农合了解甚少,自愿参保积极性很低,为了保证较高的参合率,很多工作人员不得不挨家挨户进行宣传、说服工作,大部分的参合额都是工作人员一个一个谈出来的。再加上农村地区农民居住非常分散,交通不便,更增加了[[筹资成本]]。另外,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也是导致高筹资成本的重要原因。赣州市的调查显示,只有30%的工作人员主动学习合作医疗知识,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宣传讲解工作,办事效率自然就低。据了解,60%的农民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不满意,进一步挫败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五、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行的新农合基金管理模式主要有独立管理模式、银行(信用社)管理模式和保险公司参与模式三种。大部分试点地区采取的是“小而全”的独立管理模式,即各地区建立一套完整独立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并配合一整套软、硬件措施。这样做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它造成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互不能兼容的局面,成为各级地方财政的沉重包袱。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种浪费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部分地区采用了在银行(信用社)设置基金帐户,做到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虽然这样充分利用了银行庞大的业务网络,在收入和支出两个环节降低了[[管理成本]],但是银行(信用社)的介入只是部分的,介入层次也很低,并不能真正提高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少部分地区在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中引入了保险公司。虽然[[保险业]]参与有利于控制新农合的运行风险,有利于节约[[政府成本]],但是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医疗机构的管控力度偏弱,对医疗费用上涨的控制还不够,而且引入保险公司又增加了保险公司与政府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户的协调难度。   六、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未有机地结合。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统筹协调,民政部门组织实施,卫生、财政部门配合,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的医疗费用按一定标准给予适当补助,以缓解其因病致病的一种制度。虽然医疗救助和新农合都是为了共同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问题,但二者各有一套独立的[[筹资渠道]]、主管部门和工作对象。医疗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预算]]、福利彩票的销售和社会捐助等,新农合资金则是由中央、地方和农户个人各负担1/3。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依靠各地民政部门建立的管理机构,而新农合工作的开展则依赖于政府指导建立的单独的组织协调机构和经办、监管机构。总之,医疗救助和新农合在农村地区是完全割裂运行的,二者在机构设立、[[人员配备]]上存在大量的重叠,导致[[财政支出]]的巨大浪费。   七、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基本上都实现了乡镇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但是由于医疗设备条件差,医务人员素质低,并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医疗需求]]。以安徽省16个“新农合”试点县为例,尽管在乡镇卫生院就医可比乡外就医多报销20% 的医疗费用,但由于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太低,60%的农户不得不选择在费用更高的县及县以上的大医院就医。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农村基层医疗机构限入了“缺人才——发展缓慢——经营困难——更缺人才”的恶性循环。据四川省卫生厅统计,四川全省乡镇卫生院中无专业学历的医务人员占40%,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仅占9.8%,乡村医生中大专学历为1%,无专业学历的为72.5%,农村医疗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新农合”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   八、农村医疗机构服务监管不完善。目前,新农合医疗费用报销基本上限于公立卫生系统,并选择定点医疗单位时也没有引入竞争机构,这就保护了落后的公立卫生机构,不利于医疗机构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有调查显示,很多医院被新农合选为定点医疗单位后,次均住院费和门诊费用上涨较快,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问题比较突出,农民从报销中得到的实惠被不断上升的医疗费用抵销了,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医患双方共同欺骗新农合组织,骗取[[医疗补助]]的现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策==   一、加强农民的思想宣传工作。通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办事效率,转变粗放型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意识到这种制度既不是政府的一项恩惠,也不是农民的一项负担,而是在政府的帮助、主导下的一项农民互助共济保障制度。   二、改善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设备,改善医疗环境,从硬件设施上保障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三、探索建立稳定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要在农民自愿基础上,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的农民个人筹资方式;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助资金的拨付机制,规范和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拨付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财力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相应提高筹资标准,探索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四、形成科学规范的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统筹补偿方案是新农合制度的核心,目前要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想方设法逐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试点中,许多地方采取了住院统筹加家庭账户的统筹补偿方案。有些地方增加了[[健康体检]],门诊大额补偿,[[慢性病]]、[[地方病]]和住院分娩补偿等,扩大了受益面;有些地方利用医疗救助和基金结余进行二次补偿,提高了受益水平。还有许多地方探索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从机制上探索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和提高受益水平。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偿比例也直接关系到受益面和受益水平,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一些调整。统筹补偿方案要与基金的规模相适应,提高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不能超出基金的承受能力,也不能因为盲目担心基金透支,未经科学测算,人为地缩小受益面,降低受益水平。要科学研究、合理确定基金的结余比例,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既要避免结余过多,也要切实防止基金透支,在此基础上调整统筹补偿方案,逐步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   五、加强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管理和经办能力建设。随着新农合的全面推进,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监管任务越来越重,财政部、卫生部要研究制订财务会计制度,各地区要不断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审核报付作为基金运行中的重要环节,要不断予以改进,切实做到方便参合农民。采取参合农民就医时先付费后到新农合经办机构报销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参合农民就医时由医疗机构垫付费用,医疗机构定期到新农合经办机构兑付的办法。这种办法既方便参合农民,也便于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还有利于精简经办机构的人员。同时,要积极推行[[计算机网络]]即时审核报付办法,提高审核报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的监管。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及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有效开展农村医疗机构及其服务行为的外部监管,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基本诊疗和药品目录以及收费项目和价格,严格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采取单病种定额付费、按人头预付、医药费用清单制、加强结算审核和补偿报销情况公示等,有效监管收费行为,切实控制医药费用。对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农村药品零售价格和进药渠道。   七、整合相关资源,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次,要着力整合相关制度、政策和[[社会资源]],协同推进新农合制度发展,实行新农合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机结合。2003—2006年,中央财政共投入18.5亿元支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农民无力参合和无力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一些地方开展的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红十字会]]开展的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又进一步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事实上,还有许多在农村推行的政策,比如计划生育,[[扶贫开发]],“降消”项目,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和地方病等方面的防治政策,都可以通过部门协调,与新农合制度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社会保障|X]]
20240728-124250
联合浮动
'''联合浮动(Joint Floating)''' == 什么是联合浮动 ==   从汇率浮动的方式区分,[[浮动汇率体系]]可分为[[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   '''联合浮动'''又称共同浮动(linked floating)、集体浮动(group floating),是指参加联合浮动的国家集团内部成员间的[[货币]]实行固定比价,并规定波动幅度,各有关成员有义务维持该比价,而对集团外部国家的货币则采取同升共降的浮动汇率<ref>邵学言,肖鹞飞.《国际金融》[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ref>。   成员国之间的波动幅度为±1.125%,成员国整体对[[美元]]的浮动幅度为±2.25%。这种体制有人称为“蛇行于洞”体制,故联合浮动也称蛇形浮动。联合浮动的目的是抵制[[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ref>宏结.《国际经济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ref>。下图为[[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联合浮动。   [[Image: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联合浮动.jpg|550px|联合浮动]] == 联合浮动的产生 ==   20世纪70年代,以[[美元危机]]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货币危机]]时断时续,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1973年3月1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9国财政部长会议达成协议,率先建立联合浮动集团,3月19日开始实行联合浮动。参加国有共同体成员国比利时、丹麦、法国、联邦德国、荷兰、卢森堡及非成员国瑞典和挪威。另外,3个共同体成员国英国、爱尔兰和意大利则因货币极不稳定和其他原因,暂不参加联合浮动,继续实行单独浮动。参加联合浮动的国家货币之间仍保持固定比价,汇率上下波动幅度定为2.25%。当成员国间[[汇率波动]]超过这一限幅时,有关国家中央银行就要进行干预。对集团以外其他货币的汇率,则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任其自由浮动。成员国中任何一国货币汇率一旦受到抛售或抢购等冲击时,参加联合浮动的各国则采取[[一致行动]]。   由于参加联合浮动的各国经济实力存在差异,利害关系并不完全一致,联合浮动的基础比较脆弱。例如,法国、挪威和瑞典就先后退出了联合浮动。1979年3月13日,欧洲共同体九国布鲁塞尔会议达成的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协议正式生效。根据该协议,除英国外的8个共同体成员国都参加联合浮动集团,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确立[[中心汇率]],其上下总波动幅度仍为2.25%;[[意大利里拉]]为6%;1989年6月19日,西班牙正式加入欧洲货币体系,其[[货币]]对中心汇率的[[波幅]]也规定为6%。欧洲货币体系内部汇率先后多次调整,以保证成员国之间汇率联合浮动的长期稳定。 == 欧洲货币体系的联合浮动 ==   [[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简称EMS)联合浮动机制的内容包括:   '''1、'''确定每种成员国货币对[[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联盟]]成员国建立的一种[[货币单位]],代替欧洲记帐单位,以欧洲联盟十五个成员国货币各占一定权数计算定值的)的法定中心汇率,每种货币离中心汇率的最大波动幅度称为最大偏离界限,最大偏离界限=±2.25%×(l—权数)。   它是根据每种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所占极数的大小而不同,即权数大的货币的最大偏离界限应小于权数小的货币的偏离界限,以使权数大的货币有义务把自己货币汇率的波动约束在较小的幅度内。此外,还规定偏离警告线,它是最大偏离界限的75%,其作用是作为每种货币偏离同欧洲货币单位中心汇率的警告指示器,当达到偏离警告线时,该国货币当局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达到偏离最大界限。   '''2、'''确定八种成员国货币每对货币之间的法定中心汇率,规定相互汇率波动的幅度不得超过[[中心汇率]]的±2.25%,意大利里拉较弱,同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可扩大到士6%(1995年已暂时扩大为15%)。   各国货币间形成相对固定的平价网汇率体系。当每对货币间汇率变化超过士2.25%时,双方货币当局有义务进行干预,即硬币一方抛售本国货币,[[软币]]一方买进本国货币,相互进行支持,使双方汇率重新恢复到允许的波动幅度之内。八种成员国货币对其他货币实行共升共降的[[浮动汇率]]。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汇率制度|L]]
20240728-124257
定量税
'''定量税(Quantitative Tax)''' == 什么是定量税==   '''定量税'''是指税收量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 定量税的内容==   定量税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有两种方法:方法(1):([[总需求]]=总供给法)假设[[消费函数]]为c=α+βyd,yd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定量税为T,[[转移支付]]为tr,[[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因为yd=y-T+tr,根据均衡方程式,有:y=c+i+g=α+βyd+i+g=α+β(y-T+tr)+i+g整理后得到:yE=(α+i+g-βT)+βy易知,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E=(α+i+g-βT)+βy;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E=(α+i+g)+βy;[[总供给函数]]:E=y;于是得出结论:征收定量税使[[总需求曲线]]向下平行移动βT个[[单位]]。   方法2(投资--储蓄法):v根据消费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储蓄函数]]s=yd-c=-α+(1-β)yd,yd=y-T+trv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vS=sp+sg=-α+(1-β)yd+(T-g-tr)v=-α+(1-β)(y-T+tr)+T-g-trv=-α-g+βT-βtr+(1-β)yv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得到:i=S=-α-g+ΒT-βtr+(1-β)y,v解得:y=(α+i+g+βtr-βT)/(1-β)。   与方法(1)计算的结果一致。oEyc=α+βys=-α-g+ΒT+(1-β)yE=(α+i+g-βT)+βyY*E=i易知,有[[税收]]时的储蓄函数为:S=-α-g+βT(1-β)y,无税收时的储蓄函数为:S=-α-g+(1-β)y,得出结论,征收定量税使总[[储蓄曲线]]向上平移了βT单位。若采用定量税,则税收量的变动,只会使(s+t)线平行移动,即改变s+t线的截距。 == 相关条目 == *[[转移支付乘数]] *[[税盾]] [[Category:税收术语|D]]
20240728-124317
流程关键点
==什么是流程关键点<ref name="流程关键点">芮明杰.再造流程[M],[[业务流程再造]]</ref>==   '''所谓流程关键点'''也就是流程关键因素,是指[[流程]]的诸构成要素中,对[[流程]]的运作起决定性影响的要素,常以“瓶颈”来形容它,显示着该因素的重要性;没有它,流程就难以运作。 ==流程关键点的识别<ref name="流程关键点"/>==   企业流程的基本要素总的来说有四个:活动、活动的逻辑关系、活动的实现方式和活动的承担者。这四个基本要素在不同的企业流程中,其地位是不一样的,但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关键因素。   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商品混凝土的输送是其商品混凝土订单落实流程中的一个活动,运送得太早,[[混凝土]]容易凝固,同时运送单位车辆要等候,既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又会影响混凝土[[供应]]单位的运送效率;而太晚送到,又会让施工单位出现停工待料的情形,影响工程队的施工。因此,需要把握恰到好处的送货时间。这样,商品混凝土送货活动的实现方式就成了该流程运作成功的关键。若能提供先进的设备,使商品混凝土的运送车能随时与施工单位保持联系,它就能在适宜的时间内到达工地现场,从而使该流程运作顺畅。   流程关键点的识别,主要是看变动某要素是否对流程的运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就是说,能否使流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能否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绩效,若是肯定的回答,则该要素就是该流程的关键点;反之则相反。这是识别流程关键点的根本标准。 ==流程关键点的处置<ref name="流程关键点"/>==   识别出关键流程,并对将再造的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就进入了再造流程的“攻坚”处:对现有流程进行“脱胎换骨”的彻底翻新,获得一个全新的流程。如何翻新?这是再造流程的最关键处,也是再造流程过程中的最困难点,因而,它就成为再造流程理论研究的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根据[[哈默]]博士([[迈克尔·哈默]])的观点,企业流程再设计时,要抛弃现有流程的一切框框,利用[[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等方法,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性]]和灵感,在“一张白纸”上进行设计,从一块“白板”上重建企业流程。这种方法很让人鼓舞,富有挑战性。然而,这种方法往往让人摸不头脑,难以把握,因而,其可操作性并不强。[[达文波特]]指出,这种“白板起家”的作法是不现实的。他认为,许多[[公司]]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来实现这种全新的“白板”流程。例如,一个公司对它的[[订单管理]]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结果这种全新的“白板”流程需要给每一个销售[[人员配备]]一台便携带式的工作站,建立一个无线通讯网,需要抛弃旧系统的一切,需要新的技能和许多新的员工,建立这样的流程大约需要七年时间和10亿[[美元]]的[[资金]]。这种[[投资回报]]可能是很高的,但公司不愿去做这种[[投资]]。因此,作为另一种选择,再造小组成员不应该从一张白纸上开始设计,应该考虑现有的条件,考虑新流程的各种机遇和约束条件。考虑了这两者,再造小组成员就能设计出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新的流程。然而,这是一种更加困难的设计方法。   翻新流程固然不能从“白板起家”,但流程的重新设计过程也不是无据可依。不妨先回顾一下再造流程的定义:所谓[[流程再造]]是从[[顾客需求]]出发,以企业流程为改造对象,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对企业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更为有[[价值]]的结果,以此实现企业流程彻底的重新设计,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巨大[[改善]]。从这一定义中,可看出,重新设计流程,就是要以需再造的流程为对象,对其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对该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更为有价值的结果。其核心在于,对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生出更有价值的结果。由此可见,对流程进行再设计,就要从流程的构成要素着手,而不是现有流程。通过对流程构成因素的根本性思考与分析,确定关键因素;再对关键因素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寻找突破点,进而重新组合构成因素,获得全新的流程。这样,再设计的根本就在于关键点的处置。 ==流程关键点的突破==   识别流程的关键点,是为了翻新流程时可以“有的放矢”。它不是再设计流程的全部,而仅仅是再设计流程的开始。进行流程再设计时,要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性和灵感,其结果,在这里就表现为捕获流程关键点的突破处。取得了流程关键点的突破,流程的再造就“水到渠成”。可见,流程关键点的突破是流程再设计的核心,也是整个再造流程的核心的核心,因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与[[使命]]。获取流程关键点的突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可供套用,它同样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从而获流程关键点创造性的突破。但从流程的基本构成要素着手,往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ref name="流程关键点"/>。   流程关键点的突破主要包括:   (1)活动本身的突破,包括活动的[[整合]]、活动的分散和活动的废除;   (2)活动间关系的突破,其中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活动的先后顺序发生突破性变化,另一种可能是活动间的逻辑关系发生突破性变化;   (3)活动承担者的突破,一是从[[职能]]转变为流程,突破工作的藩篱,二是让员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突破权利的迷信;   (4)活动实现方式的突破,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活动方式的突破。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工序管理|L]]
20240728-124324
寡妇职位
== 什么是寡妇职位 ==   '''寡妇职位'''的概念是彼得杜拉克提出来的,原本在其他职位上作得很好的人,一旦调任[[品管]]经理,就变得毫无成绩,或事故频频,不久就被炒,换了一任又一任,内招,外招都不行,於是这个职位成了寡妇职位。 == 寡妇职位的出现原因<ref>[http://blog.ceconlinebbs.com/BLOG_ARTICLE_211210.HTM 詹文明:“寡妇的职位”和“坑人的职位”.世界经理人.2013.12.19]</ref> ==   由于设置不合理或[[定位]]偏差而导致的需要具备“特殊气质”的[[人才]]能胜任的职位。这类[[岗位]]以管理岗居多,高薪招募,但任职时间都不长,往往是接连数任都惨遭失败,于是隔断时间就要重新[[招聘]]。比如不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就陷入“寡妇职位”的陷阱,千挑万选的能人到任后,由于业绩很难量化,无法得到真正的赏识,逐渐变得郁郁寡欢,直至离职。   原因大多是先前有位“非常人物”做过这个职位,所以才按照这个人物的特殊天分,定下了这个职位的条件。由于这一职位,必须由具备多方才华之人胜任,可是天底下哪里再找得出这样的人物呢?   有时这样的特殊人物,具备了多方气质。谈到气质,根本无法靠学习得来,那是与生俱来的,任谁也无法改变。假如一个职位,总要具备特殊气质的人才能胜任,这便注定是不可能的职位,是一个[[德鲁克]]所说的“寡妇的职位”。船只每次出海,经过类似风浪时,只要船翻人亡,就会留下一堆寡妇。所以,这也可以称之为“坑人的职位”。   组织里的任何一个职位,先后几个人担任都失败了,就必须[[重新设计]]。一旦发现某[[职位设计]]不当,应立即予以重新设计,而不该去寻找天才来担任。天才也不是真的找不着,但这样做根本不务实,唯有“平凡人”足以完成“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 相关条目 == *[[萝卜招聘]]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就业|G]]
20240728-124330
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即开放存取''' ==什么是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   开放获取正是为实现对[[信息]]平等、公开地获取而产生的一种学术出版与交流模式。它打破了[[商业]]出版商对信息的[[垄断]],建立了一种新的学术与[[信息交流]][[机制]]。尽管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开放获取的产生背景<ref name=c>刘辉. 开放获取期刊的现状与评价分析[J]. 图书馆建设, 2006, 000(004):44-47.</ref>==   在科学期刊出版的早期,就孕育着开故获取的思想。1665年,科技期刊《伦敦皇家哲学会刊》问世以来,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就一直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而是将期刊论文[[交换]]为另外一种无形的[[利益]],比如标志着他们比其他科研人员更早地研究同一问题的发表时间证明、学术声望、引文率以及提升他们的[[职业]][[影响力]]。300多年来,作者们发表的成果都是以印本的形式进行传播,其成本通过期刊的订购费来提供。 ;  开放获取针对的是两个方面   但近些年来,随着学术出版的商业化,期刊的价格不断上涨,商业出版商对信息的垄断,[[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现有的学术交流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不满,其结果是引发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从而产生了开放获取。开放获取针对的是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所谓的“期刊危机”。期刊价格的猛涨阻碍了对学术研究成果的利用,给[[图书]]馆和科学研究带来了严重的期刊危机。这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期刊导致价格更高,高价导致更多地期刊。期刊的这种价格危机将图书馆置于无法向科研人员提供对信息的利用这样一种危险的境地;   另一个是“获取危机”。[[商业]]出版商对[[期刊]]文献利用上所实施的种种限制,除了实行高价政策外,一些出版商规定论文的版权归[[出版者]]所有,作者发表论文的前提是转让版权给出版者,用户必须在购买了许可后,在经历了需要注册用户名、密码、提供P地址、限定并发用户数、限制下载量等重重障碍后,才能获取对文章的利用。 ;  开放获取的演进   开放获取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联机]]但不免费(也许还很贵),到联机不免费,但可花费得起,到联机免费,但只限于引文、文摘或目次,面不是全文;从最初的预印本本身是联机免费的但后印本不免费,到预印本(在期刊网站上)提交或接受时联机免费,但后印本只在印本出版一段时间后才联机免费﹔有的期刊的专号是联机免费的,但普通刊期并不免费﹔有的期刊可以免费[[联机检索]],但并不能免费联机阅读,后来能免费联机阅读,但不允许免费扫描或打印,或其他的利用限于“[[合理使用]]”。即使能免费阅读、打印等,但限于一次一篇文章,因而不能免费或有效地滚动。后来又发展到可以免费联机地阅读文本,但不包括图表、[[多媒体]]附录、[[数据库]]等;   对最新的一期联机免费,但对过期并不联机免费,或只是过期联机免费,当期并不免费。后来虽然对所有的期号联机免费,但只有在付费可以获取[[期刊]]若干个月以后,或者在一定的时间以后;只对注册用户免费,即使注册是免费的;对某些读者免费(如支付了会费的[[会员]],在某一机构[[工作]]的人员,在某个[[国家]]居住的人),而不是对所有的[[因特网]][[用户]]。联机免费的只是作者选择并预付了[[费用]]的文章,由此产生了真正的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与传统机构的区别==   开放存取是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   首先,开放存取是基于互联网的学术传播机制。互联网是开放存取赖以生存的[[媒介形态]],这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了学术传播成本的下降,从而为学术信息的开放存取提供了可能。但是,媒介形态本身并不是区别开放存取与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的[[标志]],目前很多出版者都提供了网络版的数据库和电子期刊,但在[[营销策略]]上仍然采用了传统的基于订阅的[[传播模式]]。   其次,开放存取是免费提供全文的[[信息服务]]方式。在开放存取模式下,科研人员不需要通过付费(包括个人订阅或者团体订阅)就能访问学术信息的全文。换言之,只要具备链接互联网的物理条件,科研人员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学术信息的全文。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是开放文献的基本书目信息并不是开放存取的表现形式。   事实上,传统出版机构往往允许用户免费浏览其文摘,这种做法只是他们推广和[[销售]]全文服务的一种常用的[[营销战略]]而已 。其次,开放存取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并不违背[[知识产权]]的精神 。基于开放存取传播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公共领域作品”,它并没有要求作者放弃对作品的全部[[权利]],作者可以基于不同法律文本和[[授权]]协议(比如[[创作共用]]协议)对作品[[版权]]进行取舍。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信息管理术语|K]]
20240728-124336
股东出资责任
==什么是股东出资责任==   '''股东出资责任'''是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法律后果,股东必须依法履行出资义务,违反出资义务的行为,在[[公司成立]]之前,属[[合同法]]上的[[违约行为]],已足额交纳出资的股东可采取[[违约救济]]手段,并就其自身遭受的损失向未交纳出资的股东请求赔偿。 ==股东出资责任的内容==   我国[[公司法]]第28条、31条、84条、94条对股东出资责任分别作了规定,根据以上规定,我国公司法上的股东出资责任在内容上主要是以下四种责任:   1. [[货币出资]]的缴纳责任。即有限公司股东未按照规定缴纳出资的,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股份公司]]发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足出资的,应当补缴。   2. [[非货币出资]]的[[差额补足]]责任。即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或[[发起人]]补足其差额。   3. 违约赔偿责任。即[[有限公司]]未缴纳出资的股东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应当按照发起人协议承担违约责任。   4. 出资连带责任。即对未缴纳的货币出资或价值不足的非货币出资,有限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应承担连带缴纳或补足的责任。 ==股东出资责任的分类==   在公司成立之后,则同时构成公司法上的违法行为和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有权向其追究责任。公司法学理一般将股东的出资责任分为[[出资违约责任]]和[[资本充实责任]]。   '''(一)出资违约责任'''   从各国公司立法看,对[[股东出资]]违约责任的追究可以采取的救济手段主要有:   1. 追缴出资。即公司对违反出资义务但仍有履行可能的股东要求其继续履行出资义务。经公司追缴,股东如仍[[不履行出资义务]]的,公司有权请求[[强制履行]]。追缴出资作为一种救济手段,它常用于非货币出资的情形。   2. 催告失权。又称失权程序,是指公司对于不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可以催告其于一定期限内履行,逾期仍不履行的,即丧失其[[股东权利]],其所认购的股份可另行募集。此种失权是当然失权,已失权之认股人即使其后交纳了股款,也不能恢复其地位,因而有督促认股人及时履行出资义务的作用。   3. 损害赔偿。股东的出资义务是一种债的义务,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给公司和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公司成立的情况下,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应向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由于股东违反出资义务而导致公司不能成立或被撤消、[[解散]]的情况下,违约的股东应向其他守约的股东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大多数国家公司法都规定损害赔偿是可以和其他救济手段并用的一种救济方式,当其他救济手段不足以弥补其所遭受的损失时,公司或其他守约股东仍可要求股东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资本充实责任'''   在股东不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况下,公司法亦规定了资本充实责任,发起人既要对自己违反出资义务的行为承担出资责任,又要对[[公司资本]]的充实相互承担出资担保责任,通过在公司发起人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督促、相互约束的出资担保关系,达到资本充实的目的。资本充实责任具体可分为:   1. 认购担保责任。即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而发行股份的,如果其发行股份未被认购或认购后又取消的,则应由发起人共同认购。   2. 缴纳担保责任。亦称出资担保责任,即股东虽认购股份但未缴纳股款或交付非现金出资标的,应由发起人承担连带缴纳股款或未交付非现金出资财产价额的义务。公司发起人履行缴纳担保责任后,除非公司已对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采取了失权程序的救济手段外,其不能因此而取得代为履行部分的[[股权]],而只能向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行使追偿权。   3. 差额填补责任。在[[公司成立]]时,如果出资的非货币财产价额显著低于章程所定价额时,发起人应对不足的差额部分承担连带填补责任。履行差额填补责任的发起人可向出资不实的股东行使[[求偿权]]。 [[category:财务管理术语|G]]
20240728-124344
物上担保
==什么是物上担保==   物上担保是指以[[担保]][[债权]]为目的让与[[标的物]],[[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就标的物优先受偿,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应当返还标的物的[[担保方式]]。物上担保的实质是将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给债权人以[[担保债权]]的清偿。在实践中常会发生同一标的物上有几种[[担保物权]]的情况,一些信贷员遇到此种情况往往不知如何解决,其实这很简单,运用法律的一些基本原理就能够解决。因此作为一个信贷员在具备一定的[[信贷业务]][[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一些看似很辣手的问题,就会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 ==物上担保的属性==   物上担保在理论中也称为担保物权,它具有以下属性: ;  (一)优先性。   担保物权的优先性是从其效力而言的,对此,理论中有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认为,[[物权]]的优先性仅指与债权相比较而言,即在同一物上既有物权又有债权时,物权优先于债权;第二种观点主张,物权的优先性专指物权间的比较而言的;第三种观点认为,物权的优先性既指物权与债权比较,也包括物权间的比较。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担保物权作为物权之一种,其优先性表现在,有物权担保的债权优先于普通债权就该担保物的[[交换价值]]受债权清偿。但应注意,此时并非有物上担保的债权优于[[普通债权]],而是担保物权的存在,从而赋予了该债权以[[物权的保护]]手段而已!此其一。其二,同一物上存在两种以上的担保物权时,即物上担保的[[竞合]],何种担保物权优先,一般原则是以担保物权设定的顺序定夺,但特殊情况下亦有例外,对此本文将专题讨论。 ;  (二)从属性。   担保物权的从属性也称为附随性,指担保物权的发生与存续以一定的债权存在为前提,没有所担保的债权便无担保物权,因而,担保物权相对于[[主债权]]来说是从权利。担保物权的从属性表现在三方面:(l)成立上的从属性,担保物权以主债权的存在为发生和存续的前提,不能脱离主债权而单独存在,即使是为将来的债权而设定的物上担保,比如[[最高额抵押]],但终归是为担保债权而设定的,只不过主债权在设定物上担保时尚未发生或者是数额尚未确定而已。(2)消灭上的从属性,即担保物权随主债权的消灭而消灭。我国[[担保法]]第52条规定:“[[抵押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抵押权也消灭。”当然,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特殊情况下,主债权消灭担保物权可以存在,如在同一物上设定两个以上的抵押权,先次序的抵押权所担保的主债权因[[混同]]而消灭时,可能存在所有人抵押权,但这是例外。(3)处分上的从属性,即担保物权随主债权的处分而发生转移或变化。 ;  (三)[[不可分性]]。   担保物权的不可分性,是指担保物的全部担保债权的各部,担保物的各部担保债权的全部。详言之,物上担保权人在全部债权受清偿前,对担保物的整体主张权利,担保物的部分变化或者债权的部分变化均不影响担保物权的整体性。对此各国[[民法]]均有规定,我国担保法虽未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最高法院担保法解释》)第71条和第72条做了明确的[[司法解释]]。 ;  (四)价值性。   担保物权的价值性,是指担保物权是就担保物的交换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它注重的是担保物的[[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这是担保物权与[[用益物权]]的重要区别。担保物权的价值性集中表现在变价受偿上,其利益的实现不是对物之实体的支配,而是通过变价来实现债权的优先受偿,所以其效力可及于担保物的代位物,即当担保物毁损、灭失或者处分后所得的赔偿金或价金,物上担保权人有权就该赔偿金或价金优先受偿,因而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 ==我国物权法应确立的物上担保体系==   各国法律制度与民法传统不同,其民法所确认的物上担保体系亦不同。法国民法典仅规定了[[质权]]、优先权和抵押权;德国民法典规定担保物权有不动产担保物权和质权两大类,其中不动产担保物权分为抵押权、土地债务和[[定期金]]债务;日本民法典关于[[物的担保]]规定了[[留置权]]、优先权、质权和抵押权。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各国在民法典之外还制定了大量的民事单行法或特别法,物上担保体系有了进一步完善;而且在大量的判例中也确认了有些物上担保的法律效力,如[[让与式担保]]、[[所有权保留]]特约及买回担保等。   我国民法物上担保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1987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通则仅规定了[[抵押]]和[[留置]],1995年1。月1日生效的担保法规定了抵押、质押和留置。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合同法]]第134条规定了所有权保留,正在制定中的[[物权法]](征求意见稿)拟定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及让与担保权,至此,物上担保体系已基本形成。然而,既然我国正在制定物权法,那么,应将法律已经认可的,或法律尚未认可但司法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物上担保方式统一规定于物权法中;这样既便于适用物上担保,也便于统一司法。因此,笔者主张我国物权法中的物上担保体系,除增加让与担保权外,还应增加规定所有权保留法律制度。理由是:   第一,物权法作为将来民法典的一部分,属于基本法。根据法的稳定性原则,物权法一经颁布实施,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所有权保留作为现代各国民法所认可的债权担保方式之一,是其他担保方式不能替代的。尤其在[[分期付款买卖]]中,既可确保出卖人价金债权的实现,即当[[买受人]]不履行支付价金义务,[[出卖人]]可行使[[物上请求权]]而取回标的物,同时又解决了买受人参与经济活动而满足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很显然,所有权保留终应纳入民法体系之中,为避免物权法的朝令夕改,保持其稳定性和先进性,应增加所有权保留的规定。   第二,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已加入[[WTO]],经济必将融人世界一体化的潮流。在现代世贸活动中,[[分期付款]]交易在整个交易方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如何保障分期付款交易中出卖人价金债权的实现,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在[[原担保]]体系中,无论是[[保证]],还是物上担保均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就保证而言,[[保证人]]的寻找既需买受人有较好的[[商业信誉]],否则无从寻觅保证人,而且需要花费相应的[[费用]],不符合[[经济效率]]原则。在原物上担保中,质权的成立以[[出质人]]移转质物的[[占有]]为要件。[[买卖合同]]中,作为买卖人,其目的就是取得标的物的[[占有权]],而又不能以[[占有改定]]的方式设定质权,故此,买受人以买卖标的物为客体为出卖人设定质权无存在之可能。而以他物设质,由于质物的移转占有,既限制了物尽其用,又增加了出卖人保管质物的费用[[支出]],而且需要买受人有其他物可供设质,所以,质权不是分期付款买卖的理想担保方式。抵押权的设定虽可克服上述缺陷,但法律规定设定抵押权需履行登记手续,否则不生法律效力,增加了[[交易费用]],且需要买受人有其他可供抵押的财产川。而所有权保留则正好克服了上述缺陷,是分期付款买卖中最好   第三,从性质上讲,所有权保留应属物上担保。所有权保留,是指在买卖合同中当事人约定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于买受人后,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金或者其他义务前,出卖人享有标的物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出卖人保留所有权之目的即在于保障价金债权,故出卖人基于保留之[[所有权]],取回标的物者,其目的亦在满足未偿之价金债权。”所以,在保留所有权买卖中,当买受人不履行支付价金义务时,出卖人可行使物上请求权—取回权,以督促买受人继续履行支付价金义务,在法定或出卖人指定的[[回赎期限]]内,买受人可赎回标的物;如果在[[回赎期限]]内买受人不回赎,尤其是回赎不能时,出卖人可对标的物再行出卖,就出卖的价金而实现其债权。因此,所有权保留属于物上担保范畴,即出卖人可就[[特定物买卖]]标的物的交换价值实现债权优先受偿。第四,完善法律之需要。虽然合同法规定了所有权保留,但是比较原则,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目前对合同法进行修改完善既不严肃,也不可能,因此,物权法应将其统一规定于物上担保体系中并加以完善。明确规定所有权保留为物上担保之一种,并对出卖人的取回权、买受人的[[回赎权]]和回赎期以及回赎期届满买受人不回赎时出卖人就标的物的交换价值实现其价金债权的方式加以具体规定。   此外,在抵押权方面,物权法除应系统规定普通抵押权外,对[[特殊抵押权]]的规定也应进一步加以完善。特殊抵押权是相对于普通抵押权而言的,从各国民法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法定抵押权]]、[[动产抵押权]]、[[权利抵押权]]、财团抵押权、共同抵押权、最高额抵押权及所有人抵押权。物权法(征求意见稿)认可了权利抵押权、动产抵押权、共同抵押权、财团抵押权及最高额抵押权,对法定抵押权和所有人抵押权没有加以规定。所谓法定抵押权,是指依法律规定无需当事人合意而成立的抵押权。对此,合同法第286条做了规定。所有人抵押权,是指所有人在自己的财产上为自己设定的抵押权。从国外民法规定看,所有人抵押权有两种情形,一是所有人为自己在自己所有物上设定的或为自己[[未来债权]]设定的自始属于自己的抵押权,称为原始的所有人抵押权;二是在抵押权成立后,因混同或其他原因(如继承)而发生的所有人抵押权,理论上称之为后发的所有人抵押权。我国担保法并未规定所有人抵押权,为了保护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最高法院担保法解释》第77条则对后发的所有人抵押权做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立法的缺陷。物权法对法定抵押权和所有人抵押权应加以规定。 ==担保物权与物上担保==   在分析同一财产上担保物权与其他物上担保权并存时,二者效力何者优先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什么是物上担保。物上担保,是指以担保债权为目的让与标的物,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就标的物优先受偿;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应当返还标的物的担保方式。物上担保的实质是将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债权人以担保债权的清偿,例如[[让与担保]]、所有权保留等。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背景下,虽然担保法没有规定物上担保,但新合同法已对所有权保留予以承认。   [[《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在实践中会发生同一标的物与其他担保物权并存的情况,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形:一是出卖人与买受人约定分期付款,买受人在付清款后,所有权转移于买受人。买受人依约占有标的物后,以该标的物质押(或抵押)给第三人。如果第三人知道买受人没有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其质权(或抵押)的设定当然无效。如果第三人基于[[善意取得]],其质权(或抵押)设定合法有效。这时在同一物上出现出卖人的物上担保权即所有权保留和第三人的担保物权并存的情况。二是买受人在占有标的物后,未付清款前,将标的物交由第三人修理,在未支付修理费时,则会出现第三人的留置权与出卖人的物上担保权并存的情况。三是出卖人在出卖标的物时,将标的物抵押给第三人,则会出现抵押权与物上担保权并存的情况。   同一财产上物的担保与物上担保并存时,应如何确定优先受偿的效力。笔者认为,同一财产上物的担保与物上担保并存时,担保物权的效力优先于物上担保权。因为物上担保权是基于各方当事人根据合同约定产生的,属于债权;担保物权基于法律规定,属于物权。按照物权优于债权的理论,担保物权的效力优于物上担保权。对于产生担保物权和物上担保权竞合的原因在物上担保人,担保物权人是无过错的。因此物上担保权人应当承担所有权保留的[[风险]]。 [[Category:担保|W]] [[Category:物权|W]]
20240728-124351
逆向应急物流
== 什么是逆向应急物流 ==   '''逆向应急物流'''定义为:为提高应急物流系统整体效率,蹦应急物流中可回收或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储存,并由突.事件发生地运出的物流活动。逆向应急物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可重复利用物资的回收和废弃物资的妥善处理。<ref name=a>陶振晖,贺国先.浅析逆向应急物流管理(A).甘肃科技.2011,8</ref> == 逆向应急物流的分类<ref name=a/> ==   为了对逆向应急物流进行细致而有效的管理,有必要对逆向应急物流进行分类。根据逆向物流的定义,并结合应急物流的特殊性,将逆向应急物流分为以下两大类。   (1)应急废物物流:是指从突发事件发生地回收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应急物资]],直至最终妥善处理完成的整个过程。   应急废物物流中的物资,主要是那些已经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没有回收利用价值,并且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身与社会安全的废旧应急物资。例如: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等。这些物资必须妥善处理,以确保不扩大灾情或引发次生灾害。   (2)应急回收物流:是指将可重复使用的[[应急物资]]从突发事件发生地回收至物资供应点的物品实体流动。   '''根据可再利用性的不同,应急回收物流中的物资分为以下两类''':   ①可直接再利用物资:是指回收后不可直接再利用,但可以作为另一种产品的原料投入到另一个新的供应链环节中的[[应急物资]]。例如,搭建活动板房时剩余的钢材边角料;一些废旧的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制品等。   ②直接再利用物资:是指回收后经过简单的情节、维修可以直接用于下次应急处置的物资。大多数的应急物资都属于直接可再利用物资,例如:帐篷、棉被、通讯设备、医疗器械等等。 == 逆向应急物流的流程<ref name=a/> ==   逆向应急物流流程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1)收集。对应急物资的收集是逆向应急物流的基础。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后的各类物资进行收集。   (2)评估。即对已收集到的物资进行使用价值的评估,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3)分类。收集到的应急物资品类繁多,价值高低不同,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才能进行后续处理。根据物资可再利用性对其进行分类,确定回收的原因,以便进行分类处理。   (4)处理。对于收集到不同类型的回收物资,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物流类型|N]]
20240728-124403
创新成果转化
== 什么是创新成果转化 ==   '''创新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Category:经济术语|C]] {{stub}}
20240728-124409
工业生产净值
== 什么是工业生产净值 ==   '''工业生产净值'''是[[国民帐户体系]](SNA)口径的指标,是企业报告期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其价值构成为V+M,V为必要劳动价值,M为剩余劳动价值。其核算内容,包括劳务价值在内,即包括[[劳务]]在内的净产值指标。   按SNA口径计算的生产净值目前我国尚未推行。 == 工业生产净值的计算方法 ==   '''1、计算工业生产净值的生产法'''   用生产法计算时,是从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中直接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从而得到企业工业生产净值。   '''2、计算工业生产净值的收入法(或分配法)'''   将构成生产净值的各要素直接相加计算生产净值,这种方法为收入法(或分配法)。收入法的构成要素有:[[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各项构成要素内容与计算工业增加值构成要素内容相同。   '''3、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工来企业生产净值的差异'''   二者计算的结果本应一致,但由于推算方法不同,资料来源和计算口径有出入,实际计算时,二者数值常存在一定差异。 [[Category:工业|G]]
20240728-124416
一次信息
;一次信息(Primary Information) ==什么是一次信息<ref name=z>吴秀珍,刘勐,贺伟主编.信息技术与信息检索.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ref>==   '''一次信息'''也称为'''原始信息''',是指用数字和文字对市场经营中的各种经济活动作最初的直接的记载。 ==一次信息的特点<ref>周晓政,王彪,包祖军,刘烜贞,陆健,陈万超,湛乐.医药信息检索与利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ref>==   ①[[创造性]]:一次信息是人们根据自己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成果撰写的,是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它报道新成果、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例如[[专利]],它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反映了发明创造、[[技术革新]]与改进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正由于一次信息的创造性,故受到人们重视。   ②原始性:一次信息是一种原始的创作,也必然是初次发表的,一般是作者根据;自己所积累的原始素材、原始数据创作而成,故其既有真实可靠的一面,又有特定性和不成熟一面。   ③多样性:一次性信息是每个作者的不同成果,故在内容上多样化;另外,在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性,有文学读物、期刊论文,也有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等。 ==一次信息的重要性==   一次信息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的基础。<ref>李伟民主编.金融大辞典 1.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ref>   一次信息是市场信息工作的基础,一次信息的质量高低对市场信息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市场信息]]中的一次信息很多。以商品供求为例,[[商品供应]]中的一次信息包括商品销售额的记录、不同品种、规格花色商品的[[销售量]]记录等。[[商品需求]]中的一次信息包括调查,[[预测]]的[[商品需求量]]、商品需求结构等[[原始资料]]。<ref name=z/> ==一次信息的搜集方式<ref>查先进,陈明红,杨凤著.竞争情报与企业危机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ref>== 对于一次信息的搜集,可综合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电话咨询、派人参加各种交易会、博览会、外派考察小组等传统方式进行,这些方法具有直观、快捷等优点,但其缺点是耗时长、投资多、接触面有限、难以了解全面情况等。 ==相关条目== *[[零次信息]] *[[二次信息]] *[[三次信息]] *[[瞬时信息]] *[[派生信息]]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信息类型|Y]]
20240728-124424
渔业权
== 什么是渔业权 ==   '''渔业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渔业]]仅指捕捞和养殖水生动物植物的生产事业,在中国台湾,狭义的渔业权较为具体,包括定置渔业权、区划渔业权和专用渔业权3种。从广义上讲,“渔业”不仅包括养殖业和捕捞业,还包括特定渔业权、入渔权、娱乐渔业权等等。在我国因[[《物权法》]]未规定人渔权和特定渔业权等内容,仅在第一百二十三条中明确规定了“从事养殖和捕捞的权利”。 == 渔业权在其它地区的概念<ref name=a>任和平.我国渔业权基本理论的综述和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8,1</ref> ==   '''1、日本和韩国'''   日本法律对渔业权的定义非常笼统,其渔业法第六条规定:本法所称“渔业权”,系指定置渔业权、区划渔业权和共同渔业权。其中“定置渔业权”系指经营定置渔业的权利;“区划渔业权”系指经营区划渔业的权利;“共同渔业权”系指经营共同渔业的权利。很明显,日本渔业法中对渔业权的定义主要是通过分类的方式进行的。另外,日本渔业法第七条对渔业权相关的“入渔权”进行了定义,即指根据设定行为,在他人的共同渔业权或各类养殖业或第三种区划渔业的贝类养殖业为主的区划渔业权所属的渔场内,经营该渔业权渔业的全部或部分的权利。总体来讲,日本渔业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通过简单定义不能完全理解日本渔业权的内容。所以,我国部分学者对日本渔业权下的定义有很大差别:孙宪忠教授认为,日本的渔业权是指依法在特定水域设定的从事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即利用水域直接进行水生动植物资源的养殖或捕捞行为的权利。而刘惠明认为,在日本,渔业权是指在公共水面上采捕和养殖水产动植物的权利。韩国基本上采用了与日本相似的定义方式。   '''2、英国'''   在英国古代法律中,渔业被看成一种无体的、可以继承的[[财产利益]]。在《布莱克法律词典》中对渔业权(Rightoffishery)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渔业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在公共水域从事渔业活动的权利,它要遵守联邦和州法律法规对捕鱼季节、执照和捕捞方式等的限制。”另外,英国还有另外两种渔业上的权利,一为渔业自由权(Freefishery),即由王室授权或特许的在河流或海弯等公共水域从事捕鱼活动的独占性权利;二为个别渔业权(Severalfishery),指既不是在别人的土地上,也不是在别人享有渔业权的水域捕鱼的权利。   '''3、中国台湾地区'''   中国台湾渔业法同日本渔业法一样,主要通过分类的方式把渔业权定义为定置渔业权、区划渔业权和专用渔业权。“定置渔业权”系指于一定水域,设置一定渔具,以经营采捕水产动物的权利;“区划渔业权”指区划一定水域,以经营养殖动植物之权利;“专用渔业权”指利用一定水域,形成渔场,供权利人入渔,以经营采捕、养殖水产动植物的权利。中国台湾地区渔业主管部门把中国台湾“渔业法”规定的渔业权界定为:渔业权系指在一定水域、一定期间内经营采捕或养殖水产动植物之权利嘲。 == 渔业权的权利主体和客体<ref name=a/> ==   (一)渔业权权利主体的考察   日本《渔业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符合该渔会或以渔会为会员的渔业联合会所拥有的各特定区划渔业权、共同渔业权或各入渔权所规定的渔业权行使规则或入渔权行使规则规定的资格者,有经营该渔会或渔业联合会所拥有的各特定区划或共同渔业权或入渔权范围内的渔业的权利。”可见,在日本,只有渔会和渔业联合会的成员是渔业权的主体。另外,日本《渔业法》第八条第三款规定,对于拟在特定水域享有渔业权的人员,需要获得居住在该渔业权区域内的渔民2/3以上的书面同意。而[[英美法系]]中,我们可以从前面渔业权的概念得出:享有渔业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8J。因为我国法律中没有明确的“渔业权”概念,所以我国现行各部门法中没有对渔业权主体的规定。有学者认为渔业权的特定主体应该是渔民或渔民团体,但现行法律中没有渔民的概念,所以,该学者认为此主体应该为享有捕捞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渔业权权利客体的考察   权利客体是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权利客体是否具有特定性、排他陛以及追及效力是判断一项权利是否属于某—权利(如物权)的主要标准。英美法系国家尤其是美国,渔业权的实质内容是一种许可证管理,渔业权保护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利益——海洋渔业资源蚓。[[大陆法系]]的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其渔业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其渔业权的客体,但有关学者对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中国台湾学者认为两者的客体都是水域;日本学者则认为,两者都既不支配水域也不支配水产动植物,只是保护渔业行为的权利。我国学者对渔业权的客体的争论莫衷一是,意见分歧最大。概括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有客体说   本观点主要是渔业权的不统一客体说和统一客体说。根据渔业法有关规定,学者将我国的渔业权分为养殖渔业权和捕捞渔业权。在崔建远教授与税兵博士的论战中,分别突出了统一与不统一的观点。税兵博士认为,养殖权和捕捞权不具有统一的客体,原因是养殖权的客体应是其所支配的特定水域,而捕捞权的客体则是水生动、植物资源。崔建远教授认为养殖权和捕捞权的客体都具有特定性和独立性,养殖权的客体是特定水域,捕捞权的客体是特定渔场。还有人认为养殖渔业权的客体为养殖水域[1,而捕捞渔业权的客体根据国家对渔船总量和渔船马力总量控制“双控”制度,得出可把“马力指标”作为渔业权客体的“物化。   2、无客体说   其代表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王家福,他指出,渔业权没有特定客体。鱼是游动的,法律无法规定国家对海域里的鱼拥有[[所有权]],所以渔业权不是物权。   (三)对我国渔业权权利主体和客体的探讨   1、我国渔业权的主体   根据上面的考察,日本的渔会和渔业联合会的成员是渔业权的主体,英美法系享有渔业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国情特点,我国渔业权的主体只能是渔民和合法的渔业组织。渔业权是渔民的固有权利,他们没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只能依靠渔业,赋予他们渔业权是实现渔民生存权的必然要求。而对于合法的渔业组织,体现了我国“[[集体经济]]”的特点,和现有的各部法律规定相一致。这样的渔业组织对于调动渔民自主管理的积极I生和解决渔业生产中的纠纷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利用也起到关键作用。但问题的症结是我国目前对“渔民”的概念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目前有学者在探讨时,对于“渔民”的合法化提出了一些建议。事实上,我国限制和缩小规定渔业权的权利主体,也是对我国渔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规制。因广大非渔人员(大部分是农民)的涌入,使得捕渔队伍不断庞大,同时,捕捞强度的失控造成了资源枯竭的问题。我国法律规定了养殖证和捕捞证的发放体制,由行政机关主导[[配置资源]],在没有明确“渔民”的法律规定下,主管机关极有可能在利益的驱动下,将渔业权授予其他非渔业法人和组织,使其在获取回报的情况下竭泽而渔,从而加重资源枯竭问题,并严重侵害渔民的[[生存权利]]。   2、我国渔业权的客体   经过比较各国立法和国内学者对渔业权客体的观点,笔者主张渔业权的客体应该为不统一客体说。根据我国《渔业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的渔业权当前可以分为两类:养殖权和捕捞权。这两种权利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养殖权体现的是一种对特定水域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其权利客体为“特定水域”,具有[[排他性]]。但捕捞权不具有对特定水域的占有性,所以其权利客体可以归类为“捕捞行为”,具有受到“相对限制”([[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专有性和[[使用权]]。这样的权利客体构建较为符合我国的渔业实际和民法权利客体的分类学说。 == 渔业权的性质<ref name=a/> ==   中国台湾地区《渔业法》规定:“渔业权视为物权,准用民法关于不动产之规定。”日本《渔业法》规定:“渔业权相当于物权,准用土地有关规定。”所以中国台湾有学者对台湾省地区和日本的规定解释为:渔业权原本就不是“物权”,所以才规定它“视为物权”或“相当为物权”[1剐。据税兵博士考察,英美法系国家,特别是美国,渔业权应为是一种许可证管理,其在发证机关和领证人之间完全是一种主从关系,仅具有单方面的约束力,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的渔业权无疑是一种公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这样一种分歧,引起了我国学者对渔业权性质的争议。目前,我国学者主要认为渔业权有以下几种性质。   (一)公权性观点   通过上面阐述,我们可得出从权利性质上来看,英美法系的渔业权虽然能形成一定的财产利益,但它不具有可交易性,而且由于依附于公共物品之上,无法产生强烈的排他性。因此,渔业权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认为渔业权是公权的学者认为,由于渔业法属于公法,渔业权又是主管机关基于渔业法作出的[[行政处分]]。在我国,对渔民权益规定的法律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规定捕捞证和养殖证的取得上。渔民权利的获得来自政府的授权,这种授权确认了渔业权(捕捞权和养殖权)是一种公权I生质的权利。目前,因为渔民的权利不断受到侵害,但不能从现有的法律中得到保护,这种公权I生观点已经越来越受到学者的质疑。   (二)私权性观点   渔业权是渔民的生存权利,受到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法律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学者均认为渔业权是私权。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   1、物权说   物权学专家孙宪忠指出,“有一些物权,比如渔民在海洋上享有的捕鱼权、牧民‘逐水草而居’所享有的放牧权这些基于传统的谋生手段而享有权利??,属于事实物权的范畴,即使对于匕述这些权利尚无明确的立法予以规定,即使权利人取得这些权利没有纳入[[不动产登记]],在司法实践中法律也必须承认这些权利享有的合法有效性,并且应该给予这些权利以应有的尊重和保护。”有人同样认为,渔业权是一种[[支配权]]、绝对权或对世权,渔业权一经设立,包括[[行政机关]]在内的一切他人都负有尊重该权利、不得妨碍权利人行使并实现其权利的义务。渔业权在其利益的实现受到妨害或有遭受妨害之可能时,可请求预防或排除该妨害,这种效力与[[物权请求权]]的效力并无不同。   2、准物权说   所谓[[准物权]],是指非民法上的物权,但准用民法关于不动产物权的规定。在日本《渔业法》第23条就规定渔业权相当于物权,准用土地有关规定;中国台湾地区《渔业法》第10条规定渔业权视为物权,本法规定,准用民法有关不动产之规定。目前,我国理论界一般把渔业权归类为准物权,认为渔业权应该根据《渔业法》的规定由行政许可取得。   3、[[用益物权]]说   持“用益物权”观点的学者主要根据我国宪法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引用《民法通则》第81条规定,参照我国对采矿权、狩猎权、[[土地使用权]]和林木采伐权的规定,适用于用益物权。而我国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编“用益物权”中的第123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虽然规定的很笼统,但此处也体现出将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视为一种用益物权。   (三)公、私权兼具性观点   此观点可以被分为混合性说和阶段性说。前者认为,渔业权兼具公权和私权双重属性,渔业权就其内容来看属于私权,为私法物权,但受公共性规范。考虑到渔业权因其取得必须基于许可证制度,从而被烙上了公权性。渔业权虽系因行政处分所设的私权,但从水面利用的特质而言,与其他私权相比,公的限制较多,因此渔业权是一种带有强烈公权色彩的私权口¨。崔建远教授认为。“这种在法律上兼具公、私权的性质,可以说是渔业权的特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就是一种公、私权的混合性说,正是目前我国法律的这种规定,使渔民的权利实现从一开始就处在“公权”的枷锁之中,对于“私权”的实现产生阻碍作用。   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立法采取了公、私权的阶段性方式:即先由渔政主管机关授予渔会或渔业生产合作社以专用渔业权,使其具有管理和使用渔场的权利,渔会或者渔业生产合作社再以入渔权的方式将专用渔业权所含的采捕权转让给其会员或社员,并依照法律和入渔规章对会员或社员的采捕行为加以规范和管理。所以,第一阶段是—种公权性的渔业权,是由行政机关的授权实现的。而第二阶段是渔会组织和渔民之间的一种私权性的民事关系。当产生纠纷时,易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界限清楚。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物权|Y]]
20240728-124435
美国金霸王公司
[[image:Duracell_logo.jpg|left|130px|美国金霸王公司(Duracell)]]'''制造和销售高效碱性电池领先企业:美国金霸王公司(Duracell)''' 美国金霸王公司网站:http://www.duracell.com/ 英文 == 美国金霸王公司简介 ==   金霸王(DURACELL)品牌诞生于1920,由一位大胆而聪明的年轻科学家山谬·鲁本(Samuel Ruben)和另外一位年轻而富有的钨丝电线[[制造商]]菲立普·马洛里(Philip Rogers Mallory)共同创立。这个品牌源于一个巧合:一天,鲁本来到马洛里公司找一个用做实验的设备,交谈中鲁本和马洛里共同意识到把发明天份和制造力量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绝佳机会,由此开始了他们的合作,这种合作的结果就是金霸电池的诞生。山谬·鲁本的发明使当时的电池科技产生革命性的改变。   “Duracell”这个电池品牌在1964年正式被采用。1996年[[吉列]]收购金霸王。        金霸王国际公司是世界上制造和销售高效碱性电池的领先企业。“金霸王”是世界上最知名卓越的[[消费品品牌]]之一。对于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说,“金霸王”这个品牌代表了高品质的电池产品和不断创新、进取的销售理念。金霸王碱性电池以其“卓越品质,持久电力”的出众品质行销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金霸王公司还生产和销售锂电池,用于大功率电子产品(如摄像机,手提电脑和[[移动电话]]等) == “金霸王”闪电破山城 ==   现在,美国金霸王电池及其广告宣传画在重庆的街头随处可见,该电池在重庆电池市场上已独占鳌头。然而,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金霸王电池从进入重庆市场到占领重庆市场,仅仅只花了六个月的时间。一种新产品在六个月内,就占领那么大的新市场,真可谓闪电式的“速战速决”。那么,它闪电式的“速战速决”成功秘诀是什么?质量?它固然是金霸王电池开拓市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人们赞许更多的是它的独特的营销策略。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金霸王电池要开拓重庆这个大城市的电池市场,是设立自己的办事机构,还是找一个当地贸易[[代理商]]?这对美国厂家来说是个非常值得思虑的问题。经过三思后,聪明的美国人最终选择了后者。因为他知道:当地[[代理商]]对重庆经济状况、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了解,对重庆零售店分布状况、重庆电池[[市场竞争状况]]、人们购物习惯等方面都比较熟悉,并且他们能根据这些情况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这就为美国金霸王电池在重庆电池市场“速战速决”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   美国金霸王电池厂家在重庆找的[[代理商]]是重庆凯丽贸易公司。签订了代理合同后,重庆凯丽贸易公司就开始着手分析金霸王电池的特点和重庆电池市场的具体情况。金霸王电池是一种价高质量好比较耐久的电池。在重庆市场上,电池竞争非常激烈,市场上已有“555”牌、“东芝”等,价格也有多种,一元多的,两元多的,三元多的等,但都比较便宜。针对这种情况,该公司采取了“三步走式”的营销策略:第一步代销,第二步[[铺货]],第三步[[终端促销]]。 === 第一步:代销 ===   任何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都是非常艰巨的,金霸王电池开拓重庆市场也不例外。重庆电池市场竞争本已非常激烈,即使金霸王电池价格跟其他普通电池差不多,它要占领重庆市场也是比较困难的,何况它的零售价高达十三元一对。虽然金霸王电他的质量可靠耐久,但在当初人们是不会相信它的。这一切就决定金霸王电池要想进驻重庆,必须经历一个“试用”过程,以让人们来了解它,从而采取[[购买行为]]。电池与其他如[[洗发精]]、洗衣粉等产品的重大区别在于:洗发精、洗衣粉等产品在使用上是可分的(即使用时有量的多少),而电池夜使用上是不可分的(即电池在使用时,作为整体中的一对,不能单独只用一个或一个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金霸王电池的“试用”与洗发精、洗衣粉等产品的“试用”是不同的。洗发精、洗衣粉等产品可以制成样品小包(每包的成本只有几角钱),然后把样品小包免费赠送给消费者使用,通过消费者试用产品并对产品质量的赞许来刺激其购买。而对电池特别是对金霸王电池来说,它决不可能一对一对地送给用户[[免费试用]],那样成本太大,对厂家来说得不偿失。既然免费试用行不通,那么采取经销策略怎样?在当时采用经销策略也是不可行的。因为金霸王电池价格太高;而商家、消费者当时并不了解它,尽管该产品质量和性能确实较好,商家是不敢轻易冒险进货的。   考虑到免费试用和经销策略都行不通,重庆凯丽公司想到了“代销”。   所谓代销,就是指生产厂家或[[代理商]]家把产品让给[[批发商]]或零售商销售,在规定时间或者在批发商、零售商销售该产品后才收取货款的销售方式。它实际上是厂家([[代理商]]) 把产品让给商家的“试用”过程,若“试用”成功,商家就会经销该产品。代销是有风险的,弄不好厂家代销出去的产品既收不到贷款也取不回货。为了有效地发挥代销的作用,重庆凯丽贸易公司把重庆分区实行代销。为了把代销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重庆凯丽贸易公司在各区(县)找的代销商都是当地信誉比较好、效益好的大[[零售商]]。在两个半月的以点带面的代销后,金霸王电池在重庆已有一定的市场。这时,重庆凯丽贸易公司紧紧抓住机会,把[[营销策略]]推进到第二阶段——铺货。 === 第二阶段:铺货 ===   它是金霸王电池能够“闪电”占领重庆市场的最关键的一步。   所谓铺货,就是厂家(或[[代理商]])送货给零售商,并尽力说服其经销其产品的一种营销策略。由于金霸王电池质量、性能确实过得硬,故代销给它带来了一定的市场,但仅仅依据几个大商家,其占领市场的进程将极其缓慢。为了加快其步伐,重庆凯丽贸易公司想到了“铺货”。铺货的重点是重庆各区(县)的零售店。在零售店的铺货中,重庆凯丽贸易公司特别关注到其他任何电池厂家都忽视了的电话亭的铺货。这一特别关注,使得“铺货”策略比原来想象的还要有效。因为:一对普通电池,BP机只能用七、八天,而一对金霸王电池,BP机却可以用四十来天,这大大方便了BP机使用者,并且BP机使用者往往在电话亭购买电池。铺货,需要很多[[业务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庆凯丽贸易公司在重庆工业管理学院招聘了一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作为兼职业务员。这些学生曾为多家厂家作过[[市场调查]]、产品促销、广告宣传等实践活动,在[[促销]]方面很有经验。这为他们能成功地说服零售商经销金霸王电池打下了基础,从而使得铺货点尽可能大。这样,在重庆的各处都布满了金霸王电池。从而,把营销策略推向了第三阶段——终端促销。 === 第三阶段:终端促销 ===   所谓终端促销,是指厂家为了扩大产品的名声、扩大或巩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零售店处张贴广告或悬挂广告横幅,以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营销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金霸王电池的名声和销售量,重庆凯丽贸易公司在零售店处张贴了许多广告画,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检查一次,若广告画被其他产品广告画所覆盖,就立刻补起。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金霸王”就进入了重庆人的大脑里,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也影响着他们购买电她的行为。   金霸王电池的[[销售渠道]]也有一个特点:它直接由生产厂家([[代理商]])转到零售商之手,而不像其他同类产品中间要经过批发商。这一[[销售渠道]]有利于重庆凯丽贸易公司控制产品价格,有利于稳定市场,从而有利于重庆凯丽贸易公司和零售商良好合作关系的形成。这种良好合作关系的形成必然促进金霸王电池在重庆市场上的开拓。   在“代销——铺货——终端促销”的[[营销策略]]下,通过奇特的销售渠道,金霸王电池终于在六个月内就成了重庆电池市场上的一支独秀,“世界第一,耐力电池”(金霸王电她的广告词),终于深深印入重庆人的大脑中。 [[category:美国企业|M]] [[category:日用消费品公司|M]]
