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253
text
stringlengths
52
75.3k
category
stringclasses
4 values
【國際新聞圖輯】菲律賓「黑耶穌」遊行萬人朝聖、剛果河暴漲釀洪災、雪梨地鐵「貓王特快車」
本週是台灣的總統大選,候選人們紛紛抓緊最後時機舉辦造勢、競選。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黨內初選也如火如荼展開。共和黨民調領先的前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在福斯電視台的節目「市政廳會議」上提到,他已經知道誰是副手,又說未來會跟黨內其他候選人「重修舊好」。鏡頭轉回亞洲,在太平洋上的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警察發現無故被減薪,走入國會罷工,卻演變成大規模暴動。憤怒的民眾走上街頭縱火,闖進商店搶劫,甚至有人把冰箱整台搬走!巴國不得不宣布首都進入緊急狀態,命令士兵待命,並在必要時採取行動。過去一週,世界各國還有發生什麼事呢?用照片帶你一次掌握國際大小事!以天主教為主要信仰的菲律賓,在疫情解封後睽違 3 年舉辦「黑拿撒勒人節」(Feast Of The Black Nazarene)。今年為了慶祝,提前一天在 8 日開始遊行,8 萬名信徒從清晨開始跟著神像座駕徒步遊行。1 月 9 日,當黑拿撒勒神像,或俗稱「黑耶穌」, 的座駕經過時,信徒們爭相擠到一旁,只為了摸到座駕。菲律賓人相信,只要碰觸或是靠近神像,就可以治癒無法醫治的病痛、帶來好運。1 月 10 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水位來到歷史高點,全國各地洪災頻傳。據聯合國統計,過去幾個月的水患,已經造成至少 300 人死亡、30 萬受災戶。由於氣候變遷導致內陸暴雨,再加上該國城市規劃和基礎建設不足,遇上豪大雨就容易出現洪災。當局統計,剛果河沿岸城市無一倖免,包括首都金沙薩 (Kinshasa) 在內,10 多個省份受到影響,人們只能依靠木船在「街上」移動。1 月 10 日,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籍總統擬參選人川普 (Donald Trump) 出席福斯電視台 (Fox) 舉辦的「市政廳會議」(Town Hall) 節目,而不出席共和黨的黨內辯論。川普在共和黨候選人的民調中依然遙遙領先,他 10 日在節目中表示他已經知道誰是副手,也透露他願意跟黨內其他候選人「重修舊好」。決定最終候選人的共和黨黨內初選將在 1 月 15 日舉行。1 月 10 日,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警察,因為不滿無故被減薪,在國會發起罷工。儘管政府緊急出面說明是「行政疏失」, 並承諾會儘速解決,但仍無法澆熄民怨,民眾紛紛上街抗議,引起暴動。群眾湧入街頭、搶劫商店、縱火等,一名攝影師捕捉到一名男子搶劫商店,扛走一台冰箱。總理馬拉普 (James Marape) 隨即宣布首都莫士比港 (Port Moresby) 進入緊急狀態,下令 1000 多名士兵待命,在必要時採取行動。1 月 11 日,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的帕克斯舉辦為期 5 天的「帕克斯貓王節」(The 2024 Parkes Elvis Festival)。今年雪梨地鐵推出「貓王特快車」, 以 1957 年的電影《監獄搖滾》為主題,邀請民眾盛裝搭乘。帕克斯每年都會 1 月的第二週舉辦為期 5 天的帕克斯貓王節,同時是為「貓王」艾維斯・亞倫・普里斯萊 (Elvis Presley) 的 1 月 8 日冥誕紀念日。該節日被譽為澳洲三大音樂節,吸引世界各地的貓王迷共襄盛舉,參與比賽、演唱會等活動。
daily-weekly
買下超過一億美元醫療債務,一位讓死亡變得溫暖的出版人
文:閻紀宇 2023 年英語出版界有不少令人唏噓的辭世消息,例如莫里森 (Toni Morrison) 與卡羅 (Robert Caro) 的編輯高特利伯 (Robert Gottlieb)、葛里遜 (John Grisham) 與丹布朗 (Dan Brown) 的出版人魯賓 (Stephen Rubin)、帶領西蒙與舒斯特 (Simon & Schuster) 登上事業顛峰的史耐德 (Richard Snyder)、猶太文化圈重量級出版人費雪 (Carol Hupping Fisher)⋯⋯與這些耆宿大家相比,麥金泰爾 (Casey McIntyre) 似乎分量輕了一點,她生前是企鵝蘭登書屋 (Penguin Random House) 旗下青少年與兒童文學出版社「刀嘴海雀」(Razorbill) 的副總裁兼出版人,在出版業的資歷不過十六年,去年 11 月中旬因病過世時,年僅三十八歲。然而,麥金泰爾卻是一種非常特別、非常溫暖、非常撫慰人心的方式告別人世。2021 年 9 月,麥金泰爾卵巢癌復發,惡化為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的第四期,也知道自己來日無多。去年 6 月,她回到家中,轉為安寧療護,在此之前已許下心願:她要發起一場募款行動,但不是為自己、丈夫或才一歲半的女兒,而是為許許多多因為纏綿病榻而欠下大筆「醫療債務」的人們;當然,其中絕大部分與麥金泰爾素昧平生。麥金泰爾本人享有充分的醫療保險,先後接受了手術、化療與實驗性免疫療法,但沒有欠下任何醫療債務。她遇到的許多病友可就辛苦多了,既要擔心病情起伏,也要擔心財務狀況,甚至因為後者而耽誤前者。麥金泰爾因此起心動念募款,一方面幫助非常需要幫助的人,一方面希望能讓身後家人在悲傷中有所寄托 (另一種意義的助人為快樂之本)。人們面對絕症病痛與死亡時,往往會被激發出難以預期的反應,麥金泰爾的反應大概是最美好的一種。募款計畫的進行方式與宗旨一樣特殊。去年 11 月 15 日,她病故三天之後,先生葛瑞格里 (Andrew Rose Gregory) 在社群媒體代她發布一則生前寫下的貼文:「各位好朋友:如果你看到這段文字,那就代表我已經離開人世。我很抱歉,糟糕透了,我們都知道⋯⋯」接下來,麥金泰爾懇請朋友以捐款的方式紀念她:「我做了安排,這筆錢將用於清償人們的醫療債務。我非常幸運能夠接受最好的醫療照護,但我也非常清楚,美國有許多人無法得到。」換言之,麥金泰爾的心願與計畫是從她死後開始實現。原本冰冷的死亡,因此而有了一些人性的溫暖。她與丈夫和紐約一家非營利機構「醫療照護安息」(RIP Medical Debt) 合作,設立「凱西・麥金泰爾紀念與債務禧年」(Casey McIntyre’s Memorial & Debt Jubilee) 募款網站,每募集一百美元,「醫療照護安息」就為有需要者買下 (代償) 一萬美元債務。麥金泰爾希望能夠募到兩萬美元善款 (兩百萬美元債務)。截至今年 1 月,這項計畫已募集逾一百零八萬美元,足以買下逾一億零八百萬美元的醫療債務,相當於新台幣三十三億六千萬元。凱西。萊恩。麥金泰爾 (Casey Ryan McIntyre) 生於紐約曼哈頓 (Manhattan), 從小熱愛閱讀、寫作與游泳,大學時期也勤於創作與新聞編輯,畢業後到丹佛大學 (University of Denver) 的丹佛出版研究所 (Denver Publishing Institute) 接受密集訓練,然後回到家鄉紐約,向出版界投石問路,結果第一次面試就成功,進入企鵝集團擔任公關助理,幾年後跳槽哈潑柯林斯 (HarperCollins), 後來又被企鵝挖角回來,並轉換角色為出版人。除了留下溫暖與愛,麥金泰爾也在兒童與青少年文學領域催生出許多好書,包括米德 (Richelle Mead) 的《吸血鬼學院》(Vampire Academy)、羅斯 (Veronica Roth) 的《分歧者》(Divergent) 三部曲、艾波蓋特 (Katherine Applegate) 的紐伯瑞獎 (John Newbery Medal) 作品《獨一無二的伊凡》(The One and Only Ivan)、塔伊兒 (Sabaa Tahir) 的國家圖書獎 (National Book Award) 與普林玆文學獎 (Michael L. Printz Award) 作品《憤怒》(All My Rage) 等等。她曾經對《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分享自己做為一個好書催生者的密訣:「我規劃、執行的公關活動一定要做到動力十足、獨一無二。不只是要在少數媒體打響名號,更重要的是找出一本書會在哪些點觸動讀者,並且透過各式各樣的平台來與這些讀者互動。」如果一位書籍出版人的一生也是一本書,麥金泰爾這本書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認真、精彩、溫暖。本文經 Readmoo 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daily-weekly
中國私校傳向學生收人民幣260元「午休費」惹議,校方承諾將全數退回
(中央社) 中國廣西陸川縣一所私立中學昨天被檢舉學生在教室桌子趴著午休也要收費,每學期要交人民幣 260 元 (約新台幣 1140 元) 的「午休費」。消息曝光後,陸川縣官方今天通報,校方將全數退還午休費。中國學校亂收費現象嚴重,有關當局去 (2023) 年 12 月聯合下發通知,明定早自習、午餐午休看管、晚自習等服務,不應納入課後服務範圍,擅自增加收費專案。綜合南方都市報等陸媒報導,有家長在網上爆料,稱「學生在桌子趴著午休也要收費」。孩子就讀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陸川縣文昌中學,每學期需收取 260 元的午休費,但教育局又沒有任何相關文件。該家長表示,老師說每人交 260 元,初一總人數 1200 人,總金額達 31 萬元,「學校的領導想錢想瘋了,簡直亂收費無法無天了,這可是我們的血汗錢啊,辛苦錢啊」。奇葩收費經媒體披露後,中國網友多表不敢置信,群起痛批離譜。在微博相關新聞討論區,網友紛紛反問:「你咋不獎勵不趴桌睡覺的呢?」、「咋不收空氣費呢?」對此,陸川縣政府微信公眾號 12 日凌晨通報,網上 11 日出現「陸川縣一中學趴桌子午休收費」的訊息,縣教育局發現後,高度重視,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調查,並責成收取費用的學校陸川中學附屬初級中學進行整改。該校已於 11 日停止收費,並將已收取 237 人的午休費用全部退還。下一步將加強對學校管理,防止此類事情再發生。此前,廣東東莞某學校去年 8 月被爆午休服務「趴桌睡一學期 200 元」引發熱議。網上流傳的教師通知截圖顯示,學生可選擇的午休方式有三種:趴睡 (每生每學期 200 元), 教室午休墊躺平 (每生每期 360 元), 午休室床位 (每生每期 680 元)。學生自願選擇。對此,涉事學校及東莞市教育局等相關部門回應稱,相關收費是老師的「課後看護費用」, 經過了政府部門批准。針對學校亂收費引發家長不滿,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去年 12 月 29 日指出,個別地方和學校隨意擴大課後服務範圍以課後服務名義亂收費,增加了家庭教育負擔。為此,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近期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課後服務有關工作的通知」, 以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課後服務工作,提高課後服務水準和品質。「通知」指出,從時間範圍上,早到校看管和自習、午餐午休看管、晚自習等服務屬於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生活便利服務,不應納入課後服務範圍。「通知」明確要求,不得以課後服務名義擅自增加收費專案、擴大收費範圍,不得違背學生家長意願強制收費或捆綁收費,不得透過家長委員會、協力廠商機構等收取課後服務費。不得將早到校看管和自習、午餐午休看管、晚自習等納入課後服務收費專案。
daily-weekly
滿足一餐所需營養,夏日增肌減脂來碗桂冠美味健力湯
近年來健康飲食意識抬頭、健身風潮盛行,桂冠營養研究室針對增肌減脂的健身族,以及普遍面臨肌肉流失問題的熟齡長輩,推出一碗就能滿足一餐營養需求的「美味。健力湯」。營養專業產學合作,為健身與熟齡族群打造營養湯品延續品牌對美味與食用方便性的堅持,並結合學術界在健康營養醫學的多年耕耘,「美味・健力湯」耗時三年研發,經歷超過 100 多次的嘗試與調整。從人體每日所需的營養成分出發,挑選富含對應營養素的天然食材入湯,滿滿一碗濃縮精華只有 155-313 大卡,還可輕鬆攝取 24 克以上的蛋白質、7.5 克以上的膳食纖維。對於重視體態的健身男女,以及必須鞏固骨骼肌肉的長輩們來說,都是能夠補充足量蛋白質的好選擇。桂冠觀察到現代人生活忙碌,普遍缺乏下廚時間與習慣,因此以「美味・健力湯」作為首款產品,解凍後微波或水煮覆熱,僅需五分鐘就能迅速上桌,如此簡單便利的料理方式,讓消費者能更輕鬆地培養營養概念和健康的飲食習慣。家中常備「美味・健力湯」, 就像有專業營養師隨身照顧全家人的健康。桂冠營養研究室首度登上嘖嘖平台,提升品牌互動與消費者參與伴隨無數家庭走過半世紀,桂冠觀察到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台灣市場對於營養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團隊實際走訪歐洲各大食品展後,更確信飲食已成為影響生活的重要因素,短期的營養失衡可能不會立即反應在身體表徵,但日積月累之下必定會影響未來的生活。「桂冠營養研究室」期許幫助消費者以最輕鬆的方式,建立營養均衡的概念及飲食習慣,從日常料理就能攝取足量的關鍵營養。過去三年,桂冠營養研究室透過試吃會、展會等實體活動的互動過程中,更深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及喜好,並持續調整開發方向。本次「美味・健力湯」預購計畫,更是桂冠首度挑戰登上嘖嘖平台,以創新方式與年輕世代的消費者溝通,嘗試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參與和回饋,也代表著與消費者共同創建品牌與產品的嶄新意義。桂冠實業營銷副總經理王振宇表示,桂冠營養研究室的品牌願景,是為不同的年齡層與族群,量身打造出適合的營養產品與飲食服務建議。除了首發「美味・健力湯」產品系列,桂冠營養研究室也計畫陸續開發其他主食、主菜類產品,以兼顧美味與方便補充蛋白質、膳食纖維、特殊功能性營養素為方向,持續深耕營養食品領域。「美味・健力湯」預購優惠中,詳細資訊請參考嘖嘖平台:https://backme.tw/ref/KsxNz/ 本文章內容由「桂冠營養研究室」提供。
daily-weekly
避免熱傷害!雨傘王:黑膠是防曬傘抗UV關鍵,可降體感溫度5-8度
全台各地持續高溫特報,求推薦防曬乳成為 PTT、Dcard 各大論壇熱門話題。但很多人流汗後經常忘記補擦防曬乳,防曬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更該做好撐防曬傘、穿抗 UV 衣物等物理性防曬。國健署統計今年「熱傷害」已破千例,男性就醫人數是女性三倍。醫界人士呼籲男性也應撐傘遮陽,就連日本官方都力推「日傘男子」推廣遮陽傘防曬不分性別的理念。夏日艷陽潛藏的最大危機,就是肉眼看不見的紫外線。紫外線過量的時段曝曬超過十五分鐘便可能曬傷,引發皮膚不適。對各種天氣狀態研究深入、已成立 13 年的「雨傘王」創辦人陳慶鴻指出,品質有保證的防曬傘能擋住刺眼陽光,並達到降溫、抗紫外線的目的。防曬傘抗 UV 關鍵:傘布密度、塗層材質夏天一到,各種防曬傘、遮陽傘紛紛出籠,哪一種才能真的阻隔紫外線?陳慶鴻表示,最基本的挑選方式就是從傘布織品密度判斷。建議可以將傘布對著光源,透光愈少代表密度愈高,遮蔽率也愈好。多數消費者挑選遮陽傘時,會注意有沒有「抗 UV」或「UPF 係數」, 但陳慶鴻不忘提醒,防曬傘通常是將傘布塗層上膠,來阻擋紫外線中容易對皮膚、眼睛造成傷害的 UVA, 而塗層材質也會影響抗 UV 效果。陳慶鴻舉例,像是「黑膠亞光傘布」已通過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證實可阻絕陽光,遮蔽率達 99.9% 並能確實降溫 5-8 度;或是通過瑞士檢驗的「福懋傘布」, 也能確實阻隔紫外線,雨傘王也是採用這兩種傘布研發各種防曬傘,提升抗 UV 功效。此外,考量到台灣夏季天氣變化大,雨傘王防曬傘使用碳纖維傘骨,提升防風效果,讓網友大讚「很輕、用兩年了還是頭好壯壯」。晴雨兩用的設計適合應付突如其來的午後雷陣雨;更依照各種使用情境,開發出涼感傘、美肌傘、高爾夫球傘等多元款式,滿足不同族群需求。市面防曬傘的價差大,陳慶鴻認為挑傘原則要以傘布材質、傘骨品質、做工為判斷,價格不是唯一的選購標準。為了讓大眾有一致的選擇標準,雨傘王的產品提出材質認證或規章的標籤,並且提供終身免費維修服務,消費者選購更有保障。極端氣候之下,天氣只會愈來愈熱。選購一把品質有保障又耐用的陽傘,不僅能夠遮陽擋雨保護皮膚,長期換算下來,相對也是更經濟實惠的抗暑法寶。
daily-weekly
源於小麥田的投資工具:期貨投資的觀念介紹
如果你在投資圈子裡待過,就一定聽過「期貨」。簡單來說,期貨是一種關於未來的合約,買賣雙方同意按照指定的時間、價格和其他交易條件,交收指定數量的貨品。作為一種從 17 世紀就存在的金融工具,期貨對金融市場產生了長足的影響。期貨源於農產品市場,保障買賣雙方都有合理價格期貨起源於農產品市場。當時,種小麥的農夫擔心小麥一旦大豐收,價格就會跌很多;而收購小麥的麵包廠則擔心小麥價格漲跌幅度過大,對其經營成本影響很大。為了消除各自的不確定性,雙方簽訂了一個「契約」, 決定在小麥收成的時間,麵包廠以一個商議好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小麥,這就是最早的期貨合約,英文也叫做 Futures。為了防止違約,雙方在訂立合約時,還會給出一筆保證金,通常是成交金額的一個比例。發展至今,大多數的期貨交易都不會用到實物交割,而是以一紙「合約」交易,只要在合約到期時將其轉手、獲利或者認賠即可,且通常是在期貨交易所進行交易。 期貨三特點:高槓桿、靈活、短期投資期貨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高槓桿」。如上所述,期貨交易只需交付佔合約價值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即可,達成「以小博大」的作用,投資人以低本金贏取較高的利潤。反之,高槓桿也意味著可能會放大損失金額。其次,期貨交易較為靈活,可以在同一天內買進、賣出同一份期貨,並且交易費用相當低廉。例如,每張股票期貨合約等同於數千股股票的價值,而買賣的費用則視張數而定,所以交易費用相較於合約的價值而言極低。第三,相較於可以長期持有的股票,而期貨則是一種到期即結束的投資,只要一到到期日,期貨合約就會因為履約而結束。依據標的物不同,期貨分為兩大種類期貨根據標的物不同,可分為「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商品期貨包括農產品、金屬、能源和化工,金融期貨則包括股指、利率和外匯 (外匯期貨是外匯市場的一種類型,另外兩種是外匯現貨市場和外匯遠期市場)。期貨的風險,取決於保險金的多寡很多投資人認為期貨是高風險的投機工具,避之不及。其實,期貨的風險高低取決於交付多少保證金。以購買一個單位的「台指期貨」為例,上漲 100 點能獲利 2 萬元,若交付 10 萬保證金,盈利能達 20%, 但若交付 50 萬保證金,盈利只有 4%; 反之,若台指期貨下跌 100 點,虧損 2 萬元,若交付 10 萬保證金,虧損率達 20%, 但若交付 50 萬保證金,虧損率則只有 4%, 比 20% 下降了不少。所以說,保證金越少,槓桿就越大,風險也越高;保證金越低,槓桿就越小,風險也就隨之而降低。同時也需要注意選擇期貨的交易類型,因為並非所有期貨都能允許槓桿調整。
daily-weekly
2020室內設計趨勢:豐聚 3 重點打造高端豪邸
現代生活型態轉變,2020 全球室內設計風格首重打破傳統格局,加強家人間的情感交流。台中的「豐聚室內設計」為許多政商名流設計精品住宅,屢獲國際獎項肯定,眾多客戶不約而同回饋「設計有溫度,住了十多年還是覺得很舒服」。用心傾聽客戶需求之外,豐聚總監黃翊峰與李羽芝不盲目追隨潮流,選擇從當代配備、風格、配色三大層面著手,打造展現屋主獨到品味的高端宅邸。禁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設計,讓許多老客戶大力推薦給親朋好友;有了下一次的裝修需求,也放心託付給豐聚。當代配備、風格、配色,三大重點打造高端豪邸優質建材與適配家具是成就豪邸的關鍵元素,而豐聚更擅長的,是在打造關鍵元素之外,再添加讓屋主好上手的當代配備,來大幅提升豪邸的居住便利及生活品質。豐聚長年深入研究結合智慧科技的新穎配備,例如電熱毛巾架、電子衣櫥、環控設備等等,結合整體規劃設計,適時推薦給有需要的屋主。為屋主需求、品味量身打造,讓每一個生活細節都能兼具美感與便利。「屋內所有元素,都必須與屋主匹配。」李羽芝表示,室內空間仰賴每一細節相輔相成,從建材、元素、物件、家具,以及主人品味,才能完整建構出屋宅本身的風格。此外,豐聚也會依客戶心境調整空間擺設。針對有泡茶習慣的退休傳產老闆,豐聚將可升降的茶几、茶具融入設計,並且刻意採用榻榻米、原木皮、格柵等物件,以溫潤米棕色為主要基調。「在不同時間,陽光會透過格柵產生不同明暗,呈現出光陰的意境。」李羽芝解釋,以物件具體呈現時間的推移,呼應屋主歷經千帆後的退休心境。巧思設計讓屋主讚不絕口,還推薦家人找豐聚重新設計屋宅。除了配備與風格,空間的配色也會給人不同的感覺。有國際媒體指出 2020 室內設計趨勢「全黑就是時尚 (black everything)」, 同樣喜歡黑色的李羽芝則適度將黑色在空間中展現更到位。她偏好以米白色襯托黑色,適當加入藍色或黃色等亮色點綴,詮釋出時尚卻不過於冷冽的空間感。而且也會依據客戶年紀搭配適合的顏色,例如年輕族群對於黑白色系裝潢接受度廣;溫潤柔和色系則較符合年紀較長屋主的心境與偏好。能讓自己心動的設計,才能感動客戶為了持續精進,豐聚時常前往法國、義大利、日本等地看展,也會參加多元活動體驗不同生活找尋設計靈感。豐聚曾受邀參加遊艇派對,不僅船艙內全採用高端建材,就連品酒玻璃杯都要價不菲。「這次經驗讓我們深刻體認到高規格的質感,必須藉由每一個細節、擺設完整呈現設計理念。」黃翊峰說道。想形塑屋宅的獨特風格,設計師還必須巧妙運用屋主的既有元素,賦予全新面貌。黃翊峰舉例曾有屋主想保留舊宅門牌,豐聚便將其改造成鑰匙架;或者是透過設計規劃,凸顯屋主鍾愛的家具,增加美感也彰顯屋主的個性或品味。翻閱豐聚作品集,十多年前的設計案至今仍令人驚豔,不只是專業及經驗的累積,也是兩位總監的自我要求。「設計時我常會自問『妳想住這間房子嗎?妳想住進去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至少我過了自己這一關。」李羽芝自陳多年來不斷追求的目標,就是做出舒服、耐看的經典設計,不會輕易被歲月淘汰。「多了些生活歷練,才能做出好設計。」黃翊峰感性表示,豐聚不只將設計視為工作,而是全心全意投入,真正活在設計中切身體會,才能設身處地打造出兼顧美感與溫度,長居久安的空間。
daily-weekly
陳思宏《柏林繼續叛逆》:彷彿我從台灣帶來的舊人生,都在柏林的跳蚤市場被陌生人買走了
文:陳思宏攤販冬日回台灣,住進高中同學 J 位於淡水的公寓,開始將近兩個月的台北短居。這座我思念的城市冬雨潑賴,大選拜票高分貝轟炸,我穿著發霉的皮鞋在城市裡奔波,不禁質疑自己的思念。但每當飢腸轆轆,我馬上又愛上這城,無論我身處城市哪個角落,我都可以找到散發香味、冒著白煙的小吃攤,一碗淋上滷汁或者麻醬的乾麵,配上貢丸湯跟燙青菜,那滴滴答答的雨聲就變成了美食交響樂,摩托車揚起的煙塵都是辛辣的胡椒粉。我愛在攤子吃食購物,駝背的老伯親手現榨柳丁汁,戴假睫毛化濃妝的少女嗲聲央求我買下手機保護殼,缺牙的中年男子跟我保證一百塊的領帶價值八千,他們都有很多故事,我只能在短暫的交易時刻裡猜測攤位後的人生。有一次,我與朋友在鬧區的流動攤販買水果,突然巡邏警察出現,所有攤販快速飛奔,我們當時已經拿到水果,正要付錢,攤主是個中年婦女,她快速地說:「啊我們前面 7-11 轉進去那條巷子裡的西裝店前面見。」然後消失在人群裡。我們一路吃著浸過糖水的水果,依約找到了躲在巷子裡的攤主。她看到我們,一臉驚訝地說:「啊你們真的來了!」原來,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失約。老闆娘的手握住我的手臂,一臉感激說:「來來來,啊這包蓮霧送你們。」又有一次,我在中和某巷口吃麻油雞,老闆的破音響裡,竟然反覆放著雷光夏的〈原諒〉, 歌詞在風雨中不斷重複:「我卻原諒了你,像海洋原諒了魚。」風起,雨滴被逼進攤上的熱雞湯,桃紅餐巾掙脫桌面漫天飛舞,裝滿雞骨頭的垃圾桶撲倒在地,日光燈突然熄滅了。但老闆沒動,風來雨來雞骨飛,他就只是站著,專注聽著〈原諒〉。於是當 J 問我可否在淡水幫他擺攤賣花,我馬上答應,叨擾老同學將近兩個月,總要有點回饋。此外,我對擺攤有浪漫幻想。我在柏林的跳蚤市場擺過攤,我和兩位朋友合租了一個要價五十歐元的攤位,各自把家裡想出清的物件隨意貼上標價,不以賺錢為目的,主要是希望對我已經失去意義的物件,能透過小額的交易,找到新的主人。我當天賣掉了許多我從台灣帶來的書籍、CD 與花襯衫,彷彿我從台灣帶來的舊人生,都在柏林的跳蚤市場被陌生人買走了。舊的我在異國被肢解買賣,我有種嶄新的奇異感受。J 跟我都來自彰化鄉下,他手巧心細,對花藝有濃厚興趣。他從彰化田尾批了蘭花、菜頭、銀柳,搶進過年前的淡水英專路早市。一大早,我們把花擺上攤位,用呵欠為菜頭澆水。總是繁忙的英專路,一大早更是壅塞,婆婆媽媽們出門買年貨,摩托車、汽車川流,煙塵空氣中有紫米飯糰、大腸麵線的味道。我們把噴上紅漆金粉的菜頭裝進竹藍裡,貼上喜氣的紅貼紙,等待客人上門。 J 去隔壁攤買早餐,我就站在攤後招攬客人。很快地,我就體驗到了真正的擺攤人生。原來,這是負面語言的攻防戰。「菜頭這麼醜也賣一百喔?」「蘭花多少?這麼貴!三百?我在竹圍看到才一百五。」「你們家蘭花不是很好看哩,三百?一百我就買兩盆。」「三百?是一盆還是一打?」「喔,跟你們買花,我可以買兩天菜全家吃。」婆婆媽媽們丟出這些語言小砲,通常攤主會一一拆招,讓這購買的火花在你情我願裡迅速燃燒。但我無法招架這些小砲,差點沒說出:「嫌醜不要買啊,還摸半天!」J 回來後,發揮他做生意的口才,與顧客們鬥個小嘴,開個小玩笑,給點小便宜,於是賓主盡歡,攤上的花迅速減少。一整天,腳上的肌肉在褲子裡哭喊,尿意被意志鎖住,口乾胃空還是得繼續叫賣。突然,我就想到了我的母親。我對母親的最初記憶,是削甘蔗。當時我們住在彰化永靖鄉果菜市場旁的房子裡,一家十一口張嘴要吃,於是全家大動員掙錢,除了家庭代工之外,我母親就在門口擺攤賣起甘蔗。果菜市場在沒落之前,交易活絡,每天都有許多外地人來去,生津解渴的甘蔗就成了夏天的熱銷品。我腦中夾層裡有這麼一個畫面:頭髮蓬鬆的母親,穿著碎花裙,一腳跨在板凳上,削著甘蔗。甘蔗皮頑固,不用力甘蔗很難見白。甘蔗刀不若一般刀具,木做的柄貼合手心,刀身長方,中間長條挖空,銳利刀面就在中空處,好讓削者使力,替甘蔗褪衣。我當時大約三四歲,趁母親與客人結帳時,拿起甘蔗刀就想試試,當然馬上遭到母親的怒叱。這記憶夾層裡,我記得的母親容顏,是疲憊操勞,烈日下跟客人陪笑道謝的風霜臉龐。J 問:「柏林有攤販嗎?應該沒有吧?」德國對食品安全規定很嚴格,開餐廳必須符合許多規定,否則勒令關門,更何況是擺攤。但在柏林,在人潮聚集的地方很容易遇見一群在街頭賣著烤香腸 (Bratwurst) 的流動一人攤販「燒烤行走者」(Grillwalker)。這種一人攤販的特色在於他們的裝備:背上背著燃料桶,前面則是烤架,燃料桶上延伸一根可接上雨傘或者旗幟的桿子,販賣者站著烤香腸,顧客上門就選根烤好的香腸,用白麵包夾住,淋上芥末或者番茄醬,要價只要 1.20 歐元。要成為這樣的香腸攤販,必須先花上一百歐元取得販賣執照,才可在指定的地區販賣香腸。天氣溫暖時,賣香腸長時間背著好幾公斤的烤架,需要充沛的體力。但當氣溫來到零下十五度,販賣者就必須各憑意志,看誰撐得久了。我在亞歷山大廣場跟一位「燒烤行走者」買香腸,他說夏天有時候可以賣掉 200 條香腸,根本來不及烤,但是冬天遊客少,生意就很難做。他說德文有濃濃的外國腔,面對嚴峻的冬天,他就是繼續賣繼續站,因為家裡有老婆小孩啊。我付了錢,香酥的香腸撞上零下十五度,極速冰凍。我趕緊咬一口,回頭跟他大喊一聲:「好吃!」他笑著回應,笑聲在冷空氣裡特別清脆響亮。我可以馬上趕回家窩在暖氣旁,他還要在冰凍的廣場上站多久呢?花販、削甘蔗的母者、聽〈原諒〉的麻油雞老闆、賣水果的婦女、燒烤行走者,都是勞動者。他們在巷口、鬧區、家門口,任何可以交易的地點,違法或合法,等待經過的陌生人停駐。甘蔗皮削下,旁邊的調皮小孩有了晚餐;香腸淋上黃芥末,口袋裡的零錢聲響更壯大。是的,我很驕傲地說,我是攤販養大的。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柏林繼續叛逆:寫給自由 (增訂新版)》, 健行出版作者:陳思宏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二○一一年,《叛逆柏林》一書出版。將近兩年的時間,陳思宏數次在柏林巧遇讀者,因為他的文字讓他們決定來體驗叛逆。這些讀者有在機場巴士遇見的女孩、地鐵月台的幾位背包客、歌劇院門口一位女士的致意。最奇特的地方是餐廳男廁,他們用手機自拍合照,背後有人正在小解。書寫者以文字召集,讀者以不同的方式回應,各自反骨。閱讀與勇氣摩擦生熱,不同的讀者毅然決定離開被指派的人生,來柏林,尋找自由。當陳思宏正在猶豫要不要繼續書寫柏林時,他再度在柏林的日本餐廳裡巧遇一年前在嘉年華會初遇的讀者。一年前,他軀體緊繃,笑容微弱。此刻,他留了一臉鬍子,肩膀鬆弛,眼神自信。他說,馬上要回台灣了,想不到又相遇。陳思宏當下感受到他的故事能量,回家的路,勇氣導航。那晚,他決定,叛逆未完,書寫繼續。文學不是好萊塢,續集不是為了吸金,而是持續探索,注視劇變。這次的書寫,將以訪談者的身分,挖掘各領域的故事。「叛逆」依然是書寫關鍵,不寫光鮮亮麗、淺白政宣、貴婦士紳、觀光指南,驅動文字的,是小人物的生存掙扎。寫真實的平凡柏林人故事,不浮誇不吹捧。希望能把城市各角落的人文地景,與人物的故事緊密結合,以來自臺灣的書寫者角度出發,剖開表面,勇敢地探看社會底層,檢視他城,思考島嶼。不管你在哪裡,不一定要來柏林,但請接受陳思宏的文字邀約,啟程,一起叛逆吧。
daily-weekly
港澳星馬女孩的保養秘訣,露奇亞分享膠原蛋白怎麼吃事半功倍
膠原蛋白是許多女性的必備保養品,但膠原蛋白粉怎麼吃、何時吃才好?才推出不久就獲得馬來西亞女性好評、在馬來西亞創下年營收 4 千萬的台灣保健品牌「露奇亞」, 熱銷商品膠原蛋白粉在海內外擁有超多鐵粉,大方貼出素顏照,直呼「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吃露奇亞膠原蛋白粉!以前沒自信不愛拍照,現在怎麼拍都滿意!」露奇亞從海內外眾多消費者回饋中,觀察到廣大女性對於膠原蛋白的疑問與需求。創辦人曾琬媛特地解答膠原蛋白正確知識,希望大家保養起來事半功倍,跟露奇亞鐵粉一樣充滿自信又美麗。產品純度最關鍵,露奇亞讓女孩一吃就回購由於粉末相較於錠狀或飲品保存期限較長,許多人會選擇購買膠原蛋白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倒入口中,再配水食用。但曾有網友將膠原蛋白加入水中後呈現白色黏稠狀,直問「是水加太少嗎?」曾琬媛表示,這代表膠原蛋白純度高,黏性也相對高,不會短時間完全溶解,是正常現象,而膠原蛋白的純度與成分來源,決定了產品品質與等級,也直接影響使用體驗。露奇亞獲得港澳星馬地區女性熱烈留言:「吃完一盒立刻回購四盒!」、「換過很多牌子,吃過露奇亞已經回購 N 次了!」關鍵在於避免使用人工化合物,從日本知名大廠進口嚴格精製手續萃取的天然來源成分,採用吸收度優於其他動物的「魚類膠原」, 並且不添加糖或人工香料,來維護產品純度品質。膠原蛋白搭配維他命 C, 雙管齊下事半功倍有些人擔心用飲品搭配膠原蛋白食用會影響成分,曾琬媛指出,膠原蛋白可以添加在任何飲品或料理中,但要避免太燙或者過冰飲品,才不易影響產品溶解度。露奇亞更推薦搭配檸檬水或新鮮果汁等富含維他命 C 的飲品。「維他命 C 是膠原蛋白的核心維生素,能輔助膠原蛋白合成為身體需要的營養」曾琬媛解釋,兩者相輔相成,有助保養事半功倍。這樣的保養秘訣,也讓鐵粉大讚「現在根本不用粉底液修飾氣色!」健康與美麗,是生活中每一個細節累積而成的結果。曾琬媛提醒,平日飲食應多補充蛋白質與維他命 C, 讓膠原蛋白發揮更大效用;因應許多海外粉絲的熱切詢問,露奇亞也積極佈局海外市場,協助廣大女性更輕鬆簡單展現出個人的獨特美麗。
daily-weekly
《Pose Method 鐵人三項技術全書》:細究自行車齒盤的選擇,有助你在踩踏時達到最佳表現
文: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 (Dr. Nicholas Romanov)、約翰。羅伯遜 (John Robson) 踩踏技巧車手比賽的最終目標都是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踩踏,把自己的體力發揮到淋漓盡致。不論是何種公路賽、場地計時賽、越野繞圈賽或是鐵人賽中的自行車賽段,選手們的目標都是極盡所能地在全程維持高效率的踩踏。比賽騎乘時必然會面對各種情況,不可能有一體適用的高效率踩踏方案。從前面幾章,我們應該對功率輸出有清楚明確的概念了,但比賽時如何才能有效率地輸出功率呢?我們都有極限每個人在任何時候的運動表現,都存在某個最高的實力水準,而這個水準的高低取決於許多因素,可分為遺傳因素和後天因素兩類。其中肌力、有氧能力、個人傷病史、休息、營養和許多其他變數,都跟你是否能在比賽當天發揮 100% 的實力有關。但把這些因素都做到好也無法保證,最終還是得靠踩踏技巧,才能決定你是否能把 100% 的潛能發揮出來。不論你是舉起雙手衝線的冠軍車手,還是在三項賽事中快速轉換到跑步項目的菁英鐵人,踩踏技巧都是你面對自行車騎乘狀況的必備技能。技巧的變動幅度比表面上看起來複雜得多。以最單純的狀況來說:在無風且完全平坦的直線道路上,沒有其他競爭對手,也沒有汽車與野狗等干擾,以時速 56 公里向前騎乘。這是大多數車手的最高時速 (目前一小時場地計時賽的男子世界紀錄)。即使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假設情況,但要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個特定的檔位與迴轉速,同時又要維持全神貫注與完美的低風阻姿勢,不是那麼容易。儘管在如此完美的情況下,人的心智和生理潛力還是很難 100% 完全發揮出來。這也是為什麼一小時場地計時賽的世界紀錄,一直是人類難以突破的挑戰。現在,我們從時速 56 公里的直線巡航回到真實世界,跟維持速度比起來,為了維持最佳的踩踏效率,車手需要注意更多細節,像地形、路況、賽況、彎道、策略、風向和天氣變化,都必須列入考量,隨時視情況進行調整。在鐵人三項賽中,你還必須考慮最後在跑步時,是否還有體力維持騎車時的高效率。齒盤和轉速的比例如何選擇?選擇的理由是?自行車的齒盤和輪子為我們帶來力學上的優勢,放大了體力轉化為前進速度的效益,使我們能夠在不靠外力的協助下以更快的速度移動。畢竟,自行車的確是人類靠自身力量最有效率的移動方式。然而,就像其他工具一樣,自行車也必須被正確地使用才能發揮最佳的功能。關鍵是當你愈了解如何選擇適當的檔位與轉速組合,你就愈靠近 100% 的潛能。如同本書之前所討論的,你在自行車上所能輸出的最大功率,是當你變速到 53 齒的大盤與 12 齒的飛輪,這時踏板每轉一圈車子就能移動 9.4 公尺。換句話說,這等同於一個大齒比。訓練有素的車手可以長時間維持 90~110 的轉速。若能以這個平均轉速來驅動這麼大的齒輪,自行車就能達到極速。問題是很少人有足夠的力量用這樣的轉速來踩動這麼大的齒比。最大齒輪的另一端是 39 齒的小盤搭配 25 齒的飛輪,此時踏板每轉動一圈自行車只能前進 3.3 公尺。在 39/25 的齒比組合下,每個人都能踩出極為誇張的高轉速,但維持時間無法太長,因為超高轉速的代價實在太高了。所以答案是取得力量與有氧能力之間的平衡,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齒比 / 轉速組合,使你在比賽中的不同時刻都能盡量維持最佳的運動表現。其中的變數當然不只有齒比與轉速,還有你的競爭對手、車速、風向、氣溫、濕度、心率、肌肉的費力程度、身體的位置、路面狀況、坡度、彎道等,基本上這個清單還可以再繼續列下去。所有的變數都互相連動,只要其中一個改變了,其他的變數必然會受到影響,而我們必須知道車手最能控制的正是:齒比的選擇和踏板轉動的速率。交易的邏輯這是個很簡單的選擇邏輯。如果路面變陡,我們要不就是換成較輕的檔位搭配較高的轉速,不然就是直接以目前的檔位重踩上坡。不管用哪一種方式速度都會變慢,但問題是該怎麼做才能使速度的損失降到最低,而且在爬完坡之後還能保有體力面對接下來的賽段。這裡用「交易」這個詞的目的是使你了解:每次的改變必然會獲得或失去某些東西。我們是否能將前一章齒比與移動距離的表格背下來,然後依據自己當下的情況與目標速度來選擇最佳的齒比與轉速呢?事實上是不能的。關鍵反而是知覺與經驗。如果是用數字算出來的,當你算出要用 53/15 的齒盤在轉速 100rpm 下才能達到目標速度時,你肌肉的緊繃感、心臟跳動與呼吸頻率提高後對心肺系統的沉重負擔,都會跟你計算的結果互相衝突。你心裡想的是「騎得像阿姆斯壯一樣」, 但身體卻告訴你「我很不願意告訴你真相,但兄弟,你可不是阿姆斯壯」。當然我們也可以跟隨自己心裡的想像,但最終必然得面對自身的極限。這個邊界即是整個身體最佳運作效能的臨界點,若我們強迫自己超越極限,雖然可以短暫達到巔峰,但很快身體就會完全停擺。簡而言之,這等於說明了「訓練」與「比賽」之間的差異。只要是訓練,不論是為了鍛鍊更大的力量或增強有氧能力,訓練的目的都是在盡量擴大潛能的邊界。比賽則剛好相反。在賽場上要能認清自己當下的能力,然後盡可能地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把自己的潛能 100% 發揮出來。也就是說,能力的邊界已經確定了,比賽時要能盡量接近它,但又不能超過它,不然就會把比賽給搞砸。要找到自身能力的邊界其實很容易。在某個你想要維持的特定速度下,如果因為檔位過重讓你很煎熬,代表你當下的肌力並無法負擔,此時就應該換成較輕的檔位。如果你的踏頻太高,高到你的心率飆升、呼吸沉重,這就代表檔位太輕了。透過訓練和經驗你應該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而且你也應該隨時認清自己離這道危險的邊界有多近。你曾聽過運動員描述比賽跟訓練之間的關係嗎?大多數的選手會認為比賽就像從每天例行訓練中抽離出來的短暫休息。這樣的描述相當精準,因為訓練是要不斷把自己逼到極限之外,但比賽是要把自己盡量控制在能力的邊界之內。肌肉緊繃程度的標準判斷費力程度的標準為何?其實很簡單,就是你騎乘時腿部肌肉的「緊繃感」。到底要緊繃到什麼程度才是正確的呢?下面這個簡單的檢測方式可以幫你找到。先把自行車架在固定式訓練台上,上車後臀部離開坐墊、手離開握把,只靠雙腳支撐在三點和九點鐘方向,然後站好保持平衡,上下輕微地跳動,此時你肌肉所感覺到的緊繃感就是標準。你可能會認為此時肌肉的緊繃程度應該只適合當作平路騎乘時的判準,爬坡時肌肉應該要更出力才對吧!是嗎?讓我們來看看爬坡時使用太重的齒盤會發生什麼事。你會把腳用力往下「搗」, 肌肉的確是更緊繃了,但你並沒有騎得更快。當齒盤太重時,用力「下踩」的動作只會使你的身體向上移動不會使你更快,反而是浪費多餘的力氣,使你更容易疲勞和抽筋。現在,我們來看看比賽時這樣做的情況和結果:你感覺狀況很好,把檔位換到 53/15, 在 90rpm 的轉速下以時速 40 公里的速度巡航,前方是一個不太陡的短坡,距離不到 800 公尺。「我要全力攻上去」, 你對自己說。為了保持同樣的速度、同樣的檔位、同樣的轉速 — 接著再用力踩踏。前面幾百公尺,一切都很好,但你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坡時一定會減速。當痛苦從雙腿蔓延開來,踏頻和速度很快就會一起下降。為了維持預設的速度,接著你必須面對兩個選擇:變換較重的檔位或是離開坐墊站起來硬騎上去。這兩個選擇都不太好。臀部離開坐墊後轉速會掉更多,換成較重的檔位後要維持高轉速會更艱辛,所以速度也會變慢。到了坡頂之後,你的競爭對手從你身邊飛馳而過,但最糟的事情還沒發生。因為你的齒盤還是太重,所以心率居高不下、呼吸紊亂不堪、雙腿充滿乳酸,最糟的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坡已經傷了你的心,自我懷疑的聲音不斷從心裡冒出來。你反而無法在爬完坡後的平坦道路上加速前進,你只是急著快點恢復過來,盼望下坡快點來到,把你從痛苦中解救出來。但到下坡時,你的車因為速度慢,所以加速也比其他人久,因此損失了更多時間。更多的自我懷疑爬進你的心房。你覺得今天狀況不好,開始降低期望。今天的比賽到此為止了,只是因為在這個簡單的坡道中產生了錯誤的知覺與判斷。「那個坡每次都教訓我一頓」, 有聽過車手這樣說嗎?你就是被教訓的那個人,但錯不在坡,而在你自己。爬坡的騎法常識和經驗告訴你平路可以維持每小時 40 公里的時速,上坡時絕對無法維持同樣的配速。所以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是否能不要每次都「被上坡給教訓一頓」, 或是看到坡就開始預設痛苦又要來了,而是能更好地處理上坡,把自己的能力完全發揮出來。方法是在進入坡道前先把飛輪從 15 調到 19, 甚至 21 齒。依據坡度也可以換到小盤。此時當你利用慣性以一個不錯的速度進入坡道時,較輕的檔位有助於你以高轉速來爬坡。當你覺得雙腿開始過度緊繃的那一刻就要換成較輕的檔位,這樣你才能輕鬆地轉動踏板。主要目的是不要覺得不舒服,而要能自在地騎乘。當爬坡只剩下十分之一左右的路程時,可以稍微加重檔位,而且維持同樣的高轉速攻上坡頂,這有助你在坡度下降後輕鬆地回到爬坡前的速度。現在你可以休息了,這是你在比賽中放鬆身心的一段時間。這種靠知覺輔助決定檔位和轉速的過程,在公路計時賽或鐵人三項賽的賽道上會出現很多次。這些原則也適用於 180° 折返時。關鍵是進入折返點前先換成較輕的檔位,你也可以把繞過折返點的這段空檔作為休息的好時機,因為檔位已經調輕了,所以就能在離開折返點時很快地回到之前的轉速,接著再回到原本巡航時較大的齒盤。通過 180° 的折返之後有可能從順風變成逆風,如果你想要一折返就有效提速,而非在通過折返點後才開始用力掙扎加速,就必須事先降低檔位。外在的風向、地形、路面、氣溫或速度都需要拿體力來換,交換的是肌肉緊繃和有氧活動的程度,但這是內部的運作,看不到的,外顯出來的交易項目是前後齒盤比和踏頻。踏頻太快代表齒盤太輕,這會浪費能量,雙腳變成只是在踏板上空轉,對前進速度沒有幫助,因為無法有效地把體重轉移到踏板上。需要用力重踩踏板代表齒盤太重,這會造成肌肉過度緊繃,最終導致疲勞和抽筋,而且重踩時體重轉移到踏板上的效率也會下降。選擇檔位在齒盤選擇表中可以看到前變速器最常見的兩種組合方式:其一是大盤 53 齒與小盤 39 齒,2 其二是近年來許多車手偏好的大盤 50 齒與小盤 34 齒的「CT 盤」。後方的最小飛輪通常都是 12 齒。乍看之下,這兩者的差別似乎很大,但其實只要把最小的飛輪換成 11 齒的,兩種組合的前進距離其實差距不大。利用這個表格,你能準確找到前進距離一樣的齒盤組合,例如用小盤、飛輪換到 12 齒時 (34/12), 踏板每轉一圈的前進距離為 6.0 公尺;換到大盤、飛輪上到 18 齒 (50/18) 時,踏板每轉一圈的前進距離為 5.9 公尺。以這兩種情況來說會建議選擇大盤,因為此時後變所在的齒盤位於中間,不管變輕變重都只要調整後變的飛輪,所以換檔的速度會比較快。要如何達到自己的最佳表現呢?細究齒盤的選擇可以更明白這個問題。假設你現已經很習慣用 53/11 的齒盤組合來重踩,60rpm 的低轉速才覺得舒服,這證明你的肌力相當好,但也同時代表你並沒有騎出該有的速度。當你再怎麼用力也無法把轉速拉到 70~75rpm, 就表示你目前無法有效率地在兩個踏板之間轉移體重,而且此時肌肉已經用盡力氣卻無法達到自己的最佳速度。所以如果無法在該檔位下提高轉速的話,就該換到較輕的檔位以減少肌肉負擔 (緊繃感), 這當然會使踏頻變快。雖然肌肉變輕鬆了,但高轉速時就需要更高的心率和有氧能力才能維持。所以如果齒盤太輕的話,代價跟重踩時肌肉過於緊繃的結果一樣:心率飆高、有氧能力不堪負荷。我們的目標,是在不同的路況與環境中,都能於大齒盤重踩與高轉速之間找到平衡點。比如說我們想在鐵人三項自行車賽段或公路計時賽中,以每小時 40 公里的時速巡航,這樣一來,就能剛好以「神奇」的一小時騎完 40 公里的距離 (均速 40 公里 / 時)。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Pose Method 鐵人三項技術全書:善用重力與運動力學 × 掌握關鍵姿勢 × 開發技術知覺,借力使力、效率極大化且不易受傷的科學化訓練全解析》, 臉譜出版作者: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 (Dr. Nicholas Romanov)、約翰。羅伯遜 (John Robson) 譯者:徐國峰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從游、騎、跑出發 一套劃時代的革命性運動技術教學訓練法 幫助你順應自然重力,以全新思維突破個人最佳運動表現在過往,我們普遍認為運動的推進力主要來自反作用力 —— 跑者 / 車手 / 泳者主動運用肌肉的力量向後推蹬 / 向下推蹬踏板 / 用力划手,才有了向前的動力。 但本書作者羅曼諾夫博士發現,這個理論是有問題的。 其實要讓身體移動,關鍵並非肌力,而是我們每天都在感受,卻也時常忽略它存在的「重力」 —— 人體在移動時,肌肉只是輔助,重力才是主角。因此,透過運動生物力學及大量實證研究結果,加上多年的教學實戰經驗,羅曼諾夫博士將他的創見歸納成為「Pose Method 姿勢法」這套運動教學理論架構與訓練法,拆解分析各式運動技能,並歸納出統一的原則,使我們能運用重力、氧氣、心智三大元素,以最有效率、最符合運動生物力學的方式執行運動動作。 這本《Pose Method 鐵人三項技術全書》, 即是這套理論的集大成之作。在本書中,羅曼諾夫博士從移動的概念與基本原理開始說明,讓我們理解重力與移動之間的關係,將運動力學的概念以邏輯化、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並進一步談論運動技術教學背後的理論與方法。 接著,博士深入剖析跑步、自行車與游泳的技術細節,帶我們認識這三項運動的技術教學發展史,再進一步說明如何運用 Pose Method 來進行這三項運動的技術訓練,包括該練什麼、動作要領、訓練順序以及為何要練這些動作。 最後,會再分別談這三項運動中常見的錯誤與矯正方式。《Pose Method 鐵人三項技術全書》將以全新思維帶我們理解如何學、如何教游泳、騎自行車與跑步這三項運動,而同樣的理論更可以運用在所有運動項目的技術訓練上。 無論你是運動教練還是愛好者,只要用心研讀並實際跟著本書的技術動作進行訓練,必能體驗到訓練與進步的樂趣,並發掘出最大的潛能。
daily-weekly
前進 2020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一睹戰「疫」下的發明智慧
「2020 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由經濟部、科技部、國防部、教育部、衛福部、勞動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家發展委員會、環保署、中研院聯合主辦,智慧財產局及工業局策劃,外貿協會及工研院共同執行,將於 9 月 24 日至 26 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今年展出近百項創新技術,三大亮點搶先看亮點一:AI 解決視訊痛點最有效遠距工作的盛行催生出許多視訊軟體如微軟 Microsoft Teams, 隨時隨地滿足開會需求不受空間限制,透過跨平台一致的體驗來進行線上會議,分享關聯資訊和內容,並利用 AI 提供協助,讓線上會議更有效透過高品質音訊、視訊和螢幕畫面分享獲得安全的會議體驗。亮點二:新世代防火牆最安心思科 Firepower 1000 系列,為企業提供絕佳保護,全面可視性及管控度,迅速偵測並排除威脅。其設計可將安全服務最佳化,且不影響網路效能。特別適用於台灣中小型企業營運規劃與網路架構,可立即幫助企業大幅提升資安防護,更能完整兼顧企業未來。亮點三:智慧健身開創無限可能隨著影像與體感科技的高度發展,讓人類可以在現實與想像世界中,自由穿梭,體驗虛實跨界的多重感受。 CYCLE BOXER 於市場上首創結合腳踏車及拳擊運動的革命性產品,結合拳擊和踩踏運動的身、心、 腦之訓練器材,搭配 App, 使用者可逐步記錄每一次的運動狀態,並根據每次運動的打擊準確率、卡路里消耗量、騎乘總距離、腳踏車每分鐘迴轉數、連續打擊正確數等,做到更好的健康自主管理。三大主題館 展現智慧價值 打造強韌新生態今年「未來科技館」特聚焦 AI 與 AIoT、 醫材、生醫與照護三大主題,包含 13 家 Taiwan Tech Arena 國際新創廠商與 2 家國際邀展廠商。另因應疫情加強線上展示採虛實並進,提供線上觀展服務、One on One Matching 精準媒合交流、結合論壇直播可即時互動交流,跨越國界與時差。「創新領航館」聚焦台灣 5+2 產業的跨域應用,精選 105 件展品,展出智慧製造、數位服務、智慧生活 、健康防疫等技術,讓外界看見後疫時代韌性台灣的智慧未來。「永續發展館」則以綠色產業鏈為主軸,緊扣創能、儲能、節能與系統整合,展現臺灣科研技術。2020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與科技部跨部會打造「未來科技館」, 強強聯手、跨界激盪擴大展出規模,另與「台灣國際水週」及「台灣國際循環經濟展」同期展出,將發揮加乘效應,拓展多元合作網絡及技術加值商機,內容多元,預計吸引超過 2 萬名國內外專業買主及一般民眾參觀者。歡迎業者至官網搜尋展覽活動及參觀資訊。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時間: 2020 年 9 月 24 日 (星期四) 至 9 月 26 日 (星期六) 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網址: 臉書粉專:
daily-weekly
八里豐聖大理石展示間,時尚界藝術圈注目推薦
近年石材成為全球藝術家的創作媒材,2019 年國際雕塑雙年獎也由大理石雕刻作品奪得首獎殊榮。被譽為「石材界愛馬仕」的豐聖大理石副總吳仲雲長期關注國際大理石藝術創作,發現台灣對於石材的運用仍較侷限,特地打造宛如天然藝廊的精品石材展示間,有別於一般石材工廠,以精緻高貴的方式展現大理石之美。豐聖獨到的選品眼光,時常吸引政商名流前來挑選;藝人陳昭榮也曾到場賞石,對豐聖挑選的石材讚嘆連連。去年還有登上時裝周的品牌主動接洽豐聖,在展示間舉行時裝秀,跨界創作引爆時尚界話題。無獨有偶,今年於台北大直開幕的新銳藝廊「丹之寶」創辦人呂若潔,正積極尋找具備潛力的創作媒材及藝術家。踏入豐聖之後,呂若潔相當驚豔:「這些石材完全就是天然藝術品!」在奢華美石圍繞下,與吳仲雲暢談大理石藝術的詮釋與想像。天然石材:經過大自然千萬年孕育而生的藝術品「對多數人來說,石材是一種常見建材,而我將它當作老天賜給人類的畫作。」吳仲雲每年遠赴巴西、土耳其、義大利等礦區,對他來說,脫胎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石材,就是無法複製的天然藝術品。幾年前便將不丹當代藝術引進台灣、美感涵養豐富的呂若潔表示:「藝術品的珍貴之處在於它舉世無雙,恰好符合石材獨一無二的特性。」機會難得,吳仲雲也為呂若潔深度導覽。豐聖鎮店之寶「皇家翡翠」, 是一面匯聚白水晶及翡翠的透光石材;「紅花綠葉–藍天使」的水晶則宛如紛飛綠葉。吳仲雲對採購過程記憶猶新,「結晶這麼豐富的石材非常稀少,一座礦山只能產出 5 片。」風貌獨特的石材,在呂若潔眼中成了水墨畫或抽象畫,「千萬年的孕育,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創作家。」跨界合作,開創石材更多可能性擁有獨特風格的石材,能更有生命力地與各種情境結合,例如作為建案大廳的裝飾、大理石精雕品可為藝廊畫龍點睛等等,以天然風貌提升空間的美感與層次。為了找尋更靈活運用石材的靈感,吳仲雲特地參觀各大當代藝術展,希望帶領豐聖積極與各產業合作,穩紮穩打為石材藝術開拓更多大理石新美學的可能性:
daily-weekly
新應用開發掌握數位轉型競爭關鍵:DevDays Asia 2020 Online 亞太技術年會免費報名
今年全球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疫情影響,保持社交距離的規範促使企業更加正視數位轉型部署,以求在劇烈變化的環境中鞏固商機。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台灣微軟主辦的「DevDays Asia 2020 Online 亞太技術年會」系列活動將於 8 月 19 日 (三) 至 8 月 26 日 (三) 接力登場,議程包含等,接軌全球最新科技脈動。因應疫後新常態趨勢,今年活動不僅革新為雲端交流,更匯聚全亞太區的 IT 領域專家、開發人員、學生,或是技術愛好者報名參加,推動台灣成為亞太人才培育中心,讓台灣全面 Skill Up! 台灣 Skill Up! 精選 7 大焦點主軸:滿足市場需求,擁抱多元技術加值開發能量微軟執行長薩帝亞・納德拉 (Satya Nadella) 強調企業及組織需建立自己的「科技強度 (Tech intensity)」, 結合企業的科技應用程度及員工的科技運用能力,並透過信任來增強對科技的掌握。此外,根據 LinkedIn 公布的 2020 年度新興工作報告,AI 人才的需求年均成長 74%, 顯示找到自如運用技術的人才是企業在擁抱數位浪潮時首要完成的任務;而 5G 開台帶動的多元商業應用,人才更成為前瞻技術落地的重要動能。為提供產業掌握轉型競爭關鍵,台灣微軟引入全球資源接軌在地應用需求,助開發人員全力擁抱多元技術,以打造兼容並蓄的開發環境。「DevDays Asia 2020 Online 亞太技術年會」圍繞 7 大主軸,並將聚焦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產業應用:

1.5G 時代來臨,加速產業數位化,而前瞻技術帶來躍進的資料量,使企業在上雲過程中面臨更多即時反饋的需求。透過 Microsoft Azure 上提供的各項開發工具課程,自如運用更高階的分析技術以發展優勢並促成數位轉型。


2. 全新的 Microsoft Power Platform 包含四大核心 —— Power BI、Power Apps、Power Automate、Power Virtual Agents , 結合 Office 365、Dynamics 365、Azure 建立統一的解決方案,幫助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驅動智慧型商務決策,以解決企業營運的眾多挑戰。


3. 開發和維運互相協作已成趨勢,來自全球的專家將在會中說明與分享 OpenShift、Cloud-Native Apps 等眾多開發工具,為企業敏捷開發與應用交付帶來關鍵解方。


4. 近期各類遠端協作與溝通工具的需求與重要性快速提升,透過此次 DevDays 了解如何利用 Microsoft Teams 為企業量身打造專屬應用程式,大幅提升團隊績效。


5. 擁抱開源以在變動時局中掌握先機,不僅邀請開源社群領袖分享心法,微軟更在 GitHub 上貢獻解決方案,包含 PowerShell、Visual Studio Code、Microsoft Edge 等。


6. 安全性及合規性成為數位轉型的重要課題,透過針對 Azure Security、Office 365 進階威脅方案等討論,開發人員將能更全面地部署資安防線、守護企業數據資產。


7. 微軟深耕台灣多年,與在地企業共創諸多精彩案例,大會中力邀醫療業、製造業等代表,深入分析國內外產業案例,助與會者結合實務案例與市場經驗,在後疫情時代掌握更多競爭關鍵。
雲端實作課程,零距離線上互動體驗台灣首場全面上雲的大型論壇「DevDays Asia 2020 Online 亞太技術年會」除了精采絕倫的七大主軸課程,首創的數位工作坊將把歷年來廣受好評的實作課程 (Hands on Lab) 原汁原味搬上雲端,不僅可近距離一睹專家風采,還能透過無負擔的文字聊天,創造零距離互動體驗。額外加碼推出的黑客松,同樣為開發者在線打造被技術包圍的馬拉松式盛會,滿足與會者對持續深化技術、累積實戰經驗的雙重需求。Demo day 線上化打破往年的地域限制,從台灣出發,串聯全亞太地區的開發好手,藉由程式語言的溝通交流、跨域啟發,激盪更多創新火花,推動台灣作為亞太技術人才交流樞紐。「DevDays Asia 2020 Online 亞太技術年會」預計集結超過 3,000 位開發人員共襄盛舉,引領台灣開發人員接軌國際、串聯亞太地區潛力人才一同交流最新技術圖譜。 本文章內容由「Microsoft」提供。
daily-weekly
理財新人首選:智能「存基金」3大優勢,堪稱新一代懶人投資法!
你是理財新手,不知該如何選理財項目的人嗎?根據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存基金好薪安 ---2020 年理財行為調查》, 從未有投資經驗的理財門外漢,高達 45% 因不理解金融產品而遲遲不敢理財。有投資經驗但卻未曾接觸基金的族群,則有接近六成比例「不知道如何挑選」, 成為理財最大痛點。隨著科技、時代的演進,如果使用錯誤的方式,儘管選擇正確工具,仍可能導致悲慘結果。對理財新手或沒有時間研究的上班族,現在有更聰明、相對風險更低的理財方式 --- 富蘭克林 ROBO 國民理財機器人,自動調配最佳投資組合實踐「存基金」。了解更多存基金:https://bit.ly/3fe1Usl 智能存基金優勢:自動選投資組合,省時免煩惱市面上投資理財標的如此多元,股票、國際貨幣、甚至房地產,每一項皆需投入大量時間研究。對平常忙碌沒時間研究的人或理財菜鳥,比起前述的投資標的,更適合用「存基金」作為入門方案。因為基金較股票波動更小,適合長期穩健投資。另外,各年齡層對財務有不同風險承受程度,理財第一步就是確認目標,評估自身財務風險屬性。不論是社會新鮮人或工作多年的主管階級,皆可透過富蘭克林證券投資顧問的「智能理財問卷評估」加速啟動理財計畫。評估理財需求這邊請:https://bit.ly/3ecXuR9 存基金 3 原則,善用 ROBO 克服人性弱點傳統投資最怕缺乏經驗、因一時的人性弱點而做出錯誤決策。《存基金好薪安 ---2020 年理財行為調查》顯示,市場震盪時,不曾投資族群有 16% 選擇退場,錯失撿便宜機會。這時,富蘭克林國民理財機器人就是最強大助手,透過 AI 智能理財自動因應市場變化,動態調整最佳攻防組合。更重要的是,「存基金 好薪安」方案最低單筆投資金額僅需 3 萬元或每月定期定額 5,000 元,就能一次買足國民理財機器人根據每位投資人的風險屬性與投資目標推薦的一籃子基金、輕鬆分散資產、佈局海外,也透過機制落實自律理財,更解決了大多人「資金不足」、「不會選基金」與「不知道買賣時間點」的投資困擾。「存基金」擁有國民理財機器人、結合定期定額的機制,投資新手也能在網路上輕鬆入手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同時國民理財機器人就像貼身管家,每季依照市場情勢提供投資人適合的投資組合以做適時調整,讓你人生「剩」利組變身「勝」利組。現在登記即可獲得「存基金 好薪安」線上投資終身 0 手續費,有興趣的人不妨去富蘭克林活動網站上參加活動:https://bit.ly/3fe1Usl。
daily-weekly
別造成吸菸者和反菸者的雙輸局面——關於《菸害防制法》修法的三個盲點
距離上次修法已逾十年的《菸害防制法》, 儘管 2017 年曾提出新的修法版本,並更嚴格規範菸品販售等限制。然而,因立法院屆期不連續,本屆期須重提法案,所以 2017 年提出的修法條文,又再度退回公眾討論階段。而在今年 5 月 29 日,衛福部國健署公告捲土重來的新版《菸害防制法》修法,並宣告最快在下個會期送審立法院。這次的修法有哪些重點?在法案送進立法院前,或許社會大眾可以再次公開討論,及早發現盲點。《菸害防制法》的修法盲點一:造成菸品辨識問題這項修法,顯然是期待透過更大面積的圖文警示,對消費者產生嚇阻作用。不過,這樣的做法是否真的能有效嚇阻?對於有吸菸需求的消費者而言,如果不喜歡原本「以恐怖為訴求」、充滿口腔癌、肺癌腫瘤,或肢端壞死節肢圖案的包裝菸盒,大可以另外買一個漂亮的菸盒作為替代,那麼原先預期的警示用途便蕩然無存。更重要的是,過度擴大警示面積,不僅降低了菸品識別度,影響菸品業者的市場競爭,在商店的販售現場,也將造成店員的銷售困擾,甚至延伸更多不必要的麻煩。政府若要落實降低菸品使用,根本解決的做法還是必須透過加強宣導、建立消費者正確的觀念才是。《菸害防制法》的修法盲點二:增加私菸問題、稅損情況惡化限縮或直接禁止加味菸品的販賣,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儘管禁止加味菸的修法初衷,是為了防止青少年因好奇而接觸菸品,但就從商業角度來看,業者本來就可以研發不同的產品類型,追求產品多樣化;如要解決青少年吸菸的問題,建立完善的教育網絡;又或者應該是檢討如何讓零售端徹底執行不將菸品販售給青少年,才更是正本清源之道,應該會比打擊業者更有效。此外,依照供需法則,只要消費者有薄荷菸、晶球菸等特殊菸品的需求,那麼就勢必會有供應端提出因應策略,以滿足需求、賺取商機。換言之,明文禁止販售加味菸,反而會促使消費者鋌而走險去購買私菸,除了衍生更多法律問題之外,若消費者因此買到劣菸,還可能增加健康成本和隱形的社會負擔,使管理更加嚴峻。更弔詭的是,目前台灣的長照 2.0 政策有一部份財源是來自於菸稅,如果擴大禁止菸品販售,勢必會減少稅收,那麼究竟政府的立場是希望長照政策的資源增加還是減少?如此看來,這條修法是否能實現禁菸理想不得而知,不過檯面下的私菸問題、惡化稅損等可能情況,恐怕是很大的隱憂。《菸害防制法》的修法盲點三:阻礙產業發展禁止菸商廣告贊助,等於阻礙了現有受菸品業者支持團體之發展。事實上,目前許多菸商贊助的形式,僅是露出公司名稱,並提供受支持方所需的相關協助,但新版《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第十條「禁止菸品贊助或菸商名義掛名贊助任何活動」, 除了使菸品業者難盡自身社會責任外,亦會造成部份民間團體缺乏善款挹注,未來的服務量能將會被迫限縮。在最新修法版本中,也提高了吸菸年齡的限制,從 18 歲上修到 20 歲,此一變革或許是基於「擔心影響青少年健康」或對於「成癮性」之疑慮。然而,與同樣受「菸酒管理法」規範、並同樣具備影響健康且有成癮可能的酒類產品相比,菸品所受的拘束顯然過於嚴苛。酒商不僅可以掛名贊助,更可以直接針對特定酒類產品做廣告,且 18 歲即符合飲酒年齡標準,也未見主管機關欲上修飲酒年齡限制,反觀《菸害防制法》的修法,目前的方向恐怕有失公允。綜上所述,《菸害防制法》的立法初衷是防制菸害,以維護國民健康。然而,愈漸嚴格的修法,是否真能達到預期的嚇阻、減菸效果?還是只能消極應對吸菸者的需求,甚至造成更多「檯面下」的管理困境?或許政府該思考的是如何從根本的教育與社會支持做起,戒斷人們對任何事物的成癮與依賴。進入公眾討論平台參與討論,看看更多人的想法!本文章內容由「楊燕秋」提供。
daily-weekly
池上米做的爆米花「米米花」,成台灣必買米零食
提起台灣零食,你腦中會浮現哪些零嘴?最近有創意零食品牌以台灣稻米製成米的爆米花「米米花」, 酥脆又新鮮的口感引來網友紛紛留言推薦,採用高成本的黃金稻浪「池上米」推出不卡牙的爆米花,讓大家發現台灣米零食的創意與無限可能。結合在地元素,用台灣米做的台灣米零食很多人到國外旅遊,習慣購買當地特色零食當伴手禮,但具代表性的台灣零食是什麼呢?其實台灣常見零食如洋芋片、爆米花等產品原料以進口居多,創新零食品牌「Captain Danny 丹尼船長」發揮穀物加工技術專長,打造米做的爆米花「米米花」, 搭配黑糖珍奶、手炒鹽味焦糖等多種口味,讓台灣米變身獨特的台灣零食。希望深入結合在地元素,丹尼船長在研究全台各地稻米後,先以一年一期稻作的宜蘭冬山米作為原料,在網路累積大量推薦口碑後,也計畫結合更多不同特性的台灣好米。這次選擇以聞名海內外的池上米生產限量「米做的爆米花」米米花,帶來更高品質的享受。池上米做成的爆米花,官網獨賣限量引瘋搶要將米做成爆米花並不容易,生產製程非常複雜,必須調整許多參數設定,而且不同品種的米、含水量、生長環境的差異,都有可能成為影響產品的變因。每一種米都經過上百次的參數設定、調整,才能成功使米變成花的造型。米米花捨棄油炸,採用高溫烘烤保留超酥脆口感及米香,完全跳脫目前市面米零食的印象,讓吃過的人都相當驚豔,「原來米可以做成這麼不一樣的零食!」以池上米製造的米米花,獨特的膨鬆口感與誘人米香,搭配熱銷口味「岩燒海苔」, 目前限定丹尼船長官網限量獨賣,希望以更優質的原料回饋支持米米花的會員,勢必又再引發米粉瘋搶。丹尼船長以米創造出獨特餅體,結合多元口味,為台灣米食文化注入新創意,透過米米花證明台灣米可以成為獨特的台灣零食。丹尼船長將持續尋找優質米,深入結合在地元素,讓米米花成為更具代表性的台灣創意零食。代表台灣的零食,
daily-weekly
苦惱將 google 表單回覆輸出 Excel?透過 SurveyCake 輕鬆匯出多種表單回覆格式!
透過 SurveyCake, 除了能在問卷後台輕鬆查看完整回覆外,你還能自由輸出表單回覆為 Excel、PDF、SPSS 等格式,以利後續分析應用。本篇文章將會分享,如何在問卷後台查看表單回覆,以及一鍵輸出不同格式的問卷回覆。 在問卷後台上方的工具列裡,點選「明細匯出」就能輕鬆查看填答者填寫的完整內容。系統會針對表單回收到的回覆,自動繪製統計圖表,讓你一眼就能查看數據的分佈狀況。 如果你想將回覆輸出至 Excel 做更進階的分析應用,只要在明細匯出頁點選「匯出 Excel」鈕,就可以免費下載 Excel 檔案囉!你也可以將統計圖表以 PDF 的形式匯出,如此一來不管是工作或課堂報告,都能直接使用系統自動為你製作的統計圖表哦!最後就是研究生熱烈推薦的 SPSS 格式匯出囉!在明細匯出頁,你可以選擇以 SPSS 的形式呈現你回收到的答案,再透過右側的「匯出 Excel」鈕將需要的答案以 SPSS 的格式匯出,方便你進行更進階的數據分析。介紹完 Excel、PDF、SPSS 資料匯出的三種格式後,如果你不想每次跟團隊成員分享表單調查結果,都還要特地匯出問卷回覆的話,可以使用「公開結果」功能。只要把公開結果的連結分享給團隊成員,擁有連結的成員就能隨時查看最新的調查結果,在團隊溝通討論上也會更順利哦!公開結果分為兩種形式,一種為統計圖表,另一種為問卷明細。你可以自由選擇問卷結果的分享形式,方便和團隊成員溝通。SurveyCake 提供多種表單回覆的匯出格式,方便你進行更進階的數據分析。除了匯出回覆外,還能將表單結果分享給團隊成員,讓成員可以查看即時更新的調查結果,討論溝通更有效率。立即免費註冊 SurveyCake 會員,增強防疫又能減少人事成本!本文經 SurveyCake 官方部落格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如有任何問題或合作意願,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合作資訊
daily-weekly
《模里西斯我的家》:不管你是哪一族,打招呼直接親下去就對了
文:Cindy Koon 模里西斯社會速寫模里西斯是個殖民歷史使然的國家,本身沒有原住民。一九六八年獨立後,留在島上的人們不管原本是歐洲殖民者、印度契約勞工、中國商人、非洲奴隸等的後代,清一色統稱為模里西斯人。他們縱使講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祖先,卻因為身處同樣的殖民社會條件之下,衍生出一些共同的文化現象。而原本忠誠於自身特定種族的意識,也慢慢地演變成認定自己是模里西斯人的島嶼身分感,也就是現在模里西斯新一代強調的「多樣性的統一」(Unity in Diversity)。既然「模里西斯人」成為島上人民的新種族身分,隨著時間推移,不難發現,模里西斯人其實擁有許多共通的特質。當然,不一定每個模里西斯人都是這樣,但是這樣的特質已經嵌入了模里西斯人的基因,只是有沒有顯化出來而已。很多時候,當某個人表現出這些特徵時,你會聽到有人跟他開玩笑說「你是一個真正的模里西斯人!」, 意謂著這些特徵可能讓人覺得好氣或好笑,但也正是模里西斯社會一致認同與接受的事實。強烈的文化自豪感 Proud to be a Mauritian! 模里西斯是一個非常新的社會,從十六世紀初到現今的短短四百年歷史中卻經歷了重大的動盪和變革,其發展特點中更多的是進化,而不是革命。儘管模里西斯被英國接管和統治了一百五十八年,強大的法國語言與文化遺產仍然存在,又比其他擁有相似殖民史的島嶼受到更多的南亞和東亞影響,如果要用一句話來代表模里西斯文化,「多元文化主義」絕對是最適合的。雖然現實層面上不太可能永遠如此完美和諧,但模里西斯人承認島上的多元種族和宗教文化多樣性是一項社會潛規則。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島上,基本上無能為力,只能接受社會的本質,尊重其他人,共同生活。畢竟能有機會生活在這麼漂亮的島嶼上,夫復何求!正因如此,模里西斯人對於彼此的宗教和傳統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這種多元文化主義既出於必要,也是模里西斯人共同認同的重要元素。模里西斯人以熱情好客而聞名,富有感染力的模里西斯微笑說明了一切。大多數模里西斯人都超級愛國,並會自豪地向其他人展示家鄉天堂般的美景與豐富的文化遺產。沒聽過模里西斯的人可能不容易了解這種自豪感,但聽過模里西斯或去過模里西斯的人都會非常認同,畢竟能夠住在天堂島嶼上,多令人稱羨啊!跑最快的是八卦和謠言「在模里西斯不能幹壞事,你屁都還沒放,別人就已經聞到了。」這句讓我笑到翻掉的話是我爸跟我說的,一開始我還沒聽懂,但回到模里西斯就學七年多後總算深刻體會,原來這就是八卦的力量。模里西斯島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沒有很廣,以至於一個模里西斯人可能至少聽說過另一個人的姓氏,或是經由朋友或親戚知道他們。透過這種方式,人們在社會上和地理上能夠相對輕鬆的「放置」彼此。但或許也是因為生活相對簡單,大家聚集在一起時真的很愛聊八卦,或是散播別人家生活瑣事的謠言。「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用在模里西斯,再貼切不過。模里西斯人聚在一起時,最常聊的話題不外乎政治和足球,其次就是分享小道消息。我有一次從學校回家路上臨時前往購物中心買朋友的生日卡片,之後一踏進我爸的辦公室,他劈頭就問我剛才在購物中心幹嘛,而且旁邊還有異性。原來是我爸的朋友在購物中心瞄到我,直接打給我爸說他看到我,然後旁邊還有一些男生 (事實上那些男生只是剛好出現在我旁邊的陌生人)。我就這樣被以為我跟男生去幽會而被我爸唸了一頓。不正確的指控當然讓人生氣,但我在模里西斯待愈久,發現自己也開始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講話時的比手畫腳是一門藝術模里西斯人是把手勢和肢體語言發揮得相當淋漓盡致的族群。雖然比手畫腳在不同的文化與傳統下會稍嫌不禮貌或過於情緒化,但在模里西斯,一邊強調觀點一邊揮舞手勢並不少見。而且模里西斯人通常比較喜歡誇張的講話方式,為了加強說話時的抑揚頓挫,便不知不覺加上了很多動作。對於模里西斯人而言,比手畫腳是交流時表達自己一種非常自然的方式。我剛到模里西斯時,很快就跟當地模里西斯人一樣,只要是不認同、不同意或煩惱時,講出口的句子一開始都一定伴隨著感嘆聲「Ayo!」, 手再相當自然地往前舉起,頭左右搖晃。我媽媽很不喜歡我在講話時把手舉在半空中 (其實有點像跳印度舞的手勢), 覺得不太禮貌,但我每次都回答她,誰叫我有模里西斯人的基因!對我而言,這類肢體語言真的就像是與生俱來,倒是花了點時間才收斂很多。其實模里西斯人喜愛講故事,溝通時喜歡冗長的細節敘述,多了手勢和動作為輔助倒也不是壞事,而且更多了一份渲染力。家族團結力量大家庭在模里西斯的社會裡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雖然不同種族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家庭黏著度 (比如印度裔模里西斯人會比克里歐家庭來得更注重), 但普遍來說,不管何種文化背景的模里西斯人,都和自己家族有一定程度的緊密聯繫。具體表現可以是參加家族生日、婚禮或聚會。很多家族都是三代同堂住在一起,就算不住在一起,也可能是同個區域、同條街。由於模里西斯社會相當重視家庭團結,所以多數人都會以家庭為中心,把家庭的需要放在自己前面。此外,同族通婚也是常態。事實上,在選擇約會或生活伴侶時,一個人的種族通常被認為比社會經濟階層更重要。與非自己族群的人約會或結婚,通常會面臨遭到家人反對的風險,因為傳統觀念認為,跨種族婚姻會導致婚姻衝突或離婚,姑且不管這樣的認知是個人喜好或是預期的社會習俗,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想鞏固自身種族的血脈傳承。當然,今日社會裡,愈來愈多模里西斯年輕人走上了跨種族婚姻之路,但大多都會經歷一場家庭革命。我記得小時候爸爸跟我說過,我中國爺爺因為沒有資源或能力尋找華裔背景的結婚對象,後來跟我印度奶奶結婚後,反而被當地華人排擠。又因為那個年代不太認可跨種族婚姻,受了很多委屈,所以當婚後接連生了十個小孩,爺爺就一直灌輸小孩要娶華裔伴侶以符合社會期待。最好笑的是,我爸也把這樣的觀念從小灌輸給我。可見種族群體和父母對當地人在選擇伴侶上,仍有非常大的影響。步調慢但腦子動很快多數人對於島嶼國家的刻板印象通常都是人很熱情、很好客,積極正面的態度彷彿是島嶼人的先天基因。模里西斯人也不例外,熱情、友好和樂於助人往往是觀光客對於模里西斯當地人的第一印象,這些特點對於以旅遊業為主的模里西斯也非常有利。又因為模里西斯的多元文化歷史,大多數模里西斯人對於不同的文化都抱持開放態度,也接受外國人的不同習俗與方式。此外,在模里西斯社交圈中,人際關係網絡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透過不斷擴展自己的社交圈來建立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信譽。自一九六八年獨立以來,模里西斯慢慢地從低收入農業經濟發展成了中等收入的多元經濟,這可不是天生好客的結果。模里西斯人在這五十幾年內展現了積極向上的力量,搭配著樂觀進取的態度,在島上匱乏天然資源的條件下,依舊讓國家經濟持續朝穩定發展的路途邁進。模里西斯人歷經幾百年的殖民,在某種程度上演練出了超強適應力,對於周遭環境相當機敏,也會從中尋找可以成功的因子。不過呢,模里西斯人辦事效率不太好,而我只能說這可能就是住在天堂島嶼的自然步調。我在模里西斯二十幾年的經驗是,不管社會進步與否,當地人可都是百分之百地把生活純樸的簡單步調應用在工作中,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都這樣想:「畢竟都住在天堂島上了,怎麼可以有時間壓力呢?」賭博項目是聊天好話題模里西斯有很多合法賭博的方式,可以去賭場賭博、賽馬場賭馬、看電視轉播玩足球運彩、買彩票、刮刮樂等。對於模里西斯人來說,賭博已經是生活中一個重要部分。不管是和朋友或家人在一起,賭博都是茶餘飯後一個令人興奮的話題。在模里西斯,賽馬賭局就像是台灣的樂透一樣,是一項全民運動!只要賽馬季節到了,周末就會看到四處排隊投注的人群。僅次於賽馬投注,足球也是全國性的痴迷。模里西斯人對體育充滿熱情,無論是在體育中心還是海灘上也都有充足的機會參加體育活動,但對許多人來說,體育是用來觀看的,不是用來玩的,所以大家一起一邊看電視轉播一邊玩運彩,是件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對於歐洲足球,模里西斯尤其是十足的鐵粉,不管在國家電視台或當地報紙上都是被密切關注的話題。大家會把自己喜歡球隊的足球隊服穿在身上,甚至把球隊的旗幟綁在院子裡的樹上,海報和紀念品也隨處可見。不過,這些比較是屬於男性友人間的樂趣,彩票相對來講更老少咸宜。在模里西斯,不管是超市或加油站都能輕易買到彩票。對於當地人來說,一張小小的票券,承載了許多人的發財夢。「模」式打招呼,一「親」即發法國統治模里西斯只有短短一百年。法國於一八一○年英法拿破崙戰爭戰敗後,直到一八一四年和英國簽訂〈維也納條約〉, 才正式將模里西斯讓予英國。條約第八條約定,法國人可以保留土地與財產、風俗習慣,也能繼續講法語,並在民事和刑事審判中使用法國法律,這讓模里西斯至今仍保留法國的習俗。其中最潛移默化就是以親臉頰的方式打招呼。不管是親朋好友或初次見面,甚至泛泛之交,男女之間、女女之間,見面第一件事就是輕碰臉頰,然後嘴巴發出「啾」的聲音。在模里西斯,一般是右左臉頰各親一下,男性之間則多半是握手。多數人覺得親臉頰打招呼很浪漫,但在模里西斯,這樣子打招呼似乎更是拉近了各種族之間的距離,不管是印度裔、非洲裔、法裔、英裔或華裔,統統都是親臉頰打招呼且樂在其中!令人哭笑不得的獨特華人姓氏模里西斯一九六八年獨立後,政府在做人口普查與紀錄時碰到了一個難題:華人的名字很長,尤其是三個字的,官員不知道哪個是姓哪個是名,陰錯陽差之下,華人的全名就變成了姓氏!「祖先」的全名,變成了所有後代子孫的姓氏。這種特殊的姓氏有個優點。只要詢問姓氏,就知道對方歸屬於哪位祖先。以我當範本,我在模里西斯的全名是「Cindy, Koon Po Yuen」—— 因為「Koon Po Yuen」是我爺爺的全名 (管保源)。「管」本來才應該是我的姓,偏偏當初官員不知道想什麼,整個「管保源」就這樣成了我們家族的姓氏,我爸的全名就成了「Robert, Koon Po Yuen」。模里西斯以前考試都是用填塗卡答題,這件事在寫學校考卷時實在有夠麻煩,因為實在要塗太多黑格了!全世界最貴郵票之一一個陰錯陽差的小舉動,讓一張小小的郵票變成了舉世聞名的珍稀郵票,這個故事發生在模里西斯。英國殖民時期,當時的模里西斯總督夫人為了寄送由她主辦的舞會請柬,請一位手錶製作工人伯納特 (Joseph Osmond Barnard) 仿照當時的英國郵票圖案與刷色,製作模里西斯第一套郵票。一八四七年,模里西斯郵政局成功發行了一便士紅色和二便士藍色兩種郵票,各五百枚。這批郵票大部分被總督夫人用於請柬,剩餘少量公眾發售。後來,由於發現設計有誤,伯納特把「Post paid」(郵資已付) 誤刻為「Post office」(郵政局), 續用計畫隨之打消。發行量少,用於請柬的多數又被丟掉,隨著時間洗禮,最後剩下各不到十幾枚的兩種郵票因之顯得特別珍貴,在拍賣場上以驚人天價進行拍賣。雖然設計錯誤是這套郵票的特徵,但很多郵票專家認為其真實性仍有待論證。可是無論如何,一套郵票中誕生了兩枚世界珍郵,也是傳奇。一九九三年,模里西斯某財團付了兩百二十萬美元買下兩張未使用的郵票,目前保存在模里西斯藍便士博物館 (Blue Penny Museum) 內。世界上另一個可以看到兩枚郵票擺在一起的地方是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郵政博物館。全國免費的教育與醫療模里西斯一九六八年獨立後,政府視教育為國家發展重要關鍵之一,投入了大量人力資源和金錢。為了讓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受教權,模里西斯人可以從小學一路免費念到大學,教科書和公共交通工具也免費。目前在模里西斯,十六歲以前需要接受國民義務教育。公立學校遵循英國教育體系,私立中小學則傾向於遵循國際學士學位課程或法國教育系統。不管是公立或私立,所有學校都必須教授英文和法文,還可以再選擇第三語言 (通常是在家裡會說的語言), 主要包括印度文、中文、泰米爾文、泰盧固文等。其他語言包括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教學方式則因學校而異。模里西斯沒有健保,但提供了完全免費的醫療系統。島上的公共醫療保健基礎設施包括五家主要地區公立醫院、四家專科公立醫院、兩家公立地區醫院、兩個心臟專科醫院。免費的醫療系統滿足了島上七成居民的需求,剩餘的多半選擇自費前往收費較高的私人診所和醫院。由於公立醫療一直面臨人手不足、人力資源分配低下和低效率行政系統的挑戰,去公立醫院就醫都得等非常久,模里西斯政府二○二一年初啟動了電子醫療系統,希望能讓整個系統現代化,過渡到以技術為基礎的醫療服務。賽馬能促進和平!模里西斯的賽馬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一八一二年英法拿破崙戰爭後。那時候之所以創立賽馬俱樂部,目的是想讓法國殖民者與征服模里西斯的英國政府和解。創辦人們確信,經過多年戰爭,賽馬的歡樂氛圍將促進兩個族群之間的團結,並確保社會和平與和諧。當時新任的英國總督與他的法裔妻子就相當積極地支持賽馬俱樂部,甚至提供了俱樂部第一個比賽金盃。一個簡單的初衷,讓賽馬在模里西斯人心中烙下了屹立不搖的地位,歷經兩百多年後,賽馬在模里西斯現代社會裡已經演變成了全民運動,是當地人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模里西斯的賽馬專用「戰神賽馬場」(Champ de Mars) 是南半球最古老的賽馬場,位於首都路易士港。模里西斯的賽馬季是每年三月到十二月,賽季中每個星期六或星期日都有比賽。雖然每個人都可以賭馬,但由於打從殖民時期賽馬就是上流社會的象徵,有錢人都有自己的馬廄、馬匹和騎師,在賽馬場也有自己的包廂,賽馬成了在模里西斯唯一能感受到社會階層劃分明顯的活動。親臨賽馬場有一種致命吸引力。就算對賽馬興趣缺缺、對賽馬規則一竅不通,只要到了現場,感受好幾萬人在槍聲一響馬兒衝出時的歡呼,以及馬匹奔過終點線贏家們如雷貫耳的吶喊,就算沒有花錢賭馬,那一瞬間都會覺得自己是個贏家,難怪賽馬活動每次都是盛況空前。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模里西斯我的家:揭開神祕面紗!天堂島嶼的 81 個夢幻美景與文化趣聞》, 時報出版作者:Cindy Koon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歐洲人人嚮往的頂級度假與蜜月勝地――模里西斯共和國――是一座八百萬年前因火山爆發而形成的島嶼,四周被全世界第三大珊瑚群島圍繞,島上地形千姿百態,從世界級奇觀的海底瀑布、不可思議的七色土、可以散步的火山口到能入內一探究竟的熔岩管,坐擁得天獨厚的美景。另一方面,由於歷經多重殖民,從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再到英國人,非洲人、印度人和中國人也乘著歷史巨輪抵達,模里西斯累積了豐富的文化資產,衍生出極為獨特的多元人文風俗,人人充滿了強烈的文化自豪感。來到模里西斯,標準配備海上運動和陽光沙灘之外,陪獅子散步、被亞達伯拉象龜包圍、搭直升機直擊海底瀑布、高空跳傘、海底摩托車、和海豚共游、造訪抹香鯨棲息地、騎四輪越野車穿梭甘蔗田...... 模里西斯的精彩與多元超乎你我的想像。更有意思的是,模里西斯沒比新北市大多少卻有兩個世界文化遺產,明明是海島為什麼吃海鮮一點也不便宜?何以被稱為「渡渡鳥之國」? 冷飲阿嚕達 (Alouda) 又有何魔力足以溫暖所有當地人的心?不論是碧波萬頃還是私房的碧海藍天,出自上帝之手的模里西斯,絕對會顛覆你對度假島嶼的認知。「我在模里西斯長大,深深感受這座島嶼擁有某種特殊魔力,會讓任何踏上的人著迷、動心。」――Cindy Koon
daily-weekly
《腸理》:俗諺「吃冷飯」是指待遇不好的意思,其實這樣吃反而能增加腸內菌的養分
文:國澤純 (Jun Kunisawa)「易胖程度」與腸內環境腸道擁有「超乎想像的影響力」在〈第 1 部〉, 已經談過腸內菌對我們的體質、能力和健康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的更深遠,以及關於腸道的特徵。應該很多人會疑惑,所謂「比想像中更深遠的影響」究竟有多廣泛。因此,這裡就把焦點放在多數人都關心的事情 —— 肥胖和過敏性體質、疾病,以及與新冠病毒等傳染病有深切關聯的免疫力 —— 上,來看看腸內菌和腸道對我們的影響,還有我們該如何努力才能從中受惠。而第一個話題就是「易胖、易瘦」的體質。後面來談談在我們的最新研究中,會影響日本人體型的「瘦菌」。為什麼日本人常吃白飯,「胖子」卻很少?二○一三年,日本和食入選為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其中一個原因是「具有足以支持健康飲食生活的均衡營養」, 為全世界奠定了「日本和食有益健康」的印象。然而另一方面,近年卻出現了「斷醣減肥」「戒碳水減肥」, 鼓吹不吃米飯等碳水化合物,於是「包含很多致胖的碳水化合物」的印象,也與日本和食「健康」的印象一起成為大眾根深柢固的觀念。而且肥胖會引發各式各樣的疾病,因此可以說日本和食包含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印象。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印象影響下,日本和食有了重大的變化。即使都稱作「日本和食」, 實際菜色也會隨著時代而大幅改變。舉例來說,「國民營養調查」調查了日本人的蛋白質攝取量變化,指出近年來肉、魚等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一直多於豆類、豆腐和穀物的植物性蛋白質攝取量。但是,這個傾向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如果往前追溯,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在一九七九年,首度超越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在這之前,日本人攝取的植物性蛋白質都比較多。再更往前追溯的話,一九六六年日本人對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動物性蛋白質的將近兩倍;在戰後的一九四七年,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則是動物性蛋白質的三倍左右。當時,日本人都是從糙米、大麥、紫穗稗和小米等雜糧、豆腐和味噌等大豆食品攝取蛋白質。但這項調查證明了這些食品的攝取量正逐漸減少,這數十年來已轉變成以動物性蛋白質為主。造成這種現象的背景 — 在於過去不像現在能隨意取得肉類和魚,也沒有長期保存的條件。每一百公克糙米所含的蛋白質量為六。八公克,比白米的三。五公克還多,但是遠比每一百公克豬里肌肉所含的二○. 九公克蛋白質要少。以蛋白質含量來看,肉類的確更豐富。但是,這並不是造成當時的日本人都骨瘦如柴的原因,他們只是用以穀物為主的碳水化合物來維持體能。證據就是有一份報告指出,日本人的腸內菌裡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的細菌數量,比其他國家的人要多。這是早稻田大學服部正平教授團隊,在二○一六年的科學期刊《DNA Research》上發表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了一○六人的腸內菌叢,與美國、法國、俄羅斯、中國等共計十一國的國民腸內菌叢平均數據比較。日本人數量最多的腸內菌是「布勞特氏菌」, 雙歧桿菌的數量也比其他國家多。布勞特氏菌的特徵是專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纖維、抗性澱粉、難消化性寡糖,藉此生成有益我們身體的短鏈脂肪酸。不建議「斷醣」不只是因為會復胖從幾年前開始,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的減醣飲食已經落實成為一種熱門的減肥法。但是從腸道和腸內菌的觀點來看,我並不建議隨便「斷醣」。因為在日本人的腸道裡,專吃碳水化合物中的膳食纖維、抗性澱粉和難消化性寡糖的腸內菌特別多,要是不顧後果地隨意限制飲食,可能會引發如下的負面循環:「短鏈脂肪酸」除了促進代謝以外還有很多效果,所以斷醣除了能控制體重以外,還很容易失去「強化免疫屏障功能」「促進能穩定血糖的胰島素分泌」「預防和改善生活習慣病」這些健康效果。用這些來交換一時的減重和減脂,代價未免太大了。「和腸內菌結盟就會瘦」? 前面已經提到,腸內菌只不過是因為我們的腸道環境適合棲息,才會存活在那裡。人類不能任性地想留住腸內菌,卻不給予任何養分。如果你很想進行斷醣減肥法,最好連腸內菌的作用也一起考慮進去。主食是白飯的人,建議在白米裡添加大麥 (麥片或糯麥) 煮成麥飯,或是添加燕麥。這樣可以攝取到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為各個腸內菌提供養分,而且也能減緩醣的吸收速度、抑制血糖上升。麵包和義大利麵也不要選擇百分百精製小麥製成的,而是改用添加全麥麵粉的產品。如此便能自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將碳水化合物從減肥的大敵變成強大的同伴。與常吃全麥麵包和義大利麵的歐美國家相比,愛吃白飯的日本人較少從穀物攝取膳食纖維。改吃全麥麵粉或添加大麥的米飯,是與腸內菌融洽共生最有效的第一步。白飯要吃「冷飯」碳水化合物是膳食纖維和醣類的合成物。白米是碾磨糙米、除去富含膳食纖維的米糠後製成,可以算是「醣塊」。醣類進入人體後會在胃和小腸消化吸收,變成在血液中循環的葡萄糖 = 血糖,其數值就是血糖值。葡萄糖是驅動大腦、肌肉、內臟的能量來源,但攝取過量會變成中性脂肪囤積起來。所以才會說「吃太多醣會導致肥胖」。因此,建議將主食的白飯換成富含膳食纖維的糙米或麥飯、燕麥做成的燕麥片,如果你實在不太喜歡吃這些的話,還是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吃白飯。那就是白飯不要剛煮好就吃,而是放冷了再吃。冷掉的白飯裡抗性澱粉會增加。一般澱粉會經過消化酵素分解後被小腸吸收,但是變成抗性澱粉以後,構造就會變得複雜、無法靠消化酵素分解。於是,原本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也和水溶性一樣可以成為腸內菌的養分,製造出有益我們身體的短鏈脂肪酸。由於抗性澱粉的檢測法是近年才有的,所以無從得知以前的人攝取了多少抗性澱粉。不過,考慮到以前的人不像現代有電子鍋和微波爐、能夠隨時吃到熱騰騰的米飯,可以推測他們比現代人吃了更多冷飯。以前的人應該都在不知不覺中,採取了腸內菌偏好的白飯吃法吧。雖說是冷飯,但只要摸起來不熱就可以了。想想我們在裝便當或是捏飯糰時,不也會先讓白飯冷卻嗎?用相同的訣竅來準備就好。俗諺的「吃冷飯」一說,是指待遇不好、遭到冷落的意思,不過這樣吃卻能增加腸內菌的養分,反而可以說是待遇優渥吧。「只吃○○減肥」會破壞腸道環境限制醣類攝取時,要多吃肉和魚、蛋等動物性蛋白質來彌補減少的碳水化合物,這是減肥的「正統」作法。幾乎所有動物性蛋白質的胺基酸評分 (代表蛋白質營養價值的指標) 都是滿分,但是不能只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當作打造身體的重要營養素。如果營養失調,腸內菌就會缺乏養分,造成腸內菌叢失衡。而且,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也有害。肉類、蝦、蛋、起司等食品所含的膽鹼和左旋肉鹼被腸內菌分解後,會代謝出三甲胺 (TMA)。然後三甲胺再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裡,血液裡的三甲胺濃度越高,就越容易引起動脈硬化,或是造成心肌梗塞、腦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膽鹼有助於維生素發揮作用,左旋肉鹼則有燃燒脂肪的效果,但是嚴禁攝取過多。不管再怎麼有益健康,「嚴重偏食」會造成營養失調,進而導致腸內菌失調,可能會帶來害處。不論什麼食材都是同樣的道理。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腸理:一直困擾你的健康問題,都和腸內環境有關》, 如何出版作者:國澤純 (Jun Kunisawa) 譯者:陳聖怡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你的健康和未來,取決於棲息在腸內的未知生命體:腸內菌 近 10 年的科研證實,腸內菌不僅與 肥胖、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癌症等生活習慣病有關,也攸關睡眠和壓力、失智症和憂鬱症等精神狀態,更可作為新冠病毒等傳染病患者的重症化風險指標。人體的細胞總數有 30-50 兆個,體內的腸道菌量卻可多達 100 兆個。 腸內也聚集了全身一半以上的免疫細胞,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因此,提升免疫力最好的作法,就是讓腸道健康。打造最佳腸內環境的 3 大策略:最新研究證實,有些被視為「壞菌」的微生物,其實會產生良好的作用。此外,透過吃腸內菌喜歡的食物,會產生有益健康的代謝物,這些代謝物就叫作「後生元」, 是現今備受矚目且攸關人體健康和長壽的關鍵。 本書融會大量最新研究,讓想在百忙當中維護自身和家人健康、改善身體不適、降低年齡造成的不良影響的人,理解腸道與腸內菌的神奇世界,用正確的知識與飲食習慣,管理好自身及家人的健康,是每個家庭都該珍藏的健康寶典。 毫無疑問地,腸道、腸內菌,以及細菌叢所生成的物質 (後生元) 對我們身體的影響遠比多數人想像中的更為廣泛,而且龐大 (如:運動能力、疲勞、虛冷、皮膚粗糙、過敏等體質問題,還包括肥胖、老化、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壓和癌症等生活習慣病,同時也與失智症、憂鬱症和壓力等精神狀態有關)。本書是根據近 10 年取得飛躍性進展的研究、科學性的準確數據所編寫而成。書中不只會說明細菌的特徵和機能、腸道的結構之外,還會分享「可以吃什麼來增加哪些對身體有益的菌」。
daily-weekly
雲端盛事!AWS雲端高峰會7月10日線上登場,還能遠端參戰AI自駕車盃賽
一年一度的 AWS 台北高峰會,今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改以線上的方式進行,並將於 7 月 10 日重磅登場。儘管沒有實體活動,但這場線上盛會仍保有 AWS 活動一貫的高品質與精彩度,令不少科技人引頸期盼。而其中的 AI 自駕車競賽,更是本次盛會的重頭戲,許多機器學習工程師將在這場線上比賽中,展現自己的豐碩成果,並爭取榮耀。7 月 10 日 AWS 雲端高峰會,線上舉行廣邀科技人參與無論是想要了解產業解決方案 (Business Track) 或是雲端開發技術 (Technical Track), 與會者都能在這場 AWS 雲端高峰會中,透過滿滿 42 堂線上講座,獲得豐富的雲端技術交流,並滿載而歸。精彩的議程內容包括中英文主題演講,可以看見最落地的產業應用,以及台灣企業最矚目的技術領域。此外,還有 AWS 最經典的雲端培訓日「 AWSome Day 」, 讓與會者可以掌握 AWS 最核心的技術。活動中,AWS 也提供完整的 Builder 學習途徑,不論是架構師、開發者、資料科學家、系統管理者、DevOps 工程師,都能藉此學習最新的雲端技術。更貼心的是,AWS 也提供線上專家一對一諮詢,讓業界同好得以線上交流、互相學習。除了學習,也要應用。AWS 雲端高峰會中也舉辦 Hack for Good 線上黑客松,讓開發者可以藉此精進技術;另外,還有 DeepRacer League 線上 AI 賽車,讓全球工程玩家一起競技一番。說到 AWS 主辦的機器學習自駕車比賽「DeepRacer」, 絕對是 AI 界的重要盛事之一。AWS 每年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機器學習好手參賽,在 AWS 的技術基礎下,即使是一般技術人員也可以訓練機器學習模型、在賽車場競速。這場比賽在 2019 年 AWS 台北高峰會推出後廣受好評,來自交通大學學生朱詠嘉 (Roger) 更代表台灣參賽,並獲得了世界大賽第三名的佳績。今年的 AWS DeepRacer 自駕車競賽,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取消了實體競賽,不過 AWS 仍透過舉辦線上比賽,邀請所有對機器學習有興趣的人,都能在自家電腦前參與這場盛會,並透過趣味性十足的 DeepRacer 獲得機器學習的基礎,探索強化學習 (Reinforcement Learning, 簡稱 RL) 技術。時間:2020 年 7 月 10 日內容:立即報名: AWS DeepRacer 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動駕駛的夢想【立即報名示範課程】AWS 機器學習線上入門示範精華課程作為高峰會中的重點活動之一,趣味十足的 AWS DeepRacer 自駕車競賽,非常值得一談。首先了解,什麼是 DeepRacer: 簡單來說,DeepRacer 就像是一台可以被訓練的遙控車,而訓練的方式就是透過「強化學習」進行。強化學習其實也是機器學習的一種,主要強調如何基於環境而行動,並獲得最大預期效益。所以 DeepRacer 的趣味與學習重點是如何優化程式、給予這台自駕車適當的獎勵機制,刺激它可以產生獲得最佳利益的慣性行為。AWS DeepRacer 除了讓人可以透過趣味十足的方式開始強化學習,也提供非常完善的環境,如工程玩家可在 Amazon SageMaker 建立模型,然後在 AWS DeepRacer 3D 賽車模擬器賽道輕鬆地訓練、測試和重複練習。當模型訓練完成後,即可將強化學習模型部署至 AWS DeepRacer, 體驗真實賽車的精彩刺激感受。在去年的拉斯維加斯大賽中,實體競賽是將模型下載至 USB, 並使用平板裝置連結到車子的儀表板,以控制自駕車。而今年的線上虛擬競賽則是由工程玩家直接線上提交模型,由系統試跑車輛、進行評估。為什麼 AWS DeepRacer 備受機器學習玩家歡迎?自動駕駛、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這些科技界熱門的關鍵字,對大多數人而言或許有距離感,也讓人不知該如何入門學習。不過有 AWS DeepRacer 的問世,讓機器學習的進入門檻降低不少。由於 AWS 的工程師完成了 DeepRacer 背後所有複雜的演算法與工程,提供了完整的自駕車訓練環境,讓工程玩家只要訓練好模型並部署到車上,就可以體驗自動駕駛,並在不斷優化的過程中探索強化學習,獲得成就感。今年的 DeepRacer 重頭戲,就是「全球自動駕駛賽車聯盟 AWS DeepRacer League 」線上大賽,將同步在 7 月 10 日的 AWS 台北雲端高峰會上舉行,參賽者們可以坐在電腦前,與來自全球的玩家線上飆速。而在 DeepRacer 正式比賽前,為了讓更多人體驗到 AI 與機器學習的正面效益,AWS 也提供線上課程,透過示範教學輕鬆開啟機器學習之旅;課堂上除了可以獲得機器學習的基礎概念外,在 AWS DeepRacer 的感官視覺刺激下,將能更有效探索強化學習。無論是否想要參賽,作為機器學習 / 強化學習的入門課,這堂線上課程都會是很棒的學習資源。時間:2020 年 6 月 24 日 (三) 下午 2:00~3:30 講師:Bob Yeh, Startup Solutions Architect, AWS 議程:
daily-weekly
四分衛阿山《荒路夜歌》:第一次在北京開唱,準備登場時才發現「哇靠!鼓組還沒有組裝完成啊!」
文:陳如山 (阿山) 2 月 北京黑人問號跌落滿地乒鈴乓啷的 2002 年 1 月 24 日四分衛參加 Channel V 第八屆的「華語榜中榜」而第一次飛北京,當時還從澳門轉機遇到了小郭的高中學弟,他當時因為工作的關係每個月要跑大陸一兩次,相對比之下我們簡直就是土包子,擦肩而過簡短的寒暄再見面已經是十幾年某場台中的表演之後了,他現在自創了品牌,項目是工程醫學用的空氣檢測機,已經和當時舟車勞頓的他很不一樣了,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日子在不同人的身上經過了不同的地方就會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很多擦肩而過的人都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拚命努力,當然也包括了從小聽四分衛長大的朋友,這樣的突如其來碰面機會和際遇越來越多,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在內心深處因為歌曲得到成就感的同時難免會有一些汗顏。在接近首都機場的時候從空中看著機艙外一片遼闊黃土,期間飛越了許多民宅和建築設施,就好像是一幅油畫的層次只用了咖啡和土黃色的顏料,偶而有些細細的藍白相間的線條和許多深灰色大小不一的長方形,那樣的彩度和台灣的景觀真的很不一樣覺得新鮮無比。帶著興奮的心情入關再出了機場,吸了好多冷空氣再坐上巴士看著高速公路旁光溜溜的樹,途中經過某個二樓高的建築物有幾張大大的看板廣告,藍色為背景的看板上阿諾史瓦辛格豎起了大拇指,旁邊幾個白色的大字寫著「步步高 麗聲 DVD」, 我想起了之前廣告公司的教育訓練。訓練的課程很長,幾位講師口沫橫飛接二連三地上陣,很抱歉的是,很多我都印象不深了,但記得很清楚的是關於戶外看板的訊息要在三秒鐘一目瞭然這個部分。有些事情就是要簡單明暸想要多說或多解釋些什麼都先放到後面,有興趣你就會想辦法追,沒感覺也不勉強,阿諾在魔鬼終結者第一集到第二集從邪轉正,他最有名的對白「I’ll be back」就像直白的廣告看板一樣容易被大家記住,這慢慢地說的三個字背後的意義得歸功於電影劇情醞釀的部分,所有簡單的字眼都來自於不簡單的事物和經歷,那些在背後必須依靠時間來堆疊的過程有些看得見,有些看不見,後來我才發覺原來簡單,其實真的不簡單。巴士直接開到了北京工人體育館彩排,下車時有幾個人問我們蔡依林和張惠妹有沒有來?看我們四個男生還問我們是不是 F4? 我說「F4 高多了我們是四分衛,沒聽過吼?嘿嘿~」然後我就背著吉他趕緊往場館裡走去,留下他們幾個人黑人問號跌落滿地乒鈴乓啷的。就算是唱卡拉彩排還是要花一些時間,演唱會導演拿著本子仔細跟我們講解流程,舞台上的鼓已經架好之後,主持人吳大維跑來台前跟我們串門子,摸摸鼓棒打打銅鈸,阿玩正在講解每個鼓組的細節,然後來回唱了幾次也讓節目組大致了解了歌曲的流程,我看著小郭代替沒來的阿辰彈 Bass, 雖然是裝個樣子但 Bass 在他身上感覺很長還是很不習慣。準備離開的時候我在洗手間看著馬桶裡結著一層薄薄的冰,緊接著新陳代謝讓溫暖的液體順勢把冰敲破,我忽然發覺自己真的來到一個很冷很冷的地方。一行五人入住了威斯堡飯店,飯店的房間號碼是 1111, 室內寬敞無比還有玄關和拉門,我打開電視螢幕裡日本歌手槙原敬之正在熱烈地唱著,那是一首有點 Jazz Swing 的歌曲,阿玩忽然跟我說有時候歌結束在小調的和弦也很有味道。我思考了一下,想像著 Em 和弦的畫面是一片深綠色的森林,森林裡的樹葉被風吹著沙沙作響,落葉隨著空氣的對流飛起又落下,偶而有點光線從樹叢的縫隙鑽了出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肚子好餓,我打電話到虎神和小郭那間說:「一起到樓下吃牛肉麵吧!」等待電梯的時間因為飢腸轆轆的胃而覺得漫長,看著樓層顯示器一個一個亮起依序往下降更是心浮氣躁,好不容易電梯門一開,不耐煩的一行人看著電梯裡倒吸一口氣,因為電梯裡面站著一位我們都認識的電影明星楊紫瓊,《臥虎藏龍》裡俞秀蓮一把斷劍停靠在玉嬌龍的頸部還歷歷在目,所以當看到時裝版的本人的時候會有時光錯亂之感,我不知道時裝版的楊紫瓊要去哪裡?出了電梯之後小郭得意地說「她剛有跟我點頭誒」, 我和阿玩同時說「我也有啊」, 巨星就是巨星無論何時何地永遠面面俱到。蘇氏牛肉麵一碗人民幣五元比想像便宜,可樂一罐人民幣六元卻比台灣貴覺得新奇,牛肉麵的肉片很薄吃起來很爽快,而湯頭左邊還蠻清澈看得見蔥花載浮載沉,右邊是濃濃的辣椒和辣油吧,拉麵的麵條口感也不錯,我想這大概就是北方的味道吧。十八九歲的時候很喜歡去南陽街附近的一家聯合麵店吃麵,四川口音的煮麵師傅聲音宏亮,手臂上有看起來像是部隊的刺青,他和店裡的幾個忙來忙去的老頭子感覺都像是外省老兵,當時是 1989 年左右,我經常一個人去造訪也和朋友或和同學去,有時候和同事下班後騎摩托車趕去,假日和女朋友約會的時候也去,吃麵的時候的話題一句也記不得,只記得當時一碗牛肉麵 80 元對學生有些貴,所以附上一碗清湯的炸醬麵也是很好的選擇,每次要去吃麵的時候內心小劇場都在二選一而焦躁不已。大概在 2000 年初老兵們忽然都不見蹤影,而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年輕人在忙進忙出,店內店外也煥然一新,口味大致沒變,但吃起來就是少了一股勁,原來當時店內宏亮的嗓音和那樣破破舊舊的感覺就是一種無法取代的裝潢。記得到了 2003 年左右新的店也消失不見變成了飲料店,我最愛的麵條和湯頭從此在這個星球消失不見,刀切麵條的口感絕佳搭配香辣的湯頭,是這輩子難忘的回憶之一,現在聲音和影像都可以儲存到電腦裡,什麼時候味道也可以呢?晚上坐了計程車來到天安門拍照留念,整個廣場都沒有什麼人,就我們幾個跑來跑去,往小巷弄走去遇見一家雜貨店,大夥瞎起鬨說要買冰棒吃,打開冰庫脫下手套拿冰棒的時候意外發現冰庫裡還比較溫暖?幾個人驚呼連連手忙腳亂地測試溫度,老闆問說:「你們南方來的啊?」我們回:「對啊台灣!」其實內心著實愣了一下。後來大家人手一支冰棒往巷弄走去,天氣冷到冰棒一直不會融化,一下子忽然尿急,四個人一人一手拿著冰棒舉高高害怕公廁的味道沾到冰棒上,然後各自就戰鬥位置釋放水分,水分洶湧地撞擊藍灰白相間磁磚的表面產生爽朗的聲響,身子抖了一下著實放鬆啊,那將近一分鐘的戰鬥時間印象裡是有些麻煩但是很開心的,天氣依舊寒冷,嘴巴呼出的水蒸氣因為冷卻而變成了一片片小小的水滴,在路燈的照射下往不同的方向散開,右手的冰棒也安然無恙繼續不會融化。再孤獨也不會寂寞吧 Channel V 華語榜中榜的典禮當天,工人體育館滿滿的都是人,所有的來賓都坐在舞台前側的座位,F4 就坐在我們左側的斜前方,最受歡迎男歌手周杰倫唱〈雙截棍〉的時候,我們都不自覺站了起來喊著「哼哼哈兮快使用雙節棍」, 腦海裡想著小時候看李小龍電影有些入迷,跟媽媽要了零用錢跑去巷口的文具行買了雙截棍來玩,自以為可以耍些什麼花招。結果當然是事與願違臉上多了一塊黑青,媽問我痛不痛,我用發疼發燙的臉說不太痛,後來過了幾天雙節棍被年長我幾歲的鄰居朋友借去玩,當晚他就被罰站在門口,我說怎麼了?他臭著臉說客廳的檯燈被打破了,後來我就再也沒看見那支雙節棍了。八點多的時候最受歡迎女歌手王菲上台小露香肩,兩對長長的耳環微微晃動,看著她「你在我旁邊,只打了個照面」唱著流年,在距離我不到十公尺的地方一個人站在大大的舞台上感覺有些單薄,但那樣的畫面又讓我的心情豐富無比,因為是王菲吧,因為是歌聲吧,所以就算是再孤獨也不會寂寞吧。F4 獲得最佳新人獎之後唱著大家都會唱的那首歌,全場的女生開始沸騰跟著一起唱,唱著唱著連我都會唱了,城市的光害那麼大,也沒什麼機會特別跑到山上,我沒有印象有和誰一起去看流星雨啊,只記得眼淚都流在後來會思念的地方。因為接下來是第一次在北京唱歌心情難免興奮,但真的想不到後來會發生了些狀況。我坐在台下想著之前看過的 Rundown 總覺得差不多該輪到我們了,我問左邊虎神也問右邊小郭說是不是該到後台了?一邊也心想是否該等誰來 cue 我們?就在這樣猶豫的過程裡面,忽然主持人吳大維說著:「接下來讓我們歡迎特別推薦新浪潮樂團四分衛!」啊挫賽!K8!MD! 阿娘威誒!所有可以應景的字眼都在胸口群魔亂舞,我們趕緊往舞台旁邊衝過去,耳朵聽見捲舌的口音說著「哈哈他們在那裡」, 哎呀怎麼搞得啊?跑到準備登場的地方又嚇了一跳,原來挫賽 1.0 升級至 2.0 不用幾秒鐘的時間,哇靠靠靠靠靠靠!鼓組還沒有組裝完成啊!我的老天 (那時候鵝還沒有出現), 工作人員和我們大眼瞪小眼,大家嘴巴微張著瞳孔放大,感覺那幾秒就像壯闊的銀河一樣漫長,航行於宇宙的無敵艦隊正在以光年的速度飛行,沒有確切的目的地,只是為了要尋找像地球一樣的地方。我和小郭和虎神趕緊揹上吉他貝斯就定位,此時音樂已經響起,更要命的是升降台卡住了,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去給我扛啊」! 只見幾個工作人員衝去我們站立的板子的底下死命地往上推!我們的高度總算又往上升了,看到如此慌亂和他們拚命的樣子真是膽戰心驚又感動,我們還沒從舞台中央的升降台升起,我就已經唱著主歌「被夜晚冷卻的沙灘,快樂悲傷浮在上邊」, 我回頭看了一下阿玩還在和鼓組作戰,他的臉孔充滿了無與倫比的專注。一直唱到 B 段「突然間我才了解,就在起飛的那一瞬間」, 我們總算探出頭來,耳邊還聽見了一點他們在底下用喉嚨發出悶悶「呃」「啊」用力的聲音,我繼續唱著「於是我閉上眼睛去撫摸在黑暗中掙扎的光線」, 總算趕在副歌的前一兩句到達了必要的高度,可以對著全場的觀眾大聲地唱:「起來!我要你看得見,再大的風雨要用力飛!」站在舞台的中央視野好得不得了,絢爛的燈光和座無虛席的氣氛,閃光燈從四面八方此起彼落的閃了又滅,滅了又亮,無論任何事在此時此刻都不列入考慮,一切都要等唱完再說,我邊唱邊想著王菲是不是剛好有聽到我唱這首歌吧?還有阿玩的大鼓槌是否有在對的位置?還有在底下那幾位大哥是否還在拚命扛著?阿玩一到後台之後就用力地往牆壁狠狠地搥了一拳,後腦勺正在冒煙,咬牙切齒的臉我們都看不見,我心想剛剛一定來不及裝大鼓槌,右腳是要踩什麼鬼啊?雖然是卡拉但器材裝備不全就是覺得跌股啊!難怪他氣成這樣,後來又過了一陣子阿玩遇到了唱〈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的雪村老師便又笑嘻嘻的和他合照。千里迢迢地就為了唱一首歌,雖然過程跌跌撞撞但還是在手忙腳亂的狀態下完成,就算已經知道船到了橋頭自然直,但之前還是不想那麼地驚濤駭浪啊,能夠風平浪靜地多好,但或許當時很氣憤的事情過了很久以後回想起來就會覺得好笑,當下的無奈都必須依靠時間化解,而且不只一次,老天爺就是喜歡開些玩笑加強我們的歷練,久而久之總會發覺原來這就是人生的其中一種答案。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荒路夜歌:在兵荒馬亂的路程聽幾首夜深人靜的歌》, 時報出版作者:陳如山 (阿山)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四分衛成團 30 年,用 20 年的光陰歲月,帶大家一起唱過北京、香港、東京、新加坡、澳門、LA、首爾等 29 個城市!其實很多故事沒什麼大不了,都是曾經路過的風景與遇見的人們。 當下或許覺得沒什麼,真的要過了一段時間回頭看看才明白那些抓緊時間左顧右盼的日子,那些來去匆匆每次總是剛開始熟悉就準備要離開了的我們,確定的是心中無限感激,那些在意或不經意的場景與人們,都是後來變成故事之後才能理解的過程。小彩蛋:書中附阿山從未發表同名歌曲兩首 QRcode2002 北京。香港 或許當時很氣憤的事情過了很久以後回想起來就會覺得好笑,當下的無奈都必須依靠時間化解。2005.10 東京 每個喜歡音樂的人或許都曾被音樂拯救或是用音樂拯救了某個人。2013 澳門。杭州 上海 廣州。深圳 廣州 惠州 香港。重慶 成都。昆明 北京 鄭州 武漢 好想要知道那麼多年過去,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會有哪些回答做了改變?2014 新加坡。北京 那些原本稀鬆平常的小事,都在事隔多年之後已經遙不可及。2015 香港.LA. 海參崴 好多相聚分離以及好多決定變成當下的樣子,還來不及感慨我就必須用力地刷下吉他的和弦,往下一個小節前進。2016. 01 哈爾濱 長春 瀋陽 車窗外城鎮與城鎮之間都是一望無際的冰天雪地,偶爾有小河、矮屋、墓碑、黑馬、車輛反光此起彼落。2019 大阪 東京。首爾。新加坡 吉隆坡 檳城 曼谷 我想他應該也是這輩子彼此之間只有一面之緣的人吧,在生命裡的某一天揮手之後轉身接下去的是各自要書寫下去的故事。2023 台北。台南。台中 今年 2023 年是四分衛的 30 歲,所以今年的每一場表演都是 30 週年演唱會,請大家打起精神來!