20240728-124440
公务员聘任
==什么是公务员聘任==   '''公务员聘任'''是机关通过合同形式任用[[公务员]]的一种方式。通常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公开招聘]]或选聘的方法确定聘任人选,然后与应聘人员签订[[契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合同有效期,被聘任人员按[[合同条款]]履行职责,并享受相应的待遇和[[报酬]],聘任期满后即自行解聘,[[需要]]时,双方再[[协商]]是否续聘。<ref name="公务员聘任">陈劲松.新编公务员制度与法规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ref> ==公务员聘任的特点<ref name="公务员聘任"/>==   公务员聘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一种通过合同形式任用公务员的方式'''   [[公务员的任职]]方式主要有:[[委任制]],即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范围内,委派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考任制]],即通过考试来选拔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如众所周知的[[公务员考试]];选任制,即通过选举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由此可见,[[聘任制]]是一种与其他公务员任用方式不同的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公务员任用中增大聘任制公务员的[[比例]]。   '''(二)公务员与机关双方的权利义务由合同来规定'''   聘任制公务员的职位及其职责要求,工资、福利、保险待遇等都由聘任合同来规定,这一点与委任制公务员有很大的区别,后者的职责、工资待遇等是由[[《公务员法》]]以及相关的法规、规章直接规定的。   '''(三)公务员聘任一般都有期限'''   根据[[《公务员法》]]第98条的规定,聘任合同期限为一至五年。与聘任制公务员相比,委任制公务员一般都为终身任职,除非有法律规定的[[辞职]]、[[辞退]]、[[开除]]等情况。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持一个稳定的公务员队伍。但这样也出现了公务员队伍只进不出,公务员人员流动过少,成为一潭死水的弊端。聘任制公务员正是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应运而生,以加强公务员的[[人员流动]],为公务员队伍输人新鲜血液。   '''(四)公务员聘任仅限于特定职位'''   公务员聘任一般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以及辅助性职位,不如委任制公务员的职位范围广泛,后者可以在任何职务适用。现代公共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日益增强,针对这一[[趋势]],机关开始采用高薪来招揽专业人才,这也是公务员聘任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基于此,公务员聘任的适用范围不宜过宽,否则就违背了该制度设立的初衷。   '''(五)公务员聘任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特殊性'''   委任制公务员与机关发生争议时,公务员可以向人事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提起申诉或控告,而不能[[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对于聘任制公务员与任职机关之间的争议,当事人可以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为其设置了与委任制公务员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 ==公务员聘任的意义<ref name="公务员聘任1">刘德章.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7</ref>==   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度的确立是《公务员法》的一大亮点,给我们国家的人事制度改革带来一股新气息,并且将会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现代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2)有利于提高机关的专业能力。   (3)有利于推动公务员制度向前发展。 ==我国公务员聘任的发展<ref name="公务员聘任1"/>==   《公务员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公务员聘任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聘任制公务员在我国并非新生事物,其发展至今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1993—2005年)'''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确立。该条例规定对公务员部分职位实行[[聘任制]]。但《公务员暂行条例》并未对聘任制的适用范围和具体办法作出规定,此后的法规、规章也未对其进行细化。10多年来,各地、各部门对聘任制曾有一些探索,但因为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效果不甚理想。   '''(二)《公务员法》的颁布(2005年至今)'''   《公务员法》专章规定了公务员职位聘任,对于公务员职位聘任的范围、合同、争议解决等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公务员法》]]的颁布无疑给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健全奠定制度保障。 ==公务员聘任的适用范围<ref name="公务员聘任2"/>==   《公务员法》的第95条的规定:“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前款所列职位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实行聘任制。”   本条规定明确了聘任制公务员的适用范围及其不实行聘任制的情形。   '''(一)实行聘任制的范围'''   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专业性较强的职位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专业技术知识要求很高;二是机关急需的紧缺人才。这样的职位主要集中在[[金融]]、[[财会]]、法律等方面(如[[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法律顾问等)。这些专业技术工作社会通用性、专业性都比较强,从事这些技术工作的人员,[[人才市场]]上比较紧缺。机关对这些人员实行聘任制,可以增强吸引这些人才的[[竞争力]],同时也适应[[高层次人才]]流动性强的特点。   辅助性职位的事务性强,在机关工作中处于辅助、从属地位(如普通文员、书记员、资料管理、内务、文件分发、数据录入员等),也适合实行聘任制。   这里应当明确,不能将聘任制公务员的适用范围仅限于非领导职务类,领导职务类公务员也可以实行聘任制。   '''(二)实行聘任制的限制'''   为了防止机关实行聘任制后产生“考不进来的调进来,调不进来的聘进来”的问题,必须加强对实行聘任制的管理,所以在机关确实有工作上的需要时,必须通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包括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才能实行聘任制。同时,如果要聘任的职位涉及国家秘密¨’的,为防止泄密的情况发生,也不能实行聘任制。   这里必须指出,对专业技术性强和辅助性人员采用聘任制并不是绝对的,机关如果能够通过委任制、选任制的方法也能够录用到合适的公务员的,也可以采用委任制或者选任制的方法。 ==公务员聘任的条件<ref name="公务员聘任2"/>==   聘任公务员必须符合如下前提条件:   一是在本机关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范围内聘任。由于通过聘任,取得公务员身份,需要占用机关的公务员编制和工资经费,为有效防止滥用聘任权,增加财政负担,所以,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进行。   二是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   三是根据工作需要。   四是须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   五是不能涉及国家秘密。 ==公务员聘任的方式<ref name="公务员聘任2">杨临宏.公务员法要义.华龄出版社,2005年12月</ref>==   《公务员法》第96条规定:“机关聘任公务员可以参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进行[[公开招聘]],也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进行。”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实行聘任制,根据不同职位的工作需要,可以采取两种聘任方式:   一种是参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进行公开招聘,即通过发布招考公告、报名与资格审查、考试、资格复审、考察与体检、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并予以公示、审批备案的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这种方式通过考试来严把聘任制公务员的“人口”,确保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防止以聘任为手段来逃避公务员的考试,将一些不符合公务员条件和水平的人招进公务员队伍。   另一种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直接选聘。这种情况主要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人员,可能只是在专门从事的某个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即属于“专才”,对一些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的通用知识并不熟悉,要求他们通过公务员考试并在[[有效竞争]]中胜出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采用聘任的方式录用。 ==公务员聘任的程序<ref>姚金菊.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4</ref>==   公务员聘任程序。   ①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   ②公务员的聘任既可以公开招聘录用,也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任。   ③签订书面聘任合同。   ④合同备案。合同签订、变更或解除,应当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⑤聘任合同期限为1年至5年。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为1个月至6个月。   ⑥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制。 ==相关条目== *[[公务员聘任合同]]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行政管理|G]]
20240728-124554
投资准备金
'''投资准备金(Investment reserves)''' == 什么是投资准备金 ==   '''投资准备金'''是指允许[[纳税人]] (潜在投资者 )从其[[利润]]中提出一部分作为准备金以作将来投资之用,这部分利润可从当年的计税所得中扣除。如果纳税人在建立投资准备金后的规定期限内未进行新的[[投资]],那么必须将这些投资准备金加回到[[应税利润]]中。 == 投资准备金的实质 ==   投资准备金是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投资给予的一种税收鼓励措施。投资准备金允许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从他们的利润中提出一部分作为准备金以做将来投资之用,每年向投资准备金拨出的[[利润]]都可以从当年的计税所得中扣除掉。   投资准备金使得[[纳税人]]在实际进行任何投资之前就将这些投资的成本扣除掉,而将来[[实际投资]]时用这些准备金购置的[[资产]]将不再计提[[折旧]]或成本,这实际上起到了延迟纳税的作用。作为一般规则,如果建立投资准备金后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未进行新的[[投资]],那么必须将这些投资准备金加回到应税利润中去。   在奥地利和大多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允许建立这种投资准备金。 [[Category:投资术语|T]] [[Category:准备金|T]]
20240728-124602
流通企业物流业务模式
== 流通企业物流业务模式概述 ==   物流业务模式概括起来就是[[自主发展]]与合作发展模式,这两者若分合有度的话,企业是可以达到风险小、收效快的效果的。   一、流通业务和物流结合   内部的[[物流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企业某些错误因素的作用,便形成内部有需求,但物资资源却被闲置的矛盾局面。这些企业可通过制度来解决自身业务带动物流的问题,使业务资源和[[物流资源]]共同发展。   二、区域性的配送   [[流通企业]]特别是[[仓储资源]]较丰富的企业,通过提高服务和[[风险意识]],从单纯的[[仓储]]或储运业务提升到具备物流意义的配送,从本地做起,逐步实现省际间大规模的服务。   三、跨区域的物流   对于拥有仓储或运输网络资源的流通企业,拥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更适合跨地区的物流。这样能有效整合资源,发挥系统及集团优势。   四、重新融入到特大型企业集团   [[物资供销企业]]应当积极参与集团的[[资源整合]](包括[[电子商务]]),建立并发展内部物流模式,首先成为面向集团的物资供应、[[产品销售]]、仓储运输企业,逐步成为[[现代物流企业]]。   五、并入主要用户的[[物流体系]] 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正在利用自身和[[社会资源]]建立开放的物流系统,如果某些流通企业已为这类企业提供了[[物流服务]],那么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并入用户的物流体系中,进而取得长期发展的空间。   六、[[物流代理]]   物流代理是在统一的[[营销策略]]和[[市场体系]]下,代理方利用被代理方的业务及物流资源发展业务,扩大市场和用户资源。   七、[[特许经营]]   对于那些资源较贫乏、没有任何品牌的流通企业可以选择这种方式,通过与著名物流企业合作,以[[被特许者]]的身份利用[[特许者]]的[[商标]]、[[品牌]]、技术和[[业务模式]]等资源,在特许者的经营指导下,发展物流业务。   八、[[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它作为一种目标模式,[[物流企业]]必然成为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的一部分。企业应借鉴国内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逐步实现第三方物流的[[理想]]境界。 [[Category:物流管理术语|L]]
20240728-124610
战略业务单元
'''战略业务单元(Strategic Business Unit,SBU)''' == 战略业务单元的涵义 ==   一般管理着相当多的不同的业务范围,它的每项业务都要有自己的战略。[[通用电气公司]]把它所经营的范围划分为49种,并称为战略业务单元(亦称战略性事业单位、策略性事业单位。即SBU,Strategic Business Units)。   战略业务单元是公司中的一个单位,或者职能单元,它是以企业所服务的独立的产品、行业或市场为基础,由企业若干事业部或事业部的某些部分组成的战略组织。战略业务单位必须在公司总体目标和战略的约束下,执行自己的[[战略管理过程]]。在这个执行过程中其[[经营能力]]不是持续稳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可能会得到加强,也可能会被削弱,这取决于公司的资源分配状况。 == 战略业务单位的特征 ==   一个理想的战略业务单位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 . 有独立的业务;它是一项独立业务或相关业务的集合体,但在计划工作中能与公司其他业务分开而单独作业.   2 . 有不同的任务;它有区别于其他业务单位的具体任务,大目标相同,从不同的方向去努力.   3 . 有自己的竞争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现实的或潜在的对手.   4 . 掌握一定的资源;掌握[[公司分配]]的资源的控制权,以创造新的资源.   5. 有自己的管理班子;它往往有一位经理,负责[[战略计划]]、利润业绩,并且控制影响利润的大多数因素.   6 . 能从战略计划中得到好处;它有相对的独立权,能按贡献分得应有的利润和其他好 处.   7 . 可以独立计划其他业务.可以扩展相关业务或新的业业务. == 战略业务单元的特点 ==   很明显,用策略经营单位组织的主要好处是保证在大公司中某一产品不致被销售量大、利润高的其他产品挤掉,还可以使负责指导与推销某一产品或产品系列的经理和职工集中注意力并倾注其全部力量。因此它也是一种组织技巧,可以保护企业家的注意力和精力,这一点是小型公司的特点。实际上,这是一种提高大公司或许很缺乏的“企业家经营之道”的好方法。 == 为什么要建立战略业务单元 ==   (一)延续企业生存.维持[[企业利润]]增长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公司都经营着几项业务。但这些业务经常被确定在某项产品内:如“汽车行业”或“飞机业务”等。然而,[[莱维特]]提出了下属观点,即企业的市场定义比企业的[[产品定义]]更为重要。他认为,企业经营必须被看成一个顾客满足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生产过程]]。产品是短暂的,而基本需要和顾客群则是永恒的。马车公司在汽车问世后不久就会被淘汰,昨天客户们让你在某个利润域中获得了利润,而今天,这个利润域则变成了非利润域。但是同样一个公司,如果它明确规定公司的任务是提供照明,它就会从煤油灯生产转为电灯生产。[[莱维特]]主张公司在确定其业务范围时应该从[[产品导向]]转向[[市场导向]]。   (二)突破传统组织架构的瓶颈.适应[[新经济]]带来的挑战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企业,现在都会遇到信息化、新经济带来的挑战。过去的管理模式已经不是十分适应企业的需求。自从泰勒上世纪开创科学其后的[[管理理论]]大概可以分为三段:   1.做得快。这段时期的代表是实现[[流水线生产]]的[[福特公司]]。谁能做得快、谁能做得多,谁就能取胜。成功的企业通过效率、速度、数量把成本降低,于是形成竞争优势。   2.做得好。到了20世纪60、70年代,成功的企业由做得快的企业转变为做的好的企业。日本制造业的崛起就是典型的标志。   3.做得对。定制化、个性化生产的信息化时代。做得对、满足顾客需要的企业将在这场竞争中取得先机。信息化时代企业要靠个性化取胜,而不能靠大批量的生产。试想,如果没有每一个部门(乃至每一个员工的SBU),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以人作为[[经营单位]]的话,企业当然没法满足这种定制的关系,企业该如何面对变化如此迅速的商业环境?如何应对如此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原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根本无法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日本企业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近几年世界企业500强中日本企业的数量不断下跌,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正确地做事,但没有做正确的事。 ===案例一:海尔SBU经营机制<ref>范黎波,张卫.海尔SBU经营机制的深层次思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01S期</ref>===   如何将目标、市场和分配等三个基本元素整合为一种[[管理机制]],海尔独创性地采用了SBU经营机制。SBU机制最终也是解决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即目标制定与实施、考核与[[薪酬]]、[[激励]]与改进。当然,任何一种模式都很难以兼顾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很难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真正做到[[竞合]]和双赢。海尔也不能例外。   '''一、SBU经营机制的形成与实施'''   海尔自1998年9月8日开始推行[[业务流程再造]],最终目标是把员工从被[[管理者]]变成[[自主经营]]的[[创新主体]]。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组织与[[制度创新]],在[[组织扁平化]]、流程化、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员工和[[经营观念]]进行再造。2001年,海尔开始推行SBU理论(Strategic Business Unit-战略经营单位),实行全员SBU经营机制,这是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推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属于后业务流程再造。   SBU经营机制与[[职能管理]]最大的差别是:职能管理是分段管理,各司其职,每个人不是对市场负责,而是对自己的上级负责,员工把自己作为一个被管理的客体。SBU经营仉制则强调“一票到底”的业务流程,每个人对市场效果负责,通过市场链咬合的关系,使每一个员工成为自主经营的主体。自己经营出市场效果后,通过收益提成来“挣”出自己的工资。   2001年底,海尔创造性的提出了SBU损益表的操作思路,具体做法是将事业部的外部目标转化为内部目标,再将内部目标量化到个人目标,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目标完成效果以市场链形式体现,工作指标全部[[货币化]],实施“以市场链工资激励员工把用户的需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创造性地完成有价值的定单,不能以[[货币结算]]的劳动是没有价值的,属于无效劳动”。   海尔提出,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控制员工的行为,而在于能否为员工创造一个创新的空间,使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在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完成目标并实现创新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要面对市场,每个员工的价值都应陔体现任为用户创造的价值 SBU作为一个经营的主体,[[自负盈亏]]、亏损买单、增值提成,完全是通过自己经营市场效果得到市场报酬,通过自己的服务、经营自己的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挣刮自己应得的[[报酬]]。   [[资源存折]]就是将企业员工看成企业的资产,只有资产成为优质资产,企业才算良性运营。针对这个情况,海尔将员工的工作看作一种[[负债经营]],创造性将员工的经营收入与耗用的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量化性的自主经营。但是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工作预算不好确定,特别是支持流程人员,如财务人员等。   资源存折创造性地将经营的有效性和市场定单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实行负债性的自主经营,不仅有利于[[经营成果]]的量化,而且能促发员工开源节流,为企企业、且自己创造更多的节余与利润。同时,资源存折是SBU损益表的另一种表观形式,它实质上是将[[损益表]]中的预算剔除,以一种纵向的格式体现,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企业与职工绩效挂钩的[[经营管理]]。   “资源存折”相当于为每位员工都建立一张个人的“技入产出卡”或“个人损益表”,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投入和产出,直接面对市场,实现了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资源存折”考核机制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员工的创造积极性,使员工主动找市场,明确目标,围绕目标整合资源,最终获得有价值的订单。   '''二、SBU经营机制的成效分析'''   SBU损益表在经营活动中如同一而镜子。可以实时检查经营得失,改进经营质量,避免走弯路。让干好千坏的人干¨经营效果一目了然,防止出现风险的扩大。SBU经营机制不仅促进了海尔集团的企业经营,也是对传统粗放式管理的一次革新。   1、员工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每一个员工都树立了自我经营的意识,从原来那种被动的执行任务转变到创造有价值的定单,从按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符合领导标准到主动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达到用户的满意。每个人将原来那种工作拿工资的思想(其实就是一种雇员思维)转变成我是老板在[[经营思想]],把个人的价值与企 价值连接在一起,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就是使自己与企业增值。   2、企业的市场效果明显。SBU经营机制实质上是以发展指标、[[质量指标]]和利润指标为考核中心,改变了原米单一的以收人考核机制。SBU经营机制不仅追求量的增长,更要求质的提高,所以SBU经营机制的市场效果主要体现在“开源”与“节流”   3、促进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损益表是会汁报表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会汁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海尔创造的SBU损益表埘传统的[[会计制度]]进行了以下革新:   (1)会计计算期间由月结到日结,实现了一种精细化的[[会计核算]]   (2)突出财务全面预算功能,起到对未来经营状况的分析判断作用。   4、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SBU经营机制是将员工的工作经营化、数字化的体现,将各经营效果的量化指标与[[绩效考评标准]]挂钩,实现了标准透明、考核公开的公平激励政策,充分体现了“量”与“质”、“劳”与“效”长期以来倒挂的局面。   SBU经营机制打破了那种传统“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形成一种绩效考核机制,按照经营效果兑现报酬,实现企业与员工市场咬合的关系,企业赚钱,员工才能赚钱,企业亏损,员工也得亏损。这样就迫使每个人都与企业齐心协力,共担风险,使企业[[营运风险]]最小化。   '''三、SBU经营机制所面临的挑战'''   SBU经营机制,首先将原来的个人行为转化为量化的数字指标,更为全面地来考核员工的业绩,其本身要求员工能[[全面预算]]和实施自己的工作,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更全面、更高,而一般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能力达不到要求会导致工作效果打折扣。在打破原有的职能式管理的同时,对于员工之间、特别是上下级之间如何来经营还存在需要解决的矛盾。   其次,SBU经营机制。其实质上缩小了核算经营体,也使得每个核算体的经营风险系数更大,对于出现的风险,如果全部由单个员工自己——SBU来买单,势必会出现个人承担不了的问题,最终是在心理上造成员工压力过大,反而做不好或产生逃避的问题。   第三,在SBU损益表和工资源存折项目中。因为打破了原有的财务概念,加入了管理的考核内容,如何来确定管理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标准,缺乏历史数据依据,特别是围绕企业的同一个目标,不同的SBU自己经营角度不一样,其准确性和合理性难以确定,容易造成损益表和资源存折实施不下去的问题。   第四,资源的分配对于每一个集团经济研究。SBU会起到非常大的影响,而资源来自于 一级管理者,势必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到位而造成下一级SBU的经营成果差异大,直接导致考核的公平性问题,从而影响员干的[[工作积极性]]和员工的稳定性。   第五,现代组织中,不是一个人能完成全部的工作,必然会需要团队的分工合作,如何来确定团队中每个人的效益分成,标准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效果和合作的可能。   第六,对于支持流程,指标的量化,特别是最终归结到货币上还非常难。往往会造成付出了工作劳动,却无法体现直接的市场效果,而且此工作叉必须去做的问题,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   第七,SBU经营机制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非常高,每一个SBU都向该能获得支恃他业务经营的信息,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更需要外部的信息,而目前能够准确获取全方位数据的可能性非常小,特别是外部数据的获取更为难,而且实施的成本非常高。信息不真实,会导致经营结果不准确。   '''四、谋求推进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海尔在实施SBU经营机制的工作中,已经涌现出一些自主经营意识非常强的SBU员工,如钢板采购经理张永召等。这本身说明其思路上是非常对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SBU经营机制史无前例,需要不断的调整,寻求合理和操作性的结合。   另一方面,一些无法越过的问题,必须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来实施。   首先,按照SBU核算到每一个员工,希望通过自主经营的模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与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工和有效的[[团队合作]]相背离。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2004年底海尔提出了SBU经营团队,即MMC(迷你公司)的概念,以团队为单位来实施SBU经营机制的推进。   其次,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信息化程度和数据信息的可靠度非常差,必然导致企业数据信息不准确问题,过分量化来考核,将导致经营结果不准确,评价达不到企、 的要求。也就是说,可以从两方面来改正,其一是应有相关评判的标准,通过量化的评价数据。修改考核的结果;其二是划定经营区间.在同一个区间内考核结果一样,减少数据不准确造成过细的考核反而不合理的问题。   第三,实施过程发现,有些岗位,例如[[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后勤保障等部门的某些工作是很难量化的,并非所有工作都可以从计算机终端取数。   过度量化考核,导致信息失真。例如一个质量主管,2005年他制定了自己的“卓越技效评价体系”,将质量指标与制造速度和[[制造成本]]结合起来,即不以牺牲制造速度和制造成本为代价换取高质量合格率;对于一些管理指标量化为[[财务指标]].缺乏可以参照的数据来分析,其准确性需要用历史数据进行试套分析。   考核力度大影响员工积极性,考核力度小又起不到激励推动作用,总体原则应确保现有员工中10%的人能超出设定的目标。50—60%左右的人能够完成[[经营目标]],只有20—40%的人还有差距。在确保员工总体积极性的同时,义能激励员工经营业绩的提升。   第四,对于资源分配,如果完全由上一级SBU来分配和确定,必然导致下一级SBU对于资源分配的不满,必须有统一的原则和程序,由相关部门和人来评价,保证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例如,将车间和班组确定为抢定单的单位,即定单优先分配给经营好的车间和班组,但问题是这种分配盲目性是非常大的,其实,抢定单的模式不利于企业长期[[生产效率]]的提高。   反思海尔SBU的实施过程,可以发现,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在强调其“刚性”的同时,必须考虑它的“柔性”。海尔在管理上强调执行,不折不扣地执行,随着SBU经营机制的运行,许多有价值的员工感到压力沉重和无所适从, 此最终选择离开海尔,这究竟是不是损失,至少海尔现在的一些做法证明它不是这样认为的。   另外,“企业内部管理能否实现市场化?”,车间一线的[[计件工资]]、[[销售人员]]的业绩提成等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但是如果各个岗位普遍使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流程之间都实行合同文本方式规范管理,实行货币化结算,这有些“反[[科斯定理]]”,值得慎重的理论推敲与求证。   '''五、从[[路径依赖性]]的角度对海尔的[[管理体制]]进行再思考'''   '''(一)路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路径的选择是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路径”决定了企业的[[战略思维]]、[[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各个层次.正如[[诺斯]]所说,路径依赖的存在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或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不断优化;或在恶性的道路上滑下去,持续恶化,甚至被“锁定”在一种无效率的状态中忍受长期的[[经济停滞]]而不能自拔。   纵观海尔管理体制,我们发现其管理的演化过程和现行模式,反映了企业最初的路径选择,反映了海尔领导层的思想尤其是创始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历史烙印,这些赋予了海尔相当的稳定性和借鉴意义,从而使海尔管理层能更从容地对待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且,路径依赖性有助于海尔管理者洞悉行业发展规律,研究行业的容量和集中度,研究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同时,路径依赖有助于企业确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企业可以发现自身优势,并借助路径依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但是,路径依赖性的“锁定”后果也值得引起格外的注意。因为,企业发展存在着路径选择、战略取向与内外部环境的契合问题,并因此影响着企业的效率。[[阿迪达斯]]和[[耐克]]都是市场上是领军企业,与阿迪达斯相比,耐克历史要短得多,它拥有的是[[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和产品。而刈阿迪达斯的销售滑坡,耐克加大广对NikeID鞋的投入,以匹配消费者很高的[[期望值]],使得[[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相反,阿迪达斯 为路径依赖的缘故,继承了其以往的产品路线——适应比较广泛的市场人群 这一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其[[战略选择]],限制了其赢得发展机会。事实上,一个企业要迅速改变它的路线很难,但是如果它想在竞争中生存,在迅速变化的环境面前它必须与时俱进。由此可见,基于路径依赖形成的企业的这种稳定性有时也会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创新,企业需要超越成功陷阱,不把成功原因必然化,要在原有的能力基础之来实现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有赖于路径依赖'''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有最经典的论述。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 .”如果从知识论的角度看,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被理解为是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独特的[[默会知识]],既然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可视为 种默会知识,而企业义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体系。显然,这个知识体系是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性的,一个企业的发展历史会造就它“特殊的缺陷和能力”。   海尔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经过漫长的艰苦奋斗才能够得到的,我们称其为能力创造过程的路径依赖性。海尔最初的理念、战略以及企业会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对海尔的内部的[[知识流动]]、转移、积累与创新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使得海尔形成了自身独一无二的默会知识,凝聚成海尔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现在海尔的管理层正敛力于挖掘自身的创造力,并沣重海尔知识体系与环境的契合,注重企业的[[知识构建]]和学习能力的增进,培育海尔核心竞争力,从而使海尔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三)路径依赖表明,企业变革需要制度性的创新与突破'''   对于海尔来说,最初可能并没有考虑到路径问题,只是在符合外部环境情况下自发和自觉地成长,海尔因此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和系统适应性。但事实上,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以及海尔在成长过程中对于“非规则”获利的依赖,一旦市场趋于透明化,其缺乏核心竞争力弱势将显露无疑。   企业对某个路径的依赖,只是在某个时期内,当达到一个阶段的目标后,企业应该有能力并且_主动的进行路径转换。任何企业在其发展各个阶段都会持续引人新的治理机制,会在[[组织形式]]、[[管理制度]]、运作方式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创新。   对组织而言,一种制度形成后,会形成某个既得利益集用,他们对现在的制度有强烈的要求,只有巩固和强化现有制度才能保障他们继续获得利益,哪怕新制度对全局更有效率。对个人而言,一旦人们做出选择以后会不断地投入精力金钱及各种物资,如果哪天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合适也不会轻易改变,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前期的巨大投入变得一文不值,这在[[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自然,海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制度和经济利益群体,在进行变革时,必然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利益。   例如一项新技术的采用,不能不会造成减员。在海尔重组过程中,原来的管理层必然会受到波及,尽管从理性上看重组后的海尔更具有竞争力,但由于制度及利益分配的存在,这种重组也可能步履维。   对海尔来说,原来基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成功实现变革就必然实现制度性的突破。这几乎涉及到了路径的第二次选择问题。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经营战略|Z]]
20240728-124624
金融体系创新
== 什么是金融体系创新 ==   [[金融体系]]是各种[[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组成的有机系统。金融体系创新就是有机系统中各要素的的[[创新]]。 == 金融体系创新的内容<ref>龙志强,周伟英.浅析金融创新理论与金融体系创新[J].商业经济,2006(07)</ref> == ;  (一)[[产权制度创新]]   金融机构[[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不健全,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银行,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内在的动力,己经导致了我国几乎所有的主要[[金融创新]]业务的开展都是经由[[金融管理]]高层下令或批准才得以实施,[[政府]]部门成为金融创新的主导力量。同时,[[产权制度]]的不明晰给我国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贪污腐败、私挪公款、[[关系贷款]]、[[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给金融机构造成了巨额损失。因此,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当前最主要的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政府由直接所有者退居为出资者的地位,把[[国有金融机构]]发展成[[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金融企业]],实现[[银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赋予国有金融企业独立[[经营权]],依法[[经营]]各项业务。通过理顺产权关系,使国有金融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而向国内外[[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真正建立起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机制]]。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会主动参与行业[[竞争]],积极降低[[交易成本]],设法绕开[[金融监管]],有意识地去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从而开发出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 ;  (二)经营体制创新   今天,世界[[金融业]]逐步走向[[混业经营]],个性化[[金融产品]],往往都涉及银行、[[保险]]和[[投资]]等方而,这[[需要]]金融机构能够同时拥有这三方而的[[资源]]和动作[[能力]],否则,[[金融产品的创新]]只能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我国目前仍然采取的是银行、[[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三架马车分业监管的[[分离]]的金融制度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但从近年来的运行状况看,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实际上是把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限制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其业务[[风险]]实际上更加集中和扩大,而且不利于金融创新的发展。2001年的“爱立信熊猫倒戈”事件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证。促使爱立信熊猫“倒戈”的直接原因是[[利益]],而导火线是中资银行难以提供其需要的[[金融服务]]产品—[[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开办[[无追索权保理]]业务的[[国际惯例]]应由[[保险公司]]与银行共同分担此业务的[[权利]]和风险,但目前我国金融业是分业经营,[[国内保险]]公司无法对[[银行]][[买断]]的[[应收账款]]提供账权保险,而且国内保险公司目前也还没有开展这项业务的经验,致使爱立信熊猫名正言顺地将业务转向了[[承诺]]能够提供该项金融产品的[[外资银行]]。我国己经加入了[[WTO]],金融业的垄断壁垒即将被打破,我国金融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消除分业经营的界限,推选混业经营制度,提高金融的[[竞争能力]],[[研发]]出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 ;  (三)组织体系创新   目前我国金融业仍然是一种计划金融体制,实行的是大一统的计划[[控制]]。中央政府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管制,并控制[[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这种体制看似有利于监控风险,实际上缺陷很多。市场专体较少,缺乏市场竞争,缺乏市场健康运行和发展创新的微观基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发展证券和[[基金公司]]。积极鼓励金融企业间相互[[兼并]],实施[[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实现[[低成本扩张]],稳步推进[[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准许民间进入,规范和发展[[民间信用]]。 ;  (四)金融监管创新   [[规避风险]]的金融创新理论告诉我们,金融创新是与金融风险相伴相随的,为了降低各类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必然不断寻求新的工具和手段,从而形成[[金融创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中国[[经济]]全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充分享受当代[[国际分工]]的[[比较利益]]。但是也要看到,依照承诺,我们的金融市场也会在不久后全而放开,[[长期]]处于高度政策壁垒下的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将而临着外资银行的全而冲击,风险环境会不断发生变化。[[外资金融机构]]己经具有了大量的新的金融产品,他们会想出各种办法逃开金融监管,把这些成熟的金融产品用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而我们的金融监管对有些[[产品]]还是空白。同时,竞争的加剧会导致金融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和[[市场主体]],总是倾向于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以求得更多的[[利润]]。根据“规避型”和“压抑诱导型”[[创新理论]],受获利冲动的驱使,金融机构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或[[经营方式]]逃避监管,寻求新的[[盈利]]机会,扩大[[自下而上]]窨。然而,每个金融[[经济主体]]基于自向硬性:所做的最佳选择并不总能导致宏观[[收益]]的最大化;相反,这种“个人理性”[[行为]]规则在无约束的条件下还可能导致单纯[[市场调节]]的失败和金融体系的[[灾难性危机]],而且,从事金融创新的微观主体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可能出现扰乱[[市场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行为,因此,金融创新的同时,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内容和[[结构]]的金融监管[[政策]],即金融监管随之创新。在金融监管和创新的的[[动态博弈]]过程中,如果没有监管的规范和限制,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所驱使的金融创新将给金融业带来巨大风险,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引导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正确认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使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协调]]发展。唯一的出路是加速金融监管创新,明确金融监管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消极地防范金融风险,而在于通过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地维护金融运行[[秩序]]和有序地推进[[金融发展]],以支持[[实体经济]]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监管目标应从通过[[行政管理]]来抑制金融风险转向通过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发展来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监管要紧跟金融创新的步伐,及时调整监管范围和方法;同时注意监管的适度性,要给金融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要回到[[金融管制]]的老路。 == 我国金融体系创新的表现<ref name="严存宝">严存宝.我国金融体系创新的现实与选择[N].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02)</ref> ==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可以清楚地表明,我国金融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是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体系。而追求市场化的[[金融体系]]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建立各种成分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职能]]不同的多元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来实现的。其路径大致可以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区一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一建立[[中央银行]]一开放金融市场一专业银行商业化一建立[[间接调控]]体系一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反观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历程可以看到,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主要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货币创新方面,[[信用卡]]等[[电子货币]]和电子资金汇划系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2)在[[金融市场创新]]方面,确立了[[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运行的基本规模;   (3)银行创新方面,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建立了政策性银行体系,以分离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职能;对国有商业银行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就是中央银行在[[信贷管理]]上向市场化方向靠拢,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实际步骤;   (4)在[[金融管理创新]]方面,传统的以计划性、行政指令性管理为特征,以[[直接调控]]手段为主导的金融管理模式,正在向市场化的、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导的金融管理模式转变;   (5)[[汇率制度]]创新方面,1994年后相继实行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另外,2001年又对国内居民开放了[[B股]]市场以及将[[股票上市]]程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等等。2003年[[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银行、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制度的正式形成。   迄今为止,初步建构起以市场化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其基本框架是: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政策性银行]]、城乡[[合作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组成的较为规范、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和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系。 == 我国金融体系创新的特点<ref name="严存宝"/> ==   我国金融体系的金融创新,是在双重[[经济体制]]并存,[[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化,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特定的体制环境和[[经济环境]]下逐步推进的。这种环境决定了我国金融体系创新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  1.金融体系创新表现为政府供给主导型。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度变迁]]的[[模型]]可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前者是[[微观经济]]主体发现潜在的获利机会产生创新需求后,自发地倡导、组织和实施的制度变迁,导源于微观经济主体的需求拉动,遵循自下而上的运行轨迹;后者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来实现,导源于政府的[[供给]]拉动,遵循[[自上而下]]的运行轨迹。综观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我国金融体系的金融创新,集中表现为[[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创新。这一判断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说明:(1)政府是推动金融创新进程的主导力量;(2)金融创新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政府带有强制约束力的[[行政手段]],更确切一点说,是通过政府的[[权力]]贯彻实施的;(3)尽管微观金融主体也推出了一些创新措施,但在金融创新进程中并不占重要地位。   从金融体系创新本身的角度考虑,这种创新方式也有一些明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诱致性金融创新要依据一致性同意原则,即作为[[创新主体]]的每一成员对创新都无异议后才能实施,这显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磋商、[[协调]]。而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创新,则可由政府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决定实施时间,[[决策过程]]快捷,实施[[效率]]高;(2)与诱致性金融创新相比,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创新具有[[创新组织]][[成本]]和实施成本低的优势,有助于增加创新主体的[[创新收益]];(3)诱致性金融创新会遇到“[[搭便车]]”的问题,即金融创新不享有[[专利权]],他人使用创新供给主体的创新措施无需付费但却能带来收益,这会抑制创新供给主体的创新热情,而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创新则可以不计较或通过政府的强制力减少“搭便车”现象,弥补金融创新供给的不足;(4)涉及到[[制度]]层面的某些创新,微观金融主体不能企及,必须由政府提供。   但这种创新方式也有致命的弱点。其一,在这种方式下,政府提供创新供给的“偏好”和能力,成为制约创新供给的两个基本因素。与竞争性[[经济组织]]不同,政府的金融创新动因并非仅仅出于对[[创新经济]]效益的考虑,甚至可以说它不是政府关注的一个十分主要的因素。因为比较而言,政府有时可能更关心创新的[[社会收益]]。因此,即使政府对某种金融创新措施实施的必要性有很高的认知程度,但因为这种措施有可能影响现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和政府的利益目标,政府也不会采取具体的创新行动,这无疑会延误创新进程;其二,可能降低创新供给的针对性,影响创新收益。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创新是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由于政府与创新需求主体观察问题的视角存在差异,因而金融创新的供求之间可能产生局部错位,政府提供的创新措施也许不是创新需求主体迫切需要的;其三,会遏制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冲动,抑制其创新积极性,从而可能使金融创新失去厚重的主体基础。 ;  2.触及传统体制与金融运行中主要矛盾的深层次金融创新较少。   或许与[[渐进式改革]]的[[逻辑]]有关,我国的金融创新存在明显的“三重三轻”倾向。所谓“三重三轻”,即重增量,轻存量;重体制外,轻体制内;重金融工具与金融业务,轻金融制度。为了不使创新措施与现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冲突]],我们把创新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外延的扩展上,如增设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引进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开辟一些新的[[市场]],等等。好多创新措施带有浓重的改良性创新味道。对有些看得很清楚的势在必改的金融问题,因为难度大,会对现有的制度框架形成冲击,也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想采取迅速的创新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金融创新没有引起经济、金融的波动,减少了社会磨擦,但贻误了好多有利的创新时机,以至传统体制和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越积累越多,影响了金融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也导致了改革创新的效率逐步递减。 ;  3.缺少明晰的金融创新发展目标,金融创新的随意性较大。   过去我们由于缺少对[[金融制度创新]]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的整体[[规划]],金融创新没有层次感和整体感,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些过去曾被肯定和推崇的创新措施,反过来又被否定,成了改革的对象。这种反复导致了创新过程的“内耗”,加大了创新调整成本。 ;  4.以吸纳型金融创新为主。   在业已推出的金融创新措施中,绝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属于原创型金融创新的较少。应该说,这种情况在[[转型]]经济国家具有普遍性。对[[发达国家]]的一些成熟的金融创新措施实行“拿来主义”做到“洋为中用”,对我们来说是上算的。因为我们只需要支付较为低廉的学习成本,而用于摸索实验的[[时间成本]]则可以大大地节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 ;  5.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不平衡。   一些重大的金融创新措施,往往由政府指定在部分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城市]]先进行试点,然后再向全国推广。这样一种梯度推进的金融创新格局,有助于降低创新风险,实现创新的有序化,但也由此导致了不同地区金融创新发展进程的差异。同时,它还有可能形成“金融创新歧视”。因为创新试点是一种重要的政策资源,会给试点地区带来利益。如果在众多条件相似的地区中只有某几个地区获得试点权,那么,对未获试点权的地区显然是不公平的。 == 金融体系创新的措施<ref>王华宁.对现阶段金融体系创新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2012(5)</ref> == ;  (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民间金融体系。   继温州爆发民间借贷危机后,2012年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也相继爆发。借贷危机爆发后,众多放贷者血本无归,大批在当地打工的外地人也“大撤离”。鄂尔多斯这座曾经吸引众多淘金者的小城一下子变得冷清寂静。在鄂尔多斯这样一个资源、[[资本]]相当丰富的城市,发展实体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民间融资]]阳光化、合法化,有利于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摆脱[[融资]]困境,这是今后政府在监管和金融创新方面工作的重点之一。 ;  (二)与国际接轨,[[服务理念]]和品质创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陆续登陆中国,外资银行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国有[[独资]]或控股银行要跟上市场经济的变化,改变原来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在谋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为高端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要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以便于实时掌握[[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和动向,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政府主管部门应坚持以市场化为原则,指导国内金融机构协调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  (三)在[[企业融资]]渠道上创新。   目前我国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就是[[银行贷款]]和股市募集[[资金]]。而现在的具体情况是,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因没有达到上市的条件,既不能从股市募集资金,也不能从银行贷到[[生产]]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金。因此,是否允许市场前景好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募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降低民间融资的门槛,扩大民间融资渠道,把民问资本聚集起来,使其阳光、公开、规范[[作业]]。政府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  (四)在防范金融风险能力上创新。   近几年,在金融体系中频出大案,这说明我们在金融制度和管理的设计上还存在许多漏洞。在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上,风险主要是来自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越权或[[职业道德]]丧失。要建立严格和健全的制度,以制度管人,任何人都不应具有超越法规的权限。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和调研,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在外部重视对[[贷款]]企业的成本约束和[[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银行要对规模较大含有投机性行为的[[项目]]适量减少贷款,不给或少给目的不纯的人留下可乘之机。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金融术语|J]]
20240728-124639
碳汇
== 什么是碳汇 ==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简单说就是捐资造林,让自己出资培育的森林消除自己因工作、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   “碳汇”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由此形成了国际“炭排放权交易制度”(简称“碳汇”)。通过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效地管理来提高固炭潜力,所取得的成效抵消相关国家的炭减排份额。 == “碳汇”的相关概念 ==   碳汇与碳源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 == 购买碳汇 ==   总的说就是:碳汇购买是[[排污权交易]]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具体的对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的购买。   比如一个A工业州,联邦政府计划让这个周一年允许排除如染污X总量为K,而这个州绝对不止一家工厂嘛,所以州政府又分配下去,直到精确到每个工厂多少。但是,实际上,工厂不是每个都刚好需要排放的量等于那个指标量,如钢厂a和钢厂b,a因为是小钢厂,各方面技术低,污染处理设施不全,而b则相反,本身是大钢厂,而且其[[母公司]]是个做环保的。那么可想而知,a很可能排放的量大大超出分配下来的现定量,而b则根本不需要那么多。 [[Category:经济术语|T]]
20240728-124651
大类延伸
'''大类延伸(Category Extensions)''' == 什么是大类延伸 ==   '''大类延伸'''是公司使用相同的[[品牌名称]],从原产品大类进入不同的大类。如[[登喜路]],从香烟延伸到了吸烟用品、男土饰品、[[香水]]和[[服装]],与原有产品相比,这些都属于另外的产品类别。[[娃哈哈]]旗下有很多产品:饮用水、[[碳酸饮料]]、乳品、果汁饮料、[[茶饮料]]、香瓜子、医药保健品、罐头食品和童装。它的产品几乎都用“[[娃哈哈]]”来统一命名。 == 大类延伸的风险<ref>黄静,王文超.高等学校市场营销学系列教材 品牌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06月第1版.</ref> ==   大类延伸的风险比[[线延伸]]大,因为当公司从一个产品类别延伸到新的产品类别时,缺乏经验、广告支持,甚至会带来[[消费者]]的猜疑。[[五粮液]]如果像当初它所宣称的那样向进军芯片行业,制造出来其大类延伸的成果——五粮液芯片,结果应不难预测。因为它延伸的基础仅仅是它的名气,但五粮液给[[消费者]]的联想就是它的酒,而且它的[[核心价值]]也是与酒、酒文化相连,这种延伸不仅脱离了它所属的行业,也背离了它的核心联想。 == 大类延伸的原则<ref>苏凡.品牌大类延伸三原则[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0,(4):41</ref> ==   为了预防大类延伸引发的风险,企业在进行品牌大类延伸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  原则一:符合品牌的核心价值   一个成功的品牌往往配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   一般来说,若这一核心价值能包容[[延伸产品]]且产品属性不相冲突,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大类延伸。洁丽雅毛巾选择往内裤这一品类作延伸,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拥有相同的[[品牌内涵]]:清洁、美丽;[[阿玛尼]]从服装延伸到饰物、香水、化妆品、[[家具]]、[[食品]]、[[酒店]]、[[汽车]]等领域,登喜路、[[都彭]]等品牌磨下的产品包含西装、衬衫、领带等鞋服及配件,有的还包括眼镜、打火机、香烟等,虽然它们之间的品类关联度较低,在物理属性、原始用途相差甚远,但都能提供一个共同的利益,即身份的象征、尊贵的标志,能让人获得高度的"自尊"和满足感,所以也能顺势延伸。 ;  原则二:产品行业属性的关联性   产品的关联性是指[[延伸产品]]与原有[[产品属性]]具有相关性。美国知名品牌学者凯勒认为,原产品和延伸产品之间有三种不同的关联性,即替代性、互补性和转移性。娃哈哈从"营养奶、果奶"到"纯净水"的延伸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的转移性关联好,推出童装则不利于品牌嫁接;海尔以冰箱起家,向同类别的[[白色家电]]延伸,再向相关领域如[[黑色家电]]、[[移动通信]]等领域拓展,其延伸过程也遵循了产品的关联性原则,然而海尔涉足医药领域的行为,与原有的产品属性抵触,反而造成了"品牌稀释"。 ;  原则三:延伸大类存在[[市场空间]]   [[品牌延伸]]到的品类是[[寡头垄断]]?[[完全竞争]]?还是开辟了一个全新品类?[[消费群体]]与原有品类是育相近?这都是品牌进行大类延伸应该考虑的问题。品类延伸的成功与[[细分市场]]的[[竞争环境]]和态势存在有很大的关联, [[TCL]]从电话机行业成功延伸进入彩电业主要靠选准了当时大屏幕彩电还没有被当时的彩电业领导品牌所重视的机会点;娃哈哈1995年能顺利切入纯净水市场是和当时[[市场竞争]]不足又无[[强势品牌]]存在莫大关联。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产品策略|D]]
20240728-124723
尼尔·弗格森
[[Image:Niall Ferguson.jpg|left]]'''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学]]历史和[[金融]]教授、[[罗斯柴尔德家族]]研究权威''' ==Biography== Niall Ferguson, MA, D.Phil., is Laurence A. Tisch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William Ziegler Profess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e is also a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Jesus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and a Senior Fellow at the Hoover Institu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Born in Glasgow in 1964, he was a Demy at Magdalen College and graduated with First Class Honours in 1985. After two years as a Hanseatic Scholar in Hamburg and Berlin, he took up a Research Fellowship at Christ’s College, Cambridge, in 1989, subsequently moving to a Lectureship at Peterhouse. He returned to Oxford in 1992 to become Fellow and Tutor in Modern History at Jesus College, a post he held until 2000, when he was appointed Professor of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History at Oxford. Two years later he left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take up the Herzog Chair in Financial History at the Stern Business School, [[New York University]], before moving to Harvard in 2004. His first book, Paper and Iron: Hamburg Business and German Politics in the Era of Inflation 1897-1927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was short-listed for the History Today Book of the Year award, while the collection of essays he edited, Virtual History: Alternatives and Counterfactuals (Macmillan, 1997), was a UK bestseller and subsequently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Spain and elsewhere. In 1998 he published to international critical acclaim The Pity of War: Explaining World War One (Basic Books) and The World’s Banker: The History of the House of Rothschild (Penguin). The latter won the Wadsworth Prize for Business History and was also short-listed for the Jewish Quarterly/Wingate Literary Award and the American National Jewish Book Award. In 2001 he published The Cash Nexus: Money and Power in the Modern World, 1700-2000 (Basic), following a year as Houblon-Norman Fellow at the [[Bank of England]]. He is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television and radio on both sides of the Atlantic. In 2003 he wrote and presented a six-part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for Channel 4, the UK terrestrial broadcaster. The accompanying book, Empire: The Rise and Demise of the British World Order and the Lessons for Global Power (Basic), was a bestseller in both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sequel, Colossu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rican Empire, was published in 2004 by Penguin. Two years later he published The War of the World: Twentieth Century Conflict and the Descent of the West, which was also a PBS series. His most recent book is the best-selling Ascent of Money: A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 (Penguin, 2008). It aired on PBS this year. He has just completed a biography of the banker Siegmund Warburg and is now working on the life of Henry Kissinger. A prolific commentator on contemporar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Niall Ferguson writes and reviews regularly for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press. He is a contributing editor for [[the Financial Times]] and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Newsweek. In 2004 Time magazine named him as one of the world’s hundred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Career== '''Academic career''' *  1987–88 Hanseatic Scholar *  1989–90 Research Fellow, Christ’s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1990–92 Official Fellow and Lecturer, Peterhous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1992–2000 Fellow and Tutor in Modern History, Jesus College, University of Oxford *  2000–02 Professor of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History, University of Oxford *  2002–04 John Herzog Professor in Financial History at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New York University *  2004, continuing. Laurence A. Tisch Professor of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and William Ziegler Profess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t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Ferguson is a Senior Research Fellow of Jesus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and a Senior Fellow of the Hoover Institu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He is a resident faculty member of the Minda de Gunzburg Center for European Studies, and an advisory fellow of the Barsanti Military History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Business career''' In 2007, Ferguson was appointed as an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nsultant by GLG Partners, focusing on geopolitical risk as well as current structural issues in economic behaviour relating to investment decisions. GLG is a UK-based hedge fund management firm headed by Noam Gottesman. '''Career as commentator''' In October 2007, Niall Ferguson left The Sunday Telegraph to join the Financial Times, where he is now a contributing editor. Ferguson has often disparaged the European Union as a disaster waiting to happen, and has criticised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of Russia for authoritarianism. In Ferguson's view, Putin's policies stand to lead Russia to catastrophes equivalent to those that befell Germany during the Nazi era. ==Books== '''Paper and Iron: Hamburg Business and German Politics in the Era of Inflation, 1897–1927'''<b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shortlisted for the Longman/History Today Book of the Year award) '''(editor) Virtual History: Alternatives and Counterfactuals'''<br>(Macmillan, 1997; also published in the U.S., Spain, Germany, Poland and Japan) '''The World’s Banker: The History of the House of Rothschild'''<br>(Weidenfeld & Nicolson, 1998; winner of the 1998 Wadsworth Prize for Business History and shortlisted for the Jewish Quarterly/Wingate Literary Award and the American National Jewish Book Award; also published in the U.S. and Germany) '''The Pity of War'''<br>(Allen Lane/Penguin Press, 1998; also published in the U.S. and Germany) '''The Cash Nexus: Money and Power in the Modern World, 1700-2000'''<br>(Allen Lane/Penguin Press, 2001; also published in the U.S., Germany, Italy, Spain and South Korea; forthcoming in Turkey) '''Empire: How Britain Made the Modern World'''<br>(Allen Lane/Penguin Press, 2003; also published in the U.S. as Empir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World Order and the Lessons for Global Power; translated into Korean) '''Colossu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rican Empire'''<br>(London, Allen Lane/Penguin Press, 2004; also published in the U.S. as Colossus: The Price of America’s Empire, translated into Dutch, German, Italian and Spanish) '''The War of the World: History’s Age of Hatred'''<br>(London: Allen Lane / Penguin Press, 2006; also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ar of the World: Twentieth-century Conflict and the Descent of the West; translated into Dutch, German, Italian, Polish, Portuguese and Spanish; shortlisted for the [[Los Angeles Times]] History Book of The Year Prize) '''(with [[Oliver Wyman]]) 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br>(London / New York: Oliver Wyman, 2007) '''The Ascent of Money: A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br>(New York: Penguin Press, 2008) ==相关条目== *[[2009年Crainer Dearlove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业思想家 ]] [[Category:商业思想家|N]]