daily-weekly
回收玩家EP06|出國繼續做環保!當一個世界的「回收玩家」,原來國外這樣做分類
在臺灣,經常聽到外國人對臺灣垃圾車播放古典樂「給愛麗絲」而感到十分驚訝的故事,那是因為同樣的音樂,在國外令人想起的是可口童趣的「冰淇淋車」。相較於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臺灣垃圾車及資收車,其他國家倒垃圾的方式大多是將垃圾集中在指定區域,放入不同顏色的大桶子裡,等待垃圾處理公司來收取。因此,在固定時間、提著垃圾、與鄰居們並肩等待、隨著古典旋律逐漸接近,這部映入眼簾的黃色垃圾車,便成為外國人津津樂道的臺灣經驗,知名 Youtuber 小貝的美國媽媽在體驗臺灣垃圾車的影片中分享:「這是一個非常適合跟鄰居一起聊天的時刻、很棒的社會活動;在美國是用三個很大的垃圾桶,每個禮拜一次把它推到路邊,垃圾車會來把垃圾桶抬起來,然後扔掉」。資源回收已經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做的事,那究竟其他國家的資收分類,和我們有哪些一樣,哪些不一樣呢?本次回收玩家帶你瞭解各國資收項目,讓旅外的人們瞭解要如何進行分類,當個入境隨俗的世界「回收玩家」! 回收分類大不同,索取垃圾寶典第一要務在臺灣,公共場所大多有「一般垃圾」及「資源回收」兩種垃圾桶並列,方便市民進行簡易的垃圾分類,但同時在不同場域亦有不同程度的資收分類。以臺北市的家戶垃圾為例,可以非為一般垃圾、立體類 (小家電、紙容器、乾淨保麗龍)、平面類 (乾淨舊衣、廢書廢紙) 及其他類 (廢燈管、廢電池、廚餘) 等四大項,倒垃圾時也必須注意當天資源回收車指定收取的項目,才不會因為拿錯類別而白跑一趟。各縣市政府環保局都會印製資源回收摺頁或居家手冊,供民眾參考使用。日本的公共空間則分為「鋁罐」、「寶特瓶」及「一般垃圾」或是「可燃」「不可燃」兩種,家庭垃圾則是分為「可燃垃圾」、「紙」、「塑膠」、「資源物」、「寶特瓶」、「特定品項」、「可埋垃圾」等七大類並搭配各種不同專用袋。相較於臺灣的一週資源回收摺頁,日本的資源回收細分程度已達「成冊」的境界並且需搭配「一年垃圾收集表」使用。例如橫濱市垃圾寶典便提及:僅有一隻襪子屬於可燃物,若是兩隻,沒破還能左右腳搭配,那麼便可 “升級” 為舊衣料。因此在日本丟垃圾前務必確認包裝上的標誌,並詳閱當地的垃圾分類寶典,才不會因未依規定分類而被垃圾集中區拒收,甚至具名退回。使用垃圾回收地下道前,更需仔細整理才能出發全球回收率最高的瑞典,城市垃圾桶分為五大類,包括「無色玻璃」、「有色玻璃」、「塑膠瓶罐」、「紙類」及「一般垃圾」, 並且為垃圾桶投入口重新設計,如將扔瓶罐的投入口設計成圓形小孔,扔硬紙盒和紙板的投入口設計成信封扁平狀,藉以提高亂丟垃圾的難度,也是另類的旅客防呆機制。家戶垃圾分類則增加為「可燃」、「不可燃」、「紙盒包裝」、「紙類」、「玻璃 (有色 / 無色)」、「金屬製品」、「廚餘」、「廢燈管、電池」等。1960 年代瑞典開始推動「真空管道垃圾自動收集系統」處理居家垃圾,在地底下埋藏了大規模的垃圾運輸管線,地面上則分成了「廚餘」、「可燃燒」和「可回收」三個類別的垃圾桶,當這些在社區及街道上成群的垃圾搜集桶滿了,系統便會自動透過地下管線運送,將垃圾運到市郊外的垃圾處理廠,讓清運垃圾轉為地下化。為保護地球環境,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資源回收。各國政府除推廣回收分類外,亦透過不同的稅賦方式,降低國民的垃圾量,例如:瑞典按月依垃圾量課徵垃圾稅、法國則在地產稅內徵收垃圾處理稅、臺灣非隨袋徵收的地區則是隨水費徵收垃圾處理費等,都是建立在民眾會為了盡量降低這些支出,而自然而然地做好垃圾的分類,提升資源回收率,並且主動減少垃圾的數量。科學地進行資收分類,將資源有效的循環利用,不僅能夠提高廢棄物的價值,也能降低對環境的傷害,進而逐步達成垃圾全回收、零廢棄之目標。
daily-weekly
《浩蕩英華》:若19世紀的清廷是「東亞病夫」,英國皇家園林為何充滿弱者寓意的中國建築?
文:布琮任自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我們對十九世紀歷史的認識,很大程度上,是從歐洲文明的歷程出發,且以西歐國家的進步和擴張為軸心。由於工業革命、遠洋航運、軍用輪船、戰爭科技等方面的突破,西歐世界隨即成為主導環球秩序,輸出各種文化、概念、思維模式的「創造者」(producer), 至於清代中國,以至東亞世界,便多被刻劃成為一個被動的「文化接收者」(cultural receivers)。這種歐亞發展兩極化的論述,一直要到 80 年代,方才受到中外學者的質疑。他們認為,亞洲國家在十九世紀的發展進程,不一定全數取決於西方的影響,箇中還包含各種內在因素,甚至是連西歐霸權也無從干預的氣象、環境變化等等。就以清代中國為例,史學大師費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 1907-1991) 與鄧嗣禹 (1906-1988) 在 1954 年提出的「西方衝擊,中國回應論」(Western Impact, China’s Response), 便是一個以西歐擴張為中心,從而解讀清政府在十九世紀掙扎求存的理論模式。在費、鄧兩人的觀點出爐後,學界爭相追捧,風頭一時無兩,他們的論證一直也沒有遭遇太大的挑戰。直至 1984 年,費正清的學生柯文 (Paul Cohen) 發表《重新發現中國》(Discovering China) 一書,提出清朝在十九世紀的歷史進程,西方衝擊只是其中一個外在原因,其影響力遠遠不及中國當時自身的內在危機與問題。由「費正清到柯文」的這段史學探尋,相信大部分研治中國歷史的學者也曾經聽聞,所以我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清季中國的各種變革,多少有其內發因素,然而,西力衝擊亦是難以迴避的歷史事實。自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以至晚清的變法維新,無一不沾上西方衝擊的痕跡;而清季學人在思維上對現代化改革作出省思,基本上是一種針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反響。不過,姑勿論是西力衝擊,還是內發原因,清廷在十九世紀日久積弱,歐美列強步步進逼,凡此種種歷史變易,卻是無從質疑的。由於一連串中外戰爭的敗績,清廷的國際形象便淪為東亞的弱者 (sick man), 又或者是一個貪腐 (corrupted /corrompu)、野蠻 (barbaric)、退步 (retarded) 的國度,是一個等待「被改造」、「被現代化」的文明。久而久之,清代中國便被這些史學觀點,塑造成為一個無法與西方同日而語的「東亞病夫」; 至於中外文化的交互軌跡,往往亦只流於一種自西徂東的單向輸出。如果基於這種歷史研判出發的話,我們很難想像,同樣是清皇朝統治的十八世紀,英人會在一個皇家園區內,刻意樹立和標榜一所充滿弱者寓意的中國建築;即便是出於好奇的心理,西歐學人也不致如此趨之若鶩,對這座邱園寶塔大肆報導。如是者,背後應該有一股風潮,推波助瀾,支撐這種喜愛與求索;而這股風潮,大概是我們在十九世紀歷史中難以查找的。要追尋這種風潮,便需要把目光由十九世紀,轉移至我們相對陌生的「長十八世紀」。「長十八世紀」這概念,最先由英國學者約翰・羅伯・雪利 (John Robert Seeley, 1834-1895) 於 1883 年倡議,及後由其他史學家諸如保羅・拜恩斯 (Paul Baines) 和法蘭克・奧戈曼 (Frank O’Gorman) 深化成形。他們的理論重點,在於利用個別重大、關鍵的歷史事件為本位,從而對我們認知的時間軸作更妥善的劃分。這種角度比較著重歷史大事的延續性 (continuity)、複雜性和變易性 (variability), 同時也促令我們反思,究竟一個看似「自然」, 實則是人為創造、約定俗成的時代分劃 (periodisation), 是否足以配合和解釋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更重要的是,這個概念提醒我們,在解讀歷史的時候,不一定要依賴一種硬性的時代區間,繼而去判定歷史事件的「時代意義」。比方說,由於線性進步論 (linear progression) 的關係,我們不時會認為十八世紀應該比十七世紀更加進步,所有發生在十七世紀的大小事故,也不及十八世紀的來得優越。但事實上,如果以英國歷史為例,始於 1688 年的光榮革命,方才是奠定英國人在十八世紀的民族勃興。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要討論英國在十八世紀的種種成就,便不能夠忽略光榮革命的始末,以及它的後續影響 (legacy); 如果我們要去強調這種連結,「長十八世紀」便是一個適合的範式和研究取態。同樣地,清皇朝在十八世紀經歷康、雍、乾三朝的厲精圖治,人所共知,但我們在解讀這段「盛世」的時候,也不應該完全忽略滿人自 1644 年,創建「洪業」時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另一方面,「長十八世紀」的論述框架也讓我們重新喚醒清皇朝與世界的關聯,這種關係與十九世紀,以歐洲軸心出發的歷史面貌,可以稱得上是大相逕庭。正如我剛剛提到,「長十八世紀」覆蓋了明末清初,滿人取明室以代之的一段歷史。雖然這段時期無疑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其間更充斥著各種自然災劫,但與歐洲大陸相比,情況其實非常類似。至於進入康乾盛世之後,清代的國勢總算穩定下來;反觀英格蘭,戰爭可謂不曾休止,其中它與法國、荷蘭之間的衝突,更加持續了好一段日子。簡而言之,在這段時期,清皇朝基本上是一個相對安穩、和平的空間,反倒西歐大陸,則猶如一個紛爭不斷、混亂失衡的動盪世界。不過,這段干戈不息的歲月,在世界史和「目的論」(teleologism) 的角度,卻無形中為西歐國家日後成為海上霸權和帝國侵略者創造了一籃子有利條件。按照歐陽泰 (Tonio Andrade) 的觀察,由於十八世紀歐洲的戰事此起彼落,與亞洲大陸相對和平的發展對照,歐亞兩端遂出現了一種現象:「軍事上的大分流」(Great Military Divergence)。歐陽泰的意思是,西歐國家一方面要盤算如何開疆闢土,另一方面則要固鞏邊界,防範他國的攻擊。如是者,各國只好各出奇謀,大力投放資源在軍事裝備和科技上的建設與發展。我們熟悉的軍事力學,諸如彈道學 (ballistic) 等兵器發射理論,便在這段時期取得驚人的進步;這一系列科研上的突破,都是我們在清代中國,甚至是廣義的東亞地區內未及捷足的。除了軍事大分流外,西歐國家的消費社會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展一場跨越階層的消費革命 (consumer revolution)。這場革命的出現,多少也與歐洲持久不斷的戰亂有關。儘管西歐地區在軍事領域上出現突破性的進展,「五年一小戰,十年一大戰」的時局也為當地經濟、社會帶來一種叫人惶恐終日的「不穩定性」(instability)。有鑑於此,歐洲諸國便需要越洋探索,廣攬資源和原材料,務求增強國力,平衡這種「不穩定性」所衍生的社會問題。很多遠洋的新航線,便因此被西歐船隊陸續開拓。新航線所帶來的,除了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資源,諸如五穀雜糧及木材香料,與此同時,它們也推動了新的貿易機會與商品流動。不少富具遠東特色、異域風情 (exoticism) 的商品便在這段時期湧入西歐市場,其中英格蘭便是深受影響的地區之一。由於這些富含遠東特色、異域風情的商品諸如茶葉、絲綢和陶瓷等,大多是來自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舶來品,所以價格高昂,很快便成為上流社會的奢侈消費品。這些商品的湧現,也隨之帶動了一種泛稱「中國風」(Chinoiserie), 又或者「中國風情」的風潮;這種潮流,正是解釋邱園古塔何以出現在十八世紀倫敦的主要原因。話說回來,「中國風」這道文化潮流,對於我們理解清代中國和歐洲世界的關係至為重要。它不但可以幫助我們走出一個由十九世紀歷史主導的藩籬,同時也可以令我們重新掌握中歐文化交互的複雜性。簡單來說,中國與西歐世界之間的交流,並不一定是由西方領航和定向的。相關書摘 ▶《浩蕩英華》:18 世紀英國農場的眾多工作中,「牛奶女工」是一個格外突出的存在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浩蕩英華:長十八世紀的英國文藝與歷史》, 時報文化出版作者:布琮任、翁怡錚、陳岡伯、黃桂瑩、黃柏源、邱剛彥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長十八世紀」(the long eighteenth century) 是由英國學界提出的概念,特別在英國的歷史、藝術、文學與文化語境中使用。界定長十八世紀有幾種方式,而《浩蕩英華》所關注的時段,開始於光榮革命的 1688 年,結束於《改革法案》通過的 1832 年,前後約莫一個半世紀。「長十八世紀」奠定了今日英國現代化的基礎,是英國能在世界舞臺上發展其文化、商業、工業與帝國事業,並且也是許多重要思想百花齊放的關鍵時期。然而相較於歐美學界,臺灣對於「長十八世紀」仍較為陌生,因此《浩蕩英華》期望向臺灣讀者介紹並廣布此一概念。在本書所收錄的六篇文章,讀者可以藉由邱園古塔的建造與魏客霏的異國書寫,追尋中英文化交流的軌跡;在布雷克的詩作與牛奶女工的圖像中,探索十八世紀的性別意識與印象;透過蘭姆與梁遇春、司各特與蓋伯頓的散文和小說,解讀文學心靈跨世紀的激盪與辯證。
daily-weekly
孩子哭鬧愛打人怎麼辦?楊鈺瑩推跳養APP找出教養盲點
爸媽們心中總有許多問號:為什麼孩子愛打人?為什麼脾氣暴躁?為什麼我這麼用心,孩子卻老愛唱反調?當代父母盡可能避免體罰,但承接孩子所有行為情緒,孩子就一定能往天賦適性發展嗎?溺愛與包容之間該如何拿捏?「取得平衡需要幾萬次練習,但多數父母的時間並不夠。」兒童 EQ 教育「笛飛兒」創辦人楊鈺瑩表示,孩子 10 歲前可塑性強,是教養的關鍵時期;12 歲之後,父母教養的影響力將愈來愈有限。「如果你將方向盤往右打,車子卻不聽使喚往左,這時應該改變軌道,而不是拼命操控方向盤。」曾協助多名孩子撕下負面標籤,幫助他們發揮天賦並站上國際舞台的楊鈺瑩點出現代教養困境。把父母當好,就是人生的修煉成立笛飛兒 14 年來,楊鈺瑩見過無數受教養問題所苦的家長,「把父母當好,就是人生的修煉。」他有感而發,每個人沒修好的「人生功課」, 往往會在有孩子後加倍呈現。楊鈺瑩坦言,當年也是帶著自己的「人生功課」進入心理系。大二參加兒童情緒教育團隊,連續 6 年設計課程教案,與系上教授緊密合作,累積豐富實戰經驗,一邊梳理原生家庭的糾結,也為創辦笛飛兒打下基礎。還原本質,讓孩子起飛「盡可能還原孩子本質,他就會起飛。」楊鈺瑩坦言,不少家長自以為改正孩子壞習慣,實則扼殺了天賦。他舉例曾有媽媽求助,說從小栽培女兒學芭蕾、鋼琴,但女兒一直很反抗,行為也很反常。經過評測分析後,笛飛兒建議孩子往物理力學發展,媽媽才意外發現女兒在力學領域的天賦。「孩子不聽話、哭鬧打人,背後有千百個原因,必須經過分析,不能只按照書上步驟去教。」笛飛兒長年與兒童及家長近身觀察互動、溝通交流,豐富經驗有助於精準判讀教養的核心問題。楊鈺瑩將笛飛兒 14 年累積的個案資料,分析歸納之後結合 AI 技術打造「跳養」APP, 透過一系列評測系統分析教養問題,以「量化 EQ」中性呈現孩子當前的整體 EQ 實力,並且分析出孩子 EQ 四大面向的的能力分數。透過具體數據,爸媽可更明確了解孩子的人格特質,以及每一項 EQ 能力的優勢與不足,以便儘早調整教養模式,讓孩子天賦能夠適性發展。「天賦是機會,EQ 是舞台。」楊鈺瑩認為,儘早幫助孩子掌握 EQ, 更有機會讓與生俱來的天賦發光發熱。跳養 APP 是模擬專家判定問題的 AI 系統,也是目前市面上僅有的教養評測 APP。除了擁有台灣及中國的專利,同時申請到美國及日本發明專利,跳養 APP 的 AI 評測力獲得世界級的殊榮與肯定。保有高度隱私,跳養揪爸媽當孩子的伯樂想教好孩子,家長也要有改變現況的勇氣。有跳養 APP 使用者回饋「要做好心理準備,被『刺到』是正常的。」使用跳養的第一步就是得完成 150-175 題的完卷,經電腦分析後顯示教養狀況,很多家長在這時候必須面對自己的教養盲點。「APP 不會批評你,只是中性點出你的問題。家長可以接受建議,就能成為孩子的貴人。」經過 AI 分析,跳養 APP 也會給出對應的建議和步驟,協助家長逐步改善現況、達成教養目標。一切過程都在 APP 進行,家長可保有高度隱私;如果需要進一步協助,也有專人提供諮詢。曾有使用過的家長回饋:「我想知道小孩為什麼愛哭鬧、怎麼安撫,沒想到三個建議都跟哭沒關係!」也有家長形容得很妙:「給的建議乍看莫名其妙,但跟著做一陣子,孩子也好得莫名其妙!」楊鈺瑩以笛飛兒 14 年實務 EQ 教養經驗為基礎來開發「跳養」APP, 協助更多父母在有限資源內,也能取得為自己孩子量身打造的專業教養建議。談起諮詢過的個案,楊鈺瑩總是充滿熱忱,訪談最後感性表示:「每個孩子小時候都很可愛,為什麼長大後境遇截然不同?跳養希望扮演伯樂的角色,讓家長儘早辨識出孩子的天賦及適性,引導他們走上適合的路。」為了推廣跳養 APP 並且協助更多家長突破教養困境,笛飛兒規劃數場實體講座,由創辦人楊鈺瑩親自分享兒童 EQ 教育的豐富經驗,一起找出開啟孩子天賦的關鍵鑰匙:
daily-weekly
《倉鼠累了嗎?》:壓力連續運轉,會讓身體長期處在「戰或逃」模式中
文:阿克瑟。貝格、托爾斯登。泰伏斯正如我們所發現的,造成過勞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無法再被克服的壓力。這裡的重點在於「無法再被克服」, 因為我們人類基本上有辦法處理大量壓力,我們天生就是如此。請想像一下,石器時代的人類穿過一片黑暗的森林,聽到一些聲音,樹枝發出斷裂聲時,我們會思考:是朋友還是敵人?是獨角獸還是熊?是我吃掉牠還是牠吃掉我?這就是恐懼!全身像一張緊繃的弓,滿是壓力。該戰鬥還是逃跑?有這兩種可能的選擇 (這裡舉出的選擇並不是全部,其實還有「靜止不動」的選項──這是一種戰術,可以讓那些對動作有所行動的攻擊者察覺不到)。無論石器時代的人類做出了哪種選擇,他也只是做出了行動,因為他的身體在這種壓力之下動用了所有必要的力量。經由這個例子我們能清楚看出,恐懼原本就是一個很好的建議給予者,以及指示給予者,而我們之所以需要壓力,就是為了讓自己迅速脫離危險。只有在狀況很短暫,而且事後我們能夠休息時,身體才撐得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克服壓力,而不會造成傷害。除此之外,就身體的層面來說,「休息」意味著在克服壓力時,將用掉的力量再次恢復,而那些在壓力階段下所需的荷爾蒙 (例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皮質醇等) 則會再度製造出來,同時那些「燃燒後的產物」(壓力) 也可以被卸下來,這些都需要一段時間,希望每隻小倉鼠都能瞭解這點。不過我們現在已經不再是石器時代的倉鼠,而是文明社會的個體,我們可以自由決定自己要背負哪些負擔與要求。不對!目前為止都只是理論,日常生活卻往往是另一回事:壓力無法減輕,它無所不在,而且我們無法克服它,因為沒有時間去克服,我們害怕的不再是劍齒虎,而是下個會議或下個 Deadline (最後期限)。此外,我們生活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任何時候都會有數不清的刺激湧向我們 (如 E-mail、簡訊、通訊軟體、電話等), 這些必須趕緊處理,至少我們必須決定自己是否想對之有所反應或者不理會。於是在我們行動 (或不行動) 的當下,我們就必須先在心中設想接下來可能產生的連鎖行動,此時此刻並不在考慮之內,而結果則是:新的石器時代。在一個短時間之內必須去完成許多事情的時代,我們很快地就會置身在一種壓力連續運轉的警報之中,身體會持續不斷地產生壓力荷爾蒙,讓我們似乎身處在長期的戰鬥模式或逃亡模式中。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恢復階段,身體便無法再回到正常狀態,因為沒有時間恢復。起初這會造成身體開始持續不斷地大量產生壓力荷爾蒙,隨後可能導致失眠、內心恐慌與血壓升高。身體內的倉鼠輪開始轉動起來,在持續不斷的過重負擔之下,我們的身體系統已經來不及製造與儲存荷爾蒙,以致於神經細胞缺少了能夠加工處理壓力的荷爾蒙,最後就連小因子都會造成身體系統的虛脫。附帶一提,科學界尚未鑑別出特殊的壓力基因,而且估計在不久的將來也不見得會發生,這意味著,基本上各種無法克服的壓力形式,都會造成慢性過勞。過勞涉及到全人類,我相信觀察一個人永遠要看整體,沒有任何人是全然只有工作或只有私人面向的。舉例來說,如果有人跟我說,他有個在工作上認識的生意夥伴,他非常瞭解對方的私人面向,這對我來說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同樣的,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上是個憤世嫉俗的獨裁者,但私下卻是個非常溫和的人,這種角色我稱之為不自然,因此這種受到多方讚揚的「生活工作平衡方案」, 我認為也要很小心的享受才行,人如果不是以真實的自我活著,就是在生活中當個差強人意的演員。因此下面的觀察應該是就整隻倉鼠而言。常常有人覺得自己猶如置身在一條死巷子裡並來向我求診,但並非所有人都有著過勞或筋疲力竭的問題,而是覺得自己幾年來或幾十年以來為了成功、幸福或愛情所做的努力並未達到想要的結果,甚至常常越是努力,目標卻離得更遠,而原因很少是來自個別的錯誤判斷或意外事件,反而是一種遍及所有層面的複雜衝突狀況,導致我們浮現出一種根本的問題:「我該怎麼繼續?我們該怎麼繼續?我的工作該怎麼繼續?」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喜歡和我的患者在全面的分析當中,一起制訂一個剛好可以回答這些問題的未來計畫,你可以期待:在本書的最後你可以製作一份自己的未來計畫,我們希望能稱之為倉鼠計畫。讓我們回到問題點上:如果我們將上面提到的那些所有人都通用的問題放到我、我們以及工作上,那麼常常會因為太複雜度而使得這些問題無法回答,因此我們必須將這些問題分開討論,這樣才容易辨識:個人部分:包含你自己的性格、才能以及心理狀態。私領域:包含你的周遭環境、朋友、家庭以及圍繞在你身邊的人。工作部分:包含你的工作、你的升遷、你的財產與退休保障。上述各部分如下圖:這樣的描述會讓人聯想到一個輪型並非偶然,而且這完全可與倉鼠輪連結在一起。如果這三個領域是平衡的,如果我們整個人都感到舒適愉悅、私領域被安置得很好、有一個很滿意的工作,這樣非常有可能會出現一種均衡的感覺,在這種狀態之下人是不會想有所改變的。不過所有領域都是環環相扣的,某個領域出現的改變必定會對另外兩個領域造成影響,如果你自己決定要在私領域或工作領域內改變些什麼,那麼你也非常有可能準備好去接受與製造其他領域的改變。但是如果改變並非出於自願呢?或者三者平衡的感覺仍沒有出現呢?那麼某個領域的煙火燃料就會被點燃,因為這些領域是分不開的,所以其他領域也會開始跟著轉動起來,由除夕夜或其他節慶很喜歡施放的火箭型煙火轉盤上,或許你曾看過這種情況:起初有一個輪子開始慢慢轉動,然後其他煙火燃料一個接一個被點燃,轉盤噴著火開始快速射出。舉例來說:你的老闆要求你從現在開始也負擔週末的工作,你聽從了這個指令,因為你害怕如果自己拒絕這個「請求」的話會讓老闆不開心。結果你的另一半對你缺席週末的約會非常不滿,而你自己也不好過,因為你無法在週末好好的休息。就三領域的平衡來看完全沒有影響,而倉鼠輪則首次轉了一下,但這就只是第一次的轉動而已,還談不上是過勞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你發現只有你被分派了週末的工作,你的同事並沒有,你很挫敗,在家裡也很挫折,於是倉鼠輪又轉動了一次。有個朋友跟你說,他希望週末能再約你去喝個下午茶,因為工作的關係你回絕了他,倉鼠輪又轉了一次。你的另一半說,他和朋友有個聚會,沒算上你,輪子又轉了。星期一早上,你神經緊繃地去工作,沒有和老闆打招呼,輪子又轉了十圈。你可以看到:倉鼠輪會因為不同的理由而轉動起來,不同領域當中的幾個原因請詳見下圖:如果我們繼續觀察這幅圖,就會清楚瞭解:倉鼠輪可以轉動非常多次。轉動太多次的輪圈可能因此而過熱。壓力來源可能出自於我們本身,也可能由外界引起。轉動次數較少的時候,可以非常容易的將輪子停下來 (也許只是經由一個關鍵的決定)。轉動次數持續增加,就越難保持宏觀。如果轉動次數非常多,離心力可能變得相當大,並導致輪子碎裂,此時的輪子無論如何是無法停止的。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倉鼠累了嗎?高效行動、自覺排壓,現在開始充實生活,目標明確的為自己而活!》, 和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出版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作者:阿克瑟。貝格、托爾斯登。泰伏斯 譯者:林硯芬作者阿克瑟。貝格身兼多職,有一天突發性耳聾找上門,使他變得無法站立,察覺事態嚴重的他,尋求醫師的協助,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模式,現雖仍持續工作著,但已懂得讓自己適時的放鬆。作者托爾斯登。泰伏斯曾擔任十五年的工程師,總是在家忙於工作,追求理想的他,變得越來越煩躁,幸好妻子察覺到他內心的異樣,讓他開始專注在自己身上,成為心理諮商師後,才確定這是自己的天職。諮詢過多位「迷途倉鼠」, 他將勞碌的倉鼠劃分為五種階段。
daily-weekly
新創法律健身坊 強化體質、提升經營實力
年輕世代創意無限,一個好的點子就能成就一番事業,為鼓勵台灣年輕人實現創業夢想,政府透過各式創業政策與輔導措施,在新創起步階段幫忙推一把。但當經營逐漸步上軌道、公司規模由小變大,財會法律等問題也越來越複雜,新創往往因資源和經驗不足而陷入困境。為協助創業家一圓創業夢,近年資策會辦理多場創新創業法制人才培訓課程,去年與知名科技大廠、法律及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推出智慧城市、數位行銷及創業法律實作等主題課程;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自今年起於林口新創園開辦一系列【新創法律健身坊】法制課程,除有實體課程,考量疫情因素,也同步於林口新創園 Facebook 粉絲專頁進行線上直播,讓新創未來在面對法律風險時不再束手無策而能及早因應。從股權規劃到專利保護,做好經營基本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碰到各種法律相關的疑難雜症,一不小心就會觸法,甚至危及到公司經營與成長。【新創法律健身坊】透過進階的課程安排,從創業初期可能遇到的募資及股權規劃,到產品研發必備的專利及智財佈局,以及數位行銷、稅捐法規應用實務等,幫助新創強化企業體質,提升競爭力。當公司設立完成或投資人成為股東,如何分配公司經營權、規劃公司股權架構?【新創法律健身坊】第一訓針對「股權規劃 & 募資實務」, 由擁有十多年創業輔導經驗的創投律師黃沛聲擔任講師,教導新創做好股權規劃的基本功,上課學員均表示獲益匪淺。有鑑於智財保護日益重要,第二訓規劃「新創智財二三事 & 專利概念及專利要件」, 分別由 Lex Novia 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林桓毅、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審查官兼科長吳科慶,介紹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專利要件及申請程序,理論與實務並重,學員反應熱烈並希望能學習更多智財相關課程。為完善創業者的智財管理觀念,資策會科法所再推出兩場系列課程─第三訓「新創如何運用智慧財產權創造價值」, 由 Lex Novia 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李建弘及林桓毅,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智財策略建議,並透過實務案例,協助新創有效地建立智財防護網;第四訓「我的產品不是我的產品!談新創智慧財產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高級審查官王德博、專利助理審查官林建宏及專員張俊宏,分別從商標、專利及著作權,為新創量身訂做智慧財產權課程,現場互動熱絡,學員們表示收穫滿滿,受益良多。從稅捐法規到數位行銷,一次搞懂新創法律繼智財相關課程後,【新創法律健身坊】在 8 月 19 日開辦第五訓「錢要花在刀口上 - 新創稅捐法規應用實務」, 由資策會科法所律師廖元慶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會計師洪連盛,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揭開財稅領域的神秘面紗,並教導新創做好節稅規劃,妥善運用有限資金。9 月 2 日再推出兩場課程,第六訓「生意人的法律課」, 由具有 15 年以上執業經驗的建業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張少騰,針對新創企業常見的股權策略、營業秘密、內部管理及外部契約等法律問題,透過重點濃縮,協助新創避開法律地雷;第七訓「數位行銷不可不知的法律問題」由資策會科法所的林口新創園駐點律師廖乙潔、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廖維達,分就數位行銷可能涉及的行銷內容、個資保護,以及從公平交易法切入網路行銷的法律議題,提供全方位解答,精彩可期。資策會科法所致力於為新創企業解決創業過程中的法律問題,在林口新創園提供一站式法律諮詢服務,並舉辦【新創法律健身坊】系列課程,錯過之前課程的新創團隊,想要一次搞懂包羅萬象的法律常識,最後三堂總複習更不容錯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廣告)
daily-weekly
新創法律健身坊 資策會科法所:協助新創團隊學習智慧財產權布局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對許多初次投入創業的新創業者來說,從萌生創業的想法,到正式設立公司、組建甚至順利運營,常會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感慨。為協助國內有意自行創業人士了解更多新創事業可能面對的問題,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 (資策會科法所) 於今 (109) 年初即開始辦理「新創法律健身坊」課程,並受新創業者好評不斷,如奧古科技、LSC 湛積、加菲智權顧問等皆派員參與。繼 5 月份舉辦的第二訓「新創智財二三事 & 專利概念及專利要件」後,參與學員便紛紛表示希望能學習智慧財產權相關的課程。鑒於此,資策會科法所特於 7 月 10 日舉行兩場系列課程,邀請新創團隊到林口新創園參加課程。兩場課程主題分別為「新創如何運用智慧財產權創造價值」及「我的產品不是我的產品!談新創智慧財產權」, 對新創團隊進行量身解析。本次課程特別結合熟悉智財布局的律師以及專責實務審查的智慧財產局擔任講師,為聽眾打造零死角智財策略教學。上半場課程邀請創律 Lex Novia 律師事務所林桓毅主持律師,及曾任職於美國專利商標局擔任專利審查官、於智慧財產權事務擁有超過 13 年經驗的李建弘博士擔任第三訓課程師資,為企業提供有關智慧財產權事務全方位的策略建議,並透過實務案例,帶領業者了解如何擬定新創事業智財策略,做好專利布局,更有效地建立新創事業智財防護網,創造智財應有的經濟利益和價值。第四訓課程則特別邀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權組講師王德博商標高級審查官、林建宏專利助理審查官、以及張俊宏專員,分別從商標、著作權及專利三個方面為新創企業量身訂做智慧財產權課程,從概念認識到申請教學,清楚生動的帶領聽眾快速認識智慧財產權,課程內容相當精彩。資策會科法所致力於為新創事業解決創業過程中的法律問題,從林口新創園的一站式窗口服務,為入駐林口新創園的團隊提供免費法律諮詢以及各項政府政策諮詢,也舉辦「新創法制健身坊」系列課程,希望能協助新創業者在艱難的創業道路上,因了解政府政策而得到助力,也能因為熟悉法律而避掉風險。(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廣告)
daily-weekly
今年中秋喝一杯——為歡聚團圓加分的中秋餐酒搭配指南
說到中秋節,無論是和家人團聚,或者與好友相約,少不了以美食來為愉快的聚會加分。而中秋烤肉、品嚐月餅時,你會選擇什麼樣的飲品來搭配呢?有人喜愛茶飲,有人偏好清涼的汽水果汁,也有人是啤酒愛好者。風味香醇、層次立體的干邑屬於蒸餾酒種,因本身擁有花果香、木頭味、辛辣感及巧克力等味道,口感帶有豐富的層次感,一般人通常偏好純飲,但殊不知干邑作為佐餐酒,或搭配甜點的餐後酒,都能巧妙地融合餐點滋味,讓口感更加迷人,表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風味。擁有 255 多年歷史的干邑品牌軒尼詩,以軒尼詩 X.O 和軒尼詩 V.S.O.P, 風靡干邑愛好者。今年中秋節要團圓聚餐的你,如果還沒決定選擇什麼飲品來搭配烤肉、月餅,不妨聽聽愛吃、愛喝、愛旅行的工頭堅,給你的干邑餐酒搭配建議。百年經典淬鍊,琥珀色生命之水「喝到軒尼詩 X.O 的第一口,會有點刺激感,但緊接而來的是濃郁的香味,充滿整個口腔,非常令人驚喜。最後有一種甘甜的餘韻,絲滑、細緻地停留在喉頭,很舒服,我很喜歡。」工頭堅的感受非常真實,也正說明了在國際烈酒評比上,評審都會以第二口的感受為主的理由,因為味蕾需要時間適應,所以品嚐烈酒的第一口,會先感受到酒精的辛辣,要到了第二口,才能體會酒液真正的質感。出身廣告影片美術,後來轉入旅遊界的工頭堅,常常出國到處跑,每到一處,他就想試當地釀造的酒,不管是日本燒酎、古巴蘭姆酒、荷蘭啤酒、義大利葡萄酒、蘇格蘭威士忌等。 工頭堅認為,置身在酒的產地中,親自感受當地的溫度、濕度、陽光和風,然後再喝酒,那口感與香味就是很不一樣。因此對他來說,「酒」是一種濃縮了風土和時間的產物。「很可惜的是,我還沒有機會親自去拜訪調製干邑的蒸餾廠。不過我知道,要被稱為干邑,必須使用來自干邑地區的葡萄,在經過發酵和二次蒸餾濃縮之後,才能做出『生命之水』(Eaux-de-vie)。這些生命之水會被放進橡木桶中陳化,經過數年不等的時間,待調配師認可後,才能調製成干邑。」, 由於陳化的時間不一而足,軒尼詩 V.S.O.P 等級的干邑,與軒尼詩 X.O 等級的干邑,會使用不一樣的生命之水調製而成。前者由 60 種窖藏原酒,調和 6 至 15 年的生命之水而成;後者則有大約 100 種的窖藏原酒,調和 10 至 30 年生命之水。干邑的誕生,是一個非常需要耐心等待的奇妙過程。因為干邑的誕生十分不易,本來就應該細細享受每一口干邑的風味和質感。但工頭堅有其獨特的喝法:干邑其實相當適合佐餐,它的立體層次感反而特別能帶出其他食物的美味。月團圓人團圓,微醺怎樣都美「我很喜歡牛肉,尤其是簡單地煎烤之後,沾著鹽吃最棒。這次搭配軒尼詩 X.O 的體驗讓我很訝異,我竟然覺得沾鹽太『過』了。這支軒尼詩 X.O 改變了我對食物的感受,能夠更敏銳地品嚐到食物的原味,而且提升了各種食物之間的融合感,更消解肉汁太油膩的感覺,整體吃起來感覺很清爽,很有風味。」肉類料理向來適合搭配葡萄酒,還有「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這樣的小常識,但如果有酒體濃郁香醇的軒尼詩 X.O, 這種搭配就可以被改變。本身是葡萄蒸餾酒基底的干邑,更可以襯托出菜餚鹹香的滋味,隨之而來的巧克力微苦風味和淡淡奶油清甜,可以適切地消除肉類的油脂感,讓人回味無窮。軒尼詩 V.S.O.P 口感柔滑,又帶有完美平衡的花果、奶油及橡木香氣,和月餅、柚子一起享用,可以瞬間提升食物的層次感。在吃完主餐後,來份中秋節最應景的月餅作為甜點收尾,為一餐劃下 Sweet End。「你知道冰塊有什麼功用嗎?冰塊可以激化酒體中的香氣分子。」工頭堅將軒尼詩 X.O 倒進裝了冰塊的酒杯中,滿足地淺嚐一口。因為是你,所以邑往情深「我的父親以前是一位導遊,他愛喝、懂喝,現在我也在旅遊業,有時帶一些他沒喝過的酒送給他,他總會在品嚐後告訴我:『這支不錯。』。這句『不錯』, 我感覺其實是在跟我訴說,我這個兒子,能和他一起喝酒,很不錯。」過去,干邑總給工頭堅望其項背的距離感,是長輩之間聚會才能喝的酒;但現在,他完全可以體會當時長輩們喜愛干邑的原因了 —— 干邑的香醇,不只提升了食物的美味,干邑的珍貴,也讓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光,更顯美好。中秋佳節將至之際,軒尼詩特別以團聚真摯時刻為設計靈感,推出「軒尼詩邑往情深禮盒」, 預計在 9 月 1 日隆重上市。兩款禮盒分別為「軒尼詩 X.O 邑往情深禮盒」與「軒尼詩 V.S.O.P 邑往情深禮盒」, 希望能以一杯干邑,凝結您與家人朋友的美好時光,在不變的月光照耀下,舉杯共享永恆如邑的情誼。
daily-weekly
香港樂施會:疫情過去,經濟復原呈兩極化,貧富差距擴大至57.7倍
(中央社) 一項報告指出,香港貧富懸殊問題惡化,去年首季,兩者差距已達 57 倍,超過 136 萬人處於貧窮狀態。綜合本地媒體的報導,樂施會昨天 (15 日) 公布的報告指出,香港去年首季整體貧窮率達 20%, 估計超過 136 萬人處於貧窮狀態;比較部分最貧窮及最富裕住戶的月收入中位數,貧富差距由 2019 年的 34.3 倍擴大至 57.7 倍。報告表示,這個數字反映出即使疫情過去,本地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經濟復原進展呈兩極化。香港樂施會總裁曾迦慧向媒體表示,貧富懸殊對香港整體社會已響起警報;她呼籲政府即使在財政壓力之下,也要採取措施予以改善,尤其是基層就業。她並且建議每年調整法定最低工資,令工資水準追及通貨膨脹;又呼籲透過官商民合作方式,支持更多具社會影響力的扶貧創新項目,以發揮更大的社會貢獻。
daily-weekly
《奧黛麗・赫本》:這種「食物無法消除的情感飢渴」,是她切身最沉痛的經歷
文:西恩・赫本・法拉 (Sean Hepburn Ferrer) 我母親喜歡下面這一句義大利用語:「Tutto il mondo ?paese (世界是個村落)」。不論你到哪裡,這些問題永遠都存在。而這也正是沃爾芬森先生自任職世銀總裁以來,在三年半走訪八十五國所得到的心得。他所見到的,必然是我母親曾見過兒童的父母。有趣的是,雖然我母親深受這些話語感動,但我想她自己卻不會說得這麼深入精采。她太尊重政治家和經濟學者,認為他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她知道自己該站的位置,而她覺得這不是她擅長的事。但她很了解自己所談的課題。她曾和我們談過「人性的內在能力」。她盡可能讀過一切相關資料,充實自己,直到她熟悉這些課題為止。她覺得身為演員,在這個嶄新的人道世界居於下風。我該斗膽地說,她把這些事物記在心裡,反覆思量,恐怕遠比任何以此為終身職志的人都更投入。然而她卻沒有料到在索馬利亞的所見所聞,會引發她如此深切的情感反應。有誰能夠預見這些呢?即使是終生投身醫療事業的專業護理人員,也不可能作好準備,面對她所見證的這些痛苦。然而她心中的溫和高雅卻包容了她憤怒的情緒。她只說:「我不相信集體的罪愆,只相信集體的責任。」那是什麼意思?難道我們全都得為非洲某個垂死的孩童負責嗎?前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曾用一句非洲諺語做為她寫的書名「同村協力」, 原意為:培育一個小孩,需要整個村子同心協力。我母親也常說這句話,不過她是用下面的方式來解釋它:「父母親不夠、老師不夠、醫生不夠、朋友也不夠,但集我們所有人的力量,卻能有機會達成目標。」母親的意思不是說,照顧地球上每個孩子是我們個人的責任,但她相信,在人權處於危急存亡的關頭時,我們一定要想出辦法,撇開政治和經濟的立場才行。如今各大企業全都相互合併,以降低成本;歐洲已經結合成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也都有自由貿易協定。慧眼獨具的作家把地球的未來描述為聯邦,我們也夢想未來不再有疾病,能夠作太空旅行。只要有電話線,網際網路就能讓我們隨時隨地和人溝通聯繫,然而全世界卻依然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口從沒有接過任何一通電話。母親要我們繼續堅持,不能滿足、不能休息,直到我們改變了歷史的軌跡 —— 或許不是在我們有生之年,而是在我們的子孫取代了我們之後。如若不然,他們就得付出代價,外加利息和罰鍰。最重要的是,我們會喪失整個世代的兒童:和我們的子女同樣珍貴的兒童。所有工業化國家國民生產毛額百分之一的一半,就是建設這些開發中國家,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之所需。而殘缺不全的生命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後,會耗費多少成本?如果一個孩子見到周遭全是破壞,我們又怎能期待他參與未來,再度信任世界?母親說:「如果我能用短短一句話道出他們的困境,那麼我終生都會這樣說:衣索匹亞的人民所需要的只是協助他們,讓他們能夠自立,這是他們熱切的期盼。我們可以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給了他們鏟子,讓他們挖掘清泉,我們期待的是,他們掘的不是子女的墳墓。」她從沒有看到這些人伸手乞討,只看到他們因為無法在我們才開發了部分的世界上競爭,因而產生的崇高舉動。羅伯和我母親的朋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攝影師約翰・以薩 (John Issac), 都提過他們永生難忘的一刻。在難民營中,沒有人知道我母親是誰,只知道飛機或直升機降落之後,這位女士就會出現:像他們一樣瘦,態度溫和親切,滿心關懷,她的眼中有什麼事物,讓他們受到她吸引,感到心安。在某次拜訪的最後,他們魚貫進入粗陋的建築物,長長的一排兒童,全都等待著唯一的一餐:兒童基金會在碰到危急情況時所施捨的一碗粥。我母親正在和官員熱烈談話,羅伯和約翰都注意到排在飢餓長龍中的一個小女孩,她似乎深受這位不知名的女士吸引,因為她看到她多麼關切其他的孩童。長龍一步一步前進,小女孩離施粥點也更近了,這時可以看出她心中的掙扎。她抬頭看看龍頭,可能極度飢渴,卻又受到我母親莫名的吸引,朝我母親望去。由她的眼中,可以看出她的掙扎。她面對了生命中兩種最基本的本能:對食物的需要,和投入溫柔女性懷抱中的需要 —— 因為她提供的希望和安全,唯有母親才能給予。最後她們倆四目相接,母親變得非常沉默。正當這個小女孩走到龍頭之際,她抬眼看著自己的碗、看著食物,接著在一瞬間就跑出隊伍,衝入我母親的懷裡。對於情感的需要,希望被這位神祕的女士抱在懷裡的需要,在那一刻超越了她生存的需要。羅伯和約翰談到這個故事,都忍不住熱淚盈眶。約翰雖然身為這個時代最傑出攝影師,但因為感受到那一刻的深沉和私密,因此決定不拍攝這個鏡頭。我們常提到生命的質而非量,母親對於她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扮演的角色非常自豪,雖然在許多時候,這些孩子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或是重病,使母親無法挽救他們的性命,但她至少能擁抱他們的靈魂,讓他們走得安詳。母親認為,因營養不良而在難民營中死在生母慈愛懷抱中的孩子,總比飽受虐待、作童工、童妓,或因戰爭而遭剝奪童年的孩子好一點。兒童不知如何為自己的尊嚴而戰,即使成人,可能也有困難。這也正是母親不辭辛勞,為制訂兒童權利憲章奔走的原因。她一直不了解,為什麼美國花了那麼久的時間,還未簽署這個憲章。舉世最先進的國家怎麼可能會還沒有批准和該國憲法保護成人一樣不遺餘力的兒童憲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理事長吉姆・葛蘭特生前念茲在茲的,就是美國能簽署這個憲章。最後老布希總統終於簽了,雖然因為它明顯違反美國憲法,因此並沒有完全施行,不過至少朝正確的方向邁了一步。母親曾滿懷同情地談起在基斯莫的經歷,那是她頭一個訪問的索馬利亞難民營。一個失明的小女孩沿著難民營的圍籬摸索,想要找到醫務室。她裹著一片簡單的藍布,頭上一堆飛舞的蒼蠅,象徵著兒童最悲慘的困境:迷失在不再關切她的世界裡。母親想要安慰她,協助她找路,但小女孩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漠然,是靈魂的沉默。母親常把好的風範當作是「推己及人」的實際方法。她能夠做到這點,是因為她終其一生都朝這個方向努力。雖然這是她與生俱來的天賦,但也經過她後天在人生和事業生涯中的鍛鍊。這個寶貴的情感工具是個顯微鏡,讓她能以演員的身分,看出或想像出其他人靈魂最私密深處的感受。在她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時,這種能力變成了揚聲器,變成了這些兒童孤單、痛苦的擴大機,就像這個盲眼小女孩的情況一樣。這種她形容為「食物無法消除的情感飢渴」, 以及孩子在沒有人關愛之下產生的驚慌和恐懼,是她切身最沉痛的經歷。成人對孩子們的忽視和羞辱,摧毀了他們的信任、希望,和各種潛在的可能。我母親和這失明的小女孩同病相憐,體會她的寂寞、空虛。對於這種空洞和悲哀,她有切身的了解。這個小精靈心底的哀愁打動了全世界,讓世人傾心不已,雖然她最後找到了平靜與愛,但這股哀傷依舊主宰了她的一生。為什麼她成為我們心頭最隱密浪漫想法的象徵,成為情感世界的聖女貞德?因為她眼中的哀愁說:「我懂,我懂這一切,但讓我夢想,讓我作你的安蒂岡妮 (Antigone, 希臘悲劇女主角)。」她並沒有屈服、順應,而是繼續追尋她的夢想:相信總有一天她的父親會回來,擁她入懷;相信總有一天,士兵不再自相殘殺;相信總有一天,兒童會安全無虞,「每個孩子都有獲得健康、關愛、幸福,和生命的權利。」在已開發國家,我們保障人權,但在許多開發中國家,人命依然毫無價值,而未來的主人翁 —— 兒童,機會就更渺茫了。相關書摘 ►《奧黛麗・赫本》: 索馬利亞之行讓她深切感受到社會的不公,和對待下一代的不義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經典回歸珍藏版】》, 原點出版作者:西恩・赫本・法拉 (Sean Hepburn Ferrer) 譯者:莊靖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作者介紹】出生於影藝世家,母親是奧黛麗・赫本,父親是梅爾・法拉 (Mel Ferrer), 參與製片、後製、行銷等各種電影工作。承繼母親遺志,創辦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 (Audrey Hepburn Children’s Fund), 協助全世界的貧童。在歐洲接受教育,法、義、西、英、葡語流利。目前與妻子和兩名子女,住在加州聖塔摩尼卡及義大利托斯卡尼。本書不僅僅是好萊塢明星傳記,還描繪出母子之間珍貴的情感。西恩為我們介紹的是,美麗而哀傷的奧黛麗・赫本――她無力改變世間的殘酷,無從逃避自己的不安全感,但對她的孩子來說,卻是一位毫無保留的母親――他認為奧黛麗是「我最好的朋友」。待年紀稍長,他們很驕傲地看到母親運用自己的盛名,幫助世界上窮困的兒童。奧黛麗生前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代言人,讓全世界注意到數以百萬貧童的悲慘生活。現在西恩持續推動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的工作,並將本書稿酬悉數捐贈該基金會。【本書特色】第一本根據第一手資料撰寫的奧黛麗・赫本傳記,發現你從未見過的奧黛麗!奧黛麗之子親撰傳記,對母親最深情的回憶近 300 幀精采劇照和珍貴生活照,奧黛麗映像第一手紀錄奧黛麗親繪畫作手稿,品味奧黛麗的藝術心靈第一次近距離欣賞奧黛麗的絕代風華,思憶永遠的奧黛麗
daily-weekly
TNL Mediagene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成為WordPress年度大會WCAsia獨家協力媒體
TNL Mediagene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宣布,將成為今年 WordPress 的年度大會 WordCamp Asia 台灣獨家協力媒體。這次合作象徵集團在獨立媒體與數位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並凸顯集團對技術科技持續前進的承諾。WordPress 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內容管理系統 (CMS), 也是許多大型網站與網路應用程式的基礎。WordCamp Asia 是 WordPress 社群在亞洲地區舉辦的年度盛會,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 WordPress 開發者、設計師和企業主齊聚一堂,分享最新的技術趨勢和最佳實踐。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將透過旗下品牌媒體如關鍵評論網、INSIDE、商益,以新聞報導、深度訪談等方式,全方位分享 WordCamp Asia 的最新消息與精采內容,讓台灣的 WordPress 社群能夠深入了解 WordPress 的最新發展。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技術長李致緯 (Richard) 表示:「TNL Mediagene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深感榮幸能夠與 WordCamp Asia 合作,成為 WordCamp Asia 2024 的台灣獨家媒體夥伴。相信憑藉我們在數位科技服務與媒體平台的豐富經驗,能夠為 WordPress 社群帶來更全面與多元的資訊,此外,我們更期待能助力 WordPress 在台灣的推廣與發展,共同譜寫 WordPress 在台灣的成長之路。」WordCamp Asia 2024 跨國總召 Jon Ang 表示:「WordCamp Asia 每年將全球的受眾帶到不同的主辦國,臺灣在 2023 年的人類自由指數排名亞洲第一,成為今年的首選,能在一個對個人與經濟的自由重視的地區為數位自由同慶,正體現了 WordPress 的使命。我們很開心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作為在臺灣的媒體領頭羊,運用他們在數位領域的專業,進一步推動開源與自由開放的表達。」此次合作預期將為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與 WordPress 帶來更多品牌能見度,並促進對開源技術和數位創新的討論。關於 WordCamp AsiaWordCamp Asia 屬於洲際級 WordCamp (Flagship WordCamps) , 為 WordPress 社群組織的最大型研討會活動,與 WordCamp Europe、WordCamp US 並列世界三大。除了提供學習最新 WordPress 與網路技術、交流創新與創業心得的機會,更讓參與者能夠建立長久的人際網絡、探索商機。更重要的是,由於主辦者與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因此除了技術與心得交流外,更是主辦城市吸引來自各國人才的契機。更多 WordCamp Asia 的訊息,請參訪 WordCamp Asia 2024 官方網站。關於 TNL Mediagene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 TNL Mediagene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現為泛亞洲最大數位原生媒體暨科技集團之一,是國際華人社會首創以跨界內容結合數據科技之媒體服務平台。集團所服務之閱聽群眾以網路原生世代出發向上、向下延伸,提供深度多元且具影響力的資訊。憑藉第零方、第一方、以及第三方數據資料庫,結合 AI 人工智慧資料分析與行銷科技,有效掌握用戶輪廓,為品牌閱聽人及企業提供最可靠的資訊與服務。集團旗下涵蓋中、英、日文的新聞、科技、商業、運動、生活等 22 個跨領域的媒體品牌、5 間電商平台,以及 13 間子公司,於台北、香港、日本共有超過 560 名員工;投資者包含 North Base Media 基金、YouTube 共同創辦人陳士駿、矽谷創投巨擘 Tim Draper 之投資基金 Draper Associates、日本數位廣告代理商 D.A.Consortium Inc. 以及 FAN Communications Inc. CEO 柳澤 安慶。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至集團官網。