20240728-132109
Face_to_face_communication
{{Disambig}}   所谓的'''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可能是指 *[[当面沟通]]——当面沟通是一种自然、亲近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往往能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加速问题的冰释。 *[[面对面传播]]——是指参与传播的双方均处于同一时空中,能够直接[[感觉]]到对方(如看到对方的脸、听到对方的声音等),主要利用语言媒介和动作、表情、辅助语言等非语言媒介来[[传播]][[信息]]。
20240728-132120
会议展销
== 什么是会议展销 ==   '''会议展销'''就是通过参加各种[[商品交流会]]议进行[[产品展销]]。 == 会议展销的形式 ==   这种形式可分为两种:   '''1、'''是利用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商品展览会、商品展销会、商品交易会和商品订货会等机会,组织本企业产品莅会进行展销。这种形式由于本企业不是举办单位,而只是参与者,因而缺乏主动权,在展销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是[[企业]]自行举办产品展销会和产品订货会等,面向社会展销本企业的[[产品]]。这种形式企业虽然占有主动权,但由于受[[企业知名度]]和号召力的限制,展销的规模很难搞得较大,能吸引[[顾客]]的范围和数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会议展销的评价 ==   会议展销属于一种临时性的促销活动,展销时间、参展产品和参展人员较为集中,展销期间既能够广为宣传推广本企业的产品,争取大主顾的批量订货,又能够向参展的社会各界公众零售,扩大[[产品]]的影响范围。   但由于这是一种临时性的促销活动,所以企业不能单一地依赖这种形式,只能把它作为一种补充性的促销措施加以利用。 == 相关条目 == *[[流动展销]] *[[定点展销]] [[Category:促销方法|H]]
20240728-132129
软件著作权保护
== 什么是软件著作权保护 ==   '''软件著作权保护'''是指因为软件具有开发工作量大、开发[[投资]]高,而复制容易、复制[[费用]]极低的特点,为了保护软件开发者的合理权益,鼓励软件的开发与流通,广泛持久地推动[[计算机]]的应用,需要对软件实施法律保护,禁止未经[[软件著作权人]]的许可而擅自复制、[[销售]]其软件的[[行为]]。许多国家都制订有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法规。中国199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规定,计算机软件是受法律保护的作品形式之一。2002年,中国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软件实施著作权法律保护作了具体规定。 == 软件著作权保护的条件 ==   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软件著作权得以保护的条件主要有:   '''1.原创性''':即软件应该是开发者独立设计、独立编制的编码组合。   '''2.感知性''':受保护的软件须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客观地表达出来并为人们所知悉。   '''3.可再现性''':即把软件转载在有形物体上的可能性。 == 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内容 ==   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和法规,软件著作权保护有以下主要内容:   '''一、对软件著作权主题进行保护'''   软件著作权人是受法律保护的软件著作权主体,主要包括依法享有软件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般情况下,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这是确定软件著作权归属的一般性原则。软件开发者包括独立开发者、合作开发者、受委托开发者和由国家机关下达任务开发者四种类型。后三种的[[著作权]]归属都需正式签订[[书面合同]]约定。   根据法律规定,依靠继承、受让、承受等方式获得著作权的也可以成为软件著作权人,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二、对软件著作权的客体进行保护'''   计算机程序(包括源程序和目标程序)及其有关文档(如[[程序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是软件著作权的客体,依法受到保护。   '''三、对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进行保护''' == 软件著作权保护的期限 ==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15条规定,“除开发者的身份权外,软件著作权人的其余各项权利的保护期为二十五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二十五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保护期满前,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向软件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续展二十五年,但保护期最长不超过五十年。在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内,符合法律规定的继承活动、使用许可活动和转让活动的发生,均不改变该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   软件著作权保护期满后,除开发者的身份权外,该软件的其他各项权利即行终止。   但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软件的各项权利在保护期之前进入[[公有领域]]:拥有该软件著作权的单位终止而无合法继承者;拥有该软件著作权的公民死亡而无合法继承者。 == 软件著作权保护的限制 ==   1.时间限制:软件开发者的开发者身份权保护期不受限制。   软件著作权的其他权利保护期为25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25年的12月31日,保护期满前,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向软件登记机关申请续展25年,但保护期最长不超过50年。   因继承或单位分立、合并等法律行为使[[著作权人]]主体发生合法变更时,不改变相应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   因依法签订[[使用权]]或使用权[[许可合同]]而[[转让]]有关权利时,转让活动的发生不改变有关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当拥有软件著作权的单位终止或拥有软件著作权的公民死亡而无合法继承者时,除开发者身份权外,有关软件的其他各项权利在保护期满之前进入公有领域。   2.在保护期内,因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国家机关执行公务等非商业性目的的需要对软件进行少量复制,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   3.软件著作权人不得损害[[公众利益]],违反其他法律。   4.软件复制品合法[[持有人]],在不经该软件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把该软件装入计算机内,制作备份复制品,进行必要的修改等。 [[Category:著作权|R]] [[Category:计算机|R]]
20240728-132151
拟上市公司
== 什么是拟上市公司 ==   '''拟上市公司'''(Pre-IPO)是指以上市为目标,上市有实质性进展并经省发展改革委确认的[[公司]]。拟上市公司享受优惠政策,要向同级发改部门提出申请,按程序经市发改部门审查并出具书面确认意见后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 拟上市公司确认条件 ==   一、[[企业]]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二、公司依法设立且运作规范;   三、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同意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   四、公司基本符合上市条件;   五、公司经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的环保要求;   六、公司与合格的境内外上市保荐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七、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 == 拟上市公司的[[改制重组]]与债务承继 ==   拟上市公司的改制重组包括[[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法人治理结构的塑造、业务规划的设计以及相应资产负债的分割组合等内容。一般认为,以资产负债的分割组合作为标准,拟上市公司的改制重组可以采取整体、[[合并]]、[[分立]]等三种不同的方式。 ;  一、改制方式与责任财产   不同的改制重组方式对拟[[改制上市]]的企业法人的责任财产产生的影响不同,其债务承继所需履行的法律手续也会有所不同。   [[整体改制]]包括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组织形式的企业以其全部[[资产]]、[[负债]]变更法人组织形式,并在必要时引入个别新出资人的改制方式。整体改制重组尽管可能伴随股权的调整,但[[改制]]前后法人主体的责任财产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改制后的股份有限公司当然地继承了改制前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整体改制时,就无须为改制所产生的债务承继而履行特殊的法律手续。   合并改制重组方式是通过将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法人的全部资产、负债加以集中,从而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良性资产、负债的叠加必然增加责任财产的范围,对原企业的[[债权人]]并无不利,但如果良性资产、负债与存在潜在损失的资产、负债混合,则将对原债权人一方带来实质上的损害。   分立改制重组将原本集中的资产、负债加以分割,并以其中一部分作为财产核心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就被分立企业原债权人而言,无论其债权落实于分立后的任何一方,其责任财产的范围都有所减少。正是基于合并、分立可能给原企业债权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从保护债权人利益、保护民事活动秩序的角度出发,我国的法律和司法实践对企业合并和分立均有较为严格的程序性要求。 ;  二、法律的一般规定   基于前文的分析,我们以下主要探讨在合并、分立改制重组方式下的债务承继(承担)的问题。   对于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因改制重组而涉及的合并、分立,[[《公司法》]]已经有较明确的规定。可以归纳为:(1)公司在合并或分立的决议通过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2)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九十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对于其他组织形式的企业因改制重组而涉及的合并、分立,相关法律尚未有具体规定。依《民法通则》的一般性规定,合并、分立之前办理公告仍是必要的法律程序,也可以参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在公告之外征求债权人的同意。我们认为合并、分立的债务承继不同于[[债务转移]],不能适用[[《合同法》]]第5章有关债务转移的规定。首先,改制时的股份有限公司所承担的[[债务]]并非基于其所参加民事活动而产生,而是基于其与改制前企业的身份关系所当然继受;其次,在除[[派生分立]]以外的重组方式下,改制前后的法律主体在时间上无并存的可能,无法成为同一民事法律行为(债务转移)的相对人;其三,从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上看,均针对法人的合并、分立的权利、义务承继问题进行专门的规定,已经认同了这种区别,否则有关问题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关于债权、债务转移的规定。   由于[[保证人]]的特殊法律地位,在原[[企业的债务]]由他人提供担保时,通知保证人并征求其书面同意仍是必要的。 ;  三、民法上的债务与会计上的负债   民法上的债务与会计上的负债在概念、范围上均存在一定的区别。民法之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依合同或法律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中的义务内容即被称之为债务。而会计上的负债意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其履行预期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因而,某些在会计上被确认为负债的[[预提费用]]及[[应付福利费]]等项目,由于其相应的合同关系尚未设立、法律未作要求、相对人未特定化等原因,并没有取得法律上的身份,因而其承继也就不存在履行法律手续的可能。这一类会计负债的结转只能依赖于有关会计制度、准则的规定以及惯例来办理。 ;  四、不同负债的承继手续   基于上述分析,改制企业就合并、分立事宜进行公告、并征求有关的债权人、保证人的同意是进行债务承继的一般步骤。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关注企业是否已经办理了这些法律手续,并以此作为确认有关[[会计事项]]的依据之一。以下针对改制重组中可能涉及的主要债项,分别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1.[[企业债券]]。我国对企业债券的发行执行较为严格的审批制度。如果改制重组涉及到企业债券,那么必然涉及到企业债券的承继方是否仍然符合[[债券发行人]]资格的问题,因此按原有的发行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查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流通债券的权利人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与代理债券的承销机构就改制事宜签订补充协议,并在债券交易场所进行公示,是保护[[债券持有人]]合法利益的必备手续。   2.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依据有关的贷款规则及合同的规定,企业向金融机构的借款一般具有特定用途。为保障资金使用的延续性,改制企业应就改制重组与贷款单位签订补充协议,同时征得担保人的书面同意。   3.预收销贷款、应付购货款。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基于交易而产生的合同义务往往是企业的重要债务形式。这类债务一般具有给付期限短、权利人分散、变动频繁、金额相对不大等特点。根据民事活动中的默示原则,对于这一类的债务,其债权人如果接受改制后的股份有限公司的交付货物、支付货款等履约行为,或者在原有的业务范围内继续与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经济业务往来,则可视为以[[事实行为]]同意了债务的承继。注册会计师进行鉴证时,除确认企业已进行必要的公告,并应债权人的请求进行了处理之外,也需关注相应的期后事项。对于[[会计期]]后双方继续履行有关协议或延续原有业务的,可以确认对方对债务承继已经不持歧义。   4.未付税费款。税费义务的产生与企业的经济业务息息相关,对于改制前企业的正常的税费义务,有关征管机构接受了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进行的申报或缴交税费的,同样可以视作默认。 ;  五、分立中的[[或有负债]]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立改制重组时,尽管原[[企业的债务]]被分割由不同的法律主体承担,依《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分立后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主体需对原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执行有关[[鉴证业务]]时,对通过分立方式重组的股份有限公司有必要关注被剥离出去的原企业债务的履行情况,并在必要时作为[[或有事项]]予以披露。 == 拟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前应注意的会计问题 ==   拟上市公司在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前必须符合法律、会计等方面的若干规定。本文试讨论应注意的几个会计问题。 ;  (一)关于公司发行前滚存利润由老股东享有的问题。   公司在申请上市发行股票之前,往往积累了相当的利润。现实中,许多公司为了使得[[本公司]]的股票顺利地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出售,老股东决定由新老股东共享滚存利润。但也有些公司的老股东决定将审计过的滚存利润全部分配给老股东,新股东不享有这部分利润。至于发行股票时的溢价部分则计入“[[资本公积]]”由新老股东共享。   这部分滚存利润不宜全部加以分配。姑且不讨论新股东溢价购买股票时多付的代价,最主要的是如果将滚存利润全部分配完毕,而公司存在少提取折旧、少摊销费用、多确认收入等问题,那么预审员将要求公司调减利润,但是公司的利润已经分配给老股东了,此时如要求公司将超分配的利润收回,公司需要重新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而《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必须提前30日将会议审议的事项通知各股东,因此这要耽搁公司至少一个多月的时间,影响了公司发行股票的时间。 ;  (二)关于评估基准日至公司设立日期间已实现利润的分配问题。   自评估基准日起至公司设立日期间经过运转,公司如果实现了利润,应注意这部分利润的分配问题。如果上述期间实现的利润已分配给发起人(即股东)的,且自评估基准日起[[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未根据评估价值进行[[成本结转]]或调整折旧或摊销计提数的,那么预审员将进一步查实在这期间有无少提折旧、少摊销无形资产、少结转[[存货成本]],以虚增[[账面利润]]并分配给发起人,从而导致发起人出资不实,影响到公司的[[资本保全]]。如果出现出资不实或影响资本保全问题,那么发起人需要补足差额并明确责任及具体解决办法。   因此公司不宜全部分配这部分已实现利润,以避免出现出资不实问题影响公司的股票发行进程。 ;  (三)关于存续期三年以上股份公司[[会计报表]]差异的披露问题。   对[[定向募集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公司及其他存续期满三年的股份公司,如果公司在发行前将部分与[[主营业务]]不相关的资产进行剥离,那么根据“[[配比原则]]”编制的剥离后的申报会计报表将与公司发行前三年经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有差异。出现差异时,公司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的“其他重要事项”中披露六个[[会计要素]]的差异及差异的主要原因,公司聘请的会计师需对上述差异的合理性进行审阅,并发表意见。 ;  (四)关于指定用途的国家[[财政补贴]]的账务处理问题。   1.如果政府财政补贴批文明确了该项财政补贴的[[会计核算方法]],按其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2.如果政府批文明确该财政补贴仅由公司代为管理并用于指定用途,不属公司享有,应将该部分财政补贴直接作为负债处理。公司在收到补贴时,增加[[银行存款]],同时增加[[专项应付款]];实际使用时做相反[[会计分录]],同时增加相应的资产和资本公积。   3.如果政府批文明确财政补贴由公司享有,但该部分财政补贴限定用于发展生产、培植财源等,公司应先根据财政部财会函[2000]30号“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税收返还]]等会计处理的复函”进行账务处理。即实行“[[先征后返]]”的[[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应于实际收到时分别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计人补贴收入,冲减当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对于除税收先征后返以外,属于国家财政扶持领域而给予的补贴(除另有规定者外),公司应于实际收到时计入补贴收入。这类补贴收入不能用于[[股利分配]],并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注明。   4.如果政府批文未明确该部分财政补贴的权属,那么拟上市公司应当在提出发行申请前提供明确该部分财政补贴权属的证明文件,以便预审员判定这部分补贴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同时,出于充分披露的考虑,公司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其他重要事项”中披露有关财政补贴的发生依据、性质、附加条件、所采用的核算方法以及对当期经营成果的影响等。 ;  (五)关于[[商标权]]的处置问题。   [[资本市场]]曾经出现过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特殊地位,将持有的[[商标权评估]]后以高价出售给上市公司,侵犯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监管部门现在加强了对商标权的监管,要求改制设立的股份公司,其主要产品或经营[[业务重组]]进入股份公司的,其主要产品或经营业务使用的商标权也须无偿进入股份公司,且不得评估、不得[[调账]]。并且在获准发行前将商标权处置相关的手续办理完毕,在[[招股说明书]]中充分披露商标权的处置方式。   也就是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0)的公司在获准发行前必须取得这部分商标的所有权。如果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必须使用这些商标,在不存在[[同业竞争]]的前提下,两者必须签订协议,在商标有效期内,大股东可以无偿或有偿使用这些商标。而已经上市的公司在[[再融资]](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时必须与持有商标所有权的大股东签订协议,保证上市公司无偿使用或按合理的价格有偿使用这些商标,并且上市公司今后有[[优先购买权]]。 ;  (六)关于盈利预测的披露问题。   证监会现在不再强制要求公司披露盈利预测。但是如果公司自愿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盈利预测数据,那么一般情况下,盈利预测的增长幅度不宜太大,最好控制在20%以下;如果在20%-30%之间,公司应有充分的理由;增长幅度在30%以上是不正常的,会引起预审员及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关注。而且盈利预测中不应包括募集资金投入项目产生的利润,因为募集资金的时间、项目的完工时间等均具有不确定性;也不应当包括不确定的优惠和补贴,比如偶尔一次而不是有充分证据证明几年内持续享有的补贴等。为盈利预测进行审核的会计师事务所也不宜做出不合理的预测。 ;  (七)资产评估结果调账问题。   1.新设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新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在资产评估结果基础上协商确定投入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的价值,并据以折为股份。而且根据《公司法》第152条第三款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应满足“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因此,新设股份有限公司可按照发起人协商确定的、以评估结果为基础的价格入账,在开业三年以上并连续三年盈利后方可申请发行[[新股]]上市。   2.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变更前后企业性质不同但仍为一个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因此不应改变[[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资产评估结果不应进行[[账务调整]]。如果进行了账务调整的,则应在股份有限公司开业三年以上方可申请发行新股上市。因此如果需要连续计算原有限责任公司的三年盈利业绩,那么在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可以评估,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新股东进入股份公司的溢价依据,但不能据以调账。   3.[[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第152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本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因此,国有企业改建的股份有限公司或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应根据资产评估结果进行调账;同时还可以连续计算以前年度经营业绩。这是对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当然随着中国已经加入WT0,这条优惠政策将可能被取消。 ;  (八)改制前原企业近三年存在亏损情况。   1.在改制设立股份公司时,[[生产系统]]、必要的辅助生产系统和配套设施、[[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主要资产应当全部进入拟发行上市主体,股份公司应具有独立的供、产、销系统。进入股份公司的经营业务原来是独立核算的,或与原企业的其他经营业务在账务上能够划分清楚,且原则上在物理形态上(如经营品种、经营地点等)也能够划分清楚。   2.经剥离调整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设立前经营业绩遵循了真实、配比的原则。   3.股份公司与原母体及其控股实体之间不存在[[同业竞争]]及重大关联方交易。   4.进入股份公司的经营业务其改制前主要经营管理人员是股份公司主要的高级管理人员,近三年业绩来源于同一管理层。 ;  (九)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存在巨额债务或出现[[资不抵债]]情况。   对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存在巨额债务或出现资不抵债或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的,证监会在审核工作中将按集团观念将大股东和控股股东与拟上市公司视为一个经营整体给予充分关注;如果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存在的巨额债务是与拟上市公司之间的,则要求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披露可行的偿债方案,报上市公司监管部协调处备案。   拟上市公司还需充分披露大股东或控股股东最近一年又一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近三年又一期存在持续占用拟上市公司的资金或资产的情况的,拟上市公司还需对以上情况在招股说明书中作特别风险提示。   存在上述情形的,在将[[股票发行]]材料提请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时,预审员按规定程序提出予以关注其高风险的建议。   因此,拟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前应控制、杜绝资金或资产被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占用,以免影响到招股说明书的内容,对公司股票的发行及价格的确定产生不利影响。 ;  (十)[[资产负债率]]、对外累计投资、[[对外担保]]及[[资产减值准备]]问题。   1.《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9条规定,原有[[企业改组]]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发行前一年年末的净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不低于30%,实际是要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实际工作中,有些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就近乎70%,这也可能成为股票顺利发行的障碍,因为预审员可能发现公司存在的未入账的负债、需减少的资产或利润等,一旦确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立即超过70%,不符合股票发行的条件,因此,拟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应控制在65%以下。 == 拟上市发行公司的辅导对象 ==   拟上市[[发行公司]]的辅导对象为: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包括经理、副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东(或其法定代表人) == 相关条目 == *[[上市公司]] [[Category:证券术语|N]]
20240728-132226
工作分析计划表
'''工作分析计划表(Job Analysis Schedule,JAS)''' ==工作分析计划表概述==   '''工作分析计划表'''是由美国劳工部创立了一种名为工作分析计划表的系统研究工作和职业的工作分析法(JAS)。采用JAS分析法时,由训练有素的[[工作分析]]人员负责收集[[信息]]。   JAS法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就是评价完成的工作。在这里,需要对工人在完成一项工作中涉及的有关数据、人员和事务做出评价。每类指标均由不同层次的[[职能]]组成,层次越高越难完成。[[工作职能]]部分的编码代表了三指标中每一种类最高层次的内容。   JAS中的工人特点评价部分主要与工作要求的资料有关。主要包括了总体学历名称、具体的职业准备、能力、个性、兴趣、体力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几个方面。任务说明部分具体地描述了要完成的工作,既包括常规任务,也包括临时任务。 ==工作分析计划表范例== *A.总体学历名称 **a.小学:高中 课程 **b.大学没有课程 *B.职业准备 **a.大学没有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职业教育]]没有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学徒资格:没有 **d.厂内[[培训]]:没有 **e.[[在职培训]]:6个月 **f.其他工作上的业绩:和面工助手1年 *C.[[工作经历]]:做过1年时间的和面工助手 *D.适应时间:4小时 *E.从业执照等:由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加工]]资格证书 *F.与其他工作或工人的关系 **晋级:从和面工助手到面包师 **调动:从没有到没有 **接受监督者:面包师 **被监督者:和面工 *G.机器、工具、设备、工作辅助工具——生面搅拌机,秤,舀面勺,测量容器,便携式揉面槽。 *H.原料和[[产品]]:面包生面 *I.任务说明 **a.把原料倒进搅拌机:查阅[[生产计划]]表决定[[生产]]哪种类型的面包,如黑麦面包、全麦面包、白面包等;参考配料卡片,决定所需原料的种类和数量,如面粉、水、牛奶、[[维生素]]溶液和油酥;再称出重量,测量,并把原料倒入搅拌机。(20%) **b. 操作搅拌机:根据搅拌生面的种类,转动阀门和其他手动控制器设定好搅拌时间,按下按钮开动机器里的搅拌叶片;不断观察仪器表面的刻度显示,检查生面的温度和混合时间;触摸面团确定粘稠度;向混合测量容器里加水或面,调整搅拌时间和控制器,以获得理想的[[弹性]]。(55%) **c.指导其他工人发酵生面:根据所采用的生面类型准备发酵[[计划]];喷一些润滑剂在揉面槽上,以避免搅拌的生面粘附于槽壁上;当混合循环结束时,指导和面工助手取出面团,并指挥其他工人把生面揉面槽推回发酵室。(10%) **d.切割生面团:把已发酵的生面团放在工作台上,用手捏面团以消除由于发酵形成的气孔;用小刀把生面团切成小块;再把切好的生面放在防水的架子上,用布盖好。(10%) **e.履行其他职责:在工作表上记录在当班期间混和好的锅数,当机器和设备需要修理或做大的调整时,通知车间负责人。(5%) **f.术语解释:揉面糟——用来揉或清洗原料的一种开口的窄长容器。 **g.总的评论:无 **h.分析者:珍妮·史密斯、日期:3/21/1995   编辑者:约翰·赖利 日期:3/30/1995、审查者:亚历山德拉·珀西、所属部门:领班烘烤车间 。 [[category:工作分析|G]]
20240728-132233
抱怨冰山
== 什么是抱怨冰山 ==   客户的[[情绪管理]]的难点在于情绪的隐蔽和模糊性。抱怨或者投诉的客户,仅仅是满意的客户中很小的一部分,就如同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抱怨冰山由[[英国航空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因为他们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后绘制出来的图表如同冰山而得名,如下图1所示。   [[Image:抱怨冰山.jpg]]   在不满意的客户中,有69%保持了沉默,23%的人会对最熟悉的人提出抱怨,只有8%的人会与顾客关系[[管理人员]]沟通。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很多不满意顾客未引起重视。 == 如何化解冰山 ==   化解冰山,有三个基本措施:   (1)了解顾客的行为方式,对可能出现的抱怨提前作出化解。   (2)主动与[[客户沟通]],让沉默的顾客说出心中的不满意。   (3)及时处理顾客的抱怨。 == 抱怨冰山的适用范围 ==   该工具主要用于[[客户满意度]]管理,通过对冰山中下部分的认知,可以找到建立[[客户忠诚]]的有效途径。 == 经典案例 ==   [[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是一家主营制药的企业,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葛兰素史克]]位于第114位。抱怨冰山这一管理工具由英国航空发明以来,迅速在欧美和日本企业中得到推广,[[葛兰素史克]]利用这一工具,大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Category:顾客满意度工具|B]]
20240728-132239
担保责任有限公司
'''担保责任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什么的担保责任有限公司==   担保责任有限公司,又称担保有限公司或保证(责任)有限公司,其英文名称为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在这种[[公司]]中,[[股东]]的责任以他们已做出的[[保证]]在[[公司清算]]时向公司承担提供资产的数额为限,而不是或不仅是以其向公司的出资额为限。   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是以其出资额为限的,公司必须有与其[[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资本]]并以全部资产承担债务责任,这是[[大陆法系]]国家有限责任公司的典型特征。不过,英国及我国香港公司法中的担保责任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上述涵义有所不同,可谓以说是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种特殊形式。 ==担保有限公司的特点==   一是股东的[[有限责任]]限于其已做出的保证金额。英国公司法要求,担保有限公司组织章程中的保证条款必须规定,每个股东应保证,在他作为股东期间,或在他已停止作为股东后一年以内,如果公司清算,在其保证金额限度内,承担对[[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任。   二是担保责任有限公司可以有股份资本(share capital),也可以没有股份资本进行注册。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公司不需要营业资本(trading capital),因为创立这类公司的目的往往是非营利性,是以推进艺术、慈善、宗教、科学、体育等活动为目的。此外,这种公司的资金经常来源于其成员的捐助或会费。   三是拥有股份资本的担保有限公司,股东对公司负有双重责任。   一方面,他要以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对其已认股份中未付清的数额负有责任;   另一方面,他还要在其已做出的保证金额内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四是股东已承诺的保证金额带有储备债务的性质,不到公司清算时不得催缴;另外,也不得用于以[[公司债券]]持有人为[[受益人]]的[[抵押]]或者[[质押]]。五是公司的组织大纲和[[公司章程]]中必须说明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所负的有限的[[保证责任]],并依法登记。 [[Category:企业类型|D]]
20240728-132247
拾遗补缺策略
==什么是拾遗补缺策略==   '''拾遗补缺策略'''是指把[[营销]]和发展的重点集中于那些被主要企业所忽视掉的市场领域。   [[理想]]的“遗缺”[[市场]]是那些既有足够的供此类[[企业]]获利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又不属于较大企业利益范围的市场。 ==拾遗补缺策略的优势==   由于拾遗补缺策略远离竞争激烈的[[市场信息]],专找市场上有[[消费需求]]、但长期被忽视的市场去开发、去满足,所以[[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成功率很高。拾遗补缺策略一旦成功,能够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在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第一的形象。 ==拾遗补缺策略的注意事项==   采用拾遗补缺策略的[[中小企业]]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摸清大企业不愿涉足的“真空地带”的真实状况;其次要开发的[[产品]]、要上的项目有无[[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有多大,还有本企业的实力如何,要开发的产品或项目在[[经济]]上、[[技术]]上是否切实可行等。 [[Category:市场营销战略|S]]
20240728-132317
超市货架
'''超市货架(Supermarket Shelf)''' == 什么是超市货架==   '''超市货架'''是指专门用于寄存成件物品的[[保管设备]]。 ==超市货架的内容==   超市货架,普通型超市货架,经过加装隔网片边框,并将挂钩插按构造和螺丝衔接,使超市货架整体更稳定,移动方便,外型奢华美观承重力较强,适用于[[商店]],大中型[[超市]]。超市货架经过全新改装多种配件灵活搭配让你产品展示更加完美与突出商品展示重点,满足[[顾客]]多种视觉要求,超市货架层板以平方商品展示为主,达到[[促销]]作用,超市货架[[网格]]方便悬挂商品展示立体展示效果加大视觉冲击力增加[[顾客]][[购买欲望]]是商品[[宣传]]的[[直销]]武器。   1.大卖场货品陈列丰富,所以对[[货架]]承重的要求更高。其主要的[[客户]]是全国性[[大卖场]]的[[客户]]。   2.标准超货架是专为标准超市开发设计的[[货架]],最大的特点是轻便、美观,它没有大卖场货架那样复杂的附件种类,而且在陈列方式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商品]]的展示效果和人性化陈列。其[[主要客户]]为地方连锁型中型超市。   3.便利店货架适用于[[便利店]]、药妆店,采用无工具安装理念,安装简易。货架最大的特点是精致、轻便、美观,专业化强。。   超市货架根据其在卖场的使用位置主要分为:单面货架(主要用于靠墙)、双面货架、端架(用于一排双面货架的两端)。 ==超市货架的优点== #用货架陈列[[商品]],能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营业空间,把商品布置得井井有条,使[[顾客]]一目了然,把[[商品信息]]最快地传送给顾客,通过[[商品]]的感性展示,激发并加强购买的决心,同时也是售货员向顾客提供高水准的[[服务]]的基本经营设施。 #用货架陈列商品,可以有效防潮、防尘、防盗、防破坏等措施,以提高物资存储质量。 #分层次展示,组合拆装结构,安装方便简单,便于移动使用。虽然这些都是超市货架的优势,但是超市货架才要想进一步开拓超市货架的[[市场]],必须要想办法设计出更美观,更方便,给便宜,展示效果好的超市货架来。 #加强超市货架的稳固性。超市货架安装起来特别的方便,但是架子的[[稳定性]]是一个问题,通常一排链接的超市货架稳固性很好,单独的一个放置在那[[稳定性]]就比较差,超市货架厂要从稳定性上面下工夫,设计出来更结实牢固的架子。 #展示效果要多样化。目前的超市货架多为层次结构展示,另外加半圆头结合,这就是超市货架最花哨的展示方式了。现在[[市场]]上面的[[商品]]千姿百态,种类繁多,[[需要]]不同款式,展示效果新颖,[[装修]]得体的展示架子。超市货架可以借鉴精品货架的多种造型和款式来设计出更多的新款式。超市货架的新款式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要。所以超市货架厂加强超市货架的多样性展示效果 == 相关条目 == *[[阁楼式货架]] *[[流动式货架]] [[Category:存储|C]]
20240728-132326
顾客
'''顾客(Customer)''' == 顾客的定义 ==   《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顾客的“顾”是[[拜访]]、光顾的意思,“客”是指来宾、客人,还有以客礼相待的意思。   “顾客”一词是指[[商店]]或[[服务行业]]前来购买东西的人或要求服务的对象,包括组织和个人。因此,凡是已经来购买和可能来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算是顾客。所谓顾客是指所有享受服务的人或机构,也指把自己需求带给我们的人。   顾客原指购买物品商品的人、现解释为[[消费者]]。顾客 是[[商业服务]]或产品的采购者,他们可能是最终的消费者、代理人或供应链内的[[中间人]]。在市场学理论中,[[供应商]]必须营商事前,了解顾客及其市场的供求需要,否则事后的“硬销”[[广告]],只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又不环保。在客户服务中,有一种说法,“顾客永远是对的”。不过各方有不同的演译,例如顾客二字的个别定义。顾客一词源于习惯。一个顾客是时常探访某店铺的人,他常在该处购买,和店东维持良好关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顾客定义为: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 顾客的分类 ==   按接受产品的所有者情况分有[[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两类:   '''''[[外部顾客]]''''':指组织外部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和个人。例如,消费者、[[委托人]]、[[零售商]]和最终使用者等。包括[[最终消费者]]、使用者、收益者或采购方。   '''''内部顾客''''':指组织内部的依次接受产品或服务的部门和人员。可以是产品生产流水线上的下道工序的操作者,也可以是产品或服务形成过程中下游过程的部门,或者是帮助顾客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代理人。包括[[股东]]、经营者、员工,另,根据“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这一[[定义]],在一道生产线中,接收上道工续的产品的下一道工序 可理解为上一道工序的顾客。   按接受产品的顺序情况分有过去顾客、[[目标顾客]]和[[潜在顾客]]三类:   '''''过去顾客''''':已接受过组织的产品的顾客;   '''''[[目标顾客]]''''':正在接受组织的产品的顾客; [[category:营销环境|G]] [[category:顾客管理|G]]
20240728-132409
功能集成
== 什么是功能集成==   '''功能集成'''是指在[[产品设计]]、工程分析、[[工艺设计]]、制造、[[生产]]等方面的集成。 [[Category:生产管理术语|G]]
20240728-132414
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
[[image: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gif|left|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 *纽约银行梅隆公司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bnymellon.com/ == 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简介 ==   '''[[纽约银行有限公司]] ([[The Bank of New York Company, Inc.]] ,[[NYSE]]: BK) 和[[梅隆金融公司]] (Mellon Financial Corporation ,[[NYSE]]: MEL) 2007年7月宣布,双方已经完成合并,形成 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纽约银行梅隆公司),催生出一家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   纽约银行梅隆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为“BK”。   纽约银行梅隆公司的管理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跻身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商行列,并以其18万亿多美元的代管和托管资产成为全球领先的资产服务商。公司[[首席执行官]] Robert P. Kelly 表示:“我们正建立一个无人能及的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增长公司。我们在很多高增长型业务、无可匹敌的产品广度以及通过战略投资加快全球拓展的能力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新公司以服务卓越与业绩出众为特色,将形成一个以绝对的客户为本、注重[[团队合作]]和[[执行力]]为制胜法宝的[[企业文化]]。” 除了[[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以外,公司还提供企业信托、预托证券、结算和持股人服务。它将以1600多亿美元的客户资产位列美国财富管理商前10位,并且是领先的美国[[现金管理]]和全球支付服务供应商。公司业务结构均衡,全球各地的营收和盈余多样化,同时在快速增长的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行业也拥有业务。公司执行董事长 Thomas A. Renyi 表示:“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有能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和价值,为我们的股东带来更快的增长。我们已经按计划完成了这项[[合并]],现在已经准备好精心、严格地进行我们能力的整合,来满足我们客户未来的[[需求]]。”   [[纽约银行有限公司]]和梅隆金融公司于2年12月宣布合并计划,两公司的股东今年5月份以压倒性优势批准了这项交易。公司年营收规模约为130亿美元,试算市值约为500亿美元,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在全球共拥有40,000名员工。 == 纽约银行 ==   纽约银行(Bank of New York)由亚历山大·哈密顿(Alexander Hamilton)于1784年创立,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银行。纽约银行的业务包括证券服务、全球支付服务、资产管理及私人客户服务、企业银行业务、[[零售银行]]及[[金融市场]]服务,被喻为世界上最稳健、赢利能力最强的货币中心银行之一。纽约银行的总部位于美国金融中心地段纽约市华尔街一号,管理着遍布33个国家的分行和分支机构的国际网络。   纽约银行在亚太地区经营业务有着超过50年的历史。公司在这个地区的12个国家当中拥有18家[[办事处]],其中包括上海、东京、香港、新加坡、汉城与台北等地的分行,并雇佣了1,500名员工。   [[纽约银行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BK)是提供全系列服务的全球领导性企业,帮助机构与个人在超过100个全球市场中转移与管理它们的[[金融资产]]。公司有着与客户合作来通过其[[核心竞争力]]来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长期传统,其核心竞争力包括证券服务、[[国库券]]管理、投资管理与个人及地区银行服务等。公司广泛的全球客户库包括众多领先的金融机构、公司、政府机构、慈善基金与基金会等。 == 梅隆金融公司 ==   梅隆金融公司,为全球第五大资产保管集团,托管理及管理的总资产达4万亿美元,其中管理的资产为7290亿美元。该公司通过它的子公司为个人和金融[[机构投资者]]提供[[财富管理]]及全球性投资管理,为企业和机关提供全球性投资服务和为个体和小中大企业和机关提供各种各样的银行业务。 [[category:商业银行|M]] [[category:基金管理公司|M]] [[category:资产管理公司|M]] [[Category:美国企业|M]]
20240728-132422
旗型
  旗形为[[整理型态]]的一种 == 一.型态分析 == [[Image:旗形图2.jpg]]   旗形走势的型态就象一面挂在旗杆顶上的旗帜,这型态通常在急速而又大幅的市场波动中出现,股价经过一连串紧密的短期波动后,形成一个稍徽与原来趋势呈相反方向倾斜的长方形,这就是旗形走势。旗形走势又可分作[[上升旗形]]和[[下降旗形]]。   上升旗形的形成过程是:股价经过陡峭的飙升后,接着形成一个紧密,狭窄和稍徽向下倾斜的价格密集区域,把这密集区域的高点和低点分别连接起来,就可以划出二条平行而又下倾的直线,这就是上升旗形。   下降旗形则刚刚相反,当股价出现急速或垂直的下跌后,接着形成一个波动狭窄而又紧密,稍微上倾的价格密集区域,象是一条[[上升通道]],这就是下降旗形。   [[成交量]]在旗形形成过程中,是显著地渐次[[递减]]的。 [[最小目标位测算]] 旗杆的起点到旗杆的顶点就是旗形突破后的最小目标位。事实上,旗形或者三角形被突破后的涨势通常会超过这个最小目标位,而跌势却有可能达不到。 == 二.市场含义 ==   旗形经常出现于急速上升或下降的行情中途,在急速的直线上升中,成交量逐渐增加,最后达到一个短期最高记录,早先持有股票者,已困获利而卖出,上升趋势亦遇到大的阻力,股价开始小幅下跌,形成旗形。不过大部分投资者对后市依然充满信心,所以回落的速度不快,幅度也十分轻微,成交量不断减少,反映出市场的沽售力量在回落中不断地减轻。经过呈段时间整理,到了旗形末端股价突然上升,成交量亦大增,而且几乎形成一条直线。股价又象形成旗形时移动速度一样急速上升。这是上升形成的旗形。   在下跌时所形成的旗形,其形状为上升时图形之倒置,在急速的直线下降中,成交量增加达到一个高点,然后有支撑反弹,不过反弹幅度不大,成交量减少,股价小幅上升,形成旗形,经过一段时间整理,到达旗形末端,股价突然下跌,成交量大增,股价续跌。   以上分析可见,旗形是个[[整理形态]]。即型态完成后股价将继续原来的趋势方向移动,上升旗形将有向上突破,而下降旗形则是往下[[跌破]],上升旗形大部分在牛市第三期中出现,因此形态暗示升市可能进入尾声阶段。下降旗形大多在熊市第一期出现,这型态显示大市(或介)可能作垂直式的下跌。因此这阶段中形成的旗形十分细小,可能在三,四个交易日内经已完成,如果在熊市第三期中出现,旗形形成的时间需要较长,而且跌破后只作有限度的下跌。   旗形型态可量度出最少升/跌幅。其量度的方法是突破旗形(上升旗形和下降旗形相同)后最少升/跌幅度,相等于整支旗杆的长度。至于旗杆的长度是形成旗杆的突破点开始,直到旗形的顶点为止。 == 三.要点提示 ==   (1)这型态必须在急速上升或下跌之后出现,成交量则必须在形成型态期间不断地显著减少。   (2)当上升旗形往上突破时,必须要有成交量激增的配合;当下降旗形向下跌破时,成交也是大量增加的。   (3)在型态形成中,若[[股价趋势]]形成旗形而其[[成交量]]为不规则或很多又非渐次减少的情况时,下一步将是很快的[[反转]],而不是整理。即上升旗形往下突破而下降旗形则是向上升破。换言之,高成交量的旗形型态市况可能出现逆转,而不是个整理型态。因此,成交量的变化在旗形走势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观察和判断形态真伪的唯一方法。   (4)股价应在4周内向预定的方向突破,超出3周时,就应该特别小心,怀疑该形态的效力。 [[Category:股价型态|Q]]
20240728-132428
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Contrary Investment Strategy)''' == 反向投资策略概述 ==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票收益]]是不可预测的。然而,在近二十年来的[[实证研究]]中不断发现股票[[收益率]]具有一定可预测性的证据,这些异常现象使得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和[[市场效率]]理论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例如[[规模效应]]、[[价益比效应]]及[[帐面市值比效应]]。在此背景下[[行为金融理论]]产生并发展起来,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同于传统的[[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其中之一。反向投资策略就是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股票收益率]]情况排序,买人过去表现较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据此构成的零投资组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策略]]。 == 反向投资策略相关研究 ==   [[De Bondt]] and [[Thaler]](1985)认为市场会过度反应。也就是表现好的股票股价会过度高估,而表现差的股票股价则会被过度低估,所以在过一段时间以后,表现好的股票股价会向下修正,而表现差的股票股价会向上修正;因此反向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报酬。   [[Chang]],[[Meleavey]] and [[Rhee]](1995)从1975年到1991年期间的[[日本证券市场]]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反向[[投资]]短期内存在获利机会。   [[Conrad]] and [[Kaul]](1998)以八种不同的形成期,交叉探讨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投资策略]]在不同持有期间的获利性。发现反向投资可以在极短期(1月或是1个星期)和极长期(3到5年或者更长)可以获利。[[Blume]],[[Easley]] and [[O'Hara]](1994)将[[交易量]]作为技术分析的依据,发现将交易量加入投资策略中有显著的[[收益]]。 == 加入解释因子后的反向投资策略研究 ==   (1)'''加入[[MKT]]后的反向投资策略'''   对于[[市场状态]]因子的MKT,以形成期市场累积报酬减去形成期累积[[无风险利率]]之正负号作为是否执行反向投资策略的标准,执行结果表明当MKT为正作为操作标准时,反向投资策略的获利普遍提高,而当MKT为负作为操作标准时,反向投资策略的获利普遍降低。其中获利提升以2年一9月和2年一1年组合最为明显。   (2)'''加入[[Range]]后的反向投资策略'''   对于市场状态因子的Range,以月度之间横断面个股累积报酬最大差距的变动方向正负号作为反向投资策略的标准,当<math>\triangle</math>Range为正时,说明横断面个股累积报酬最大差距扩大。反之亦然。执行结果表明Range因子对反向投资策略获利的影响不是非常地明显。当<math>\triangle</math>Range为正时,在形成期为6个月至1年的[[投资组合]]中反向投资策略获利普遍提高,在形成期为2年以上的投资组合中反向投资策略获利普遍降低,反之亦然。   (3)'''加入[[PE]]后的反向投资策略'''   就整体而育,([[市盈率]]低的输家一市盈率高的赢家)的策略最优,而(市盈宰高的输家一市盈率低的赢家)的策略明显劣于其他策略。另外,(市盈率高的输家一市盈率高的赢家)的获利情况居于第二且具有显著性,说明市盈率高的赢家具有非常明显的反转倾向。卖出市盈率高的赢家可以确保反向投资的获利以及其显著性。   (4)'''加入[[SMB]]后的反向投资策略'''   (公司规模小的输家一公司规模大的赢家)的策略与(公司规模小的输家一公司规模小的赢家)的策略明显优于其他策略,而(公司规模大的输家一公司规模小的赢家)明显最差。就整体而言,以(公司规模小的输家一公司规模大的赢家)的策略获利最优。故投资策略中如果包括买进规模小的输家,则可以确保反向投资的获利以及其显著性。   (5)'''加入[[HML]](t-p,t-1)后的反向投资策略'''   ([[市净率]]低的输家一市净率高的赢家)的策略与(市净率高的输家一市净率高的赢家)的策略优于其他策略,其中以(市净率低的输家一市净率高的赢家)的策略获利最住,而(市净率高的输家一市净率低的赢家)的策略获利最差。市净率高的赢家较容易[[反转]]。 == 反向投资策略的意义 ==   反向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理论发展至今最为成熟的投资策略,主要源于人们对信息过度反应的结果,是基于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特征。这种策略最初的提出是基于debondt和thaler对股市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此后一系列的研究也对股市的过度反应以及长期的股价反转的看法提供了支持。对此,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这是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的结果,通过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未来进行[[决策]],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这就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运用反向投资策略进行投资,实质上是通过使投资者对基于过度自信等引起的[[噪声交易者]]反应偏差的修正而获利。 这种修正是[[证券市场运行]]的一个自然的过程。投资者应当密切关注证券市场上各种股票的价格走势,并将其价格与基本价值进行比较,寻找价格远远偏离价值的股票,构建投资组合,等价格回归价值时获得收益。在实际的[[证券交易]]中,投资者可以选择低市盈率的股票、低市净率的股票、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鲜有人问津的股票,这些股票由于长期不被投资者看好,价格的负泡沫现象比较严重,其未来的走势就可能是价值回归。特别是当股市走熊时,市场往往对具有较大潜力的中小盘[[成长股]]关注不够,投资者应该努力挖掘这类成长型股票并提前介入,等待市场走好价值回归时就可以出售获利。 [[Category:股票投资方法|F]]
20240728-132443
聚焦主义
'''聚焦主义(Focalism)''' ==什么是聚焦主义==   '''聚焦主义'''(Focalism)又称“焦点主义”或者“聚焦错觉”,是指个体全神贯注于一个特定的事件,而很少关注其他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的倾向。个体在对实际情况或某一事件进行判断时,通常会将注意资源集中于某些特定的细节,而不是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由于过于关注一件事(焦点事件或假设),人们往往会忽略其他重要的考虑因素,最终做出不准确的判断。 ==聚焦主义的影响==   聚焦主义已经被证明会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产生偏见<ref>克鲁格和布鲁斯(2004年)。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中的自我中心主义和焦点主义。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40,332-340</ref>。 ===情感预测===   第一个领域是情感预测,或对未来[[感觉]]和情绪的预测。人们往往会高估积极和消极事件对他们未来[[幸福]]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影响[[偏差]]。   影响偏差的一个原因是倾向于过于狭隘地关注积极或消极事件本身,而忽略了其他非焦点事件也会影响未来思想和情绪的程度。例如,当预测他们的球队赢得一场重要比赛几天后的感受时,大学生过于关注胜利本身的前景,而忽略了考虑所有其他事件——与朋友争吵、即将到来的有机化学考试或父母来访——这些事件将在比赛后的日子里占据他们的注意力。   情感预测中的焦点主义也解释了为什么加州人和中西部人都错误地认为生活在加州的人总体上更幸福。当比较加州和中西部的生活时,人们过于关注两个地区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异——气候——而没有考虑到在中西部生活与在加州生活相当甚至更好的所有其他更重要的方面。的确,加州人比中西部人更满意自己地区的气候。但是总体来说,气候并不是决定人们生活幸福程度的重要因素。令人满意的关系、有回报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水平]]是幸福的更重要的决定因素。   一些研究人员提出,聚焦主义也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倾向于[[低估]]像截瘫这样的残疾人的幸福。根据这一观点,当[[想象]]截瘫患者的生活时,人们过于关注截瘫会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糟的方式,而忽略了考虑他们生活中所有会保持不变的积极方面。然而,几项调查都未能找到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相反,人们似乎低估了截瘫患者的快乐,因为他们低估了人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甚至是消极的环境。 ===社会比较===   聚焦主义运作的第二个领域是社会比较。当将自己的特质、能力或未来与他人进行比较时,人们会过多地关注[[自我]],而忽略比较对象的信息。   例如,人们在判断他们是否比同龄人更有可能或更不可能经历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时,过于关注他们自己经历这些事件的可能性,而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同龄人也将经历这些事件的可能性。这导致他们高估了自己经历常见事件的相对几率,低估了自己经历罕见事件的相对几率,对某几类事件产生了不切实际的乐观(常见积极事件和罕见消极事件),但对其他事件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悲观(常见消极事件和罕见积极事件)。这种相同的焦点论在技能和能力的比较判断中起作用,在这种比较判断中,人们判断自己完成简单任务(如操作电脑鼠标)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而判断自己完成困难任务(如杂耍)的能力低于平均水平。   最后,聚焦主义导致人们倾向于高估共享利益和共享逆境在竞争环境中对自身表现的独特影响程度。例如,在估计他们赢得包含通配符的扑克游戏的机会时,人们过于关注通配符如何帮助自己的牌,而对这些相同的牌如何帮助对手的牌关注不够。因此,人们可能会在包含通配符的游戏中下注更多,尽管包含通配符对所有玩家的机会都有同等影响。 ==聚焦主义的文化差异==   对聚焦主义的敏感性因文化而异。与北美人和西欧人相比,亚洲人更倾向于整体思考,关注大局。   这表明亚洲文化中的人们在判断时不太可能遭受焦点主义,研究支持这一假设。亚洲人在预测他们未来的幸福时,不太可能专注于单一的焦点事件(如天气变化),因此他们也不太可能错误预测他们未来的幸福。 ==聚焦主义的预防==   如何减少焦点主义?消除偏见的方法取决于影响一个人判断的焦点类型<ref>威尔逊博士、惠特利博士、迈耶斯博士、吉尔伯特博士和阿克瑟姆博士(2000年)。聚焦主义:情感预测中持久性偏差的来源。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78,821-836</ref>。   为了预测一个人在积极或消极事件后的未来幸福,可以通过列出所有其他将来会争夺一个人注意力的事件来减少聚焦主义。   对于[[社会比较]],焦点主义可以通过将注意力从自我转移到比较目标上来减少。例如,人们可以被要求与自己的技能进行比较,而不是被要求与他们的同龄人进行比较来判断他们的同龄人的技能。这种技巧让人们更关注他们对同伴的了解,结果是产生了更少的自我关注的判断。 ==相关条目== *[[禀赋效应]] *[[锚定效应]] *[[幸存者偏差]] *[[规划谬误]]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心理学|J]] [[Category:决策理论|J]]
20240728-132451
2010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_(1-100)
<noinclude> {{:2010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 </noinclude> {|class=wikitable !排名 ||公司中文名称||公司英文名称||营收<br>(单位:百万美元)||净利润<br>(单位:百万美元) |- |1||[[沃尔玛]]||[[Wal-Mart Stores]]||408,214||14,335 |- |2||[[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285,129||12,518 |- |3||[[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284,650||19,280 |- |4||[[英国石油公司]]||[[BP]]||246,138||16,578 |- |5||[[丰田汽车]]||[[Toyota Motor]]||204,106||2,256 |- |6||[[日本邮政控股]]||[[Japan Post Holdings]]||202,196||4,849 |- |7||[[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187,518||5,756 |- |8||[[中国国家电网]]||[[State Grid]]||184,496||-343 |- |9||[[安盛集团]]||[[AXA]]||175,257||5,012 |- |1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165,496||10,272 |- |11||[[雪佛龙]]||[[Chevron]]||163,527||10,483 |- |12||[[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up]]||163,204||-1,300 |- |13||[[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156,779||11,025 |- |14||[[道达尔]]||[[Total]]||155,887||11,741 |- |15||[[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150,450||6,276 |- |16||[[大众汽车]]||[[Volkswagen]]||146,205||1,334 |- |17||[[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139,515||4,858 |- |18||[[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130,708||8,106 |- |19||[[忠利保险]]||[[Assicurazioni Generali]]||126,012||1,820 |- |20||[[安联集团]]||[[Allianz]]||125,999||5,973 |- |21||[[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123,018||12,535 |- |22||[[家乐福]]||[[Carrefour]]||121,452||454 |- |23||[[福特汽车]]||[[Ford Motor]]||118,308||2,717 |- |24||[[埃尼集团]]||[[ENI]]||117,235||6,070 |- |25||[[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115,632||11,728 |- |26||[[惠普]]||[[Hewlett-Packard]]||114,552||7,660 |- |27||[[意昂集团]]||[[E.ON]]||113,849||11,670 |- |28||[[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112,493||8,055 |- |29||[[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GDF Suez]]||111,069||6,223 |- |30||[[戴姆勒]]||[[Daimler]]||109,700||-3,670 |- |31||[[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109,656||5,302 |- |32||[[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108,927||7,562 |- |33||[[花旗集团]]||[[Citigroup]]||108,785||-1,606 |- |34||[[麦克森公司]]||[[McKesson]]||108,702||1,263 |- |35||[[韦里孙通讯公司]]||[[Verizon Communications]]||107,808||3,651 |- |36||[[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106,538||1,564 |- |37||[[桑坦德银行]]||[[Banco Santander]]||106,345||12,430 |- |38||[[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104,589||0 |- |39||[[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103,736||5,834 |- |40||[[西门子]]||[[Siemens]]||103,605||3,097 |- |41||[[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103,189||-10,949 |- |42||[[劳埃德银行集团]]||[[Lloyds Banking Group]]||102,967||4,409 |- |43||[[卡地纳健康集团]]||[[Cardinal Health]]||99,613||1,152 |- |44||[[雀巢]]||[[Nestle]]||99,114||9,604 |- |45||[[CVS Caremark]]||[[CVS Caremark]]||98,729||3,696 |- |46||[[富国银行]]||[[Wells Fargo]]||98,636||12,275 |- |47||[[日立]]||[[Hitachi]]||96,593||-1,152 |- |48||[[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95,758||13,425 |- |49||[[德克夏集团]]||[[Dexia Group]]||95,144||1,404 |- |50||[[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Gazprom]]||94,472||24,556 |- |51||[[本田汽车]]||[[Honda Motor]]||92,400||2,891 |- |52||[[法国电力集团]]||[[électricité de France]]||92,204||5,428 |- |53||[[英杰华集团]]||[[Aviva]]||92,140||1,692 |- |54||[[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91,869||15,504 |- |55||[[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91,767||-4,167 |- |56||[[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91,182||1,608 |- |57||[[麦德龙]]||[[Metro]]||91,152||532 |- |58||[[乐购]]||[[Tesco]]||90,234||3,690 |- |59||[[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89,794||491 |- |60||[[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89,329||7,499 |- |61||[[联合健康集团公司]]||[[UnitedHealth Group]]||87,138||3,822 |- |62||[[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84,157||942 |- |63||[[日产汽车]]||[[Nissan Motor]]||80,963||456 |- |64||[[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80,722||-7,011 |- |65||[[松下]]||[[Panasonic]]||79,893||-1,114 |- |66||[[宝洁]]||[[Procter & Gamble]]||79,697||13,436 |- |67||[[韩国LG集团]]||[[LG]]||78,892||1,206 |- |68||[[西班牙电话公司]]||[[Tlefónica]]||78,853||10,808 |- |69||[[索尼]]||[[Sony]]||77,696||-439 |- |70||[[克罗格公司]]||[[Kroger]]||76,733||70 |- |71||[[法国BPCE银行集团]]||[[Groupe BPCE]]||76,464||746 |- |72||[[保诚集团]]||[[Prudential]]||75,010||1,054 |- |73||[[慕尼黑再保险集团]]||[[Munich Re Group]]||74,764||3,504 |- |74||[[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74,000||2,912 |- |75||[[日本生命保险公司]]||[[Nippon Life Insurance]]||72,051||2,624 |- |76||[[美源伯根公司]]||[[AmerisourceBergen]]||71,789||503 |- |77||[[中国移动通信]]||[[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71,749||11,656 |- |78||[[韩国现代汽车]]||[[Hyundai Motor]]||71,678||2,330 |- |79||[[好市多公司]]||[[Costco Wholesale]]||71,422||1,086 |- |80||[[沃达丰]]||[[Vodafone]]||70,899||13,782 |- |81||[[巴斯夫]]||[[BASF]]||70,461||1,960 |- |82||[[宝马]]||[[BMW]]||70,444||284 |- |83||[[苏黎世金融服务公司]]||[[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70,272||3,215 |- |84||[[瓦莱罗能源公司]]||[[Valero Energy]]||70,035||-1,982 |- |85||[[菲亚特]]||[[Fiat]]||69,639||-1,165 |- |86||[[德国邮政]]||[[Deutsche Post]]||69,427||895 |- |87||[[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69,295||18,832 |- |88||[[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69,207||1,707 |- |89||[[东芝]]||[[Toshiba]]||68,731||-213 |- |90||[[英国法通保险公司]]||[[Legal & General Group]]||68,290||1,346 |- |91||[[波音]]||[[Boeing]]||68,281||1,312 |- |92||[[美国邮政总局]]||[[U.S. Postal Service]]||68,090||-3,794 |- |93||[[卢克公司]]||[[Lukoil]]||68,025||7,011 |- |94||[[标致]]||[[Peugeot]]||67,297||-1,614 |- |95||[[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CNP Assurances]]||66,556||1,396 |- |96||[[巴克莱银行]]||[[Barclays]]||66,533||14,648 |- |97||[[家得宝公司]]||[[Home Depot]]||66,176||2,661 |- |98||[[塔吉特公司]]||[[Target]]||65,357||2,488 |- |99||[[安塞乐米塔尔公司]]||[[ArcelorMittal]]||65,110||118 |- |100||[[维朋公司]]||[[WellPoint]]||65,028||4,746 |} <noinclude> '''返回[[2010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 </noinclude>