daily-weekly
資策會發布美國消費性電子展5大趨勢觀察,電動車導入生成式AI應用受矚目
(中央社) 資策會 16 日發布 2024 CES 的 5 大趨勢觀察,福斯汽車宣示成為首家量產車大規模標配 ChatGPT 的整車廠,資策會 MIC 預期,未來整車廠會透過限制性的方式訓練生成式 AI, 讓電動車座艙應用更直覺化。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MIC) 16 日發布新聞稿表示,1 月 19 日將舉辦美國消費性電子展 (CES) 2024 智慧科技共融新未來研討會,提供研究團隊美國展場帶回來的產業情報。資策會 MIC 總結 5 大趨勢,第 1,AI PC 超越傳統 PC, 成為人們提升自我的重要夥伴。AI 為 CES 2024 各產品展示與論壇關注焦點,其中 AI PC 最受到矚目,並鎖定可用於在離線執行生成式 AI 功能的 PC 裝置。資策會 MIC 產業分析師陳奕伶分析,新款個人電腦不僅具備強大的人工智慧技術,提供優越的音訊調節效果、增強通話及視訊效果等進階助理功能,並搭配高畫質的 OLED 螢幕,將使得 AI PC 超越傳統個人電腦所能提供的價值,在工作、娛樂、學習等面向扮演更重要角色,成為使用者提升自我的重要夥伴。第 2, 生成式 AI 讓電動車座艙應用更直覺化與生活化。資策會 MIC 指出,生成式 AI 為電動車發展帶來革新,CES 2024 中,福斯汽車 (Volkswagen) 宣示成為首家量產車大規模標配 ChatGPT 的整車廠,而賓士 (Mercedes-Benz) 也發表 CLA Class 概念車,可主動提供建議,比傳統汽車語音助手更直覺化與生活化。資策會 MIC 資深產業分析師何心宇表示,眾多整車廠以測試為名,引入生成式 AI 上車,而生成式 AI 對於車內語音人機介面的直覺化具有高度價值,然而,對駕駛來說,有意義且具安全考量的語音協助才是關鍵,將促使整車廠「有範圍、限制性」的訓練生成式 AI。第 3, 電動車產業由概念行銷,轉向務實技術應用。何心宇分析,資通訊晶片廠商巨擘持續以高運算、高整合、內建 AI 的技術,切入電動車下世代新興運算架構中,切入成效比預期快呈現,將帶動資通訊軟硬體與汽車連結。第 4, 生成式 AI 為數位健康帶來創新與自動化的元素。資策會 MIC 表示,解析 CES 2024 數位健康領域應用發展,AI 已從概念到實用,甚至是生成式 AI 的創造,特別在飲食管理、心靈健康、睡眠管理、高齡照護等領域皆有進展。第 5,ESG 帶動具節能優勢 ePaper、反射式 LCD 新應用商機。資策會 MIC 指出,有多家廠商因應 ESG 對顯示器能耗限制的要求,推出 ePaper 與反射式 LCD 新技術與應用,甚至搭配再生能源技術,應用在醫療、零售、交通等場域。
daily-weekly
愛環境的你有福了:認明購買「全家友善食光」鮮食,省荷包救地球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簡稱 FAO) 報告指出,全球生產的食物中有三分之一遭到丟棄,其中未被食用的食物高達 13 億噸。食物浪費不僅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與環境成本,也加劇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危機。在生態環境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從食品企業至最終食用者,皆有義務參與惜食運動。台灣剩食量與歐美並列,為南亞與東南亞的 8.7 倍針對剩食問題,在台灣或許沒有比超商業更適合一起參與的業態了。根據 2020 年公平交易委員會截至去年底的統計,台灣超商密度正式成為全球第二。連鎖超商體系密集、方便、快速且擁有親切服務的特性,讓國人平均每年至少道超商消費 130 次,甚至成為許多消費者挑選每日餐點的好去處,若超商業者能一同帶動民眾養成惜食習慣,想必將成為減輕台灣剩食負擔的一大助力。順應這股環保趨勢,2018 年全家便利商店提出反轉剩食問題的「友善食光」機制,成為台灣首家針對即期品報廢問題對症下藥的超商品牌,同時也響應了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在 2030 年前減少 50% 的食物浪費。友善食光機制:用顧客消費帶動惜食觀念,不僅環保也省荷包友善食光機制,代表「保存期限倒數前 7 個小時」的全家鮮食皆有 7 折優惠。消費者至超商購買時,只要認明標籤註有「24 時有效」的鮮食,或包裝上貼有「友善食光」貼紙即可。這項機制,將剩食問題轉為市井小民也能一同參與解決的全民運動,為環境保護和消費者的荷包創造雙贏局面。有些消費者可能擔心會不小心買到過期食品,這就要說到全家獨創的條碼技術:「時控條碼」與「時間定價」。「時控條碼」代表刷條碼時,系統將自動辨別商品效期,避免消費者購買到過期品;再透過「時間定價」技術,讓鮮食商品在當日 17:00 過後 (當日即期品倒數 7 小時前) 於系統中更新為 7 折價格,只要一刷取條碼,即可依收銀機之判讀以友善食光折扣結帳。有了雙重技術保障,消費者可以放心地購買效期內的鮮食,更省下不少晚餐預算。全家邀你一同減少食品浪費:參與友善食光,創造共好食代友善食光實施至今,已為台灣每月減少 250 公噸食物量 (將近 3 座 101 大樓的重量)。以環保署碳足跡平台的標準計算 (燃燒一噸剩食會產生 333 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開車 2265 公里), 等同全家為地球減少 8 萬公斤的碳排量。這些成績是來自於消費者的持續參與,若你也想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減少食物浪費,不妨參考以下三個惜食小技巧: 出門採買食材前,先確認冰箱裡的剩餘食材,再列購買清單。除了避免遺漏,也不易因為衝動而購買太多無法消化的食品。 掌握食材「先進先出原則」, 將舊有食材擺在冰箱前方,新買的食材放在後方,依照順序食用。 造訪住家附近的即期品商店,你會有許多驚喜的發現。趕時間、求方便者,每晚 17 點後至全家尋找友善食光鮮食,可以輕鬆組合出種類豐富又便宜的一餐。無論如何,親身參與才能造就改變。在循序漸進地養成以上日常習慣之前,持續支持購買友善食光商品,是我們可以做的第一步。透過友善食光機制,全家邀請消費者一同努力改善台灣剩食問題。從今天開始,每晚 17 點後至全家尋寶,節省餐費的同時,你也可以成為地球村守護員的一份子。
daily-weekly
2020「第二屆法律科技黑客松」促成跨界合作激發火花
由林口新創園區攜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以及司法院,共同舉辦的第二屆「法律科技黑客松」競賽,決賽於 9 月 11 日在林口新創園區盛大舉行,共有 14 組隊伍入圍決賽角逐獎金,希望藉由此次競賽為法律領域的數位轉型找出解方 。此次決賽評審依據競賽組別「技術實作組」及「前端設計組」分別邀請五位評審,以達到競賽最專業的評分團隊,技術實作組專業評審包含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陳鋕雄所長、台灣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杜維洲執行長、台灣高等法院何君豪法官、卓騰語言科技以及 Lawsnote 七法創辦人王文傑及郭榮彥;前端設計組評審團隊邀請到資策會科法所王偉霖所長、國發會前主委陳美伶、立勤法律事務所黃沛聲主持律師、資策會科法所黃天佑組長以及司法院負責推動公民參與的鄭昱仁法官,有產官學三面向的專業評審,為此次法律科技黑客松大賽增添光彩,也為各參賽者的作品提出更好的建議。資策會科法所王偉霖所長在致詞中提到,過去在法律系的教學上,往往是以文字、輔以情境設計去引導使學生理解,而法律用語的艱澀也使一般大眾較難親近與理解。現在隨著科技技術的突破,若能將法律與科技結合,運用科技降低法律理解的門檻、提升民眾的親近程度,不僅能讓學子有更好的學習吸收,還能帶給法律從業者更高的便利性,亦能使一般大眾有機會了解法律領域。現今法律相關從業人員在產業的數位轉型中,期能受到更多科技的協助,也期望能帶動新創發展新的商業領域。本次競賽的參賽者從高中生、工程師到法官助理、助理教授還有智慧財產法院的技術審查官等跨領域人才,超過數十組隊伍參賽。參賽者們利用司法院判決資料庫與語言分析技術,應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方法,作出包含法律判決的視覺化、法律諮詢與法律人員輔助應用等系統。其中年紀最輕的團隊,來自於高雄中學的四位高二學生「蛋糕熊」, 題目為「律師的利器:法官歷年刑事判決分析系統」, 利用監督式機器學習以及 Articut API, 將法官判決特色進行分析,協助訴訟當事人及律師能在開庭前比對更多資料、獲得合理資訊,簡化訴訟前準備作業。在過去數年間,將科技應用於法律產業,繼金融科技 (FinTech) 之後,逐漸成為一股新的趨勢,在國際上稱為法律科技 (LegalTech)。為推廣 LegalTech 在臺灣的發展,本競賽希望藉由將資料分析、視覺優化等技術應用於法律資料處理,提升法律作業流程效率,更能夠培養跨域人才、鏈結不同領域專業人才建立合作機會,為臺灣的法律科技開創更多可能性,更能成為新的商業領域。(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廣告)
daily-weekly
以智慧化、雲端化的主動防護機制,即時防禦動態多變的攻擊威脅
實體世界因為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而落陷,居家工作或遠端辦公成為不得不的選擇,即使配套機制不完備也得倉促上路;而在網路世界,混亂現狀成為惡意威脅的可乘之機,資安事件及攻擊行動有增無減。愈來愈多的企業機敏資料和數位資產面臨難以計數的安全破口,全面檢視並強化威脅防護機制,將是刻不容緩的優先要務。釣魚郵件和社交工程攻擊,是疫情當下最常發生且得逞機率大增的威脅形式,例如:國內知名銀行的美國分行職員居家工作,因收到假冒的客戶郵件而受騙轉帳數十萬美元;另一種狀況則是在郵件主旨或內文加入 COVID-19 關鍵字,吸引收件者點擊查看,進而植入勒索軟體或其他惡意程式。正由於惡意威脅善於利用時事或情境來調整攻擊行為,智慧化的威脅防護機制更顯重要,除了橫跨電子郵件、使用者身分、端點設備與應用程式,全面且全年無休地監看惡意行為,更必須結合自動化的主動防禦、偵測、對應及預防能力。解析疫情之亂的攻擊模式微軟團隊持續監看全球資安情勢演變,COVID-19 主題躍居首位,例如:疫情嚴重的國家,通常也面臨較多的 COVID-19 主題式攻擊;此外,原本以一封郵件針對一名收件者所發出的釣魚郵件,趁著疫情之亂轉變為多對多的模式,更有效地影響更多人數及範圍。值得注意的現象還包括:針對醫療組織及研究機構的攻擊明顯增加,除了世界衛生組織 (WHO)、各國的疾病控制中心 (CDC) 是主要目標,就連研發疫苗的藥廠及知名醫院也面臨進階持續性威脅 (APT) 的滲透。SmartScreen 單日揪出及處理超過 18,000 個以 COVID-19 為主題的惡意網址與 IP 位址,而且駭客透過頻繁更換惡意網址,試圖躲過機器學習式的防護機制。Microsoft Office 365 進階威脅防護方案成功阻斷大規模釣魚郵件攻擊,主要手法是利用偽造的 Office 365 登入頁面來竊取憑證。微軟在 24 小時內攔截超過 2 千個不同的郵件內附連結。配套措施到位,精準防守釣魚郵件雖是這波攻擊的主要模式,但可能引發攻擊行為的安全破口更甚於此,因此全面防禦機制不可或缺,除了橫跨端點、使用者身分、電子郵件到雲端應用程式,進行全方位防守,還能自動串連這些元件,從中找出及拼湊攻擊全貌,進而加快修復腳步,並預防類似攻擊再度發生。針對各個環節的安全破口,微軟也提出可相互整合的對應解決方案:以 Microsoft Defender ATP 保護端點。每名授權使用者最多有五個設備可同時受到保護,並提供跨平台如 macOS 的威脅監看功能。透過 Azure Active Directory 落實多重要素驗證 (MFA) 及條件式存取。這是支援使用者居家工作的必備要件,將所有應用程式連結到 Azure Active Directory 執行單一登入,也有助於簡化管控。採用 Office 365 ATP 保護收件匣和電子郵件帳戶。運行於雲端的電子郵件過濾服務,能更即時有效地防範釣魚郵件和惡意軟體,並對抗目標式攻擊、零時攻擊與惡意網址。運用 Microsoft Cloud App Security 來防範員工或部門私下使用未經 IT 團隊核准的設備、服務或應用程式,辨識及修復來自雲端的攻擊,並控制資料在雲端應用程式的流向。值得一提的是 Microsoft Threat Protection 的資安統御能力,涵蓋使用 Azure ATP、Microsoft Defender ATP、Office 365 ATP 和 Microsoft Cloud App Security 的不同網域,從收集而來的信號建立關聯性,掌握完整的攻擊鏈,分辨輕重緩急,找出必須立即採取行動的重大威脅,並自動修復遭到感染或受影響的電子郵件帳戶、端點設備和雲端應用程式,降低人工處理的時間心力。身為 SIEM 解決方案的 Azure Sentinel, 結合同樣運行於雲端的 Microsoft Threat Protection 和 Azure Security Center 的助力,涵蓋所有協力廠商及自建應用程式的記錄檔,協助資安團隊對散佈在全企業的威脅進行檢視、分流及調查。三大要件鞏固防護機制要支援居家工作和遠端辦公模式,運行於雲端的防護方案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值此同時,企業也必須檢視自身的威脅防護機制是否到位,持續鞏居及強化防禦能力。完整的威脅防護機制必須具備三大主要功能:保護數位資產。實行零信任 (Zero Trust) 安全模式,無論使用者在任何裝置上工作或使用任何應用程式,隨時隨地都能以具有身分識別導向的安全性來提供更完善的保護。取得深入解析。了解來自各個環節的威脅訊號,透過專業服務和首屈一指之訊號關聯功能,加速掌控複雜的資安態勢和事件。強化防禦措施。使用具有安全 DNA 且內建機器學習模型設計的產品來協助阻止威脅,透過原生整合、智慧自動化和專家指導方針來強化資安對策。從地端到雲端,涵蓋端點設備、使用者身分到應用程式,唯有建立全方位觀點與全面性的威脅防護機制,才能採取最迅速、最精準的對策,主動出擊以因應當前及未來持續演變進化的資安威脅。本文章內容由「微軟」提供
daily-weekly
你從沒想過的家電廢棄回收再生之旅
「那些舊家電該怎麼辦呢?」當多數人面對電視、洗衣機、電冰箱等電器商品時,雖然使用時間已經超過 5 年、 10 年,早就該換了,但沒有處理過舊家電的經驗,還真的不知道這些廢棄大型家電是應該要自己處理,還是找環保局來清理,或是找家電銷售業者來回收呢?過去一般民眾不清楚,而廠商也不一定會交代說明後續處理事宜,「但其實一般民眾在購買新機 (四機: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及冷、暖氣機) 時,同品項、數量、時間及同送達地址的舊機可交由販賣業者免費搬、載運回收。」以營運廢家電回收處理業者的綠電再生總經理隋學光更進一步表示,回收時民眾也應善盡義務,別將垃圾放在回收物裡面,造成後續清運困難。而回收大型家電,對環境最大的好處在哪裡?隋學光點出,一般人可能不清楚,但在他眼裡人們所稱之為的「垃圾」, 其實有好大一部分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物」, 只要經由不同階段擁有者的努力,將裡頭的可用資源,系統性的拆解出來,就可以將之重新擺放回對的位置,讓它可以再被利用。電冰箱的隔熱泡綿 (PUR) 搖身一變成為燃料棒回收廢家電器強調整機回收,如廢電視機回收,須包含映像管及機殼;廢洗衣機回收須包含馬達及機殼;廢電冰箱回收須包含壓縮機、馬達及機殼 (含門); 廢冷、暖氣機回收,須包含壓縮機、馬達、冷凝管及機殼。會這麼強調整機回收的原因為這些零件隨意棄放,容易造成環境污染,但如果可以將之正確回收,引導至再製再利用的流程裡,就可以讓垃圾變黃金,這也是隋學光強調的「將垃圾放對位置,就可以變成有價值的資源物」的原理了。隋學光舉例,冰箱體積大,可以拆解出許多資源物,例如冰箱裡頭的隔熱泡棉 (PUR), 體積大又難拆解,更不可能自然分解在自然之中,但需要高熱質才能焚化的 PUR , 經過處理後,就變成轉能設施的最愛,可以製成燃料棒供給焚化爐和水泥窯作為使用,這就是回收再利用的最好例證。此外,在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更新速度日新月異的情況下,廢棄電子產品的處理更成為環保界中的大議題,面板的平均壽命為 5 到 10 年,如不適當處理勢必會造成環境污染,比方「液晶」密度與水相似,若未妥善回收,便有可能隨著地下水流,進入生態循環中,造成危害。但其實液晶螢幕是可以經過分類、萃取、純化、調質及原料化後,最後又再萃取出液晶,重複供給面板廠利用再製,這樣解決了環境問題,更可以降低面板生產成本,成為面板廠最喜歡採購的原料之一。簡而言之,正確回收廢家電有益無害,民眾可以找過去購買商品時的經銷商、上網搜尋專營廢棄物回收的機構、在回收事前聯絡清潔隊、自行送交回收機構或等待「資源回收日」時交給清潔隊處理。畢竟地球資源有限,該如何降低為了營造更方便舒適的生活,所帶來的環境危害,將資源利用極大化,促使資源進入循環體系再利用,應該是地球村人民共同秉持的信念與課題。
daily-weekly
產銷轉型提升效率 智慧農業開創新局
當台灣面臨人口老化、土地破碎,加上氣候變遷等現況,過去勞力密集、看天吃飯的農業已面臨轉型的課題,農業智慧化已是刻不容緩的趨勢。為帶動智慧農業應用發展普及,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計畫辦公室於 8 月 28 日舉辦「智慧城鄉教育與農業應用方案交流座談會」吸引許多產官學研專家一同交流。本著「地方出題、產業解題」的計畫宗旨,產業界也紛紛提出許多實用又創新的解決方案,解決台灣的農業問題,期許以善用善用科技轉型升級國家農業。智慧採集 + AI 管理 青年務農好上手身為網通業龍頭的中華電信狹帶強大的 ICT 優勢推出三層式架構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先用隨插即用的田間感測器收集土壤溫溼度、CO2 等環境數據,再透過 NB-IoT 行動物聯網低功耗、覆蓋廣及大量終端設備連結等特性,將數據傳送到中華電信自主研發的 AI 管理平台,經過大數據分析、結合專家經驗,再主動形成告警,提醒農民下一步動作,改善耕種行為,降低人事、資材成本及生產風險,也讓更多青年願意返鄉務農,像是嘉義百大青農藉由引進中華電信田間感測設備,即可得知土壤溫濕及肥分變化。這套服務也獲得「2020 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的肯定。許多農改場、農試所等農業指標輔導單位都表示,以前農田雖有導入科技設備,但還是必須到現場插 USB 才能讀取數據,但現在只要遠端透過平台就能了解現場狀況,更方便也更精準。行動感測 all in one 智慧溫網室很超值鴻海科技關係企業富鴻網,也提供類似的解決方案協助農民有更精準的種植規劃,也因為耕作過程都有電子化生長紀錄,富鴻網也可輔導農民申請區塊鏈產銷履歷,讓民眾吃得安心。此外,富鴻網也將過去分散在田裡各自為政的眾多感測器,整合管理推出 All in one 的「行動式微型氣象站」, 除了數據應用可以更完整,設備集中於同一支架也能方便在不同的農場中移動應用,還具備防盜功能。令人驚訝的是,富鴻網打破過去「科技導入農業造價高昂」的刻板印象,推出硬體裝置結合科技系統的「智慧溫網室」, 除了監測,也透過手機簡訊主動告警農民注意事項,其造價甚至比一般傳統只有建置硬體的溫網室更便宜。智農 O2O 模式 消費商機再延伸屏東縣政府和凌誠科技合作完全實踐了「地方出題產業解題」的宗旨。屏東縣每年年初舉辦的「熱帶農業博覽會」都湧入上百萬的入園人次,但縣政府希望朝向的目標是將人潮導引至附近觀光農場以及農產購物,透過凌誠科技打造的 O2O 模式,請參觀民眾下載 app, 走到相對感應點就有導覽介紹,也會介紹附近觀光農場路線,藉此把人流導到附近,逛農場時若有喜歡的農作物,都可直接在平台上購物,又將人流從線下導到線上。除此之外,經過大數據分析實體活動來客的背景與搜尋習慣等資訊,深入了解每位顧客的採購偏好,下次當他線上購物時就可依據個人偏好提供切中需求的產品或觀光行程,吸引他們明年再回流,或提高商品購買率,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消費生態鏈。水產養殖不靠天 智能控制不損失過去,水產養殖也是多憑老經驗判斷水質變化及人工投料時機,一旦缺乏足夠的經驗或面臨無預警氣候變遷,也會造成盲目用藥及浪費飼料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寬緯科技研發「水聚寶智慧養殖監測系統」, 協助業者即時取得水溫、溶氧量、酸鹼值、氧化還原電位、鹽度等數據,加裝智能設備控制系統還可依水中溶氧自動啟動水車及設定自動投料,漁民只需透過手機 APP 即可隨時掌握狀況,提前防範、降低損失。科技化養殖除了讓漁民可以更精準的控制養殖水質,降低成本浪費,也能全程監測水產品的成長過程,提供給消費者更安全的食物,實踐「實在數據、食在健康」的願景。目前這套解決方案除了應用於新竹、屏東、東部多個縣市,也進軍大陸、東南亞市場佈建超過 400 套系統,有效監測風險、控制變因,並協助漁民將養殖流程標準化,提高 30% 產量、降低 30% 的飼料浪費,節能省電最高可達 50%。無人機隊培訓中 農用商機無限好根據法商調研公司 Ipsos 無人機卓越中心 (Drone Center of Excellence) 指出,全球商業級無人機已超過消費級應用,至 2021 年產業規模將達新臺幣 3,150 億元,其中又以基建測繪、農業科技及油氣探勘等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當台灣及鄰近亞太區域皆朝向精緻農業發展,卻也同時面臨農業高齡化與缺工議題,智慧農業使用無人機噴藥,已是越來越多農民的選擇。物聯電網公司與桃園市復興鄉公所合作,在復興區建立無人機培訓基地,每年培訓 20~40 人的專業飛手建立專業機隊,進行農藥代噴技術人員與遙控無人機操作培訓,為復興區及全國農作物執行農藥代噴工作。透過教育、培訓、考照等過程培養無人機飛手,建立植保機 (用於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無人駕駛飛機) 農噴產業鏈。另外,透過該公司成立的飛手媒合及任務派遣平台,也可提供短期媒合派工或長期就業協助。目前全台才 200 多張飛行執照,物聯電網培育的學員就已取得 14 張,培訓成果豐碩。下一個階段,物聯電網將要挑戰果樹噴灑自動化,而且山林間噴灑要注意的規範很多,需要建立示範區、培訓等。IoT 精準管理 自動灌溉省很大農業的複雜在於,不同場域、作物需要的耕作方式都不一樣,有很多方面需要客製化。例如屏東紅龍果園需要噴霧灌溉、降溫;嘉義網室木瓜園需要自動施肥、灌溉,而桃園的蔬果園很大、溫室很多,需要自動化批次輪流灌溉等,但面對少子化、高齡化社會,這個挑戰越來越大。為了降低管理人力,慶奇科技推出自動灌溉系統。藉由環境感測器作為基礎元件監測溫室微氣候,再以物聯網技術開發自動控制程式,透過程式設定,自動管理溫室栽培環境,提供作物最佳栽培環境,再藉由無線傳輸,將各項感測數據及控制命令上傳到智慧農業開發系統,遠端監控溫室狀況,可以用極少的人力多方兼顧。下一步:經驗模組化 方案多元化除了展示豐富的應用成果與技術服務能量,主辦單位也特別邀請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嘉義縣政府農務科科長李秋瑩、新竹縣政府農業處技正林玉菁,針對智慧農業的在地需求與未來發展進行座談,互相交換意見。引言人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表示,台灣雖有很優異的農耕經驗與 ICT 技術,但產業協助農民智慧升級時,有些地方還是必須特別留意。比如經驗輸出國際的前提就是我們的技術要模組化,運用 AI 自動學習技術轉換種植經驗,才能適應截然不同的場域。另外,必須要讓設備操作很簡單,對農民的科技教育訓練很重要。還有,雷電是農田的最大罩門之一,設備的防雷擊程度一定要做好。身為農業大縣的嘉義縣政府農務科科長李秋瑩則分享過去 3 年來與智慧城鄉專案合作的經驗,他説農民要的不只是要基礎監測或攝影機設備而已,而是服務。農業的範圍太廣了,若能透過科技建立不同作物的多種專家模式 (例如番茄種植), 就有市場性。但廠商又不可能全部專業通包,所以投標的廠商勢必要找其他廠商來合作。同時,與農民頻繁的溝通很重要,公司其實不需要多養農業部門、農業顧問,只要多付出心力作溝通,才有辦法商業運轉,而地方政府也可以多幫廠商挖掘問題,探索商業價值所在。新竹縣是國內的柑橘生產重鎮,新竹縣政府農業處技正林玉菁表示,目前縣政府有三個重點計畫,其中兩個就與農業相關,顯見對於轉型的重視。新竹 80% 都是山坡地,雖然單一種植的農業規模不大,卻可以賣到高端的價格,前線雖有很好的消費力,但後端電商平台光靠官方與農民自己卻不容易,況且政府的想法有時候沒那麼透徹,所以非常需要產業界一起腦力激盪,若有任何好的想法,都歡迎廠商向政府提案,希望透過系統作更有效益的行銷。最後,與會者也總結,期許未來產業界能開發更多元的商業變現模式。同時,也希望廠商開發的電商平台不只是提供民眾購物的管道,更是能藉由數據分析調節供需,避免產銷失衡高效能工具。
daily-weekly
【小說】朱宥勳《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自序:台海戰爭我們會贏嗎?我想探問的是「勝負以後」
文:朱宥勳我想探問的是「勝負以後」:《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自序本文為《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自序。為避免破壞小說集的形式設計,本序文並未收錄於書中,僅於網路發表。這幾年,當我告訴身邊的朋友,我正在寫一本以台海戰爭為主題的小說時,每個人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會贏嗎?」他們當然不只是在關心我的小說,更是所有台灣人深埋在心中,迫切想知道、但又有點害怕知道的答案。我不是軍事專家,無法給出斬釘截鐵的答案 —— 事實上,我在寫作過程裡參考過的所有軍事專家,也都未曾給出「一定會如何如何」的答案。戰爭是一個複雜的連續過程,誰也不知道會在哪一個時間點、出現或缺少了哪一個因素,就使得勝負徹底改變。《孫子兵法》有句名言:「多算勝,少算不勝。」這句話乍聽之下沒什麼,實際上表達了一個惱人的事實:關於戰爭,要算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或敵人漏了什麼。在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多少就能明白國防部官員、各路專家學者、乃至於各國領袖,談到台海戰爭時,為何總是語焉不詳、翻來覆去都是幾句跳針式的官腔了。不然他們要說什麼?說「必勝」或「必敗」都不科學,更何況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也都可能成為「改變勝算的因素」。如果你覺得他們的公開發言,常常講了跟沒講一樣,沒錯,你是對的,因為他們多半就希望自己「講了跟沒講一樣」。當然,如果你長期追蹤整理這些公開資訊,基本上還是能掌握趨勢的微妙變化;但對於一般閱聽大眾而言,這些經過層層「廟算」而篩濾出來的資訊,確實與人雲裡霧裡之感。幸好,我是寫小說的,不必負責整個運算工程。在我自己的小說裡,我可以「設定」並「演算」自己的台海戰爭版本,描出一個相對明晰的世界觀。寫作越久,我就越與十九世紀的「自然主義」文學有同感:寫小說很像在打造一座實驗室,創作者設定參數、設定實驗對象、將這一切拋入一個假定的情境裡,看看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事。短篇小說尤其如此。這本《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便是我思考「台海戰爭」這個主題的實驗室。在創作之初,我至少設定了如下幾項「參數」: 假想 2047 年爆發了台海戰爭 從台灣人的角度來思考這場戰爭 呈現「不同身份的台灣人」如何看待這場戰爭 在近未來的框架下,也顧及歷史脈絡的影響 除非情節必要,盡量減低複雜的戰略、戰術、武器描寫 ...... 簡言之,我想寫的是「台海戰爭裡的台灣人」。故事裡一定會有飛彈、戰機、傘兵、軍艦,但小說最擅長的,並不是展現它們的性能諸元,更不是拿來誇耀某方的武器有多強大 (這一點,當代的軍事媒體已經很厲害了)。再一次,我不是軍事專家,而在現代戰爭極為專業化的發展下,就算有一天台海真的開戰、我有滿腔報國之志,也是沒有資格去碰那些武器的。就像我再怎麼熱愛棒球與台灣,也沒有資格入選台灣的棒球代表隊一樣。我想大多數小說讀者,也都是和我一樣的位置。比起大格局的戰略、戰術,我們這些一般人更需要知道的,恐怕是「戰爭時會有怎樣的氛圍」、「那個時候我該做些什麼」以及「我們在戰時會如何對待彼此」。相較之下,這些人與人之間互動衝突、對生活細節進行點染的工作,也確實是小說比較能夠擔當的任務。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在戰時會如何對待彼此」這條線索了。在我開始寫《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沒多久,我就和編輯林盈志先生討論過小說構想。經過幾番對話,我們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共識:「台海戰爭」看似是一個「中國人 vs. 台灣人」的主題,實際上,在台灣複雜的歷史脈絡、社會背景、認同分歧之下,這更是一個「台灣人 vs. 台灣人」的問題。當戰爭不只在遠方,我們會同心一志嗎?如果會,會往哪個方向同心?如果不會,又會在什麼地方裂變?不管能不能團結,不同身份的台灣人,在戰爭中的經驗會有什麼不同?因此,《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設定了一群立場各有衝突的角色。〈台灣人民解放陣線備忘錄〉處理的是台灣人當中的「第五縱隊」—— 不是因為政治爭吵而被貼上標籤的那種,而是真切覺得自己是為了某種理想,而願意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的第五縱隊。〈何日君再來〉處理的是離島人群、媒體戰和戰後歸化的前解放軍 (這當然也可以是一種「台灣人」)。〈私人美術館的最後一日〉處理戰前、戰後的青年平民,他們沒有「參戰」, 但從身體到精神,都還是會被捲入戰爭之中。〈南方的消息〉則是回應中華民國的「僑生」政策,這一怪異的政策招攬了許多「國籍不在本國的本國人」, 而他們在戰時將扮演什麼角色?最後的〈是陰廟,還是英靈殿:鎮安宮的前世今生〉, 則以較為鳥瞰的筆法,處理政治、宗教、民防與戰爭罪的問題。當然,這五篇小說遠遠不足以窮盡所有台海戰爭中的台灣人,即便以身份別去抽樣,都還存在很大的盲區。比如因為經濟因素,長年都是特戰部隊骨幹的原住民;比如來自東南亞、中國的外籍配偶與新移民;比如士農工商各階層各職業的人們...... 因此,《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並不是我對這個議題的全部思考,或許更應該理解為「階段性成果」。我以小說初步搭建了一座實驗室,然後做了五組實驗。接下來,這座實驗室應該還能夠進行更多的小說嘗試,而有第二本、甚至第三本......。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問我「所以我們會贏嗎」的朋友,往往都會看到我表情古怪、支支吾吾。我完全可以大方地告訴他們:現實的狀況很複雜,我不能打包票;不過在我的小說裡,台灣是成功擊退了中國的侵略。但我更想說、卻很難說清楚的是:我真正在意的並不是勝負問題。站在台灣人的立場,我們只有全力求勝一個選項。一直困在「會贏嗎」的焦慮和疑惑裡,反而阻礙了我們深入思考「台海戰爭」這一可能發生的政治災難 —— 克勞塞維茨有言:「戰爭僅是政治伴以另一個手段的延伸。」因此,我們要問的不是「會贏嗎」, 而是「如何贏 / 輸」、「你願意那樣贏 / 那樣輸嗎」、「贏 / 輸了之後呢」...... 勝負只是一個狀態。而我想探問的,是勝負之後的意義。近幾年,台灣關於軍事的討論越來越多。除了艱澀冷硬的學術資料外,更多了許多普及性質的著作,讓一般人也能明暸大致的情況。這對於一個曾經戒嚴三十多年、長年將軍事知識視為政府禁臠的國家來說,確實是一大進步。國防事務自然有「機密」的部分,但也應有公開透明、供民主社會課責思辨的部分,這是民主化的必然結果。不過,台灣的文學、或說更廣義的人文知識份子,在軍事議題仍是十分生疏的 —— 如果不說是下意識的排斥、歧視的話。這對於一個過去數十年受到戰爭威脅、在可見的未來也無法免除威脅的國家來說,是非常奇怪的;我們社會裡最有理想的知識份子,竟集體迴避、缺席去面對這個社會最嚴重的挑戰之一。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起心動念要寫《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我厭倦了投降派的媚外醜態,也厭倦了過度有安全感的亢奮叫囂。但我更厭倦的,是一提及軍事議題,就將立刻皺眉貼上「極右派」標籤的某些知識份子。確實,戰爭絕不是一件好事。一講到戰爭就先說「我反戰」、就先施以批判,在道德上也絕對不會有錯。可是,道德並沒有辦法幫台灣解除威脅,特別是我們面對的對手,基本上拒絕一切「普世價值」之道德觀。對我而言,思索戰爭並不意味著落入好戰的盲動。過去數百年來的歷史案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越是逃避戰爭,越是有可能被戰爭摧毀;反之,一個在物質到精神都充分武裝起來,並且能穩重控制力量的社會,反而能夠得到真正的和平。讓我做個跳躍一點的推論:這也許是在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夠多的作家、知識份子投入軍事議題的思考,是不是就越能讓我們的社會,在精神上獲得「穩重控制的武裝」? 反之,如果我們的作家、知識份子直接以「我反戰」遁逃開來,或許才是真正將詮釋權拱手讓出,讓國家陷入「沒有武裝的虛弱」或「沒有良心的強橫」之極端。因此,我希望能上承台灣文學史數量不大、卻已有一定成就的戰爭文學傳統,試著延伸出更「現世」乃至於更「未來」的思考。霍斯陸曼・伐伐的〈失手的戰士〉、李喬的《孤燈》、陳千武的《獵女犯》、柏楊的《異域》、鍾延豪的〈金排附〉、葉言都的《綠猴劫》等作品,都銘刻了台灣人的戰爭記憶和面對威脅的焦慮。《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不揣簡陋,也希望能盡一份力量。《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出版之時,恰好是 2022 年美國國會議長裴洛西來台,引發中國演訓的「第四次台海危機」之後,似乎冥冥之中有某種巧合。但換個角度想,其實此書在任何時間點出版,恐怕也都能找到「冥冥之中的巧合」吧。畢竟過去七十多年來,台海何時不危機呢?只希望文學的思索能來得夠及時,陪伴讀者一同從「無法想像會發生什麼事」的無限恐懼中走出來。小說繪聲繪影,最擅長的就是「給畫面」了。這也是為什麼,我相信小說可以是一帖良方:「無知的恐懼」的解方,並不是「無知的勇敢」, 而是「有知的覺悟」。台灣是西太平洋上的島鏈之心,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或許是最需要、也最能夠有此覺悟的人群了。是為序。書籍介紹《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2067 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 大塊文化出版作者:朱宥勳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由五篇圍繞著台海戰爭主題的小說構成:在不太遙遠的未來,二〇四七年,中國因為內部因素,猝然發動對台戰爭。一位長年關注戰爭記憶的作家,在戰後二十年之際,有感於同儕雖然都在青少年時期經歷了戰事,但每個人的記憶卻都不一樣,於是開始採訪不同的見證者。他在採訪過程中發現有不少在官方說法外的戰爭樣貌,接觸到許多檯面上不可見的歷史資料,因而寫成了絕對會被官方否認的戰時故事:〈台灣人民解放陣線備忘錄〉——「心向祖國」的台灣人民解放陣線成員的戰爭回憶錄。他們是中國國台辦在台設置的內應,準備與登陸的解放軍應和,輕信了中國的指令以為情勢大好,但最後卻退到了鹿窟山中⋯⋯〈何日君再來〉—— 是戰後「投奔自由」自願入籍台灣的前中國解放軍,努力適應在台灣的新生活,同時不斷搜集各種戰時資料,追索一段他參與過卻被噤聲的祕密獵殺任務⋯⋯〈私人美術館的最後一日〉—— 戰後的療養院員工,意外發現院中最被警戒的病人,是台灣人民解放陣線成員的孩童,透過他的畫作與特殊能力,帶她穿梭回到戰時的時空⋯⋯〈南方的消息〉—— 引人入勝的諜報故事,透露兩國祕密情資人員交換開戰消息的第一手告白,因此也得知了極機密、幾乎無法防範的斬首行動⋯⋯〈是陰廟,還是英靈殿:鎮安宮的前世今生〉—— 鎮安宮在戰後設立,祭祀戰歿英靈而成為傳說中最靈驗的廟宇,而設立廟宇的緣由是因為戰爭期間解放軍空降部隊的殘忍殺戮行動,因此要解決此後種種無法解釋的靈異狀況⋯⋯《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從多種角度來說故事,透過多種參與戰事的角色觀點來描述其眼中的台海戰爭,有敵軍內應第五縱隊,有解放軍特種部隊,有創傷症候群的年輕人,有戰事雙方的祕密情報人員,以及民防部隊代表,組構成多樣的戰事眾生 / 眾聲樣貌。這些故事暗藏著過往影響台灣重大歷史事件的地點,新的事件又重複在這些地點發生,像是重層複雜的台灣歷史。此外,由五組不同敘述者的追憶史料所編織出來的多樣貌故事,訴說著當今我們極度關心的有可能在未來會爆發的重大事件,而卻是書中敘事者的前塵往事。是未來,也是歷史,歷史與未來可能是不斷仿效疊合的。未來會發生的事情,都是過去大家逃避不想解決所造成的因,由此埋下種子結出的果。追索過去,才能推進未來;而未來,可能是在回應過去。如同《一九八四》裡所說的,誰掌握了過去,就掌握了未來。
daily-weekly
《人生4千個禮拜》:非典型的時間管理指南,運用三大原則排序與過濾待辦事項
文:我是老查你常覺得時間不夠用嗎?你會因為事情做不完而感到壓力與挫折嗎?你是不是已經看過無數關於時間管理與效率提升的書、文章甚至影片,卻覺得派不上用場?假如上述的問題符合你的情境,那麼你也許該讀一下《人生 4 千個禮拜》這本另類的時間管理指南。書名中的「4000 個禮拜」, 是想點出人的一生時間不過就是 4000 個星期 (大約 80 歲), 並非永無止盡,因此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以為自己都能夠完成。我讀完之後的省思是:如同書中所說,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事項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作者奧利佛・柏克曼 藉由本書給我們的提醒。現代人對於時間的焦慮,可能是一種共通迷思人類歷史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閒暇都被視為最終極的地位象徵,是只有富人或貴族才能擁有的奢侈品。時至今日,經濟學家卻注意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富人用在工作的時間比窮人還多。在高度重視「個人成就」的文化之下,即便是進入頂級大學,領到最高薪的精英人士,也感覺必須一邊承受「能把人壓垮的高強度工作壓力」一邊工作,好維持自己的收入與地位。「我真的很忙」感覺是一種表彰自己重要性的方式。人們對生產力有著濃厚興趣,「想做得更多」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人們總想做更多、更快、更強、更豐富。從表面上來看,生產力被認為是一種讓人可以擁有更多時間的工具。我們以為有效率地排列出待辦、應辦事項,就能有更多時間花在別人身上,或用來追求更有意義的事物。然而,大部分人卻只是用更多工作填滿這些多出來的時間。在 1955 年的《經濟學人》中,歷史學家帕金森以黑色幽默的口吻提出了「帕金森定律」: 這原本是諷刺的說法,卻點出了人們對時間的共通迷思 —— 時間看似就該被一大堆事填滿為止。所以,時間管理的重點之一在於,必須認知到所有的技巧與方法,都無法改變錯誤的任務設定 —— 以為必須「完成所有我們想做的事」。如果沒有認知到這一點,多麼努力都不可能克服壓力與焦慮。運用三大原則幫自己的待辦事項排序與過濾在史提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書中舉了一個很有名的例子,一位老師要教授學生們時間管理的要訣,於是帶了一個大玻璃罐、一堆大大小小的石頭,以及碎石礫、沙子和水,要學生試著把這些東西都裝進玻璃罐裡。不得其法的學生們怎麼試都不成功,此時老師先放進大石頭、小石頭,再用碎石和沙子填滿空隙,最後倒進水,用此來比喻「時間管理的奧義在於先做重要的事 (大石頭), 再依序做小事、瑣事,即可完美運用時間」。這個例子我也常引用,但《人生 4 千個禮拜》提出了質疑:老師可以先安排好玻璃罐放得下的大石頭數量,但我們的行程表裡可能被塞進了過多的大石頭,此時又該怎麼辦呢?作者奧利佛・柏克曼 認為,我們必須藉由時間管理「忽視應該忽視的事物」, 運用以下三個技巧:在那張「20 項清單」上的事,就是中等重要性的誘惑,是最可能讓我們分心的因素,所以也是在對不夠重要的事說「不」時優先需要注意的對象。小心最稀缺的注意力被分心偷走你是否常有這樣的狀況?明明已經開始做某件事,但腦子裡只要一想到別的事就會立刻中斷跳到另一件事,這個想做那個也想做,結果都做不完、做不好,或者有時候本來打開瀏覽器要查資料或看 mail, 但是一不小心順手打開 FB 之後就分心看了十幾分鐘,時間就不知不覺流逝了。「分心」是讓你我時間管理失控的最大陷阱之一,通常就是在我們計畫要做的事以外,不知為何又花費心思去從事的其他活動,像是逃避到另一件要花時間的任務,或是瞎忙。又或者是常見的「數位分心」, 因為 e-mail 提示或簡訊,又或者無意識持續的社群媒體瀏覽。分心的影響除了占用寶貴的時間之外,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在《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一書中提到,經過實驗發現。要完成一項困難的事,需要一段不被打擾的長時間和單一的專注力,才能進入高效率的「心流」狀態。但每次當「心流」被像是手機的通知或一封電子信件的干擾打斷後,就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回到原本的專注度。因此分心也是「效率殺手」。《人生 4 千個禮拜》書裡提醒我們,經常分心的動機,來自於我們潛意識中對於目前在進行的任務所抱持的不安或患得患失 —— 害怕事情完成之後的結果不如預期,所以讓自己藉由分心進行拖延,想逃避掉完成之後會面臨到自己或外部的評判。必須要察覺與辨識出自己是否因為這樣的心態產生習慣性的分心,才有機會改善。相較於方法與招式,《人生 4 千個禮拜》以心態面的角度談時間運用,假如你已經嘗試過各種不同的做法而沒有成效,也許本書可以帶給你另一種可行性。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非典型的時間管理指南,讓你從容面對煩惱事情做不完的生產力焦慮 ——《人生 4 千個禮拜》
daily-weekly
《奧黛麗・赫本》:索馬利亞之行讓她深切感受到社會的不公,和對待下一代的不義
文:西恩・赫本・法拉 (Sean Hepburn Ferrer) 第五章 靈魂沉默索馬利亞是我母親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造訪的最後一個國家,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當地的情況一團糟。母親和羅伯等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籌齊所需的款項,展開旅程。然而她問到核發簽證的是哪個單位時,答案是一抹微笑:「不用簽證,因為沒有政府。你們只要能飛入境內,祈禱自己不會被射下來就好了。」這個世界還沒有機會由第一手的觀點看到集體大屠殺,或是成千上萬的人在難民營餓死的慘況。在我母親赴索馬利亞,報導她的見聞之後,各種援助紛紛湧現。整個世界社區終於針對這樣的大災難,採取了一些姍姍來遲而且方向還不太正確的行動,對此,我由《戰火情人》一片的震撼場景中,約略有了一點概念。雖然母親的努力獲得一些美好的果實,但索馬利亞之行卻讓她深切感受到我們社會的不公,和社會對待下一代的不義。她在訪問中曾表示:「我滿懷對我們自己的義憤。」她怎麼可能不?在經歷戰亂,聽到全世界悔恨地宣告:「絕不再重蹈覆轍」之後,卻不幸地看到它再度發生,而且持續下去,一次一次又一次。在此同時,她也覺得她已經在聯合國親善大使任期中,作出了最有意義的貢獻:因為社會大眾對她的興趣,使媒體不約而同,報導索馬利亞的困境。我們曾經誓言,絕不讓納粹大屠殺的慘劇重演。然而教人悲哀的是,她告訴我們:在非洲,每一天都在進行大屠殺。成群結隊的難民並非在強迫之下來到難民營,而是出於無奈,一波波一群群筋疲力竭地到來,希冀在難民營找到最後的避難所。他們不再因為不能填飽自己或家人的肚子而感到羞恥難為情。他們往往已經喪失去了摯愛,不得不接受失敗的命運,才肯離開祖先的家園、他們的根、他們唯一的驕傲和珍寶。我揣想:或許我們之中有些人,會暗地裡以輕蔑的心評斷他們,疑惑為什麼這些人經過這麼多年,依然不能發憤圖強。然而,該怎麼發憤圖強?在這些「開發中國家」—— 這個詞根本矛盾,因為以我們的標準來看,這些國家根本沒有基本的基礎建設,更沒有什麼好開發的,一旦你離開首都,就沒有道路、學校,或者醫院。也因此,在我母親去世之後,我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基金下,另闢奧黛麗・赫本紀念基金。她相信唯有透過教育,才能作出改變,這就是我們設立紀念基金的目的。我們在她認為最需要基礎建設的四個非洲國家:索馬利亞、蘇丹、衣索匹亞,和厄利垂亞,展開教育計畫。基金成立五年之後,我們又把盧安達加入待援國家名單。如今基金發展更具規模,我們也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貧童就學」十年計畫,希望能讓全球一億兩千萬名兒童接受基本教育。不要相信別人說的:因為殖民結束,才造成這些地方的未開發;或者這樣的貧困,證明這些地區的人民無能管理自己。母親一定會說:「非得先獲自由,才能組織自己。」不幸的是,殖民國家留下來的各種基礎建設只是一時的,而殖民地的居民卻沒有受過教育,無能維持這些建設。她常說:「像越南或古巴這樣的國家,受教育的人口比例甚至比美國更高,而且又有基本的建設,因此他們必然能夠自力更生。」「還有比孩子更重要的事嗎?」她在訪問或演講開頭,往往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她不僅僅聰明慧黠,而且也真心認為這個問題的核心有不容置疑的真理:「有嗎?有比我們人類生存下去更重要的事物嗎?在你的人生當中,愛、關懷、照顧、溫情、食物、教育這些東西有比在兒童時期更重要的時候嗎?」不知為什麼,「全球」這個詞好像只有和「經濟」連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引起注意。在巴西和日本的經濟開始崩潰,我們投資在股市的寶貴資產縮水時,大家焦慮不安、緊張擔憂,但我們不知所措,只能等待,觀察。然而她常常提醒大家,如果我們的孩子因飢渴或缺乏食物而死的時候,我們卻不能「等待、觀察」, 何況要挽救這樣的問題,平均每人每年的花費才不到一美元。她還會提醒我們,在地球五十六億人口中,有三十億人每天的生活費不到兩美元,另有十三億人每天的生活費不到一美元 —— 有十五億人沒有乾淨的飲水可喝。也就是說,我們只有九億人,而他們卻有四十七億,他們與我們的比例是五比一。她不禁思索:我們需要多久,才能縮減這樣的比例?「他們的孩子因飢餓而死,而我們的孩子卻過度肥胖,難道這樣是對的嗎?」一九八八年三月,她曾說過:「自有世界以來,就有不公平存在。但這個世界是休戚與共的,尤其全球的距離越來越短,世界也越來越小。擁有較多的人該施予一無所有的人,這是毋庸置疑的道德義務。」她時常提醒我們,只要我們 (工業化國家) 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一的一半,就能破解這個噩夢。如果我們的孩子發現我們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會怎麼評斷我們?我瀏覽她的研究資料 —— 大疊大疊的文章,成百上千的報告,發現她把下面這幾段話劃了線,這些話來自世界銀行總裁詹姆斯・沃爾芬森 (James Wolfensohn) 先生,以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和報紙報導。「你疼痛過嗎?」她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你痛過,就會知道如何以藥物止痛。」她會呼籲:「這四十七億人口就置身在種種形式的痛苦之中:喪失至親、飢餓、疾病、飢荒、戰爭、賣淫、剝奪人權、酷刑。然而他們卻表現出崇高和尊嚴。」面對規模如此龐大的大災難,教我總忍不住出言嘲諷。然而我可以向大家保證,不論是沃爾芬森先生或是我母親,他們談到這些重要的議題時,絕不帶絲毫諷刺的意味。相反地,他們語氣的真摰崇高,一如他們在這些受難者身上之所見。相關書摘 ►《奧黛麗・赫本》: 這種「食物無法消除的情感飢渴」, 是她切身最沉痛的經歷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經典回歸珍藏版】》, 原點出版作者:西恩・赫本・法拉 (Sean Hepburn Ferrer) 譯者:莊靖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作者介紹】出生於影藝世家,母親是奧黛麗・赫本,父親是梅爾・法拉 (Mel Ferrer), 參與製片、後製、行銷等各種電影工作。承繼母親遺志,創辦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 (Audrey Hepburn Children’s Fund), 協助全世界的貧童。在歐洲接受教育,法、義、西、英、葡語流利。目前與妻子和兩名子女,住在加州聖塔摩尼卡及義大利托斯卡尼。本書不僅僅是好萊塢明星傳記,還描繪出母子之間珍貴的情感。西恩為我們介紹的是,美麗而哀傷的奧黛麗・赫本――她無力改變世間的殘酷,無從逃避自己的不安全感,但對她的孩子來說,卻是一位毫無保留的母親――他認為奧黛麗是「我最好的朋友」。待年紀稍長,他們很驕傲地看到母親運用自己的盛名,幫助世界上窮困的兒童。奧黛麗生前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代言人,讓全世界注意到數以百萬貧童的悲慘生活。現在西恩持續推動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的工作,並將本書稿酬悉數捐贈該基金會。【本書特色】第一本根據第一手資料撰寫的奧黛麗・赫本傳記,發現你從未見過的奧黛麗!奧黛麗之子親撰傳記,對母親最深情的回憶近 300 幀精采劇照和珍貴生活照,奧黛麗映像第一手紀錄奧黛麗親繪畫作手稿,品味奧黛麗的藝術心靈第一次近距離欣賞奧黛麗的絕代風華,思憶永遠的奧黛麗