20240728-13245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什么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是由政府负责组织实施,针对广大农村居民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模式。“新”是相对早期开展的以农民自我[[储蓄]]为主的老农保而言的,“新”体现在政府的组织责任和财政投入(包括兜底责任)。新农保制度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共同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 ==   国发〔2009〕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就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新农保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1、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   2、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3、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二、任务目标'''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镇),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三、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说明''':   1、16周岁及以上的在校学生,暂不参加新农保。   2、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不再参加新农保,将来可以接续。   '''四、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1.个人缴费'''   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2.集体补助'''   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3.政府补贴'''   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五、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七、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要引导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具体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   '''八、待遇调整'''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   '''九、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实行省级管理。   '''十、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责,制定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试点地区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十一、经办管理服务'''   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地区,要认真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建立全国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试点地区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整合现有农村社会服务资源,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新农保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金中[[开支]]。   '''十二、相关制度衔接'''    原来已开展以个人缴费为主、完全个人账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称老农保)的地区,要在妥善处理老农保基金债权问题的基础上,做好与新农保制度衔接。在新农保试点地区,凡已参加了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制定。要妥善做好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   国务院成立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并督促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总结评估试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试点地区也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试点工作。   '''十四、制定具体办法和试点实施方案'''   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试点具体办法,并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要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周密测算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试点实施方案,按要求选择试点地区,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试点县(市、区、旗)的试点实施方案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十五、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   各地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和经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好事办好。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老农保的区别 ==   '''新农保和以前一些地方实行的老农保几点区别:'''   第一,[[筹资]]的结构不同。过去的老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它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 [[Image:新老农村保险.jpg|right|200px]]   第二,老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当然,新农保政策是要通过试点完善之后逐步推开,并不是说从明天开始大家就可以领钱了。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注意要点 ==   根据《决定》精神,在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应重点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筹资机制'''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保障老年居民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保险制度,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有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缴纳一定的[[保费]],当然缴纳保费的多少取决于当地所建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程度的高低。在参保个人缴费的基础上,当地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参保农民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而当地政府则应根据[[地方财政]]实力状况,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一定资金补贴。   从全国各地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情况看,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资金补贴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该市2003年就出台了《苏州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低水平、广覆盖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他们把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务农人员纳入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所有参保的务农人员,县级和镇级[[财政补贴]]50%左右,有的县(市)达到60%。在2003―2005年间,全市各级财政对务农人员的参保补贴额达到13.38亿元,且每年的补贴资金呈上升趋势。该市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方式建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有效地解除了广大参保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成为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二、高度重视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   在按照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分担的基础上建立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后,应高度重视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否则将面临较大的[[长期资金]]支付压力。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基金管理和[[投资政策]],探索基金市场化的[[投资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还应研究不同地区做实个人账户的办法,研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投资管理政策,以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可持续发展。   '''三、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的办法'''   各地政府除了应通过缴费补贴、基金贴息、待遇调整补贴、老年人直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外,还应破除城乡分割体制,创造条件探索实现农村和城镇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Category:社会保险|X]]
20240728-132509
企业服务效率
'''企业服务效率(The efficiency of business services)''' == 什么是企业服务效率==   '''企业服务效率'''是指企业服务资源投入与[[企业服务]]效果产出的比率以及企业服务资源分配的有效性。 == 企业服务效率的内涵 ==   企业服务效率是联系企业服务资源和企业服务效果的核心环节,企业服务效率的提高可以在保持企业服务效果不变的前提下节省企业服务资源,从而使[[企业]]有可能避免预支过多的[[服务能力]],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企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上。企业服务效率的[[价值]]由价值客体、价值主体和客体满足主体的程度三个要素组成,由此可以引申出与此三要素分别联系的企业服务效率的三重价值维度,即“何种服务效率”、“谁的服务效率”、“怎样的服务效率”。 == 企业服务效率的内容 == *企业服务效率价值的前提。   “何种服务效率”的价值客体是企业服务效率的价值维度的前提和基础。符合伦理的企业服务效率,意味着[[企业服务]]行为[[应该]]只以较少的企业服务资源投入就能获得良好的企业服务效果和[[利益]],包括[[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因此,企业服务效率应当是企业服务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生态效率]]的统一。 *企业服务效率价值的核心   “谁的服务效率”的价值主体是企业服务效率的价值维度的核心。对企业服务效率的价值主体性的追问,实质上就是要考察企业服务效率获得的目的(为了谁)的伦理合[[理性]]。 对企业服务效率进行伦理价值考量,首先要追问这种考量是否具有必要性。 *企业服务效率价值的归属   “怎样的服务效率”是企业服务效率价值的最终归属,它关涉到企业总体资源分配效率、企业服务资源[[分配效率]]、[[顾客服务]]深度选择效率的价值维度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企业与其总体资源配置效率、企业服务对象与企业服务资源之间的[[利益分配]]效率、企业服务生产者与企业服务[[消费者]]的[[素质]][[能力]]效率的价值维度的问题。在这三重考量维度中,[[企业]]与其总体[[资源配置效率]]、企业服务对象与企业服务资源之间的利益分配效率是前提和基础,企业服务生产者与企业服务消费者的素质能力效率的发展是根本目的。 == 相关条目 == *[[企业服务]] *[[备件供应服务]] [[Category:服务管理|Q]]
20240728-132525
行政听证
== 什么是行政听证 ==   '''行政听证''',是指行政机关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重大事项或者重大决定之前,充分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见的活动。听证制度是促进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和现代行政程序的重要支柱性制度,是现代制度所追求的公正性与民主性的集中表现。 == 行政听证的起源 ==   行政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重大的、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决定之前,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然后根据双方质证、核实的材料作出行政决定的一种程序。行政听证程序是行政程序的核心和灵魂。其目的在于弄清事实、发现真相,给予当事人就重要的事实表现意见的机会。通过实行行政听证制度,使得行政过程的公开性、透明度得以提升,在有效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亦能优化行政机关的对外形象,公民与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均能得到增强。   听证程序起源于英美法系的自然公正原则。最初它适用于司法领域,称之为司法听证。由于其公正性,后逐渐适用于立法领域,称之为立法听证。进入20世纪后,听证程序进入了行政领域,称之为行政听证。行政听证制度既是听政制度的一个重要分类。美国是最早在法律上确立听证制度的国家。1946年的《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凡行政机关作出涉及公民利害关系的行政决定,包括制定行政规章和行政裁决,都应当给予利害关系人陈述意见的机会,除非法律有例外的规定。该法的制定,改变了传统以行政效率优先的行政法原则,而代之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对行政权力的行使加以控制的行政法原则。因此,听证程序构成了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并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中国的听证程序产生于1996年通过的《行政处罚法》,主要是在借鉴美国听证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听证程序对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增强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由于我国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强大的权力和优越的地位,其行政处罚的对象又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因而,如何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到非法侵害,如何约束行政机关公正行使权力,这就成为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听证程序则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充分行使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设置了一种程序上的保障制度。在听证程序中,当事人有权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有权为自己辩解;有权要求行政机关提供证据和处罚依据;有权与执法者进行对质和辩论。同时,听证程序的运用,也可使行政机关在执法时,防止执法人员主观臆断,滥用职权。 == 行政听证的内容 ==   1、听证组织者听证组织者在听证程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为有权做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通过立法形成了三个领域的行政听证,即行政处罚听证、价格决策听证和行政立法听证。但就这三个领域的听证来讲,其关于听证组织者的规定都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为完善我国行政听证组织者制度,立法应对以下问题做出规定。(1).对“听证组织者”具体化,增强实践中的可操作性。首先,在行政处罚领域,可参照北京等省市的行政处罚听证规则,依照实施处罚的实施机关的不同分为行政机关的听证、授权机构的听证、委托组织的听证、共同实施处罚机关的听证。对于行政机关,一般由拟作出处罚的机关组织政府法制工作部门负责;对于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物管理职能的组织实施的处罚,自行组织听征;受委托实施处罚的组织拟作   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组织听证,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机关或组织听证,即不得转委托或再委托。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做出行政处罚的,听证由共同做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组织。   其次,关于立法听证的组织机关,可参照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如在美国,联邦立法中的立法听证组织一般由委员会担任,这些委员会主要有常设委员会、小组委员会、协商委员会、专门委员会、联合委员会。其中,在美国国会的立法中发挥重要作用,担任听证任务最多的,是常设委员会下的小组委员会,其主要是通过立法听证的方式审议呈送给两院的提案。”在中国深圳,听证组织由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如计划预算委员会)半数以上的组成人员组成。参照以上做法,可以在享有立法权力的各级行政机关或者所属部门中分离出一部分成员成立专门的立法听证组织,专门从事听证工作。这既具有可行性,同时,也有利于听证效率的提高。(2),规定听证组织者的职权职责,保障听证顺利举行。参照国外行政程序法的规定及我国部分地区的规定,听证组织者的职责包括:(a)接受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听证 .申请。(b)听证期目前的相当期限内,向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发出书面的听证通知书。(c)登记作证和邀请证人。如在中国深圳,参加听证会的证人由市人大专门委员会确定,由工作人员邀请。(d)准备文件。组织者的工作人员在举行听证前和听证中为听证人员准备文件、相关的背景资料及政策研究资料(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法院判例,政府报告,学术论文及主要事件表),有关听证议题范围和目的的记叙、解释说明、讨论议案的摘要,有关利益群体及其他重要的不同意见的信息问题等。(e)选任或指定听证主持人。(f)依据听证内容,合理安排听证会代表及确定听证会代表的构成及人数。   2、听证主持人听证主持人是负责听证活动组织工作的调节和控制,使得听证活动按照法定程序合法完成的工作人员。从各国对听证主持人的规定看,听证主持人制度包括资格要求、选任、职权职责、回避等一系列内容。而我国相关法律关于听证主持人的规定过于简略,只有听证主持人从何种部门选定的规定,没有主持人的资格要求,也没有职权职责的规定,主持人的回避也未制度化。这使得主持人独立   执行职务不能得到保障,听证的公正也难以确保。规定听证主持人的资格,确保听证的质量。纵观各国行政程序法,主持人的选拔都体现了一定的资格要求。美国的行政法官从有律师资格和行政经验的人员中选任。我国台湾地区,在行政程序法中规定必要时可由行政机关首长指定律师、相关专业人员或其他熟悉诸法令人员在场   协助听证主持人。参照国外行政程序法及国内某些地方性规章的规定(如《天津市行政处罚听政程序》、《北京市行政处罚听政程序实施办法》和《江苏专利处罚听政规则》等),听政主持人应具备下列资格。 [[Category:行政管理|X]]
20240728-132532
平衡表法
'''平衡表法(Balance Table Method)''' == 什么是平衡表法<ref name="E">张仲礼,林甫生,朱根主编.探索·创新当代经济新学科新方法新流派(第三卷)[M].ISBN:978-7-80745-185-3/F0-53.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6</ref> ==   '''平衡表法'''也称平衡表分析法,是指平衡表法是用合计数相等的两组互有联系的项目(或[[指标]])所组成的平衡表,反映各种经济现象间平衡关系和比例关系的方法。 == 平衡表法的基本形式<ref name="E"/> ==   反映实际数字的平衡表为[[统计平衡表]];反映计划数字的平衡表为计划平衡表。平衡表的基本形式有[[单项式平衡表]]、[[综合式平衡表]]和[[矩阵式平衡表]]。   [[单项平衡表]]用于表明或安排个别产品或个别[[生产要素]]的平衡关系,如煤炭平衡表、粮食平衡表、人口平衡表、劳动力平衡表和[[资金]]收支平衡表等。单项平衡表采用“T”形格式,将资源与需要、[[收入]]与[[支出]]分列平衡表的两边,便于平衡表两边的总量与各个构成项目进行比较。需要与[[资源]]、[[收入]]与[[支出]]不相等时产生的平衡差表现为结余或缺口,由计划加以不断平衡。表是某种[[物资平衡表]]。   '''××物资平衡表''' {|class=wikitable |- |一、期初库存||一、生产需要 其中:分部门、分所有制、分地区 |- |二、生产 其中:分部门、分所有制、分地区 |二、[[基本建设]]需要 分投资来源 分主要项目 |- |三、进口||三、市场民用 |- |四、动用国家储备||四、出口 |- |五、其他||五、补充国家储备 |- |六、合计||六、其他 |- |七、平衡差(结余)||七、[[期末库存]] |- |||八、合计 |- |||九、平衡差(缺口) |- |}   [[综合平衡表]]用于表明或安排多种产品和[[生产要素]]或一系列企事业单位等的平衡关系和运动过程。在表的主栏列出一系列产品、生产要素及[[国民经济]]的部门、[[所有制]]和地区等构成。在表的宾栏,或列出两组[[平衡项目]],如综合物资平衡表;或列出人力、物力、财力的具体变化过程,如[[国民财产]]平衡表;或列出收入的形成与[[分配]]使用过程,如国民收人[[生产]]、[[分配]]、使用平衡表。   [[矩阵式平衡表]]又称[[棋盘式平衡表]],用于表明或安排产品问、部门间、地区间在[[生产]]和消耗、收人和支出、调入和调出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平衡关系。表的主栏和宾栏所列的项目与顺序完全一致,纵横交叉成棋盘形式,如[[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   一系列互相联系补充的平衡表构成平衡表体系,从不同方面分别或综合反映人力、物力、财力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运动过程和平衡关系。 == 平衡表法的应用<ref name="E"/> ==   平衡表法广泛运用于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计划统计实践。前苏联等中央[[计划经济]]国家采用“[[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情况。整个体系包括:   (1)[[社会总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   (2)[[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再分配]]和最终使用平衡表;   (3)部门联系平衡表;   (4)劳动力平衡表;   (5)[[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平衡表;   (6)[[居民收入]]和消费平衡表;   (7)非物质服务平衡等。   平衡表在编制计划的开始阶段,可用来匡算出[[计划]]期国民经济可能达到的规模和速度,以及各项主要比例关系的基本趋向;在编制[[计划]]草案阶段,与各部门、各地区计划结合,可用来协调平衡[[计划指标]];计划编制后,平衡表是检查计划执行过程中各项[[指标]]平衡状况的工具。 == 平衡表法和平衡方程法的关系<ref>谭国英等编.统计原理与经济统计问答[M].ISBN:7-5044-0093-9/F222.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ref> ==   平衡表法和[[平衡方程法]]是同类性质的方法,每个平衡表都至少包括一个方程或一组方程。   平衡表法同平衡方程法比较,它的经济意义比较明确,内容比较固定,把数字描述同文字描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便于结合经济内容进行平衡核算和分析。   利用平衡表进行综合平衡[[统计核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首先,一个平衡表中可以包括许多[[统计指标]],形成一个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或者是[[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分解指标,或者是与[[社会产品]]、国民收入有关的分类分组,可用于满足[[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需要。   第二,平衡表既能反映国民经济中的数量对等关系,又能够反映出各种比例关系;既可实现形式上的平衡,又可据以分析内容方面的平衡问题。   第三,利用平衡表可以形象地反映社会产品、国民收人的运动过程。所以,一个平衡表就是一个[[国民经济统计]]模型。 == 相关条目 == *[[平衡方程法]] *[[平衡帐户法]] *[[投入产出法]] *[[经济模型法]]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统计方法|P]]
20240728-132542
差别优势
== 什么是差别优势 ==   差别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向客户提供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优势。竞争厂商在某种商业活动中能够互相区别的程度,是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在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差别优势。从表面上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种[[价值活动]]是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却不具有差异性。   这是因为它们所追求的独特性不能为顾客所认同,而且具有差别优势的厂商也时常对成本的差异性或已获得的某种差异性的可持续性重视不够。所以,一个企业只有当它能够为顾客提供一些独特的、对顾客来说其价值不仅仅是价格低廉的东西时,这个企业就具有了区别于其竞争厂商的差别优势。“差别优势”是[[企业竞争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代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 == 差别优势的内容要素 ==   差别优势有二个基本要点:   其一是“差别”,即与竞争者不同的,有差别的方面。这突出了企业与其它企业的特殊性,它要求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服务或营销能力等一切竞争手笔手段上具有与竞争者不同的特点,使企业的经营具有特色。这是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基础。“差别”是企业具有特色,追求个性。这种追求个性根源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差异化]]造成的。   其二是“优势”,即不仅与竞争者形成差别,而且还要使这种差别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企业利用先进技术使产品质[[量比]]竞争者高出一筹,成为名牌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竟争力。总之,现代企业应在竞争中寻求某种“差别优势”。 == 产品的差别优势 ==   在目前的买方市场格局中,消费者即使产生对某种商品的[[动机]]也不一定购买本企业产品,只有本企业产品更能激发者的动机才行。因此,企业应推出比竞争产品更让者喜爱的商品,即差别优势商品。因为与众不同且更具吸引力的商品对动机的激发力更强。   从营销角度看,产品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核心产品]],即产品的[[使用价值]];二是[[形式产品]],即产品的具体形态(如产品的花色、式样、包装等);三是[[延伸产品]],即产品的[[销售服务]]、[[品牌商标]]等。[[企业营销]]中具有差别优势的产品就是指产品三层涵义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有别于竞争产品且更受者青睐。产品的差别可以归结为两方面,即内在差别和外在差别。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实体]]的工艺制作方面的差别。外在差别是指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方面的差别。[[企业产品]]的差别优势毋庸置疑是从这两个方面来体现。 '''产品的内在差别优势'''   消费者商品时关注的是商品给他带来的效用。因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想占据优势就应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注意信息反馈,把消费者的需求当作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目标,开发出具有新功效又能迎合者需求的[[新产品]]。从国内外一些成功实例可以看出,谁的产品具有内在差别优势,谁就能占据市场制高点。例如[[宝洁公司]]能在众多的洗涤化妆品竞争者中独占鳌头,与其产品的内在差别优势是分不开的。   海飞丝洗发液在全国首次唱响去头屑的号子,从而吸引大量有头屑之恼的者。又如者中干性头发者为数不少,这些者这一烦恼促使其需要购买一种能滋润头发的[[洗发液]]的强烈[[动机]],于是,[[宝洁公司]]隆重推出潘婷。它富含头发所需的维他命原B5。这一来,这群者对“潘婷”就特别喜爱。相反,有些生产厂家,其产品却没有自己的特色,者不知哪家有优势,购买时很难选择,进而影响产品的销售。 '''产品的外在差别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者对产品的精神满足需求逐渐加强,这些需求的满足需要产品的外在性来完成。因此,企业应努力开创本企业产品的外在差别优势。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创名牌。从人们的感知来看,与众不同的产品更能激发动机。再者,名牌本来就是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者为了满足自身的表现欲,购买名牌产品的动机越来越强烈。   ②设计精美的包装。包装是商品最直接的广告,是向顾客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工具和手段,精美包装能格外引人注目,更能激发欲望,产生强烈动机。   ③提供良好的服务。售前的宣传、售中的微笑、售后的[[三包]],这些都可引起者对本企业产品甚至本企业产生好感。因而,在众多竞争产品中产生对本企业产品的动机就更强烈。 == 产品的差别优势促销 ==   企业营销关键在于获取竞争优势。推出优势产品是为获取领先于竞争产品的产品优势,仅仅有此是不够的,还要配合以优势促销。好酒靠吆喝,好产品靠宣传,企业在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再加上差别优势促销,[[企业产品]]就能更快地被者感知并产生感知差别优势,进而强化者的动机,形成领先于竞争产品的心理优势。者一旦产生对某商品的特别好感,就会忠诚于该商品,别的产品要抢夺在者心目中的优势难度就大,甚至不太可能。   促销,其原理就是传递商品信息。不管是广告、公关、营业推广还是营销员的推销,都是把商品的优势信息介绍给目标者以期说服购买。本文以广告为例进行分析。广告的差别化除了在制作上要有特色,要更具刺激力度,更具吸引力外,还应强调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要明确宣传本企业产品给者带来的利益差别,并且是优势差别。广告的这种差别实际上是建立在产品的差别优势基础之上,就是针对者的不同需求分别把产品不同的且又是独特的功效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广告宣传介绍给他们。   如[[宝洁公司]],他能针对不同的需求,制作不同的产品广告分别强调:海飞丝去头屑,飘柔使头发柔顺,而潘婷营养发质。通过宣传这些产品的不同功效去迎合不同需求的者,从而占领广阔的市场领域。另一方面就是能走在别人的前面先把产品的某一功效介绍给者。市场上同类产品品种繁多,这些产品有时无论是质量还是功效都相近,此时谁能领先于别的企业进行宣传产品优势,谁就能取胜。如 VCD机,大多数都具纠错能力,然而,爱多VCD却能率先强调其纠错能力,从而在者心目中形成爱多纠错能力强的心理优势,进而赢得者的偏爱。   广告宣传是一种主观活动,要保证广告真正能体现出差别优势,关键在于加强[[营销]]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清楚自己作出的广告促销决策是否正确,者是否能感知出差别优势。另外,企业要注重信息的反馈,要使市场调查工作从售前延伸到售后,从最终者的使用感受中去获取企业最需要且最宝贵的意见,动态地调整广告宣传,以保证差别优势的长期存在。 [[Category:管理术语|C]]
20240728-134133
农产品宅配送模式
== 什么是农产品宅配送模式 ==   '''农产品宅配送模式'''就是一种[[消费者]]通过宅配送企业的网络平台,订购一定数量和一定品种的[[农产品]],由宅配送企业采用相应的[[物流技术]],将指定的农产品在指定的时间内送到指定地点的服务。宅配送也叫宅配,起源于日本以“[[宅急便]]”为名称的送货到家的服务,这种物流模式延伸到农产品销售领域。<ref name=a>张雪峰,张斐.农产品宅配送模式的竞争优势及营销策略(A).物流技术.2014,3</ref> == 农产品宅配送模式的竞争优势<ref name=a/> ==   在[[农产品流通]]市场上,农产品宅配送模式作为新兴的流通模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1)供销渠道短,盈利空间大'''。农产品宅配送模式选择一个[[城市]]作为区域配送目标,将消费者所需要的农产品直接和产地的农户或者[[农业合作社]]对接,把夹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层层中间商以及它们的[[行政支出]]、应得利润和广告开支全部除去,宅配送企业即可获得大致20%一30%的利润。在使宅配送的同类农产品单位价格降低的同时,农产品宅配送企业得到了灵活的定价空间,使以价格优势争取消费者成为可能。   '''(2)有利于产销两地信息畅通'''。农民卖菜难很大程度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户不知消费者所求,而消费者对农产品又缺乏安全感。农产品宅配送模式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提供[[农产品供给]],大量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订购,宅配送企业进行统计整理后会掌握[[消费者偏好]],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提出品种和数量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产地生产。这样既能保证生产者农产品的销售,又能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3)减少损耗,增加利润'''。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据有关资料显示,蔬菜中毛菜与净菜销售的结果比较,lOOt毛菜可以产生20t垃圾,因此[[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着大量的无效物流。农产品宅配送因为是单线连接产销两点,产销所耗时间短,只要用于运输、储藏的现代化冷藏设备和设施齐全且管理到位,即可降低农产品储运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   '''(4)网络平台有利于宣传自己'''。农产品的其他流通模式在营销上是一对多的传播,更多的只是传递简单的供求信息,无法把握消费者真正的需求,难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农产品宅配送本质上是一对一的营销模式,更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网络平台上,宅配送经营者可以将农产品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进行生动的展示和演示,将农产品所包含的产地、品质、价格等各种信息发布给消费者,易让消费者识别。   '''(5)易于塑造品牌'''。有品牌农产品、没有品牌农产品的[[流通企业]]是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上的一大现实。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极大,农产品品种极为丰富,各地都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但在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上,这些品牌产品大多和普通农产品放在一起经营,降低了品牌农产品的价值。农产品宅配送模式可以通过专门经营全国各地的品牌产品,形成品牌。 == 农产品宅配送模式的营销策略<ref name=a/> ==   农产品宅配送模式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取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必须与恰当的营销策略相配合。   '''(1)坚持短营销渠道的流通模式'''。农产品的[[最终价格]]是由供应链的长短决定的。农产品宅配送的优势就是供货渠道短,在城市消费区的覆盖半径宽。为了维持短营销渠道的优势,农产品宅配送中心要尽量靠近生产基地,在城市里根据目标客户的分布状况,结合交通状况、地价、自然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配送点,进一步节约市内配送的[[流通费用]]。   '''(2)细分消费市场'''。市场营销就是争夺消费者。作为[[追随者]]的农产品宅配送模式无法撼动大众化营销形式的产批模式地位,相近的竞争对手应该是[[农超对接]]模式。农超对接模式既走大众化营销路线,也能为高收入者提供服务。农产品宅配送模式所要瞄准的就是农超对接模式中的高端消费群体,诸如白领阶层、双职工家庭等。这部分人群收入高,喜爱上网购物,没有多余的时间到零售菜市场购物,宅配送模式非常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要积极公关,发展单位配送业务,如[[宾馆]]、[[酒店]]、学校食堂等。   '''(3)以标配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宅配送讲究的是诚信。当消费者下单之后,买卖双方就形成了合同。消费者付款的方式、收货的时间和地点一经确定,宅配送企业就要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尽快履行合同。为了在客户规定的时间内将所订购的产品送达,农产品宅配送模式要建立一套从农产品净化到包装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形成从[[集装箱]]、小包装箱、[[托盘]]到运输设备、库房、搬运机械的一系列标准化系统,以其现代化的快捷流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4)产品定位鲜明'''。农产品,尤其是果蔬类农产品的季节性强,种类差别大,储存条件苛刻,保鲜技术要求高等,使其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考虑到成本和效益问题,宅配送企业在宅配业务开展的初期,所配送的农产品种类最好以各地名产及加工品、应季的无公害果蔬、绿色果蔬和有机果蔬为主。当宅配送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获得市场认可后,可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扩大经营种类,让消费者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5)以品牌营销取胜'''。[[品牌塑造]]就是农产品宅配送企业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也是在消费者心中定位,而定位是对消费者的“大脑的定位,而不是产品的定位”。食品安全问题是处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食用健康、安全和放心的农产品是消费者的希冀和追求。农产品宅配送企业就要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通过经营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保证鲜活农产品的各项参数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配送的农产品要使用条形码技术建立追踪系统,既可使宅配送企业了解自已农产品供应链的物流状况,还能对供应链上游流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回溯,达到监督生产者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去生产的目的,让消费者放心。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设置互动栏目让消费者做出评价,保持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以此不断改善自己的营销状况,确立信誉。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农业|N]] [[Category:配送|N]]
20240728-134210
格林威治大学
[[image:University of Greenwich_logo.jpg|left|格林威治大学(University of Greenwich)]]'''格林威治大学(University of Greenwich)''' 格林威治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gre.ac.uk/ 英文 == 格林威治大学简介 ==   '''格林威治大学'''又译名“'''格林尼治大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0年,前身是建造于皇家军械遗址上的英国历史上第二所工程技术学校--乌威治多克技术学院。1992年由英国皇家教育委员会正式确认为格林威治大学。   目前,格林威治大学已经发展成为英国规模最大的10所大学之一,有约2万名学生。大学既具有英国老牌大学的外观和品味,又具有现代化大学的实际和符合[[社会需要]]的发展方向。高等教育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格林威治大学是科研与咨询收入最多的新大学之一。因为格林威治大学已被广泛地认为在发展应用性专业方面在英国大学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2000年和2002年两次被授予英国女王奖。在近年来媒体所做的英国大学综合排名中,格林威治大学居94位左右。   鉴于格林威治大学令人欣喜的发展势头,曾于1997-2001年担任英国国家教育与就业部部长,并于2001-2003年担任国家文化部部长一职的Blackstone夫人(男爵)于2004年8月31日正式接任格林威治大学校长一职。Blackstone夫人曾表示:“我热切地期待着和所有的海内外员工、学生与合作者一起努力,挖掘格林威治大学的巨大潜力,从而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Image:格林威治大学校园.jpg|thumb|格林威治大学校园]]   格林威治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有9所学院,商学院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学院。格林威治大学拥有英国最好的[[建筑]]与园林设计专业,其[[建筑]]、园林及[[施工管理]]均获得质量评审的最高分,中国第一批留英学生严复、林永升就是在这里学习造船与驾驶。 == 格林威治大学的校园环境及设施 ==   '''校园环境:'''   格林威治大学最主要的校园有三个:   格林威治校园(Greenwich Campus):该校园地处美丽的泰晤士河畔,位于世界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边。校园的前身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被公认为最雄伟和壮丽的大学校园,并属于世界重要文物。校园内现有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学院、人文学院和法学院等。   埃维里·希尔校园(AveryHill Campus):该校园是英国少有的大型花园式校园,中国国家足球队在1996年夏季为备战世界杯曾将此校园作为训练基地。校园内现有社科学院、教育学院和保健学院等。   麦德伟校园(Medway Campus):该校园座落在格林威治校园以东约30英里的泰晤士河附近,地处被誉为“英格兰花园”的肯特郡。学院内建筑物历史悠久,高雅古朴。校园中有工程学院、生化学院、自然资源学院、地球学和环境学院以及土地和建筑管理学院等。   '''学校设施:'''   格林威治大学每个校区都设有图书馆,总共40多万册的藏书,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以及1200台联网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舒适、便捷的资料查询手段,丰富的资讯和先进的设施让学校师生感受到极大的方便。   校内建有各种体育设施,包括一个游泳池、一座健身房,在附近的河道可进行航行活动、此外,篮球、曲棍球、足球、橄榄球、乒乓球、壁球以及羽毛球等项目都有专人指导。 [[Category:英国大学|G]]
20240728-134220
局用数字终端
'''局用数字终端(Host Digital Terminal,HDT)''' ==什么是局用数字终端<ref>章燕翼编著.现代电信名词术语解释.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ref>==   '''局用数字终端'''是在电信局里把电话业务和数字业务混合为一个数字流的设备。 ==局用数字终端的功能<ref>韦乐平.接入网.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年07月第1版.</ref>==   HDT主要完成传输电话时所需的通信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有:   ①提供与交换机的接口,通常有16至24个标准2Mbit/s接口或V5接口,若采用V5.2接口,容量可以至少扩大3—5倍。   ②提供同步功能,可以工作在外定时、线路定时和内部定时方式。   ③提供64kbit/s和/或其子速率的接入和交叉连接功能。   ④提供射频调制解调器接口以便电话能够在HFC上传送。   ⑤提供[[OAM]] & P接口。 ==局用数字终端复用设备容量<ref>袁中汉.邮电通信统计(专业部分).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年04月第1版.</ref>==   局用数字终端复用设备容量是指本地电话网局间使用的电端机设备容量。计量单位为“路”。   ①统计范围:包括电端机和PCM端机的全部容量。   ②[[统计方法]]:按电端机或PCM端机的实际能开通使用的容量统计。电端机是一个[[系统]]的,按最高次群的容量统计,几个系统的,将每个系统的最高次群容量相加。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通信|J]]
20240728-134228
劳动二重性
== 什么是劳动二重性 ==   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属性。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者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 ==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也提出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但他们没有提出劳动二重性问题,混淆了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因而无法解释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却可以互相比较、商品的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反而下降了等一系列问题。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的本质问题,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以后,就可以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区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作为[[价值增殖过程]],工人的抽象劳动一方面创造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根据劳动二重性理论,可以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由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的资本;可变资本就是转化为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抽象劳动能使价值增殖的资本。这就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为理解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因而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就能够正确地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Category:经济术语|L]]
20240728-134258
市场失灵
'''巿场失灵(Market failure)''' == 巿场失灵的定义 ==   '''巿场失灵''',简单地说,巿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巿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巿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巿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或了解这个状况,   巿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巿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巿场的争议。最常见对巿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份[[产品]]及劳务。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巿场的失灵。 == 巿场失灵的理论 == === 原始的市场失效理论 ===   (1)经济的[[外部性]]:[[企业]]或个人在[[生产]]或[[消费]]中产生了利益或危害,而行为者却未因此得到报酬或支付赔偿,这种活动的后果叫[[外部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使[[完全竞争市场]]失去效率性。在[[市场经济]]里,外部性使个人的成本和利益与社会的不一致,因此,对个体是最优的决策,对社会便不是最优的。   (2)外部性问题与[[公共品]]特殊性相关,即[[非排他性]]与[[非争夺性]]。[[市场机制]]一般无法解决公共品的效率配置问题。公共品的性质导致[[“搭便车”现象]]。   (3)[[科斯定理]]:当不存在[[交易费用]]时,无论[[产权]]如何安排,[[经济效率]]不受影响;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时,产权的安排可能会对效率有影响。[[经济外部性]]、公共品、[[产权制度]]使市场失效,这是原始的市场失效理论。 === 新的市场失效理论 ===   (1)[[不完全信息]]造成不完全的[[市场竞争]]([[完全信息]]是指:[[信息收集]]无成本,[[信息]]是既定不变的)   (2)[[信息不对称]]使许多市场不完备 *A、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一方掌握另一方所不能观测或无法验证的信息或行动 *B、信息不对称导致[[合同]]不完备,以为无法为各方所观测和验证的信息使不能写进[[合同条款]]以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 *C、合同一方利用合同的不完备性损害另一方的行为但又不受合同约束或惩罚叫[[机会主义行为]] *D、签订合同前的[[机会主义行为]]叫[[逆向选择]];签订合同后的机会主义行为叫[[道德风险]]。   [[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使市场失效问题普遍存在,这是新的市场失效理论。''(参考:[[斯蒂格利茨]]指出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有缺陷的。)''信息不对称的现实与传统市场模型即新古典模型的两个假设——“完备市场”和“竞争性市场”之间存在矛盾,而且“完备市场”的假设本身也与“竞争性市场”假设存在矛盾。如果考虑[[信息成本]]大于零即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是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的。社会主义[[经济转型]]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是明晰产权关系,形成[[激励]]和[[竞争机制]],但最重要的是解决信息问题。所谓[[信息问题]],在[[斯蒂格利茨]]看来,就是指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备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即市场的有效性所发生的负面影响。   斯蒂格利茨历数了这些信息问题所引致的后果: *(a)不完备的信息以及不对称的信息使得市场机制具有不完备性。 *(b)信息的不对称性也严重地限制了交易的机会。 *(c)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两个问题的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和激励或道德风险问题。 *(d)斯蒂格利茨还发现信息的不完全导致缺乏竞争的[[不完全市场]]。 ==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失灵有四种基本原因:[[市场势力]]、[[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1)当生产者或要素投入品的[[供给]]者拥有[[市场势力]]([[market power]])时,会产生无效率,因为他在生产X产品时选择[[边际收益]](而不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相等的产出量,并以比竞争性市场高的价格PX出售较少的商品。较低的产出意味着较低的边际成本,结果使X产品对其他产品的[[边际转化率]]下降(因为),根据[[埃奇沃思盒型图]]分析是无效率的。生产太少的X和生产过多的其他产品都是无效率的。   2)[[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可能会给生产者一种刺激,使他们把某些东西生产得太多,而把另一些东西生产得太少。这都可能导致竞争性市场的无效率。   3)[[外部性]]([[externality]]):当某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时,就存在外部性。   4)[[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它能够便宜地像一部分[[消费者]]提供,但是一旦提供就很难阻止其他人也消费它。它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增加额外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且无法排除人们使用这件商品。   5)[[价格粘性]]([[price rigidity]]):当价格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则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其实这几点互相之间也有联系,不能分割开来说,例如[[不完全信息]]可能导致[[价格粘性]]。 == 巿场失灵的本质 <ref>李昌麒, 应飞虎. 论经济法的独立性——基于对市场失灵最佳克服的视角[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24(003):26-33.</ref>==   [[市场效率]]的获得与市场失灵的产生具有相同的因素,导致市场高效率的原因也是导致市场非效率的原因。市场的效率完全缘于良好的市场制度结构,而这种结构之所以能够形成,则缘于对经济人的正确认识。   [[市场机制]]动力的形成正是依赖经济人的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正是依赖经济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市场的成功正是利用了自利这种世界上最不稀缺的资源,而也正是这种对自利的过度依赖和对利他的要求不足,导致了市场失灵。经济人在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制度的有效规制,往往会不择手段,如果他们不能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就会力图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他们对“[[搭便车]]"转嫁成本侵权等有—种天生的偏好,他们的本性并不追求[[生产性努力]],而只追求[[分配性努力]],在[[经济活动]]中,他们并不会力图把蛋糕做得更大,而只会力图在有限的蛋糕中尽量得到最大的份额。经济人对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垄断外部性,信息偏差等市场失灵形式的产生。   在市场体制下,[[经济周期]]问题的存在是经济人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果,由于[[价格信号]]的扭曲和滞后,影响了经济人决策,造成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一致。而计划体制下,由于存在总体的计划,宏观无序的现象就不会出现,但由于对私的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扼杀,微观有序的现象也不会出现。这说明市场机制利用经济人自利的特性造就了市场的效率,但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会使市场失灵的克服陷入困境,因为也正是经济人的自利特性导致了市场的非效率。   由此可见,市场失灵的本质在于市场的内在缺陷以及经济人利益的失衡。其中,宏观的市场失灵主要与市场的内在缺陷有关,微观的市场失灵主要与市场主体极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关。 == 巿场失灵的型态 == * [[不完全竞争巿场]] **[[独占]]([[Monopoly]]) **[[独买]]([[Monopsony]]) **[[寡占]]([[Oligopoly]]) **[[卡特尔]]([[Cartel]]) **[[买方寡占]]([[Oligopsony]]) **[[独占性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差别取价]](或称[[差别定价]],[[Price discrimination]]) **[[价格吸脂策略]]([[Price skimming]]) == 市场失灵的表现 ==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  (2)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  (4)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以发展当地经济。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再是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区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会出相互损害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江河上游地区林木的过量开采,可能影响的是下游地区居民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与危害。 ;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因为这种排它,一方面在技术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也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类产品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电视信号接收等。所以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  (7)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如渔民捕鱼、牧民放牧。他们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这些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这类资源既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正因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有时仅管使用者明白长远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规范]],又担心其他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出现使用上的盲目竞争。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市场|S]]
20240728-134305
保险密度
'''保险密度(Insurance Density)''' ==什么是保险密度==   '''保险密度'''是指按限定的统计区域内[[常住人口]]平均保险费的数额。它[[标志]]着该地区保险业务的发展程度,也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人们保险意识的强弱。   该[[指标]]用公式表示如下:   '''保险密度'''='''某地区当年保险收入'''/'''某地区当年常驻人口数''' ==世界主要国家保险密度变化情况<ref>蒋才芳.民族地区保险企业竞争战略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06</ref>==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国的保险密度也在不断提高。美国、英国和德国的保险密度分别由1975年的494.8[[美元]]、198.4[[美元]]、303.1[[美元]],递增到2004年的3755.1美元、4508.4美元2286.6美元,法国、意大利、日本、墨西哥、印度和韩国等国家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见下表所示。 <center>'''1975—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保险密度变化情况单位:美元'''</center> <center> {|class=wikitable |年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墨西哥||印度||韩国 |- |1975||494.8||303.1||198.4||214.8||73.2||180.4||11.0||1.6||8.4 |- |1980||833.7||653.9||554.7||419.2||127.1||506.9||21.0||2.7||39.4 |- |1985||1256.8||726.5||651.6||496.1||175.1||905.8||14.9||3.2||136.4 |- |1990||1928.66||1462.79||1316.74||1261.30||524.16||2252.49||30.37||2.50||640.46 |- |1995||2372.20||1899.20||1694.20||2268.40||674.40||5088.30||39.10||6.40||1190.8 |- |1999||2921.10||1675.70||4642.70||2080.90||1153.70||3908.90||84.60||8.50||1022.8 |- |2000||3461.28||1645.71||3971.17||2101.83||1461.90||3497.49||126.74||14.71||1159.29 |- |2002||3461.6||1627.7||3879.1||2064.2||1435.4||3498.6||126.7||14.7||1159.8 |- |2003||3637.7||2051.2||4058.5||2698.3||1913.1||3770.9||106.5||16.4||1243.0 |- |2004||3755.1||2286.6||4508.4||3207.9||2217.9||3874.8||117.8||19.7||1419.3 |- |2005||3875.2||2310.5||4599.0||3568.5||2263.9||3741.7||121.3||22.7||1706.1 |- |2007||4087||2662||7114||4148||2322||3320||164||47||2384 |}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保险术语|B]]
20240728-134312
财务关系