daily-weekly
葉偉信《茱麗葉與梁山伯》:吳君如演得最好看的一齣戲,小人物的愛情故事
最近有一個導演葉偉信的回顧展,放映他二十多年來執導的電影。他在商業上最成功的當然是《葉問》系列,有些 cult 片迷則念念不忘《生化壽屍》, 但我個人最喜歡的,卻是愛情電影《茱麗葉與梁山伯》。記得電影上映時我唸中七,正在準備 A-lelve 考試,卻常偷懶去看電影。《茱麗葉與梁山伯》這一齣,我忘了是自己蹺課溜去看,還是跟那很喜歡吳鎮宇的朋友去看。我去看這片的除了因為葉偉信,也想看看吳君如拍文藝愛情片是怎樣的。那幾年是吳君如的轉型期,已經憑《古惑仔之洪興十三妹情義篇》(1998) 成為香港電影金像奬影后,尚未回歸《金雞》(2002) 那種喜劇。現在回看,《茱麗葉與梁山伯》仍然是吳君如演得最好看的一齣,因為她在戲裡夠內斂,比早年的「大笑姑婆」和後來的「流淚母親」角色更細緻地演繹到人物的內在情感。《茱麗葉與梁山伯》是兩個小人物相知相惜的故事。基層古惑仔佐敦 (吳鎮宇) 和酒樓知客 Judy (吳君如) 都是孤獨的人。佐敦早年被家人疏離,後來家人更遇意外全部身亡。Judy 則是個曾患乳癌的離婚婦人,只有爺爺一個親人。把他們拉在一起的,除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情感,還有對重新找回一個家的渴望。機緣巧合之下,佐敦和 Judy 一起替黑幫頭目新界安 (任達華) 照顧初生的兒子,享受了替代的、短暫的家庭之樂。家庭是葉偉信電影的常見主題,從《迴轉壽屍》(1997) 的「最後晚餐」段落,到《葉問》(2007) 把一代宗師描寫為住家男人都可見。在人生際遇與社會環境都逆境重重之時,家庭似乎是最後的避難所。然而有些人親緣淺薄,恐怕便陷入困境。葉偉信嶄露頭角那幾年,正值香港電影及社會的低谷。香港經濟因亞洲金融風暴大受打擊,自殺者眾。那邊廂杜琪峰和韋家輝的「銀河映像」拍出一連串灰暗的黑色電影。葉偉信的恐怖喜劇《生化壽屍》(1998) 本來熱鬧地又驚又笑,最後也陡然轉入絕望的結局。《茱麗葉與梁山伯》的片名已暗示這個愛情故事難有大團圓結局。佐敦對著新界安一夥,陷入沒完沒了的債務,十萬之後又十萬。雖然劇情簡介多把新界安寫為反派,但佐敦因為照顧新界安兒子 (也是家庭因素) 變為合作關係。細看之下,真正的反派可說是新界安的手下肥彭 (林雪)。本來佐敦託好友林嘉華 (劉以達) 把鈔票還給新界安,卻被小混混劫去。林嘉華痛打那班小混混,怎料都是肥彭手下,又被「屈」一筆賠款。雖然劇本沒有明言,但林嘉華被打劫,也可能是肥彭的佈局?肥彭是電影的最大贏家。佐敦和 Judy 是對方最後的盼望。Judy 的爺爺去世,是佐敦阻止她自殺,讓雙方重燃組成家庭的希望。但佐敦作為一個古惑仔,最後還是無法回家。這一段採用了超現實的手法:佐敦的肉身躺在血泊中,靈魂卻帶著鑰匙回去。煮好飯守候的茱迪只有午夜夢迴的時刻跟佐敦重逢。電影結局是模棱兩可的:一開場茱迪跟士多婆婆買汽水的戲,在最後接上了一小段。那麼結局這一幕發生在事後,還是事前?汽水在電影中的意味也是模棱兩可的,既是茱迪爺爺最愛的、代表希望的飲品,也是凶器。若佐敦是茱迪生命的最後希望,她會否因絕望而再次自殺?大概導演不想結局太灰暗,留下了一個有盼望的開放性結局。當全球直銷產業呈現衰退,安麗台灣卻能逆勢成長,關鍵策略為何?林彥秀給出實際答案,就是這一兩年安麗制定明確的營運戰略,聚焦在「大健康」趨勢,從身體健康、心靈健康、個人健康、社群健康、財務健康、環境永續等六大面向著手,顛覆直銷產業過往的經營思維。進一步拆解要讓大健康策略的落實,背後可說就是運用到「雙軸轉型」概念。一方面,安麗從十年前開始推動數位化,運用數位科技推動營運及直銷商順利轉型;另一方面,明確擘劃出組織的 ESG 策略,從體驗中心的空間營運到驅動夥伴日常行動的改變,達到綠色永續及減碳成效。全台直銷業第一家碳中和體驗中心落成,年減碳 18,253 公斤今年一月台北安麗空間重新整頓開幕,從原址地下室搬遷到一樓,既有功能都在,但是更高效利用實體空間坪效,打造讓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能大幅減少電力的使用,讓減碳績效立刻看到成果。值得追問的是,安麗明明去年線上訂貨業績,已經佔整體營業額超過 8 成,為什麼他們還願意投入大筆資源,陸續升級全台五個體驗中心?安麗台灣業務暨營運長黃桂琴解釋,「數位愈發展,體驗愈重要!尤其在 OMO 時代,線上通路提供快速訂貨、出貨服務,但是實體的體驗,則可以強化直銷與顧客之間的信任感,不僅可以透過互動裝置讓直銷商新朋友瞭解各種方案,同時每月一次的體驗日,在多功能空間舉辦各類沉浸式體驗、專家學者講座等主題活動,反而有助於線上線下緊密串連,強化認同感。」除了善用空間、節能減碳,安麗台灣也敞開大門,邀請外部夥伴一起集思廣益,展開不同面向的減碳可能性。黃桂琴指出,去年安麗開始與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所合作,藉由學界的研究能量,幫助安麗找到多元的減碳切入點。例如各地體驗館使用循環杯替代紙杯,一年約可減少 47 萬個紙杯的用量;搭配重複使用的環保袋,估計一年可減少逾 70 萬個紙袋。當然減碳也不會只侷限於體驗中心,安麗台灣企業傳播暨人力資源處長丁蘭就表示,他們也會從人的行為面著手,鼓勵直銷商夥伴從日常開始減碳。例如安麗從今年開始,招標工作就用數位檔取代紙本印製,連同《安麗雙月刊》也開始數位化,不再印製 125 萬本紙本月刊,各種行動加總起來,等於每年種植超過 6,600 顆樹的減碳效益。賦能直銷夥伴勾勒成長曲線,關鍵策略在於數位化、精準化除了淨零減碳,雙軸轉型的另一支柱,也就是數位轉型,安麗台灣其實走得更早,從事業發展角度鼓勵直銷商勇於結合數位工具,得以更有效率方式推展事業。這也是為什麼安麗台灣連續 5 年可以維持成長,甚至在亞太區市場,安麗台灣去年的成長率更是奪得第一,背後因素就可歸因於十年前開始進行數位轉型。至於轉型陸續展開哪些實際舉措?黃桂琴回應,「我們主要是透過數位化、精準化策略。」所謂數位化策略,首先是重新設計銷售、服務流程,讓直銷商在招商過程更為便捷;其次是陸續開發數位工具,像是提供 iShare 數位內容中心、Am-Card 安麗行動卡,幫助直銷商快速查詢業績,並且結合 CRM 系統分析銷售資訊,讓直銷商即時掌握顧客購物喜好,才能借力使力加速成交。至於精準化策略,目標就是要降低新加入的顧客流失率,透過數據分析及觀察直銷商行為,提供他們具體的策略建議。甚至安麗也會根據個別直銷商的事業發展階段,給予不同面向的事業計畫策略,以及提供相對應的教育訓練,例如教授他們可以怎麼透過 LINE 工具,有效連結電商、資料庫、人力訓練、社群經營等工具及資源,確實讓直銷商的數位運用能力,明顯有所提升。洞悉安麗台灣營運策略可發現,雙軸轉型背後最重要的目的,聚焦在賦能成長,也就是幫助夥伴、直銷商找到新的成長曲線。黃桂琴分享一項大健康策略之下,賦能同仁的實際成績,安麗從兩年前開始與北醫合作,目前已有 6,000 位夥伴取得健康管理師認證、8,000 人獲得北醫學分班資格。由此可見,不論是數位化或永續經營,企業組織內最重要的元素仍是「人」, 號召志同道合一起投入好事,自然形成一股革新力量。
daily-weekly
結婚不是必要的選擇:青年參加相親服務,是為了擴大交友圈
對於相親、婚友社的服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好像很丟臉,認為條件不好的人才會去相親,而且相親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要結婚,無形之中讓不少人面對相親時也產生比較大的心理壓力。與其說是為了婚姻,不如說是為了擴大交友圈目前除了相親、婚友服務,市場上還有交友軟體及聯誼活動。然而,交友軟體乍看之下好像很方便、節省時間,卻可能要花費更多的心思想話題,跟每個不同配對的人創造聊天的契機。除此之外,也可能會遇到圖文不符的對象,約見面後才發現本人根本和線上不一樣等,這都是要承擔的風險。聯誼雖然可以面對面的交談,但與其說像交友軟體那樣可以選擇你要交談的對象,聯誼更多是呈現出一種隨緣的狀態 —— 能不能遇到聊得來的人全憑運氣。因此,相親、交友服務的優點便能在這裡突顯出來:首先,對方的資料已經由公司核對過,完全不用擔心遇到圖文不符的另一半,甚至是騙子;再者,一開始就可以列出條件,排除掉那些跟你預期不符合的人,大量節省時間。在現代的忙碌社會中,大家的交友圈越來越小,無論是相親還是婚友社的服務,與其說是年輕人為了婚姻,不如說是為了認識更多可靠、有機會戀愛的朋友,來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其中一個市場趨勢是現在參加相親、婚友社服務的青年人數是逐年增加的。不同於以往社會認為相親就是要「找人結婚」的刻板印象,使用婚友服務的現代台灣男女中,接近半數只是為了尋找可以一起生活的伴侶,不認為婚姻是一個必要因素。有一位參加拍拖約會吧且成功配對的 27 歲會員表示,跟另外一半常常會被身邊的人問:「你們真的有需要去相親嗎?」她覺得最重要的其實是歸於選擇,選擇去踏出第一步,還有選擇約會的對象。她本身除了工作忙碌導致交友圈小之外,另外的原因則是不想要因為缺乏愛情而趕快隨便找個對象,而是要找適合的對象。找不到興趣相投的另一半?專屬的戀愛顧問來幫你在輿論中,我們常常看到會有人說,只要長的漂亮就能找到另一半,無須自己去尋找另一半,這並不是正確的觀念。畢竟感情不是只有外貌或者經濟條件,更重要的是兩個人之間的相處。小從生活細節、大到生活方式、價值觀都是必須要共同去學習的。長得漂亮或有錢不能確保兩個人就可以互相扶持,互相成長。另外一位成功配對的 30 歲會員也贊同,當被問到對於服務的看法時:「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會抗拒相親,但其實這只是一種透過第三方的交友管道,透過顧問可以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角度去初步認識這個對象。」拍拖約會吧的服務專業、並且可以幫你節省時間,讓你結識興趣相同的人。此外,最特別的是還有免費一對一的約談服務,由專業戀愛顧問更加深層了解你的需求,幫你找出過往戀愛中或者可能出現的癥結點,為你的下一段戀情做好準備。列出條件之後,配對更是經過公司研發的系統,可精準地找出符合需求的另一半。透過專業顧問找到符合條件的對象,這何嘗不也是另一個有效的管道呢?本文章內容由「拍拖約會吧」提供。
daily-weekly
想躺頂級席夢思床墊卻跑去買水貨?看似搶到便宜,其實虧大了
想到最頂級舒適的床,大多人心中第一個出現的是「席夢思」。席夢思成立於 1870 年,是第一間量產彈簧床墊的公司,歷經百餘年後,席夢思仍是睡眠科技、頂級寢具的代名詞。 在台灣,要購買到一張席夢思床墊的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通路除了原廠授權的台灣席夢思品牌概念館、百貨專櫃,及席夢思專賣店等之外,另外也有其他平行輸入的商品等。不過,既然都要花錢入手席夢思頂級床墊了,如何選擇正確的管道購買,兼顧品質與消費者權益,可就有很大的學問了。關於價格 —— 水貨真的比較便宜?市面上有不少通路在販售席夢思床墊,除了美國席夢思正式授權經銷的「台灣席夢思公司」之外,大多是平行輸入的「水貨」, 意即商品未有正式代理商進口。 會考慮購買水貨的原因,不外乎是價格考量。尤其水貨商往往會祭出相較於原廠授權經銷商更便宜的價格,以吸引消費者注意。不過,水貨真的比較便宜、CP 值比較高嗎?雖然水貨價格看起來低廉,但那是與美國原廠正式授權商 (即台灣席夢思公司) 的定價相比的結果;若台灣席夢思公司推出折扣活動,或是附贈原廠正版周邊商品,例如台灣席夢思通常會附上床組配件、相關寢具贈品等,那麼總體價值不只不輸水貨,CP 值還更高。 此外,更攸關消費者權益的是,由於水貨是未經海外授權經銷商下單出口的,因此這些商品一旦離開美國本土,原廠即無法提供任何保固;萬一購買回家的產品有問題,消費者恐怕得花更多的成本處理,勞心又勞力。那麼該如何辨明水貨或原廠授權公司貨?可依循以下四個步驟:簡言之,水貨乍看便宜,但若要兼顧品質與售後服務,購買原廠授權公司貨會是較聰明的選擇。關於設計 —— 一張符合東方人睡眠習慣的床,因地制宜的材質、軟硬度除了價格,找到符合使用需求的床墊也很重要。由於水貨商是直接從美國代購床墊來台,因此僅有美規尺寸,在材質的選用上,也是較符合美國大陸乾燥氣候。 而台灣席夢思的產品來源,則包含來自美國、日本、加拿大、中國廠的生產製造,不只可以購買到與台灣尺寸的床墊,也有依據台灣亞熱帶濕熱氣候所設計的床墊,例如獨特的抗病毒除臭纖維、負離子纖維床墊等,有助於排解睡眠時的多餘熱氣,或緩解過敏症狀;在材質與軟硬度的選擇上,也較符合東方人的睡眠習慣,例如台灣消費者多偏好較硬的床墊,因此席夢思床墊也推出均勻撐托身體各部位、紓解緊繃肌肉的五區撐托設計等。 因此,對於台灣消費者來說,前往經美國席夢思正式授權的台灣席夢思相關通路親身試躺、購買,才能買到因地制宜的席夢思床墊,打造最舒適的睡眠體驗。關於保固 —— 讓好的床墊陪伴十年睡眠其實一張席夢思床墊,經由妥善保養可以使用十年。在正常的使用狀況下,若遇到任何製造上的品質瑕疵,台灣席夢思公司皆有提供原廠保固,如在購買後的前兩年予以免費修理或更換,或是在購買後第三至第十年之間,依照美國席夢思原廠全球統一折舊率計算折舊費用。在原廠授權的情況下,購買公司貨可享有明確的十年保固權益;反之,水貨商的保固條件就不一定了。誠如前文所述,水貨離開美國本土以後是無法享有美國原廠品質的保固的,萬一遇到瑕疵品,只怕投訴無門、因小失大。總之,由於各個水貨商的貨源不一且不透明,產品品質無法把關,因此購入的床墊是有風險的。聰明的消費者要知道,除了價格之外,舒服的現場試躺體驗、嚴謹的品質把關、完善的售後服務、超值的配件贈品等,才是精打細算的重點。為了未來十年的日日好眠,實在沒有必要承擔風險購買水貨,選擇美國席夢思正式授權經銷商購買,才是保護消費者權益之道。購買原廠授權席夢思▶台灣席夢思官網
daily-weekly
整座城市都是展場!2020台灣設計展邀你走進新竹體驗步行城市
今年中秋節及國慶連假最令人期待的展覽「2020 台灣設計展」將於新竹市登場,以新竹公園作為主展場,打造 1 條 2 公里軸線、2 大展區、6 條步行路線及 12 個場館,循著城市的公共軸線連綿 2 公里的步行城市路徑,不僅有吸睛的新竹獸出沒串聯風城新舊魅力,將城市變身為設計師創作的場域,同時,也是展現新竹市長林智堅推動步行城市的重要里程碑。為了打造步行城市,林智堅做了歷屆市長不敢做的事,以公權力介入長期被占用的公共空間「騎樓」, 他曾說:「如果不做不會被罵,但是市府從來不是這個想法」, 他想改變生活上的事,讓市民有更友善空間,市民推娃娃車不用像爬山,更盼藉由步行城市讓舊城重生,打造巷弄經濟學。林智堅曾在深夜的臉書寫下「下了車,我們都是走路的人」長文,林智堅說,他剛當市長的時候,經常苦惱騎樓的佔用問題,行人必須走到馬路上,甚至有同仁因此受傷,市民朋友失去了生命。他想推動騎樓整平,但人單力薄,幕僚說有太多的阻力,太多的困難。但他沒有放棄,打造更多優質的人行步道,推動步行城市,讓市民來走。當他們習慣了也願意走了,下一步就可以要求騎樓順平。林智堅曾在深夜的臉書寫下「下了車,我們都是走路的人」長文林智堅表示,新竹市是一座年輕古城,新竹市的「舊城區」, 一平方公里內擁有密度最高的古蹟群,約莫步行 10 分鐘就有一座古蹟,今年台灣設計展的展區之一就在這裡。以生活博物館為主題,不僅可以一覽五個具歷史意義的古蹟,甚至新竹首家百貨公司新州屋也首次對外開放。林智堅說,「步行」讓民眾腳步慢一點,除了欣賞古蹟,還能創造經濟效益,「走多了,肚子自然就餓了」。他近日先從都城隍廟前廣場整修做起,全新寬敞的廣場,假日搖身變徒步區,還有表演團體進駐吸引人潮,民眾從過去騎車買廟口小吃,改成步行逛廟口。2020 台灣設計展也規劃了美術館光雕投影、護城河岸市集,及由台灣第一位太陽馬戲團員陳星合等藝術家串聯新竹市區,總計超過 50 場次表演,讓民眾看見表演藝術的設計力,也讓巷弄經濟學悄悄累積。停留是體驗、消費的關鍵,步行友善城市讓人們可以愜意的穿梭在城市當中,增加人們在街道停留的時間,進而活絡整體經濟活動,新竹市政府透過各項改造工程,如公園綠地的改造、通學步道的建置、推動騎樓順平,甚至是劃設徒步區,讓友善舒適寬廣的人行空間,把優質公共建設串連在一起。林智堅鼓勵國人在連假期間用步行來體驗新竹市這座城市的美好。林智堅說,當你在城市中邁開步伐的時候,你與城市的對話就開始展開,各種有趣的體驗與故事也開始蔓延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城市也將更有魅力。2020 台灣設計展 CHECK in 新竹 倒數開展!109 年 10 月 1 日 (四) 至 10 月 11 日 (日) 活動官網: (新竹市政府廣告)
daily-weekly
2021待辦事項APP推薦:遊戲化《記事探險》讓人生不再一團亂
好多待辦事項看了就想逃避,下載待辦清單 APP 用幾天就放棄,人生總是一團亂?台灣開發團隊 Fourdesire 四合願推出新作《記事探險》, 結合探險遊戲讓枯燥的待辦事項變有趣,每天迫不及待解鎖每日任務,好玩才能提高生產力。玩心解鎖每日任務,待辦事項變身奇幻海島下載過好幾種待辦事項 APP, 雖然打勾完成清單很有成就感,但單純用文字記錄事項,用沒多久就覺得無趣,過幾天容易忘記要點開 APP, 乾脆只用一般行事曆紀錄。到底有沒有能持之以恆又有趣的 APP 呢?開啟《記事探險》不再只有條列式待辦事項,而是進入一片有著蔚藍海洋和可愛海島板塊的奇幻世界。使用者每完成一件待辦事項,海面就會出現一座隨機造型的板塊;如果完成很多事,還可以探索到療癒鯨魚、海底火山或神秘鐵塔等奇觀。隨著紀錄的事項愈多,就能搜集到更多不同的板塊與風景,還可選購外太空、雪山、霓虹城市等特色主題,每天一點一滴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小宇宙。以前作《植物保姆》、《Walkr》、《記帳城市》創下全球 2800 萬下載量的 Fourdesire , 用玩心設計結合遊戲與生產力工具,將待辦事項具象化為奇幻世界,使用 APP 不再是例行公事,而是開啟一段冒險。Fourdesire 創辦人陳威帆在新品發表會上說明,《記事探險》靈感來自《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和《子彈筆記》, 希望開發出專注於人本身的產品,藉由體驗《記事探險》檢視計畫安排是否合乎能力與時間,更了解自己,才能好好整理生活,有效管理時間。週期回顧每日旅程,用遊戲提高生產力完成任務帶來成就感,難道「未完成」就是半途而廢嗎?花了一個月還是沒背好的單字、想了兩星期還沒動手組裝的書櫃...... 這些「未完成事項」在《記事探險》會具象化為一座斷橋或是沒蓋好的滑水道,意味著並非浪費時間,只是一次尚未完成的嘗試或挑戰。藉由自訂時間的「週期回顧」, 使用者會發現自己在哪些項目分配最多時間與精力;透過回顧歷險過程,使用者也可思考究竟該移除未完成事項?還是帶到下一個島嶼計畫中繼續完成?2020 年很快就要結束了,新的一年也安排了好多計畫,不想用枯燥乏味的方式鞭策自己嗎?《記事探險》陪你玩遊戲兼提高生產力!前往下載,開啟玩心紀錄吧:
daily-weekly
上班族女性久坐易憋尿,惱人尿道炎從補充正確營養素開始
明明才剛上完廁所,一到位子上又感覺有尿意,到了廁所卻怎麼也尿不出來;如廁時灼熱疼痛、甚至尿出混濁帶血的尿液...... 對於許多女性來說,泌尿道感染就像是命中注定的剋星,一旦稍不注意或是身體疲憊的時候,就趁虛而入、大鬧一番,讓早已忙碌不堪的生活更加困擾。尤其現代女性的生活型態忙碌,一邊衝刺事業、一邊維持生活品質,偶爾忙起來很容易忘記喝水、上廁所,就連難得的日子想要穿上性感的緊身長褲,也很可能因為悶熱而不小心讓細菌趁虛而入,進而感染尿道炎或其他發炎症狀,頻繁的跑廁所、搔癢,破壞優雅美好的生活方式。多數女性健康的隱憂:泌尿道感染根據老年醫學會第 48 期期刊指出,女性的一生中約有 40~50% 的機會得到泌尿道感染,是男性的八倍之多。而其中 20~50% 會反覆發生,更有不少案例每年感染超過三次。在這樣的高染感機率背後,最大的原因就是男女泌尿道的構造不同。男性尿道口到膀胱的距離長達 25 公分,女性卻只有 3 公分,讓細菌更容易長驅直入、感染尿道及膀胱等泌尿系統;再加上女性尿道口離陰道及肛門比男性更近,無論是如廁後的清潔,或性行為時的接觸,都很容易將大腸桿菌等細菌帶進尿道,如果沒有及時清潔並將它們排出體外,就容易導致泌尿道感染。一旦被感染,就可能產生惱人的各種症狀:包括頻尿、如廁灼痛、下腹疼痛、血尿等,雖然不至於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但事實上,泌尿道感染的復發機率高、治療時間長,若是不謹慎處理,也可能讓細菌持續向上進入腎臟、造成發炎,產生腰痛和發燒的惡化症狀,讓身體承受更大的健康風險。好習慣外加充足營養素,維持私密處健康因為天生構造就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更應該提高自我警覺,維持私密處的健康。只要改變日常生活習慣,以及攝取正確的營養素,就能擺脫私密處感染的困擾。由於細菌是經由尿道口進入體內,因此,保持尿道清潔是最關鍵的原則:除了每天一定要補充足夠的水份外,絕對不要憋尿,在細菌趁虛而入前排出體外。另外,要用正確的方式清潔下體,包括排便後要從前往後擦拭、以及在性行為前後清潔彼此的下體,都可以避免細菌進入尿道。在建立日常好習慣之外,也可以透過攝取適當的營養素來保養身體。不少研究都指出,蔓越莓及益生菌對於女性反覆性的泌尿感染有正向的預防效果;而最新的 D - 甘露糖更是目前被發現能預防私密處感染的熱門補充營養品。正確食用 D - 甘露糖,溫和安全不傷身什麼是 D - 甘露糖呢?D - 甘露糖是一種天然糖份,存在於蔓越莓、鳳梨、莓果等食物中,但在人體中不會轉換成肝醣儲存,也不會干擾血糖調節,是一種非常安全的成分。根據國際知名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D - 甘露糖之所以能預防泌尿道感染,是因為它能像一層外衣一樣能包裹住泌尿道中的細菌,阻止它們附著在泌尿器官的內壁,讓細菌能經由尿道順利排出。此外,研究也發現 D - 甘露糖有促進激活尿液中最主要的「尿調理素」 , 幫助提升尿道的免疫效果。不過,D - 甘露糖的攝取量必須要達到每日 1000mg 以上才有作用。要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私密處的優雅健康,大研生醫營養師張瑋玲分享,除了多喝水及清淡飲食外,可以選擇多補充有 D - 甘露糖的保健品,同時搭配高濃度蔓越莓萃取物,或是多補充鼠李糖乳桿益生菌、嗜酸乳桿益生菌等營養,讓腸道的大腸桿菌平衡,都是日常維護體質的最佳選擇。另外,張瑋玲也提醒,若要食用 D - 甘露糖來調整體質,要記得足量補充,每日攝取達 1000mg 以上才能確保功效。
daily-weekly
讀諜報小說《叛國者》:作者寫得跟真的一樣,他一定知道很多「少康專案」祕辛?
文:果子離讀李志德《叛國者》。這部長篇小說是涉及兩岸政治情勢的諜報小說,以真有其事的「少康專案」為題材。「少康專案」是兩岸最高層級間諜案。台灣軍情局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1990 年起策反兩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軍官為間諜,獲取軍事機密,這兩人是「少康一號」邵正宗 / 總後勤部大校 (按:大校是解放軍的校官軍階,位於少將和上校之間)、「少康二號」劉連昆 / 少將。其中最主要的間諜角色是劉連昆,活動期間直到 1999 年遭中共逮捕為止。儘管情報組織最終被破獲,最後行動失敗,但畢竟事關機密,事件本末並未公開 —— 但也不完全是祕密,因為有個關鍵人把它寫出來且出版成書,記者李志德就以此為本,透過採訪相關人士,蒐集資料,再輔以虛構、想像、推演,寫成好看的小說。《叛國者》運用小說手法,描述兩岸三地情報員、間諜、連絡人等人的工作細節與心路歷程,以及國共之間情報角力的內幕。他並未寫成新聞報導或報導文學。以報導形式撰稿恐有心無力,畢竟對岸的人物採訪不到,事件經過就算真相還原,相關人物的心境也不好掌握。這是他以記者身分寫成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幸好寫成小說,而非原先設定的報導,報導不缺他寫,但這樣的小說卻只有他能寫。(相反的,同為記者出身的李桐豪寫圓山飯店,從最初受委託的小說,改為傳記 —— 幸好沒寫成小說。) 說《叛國者》有所本,所本的,是龐大為的著作。龐大為是前台灣軍情局第六處副處長,也是「少康專案」的執行者,首次深入虎穴與劉連昆接頭的,就是他。龐大為退休後,撰寫《情報作戰參考》一書,因泄露機密被判刑一年半,緩刑四年,緩刑期間他又出版回憶錄《台灣軍情局高官回憶錄 —— 情報札記》, 披露他當年潛入中國,策反劉連昆等內幕,遭最高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半。李志德寫《叛國者》小說,資料或來自前述的出版物,或透過各式可公開或不可說的管道,另外家學也有助力,李志德的父親是情報局的解碼員。這樣的小說,虛虛實實,身為讀者,如何區別真假?如何參照小說與史實,對應小說所影射的人物?建議專心讀小說就好,事後再參考資料,查查怎麼回事。讀者有時候會很好奇,想要對號入座,因為認定小說家寫得跟真的一樣,一定知道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只是他用小說的形式發表,避免很多爭議。小說這個形式很奇怪,有些作品看起來不是小說,卻被歸類為小說,像《拒絕聯考的小子》, 從出版以來一直被當作吳祥輝的故事宣傳,不知何時起在出版書目裡變成了小說,像朱天心《漫遊者》, 以父親朱西甯過世為主題,怎麼看就是散文,但也歸類於小說。或許小說這個形式比較方便,進可攻,退可守。作家寫作,有時牽涉到敏感話題,不想讓人家對號,為了避免糾紛,避免麻煩,所以使用小說寫作,而非散文或報導。有時加入一些想像,一些虛構,便名正言順變成小說,像張愛玲寫《小團圓》, 很多人就要去對號連連看,什麼人是什麼人?想從中看到許多八卦和秘密。《叛國者》寫諜對諜的故事,諜對諜有兩邊,作者一次要處理兩邊,每一邊都有好幾個牽涉的人物,他要寫這些間諜的行動,也要寫他們的心動 ——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動了心,願意背叛國家成為間諜?他們也有徬徨的時刻,也有矛盾的心結。另一方面,策反人家的情治人員,同樣有公私兩難的為難,有公私不分的尷尬,有慾念,有私心,不是公忠體國一句話就可概括。這些鋩鋩角角只能以小說形式來交代。《叛國者》以人物分章節,據自述,記者的他,長於描述事件,寫人物較不拿手,因此這本書初稿寫得像紀實報導,後來改以人物為主線,打通了任督二脈。但以人物為主,出場者一多,某些情節又難免重覆,致使結構顯得蕪雜,節奏易被打斷,經過再三琢磨,才以如今面目呈現。台灣推理小說的寫作土壤還不夠豐沃,間諜小說更是貧瘠,是以《叛國者》一書既出,頗受矚目。雖然不敢過度期待李志德成為台灣的勒卡雷,但是很期待持續朝這方向創作,畢竟這類題材很少人能寫。本文經 Readmoo 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daily-weekly
林宥嘉《idol世界巡迴演唱會》:偶像不會永遠只是偶像,回應了作為一個人的生命歷程
文:黃星達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 歌手林宥嘉《idol 世界巡迴演唱會》自 2018 年開展,近期以《idol 2023 世界巡迴演唱會》再次登場臺北小巨蛋。時隔五年,期間經歷迎來與丁文琪所生第二胎的女兒誕生,這次的演唱會也加入還未收錄在專輯的〈少女〉等歌,加上其而立之年後的幾年間遍及亞洲、澳洲、美洲、歐洲等城市巡演,這次重返小巨蛋的 idol 必然有所不同。關於演唱會的 idol : 一個有血有淚、有感受、有成長的人選秀出身的選手,往往在比賽期間累積一定的粉絲群。林宥嘉從第一屆《超級星光大道》奪冠出道,對於呼應 idol 的概念是十分相映的。「偶像」概念算源於日本,指被崇拜、擁有追求者的人,以這樣的意義解讀演唱會絕對夠格,但《idol》演唱會概念不只指涉「偶像」, 而是將其解構為演出的四個主題:「D」oubt、「L」ife、「I」、Her「O」。「D 主題」呼應歌手一貫的反思與探索,音樂表現上主要以搖滾樂貫穿,〈一點點〉、〈請說〉、〈飄〉和〈讓世界毀滅〉等歌都因為搖滾元素而有作為演唱會開頭的磅礡氣勢,強烈的節奏感似乎也表達著對世界或自我的懷疑。而在這樣的強烈表達中,像是企圖衝撞出新的社會秩序或者不斷的探問,對於出道前就在玩樂團的林宥嘉而言,用自己熟悉的音樂風格探尋整個世界的懷疑十分具有說服力與意義。圍繞在生活與生命感受中的「L 主題」, 以生活的喜怒哀樂串聯,也用日常的水聲與電話聲等帶出日常的情感,表達出生活的日常其實都是不凡的滋養。在扣合著「我」的「I 主題」裡,林宥嘉融入了自己歌唱比賽的畫面及歌曲,在自我回顧中漸漸累積成現在的自己。呼應「英雄」的「O 主題」首度現場演唱〈別讓我走遠〉, 螢幕呈現《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演員的畫面,也表達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最後畫面由黑白轉彩色,更有往美好道路綻放的意義。擁有明確概念的演唱會設計,總能讓人很快進入創作者打造的演唱會意念中。林宥嘉在演唱會中分享很多自身的生命經驗,強調自己 19 歲與現在年紀的差異,也補足做為 idol 的角色立體面,亦即不只是單純被崇拜的偶像,自己也正用更多的人生歷練回應作為一個人的生命歷程。這些體驗不是偶像歌手的打造,而是個有血有淚、有感受、有成長的人在創造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關於演唱:不斷升級的歌聲來自不變的恐懼與害怕在這次演唱會中,林宥嘉從一開始到多首歌曲演唱時都是閉眼,以一種被觀看的距離表達內斂情緒,這種表達方式像是將自己投身在自己心中的世界,也讓大家可以用觀看與想像的態度理解表演所要傳達的情感世界,更加突顯了他音樂中的藝術性。即便在風格多變的演唱會中,仍可以聽出林宥嘉早期對歌曲情感的渲染力並不減低,如他早期讓許多人熟知的比賽選曲〈你是我的眼〉、〈我愛的人〉等,也都有在這次演唱會期間以不同形式表演。甚至在第二天的場次,直接跟星光大道比賽時的評審黃大煒合唱歌曲,過去一起比賽的「星光幫」歌手盧學叡、 許仁杰當晚來也在場欣賞,將情誼的延續從音樂蔓延到現場,不變的感情飽滿度仍可感受到。多年來林宥嘉對於自己的成長或改變是清楚且也不吝真誠表達的,這次演唱會他特別分享了自己的「不變」, 一樣有恐懼、一樣會害怕等,也許正是他誠實面對自己,並把這些情感轉化進藝術創作中,因此造就他不斷升級的歌聲。他用跟大家一樣的平凡表達出他真摯與自我覺察的不凡,也正是因為這份敏銳與細膩,他的演唱表現一再進化且日益細緻。關於舞台設計:不只是吞噬,還有創造與轉化的黑洞被譽為擁有像移動美術館般的舞美設計的《idol》演唱會,曾於 2021 年獲得 IF 設計獎肯定,2023 年的版本仍然延續一貫的設計美感,加上串聯「逃出黑洞」主題,更延伸不同的氛圍與效果。整體演唱會以黑色作為基調,讓投射出的每一束光都被更加凸顯,也許部分座位的觀眾會感到特別刺眼,但不可否認聲光效果十分耀眼,甚至配合歌曲的意境十分吻合,包括〈我不是神,我只是平凡卻直拗愛著你的人〉第一句歌詞「北極光憂鬱地嘆息著⋯⋯」, 現場燈光似乎呼應著歌詞呈現北極光氛圍。〈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搭配螢幕上一些對於林宥嘉的各種評價,回應了網路文字力量與林宥嘉面對一切的勇氣;〈想自由〉歌詞反思著自己的生命、思考著整個社會,螢幕出現「迷惘」二字,也出現不同的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著、困頓著的畫面,像是好多部微電影同時上演著。與其說聲光效果極佳,更可貴的是切題的表現與安排,搭配林宥嘉不同於專輯的唱法 (相較於專輯聲音,這次用一種更收的聲音噙住情感), 讓歌聲、歌詞與畫面一氣呵成,與其說是歌手,林宥嘉更像個說書人,說著他人的故事同時也在唱著自己的故事。舞台設計除了與歌詞搭配,也隨著 Jazz Fusion、Rock 等曲風而有相呼應的呈現,節奏與韻律感讓整場演唱會的感情相當飽滿。演唱會融合黑洞元素,黑洞不反光且具極大重力,是所有粒子與光等電磁輻射都不能逃逸的區域,對照演唱會的逃出黑洞主軸更顯得令人玩味,在聲光效果上因為以全黑為主的實體空間,讓每一束光源都顯得更加強烈。在黑洞中的每一道光或每一個元素即便綻放仍未能出界,現場發送印著「唯有愛能溢出黑洞 (Only love can overflow black holes)」的應援旗,似乎闡述著演唱會內部的情感能量若夠強大,即能超脫與超越。而演唱會中的所有情感堆疊則是來自於演唱會空間以外的真實日常,如此一來,黑洞更像是演唱會現場以外的真實世界,真實世界的愛因為積累而溢至林宥嘉透過演唱會所建構出來的新世界。廣義相對論曾預測,足夠緊密的質量可以扭曲時空形成黑洞,其實也意味著,當我們的生命情感夠豐足,我們可以在自己的生命序列中自己排序,自己就是自己的英雄,雖然「我不是神,但我們可以平凡卻直拗堅持自己理想的世界」。這是林宥嘉的首張專輯文案,如同這次演唱會的主題「idol」, 蘊藏著每一個平凡的自己都是偶像的概念,每一個進入演唱會現場的人都是造就這個世界被重新思考與重新定義的神秘嘉賓。舞台上近乎滿版的螢幕尺寸,更像是要引領著大家建構新世界與新秩序,一個極大企圖的藝術質感引領整場演唱會,然而在最後又設計一大段時間開放觀眾點播,回到親切的似日常互動。安可環節唱著〈思凡〉等歌,在藝術殿堂與平凡近人的雙軌中,像總在探索與確定新世界的可能,也似乎回到首張專輯藝人與素人間的身分轉換。也許《idol》演唱會要告訴我們,所有的偶像都不會永遠只是偶像,在歌頌藝術的同時也歌頌著平淡,平凡與不凡的同在才是真理,黑洞也不只是吞噬,還有創造與轉化,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如此不凡,但從不停止思凡。
daily-weekly
《我深愛的國家》:她悄悄聲地說,我永遠不會去莫斯科,你們的軍人正在屠殺我愛的人
文:伊蓮娜。科斯秋琴科 (Elena Kostyuchenko) 戰爭開出的血紅花朵我五歲,在上幼稚園。那是冬天,我們在玩打仗。高高的雪堆是堡壘,裡面全是德國人。我們發動猛攻。敵人不多,因為誰想當法西斯。至少他們擁有戰術優勢,畢竟防衛堡壘簡單多了。雪球飛來飛去。所有的男生都是戰士。我也想當戰士,但他們只讓我當護士,因為我是女生。我把傷者從戰場拖走,傷者全身是雪,放聲大笑。我六歲。媽媽告訴我外公曾經打過戰爭,在法西斯攻擊我們國家時挺身捍衛。他志願到前線去,在那裡擔任砲兵。他受了傷,然後他復原,又回去打仗,這次是跟日本人,因為日本人在幫法西斯。這場戰爭名為「偉大的衛國戰爭」, 因為是為我們的祖國而戰。為什麼偉大?因為幾乎所有男人和許多女人都參與其中,媽媽說。死了一千一百萬人。那是多少人?媽媽動了動嘴唇,悄悄計算著。等於十六個雅羅斯拉夫那麼多的人。想像我們的城市裡沒有人活下來。再想像其他十五個跟我們一樣的城市,沒有人活下來。一個都沒有,全部殺光光。我想像那些死亡之城。我八歲,這天是勝利日。我們要去鄰居彤亞阿姨家。她打過衛國戰爭。我們幫她買了蛋糕與紅色康乃馨。彤亞阿姨穿著藍色的自製洋裝,胸前佩戴勳章。看到我們和蛋糕她很開心,走過來擁抱我。我不喜歡彤亞阿姨,她聞起來臭臭的。她也耳背得厲害,跟她說話要很大聲,而且嘴巴要誇張的開合,才能讓她聽懂。還有她的公寓,每樣東西都閃閃發光,一塵不染,乾淨的讓我害怕,因為那不正常。彤亞阿姨很寵愛我。她會問我在學校過得好不好 (很糟,但你得說很好)。媽媽倒了茶,我們舉杯祝賀。媽媽會說:「致和平。」我十歲,看了場電影。電影名為《只有老兵去打仗》, 講的是年輕瀟灑的勇敢飛行員,在天上駕駛戰機與法西斯作戰的故事。電影是黑白的,裡面每一張臉似乎都是從光雕塑而成。飛行員聚在一起,合唱著美好歌曲。他們死去,但死得英勇壯烈,在一朵朵黑色煙霧中灰飛煙滅。電影裡也有浪漫愛情,對象是女飛行員。她們死去,男飛行員會來到她們墓前,承諾戰爭結束後會再回來,再次合唱他們鍾愛的歌曲。我沒有在思考,情感不經大腦:哇,這太棒了,好精采的人生。我十一歲,我問媽媽,外公是怎麼說戰爭的?她說,什麼都不說。一點都不說?一點都不說。他有勳章嗎?有,但他從來不戴,他把勳章都給了我。那時我還小,把勳章拿來玩,埋在沙裡,最後全弄丟了。真是可惜,太可惜了。他是怎麼死的?心跳停止。外婆喊他吃晚飯,但沒人答應。他就坐在這,死了,就這個位置。我十二歲時去彤亞阿姨家。見到我她好高興。我問,彤亞阿姨,跟我說說戰爭的事情。她說,我聽不到你講話。彤亞阿姨,跟我說戰爭的事情!我什麼也聽不到,小蓮娜,我一定是全聾啦。戰爭的事!什麼,蘇聯的事嗎?蘇聯,那是個好國家。戰。爭。的。事!我一點也聽不到你說什麼,助聽器一定是壞啦。彤亞阿姨把助聽器拿出來後跟我說,阿姨累了,得去躺一會。再見,蓮娜。我十二歲時去圖書館。我要找關於戰爭的書,他們好像給了我五本,我全都讀完了。我又借了五本,然後再五本。書中的戰爭不像電影裡那麼歡樂,但有更多英雄事蹟,而且可以慢慢細讀,好好感受一切。在卡雷利亞的森林裡,瓦斯科夫士官指揮著五名女高射砲手,試圖擊敗悄悄潛入的法西斯間諜,阻止他們前往具有戰略價值的運河。最後所有女孩都死了,最優秀的一個臨死前還說,「我們祖國的起點並不是這些運河,也完全不是由這些運河所孕育。我們捍衛運河是為了捍衛祖國,因為先有祖國,才有運河。」我為這段話痛哭,淚水如此甜美。那些運河當然連我摯愛祖國的一小角都算不上。我十二歲時曾經想過,如果又有一場戰爭呢?如果我們的國家受到攻擊怎麼辦?我當然會捍衛它。如果我能快快長大就好了,我就能當狙擊手,殺光法西斯。為什麼是法西斯?我也不知道,那是我唯一想到的敵人。也許我會陣亡,年紀輕輕就死去。媽媽會哭泣,但也會深深以我為榮,平靜抱持某種低調但驕傲的哀愁。我只有兩個朋友,他們想必會逢人便說我們曾一起上學,告訴人們我是怎樣的人。這份幻想唯一的阻礙是,我是班上個頭最小的女生,一窩裡最瘦小的那一個,弱者。沒關係,我扛得動狙擊步槍。我十三歲,我們街上有一場葬禮。一名年輕男子遇害 —— 昨天還只是個學童的他,被徵募,被送去車臣,然後被殺。我問鄰居蓮亞是誰殺了他。車臣人。為什麼?因為那裡在打仗。跟誰?跟恐怖分子。哇,我心想,可憐的傢伙,是個真英雄。但蓮亞稱之為戰爭還是太誇大了,電視上說那是「反恐行動」。如果真的打仗,我們不會沒有聽說。我十四歲,正在讀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關於車臣的報導。哇操。我十四歲,正在讀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書。哇靠。我十七歲,就讀新聞系。我旁觀了一場跨國參與的權利策略比賽,各院校的新聞系都派出隊伍。車臣隊的成員是兩個女孩,阿絲亞與瑪莉卡。我在賽後邀請她們來宿舍,並在房內替她們泡茶。我非常想讓她們喜歡我。我說,讓我帶你們逛莫斯科!話還沒說完,外頭就放起煙火,彷彿早有預謀。你們看,是煙火!快看!我指著窗外說,煙火在莫斯科常常見到。她們沒有答話。我轉身一看,人早已不見蹤影。去哪了?原來在桌子底下。我二十歲,俄羅斯入侵喬治亞。總統說這是維和任務,因為喬治亞攻擊了南奧塞提亞與阿布哈茲。《新報》派出三名記者前往當地,但我和其他三個女孩分到的工作是監看
daily-weekly
港府表明不開徵資本增值稅、離境稅,消除市場疑慮
(中央社) 據報道,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明確表示,政府在可見短期內都不會徵收資本增值稅和離境稅,消除了市場對此的疑慮。在疫情及中美角力等政治因素影響下,近幾年港府財政入不敷出,加上資金外流,股市疫弱,令資本市場受困,而由於香港稅收來源單一,因此,近期外界有人建議政府徵收資本增值稅和離境稅,備受市場關注。《大公報》昨日 (18 日) 報道,正在達沃斯 (Davos) 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陳茂波接受該報專訪時說,在目前或可見短期內,香港不具備開徵資本增值稅的條件,也沒有考慮徵收離境稅。他說,在香港經濟逐步復甦、信心有待全面恢復之際,任何開源措施都必須兼顧潛在影響。他說,要保持簡單低稅制的優勢,保持香港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以及維持優良的營商環境和鞏固營商信心,以繼續吸引企業及投資等。香港歷來採取簡單低稅制,主要是個人薪俸稅和公司利得稅,兩者標準稅率在 15% 左右。所謂資本增值稅,是對出售資產所得利潤徵收稅款,最常見的是股票和房地產。
daily-weekly
武敬凱《成人世界生存邏輯》:政治人物說法「前後矛盾」,是一種全然的愚蠢表現嗎?
文:武敬凱所謂「矛盾」, 大多是有智慧的表現一般人是如何評價政治人物說法前後不一的?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思想實驗,假設有一個政治人物在十年前的政見是廢核或廢死,你可以想像一個畫面,每當他出現在電視節目上、公眾視野裡,總會不斷強調核能有多危險、死刑存在是多麼爭議,結果十年之後的某一天,當你一如往常地打開電視,看著這個熟悉的人,講著不熟悉的台詞:「我贊成核能、支持死刑」, 那麼請問,你會如何評價這位政治人物?我這裡說的評價,不是要你對於死刑、核能等具有爭議的議題進行價值判斷,而是要你對他「說話前後不一致」的這個行為來進行評斷。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但我敢保證,如果有一個政治人物出現了這種前後說法不一,不管這裡指的「前後」是指間隔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那麼網友對這個政治人物的評價,一定會類似於「前後矛盾」、「出爾反爾」等等的負面詞句,至少在台灣是如此。但對於我來說,「說話前後不一致」的行為,其實不足以讓我對一個政治人物形成評價,如果硬要我評價的話,我甚至很可能產生的是趨於正向的評價。那麼究竟為什麼呢?因為至少我能確定的是,這個人擁有能順應時代和民意的成長型思維,而非僵固型思維。我無意把話題延伸至政治,因為我認為台灣人普遍都沒有優良的政治素養,也就是我們可以看見多數人僅僅是看了幾則新聞,平常一頁書也不翻,就誤以為自己是政治學教授,對於極其複雜的政策高談闊論,堅定地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至高無上的。因此,這邊僅僅是剛好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和政治有關的例子要跟你分享。在我的教學生涯裡,有幾場講座課程,面向的是年紀較小的國中、國小生,其中有一場課程,是替某基金會舉辦的營隊進行授課,當時剛好處於韓姓政治人物在新聞上被大肆報導的階段,於是就有幾個國小生在課堂中,無預警地大喊「支持韓 XX 很丟臉」之類的話。在我的觀念裡,政治是一個牽涉到複雜知識的學問,連多數成年人都無法以理性且正確的態度來對待政治,更遑論是那些是非觀念尚未形塑完善的孩子?所以很顯然的,孩子說出「支持韓 XX 很丟臉」這類的話,並不是經由合理論證而得來的結論,僅僅是因為被媒體長期洗腦所致。面對這個現象,我當時因為感到十分震驚而發了一篇文〈當小孩也說韓粉腦袋有問題〉, 希望大家可以重視孩子的媒體識讀教育,而我這裡想跟你分享的是,當時我身邊有一位不大熟的朋友,轉發了我撰寫的貼文,並在文章當中寫到:「我認同他的說法,雖然我一樣不欣賞韓 XX。」看到他的論述,讓我對這個人瞬間產生了極高的評價,原因是他在進行個人的價值判斷之前,有經歷「釐清是非對錯」的過程。如果用更生活化的方式來形容我這朋友,概念就像是一個健身的人在面對水煮餐一樣,他在吃之前,對於「吃什麼」先進行了是非篩選,知道好與壞之後才做出吃或不吃的抉擇,而不管他最後的決定是吃垃圾食物,還是選擇吃水煮餐,最起碼他都經過了一層思考,是經過自由意志所作出的理性決策,而非單純的情緒慫恿或被洗腦,這也是為什麼我對他產生極高的評價的原因。如果換作是一個不明事理,不喜歡韓姓政治人物的人,你覺得他會怎麼評價?至少在台灣,我很肯定這樣的人轉發我的文章時,附上的備註會是「假中立」或是「藍狗」之類的,事實上還真的有人這麼做,只因為我呼籲家長能夠更加關注孩子的媒體識讀能力。這件事情本身沒有不對,但多數人一旦持有了某種自己認可的觀點,就會不假思索地擁護到底。這就如同一些恐龍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兒女犯下滔天大罪時,還總是能理直氣壯地表示「我的孩子不會做這種事」, 這些人的言語行為是同一個概念,多數時候是基於動物性,而非理性,是很原始甚至很拙劣的。所以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擁有第一等智慧的人,是能夠同時持有兩個極其相反的觀點,還能夠正常行事的人。」因為他知道即便兩種觀點在一個角度上看來是衝突的,但在面對不同的具體情況時,總有辦法解釋為合理,只是我們不了解那些人的當前處境罷了。就如同你說抽菸一定是不好的行為嗎?站在醫生的角度來看,肯定是不好的沒錯,但倘若有一個人清楚知道抽菸有害人體健康,並且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又就現階段而言,抽菸對他來說的成本相對較低,能夠為他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好讓他能更有效率地調適心態,去面對工作或緩解焦慮,那麼在我們眼中的陋習,也只是別人面對當下問題的解決方案罷了,只要是在不對他人造成負面影響的前提下,經由自由意志的抉擇,那麼就算不值得被肯定,也沒有理由去否定他。說到這裡,就可以引出這個章節的標題了:「所謂的『矛盾』, 大多是有智慧的表現」, 當一個人能夠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矛盾,前提是這個人必須學會思考、學會權衡利弊。而當一個人的行為,在時間的尺度拉長之後仍然表現出「矛盾」, 這就意味著他和以前的想法不同,例如他以前很喜歡社交,現在卻討厭社交;他以前贊成廢除死刑,現在支持死刑;他以前反對同婚,現在接受同婚;之所以會產生兩種對立想法的前提,仍然是思考,就這個的邏輯看來,你還會認為當一個人說法前後不一致,甚至是說法「前後矛盾」, 是一種全然的愚蠢表現嗎?用矛盾來檢視自己是否正在成長如果你很喜歡攝影,你應該有過一個經驗:上週剪完的影片、修完的照片,當下讚嘆自己的鬼斧神工、天資聰穎,結果七天之後再打開來回味的時候,突然覺得怎麼這麼醜。每當遇到這個時刻,早期我都會認為自己怎麼就這麼沒有自知之明,竟然敝帚自珍?不過,當我想明白了以後,才開始為此感到開心,因為之所以在面對相同的作品,有能力從原本的覺得好,到後面覺得不好,那勢必得滿足一個條件,也就是「美感的進步」。如果你不能夠理解我上面的這番話,你可以想一想在幼稚園美術課時,你可能和我一樣,曾經以為自己生來就是個畫家,怎麼隨手就能畫出這麼美的東西,但當數年以後再拿出相同的畫作,你可就不會這麼認為了。當初你以為的曠世巨作,長大後儼然成了一張廢紙,這一樣是個認知上的矛盾,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矛盾,也是因為自己正在進步。理解了這個道理之後,你就會驚訝地發現一件事,當一個人前後矛盾時,很有可能意味著這個人成長飛速,而那些時常對自己的過去感到滿意的,又或者時常向人炫耀起自己過往的人,有極大的可能可以被視為「沒有長進」, 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相關書摘 ▶武敬凱《成人世界生存邏輯》: 為什麼大部分窮人一生的軌跡,就如同〈山道猴子的一生〉? 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成人世界生存邏輯》, 時報出版作者:武敬凱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愚蠢的人知其然,聰明的人知其所以然,本書從問題切入,以成人世界不拐彎、不含糊、不掩飾的直球邏輯,釐清所有生存難題。讓我們辨識出人生在世,會遇到多少扯你後腿的壞人壞事以及多少似是而非的邏輯陷阱。作者武敬凱是網路聲量極高的老師,並先後於 11 間企業擔任行銷顧問,他為各領域拍攝的影音作品及個人平台的主題影片,更是屢屢被媒體及群眾轉發,創下高點擊率及討論共鳴,在這樣華麗的成就之下,他不過是甫滿而立的青年,且出身自貧困家庭。小學階段大家最期待的便服日,是他最厭惡的那天,因為他只有一件領口已經過鬆的 T 恤、一件泛黃、不合身的九分牛仔褲,但他憑著一股相信自己的傲氣與毅力,透過自學,翻轉階級,成為眾多老闆主管的老師,成為群眾注目的意見領袖。本書不關注在他翻轉人生的血淚過程,他直接拋出翻轉思維甚至毀三觀的中心思想,你認知的順從可能只是讓你爬不起來的爛泥,你以為的戀愛其實只是殘酷的條件交換。他以失敗經驗為底,建構出闖蕩成人世界中的生存邏輯,用理性方式跟你說清楚世界的赤裸現實,用知識理論助你建構起媒體識讀及邏輯思維能力,成為汙流中的人間清醒。許多人在學生時期,抱怨學校老師開一堆廢課、課程無聊又無用;進入職場後,抱怨同事難相處、老闆機車又小氣;步入婚姻後,抱怨另一半不負責、不賺錢、不上進。終其一生鬱鬱寡歡,其實無非就是一個原因 —— 這些人並沒有意識到「停損」的重要性,最悲哀的是,很多人連「思考這件事」的行為,都不曾發生過。如果說人世間可能面臨的失敗有一百種,那麼每當我們失敗的次數越多,避免失敗的能力就越強,所以這本書撰寫的內容絕對說不上「成功學」, 更不會餵你雞湯,而是滿滿的雞腿,就算肚子再撐,也希望你能面對現實努力吃下去;如果書中觀點與你不同,你也可以帶著逛動物園的心態來瀏覽逛一圈,或許你會從中得到不錯的收穫,而這正是你開啟思考的起點,也正是學習的意義。
daily-weekly
《日本暢銷書點評手的超寫作術》:一看就懂!如何分辨「好的文章」與「不好的文章」?