'''财务关系(financial relations)''' == 什么是财务关系 ==   企业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 财务关系的内容 ==   企业的[[财务活动]]表面上看是钱和物的增减变动,其实,钱与物的增减变动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这就是刚才讲的财务关系。财务关系体现着财务活动的本质特征,并影响着财务活动的规模、速度。这种财务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务关系   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担负着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组织]]和管理社会活动等任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和公共设施等条件,为此所发挥的“社会费用”,须从受益企业的[[生产费用]]中扣除,从而形成具有强制性的纳税义务。   因此,国家以收缴各种税费的形式,与企业之间产生财务关系,企业应照章纳税。是一种强制性分配关系 ;  2.企业与出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其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企业的所有者要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以便及时形成企业的[[资本]],同时,拥有参与或监督企业经营、参与企业剩余权益分配,并承担一定的风险;管理企业利用资本进行营运,对出资者有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实现利润后,应该按照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向其所有者支付报酬。一般而言,所有者的出资不同,他们各自对企业承担的责任也不同,相应对企业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也不相同。   因此,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是风险与共和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的剩余权益分配关系,体现着一种[[经营权]]与所有权关系。 ;  3.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人[[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企业除利用资本进行经营活动外,还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以便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企业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要按约定的[[利息率]],及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债务到期时,要合理调度资金,按时向债权人归还本金。   因此,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契约之上的[[债务]]----债权关系。 ;  4.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是体现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  5.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将资金借出后,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债权----债务关系。 ;  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企业在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和企业内部经营[[责任制]]的条件下,企业供、产、销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生产单位之间,相互提供劳务和产品要计价结算。   这种在[[企业内部资金]]使用中的权责关系、利益分配关系与[[内部结算]]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  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职工是企业的劳动者,他们以自身提供的劳动作为参加企业分配的依据。企业根据经营者的职务能力和[[经营能力]]高低,根据一般职工业务能力和劳动业绩大小,用其收入向职工支付工薪、[[津贴]]和[[奖金]],并按规定提取公益金等。   企业与职工之间是以权、责、劳、绩为依据的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 ;  8.企业与[[董事会]]、[[监事会]]的财务关系   董事会决定企业[[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企业年度财务预决算、[[利润分配]]、弥补亏损和增减[[注册资本]]等方案,企业要为董事会支付董事会经费,因此,企业与董事会之间发生经济利益关系。监事会负责检查[[企业财务]],企业执行[[董事会决议]]的一切[[财务收支]],都要接受监事会的检查监督,同时企业也要支付一部分监事会经费,因此,也与企业发生经济利益关系。 == 财务关系的本质<ref name="田景梅">田景梅.浅谈财务关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J].煤炭技术,2002,21(2)</ref> ==   认识财务关系的特征,必须把握财务关系的内涵。财务关系的一般内涵是指国家或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资本金]]投入及[[收益]]、分配关系。它反映一般财务活动中的主体之间的特定的经济关系,财务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两者具有一致性,都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区别无非是两者在研究问题的角度与范围上存在着一定的非本质的差异。生产关系是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考察经济活动,它既涉及宏观上的生产关系又涉及微观上的生产关系。财务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侧面,是围绕货币这一资本价值表现形式形成的经济关系。通过[[资金筹集]]、投入、耗费、收入、分配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一定生产力的状况建立起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财务关系也是直接或间接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同时财务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它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家财政制度、[[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法律的角度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当一定的财务关系(财务体制和机制)已不适应财务活动发展的要求时,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有效地协调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促进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制定财务制度必须反映财务关系一定适应财务活动的客观要求。   目前要适应[[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活动的新变化、新趋向,积极调整财务关系。对[[经济体制]]、企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不管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都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者]]是[[委托人]],管理者是[[代理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经常不一致,为了保证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意志,就必须妥善处理这种代理关系,否则就会导致委托人利益的损失。财务关系与代理关系的结合形成[[财务代理]]关系,这有助于[[企业财务活动]]的高效、良性进行,如在[[预算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防止代理人片面追求利益而出现财务腐败,要求财务要公开、真实,扩大披露信息层面和渠道,做到科学、具体,使[[预算编制]]工作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从而公平有效地评价代理人的业绩。为有效实行财务监督,代理人应分担企业经营风险,使其任职条件、报酬与财务效益挂勾。 == 财务关系的基本特征<ref name="田景梅"/> ==   财务关系的特征是本质的反映。它区别于其它经济关系的特征是由价值管理这个中心任务决定并由此展开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务运营目的的效益性。[[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追逐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是企业财务运作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内在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企业经营者对资产所有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最终通过财务关系表现出来,这是现代财务关系与其它经济关系的根本区别。   (2)[[收益分配]]的科学性。科学合理地处理收益分配关系是财务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分配比例,生产和消费的分配比例,[[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分配比例都是通过财务关系进行,分配得是否科学合理是处理财务关系的基础。   (3)债务偿付的合法性。现代企业占有资本额越来越大。[[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妥善处理企业债务关系,及时地清偿债务尤为重要。企业对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要及时处理债务问题,认真履行[[经济合同]],承担对债权人应尽的义务,严格守法。   (4)财务行为的公正性。财务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关系到各个相关主体的经济利益。企业在处理这些财务关系时应客观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反映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利益分配上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要求进行。 == 财务关系的发展规律<ref name="田景梅"/> ==   财务关系发展规律是指在财务现象和财务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一定的财务发展规律是在一定的财务条件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它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   '''1.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律'''   在财务活动运行过程中,有诸多规律在其中发生作用,推动着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发展。其中必有一种规律是基本规律,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和影响着其他规律发生作用程度。财务关系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充分协调和发挥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财务关系,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努力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在坚持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切实维护各方主体的利益,不断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二是确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三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财务关系发展的具体规律'''   财务关系的形成、运作、发展有其特定的具体规律,这些具体规律反映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律。   (1)财务关系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完善规律。财务关系的发展变化通过[[经济体制]]反映生产关系的特定内容和要求。财务关系的处理为经济体制和生产关系的健全和完善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国家与企业的财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作为[[财务主体]]建立新的财务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财务权利的代表承担监督管理宏观和[[微观财务]]活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财务关系发展适应理财环境变化规律。财务关系的发展要与特定的[[理财环境]]相适应,[[理财环境]]是财务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宏观环境]]对财务关系影响是广泛的、间接的,而[[微观环境]]尤其是企业内部理财环境对财务关系的影响则是直接的、具体的。不同理财环境因素对财务关系影响的程度、范围、方式和方向各不相同。   (3)财务关系的发展一定要适应财务活动变化规律。财务关系是[[资本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经济关系,财务活动的价值形成、实现、增值的活动是借助于[[筹资]]、耗资、收入、分配等具体环节实现的。   财务关系与财务活动的有机结合,紧密相连,构成现代财务的基本内涵。财务关系受制于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对财务活动的变化具有反作用。   (4)财权与物权的统一与背离规律。财权与物权是从两个方面对财务实行管理,即实物形态上的财产管理和价值形态上的财产管理,而[[财务管理]]侧重于对价值形态上的财产管理。财权与物权既统一、又分离,独立财权是现代企业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根本标志。财权是前导,物权是基础,财权与物权适当背离的现象有利于协调财务关系,促进财务运行的良性循环与周转。   (5)财务责权利相统一的规律。投资者、经营者等各方主体要求企业财责、财权、财利相统一,在责权利中责是核心,利是动力,权是保证。这一规律要求建立科学的财务体制,对于各个财务主体的责权利关系给出明确而合理的规范;适应财务体制制定具体的财务制度,使各方责权利关系的处理具有详细,具有可操作性;适应经济发展及财务关系的变化调整,改革财务体制使财务责权利关系协调运转;要建设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法律、法规制度。 == 对财务关系的管理策略<ref>容少华.关于财务关系的管理策略[J].财会通讯,2002(5)</ref> ==   有关企业财务活动的思想、原则、技术和方法,借助于现代科技和管理的发展,日益趋于成熟和不断创新,以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改变着整个世界[[经济交易]]的模式,也将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现实情况,有必要在财务理论和实践中加强财务关系的管理。   '''(一)以强化“[[关系资产]]”的管理改善财务关系'''   “[[关系资产]]”不同于物质资产,物质资产存在于人以外的物质,“关系资产”也不同于[[人力资产]],[[人力资产]]存在于人体之中,“关系资产”存在于人际之间,表现为[[人际关系]]。“关系资产”的价值在于为未来的交易和服务提供增加值,其内涵主要是关于他人的信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关系,信任关系,合作关系等等。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企业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就属于关系资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和壮大,就必然妥善地处理和协调与各方面的关系,这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财务关系,通过建立[[客户关系]]网络,在线财务管理和[[公共关系]]财务,形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互动]],[[信息传递]]和交流,提高财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财务关系。企业发展的瓶颈,可能不在于显而易见的[[生产流程]]或服务流程,而在于不显眼的诸如计划预算的协调等领域,在客户评价、[[销售计划]]和记录、[[分销商]]支援、[[合同管理]]和[[预算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发展系统的规划和必要的技术手段,旨在强化“关系资产”的管理,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以创新性思维方式管理财务关系'''   事实上,在改善企业财务关系方面,已经有了许多创新性的理念和方法。为了化解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利益的矛盾与冲突,减少“[[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对投资人的损害,以[[股票期权]]的创新方式,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使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保持一致。在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企业职工之间,通过[[可转换债券]]、[[职工持股计划]]等,或[[合同条款]]的[[创新性思维]],协调企业与他们之间的财务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经营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不同的是,拥有知识的人是否愿意发挥其才能至关重要,如何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将成为企业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创新性思维]]方式管理财务关系,就是要根据客观变化了的环境,在制度、理念、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创新,以更现实、更规范、更科学的方式,调整各种财务关系。   '''(三)以财务战略的眼光管理财务关系'''   以往的竞争是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竞争,在网络经济时代,这种竞争方式已发生了变化,企业不可能在所有领域获得[[竞争优势]],通过合作竞争,达到双赢或共赢成为企业的共同的愿望。[[合作竞争]]意味着企业要在经营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合作竞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以网络的、虚拟的、[[供应链]]的、[[兼并]]、持股和控股的方式所开展的企业间的合作,反映了企业的[[战略竞争]]思想、理念和态势,财务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财务战略的理念,管理新型的财务关系,配合企业的战略竞争的实现。与技术性财务的交易处理、资本募集、[[成本管理]]、[[会计控制]]、预算和[[财务报告]]编制的不同之处在于,战略性财务侧重于财务作业流程重组与再造、企业经营风险和机会的评估,企业增加值的营运分析,公司绩效管理框架的发展等具有战略性的业务,战略性财务必然涉及战略性财务关系的平衡和调整,调整和协商的思路应着眼于整体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关系]],长期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关系]],像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中的“先创牌、后创汇”的理念,调整平衡的可能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财务关系问题。   '''(四)以企业文化为基石发展持久稳固的财务关系'''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信念和企业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持久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表现为[[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和辐射力。巧妙利用这些文化力,对改善和调整企业的财务关系将发挥积极作用。   海尔的企业文化是“顾客永远是对的”,这样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一切工作都要围绕顾客展开,为顾客着想,让[[顾客满意]],实现的条件是“允许各自为战,不允许各自为政”,相应的财务管理只能是[[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通过权利的分享和财务关系的调整,赋予下属企业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如允许下属企业在控制整体[[财务风险]]的前提下,进入[[国际资本市场]],采取灵活的[[融资方式]]引进外资,以充实其经营资本。三株公司作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族式文化决定了它所采取的是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从人事、核算、监督和经营方面强化财务管理。公司总部直接任命,[[财务中心]]直接领导子公司的财务人员,通过财务人员与子公司经理的相互牵制,将财权完全集中于总部,保证了公司经营高效稳健。显然,这两家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大相径庭,但都适应于他们的企业文化,并建立起与企亚文化相适应的稳固的财务关系,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 财务关系的四个层次==   (1)主导性的关系:与国家、投资者、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财务关系,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命运的关系;   (2)内政关系: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3)基础关系:与职工的关系,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   (4)与其他财务主体的关系.   搞好内政、外交是企业的经营之道,也是[[财务部门]]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总之,应正确处理和协调与各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取得国家、投资者和其他单位的信任,努力实现企业与其他各种财务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 财务关系管理<ref>容少华.不同视角下的财务关系管理[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0)</ref> ==   从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总目标来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企业内部与外部建立起多层次的代理关系、[[客户关系]]、业务关系、[[人际关系]]等,其中财务关系是基础性的、关键性和核心性的关系。   然而,财务关系同其他关系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使财务关系与其他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增加了财务关系管理的难度。   在以往的财务关系管理中,一般将财务关系描述为股东与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这种从财务主体角度管理财务关系,容易使财务关系管理表面化、宽泛化和财务化。从财务关系不同视野研究和管理财务关系不难看出财务关系的复杂性、层次性,以及与其他管理的相关性。   财务关系管理的目标就是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达成一致的规则或制度安排,以保障其利益是可以预期的、持久的和互利的。[[上市公司]]股权分制改革就是在博弈、创新规则和强有力推进中完成[[利益相关者财务]]关系调整,为[[上市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创造市场化的基石。   [[企业战略联盟]]改变着企业未来[[经营成本]]与[[现金流]],也改变着企业未来的销售和利润。在财务关系的博弈中,制度安排、规则制定、利益分享达成一致,联盟才能稳固而持久,而且伴随着交易频繁发生,信任性财务关系将变得更加稳健和可靠。[[麦当劳]]与[[供应商]]的定期会晤机制,以及与[[供应商]]的[[成本核算]]和[[利润分享]]安排,或许会给财务关系管理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 财务关系与财务管理环境<ref>包恒台.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23)</ref> ==   财务管理环境是影响财务主体[[财务机制]]运行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财务管理环境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更有其社会属性的一面。因此,财务主体与财务管理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就不仅体现了一种技术关系,还包括了财务主体与其他财务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内,这种[[社会关系]]则集中表现为各种财务关系。财务关系的存在说明财务管理绝不是类似自然科学的一种技术或方法,而是蕴涵了丰富制度内容的[[社会科学]]。   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不断演绎着新的财务关系。各种财务管理活动,究其实质,都是对财务关系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因此,财务关系是财务管理的本质,而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活动则只不过是财务管理的表象。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财务管理术语|C]]
20240728-134440
强售搭售
== 什么是强售搭售 ==   '''强售搭售''',是一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指某些商家为了[[推销产品]],强行搭配出售[[商品]]。或指定某两样及两样以上的商品一起购买方可享受商品优惠。[[消费者]]被迫购买原本不想买的商品。 == 强售搭售的表现 ==   实例:银行借房贷七折搭售产品 客户遭遇强售   现象:房贷想打七折 要买[[理财]]产品   本想申请[[存量房贷]]打七折,不想遭遇银行[[强行推销]]产品,罗先生不得已在银行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   前不久,罗先生找到澳门路一家银行申请七折[[利率]]。“银行工作人员称,要购买相应产品才能办理,而且不能保证一定能批下来。”罗先生说,按照工作人员的意思,要看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大小决定能否打折。为了七折房贷,罗先生只得借钱在该行购买了5万元理财产品。   和罗先生一样,钟先生上银行申请存量房贷打七折时也遭遇了同样的强制推销。银行明确表示,想打七折必须在该行买[[基金]]、金银制品或办理[[信用卡]]等。   '''银行借机搭售理财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近段时间,少数银行在办理存量房贷客户七折优惠时,还设置了一些条件,比如,强行让客户办理信用卡、购买理财产品等。为了能够顺利办理到七折[[房贷利率]]优惠,不少市民对银行的“捆绑性要求”选择了默默接受。   对于借房贷七折搭售产品的现象,一银行相关人士称,经过去年5次降息,[[贷款利率]]已经很低,再打七折,房贷利润更是微乎其微,“银行需要[[盈利]],搭售产品也是无奈之举”。   另一银行人士则坦言,由于收益一降再降,品种也越来越少,曾经销售火爆的[[银行理财产品]],如今已成为少人问津的“鸡肋”。为保证理财产品销量,[[银行]]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 强搭强售的解决 ==   针对此种情况,[[中国银行业协会]]明确表态,各家银行一律不准强制搭售银行理财产品或其他[[金融产品]]。   “搭售是不规范的行为,公众在办理过程中如发现有违规行为,可及时向[[银行业]]协会投诉。”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杨再平表示。   湖北省银行业协会相关人士称,市民可将此类现象反映至银行业协会,协会会进行调查,但并无处理权,他们会将情况再反映至[[银监局]]等管理部门,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 [[Category:经济犯罪|Q]]
20240728-134447
宏观调控权主体
==宏观调控权主体的内涵==   在[[公权力]]领域,任何权力的行使都不能缺少主体的存在,当然[[宏观调控权]]也不例外。国家虽然享有[[宏观调控权]],但其权力的行使是需要借助一定的组织或机构的,于是国家享有的宏观调控权便分化成许多的分权力,例如宏观调控决策权、宏观调控执行管理权、宏观调控监督权等,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或组织来行使。我国宪法第62条第9、1O款,第67条第5款,分别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对[[国家预算]]享有决策、审批的权利作出规定,这就是一种宏观调控权主体行使宏观调控权的法律体现。   宏观调控权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决策主体]]、评估主体、执行管理主体、实施主体、监督主体等多元主体所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体。宏观调控权主体就像人体的各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同时又需要各个部分相互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一项宏观调控决策制定之后,就需要有具体的机构去实施。实施的效果如何,就需要有具体的机构去评估,为更好的进行下一步宏观调控积累经验。而没有对实施的机构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那么宏观调控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甚至落空。所以宏观调控权主体具有多元性。 ==宏观调控权主体的分类依据==   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学者从经济法律理论研究的“二元”基本假定,即在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二元结构基础上来分析,把[[宏观调控法]]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体,即所谓的“调控主体”;一类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接受[[宏观调控]]的主体,即所谓的“受控主体”。其中“调控主体”就是宏观调控权的主体。   有的学者从一元的角度来分析宏观调控权主体,即从宏观调控权主体内部进行分析。一是根据主体所承担的职能,实际上就是明确具体哪些国家机关具有宏观调控权。这种分类依据是通过对权力主体的宏观调控的职能的考察来分析。如果一个国家机关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那么它就是宏观调控权的主体,反之,如果不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它就不是宏观调控权的主体。需要强调的是,某一国家机关具有某一宏观调控职能是由市场经济基础所决定,“每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_1 宏观调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国家经济权力,同样,宏观调控权主体的产生和存在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断的结果。另一是根据相关的法律确定主体所具有的宏观调控权,即依法对宏观调控权在各国家机关进行配置,由于某一国家机关依法所享有的宏观调控权不同,进而所承担的宏观调控的职能也不同,它在整个宏观调控权主体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也就不同。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宏观调控法]],关于宏观调控权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我国宪法、[[立法法]]和其它相关的法律中。某一国家机关能否进行宏观调控,对何种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都是由法律所规定的,非经法律规定或授权不能成为宏观调控权的主体。   基于经济法律理论研究的“二元”基本假定,对宏观调控主体的分析过于笼统、抽象。只是单单地指出“调控主体”是宏观调控权的主体。没有对宏观调控权的主体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在具体的宏观调控活动中,很容易造成调控主体之间的权责不清、采取的调控措施不力等问题。   应从一元的角度对宏观调控权的主体进行分类。首先,确定宏观调控权主体的法律依据,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划分为不同的宏观调控权主体。调控主体具体享有哪些宏观调控权,应该由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法律”应该是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其他的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都不得对宏观调控权主体作出规定。其次,由于宏观调控权的产生与存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完全依靠法律对宏观调控权主体所作的规定,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我国目前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希望依靠法律对宏观调控权主体作出详细的规定更是不可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某一国家机关所承担的宏观调控职能会有所变化,这种职能的变化体现到相应的法律中会有一个时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就需要依据主体所承担的宏观调控的职能对宏观调控权的主体进行分类。把法律的分类依据与职能的分类依据两者结合起来。对于法律有明确规定的依法律,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则依某一国家机关所承担的宏观调控的职能。 ==宏观调控权主体的分类==   '''(一)决策主体'''   决策主体,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步骤、手段等所作出的规划、确定、选择或决策的主体。   按照我国现行的体制,决策主体主要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执行立法权和决策权,法律的制定、重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采取,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过去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调控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地方政府在调控地方经济活动中存在越权等现象,影响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实际上问题在于宏观调控决策权的分散,决策主体不明确,造成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调控者,又是被调控者。因此,决策主体必须是中央一级的国家机构。   '''(二)评估主体'''   评估主体是指依照法定标准、程序和方法所享有的对宏观调控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中央政府执行宏观调控职能的情况进行估算、估测和审议、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评估主体在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决策主体制定宏观调控的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决定实施宏观调控所采用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之后,通过评估主体对宏观调控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与宏观调控的实际效果相对照后,可以对决策主体已经做出的种种决策进行适当的调整或修订,以更符合宏观调控的实际需要,同时为决策主体制定下一步的宏观调控决策,提供宝贵的经验,更好地使中央政府执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三)执行管理主体'''   执行管理主体是指基于宏观调控法律的规定或授权,执行宏观调控职能以及对宏观调控经济秩序进行管理的主体。   主要是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其职能部门只限于承担宏观调控职能的部门,包括计划部门、金融部门、财政部门等。执行管理主体从宏观调控[[决策职能]]的角度,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作出的决策,同时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立法”的规定制定宏观调控[[行政法规]],由此可以看出,执行管理主体是与决策主体相对应的。执行管理主体在执行宏观调控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如公布法规、[[激励]]、诱导、[[协商]]、指导、预警等“软性”的方式进行。   '''(四)实施主体'''   实施主体是指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根据已经制定的宏观调控决策和宏观调控法律,具体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主体。实施主体是在决策主体与执行管理主体的指导下进行活动的,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且仅限于省级政府。在中央宏观调控决策形成和生效后,为了保证宏观调控决策的贯彻执行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就要将具体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任务交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不违背中央宏观调控法律、决策的前提下,有权从地方的实际出发,制定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决策和法律的[[具体政策]]和规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肯定宏观调控决策权集中于中央的同时,郑重地指出:“我国国家大,人口多,必须赋予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必要的权力,使其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制订地区性的法规、政策和规划;通过地方税收和预算,调节本地区的经济活动;充分运用地方资源,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五)监督主体。   监督主体是指对宏观调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以及受控主体接受调控的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的主体。包括对决策主体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是否有滥用权力等情况的监督和审查,执行管理主体在执行宏观调控决策时是否有弃权等情况的监督和审查,实施主体在具体实施宏观调控措施时是否有越权等情况的监督和审查。对于监督主体具体是哪个国家机关,为了保证监督和审查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应该成立一个宏观调控监督委员会,直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宏观调控权主体的能力==   宏观调控权主体的能力包括宏观调控权主体的权力能力、宏观调控权主体的行为能力。   宏观调控权主体的权力能力是指宏观调控权主体依法享有的进行宏观调控的资格。主要是指具有决策主体、评估主体、执行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和监督主体的资格。它具有法定性,即宏观调控权的主体资格必须是法律直接规定的。   宏观调控权主体的行为能力是指宏观调控权主体依法通过自己的行为实施宏观调控的能力。宏观调控权主体的行为能力是相对于宏观调控权主体的权力能力来说的,即没有宏观调控权的主体资格,就不能实施宏观调控的行为。在具体的宏观调控活动中,这种行为能力具体表现为宏观调控主体的调控能力。这种宏观调控主体的调控能力,不同于宏观调控主体的调控职能。调控职能更多体现了调控主体的宏观调控职责,是一种对社会所担负的义务。更加强调调控主体“应进行宏观调控”。调控能力则是宏观调控主体在宏观调控活动中,所拥有的一种能力,体现的是调控主体“可以进行宏观调控”。虽然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调控主体的调控能力决定了调控主体调控职能的实现,反之,调控能力的发挥有赖于调控职能所提供的保障。可见,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调控能力主要包括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能力和采取相关宏观调控手段的能力。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虽然创造了许多经济奇迹,但其不能对社会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不能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达到合理状态。在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化的时候,调控主体能够运用计划、[[税收]]、[[财政预算]]、金融等手段和方式,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弥补和消除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过程中所造成的一些弊端。国家之所以要行使宏观调控权,进行宏观调控,其最终的目的是从全国经济总体利益出发,通过弥补[[市场调节]]失灵、国家干预失败,防止或消除经济发展中的[[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的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优化政府的经济调控行为,保证[[总供给]]与[[总需求]]及经济结构的平衡,保证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调控主体能通过计划指导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以间接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市场主体]]的微观经济活动同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一致,达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 ==宏观调控权主体的相对人==   宏观调控权主体的相对人主要是指受控主体,即在宏观调控活动中受调控主体的具体宏观调控措施的约束,从而使其利益受宏观调控影响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受宏观调控影响的经营者和[[消费者]]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民商法中的经营者和消费者。他们不具有一般性、抽象性。宏观调控法对不同的受控主体实行差别待遇,从每个受控主体的个性出发,采取不同的调控措施。不同的受控主体总是被动地参与到宏观调控的活动中。宏观调控法对各种市场主体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只有当调控措施自觉转化为受控主体的自觉行为时,才能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市场主体。在我国主要包括公司、合伙、[[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消费者是指因[[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消费者作为受控主体的原因在于:一是个人所得的[[税收调控]];二是个人因素等[[金融调控]]引起利益归属的变化;三是因[[利率]]、[[税率]]等影响作出不同的[[消费决策]]和[[投资决策]]行为。   同时,各种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和实施都需要通过各个受控主体的共同协作和积极配合才能实现。所以,受控主体在积极执行宏观调控主体制定的宏观调控决策的同时,还享有各种权利。第一,[[自主选择权]],即针对国家的财政、金融、税收等宏观调控措施,有权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第二,参与决策权,即由于调控主体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结果对受控主体的利益影响很大,所以有权参与宏观调控的决策。第三,[[监督批评权]],即有权对调控主体滥用宏观调控权的行为进行批评、检举和监督。第四,[[求偿权]],即因调控主体的宏观调控的行为给特定的受控主体造成损失的,有权依法要求获得赔偿的权利。 [[Category:经济术语|H]]
20240728-134504
潜水蒸发
'''潜水蒸发(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什么是潜水蒸发==   '''潜水蒸发'''是指浅层地下水或江、河、湖、渠等水体侧渗水通过土壤输送、运移至地表并气化散失的现象<ref>农村水利技术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56-2005</ref>。潜水蒸发是大气水、植物水、土壤水和潜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地下水浅埋区植物耗水的主要水分来源之一。潜水蒸发研究对于灌溉制度的拟定、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地下水位的调控、天然植被生态耗水量的计算、盐渍化防治、植被恢复及生态修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ref>尚松浩,毛晓敏.潜水蒸发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4)</ref>。 ==潜水蒸发的类型<ref name=v>张妙仙.潜水蒸发规律和调控[J].山西水利科技,1996(4)</ref>==   潜水在毛管力作用下,沿毛管向上运动,当毛管力与毛管水柱静压力平衡时,毛管水达到一个稳定位置,此时,为毛管水连续上升的最高点,它距潜水面的高度为毛管水上升高度。潜水蒸发主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潜水在土壤毛管力作用下,向上传导到一定高度(即毛管水上升高度);二是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由液态水转变为汽态水的气化过程;三是在空气动力作用下,气态水向表层土和大气中的[[扩散过程]]。潜水埋裸不同,气化面在土壤中所处的位置也不同,水汽扩散蒸发过程也不同,连续毛管水柱顶部也是毛管水断裂面,为液汽交界面,此交界面为土壤水分的气化于土壤水的气化过程就产生于毛管断裂含水区按气化面在土体中的位置可将潜水蒸发分为三种类型。   '''1.气化面位于表土的液态蒸发型'''   该潜水蒸发类型,潜水埋深等于或小于毛管水上升高度,土面蒸发率是由大气蒸发力所[[控制]]。大气蒸发力强,蒸发消散的水分就多,潜水蒸发率也就愈大。毛管水的上升速度受土壤剖面质地、构造的影响,土壤内的液态水在土壤表层气化后,直接向大气中扩散,而表土中的水分,又不断地得到潜水的补充,属于潜水的强烈蒸发类型。蒸发过程处于完全开放状态。   '''2.气化面位于土壤日变温层之内的日变温蒸发型'''   该潜水蒸发类型.潜水埋深大于该土壤剖面的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 其潜水补给蒸发经历包括液态水在毛管中的传导.液面汽化,气态水在气化面以上土层中扩散。以及向大气扩散的过程 在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之上,土壤水分的运动以毛管断裂和气化水两种形态存在。水分由气化传送到大气中的过程是气态水在土体中的扩散过程,其水气扩散速度与水汽压梯度成正比。而土壤中水汽压梯主要取决于扩散层土壤温度梯度的日变化。   '''3.气化面在土体日变温层以下,称之为季节变温蒸发型'''   该潜水蒸发类型,潜水埋深大于土壤毛管水最大上升高度(包括断裂含水量),气化面之上气态水的扩散主要受季节变温层温度梯度的控制,其表层常有干土层覆盖。 ==潜水蒸发的研究方法<ref name=a>郑春成.潜水蒸发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1(4)</ref>==   目前,国内外关于潜水蒸发的研究方法主要有3种:试验观测法、机理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   '''1.试验观测法'''   作为潜水蒸发研究的基本方法,试验观测法是根据室内或室外试验,利用蒸渗仪获得有无作物生长条件下不同土质、不同潜水埋深、不同时段的潜水蒸发相关数据,然后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得到潜水蒸发的相关规律及其经验公式。虽然利用蒸渗仪可以较为简便地得到潜水蒸发量、降雨入渗补给量和地表径流量的数据,但它与实际情况还是存在些许差异,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水位的变化。由于潜水蒸发和降雨入渗补给的影响,自然状态下的潜水位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而蒸渗仪的潜水位却永远保持恒定。在气象因素、土壤等外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发生潜水蒸发时,自然状态下的潜水位下降,水分运移距离加大,潜水蒸发强度也随之相应减小,而由于蒸渗仪的潜水位保持固定不变,潜水蒸发强度也将保持稳定,这使其所测得的潜水蒸发量大于实际值。当发生降雨入渗补给时,自然状态下的潜水位上升,渗流路径长度减小,而蒸渗仪中的渗流路径保持不变,从而导致两者的结果存在差异。当潜水埋深较浅时,如果降雨量较大,自然状态下的潜水位可能上升至地表,发生蓄满产流的现象。而在蒸渗仪中,只有当降雨强度大于入渗速率时,才有可能产生地表径流,在其他情况下,降雨所产生的入渗补给会及时排入承渗瓶中,使其不可能发生蓄满产流的现象。   利用试验观测方法对潜水蒸发进行研究,可以很容易找出其基本规律,也能得到估算潜水蒸发量的经验公式。但该方法需要大量的试验仪器、设备及其试验数据,耗资较大、耗时较长。此外,由于地域间存在差异且试验条件有所限定,使所建立的经验公式应用于实际情况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2.机理分析法'''   潜水蒸发主要经历两个过程:(1)液态水在土壤水吸力的作用下向上运移的过程;(2)水汽向土壤表层和大气散发的过程。因此,可以运用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对潜水蒸发进行分析。但由于土壤水运动涉及到的因素较多,现阶段的机理分析主要是在地下水位恒定、均质土壤稳定蒸发条件下进行的。这也就造成了机理分析的结果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3.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是依据土壤水运移理论和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建立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并结合实验选定相关参数,以此对潜水蒸发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最后通过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验证其[[可靠性]]。此方法的优点是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可以对不同情况下的潜水蒸发进行分析研究;缺点是所需要的参数较多,且不易获得,应用较为困难。 ==潜水蒸发的影响因素<ref name=v/>==   潜水蒸发的影啊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大气蒸了[[能力]],是蒸发的外界条件,受辐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影响;   另一方面是土层自地下水面向地表的输水能力,其输水能力大小取决于土壤条件,包括土层厚度即潜水埋深,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即粘土夹层的厚薄与层位。 ==潜水蒸发的调控<ref name=v/>==   '''1.土壤耕作管理措施'''   减少潜水蒸发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土壤表面的蒸发条件,抑制潜水蒸发;二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自身保持水分的能力。对土壤耕作层采取土壤管理措施,对潜水蒸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增加降雨渗透补给潜水的效果。   土壤管理措施有如下几种:   (1)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孔隙度,降低容重。   (2)覆盖作物秸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弱地面有效幅射强度。改变土壤蒸发表面与大气之间的气体流动[[交换]]状况.加强地表拦蓄水分的能力   (3)中耕松土.切断毛细管,使土壤表面迅速形成干土掩护层。   (4)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使薄膜和土壤表面之间,形成一种湿润的小气候   调控地下水位,是减轻潜水蒸发,改良盐渍土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潜水又是作物可利用的重要水源,所以,又必须考虑作物利用地下水的适宜深度。   '''2.地下水位调控措施'''   一个地区的地下水位,在一年内变动是很大的,要将地下水位全年控制在临界水位以下,不仅非常困难,也是不必要的,就土壤积盐,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地下水条件而言,也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深度,它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一个动态标准。   (1)旱季蒸发阶段的临界水位期;   (2)雨季水位上升阶段的允许水位期;   (3)地下水下降阶段的迅速回降期。   调控地下水位的措施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水利工程]]措施;二是[[农业]]措施。一方面要井灌井排,井沟结台,完善农田排灌工程系统,另一方面要优化种植结构。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水利|Q]]
20240728-134511
微博侵权
== 什么是微博侵权 ==   '''微博侵权'''是指因[[微博]]使用人的故意或过失,在使用微博进行[[网络活动]]时,对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损害结果与微博使用人的行为具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的[[侵权行为]]。其是一种新型的侵权模式,具体表现为抄袭、转发、“恶意抢注呢称”、发布虚假信息等形式。 == 微博侵权的特点<ref name=a>陈法彬.微博侵权形式 、原因与立法规范(A).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ref> ==   '''1.微博侵权行为主体较难识别'''。“在现实生活中,你展现你的性别、年龄、相貌、操何种语言、视力和听力以及你的智力,而在网络空间,[[TCP/IP协议]]却拒绝让网络的管理者了解除IP地址以外更多的东西,而IP地址几乎与你的身份信息无关。”目前国内各大网站微博用户均未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网络行为的实施者往往都是虚拟身份,要想在网络空间对[[网民]]的行为实行有效的控制和规范,要比现实中困难得多,即使发生侵权,对侵权主体的认定也比较困难。   '''2.侵犯的客体具有复杂性'''。微博传播的即时性导致侵权的即时性,用户本身就是把关人之一,网站管理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不实信息、虚假信息大量存在,微博内容侵犯的可能是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可能是[[商业信誉]]、[[直接经济利益]],也可能是社会公共秩序,而这些复杂的客体对于大多数知识水平较低的微博用户来说,甄别起来比较困难,甚至许多用户在发帖时便没有这样的把关意识。   '''3.举证技术要求和成本较高'''。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后,微博用户可以迅速将信息删除,若要举证,需要寻求专业的[[认证机构]]以及[[门户网站]]的帮助,成本较高。这样的举证过程对于专业的法律人士或企业来说,或许尚能承受,对于法律素养和互联网专业知识比较欠缺的普通公民来说,往往难以实现。 == 微博侵权的形式<ref name=a/> ==   '''1.抄袭微博侵犯著作权'''。著名童话大王郑渊洁、学者[[李开复]]都曾有过微博被原文转载不署名的经历,都曾在微博上呼吁保护微博作品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不需要支付作者稿酬,但需要标明作者、出处等信息。140字的微博是不是“作品”,王迁教授认为,“首先,微博140字的量足以构成作品,但并非所有140字的微博都是作品。其次,在法律上,有独创性的表达就可以算作品,独创性高低与保护水平高低成正比。”复制他人微博作品不标明出处,将他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占为己有或让公众误解为自己所作,则侵犯了他人的作品署名权。   [[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之间互相抄袭对方名人微博,在明星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开设微博。“有业内人士也指出,微博平台之间批量复制内容到己方平台的现象,其实在业内根本就是潜规则。”   '''2.转发微博扩大影响'''。微博一经发布,便进入公众视野,其他用户便可以自由浏览、关注、评论、转发、收藏。转发是微博最常见的形式,由于每位用户的“粉丝”数量不同,“粉丝”多的用户发布的微博更受关注,特别是名人微博,许多明星、大亨的微博哪怕只是个人日常生活的简单记录都会被转发多次。   如果说微博包含他人的作品存在侵权,那么转发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则扩大了侵权言论的影响范围,在二次传播中,他人的隐私或[[商业秘密]]被更多人知晓,有可能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对受害者的权益侵害更大。“因此如果行为人恶意或者未尽到合理的判断、[[注意义务]],对侵权案件推波助澜,就应当与原创微博主承担连带责任。”[5转发用户接到删除微博的通知之后,应当立即删除,否则将对扩大侵害部分承担责任。   '''3.“恶意抢注呢称”'''。一些运用微博进行营销的商户,冒用名人微博推销产品,许多用户经常被淘宝商户“提到”。快速有效的[[微博营销]]颇受青睐,一些小商户开始用名人、知名企业名称或商标作为自己的微博昵称,违反了公平、诚实信用的民法原则。此外,恶意抢注微博进行营销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4.发布虚假信息'''。近年来,“抢盐风波”、“织里抗税事件”等充斥着微博,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微博发布虚假信息制造混乱,引起民众恐慌。微博是个人言论、观点发布的平台,但不恰当的发言可能会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例如,利用微博发布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色情信息、地震谣言等。 == 微博侵权的原因<ref name=a/> ==   '''(一)微博隐匿的传播特性,导致用户侵权时的无所畏惧'''   网络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匿名性,微博成为一个开放、自由、包容的平台,要想追踪到发布者的IP地址和用户信息必须具备相当的技术条件才能办到,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用户“放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关注、浏览、转发、评论,很少考虑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影响,有时甚至发生侵权也浑然不觉。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出,群众是冲动、易变、急躁的,不会深思熟虑,容易受暗示,容易走极端,群众的情绪是夸张的,也是单纯的。在微博中,用户也符合“群体”的某些特征,匿名导致的结果就是用户言行随意性更强,缺乏理性。在[[金山公司]]诉周鸿袜侵权案件的一审判决书中,法院首次对微博进行了司法意义上的定性:“个人微博的特点是分享自我的感性平台而非追求理性公正的官方媒体,因此相比正式场合的言论,微博上的言论随意性更强,主观色彩更加浓厚,相应对其言论自由的把握尺度也更宽。”_6在“浙江微博侵权第一案”中,市民王先生发微博称浙江一家公司在半年时间里“非法裁员二分之一”、“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随后微博被广泛转发、评论,公司以其名誉权受到侵害为由将王先生告上法庭。王先生发布微博时“出于义愤”,万万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   在微博转发的过程中,用户对原有信息进行评论、补充,有可能形成新的讨论焦点,掌握信息多或是说服力强的微博成为[[意见领袖]],在自由讨论中受到的关注更多。在“五道杠事件”、“郭美美事件”以及最近的“福建表叔跨省消报事件”中,越来越多的真实信息在网友强大的“[[人肉搜索]]”下曝光,对于当事人的影响也由网上的讨论、谴责转化为现实的舆论压力。   '''(二)网络环境混乱,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微博是近两年新兴的交流平台,不管是对于[[网络运营商]]还是用户,都还没有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管理]]'''。管理部门对于网络运营商的资质审核力度较小,门户网站对于注册用户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等均没有限制。而要对微博上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难度较大,对于一些不明显的侵权行为,往往需要等到用户举报之后才会事后审查,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使用几个账号的用户也并不罕见。对于这些乱象,门户网站也没有进行清理,被禁言、被封号的用户换个账号又能接着用。   运营商角色定位模糊,没有尽责。在2010年[[《侵权责任法》]]公布实施之前,法律无法对网络运营商的责任进行明确界定,网络运营商的监管常常缺位,即使有一些明显违反社会风俗及法律的内容发布出来运营商都可以不管不问,运营商往往等到被侵权人举报、通知才会采取措施。《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提供者接到通知或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运营商明知自己被网民不正当利用,就应当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被侵权人未通知不再成为免责理由。   '''(三)网民素质较低,没有谨言慎行的习惯由于微博的开放性、包容性,用户审核宽松、门槛低,微博用户群体的素质良莠不齐'''。“微博的开放性决定了参与者的多样性,言论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真伪差异难以避免。”“微博的言论没有传统新闻界的行业规范与约定俗成的规则,微博言论大部分是基于自觉自律的个人行为,责任意识比较薄弱。”一些用户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获取关注度,发布一些未经核实的爆炸信息吸引眼球。   那些对微博侵权认识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的用户,在发布微博的时候不会考虑是否侵犯了他人权益,往往出于娱乐心理和猎奇心理,对于著作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等的认识不够;微博用户对于微博传播造成的影响力缺乏比较科学的认识,很多人抱着“只是玩玩,不用当真”的心理发布了包含侵权内容的文字、照片。受害者往往不会选择司法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多数采取的态度是忍气吞声或网络谩骂,稍微理性点的做法是“通知其删除”。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互联网|W]] [[Category:法律术语|W]]
20240728-134548
私人外汇
'''私人外汇(Private Foreign Exchange)''' == 什么是私人外汇 ==   '''私人外汇'''是指[[企业]]和家庭持有的[[外汇]]。在[[国际收支]]不佳时,对私人外汇进行管制是政府可选择的一种摆脱手段。但是,[[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8条要求成员国取消对[[经常项目]]往来中[[货币兑换]]的限制。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对私人外汇的限制很小。<ref>潘百翔,王英姿.《国际金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ref> == 私人外汇的理财方式 ==   目前,我国私人外汇[[投资理财]]方式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广为人知的交易类产品———[[个人实盘外汇买卖]],即“[[外汇宝]]”。其交易特点是利用[[汇率]]波动赚取差价,但对于广大手中持有[[美元]]的[[投资者]]而言,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一旦汇率趋势是美元走强,“外汇宝”操作空间将较为狭小。   '''第二种'''是投资类产品,分为结构型外汇理财产品和建立在[[利率]]基础上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类产品的特点在于[[风险]]较低、[[收益]]良好,但其能否在利率或[[汇率]]存在不确定因素基础上保证流动性值得关注。   '''第三种'''产品就是外汇期权衍生产品,[[中国银行]]的“两得宝”以及“期权宝”就属于这类产品。该类产品依托于汇市波动,分别适用于汇市窄幅波动和大幅波动环境中,只要判断准确,不论美元涨与跌均可实现获利,其特征为收益较高,但风险相对也会加大。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外汇术语|S]]
20240728-134558
商业保护原则
== 什么是商业保护原则 ==   '''商业保护原则''',亦称商事责任有限性原则,是指[[商事主体]]在从事商事[[交易]][[行为]]中对其违反约定或法定的义务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依法具有有限性,并不承担赔偿[[全部损失]]的责任,以体现对商事主体和商业[[经营]]予以特别保护的法律制度。 == 商业保护原则的补偿 ==   [[保险补偿原则]]是指当[[保险标的]]发生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人应按照[[保险合同条款]]的规定履行赔偿责任,保险人的赔偿金额不能超过保单上的[[保险金额]]或[[被保险人]]遭受的实际损失,保险人的赔偿不应使被保险人因[[保险]]赔偿而获得额外利益。 [[保险合同]]是一种[[补偿性合同]],旨在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而不能使其从中获利,因此[[保险合同的履行]]以[[保险利益]]为基础。如果保险理赔使被保险人获得保险利益之外的利益,则有激发被保险人人为制造[[保险事故]]以从中牟利之虞,扩大了[[道德风险]],将给社会的稳定运行和伦理体系谱上一笔不和谐音符。   保险补偿原则是对补偿性的保险合同的赔偿金额施加各种限制性的赔偿后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保险赔偿前提的限制。这又包括两个方面:1)在损失发生时,被保险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才有可能获得保险赔偿。2)保险标的遭受的损失,必须是以[[保单承保]]风险为近因造成的损失。   (2)对保险赔偿金额的限制。其中包括:1)保险赔偿不超过保险价值。保险价值即保险标的的经济价值。它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可保利益的货币表现形式,是确定保险金额的依据。2)保险赔偿受到保险金额的限制。保险金额简称[[保额]],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投保]]金额,是保单上确定的保险人负责损失赔偿的最高责任限额,是计算[[保险费]]的依据。这又因[[定值保险]]和[[不定值保险]]而有所不同。定值保险是指在签订保险合同时,保险人与投保人通过协商将保险标的的价值加以确定,并且以双方确定的保险价值作为[[保险金额]]的保险。在定值保险中,保险金额等于保险价值。   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应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作为计算保险赔偿金额的基础。海上货运保险多采用[[定值保险单]]。不定值保险是指在[[保险合同]]签订时,保险人和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价值不加以确定,保险价值是留待事故发生后再进行核算、核实的保险。采用不定值保险,在投保时虽然合同双方没有确定保险价值,但投保人却要为保险标的确定一个保险金额。这样一来,投保时确定的保险金额就有可能同保险事故后经核实而确定的保险价值存在着差异,出现不足额保险,超额保险和足额保险三种情况,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保险赔偿的限额是不同的。   除了上述[[国际商法]]部门存在着限制商人责任,保护商人的制度外,其他还有诸如现代海事法中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中的[[赔偿限额]]制度、国际航空运输中赔偿责任限制、信用证业务中的“[[独立抽象性原则]]”、保险中的[[免赔额]]制度等等。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国际商法承认和保护的商人营利必须是通过合法交易、正当手段的谋利,在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和利润。对于采用非法交易、不正当手段、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而获得的收益和利润,各国法律不仅不予以承认和保护,还要予以相应的法律制裁。这就意味着,国际商法是承认和保护利己的法,但绝不是承认和保护损人的法 == 相关条目 == *[[商业秘密保护法]] [[Category:商业|S]]
20240728-134614
头脑会计
== 什么是头脑会计 ==   '''头脑会计'''指个人或者家庭采用类似于[[公司]]的方式对其日常活动进行管理。<ref name=a>戴先炽,李乃和.头脑会计及其对经济和金融决策的启示(A).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1</ref> == 头脑会计的主要组成<ref name=a/>==   虽然人们进行头脑会计的过程或者说头脑会计所遵循的规则不象一般的[[会计]]过程那么直观明了.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人们在做决策时的行为总结出头脑会计的一些规律。一般说来,头脑会计由三个组成部分。   '''1.决策主体如何看待和体验决策结果,或者说决策是如何做出殛评估的'''   相同的结果在不同的人看来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一个人有一笔钱进行投资,一年后,他的[[投资回报率]]为3% ,如果他本来就不期望这笔投资有回报,那么现在这个结果就会让他很满意,如果他意识到买国债可以毫无风险就获得6%的阿报率,那么他也许会对这笔投资很不满意。因此,有时候[[决策结果]]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决策者]]如何看待和评价决策结果。   '''2.将不同的活动归入到特定的账目中'''   普通会计财务在编制会计账目的时候,会计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原则将不同的[[经济活动]]归如不同的账目中。头脑会计也存在这样一个过程,人们在进行某些活动的时候也会将这些活动进行分类并归如特定的头脑账目中。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果我们突然得到一笔意外的[[财富]].我们通常更可能将它花费一些不必要的项目上,而对于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花费的方式就可能完全不一样,本文开始的时候提到的两个实验也说明了头脑会计的归类过程。这些例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相同的资金或者费用如果归人不同的头脑账目中对决策主体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从而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决策行为。   '''3.决策主体进行头脑账目结算的频率'''   跟普通会计一样,任何头脑会计都有账目结算的期限,普通会计中的结算通常按照客观的日历期限进行结算,如按照年、季度、月等,头脑账目的结算期限通常是由决策主体主观决定的。在经常炒股的人流传着这样一条经验:在[[股票]]变现之前千万不要计算自己的[[盈利]].也就是说,人们投资股票的时候,通常以从购买股票到卖出股票作为头脑账目结算的期限,对于他们来说.在股票没有售出之前,尽管账面上可能盈利很多,但是头脑账目的结算期限来到,这些票面的盈利还不能算真实的盈利。从头脑会计以上三个组成部分可以看出,人们在日常的[[经济决策]]过程中.如何看待决策结果、如何将决策问题归类及如何决定头脑账目的结算期限对决策过程本身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人们决策时候的心理及头脑会计过程对改善我们的决策过程有重大的意义。 == 头脑会计的理论基础<ref name=a/> ==   从以上头脑会计定义及相关的实验可以看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经历头脑会计过程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决策偏误或者非理性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呢,要完全地解释这些行为,我们必颈对头脑会计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头脑会计的理论基础是A.Tverskv及D.kahneman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了解该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头脑会计、[[前景理论]]是有关风险及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的描述性模型,该模型有三个重要的结论:   '''1.价值函数的定义以参照点(图中的坐标原点)为基础,各个不同结果为相对参照点的收益或者损失'''   '''2.所有的收益和损失都具有敏感性递减的特性'''   比如说,对于决策主体来说,1O元钱和2o元钱在主观上的差异要比100元和110元之间的差异大。敏感胜递减说明价值函数在收益的时候是凹函数, 在损失的时候是凸函数。   '''3.损失规避(1oss aversion) 也就是说相同数目的损失比收益对决策主体的冲击要大'''。   比如说.对于50话概率赢100元和50%概率输100元的赌博,人们一般不会参加,因为损失100元带来的痛苦比赢得100元带来的快乐要大得多=损失规避在价值函数图形上的反映就是损失时候的函数曲线要比收益时的函数曲线陡。 [[Image:前景理论.png|thumb|图1]]   图1就是前景理论中S形的价值函数形式。由于篇幅有限,关于前景理论的其它方面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前景理论的这三个结论很好地解释了人们的头脑会计过程:   首先,在人们的头脑会计过程中.任何的决策都有一个[[参照点]],参照点的不同可以影响人们的决策.相同的决策结果理解成收益和损失对决策主体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对决策问题的评价与财富的变化相关,而与财富状况无关,这说明在头脑会计过程中,决策主体对交易的评价是一个一个进行的,而不是与其它交易结台在一起进行的(注意对决策的评价只与财富的变化相关)。   再次,损失和收益的敏感性递减说明,如果将相同的财富变化量值归八不同的头啮账目中,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在夹克和书的例子中,两种情况下都是走15分钟的路节省5元钱,但是这5元钱归入15元的账目比归八125元的账目更有吸引力。   摄后,作为前景理论中撮为重要的结论.损失规避对头脑会计过程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决策主体的任何决策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在电影票的例子中,如果决策主体把花15元看电影看作[[等价交换]]的话,丢了电影票的情况下、对于他们来说如果再花15元买电影票,那么看电影的[[成本]]就是30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损失、他们会尽量避免这样做。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前景理论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头脑会计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头脑会计并利用头脑会计理论去分析和解释日常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的一些现象。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会计类型|T]]
20240728-134623
法官阐明权
== 什么是法官阐明权 ==   '''法官阐明权'''是面对缺乏[[诉讼]]经验或诉讼能力受限的民事诉讼案件当事人提出的诉讼主张,明显与案件事实本身表征的法律关系性质或民事行为效力不一致时,负责案件审理的主审法官代表人民法院应该及时向该当事人作出案件事实及法律适用的相关质问或指示,引导当事人在主审法官具有针对性的阐述之下对本案所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性质或基础民事行为效力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或将存在明显冲突或显著错误的主张予以排除或更正,或将含糊不清的主张予以明晰,或及时补充必须的主要证据。它在本质上属于司法裁判权的范畴,是司法裁判权的合理延伸,但它不仅仅表现为[[法律]]赋予主审法官相机行使的一项[[职权]],而同时又是主审法官一项或然性的职责。 == 法官阐明权行使的法律意义 ==   '''1、法官阐明权的正当行使,便于法官动用[[公权力]]适度救济处于劣势的[[诉讼当事人]],有利于贯彻当事人平等的民事诉讼原则,确保程序的实质性公正。'''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包括诉讼主张、证据收集与提交、诉讼理由的抗辩、诉讼权利的处分等一系列[[制度安排]],都体现鲜明的当事人主义色彩。这就意味着:[[民事诉讼]]当事人应该凭借自己的[[诉讼能力]]通过法定的诉讼程序,去实现自己正当的诉求,而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合法民事权益的目的。按照[[当事人主义]]的民事诉讼立法主张,主审法官非因法定的特殊事由,不得依职权去帮助诉讼中的任何一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并履行诉讼义务。尽管法律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但是,从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个案来看,案件当事人双方实际具有的诉讼能力或拥有的诉讼资源往往不对等,有的甚至相当悬殊。在此等情况下,如果一味固守当事人主义的路线,虽然在形式上对当事人双方都表现为一视同仁,但既定的那些平等诉讼规则的实施结果却不能达到[[平等保护]]双方诉讼利益的正义目的。为了纠正这种不对等现象带来的弊端,为双方当事人营造尽可能民主、公正的诉讼环境,[[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法专门设立了一些特殊的向弱者倾斜的制度保障,而赋予主审法官相机行使的阐明权即是其中之一。由主审法官在适当时机对诉讼过程的程序性制度及诉讼权利酌情行使阐明权,就是启发处于弱势的一方当事人将其模糊的诉讼主张明晰化,提示其及时纠正与案件基本事实、基础[[法律关系]]明显不符或存在严重冲突的诉求,适时提出足以证明其主张的必要证据,确保其有机会真正平等地行使法定的诉讼权利,使其程序利益与实体权益与相对方都得到平等而充分的司法保障。   '''2、法官阐明权的正当行使,便于兼顾民事诉讼的效率与公平。'''   在既定程序不变的前提下,[[诉讼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事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而尽可能地减少或节约诉讼当事人和受诉法院的诉讼成本消耗,实现当事人诉讼利益的最大化和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目标,即所谓诉讼效率。而毫无限制的单纯的当事人主义,极有可能为[[恶意诉讼]]的当事人所利用,借用形式上合法的诉讼程序,蓄意以拖沓甚至毫无意义的诉讼程序拖延实质上并非合理的所谓诉讼,不但使[[司法裁判]]的效率无从保障,还将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人为增加[[诉讼成本]]的支出。   我们很熟悉“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这句法律谚语,同理,迟来的公平一样会是不公平的。而公平、正义,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寄予司法裁判制度的最终期望。法律赋予法官相机正当行使阐明权,使得主审法官能酌情控制诉讼程序的有序进行,防止一方当事人恶意操纵诉讼,最大限度节省诉讼时间,确保诉讼效率。同时,适度的法官阐明权行使,使司法裁判更接近于案件的客观事实,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案件的实体公平、公正,由此适当吸收或化解诉讼双方因诉讼纷争带来的矛盾与不满,避免无理上诉或申请再审带来的讼累及[[司法资源]]浪费,反过来又节省了诉讼成本消耗而兼顾了[[诉讼经济原则]]。 == 法官阐明权行使的前提条件 ==   '''1、须有诉讼经验缺乏或诉讼能力受限,且其诉讼能力处于显著劣势的民事诉讼当事人一方存在。'''   法官行使阐明权的首要条件是,本案确实存在民事诉讼当事人一方诉讼经验缺乏或诉讼能力受限,其诉讼能力与相对方相比已经处于显著劣势地位,比如该当事人因正当理由缺席、文化程度极度低下而无法明白通常的诉讼规则、诉讼经验严重缺乏且直接影响庭审的继续进行而对方系法律专业人士提供抗辩、诉讼能力因智力、体质等原因严重受限而因故没有[[委托代理人]]等等特殊原因。如果不存在类似情形的处于相对显著劣势的民事诉讼当事人一方,那么作为主审法官就不得贸然行使阐明权,而应秉承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的立法精神,在恪守司法中立的职业准则的前提下,依法组织当事人自行依法履行诉讼义务并行使诉讼权利。面对有关当事人提起的无理之诉,该依法驳回的就依法驳回,或者劝其主动撤回此类无理之诉。否则,如果主审法官无视该前提条件并未成就而坚持行使所谓阐明权,就会因为“越位”而涉嫌滥用职权。   '''2、须有处于劣势一方的民事诉讼当事人提出的诉讼主张与案件事实本身表征的法律关系性质或民事行为效力明显不一致的法定情形出现'''。   即使本案客观存在处于劣势一方的民事诉讼当事人,但其诉讼主张与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本身表征的法律关系性质或民事行为效力并非不一致,二者之间也不存在明显冲突或显著错误,那么主审法官也不得贸然行使所谓的阐明权,否则,定会干扰诉讼程序而造成偏袒一方的诉讼格局,违背民事诉讼平等原则。   '''3、须在得悉处于劣势一方的民事诉讼当事人的错误主张,与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本身表征的法律关系性质或民事行为效力不一致之时及时相机行使。'''   当主审法官发觉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本身表征的法律关系性质或民事行为效力,与处于显著劣势一方的民事诉讼当事人提出的诉讼主张明显不一致或存在明显冲突,或其主张已经出现显著错误时,主审法官应该在诉讼中的第一时间以公开方式向该方当事人阐明,一般是在听诉听辩的法庭现场,或事后及时以开庭的方式进行针对性阐明(确保对方当事人在场获悉法官阐明权的内容和行使方式不超越法定范围),总之,该主审法官有义务同时将阐明的相关信息完全、准确送到对方当事人,以示公平、公正、公开。如果主审法官以其它正当方式获悉处于劣势一方的民事诉讼当事人的错误主张,与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本身表征的法律关系性质或民事行为效力不一致之后的合理时间内,或参加庭审的听诉听辩之后,并没有及时以公开方式行使阐明权,则该法官无权在以后任何时候再以该法定事由行使所谓阐明权,否则,必将与设立阐明权制度以确保诉讼效率的立法初衷相悖,同时也无法制约以权谋私的法官借行使阐明权之名、行偏袒该方当事人而蓄意损害相对方诉讼利益的违法勾当之实。   '''4、法官行使阐明权的方式是就案件事实及法律适用采用针对性的质问、提示、启发等间接方式进行。'''   主审法官引导处于劣势一方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对本案所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性质或基础民事行为效力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必须采用公开而有针对性的质问、提示、启发等间接方式进行,最终由该方当事人自行决定是否及时将存在明显冲突或显著错误的主张予以排除或更正,或将含糊不清的主张予以明晰,或及时补充明显不足的必要证据,而绝不能由法官越俎代庖作出决定,或以其它直接的方式代为当事人履行诉讼义务或代为行使诉讼权利,否则,必将蜕化为与相对方处于对抗地位的该劣势一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角色,公然违背司法中立的原则,损害司法裁判应有的法律权威,还会由此引发新的讼累。 == 法官阐明权行使的必要限制 ==   目前,在一定范围内的[[司法腐败]]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我们对在民事诉讼法中建立法官阐明权制度,应该保持高度的谨慎。首要之义不是如何赋予主审法官怎么样的阐明权,而是如何规范法官行使阐明权的前提条件、恰当时机和行使方式,给主审法官行使阐明权以严格的限制和约束,密切注意防止法官阐明权不当行使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甚至沦为极少数腐败分子的挡箭牌。   '''1、法官阐明权行使,应受到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的必要限制。'''   辩论原则、处分原则都是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极为重要的诉讼原则。而这些原则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将直接决定现代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的立法宗旨的实现。如果强调纯粹的法官阐明权,不对法官行使阐明权给以严格限制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其留下较大的伸缩空间,难免有的法官会不自觉地去代替所谓处于劣势一方的当事人举证质证、提出抗辩事由、处分其诉讼权利乃至[[民事权利]],而沦为该劣势一方诉讼代理人的尴尬地位,却置辩论原则、处分原则等既定民事诉讼原则于不顾,甚至会带来超越职权甚至[[滥用职权]]的消极效果。   '''2、法官阐明权行使,应受到司法中立基本原则的必要限制'''。   司法中立,是司法裁判制度建立的基石。作为一项司法理念或者诉讼原则,司法中立就是要求主审法官在诉讼中不能与其承办的案件存在法律上的利害联系,必须自始至终处于一种居中裁判的超脱地位,公平地对待争讼的双方当事人。如前所述,赋予法官有限的阐明权,仅仅是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一方诉讼经验缺乏或诉讼能力受限、其诉讼能力与相对方相比已经处于显著劣势地位的特殊情形下的保护性措施,在本质上应该体现为司法中立这一司法理念的特殊救济性制度设计,其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公平、正义的最终法律价值的实现,是对司法中立原则的必要补充而非否定。所以,必须给法官阐明权的行使以严格限制。 [[Category:法律术语|F]]
20240728-134642
转股条款
==什么是转股条款==   '''转股条款'''是指[[投资者]]可以在[[上市]]时将[[优先股]]按一定比率转换成[[普通股]],同享上市的成果。   [[强制性转股条款]]是发行人约定在一定条件下,要求投资者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公司]]股份的条款。 ==转股条款的设计<ref>王冬年.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基于控制权利益的视角</ref>==   转股条款涉及转股期、转股价和初始[[溢价率]]三项内容。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结束6个月后,[[持有人]]可以依据约定的条件随时转换[[股份]]”。在2000—2004年发行可转债的35家上市公司中有30家把转股期设定在发行结束6个月后,仅有5家把转股期设定在发行结束12个月后。我国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的确定与国际上通行的一致,即以发行前一个月或一周的股票[[收盘价]]的平均值为基础,再上浮一定比例作为[[转股价格]]。为了吸引投资人,确保可转债成功发行,发行人把可转债的初始溢价率定的很低,2000年平均初始溢价率为4.44%;2002年为 4.8%;2003年迅速下降到1.0257%;2004年为1.3%。从35家可转债初始溢价率的一般特征看,初始溢价率最高的是燕京转债10%,而初始溢价率在0.1%-0.5%之间有19家之多。过低的初始溢价率使得可转债逐渐蜕变成一种变相的增发。侵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在核定的[[融资]]额度内,初始溢价率低,可转股的数量就多,[[流通股]]的扩容压力就大。   截至2004年底,我国可转债市场上交易的可转债有31只,根据31只可转债的发行规模与初始转股价格模拟计算,如果转债到期全部转换成[[股票]],流通股股本的增幅远高于[[总股本]]的增幅;此外,考虑到转股价可能不止一次的向下修正,流通股股本的扩容比率就会相应增大很多。以[[民生银行]]的可转债为例,总规模为40亿元,按初始转股价格10.11元计算,如全部转换,则[[流通]][[A股]]将增加39564.79万股,占民生银行52325万股[[流通股本]]的 75.61%,而民生银行总股本的增幅仅为15.30%。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进行[[再融资]],当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回报不能弥补因[[股本扩张]]对业绩的稀释时,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伴随转债转股,将再次受到侵害;由于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股权]]不流通,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的[[控制权]]利益*以及[[现金流]]价值却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股票术语|Z]]
20240728-134820
梁海山
[[Image:梁海山-新图.jpg|left|200px]] '''梁海山——[[海尔集团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执行总裁、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梁海山简介 ==   '''梁海山''',[[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1988年加入青岛电冰箱总厂。历任海尔电冰箱总厂企管办主任;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长;海尔集团认证中心干部处处长;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尔集团物流本部长;海尔集团公司[[副总裁]]、海尔家居本部长;海尔集团公司副总裁、海尔冰箱本部长;海尔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海尔白电集团总裁、海尔集团轮值总裁。2016年12月,任海尔集团公司执行总裁。2021年11月5日正式就任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 == 个人履历 ==   1988年7月加入海尔集团   1995年10月出任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9年8出任海尔集团物流本部长   2002年—2007年任海尔集团公司副总裁、海尔家居本部长、海尔冰箱本部长   2007年—2013年海尔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海尔白电集团总裁,并在2010年后担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2013年4月—2016年,任海尔集团公司董事局副主席、轮值总裁、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6年12月,任海尔集团公司执行总裁。 == 主要贡献 == '''承接集团战略,对外“智慧家庭”,对内“[[互联工厂]]”''' 在海尔集团人单合一双赢的商业模式下,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努力为消费者打造全球引领的智慧生活体验。在这个目标推动下,梁海山带领团队承接集团战略,通过对外“智慧家庭”,对内“互联工厂”展开了具体实践。 海尔“智慧家庭”基于洞察用户、交互用户的数据化运营,在海尔家电的用户大数据平台上,描述用户兴趣爱好、品牌喜好、购买意向的数据标签达到10亿级,生成了清晰的[[用户画像]],精准洞察用户需求,驱动企业创新。目前,海尔以U+智慧生活平台为核心,构建起了健康空气、食品美食、智慧用水等七大生态圈,每一个生态圈都致力于智慧家庭的建设,力争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到最佳的智慧生活体验。譬如,在健康空气生态圈里,海尔推出了“空气套装”方案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空气。该方案针对市场上空气产品、空调等健康功能短缺的痛点,通过不得“空调病”的空调、空气魔方净化器、云服务和APP等套装服务,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空气方案。 海尔“互联工厂”对内智能化,对外虚实融合,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海尔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互联工厂开放生态系统,消除了与用户交互的距离,实现了全球用户与全球研发资源、模块商资源、员工和自动化设备实时互联、实时交互,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个性化体验。例如,在沈阳的冰箱智能互联工厂,在郑州的空调智能互联工厂、在佛山的洗衣机智能互联工厂等基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基地,而是转型为开放互联平台——一端连着用户定制交互平台,另一端连着世界一流的模块商资源网,这两方在互联工厂的平台上完成交互,并最终实现价值交付与满足。目前,海尔已经初步具备了从大规模定制到个性化定制的条件,为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奠定了基础。 '''通过两大平台推动战略落地 “雷神”“免清洗”等小微孵化成长'''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的战略落地依靠两大平台:一个是投资驱动平台,一个是用户付薪平台。 所谓投资驱动平台是指,把企业从管控型组织变成一个投资平台,不再有各种部门和事业部,通通都要变成创业团队,公司与这些团队只是股东和创业者的关系。例如,2014年出现的雷神小微,它是3个80后的员工汇总了目标用户群的3万余条差评,为游戏爱好者提供一款性价比极高的游戏本。通过交互,雷神已经聚集了140万粉丝,不到一年时间实现了天猫、京东游戏本第二的行业地位。另外,他们新成立了小微公司,在2014年通过路演等方式,成功吸引外部的风投进来,实现社会化运营。2015年9月9日,雷神小微成功孵化出第一个小微——雷神互娱小微,这也是海尔集团第一个由小微孵化出的小微。通过开放和交互,与用户和资源方的零距离,雷神小微已成为投资驱动平台上的样板。 所谓用户付薪平台是指员工由原来的企业发薪变成用户发薪,给用户创造了价值就有薪金,没有创造用户价值就没有薪金。譬如,海尔洗衣机的免清洗小微,解决了洗衣机诞生以来内桶脏的难题,给用户提供了洁净健康的洗衣机解决方案,最初确定的目标是5个月5万台的目标,对于一款售价高达3000元以上的波轮洗衣机,月销售1万台已经属于很高的目标了。但在用户付薪平台的驱动下,免清洗小微重新锁定5个月20万台的超利分享目标,并通过无限度地开放使产能实现10倍速提升,同时还使用户新需求的迭代周期大幅加速,最终在5个月内让20万个家庭用上了海尔免清洗洗衣机。因为创造了用户价值,小微成员也实现了超利分享。 '''以全球五大研发中心为基础,搭建开放创新平台生态''' 在创新方面,为了更好地让用户参与创新,梁海山带领团队在中国、亚洲、欧洲、美洲、澳洲成立全球五大研发中心,通过内部1150名接口人,五大研发中心紧密联合5万多家一流资源、120多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各大研发中心纵横连线,协同交互,利益共享,组成一流资源的创新生态圈。这个创新生态圈一端连接用户资源,一端连接专业资源,持续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目前海尔已与超过200家的顶级供应商、研究机构、著名大学、创新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同时海尔搭建起一个不同于传统制造企业以及新型硬件企业的开放创新平台HOPE。平台之上汇聚了众多顶尖高校、研究机构、全球五百强企业、顶尖创新机构、互联网企业和初创型技术企业等创新单元。目前,海尔HOPE平台入驻专家4528名,全球技术资源超130000个,平均每天在线交互资源超1000家,平均每年产生创意超6000个,吸引技术资源提交方案6000多项,每年成功孵化200个创新项目。 '''将每类产品变成“网器”,连续六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目前,海尔以智慧家庭为中心,构建了“一云N端”的产业架构,将每一类产品都变成互联网终端,即“网器”。这些网器具备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和协调共享的功能,可以实现人与家电、家电与家电之间的交流沟通,让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充分享受智能时代的最佳应用服务。更具想象空间的是:海尔空气魔方、“免清洗”洗衣机、海尔博观冰箱、天樽空调等智慧家电目前已经成为其智慧家庭战略落地的体现。 在集团战略的引领下,梁海山带领海尔大型家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4年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数据显示,海尔连续6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同时,旗下的冰箱、洗衣机、冷柜、酒柜的品牌销量也蝉联全球第一。 == 所获荣誉 ==   获“中国优秀CIO”称号(2002年)   获青岛市贡献突出人才特别奖(2002年)   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2002年)   获“中国制造企业CIO年度人物”称号(2003年)   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   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   获山东省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2006年)   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6年)   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2007年)   获第三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创新奖(2007年)   获“全国家电十大创新人物”称号(2010年)   获2012年石川馨-狩野奖(2012年)   获“中国改革年度人物”称号(2013年)   获“2013青岛年度经济人物”称号(2014年)   获“中国杰出质量人”称号(全国质量奖个人奖)(2014年) [[Category:商界人物|L]]
20240728-134826
数字银行卡
== 什么是数字银行卡 ==   [[信用卡]]研究人士董峥表示,'''数字银行卡'''没有实体卡的物理形态,采用了虚拟银行卡发卡系统,用户在线上完成申领、开通并使用。其中,虚拟[[借记卡]]发卡系统技术标准经[[央行]][[批复]],达到[[商业银行]]卡虚拟发卡标准符合性和系统安全性试点要求,百信银行是首家以[[电子银行]]卡发卡成员的身份加入[[银联]]的机构。<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565504955519378&wfr=spider&for=pc 新闻纵深|数字银行卡到底是个啥?怎么使用.河北新闻网.2020-08-21]</ref>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一级巡视员樊爽文表示,银联无界卡实现了发卡模式、[[管理模式]]、安全应用全流程的数字化,是银行卡产业迈向数字化新阶段的重要一步。   2020年8月15日,百信银行联合百度发布了基于虚拟发卡系统的数字银行卡“百度闪付卡”。该卡无实体卡的物理形态,依托百度APP,以智能小程序为载体,申请开通全在线上进行,可以面向用户提供普惠信贷、零钱理财、支付消费和生活缴费等数字[[金融服务]]。   2020年8月31日,[[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主流手机厂商、重点合作商户及支付机构,发布首款数字银行卡,通过数字化服务满足消费、存取现、转账、手机闪付、条码支付等支付需求。   银联无界卡是中国银联正式发布的首款数字银行卡,共有借记卡和信用卡两类卡种。 == 数字银行卡的特点<ref>[https://www.iyiou.com/p/132171.html 中国银联发布首款数字银行卡.亿欧.2020-08-31]</ref> ==   依托云闪付APP等平台,银联无界卡为持卡人提供全面、便捷的数字金融服务,具有四大突出特点:   一是为传统[[银行卡]]赋予数字形态,通过数字化服务,满足用户消费、存取现、转账、手机闪付、条码支付等多元化支付需求。   二是发卡用卡高效便捷,境内外用户可以通过云闪付APP、[[商业银行]]APP或[[手机钱包]]等多种渠道快速申卡、绑卡和用卡,优化用户用卡体验,同时实现卡码合一,可手机一键调取无界闪付卡和无界卡[[二维码]],任选手机闪付或二维码支付。   三是确保支付安全,通过[[支付标记化]]、通道加密、实时风控等全方位的技术手段,对卡号、有效期等信息进行全程防护,保障用户的资金与[[信息安全]]。   四是助力跨行业合作和场景的[[互联互通]],借助Token2.0数字支付体系,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将[[数字银行]]卡推送到电商、公交、手机钱包等支付场景,并配套丰富的专属卡权益,构建互联互通的数字支付生态。 == 数字银行卡的新突破<ref>[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0-09/01/content_23510330.htm 首款数字银行卡,来了!有何神奇之处?. 央视财经.2020-09-01]</ref> ==   此次正式发布的首款数字银行卡,推出借记卡和信用卡两类卡种,不再依赖实体卡片,境内外用户可以通过云闪付[[App]]、商业银行App等多个平台线上操作,实现申卡、用卡、交易管理等一站优享。   申卡时,用户无需前往银行营业厅,通过简单线上操作便可快速申请成功,“即开即用”。用户在电商、公交、[[手机钱包]]等场景均可使用,满足消费、存取现、转账、手机闪付、条码支付等各类[[场景消费]]支付需求。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胡浩中:实际上是把[[二维码支付]],包括手机闪付,还有线上支付,把这三个方式在手机载体上面进行了一个完美的组合。   此外,银联无界卡在实现高效便捷的同时,通过[[支付标记化]]、通道加密、实时风控等技术手段,保障用户的资金与信息安全。 == 数字银行卡的意义 ==   原来的[[银行卡]]发卡都是以实体卡的形式进行,而数字银行卡则是银行卡层面的创新,是发卡模式、管理模式、安全应用方面的全流程数字化,是银行卡应无卡化趋势迈向数字化新阶段重要一步,也是银行卡产业创新发展和无卡化又一次有益探索。   “数字银行卡的形式和流程的变化能够为银行业获客、引流,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提供新的支撑,创造银行卡产业合作新的模式,同时也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支付[[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一级巡视员樊爽文表示。   对于用户来说,银联无界卡在安全创新的同时,将带来全新的便捷支付体验,申卡、用卡、交易管理通过云闪付APP等一站优享。 “从卡基支付向数字支付跃迁,为产业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必将深刻改变全球支付市场的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   樊爽文在致辞中表示,支付作为金融业务的综合入口和基础支撑,是数字时代开拓创新、[[转型]]升级的先锋产业。中国银联联合银行业共同推出银联无界卡,实现了发卡模式、管理模式、安全应用全流程的数字化,是银行卡产业迈向数字化新阶段的重要一步。希望能创造银行卡产业合作新模式,成为银行卡产业改革创新、为产业各方发展赋能的一次有益探索,也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支付需要,为公众增便利,为市场降成本,为产业添活力。   中国银联常务[[副总裁]]蔡剑波在致辞中表示,顺应社会经济迈向数字时代的趋势,中国银联响应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和指导意见,秉持“支付为民”理念,联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全力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主动创新推出条码支付、手机闪付、刷脸付等产品,为公众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支付服务。此次,中国银联结合[[市场需求]],在产业各方支持下研发了首款[[数字银行]]卡产品,是推动支付服务数字化升级的一次新尝试,也有助于推动以云闪付APP为核心、符合[[银行业]]统一标准的各类移动支付产品的协同发展,及其在重要便民场景的广泛应用。   “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科技能力]]和数据能力,全方位实践数字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数据开发和综合应用,推动各项创新与支付应用、交易处理、[[风险防控]]等服务深度结合,履行责任、积极作为,成为[[产业发展]]的连接者和助力器,与产业各方共生、共赢、共荣,为各行各业更好地融入[[数字支付]]时代赋能。”中国银联党委书记、董事长邵伏军新年致辞《共做支付产业追梦人》中如此表示。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银行术语]]
20240728-134839
场内经纪人
'''场内经纪人(Floor Brokers,FB)''' == 什么是场内经纪人 ==   '''场内经纪人'''是指专门在交易所内为其它会员或自己买卖期货[[契约]]的人,也即为任何其他人执行任何类型商品期货合约或[[期权合约]]指令的个人。   那些只为自己帐户进行交易的该[[交易所会员]]无须进行注册登记。 == 场内经纪人的类型 ==   1、[[期货经纪商]]的代表——代表[[交易场]]外的客户执行买卖委托交易,主要[[收入]]来源为经纪服务费等   2、个人的场内[[自营商]]——俗称抢帽客([[Scalper]]) ,大多赚取买卖的[[差价]]。 == 场内经纪人的服务 ==   场内经纪人除了替[[投资人]]在场内进行交易外,也提供下列服务:   1、提供训练课程给新进的FB。   2、如果市场有巨额交易时,能及时提供必要的人力来协助。   3、他们提供快速的方法,能同时在不同的交易柜台内完成交易。   4、提供必须的资金支持所属的协会或团体,以减少他们发生违约的情况。 [[Category:期货术语|C]]
20240728-134858
《投资艺术》
[[Image:《投资艺术》.jpg|left|150px|thumb|《投资艺术》]] '''《投资艺术》(Winning the Loser's Game):当代最受推崇的投资名著''' *作者:[[查尔斯·艾里斯]]:投资管理思潮的前行者之一 *首次出版:1985年 *全书名:《投资艺术》(Winning the Loser's Game) *被誉为: **[[证券投资者]]的必读书 **当代最受推崇的投资名著   《投资艺术》一书似乎是查尔斯·艾里斯用一种奇特的本领,把精深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转化为人们能够从容掌握的操作常识。这使得《投资艺术》一书在证券书海中别具一格,尤其对于一名长线投资者,这是一本能让财富最大化的不可或缺的读物。 == 《投资艺术》内容提要 == '''基本思想'''   《投资艺术》一书给了我们很多出乎直觉的观点和想法。关于[[投资期限]],投资时机,投资品种,投资费用,[[投资管理人]]以及投资者自身等各个方面出乎常理而又合情合理的精彩论述都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书中多次重复的一个观点就是,试图“击败市场”是一种输家的游戏,最好的对策就是不参加这种游戏。   艾里斯说:“[[散户]]不应该把收益机会建立在击几市场上,聪明的做法是运用[[市场力量]],把强大的时间节奏和复利机会纳为已用,赢得长期的成功,这才是掌控自己投资命运的最好途径。”   本书起源于作者的一篇获奖论文,经过丰富与扩展,成为当代最受推崇的投资名著作为一个思虑周全、善于规划[[投资策略]]的专家,作者细致考察和分析了当今散户的[[投资环境]],系统地阐述了散户及投资经理投资理念的误区,并提出散户自身的[[投资哲学]]:了解[[资本市场]]和投资的性质;把握自己的财务前途,提高自委性;调整自己的[[投资计划]],以适应市场善和自己身的利益和目标;用最有效的方式与[[投资经理人]]合作。 这是一本证券投资者的必读书,它源于一个关键性的命题一名投资散户,如何在大多数人投资失败的局势下仍然获利? 查尔斯·艾里斯用雅俗共赏、却又是发微阐幽的语言,揭示出建立和管理一个合理投资组合的有效方法。他似乎有一种奇特的本领,能把精深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转化为人们能够从容掌握的操作常识。 '''目录介绍''' *第一章 输家的游戏 *第二章 击败市场 *第三章 强大助力 *第四章 矛盾 *第五章 时间因素 *第六章 投资报酬 *第七章 风险 *第八章 建立[[投资组合]] *第九章 政策何以重要 *第十章 政策的目的 *第十一章 绩效评比 *第十二章 管理经理人 *第十三章 亏损之道 *第十四章 投资散户 *第十五章 规划你的操作方法 *第十六章 终局策略 == 对《投资艺术》的评价 ==   查尔斯·艾里斯是投资管理思潮的前行者之一,在为专家理财服务机构提供咨询方面享誉全球。[[美国先锋集团]]创办人[[约翰·伯格尔]]曾说过,艾里斯的思想对他和他创办的公司至关重要。著名投资家[[彼得·杜拉克]]则认为,查尔斯·艾里斯在投资与[[理财]]方面的专著与专栏文章有效地改变了美国人的证券操作理念。对于许多普通的投资者来说,知道这位投资专家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读过他的《投资艺术》这本书。艾里斯的《投资艺术》一书是投资方面的开创性著作,这本书能帮助你聪明而有远见地直面自己的财务问题,建立一个投资计划,在以后的岁月里尽快实现[[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投资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也希望有高品质的生活,因此在投资时享受一下“投资的艺术”,你也许可以有更好的投资品质。《投资艺术》一书在证券书海中别具一格,尤其对于一名长线投资者,这是一本能让财富最大化的不可或缺的读物。 [[Category:投资学名著|T]]
20240728-134907
集装箱提单
'''集装箱提单(Container B/L)''' == 什么是集装箱提单 ==   '''集装箱提单'''是集装箱货物运输下主要的[[货运单据]],是负责[[集装箱运输]]的经营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集装箱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货物凭证<ref name =a>蒋晓荣,何志华.《国际货运与保险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ref>。 == 集装箱提单的特点<ref name =a/> ==   集装箱运输提单是[[收货待运提单]],它与普通货物提单的作用和法律效力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特点。   '''1、'''一般情况下,由于[[集装箱货物]]的交接地点不定,由[[集装箱堆场]]或货运站在收到[[集装箱货物]]后签发[[场站收据]],托运人以此换取集装箱提单。   '''2、'''在[[运输]]的全过程中,集装箱提单的承运人责任有两种:一是各段[[承运人]]仅对自己承担的运输区间所发生的货损负责;二是[[多式联运经营人]]对整个运输承担责任。   '''3、'''[[集装箱]]内所装货物必须有条款书说明(有时由发货人装箱,承运人不可能知道内装何物,一般都有“Said to Contain”条款),否则损坏或灭失时整个集装箱按一件赔偿。   '''4、'''[[提单]]内须说明箱内货物数量、件数、铅封是由托运人来完成的,承运人对箱内所载货物的灭失或损坏不予负责,以保护其利益。   '''5、'''在提单上不出现“On Deck”字样。   '''6、'''集装箱提单上没有“[[装船]]”字样。它们都是收讫待运提单,没有“收讫待运”字样。 == 集装箱提单的作用<ref name =a/> ==   '''1、'''集装箱提单业经签发则表明负责集装箱运输的人收到外表状况良好、铅封号码完整的[[集装箱货物]],其责任已开始。   '''2、'''集装箱货物至目的港地,[[提单持有人]]将提单交还给目的港地集装箱运输经营人的[[代理人]],以取得提货的权利,因此,集装箱提单是交货的凭证。   '''3、'''集装箱提单业经签发,负责集装箱运输的经营人凭其收取运费、完成或组织完成集装箱货物的运输。所以,该提单是集装箱运输经营人与货物托运人之间[[运输合同]]订立的证明。   '''4、'''集装箱提单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即货物的[[物权凭证]],可自由转让买卖。   集装箱提单种类很多,内容、格式繁多,其中有几个国家、几家船公司共同使用一种提单的,也有同一条船使用不同格式的提单的。 == 集装箱提单主要条款 ==   像传统的[[海运提单]]一样,集装箱提单也有正面内容和[[背面条款]]之分。正面内容需要记载有关货物的事项,背面条款则列明运输合同中规定的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赔偿责任和免责的约定。   '''1、承运人的责任期限'''   在集装箱运输中,负责集装箱运输的承运人接货、交货的地点往往是距离港口较远的内陆货运站或[[货主]]仓库,这样,普通船提单中对承运人规定的责任期限不再适用了。因此,集装箱提单将承运人的责任期限规定为:“从收到货物开始至交付货物时止”,以代替普通提单中的“钩至钩原则”。   '''2、舱面货选择权条款'''   现行的《海上货物运输法》规定,如承运人将货物装载甲板运输,此种运输仅限于该种货根据航海习惯可装载甲板运输,或事先已征得货主的同意,并在提单上记载“装载甲板运输”字样。反之,如[[承运人]]擅自将货物装载甲板运输而导致货物损害,则构成根本违反运输合同的行为,随之运输合同中给予承运人的一切抗辩理由、免责事项等均无效,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损失必须由承运人负责赔偿。   由于集装箱船舶构造的特殊性和经济性,要求有相当数量的集装箱装载甲板运输(一般,[[集装箱船]]在满载时有30%左右的货箱装载甲板运输)。然而,在实际业务中要决定将哪些货箱装载甲板运输是不可能的,由此,集装箱提单中规定了一条舱面货(甲板货)条款,规定装载舱面运输的集装箱与舱内集装箱享有同样的权益。   '''3、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制'''   “承运人对每一件或每一货物单位负责赔偿的最高限额。”   各国的法律和船公司的提单对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都有明确规定,有的按照[[《海牙规则》]],有的按照国内法。   件数:“如在提单中已载明这种工具内的货物件数或单位数,则按所载明的件数或单位数赔偿,如集装箱,[[托盘]]或类似的装运工具为货主所有,赔偿时也作为一件。   对承运人规定的最高赔偿责任限额:以每一件为单位,[[《海牙规则》]]规定为100[[英镑]][[《维斯比规则》]]为10000金[[法郎]],或[[毛重]]每千克30金法郎,并按照其中高者计算。   '''4、制约托运人的责任条款'''   1)发货人装箱计数或[[不知条款]]。   承运人在根据货主提供的内容,如实记载于提单的同时,又保留“Shipper`s load count and seal” “S .T.C”条款以最大限度的达到免除责任的目的。   但其保护范围也有一定的限度,如能货主举证说明承运人明知货物详细情况,却又订上不知条款时,承运人仍不能免责。   2)[[铅封完整交货条款]]   承运人铅封完整下接货、交货,业已认为承运人完成货物运输,并解除所有责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集装箱运输]]下的[[整箱货交接]]是以铅封完整与否来确定承运人责任的。   3)[[货物检查权条款]]   承运人有权但没有义务在任何时候将集装箱开箱检验,核对其装载的货物。如发现所装载的货物全部或一部分不能适合运输,承运人有权对该部分货物放弃运输。或是由托运人支付合理的附加费后完成这部分货物的运输,或是将其存放在岸上或水上具有遮蔽的或露天的场所。这种存放业已认为按提单交货,即承运人的责任已告终止。承运人在行使这一权利时,无需等到托运人的预先同意,其费用由货主负担。   4)海关启封检查条款   海关有权检查集装箱。[[海关]]打开集装箱检查,并重新施封而造成任何货物灭失、损害以及其它后果,承运人概不负责。在实际业务中,承运人对这种情况应做好记录,并保留证据,以使其免除责任。   5)发货人对货物内容准确性负责条款   在接受货物时,视为发货人已向承运人保证资料准确无误,危险货应先说明。[[集装箱货物]]在由货物自行负责装箱时,在以下情况下货主负责赔偿其对承运人造成的损害。 *由于货主自己装载不当; *箱内货物不适合装载集装箱; *箱内货物包装不牢,标志不清; *装箱之前未对箱子作合理的检验; *运输途中非承运人能控制的原因; *未能保证货物内容的准确,完整; *对第三者生命财产造成损害; *对由于货主自己搬运,运输造成的损害等。   '''5、[[危险货物运输]]'''   1)承运人在接受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腐蚀性,有害性,有毒性等[[危险货物]]时,只有在接受货主提交的书面申请时方可进行。   2)承运人对事先不知其性质而装载的具有危险性的货物,可在卸货前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将其卸上岸,或将其销毁在而不予赔偿。该货物的所有人对于该项货物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一切损害和费用负责。   3)如承运人了解货物的性质。并同意装船,但在运输过程中发现该货物对船舶和其他货物构成危险时,也同样可在任何地点将货物卸上岸,或将其销毁而不负责任。因此,在托运危险货物时,托运人应保证: *提供危品详细情况; *提供运输注意事项,预防措施; *满足危品有关运输,保管,[[装卸]]等要求; *货物的包装外表应注有清晰,永久性的标志; *在整箱货运输时,箱子外表应贴有危品标志。   在实际业务中,还涉及到港监。监装、码头是否接货等问题。   '''6、[[索赔]]与[[诉讼]]'''   收货人在收货时发现货物业已发生灭失或损害,应当最迟不超过从收货日起3天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承运人。否则这种交接应构成承运人已按照B/L规定交付货物的初步证据。   在整箱货运输下,由于货在卸船港交付后不能马上拆箱,因此,只能根据表面状况交货。如箱子外表状况良好,铅封完整,承运人的责任即告终止。如外表状况不良好,收货人应在3天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承运人。   对于[[诉讼时效]],有的规定为1年,有的为9个月。如属[[全损]],有的提单仅规定为2个月,超出规定期限,承运人将解除一切责任。   '''7、货主自行装箱和责任'''   1)承运人接收的是外表状况良好,铅封完整的集装箱,有关箱内货物的详情概不知悉。   2)货主应向承运人保证,集装箱及箱内货物适应装运输。   3)当集装箱由承运人提供时,货主有检查集装箱的责任。   4)当承运人在箱子外表状况良好,铅封完整的集装箱下交付时,业已认为承运人完成交货义务。   5)承运人有权在B/L上作业类似“Shpper`s Load count and Seal” “S.T.C”等字样。   '''8、提单可转让性'''   除非B/L正面已注有“不可转让”,否则一旦接受B/L,B/L出让人,[[受让人]]以及[[提单签发人]]一致同意提单可转让性。并通过[[背书]]或无须[[背书转让]],提单持有人有权接受或转让本提单的货物。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单证|J]]
20240728-134914
荀子
[[Image:荀子像.jpg|left|thumb|160px|荀子]] == 荀子简介 ==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赵国郇(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一说今河北邯郸人。时人尊而号为“卿”。东周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的善恶观<ref>龚彦萍.荀子的善恶观[J].华夏文化,2014(1)</ref>==   荀子以社会的治与乱来划分善与恶。荀子说:“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已。”(《荀子·性恶》)“正理平治” 即是善,“偏险悖乱” 即是恶。荀子生活的年代正是“偏险障乱”的时代。各国诸侯为争夺[[土地]]与[[财富]],进行频繁的战争,杀人盈城;对内横征暴敛,米贵民饥,路有饿殍。老百姓当然知道君王的“污漫暴乱”“是以臣或弑其君,下或杀其上”(《荀子·富国》)。于是天下大乱,礼义道德荡然无存。如何重建社会秩序与道德秩序,使社会从“偏险悖乱”归于“正理平治”,是荀子立说的根本目的。要[[解释]]现实[[政治]]中如何由“乱” 归“治”,就[[需要]]在理论中探索善恶的根源问题。   荀子从经验角度看到的是“其善者少,不善者多”(《荀子·劝学》)。如果人性善,为何人会如此容易的失丧其本性?如果人性善,礼义教化有何存在的必要?所以荀子批评孟子的性善论是“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荀子·性恶》)基于对人性深刻的思考,荀子提出性恶论,他认为现实社会中的恶都源于人性欲望的自然发展。   荀子认为人性包含了人的自然生命之上所具有的一切生理及心理的本能和欲望。自然人性本无分善恶,但人之生不能无群,在群体生活中,任凭人性的自由发展会产生何种结果?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礼论》)人都有所欲求,并能追求其所欲之物,但有限的社会资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欲求,因此人与人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及争斗。任由人群处于这样的自然状态而不设立分别,顺从人的欲望发展而不加以节制,各人非但不能得到他所欲求的东西,还使群体陷于偏险悖乱,也就产生了恶。因此,荀子认为,“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性恶》),顺从人性自由发展必然会也只能是产生恶。所以荀子断定人性恶,恶源于人性的自由发展。   既然人性恶,善是如何产生的呢?荀子说道:“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荀子·性恶》)圣人立礼义法度,用道德规范来节制人的性情,导人向善。但人为什么要遵从礼义,限制欲望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呢?难道只是害怕违背礼义后所遭受惩罚么?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圣人制礼义并不是要去人欲、禁人欲,而是要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先王制定[[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按照合理的差别分配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的欲求,人类就能群居合一,社会能够和谐有序。因此,礼义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每个人的利益,人们才认可礼义并能遵从礼义,圣王才能以礼义来矫饰人的性情,使人由恶转向善。   荀子认为圣人具有与凡人相同的恶的人性,因而善不可能出于圣人之性,善从何而来?荀子说道:“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荀子·儒效》)荀子认为人性就起源上说是天赋予的,不参杂人力的作用,但在产生之后却可以依靠自身努力加以转化,“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荀子·性恶》)圣人之所以能超越众人,正是因为圣人通过不断的积习最终“化性起伪”,人为而制礼义。由此可见。善源于圣人之伪。   荀子认为人性中虽不能产生仁义,但人性中具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荀子·性恶》),所以人人都具有化性起伪的内在可能性。荀子在《正名篇》中讲述了由性到伪的过程,“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荀子· 正名》)人的行为是由人情之好恶所推动的,人情所好所恶的内容要经由心的选择,心经过思虑后使人做出的选择就是伪。可见心是神明之主,能主宰人的行为,在人化性起伪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心是自然之心,如同口腹有自然的欲望。心好利好欲,人若顺从此好利之心的驱使,追逐利欲的满足,最终非但不能得其所好,反而得其所恶,结果使社会陷于偏险悖乱。在此,荀子阐发了心的征知与思虑作用。他认为心之思虑使人具有理性的[[思维能力]],能做出背离人的情欲的选择,使善得以可能。圣人正是经过思虑,认识到为了人群长远的[[幸福]]有必要对人的欲望进行约束和限制,才制礼作乐,以保万世太平。总之,心具有的思虑能力,使人具有了化性起伪的内在可能。   主张性恶,并不是要否定善的[[价值]],在《礼论》篇中指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礼论》)可见“性”与“伪”都属于人,性是人先天具有的自然属性,不可学,不可事;伪是人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具有的社会属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人只有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社会属性,人在获得社会属性后,才能真正的从动物界分离,成为社会的人。“性伪合”才能使人成为万物之灵,最为天下贵。性伪合才能使恶导向善。   荀子力主性恶、“化性起伪”,强调人在向善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他还将外在的荣辱与内在的善恶相联系,使内在的善恶成为荣辱的[[评价标准]],实现了从个人修养到[[社会评价]]体系的扩展。 ==荀子的经济和管理思想<ref>刘玉平.简论荀子的经济与管理思想[J].学理论,2010(18)</ref>==   '''(一)强国富民的目标:“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   强国富民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苟子写了《富国》和《强国》等篇章为建国治国献计献策,他明确说:“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乱则国危,治则国安”(<王霸》)。他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不在于“去欲”和“寡欲”,而在于“道(导)欲”和“节欲”。从承认利欲追求正当性出发,苟子关注民与国的富裕以及发展生产问题,“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他强调“裕民”是富国强国的首要条件,“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相反,“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他认为富民与养民并重,“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教民就要“立大学,设庠序”,“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大略>)。这些对于今天从事国家与神会管理者仍有重要启示。   '''(二)礼法并重的管理:“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在“明分使群”观念基础上,苟子十分重视“礼”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人有欲必争必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两者(物、欲)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这就非常理性地揭示出:“礼”的制定以[[协调]]人与人的利欲和人的欲望与物质增长的关系以求获得平衡为原则。礼对人的利欲限制,二者有冲突,“礼”就转为“法”。“人无法,则怅怅然...”苟子常将二者并列,“礼法之枢要”、“礼法之大分”。“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就是说“礼”既为[[立法]]的总原则,又代表了这个总原则的道德立场。“法”的制定与行使不纯属利益分配问题,还有一个道义问题;“法”的一律化打破了贵族与平民的界限,使一切人平均化了,但“礼”的持守却仍然使得有学养的人们不至于沉沦。苟子试图在二者中找到平衡。   '''(三)经营和治国应具备的精神:超越、不懈、求精、节用、务实'''   超越精神。《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还有“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仿效)?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遵守)?”   不懈精神。《修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弃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求精精神。《解蔽》:“贾精于市”、“工精于器”;《劝学》:“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节用精神。《成相》:“务本节用财无极”;《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使之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还有“节其流,开起源”。   务实精神。《修身》:“是谓是,非谓非,日真”;《不苟》:“物其有矣,唯其是矣”;“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一个高尚的人,其[[行为]]、学说、名声等,不以虚假为可贵,只以真实为可贵。   '''(四)所经营和管理的企业应有的良好形象'''   正法齐官”、“庆赏刑罚”的守法形象。“人无法,则怅怅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出于辞让,合于文理”的文明形象。“国无礼,则不正”、不宁。“义利两有”、“诚信生神”的诚信形象。“诚信如神,夸诞逐魂”,如海鲜公司[[广告词]]“海里游的,这儿都有”,实际行动则难以兑现。“以一易一”、“率道而行”的公平形象。“道者,古今之正权也”,我国旧社会奸商“若要发,众人头上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的团队形象。“仁人上下。百将一心,三军同力”,日本兴产石油公司。“取人有道,用人有法”的尚贤形象。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拿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坐于室而见四海”的重视信息形象。苟子说“犯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解蔽》:“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美国沃尔一马特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卫星系统。“五权”、“六术”讲究[[经营]]技巧形象。犹太人经商和[[管理]]特别讲究经营技巧,四千年形成的公理就是瞄准“女人”和“嘴巴”,也就是[[经济学]]与[[管理学]]所谓第一、二商品。   '''(五)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经营环境'''   [[企业经营环境]]包括内容很多。苟子对此早有认识,《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树成荫,而泉鸟息焉”。《王霸》:“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王霸》:“国者,天下之利用也”,“国者,天下之大器也”,“国者,重任也”。国家实行“轻田野之税,平关税之征”的宽松政策,为企业创造一个“急不伤力,缓不后时,事成功立,上下俱富”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企业理解支持国家,以大局为重,决不[[漏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用国者,得百性之力者富...”[[日本松下公司]]坚持“每天都要测量顾客的体温”,美国[[麦当劳]]快餐也是著名[[实例]]。关心员工生活。“人生而有欲”,“贫愿富,贱愿贵”。“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石家庄第二印染厂女工。善于利用外界条件。《劝学》:“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富国》:“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河海,暴暴如丘山”。保护生态环境。“罕兴力役,无夺农事”,才能做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重视环保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的共识,中国也提出了[[绿色GDP]]概念。重视长远利益。《仲尼》:“平则虑险,安则虑危”。[[美国柯达公司]]与“傻瓜相机”就是很好的案例。苟子思想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天道自然观和尊重客观事物的[[认识论]]对以后唯物主义传统起了奠基作用;礼、法起源论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地主阶级的[[改革]];探索社会、人生、治国、用兵、为道等规律性问题的内容,带有鲜明和浓烈的实践色彩,这是特别值得我们今天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 荀子的理财思想 ==   '''节用富民思想。'''荀子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荀子已经充分认识到节用富民是增强国力的道理。他又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加强[[基础建设]],节用和合理储备,民就能富,国就能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差异分配思想。'''“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也。” 荀子已经认识到[[社会财富]]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严重社会后果。“隆礼”和“明分”是他分配思想的精髓。荀子指出“赏不行”、“罚不威”的严重后果。并以古先王圣人的行为,将“礼”和“分”与“天下泰而富”挂起钩来,是其理财思想的独到之处。   '''行为理财思想。'''荀子说:“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译成现代文就是,履行义务是人们所厌恶的,享受权利是人们所喜欢的,如果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没有明确的划分,那么人人都会为建树不起自己的事业而忧虑,并且会有争夺功名的祸患。   '''制度理财思想。'''关于[[财务制度]],荀子的见解也很独特。他说:“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属,其于货财取与计数也,宽饶简易;其于礼义节奏也,陵谨尽察,是荣国已。”说的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宰相及其各级官吏,对财物收支的计算如果手续宽松,简便易行,而对于礼义制度却又严明谨慎、详细具体,那么这必然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了。 ==荀子儒学的“仁本礼用”<ref>段丽丽.简论荀子的“仁本礼用”思想[J].教育文化论坛,2013(3)</ref>==   荀子“所创的是一个儒家的新派,而不是流于儒家之外的其他学派,其主旨是弘扬周孔德礼和王道仁政。”   (一)以“仁”为本   苟子之“仁”是身心修养的道德人文主义之学,始终以“爱人”为中心点。“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①苟子的爱与孔孟一如,指有差等的爱,“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②“仁”内在地具有差等性,需要“礼”来维护。依张奇伟先生《仁为礼本与行礼为仁——荀子“仁礼之辨”内涵剖析》中的观点,表现在“先仁后礼”、“仁为本礼为末”两方面。   1.“王者先仁而后礼”   “仁”有伦理准则、治国之道的意蕴,是“礼”内在的支撑,有了内在的“仁”,才会有外在的等级[[秩序]]及治国之术,“仁”在先,“礼”在后。苟子认为“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③圣人制礼关键在于圣人有“伪”的[[能力]],通过伪达到“仁”的境地,而后才可制礼。也就是说“仁”是“礼”的前提,仁人是实现仁道的保障。另外,仁人也是礼治的前提条件。“故仁人在上,...夫是之谓至平。”④仁人治国,才可达到天下礼治。有了“仁”,恰当智慧地运用它才可做到尽善尽美。“人主仁心设焉,知其役也,礼其尽也,故王者先仁而后礼,天施然也。”②以“礼”去发挥“仁”内在的魄力,方可做到和谐完满。   2.仁义礼法“仁”为本   “礼”本然地含有道德准则的层面,“人之所好者何也?日:礼义、辞让、忠信是也。”⑤作为一种道德,与污漫、争夺、贪利相对立,最后显扬“仁”的本性。“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也,...使足以避燥湿、养德、辨轻重而已,不求其外。”⑥制礼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按照地位的高低或亲疏远近的不同得到相应的满足,以确定社会等级,稳定人伦秩序。通过行外在的“礼”去追求内在的“仁”,“礼”不过是彰显“仁”的末节而已。苟子有言:“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三者皆通,然后道也。” ‘仁”、“义”、“礼”三个层级是依次向外推演的,其中“仁”是最核心的,“礼”处在最外层,它的作用是通过系统的“礼”来表现至上的“仁”。“礼”是达到“仁” 的途径,通过“礼”的规范达到“仁”的本体状态。   (二)以“礼”为用   苟子首先对“礼”做了功能主义的解读,认为“礼”是为了调节人欲而起,“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拽”,目的是社会安定。   1.个人道德修养   “礼”本身就有道德的意蕴,另外,它也是一种外在的束缚,使人格达到完善的境界,以形成“仁”的人格模式。“今夫仁人者,将何务哉?上则法尧、舜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说,如是则天下之害除,仁人之事毕,圣王之迹著矣。”⑦“尧、舜之制”、“仲尼、子弓之义”广义上其实也是“礼”,通过礼天下之害则除,如是仁人事毕,圣人的事迹就可明显起来。苟子还曾说:“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⑧推崇“礼”、实践“礼”,呈现在个人身上就是君子人格,也即“仁”之体现。   2.社会伦理准则   “礼”是用来规范社会秩序的,行“礼”是为了“仁”。“仁有里,义有门。仁,非其里而虚之,非礼也。义,非其门而由之,非义也。推恩而不理,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成义;审节而不知,不成礼;和而不发,不成乐。故日:仁、义、礼、乐,其致一也。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 ‘礼”是决定仁义的本质,离开了“礼”,“仁”在这里就成了假仁。于日常生活中“礼”贯彻于繁琐的礼仪细节中。我们应该明了的是繁琐细致的礼节不是因“礼”而礼,而是为了有序的背后——“仁”这一重要概念范畴。一整套仪式所追求的是“仁”这一目的,“礼”不过是“仁”的外显及路径罢了。因此,设“礼”是为了达“仁”、显“仁”。   3.仁政王道追求   仁人代表了一种政治人格,“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伉隆高,致忠信,期文理。”⑨他们明辨以“礼”,以“礼”为阶梯,以期做到仁道。先王制礼以使人有差等之分,制礼则是为了“明仁之义,通仁之顺”,以“礼”来达到“仁”。“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谓中?日:礼义是也。”⑩因“比中而行”所以达到了“仁”的境地。“中”实际上指的是礼义,所以说,“礼”是达到“仁”的根本的途径。   三、“仁”本“礼”用   在苟子的思想逻辑中,虽然仁、义、礼、法都是很重要的概念,但“仁”是优先的,根本的,是圣人治道之本。义是仁之理的表述,礼法是仁的运用。所以,我们将苟子的基本思维模式概括为“仁本礼用”。   苟子明确地发表了对“仁”、“礼”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仁”在先,“礼”在后,“仁”为里“礼”为表,二者是“仁本礼用”的关系。“人主仁心设焉,知其役也,礼其尽也,故先王先仁而后礼。” ‘故礼之生,为贤人以下至庶民,非为成圣也,然亦所以成圣也。” 还有就是“将原先王,本仁义,礼正其经纬,蹊径也。”②“礼”是行仁与成仁的途径,“仁”是“礼”的目的,对“仁”有规定作用,二者之间是体用的关系。   “仁”与“礼”二者走或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路径,但其目的却是一致的,两条道路殊途同归,旨在通过“礼”,培养君子人格,建立仁道的理想社会。“仁”和“礼”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义,它们深层次里是指的一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儒家这种超越意义上的理想追求最终要落实到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伦理及王道仁政等具体的实践当中,以“仁”为本,以“礼”为用,在“仁本礼用”的体系下构建道德、伦理、政治三位一体的道德人文主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哲学家|X]] [[category:教育家|X]] [[Category:政治家|X]]
20240728-134926
苏东坡效应
{{管理定律|S}} == 什么是苏东坡效应 ==   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人确实容易拔高自己。他找来25个人,他们相互之间都是老熟人,因此比较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实验者请他们每个人分别根据9个标准即文雅、幽默、聪明、爱交际、讲卫生、美丽、自大、势利、粗鲁,对所有包括自己在内的人排名次。比如,根据文雅标准,谁最文雅排第一,其次为第二......以粗鲁为标准,谁最粗鲁排第一,其次排第二......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和其他24个人进行评价,这样,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自我评价]],还有24个他人做出的评价。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这25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大优点和掩饰缺点的倾向。例如,有一个人自以为自己的文雅程度应该名列前茅,可是把其他24个人在这方面给他评定的名次平均一下,他的“文雅”程度仅列第二十几名。还有一个人,对自己“爱清洁”的品质的名次比他人给他的平均名次提前了5名,对“聪明”和“美丽”的程度的评价都提前了6名,而对自己“势利”、“自大”、“粗鲁”程度的评定却比别人评的低,他定的名次比别人给他定的后退了6名。 == 苏东坡效应体现的自我意识 ==   [[自我]],是伴随着[[个体]]的社会化产生的,[[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说,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总和。它不但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体的双亲,配偶,子女,亲戚、朋友,个体的成就,名誉、财产和权力等。这一切使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体验。狭义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感知与控制的脑的机能活动。自我是[[个体心理]]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个体自身以及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能动反应。就自我的成分而言,自我可相对区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即:物质的自我(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社会的自我(个体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精神的自我(个体能够感知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这是个体自我的核心之所在)。总而言之,自我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个体的活动离不开自我,自我客观地存在于个体的活动中。自我对于个体的活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因为个体的自我作为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与发动者,它可以使个体的活动具有独特性、一致性与共同性。不同的自我优势,会引起相应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进而去寻找理想的[[自我实现]]。所有的[[自我行动]],都是自我的外现,其意义在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使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谐。从角色扮演这个角度看,角色的本身虽然决定着这一角色扮演者个体的共同轮廓,但是它不能决定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活动和行为。因为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行为活动,都取决于个人掌握角色和使其内化的程度,而内化的过程之本身又受到角色扮演者个人一系列的[[自我认识]],自我态度,自我心理特点的影响。 “谁象命运似的推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诗人泰戈尔曾经这样说过。完全可以这样说:同样一种角色的扮演者,其扮演的水平和质量因人而异,甚至有的呈现高低、上下的迥然不同,究其原因,都可以追溯到“自我”这两个字上来。   对自我的认识,如同观察所有事物的方法一样,自然不妨近些,再近些。潜入海底,可证龙宫之虚;登上月球,更信玉兔之无。倘远远一瞟,雾里观花,隔岸看戏,就很难认清真面目。然而近观,也并非一味地越近越好。对此,有人比喻道,犹如看画,从一定的距离与角度看去,齐白石的虾趣图真是形似而神似,栩栩如生。但是,倘过于贴近去看,又只盯住一处,满眼不过几个墨团,便无甚意趣了。看画如此,看人亦然。鲁迅先生说人是怎样的美人,倘用放大镜照她搽粉的臂膊,也会只看见皮肤的褶皱及褶皱中的粉和泥的黑白画。名作与美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平常的作品与普通的人们了。对自我的认识,也很有这种太远了不行,太近了又不行的境况。 == 苏东坡效应对员工考核的启示 ==   我们对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常常比别人的估计高,对不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则常常比别人的估计低,也就是说我们更容易拔高自己。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实际上就是为了克服我们有意无意地拔高和美化自己的倾向,使我们能更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当然,这里的谦虚谨慎,并不是要求大家随意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人贵有自知之明”,是说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在学习和工作中才能扬长避短,取得好成绩。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也不是在封闭着的自我意识中自然地形成的,而是在与周围各种各样的人的接触中,注意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想象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并以此为素材,把它作为一个客观标准内化到自己的心中而形成自我形象的。由此可见,自我评价中有许多也是社会对自己评价的反映。   在企业里,考核为员工提供了自我评价和提升的机会。在考核过程中,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经过上级主管的考察与评价后,通过面谈或其他渠道,将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员工,并听取其员工的意见。这样的话,考核便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条件,从而让彼此了解对方的期望,进一步达成双方在工作表现上的共识,通过建立共同认可的行为和[[绩效目标]]来增加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动机。看来有效地沟通对于提高[[自我评价]]的客观程度是非常有效的。 ==苏东坡效应的相关案例==   一位解差解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又为他剃光头,然后逃走了。解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 “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 [[Category:管理定律|S]]
20240728-134937
宣传报道促销法
== 什么是宣传报道促销法 ==   '''宣传报道促销法'''是指[[企业]]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中,通过大众新闻媒介向社会各界宣传介绍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动态和获得的各项成果,以求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声誉]]和形象,从而促进[[产品销售]]的一种形式。 == 宣传报道促销法的内容 ==   企业运用宣传报道促销法,内容主要包括:   '''1、'''企业发展的各种[[动态信息]]。   '''2、'''生产经营管理取得的最新成就。   '''3、'''[[产品质量]]创出的最新水平。   '''4、'''科研和[[技术进步]]的最新发展。   '''5、'''[[新产品开发]]的最新动态。   '''6、'''企业销售服务的最佳事迹。   '''7、'''企业荣获各种最新荣誉。   '''8、'''知名人士来企业参观访问的最新消息。   '''9、'''企业其他有关的新闻。 == 宣传报道促销法的原则 ==   企业在通过[[公共关系]]进行宣传报道当中,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宣传报道应实事求是,事实准确,不得运用虚假报道愚弄公众;否则,会[[直接损害]]企业的形象。   '''2、'''宣传报道应侧重于宣扬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及成就,不得搞成商业性质的广告宣传和产品促销,否则,会引起公众的[[逆反心理]]。   '''3、'''利用宣传报道促进[[产品销售]],应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广泛的影响效应,不得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否则,会弄巧成拙,达下到公共关系所追求的预期目标。   '''4、'''宣传报道仅仅是公共关系促销的一种形式,应注重与其他形式和其他促销策略组合在一起,以便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 宣传报道促销法的途径 ==   企业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来谋求大众新闻媒介对本企业的宣传报道,主要途径包括:   '''1、'''加强与新闻界的密切联系,争取新闻界的理解和支持,使新闻界把本企业作为一个宣传报道的重点单位。   '''2、'''密切与新闻界的信息联系,积极组织企业的新闻工作人员撰写稿件,投递给新闻单位播发。   '''3、'''由企业自行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新闻记者莅会,发布有关本企业的新闻,并组织协调记者予以宣传报道。   '''4、'''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新闻界人士到本企业参观访问和采访报道。   '''5、'''企业自己创办报刊,在社会上发行或赠送社会公众阅读,以达到宣传报道本企业的目的。 == 相关条目 == *[[社会交往促销法]] *[[公益赞助促销法]] [[Category:促销方法|X]]
20240728-134945
白帽黑客
'''白帽黑客(White Hat Hacker)''' ==什么是白帽黑客==   黑客分为白帽、灰帽、黑帽等,其中“白帽黑客”,他们不触犯法律做着一些非常酷的事情,许多人都向往像他们一样在互联网领域里纵横驰骋,“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白帽黑客'''是指利用黑客技术测试网络和系统的性能来判定它们能够承受入侵的强弱程度的群体,他们又称白帽匿名者、白帽子等。通常,白帽黑客攻击他们自己的系统,或被聘请来攻击客户的系统以便进行安全审查,属于合法行为。 ==白帽黑客和黑帽黑客的区别==   “黑帽黑客”即black hat hacker,也是人们常说的“黑客”或“骇客”了。与白帽黑客相反,黑帽黑客往往利用自身技术,在网络上窃取别人的资源或破解收费的软件,以达到获利,属于非法行为。虽然在他们看来这是因为技术而就得到的,但是这种行为却往往破坏了整个市场的秩序,或者泄露了别人的隐私。   黑客也分为白帽黑客和黑帽黑客2种,一般我们所看到的相关黑客攻击报道,通常都是指黑帽黑客。由于黑帽黑客主要是为自己谋利,因而广为被媒体报道,而白帽黑客主要是测试安全,为企业或者组织扫描程序漏洞,防止黑帽黑客入侵,一般媒体报道的比较少,因此被网友关注的比较少。 ==如何成为一名白帽黑客<ref>[http://server.zol.com.cn/508/5089379.html 《职业指南:如何成为一名白帽黑客?》.中关村在线.2015-03-03]</ref>==   '''技术诉求'''   要成为一名白帽黑客,首先要有强大的技术诉求。在密码、数学、或者IT领域中有一技之长。白帽黑客是合法的黑客,其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就是安全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是寻找、测试和修补危机计算机的漏洞,让狂野的互联网更加安全。他们中有社会工程学专家、网络专家、硬件和软件工程师,毫无疑问他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十分深入。   国际上有一些IT安全或者白帽黑客的认证,对于急需获得黑客经验的人来说,通过这些认证或许是成为白帽黑客的一项捷径。比如CEH认证,CEH是一个中立机构专门评估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通过了它的评估证明你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白帽的条件。    要成为这方面的人才,你需要对计算机技术有着全面的了解,枚举法、社会工程、SQL、木马程序、蠕虫病毒、以及其他形式的攻击都要烂熟于心,例如分布式拒绝攻击(DDoS),考生还要参加密码测试、渗透测试、防火墙测试等诸多考验。   '''道德约束'''   掌握了全面的技术以后,对白帽黑客来说,道德上的要求和考量也是必须的。因为黑客的背景让你接触到大量的利益和诱惑,有时候你的行为游离在法律的边缘,这时候需要道德对你加以约束。确保自己的技术是为了造福人类本身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发动恶意攻击。   如果感觉自己的技术或者其他层面的准备不够充分,也可以参加专业的培训。学习如何恢复已删除的文件、破解密码、查处网络流量以及使用各种取证工具来收集信息等。你还可以考取CHFI凭证等,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终有一天你会获得你想要的。   最后,白帽黑客作为黑客一族中约束力、自制力最强的团体,代表了人类技术的先驱,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技术来造福人类。将自己学习或者掌握到的知识分享在网络上,帮助更多的人解决问题真是白帽子们的初衷。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计算机|B]] [[Category:互联网|B]]
20240728-134958
间歇性倾销
'''间歇性倾销(Intermittent dumping)''' == 什么是间歇性倾销 ==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倾销]]分为不同的种类,但最常见的就是依据倾销持续时间及危害程度来划分。一般分为三类:[[偶然性倾销]]、间歇性倾销、[[持续性倾销]]。   间歇性倾销又称'''掠夺性倾销'''(Predatory Dumping),是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了在某一外国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而以低于国内销售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该国市场抛售商品,以期挤垮[[竞争对手]]后再实行[[垄断高价]],获取高额利润。这种倾销行为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破坏[[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冲击进口国的市场,受到各国反倾销法的严厉抵制。   除以上三种倾销之外,[[间接倾销]]和[[社会倾销]]的现象也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要求对其施行制裁的呼声越来越高。   [[间接倾销]]通常也称[[第三国倾销]],是指甲国的产品倾销至乙国,再由乙国销往丙国,并对丙国的有关工业造成损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乙国的[[出口商]]并没有实施实际倾销行为,但丙国[[相似产品]]生产商可依[[反倾销法]]申请对乙国的生产商和出口商进行[[反倾销]]调查,也可要求乙国对甲国的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至于乙国当局是否会根据丙国的请求,对甲国的倾销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往往取决于乙国与丙国的政治与贸易关系。   [[社会倾销]]最初仅指出口利用犯人生产的廉价产品,现在已扩大到计算生产成本时所必须考虑的其他因素。发展中国家由于廉价劳动力和生产环境的低标准等种种因素,使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上的价格都比较低,因此不能按现有的法律定义确定其倾销。但由于这些廉价出口商品对发达国家的市场带来冲击,因此近年来,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一直在呼吁制止这种所谓的[[社会倾销]]。 [[Category:倾销|J]]
20240728-135021
国有产权登记机关
== 国有产权登记机关的概述 ==   '''国有产权登记机关'''是产权登记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县级以上政府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部门按产权归属关系组织实施。国家主管部门(财政部)主管全国产权登记工作,统一制定产权登记的各项政策法规。 == 国有产权登记机关的范围 ==   国家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工作的范围:   (1)由国务院管辖的企业(含国家授权投资机构);   (2)中央各部门、直属机构的机关后勤、[[事业单位]],各直属事业单位及全国性社会团体管辖的企业;   (3)中央[[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或国务院授权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投资设立的企业。   省级主管部门(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负责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工作的范围:   (1)由省级政府管辖的企业(含省属国家投资机构);   (2)省级各部门、直属机构的机关后勤、[[事业单位]]、各直属事业单位及省级社会团体管辖的企业;   (3)省级[[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或省级政府授权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投资设立的企业;   (4)国家主管部门委托办理产权登记的企业。地(市)、县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部门,其产权登记管辖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主管部门予以规定。   同时,国有产权登记机关可视具体情况,委托管理企业的政府部门、机构或下级产权登记机关办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 国有产权登记机关的职责<ref>张宏森.国有财产运营与保护中的法律问题研究.长安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ref> ==   国有产权登记机关的职责:   (1)产权归属确认,即依法确认[[企业产权]]归属,理顺[[企业集团]]内部的关系。由2个及2个以上[[国有资本]]出资人[[共同投资]]设立的企业,按国有资本额最大的出资人的产权归属关系确定企业产权登记的管辖机关。若[[国有资本]]各出资人出资额相等,则按推举的出资人的产权归属关系确定企业产权登记的管辖机关,其余出资人出具产权登记委托书。   (2)产权状况监管,包括产权静态状况的监管和产权动态状况的监管。前者如通过产权登记,掌握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后者如监督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的出资行为;检查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状况;监管企业的国有产权变动,企业以[[国有资产]]提供保证、[[定金]]或设置[[抵押]]、[[质押]]、[[留置]],以及发生资产被司法机关冻结情况的,在申办各类产权登记时,务必责令其如实报告。企业以设置[[抵押]]、[[质押]]、[[留置]]、作为[[定金]]以及属于司法冻结的[[资产]]用于投资或进行产权([[股权]])转让时,必须符合我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产权登记机关不予登记;备案企业的[[担保]]或资产被[[司法冻结]]等产权或有变动事项;对以上事项在汇总、分析的基础上,编报并向同级政府和上级产权登记机关呈送产权登记与产权变动状况分析报告。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产权|G]]