文:印南敦史一看就懂!如何分辨「好的文章」與「不好的文章」至少必備的四要素!「單純」、「助詞」、「標點」、「節奏感」文章可分為「好的文章」與「不好的文章」。其實說白了,後者就是「壞的文章」, 只是用「壞」這個字總給人強烈否定的感覺,便刻意寫成了「不好的」。總而言之,我們可以把文章大分為這兩種。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希望自己能寫出「好的文章」, 我也常這麼想。畢竟我雖然喜歡寫作,也習慣寫作,但離完美還很遠。或者應該說,寫作沒有一個「完美的終點」。追根究柢,關於什麼是「好的文章」沒有絕對正確答案,每個人對「好文章」的看法也不一樣。因此,雖然我只能寫下自己的看法,其中也有絕對不願妥協的部分,那就是「單純」、「助詞」、「標點」和「節奏感」。 以下就依序一一說明吧。就我看來,不習慣寫作的人,文章有一個共通的特徵。那就是――「忍不住寫太多」。職場上常會遇到有些人寄來冗長到沒必要的 Email, 這應該是最好懂的例子。會犯這個毛病的,多半是個性太認真的人。「這件事必須寫」、「那件事也不能不提」...... 想來想去,找不出可刪除的地方,自然變成了冗長的文章。事實上,愈長的文章愈好寫,反正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就好,還可以省掉刪減文章的麻煩。可是,文章就應該要「單純」。愈長的文章愈難讀,會讓讀者失去閱讀的意願。好不容易拚命寫出來的文章,要是沒人讀的話,豈不是太可惜了嗎?別的不說,光是為了讓人樂意閱讀,就該刪除多餘的部分,讓文章簡潔有力。「單純」與「簡潔」是「好文章」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其次是「助詞」。包括格助詞、係助詞、連接助詞、副助詞、終助詞等,日語中有各式各樣的助詞,發揮著將詞彙與詞彙串連起來的作用。想寫出好文章,「好好使用助詞」絕對是必備條件。少了助詞的文章讀起來不通順,傷腦筋的是,網路上經常看見這樣的文章。要是讀到這類文章,自己也覺得讀起來不通順,建議可把它視為負面教材,試著思考「為什麼讀起來不通順」。光是這樣就能學到不少東西。此外,不只寫文章,在日常生活對話時,提醒自己好好使用助詞也很重要。舉個例子,假設你對某人說「我去下車站」。這時,就算嘴上不修正,腦中也要複誦一次「我要去車站一趟」。光是這樣就能感受到語感的不同,對寫作是很好的練習。持續這麼做,自己對助詞的觀念就會在無意中加強,寫作時使用起助詞也會更得心應手。第三點的「標點」, 就是指「逗點」、「句點」等標點符號。判斷在哪裡打逗點,什麼時候該打句點,是寫作時很重要的事。每個人使用標點符號的判斷不同,所以大家寫出來的文章風格都不一樣。以我為例,我認為最理想的標點方式,是一句話不超過三十個字,整句不超過兩個逗點。讀這段文章時,之所以感到喘不過氣來,就是因為逗點太少。那麼,下面這段文章呢?這裡的逗點又太多了,就另一個層面來說,也是讓人不想讀下去的文章。改成這樣,讀起來是不是順暢多了?當然,沒有哪種寫法是絕對的正確答案。不過,只要習慣閱讀,慢慢一定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標點符號用法。不管怎麼說,從上面的例子也可明白標點符號有多重要。最後是「節奏感」。這或許是我最重視的一點。有節奏感的文章,閱讀的時候就能像順流而下一般,也可以說是一種暢快的感覺。節奏感不是能按照理論或固定方法打造的東西,只能相信自己的品味,寫久了就培養得出來。不過,有個重點是,節奏感和前面提到的「單純」、「簡潔」密不可分。寫得愈冗長,愈會失去節奏感。後面的「寫作方法」還會再提及類似內容,總之,不小心寫得太長的文章可試著分成兩到三個段落。此外,也可一邊在腦海中打拍子一邊默唸文章,光是這樣,就可掌握到寫作時的節奏感。莫名冗長的文章不可信任各位不覺得,網路上經常有「莫名冗長的文章」嗎?比方說,對某個標題寫著「有效率的讀書方法」的專欄文章感興趣時,多數人一定都期待在專欄文章裡看到「怎麼做才能有效率地閱讀」吧?不料,一旦看下去就會發現,前面以冗長篇幅寫著「各位有閱讀習慣嗎?閱讀能讓我們獲得許多新的領悟......」像這樣,長篇大論地講述閱讀的好處和作者本身的經驗談。不只如此,之後也一直不斷持續著無意義的內容,不管怎麼往下讀,始終沒有進入正題。就在以為文不對題時,最後終於提到「有效率的讀書方法」, 內容卻是少得可憐。網路上有許多這類專欄文章,令人失望的也很多,所以我在讀這類文章時經常保持警戒,避免浪費寶貴時間。舉例來說,即使看到感興趣的標題,我也不會從頭開始讀,寧可先把游標往下拉,跳過文章中段,只確認最後結尾。畢竟多數情況下,在那之前寫的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不讀也不會怎樣。既然如此,根本沒必要非讀冗長文章不可吧。更何況,那些內容對讀者來說毫無意義及好處。文章明明是為了供人閱讀而寫的東西,事情變成這樣還真荒唐。只能說,這或多或少就是網路時代的現實。如果您今後以寫作為志,就不該參考網路上俯拾皆是的「莫名冗長文章」。我甚至可以斷言,那些文章只會扼殺有潛力的寫作者,帶來不良影響而已。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日本暢銷書點評手的超寫作術:年讀 700 本,月寫 60 篇書評 日本知名書評家完整公開十年寫作生涯的寫作祕技》, 商周出版作者:印南敦史 譯者:邱香凝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只要為哪本書寫書評,那本書在 Amazon 網站上的銷售排名就會急速上升...... 印南敦史的文章就是有如此魅力。本書便是以他自身的經驗為基礎,為不擅長寫文章的人提供具體易上手的寫作方法。社群媒體的興起,寫作已是現今人人應具備的基本溝通能力。 不論是寫行銷稿、網頁內容、廣告腳本、企劃書、社群媒體內容...... 這些重要技能全都需要寫作能力。 臉書、部落格寫不出好文?提案和報告無法說服人?枯坐整天完全沒寫作 sense? 只要活用本書介紹的寫作技巧,建立正確的寫作態度並習慣寫作這件事,文筆就會進步而且樂在其中,社交也會更加開闊。印南敦史獨家歸納重點:提不起勁寫時的 3 大步驟・「閱讀速度慢的人」3 種培養閱讀習慣的方法好文章必備的 4 要素・讓寫作融入日常的 3 個訣竅寫出「攻心文章」的 13 個技巧・絕對要避免!會讓讀者疲憊的 7 大缺點寫作可以是隨心流動而不用刻意安排,對寫作感到「苦手」的人,可藉由本書的分享,掌握無壓力且流暢的寫作秘訣,讓功力得到大幅躍進。
daily-weekly
PChome 24h 購物雙 11 首創情境式購物,共榮再創 2.0 電商生態圈
近來許多零售商都嘗試運用 Martech (Marketing+technology) 進行轉型或優化行銷模式,Martech 不僅僅是大數據,其核心是大數據後的分析與行銷應用,以及個人化的體驗,隨著這波風潮,線上線下的邊界也漸趨模糊,全通路串聯成為掌握新零售 2.0 模式的要件之一,被視為「孤獨的先行者」臺灣電商教父詹宏志不斷嘗試創新,PChome 24h 購物也將這波趨勢帶到臺灣的電商領域,在即將到來的雙 11 率先推出情境式購物,串聯數據平台與全通路行銷,嘗試打造有別以往的全新電商生態圈。共榮 2.0 電商生態圈,突破自我挑戰創新才是王道臺灣電商先驅詹宏志打出四大戰略再創電商生態圈,針對物流、串聯、支付、跨境等方面不斷創新與整合。首先擴大布局智慧倉儲及物流系統,標下中華郵政物流中心倉儲,落成之後總倉儲坪數高達 12 萬坪至 15 萬坪,強化物流體系;也串聯旗下兩大支付工具、以 Pi 拍錢包行動支付為首,與合作夥伴串聯會員、點數,將各項服務無縫接軌並持續深化會員經濟。率先帶領臺灣商家前進東南亞市場做跨境電商,提供全方位的跨境服務,共營電商生態圈。迎戰即將到來的電商最激戰季 — 雙 11,PChome 24h 購物更嘗試推出電商史上第一次的情境購物模式,提供民眾最熟悉的生活場景,透過 Martech 策略優化整體電商市場,不斷突破勇於創新,要為臺灣消費者和電商市場帶來一股嶄新的體驗風潮。情境式購物 (contextual commerce) 當道,商家在精心布置的情境當中,不僅提供消費者所需的商品,還利用情境一站滿足消費者購物的欲望。以逛家居店為例,沉浸在精心布置的家居環境,總讓人不禁想照搬同樣的擺設和傢俱回家,在日常重現溫馨氛圍。這種在情境中創造需求並結合 Martech 的商業模式在實體零售商有許多成功的案例,Ikea 透過與 Apple 攜手合作開發虛擬布置 APP, 消費者能透過 AR 功能為居家環境布置,體驗商品真正出現在自己家中的效果,協助做出購物決定。而近來這樣的模式也讓電商躍躍欲試 — 全球電商巨擘 Amazon 在全球疫情肆虐之下推出一對一服務的「Amazon Explore」, 提供消費者虛擬旅行的服務,並可以隨時跟當地嚮導進行即時個人化的互動,也能在體驗中進行實時購物,線上線下串聯。洞察消費者的個人化需求,情境化雙 11 分會場 PChome 24h 購物發現情境式購物對於消費者的影響,根據內部觀察,現代消費者不斷追求個人化體驗,因此 PChome 24h 購物在行動端運用大數據將這種欲望利用情境塑造成硬需求,如新手媽媽瀏覽過尿布、奶瓶等商品,APP 會再推薦媽媽補品以及少女媽媽保養等相關商品,讓消費者感受到電商對於個人需求的洞察,並能一站購足,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對電商品牌的認同。在即將開跑的雙 11 檔期中,PChome 24h 購物針對不同客群特別設立 11 大分會場,針對 3C 科技迷、美妝控、outdoor 派、家庭主婦、潮流玩家、美食饕客等客群,設立了 3C 創客、親子生活、潮酷世代、質感好宅、量販百貨、玩美變型、漫步輕遊、美食搜查、品牌旗艦、達人推坑及最殺雙 11 主會場等共 11 個會場,並在各會場中營造相應的情境,消費者看得到的商品都能買得到。與媒體或 KOL 合作進行開箱直播,讓消費者可以想像商品在現實生活中的樣子,進行沉浸式購物體驗。以「3C 創客」會場為例,近期 iPhone 12 開賣,蘋果系列商品又成為熱門銷售商品,身為台灣電商唯一全系列 Apple 授權的經銷商 PChome 24h 購物不僅在會場中推出蘋果熱門商品,也盤點 Lenovo Slim 3i 14 吋輕薄筆電、Herman Miller Mirra 2 工學椅、WD【金標】10TB 企業級硬碟、羅技 MX Master 3 無線滑鼠、等不容錯過的熱銷商品,給予消費者最貼心的購物體驗。「潮酷世代」分會館也蒐羅 Switch 紅藍主機必玩組 (動物森友會 + 瑪利歐賽車)、Samsung Galaxy S20+ 等話題商品,營造讓消費者走在潮流尖端的可能性,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欲望。針對消費者的每日經驗而想像可能的需求也是情境式購物的宗旨之一,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全世界邊境封鎖,愛出國的臺灣人無法到海外旅行,PChome 24h 購物看準消費者這個未能滿足的需求,在「美食搜查」會場蒐羅各種異國美食,包含台北米其林餐盤推薦及韓國直送冷凍即食料理 OKCOOK, 讓消費者在家就能品嘗異國風情。電商具大數據優勢,策略整合全通路行銷 OMO 布局 PChome 網路家庭透過大數據分析也發現,消費者在購物時,隨著不同心情、時間,喜歡逛的情境式購物也不同,因此調整整個分會場的系統、優惠時段及商品情境,進而提供個人化、客製化的購物情境,讓消費者感受到電商洞察到他們的需求。藉由不同通路的消費者輪廓及購物資訊進行蒐集、分析和預測,最後再透過全通路適當的購物情境提供消費者必需品,增加刺激購買欲望。因此 PChome 24h 購物透過全通路策略聯盟布局線下,創新營銷模式,台灣首次有電商結合百貨,攜手 Global Mall 環球購物中心,在新北中和店開設「絕不退讓快閃櫃位」, 集結八大知名品牌,為消費者打造美好生活,獨家推出理膚寶水、TTM 提提研、LANEIGE 蘭芝等一線大牌,同時更推出驚喜任務車,不定期出沒在全台人潮聚集點,邀請民眾體驗花費 100 元現金即可獲得 PS5、按摩椅等大獎,給消費者全方位的情境購物體驗。PChome 網路家庭身為電商圈領頭羊,秉持不斷創新的先行者精神,運用 Martech 與情境式購物布局,提供更智慧、個人化的購物情境,訴求不僅是消費者「需要」的商品,而且洞察「想要」的欲望,搶先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心理,在雙 11 大戰前開創新的格局,也為臺灣電商生態圈注入創新的活水,不斷突破自己挑戰創新,穩居臺灣電商龍頭的角色。本文章內容由「PChome 24h」提供。
daily-weekly
《Miya人妻妹紙做別人不敢做的千萬直播夢》:感謝那些廠商當初給的傷害,讓我更有動力往上爬
文:Miya 感謝傷害我的廠商 —— 成為我成長的動力在我們還很小台的時候,要去廠拍總會遇見一些「勢利眼」的廠商,印象深刻的是有一間非常大的廠商 (只要商品一說出來,大家都會知道的品牌), 他們家的東西在很多通路都有販售,當我知道可以去直播他們家商品時超開心的,於是請美編幫我做文宣預告,並在群組裡預告通知粉絲要記得跟上唷!我們幫大家凹福利價。我滿心期待到廠商那邊,發現桌上準備的商品都不是「明星商品」, 反而是很多生活百貨,衣架、夾子、保溫瓶、便當盒之類的商品。我當下問廠商:「請問沒有你們家明星商品嗎?因為粉絲都很期待。」廠商回說:「那些目前都缺貨喔!我們先準備給妳的商品先賣囉。」於是我跟學妹只好硬著頭皮開播,也因為那時候真的很小台,觀看人數大概不到五十人,但更讓我們傷心的是廠商的態度。通常我們直播當下拿起一個商品介紹時,廠商會在白板上寫下商品成本,賣價讓我們自己決定,但那個廠商從開播到我們下播,都沒有正眼看我們一眼,感覺很看不起小台的直播主。畢竟他們配合很多大直播台,都是好幾千人觀看。我一下播整個心情瞬間非常差。離開的時候,我打電話跟花媽訴苦剛才遭遇的一切,讓我超受傷。當天晚上花媽也會過去廠拍,當她抵達時便叫我回去,她想當面了解狀況,於是我就讓阿北載我回去,沒想到讓我更受傷的畫面是,花媽當晚要賣的商品,就是我期待很久的明星商品們,還有氣泡水機、電視等商品,都是廠商準備、免費贊助,作為分享獎要送給線上粉絲。桌上還有飲料及晚餐,就連老闆的兒子都在場迎接,然而我們去的時候,卻連水都沒有。巨大的對比,讓剛入行的我小小心靈大大受傷,心想原來廠商都這麼現實嗎?我也想成為大台的直播主,我也想一場可以賣很高的營業額,而且每一個大台都是從小台開始的呀!每天期許自己能夠更壯大後來,在現場聊的內容我已經不記得了,但回家的路上我跟阿北說:「就不要有一天讓我長大了,等他來找我賣東西的時候,我會告訴他,我就是你當初看不起的小台直播主,你等著!」果不其然四年多以後,我有收到該廠商的邀約過去廠拍,我一秒拒絕,還有一次在別的廠商那裡遇見當年的那個業務,花媽就跟業務說:「你當初傷害的那個小直播主就是她 Miya, 你當初對她的傷害,讓她告訴自己有一天一定要長大,現在她一年可以創造破億營業額。」業務馬上裝傻說:「不可能啦,我怎麼可能這樣對妳啦,一定是誤會!有機會來我們家直播啊!」我笑笑說:「好!」心裡想:這輩子都不可能。相信正在閱讀這本書的你,一定很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等我有一天隱退直播圈,我會開記者會的哈哈哈哈。成長路上到現在,讓我印象深刻受傷的廠商還有呢,聽我娓娓道來。但是,我此刻是感謝他們的,因為我自己的個性是不能被激的,我會想要證明自己,而且不能接受被看不起,所以感謝當初他們的傷害,讓我牢牢記住,也更有動力往上爬。邀約知名零食廠商,訊息石沉大海數個月還記得有一陣子很流行「刷倉」直播,有一間零食類的廠商自己也有開直播,當時要過去他們家直播,需要先提前一個月左右預約。雖然零食毛利很少,退給直播主的趴數也很低,但因為當時他們家的零食非常齊全,價格也很優秀,所以粉絲出手的機會很高,還有來自日本、韓國等大家很愛的國外飲料及零食。我記得當時去的第一場刷倉,帶回來很多新客人,觀看人數大概三、四百人,業績也有衝高到五、六十萬,對於還在努力成長的我們來說,這是很棒的人數及業績,但後來發生一件事,讓我再也不跟那個老闆聯繫。其實老闆人很好,他不會看不起小台的直播主,也都會熱情的在直播當下幫忙介紹商品,或是殺價格給粉絲。那時候算是他非常巔峰的時期,他自己開直播也都有好幾千人看,再加上很多人要去他那邊刷倉,於是我想說很久沒有去了,粉絲有在點菜想買零食,於是我親自 LINE 老闆本人,問他何時有空檔,可以安排一場給我刷。殊不知那封訊息,我從九月傳出去都沒有被已讀,他也沒有換手機跟 LINE 喔。有一次他正在開播,我跟花媽說這件事以後,我跟她一起在直播當下刷留言給老闆:「老闆,你都不回我訊息。」我們刷了很多次,直到老闆看見留言,馬上認出我跟花媽,並跟我們道歉說最近太忙,等他下播會立刻回覆我。誇張的來了,我不但沒有等到回覆,那封訊息一直到年底十二月左右,都還沒有回覆,我整個覺得傻眼。可能因為我們業績太低,單場不像他或是其他更大台的直播主每次去刷都有兩、三百萬業績,於是我又把這件事牢牢記住,心想有一天我會成長給你們看的。每一個小台直播主都是從一個粉絲開始經營的直播變化真的非常快速,在我努力成長的日日夜夜,都還是有關注那台直播。後來對方可能因為零食毛利較低,賺來的不及打臉書廣告燒錢,有開始賣一些生活百貨用品,人數也有下滑,到現在好像就比較少在直播出現了。其實,每一台小台都是從一個粉絲開始,每一步都要走得很穩才能長久。一時好不會永久都好,所以要小心經營,並且善待身邊的人,因為你不曉得哪一天,身邊的人會成為自己的貴人,甚至會成長超越你,這些想法套用在社會中也都是這樣。所以我都會警惕自己,不管有一天我成長到多大,都會記得好好待人是很重要。故事到這還沒結束呢,廠商這一塊可以寫很長哈哈,但實際上他們也並沒有錯,太多現實面的考量,同樣的時間,大台的直播主確實可以帶來更多的營業額及銷售量,當然要把時間花在他們身上。但被人看不起的感覺,真的不好受。繼續下一個故事吧。那時候很流行賣「盲包」, 前面故事有說過,這時我發現有一台直播主也是自己進了很多包裹,還有開放批發配合,於是我就問他可以給批發嗎?他問我可以批多少量、我的業績多少、有多少人觀看?後來我跟他說我現在剛起步,所以業績可能沒有很好,但我批的貨都會自己吃回公司,不會退回去不用擔心,人數大概五十至一百。他聽完之後,說目前批發已經滿了,沒有辦法配合謝謝。我也不笨,明白那是廠商覺得我們太小了,因此拒絕。你們肯定很想知道他的後續,一樣在我成長的日日夜夜,我都會稍微關注一下他。在盲包退燒以後,他的觀看人數從一千多人掉到一百多人,現在已經剩下三、四十人,業績當然可想而知,我也深深體會到一時好不會永遠好,這是真的!還有一家非常知名的美妝店,很多阿妹仔都喜歡去逛,那時候也很流行去刷倉,但他們超級勢利眼哈哈,要去刷倉都會先問觀看人數,還有業績有沒有單場破百萬才可以去,所以我當然沒有資格去啦!那時候超多直播台都去刷倉,可以去刷的,代表業績跟人數都很好。我放在心裡,依舊老話一句:「我叫 Miya, 有一天我會讓你們都看見我。」後來,我也有收到該廠商的邀約,請我去刷倉,我委婉的謝絕後,心裡是說不出來的暢快感。我終於成長了、終於被看見了,但是這些廠商我是不可能去的。感謝那些傷害,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動力。Miya 的正能量語錄:我只會有一個聲音就是:「我要做到!我想證明給自己看,想證明給別人看,我 Miya 是做得到的。」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Miya 人妻妹紙做別人不敢做的千萬直播夢》, 春光出版作者:Miya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面對人生的不如預期,我的選擇是再多拚一場!給想創業、想踏入直播界的你 —— 這是一位直播主的成長經歷,也是給每個人在追求夢想途中的鼓舞之書。什麼是直播?為什麼在直播還不普遍時,就敢踏入這領域?對 Miya 來說,沒有所謂對的選擇,只有把選擇做對。如今的 Miya, 是台灣直播業界的佼佼者,每場直播營業額破千萬,更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累積出一票忠實粉絲。然而五年前的她,卻和老公經歷了一番煎熬又辛苦的創業過程。她捨棄穩定薪資的工作,從一個直播小白自己叫貨賣手機殼,到之後決定進入直播集團當小幫手,key 單、回訊息、包貨樣樣來,在作息日夜顛倒又遇到廠商不看好的情況下,她也不斷反問自己:「要繼續堅持嗎?還是該離開放棄?找份穩定工作過平凡的生活?」但 Miya 始終享受每一場經驗的累積,不怕挑戰那些看似困難的事情。外人看似光鮮亮麗的直播產業,背後的掙扎和人情冷暖讓她不斷成長茁壯。從創業初期的微不足道,到現在直播場場破千粉絲支持,一路走來,Miya 始終不悔。她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勇敢去追求,不怕面對挑戰,到現在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成功。「現在社會變化太快了,昨天的趨勢明天就變成傳統,你必須不斷精進自己,才跟得上變化才有競爭力。只要願意去付出,真的任何行業都會有所成就。」
daily-weekly
遲婚趨勢反指標:參加相親服務的年輕人不減反增?
「先立業,再成家。」也許是許多現代人的寫照。根據內政部公布的初婚年齡,從民國 90 年的 26.4 歲已經提高至 107 年的 30.2 歲。30 歲以後才結婚,似乎已經是正常的現象,即使到 35 歲還沒有結過婚的單身人士也大有人在,甚至佔比也沒有大幅的下降,這樣的趨勢在未來或許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甚至遲婚的年齡也可能會逐年上升。不難想像,在經濟壓力大的現代社會中,若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又怎麼能夠放心成家呢?擴展交友圈是在尋找愛情的路途上,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在這樣的前提下,各界都認為現代人認識伴侶的年齡也相對提高,加速遲婚的步伐。假如 30 歲才認識另一半,那麼更晚步入禮堂的機率一定是對比增加的,畢竟在忙碌的生活中,要抽出時間認識新的人、擠出時間去約會,聽起來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然而,與遲婚現象呈現相反的則是,參加相親婚友會服務人數的增加。在拍拖約會吧龐大的單身資料庫中,年齡在小於 27 歲的人數就佔了將近 15%, 而小於 32 歲的人占比 34%, 也就是說 32 歲以下的人數將近為一半。從市場大量的交友 App, 且主攻年輕人的觀察狀況來看,可以得知越來越多公司都察覺並且認可這樣的市場趨勢。從這當中,可以觀察出年輕人對於交友是秉持更開放的態度。選擇使用交友 App 或婚友服務也許並不是重點,而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成年人的交友圈勢必越來越小。想當然在狹小的交友圈內可以認識志同道合,甚至是來電的另一半機率將會大大降低,因此擴展交友圈變成了時下年輕人在尋找愛情的路途上,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進一步分析,還可以觀察到現在年輕人對於婚友社的態度也逐漸地轉變中。比起幾十年前大家認為相親是尋找婚姻路途的最後一種手段,又或者是有出了什麼問題才會需要相親,現在看到更多的是高薪的工程師、教師、公務人員等,想在封閉環境中認識新朋友,也都紛紛參加相親、聯誼等活動。相親服務當然也必須隨著時代一起進化。除了傳統的一對一出門吃飯,聯誼也是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相較之下,活動中輕鬆的氛圍,更加適合那些不是一定要戀愛交往,只是想認識新朋友的人,不要在一定要找到戀愛對象的心理壓力下參加聯誼,這樣才可以更能輕鬆地認識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另一半。相親已不是老派的代表,而是能夠結合線上線下交友的一種途徑參加拍拖約會吧主辦的烹飪聯誼活動的 24 歲女會員表示,本來是因為無聊才參加活動,沒想到因此接觸了很多不同行業、年齡、地區的夥伴。也因為活動是烹飪的形式,大家比較容易自然的混熟,氣氛也很棒。在活動後也傳來了好消息,她與其中一個男會員有了進一步的聯絡,並發現兩人相當合得來,之後也成功地交往了。隨著服務越來越多元化,相親公司已經不是老派的代表,更是能夠結合線上線下交友的一種途徑。全程追蹤的貼心服務結合科技,可以達到更快、更精準地配對。拍拖約會吧擁有由內部工程師開發的配對系統,可以在龐大的資料庫中找到適合的配對。除此之外,不同主題的聯誼活動也更適合期待找到伴侶的你。隨著年紀地增長,也許工作環境會導致交友受限,因此為自己創造機會踏出第一步,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拍拖約會吧」提供。
daily-weekly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毛澤東多次試圖以馬克思之道勝過馬克思,終究還是一事無成
文:阿馬蒂亞。沈恩 (Amartya Sen) 馬克思佔去了我在 YMCA 宿舍晚餐後的一大部分晚間時光,不過他還有不少競爭對手,像亞里斯多德、亞當。斯密、瑪麗。沃斯東克拉夫特 (Mary Wollstonecraft) 和約翰。斯圖亞特。彌爾。我大二那年,由於我多少將自己的政治哲學 (有些觀念受到了馬克思和其他不同思想家的影響) 理出了點頭緒,便決心要將馬克思啟發了哪些我所喜歡的觀念都清楚記錄下來。他對「不受剝削」原則 (按成果計酬,也就是照他的勞動價值理論建立起來的計算法) 與「需求原則」(即按需求而非生產力與成果計酬) 的清楚區分就是他這激進思想給出的一記當頭棒喝。在一八七五年出版的最後一本書《哥達綱領批判》(The Critique of Gotha Programme) 中,馬克思提出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任務就是把尋求「社會中所有成員的平等權利」當作是工人取得「未曾減損的勞動成果」的權利。工黨代表大會原本要在哥達 (Gotha) 這個小鎮召開,哥達綱領則是工黨原本要在大會上提出的宣言。雖然平等權利跟避免剝削是一致的訴求,但馬克思犀利地指出這並不是看待人民訴求與資格的唯一方式 (他甚至說這種權利其實是一種「資產階級的權利」)。他提出了一條可以分庭抗禮的原則,也就是個人按照自己的需求來獲取報酬。馬克思接著就討論了幾個分別支持這兩種原則的不同論證。他大力批判工黨顯然無力看出這兩種原則不僅有所區別,而且還相互競爭,並且解釋這兩種原則會導向兩條不同的統合社會的路線;工人運動不僅必須清楚辨別這兩種原則孰先孰後,也要知其所以然。馬克思心底支持的是需求原則 —— 畢竟人人的重大需求可能不同,忽視差異就是不公平 —— 但是他也注意到,這條原則可能難以配合有效的工作誘因體系。如果一個人的所得與勞動脫鉤,那他可能就沒有了賣力工作的誘因。所以馬克思在為需求原則提出強力辯護後,又說這原則應當只視為一種長期目標 —— 在大家不像現在這麼受誘因驅使而工作的遙遠未來裡實現的目標。儘管馬克思認為需求原則最為優先,但他也承認在近期內不可能出現一個依照這原則運作的系統。所以他願意暫時支持社會民主工黨按成果計酬的訴求,可是重要的是大家都該知道這種按工計酬的分配方式終究是不符社會正義的。自此之後,公眾對話中就不曾漏掉過馬克思對需求原則的極力吹捧。這條原則蘊含的道德力道使得它在各種言詞爭辯中一枝獨秀,在世界各地一再傳頌。也有人試圖大膽打破那道可行性障壁,在社會尚未形成無私合作風氣時,就將需求原則強加在社會上頭,最後終究以災難收場,這就是毛澤東所提出的「大躍進」。既然這次嘗試不成 (要是馬克思還在世,他就會預料到大躍進的失敗), 毛澤東就力推「文化大革命」以求畢竟其功 —— 同樣又是不顧馬克思說要等待長期文化變遷的建議,力求馬上就完成天翻地覆的變革。毛澤東三番兩次試圖以馬克思之道勝過馬克思,但是折騰了許久,終究還是一事無成。需求原則既然無法當作全面性的政策目標,那就表示短期內勢必要棄之不顧。然而,現代世界的政治目標與期望確實體認到需求的重要性 (雖然來得緩慢), 只不過不是以那麼翻天覆地的形式來接受 —— 這正是馬克思倫理學特別強調的。舉例來說,英國在一九四八年創立了國民保健署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這個在我到英國前不久才全面運作的系統,就是試圖聚焦於醫療保健上,以滿足需求原則其中一項關鍵要素,可謂英勇創舉。NHS 的創辦人,也是這套體系堅貞的捍衛者安奈林。貝文 (Aneurin Bevan) 在倫敦的中央勞工學院 (Central Labour College) 求學時研究過馬克思的著作,他的話說得對極了:「如果一個社會裡有病人因為缺乏管道而無法接受醫療照護,那這個社會就沒有資格自稱文明社會。」除此之外,整個歐洲福利國家的概念 —— 在可行的程度上 —— 其實也都謹守著需求原則。「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這句口號據說出自馬克思,而這口號的可行性如果真的跟馬克思所設想的不遠將來有所衝突,那麼我們也該承認某種關於需求與自由的馬克思倫理學確實成了歐洲在慘遭二次世界大戰摧殘之後最主要的進步與啟蒙原則之一吧。相反地,近來 —— 尤其是在二○○七年到○八年的金融危機之後 —— 許多歐洲國家都試圖強推「撙節」政策,卻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這種做法往往是根據一種常見規律 (這種規律經常被人錯誤理論化,尤其輕忽了凱因斯學派的見解), 認為應該推翻需求原則,滿足眼前經濟控管的立即需求,以應付高額公債。對需求與對誘因 (以及與工作相關的資格) 的訴求,兩邊至今仍然猶如馬克思當年撰寫《哥達綱領批判》時那樣爭執不休。我還要說一下,在馬克思區分不同計酬原則的這本書裡,他還談到了一些普遍事實,這些事實密切關聯人類的多重身分。他說,我們必須從許多不同視角來看待人類。他對社會民主黨的批評包括他們在詮釋「社會中所有成員的平等權利」時只談個人作為勞工這身分,忽略了這個人還有其他面向與身分。勞工並不是任何人唯一的身分。馬克思說,哥達綱領就只注意勞工的權利與不受剝削,結果把人看作「就只是勞工,再也看不到他們的其他身分,勞工身分以外的一切全都遭到忽視」。他在一八四八年〈共產黨宣言〉中雖然熱切呼籲「全世界的勞工團結起來!」卻並未忘卻每一名勞工也都是一個個有著多重面向、活生生的人。今天這紛紛擾擾的世界裡,大家都格外看重個人的單一身分,「以外的一切全都遭到忽視」(如同馬克思所說), 所以在他堅決不把人看成單面向生物的態度中,我們能發現至為重要的訊息。馬克思於一八七五年在火熱論戰脈絡中寫下的這段簡短文字,在我們這個往往因身分問題而興戰征伐的時代中顯然更值得大家深思了。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 時報出版作者:阿馬蒂亞。沈恩 (Amartya Sen) 譯者:邱振訓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阿馬蒂亞。沈恩是出身印度的偉大學者,在全球知識圈有深遠的影響力,一生崇尚論理與包容的精神,更用經濟學改變了世界。這本書從頭說起他的生命故事。他的父親是化學教授,母親是劇場舞者,外公是梵文與印度哲學專家,他自小就浸淫在豐富的知識和語文環境中。泰戈爾秉持高尚教育理想創辦的桑蒂尼蓋登學園,更成了他的學養奠基之地 (阿馬蒂亞的名字還是泰戈爾幫忙取的)。甘地是另一個沈恩見過的大人物,他對甘地跟泰戈爾之間關係的描寫也頗耐人尋味。沈恩的學識養成是一段精彩非凡的歷程。加爾各答的學院街咖啡館瀰漫著論辯與分享知識的風氣,比大學課堂教給他的有過之而無不及。之後他赴劍橋三一學院就讀。我們看到他為何在眾多興趣之中選擇經濟學作為日後研究領域,親炙多位當時的學界翹楚,與許多出類拔萃的人物過從往來,優游於知識分子的殿堂中。孟加拉的歷史文化遺產也在他的視野之中,沈恩不僅寫出孟加拉河流的風景與意蘊,也讓我們了解到歷史中不乏現代人所需的智慧與包容力。印度從殖民時期到獨立與分裂的變遷過程,以及印度與英國的關係,也在他筆下得到簡明清晰的描繪。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殘酷衝突帶給他巨大震撼,而經歷孟加拉大饑荒之後,消除飢餓與不平等成為他一生反覆思索的課題。旅行是他生命的重要滋養。童年時他在達卡與曼德勒之間來去,無與倫比的緬甸風光從此深烙於心。他在青年時期的歐洲之旅則又是另一番意趣。「坦克與轟炸機上場之前」的巴基斯坦訪友之行,卻不免添了份感慨。十九歲初到三一學院時,他是入學新生。四十五年後,他又站在三一學院的大門前,手上拿著新任院長的任命狀。
daily-weekly
林宥嘉《idol》演唱會:不只是「偶像」,還把小巨蛋變成「光影藝術展」
文字:Angeline Hsiao 在發表《idol》世界巡迴演唱會正式起跑的記者會上,林宥嘉對演出內容保密到極點,並表示這不僅是一場演唱會,而是大型音樂作品!此次巡演,林宥嘉親自擔任演唱會的音樂總監,除了參與歌曲重新編制,在視覺燈光設計、主視覺、周邊產品與應援旗等方面,也提供意見與想法。尊重每位藝術家專業的他說:「這是大家一起共同完成的作品」。 究竟林宥嘉最後是如何呈現一切?《idol》不只是 idol《idol》演唱會概念不只緊扣「偶像」, 也將該字重新解構再組合為整場演出的四個主題 ——「D」oubt、「L」ife、「I」、Her「O」。從一開始與自我對話的懷疑與質疑 (Doubt); 再回歸至生活層面,無論是偶像也有柴米油鹽的日常,或是身份改變後所接收到的匿名惡意 (Life)。接著切換回出道前的往事,並延伸至林宥嘉成為偶像的起點 (I); 最後昇華至「思索什麼是真正的 idol」(Hero), 這也是林宥嘉認為演唱會中意念最強大也是最精髓的主題。大師開場《idol》演唱會的開場影片,就由坂本龍一的音樂為整場演出定調。這位世界級音樂教父用音符營造走向未知的神秘感,勾引聽眾隨著此魔幻音場,漸漸墜入林宥嘉的音樂世界。表演開端所演唱的《一點點》、《請說》、《飄》原皆為慢版歌曲,但林宥嘉選擇改編成搖滾 mix 迷幻電音的曲風。再搭配著舞台上 LED 多層次的變換,整個小巨蛋彷彿成為沉浸式聲光藝術展。奇幻視覺宛如藝術展能把小巨蛋變成沉浸式聲光藝術展的現場,主要功臣來自於 1800 片的透明 LED 屏幕 (總面積有 800 平方公尺!)。這些 LED 屏幕將舞台地板包覆起來,更延伸至天花板,透過電腦伺服馬達的控制不斷變化定位,再搭配 1200 支電腦燈和 20 支全彩雷射,讓《idol》演唱會整場的視覺效果更加滂薄震撼!意外的劇場式體驗整場不停變化的的 LED 屏幕,不只交疊、傳遞著影像,當它們呈現透明簾幕狀態時,彷彿為舞台建立起另一種幕前幕後的透視感;或是位於天花板的 LED 屏幕以階層式下降,進而透過視覺將舞台壓縮為更侷限的空間,這都不經使演唱會意外有了劇場效果。尤其配合林宥嘉在《唐人街》、《想念》、《拾荒》以及《飛》等歌曲的表現方式,聆聽時霎那間竟會誤認自己在劇場藝術節現場。Kiki 藏的獨特彩蛋當《巨人的肩膀》正式開歌之前,背景音出現女子用數字數著嬰兒手腳指頭的聲音,正是林宥嘉小孩酷比出生的現場收音!用這段珍貴的紀念來引導這首頌揚默默付出也相較平凡的 idol—— 父母,《巨人的肩膀》再適合不過。笑稱自己很愛向另一半丁文琪偷梗的林宥嘉,在慶功宴透露這個感人片段正是點子王太太為此次演唱會提供的神來一筆。想聽到這獨一無二的驚喜彩蛋嗎?別錯過之後的《idol》世界巡迴演唱會。別有深意的應援旗為了整體視覺效果,螢光棒等發光物體都不宜在演唱會中出現;為此,林宥嘉與製作團隊想出「應援旗」作為替代品。看似簡單的小旗子,其實藉由特殊反光紙的材質,讓聽眾在揮舞應援旗時,能透過宛如鏡子的旗面看到自己的臉。林宥嘉希望能藉此再次傳達這次演唱會的概念:每個人都可以是 idol。挑戰踩高跟鞋登台此次《idol》演唱會中,林宥嘉在造型上也有許多突破,如一開場時所身穿的 Dries Van Noten 西裝與 Julius 襯衫,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腳上那雙 Maison Margiela 的金色二趾高跟鞋!之後又換上 Acne Studios 不規則 2D 織法毛衣。請歌迷們別帶螢光棒進場的林宥嘉,反倒是將自己變成一支螢光棒 (?), 造型師以 MM6 螢光高領上衣和軍綠螢光邊條改裝斗蓬,搭配牛仔寬褲以及 Maison Margiela 破壞重組感球鞋。* 本文由 Harper's BAZAAR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 更多時尚藝術資訊,盡在《Harper's BAZAAR 》
daily-weekly
作品與人品:讀董啟章《心》有感
農曆新年快到了,又是時候重溫經典賀歲片《嚦咕嚦咕新年財》。真不敢相信,那已經是 22 年前的作品。電影中,劉德華飾演的麻將大俠教曉我們「牌品好,人品自然好」, 不過在創作方面,作品好,人品卻不一定好。自從 5 年前,不,回想起來是 10 年前,只是當時還不自覺,我開始對應否被歌手的人品影響對作品的喜惡感到困惑。如果你也是香港人,也喜歡廣東歌,很可能理解到這份困惑的時代背景。作品的圖靈測試我不懂藝術,藝術評論我「識條鐵」, 但至少知道欣賞作品不該帶著成見,被作者的私生活影響,是藝評人的普遍共識,因人廢言並不恰當,更是常識。有一次,我在一拳書店出席文善新書《不白之冤》發佈會,會上偶然談到相關話題,遂就我的疑惑向在場嘉賓請教,當時資深小說家譚劍的回應,讓我留下深刻印象。譚劍除了小說也熟悉古典音樂,他以知名德國作曲家、劇作家,寫出結婚進行曲的華格納為例,表示音樂歸音樂,即使華格納私生活上是個絕世渣男,又極端歧視猶太人,我們也不應抹煞他在音樂上的傑出成就,否則就會錯過偉大的樂章。這個道理我本來就明白,得到譚劍的確認,我再嘗試在聽音樂時集中在作品本身,摒除成見,不去考慮歌手的人品與政見,努力過後卻只能定論,我實在做不到。越來越多我曾經喜歡甚至沉迷的歌曲與歌手,我不想再聽到,不想再見到;歌仍是那些歌,唱功還是那份唱功,我卻無法再欣賞了。我想,反正自己不是藝評人,聽歌不妨純粹獨樂樂,既然做不到純以技藝評判,還不如就按自己一套好了,不但不再勉強區分作品與人品,反而比以前更加把兩者一併考慮。我並不是說要將創作者與歌手的人品列作評定作品的因素之一,更不是說「人品好,作品自然好」, 而是更根本地,對我來說,作品本就是創作者人品的延伸。在資訊爆炸,人工智能年代,永遠有著十倍速都欣賞不完的各種創作,我越來越發現,單憑技藝不足以感動我,作品裡面,必須帶有創作者本人。所謂「有人」, 重點並不是由真人創作和演繹,更在於創作者往作品注入自己的生活甚或是生命,透過作品回應時代。很多時樂隊和唱作人特別吸引,正是由於他們訴說自己獨有的故事,追隨一隊樂隊、一位唱作人就是和他們一起成長,同喜同悲,即使缺乏最優秀的曲、詞、編、監團隊,演繹還不到頂級水準,也可能帶來感動。反過來,再出色的演繹,假如異化於歌手的生活,歌曲所帶的訊息純屬人設,好作品依然是好作品,但必然不會是我喜歡的作品,在不久將來,甚至沒法回應人工智能創作帶來的挑戰。流行曲作為群體創作尚且如此,寫作就更甚,否則,為甚麼不用 ChatGPT 就好了呢。作品裡面「有人」, 是作為欣賞者的我對創作的「圖靈測試」。書迷眼中的董啟章有了以上的感悟,我反過來檢視,作為文字創作者的我又有否做到自己對創作者的要求。我的答案是,偶爾。我的部落格叫作 chungkin Express, 取名直白得過分,意思正是我的表達 (chungkin 是「重建」的港式拼音)。近年隨著社會變化,或許也因著個人成長,我越來越強調寫作的公共性,把 web3 公民教育視為個人使命,自覺書寫公共議題才對得起讀者,3 年前把跟部落格同名的週報重新定位成《區塊鏈社會學》, 偶爾寫得太累時滲入一篇碎碎念,就頓覺心虛。然而,讀者的反應卻往往跟我的想法背道而馳,不少人表示比較喜歡讀我寫日常生活的「憨人日記」, 反而我用上九牛二虎之力去寫的科普長文,還沒按發布鍵,就能預計到將會是票房毒藥。我跟讀者交流時戲指大家八卦,死撐揚言不以 like 數擬定題目,背地裏,我很能理解讀者的這份心情,只因為,我也是個讀者。(也八卦作者的私生活?) 去年飛地出版社以全新形式再版《天工開物。栩栩如真》, 我「出櫃」公開董啟章先生 (下稱 D) 書迷的身分,日前他再版《心》, 我因此重讀一遍,除了獲得更深入的理解,也受到更深刻的感動。在寫作的領域,我無論質和量都無可能跟 D 比擬,但硬要類比的話,《心》就像是小說家 D 在芸芸野心勃勃的大部頭著作以外,稍事休息的「憨人日記」, 表面上取材缺乏公共性,實質上更能滿足「八卦」的讀者。簡單介紹一下背景。董啟章於 1992 年出道,1994 年獲得兩項聯合報文學獎後,1995 起出版多部短篇小說合集、校園小品、長篇小說和 V 城四部曲等,作品屢獲殊榮,並數度改編成舞台劇。2005 年,大長篇《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出版,揭開自然史三部曲的序幕;2007 年,第二部曲《時間繁史。啞瓷之光》面世;2010 年,第三部曲上篇,《學習年代 —— 物種源始。貝貝重生》出版,故事彷彿預示了香港的未來,D 以小說介入社會,「在世界寫作,為世界而寫」的定位越來越清晰。然而,隨著系列故事發展越來越龐大,故事計劃趕不及社會變化,數十萬字的稿件多次修改重寫而未能演化成滿意的作品,令 D 陷入瓶頸之餘,更於 2013 年患上焦慮症,大半年後好轉。2014 年,D 獲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同年台灣爆發太陽花運動,香港由佔中演化到雨傘運動,自然史第三部曲下篇還未及完成,設定就已經跟現實世界出現巨大落差,「勉強寫下去,也只能變成像瘋子一樣的自說自話。」D 如是說。D 焦慮症復發兼日趨惡化,「強烈地感受到一個瀕死病人的所有病徵 —— 心跳急速、呼吸困難、無法進食、肢體無力、全身疼痛」。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神秘女子「心」こころ闖入 D 的生活,以他為主角,經他的手寫下《心》並於 2016 年初出版,不但以心藥逐漸治好心病,更引領 D 脫離創作的困境,其後寫下《神》、《愛妻》等多部長篇小說,再獲殊榮,創作道路重回正軌。以老土又不文藝的說法,《心》是「董啟章 2.0」的開端。不難想像,踏入晚期的小說家 D 為甚麼會選擇以《心》的再版,揭開「董富記文字工場」自主出版計畫的序幕。《心》和分別心從純文學的角度,《心》或許不是 D 豐富的作品中最優秀的一部,但這部注入了大量個人元素的私小說,卻肯定是「最董啟章」的作品。打從初期的《地圖集》,D 的作品就帶有讓人難分真偽的特色,唯獨是《心》, 雖然同樣是虛構小說,卻給人無比真實,甚至有時露骨的感覺,幸好連他自己都在新版序說「把自己患上嚴重焦慮症的幾年間的經歷,以最坦白和直接的方式,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 不然我又得懷疑自己是不是再次被「獨裁者」D 玩弄於股掌了。D 曾說虛構小說也具有真實性,以往我以為只是「語言偽術」, 但這番重讀《心》, 我總算領會到當中意涵;應該說,對於感受的表達,虛構裡頭的真實甚至比如實記錄有過之無不及,寫實記錄與描述焦慮症的經歷,不可能表達到《心》的深刻。即使你從未讀過 D 的小說,《心》也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雖然字數不少,但分成 56 個數千字的章節,既連貫又不妨礙單篇閱讀,除了小量佛偈比較禪,全部以平易近人的筆觸寫成,包含敘事、對話、獨白、寫景等多種文體,卻揉合得流暢自然,毫不突兀。此外,小說的核心隱喻也非常明顯,就連從未受過文學訓練的我都能意會,細聽 D 如何跟心對話,又如何從虛構中虛構出另一位女角安賽 (anxiety), 從糾纏不清的三角關係,最終理清到身心不二,讀來驚心動魄,卻又趣味盎然。前面提到,我常糾結於個人與公共寫作之間,處於一方面以科普為志業,另一方面讀者對我的日常生活更感興趣的兩難。這番重讀《心》, 被平時天然呆但偶爾流露睿智的こころ點醒,深受啟發。挪用こころ一針見血的原話:原來,我執著於世界的重要性超越自己,表面上是謙卑,實際上卻把個人與群體對立起來,把自己看得太特別,甚至是帶點自負了。事實上,讀者對我的科普文章興趣缺缺,原因跟我不欣賞缺乏故事的流行曲類似,是我太有意識書寫公共議題,作品沒有了自我,讀者自然也就沒法跟作品連結。既然我是世界的一部分,只要能放下分別心,用心生活,即使我書寫的是自己這個普通人,也必然帶有若干普遍性,引起同代人、同行者與有著類似經歷的讀者共鳴。書寫自己,到頭來也是書寫世界。這麼簡單的道理,D 一定是 8 年前就從こころ身上學懂了,才得以放下執念,從容面對自然史三部曲的有疾而終,由外向而內向,創作出精神史三部曲。《心》、《神》、《愛妻》之後,D 繼續孜孜不倦創作,儘管不再刻意強調回應世界,作品卻從未離地,在過渡作品《命子》及新嘗試《後人間喜劇》後,近作《香港字》從生活出發,滲入大量歷史資料卻不減趣味,毫不刻意帶出道理,卻又以極為獨特的視角回應時代,雖然並未在文壇引起激烈回響,在我心目中卻是再創高峰。自主出版連結讀者關於透過作品跟讀者連結,《心》除了內容方面注入 D 的心,也在出版形式上進一步體現。不愁沒有出版社代勞的 D, 這次捨易取難,自主出版《心》, 從頭到尾監製每一個環節,跟編輯、設計師、技術人員和銷售通路合作,與每位讀者直接溝通,親手簽發每一本書,更出盡法寶,送出珍藏的絕版舊作、實體印刷版《心。特集》及《心之映象》NFT 等禮物。除了連結讀者,D 耗費大量心力,冒著被誤解為炒作的風險自主出版,也是為了向面對困境的業界示範自主出版的可能性,同時「為作品提供一個永久儲存和自由傳播的載體,以補充紙本書的局限。」即使你不是 D 粉,甚至嫌他的小說又長又難懂,相信也沒法否認董啟章先生把作品與人品整合到極致,在世界寫作,為世界而寫,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文章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修改,原文可見於此。
daily-weekly
精誠資訊推出GARAOTUS雲端服務新品牌 AI整合HPC技術晉升亞太區前10強
近年隨著 IoT 感測設備、穿戴裝置的普及化,讓各類數據呈現爆發式成長。加上受惠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技術成熟以及 GPU 運算晶片加持,讓大量資料蒐集後得以拋送至雲端進行運算,建置 AI 系統模型。然而,在醫療、交通這類場域對資料運算需要更即時、更低延遲要求下,高速運算 (HPC) 的重要性也相對提升。除此之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帶動在家工作、非接觸等防疫產業,根據資策會 (MIC) 預估,疫情尚未落幕之前,遠距辦公強化企業對 HPC 的大量需求,MIC 認為近年 HPC 與 5G 將是產業兩大成長動能。不論因應 AI、大數據運算,或企業期望藉由數位轉型翻轉商業模式、提升企業競爭力,HPC 新時代已經正式來臨。精誠超前部署推出 GARAOTUS 新品牌,以領先 HPC 技術放眼全球市場伴隨產業變化,台灣資訊服務龍頭精誠資訊 SYSTEX 累積多年強勁技術能量,在今年多半企業處於防守姿態的時候,精誠資訊反而主動出擊,推出新品牌 GARAOTUS, 提供雲端上以 AI 結合 HPC 的領先技術,全面助攻國內外企業、學術單位提升 HPC 運算實力。事實上,新品牌 GARAOTUS 才剛成立,但其背後代表的是精誠資訊佈局全球雲端服務的里程碑指標。精誠資訊資深技術處長戴智偉表示:「GARAOTUS 品牌核心是『Moving Your Cloud Forward』, 也是我們的價值主張!」這句標語,凸顯 GARAOTUS 看準雲端技術與時俱進,尤其在疫情後關鍵時刻,藉由領先的雲端技術協助客戶強化競爭力,正顯現其企圖心。除了決心,GARAOTUS 在市場戰略落實超前部署,首要目標就是鎖定亞太地區市場。戴智偉解釋,身為資訊服務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深知服務要做到位,更重要的是有專業人才提供專業且細緻的服務。GARAOTUS 團隊成員在 HPC 產業累積十多年紮實經驗,搭配精誠資訊在香港以及中國設立營運據點,跨國團隊對於在地市場需求、通路人脈皆有完整掌握。換言之,GARAOTUS 立足台灣、放眼全球,採取階段式市場拓展策略。從台灣向外輻射,持續挹注資源一路朝向香港、東南亞地區擴散,並攜手在地夥伴、持續練兵,打開 HPC 新市場商機。專為企業與組織打造的「GARAOTUS Cloud Platform」, 展現高速運算三大優勢至於「GARAOTUS Cloud Platform」有哪些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特色?戴智偉剖析,GARAOTUS 推出的雲端平台將 HPC、AI-HPC (HPC 融入容器管理)、以及 Cloud Orchestration (雲端協作平台) 做到全方位整合。平台前端看似只是入口網站,但後端其實鏈結各種 OpenStack 軟體的應用程式介面 (API), 提供多項功能模組讓工程師、架構師可針對使用者需求,快速導入雲端運算應用。另一方面,為了讓企業降低部署門檻,戴智偉接著說,「GARAOTUS Cloud Platform」提供虛擬化管理 (Hypervisor Management)、容器管理 (Container Management) 模組,可支援虛擬技術,因應每家企業資料中心環境的差異,不論是實體伺服器或是走虛擬機、容器模式,GARAOTUS 都能搭配。甚至也能把 VM 進行叢集式管理,提供客戶透過 VM 腳本快速佈建虛擬環境的 HPC 架構。除了技術應用多元性,GARAOTUS Cloud Platform 更重要價值在於能提供企業 IT 提升管理效能。GARAOTUS Support Service (GSS) 遠端支援服務可讓企業用戶透過訂閱制服務,勾選哪些 IT 資源交由 GARAOTUS 設於精誠台北總部的 Cloud Support 中心來做主動式監控管理,一旦機台出現狀況,將有專人透過遠端協助,排除故障等相關問題。精誠資訊在 HPC 應用技術的領先與掌握度,深受業界肯定。戴智偉指出,之前曾處理一項有關基因數據庫的專案,利用浮點運算的資料,快速完成客戶指定的數據模型預測;又或是協助香港的大學及研究機構導入 GARAOTUS Cloud Platform, 協助客戶把 HPC 環境實現資源最大化,讓企業在成本支出節省近 40% 的情況下,得以同步完成 HPC 及雲端的環境建置。攜手策略夥伴邁向世界舞台,深耕台灣軟體人才推動典範移轉然而,GARAOTUS Cloud Platform 能具備如此多元應用,背後仰賴的是優質的人力資源。事實上,精誠資訊在培養軟體人才的投入,更是不遺餘力。「透過『精誠雲學院 Cloud 人才培訓』活動,有計畫性地招募有意願投入軟體基礎架構領域的學生,並取得雲端服務的相關證照,為台灣訓練國際級的雲端軟體人才,並藉由 GARAOTUS 走向國際市場的機會,帶領這些優秀的軟體人才一起在世界級舞台發揮所長。」戴智偉解釋。除此之外,這些人才取得認證後,GARAOTUS 將提供學子與 Open Source 國際開源軟體社群交流機會,藉此與國際人才與技術接軌,引領他們一步一步熟悉產業運作模式。戴智偉說:「其實產業人才庫的培養,不論是時間或成本投入都相當高昂,但為了讓軟體產業更有發展潛力,我們非常願意長期投資!」精誠雲端服務新品牌 GARAOTUS 除了鎖定拓展國際市場、培養新世代人才傳承,展望未來的願景,戴智偉強調,GARAOTUS 會積極攜手產業合作夥伴,針對每個垂直產業應用的需求,聯手打造整體解決方案,形成 HPC 應用生態圈。期盼透過打群架模式,協助產業升級甚至推動產業典範移轉。戴智偉抱持信心表示:「我們會以維持全球領先技術的決心,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軟體實力!」想了解更多的 GARAOTUS: 官方網站:https://www.garaotus.com/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araotus-103359104865116/ Linkedin:https://lihi1.com/eAlv8 Twitter:https://twitter.com/garaot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garaotus_official/?hl=zh-tw
daily-weekly
《拖延根除的微自律小習慣》:「高效逃避」與「優先分心」比該做卻不做的「典型拖延」更危險
文:羅利。瓦登 (Rory Vaden) 第二章 許下承諾三大拖延症,傷害超乎想像前述章節中說道:「拖延症已成為當今商業領域中最高昂的隱形成本之一。」每個拖延症員工會讓雇主每年損失超過一萬美元。但其實,拖延症造成的影響不只在商業領域,對個人的傷害可能比你想像中來的更多。拖延症有三種基本類型。第一種是典型的拖延症,也就是有意識地在拖延自己該做的事。無論你是否願意承認自己正在這個問題上掙扎,大多數人的生活中都至少有一件事情上會發生拖延的狀況。舉例來說,你可能工作非常有效率,但只要到了該支付帳單的時刻,你就會想盡辦法拖延,直到情況失控。或者你的財務狀況很好,卻總想盡千方百計來拖延打掃家裡。又或是,也許你每件事情都很有效率,卻永遠提不起勁去健身房報到,即便你知道自己應該要去。然而,還有一種更危險的拖延症,在現今職場愈來愈普遍。之所以危險,是因為這類拖延症沒有被大家意識到,而且非常細微,幾乎難以察覺,只是如果一直渙散下去,成果當然也不會是好的。從這類拖延症最後造成的損害來看,它無比真實。我一開始是在自己的行為中發現這種拖延模式,而我稱之為「高效逃避」。高效逃避,指的是不自覺地用大量瑣碎的事件來填滿自己的一天,導致最後只是窮忙了一整天。我之所以發現自己有這個問題,是因為我意識到自己整天都在回覆電子郵件、傳檔案、跟同事閒聊、講空話,以及做自己的瑣事等等。下班時,我覺得自己已經「工作」一整天了,但卻沒有什麼具體成效。我的確整天都在做事,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我的效率看似很高,但其實都是無效的。我做了該做的事,但卻沒有去做對的事情。正如那句來源不可考的老話所言:「若沒有自律的專注,充其量也僅是在執行日常瑣事罷了。」高效逃避的真正危險之處在於,它沒有盡頭,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就像英國歷史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 (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 所說的:「只要還有時間,工作量就會一直不斷增加,直到所有的時間都被占滿為止。」。我自己就受到高效逃避所蠱惑,躲避重要的大事,不斷去做一些簡單的小事,這些小事要花的心力比較少,當然也就不會帶來什麼重大成果。這就是一種搭電扶梯的模式。你對這種高效逃避的概念是否感同身受?你是否曾經忙於枝微末節,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多數人都會這樣,因為這就是「電扶梯世界」的運作方式。我們自認為很忙,但事實上,我們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在上網、看重播節目,或為自己製造很多「工作」, 然而真正的工作卻被忽視了。如果你在做的事情沒有明確的目標或結果,那就不要再做了!如果你覺得生活正被無意義的日常瑣事絆住,那就醒醒吧!我們曾有許多目標和夢想,最終卻讓位給瑣事和平庸,這是多麼可悲啊。我們應該要有所選擇。第三種類型的拖延,也是經常沒有被注意到,而且往往會影響那些一心想實現目標的人。這種拖延就叫做「優先分心」。「優先分心」的症狀最常發生在高效的人身上,他們總是最忙碌、最能幹,與責任感最重。他們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但他們還是允許自己的注意力被分散到不太重要的任務上。他們有太多的電子郵件要回、太多會議要參加、太多目標要追逐,還有家庭事務和其他責任,導致他們開始失去對自身效率的控制。例如,工作量太大時,這類忙得像蜜蜂一樣的人打開爆炸的電子信箱,常常會從頂部的第一封信開始,一封信、一封信地往下回。不用說,這絕對不是個好方法,而且極有可能會出錯。想想看,你真的有辦法把信箱裡每一封郵件都從頭到尾認真讀完嗎?嗯,不可能吧。患有「高效逃避」症狀的人,會把不重要的事情都弄得很緊急,而有「優先分心」症狀的人,則會誤以為只要是緊急的事情都非常重要。正如我的朋友,知名作家大衛。艾倫 (David Allen) 所說的:「我們都沒有去做深知應該要做的事情,而是不斷在最新發生、最顯眼的事件之間疲於奔命。」我們公司為數百名客戶提供顧問服務,而我們的經驗是,現在聰明的工作人都知道,自律是指專注於最重要的事,學會放下細枝末節,並能接受把不太重要的任務推遲到適當的時間。關於如何進行時間規劃,在第五章會有更詳細的說明。事實證明,新一代聰明的工作人明白,最重要的工作技能並不是知道自己該做哪些事,而是知道不該做哪些事情,並且專注於關鍵目標。若想獲得心靈平靜,就要先接受以下的事實:要做的事情比我們擁有的時間還要多。先去接受工作和生活中嘈雜的聲音,才能讓它們都安靜下來,或者至少能把它們降為某種低鳴。忽略紛擾的噪音,專注於關鍵,駕馭細微末節。為了實現我們迫切需要的專注,我們需要管理自己的三個基本層面,也就是:思想、言論和行為。在本書中,會分別在本章至第五章談到這三個層面,但我們首先要學會的是專注於我們的思想,因為腦中的想法永遠跑得比具體行動要快。行動上的長久改變,必須來自於思想上的改變。集中思緒,激發巨大改變全球暢銷書和電影《祕密》重新教育世界成功的基本原則,讓我們知道我們能成為我們所想的人,專注於什麼,就會帶來什麼。眾所皆知,書中的概念被稱為「吸引力法則」, 但這其實並不是什麼神奇、宇宙冥冥之中的神祕力量在發揮作用。相反地,這個概念顯示了潛意識的力量,只要我們使用「爬樓梯」的心態來集中思緒,就能造成巨大的改變。在如今追求速成的「電扶梯世界」裡,多數人都不需要多加思考。我們有手機能幫我們記下重要的電話號碼,我們還有萬事皆可發問的社群網站,我們依靠速食和其他便利的現代設施來滿足所有基本需求。然而,危險總是存在於我們的思緒之中,而我們只是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實際上,如果我們不好好整頓自己的思緒,思緒就會如同脫韁野馬,開始隨意奔馳了。積極自我對話,擺脫負能量心理學家說,人類思考的速度比說話快七倍,但許多人卻任憑自己最強大的資源,如此往眼下最便利的方向靠攏。我當然不能代表你的思緒,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如果沒有持續為自己的思緒把關,思緒就會很自然地倒向於消極的地方。事實上,沒有受到把關的思緒往往如此消極,以至於人們會誤以為自己的想法是被別人那小小的聲音影響了,完全忽略造成消極的人其實是自己。而你那小小的消極聲音的來源,正是你心中的小夥伴「奈德」的聲音。其實從你出生起,你就不是孤單一人,終其一生你都有個可怕的小夥伴,在一旁陪伴著你。他就叫做「負能量奈德」這個小夥伴坐在你的肩膀上,小到你怎樣都看不見。但不知為何他的嗓門卻大得不得了。這個小小夥伴就是你的「奈德」。只要你靜靜坐著一陣子,就會聽到他在說話。「什麼小聲音?我才沒有小聲音。這個人在胡說什麼。爬樓梯?我才不要爬樓梯。人類發明電扶梯是有原因的。」你看,那就是你的小聲音。有些人會因此感到困惑,認為那的確是「你」, 但又不是「你」, 因為如果那是「你」, 那麼他到底在和誰說話?不,那不是你,那是你的小聲音。由於某種原因,奈德生來只有一個目標:讓你沒有機會採取積極態度。奈德很愛發牢騷、抱怨,什麼事情都只看到負面的部分,總是在挑毛病,讓你覺得事情為什麼都無法依照你想要的方式進行。他唯一的任務,就是確保你過著平庸的生活、待在舒適圈裡,永遠當個普通人,所以我都叫他「負能量奈德」。在你的生活中,有些時候,「負能量奈德」會瘋狂採取行動,比如你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當你發揮創新思考,想要有所突破的時候,或是你跟岳父岳母相處想要化解尷尬的時候。雖然你可能覺得「負能量奈德」的這個說法很有幽默,但請相信我,它真的存在,而且專門讓你變得消極。如果你試圖建立正向,並保持爬樓梯的心態,你會遇到的最大困難之一,就是學會掌控「負能量奈德」。幾乎世上所有極為成功的人都認為,掌控「負能量奈德」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學會掌握正向自我對話。如此一來,無論「負能量奈德」的嗓門再大,都無法在你面前大放厥詞了。畢竟,你不可能同時說出積極的言論,腦中卻在想消極的事。試試看,若你大聲地告訴自己:「我可以、我即將、我正準備、我可以、我即將、我正準備」, 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負能量奈德」就幾乎無法再說消極意見了。如果你要爬樓梯、要獲得成功,你必須學會要求自己使用積極的提示語,要訓練你的頭腦,這樣一來,每當聽到「負能量奈德」對某件事情大發牢騷時,你的個人警報就會響起,讓你可以用積極的自我對話來消滅他的消極火力。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很蠢,事實上,你有可能一直都覺得這樣做很蠢,而且事實上,多數人都不願意使用積極的讚美句,但請記得:成功的人會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而這正是他們獲得非凡成果的原因。你的生活有多少部分是由「負能量奈德」決定?有多少次你沉溺於某些事情,只因為「負能量奈德」不肯閉嘴?有多少次你傷害別人、冒犯別人,或說些你並不想說的話,卻因為「負能量奈德」在你耳邊不停遊說你,所以你還是說了?如果你像其他人一樣,這些事情可能經常發生,因為我們總讓「負能量奈德」決定我們的感受,接著又依此做出反應和決定。積極自我對話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優勢,就是它能改變你的感受。正如勵志作家奧格。曼迪諾 (Og Mandino) 所寫:「如果你感到沮喪,就開始唱歌」。如果你感到信心不足,就有力地說話。如果你不確定,就用你的話語立即為自己創造出可能性,並投入其中。這些技巧將讓你得以真正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的肯定會帶給你力量,讓你當下特定的感受發生實際變化。可以透過圖 2 更進一步的理解,積極自我對話的重要性。學會調整自我對話時的用詞,當「負能量奈德」開始碎念時,就對自己使用充滿積極性的肯定用詞。有關這方面的討論,最好的一本書就是沙德。黑姆施泰特 (Shad Helmstetter) 的《練習與自己對話》。你可以去仔細翻閱這本書,並活用其中的技巧,這將幫助你養成習慣,讓你能夠開始爬樓梯。你將慢慢學會如何控制「負能量奈德」, 以及重新掌控自己的思緒。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拖延根除的微自律小習慣:制訂目標、透過專注投入與高效時間管理,終結平庸,逐步邁向成功。》, 方言文化出版作者:羅利。瓦登 (Rory Vaden) 譯者:劉佳澐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當你走到樓梯和電扶梯口時,最後會選擇用哪一種方式上樓呢?當今社會有太多的誘惑跟消費習慣,讓人認為一切都能變得更輕鬆與即手可得,好像凡事都有捷徑,無需特別花心力去做事。這反而常常製造出反效果,使自己和身邊的人陷入負債、放縱和拖延的困境泥沼中。如同要維持身體健康,我們都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控管飲食與持續運動,簡單的說,就是自律。成功也是如此,需要靠自律跟持續行動,才能一直處在成功的境界。成功不是一次性的,是需要不斷支付代價才能不斷獲得成功。走捷徑或許能獲得短暫一次性的成功,但很快就會消失,並使人衰弱,無力取得後續的成功。自律才是讓生活變容易,且不斷獲得成功的根本。作者精煉成功人士的智慧與自身經驗,取得有效、可實踐的,並且可以釋放潛能的七大原則:拖延只會讓問題擴大,付出代價的人也是我們自己影響自律,並且讓人付出沉重代價的就是拖延症。拖延症有三種類型:第一種,典型拖延:明知要做,卻有意識的拖著不做;第二種,高校逃避:做大量瑣事窮忙,正事卻沒進展;第三種,優先分心:不斷被新事分心,無法進入專注。要如何根除拖延症,作者認為需要從思想、言論和行為下手,本書將告訴你如何調適心態、如何時間管理以及如何維持行動力,從中來擺脫拖延症。本書各章都會針對該章的原則策略提出自我探詢與行動錦囊,不僅能幫助讀者練習建立自律習慣、更能從恐懼心態跟其他妨礙你成功心魔的束縛中解脫,保持專注持續邁向成功。作者針對「成功」提出「租貸理論」, 使人了解能持續成功的原因;提出維持自律的七原則與行動策略,除了平易近人的概念講解,並有具體實踐的做法說明,使人能隨時開始執行養成自律習慣;針對拖延與恐懼有深刻的見解,並提出具體的實作方案,說明能夠「如何」克服它們,只要按部就班練習,任何人都能擺脫「拖延」; 針對七原則均有提出自我探詢與行動錦囊,能幫助保持專注邁向自律成功;內容對於「職涯」、「金錢」、「人際」與「家庭」皆適用,不僅有助於追尋商業目標,也能在人生理想與處世方針上取得平衡,議題包裝面向廣。
daily-weekly
超前部署綠色生活,環境污染不反撲!從隨手做資源回收開始「更綠一點」
臺灣的資源回收能力享譽國際,但資源回收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其實,做好資源回收,就是實踐綠色生活的一環。除了鼓勵民眾付諸行動,環保署回收基管會透過發行「回收綠報報」電子報,藉由各期刊物深度介紹臺灣社會各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回收好幫手與好知識。找到你的回收好厝邊 村里資收站以回收地點為例,除了資源回收車外,你知道還能將回收物品拿去哪裡嗎?回收綠報報第十期的《特色村里資收站全臺特蒐》, 就以中英文的方式介紹了不用追趕資源回收車的回收好厝邊,其實就坐落在每一個村里裡,等著我們光臨。為鼓勵民眾到村里資收站做回收,各地方環保局紛紛祭出民眾到村里資源回收站回收,即可享好禮兌換或加值回饋的活動,一方面回饋民眾,另一方面部分變賣資源回收物的所得,還能應用於社區的環境維護、社區環保活動,甚至是老人食堂的弱勢關懷,達到環境永續與社區凝聚的功能。因地制宜也是村里服務站的一大特色,像靠海的海洋回收站,就以「垃圾不落海,隨船做回收」的環保行動為宣導主軸。各種回收不一樣 更綠一點的好知識各種回收細節與項目,則有賴民眾於主動瞭解,進而提升回收品質,為再製品加值。《玩具切莫隨意丟,電池回收顧環保》為宣導正確的廢乾電池回收觀念,特地在兒童節前夕的電子報中,提醒大小朋友擁有新玩具時,不妨順手整理家中的舊玩具,在丟棄或汰換前,更別忘了將電池取出後回收,隨手做環保。還有「如何收便當」的超實用內容《使用完一次性紙餐具,這幾個「回收眉角」要注意》文中推廣的「清 、分、疊」三口訣,意即將杯子、碗盤或便當盒,「清理乾淨」「分類」, 最後「堆疊到該餐具專用的回收筒裡」, 不僅有效提高店家後端的回收效率,也能讓紙餐具順利進到循環體系內回收再利用。響應綠色生活,從清分疊的回收小動作出發,讓外食生活「更一點綠」, 然後再朝減少一次性產品努力。當臺灣超過 5 成的資源回收率及 86.23% 的資源回收再利用率,已是領先全球的先進指標時,下一步就是打造循環經濟並從源頭減量,讓全民綠生活超前部署。相信只要臺灣民眾有意願在環境保護上「更綠一點」, 就能逐步將倒垃圾時的回收習慣,擴大到生活中的其他面向,超前部署綠色生活,不讓環境污染所衍生的問題反撲臺灣社會,共創環保綠色生活,愛家愛地球,想知道更多資源回收小知識,就訂閱「回收綠報報」電子報或追蹤臉書粉絲團吧!
daily-weekly
回收玩家EP07|回收達人也會搞錯的小知識,你答對了嗎?十場資收腦力賽,一起來挑戰
隨著各種行動載具普及與科技世代來臨,為了貼近民眾,政府部門透過社群媒體與民眾接觸,用輕鬆口語又不失幽默的宣導圖文進行溝通,各機關的粉絲專頁小編們也就此成為與民眾互動的「最前線」。最近行政院環保署臉書推出的 #資收腦力賽,以互動問答的方式替民眾解惑可能搞錯的小知識,受到民眾的熱烈參與。以資收腦力賽 #1「AB 哪一個是臺灣的資收標誌呢?」為例,點擊圖片後完整圖文即說明了「臺灣的回收標誌是四個逆向箭頭指向中心分別代表民眾、清潔隊、回收商及回收基金,代表著臺灣特有的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民眾除了經由點擊提升互動感、也在留言中寫下答案、表示「長知識了!」, 更有網友補充「A 是世界常見回收標誌,B 是我國資源回收四合一標誌⋯⋯所以有些國外進口產品會有原本的 A, 另外加上 B」。在資收腦力賽 #3「廢車的哪一項材質是可以回收的呢?」一題中,一名網友表示「我不是想知道答案,而是出於一種想點貓的衝動而點下去的」, 但在「點圖看答」的驅使下,該名網友仍是吸收了「一部機動車輛由上萬個零件組成,大至車殼、保險桿、排氣管、避震器、輪胎、椅墊、鉛蓄電池,小至車頭燈、電線、泡棉、冷媒、觸媒轉換器等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的知識。不只小知識更要大概念,臺灣回收兩大分類民眾可根據目前環保署公告可回收物品的兩大方向,進行初步分類判斷,容器類及物品類。容器類包含鐵製品容器、鋁製品容器、廢玻璃容器、廢紙容器及廢塑膠容器;物品類則包含廢乾電池、廢機動車輛、廢輪胎、廢蓄電池、廢資訊物品、廢電子電器及廢照明光源。在一系列資收腦力賽活動,找出容易令民眾感到困惑的細節,例如:紙餐具要丟到哪裡呢?其實紙類回收可簡單地以「可否攤平」作為區分原則,可疊成平整狀,如雜誌、包裝紙、紙箱、信封等純紙漿類材料,這類的紙類回收再去除塑膠線圈、訂書針等非紙類的裝訂配件,即可打包回收。另外「無法攤平」的紙製容器如紙杯、紙餐盒、鋁箔包回收前須確認無殘餘物並稍用水清洗,以「容器類」回收即可。這些實用的內容都可以在透過訂閱行政院環保署資源回收電子報「回收綠報報」獲得新知或搜尋資源回收網內的常見 Q&A 搶先解答,成為資源回收達人!
daily-weekly
《不和別人比較的自信心理學》:SEEK+GIVE,啟動並強化情感連結的八字訣
文:伊蓮.N. 艾倫 (Elaine N. Aron) CH4 情感連結八字訣啟動情感連結自我低估的人往往最難跨出情感連結的第一步,因為生性使然而害怕被拒絕。但其實大多時候,人們是願意與你建立情感連結的。你可以記住以下四項要訣,當你不知所措或陷入地位比較模式時,就會派上用場。我稱之為「SEEK」—— 微笑 (Smile)、目光交會 (make Eye contact)、感同身受 (Empathize) 和展現善意 (show Kindness)。微笑是一種啟動情感連結的常見表達方式。目光交會既不是死盯著對方,也不是刻意別過頭,這個動作代表平等交流。若是與人通話,先以歡快的語調開頭,接著配合對方的語調和聲音說話。微笑與目光交會雖不難做到,但是當你陷入地位比較並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時,很容易忘記這兩個步驟。與人交談時,請多多感同身受。例如,當對方說「我快被烤乾了」, 在考慮如何解決問題前,你可以先說:「對啊,你鐵定很熱吧,難為你在大太陽下排了這麼久的隊。」你不能說「我也很熱啊」或「你脫掉外套就好啦」這種沒有同理心的話。第一種回應會將注意力轉回你身上,第二種則是在暗示這是對方的問題,而不是你的問題。此時最好的回應是:「有沒有什麼我能做的?」最後一項是展現善意。記住,只要是能力所及,主動了解並滿足對方的需求也是一種情感連結。你必須敏銳察覺對方的實際需求,或直接請他們告知;不應裝懂而冒險做出不合宜或強迫的行為,這會讓你回到地位比較模式。你可以問:「要不要幫你倒點水?」你可能會覺得這是明知故問,但我們往往會錯過這類展現善意的機會。若要啟動真正的情感連結而不只是單純的打招呼,你應該繼續談話。任何與地位比較無關的話題都不錯,但有些話題可以提供更強的情感連結。人們若主動提起孩子、伴侶、職業或童年,通常代表不介意這些話題,你可以再多問一些。請注意,你一定要懷著真誠的興致提問。此外,繼續追問下去也表明你確實感興趣。如果你只是提了一個問題,對方回答後你便漠不關心,這會讓人覺得你只是假裝感興趣,真正目的其實是比較地位。S 微笑:不難做到,但很容易忘記;E 目光交會:刻意避開別人的目光意味著自我低估及地位比較,沒有情感連結;E 感同身受:試著充分理解對方的感受並表達出來;K 展現善意:採取體貼或有幫助的行動。你結婚了呀 (如果你看到戒指)。你們是怎麼認識的?你怎麼知道對方是對的人?你是在這一區長大的嗎?小時候住在這裡覺得如何?聽說你喜歡旅行。最近去過什麼好玩的地方嗎?你還會不會再去?聽說你有一隻 (狗或貓)。牠叫什麼名字?這種寵物好不好養?會議 (派對等) 結束後你會做什麼?(避免詢問對方的職業,因為有些人沒有工作。) 你對那樣的生活有什麼感覺?透過付出進行情感連結情感連結有兩種模式:付出 (giving) 和接受 (receiving)。一方說話,另一方聆聽。一方提供食物,另一方吃下食物。一方讚美,另一方欣然接受。這兩個角色與地位無關,儘管接受者乍看之下更為重要。但付出是互相輪流,或視接受者當下的需求而定,並不是由地位高低來操控。情感連結的本質是提供特定東西,來取悅或滿足對方的特定需求。有時我們出於地位比較而付出,取悅對方可能是為了得到地位上的認可,或者是受對方較高的地位壓制。為了情感連結而付出則完全不同。舉例說明,假設你和同事週六一起加班,你一開始以「SEEK」技巧進行情感連結,你對她微笑並直視她的雙眼,注意到她有點沮喪。接著,她說自己因為加班而錯過兒子的足球比賽,你表示同情。基於善意,你為她泡了一杯她喜歡的咖啡。與同事達到初步的情感連結後,如果你想建立更深層的連結,就必須運用另一組技巧,叫「GIVE」—— 投入情感 (Get emotionally involved)、深入探索 (develop Insight)、言語表達 (Verbalize) 並感同身受 (Empathize)。第一步是投入情感,這意味著回想自己的類似經歷。你可能會想:「哎呀,她滿腦子都是孩子,她真的很想去看那場比賽。太可憐了,我知道那種感覺 —— 我老是在出差,錯過孩子的活動。」你繼續深入探索:「我敢說,她至少會喜歡聊身為足球運動員的兒子。」以上這些都是你腦海中的暗忖 —— 這就是我們所謂某人「思慮周到」的意思。接下來,你用言語表達闡述對這件事的感覺:「你不能去看比賽,心情一定很低落吧。他踢足球多久了?他的球隊表現得怎麼樣?」讓她知道你認為她需要傾訴,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你可能會常常用到其他三個技巧,但如果你不表現出來,不說出這些想法,就會失去加深情感連結的機會,這對內向的人來說尤其危險。最後,沒有同理心就沒有成功的付出。感同身受就是認同並理解對方正在經歷和感受的事,但不會將焦點轉移到自己身上。所以,感同身受就是理解某人的感受。幸好這並不難執行 —— 同理心本來就存在於我們的基因當中,就像渴望助人一樣。然而,進行情感連結時必須適度發揮同理心,不可過分共情。你可以對同事說:「我明白,錯過孩子的比賽真的很難受,你一定很希望比賽時能夠在場。」GIVE: 強化情感連結的四字訣 G 投入情感:首先,想想對方發生什麼情況,以及你對此有何感受;I 深入探索:對於對方的需要或渴望有一些好點子;V 言語表達:把談話當做一種付出的方式,情感連結就會很清楚。表達你的感受,因為你已投入情感。如果情況合適,告訴對方你會為他做些什麼,並詢問你是否可以開始行動;E 感同身受:在不同階段,嘗試從對方的角度觀察你們的互動。透過接受進行情感連結情感連結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主動的付出,你必須喜歡、理解並幫助他人。但要熟練地進行情感連結,你還要讓自己被喜歡、被理解和被幫助,並享受你的需求得到滿足。這聽起來很容易,但當你自我低估,常常會覺得自己不值得這樣的關注。在強調地位比較的文化中,接受情感連結可能會被負面地視為「依賴」或「寶寶行為」。有很多辭彙可以用來表達「付出」: 寬容、利他、奉獻、慷慨、愛護或關心。但只有日文有一個表達「接受」的好詞「甘え」, 大致的意思是一個人可以「依賴或相信另一個人的愛」、「沐浴在另一個人的寵愛中」或「感到被珍惜」。如果你懷疑自己的價值,「甘え」似乎比付出更難做到;矛盾的是,你必須主動追求「被動接受」。謹慎很好,但在對的時機,即使是一點點被珍惜的感覺,也能奇蹟般挽救被低估的自我。受人慈愛地對待是最容易接受的形態。但有時來幫忙的人也須知道你現在具體需要哪種協助。嘗試問自己下列三個問題,以評估現在的你適合放心接受還是主動提出要求:想像一下與朋友共進晚餐。你走近餐桌,聽到他在哼歌,他總是如此開朗、善良和充滿正能量 —— 不像你,被低估的自我暗忖。尤其是今晚,你悶悶不樂、煩躁且疲憊不堪,似乎會影響他的好心情。在這種情況下,你認為有必要誠實對待自己的心情,不想為了迎合別人而假裝。他看到你,打了聲招呼:「嗨!你今晚過得如何?」你沒有用「我很好」來迴避問題,而是決定說出感受,讓彼此更加親近。「我累壞了。」朋友露出同情的神色,所以你決定多說一些:「這種感覺好像已經持續好幾天了。」你忽然靈光一閃。「也許跟我爸有關。」朋友請你坐下來仔細說明。「你爸怎麼了?」「他星期三打電話來,他以前從來不曾抱怨過,但這次他說咳嗽一直沒好,還在等醫院的檢查結果出來。你也知道咳嗽就是那麼回事吧?但他的咳嗽不是感冒引起的,所以他很擔心。」朋友現在可以選擇繼續同情或結束這個話題,但你注意到他示意你繼續說下去。「哎呀,有點嚇人。要不要先點餐再繼續聊?」你同意。點餐時,你發現心情已經稍微好轉了。這是你剛剛做的:接受內心感受;把它說出來;注意到朋友的心理狀況適合提供協助,你也真心接受;繼續表露心聲並接受同情,直到你滿意為止。當某些情況觸發自我低估,還有一種接受方式可以讓你轉向情感連結,也就是向朋友或同事徵求意見,要選擇會說實話、跟你非常投緣的人。他們對你的情況的真實看法為何?例如,你跟部門同事一起搭車上班,如今雙方已經成為朋友。有天,你的工作不順利,在回家路上,你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差勁的藥劑師。你接受壞心情,並分享給同事,但她說你在工作上表現得很好。她提到今天那兩位因等太久而發脾氣的顧客,這類人天生一臉刻薄相,看到誰都不會給好臉色。還有那位刁難你的保險業務,他只是因為今天過得很不順才遷怒你,不是你的問題。因為當你確實需要改進時,她總會如實提供建議,所以你選擇相信她的這番說法。有時候,你可以透過第三方傳達需求。例如,菲麗絲被低估的自我常常跳出來主導,她發現自己對於工作特別沒有自信,擔心老闆休斯頓不太喜歡她。她知道這種恐懼很不合理,卻也無能為力。在她生日前幾天,休斯頓的朋友約翰來到她的辦公桌前。菲麗絲和約翰關係很好,他知道她的生日快到了,便猜測休斯頓會帶她外出用餐。菲麗絲決定冒險說出真相,她非常清楚這件事可能會傳到休斯頓那裡。她半開玩笑地說:「不,他不會約我去吃飯。平常公司裡就已經看夠了,我認為他不會想要午餐時還見到我的臉。」約翰吃了一驚。「我覺得不會欸,他對你的評價很高。」那天下午,老闆不僅問菲麗絲是否願意生日當天共進午餐,還邀請她週末去他家參加小型聚會。在那之後的幾年裡,他們一起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輪流付出和接受相當重要,尤其是在一段新關係中。如果不平衡,就會再度出現地位比較,只有一方一直在付出。一旦關係建立起來,就可以根據每個人的需要程度來決定付出和接受。不要急著回饋對方,導致接受的時間縮短。當對方說「聽起來你今天過得很不好」, 你不必立即回應「我知道你今天也不好過」。如果你是付出者,不要急於分享你有同樣的問題,這看起來像是需要接受而不是渴望付出。更深入的交流會因此中斷,使得情感連結流於表面。當對方說:「我很擔心我母親 —— 她今天要去醫院看檢查報告。」不要同情地說:「我知道那種感覺,去年跟我感情最好的姑姑也經歷過。」而要這樣說:「哦,天哪,你在等她的消息,你現在一定如坐針氈。」如果你也有類似經歷,可以稍後分享,但往往你會發現兩人的情況其實很不一樣。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不和別人比較的自信心理學:卸下重重心防,用愛化解比較心態,與內在的三個自我和解》, 方言文化出版作者:伊蓮.N. 艾倫 (Elaine N. Aron) 譯者:蔡心語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地位比較的社會本能驅使著我們追尋權力和公平對待,而自我低估藉由降低整體自我價值感,來避免面對失敗引起的自覺情緒,諸如羞愧、沮喪等。若是遭受創傷的沉重打擊,自我低估的傾向便會加劇。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箝制地位比較失利而導致的羞愧感,我們會自我低估並下意識運用自我保護機制將心中的自卑怪藏匿起來,絲毫沒有發現自己落入了比較心態的圈套中,再難跳脫自貶的惡性循環。 當痛苦超出生命所能承受之重時,大腦會將創傷的記憶與情緒分離出去,將自我一分為三。 純真我是當初那個受了傷、凍結在時間裡最脆弱的你,背負並重溫著原初的創傷,在暗處靜靜渴望著愛與支持。 內在判官是過分批評自己的你,總是覺得你還不夠格,嚴厲地鞭策你努力向上,卻又因過分苛刻而分散你的注意力。保護者 - 迫害者是因為害怕而故步自封的你,有著雙重屬性,以幻想與成癮織出看似安全的繭來保護你,卻又在你想離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時迫害你,讓你無法脫離現狀。將潛意識的三個內在自我帶入意識之中,與他們展開對話將幫助你治癒自卑心態。 真正的自我價值源於愛與權力的健康平衡。當我們過度關注權力而忽略愛,便會感到羞愧、失敗和沮喪,被低估的自我此時會跳出來接管一切。而解決自我低估的不二法門是情感連結,這個社會本能驅使著我們追求愛和親密關係、建立共依共存的群體。只有當地位比較和情感連結之間達到完美平衡 —— 以愛為引線,你才能走出比較心態的假想迷宮,擺脫與現實不符的自我低估和輕視。艾倫博士以清晰、富於同理心的訊息結合非凡的科學和人文洞察力,寫下這本簡單而有效的自助書,從意識和潛意識雙管齊下,直搗自我低估的心理根源,透過一系列的諮商實例、自我檢測、模擬練習,引導讀者消除人際關系中的自我輕視與潛在敵意,恢復愛與權力的平衡、培養健康而令人滿足的人際關係,並且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看完本書,你將 —— 了解愛和權力對自我低估的影響;認清慣用的自我保護機制,學會用更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辨別哪些人事物和環境會觸發自我低估;直面導致自我低估的昔日傷疤,學會運用轉念技巧;與內心的三個自我有效對談,降低自我低估的影響力;與陌生人締結情感連結,加深與朋友、伴侶和家人的羈絆。愛與親密關係權威博士經典之作從意識與潛意識探索自我低估根源實用的自我檢測與模擬練習
daily-weekly
堅持品質的日本職人精神——Sony A8H OLED電視重新定義極致影音
提到電視,毫無疑問 Sony 始終是消費者心目中的首選。早在 2007 年 Sony 發表全球首款 OLED 電視 XEL-1 時,就讓全世界感受到 Sony 引領先鋒的研發技術。而 2017 年首創螢幕振動發聲的 OLED 電視 A1 系列,至今仍是市面上唯一螢幕即是揚聲器的電視產品。隔年驚豔業界的 MASTER 系列旗艦機種,有史以來第一次讓消費者能夠在家中,也能感受到與後期影像工作室同等級的專業細膩影像,始終引領趨勢的 Sony 最新推出的 OLED 電視 A8H 系列,秉持對品質絕對堅持的日本職人精神與獨家影音技術,重新定義何謂旗艦電視。Sony BRAVIA OLED A8H 兼具頂尖畫質與設計美學,為家用電視帶來極致體驗要評價一款電視的影像表現,可從解析度、色彩階調層次以及動態畫面表現等來檢視,而影像數位處理核心就是關鍵之一,Sony A8H OLED 電視搭載全新升級的超極真影像處理器 X1 旗艦版,相較前一代 A8G 提高了兩倍的處理速度,無論何種訊號來源,皆能即時精確地進行影像分析與強化。讓畫面中的風景、物件、人物更清晰,細節更豐富,色彩自然真實,精準控光的獨家影像處理技術將 OLED 面板特色發揮至極致,即使暗部細節也能清楚呈現,充分展現物體的立體感和畫面景深。對絕大多數電視而言,要能清晰呈現高速動態影像是一大考驗,但 A8H 電視利用新升級極瞬明銳影像技術,展現清晰無殘影且明亮的畫面,無論是棒球賽的擊球瞬間或世足賽精彩的進球瞬間,不錯過每一個關鍵時刻。絕佳音效設計,體現霸氣與細膩兼備的王者風範常被當作為家庭影音娛樂中心的電視,除了影像畫質,當然聲音也非常重要。傳統電視喇叭通常配置在螢幕下方,因此不論是聲音的定位感,或是聲音細節表現,無法創造出身如其境的臨場感,而 A8H 內建的音響系統則徹底扭轉電視音響無法創造真實感的刻板印象。Sony BRAVIA OLED A8H 搭載的獨家平面聲場技術,螢幕就是揚聲器,透過螢幕震動發聲,讓音源完美符合影像位置,對應畫面中移動的人物、車輛等,真正體驗到影音同步的優勢。並搭配機背下方新增的兩顆重低音喇叭,讓聲音具有極佳定位感以及震撼力,另外,A8H 也支援 Dolby Atmos、S-Force Front 環繞音效技術,讓聲音更能有全方位環繞感。頂尖科技,造就最貼近人性的智慧電視透過語音進行手機操作、搜尋網路資訊,是現代人生活習慣之一,現在這個習慣也能從手機躍上大螢幕!Sony BRAVIA OLED A8H 搭載 Android TV 9.0 智慧作業系統,支援 Chromecast Build-in 功能,可以利用 Google Play 下載安裝各種 APP, 擴增更多線上串流影音平台或遊戲,豐富全家人的電視娛樂體驗。除此之外,日常的生活功能,例如詢問天氣或是搜尋網路影片,甚至是電視基本操作,都可以透過語音操控,家中的大人小孩都能輕鬆操作,享受智慧生活。更棒的是 A8H 不僅支援 Android 螢幕投射功能,也能支援 Apple 的 HomeKit、AirPlay , 所以不管你是安卓幫還是蘋果派,都可以輕鬆將手機、平板甚至筆電的畫面,投射到大螢幕上,與親友分享裝置中的照片、影片。不僅如此,A8H 還搭載了全新智慧聲光偵測技術,可自動偵測家中燈光與空間狀態,最佳化螢幕亮度與聲音效果,帶來最佳觀賞環境。追求極致的路上不曾停止 - Sony BRAVIA OLED A8H 重新定義旗艦電視的極致影音 Sony BRAVIA OLED A8H 憑藉著優異的影音處理技術與硬體設計,讓電視成為影音娛樂中心。不僅影像展現 OLED 自發光面板所帶來的深邃黝黑、超高對比以及鮮豔色彩,音響系統也透過螢幕就是揚聲器,帶給我們逼真臨場感。並支援安卓、蘋果裝置的智慧作業系統,將網路串流影音與 APP 從小螢幕帶到電視上。日系品牌 Sony 始終秉持日本職人「一生懸命」的信念,持續不斷追求技術上的領先,將內容製作團隊對於光影明暗變化、色彩詮釋及細節紋理,透過電視螢幕,如實傳遞給每位觀眾,造就 Sony BRAVIA OLED A8H 成為旗艦機種影音標準的新典範,而多年來的努力也奠定了 Sony 在消費者心中的崇高品牌地位。
daily-weekly
無懼市況波動 以長線思維佈署高收益債穩核心
時序進入第四季,全球經濟逐漸從疫情陰霾中復甦,加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大力加持,全球資金也持續回流高收益債市,日前高收益債全球市場規模達 1.9 兆美元,寫下近 15 年來的新高。然而,美國總統選局將至,全球疫情週期延長,加上美中政治角力再起,市場前景未明,高收益債券適合投資人佈局嗎?聯博表示,全球不確定因素猶存,短期價格波動在所難免,而高收益債券擁有較高的收益潛力、波動度較於股市低與累積債息收益等優勢,成為當前低利率、高波動環境下,備受市場青睞的資金去處。投資人應將投資時間拉長,視自身風險屬性將高收益債券納入核心配置之一,以因應市況驟變,並挖掘長期收益機會。 首先,。全球高收益債券提供優於股票的報酬潛力但波動相對較低,舉例來說,自 1999 年到 2020 年 9 月,彭博巴克萊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 (美元避險) 總報酬率為 410%, 同期間 MSCI 世界指數含息總報酬率為 239%。進一步觀察過去 3 年、5 年或是 20 年,全球高收益債指數波動率僅略高於 MSCI 世界指數的一半。因此長期而言,高收益債券具有較佳的風險報酬屬性,與股票的連動性高,可適度參與市場投資機會,但波動性相對較低。 其次,。相較於其他資產,高收益債券亦具有債券資產的本質,也就是在公司不違約的情況下,將有持續的債息收益。由於高收益債長期總報酬主要來自票息收益,而非單靠資本利得,只要發債機構不違約,無論面臨牛市或熊市,債券收益以票息形式定期配發,因此,當市場紛擾平息後,往往有機會迅速回歸常軌。這也是高收益債券適合作為長期投資配置的原因之一。 以為例,於 1997 年成立至今 *, 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歐債危機、能源價格大跌及中美貿易戰等事件考驗,以全方位高收益策略 (Multi-sector income), 布局全球各類高收益債券、投資級公司債、強勢及當地貨幣新興市場債、房貸收益證券等券種,高度分散佈局與靈活動態配置,降低違約風險,協助投資人達成長期投資的目標。截至 2020 年 8 月 31 日,本基金佈局超過 70 個國家,超過 2,300 檔債券,為全球投資人掌握多元的收益機會。 而聯博集團自 1971 年開始投入固定收益市場,透過投資團隊豐富的投資經驗與擇債能力,為投資人精選優質的投資標的,雖然短期價格仍會受市場震盪波及,但長期累積的投資價值應可因應一時的市場衝擊,並持續為投資人締造長期的投資價值。* 以本基金成立時之 A 級別美元為代表 (1997 年 9 月 22 日)。展望第四季,美國總統大選、中美衝突、新冠病毒疫苗發展等因素都可能左右短期市場波動;另一方面全球寬鬆的貨幣環境,許多資產評價仍具長期投資吸引力。建議投資人面對景氣循環週期的起伏,千萬別一有波動就失去信心。無論是面對股票、高收益債券或是其他信用資產,投資人若能瞭解每種投資標的特色,並且以長期投資的心態面對短期市場波動,將機會掌握各個景氣循環下的投資機會。關於聯博資產管理公司聯博為全球知名投資管理公司之一,旗下管理全球各地客戶資產約 6430 億美元 (截至 2020 年 8 月 31 日)。聯博透過以研究為導向的平臺,提供所有客戶與全球大型機構法人同等級的強大研究資源。營業據點分佈於全世界超過 20 個國家,提出各種在地、區域與全球觀點與專業知識。聯博擁有業界數一數二的基本面與計量研究團隊,300 多名專業知識與經驗兼具的分析與投資人才,致力於發掘世界各地的投資機會。聯博亦提供完整的多元化投資策略,包括成長型和價值型股票、固定收益服務,以及複合式與資產配置策略。 聯博投信獨立經營管理。聯博境外基金在台灣之總代理為聯博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聯博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 110 信義路五段 7 號 81 樓及 81 樓之 1 02-87583888。 , 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 http://mops.twse.com.tw 或聯博網站 www.abfunds.com.tw 查詢,亦可洽聯博投信索取。投資於新興市場國家之風險一般較成熟市場高,也可能因匯率變動、流動性或政治經濟等不確定因素,而導致投資組合淨值波動加劇。本文件反映聯博於編製日之觀點,其資料則來自於聯博認為可靠之來源。聯博對資料之正確性不為任何陳述或保證,亦不保證資料提及之任何估計、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投資人不應以此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或投資建議。本文件資料僅供說明參考之用。 [A|B] 是聯博集團之服務標誌,AllianceBernstein® 為聯博集團所有且經允許使用之註冊商標。©2020 AllianceBernstein L.P. ABITL20-1012-02 本文由「AB 聯博投信」提供。
daily-weekly
【活動快訊】2020最值得期待的壓軸大展《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12月25日正式開展 展覽限定獨家預售驚喜開箱
繼 2016 年《單位展》觸發台灣設計圈的共鳴與嶄新觀點,21_21 DESIGN SIGHT 不曾間斷地關注潛藏於日常生活當中那些驚喜與發現。2020 年,雙方再度攜手合作《AUDIO ARCHITECTURE: 聲音的建築展 》。由日本世界知名互動設計大師中村勇吾 (Yugo Nakamura) 擔任展覽總監,音樂人小山田圭吾 (Cornelius) 替展覽創作同名樂曲。由片山正通 (Wonderwall) 設計在東京的展覽空間,並監督台灣移展,並由北山雅和操刀展覽主視覺,共同以不同影像重複表現同一首樂曲,構建出一場視覺與聽覺完美熔接的聲音建築展。當觀看者走進這個由聲音所建築而成的空間裡,將忘卻時間的流逝,可以任性的把所有感受,留給聲音及藝術的純粹,盡情享受、沉浸其中。音樂建築空間的三大看點 HIGHLIGHT 1—— 25 公尺巨幅投影 你就是畫面中的主角走入全黑的空間內,觀展者需花時間走進畫面、體會影像氛圍,且沈浸其中。藉由策展人細膩地編排,人們便在共同的空間與時間下,重複性鑑賞同一音樂。全場將重點留給感官與創作之間的互動。HIGHLIGHT 2—— 9 位日本藝術家,闡述聲音多元樣貌跳脫習以為常的音樂媒介,借助 9 位日本藝術家創作影像,添加自己的情感波動,實現《AUDIO ARCHITECTURE》的聲音想像,將 5 分鐘的歌曲,轉譯為聲音即視感。每個影像與聲音交融的長相與姿態,在這個空間一次又一次幻化成不同形貌投射輪播。HIGHLIGHT 3—— 音樂如同貫穿虛實之間的鋼筋樑柱以 Cornelius 為名的音樂人 —— 小山田圭吾,替展覽創作同名樂曲,歌詞中不斷重複:Into the music / Music don’t stop / Time, space and music (在音樂裡 / 音樂不停歇 / 時間、空間、音樂), 濃縮著展覽核心概念。用他獨有且前衛實驗性的樂音,像是位處虛實間的鋼筋樑柱,搭建出超現實場域,盛載音樂寬闊的可能性。重啟聲音視覺化的開場白 —— 獨家限定預售開箱重新啟動售票,特別推出四款獨家預售套票組合,無論是獨享或雙享、實用或收藏,各種期待一次滿足。主辦單位為感謝粉絲們半年來的耐心等待,特別推出展覽收藏級別預售禮,包含由小山田圭吾 (Cornelius) 創作的單曲黑膠套組 (台灣限定黑色版); 以及由曾經登上紐約時報的知名台灣設計品牌「Ystudio 物外設計」推出聯名款鋼珠筆套組,邀請觀展者與《AUDIO ARCHITECTURE: 聲音的建築展》用視覺感受聲音的形狀,用音樂熔接設計的力量!1. 博客來 l 單曲黑膠套組 (台灣限定黑色版) 由音樂人 —— 小山田圭吾 (Cornelius) 創作的展覽同名單曲,用他獨有且前衛實驗性的樂音,像是位處虛實之間的鋼筋樑柱,替展覽搭建出超現實場域,即便展覽結束,黑膠迷也可在生活日常,重複聆聽與鑑賞。2. 全家 l 「Ystudio 物外設計」聯名款鋼珠筆套組 (黑色限定版) 曾被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報導的台灣設計工作室「Ystudio 物外設計」, 與展覽聯名共同詮釋「聲音即視感」核心價值,進而打造台灣獨家限定鋼珠筆,將腦中浮現的聲音,寄託於字裡行間的文字重量。 3. Taketla l 官方海報限定套組。預售價 280 元 (原價 350 元) 典藏回味展覽的美,有個老派觀展人最愛的方式,就是用預售票的價格,同步收藏官方限定海報,將聲音與藝術的獨特體驗留存於您的房間。原關鍵瘋活動的獨家組合。活動資訊活動名稱:《21_21 DESIGN SIGHT 企劃展「 AUDIO ARCHITECTURE: 聲音的建築展 」in Taipei》 活動地點:華山 1914 文創園區 東 2 AB 館 活動期間:2020 年 12 月 25 日至 2021 年 4 月 6 日 10 : 00 - 18 : 00 主辦單位:INCEPTION 啟藝 企劃單位:21_21 DESIGN SIGHT 售票資訊全票:350 元 (一般民眾) 學生票:320 元 (大專以下學生,憑證) 愛心票:175 元 (65 歲以上長者憑證,身障者本人憑證及一名必要陪同者) 免票與陪同:未滿 3 歲 (憑證) 或 90 cm (含) 以下之幼童免票,但需有一位大人購票陪同入場獨家預售
daily-weekly
國際之男《不是你不可以》:大麻隨你抽!從大麻合法化看美國式家庭教育
文:國際之男大麻隨你抽!從大麻合法化看美國式家庭教育整個北美洲西海岸 —— 從溫哥華、西雅圖 (華盛頓州)、波特蘭 (奧勒岡州)、舊金山、L.A. 到聖地牙哥 (加州), 大麻都是合法的。換句話說,只要到了可以合法喝酒的年紀,也就可以合法抽大麻了。題外話,美國合法的喝酒年齡是二十一歲,而且普遍美國人對這個禁令非常認真看待,我曾在八人聚會的餐桌上,麻煩一位就讀高中的孩子幫我把遠在餐桌另一端的啤酒傳過來,結果對方的父親一臉嚴肅地說:「抱歉,他不能摸。」也因此,像是 NBA 等美國職業活動,奪冠之後傳統會有噴香檳的儀式,這時候,若你仔細觀察鏡頭,總會有幾個球員很「邊緣」地站在旁邊,一臉尷尬地拿著果汁或可樂想噴隊友又噴不出來 —— 那些就是未滿二十一歲的「未成年人」。說回大麻。相較於台灣將大麻與其相關製品列為「第二級毒品」, 與安非他命、鴉片列為同等程度的毒品,管制的程度及相應的罰則比 K 他命或 FM2 更嚴格,美國開放大麻使用的歷史則相對淵遠流長。早在一九三七年,美國就推出過聯邦層級的大麻稅法 (Marihuana Tax Act of 1937), 雖然該法案名為「稅法」, 但裡面有許多內容是關於大麻使用方式的管制。但不論如何,美國早在當時就存在「如何管理大麻」的立法層面措施。中間雖然歷經長期「打壓」, 大麻在美國也一度被「毒品化」, 但直到一九九六年,加州通過「215 法案」(Proposition 215), 正式將醫療用大麻合法化。二○一二年,華盛頓州與科羅拉多州 (Colorado State) 也通過娛樂用大麻合法化。後續像加州、奧勒岡州也通過娛樂用大麻合法化後,就成了我到美國時所看到的,可以從加拿大溫哥華一路「哈」兩千多公里到聖地牙哥的「大麻絲路」。(據說還真的有些美國年輕人會趁成年後安排這種瘋狂的行車路線,但非常危險,還是請注意行車平安。) 不過這篇不是要科普大麻演進史,更不是要宣揚大麻除罪化,我真正感興趣的地方在於:這些大麻合法州的父母們,是怎麼教育子女看待「抽大麻」這件事。我在西雅圖的時候,某些街道上就有大麻商店,與我們傳統印象中販賣毒品的陰森黑暗完全不同,這些大麻商店往往會裝潢得五顏六色,我甚至看過不懂事的孩童當成是糖果屋吵著要進去。這因此激起我的好奇心:面對合法的大麻,美國父母要怎麼要教育子女呢?還是告訴他們大麻的害處?或是用其他手段遏止子女們對大麻的好奇?結果出乎我預料地:在我詢問的西雅圖本地人中,他們的父母多半是不禁止也不鼓勵抽大麻。換句話說就是,「讓子女自己做決定」。「Well, 我知道那合法啊,但我不喜歡那個味道!」熱愛爬山的 Emily 口氣冷淡地說。「Hmm...... 可是妳菸抽很凶欸!」「菸抽很凶又不代表我抽大麻,我喜歡甜味的涼菸啊!大麻又不甜,臭死了!」Emily 努力捍衛涼菸,一副認為「你竟敢把神聖的涼菸跟臭兮兮的大麻混為一談」的表情。「所以妳沒抽過?」我不死心。「抽過啊!」Emily 倒是承認得很爽快。「那結果?」「喔...... 你是要問我有沒有『升天』(get high) 嗎?」「對啊對啊!」「就...... 跟喝醉酒差不多啦!但總之,我沒特別喜歡那個味道!」不是身體健康著想或道德因素,純粹是因為「不喜歡味道」所以「不抽大麻」, 應該是我聽過最有個性的回答了吧!沒想到,同樣有個性的人還很多。「會抽啦,但要 party 上有人帶,大麻店離我家太遠了,懶得去!」這算是因為不夠「腳勤」而不抽大麻的案例。「大學的時候有抽過,現在年紀大了,一抽就犯睏,睡下去半夜又睡不著,就不抽了!」這則是上了年紀、體力不支的遠離大麻範本。聽過最酷的答案是:「我有次抽完後跟我女友做,做到一半她的臉變成另一個女生的樣子......」高大酷帥的拉丁裔男孩 Jacob 描述這段時一臉苦悶,我猜後續肯定沒好事。「那不是很棒嗎?雙重享受欸!」我嘻嘻笑。「如果只有臉變,那真的很棒......」挖靠,你也太老實了吧!「但我就因為這樣,叫了另一個人的名字......」Jacob 說完雙手掩面。喔......「等等,不對啊...... 叫錯名字這種事,敷衍過去不就好啦?」「但我叫錯的那個名字,是她妹妹的小名......」那次之後,Jacob 就戒大麻了。總之,透過我很隨便的田野調查得知:即便是在大麻合法化的地方,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跑去狂吸大麻不止。多數人還是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更進一步地,如果我問他們:「那你們父母會一直耳提面命告誡你們不要抽大麻嗎?」超過七成的答案是:不會。對他們來說,大麻與翹課、裸睡、選修美術系甚至晚餐吃什麼一樣,父母給予相對亞洲更高的「自治權」,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既不禁止、也不鼓勵,而是要他們自己做決定。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與亞洲的多數家庭大異其趣。就我自己的成長經驗,不論面對什麼議題,父母總是急著「機會教育」, 告訴我們「所以要做個堂堂正正的人喔」, 或是「不好好念書,以後就會像某某某一樣辛苦喔!」但是在美國 —— 或在西雅圖 —— 我朋友們的父母相比之下非常少「說教」。透過他們的轉述,他們的父母更傾向於讓孩子自己練習「做決定」, 即便那些做錯的決定很可能會帶來某些後果,他們也覺得這是非常合理的成長代價。這樣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是否就會像 Emily 一樣有主見且愛恨分明呢?未來我自己養育小孩時,究竟該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還是充分的授權與信任呢?我還沒有答案,但至少透過「抽不抽大麻」這個行為的觀察,我發現多數美國人 (或西雅圖人) 非常具有自己的想法,並不是人云亦云、看別人做什麼就跟風的那種個性。甚至我還有一位科技宅的朋友 Eden, 他父母都是大麻愛好者,但他自己完全不碰大麻。「他們每次抽完後,廢話就變很多,講話變好大聲,好吵......」Eden 抱著他的二次元美少女抱枕,右腕指揮著滑鼠飛快運行,專心消滅著螢幕上的敵人。「嗯?但我剛剛進來你家的時候,有在一樓碰到他們,他們都很沉穩安靜的樣子欸!」「那是因為還沒開始抽......」Eden 還沒說完,他老木的聲音從樓下狂飆上來!「Eden 哪、落來甲崩溜......」音量巨大不說,口音整個糊到好像含了兩顆茶葉蛋在講話。「你看吧......」Eden 一臉無奈,把懷裡的二次元美少女抱得更緊了。大麻其實與股市或酒店沒什麼不同,都只是社會上的其中一種誘惑。與其掩耳盜鈴、當作這些誘惑不存在,不如更健康地面對它,並且清醒地決定如何利用 —— 或是遠離 —— 這些誘惑。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不是你不可以:從燒臘到雪茄,國際之男的跨國工作日誌》, 聯經出版作者:國際之男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你是否曾夢想踏上國外的土地,工作並生活?你是否想過斷開台灣的羈絆,卻始終猶豫不決?如果你的心中有過這樣的疑問,國際之男要告訴你:只要你願意走出去,就已經走對了!這是一段追尋自我與夢想的冒險旅程,也是一個百無禁忌、掏心掏肺的真實紀錄。國際之男曾是位少年頭家,在香港創業,企圖大展鴻圖,卻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遇到人生低谷;而後他回到台灣,重新出發,以極快速度成為一名銀行家。他也曾經為愛而去,前往北京,體驗超乎想像的生活節奏;在西雅圖,他學會了放慢腳步;在邁阿密,他經歷了全新的衝擊。當新冠疫情讓全世界按下暫停鍵時,他開始思索人生要走向何方。跨國工作路上充滿酸甜苦辣,更有意想不到的挫折與驚喜。這個故事中沒有真正的目的地,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啟程,跟隨心中的嚮往與渴望。在走遍世界後,國際之男寫下他的故事,分享行走國際舞台的眉角、不為人知的訣竅。他想告訴你,不是你不可以,是你還沒大膽走出去......
daily-weekly
提升美的感受力,自校園開始讓美感自然而然地發生
近年來從課本改變到媒介改變,再到校園環境、空間的感變,教育部一點一滴累積的成果,展現在眾人面前。率先帶你了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是以「自主行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的三面九項核心素養,來作為中小學課程與教學連貫統整的主軸。你可能會好奇什麼是核心素養?事實上,「核心素養」強調的是學習不應該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制,反倒應該關注學習與生活之間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來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以因應現在生活與未來挑戰。簡言之,做好一切萬全的基礎扎根與準備。繼續談素養,其中裡面所講的「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為九項核心素養之一,概括來說是具備藝術感知、創作與鑑賞能力,體會藝術文化之美,透過生活美學的省思,豐富美感體驗,培養對美善的人事物,進行賞析、建構與分享的態度與能力。其實 108 課綱一點也不難懂,不斷強調地都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去引導學生藝術探究、自主學習、互動對話與實踐參與。在《 The Anne Times 安妮新聞》出來後,你能感受其所造成的熱烈迴響。這份獲得日本 2020 年 GDA 獎的《 The Anne Times 安妮新聞》絕非浪得虛名,當你第一眼見到它時,不管你是大人或小孩,都會對它產生興趣。有形的閱讀提升無形的感受,紙張的觸感、氣味、纖維、紋理等,都會很微妙地強化或感知人們對於閱讀的感受。這份以報紙為媒介的讀物,無疑翻轉了孩子對報紙的既定印象,無論是封面、編排、排版、文字、紙張選材等,皆經過精密的規劃與計算,令孩子們可以直覺體會到這份報紙跟平常看到的不同,直覺無法抹煞,不見得會有千篇一律的答案出現,尤其在孩子身上。幸安國小許涵宣老師表示「每個人對這件事都不同感受,唯一相同的是他們知道這件事正在改變。」孩子們說不出相同性的答案,但從老師的認知跟角度來看,這是教育改變的一大躍進。關於學生們最喜歡的報紙欄目,最直接吸引孩子目光的是封面與跨頁遊戲。整體來說《 The Anne Times 安妮新聞》會依據年紀大小而有不同的閱讀方式,好比說高年級生喜歡困難的題目,低年級生會依據畫面、色彩及圖片來閱讀這份報紙,且幾乎都是跳著看。正因如此《 The Anne Times 安妮新聞》無疑是一份非常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刊物,因為它即便扣除文字,單看圖片也能讓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且在安妮新聞第四期的跨頁版面有個巨幅迷宮,迷宮結合很多知識或書籍資訊隱藏其中,要找到正確的走法之前,原本以為需要經由故事的說明後,才能完成這個迷宮挑戰,但拿到報紙的學生們 10 分鐘內就能破解迷宮的路徑,「我疑惑且驚訝他們並沒有認識相關內容,學生回覆『每一條路都試試看就知道了阿』, 在學生說完後,我才意識到:啊!這就是閱讀的本質。」他們藉由想破解迷宮的過程,從答案回推題目的內容,最後完成的迷宮挑戰也無形當中接觸了這些從未看過了內容,開始埋進了一些小小的種籽。從小到大看過的書籍文字報紙,透過閱讀行為,我們會自動地把前後意義連結起來、把不懂的部分跳過、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或是把某一個有興趣的片段記下來、也許某一天我們再次見面,那時候的記憶之鑰會開啟兒時閱讀的窗口。關於對美的感受力的提升,許涵宣老師也說:「我很難跟孩子說這很美,我可以說美的原則例如:比例、色調、均衡、美的韻律感,這些是可以在課程裡講解,且相較起來是多數人認同的美,但這是集體共識,不是絕對答案。」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感教育第二期計畫推動藍圖裡面,4 大策略,16 個具體行動方案,目前正循序漸進地進行,就學習環境來看時,美的感受力來自環境影響是不爭事實,實際案例中,先後獲得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和「學美。美學 - 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設計校園生活美感實踐計畫補助的竹東高中,在生態池和指標系統的改造後,真正落實讓「美學」融入學生校園生活。改造的具體方向,亦是由校園規劃委員會的委員、行政會議的討論為基礎,並經過無數的會議主題討論並邀約學生們共同參與構想,將師生共同的活動空間作為論點主軸,輔以歷史悠久的竹東高中特殊地理位置去做更多人性化思考。承上所述,竹東高中改造後的校園環境指標系統,無論是在形式、色彩和質感等方面,皆無違和感地融入於校園環境中。有意思的是,指標系統全面改善後,成為了學生們活動的小地標,下課時間,學生們會站在指標系統前,討論圖面上 icon 的指涉意涵,甚至玩起「大家來找碴」的遊戲,對應到學校中的建築、綠地及擺設等細節,實為有趣!不僅促進了學生們想認識校園、關心校園的動力,也成為老師們的教學題材,其附加價值遠超過預期的效果,讓大家更認知到「美」的重要性。竹東高中美術老師張澤平老師亦表示能透過指標系統,做一個跨科結合的課程,例如地理 (座標與方位、環境植披)、歷史 (學校的神社舊址文化、蕭如松老師的創作等)、地科 (環境再造、環境科學)、美術 (美的形式原理、色彩學)、藝術生活 (設計思考、文化與環境等)。例如:藝術生活科課程中,教師會帶領學生分組,觀察校園中的硬體設計,並且去了解及探討每一項設計存在的原因。想當然,學生的反應也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之一,竹東高中學生說:「在校園環境美化過程中,學習到了把原本較不美觀或較沒用途的物品,轉換成有美感的設計或大家平時會需要用到的物品。」在看到許多實際案例後,反過頭來當你去細究新課綱與過去最大的差異時,會發現各科不再壁壘分明,反倒是在做跨科目、跨領域的科際整合,及適時結合相關議題,讓學習能更加全面、更有統整性。美的感受力也好,眼光培養也好,一切都可以在教育裡面慢慢做起。美感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能感知美,將美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並獲得與他人分享、溝通、鑑賞的能力。「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做絕對有機會改變些什麼,透過美感教育課程,開啟孩子在生活中對「美」的一切感受。
daily-weekly
一點一滴培育素養的內涵,美感教育的現正進行式
今年 10 月初,「學美。美學 - 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入選日本 2020 「 Good Design Award 」(以下簡稱 GDA)
獲選為 GDA BEST 100 , 且於 30 日視訊公開評審的結果,更獲得全球僅 20 件 Good Design GOLD Award 金獎的肯定。接著,同樣由教育部發起的《 The Anne Times 安妮新聞》(美感智能閱讀計畫), 亦自全球 4,769 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 GDA 獎。毫無疑問,這兩場「脫穎而出」讓臺灣人,不僅只有教育工作者,察覺到「美」真的可以改變世界。這是場階段性的肯定,未來將這光環升級、擴散甚至延續到各個世代,是許多臺灣教育工作者現正努力的事。人是視覺的動物,需要美感是不爭的事實,倘若以領土範圍作區分,你我所覺察到各種美感的體現,源自於各個國家的文化底蘊。美,或多或少存有主觀意識的判斷,從教育出發去教導美本身無疑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因而,回歸學生學習本能與需求,早些年臺灣開始建立起一套學習情境脈絡,是以生活與文化為美感教育主要內涵,引導學習者整合知識、能力與態度,活用學習方法與策略,將美感應用、實踐於日常生活之中。長年以來,臺灣雖說提倡五育均衡發展,可惜的是,礙於升學壓力加上學生們下課後已被填好填滿的緊縮時間裡,要落實美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如今美感儼然已成為一種國家競爭力,教育上臺灣又該如何進一步發展及延續?這些都是大眾需要密切關注的貼身議題。 2014 年,教育部開始推動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此計畫是以中小學、幼兒園為主,此階段要做的是扎根,畢竟無論是觀念、素養、美感都是從小養成。再者,現正推動的是美感教育中長程第二期計畫,同樣為期五年,目的是延續第一期計畫在支持系統、課程教學及環境美感改善為出發。現行第二期的計畫中,為推動美感教育,教育部以三個面向「學習環境」「課程與活動」以及「人才培育」落實校園,從三大面向中歸納出共 16 項具體方案,期望將美感教育導入校園。如開頭所述,中長程計畫中「學美。美學 - 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在今年榮獲全球僅 20 件 Good Design GOLD Award 金獎的肯定,無疑讓教育現場第一線教職員對美感教育計畫更具信心。透過設計與創新的力量,串連起各種生活美感的學習資源,鼓勵學校跨域合作,將美感設計融入課程裡,將教室內的課堂學習轉化為校園的實際改造行動,且讓師生們共同參與其中,種種行動都是以落實美學素養培育為根本。「學美。美學 - 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裡,我們以竹東高中的指標系統為例,由於其特殊的山坡地形,過往使用的平面圖像難以辨識方向與路線,因此,在結合各方意見與想法後,將指示功能增強並附以美學價值,讓縈繞於山坡間的告示能不衝突地展示其價值性。藉此,學生、老師及校外人士們皆能自然地從改造後的環境中覺察美,亦讓學生從中「學美」, 進而探索此公共藝術之意涵,感受其藝術作品之意義。看似無關緊要的指標系統,經由學生與老師的溝通、討論、發想後,將竹東高中的精神色彩灌注其中,搭配環境色彩、考量與整體校園環境和諧搭配的色彩規劃,在實用性、便利上達到整合效果,讓校外、校內人士都能這改變中體悟到校園環境的美感進步。過程裡,竹東高中的美術老師張澤平也表示,從美感教育的角度來看,美感學習無定則;從認知基模的角度來看,有最合適的學習步驟。簡言之,最一開始,人們仰賴五感去覺察美,當有了感官經驗的基礎,便能夠去探索不同事物的美。從觀察中內化累積,拓展人們的心智去感受美,進一步認識美的內涵便能嘗試實踐美,甚至轉化美的表現方式。讓「美感」的養成,不單是從課本改變美感的養成並非一蹴可及,是需要隨著不同年齡層調整教導方式,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將內容漸漸加深、加廣,尤其是不同的年紀得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好比說充滿好奇心的幼兒是以探索和覺察能力為主。所謂學前教育重點是放在進行多元感官的開發與覺知,而在進入小學以後的教育,便可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美感體驗,上中學以後則可強化美感認知與表現。回到開始提及榮獲 GDA 獎的《 The Anne Times 安妮新聞》, 以幸安國小視覺藝術科任老師許涵宣施作的觀點來看,她說:「當初我在做這份內容,是引起動機的部分。小朋友跟以往的反應不同的是,因為許多元素都認識,他們會很積極地表達對報紙的感受,在引起動機這部分著實獲得很熱烈的迴響。」108 課綱所強調的美感不單是從課本改變,而是從空間、環境等地方漸進式地改變,不論媒介為何,目的都是在提升孩子對美感的感受力。從幼兒園美感教育做扎根動作,推廣館校合作的「藝起來尋美」, 以及跨領域美感教育皆為階段性的重點項目。特別提到的是跨領域美感教育,它是以 Arts 代表的藝術領域為核心出發,串聯跨科學習為設計理念,期許學生能透過跨領域美感課程的推動,獲得更全面且創新的學科及藝術學習歷程。現任教育部長潘文忠曾經在第 9 屆「南方領袖教育學院」系列講座中,提及 108 課綱時表示「教育的目的是成就每一個不一樣的孩子。」此話一出,便能瞭解一切的一切皆是期望透過教育,讓擁有不同特質的孩子都能發展興趣與潛能,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自由度及專業主修彈性,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思的是這句話結合跨領域美感教育在第二期以 STEAM 的概念,更詮釋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的「核心素養」。教育部美感第 2 期計畫在各個教育階段中,透過課程融會藝術知能,活化學科教學;培育學生美感素養,拓展學習經驗,並進一步厚植其核心素養,期望最終能夠落實推動全民美育的理想。從細微末節累積堆疊起來的美感養成,直到真正實踐於生活之中,所有一切皆是美感教育的現正進行式。
daily-weekly
【小說】陳慧《拾香紀・焚香紀》選摘:我來到了沒有回歸的香港,就像我一直所願望的
文:陳慧二十七:沒有回歸只有過渡 01. 小卡車來到天橋的位置,停下,路上是空無一車的狀態。遠方傳來一下又一下的悶雷。阿端指示林佳跟她換位置,吩咐道,別關引擎,待會我一上車你就開車。林佳在倒後鏡看著阿端將紙箱搬到地上,然後,取出玻璃瓶,逐一點著拋擲到天橋下。玻璃瓶子爆破的聲音響徹夜街,林佳看見一篷篷的火光和黑煙自天橋底下騰起。阿端像是進行著例行公事,不慌不忙,直至所有的玻璃瓶子都被她擲到橋下,最後空紙箱也被淩空拋落火光中。阿端回到車上,林佳不大懂得反應,阿端叱喝,不是說好了我一上車就開車嗎?林佳立刻加速,小卡車在公路彈射而去。林佳想,阿端剛才的姿態,明明輕鬆得彷彿丟的只是果皮垃圾。路上遇見了其他拋擲汽油彈的人,都是在高處,朝無人的地方丟。這些汽油彈炸開得有點寂寞,一場奇怪的煙火。彷彿是一種無名的儀式。今天是二十號。好像這是唯一的理由。阿端帶了林佳去橋下吃晚飯。林佳依稀認得,他曾經和騰芳在這裡吃過宵夜。如今這裡只餘下這牌檔,滂沱大雨中,幾張圓桌在油布篷下當街擺著,冷清清只賣小炒。陸續來了五、六個男女,與阿端、林佳同桌,從對話中知道,同是剛丟完汽油彈過來的。當中也有從「那邊」過來的人,格外的興奮。林佳從大家的對話中明白,這確是一場儀式,每月的二十號,為紀念二十三年前那場夭折了的革命。阿端更正,不對,是二十四年前,剛又過去了一年,現在是二○一四年。一切從二十五年前的二月說起,那時候,他們公布了第二份草案,然後就進行諮詢工作。那是一九八九年,全世界都被震動了的一年,諮詢期在十月結束,之後沒多久,就連柏林圍牆都被推倒。在這些大事與歷史進程的震盪中,大家出乎意料的熱切回應諮詢,要求更多的民主和自決。他們急欲消弭一切追求民主自決的思維與聲音,搬出一套說法,就是認為收集回來的意見只反映了這一年來的個別事情,太情緒化、太意氣用事。因為去年的學生運動看似被平定,然而昇平之下其實焦頭爛額,他們猶有餘悸,一切都要在控制之下,寸步也不能讓。當看見香港人在他們的咄咄相逼之下,忙著移民,或,忙著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勞力賺最多的錢,他們打從心底笑出來。可是,偏偏有極少數極少數的人,大部份是在學院裡的,而且是年輕人,正在受著專業的訓練,很多是法律系的高材生,多年來所受的精英教育,訓練他們不易妥協放棄,並且,各有前因,他們獨立思考。這些在很多人口中屬異數的「堅持者」, 誓要爭取民主與自決。然後,死了一個學生。那一天,是二十號。林佳算是找到了一點線索,「這裡」和「那邊」, 就是從一九九○年開始分裂...... 雨勢很大,落在油布上的聲音大得有點嚇人,彷彿將有一場雨水的攻擊來襲。只阿端一個在說話,為「那邊」來的人,補白他們不知道的一九九○年。02. 本來只是攔路請願,然而無人願意停下聽訴求,汽車駛出去,壓住一位請願者的腿。仍未至於群情洶湧,不過,意外召喚了不少人。如果說群眾是支持者,最早的時候,其實是一種關心、同情與抱不平。人群集結,事情就從這裡開始發酵。一九八九年廣場上的殺戮,並沒有讓他們對自己的權勢更有信心,反倒令他們變成了驚弓之鳥。偏偏他們仍需等待,還有七年,七年裡可以出現的變數太多太大。他們毫無疑問成為了偏執狂,堅持要每樣事情都在控制之下。他們有很多想法和部署,不過這個小島仍未屬於他們,一切都只能在暗裡動工。聚集在會議進行地點外的人群,夜以繼日,餐風露宿。開始的時候,可能只是旁觀者,滴嗒滴嗒,像炸彈的倒數,時間過去,旁觀的成為參與者。當聚集的人群數目突破千人,一種無言的默契傳達流通著,大家就像要同心合力締造記錄。一日一夜之後又多聚集了一千人,五小時之後人數已經增加到五千人,又過了一夜,人數以幾何級數的進展上升,事發之後四十八小時,街道上聚集了數萬人。集結的人交換名字和食物,還有經歷和願景。城市沸騰並興奮著,像一場無名節慶。交通已經癱瘓,無可避免出現了一些尋釁滋事者。這是他們的策略,他們要讓大家厭惡害怕這些集結的人。大家很克制,衝突沒形成。這是他們無法明白的。大家聚集,討論和聆聽,重新發現這個城市獨特的存在處境與價值,就算沒現身支持和表態的支持的,都認為要推行的法案,應該有更堅實的民主與法治基礎。他們害怕了。人群在協商之後散去,和平地、理性地。他們更驚懼,以致震怒,他們無法忍受不按牌理與既定邏輯出牌的人。03. 然後,死了一個學生。其實他並不算是領袖,只是發言很多,而且得到民眾的認同。他們說他坐在圍欄上沉思,失重心掉到街上。他們低估了年輕生命帶來的情感衝擊。沒人願意相信那是意外,大家都覺得只有陰謀,才更符合當下的情理。一場運動過渡成革命,於焉發生。愈來愈多人被捲進來,他們很快制定應對策略。他們從來善於製造矛盾,零星的衝突開始出現。他們恐嚇說要提早收回治權,殖民者不甘示弱,彼此都以民意作手段,為政權移交所作的談判呈膠著狀態。他們的武器,也是唯一的策略,無非就是人的恐懼。他們策劃之下,暴力升級,務必要令抗爭者被憎厭、被孤立、被輕易擊潰。民對民,警對民,傷亡數字上升,商業活動停擺,事件引起國際關注,他們始料不及。一如發生在世紀初二十年代的省港大罷工與六十年代的暴動,之後都出現了大規模的移民潮,從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六年,離開香港的人數達到一百萬。留下來的,決心更強,衝突更烈。之後的事情,就是按著已發生的事態一直衍演下去。起草中的法案,成了必須進行但又無法完成的歷史任務,猶如永劫。日子來到一九九七年七月,沒有輝煌引退,更沒有光榮歸來;解放軍入城,但英軍並沒有退出。零星巷戰持續在城市的角落裡出現,規模不大,更似是一種拉鋸與宣言的姿態。局勢膠著,城市就此被冰封。林佳想,原來我來到了沒有回歸的香港,就像我一直所願望的。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拾香紀・焚香紀》, 木馬文化出版作者:陳慧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拾香紀》透過連家,父母連城宋雲與十位兄弟姊妹的經歷,連家的經歷就刻畫下半部香港史。小說中主角十香細思回想連家一家每個人各種不同的遭遇,扣連著香港史上的重大事件:六七暴動、溫黛颱風襲港、香港小姐選美等...... 個人與社會集體記憶兩者緊密聯繫。連家的興衰起落也是香港的起伏縮影,甚至每位兄弟姊妹都各自象徵的香港一部份的特色。焚香紀「不要問我從那裡來,我遺失了的豈止故鄉?我逃出生天,就為了向你報訊......」時間背景為二〇一七年,更大規模的黑暗暴力尚未來臨前。《焚香紀》接續了《拾香紀》, 以連家父親連城,十香戀愛的對象林佳為主角,以及其他《拾香紀》的第三代,接續描繪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後,兩地之間逐次累積的矛盾,延續著以個人作為時代縮影的一貫特色,透過小說人物的生活經歷,銳利地描繪出今日香港人在自己鍾愛的城中,如同異鄉人的感受。
daily-weekly
百年古蹟台北賓館睽違10年迎來新生小黑天鵝,哪些時候有開放參觀?