20240728-135033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 概述 == {{Agreement|《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中文简称=《伯尔尼公约》 |英文名=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英文简称= |原文= |生效时间=1887年12月 |修改历史= *瑞士政府于1886年9月9日在伯尔尼举行的第三次大会上予以通过,是世界上第一部国际版权公约; *1896年5月4日于巴黎补充; *1908年11月13日于柏林修订; *1914年3月20日于伯尔尼补充; *1928年6月2日于罗马修订; *1948年6月26日于布鲁塞尔修订; *1967年7月14日于斯德哥尔摩修订; *1971年7月24日于巴黎修订; *1979年10月2日更改。 |中国签署时间=1992年7月1日中国决定加入该公约,10月5日成为该公约的第93个成员国 |废止时间= |替代协议= }}   本同盟各成员国,共同受到尽可能有效、尽可能一致地保护作者对其文学和艺术作品所享权利地愿望和鼓舞,承认一九六七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地修订会议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修订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的公约文本但不更动该公约文本第一至二十条和第二十二条至二十六条。   下列签字的全权代表经交验全权证书认为妥善后,兹协议如下: == 第一条 ==   适用本公约的国家为保护作者对其文学和艺术作品所享权利结成一个同盟。 == 第二条 ==   1.“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作品。   2.本同盟各成员国得通过国内立法规定所有作品或任何特定种类得作品如果未以某种物质形式固定下来便不受保护。   3.翻译、改编、乐曲改编以及对文学或艺术作品得其他变动应得到与原作同等得保护,但不得损害原作得[[版权]]。   4.本同盟各成员国对立法、行政或司法性质得官方文件以及这些文件得正式译本得保护由其国内立法确定。   5.文学或艺术作品得汇编,诸如百科全书和选集,凡由于对材料得选择和编排而构成智力创作得,应得到相应得、但不损害汇编内每一作品得版权得保护。   6.本条所提到得作品在本同盟所有成员国内享受保护。次种保护系为作者及其权利继承人得利益而行使。   7.在遵守本公约第七条第四款之规定得前提下,本同盟各成员国得通过国内立法规定其法律在何种程度上适用于实用艺术作品以及工业品平面和立体设计,以及此种作品和平面与立体设计受保护得条件。在起源国仅仅作为平面与立体设计受到保护得作品,在本同盟其他成员国只享受该国给予平面和立体设计得那种专门保护;但如在该国并不给予这种专门保护,则这些作品将作为艺术作品得到保护。   8.本公约得保护不适用于日常新闻或纯属报刊消息性质得[[社会新闻]]。 ;  第二条之二   1.政治演说和诉讼过程中发言得言论是否全部或部分地排除于上条提供得保护之外,属于本同盟各成员国国内立法得范围。   2.公开发表得讲课、演说或其他同类性质得作品,如为新闻报道得目的有此需要,在什么条件下可由报刊登载,进行广播或向公众传播,以及以第十一条之第一款得方式公开传播,也属于本同盟各成员国国内立法得范围。   3.然而,作者享有将上两款提到的作品汇编的专有权利。 == 第三条 ==   1.根据本公约,   (a)作者为本同盟任何成员国的国民者,其作品无论是否已经出版,都受到保护;   (b)作者为非本同盟任何成员国的国民者,其作品首次在本同盟一个成员国出版,或在一个非同盟国成员国和一个同盟成员国同时出版的都受到保护;   2.非同盟任何成员国的国民但其惯常住所在一个成员国国内的作者,为实施本公约享有该成员国国民的待遇。   3.“已出版作品”一词指得到作者同意后出版的作品,而不论其复制件的制作方式如何,只要从这部作品的性质来看,复制件的发行方式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要。戏剧、音乐戏剧或电影作品的表演,音乐作品的演奏,文学作品的公开朗诵,文学或艺术作品的有线传播或广播,美术作品的展出和建筑作品的建造不构成出版。   4.一个作品在首次出版后三十天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内出版,则该作品应视为同时在几个国家内出版。 == 第四条 ==   下列作者,即使不具备第三条规定的条件,仍然适用本公约保护:   (a)制片人的总部或惯常住所在本同盟某一成员国内的电影作品的作者;   (b)建造在本同盟某一成员国内的建筑作品或构成本同盟某一成员国内建筑物一部分的平面和立体艺术作品的作者。 == 第五条 ==   1.就享有本公约保护的作品而论,作者在作品起源国以外的本同盟成员国中享有各该国法律现在给予和今后可能给予其国民的权利,以及本公约特别授予的权利。   2.享有和行使这些权利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也不论作品起源国是否存在保护。 因此,除本公约条款外,保护的程度以及为保护作者权利而向其提供的补救方法完全被要求给以保护的国家的法律规定。   3.起源国的保护由该国法律规定。如作者不是起源国的国民,但其作品手公约保护,该作者在该国仍享有同本国作者相同的权利。   4.起源国指的是:   (a)对于首次在本同盟某一成员国出版的作品,以该国家为起源国对于在分别给予不同保护期的几个本同盟成员国同时出版的作品,以立法给予最短保护期的国家为起源国;   (b)对于同时在非本同盟成员国和本同盟成员国出版的作品,以后者为起源国;   (c)对于未出版的作品或首次在非本同盟成员国出版而未同时在本同盟成员国出版的作品,以作者为其国民的本同盟成员国为起源国,然而   (1)对于制片人总部或惯常住所在本同盟一成员国内的电影作品,以该国为起源国。   (2)对于建造在本同盟一成员国内的建筑作品或构成本同盟某一成员国建筑物一部分的平面和立体艺术作品,以该国为起源国。 == 第六条 ==   1.任何非本同盟成员国如未能充分保护本同盟某一成员国国民作者的作品,成员国可对首次出版时系该非同盟成员国国民而又不在成员国内有惯常住所的作者的作品的保护加以限制。如首次出版利用这种权利,则本同盟其他成员国对由此而受到特殊待遇的作品也无须给予比首次出版国所给予的更广泛的保护。   2.前款所规定的任何限制均不影响在此种限制实施之前作者在本同盟任一成员国出版的作品已经获得的权利。   3.根据本条对版权之保护施加限制的本同盟成员国应以书面声明通知世界知识产 权组织总干事(以下称总干事),说明保护受到限制的国家以及这些国家国民的作者的权利所受的限制。总干事应立即向本同盟所有成员国通报该项声明。 ;  第六条之二   1.不受作者[[经济权利]]的影响,甚至在上述经济权利转让之后,作者仍保有要求其作品作者身份的权利,并有权反对对其作品的任何有损其声誉的歪曲、割裂或其他更改,或其他损害行为。   2.根据以上第1款给予作者的权利,在其死后应至少保留到作者经济权利期满为止,并由被要求给予保护的国家本国法所授权的人或机构行使之。但在批准或加入本公约文本时其法律中未包括有保证在作者死后保护以上第一款承认的全部权利的各国,有权规定对这些权利中的某些权利在作者死后不予保留。   3.为保障本条所承认的权利而采取的补救方法由被要求给予保护的国家的法律规定。 == 第七条 ==   1.本公约给予保护的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五十年内。   2.但就电影作品而言,本同盟成员国有权规定保护期在作者同意下自作品公之于众后五十年期满,如自作品完成后五十年尚未公之于众,则自作品完成后五十年期满。   3.至于不具名作品和假名作品,本公约给予的保护期自其合法公之于众之日起五十年内有效。但根据作者采用的假名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作者身份时,该保护期则为第一款所规定地期限。如不具名作品或假名作品的作者在上述期间内公开其身份,所适用的保护期为第一款所规定的保护期限。本同盟成员国没有义务保护有充分理由推定其作者已死去五十年的不具名作品或假名作品。   4.摄影作品和作为艺术作品保护的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期限由本同盟各成员国的法律规定;但这一期限不应少于自该作品完成之后算起的二十五年。   5.作者死后的保护期和以上第二、三、四款所规定的期限从其死亡或上述各款提及事件发生之时开始,但这种期限应从死亡或所述事件发生之后次年的一月一日开始计算。   6.本同盟成员国有权给予比前述各款规定更长的保护期。   7.受本公约罗马文本约束并在此公约文本签署时有效的本国法律中规定了短于前述各款期限的保护期的本同盟成员国,有权在加入或批准此公约文本时维持这种期限。   8.无论如何,期限将由被要求给予保护的国家的法律加以规定;但是,除该国家的法律另有规定者外,这种期限不得超过作品起源国规定的期限。 ;  第七条之二   前条的规定同样适用于版权为合作作者共有的作品,但作者死后的保护期应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时算起。 == 第八条 ==   受本公约保护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在对原作享有权利的整个保护期内,享有翻译和授权翻译其作品的专有权利。 == 第九条 ==   1.受本公约保护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享有授权以任何方式和采取任何形式复制这些作品的专有权利。   2.本同盟成员国法律得允许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复制上述作品,只要这种复制不损害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致无故侵害作者的合法利益。   3.所有录音或录象均应视为本公约所指的复制。 == 第十条 ==   1.从一部合法公之于众的作品中摘出引文,包括以报刊提要形式引用报纸期刊的文章,只要符合合理使用,在为达到目的的正当需要范围内,就属合法。   2.本同盟成员国法律以及成员国之间现有或将要签订的特别协议得规定,可以合法地通过出版物、无线电广播或录音录象使用文学艺术作品作为教学得解说得权利,只要是在为达到目的的正当需要范围内使用,并符合合理使用。   3.前面各款提到得摘引和使用应说明出处,如原出处有作者姓名,也应同时说明。 ;  第十条之二   1.本同盟各成员国的法律得允许通过报刊、广播或对公众有线传播,复制发表在报纸、期刊上的讨论经济、政治或宗教的时事性文章,或具有同样性质的已经广播的作品,但以对这种复制、广播或有线传播并未明确予以保留的为限。然而,均应明确说明出处;对违反这一义务的[[法律责任]]由被要求给予保护的国家的法律确定。   2.在用摄影或电影手段,或通过广播或对公众有线传播报道时事新闻时,在事件过程中看到或听到的文学艺术作品在为报道目的正当需要范围内予以复制和公之于众的条件,也由本同盟各成员国的法律规定。 == 第十一条 ==   1.戏剧作品、音乐戏剧作品和音乐作品的作者享有下列专有权利:   (1)授权公开表演和演奏其作品,包括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公开表演和演奏。   2.戏剧作品或音乐戏剧作品的作者,在享有对其原作的权利的整个期间应享有对其作品的译作的同等权利。 ;  第十一条之二   1.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享有下列专有权利:   (1)授权广播其作品或以任何其他无线传送符号、声音或图象的方法向公众传播其作品;   (2)授权由原广播机构以外的另一机构通过有线传播或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   (3)授权通过扩音器或其他任何传送符号、声音或图象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   2.行使以上第一款所指的权利的条件由本同盟成员国的法律规定,但这些条件的效力严格限于对此作出规定的国家。在任何情况下,这些条件均不应有损于作者的精神权利,也不应有损于作者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该报酬在没有协议情况下应由主管当局规定。   3.除另有规定外,根据本条的第一款的授权,不意味着授权利用录音或录象设备录制广播的作品。但本同盟成员国法律得确定一广播机构使用自己的设备并为自己播送之用而进行临时录制的规章。本同盟成员国法律也可以由于这些录制品具有特殊文献性质而批准由国家档案馆保存。 ;  第十一条之三   1.文学作品的作者享有下列专有权利:   (1)授权公开朗诵其作品,包括用各种手段或方式公开朗诵。   (2)授权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其作品的朗诵。   2.文学作品作者在对其原作享有权利的整个期间,应对其作品的译作享有同等的权利。 == 第十二条 ==   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享有授权对其作品进行改编、音乐改编和其他变动的专有权利。 == 第十三条 ==   1.本同盟每一成员国可就其本国情况对音乐作品作者及允许其歌词与音乐作品一道录音的歌词作者授权对上述音乐作品以及有歌词的音乐作品进行录音的专有权利规定保留及条件;但这类保留及条件之效力严格限于对此作出规定的国家,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损害作者获得在没有协议情况下由主管当局规定的合理报酬的权利。   2.根据一九二八年六月二日在罗马和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在布鲁塞尔签订的公约第十三条第三款在本同盟成员国内录制的音乐作品的录音,自该国受本文本约束之日起的两年期限以内,可以不经音乐作品的作者同意在该国进行复制。   3.根据本条第一、二款制作的录音制品,如未经有关方面批准进口,视此种录音为侵权录音制品的国家,可予扣押。 == 第十四条 ==   1.文学艺术作品的制作享有下列专有权利:   (1)授权将这类作品改编和复制成电影以及发行经过如此改编或复制的作品;   (2)授权公开表演、演奏以及向公众有线传播经过如此改编或复制的作品。   2.根据文学或艺术作品制作的电影作品以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改编,在不妨碍电影作品作者授权的情况下,仍须经原作作者授权。   3.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应不适用于电影。 ;  第十四条之二   1.在不损害已被改编或复制的作品的版权的情况下,电影作品应作为原作受到保护。电影作品版权所有者享有与原作作者同等的权利,包括前一条提到的权利。   2.(a)确定电影作品版权的所有者,属于被要求给予保护的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   (b)然而,在其法律承认参加电影作品制作的作者应属于版权所有者的本同盟成员国内,这些作者,如果应允许参加此项工作,除非有相反或特别的规定,不能反对对电影作品的复制、发行、公开表演、演奏、向公众有线传播、广播、公开传播、配制字幕和配音。   (c)为适用本款 b项,上面提到的应允形式是否应是一项[[书面合同]]或一项相当的文书,这一问题应由电影制片人总部或惯常住所所在的本同盟成员国的法律加以规定。然而被要求给予保护的本同盟成员国的法律得规定这一应允应以书面合同或相当得文书的形式。法律作出此种规定的国家应以书面声明通知总干事,并由后者将这一声明立即通知本同盟所有其他成员国。   (d)“相反或特别的规定”指与上述应允有关的任何限制性条件。   3.除非本国法律另有规定,本条第二款b 项之规定不适用于为电影作品创作的剧本、台词和音乐作品的作者,也不适用于电影作品的主要导演。但本同盟成员国中其法律并未规定对电影导演适用本条第二款 b项者,应以书面声明通知总干事,总干事应将此声明立即转达本同盟所有其他成员国。 ;  第十四条之三   1.对于艺术作品原作和作家与作曲家的手稿,作者或作者死后由国家法律所授权的人或机构享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在作者第一次转让作品之后对作品进行的任何出售中分享利益。   2.只有在作者本国法律承认这种保护的情况下,才可在本同盟的成员国内要求上款所规定的保护,而且保护的程度应限于被要求给予保护的国家的法律所允许的程度。   3.分享利益之方式和比例由各国法律确定。 == 第十五条 ==   1.受本公约保护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只要其名字以通常方式出现在该作品上,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即视为该作品的作者并有权在本同盟成员国中对侵犯其权利的人[[提起诉讼]]。即使作者采用的是假名,只要根据作者的假名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作者的身份,本款也同样适用。   2.以通常方式在电影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或[[法人]],除非有相反的证据,即推定为该作品的制片人。   3.对于不具备作品和以上第一款所述情况以外的假名作品,如果出版者的名字出现在作品上,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该出版者即视为作者的代表,并以此资格有权维护和行使作者的权利。当作者公开其身份并证实其为作者时,本款的规定即停止适用。   4.(a)对作者的身份不明但有充分理由推定该作者是本同盟某一成员国国民的未出版的作品,该国法律得指定主管当局代表该作者并有权维护和行使作者在本同盟成员国内之权利。   (b)根据本规定而指定主管当局的本同盟成员国应以书面声明将此事通知总干事 ,声明中写明被指定的当局全部有关情况。总干事应将此声明立即通知本同盟所有其他成员国。 == 第十六条 ==   1.对作品的侵权复制品,在作品受法律保护的本同盟成员国应予扣押。   2.上款规定同样适用于来自对某作品不予保护或停止保护的国家的复制品。   3.扣押应按各国法律实行。 == 第十七条 ==   如果本同盟任何成员国的主管当局认为有必要对于任何作品或制品的发行、演出、展出,通过法律或条例行使许可、监督或禁止的权力,本公约的条款绝不应妨碍本同盟各成员国政府的这种权力。 == 第十八条 ==   1.本公约适用于所有在本公约开始生效时尚未因保护期满而在其起源国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   2.但是,如果作品因原来规定的保护期已满而在被要求给予保护的国家已进入公有领域,则该作品不再重新受保护。   3.本原则应按照本同盟成员国之间现有的或将要缔结的有关特别公约所规定的条款实行。在没有这种条款的情况下,各国分别规定实行上述原则的条件。   4.新加入本同盟时以及因实行第七条或放弃保留而扩大保护范围时,以上规定也同样适用。 == 第十九条 ==   如果本同盟成员国的本国法律提供更广泛的保护,本公约条款不妨碍要求适用这种规定。 == 第二十条 ==   本同盟各成员国政府保留在它们之间签订给予作者比本公约所规定的更多的权利,或者包括不违反本公约的其他条款的特别协议的权力。凡符合上述条件的现有协议的条款仍然适用。 == 第二十一条 ==   1.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特别条款载于附件。   2.在符合第二十八条第一款b项规定的前提下,附件构成本文本的组成部分。 == 第二十二条 ==   1.(a)本同盟设一大会,由受第二十二至二十六条约束的本同盟成员国组成。   (b)每一国家的政府由一名代表作为其代表,并可由若干名副代表、顾问及专家协助之。   (c)每个代表团的费用由指派它的政府负担。   2.(a)大会:   (1)处理有关维护及发展本同盟以及实施本公约的一切问题;   (2)在适当考虑到不受第二十二至二十六条约束的本同盟成员国的意见的情况下,向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下称“产权组织”)的公约中提到的国际知识产权局(以下称“国际局”)发出有关筹备修订会议的指示;   (3)审查和批准产权组织总干事有关本同盟的报告及活动,向其发出有关本同盟主管问题的必要指示;   (4)选举大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5)审查和批准执行委员会的报告及活动,并向它发出指示;   (6)制订计划,通过本同盟二年期预算和批准其决算;   (7)通过本同盟财务条例;   (8)设立为实现同盟目标而需要的专家委员会和工作组;   (9)决定哪些非本同盟成员国和政府间组织及非政府间国际性组织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它的会议;   (10)通过对第二十二至二十六条的修改;   (11)为实现本同盟目标而采取其他适宜行动;   (12)履行本公约所包含的其他所有任务;   (13)行使成立产权组织的公约所赋予它的并为它所接受的权利。   (b)对于还涉及产权组织管理的其他同盟的问题,大会在了解到产权组织协调委员会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3.(a)大会每一成员国有一票。   (b)大会成员国的半数构成法定人数。   (c)尽管有 b项的规定,如开会时出席国家不足半数,但相当或多于大会成员国三分之一,则可作出决定;除有关大会程序之决定外,大会的决定须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执行:国际局将上述决定通知未出席大会的成员国,请它们在上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用书面投票或弃权。如果在期满时,用这样方式投票或弃权的国家的数目达到开会时法定人数的欠缺数目,同时已获得必要的多数,上述决定即可执行。   (d)除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况外,大会的决定以投票数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   (e)弃权不视为投票。   (f)一名代表只能代表一国,也只能以该国名义投票。   (g)非大会成员国的本同盟成员国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会议。   4.(a)大会每二年举行一届常会,由总干事召集,除特殊情况外,与产权组织的全体大会在同时同地举行。   (b)大会在执行委员会的要求下或大会成员国四分之一的国家的要求下,由总干事召集应举行特别会议。   5.大会通过其议事规则。 == 第二十三条 ==   1.大会设执行委员会。   2.(a)执委会由大会在其成员国中选出的国家组成。此外,产权组织所在地的国家除第二十五条第七款b项的情况外,在执委会中有一当然席位。   (b)执委会每一成员国政府有一名代表作为其代表,可由若干名副代表、顾问及专家协助之。   (c)每个代表团的费用由指派它的政府负担。   3.执委会成员国数目为大会成员国数目的四分之一。在计算席位时,以四相除剩下的余数不计算。   4.在选派执委会成员国时,大会要适当考虑按地区公平分配和保证使可能签订有关本同盟的特别协议的国家参加执委会的必要性。   5.(a)执委会成员国的任期自它们当选的该届大会闭会时起至大会下届常会闭会时止。   (b)执委会的成员国重新当选的数目最多不得超过三分之二。   (c)大会制定执委会成员国选举和可能重新当选的程序。   6.(a)执行委员会:   (1)拟定大会议程草案;   (2)向大会提交有关总干事草拟的本同盟的计划草案和二年期预算草案的建议。 == 第二十四条 ==   1.a)本联盟的行政任务由国际局执行,该局接替与保护工业产权国际公约设立的联盟局合并的本联盟局的工作。   b)国际局特别应担任本联盟不同机构的秘书处工作。   c)产权组织总干事是本联盟最高官员并代表本联盟。   2.国际局汇集并出版有关保护[[版权]]的资料,本联盟每一成员国应及时将有关保护版权的所有新法令及官方文本送交国际局。   3.国际局出版一种月刊。   4.国际局应本联盟成员国的请求,向它们提供有关保护版权问题的资料。   5.国际局从事各项研究工作并提供有利于版权保护的服务。   6.总干事及由他指派的任何工作人员得出席大会、执委会、其他各种专家委员会或工作组的会议,但无表决权。总干事或他指派的一位工作人员行使这些机构的秘书职务。   7.a)国际局根据大会指示并与执委会合作,筹备修订除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六条外的公约条款的会议。   b)国际局得就筹备修订会议与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协商]]。   c)总干事和他指定的人员可参加这些会议的工作,但无表决权。   8.国际局执行交付给它的其他任务。 == 第二十五条 ==   1.a)本联盟设立一项预算。   b)本联盟的预算包括本联盟本身的收入及支出,它向各联盟共同开支预算的摊款,以及按规定交给产权组织会议预算支配的款项。   c)不专归本联盟的而同时又属于产权组织管理的另一个或其他几个联盟所有的开支,被认为是各联盟的共同开支。本联盟在共同开支中所占份额视这些开支与它的权益而定。   2.在制定本联盟的预算时,须适当考虑与产权组织管理的其他联盟的预算相协调。   3.本联盟预算由下列经费资助:   ①联盟成员国的会费;   ②因国际局提供与本联盟有关的服务而收的费用;   ③销售与本联盟有关的国际局的出版物所得的款项及转让这些出版物的版权所得的版税;   ④捐款、[[遗赠]]及补助金;   ⑤[[租金]]、[[利息]]及其他杂项收入。   4.a)为确定成员国在预算中应缴的会费,本联盟每个成员国分别归入一定等级并根据下列所定数量单位缴纳每年的会费: :第1级…………二十五个单位 :第2级…………二十个单位 :第3级…………十五个单位 :第4级…………十个单位 :第5级…………五个单位 :第6级…………三个单位 :第7级…………一个单位   b)除以前已经指明者外,每个国家在交存其批准书或加入书时,须说明它希望被列入哪一级别。任何国家也可以改变级别。如果某一成员国选择了较低的等级,它应在大会下一届会议上对此声明,这一变动自该届会议后的那一日历年开始时生效。   c)每个国家的年度会费金额在所有国家每年向本联盟预算交付的会费总数中所占比例,同它的单位数在全部交费国家的单位总数中所占比例相同。   d)会费应于每年1月1日交付。   e)逾期未交纳会费的国家,如拖欠总数相当于或超过前两整年内它应缴纳的会费数,则不得在它为其成员的本联盟一切机构中行使表决权。但如:本联盟任何机构确信这种拖欠是由非常的及不可避免的情况造成的,则仍可允许该国继续行使其表权。   f)如在新的会计年度开始前预算尚未通过,则可按照财务条例规定的制度,以前一年度的水平实行预算。   5.因国际局提供与本联盟有关的服务应交费用的金额由总干事加以规定,并由他向大会和执委会就此提出报告。   6.a)本联盟拥有一笔由每一会员国一次付款组成的周转基金。如基金不足,由大会决定增加。   b)每个国家首次缴纳上述基金的金额或负担增加该基金的份额应与基金建立或决定增加基金的当年该国缴纳会费数成比例。   c)付款的比例及条件由大会根据总干事的提议并征求产权组织协调委员会意见后决定。   7.a)产权组织与该组织总部所在地国签订的关于总部的协定应规定,如周转基金不足,可由该国垫款。垫款数和提供垫款的条件由该国和产权组织每次以具体协定加以规定。该国在其承担垫款义务期间,在执委会中占有一当然席位。   b)a项所指国家和产权组织均有权以书面通知废除提供垫款的义务。这种废除自通知提出那一年底起三年后生效。   8.帐目核查工作,根据财务条例规定的条件,由本联盟一个或几个成员国进行,或由大会指派并经它们同意的外部审计员进行。 == 第二十六条 ==   1.所有大会成员国、执委会或总干事均可提出修改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条及本条的建议。这些建议要在提交大会审查前至少6个月由总干事通知大会成员国。   2.对第1款所指各条的修正案应由大会通过。通过需要投票数的四分之三;但对第二十二条及本款的任何修改需经投票数的五分之四通过。   3.对第1款所提各条的任何修正案,至少要在总干事收到在修正案通过时为大会成员国的四分之三国家关于它们根据各自的宪法程序批准修正案的书面通知1个月后才能生效。以此种方式通过的对上述各条的修正案对修正案生效时为大会成员国的所有国家或在该日期之后成为大会成员国的国家具有约束力;但任何增加本联盟成员国财务义务的修正案只对已通知批准该修正案的国家有约束力。 == 第二十七条 ==   1.本公约可进行修订,以便使之得到改进,从而使本联盟体制臻于完备。   2.为此目的,可相继在本联盟成员国内举行各该国代表的会议。   3.在遵守第二十六条有关修改第二十二至二十六条的规定的情况下,所有对本公约文本的修订,包括附件的修订,均需已投票数全体一致通过。 == 第二十八条 ==   1.a)凡签署本公约文本的任何本联盟成员国均可批准本公约文本,如尚未签署,则可加入本公约文本。批准书或加入书交总干事保存。   b)本联盟任何成员国在其批准书或加入书中均可声明其批准或加入不适用于第一至第二十一条及附件;但如该国已根据附件第六条第1款作出声明,则它在上述文件中只能声明其批准或加入不适用于第一至第二十条。   c)凡根据b项已声明其批准或加入对该项所提各条不发生效力的本联盟任何成员国可在其后任何时候声明将其批准或加入的效力扩大到这些规定。这一声明交总干事保存。   2.a)第一至二十一条及附件在具备下述两条件3个月后生效:   ①至少有5个本联盟成员国批准或加入本公约文本而未按照第1款b项作过声明;   ②西班牙、美利坚合众国、法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已受到1971年7月24日在巴黎修订过的[[世界版权公约]]的约束。   b)对于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但未按第1款b项作过声明的各国,a项规定的生效不应早于上述生效后3个月。   c)对于b项对之不适用的已批准或加入本公约文本的而又未按照第1款b项作过声明的本联盟任何成员国,第一至二十一条及附件在总干事通知交存该文件之日起3个月后生效,除非交存文件中注明更晚的日期。在后一情况下,第一至二十一条及附件则在注明的日期对该国生效。   d)a和c项的规定不意味着附件第五条的适用。   3.对不管是否按照第1款b项作过声明而批准或加入本公约文本的任何本联盟成员国,第二十二至三十八条在总干事通知已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之日起3个月后生效,除非在交存文件中注明更晚的日期。在后一情况下,第二十二至三十八条则按注明的日期对该国生效。 == 第二十九条 ==   1.任何非本联盟成员国可加入本公约文本并因之成为本公约的当事国一方和本联盟成员国。加入书交总干事保存。   2.a)在遵守b项规定的情况下,对任何非本联盟成员国,本公约在总干事发生其加入书交存的通知之日起3个月后生效,除非交存文件注明更晚的日期。在后一情况下,本公约则在注明的日期对该国生效。   b)如依a项规定的生效先于第二十八条第2款a项规定的第一至第二十一条和附件的生效,则在此间隔期间,上述国家将受被第一至第二十一条及附件所取代的本公约布鲁塞尔文本第一至二十条的约束。 ;  第二十九条之二   不受本公约斯德哥尔摩文本第二十二至三十八条约束的任何国家,为能适用成立产权组织公约的第十四条第2款,其对该文本的批准或加入即意味着批准或加入斯德哥尔摩文本,但应受本文本第二十八条第1款b项的限制。 == 第三十条 ==   1.除本条第2款,第二十八条第1款b项.第三十三条第2款以及附件允许的例外以外,批准或加入就当然意味着接受本公约的1切条款并享有本公约规定的一切利益。   2.a)凡批准或加入本公约文本的本联盟任何成员国,除附件第五条第2款规定者外,可保持它原来作出的保留的效力,条件是在交存其批准书或加入书时对此作出声明。   b)任何非本联盟成员国在加入本公约文本并在不违背附件第五条第2款的情况下,可以声明它准备以1896年在巴黎经过修订的本联盟1886年公约第五条的规定至少临时代替本公约文本有关翻译权的第八条,条件是这些规定指的仅为译成该国通用语文的翻译。在不违背附件第一条第6款b项的情况下,对于使用这一保留条件的国家为其起源国的作品的翻译权,本联盟任何成员国有权实行与后一国提供的相等的保护。   c)任何国家可随时通知总干事,收回这类保留。 == 第三十一条 ==   1.任何国家可在其批准书或加入书中声明,或在以后随时书面通知总干事,本公约适用于其对外关系由该国负责的全部领域或声明或通知中指明的若干部分领域。   2.任何已作出此项声明或通知的国家可在任何时候通知总干事本公约不再适用于这些领域的全部或部分。   3.a)按照第1款作出的任何声明同载有该声明的文件中的批准书或加入书同日生效,根据该款作出的通知在总干事发出通知3个月后生效。   b)按照第2款作出的通知在总干事收到该通知十二个月后生效。   4.本条不得解释为包含本联盟某一成员国对另一成员国根据按第1款作出的声明在某一领域适用本公约的事实情势表示明示或默示的承认。 == 第三十二条 ==   1.本文本在本联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方面和在它适用的范围内代替1886年9月9日的伯尔尼公约及其以后的修订文本。在未批准或未加入本文本的本联盟成员国关系中,以前生效的各文本全部或在本文本依前句的规定未代替的限度内保持其适用性。   2.成为本文本当事国的非本联盟成员国,在符合第3款规定的条件下,对于不受本文本约束的或虽受其约束但已作过第二十八条第1款b项规定的声明的本联盟任何成员国,适用此条例。上述国家承认,在同它们的关系上,本联盟该成员国。   ①适用它成为其当事国的最新的本公约文本的规定,并且   ②在符合附件第一条第6款规定的情况下,有权使保护与本文本规定的水平相适应。   3.在批准或加入本文本时作出附件所允许的某种保留的国家,在它与非本文本当事国的本联盟成员国的关系上,得适用附件中包含[[保留条款]]的规定,但以这些国家认可上述保留的适用为条件。 == 第三十三条 ==   1.两个或两个以上本联盟成员国在解释或适用本公约方面发生争议,经谈判不能解决时,如果有关国家不能就其他解决办法达成协议,则其中任何一方均可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通过起诉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起诉国应将交法院审理的争议通知国际局;国际局应将此事告知本联盟其他成员国。   2.任何国家在签署本文本或交存其批准书或加入书时,可声明它不受第1款规定的约束。在有关该国和本联盟其他任何成员国间的任何争端方面,第1款的规定不适用。   3.任何作了符合第2款规定的声明的国家,可随时通知总干事撤回其声明。 == 第三十四条 ==   1.除第二十九条之二的情况外,任何国家在第一至二十一条及附件生效后,不得加入也不得批准本公约以前的各文本。   2.在第一至二十一条及附件生效后,任何国家不得根据附在斯德哥尔摩文本后的有关发展中国家的议定书第五条发表声明。 == 第三十五条 ==   1.本公约无限期有效。   2.任何国家可通知总干事废除本文本。对本文本的废除即是废除以前的所有文本,废除只对该国有效,而对本联盟其他成员国,本公约继续有效并继续执行。   3.废除自总干事收到废除通知之日起算1年后生效。   4.一国自成为本联盟成员国之日起算未满5年者,不得行使本条规定之废除权。 == 第三十六条 ==   1.本公约各参加国承担义务根据其宪法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本公约的执行。   2.不言而喻,一国在交存其批准书或加入书时,应能按照其本国法律执行本公约的规定。 == 第三十七条 ==   1.a)本文本在不违背第2款指出的情况下,以英法两种文字签署一份,并交总干事保存。   b)总干事在与有关政府协商后,制订阿拉伯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德文与葡萄牙文的正式文本以及大会指定的其他文本。   c)在对不同文本的解释发生争议时,以法文本为准。   2.本文本开放供签字到1972年1月31日为止,在此日期以前,第1款a项提到的文本交存法兰西共和国政府。   3.总干事应将经过签字并经核实的本文本的两份副本转送本联盟各成员国政府,并可根据请求,转送任何其他国家的政府。   4.总干事并将本文本向联合国组织秘书处登记。   5.总干事将下列情况通知本联盟所有成员国政府:签字情况,批准书或加入书的交存,包括在这些文件中的或依据第二十八条第1款c项.第三十条第2款a、 b项和第三十三条第2款而作出的声明的交存,本文本任何规定生效的情况,废除的通知和根据第三十条第2款c项.第三十一条第1和2款.第三十三条第3款和第三十八条第1款的通知以及附件中规定的通知。 == 第三十八条 ==   1.凡未批准或未加入本文本以及不受斯德哥尔摩文本第二十二至二十六条约束的本联盟成员国,如它们愿意,均可在1975年4月26日前,行使上述各条规定的权利,有如受它们约束一样。任何希望行使上述权利之国家应为此目的向总干事交存一份书面通知,该通知自其签署之日起生效。直到上述期限届满为止,这些国家应视为大会成员国。   2.在本联盟成员国尚未全部成为产权组织成员国之前,产权组织国际局同时作为本联盟局进行工作,总干事即该局局长。   3.在本联盟所有成员国已成为产权组织成员国时,本联盟局的权利.义务和财产即归属产权组织国际局。 == 附件: == ;  第一条   1.根据联合国大会的惯例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的任何缔约国,凡已批准或加入由本附件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本公约文本,但由于其经济情况及社会或文化需要而又不能在当前采取恰当安排以确保对本文本规定的全部权利进行保护的,可在其交存批准或加入书的同时,或依据附件第五条第一款c项规定,在以后任何日期,在向总干事提交的通知中声明,将利用附件第二条或第三条所规定的优惠,或这两条所规定的权益。它可以按照附件第五条第一款a项规定作出声明,以代替利用附件第二条所规定的优惠。   2.a)按照第一款规定并在第一到二十一条及本附件依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效之日起算十年期满以前作出的任何此类声明,直到这一期限届满前均属有效。   有关国家在该十年期限届满十五个月至三个月时间内得向总干事提交通知将此种声明全部或部分地每次续展十年。   b)按照第一款规定并在第一至二十一条及本附件依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效之日起算十年期满以后作出的任何声明,直到现行十年期满前均属有效。该种声明得按照a项第二句的规定予以延期。   3.任何不再被视为第一款所指的发展中国家的本联盟成员国,无权继续第二款所规定的声明,也不管它收回其声明与否,该类国家在现行十年期满时,或在停止被视为发展中国家三年后(以后到期的期限为准),不能再利用第一款所指的优惠。   4.根据第一款或第二款规定作出的声明有效期满时,依本附件规定已许可印制的并尚有存货的作品,可以继续发行至售完为止。   5.受本文本规定约束并根据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就使该文本适用其情况可能类似本条第一款所指国家情况的特殊领域作出声明或通知的任何国家,可就此领域作出第一款所指的声明或第二款所指的延期通知。只要这种声明或通知有效,本附件的规定就适用于它所指的领土。   6.a)一国利用第一款所指的优惠这一事实,不应使另一国给予起源国为前一国家的作品低于根据第一至二十条所应给予的保护。   b)第三十条第二款b项第二句规定的对等权利,在根据附件第一条第三款实施的期限满期前,不得用于其起源国为根据附件第五条第一款a项而作出声明的国家的作品。 ;  第二条   1.任何声明利用本条规定的优惠的国家,就有关以印刷形式或其他任何类似的复制形式出版的作品而言,均有权以主管当局根据附件第四条在下款所述情况下发给的非专有和不可转让的许可证的制度来代替第八条规定的专有翻译权。   2.a)在遵守第三款的情况下,当一部作品自其初次出版起算三年或有关国家本国法规定的更长期限届满尚未以该国通行文字由翻译权所有者或在其授权下出版译本时,该国任何国民都有权得到用该国通行文字翻译该作品并以印刷形式或其他任何类似的复制形式出版该译文的许可证。   b)如果以有关文字出版的译文的所有版本均已售完,也可根据本条发给许可证。   3.a)当作品译成在一个或若干发达的本联盟成员国中不通行的文字的情况下,则用一年期限来代替第二款a项规定的三年期限。   b)在通行同一种文字的发达的本联盟成员国的一致协议下,如果要译成这种文字,第一款所提到的任何国家均得以该协议规定的更短期限来代替第二款a项规定的三年期限,但不得少于一年。尽管如此,如涉及的文字为英文、西班牙文或法文,上一句的规定即不适用。所有这方面的协议应由签订国政府通知总干事。   4.本条规定的许可证,如果经过三年才能取得的,则需再过六个月才能发给;如果经一年才能取得的,则需再过九个月才能发给,并且,上述六个月或九个月期限:   ①自申请人履行附件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手续之日起算。   ②如翻译权所有者的身份或住址不详,则自申请人根据附件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向发给许可证的主管部门提交的申请书副本寄出之日起算;   b)如果在6个月或9个月的期限内,由翻译权所有者或经其授权用申请使用的文字将译本出版,则不得根据本条发给任何许可证。   5.本条所指的任何许可证之发给只限于学校、大学教育或研究之用。   6.如果翻译权所有者或经其授权出版的一部译作的价格同在有关国家内同类著作通行的价格类似,这本译作的文字和基本内容又同根据许可证批准出版的译文的文字和内容一样,则应撤销缔约国根据本条发给的许可证。在撤销许可证前业已出版的份数可一直发行到售完为止。   7.对主要是图画组成的作品,其文字翻译与图画复制出版的许可证只有在附件第三条规定的条件得到履行的情况下才能发给。   8.在作者停止其作品全部份数的发行时,则不得根据本条发给任何许可证。   9.a)对翻译一部以印刷形式或其他任何类似的复制形式出版的作品发给的许可证,也可根据广播机构向第一款所指国家主管当局提出的要求,发给设置在该国内的广播机构,但必须符合全部下列条件:   ①译文的根据必须是依该国法律制作和获得的样本;   ②译文只能用于教学广播或向特定专业的专家[[传播科技]]情报成果的广播;   ③专门为②小项所指目的的译文,需用于合法的和对该国领土上的收听者的广播中,其中包括合法的和专为此项广播而录制的录音和录象;   ④所有对译文的使用均无任何营利性质。   b)对广播机构根据依本款发给的许可证而制作的译文的录音或录象,在a项规定的保留和条件下,并按与上述广播机构所订[[合同]],也可以为在其当局发给该许可证的国家设有所在地的另一广播机构所使用。   c)只要a项列举的所有准则和条件得到遵守,也可以向广播机构颁发翻译专为学校和大学使用而制作与出版的视听教材中所有课文的许可证。   d)在不违背a到c项的情况下,本条前几款的规定也适用于根据本款发给的任何许可证和对许可证的使用。 ;  第三条   1.任何声明利用本条规定的优惠的国家,均有权以主管当局在下述条件下并根据附件第四条发给的非专有和不可转让的许可证制度来代替第九条规定的专有复制权。   2.a)对于根据第七款而对之适用本条的作品,当   ①第三款规定的自这一作品特定版首次出版时起草的期限满期后,或   ②由第一款所指的国家本国法律规定的并自同一日期起草的更长的期限满期后,若该版的印制件尚未以与同类著作在该国通行的价格相似的价格由复制权所有者或在他授权下在该国出售,从而,未能满足广大公众或学校及大学教学之需要,则该国任何国民均可取得以同等价格或更低价格复制和出版该版本的许可证,以满足学校及大学教学之需要。   b)根据本条规定之条件,又可对复制及出版符合a项规定发行的版本发给许可证,如果在适用期限满期后,该版本被批准的印制件在有关国家已脱销六个月,而无法以与该国同类著作通行价格相似的价格满足广大公众或学校及大学教学的需要。   3.第二款a项①小项所指的期限为五年。但   ①对有关精密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技术的作品,则为三年;   ②对属于想象领域的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和音乐作品以及艺术书籍,则为七年。   4.a)在三年期满后取得许可证的情况下,须再经过六个月期限满期后才能根据本条发给许可证。   ①自申请人履行附件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手续之日起算;   ②如复制权所有者的身份或住址不详,则自申请人按附件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将许可证申请书副本寄给主管当局之日起算。   b)在其他情况下如适用附件第四条第二款时,许可证不得在寄出申请书副本后三个月期满以前发给。   c)如在a项和b项规定的六个月或三个月期间,已实现第二款a项提到的销售则不得根据本条发给任何许可证。   d)在作者已停止发行为进行复制及出版而申请许可证的作品版本的全部份数时,不得发给许可证。   5.为复制和出版一本作品的译本的许可证,在下述情况下不得根据本条发给:   ①所涉及的译本并非由翻译权所有者或在其授权下出版的;   ②译本所用的不是向之申请许可证的国家通行的语文的。   6.如某一作品的版本的印制件以同该国同类著作的通行价格相似的价格,为满足广大公众或学校及大学教学需要,而在第一款所指的国内由复制权所有者或经其授权出售,而该版本的文字和基本内容又同根据许可证批准出版的版本的文字和内容相同,则应撤销根据本条发给的任何许可证。在撤销许可证前业已发行的所有份数可一直发行到售完止。   7.a)除b项规定的情况外,本条适用的作品只能是以印刷的形式或任何其他类似的复制形式出版的作品。   b)本条同样适用于对包括被保护作品的合法制作的录象或录音的复制以及对附在其上的用向之申请许可证国通行语文印行的译文的复制,条件是所涉及的录象或录音的制作和出版需以学校和大学使用为唯一目的。 ;  第四条   1.附件第二条或第三条所指的任何许可证的发给,须经申请人按照有关国家现行规定,证明他根据不同情况已向权利所有者提出翻译和出版译本,或复制和出版该版本的要求,而又未能得到授权,或经过相当努力仍未能找到权利所有者,在向权利所有者提出这一要求的同时,申请人还必须将这一申请通知第二款提到的任何国内或国际情况中心。   2.如申请人无法找到权利所有者,即应通过挂号航邮将向发给许可证的主管当局提交的申请书的副本,寄给该作品上列有名称的出版者和据信为出版者主要业务中心所在国的政府为此目的向总干事递交的通知中所指定的任何国内或国际情报中心。   3.在根据附件第二条和第三条发给的许可证出版的译本或复制本的所有复制品上都应列出作者姓名。在所有复制品上应有作品名称。如系译本,原作名称在任何情况下应列于所有复制品上。   4.(a)任何根据附件第二条或第三条发给的许可证不得扩大到复制品的出口,许可证只适用于在申请许可证的该国领土内根据情况出版译本或复制品。   (b)为适用 a项规定,凡从任何领土向根据第一条第五款规定代表该领土作过声明的国家运寄复制品应视为出口。   (c)当根据附件第二条就译成英文、西班牙文或法文以外语文的译本发给许可证的一国政府机构或任何其他公共机构将根据该许可证出版的译本的复制品运寄到另一国时,为了a项的目的,这一寄送不作为出口看待,但需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收件人需为发给许可证的主管当局所属国的国民个人或由这些国民组成的组织;   (2)复制品只供教学、学习或研究使用;   (3)复制品寄给收件人及其进一步分发均无任何营利性质;而且   (4)复制品寄往的国家与其主管当局发给许可证的国家订有协议,批准这种复制品的接收或分发或两者同时批准,后一国家政府已将该协议通知总干事。   5.所有根据附件第二条或第三条发给许可证出版的复制品均需载有有关语文的通知,说明该复制品只能在该许可证适用的国家或领土内发行。   6.(a)在国家范围内做出适当的规定,以保证:   (1) 许可证之发给应根据不同情况给翻译权或复制权所有者一笔合理的报酬,此种报酬应符合有关两国个人之间自由谈判的许可证通常支付版税的标准;而且   (2)保证这笔报酬的支付和转递;如果存在着国家对[[外汇]]的管制,则主管当局应 通过国际机构,尽一切努力保证使这笔报酬以国际上可兑换的[[货币]]或其等值货币转递。   (b)应通过国家法律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在不同情况下作品的正常翻译或精确复制。 ;  第五条   1.(a)任何有权声明援用附件第二条规定的权利的国家,在批准或加入此公约文本时可不作这一声明,而代之以下述声明:   (1)如果它是第三十条第二款a项适用的国家,则代之以按照该条款有关[[翻译权]]的规定作一声明;   (2)如果它是第三十条第二款a项所不适用的国家,即使是本同盟成员国,则代之以按照第三十条第二款b项第一句的规定作一声明。   (b)在一国已不再被认为是附件第一条第一款所指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下,根据本款所作的声明继续有效。直接按照附件第一条第三款规定的适用期限期满之日为止。   (c)所有按照本款作出声明的国家以后不得使用附件第二条规定的权利,即使撤回该声明后也不得援用。   2.除第三款的情况外,所有已援用附件第二条规定的权利的国家以后均不得根据第一款作出声明。   3.不再被视为附件第一条第一款所指的发展中国家的任何国家,最迟可以在附件第一条第三款的适用期限期满前两年,可以按照第三十条第二款 b项第一句作出声明,即使它已是同盟成员国。这一声明将在根据附件第一条第三款的适用期限期满之日生效。 ;  第六条   1.本同盟任何成员国,自此公约文本日期起和在受到第一至二十一条及本附件的约束以前的任何时候都可以作以下声明:   (1)对于一旦受第一至二十一条和本附件约束,即有权援用附件第一条第 1款提到的权利的国家,它将对其起源国为如下国家的作品适用附件第二条或第三条或同时适用两条的规定,这一国家在适用以下第二目时,同意将上述两条适用于这类作品,或者这一国家受第一至二十一条及本附件的约束;这一声明可以提到附件第五条而不是第二条;   (2)它同意根据以上第一目作过声明或根据附件第一条发出过通知的国家对它作为起源国的作品适用本附件。   2.所有按第一款作出的声明均以书面形式作出并交存总干事。声明自交存之日起生效。 [[Category:国际公约|B]] [[Category:知识产权法规|B]]
20240728-135107
远期票据
'''远期票据(post-dated bill;long-dated bill)''' ==什么是远期票据==   远期票据是[[付款人]]见票后在一定期限或特定日期[[付款]]的[[票据]]。   [[票据]]按能否立即兑付.分为[[即期票据]]和[[远期票据]]。即期票据见票即付,远期票据则须到指定的付款日期到期时才兑付。 == 远期票据的[[承兑]] ==   票据是远期票据时,收款人或[[持票人]]向付款人要求付款人同意到期付款,该付款人就是[[承兑人]]。   远期票据规定[[承兑]]的,在付款前,必须由持票人向付款人要求承兑,即付款人在票据前面批注承兑字样,后加签名、日期及一些注解等。   '''远期票据承兑和具有承兑性质的[[背书]]'''   1.[[远期票据承兑]]指的是[[银行]]作为票据承兑人,对票据完成承兑行为后,即成为票据的[[主债务人]]后,承担对票据的付款责任。   2.具有承兑性质的背书指的是银行对无[[追索权]]票据的背书行为。银行作为[[背书人]]将对[[被背书人]]承担票据的付款责任。 ==相关条目== *[[票据]] *[[即期票据]] [[category:商业票据|Y]]
20240728-135117
企业竞争优势替代机制
==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替代机制==   所谓'''企业竞争优势替代机制''',是指竞争优势替代过程中所隐含的关系和规律,即在外部环境变迁及企业内部机制演变条件下,新的[[竞争优势]]取代旧的竞争优势过程中,影响竞争优势形成的因素与[[核心能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竞争优势替代机制的影响因素<ref name="企业竞争优势替代机制">陈晓青、黄昌富.企业竞争优势替代机制构建[J]《商业时代》 2006年第32期</ref>==   企业竞争优势替代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机制适应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迁,及时调整企业内部机制,为竞争优势替代扫除内部机制的障碍。   (1)外部环境的变动因素是竞争优势替代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中的政策、法律因素等都影响着企业核心能力的构成,进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尤其是从工厂制度确立到[[工业化]]社会形成之前,[[市场]]的发展刚刚起步,环境中的政策、法律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市场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发展也受到政策、法律因素的制约。社会文化是企业核心能力构成因素的又一影响因素,它通过对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观念]]的影响来影响企业核心能力要素的形成。[[技术环境]]有时甚至会成为竞争优势替代机制的根本影响因素。   (2)企业的内部机制,包括[[技术创新机制]]、管理创新机制、文化变革机制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生演绎,当其导致企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发生改变时,企业的竞争优势便会发生替代。导致企业内部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的原因通常有:企业经营者和经营者[[团队]]的更换;[[企业战略目标]]的改变;具有新的[[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的生成。 ==竞争优势替代机制描述<ref name="企业竞争优势替代机制"/>==   企业是行业中的企业,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如何在下一个周期或阶段维持或丧失的是一个竞争优势替代问题。任何现存的、既定的优势,其价值都是有限的,它会在社会环境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演变和企业内部机制的演变中被替代:要么通过机制变革塑造新的竞争优势,要么在现有优势丧失后,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当行业处于成长期时,社会的各种要素包括政策[[激励]]要素都往该行业聚集。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也使企业内部关系比较容易调理,企业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相[[协调]],这是强势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形成期。行业处于成熟期时,强势企业完成了现有竞争优势的积累,达到顶峰。但是,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社会[[资源]]不再往该行业聚集,竞争优势变为竞争平势。   到行业衰退期时,聚集在行业(企业)中的各种要素开始消散,往其他行业转移,社会价值流出该行业:[[原材料]]供应商也在寻找新[[需求]]途径或行业客户,优秀人才纷纷流向其他行业,国家产业政策由激励变为抑制,企业内部矛盾开始暴露,内部关系管理恶化,内部机制严重劣化。一些不能处理外部环境恶化与内部机制协调关系的企业面临倒闭,而一些在环境恶化时迅速调整好内部机制协调性问题的企业又去寻求在行业更替中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实现竞争优势在行业更替中的顺利替代。我国彩电业的发展就经历了这一过程。    ==企业如何建立竞争优势替代机制<ref name="企业竞争优势替代机制"/>==   '''(一)建立企业内部人才竞争机制'''   人才是企业之本,是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企业内部人才[[竞争机制]],通过内部淘汰机制,使高素质人才留下来,淘汰不合格的员工,使企业永远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建立企业内部人才竞争机制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具有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政策和环境;建立有效与公平的内部人才淘汰机制;建立竞争性与人性化并存的[[留人制度]]。   '''(二)建立企业内部技术进步机制'''   [[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竞争优势替代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行业来说,技术革新在促进产业结构变化(成熟到衰退)以及[[新兴产业]]形成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还发挥着巨型平衡器的作用:侵蚀那些其领地防御坚固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将其它企业推向竞争前沿”([[波特]],1983)。企业要在技术变革中脱颖而出,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起技术进步机制即对社会[[技术进步]]保持高度敏感,对[[市场信息]]保持高度敏感,从而建立起具有很强的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机制。   '''(三)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优化机制'''   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是个复合系统,包括决策优化机制、组织结构优化机制、以及企业各项活动之间的关联优化机制。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对于那些不适应企业发展和机制进步的旧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应当尽快抛弃。但是在对旧制度、旧规范扬弃的同时,必须及时建立起新的制度、规范,决不能造成管理的缺位和空白。总的来说,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优化应该做到适应性、灵活性、进步性。   '''(四)建立企业文化进步机制'''   建立企业文化进步机制,就是要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的不可仿制性、难以替代性决定了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建立企业内部文化进步机制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替代机制的重中之重。企业内部人才竞争机制,技术进步机制以及管理优化机制都是为企业文化服务的。只有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是在本质上具有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发生替代对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竞争优势发生替代时,曾经的二线企业有可能一跃成为行业内的领先者,曾经的领先者也许会因机遇的错失而衰退。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竞争优势替代机制对于企业在竞争优势发生替代时,及时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竞争战略|Q]] [[Category:企业机制|Q]]
20240728-135145
大健康
== 什么是大健康 ==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仅有科学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确的[[健康消费]]等。它的范畴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到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 == 大健康理念的产生背景 ==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21世纪是人人享有保健的新时代;21世纪,由发展经济到关心自己的健康;21世纪人们最需要的是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   然而,当前我国居民[[亚健康]]状况急需改正,其保健意识、保健行为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宣传科学的健身知识,反对邪教,崇尚文明,[[保健食品]]企业主体行为需进一步规范,鉴于医药[[保健品]]行业市场现状,[[消费者]]急需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正确的[[消费引导]],同时我国社会保健服务机构与人才极其缺乏,面对“入世”竞争,民族保健行业、民族养生文化需要扶持与弘扬。可见,我国的健康事业状况难以让人乐观,建构“大健康工程”乃势所必然:   新医改提倡预防为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提出“治未病”的医疗指导原则。进而促生了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快速成熟。生命健康是个全程呵护的过程,面对现代病,事后对抗性治疗往往为时已晚。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文明病,即生活方式病正日益流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越来越多。生活条件提高了,可[[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问题却层出不穷,生活质量反而不断下降了。如今人们一些[[慢性病]]问题突出,不重视亚健康状况,这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耗费大量的社会[[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不少人也因病致贫。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巴封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为生长期的5~7倍,如,牛生长期约6年,寿命约为30~42年。人类的生长期约20~25年,[[自然寿命]]应为100~175岁。但这样的寿命人类并没有实现。其原因是人类自身造成的,诸如不注意科学保健,科学饮食,优化环境等。树立大[[健康观念]],主动从多方面注意人生,是保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之必需。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过去不到50岁至今已达到73岁,但是很多人都处在带病卧床或者是半卧床状态,虽然生存但是生活质量低。   在不同历史阶段, 人们对健康认知、[[疾病预防]]重点也有所不同,健康内容不断更新。比如美国,1875年~1925年是环境时代,特征是天花[[免疫接种]]、外科消毒、[[公共卫生]]服务;1925年~1950年是医药时代,特征是磺胺药、青霉素、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1950年~1980年是生活方式时代,特征是心脏外科手术、心脏移植、冠状动脉搭桥;30年后,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阐述和呼吁改革美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正是医疗领域过高的成本,构成了对我们经济巨大的威胁。这是摆在我们家庭和企业面前的越来越高的障碍,是摆在联邦政府面前的一颗棘手的定时炸弹,更是美国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美国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孰料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富贵病也随之而来,这种困扰至今仍在。发达国家将重点转移到预防领域,就是为应对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挑战。脱离温饱,全面向小康社会过渡的中国,也存在同样的健康挑战,[[亚健康人群]]增多、[[慢性病]][[发病率]]上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频敲警钟,促使政府提出“预防前移战略”。 == 大健康意义 ==   (1)"世界大团结,人类大和谐。大健康事业是全人类一项共同责任,涉及到公平获得基本权益和身心健康,及集体防范跨越国界的威胁,更关系到人类和平共处与协作共进。建设“世界健康组织联盟”,创造文明文化的力量,她必将在区域性和全球性大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与友好协作中起到风向标的重要作用。"   (2)大健康理念有助于提高民众[[健康素养]],接受科学的[[健康指导]]和正确的[[健康消费]]。   (3)大健康就是紧紧围绕着人们期望的核心,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   (4)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痛苦,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帮助民众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 如何树立大健康理念 ==   树立大健康理念体系,首先是需要建立起健康的价值观,健康不只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社会资产,维护健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另外是健康的经济观,[[健康投资]]是回报最大的投资,把健康投资作为个人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健康投资作为提供[[公共产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增长点;再有是健康的社会观,还有健康人文观,健康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更体现了文明进步的程度。   要从娃娃抓起来,完善大健康[[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教育,让健康知识走进课堂、走进[[教科书]]。积极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全民普及健康知识。充分体现健康教育的持续性,终生接受健康教育;更要充分体现科学性,传播准确、先进的健康知识和信息。全民发展大健康,提升大健康理念。   转变国民[[健康观念]],一方面需要政府正确引导,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另一方面,普及生命科学、树立健康文明观念,防病于未然才是上策,从事生命健康行业的企业在健康教育中也要一起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 大健康大保健产业四大体系 ==   以促进和改善人民健康为中心,提高全民[[健康期望寿命]]为[[使命]],   '''(1)建立大健康大保健理念体系'''   这就需要人们建立起健康的价值观。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资产,而不只是个人的资产,也是社会的资产,维护健康是一种社会责任;这,还需人们要建立起健康的经济观,健康投资是回报最大的投资。把[[健康投资]]作为个人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健康投资作为提供公共产品、扩大内需、拉动发展的最直接增长点;这,也需要人们要建立起健康的社会观,把全民健康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构建健康型家庭、健康型社会;这,就更需要人们要建立起健康的人文观,健康体现一种人文精神,体现了文明进步的程度。   '''(2)普及大健康大保健[[教育体系]]'''   要把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教育,让健康知识走进课堂,走进[[教科书]];要积极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全民普及健康知识;还要充分体现它的持续性,使人终生能接受健康教育;更要充分体现它的科学性,传播准确、先进的健康知识和信息。   '''(3)发展大健康大保健产业体系'''   发展以治疗疾病及维护生命安全为目标的产业,如医疗设备、医疗卫生、制药产业;发展以延缓衰老、防范疾病、维护生命健康为目标的产业,如[[保健品]]、[[功能食品]]、安全用水、健康饮品;发展与健康环境相关的产业,如[[环保产业]]、[[资源产业]]等。   '''(4)完善大健康大保健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公共健康服务,营造全民参与、共同受益的公共卫生环境和生活环境;不断完善健康保健[[专业服务]],包括医疗预防、预警服务,健康专业体检,社会健康与个性[[健康管理服务]];不断完善健康[[信息服务]],包括健康文化、[[健康传播]]。 发展大健康大保健产业和建立大健康大保健产业四大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 [[Category:医疗保健|D]]
20240728-135152
无风险利率
'''无风险利率 (The risk-free rate of interest)''' ==什么是无风险利率==   '''无风险利率'''是指将[[资金]]投资于某一项没有任何[[风险]]的[[投资对象]]而能得到的[[利息率]]。这是一种理想的[[投资收益]]。 在[[资本市场]]上,[[美国国库券]]([[国债]][[Treasury bond]])的利率通常被公认为[[市场]]上的无风险利率,这是因为美国政府的公信力被市场认可不会出现[[违约]]的行为。 ==无风险利率的影响==   无风险利率水平也会影响[[期权]]的时间价值。当利率提高时,[[期权的时间价值]]会减少;反之,当利率下降时,[[期权的时间价值]]则会增高。不过,[[利率水平]]对期权时间价值的整体影响还是十分有限的。   在美国,联邦政府被视为[[信用]]最安全的借款者,所以[[期权定价]]通常以政府国库券的[[收益率]]为基准。对于60天期的期权,利率是采用60天期国库券的收益率;180天期的期权,利率是采用180天期国库券的收益率。 ==无风险利率的选取==   在美国等[[债券市场]]发达的国家,无风险利率的选取有三种观点:   '''观点1''':用短期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用根据短期国债利率计算出的[[股票市场]]历史风险溢价收益率作为市场风险溢价收益率的估计值。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计算[[股权资本成本]],作为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   例:使用即期短期国债利率的[[CAPM模型]]:[[百事可乐公司]]   1992年12月,百事可乐公司的β值为1.06,当时的短期国债利率为3.35%,[[公司]]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如下:   股权成本 = 3.35% + (1.06×6.41%) = 10.14%   我们可以使用10.14%的[[股权资本]]作为[[红利]]或现金流的贴现率来计算百事可乐公司[[股票]]的[[价值]]。   '''观点2'''、使用即期[[短期政府债券]]与市场的历史风险溢价收益率计算第一期(年)的股权资本成本。同时利用期限结构中的[[远期利率]]估计远期的无风险利率,作为未来时期的股权资本成本。   例:使用远期利率的CAPM模型:百事可乐公司   假设即期[[国债利率]]为3.35%,[[利率的期限结构]]中的1年期远期利率如下:   1年远期利率=4.0%;2年远期利率=4.4%;3年远期利率=4.7%;4年远期利率=5.0%.   使用这些远期利率计算股权资本成本:   第一年的股权成本=3.35%+(1.06×6.4%1)=10.14%   第二年的股权成本=4%+(1.06%×6.1%)=10.47%   第三年的股权成本=4.4%+(1.06×5.9%)=10.65%   第四年的股权成本=4.7%+(1.06×5.8%)=10.85%   第五年的股权成本=5%+(1.06×5.7%)=11.04%   注意:在上面的计算中,期限越长,市场风险溢价收益率越低。这说明与相对即期国债利率的[[风险溢价]]收益率相比,相对远期利率的股票市场的历史风险溢价收益率较低。   '''观点3''':用即期的长期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用根据长期国债利率计算出的股票市场历史风险溢价收益率作为市场风险溢价收益率的估计值。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计算股权资本成本,作为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   例:使用即期长期国债利率为7%,在[[长期国债]]而不是[[短期国债]]的基础之上计算市场的风险溢价收益率。从1926年到1990年的市场风险溢价怍益率为5.5%。已知百事可乐公司股票的β值为1.06,则其股权资本成本为: 股权成本=7%+1.06×5.5%=12.83%   以上给出的三种观点中,三种观点中哪一种最好?从理论上与直观上来说观点都是合理的。第一种观点认为CAPM是单时期的风险收益模型,即期的短期国债利率是未来[[短期利率]]的[[合理预期]]。第二个观点着重于远期利率在[[预测]]未来利率中存在的优势,第三种观点认为[[长期国债]]与被估价资产具有相同的到期期限。   在实际中,当利率的期限结构与历史上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的关系相同,且β值趋近于1的时候,这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当期限结构与历史数据发生偏离,或者 β远不等于1时,这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不相同。如果[[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的程度较大,则使用长期利率得到的贴现率较高,从而会造成价值的[[低估]]。如果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的程度较小甚至出现向下倾斜,则结论正好相反。 [[category:利率|W]]
20240728-135157
会员卡
'''会员卡(Membership Card)''' == 什么是会员卡==   '''会员卡'''是指包括[[商场]]、[[宾馆]]、健身中心、酒家等消费场所的会员认证,泛指普通身份识别卡,它们的用途非常广泛,凡涉及到[[需要]]识别身份的地方,都可应用到身份识别卡。 ==会员卡的内容==   会员制服务也是现在[[流行]]的一种[[服务管理]]模式,它可以提高[[顾客]]的回头率,提高顾客对[[企业忠诚度]]。很多的[[服务行业]]都采取这样的服务模式,会员制的形式多数都表现为会员卡。一个公司发行的会员卡相当于[[公司]]的名片,在会员卡上可以印刷公司的[[标志]]或者图案,为[[公司形象]]作[[宣传]],是[[公司]]进行广告宣传的理想载体。同时发行会员卡还能起到吸引新顾客,留住老顾客,增强[[顾客忠诚度]]的作用,还能实现打折、积分、[[客户管理]]等功能,是一种确实可行的增加[[效益]]的途径。   会员卡,从字面上看,就是[[会员]]持有的卡片。而[[会员]]的使用范围更是非常之广,如商场、宾馆、娱乐场所等各式各样的消费中心都拥有会员认证。会员卡是现代文明社会[[传统营销]]的一大重要手段,会员卡最初出现于欧洲娱乐场所[[俱乐部]],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会员卡已经走入了互联网,已经受到众多网络用户的推崇与欢迎。可以说会员卡是商户锁定客源的最有效方法。 ==会员卡的分类== #会员卡按材质可分为:普通印刷会员卡、磁条会员卡、IC会员卡、ID会员卡、金属会员卡几种。 #会员卡按[[行业]]可分为:酒店会员卡,美食会员卡,旅游会员卡,医疗会员卡,美发会员卡,服装会员卡,网吧会员卡几种。 #会员卡按等级可分为:贵宾会员卡,会员金卡,会员银卡,普通会员卡几种。 #会员卡按功能可分为:[[预付费]]会员卡,返现会员卡,积分会员卡,打折会员卡。 #会员卡按发行方可分为:普通会员卡,第三方会员卡。 #会员卡按[[存储介质]][[技术]]可分为:PVC卡,磁卡,射频ID卡,[[IC卡]](射频IC卡、[[接触式IC卡]])、双界面IC卡(磁条IC卡、双界面接触式IC卡),可视卡。 #会员卡按使用[[授权]]可分为:正式会员卡,临时会员卡,永久会员卡。   会员卡制作工艺分为:磨砂卡、透明卡、哑面卡、光面卡、磁条卡、条码卡;会员卡制作品种相应的[[工艺]]: #光面卡:光面会员卡制作是最简单的一种也是最普遍的。可分为丝印、[[胶印]]及丝印后胶印。丝印、胶印及丝印后胶光面会员卡制作可添加烫金、磁条、[[条码]]、签名条。其PVC卡的品种工艺也跟光面卡一样,只有光感和手感的区别 #磨砂卡:磨砂会员卡制作跟光面会员卡大同小异:只在合成时光页层压与磨砂层压的区别,磨砂卡不能加烫金、磁条,条码等工艺 #透明卡:透明会员卡是用透明的pvc材料制作也同样可分为丝印、胶印及丝印后胶印。透明卡在观感上比光面卡更胜一筹。 #哑面卡:哑面会员卡制作跟光面卡大同小异。只在光面卡的表面覆了一层亚膜,哑面卡看上去,既没有光面卡的光亮也没有磨砂卡的粗糙。 == 相关条目 == *[[会员系统]] *[[会员积分系统]] [[Category:营销术语|H]]
20240728-135204
分销规划
'''分销规划(Distribution Planning)''' == 分销规划的概念 ==   划分销规划是[[制造商]]和[[中间商]]之间可能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更为密切的关系。 所谓分销规划,是指建立一个有计划的,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垂直营销系统]],把制造商的需要与[[经销商]]的需要结合起来。[[制造商]]可在营销部门下专设一个分销关系规划处,负责确认经销商的需要,制定交易计划及其他各种方案以帮助经销商以最佳方式经营。 == 分销规划的过程 ==   制造商在市场营销部门内部设立一个分销关系规划处,其任务是探求[[分销商]]的各种需要、 制定推销方案,以帮助每个分销商的经营尽可能达到最佳水平。该部门和分销商合作确定交易目标、[[存货水平]]、[[商品陈列]]计划、销售训练要求、[[广告]]与[[销售促进]]计划。借助这些计划,可以转变分销商固有的一些想法。比如在过去,分销商认为他们之所以能赚钱是主要在赚买方的钱。而现在分销商们则会转变态度,认为他们作为精明的垂直营销系统的一员,也能够从卖方那赚到钱;传统的坐商概念,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需要改变,倡导[[“走出去”]]变坐商为行商。大众市场可分为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商机不但可以抓住,其实也是可以创造的,即创造需求。 == 分销规划的特点 ==   分销规划是一种系统的决策过程,它要考虑物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际运动,以及与之有关的所有权(或[[租赁]])关系的转移。它包括多种不同的[[职能]],例如,运输、[[库存管理]]和客户事务。   一个[[分销渠道]]可能很简单,也可能很复杂。它所依赖的基础,可以是一家小[[制造商]]和一个地方性再售商之间的握手成交,也可以是涉及众多的[[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详实的[[书面合同]]。有些企业力求分销范围尽量宽广,所以需要独立的批发商或零售商来承销他们的商品,以改善[[现金流]]。其它的企业则希望直接与客户接触,不愿意借用独立的再售商。同最终消费品渠道相比,工业渠道中制造商/服务商与客户之间的接触通常比较多一些。此外,国际性渠道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分销决策]]对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影响很大。中间商能完成许多职能,然而,如果公司不采用中间商而是[[直接销售]],那它的[[市场营销计划]]就要有所不同。   选择一种分销渠道,这是公司须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同中间商和客户之间的密切联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建立。如果[[渠道成员]]之间已经存在一些纽带关系,那么新的公司可能很难加入进来。一旦建立了[[渠道联盟]],合适的[[新产品]]就可以很轻松地投入分销过程。 [[category:分销|F]]
20240728-135220
奥美原则
{{管理定律|O}} ==奥美原则==   '''奥美原则:服务顾客至上,追求利润次之'''   提出者:[[美国奥美广告公司]]   点评:搞好服务,利润自来。   在商业经营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顾客是上帝"。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顾客买你的账,你才能赚钱!可是,把"上帝"放在嘴巴上容易,放在心里和实际行动上就难了。 ==经典案例==   1955年时,后来的商业零售巨头[[沃尔玛]]还默默无名。到1979年,沃尔玛全年销售额也才首次达到10亿美元。可到1993年,它一周的销售额就达到了这个数,2001年更是一天就予以完成。沃尔玛靠出售廉价的零售百货,愣是在40年内"打遍天下无敌手"。沃尔玛的成功,得益于其长期遵从的服务顾客战略。战略的核心就是以薄利让顾客受益,以服务让[[顾客满意]]。   不管你走进哪里的沃尔玛,"天天低价"是最为醒目的标志。为了实现低价,沃尔玛想尽了招数,其中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大力节约开支,绕开[[中间商]],直接从工厂进货。[[统一订购]]的商品送到[[配送中心]]后,[[配送中心]]根据每个分店的需求对商品就地筛选、重新打包。这种类似网络[[零售商]]"零库存"的做法使沃尔玛每年都可节省数百万美元的[[仓储费用]],实现了[[薄利多销]]。更重要的是,它为顾客省了钱,带来了实惠。   除了低价,沃尔玛再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良好的服务。从1962年到1992年退休,沃尔顿引领公司飞速发展的30年中,格外强调要提供"可能的最佳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点,沃尔顿编制了一套又一套的管理规则。他曾要求职员做出保证:"当顾客走到距离你10英尺的范围内时,你要温和地看着顾客的眼睛,向他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这有名的"十英尺态度"至今是沃尔玛职员奉为圭臬的守则。此外,"太阳下山"原则、"超越顾客的期望"等等都是沃尔玛吸引顾客的致胜法宝。   与沃尔玛小有不同的是,美国另一家零售公司克罗格公司则追求一种与顾客的服务互动。公司的前任总裁[[约瑟夫·霍尔]]认为:对公司发展什么产品、增加哪些服务、使用什么销售手段等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就是顾客。以此为基础,[[克罗格公司]]在所有现金出纳机旁都设了"顾客投票箱",顾客可以把自己对克罗格公司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如需要哪种商品、哪种商品应该改进、需要什么服务等投入箱中。与此同时,克罗格公司在每张建议票上都会留下顾客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一旦顾客的建议被公司采用,公司就会通知顾客来免费享受该种服务或是商品,并赠送各种消费折扣卡。   投票箱一设置,就受到了顾客的热烈欢迎。克罗格公司根据顾客的各种建议,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使自己的每项服务或产品一出炉就深受欢迎,公司的营业覆盖面也一下子扩大到了美国的好几个州。在"投票箱"策略的基础上,继任总裁詹姆斯·赫林更是提出了这样的响亮口号:我们要想生存得更好,就只有像满足情人的要求那样来满足顾客!顺理成章,克罗格公司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通用电气公司]]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工业企业]],但是他从不忽视对顾客的服务。现在,它有80%的利润是来自于服务。现在,对于通用电气公司的机车生产部门来说,从投入到产出、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观念转变,就像打开电灯开关一样简单。一旦灯亮了,通用电气公司马上就提出了一整套服务,比如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就能够帮助铁路公司更加有效地管理。这得益于安装在机车上的设备,铁路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都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机车所在的位置。现在,如果机车出现故障,铁路公司无需打电话求助,通用电气公司的维修人员就可以直接赶往出事地点,排除故障。 ==管理启示==   由于制造产品已经变得日益稀松平常,对于客户来说也不再那么珍贵,因此,通用电气公司并不是惟一一家发现可以从产品的相关服务中获得比产品本身更多财富的公司。想一想,当你购买一台新电视机或者电脑的时候,当你从租售汽车的[[代理商]]那里获得财务担保的时候,你都可以得到一份服务合同。20世纪90年代,[[IBM]]公司的成功,很大意义上就是由于他们完成了从硬件生产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变。   [[海尔]]有一句响亮的口号:真诚到永远!是的,只有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增加服务的投入,才能有公司的巨大产出。把顾客当做情人,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功! [[category:管理定律|O]]
20240728-135230
恒向航线
== 什么是恒向航线 ==   '''恒向航线'''是地球上两点之间与经线处处保持角度相等的曲线。通常比大圆航线要长,当距离较短时二者差别不大。当等角航线与经线或赤道重合时,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的方向、距离相等。在墨卡托投影地图上,等角航线是一条直线,故在航海中常用墨卡托投影地图绘算航迹,计算航线等。在其他投影地图上,等角航线都是曲线。 == 恒向航线的拟订 ==   '''1.本船条件''':包括[[船舶]]的结构强度、船舶设备、载货量、吃水、吨位、航速和[[船员]]配备和适岗情况。   '''2. 水文气象''':应充分注意到世界风带的划分、大范围狂风恶浪区的分布及有关海流、海浪、雾、流冰和冰山的情况。其中世界风带的划分如图所示;世界大范围狂风恶浪区主要有:①冬季北太平洋中高纬海域;②冬季北大西洋中高纬海域;③夏季(7、8、9月)西北印度洋海域;④南半球中高纬海域(咆哮西风带区域)。   '''3. 国际载重线公约的有关规定''':参阅相关洋区及月份的大洋航路图中的国际载重线区域的界限,其中不同颜色标明各个载重线上适航的区域,详情见公约中[[商船]]用区带、区域、季节期海图或BA D6083。   '''4. 航行受限区''':①军事演习区②水下[[电缆]]和管路的铺设③空中电缆和[[桥梁]](主要考虑净空高度)④避[[航区]]⑤禁区。这些区域有些是属于固定的,在海图和航海资料中可以查到,事先就可以避开,但军事演习区以及水下电缆和管路的铺设的信息一般都是通过航海通告中的临时通告和预告以及EGC/NAVTEX航警等形式发布的,需要临时修正[[航线]]。 == 相关条目 == *[[规定航线]] *[[协定航线]] *[[环球航线]] *[[大圆航线]] *[[等角航线]] *[[混合航线]] [[Category:海洋运输|H]]
20240728-135446
黄金总库
'''黄金总库(Gold Pool)''' ==黄金总库的简介==   美国和西欧七国为平抑[[金价]]、保卫美元而作出的一项政府间安排。l961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接连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使金价猛涨到每[[盎司]]45.50美元,比官价高出20%余。为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遂同合英、法、意、荷、比、联邦德国和瑞士等7国达成建立黄金总库的协议,决定汇集部分黄金作为后盾,以应付[[国际黄金市场]]暂时的对黄金的大量需求,其目的是在[[伦敦黄金市场]]维持每[[盎司]]35美元的黄金官价,平抑抛售美元的风潮。协议于1961年生效。   主要内容为:筹集2.7亿美元的黄金,其中美国分担50%,联邦德国 ll%,英、法、意各9.3%,荷、比、和瑞士各3.7%;由[[英格兰银行]]作为代理机构,当市场金价超过(或低于)每盎司35美元官价时,卖出(或买入)黄金。但由于美元地位日益下降,售出黄金越来越多。1967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总库,起份额改由美国承担。其他六国名义上仍承担41%,但他们分摊的黄金,又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实际上总库流失的黄金全部由美国一国承担。美国[[黄金储备]]继续大量减少。1968年3月,爆发抢购黄金特大风潮,半个月中美国流失黄金14亿美元。3月15日,伦敦黄金市场被迫关闭,七国据诶的那个实行“[[黄金双价制]]”,不再按官价干预黄金[[自由市场]],总库乃告结束。 [[Category:黄金术语|H]]
20240728-135454
西门子的3I管理
'''3I(Ideas、Impulses、Initiatives)''' == 什么是西门子的3I管理 ==   在[[西门子]],用“3I”形容[[合理化]]建议,3I分别由建议(ideas)、[[激励]](impulses)、[[主动性]](initiatives)组成,是对合理化建议的几个要素进行的概括。   1872年,德意志帝国军火商,克虏伯帝国奠基人克虏伯先生最早提出[[合理化建议管理]]概念。   1890年,西门子[[系统]]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管理体系,并于1997年明确成文提出[[3i]][[项目]],目的就是面向[[员工]]进行合理化建议的[[流程管理]]。   在世界各地,西门子的3i尽管采用了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各具特色,但是其[[组织原则]]和[[工作流程]]却大体一致,从而使西门子员工合理化建议的[[管理]]保持了全球范围内的一致性。   但与德国企业传统的合理化建议管理机构不同,3i既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也不是近年兴起的引进“点子公司”的方式,而是一个介于员工与[[部门经理]]之间的平衡机构,其主要作用在于平衡员工与部门经理之间关于建议的分歧。   西门子(中国)业务发展部3i办公室专员宋小玲认为,“3i是[[保证]][[流程]]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第三方的督促者。员工和部门[[主管]]之间的平衡[[需要]]3i[[协调]]。” ==西门子的3I管理合理化建议的支撑要素==   西门子将合理化建议的支撑要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员工的参与。   第二部分是各级[[经理]]们的支持。   [[西门子]]并不像国内的许多[[企业]]一样,分门别类地划分不同建议的类别。在员工直接建议盛行的西门子内部,部门经理的作用便显得至关重要,因为部门经理将对员工针对本部门的[[合理化]]建议直接做出判断。这种类似于“上级主管[[管理模式]]”的方式,不仅极具针对性,而且大大缩短了建议从提交到反馈的流程。对于许多大企业来说,可能是[[效率]]最高,且最易实现的。 ==[[西门子的3I管理]]建议渠道==   西门子采用了多种方式保证[[员工]]合理化建议的上传下达,在基本层面分为'''直接建议'''和'''间接建议'''。   '''直接建议'''的模式为:每一个员工,不管[[职位]]如何,在工作周围,如果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且对这些地方有一定的思考,不管问题是否是自己的[[职权]]之内,员工可以直接接触[[相关]]主管(西门子所有员工的联系方式是公开的。[[内部网]]上任何一位员工都可以查找到所有[[管理]]层人员的联系方式,包括:主管部门、[[email]]、[[手机]]和办公室[[电话]]),相关[[主管]]会尽快判断并给出答复,如果不能采用,将详细告知不可为的原因。     '''间接建议'''的模式为:针对西门子庞大的[[组织机构]],许多员工的发现,可能不知道如何向上反映,无法找到直接负责人。那么员工在确认事情确实[[需要]]解决并且可以解决的时候,可以提交于[[3i]]办公室,然后由3i出面去找专门的[[管理者]]。     [[西门子]]更加'''提倡的是直接建议''',但是间接建议的道路一直保持着畅通。所以在直接建议的过程中,如果员工觉得自己没有被采纳的建议是对[[公司]]有所帮助的,依然可以再去找3i办公室[[沟通]],这样可以[[保证]]员工正确合理的建议切实地对公司有[[价值]]。 ==西门子的3I管理对合理化建议的(激励)奖励标准==   无论实行哪种[[管理模式]],德国企业对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标准基本是一致的。   而西门子对于合理化建议的奖励达到了通行标准的最高水平。 ===[[意见]]采纳===   其现金奖励分为两部分:一种称为[[LA]](一次性奖),另一种叫[[经济价值]]奖。例如:[[员工]]建议改进了[[流程]]、提高了[[质量]]、缩短了[[工时]]、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甚至在[[环保]]方面做出了贡献,西门子通常采用一次性奖的方式,最多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   而经济价值奖,则是根据员工建议实施之后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计算的。西门子有一套完整的计算公式,例如:建议本身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执行的[[成本]]等等,这些要素都会被综合考虑进去,最高15万元人民币,在德国是15万[[欧元]]。员工的单条建议如果对整个公司各个分集团的类似部门都起到了作用,甚至可以进行累加,但是不超过15万元。因为西门子内部实现了相对独立的[[独立核算]],因此奖励由相关受益部门发放,但是采用同一的标准。[[西门子]]在中国奖励金额为建议所带来的[[经济附加值]]的一部分,最高可达25%。   有[[报告]]显示:尽管西门子为此付出了巨额的[[奖金]],但是[[公司]]却因此每年削减了2.5亿欧元的成本。 ===意见未采纳===   对于暂时不能采纳的员工建议,西门子除了有非现金奖励[[机制]]——如礼品、鼓励等措施外,在[[制度]]上也有[[保证]]:员工提出的建议只要在三年之内得以实施,便同样可以获取同等奖励。同时[[3i]]部门会专门进行相关调查:为什么三年前没有实施?是什么条件或者环境发生了变化?   这样一来,使得[[员工]]的建议从制度上有了完善的保障体系,从而'''保护了员工的积极性。''' ==西门子的3I管理诱导员工积极主动性的案例==   曾经有一个德国[[实习生]],在中国[[实习]]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为[[西门子公司]]提了46条建议,最终被采纳了一条,这条建议奖励了他400元钱。“对于[[行政]]部门而言,这也许是很痛苦的事情,可是却能生动地反映出员工的积极性。”一位西门子[[中层管理人员]]如是说。 ==西门子的3I管理的意义==   时至今日,西门子的足迹已经遍布中华大地——公司在中国建立了近50家[[运营]]公司和众多本地[[办事处]],拥有员工43000多人。如此庞大的[[组织机构]],[[西门子]]如何保证每一位员工的[[合理化]]建议都能够正确的有效处理?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跨国公司]],西门子的[[合理化建议管理]],对于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有何可借鉴之处?   在各种[[渠道]]都保持畅通的情况下,西门子的每一位员工,都可以确定自己的建议会被[[主管]]部门看到并[[接受]]到反馈,这就为合理化建议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门子对于合理化建议的重视从[[奖金]][[标准]]上便可见一斑。奖励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集众人之智,谋[[企业发展]]。因为员工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便可以获得全额的[[工资收入]],但是奖励[[机制]]的实施,使[[员工]]的热情高涨。宋小玲认为:只要[[公司]]有明确的[[政策]]和严肃的[[制度]]支撑奖励,则员工在“可以作为”的时候,便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周围的工作,去发现自己职责之外的许多问题。   如果说渠道的畅通[[保证]]了员工“能作为”,那么重奖之下,员工就会主动地追求“有作为”。[[企业]]中“有作为”的员工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就会简单许多。 [[Category:管理方法|X]]
20240728-135518
环境效益
==什么是环境效益<ref>万林葳 环境收益、环境效益和环境绩效概念辨析.财会月刊,2011.8</ref>==   '''环境效益'''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在[[企业]]占用和耗费一定的[[自然资源]]的条件下,由于污染物的排放或环境治理等[[行为]]而引起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应变化,从而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影响的效应。如果占用和耗费同样的自然资源,能维护生态平衡,使企业及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不致恶化或得到[[改善]],其环境效益就好;如果占用和耗费同样的自然资源,对环境及生态平衡起破坏作用,使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恶化,其环境效益就差。   环境效益是[[企业环境]][[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或效应。环境效益不仅仅局限于[[会计学]]确认的[[财务]]效益层面,还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而且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微观环境效益主要以企业为主体,涉及内容与企业环境收益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包括企业[[能源]]消耗、[[废品]]减少带来的效益、回收[[副产品]]以及[[销售]][[绿色产品]]的[[收入]],还包括废弃物循环利用再生带来的效益等。而[[宏观环境]]效益则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主体,如国家臭氧层的损耗量以及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带来的正、[[负效益]]。 ==环境效益的内容==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2)对削减园区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的影响。   (3)对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的影响。   (4)对减轻末端治理压力的影响。   (5)对区域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6)对促进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等的影响等。 ==相关条目== *[[环境绩效]]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质量术语|H]]
20240728-135545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Image:南亚塑胶.gif|left]]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Nan Ya Plastics Corporation)''' '''官方网址''':http://www.npc.com.tw/ ==南亚塑胶工业的简介==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台塑关系企业]],台塑跨国集团由王永庆先生创建于1954年,截止2010年[[资产总额]]达6488亿[[人民币]],集团营业总额高达4613多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石化、塑胶加工、电子科技、纤维纺织、汽车工业、机械设备、发电厂、医院、[[教育]]等。分别在中国台湾、美国、中国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均设有[[工厂]]。塑胶管材生产企业遍及中国台湾、美国各大洲外,并从1994年起陆续投入中国管材市场,现已在7个省建立生产企业,目前台塑集团在中国管材总年产能为21万公吨,对于中国管材市场之拓展,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   1958年成立南亚公司从事[[PVC]]管、胶皮、胶布等[[塑料]]二次加工的[[生产]],随后为了消化南亚的二次加工品又成立新东公司生产皮包、皮箱、鞋类、窗帘、雨衣、吹气玩具等三次加工产品。   1965年设立台化公司,利用山上伐木所砍除的枝梢材及小径木作为原料生产嫘萦棉、纱、布及[[成衣]],正式跨入[[纺织业]]。南亚公司继之于1968年设厂生产聚酯棉,台塑亦于同年设厂生产亚克力棉,台化又于1974年设厂生产耐隆纤维及布。为提高[[附加价值]]及提供下游客户更完善的[[服务]],并设立规模庞大的染整厂,不但是中国台湾唯一能同时生产四种纺织用纤维且提供染整[[加工]]的[[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纤维生产厂商之一。   鉴于中国台湾电子及[[信息]]工业日益蓬勃发展,而主要的零组件却仍多仰赖进口供应,乃于1984年由南亚公司投资设厂[[生产]]印刷电路板及铜箔基板。   [[台塑企业]]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发展,目前共计拥有台塑、南亚、台化、[[台塑石化]]等百余家[[关系企业]],分别在中国台湾、美国、大陆、越南、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都设有工厂。此外并拥有庞大的教育和[[医疗机构]],是中国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   [[公司愿景]]:在所从事的各项产业领域,强化国际化和多角化的布局,达到世界级规模,居于[[产业]]的全球领导地位,并继续不断的谋求深化及精化,因应世界性的变动局势,确保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南亚塑胶工业的经营理念==   [[本公司]]历经多年的努力,[[组织]]得以不断扩充、成长及茁壮的动力来源,就是二位[[创办人]]王永庆先生与王永在先生一再强调、并且身体力行的“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精神。   在事业经营上,[[公司]]深切体认,唯有具备良好的管理基础,才能促使企业稳健经营,不致因客观条件的变动而动摇根本,因此[[长期]]以来,无论在产销、人力配置或[[资源]]运用等各方面,都秉持着追根究柢、实事求是、点点滴滴求合理化的管理精神,不断追求[[成本]]的降低与[[效益]]的提升,这股精神也早已内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核心,同时也是企业追求进步与永续的原动力。   另一方面,公司认为在追求其[[竞争力]]与[[利润]]的同时,更必须谨守[[企业道德]],以对社会正面而有益的[[行为]]作为[[经营]]之出发点,因此,在事业经营有成之余,也持续投入教育、[[医疗服务]]及关怀弱势的[[公益事业]],并且不断扩充其规模,致力提升效益与[[质量]],以善尽[[企业公民]]的[[责任]]。 [[Category:台湾企业|N]] [[Category:化工公司|N]]
20240728-135640
空港经济区
==什么是空港经济区==   '''空港经济区'''是指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明显的航空枢纽指向性的[[产业集群]]而在[[空港]]周边所形成的[[经济区]]<ref>[http://leaders.people.com.cn/n/2014/0220/c121615-24419025.html 吉林省谋划设立延吉空港经济区.人民网,2014年2月20日]</ref>。   [[空港经济]]即依托机场(主要是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以航空运输业为核心,由此形成的直接为[[航空运输]]服务的[[产业]]及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组成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体系。既然以机场、航空为载体,空港经济也被称为“临空经济”、“机场经济”等。以空港经济为基础的区域就是空港经济区,当空港经济发展到一定数量和程度并通过自组织机制相互紧密联系就形成了所谓空港经济区,因此可以说,空港经济区是空港经济在空间上的体现<ref name=a>王婷婷.空港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研究——以昆明空港经济区为例[J].城市观察,2013(2)</ref>。 ==空港经济区的特征<ref name=a/>==   从产业而言,空港经济区是航空运输服务产业及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1)区域特定性。'''空港经济区必须以大型枢纽机场为依托,在地理空间上覆盖机场运营核心区域及周边地区,否则“空港”经济区就无从谈起。   '''(2)空间结构的多层次性。'''空港经济区在空间上大多数表现为廊道式和圈层式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机场通过放射状的道路交通系统与主城和其他城镇相连,相关产业通常会沿道路呈廊道式分布。另一方面,不同的相关产业对运输条件要求不同,通常会围绕机场运营地形成同心圆式的圈层结构分布。   '''(3)产业选择性。'''并不是所有产业都适合布局在空港经济区。综观国内外空港产业发展的情况,在空港核心区产业重点是基础设施机构如飞机后勤维修服务、燃油供应、航空食品业、旅客服务、航空货运服务、停车场服务等服务项目;另外还有航空公司的办事机构等。在紧邻空港区重点发展临空配套产业,包括飞机零部件制造等以及与之有关的咨询、[[培训]]、航空公司的行政总部、航油航材的总部、航空物流业等。在空港相邻地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工艺/生物制药、[[计算机]]、[[信息技术]]、仪器、微电子等制造及研发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公共仓储]]、通信服务、[[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生活服务、[[商业贸易]]、餐饮酒店、[[会展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另外,这个区域也可以发展[[现代农业]]。而在外围辐射区,可以布局高端房地产业等。   [[应该]]说,空港经济区作为依托机场资源一种新兴高端的经济功能区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空港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ref name=v>王婷婷.浅析空港经济区产业布局的空间模式[J].现代商业,2012(35)</ref>==   空港经济区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型枢纽机场有庞大的客货流,极大带动了核心产业一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例如美国的孟菲斯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物流基地,其货邮吞吐量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空港。世界上所有知名的航空物流企业几乎都在孟菲斯机场设有物流机构。而围绕[[航空物流]],又形成了一批相关的现代服务部门,如[[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   第二,大型空港枢纽指向型的产业向空港周围集中,由此依托大型空港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产业的布局受集聚经济性、[[生产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资源指向型、原料地指向型、交通运输枢纽指向型等布局类型。近20年来,由于交通运输枢纽兼有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地指向的优点,一些对布局条件要求不甚严格的产业部门其布局指向也比较倾向于交通运输枢纽。如高新技术产业,其产品特点是“短、小、轻、薄、贵” ,与航空运输适合于体积小、[[价值]]高、时效性强的货物的特性恰巧吻合。所以,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临空指向。   第三,企业生产的柔性化和[[供应链]]的国际化离不开航空运输的支撑。[[柔性化生产]]要求通过系统结构、运作方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改革]],使[[生产系统]]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的适应,向机场周围集中能大大提高[[企业]]的时间经济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给[[客户]]都的整个供应链越来越国际化,企业向空港周围集中能借助于机场形成全球化网络。   所以,空港经济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空港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条件<ref name=a/>==   交通运输体系是保证现代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随着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使得地区间的人、财、物等资源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对[[交通]]的机动性和可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繁琐的交通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早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着手规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在已经形成高度发达的运输体系。所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国外一般译为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意思是一体化交通,指在运输过程中多种方式整合,实现“无缝连接” ,[[直达运输]]。在国内,一般认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技术创新]]和制度进步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模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基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和人们出行的[[需要]]产生的,要求管理部门通过整合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简化客货运输的中问环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必然要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亦要求变传统的各种交通方式的“管制型”交通为“协调型”交通,明确各种交通方式的关键接口,提高运输效率。   从空港的角度而言,交通运输体系是联系空港与空港、空港与腹地交通网络,是空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生命脉络”。一方面,空港通过各条航线将[[城市]]与城市联系起来,如果航班越多,城市间的联系也就越经常化、多方面化、紧密化,相互影响就越深远,由于相互协作分工等就会产生发展空港产业的需要,形成空港产业群;另一方面,空港往往又是区域中联系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是各种[[运输工具]]的结合部和转换衔接的场所,所以空港区域是[[物流市场]]及为交通运输服务的相关行业及各种企业的密集地,从而形成相关的产业群。产业群的形成和[[繁荣]]是空港及周边地区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区”的核心内容。而若要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空港问的快速通达以及空港与腹地问的高效运转,必须大大提高交通的可达性和机动性,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体到交通方式的整合,在杨满伦等人的研究中,将以大型空港为枢纽的[[综合运输]]交通网络分为跨区域性、区域性、地区性、地方性四个等级 。例如,对于我国这样面积广大的[[国家]],跨区域的联动将主要依靠航空网络和[[高速铁路]]的作用。通过建立层次性较强的交通网络,协调整合空港流动要素,能够为大型空港及其周边腹地的形成相关产业群创造良好的条件。 ==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布局模式<ref name=v/>==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空港经济区的实质是相关产业的聚集发展在空间上的表现。从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来看,相关产业在空港区域的布局也并不是杂乱无章,总的来说,在空间上表现为“走廊”式和圈层式相结合的特点。   一方面,机场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区,通过放射状的道路交通系统与主城和其他城镇相连,因此产业通常会沿交通线呈廊道式布局,多表现为空港产业区一中心城区经济产业走廊。例如在武汉[[临空经济区]]规划中,商务旅游区就紧邻武汉外环和机场高速,一些[[物流中心]]也规划在链接火车站和机场的道路周围呈轴线分布。   另一方面,由于对运输条件的要求不同,不同产业或企业在机场周边的空间上表现为不同的区位选择,造成机场周边地区通常呈现同心圆式的圈层布局结构,尽管这种结构会随机场通往[[市场]]的交通干道及联系[[成本]]的大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综观国内外空港产业发展的情况,空港经济区的圈层结构依据距离机场距离远近一般包括:(1)空港区(机场周边1公里范围内)。重点是基础设施机构如飞机后勤维修服务、燃油供应、航空食品业、旅客服务、航空货运服务、停车场服务等服务项目;航空公司的办事机构。(2)紧邻空港区(机场周边1~5公里范围内)。重点发展临空配套产业,包括飞机零部件制造等以及与之有关的咨询、培训、航空公司的行政总部、航油航材的总部、航空物流业等。(3)空港相邻地区(机场周边5~10公里范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主要发展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工艺/生物制药、计算机、信息技术、仪器、微电子等制造及研发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公共仓储、通信服务、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生活服务、商业贸易、餐饮酒店、会展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另外,这个区域也可以发展现代农业。(4)外围辐射区。可以布局高端房地产业等。   以国内发展较好的北京顺义空港经济区为例。目前,北京空港经济区已经形成五大产业群落,包括以空港工业区为载体的高科技产业群落,以北京汽车生产基地、林河工业区为依托的现代制造业产业群落,以燕京、[[汇源]]等企业为代表的都市型饮料食品产业群落,以临空物流基地、潮白河旅游产业带、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群落,以三高农业示范基地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群落等。从空间布局上看,由首都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空港区和空港区外围的紧邻空港区两个圈层组成的临空经济核心区,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未来将逐步形成产业“走廊”式和圈层式相结合的“一廊、二带、三园、四区”的布局结构”。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区域经济模式|K]]
20240728-135720
备付金率
'''备付金率(Cash reserve ratio)也称超额准备金率(Excess reserves rate)、支付准备金比率、超储率''' == 备付金率概述 ==   备付金率是指保证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的[[货币资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   银行在同样的资金运用的力度下,备付金率越来越低,说明其资金越来越紧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反映了银行资金运用很充分,以至于把[[超额存款准备金]]降到最低。由于是时点数,也可能受短期因素影响。和其他资金运用相比,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收益最低,仅为0.99%。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以后,银行本身对超额存款准备金的需求也是下降的。<ref>[http://business.sohu.com/20080625/n257715790.shtml 超储率“超低”:银行体系流动性更紧]</ref>   适当的备付金率应保持在2.5%-3%左右,金融机构降低备付金率的空间不大。 == 超额准备金率与超额准备金比率的比较==   [[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ref>[http://zhengzhou.pbc.gov.cn/publish/zhengzhou/2740/2013/20131022183925955336513/20131022183925955336513_.html 超额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官网.郑州中心支行]</ref>   [[超额准备金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实际持有的r超过应当保留的r部分)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ref>[http://hefei.pbc.gov.cn/publish/hefei/3252/2012/20121231162755611914500/20121231162755611914500_.html 超额准备金比率.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合肥中心支行]</ref> == 备付金率的性质 ==   金融机构为适应资金营运的需要,保证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时有随时可调用的资金,按规定在[[中央银行]]开设存款帐户,存入一定数量的准备用于支付的款项。由于这个存款帐户和[[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同一个存款帐户,因此备付金就是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数量以外保留的准备金,其应达到的数额用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来衡量。其表达式为: <pre>   备付金率 = 备付金总额 / 存款总额 × 100%        = (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法定准备金) / 存款总额 × 100% </pre> == 备付金率的作用 ==   备付金相当于一些国家的[[超额准备]]。中国从1989年开始,[[中央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核定了支付准备金比率。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备付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往来帐户]]的存款。适度保持备付金率的作用在于: *保证[[银行体系]]的正常支付能力。银行必须随时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和流动性强的资产作准备以应付客户提款。 *限制贷款过度扩张。支付准备金是专业银行具有现实扩张贷款派生存款力最活跃的部分,规定保留一定量的支付准备。   一方面减少了专业银行用于贷款的资金数量,直接约束其贷款能力;   另一方面,专业银行不能用降低支付准备水平的办法缴存派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从客观上就限制了专业银行扩张贷款、[[派生存款]]的能力。支付准备实际比率过高,在实施[[货币紧缩]]时期,专业银行仍可动用自己存款,继续扩张[[信贷]],货币紧缩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若备付金实际比率过低,就可能出现不能应付存款的支取,引发挤提存款风波,迫使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因此,适度的备付金比率,是专业银行避免出现支付困难和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的必要条件。 == 备付金率的原则 ==   确定合理的备付金率,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保证存款的正常支付和资金清算的需要。 *专业银行总行、分行和地市中心支行是三级管理行,具有[[资金调拨]]和[[清算]]的职能,支行和[[办事处]]、分理处办理存贷款业务,各级机构都应根据不同职责任务核定备付金。 *基层银行与上级行的地理距离、[[通信]]和交通状况。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各家[[专业银行]]按全国计算支付准备金占各项存款的比率,应逐步达到5~7%。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银行术语|B]] [[Category:准备金|B]]
20240728-135730
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accounting records)''' == 什么是会计记录 ==   会计记录是各种[[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及[[发票]]、合同、签约等其他[[原始资料]]的统称。有时也专指账簿记录。   会计记录是指对经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经济业务,采用一定方法记录下来的过程。在会计记录中,对于经过确认而可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每项数据,要运用预先设计的[[账户]](账户是[[会计要素]]的再分类与具体化)和有关文字及金额,按[[复式记账规则]]的要求,在账簿上加以登记。它是[[会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形成为会计核算的一个子系统──复式簿记系统。   通过会计的记录,不仅对资本的运动进行详细与具体地描述与量化,也对数据进行了分类、汇总及加工。只有经过这一程序,会计才能生成有助于经济决策等方面的[[财务信息]]。   由于要经过[[会计确认]]才能记录,记录就必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并加以表现,因此记录同样也有确认与计量的问题,但在记录时主要运用的[[会计方法]]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等。   会计记录是会计的基本程序之一,它将经过初次确认而可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根据会计计量确定的各要素的货币数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采用文字和数字叙述的形式在预先设置的账户中记录、反映,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 == 进行会计记录的原因 ==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只是解决了企业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能否、何时及如何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结果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加以记录、核算,形成系统、连续、全面、综合的会计核算数据资料,并通过会计再确认的程序,将这些数据资料编入企业的[[财务报表]],形成有助于使用者作出决策的[[会计信息]]。所以,在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后,必须将这些[[经济交易]]或事项在账户中进行记录、核算。 == 《会计法》对会计记录使用文字的要求 ==   《会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这表明《会计法》对会计记录使用文字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会计记录文字应当使用中文。会计记录所使用的文字,是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和表述各种会计记录、会计资料的重要媒介。会计资料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和[[社会资源]]必须规范统一,而对会计资料起辅助说明作用的会计记录文字也必须通行。在我国,中文是法定官方语言文字,有广泛的适应性。因此,单位的会计记录文字必须使用中文,这是法定要求。   第二,在民族自治地方和中国境内的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另外一种文字。在我国境内,除广泛使用中文外,在民族自治地方还使用民族文字,在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等还使用外文。为了方便使用不同文字的使用者阅读会计资料,《会计法》规定,单位的会计记录在使用中文的前提下,可以同时使用另外一种文字(民族文字或外国文字)。 [[Category:会计术语|K]] [[Category:会计核算|K]]
20240728-135749
心态文化层
== 什么是心态文化层 ==   '''心态文化层'''是指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孕育出一定的心理特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审美观念、[[思维]]观念等人类精神活动模式。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主体因素构成的文化层。 == 心态文化层的内容 ==   心态文化层是是构成社会主体的人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意识]]活动。它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它也称精神文化、社会意识,又分为两个层次: *社会心理   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风尚等精神状态和道德风貌。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是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或艺术的处理,曲折、深刻地反映[[社会]]存在,并以物化形态如书籍、绘画等固定下来,播扬世界。后者又可分为基层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法律观念]])和高层意识形态(科学、[[哲学]]、宗教、艺术)。 #基层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保持着密切联系,是[[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但它的产生和发展仍然要经过社会心理这一中间环节起作用。 #高层意识形态是更高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它与[[社会]]存在之间的中介是社会心理和基层意识形态。 == 相关条目 == *[[心态管理]] *[[文化心理学]] [[Category:心理学|X]]
20240728-135804
2011年《金融时报》全球500强排名_(301-400)
<noinclude> {{:2011年《金融时报》全球500强排名}} </noinclude> {|class=wikitable !colspan=2|Global rank||rowspan=2|Company||rowspan=2|Country||rowspan=2|Market value$m||rowspan=2|Sector||rowspan=2|Turnover$m||rowspan=2|Net income$m||rowspan=2|Total assets$m||rowspan=2|Employees |- |2011||2010 |- |301||255||[[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China||29,843.5||Banks||N/R||2,909.8||332,505.5||28,081 |- |302||370||[[Jardine Strategic]]||Hong Kong,China||29,767.2||General industrials||25,484.1||3,533.1||46,476.0 |- |303||230||[[Munich Re]]||Germany||29,687.4||Nonlife insurance||N/R||3,242.3||301,083.4||46,915 |- |304||401||[[Cenovus Energy]]||Canada||29,628.4||Oil & gas producers||13,012.1||996.0||22,161.5||2,375 |- |305||258||[[Fedex]]||US||29,529.8||Industrial transportation||34,734.0||1,184.0||24,902.0||269,400 |- |306||163||[[Research In Motion]]||Canada||29,528.8||Technology hardware & equipment||15,653.8||2,572.3||10,204.4||13,873 |- |307||291||[[Denso]]||Japan||29,440.5||Automobiles & parts||31,850.8||785.7||35,461.2||120,812 |- |308||271||[[Express Scripts]]||US||29,424.4||Healthcare equipment & services||44,973.2||1,181.2||10,557.8||13,170 |- |309||259||[[Nike]]||US||29,409.8||Personal goods||18,962.6||1,906.7||13,873.5||34,400 |- |310||380||[[Grupo Mexico]]||Mexico||29,074.7||Industrial metals & mining||8,314.6||1,759.9||14,822.6|| |- |311||||[[Hyundai Mobis]]||South Korea||29,062.5||Automobiles & parts||12,214.7||2,161.2||12,364.6|| |- |312||302||[[Tenaris]]||Argentina||29,032.7||Industrial metals & mining||7,820.6||1,143.3||14,153.8||25,422 |- |313||397||[[CSX]]||US||28,973.5||Industrial transportation||10,636.0||1,563.0||28,141.0||26,000 |- |314||384||[[Hess]]||US||28,916.7||Oil & gas producers||33,862.0||2,125.0||33,229.0||13,800 |- |315||375||[[Prudential]]||UK||28,828.5||Life insurance||N/R||2,232.5||401,362.9||25,992 |- |316||296||[[Telecom Italia]]||Italy||28,759.9||Fixed-line telecommunications||36,909.0||4,178.1||116,824.8||84,200 |- |317||330||[[ICICI Bank]]||India||28,739.4||Banks||N/R||1,041.9||108,619.2||35,256 |- |318||253||[[General Dynamics]]||US||28,584.3||Aerospace & defence||32,466.0||2,624.0||32,186.0||90,000 |- |319||372||[[Jardine Matheson]]||Hong Kong,China||28,416.7||General industrials||30,036.7||3,082.3||47,943.0||66,656 |- |320||377||[[Viacom]]||US||28,329.1||Media||12,449.3||1,138.3||21,940.0||10,900 |- |321||312||[[Transcanada]]||Canada||28,267.6||Oil equipment & services||8,102.3||1,275.8||46,729.2||4,230 |- |322||355||[[Johnson Controls]]||US||28,157.3||Automobiles & parts||34,305.0||1,491.0||24,307.0||137,000 |- |323||238||[[Lockheed Martin]]||US||28,101.6||Aerospace & defence||45,803.0||2,926.0||31,585.0||132,000 |- |324||308||[[Franklin Resources]]||US||27,901.0||Financial services||N/R||1,438.1||10,708.1||7,927 |- |325||337||[[KDDI]]||Japan||27,867.8||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36,831.0||2,276.6||39,794.8||18,301 |- |326||465||[[Inpex]]||Japan||27,833.2||Oil & gas producers||8,992.6||1,147.2||21,284.6||1,870 |- |327||||[[LG Chem]]||South Korea||27,790.4||Chemicals||17,368.5||1,925.2||11,264.3||9,056 |- |328||244||[[Wilmar International]]||Singapore||27,720.6||Food producers||32,143.0||1,400.9||33,757.6||88,000 |- |329||257||[[Dell]]||US||27,666.9||Technology hardware & equipment||61,599.0||2,635.0||38,524.0||103,300 |- |330||439||[[Starbucks]]||US||27,564.7||Travel & leisure||10,707.4||945.6||6,190.6||137,000 |- |331||304||[[CEZ]]||Czech Republic||27,507.3||Electricity||10,622.5||2,523.1||29,009.0||32,937 |- |332||261||[[Exelon]]||US||27,309.7||Electricity||18,644.0||2,563.0||52,240.0||19,214 |- |333||347||[[Telenor]]||Norway||27,273.1||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16,284.5||2,461.0||29,313.5||33,200 |- |334||346||[[BCE]]||Canada||27,245.4||Fixed-line telecommunications||18,123.4||2,283.9||39,344.1||50,200 |- |335||327||[[Anglo American Platinum]]||South Africa||27,159.6||Mining||6,952.5||1,504.4||12,659.0||54,022 |- |336||324||[[Husky Energy]]||Canada||26,975.7||Oil & gas producers||18,232.7||1,176.5||29,220.7||4,380 |- |337||391||[[Linde]]||Germany||26,933.7||Chemicals||17,226.3||1,345.4||35,585.1||48,430 |- |338||320||[[Newmont Mining]]||US||26,922.6||Mining||9,540.0||2,277.0||24,226.0||15,500 |- |339||342||[[Centrica]]||UK||26,876.0||Gas, water & multiutilities||34,981.2||3,018.7||29,698.9||34,442 |- |340||334||[[DBS Group Holdings]]||Singapore||26,819.1||Banks||N/R||1,272.0||221,049.8||15,000 |- |341||329||[[Illinois Tool Works]]||US||26,788.3||Industrial engineering||15,870.4||1,527.2||15,626.9||61,000 |- |342||266||[[Celgene]]||US||26,766.6||Pharmaceuticals & biotechnology||3,578.1||880.5||10,148.3||4,182 |- |343||418||[[Astra International]]||Indonesia||26,500.8||Automobiles & parts||14,429.0||1,594.6||12,406.9||93,544 |- |344||383||[[Novolipetsk Steel]]||Russia||26,381.1||Industrial metals & mining||8,320.2||1,250.5||13,877.6 |- |345||340||[[Wipro]]||India||26,317.4||Software & computer services||6,071.2||1,033.2||7,269.2||108,071 |- |346||295||[[Kimberly-Clark]]||US||26,307.7||Personal goods||19,746.0||1,843.0||19,552.0||57,000 |- |347||282||[[Industrial Bank]]||China||26,272.1||Banks||N/R||2,810.2||280,653.3||29,914 |- |348||280||[[Great West Lifeco]]||Canada||26,244.2||Life insurance||N/R||1,748.3||130,800.5||17,450 |- |349||265||[[Wellpoint]]||US||26,206.9||Healthcare equipment & services||58,841.2||2,887.1||50,166.9||37,500 |- |350||300||[[KPN]]||Netherlands||26,068.1||Fixed-line telecommunications||17,836.7||2,400.3||28,001.4||30,599 |- |351||||[[Saic Motor]]||China||26,039.9||Automobiles & parts||47,413.8||2,083.1||34,722.5||5,536 |- |352||361||[[Norfolk Southern]]||US||25,955.5||Industrial transportation||9,516.0||1,488.0||28,199.0||28,559 |- |353||358||[[Kweichow Moutai]]||China||25,920.7||Beverages||1,576.7||766.4||3,839.9||10,062 |- |354||321||[[Dominion Resources]]||US||25,906.6||Electricity||14,573.0||2,808.0||42,817.0||15,800 |- |355||313||[[Covidien]]||US||25,650.5||Healthcare equipment & services||10,429.0||1,632.0||20,199.0||41,500 |- |356||278||[[Travelers Cos.]]||US||25,639.0||Nonlife insurance||N/R||3,191.0||104,688.0||32,000 |- |357||404||[[Christian Dior]]||France||25,615.9||Personal goods||28,277.2||1,688.1||54,214.3||86,818 |- |358||348||[[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US||25,471.1||Support services||8,927.7||1,211.4||26,777.7||47,000 |- |359||399||[[Mitsubishi Electric]]||Japan||25,441.0||Industrial engineering||35,880.3||302.6||31,564.4||109,565 |- |360||387||[[Oversea-Chinese Banking]]||Singapore||25,362.3||Banks||N/R||1,756.4||178,646.2||21,585 |- |361||333||[[Encana]]||Canada||25,347.8||Oil & gas producers||9,212.8||1,556.9||34,020.0||4,169 |- |362||459||[[Talisman Energy]]||Canada||25,343.0||Oil & gas producers||6,822.5||650.0||24,095.3||3,078 |- |363||273||[[Transocean]]||Switzerland||25,182.7||Oil equipment & services||9,576.0||956.0||36,811.0||18,050 |- |364||||[[International Power]]||UK||25,143.2||Gas, water & multiutilities||5,216.8||226.2||22,040.5||3,520 |- |365||||[[Kia Motors]]||South Korea||25,059.1||Automobiles & parts||37,723.0||2,355.5||24,613.1||32,599 |- |366||419||[[DnB Nor]]||Norway||24,983.7||Banks||N/R||2,543.6||319,483.1||13,365 |- |367||||[[Priceline.com]]||US||24,892.3||Travel & leisure||3,084.9||527.5||2,754.5||3,400 |- |368||||[[Gazprom Neft]]||Russia||24,819.2||Oil & gas producers||26,045.4||3,136.5||31,844.0 |- |369||303||[[Aflac]]||US||24,817.8||Life insurance||N/R||2,344.0||101,039.0||7,919 |- |370||||[[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US||24,763.1||Software & computer services||4,592.4||733.5||4,473.3||104,000 |- |371||323||[[Holcim]]||Switzerland||24,740.4||Construction & materials||23,183.0||1,265.5||46,974.1||80,310 |- |372||349||[[Pernod-Ricard]]||France||24,710.5||Beverages||8,667.1||1,164.0||31,578.9||18,917 |- |373||366||[[Henkel]]||Germany||24,642.3||Household goods & home construction||20,203.5||1,496.7||22,981.3||47,854 |- |374||415||[[Time Warner Cable]]||US||24,497.1||Media||18,868.0||1,299.0||45,822.0||47,500 |- |375||400||[[HDFC Bank]]||India||24,442.2||Banks||N/R||670.1||49,551.3||51,888 |- |376||325||[[Standard Bank]]||South Africa||24,404.2||Banks||N/R||1,686.0||201,862.7||53,351 |- |377||||[[Falabella]]||Chile||24,340.3||General retailers||9,468.0||884.6||13,998.9||48,000 |- |378||248||[[Siderurgica Nacional]]||Brazil||24,322.9||Industrial metals & mining||8,705.1||1,515.9||21,813.4||19,000 |- |379||410||[[Chunghwa Telecom]]||Taiwan,China||24,164.1||Fixed-line telecommunications||6,939.3||1,632.0||15,557.6||28,134 |- |380||368||[[Duke Energy]]||US||24,159.2||Gas, water & multiutilities||14,310.0||1,320.0||59,090.0||18,440 |- |381||440||[[Yum! Brands]]||US||24,017.4||Travel & leisure||11,343.0||1,158.0||7,950.0||378,000 |- |382||413||[[Capital One Financial]]||US||23,832.2||Financial services||N/R||2,743.0||197,503.0||27,826 |- |383||489||[[EADS]]||France||23,809.2||Aerospace & defence||61,247.7||740.3||105,672.2||121,691 |- |384||486||[[Criteria CaixaCorp]]||Spain||23,751.5||Financial services||N/R||2,440.3||67,544.3||6,690 |- |385||||[[China Everbright Bank]]||China||23,648.9||Banks||N/R||1,940.7||225,161.7||22,267 |- |386||344||[[Stryker]]||US||23,643.8||Healthcare equipment & services||7,320.0||1,273.4||10,646.8||20,036 |- |387||480||[[Hitachi]]||Japan||23,608.1||Electronic & electrical equipment||95,963.4||-1,144.5||94,562.8||347,810 |- |388||343||[[Mitsubishi Estate]]||Japan||23,603.9||Real estate investment & services||N/R||127.3||46,516.2||7,983 |- |389||467||[[The Swatch Group]]||Switzerland||23,587.3||Personal goods||6,539.6||1,149.9||8,988.2||25,197 |- |390||438||[[Enbridge]]||Canada||23,556.1||Oil equipment & services||15,172.5||972.9||30,130.4||6,357 |- |391||474||[[Saipem]]||Italy||23,488.9||Oil equipment & services||14,939.8||1,129.9||20,106.7||39,249 |- |392||441||[[Hong Kong,China Exchanges & Clearing]]||Hong Kong,China||23,425.7||Financial services||N/R||648.0||6,159.9||883 |- |393||331||[[General Mills]]||US||23,333.7||Food producers||14,796.5||1,530.5||17,678.9||33,000 |- |394||378||[[United Overseas Bank]]||Singapore||23,269.2||Banks||N/R||2,101.2||166,442.9||21,653 |- |395||393||[[FPL Group]]||US||23,202.9||Electricity||14,667.0||1,957.0||52,994.0||4,690 |- |396||411||[[Swisscom]]||Switzerland||23,186.6||Fixed-line telecommunications||12,835.1||1,939.0||22,479.6||19,547 |- |397||||[[British Sky Broadcasting]]||UK||23,180.2||Media||8,837.1||1,312.4||7,180.9||16,439 |- |398||||[[Hermes International]]||France||23,176.0||Personal goods||3,213.9||564.5||||8,057 |- |399||||[[Nan ya Plastics]]||Taiwan,China||23,151.1||Chemicals||11,579.3||1,404.6||15,794.0||33,710 |- |400||||[[BT Group]]||UK||23,094.5||Fixed-line telecommunications||31,731.4||1,559.9||40,188.2||97,800 |- |} <noinclude> {{:2011年《金融时报》全球500强排名}} </noinclude>
20240728-135850
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
'''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 process)''' ==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概述<ref name="shi">史新峰.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研究.中国市场.2007年41期.</ref>==   [[物流]]是通过[[物流活动]]来实现的。根据流程理论,[[物流服务流程]]是指为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物流活动的有序的集合。按物流的活动范围,可以分为微观物流过程(即[[企业物流]],[[流程]]一般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流]]等五个流程)和宏观物流过程(即[[社会物流]])。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明显属于[[微观物流]]的范畴,且是一种基于[[动态联盟]]的[[跨组织流程]],其流程具有以下特点:   '''1.动态性'''   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的动态性体现在[[组织]]与[[资源]]两个方面:   动态地调整其[[组织结构]]。物流服务联盟在其地理上的分散性和合作的[[不确定性]],要求它的组织结构必须能根据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组合,即动态地调整其组织结构,实现组织的柔性化。在这个柔性系统中,组织不再是封闭稳定的紧凑结构,而是开放式的动态结构体系,它可随时根据联盟状况动态地调整组织结构,又必须高效地满足[[企业组织]]、[[管理]]、调度的[[职能]]。   资源灵活的共享。[[市场需求]]是多样的、多变的,物流服务动态联盟对[[企业资源]]的需求同样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动态联盟要求[[企业]]在对其自身拥有的资源正确识别、分类的基础上,建立资源与资源间松散、灵活的映射、解耦机制,并最终利用这种映射、解耦机制与企业的组织结构、流程联系起来形成资源能力;[[物流企业]]还要把这种资源能力以正确的方式准确地向外界表达,以便其他企业通过网络方便地查询、评估和利用。   '''2.复杂性'''   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运作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主体和结构层次两个方面:   主体的复杂性。在面向[[供应链物流]]的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中,联盟中的各个企业并非是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进行控制和支配的纵向从属关系,而是以协商产生的[[契约]]或协定为基础的一种合作关系。其实质就是企业之间基于竞争一合作关系的非股份联合,各个企业是相互独立的主体。这样在物流服务流程体系中就存在着多个决策主体,造成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运作的复杂性。   结构层次的复杂性。完整的物流服务流程包括各个组织内部流程和跨组织流程,而后者不仅包含发生在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流程,还包含企业与顾客的交互。这样就存在多层次和可能交错的流程,使得流程的结构变得复杂,给具体物流业务流程运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集成性'''   物流服务流程结构的集成性是指流程的构造要从为面向供应链物流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角度出发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集成多个服务来匹配某一特定的服务需求。 ==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的原始构建<ref name="shi"/>==   在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构建中,[[需要]]以[[顾客]](内部和外部)为中心,综合考虑传统的单个组织的角色,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打破分工的藩篱,将[[分离]]的角色知识、[[技能]]和[[能力]],按照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的特征和要求,重新提升、组装到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流程中去。这是物流服务流程构建的主要任务。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的具体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角色之间要实现紧密地合作,必须能够充分共享信息。一体化物流服务系统也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角色之间借助信息处理和沟通工具构成了物流链(包括功能链和组织链),即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角色之间的协作效率和效果。   合理分解服务流程目标,使得各角色各尽所能,合力最大化。整个物流服务流程目标的[[分解]],可以采用下面的两级模型:一是分析问题域,分解目标。目标的分析可采用模式分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者两者的结合等。对每一个子目标,根据角色的能力、[[可靠性]]和[[费用]]等要求选择合适的角色。二是确定角色之间的合作和协同策略。   在角色之间建立[[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尽量减少[[管理费用]],直至[[没有管理的管理]]。这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外,还要求角色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通过互动学习提高角色的知识水平,加强角色之间的协作关系,促进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互动学习依赖多个角色的交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集体学习,即合作的角色之间学习如何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另一种是单个角色在实现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要受其他角色的影响。   [[能本管理]]。能本管理是以能力为本位的管理,把管理的客体细化为完成[[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主体能力,以提高和发挥组织的能力作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评价流程绩效的首要标准和主要的激励手段。   [[组织文化]]等软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使角色之间的界面模糊化,促进管理的人本化和组织的有机性,通过角色群体的柔性增强流程对变化的响应能力。达就要求物流联盟企业重视有共同认知的、积极的组织文化的建立。 ==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支撑环境<ref name="shi"/>==   要成功构造卓越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以流程为中心,不局限于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工作的[[分配]]是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信息技术对[[流程管理]]的支持作用以及[[信息系统]]对流程变革成果的保留作用也不可忽视。   一体化物流服务信息系统的核心并不是集中所有的[[权力]],而是形成一套统一的流程及支持该流程运作的信息平台和相应的运作网络。从这个意义上来考虑,一体化物流信息系统将集成所有环节上的物流功能,从而对总体物流成本负责;管理、控制全过程库存;提供统一的[[信息]]及流程的工作平台,支持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能够实现流程驱动的运作。同时,一体化物流服务信息系统将设立面向外部服务商的接口,负责对其他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引入、管理和业绩评估,负责实现与客户及服务商的信息系统运作上的协作。 ==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的管理<ref>史新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研究[D].长安大学,2005.5.</ref>==   一般来说,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管理可以包含以下三个层面: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和再造流程。   '''1.[[流程规范]]'''   对于已经比较优无而且符合卓越流程观点的物流服务流程,可能原先没有完全规范,可以进行规范工作。具体的流程规范就是提供相对稳定、可以预测、可以期待的运作流程,从而为系统成员之间、[[系统]]与外部的协作提供基础。   流程规范化管理着重研究了一类特殊的规范,即管理工作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行。其目标就是建立管理工作规范体系。规范化管理理论依据系统组织结构形态和业务中的点(交叉点,即岗位)、线(主线业务)、块(部门、组织)及整个系统,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包括岗位工作规范、部了了(组织)工作规范、主线业务工作规范以及系统工作规范。每一类规范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概述、工作过程规范、工作绩效考核规范。   '''2.流程优化'''   如果流程中有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冗余的环节,我们可以采用优化流程的方法。流程优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流程的同步(指流程在[[质量]]、数量、时间和地域方面,[[准确]]的满虽客户需求的能力)与高效(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完成物流的各项环节的运作)。   要进行优化,首先必须要明确什么是一次流程改进,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这取决于三个问题的回答:①在不增加库存或流程成本的情况下,流程的[[吞吐量]](销量)是否增加?②在不减少吞吐量或不增加流程成本的情况下,流程的[[库存]]是否减少?③在不减少吞吐量或不增加库存的情况下,流程成本是否增加?前两个问题相当于在问,在不增加流程成本的情况下,流程时间是否缩短;后一个问题则是强调流程成本的[[控制]]。下面将从物流服务流程绩效评价指标方面(由于[[库存周转率]]和流转时间成反比,所以可以通过缩短流程的流转时间来提高库存周转率,由此只是从流转时间和流转率两个方面来论述)来具体地讨论如何对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1)管理流程流转时间的方法'''   理论流转时间和等待时间影响了流程的整体流转时间。因此,缩短流转时间的关键性管理方法是:   ①缩短等待时间。   ②缩短理论流转时间。   A.减少关键路径上工序的工作量   a.减少工序的非增值部分(巧妙的工作)。确认并删除那些不必要的、非增值的活动,如等待、移动、检查和各种管理行为。   b.提高工序的速度(快速的工作)。可以通过获取快速工作的设备、改善资源配置或提出增加产量的激励措施。   c.减少重复工序的数量(一次成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来源的提早发现、方便运作的[[服务流程设计]]来实现。   d.改变产品的[[组合]]。物流企业可以采取不同货主货物的[[配载]]或是同一货主货物进行多种服务的组合。   B.从[[关键路径]]上移走工作   a.移动工作到非关键工序。即利用[[并行工程]]来实现。   b.移动工作到外部循环。这意味着把一些工作移到流程边界界定的流程开始前或结束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进行。   '''(2)管理流转率的方法'''   一个给定流程的流转率取决于理论产能、资源的可用和闲置以及外部瓶颈。从财务方面讲,下面提出的方法将极其有力地提高瓶颈产能。   ①管理供应和[[需求]]以提高吞吐量。一项流程的吞吐量,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所处理的流程单元的[[平均数]],较低的流出率(由于较低的需求速度)和较低的流入率(由于较低的供应速度)都影响着吞吐量,所以拥有可靠的、专业的[[物流供应商]]和准确的[[需求预测]]将是十分重要的。   ②减少资源闲置以提高流程产能。流程的[[产能]]被定义为一项流程最大的可维持的吞吐量,是通过假设在入口处有足够的投入和假设所有流程单元在完成活动时退出流程试验地计算出来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使流程中的各种流同步以减少“饥饿”(实现必要的投入)来实现流程产能的提高。   ③提高资源的净可用时间以提高有效产能。一个资源单位的有效产能为在其净可用时间被充分利用的最大流转率。而一项流程的有效产能是其最慢资源集合的有效产能。其中一个资源的净可用时间是其可用于加工(操作)流程单元的真实时间,资源的不可用是影响净可用时间的主要因素。所以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A.改进维修政策,在[[规划]]可用时间(一个资源单位被安排在总时间段上的一段时间)之外安排预防性维修,实施有效措施可以减少出现故障的[[频率]]和[[持续期]]。   B.建立激励机制以减少缺勤并提高员工士气。   C. 减少或改变既定物流服务组合的转换时间。   ④提高理论产能。一个资源单位的理论产能,是指在其规划可用时间内被充分利用的最大可维持产能或流转率,而一项流程的理论产能定义为其最慢资源集合(资源单位之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理论产能:   A.减少[[瓶颈资源]]集合的单位工作量,既快速工作、巧妙工作、一次成功、改变产品组合,[[转包]]或[[外购]],[[投资]]于灵活性资源。   B.提高瓶颈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的工作批量(提高资源规模)。   C.提高瓶颈资源集合中的单位数量(提高流程规模)。   D.提高瓶颈资源集合的规划可用时间(工作更长的时间)。   '''3.[[流程再造]]'''   与流程优化和持续性改进相比,流程再造强调流程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的[[改善]]。   “根本性”就是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打破原有的[[管理规范]]。以回归零点的新观念和思考方式,对现有流程与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与统筹考虑。避免将思维局限于现有的作业流程、系统结构与知识框架中去,以取得目标流程设计的最优。   “彻底性”就是要在“根本性”思考的前提下,摆脱现行系统的束缚,对流程进行设计,从而获取[[管理思想]]的重大突破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不是在以往基础上的修修补补,而是彻底性的变革,追求何题的根本解决。   “戏剧性”是指通过对流程的根本思考,找到限制企业整体绩效提高的各种环节和因素,通过彻底性的[[重新设计]]来[[降低成本]]、节约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方式与手段、企业的整体运作效果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体现效益与高回报。   流程再造适应于一些积重难返,完全无法适应现实需要的流程。其根本驱动力一般是外界因素(而不是流程的某一部分),往往是因为物流链上需求企业期望的重大变化或技术变革。 ==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评价与管理<ref name="shi"/>==   有效的、可以控制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绩效评价指标应满足这样三个条件:(1)它们必须与客户认为重要的外部评价([[客户满意度]])联系起来;(2)它们必须能够反映物流企业的相应财务指标;(3)它们必须可以由经理们[[直接控制]]。经过考量,流程流转时间、流转率、库存这三个方面的指标可以作为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评价是一种事中评价,相对于结果性的评价得到的是更具体的、更有意义的指导数据。   在完成对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运作有效的、可靠的评价之后,对于不同评价结果的物流服务流程,可以采取不同的流程管理策略。对于已经比较优秀,而且符合卓越流程观点的物流服务流程,可能原先没有完全规范,可以进行规范工作;如果流程中有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冗余的环节,我们可以采用优化流程的方法;流程再造适应于一些积重难返,完全无法适应现实需要的流程。其根本驱动力一般是外界因素(而不是流程的某一部分),往往是因为客户期望的重大变化或技术变革。 ==相关条目== *[[物流服务流程]]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物流管理术语|Y]]
20240728-13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