(中央社) 總統大選 13 日落幕開啟政壇新頁,隔 1 天台北賓館的黑天鵝家族產下 2 隻小黑天鵝,成為住在凱道的新居民。外交部秘書處今天表示,這是自 2014 年 2 月黑天鵝家族產下小天鵝後,睽違 10 年再有小天鵝出生。2024 總統暨立委大選於 1 月 13 日舉行投開票、圓滿落幕。隔天清晨,位於凱達格蘭大道、由外交部管理使用的國定古蹟台北賓館傳來好消息,一對「小天鵝」在此誕生。記者實地走訪台北賓館,黑天鵝悠游綠池,是台北賓館不可或缺的風景,如今黑天鵝家族再添兩名新世代成員,小小的灰萌模樣格外吸睛。外交部秘書處長洪振榮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是自 2014 年 2 月黑天鵝家族產下小天鵝後,睽違 10 年再有小天鵝出生。洪振榮表示,台北賓館由外交部負責維護管理,自 2006 年購入一對澳洲黑天鵝,經過多年來的悉心照料,如今已繁衍到第 4 代,總計 15 隻黑天鵝家族成員,幾近庭園空間的容納上限。對於照顧黑天鵝是否更為費心,洪振榮說明,與一般家禽一樣正常餵食。外界好奇是否有替黑天鵝命名規劃,洪振榮回應目前暫無這項計畫。
daily-weekly
用高CP值酒款在育兒日常中打造生活情調,2020大潤發紅酒——小林與郭郭推薦清單
講到對育兒生活的見解或想像,用一句「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形容養兒育女這天上降下的大任,或許會換得不少父母點頭如搗蒜的認同。持家真的不容易,但小林與郭郭這對夫妻檔,可是出了名的懂得在忙碌生活當中創造情調的小家庭。小林 & 郭郭的小夫妻生活部落格,經營至今已有近 8 個年頭,自我介紹上寫著「小林是沒上過廚藝學校但熱愛煮飯的新手人妻,郭郭則是小林的專屬攝影師。」可以說是兩個興趣不同的人湊在一起,恰好成就了這個部落格。透過這次的採訪,我們終於有機會一探他們是如何在近乎瘋狂的育兒日常中,找出維護生活品質的家庭樂趣。從分享喜悅中體會生活點滴早在 2013 年,夫妻倆就已經開始經營部落格,尤其小林特別喜歡分享自己的食譜。「以前試過照著網路食譜料理,但發現有點難閱讀,而且常出現台灣比較難找到的食材。」擁有熱心分享的古道熱腸,小林經過多次試錯,將食譜中困難的步驟去除或調整,途中郭郭則負責一起拍攝食譜,協助小林紀錄過程。後來小林成為全職部落客,郭郭仍是老婆的專屬攝影師。「用心把生活過好,就是我們現在的工作。」兩人笑著說。在家自製餐搭酒,育兒也能享受的生活情調兩年前 (2018), 小鹿的誕生為兩人生活帶來不同以往的步調。「只有兩人世界的時候,覺得自己就像大學生一樣,想去哪就去,邀朋友來家裡也不成問題。現在的生活,比較像是沒有特休的上班族。」小林苦笑著描述這個甜蜜的負擔。不過也因為經營部落格,養成「把生活過好」的使命感,儘管作為忙碌的新手爸媽,兩人也花費許多心思充實現在的生活。不禁也令人好奇,小林與郭郭幾乎每天一路忙到晚上 11 點之後才有屬於自己的時間,該如何保持對生活的熱情?答案出乎意料地可愛。「我們會規劃一些小冒險,在生活中留點刺激,才是保持熱情前進的秘訣。」夫妻兩人最近一起報名日文課程,享受學習新事物的新鮮感、假日也往大自然跑。原先不擅長戶外活動的小林,也因為全家一起完成出遊計畫,而感受到舒適圈之外的成就感。不過當問到紓壓的時光怎麼過,小林馬上大笑回答:「郭郭每天晚上都在酗酒!」雖然說酗酒是玩笑話,但郭郭的確與我們分享了許多自己品酒的心得。「還沒生小孩前就常邀朋友到家裡品酒,聊酒也聊生活,挺好的。」小林懷孕前也會和郭郭一同享受微醺的樂趣,而郭郭則是至今仍保持睡前小酌的習慣。「每天把小孩哄睡後,終於有一段屬於自己的黃金時段,就忍不住覺得應該喝杯酒犒賞自己啊!」小林與郭郭推薦酒款:2020 量販紅酒必囤清單既然美酒和美食也屬於兩人生活一部分,不知不覺就聊到兩人平常餐搭酒的習慣。郭郭特別喜愛經典的紅酒配牛排,小林則是傾向酒體清爽、富有果香味的白酒搭上自製的「西班牙大蒜蝦」。當問到平常習慣購買的酒款,郭郭則是毫不猶豫的說:「因為每天喝的關係 (笑), 我選酒都以 CP 值為重,像在大潤發就可以買到很不錯的葡萄酒!」尤其每年的大潤發紅酒節正是小家庭們來現場品酒、收購好酒的機會,而且 2020 年大潤發「一起喝杯酒吧 葡萄酒節」的酒品大部分是直接從產地酒莊採購進台灣,相對容易挑選到價格親民且品質優良的好酒。像是這一次主打的新品「法國隆格多克洛克布朗頂級紅酒」(Roquebrun Premium) 以及「法國隆格多克 LE MAS 紅酒」(LE MAS - AOP LANGUEDOC) 就是來自法國南部隆格多克產區,具有數世紀歷史的古老酒莊「法布雷蓋伯爵莊園」。這兩瓶酒也讓郭郭讚不絕口:「Roquebrun Premium 讓我想到去南法度蜜月時,在當地小酒館吃飯的回憶,適合搭配牛排和燒烤。」而 LE MAS - AOP LANGUEDOC 酒體較厚,適合懂得欣賞單寧味的老饕,借用一句郭郭的評語:「這種單喝就很好喝的紅酒,深夜獨自沈澱的時間喝最好。」幾杯黃湯下肚後,小林笑著邀大家一同坐下來喝杯酒:「只要有人陪他 (郭郭) 喝,他話就會多到不行!」我們接著品嚐了「法國隆格多克卡迪恩典藏白葡萄酒」(Gardian), 郭郭一邊閉著眼品味:「這瓶入口很順,稍微偏酸且不甜膩,帶出門野餐、配清爽的沙拉很適合。是小林會喜歡的類型。」語畢馬上轉身對著小林說:「之後買個六支囤在家吧?」引起一桌笑聲。而說到兩人的心頭好則是「義大利布里克加諾紅酒 - 巴貝拉」(Bricco Gaiano)。「讓人聯想到義大利蜜月旅行時住的古堡呢。」小林笑著說。「這支雖然入口時較平淡,但尾韻甜美,很適合紅酒新手。」郭郭接下去補充。品嚐「法國隆格多克卡狄恩典藏紅酒」(Gardian) 時,小林馬上說道:「這瓶果香豐富,有莓果的甜味。很像容易喚醒少婦們少女心的酒款。(笑)」最後輪到「法國波爾多馬卡爾堡紅酒」(Château de Macard) 時,郭郭稱讚:「有特別再喝波爾多的酒友會喜歡,它的單寧與酸度比較高,可以搭配調味肉品或台式熱炒。」小林則又接著虧他:「郭郭酒友可多了!」兩人雖然已結婚多年,默契仍然不變,一搭一唱如同與好友相處般自在。「因為經營部落格,讓我們有動力將生活過得更精彩。」當我們用心對待每件小事,才更能懂得珍惜看起來平凡的日常,這也正是小林與郭郭經營部落格所傳遞的精神。增添生活風情不用花大錢,來大潤發 ——「一起喝杯酒吧」葡萄酒節走跳一趟,挑瓶划算的好酒回家,再煮桌好菜。自己吃也好、有人一起吃也罷,只要搭上一口好酒,這餐就是生活最好的調劑。
daily-weekly
敢於獨特,翻轉不凡:ZenFone 7,翻轉鏡頭再進化
2020 年,ASUS 推出翻轉鏡頭再升級的 ZenFone 7 系列,包括 ZenFone 7 和 ZenFone 7 Pro。打破機身限制,做出令人驚豔的三鏡頭,同時以創新液態金屬製成相機模組,按壓力道可高達 20 公斤以上,承受 1.25 公尺的墜落,搭配精準的角度感測器,可以讓鏡頭在感測到手機摔落時,自動將鏡頭收回,強化了翻轉鏡頭的自我保護機制。內建全新 I 型傳動馬達模組,使體積縮小 40%, 讓鏡頭升起更安靜順暢;扭力提升 2.2 倍,讓翻轉角度更精準,使用者可以停在 0° 到 180° 的任一度拍照。新一代翻轉鏡頭的材質優異,加上馬達的耐用性提升一倍,鏡頭可翻轉高達 20 萬次,換句話說,如果一個重度使用者每天都要翻轉鏡頭 50 次,全新翻轉鏡頭可以為他服務超過 10 年。創新,沒有邊界 ZenFone 7 系列除了更強大的翻轉鏡頭外,還有其它亮點,每一亮點都是工藝與科技的頂級展現。ZenFone 7 搭載 Sony IMX686 的 6,400 萬畫素主鏡頭、Sony IMX363 的 1,2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以及 800 萬畫素望遠鏡頭,並全面提升整體相機畫質。3 顆鏡頭的靈活變化,從 113 度的超廣角鏡頭,到最遠達 12 倍的望遠鏡頭,且對焦點、曝光點都可獨立調整,搭配翻轉鏡頭的 180° 自由翻轉以及角度快選功能,帶給使用者彈性的拍攝選擇。而在攝影部分,擁有 8K 主鏡頭錄影及 4K 超廣角錄影的能力,在 8K 環境中還支援 EIS 防手震,Pro 機型的主鏡頭和望遠鏡頭,更搭載了 4 軸 OIS 光學防手震,即使在移動狀態下,也可以拍下最清晰的一刻,對於習慣用影片紀錄生活,或是用前鏡頭拍攝 Vlog 的使用者來說,ZenFone 7 是影像生活的得力小幫手。翻轉,擴增視界為了進一步提升電池壽命,內建長效續航 5000mAh 的大電池,在 PCMark 模擬日常操作的電池測試中,花了 9 小時又 9 分鐘,讓電力由 100% 降至 20%, 在上班、出遊的一般狀態下,電量估計可以撐完一整天。即使電力耗盡,ZenFone 7 系列有 QC 4.0 快充技術,從手機完全沒電到充至 60%, 只要 30 分鐘,對重度使用者來說相當方便。ZenFone 7 Pro 採用八核心的高通 S865+ 5G 處理器,而 ZenFone 7 則是八核心的高通 S865 5G 處理器,兩種機型都支援電信 5G 全頻段,以市場中最頂尖的規格,迎接未來的高速生活。ZenFone 7 系列的 6.7 吋大螢幕,翻轉鏡頭的設計讓螢幕占比高達 92%, 實現真正全螢幕的極大視野體驗。搭配 AMOLED 螢幕,有著最高 90Hz 的螢幕更新率,讓點擊反應更快更好。最大亮度為 700nits, 在戶外強光下,手機螢幕仍然清清楚楚,不用到處找陰影。此外,還可以設定 DC 調光,在低亮度環境中,減少螢幕閃爍度,防止使用者眼睛疲勞。不凡設計,成就不凡 ZenFone 7 力求不平凡的設計,全新進化的翻轉相機、升級前後三鏡頭、多焦段、高解析度的特色,讓使用者可以一邊享受變化多端的攝影角度樂趣,還可輸出 8K 影片、64MP 高畫質相片,凝結動人瞬間更出色。頂尖性能的高通 S865 5G 處理器搭配超高畫質的 AMOLED 螢幕,再加上超長續航的 5000mAh 大電量電池,高效能的強健體質,讓 ZenFone 7 系列的使用者,不論是處於分秒必爭的職場工作模式,或者精彩感動的休閒娛樂時刻,都可以盡情利用它各種強大的功能,滿足不同需求。如此不凡的 ZenFone 7, 將用翻轉鏡頭翻轉視界,全面為使用者的未來生活體驗做好充分準備。ASUS 一路堅持,激出巨大翻轉能量回到 Zenfone 的品牌歷史,ASUS 從 ZenFone 6 開始,把手機正面的鏡頭變不見了,加上極窄邊框設計,讓螢幕占比高達 92%。同樣的機身大小,享受更大的螢幕,而實現真正全螢幕手機的秘訣在於 2019 年驚艷全世界的「翻轉鏡頭」。翻轉鏡頭的設計,讓使用者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一鍵讓鏡頭從背面升起,可調整鏡頭角度,使用者再也不需要遷就被攝者的位置,勉強自己蹲著、趴著或彎著腰拍。拍全景照更輕鬆,只要讓鏡頭自動翻轉,氣勢大片手到擒來,還可以玩出更多異想天開的角度,增添更多拍照的樂趣。從第 1 代 ZenFone 走到今天,ASUS 一方面以長遠的眼光擘劃市場,一方面穩紮穩打,凝聚消費者對品牌的支持度與向心力。在 2014 年,初登場的 ZenFone 4、ZenFone 5、ZenFone 6 (此 3 種機型的數字為螢幕尺寸) 以及 ZenFone C, 便以規格高於價格的超高 CP 值、風格強烈的繽紛顏色來打動消費者的心。2015 年,第 2 代的 ZenFone 2 推出,突破當時平價機種的 6 千元左右的中價位手機亮相,是全球首款搭載 4GB RAM 的智慧型手機,規格更高,效能更強,希望透過「奢華眾享」的設計理念,讓消費者能擁有一台美感與品質兼具的優質手機。到了第 3、第 4 和第 5 代,ZenFone 一步一步轉向高階機型,雖然售價也一路向萬元叩關,部分機型甚至逼近 2 萬元,但越來越創新的設計、高規格的配置以及精緻的機身,依然讓大量愛用者不離不棄,追隨 ZenFone 到底。第 6 代 ZenFone 6 跳脫主流市場的手機設計,藉由翻轉鏡頭的研發,使消費者擁有創新的攝影體驗,更讓世界看見了台灣品牌不凡的創新技術,屢獲國際設計大獎,如:德國 iF 產品設計大獎、2019 Good Design Award 設計大獎等。翻轉鏡頭的出現,讓手機中的相機不再只是配件,而是更能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強大夥伴。秉持延續美好、成就不凡的理念,今年推出的 ZenFone 7 將翻轉鏡頭再升級,從雙鏡頭進階為三鏡頭,整體表現更流暢,讓手機與生活視界更顯精彩、與眾不同。
daily-weekly
淘汰老舊車輛 輕鬆好空氣就從回收廢汽機車開始
早上出門上班,帶起安全帽、油門一發動,騎著機車就這樣揚長而去,上班族要趕上班打卡時間;專職家庭主婦族中午前,也要趕緊騎著機車到菜市場買菜、更要接送小孩上、下學等等。這是多數臺灣人的日常生活型態,交通部統計 2020 年 1 至 5 月份,臺灣的機車數量超過 1,400 萬輛,換算每 10 個人當中有 6 個人擁有一輛機車,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陪伴我們日常奔波許久的機車,總有一天會有發不動、零件老舊到不得不整輛回收的時候。但如果你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不知道回收老舊車輛的步驟吧?環保署早於 2016 年 8 月 15 日起,推動廢車回收獎勵金線上申請服務,民眾採線上申請服務,無須影印檢附任何個資資料,不但可以節省申領獎勵金車主需檢附個資影印、郵寄、聯繫等所花費的金錢與時間;線上申請成功後,獎勵金也會直接匯入車主指定的本人帳戶中,在網路申請上方便性遠遠超過親自跑一趟公家機關。而線上申請更可以簡化行政程序、大幅縮減紙本倉儲空間,不僅減少承辦人員的勞力負擔,也省下紙張浪費,例如環保署在 2016 年就曾統計,當年度報廢車輛的撥款件數為 67.7 萬件,換算下來,幾乎可以省下近 310 萬張紙,相當於少砍約 370 棵大樹,對於森林永續經營有不小貢獻。而只要做好廢車回收,就能領到一筆獎勵金喔!第一步:搜尋或電話聯絡廢車回收商首先,只要拿起手機上網搜尋「資源回收網」、「廢車清 e 清」, 或是撥打資源回收免付費專線電話 0800-085-717, 查詢廢車回收業者,自行約定拖載時間,屆時回收商就會到定點免費回收老舊機動車輛。第二步:索取聯單約定拖吊車輛時,需提供車籍資料影本,同時回收商會將車牌號碼及車主身分證字號進行登錄,民眾也一定要向回收商索取「廢機動車輛回收管制聯單」(申請獎勵金), 並取回車牌 (車籍報廢)。值得注意的是,光是車輛回收並不算完成,還必須向監理機關辦理車籍報廢及註銷,同時自當天起不再計徵牌照稅及燃料費。在完成車體回收後,無須檢附任何文件,只需掃描聯單上的 QR Code 即可進入線上申請系統,手續簡單~快速又方便,而且,只要回收廢汽車的車齡滿 10 年以上,可領獎勵金 1,000 元;回收廢機車的車齡滿 7 年以上,也可領獎勵金 300 元呢!民眾若有老舊車輛,記得要進行回收,不僅能保障行車安全,更可以避免老舊車輛造成的空氣污染,共同為提升良好空氣及生活品質盡一份心力。
daily-weekly
朱家安:為什麼你最好別用咖啡emoji☕汙辱女人?
文:朱家安近年在網路上常被用來嘲諷女性的咖啡 emoji☕, 起源應該是某個被改作的影片,影片裡的男人說了「women」之後喝咖啡大笑。影片在抖音大紅後從影片迷因成為文字迷因,意義和使用方式也改變了。總之,現在光是用「☕women」或「☕」就能表達「女人就是這樣 (不理性、愚蠢、情緒化⋯⋯)」的意思。例如:就算你對某個女性很不滿,你最好也不要使用「☕」, 因為:使用「☕」的人往往強調他們沒有要攻擊所有女性,只是針對「母豬」之類他們認為濫用女性主義的女人。但如同一些人已經指出的,「☕」的使用就跟母豬一樣彈性極佳,使用者根本不需要確認對方是怎樣的人,只要大概知道是女生就行。厭女者批評女性主義者雙重標準,但他們自己的標準根本是隨心所欲自由飄移。如果你有合理的標準可以去譴責某個女性,但卻只使用「☕」來表達,那你其實是把這個合理的標準浪費掉了。對了,你最好也別說別人是「母豬」, 理由我寫在另外一篇文章裡:〈加入母豬教是理想的生涯選擇嗎?〉。在實際使用上「☕」沒有內容,別人根本不知道你想批評什麼,只知道你表達了某個負面態度。對方無法有效的反駁你的「☕」, 並不是因為你有道理,而是因為你的發言沒有內容可以讓人家反駁。若你繳白卷,別人不能說你寫錯什麼,但你還是一樣零分。你可能覺得這沒有什麼,畢竟打筆戰的時候對方無從反駁不是很爽嗎?不過這就是你該注意的危險之處:「☕」讓人無從反駁,這會讓你高估自己,以為自己真講了什麼有道理的東西,長久下來,你對於怎樣算是有道理的標準會逐漸變形。最後這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women」和「☕」的存在把網路筆戰的門檻降低到只要複製貼上就能打的程度。當你不費吹灰之力、完全不用動腦就能侮辱人和參與污辱人的留言串,你更容易成為一個不愛惜自己語言的人。不管你的政治立場如何,我覺得自己的語言都值得愛惜,因為你的發言揭露你的眼界和智慧。有些人立場跟我不同,說的話我不盡同意,但從發言看得出他聰明幽默講理,相信向他討教可以學到東西。這種人就算反對女性主義,也是真的有內容可以拿出來跟人交鋒,根本不會去用咖啡 emoji。破麻、母豬、☕網路上有些女生試圖發展奶瓶「🍼」來反擊咖啡「☕」, 讀到這裡,或許有些人會認為上述三個缺點也適用於「🍼」的使用,不過有三件事情值得考慮:當社會族群之間權力不對等,往往會出現一個現象:優勢族群不但在經濟、政治上把握關鍵位置,也在語言資源上佔盡便宜。想一下,在台灣主流的國語當中:男人有多少專門用來羞辱女人的詞彙?女人有多少專門用來羞辱男人的詞彙?哪個多?身體健全的人有多少專門用來羞辱身心障礙族群的詞彙?身心障礙族群有多少專門用來羞辱身體健全的人的詞彙?哪個多?漢人有多少專門用來羞辱原住民的詞彙?原住民有多少專門用來羞辱漢人的詞彙?哪個多?語言可以用來傷害人的尊嚴和感情,增加他的溝通成本,也可以用來破壞人的形象、減損他的可信度,讓其他人把他的發言當耳邊風,最後,語言也可以改變談話脈絡,讓認真倡議嚴肅議題的人顯得好像不識時務的笨蛋一樣。有些人會說「被罵兩句又不會少塊肉」, 認為語言並不會真的造成傷害。這種說法是錯的。在文明的時代,過去用打架來解決的事情必須要用討論來解決,語言至關重要。如果在一個國家主流的語言裡,僅僅因為你屬於比較弱勢的族群,別人輕易就能用語言羞辱你、貶低你的信用、破壞你想建立的嚴肅的討論,那這跟在不文明的時代,你赤手空拳對抗全副武裝的敵人,並沒有什麼差別。從「破麻」、「母豬」到「☕」, 這個社會有豐沛的語言資源讓人傷害女性、把女性逼出討論圈、讓其他人感覺忽略女性的意見也無所謂,或者讓女性必須負擔高得不成比例的情緒成本,才能說上一兩句話。在我看來,這就是台灣社會依然受父權把控的證據之一。「☕」在比較巨觀的社會層次,顯示了言論環境的不健康,在比較微觀的個人層次,則引誘男生進行低品質發言。當你使用「☕」來羞辱人,其實顯示了你沒有料,除了你跟其他「☕」使用者之外,大家都看得出來。※感謝 Longinus Erste、于涵、reia.0120、Tianning Zhai、陳仕勳、Tony 和 tinytinybits 給本文初稿的諮詢意見。本文經 Readmoo 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daily-weekly
多元交友正夯:聯誼不再只是為了結婚
知名旅日作家劉黎兒,在她的《最高!極品 1 人樣》 書中寫到,因為 Solo 男和 Solo 女的出現,導致日本不結婚的年輕人變多了。Solo 男和 Solo 女這名詞最早出現在日本,專指新一代實利主義的年輕人。 Solo 男是不願為了婚姻降低現在的生活水準,也不願婚後負擔對方的經濟,而 Solo 女則是希望結婚對象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在他們的觀念裡,結婚生子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光是辭掉工作成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就有可能損失幾千萬台幣,因此認為結婚的 CP 值太低了。根據日本 2018 年底的調查,總人口中有百分之五的人是單身,獨自生活的人佔掉四成,其中超過一半是出於自願的。其實這樣的狀況在台灣也正在發生。現代人使用交友服務已不再是以結婚為目的,而是希望能找尋到興趣相同的伴侶,使用的族群也有年輕化的趨勢。「把結婚當作交友的目的,也讓人壓力太大了吧?」「以結婚為前提交往,是上一代的想法了!」也許這樣的想法才更加符合現在的年輕人,也可以更加貼切地解釋,為何現在交友市場湧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年輕人已經不再維持舊時代的想法,而是透過多接觸不同的朋友,去尋找對的人。「多元交友」變成了這個時代的關鍵字「多元交友」變成了這個時代的關鍵字。與學生時期相比,在學校時有許多系學會、福利部或是同儕舉辦的社團活動,與出社會以後的世界形成強烈的對比,同事之間常保持客氣的距離,較難進一步互動,下班後不少人也都喜歡待在家裡。相親交友可以幫忙尋找志同道合的人,成為了關鍵的服務優勢。所有會員的資料都會經過人工審核,可以進行初步地把關,避免遇到圖文不符、詐騙集團的狀況。若是想要進一步發展的人,也可以列出理想條件,篩掉不符合預期的人,快速找到合適的人。線下婚友服務翻轉交友市場過去的線下婚友服務,是為了服務「想結婚」的消費者。然而,隨著消費者的需求與觀念改變,線下婚友服務也開始轉型。交友服務的龍頭新加坡商拍拖約會吧,提供多元的交友服務,由專業的戀愛顧問透過一對一地深度訪談,全方位地了解消費者的交友需求,甚至可以找出過去交往經驗的問題或是未來可能的癥結點,為之後發展的關係做好準備。在了解與列出理想條件後,透過拍拖約會吧研發的系統,精準地找到符合條件的伴侶。線下的婚友服務補足了線上虛擬交友的漏洞,更翻轉了現代消費者對於實體交友的刻板印象,讓婚友不再只是結婚而已,更提供一個管道認識新的對象。 本文章內容由「拍拖約會吧」提供。
daily-weekly
【散文】崎雲《夢中通訊》:對於母親的記憶今能憶起的,最早最深,仍是其即將犯病的樣子
文:崎雲如在是從何處來的?那些令人感到困惑且窘蹙的言詞,如利刃在眼前相互捶擊,閃現出黑白的默片。又若遍地橫生的鬼針草,在我們毫無防備之時濺灑而來,遍滿褲管、腰際,使肌膚有淺淺的壓痕,有直截而又隱微的痛感;使凡觸碰到我們的,亦能得到與我們一般無二的窘促;使遠離我們的,亦能得到某種親見聖性發顯的驚心與愉悅。是從何處來的?那些歧出且不知歸返的神經元,想像、幻覺、信以為真的誤會又將引領訊號往何處去?屢次壞掉的刀刃在廚房裡,屢次壞掉的心靈與身體不在病房而在臥室。日光在彼時彷彿永遠隱匿了,月光則更加陰黯似將消失,眼前一片漆黑,還有什麼能夠憑恃?曾經,一旦想起「母親」一詞及其相聯繫的種種象徵、借代,便疑惑還有什麼能永久地保存於心,鮮豔得像一株永不凋謝的玫瑰、永生的康乃馨?人們說玫瑰是愛,康乃馨也是,然而窗臺上那一株玫瑰的陰影,屢次驚起了屋簷上那一隻隻往巷弄深處飛去的烏鴉,以及自巷弄深處破空而出的灰色鴿子。牠們假若和玫瑰與康乃馨一般也是愛,那麼牠們又將往哪裡去?對於母親的記憶,今能憶起的,最早最深,仍是其即將犯病的樣子。那時,她還是各路神仙的附會之物,在心、在身,椅子挪來,坐下,不同神格、性別、文神武將、觀音玄女,在舉手投足與言語歌調間自在轉換。六、七歲的我側立在旁,如侍神的童子靜靜聆聽神祇的諭示。極為少數是責備,大多時候都是叮嚀與關懷。對此,我總是戒慎且恐懼,一方面竊喜自己是各路神明的孩子,母親若如那些乩童所說真是受謫臨凡的七仙女,那麼我也就自然繼承了她的神性。另一方面,我又時常疑惑眼前之人到底是誰?其疾言常搭配著厲色,動履如舞蹈,說天語,寫靈文,這一切的發生都在突然之間的 —— 突然地降下,突然地開示與加持,突然地離去。突然我是神子,突然我是凡民。翻閱幼兒園時的畢業紀念冊,大多數的活動都是母親陪伴著我進行的,這才想起七仙女在人間的這副化身時常是溫柔的樣子。家長日、歌仔戲扮裝日,幼兒園老師替我們留下一張又一張的合影。五歲那年,母親節前夕,園方邀請母親前來擔任一節手作課程的老師,教導同學們製作卡片。樣式簡單,只需在色紙上繪製康乃馨的圖樣,按線摺疊,以綠色的膠帶纏上,作花萼,再將綠萼黏貼在淡粉色的卡片上即可。眾人席地坐,如花瓣圍繞著蕊,我就在母親的身旁,如同助手,如仙花之下的綠萼。照片裡的她笑得多燦爛,那時我仰頭對著母親的笑也是。後來呢?後來的笑也真誠,但越發記不清,如同小時候所吃的每一支冰淇淋,每一次都珍貴,每一次都轉瞬即逝,每一次都緩慢地使冰霜融化沾手黏指;說不上暢快,食畢後,徒留黏膩與乾渴。感到滿足的,只有初初擲到手中,舌尖尚未觸及冰霜的那一瞬間 —— 完整、成就、一切的極致,是窮小孩難得的獎勵與幸運。雪糕如此,微笑如此,記憶如此,母親也是如此。其發病之後的情緒轉變,大樂大悲、焦躁安定,也都只在一瞬之間,不變的便是越來越晚睡,有時甚至鎮夜不睡。在客廳、廚房、和室發出各種聲響,引得我失眠。引得我躺在床上許久,輾轉多時仍睡不著。想像天花板上的琉璃燈罩如月球迎光的圓弧凸面,覆蓋著鼎柱般的三盞白熾燈泡,將燈開,感受到燈心雖熱,卻也擁有一種在光明裡才能體會的孤獨被包裹在無盡的冷清中。然而,即使一室皆暗,睡意也遲遲不啟程向我踱來。自彼處延伸而來的油漆的痕,如潺緩的溪水圍繞著燈罩,使我不禁想像起一室之初,我與我父拿著毛刷,站在木梯上,仰頭、伸臂,若日本僧侶在沙上耙出各式之紋的情景,雲海、流水,熱汗滴下,白漆沾身,一場雨夾藏著種種象徵和寓意在狹小的陋室裡下著。無論是油漆或者是雨,失眠時,俱沒有一滴落到我身,那些夢中飄然於虛空中的花瓣也是。眼前的這些景象,豐沛著多麼盎然的生機,但此後,時間便親似永恆停止在那一刻了,留下滴答聲不斷地在室內響。或許是熱汗,或許是那未乾的白漆如藤生植物終於結實而落果,亦或是時間在無形之中漸漸老去,老到一個階段就停止在那一刻,留下聲音迴環若一再重播的卡帶。使得種種的變動並非暫停而只是極緩,緩至目力、耳力不可見,心力不可察,緩至使我產生了誤解與幻覺,感到眼前的一切彷彿都只是一場醒不過來的夢境,是夢境之主蒼白的手在向我展示其錯雜的掌紋,手中緊握著半顆破裂的水晶。而我想,大抵只有人,只有人是在一瞬間就老去的了。徒留三分精神,對鏡,我遲鈍地發現新長出的髭鬚如鋼鬃偽裝著天線遙遙指向月球的陰暗面。受精神疾病所困的母親,曾多次試著外出尋找工作,素食餐廳、便當店,然不多時便會被雇主以手腳慢、記憶力不佳給辭退。國中時,母親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稍微穩定的工作,在三個年輕老闆所合夥的中式餐館裡幫廚 —— 林森路旁的衛國街 —— 當時父親尚未在不遠的元大證券前擺攤,推著攤車,販賣飯糰與刈包。一日午後,母親下班,興沖沖地買來吐司,在廚房中忙東忙西 —— 將吐司切邊成塊,兩片相疊,中間夾一小塊牛奶糖,用蛋白封口,吐司外層裹上薄薄的蛋黃液,下油鍋炸。甫起鍋的炸吐司燙手燙口,橫刀一切,受熱而融的牛奶糖則沿著金黃色的吐司流了出來,一口咬下鬆脆而軟,合我們這些小孩的胃口。只是得趁熱吃,涼了,牛奶糖又將會再次凝固,吃來便只剩下黏牙。母親興沖沖地說這是餐廳中的廚師教給她的,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是她少數能夠記得起來、能夠一次便做好的事,只因為要學起來做給我們這些小孩子吃。那是屬於母親的黃金記憶,甜膩而美好。兩個多月後,母親還是被年輕老闆給辭退了。對此,她有些懊喪,但仍十分積極地打開報紙求職欄尋找機會。如今想來,她即使犯病,亦從未針對過我們這些孩子,大多都是其想像著父親對她的傷害。她口中常言的冤親債主、業障承負,大概也參與了那一個陽光燦燦如牛奶糖的下午,親證一切的甜膩在轉瞬之中的變質。如同那道糖心吐司,在家中只出現過一次,而母親針對我的「攻擊」, 也就僅僅是那麼一次。在一尺見方,和室木質臺階上。那次,身後是母親發病時的哭號聲,其手中什物在和室的地面紛紛碎裂,如星花綻開,春天似的生機就此延展開來。客廳吊扇不停地轉,引動那扇暗紅色的鐵門開而復闔,乒乒,乓乓,響亮而又沉重的樂器,開而復迎接自鄰近處趕來的親戚們把手掌敞開,把是非闔起。眾人氣憤地圍攏在我身邊,指尖如箭,言語如戟,帶著對母親照顧不力的指責往我此一沉默的靶心射來。「為什麼不給媽媽吃飯?」「為什麼媽媽說你在水裡下藥?」「為什麼把她綁起來?」那些陌生的情節在眾人的口中被吐露得彷如親見,像是諸此種種的一切都真的發生過,而我只是一個「如在」的參與者 —— 似在場,但在場的不是這個充滿困惑的我。我只是呆呆地站在和室門口,感到彷彿置身於心神的荒原,無所依恃。我隱隱然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卻又隱隱然覺得怎麼會這樣。睡眼惺忪,感到一覺醒來卻翻天覆地什麼都不一樣了。父親沉默地坐在客廳,偶爾回應一旁親戚所擲來的言語的箭簇,但我什麼話都不能說、也沒有說,父親也未曾替我辯駁。氣惱、委屈所引發的駁斥之欲鯁在心裡、喉間,因之於長輩的氣勢與壓迫而不敢說,亦不能說。說了,又是另一無法收拾的戰場。著一身黑衣的我,覺得當下的自己就像是不討喜的烏鴉,沒有人會聽進烏鴉對自己的駁反,沒有人會想聽到烏鴉嘈雜的鳴叫。我只是雙唇緊閉,我只能將雙唇緊閉。除了氣憤與委屈,我也的確找不到任何的言詞來為自己申辯,除了一句「我沒有」。「我沒有」, 我終究說了出來。「我沒有」, 但沒有人在意。荒原中飛馳的箭矢益發快速,如閃電奔竄,然而我所感到的時間之流則益加越緩,緩至我回頭看了母親一眼,其哭號已轉為低泣。其身後半透明的落地窗上有一鴿子的影,像雲層破開了洞,從中送來九天之外的信鴿,亦或者只是掛在欄杆上的衣架。紗窗外,雨水沙沙沙地落了下來,但我始終把淚水控制在眼眶裡。懷抱著委屈,像花瓣懷抱著蕊心,綠萼收冗著花瓣,獨自受風吹,身枝搖曳,在瓶中旋了一圈又一圈,在木質的地板上,隨碎裂的花瓶留下了割痕。即使,眾人在嚴厲的言詞中偶對我擠眉弄眼,似有暗示,但既被迫扮演一隻不祥的烏鴉,無論如何,我也得用黑翅抱緊自己,我也不能讓眼淚落下來。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夢中通訊》, 寶瓶文化出版作者:崎雲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原諒疾病、原諒自己、 原諒妳,我的母親。 原諒一切善惡的有涉與無涉、有心與無心。母親蓮仔思覺失調症發病,時而暴怒憂傷,時而幻視幻聽、時空錯亂。當母親像小孩含著淚在親人懷中入睡,他想著,我也曾希望自己能夠這樣安然躺臥在母親的懷裡。一場地震後,他在倒塌的建築物前舉起錶,右耳聆聽時間,左耳聽苦難的人間,直到第七日,終於等到表姊一家四口的身影。父親為撐起家計積勞成疾,他捐肝給父親,讓自己沉默的一部分為父親提供守護。詩人崎雲以節制安靜的筆觸,書寫家族記憶與周身病事,其間有困惑眷念,亦有和解與頓悟。病苦死別之前,他不與神佛對峙,而與時間說話,任時間說話。本書收錄時報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等多項文學獎獲獎作品。
daily-weekly
【小說】蘆花公園《托拉斯之子》選摘:無差別連續殺人案的凶手不只一人,我知道真相,救救我
文:蘆花公園 (Roka Kouen) 都內無差別連續殺人案令和■年 (二○■■年) 三月十四日 (四), 位於東京都墨田區押上的一棟公寓室內,發現一名女子 (當時十六歲) 遭人殺害。同年一月十六日 (三) 有四名男子、三名女子,二月八日 (五) 有五名男子、七名女子,二月二十八日 (四) 有七名男子、一名女子,三月四日 (一) 有五名男子、五名女子,同日並於東京都世田谷區上祖師谷・玉川、港區赤坂・芝大門・海岸、中央區銀座・勝鬨、狛江市,發現共計八名男女遭到殺害。這些案件由於作案手法相同,警視廳定調為連續殺人案,展開偵查,但尚未找到可疑嫌犯。敬請各位民眾踴躍提供線索,任何細微的線索都很重要。此外,本案發生地點不分地區,而且作案手法極為巧妙凶殘,敬請各位民眾注意自身安全。發生日:令和■年 (二○■■年) 三月十四日 (四) 發生地點:東京都墨田區押上某戶公寓現場狀況:發現的遺體為公寓住戶女兒 (十六歲), 全身遭到亂刀砍殺,倒臥在廚房,被母親發現。遺體嚴重損傷,死後已經過數小時。偵查經緯:從遺體狀況研判,應與過去發生的類似案件為同一名凶手所為,故由業已成立之「都內無差別連續殺人案」特別搜查本部進行偵查。請求民眾協助:搜查本部請求民眾提供以下線索。任何細微的線索都很有幫助,敬請民眾踴躍協助。令和■年 (二○■■年) 一月十三日 (日) 至同年三月十四日 (四) 路過案發地點附近看到可疑人物聽見爭吵聲或知道凶手是誰知道被害人與人有金錢等方面的糾紛知道有人對案情表現出異常的關心任何細節都可以,敬請向以下連絡方式提供資訊。1「亂刀砍殺?」副總編森田出聲。雖然頭銜是副總編,但路那出版的正職只有兩名,一名是總編,剩下的一名就是副總編了。這家出版社專門出版靈異、非正規醫療、減重、網紅及宗教家的自傳等書籍。「現代是網路社會,又不可能瞞得住。」森田關掉警視廳的官網,點開個人網站。螢幕中出現勉強還呈現人形的肉塊。要是不小心瞥見,眼睛會自動對焦,辨識出那團東西是怎麼一回事,我連忙別開目光。「咦?坂本妳不敢看這種的?我還以為女人對噁心的東西耐受度比較高哩,畢竟每個月都要見一次血嘛。啊,這種話在這年頭算是性騷擾嗎?妳說呢?」森田親熱地搭住跟我一樣來打工的寫手佐古,佐古露出窘迫的笑。佐古跟我一樣,是夢想破滅,淪落到這裡來的,因此我對他有種類似同病相憐的感覺。換成我是他,也只能笑一笑混過去吧。「喂,我說坂本啊。」「是。」森田一把推開佐古,這回摟向我的肩膀。毛孔粗大的黝黑皮膚、摻雜了菸味和咖啡味的口臭都噁心到了極點。「妳啊,真的以為拿出這種玩意兒能交差嗎?」他指向我的平板,用力擠壓。螢幕上顯示路那出版僅推出電子書籍版的靈異雜誌《月刊魑魅魍魎》的下期預定內容。「《從歐帕茲 (OOPARTS) 解開古代希臘之謎》, 妳啊,這種東西有誰要看啊?」「可是......」「沒什麼好可是的,我是在問妳,有誰要看?」森田的手不自然地移動。「妳也差不多該拋棄小說家的夢想了吧?現在的妳,是負責幫這種雜誌寫些補白稿的人員。雖然就算是補白,這種東西也過不了關。我們的讀者幾乎都是從網路上流過來的,這不符合他們的喜好,這種內容交給《百鬼夜行》去做就行了。而且咱們兩邊的水準也天差地遠。」《百鬼夜行》是從我出生前就已經存在的靈異雜誌,論水準,《魑魅魍魎》確實望塵莫及,裡面的內容,讀過就知道全是知名小說家、文字工作者、大學教授等陣容滿懷熱情地嚴肅創作出來的。《魑魅魍魎》連雜誌名稱都是搭《百鬼夜行》的便車隨便取的,從宗旨就天差地遠。森田的口氣酸味十足,而且用這種有辯解餘地的手法趁機摸我的胸部和屁股的行徑令人噁心,但他的說詞冠冕堂皇,合情合理。我自覺羞慚。這篇文章,也是參考《百鬼夜行》的內容寫出來的。是拾人牙慧。「總覺得字裡行間透露出『我根本不想寫這種東西~』的敷衍吶。不過不好意思,咱們好歹也是商業雜誌。這部分佐古就分得很清楚,了不起。他都會把網路文章高明地拼湊起來。」佐古又含糊地笑了。森田開始肆無忌憚地摸我的屁股。「那些垃圾一樣的小說...... 就網路上流行的那種,是叫異世界系嗎?雖然那種作品九成都是垃圾,但我猜妳也不能接受那種的對吧?因為妳根本不懂讀者的需求。」早知道就不跟他說我曾經立志成為小說家。不,不是「曾經」, 現在我依然沒有放棄小說家的夢想。所以才會感到如此受傷。「總之準備別的題目,知道了嗎?啊,對了,這裡不就有個上好的題目嗎?」森田指著自己的電腦螢幕說。「就這個。妳去調查這個。標題也好好想一下。」都內無差別連續殺人案。這是目前最受矚目的話題。不管是打開電視還是網路,沒有一天看不到這起案件的報導。不分性別與年齡,有許多人完全隨機地遭到殘忍的手法殺害。官方報導說是被亂刀砍殺,但實際上就如同森田剛才點開的圖片,更加淒慘。假設人類是從嘴巴通到肛門有如一條竹輪的結構,那麼被發現的死者,那異樣的死狀就宛如硬生生地把竹輪裡面給翻到外面一樣。發現第三名死者時,第一發現者的男子把照片 PO 上了社群媒體,儘管他的帳號立刻被封鎖了,照片卻已經流傳到不可收拾。這要是只有女人遇害,或是只有老人遇害,又或是只有住在台東區的人遇害,或許眾人會懷抱著更強烈的危機感。然而遇害死者卻找不到任何規則。只要超過某個基準,警覺心或許反而會開始下降。也有許多人把這起連續命案當成一種娛樂來消費。凶手是誰?死者是誰?死狀如何?毫無良知的網民不斷地更新無憑無據的資訊。現在我也必須去做這種毫無良知的事。要是不做,就沒有後路了。要是被趕出這家出版社,就沒有後路了。「妳有在聽嗎?坂本?」「啊,有......」我模糊地點點頭,森田冷哼一聲,趕狗似地甩了甩手,做出「去去去」的手勢。我提起皮包外出。手機接到「吉岡智樹」的來電,置之不理。反正是要談分手的。一星期前,我和正要與一名身材嬌小的女人走進賓館的智樹對上了眼。我逃走了。後來我們完全沒有交談。這一點都沒什麼好奇怪的。很久以前,智樹就說他有了新歡,想要跟我分手。但我無論如何都不想分手,所以打死不肯答應。我對智樹已經沒有戀愛感情了,只剩下交往了五年的眷戀。但我明年就三十歲了。最近的人都很晚婚,一般女人的話,就算步入三十,也都能輕易找到喜歡的對象結婚吧。—— 一般女人的話。像我這種一無可取的女人過了三十,要怎麼活下去才好?我很想結婚。我想要已婚這個身分,沒有愛情也無所謂。他要喜歡多少女人、在外頭花心都沒關係,我想要的只有已婚這樣的狀態。想要即使是我這種女人,也能和常人一樣的證明。但終究還是泡湯了。就算延後面對,結果還是一樣的。我又變回了一無所有的女人。關掉來電記錄的標籤,點開推特。在搜尋欄輸入「都內無差別連續殺人案」。不行。數量太多了。為了縮小範圍,加上關鍵字「真相」。這也行不通。只是找到了一堆用「這才是都內無差別連續殺人案的真相!」當標題的無聊 YouTube 影片。我不想做這種事。我不想知道噁心的屍體和腦袋不正常的凶手的真面目。我不想寫什麼刊登在垃圾雜誌的無聊文章。我只是想要像普通的女生那樣,做普通的工作、過普通的生活,為什麼卻天不從人願?我無意識地輸入「救我」。搜尋結果一下子變少了。我正想回到主畫面,目光被一則推特貼文吸引了。『都內無差別連續殺人案的凶手不只一人。我知道真相。救救我。』沒有人回覆,也沒有人按讚。雖然毫無可信度,卻莫名地令我介意,我點了那則貼文的頭像。『未來 @病帳 』推主似乎是女的。自我介紹欄寫著:『憂鬱。隨時都想死。霸凌 / 自殘 / 拒絕上學 / PTSD/HSP/ 專校 /# 病帳女 /# 想跟病帳交流』如同自我介紹欄說的,內容會定期出現自殺願望的貼文。媒體欄有割腕、藥品和貓商品的照片。是典型心理有問題的人。我最討厭這種女人了。鎮日怨天尤人、滿腹苦水,秀出割得像烤魷魚似的手腕,向社會討拍。認為自己淪為魯蛇、不正常,全是社會的錯,不肯面對現實。我無法認為這些人是因為太年輕了,會無病呻吟也是沒辦法的事,反倒是愈年輕愈教人火大。她們還有大把時間,還有餘裕透過手機對外發出訊息,卻罵天罵地,完全就是被寵壞了。我什麼都沒有,而她們擁有一切,卻如此驕縱。不行。對螢幕另一頭的陌生少女氣憤也沒用。現在我必須趕快蒐集資訊才行。回溯「未來」的帳戶,從兩個月前開始出現不同於之前的自殺願望及日常瑣事,有愈來愈多奇妙的貼文。『不能跟任何人說。』『真的死了。天哪!』『該怎麼辦才好?雖然我是真的希望她去死。』『這樣就好了嗎?一睡著就會出現。』『還是想要退出。讓我退出吧!』『原來我也跟他們一樣。』『我不曉得該怎麼辦了。有沒有誰能救我?抱巧姆也沒用。』『覺得巧姆討厭我了。這也難怪。』『對不起。』『都內無差別連續殺人案。』『都內無差別連續殺人案的凶手。』巧姆似乎是她養的貓。是一隻可愛的純白貓。未來對其他推主的『妳怎麼了?』『妳還好嗎?』的回覆一概不理。既然不回覆,就不要特地講出來好嗎?我又感到一陣火大。我勉強克制怒氣,思考了一下。她開始貼出這些奇妙的貼文,時間點和命案發生的時期重疊。或許她擁有警方或大媒體手中沒有的資訊。即便是心理有病的人特有的妄想,若是能問到什麼,就從那裡擴充,寫出一篇文章交差就好了。反正這份垃圾雜誌都會拿比校園鬼故事還不如的胡說八道當專題報導了,這樣就很足夠了。私訊功能似乎是開啟的。我用自己的帳戶,寫了篇盡可能明朗、不會觸怒神經病的訊息內容,詢問能不能見個面。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托拉斯之子》, 獨步文化出版作者:蘆花公園 (Roka Kouen) 譯者:王華懋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你釋出的善意帶來了純粹的惡意,讓你痛苦不堪;你心中的正義引發了絕對的暴力,讓你陷入絕境;如果有能夠不弄髒手就解決一切的方法,你會怎麼做?善與惡、正義與暴力是否是一體的兩面?—— 日本恐怖小說界超級新人嶄新的社會派恐怖小說。【故事大綱】你知道嗎?聽說有個叫「托拉斯之會」的地方,那裡可以讓遭到霸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獲得心靈的平靜;更重要的是那裡還有一位美麗得令人不可置信的「希大人」, 會替你殺掉令你如此痛苦的人...... 近日,東京各地陸續發生詭異至極的殺人事件。 被害者的死狀詭異獵奇之外,彼此之間也沒有任何共通之處,警方的調查很快就陷入瓶頸。 三流靈異雜誌寫手坂本美羽將這一連事件視為翻身的絕佳機會,開始調查。 她在推特上發現了一個帳號寫著,「我知道都內隨機殺人事件的凶手是誰」。 嘗試聯絡帳號主人後,發現對方是個遭到霸凌、拒絕上學的年輕女孩。 兩人見面後,女孩告訴美羽一個叫「托拉斯之會」的互助團體。 她說那裡一開始是個美好到近乎不可思議的地方,然而在那些美好背後,其實隱藏著殘酷的祕密;而自己即將因為這個祕密遭到殺害,成為一連串殺人案的最新被害者!美羽冷漠地看著女孩幾近錯亂的模樣,沒想到下一秒女孩竟然在她眼前爆炸死無全屍,就如同那些被害者一樣慘不忍睹。 在女孩死後,為了獲得獨家報導,美羽去了「托拉斯之會」, 甚至見到了那位「希大人」, 沒想到竟一腳踏進了地獄的大門 —— 希大人真的如傳聞所說,會幫人除掉痛苦來源嗎?托拉斯之會的祕密又是什麼?美羽是否能夠全身而退?抑或墜入深淵、萬劫不復?
daily-weekly
席慕容《金色的馬鞍》:面對著父親的骨灰,我恍如在大霧中迷途的孩子
文:席慕容啟蒙船正在江上,或是海上。我大概是三歲,或是四歲。我只記得,有一隻疲倦的海鳥,停在船舷上,被一個小男孩抓住了,討好地轉送給我。我小心翼翼地把海鳥抱在雙手中,滿懷興奮地跑去找船艙裡的父親。可是父親卻說:「把牠放走好嗎?一隻海鳥就該在天上飛的,你把牠抓起來牠會很不快樂,活不下去的。」父親的聲音很溫柔,有一些我不太懂又好像懂了的憂傷感覺觸動了我,心中一酸,眼淚就掉了下來。轉身走到甲板上,往上一鬆手,鳥兒就撲著翅膀高高地飛走了。啟蒙的經驗是從極幼小的時候開始的。父親是為我啟蒙的最早也最親的導師。在他的導引之下,我開始對人世間一切的美好與自由無限嚮往。生命是需要啟蒙的,然而,死亡也需要嗎?面對死亡,也需要啟蒙嗎?父親逝世之後,在波昂火化。當我和弟弟從殯儀館回到父親生前居住了多年的萊茵河畔的寓所,把裝有父親骨灰的圓柱形的骨灰盒放在他臨窗的書桌上時,我心中的惶惑與紛亂已經達到了極限。我沒有辦法解釋眼前的一切。父親在四樓上的公寓,原本就因為有大面積的玻璃門窗而總是顯得特別明亮,那天天氣又很好,十二月中旬的陽光難得的燦爛,前一天晚上我只是把書桌的桌面騰空、拭淨,然而桌面下的抽屜,牆邊的書櫃和屋子裡的其他物件都還沒有開始整理,沙發旁邊的茶几上擺放著的老花眼鏡、煙斗和父親正在讀的那本書,我也還捨不得收起來,書頁裡夾著父親慣用的那張灰綠色的書籤,標示著他還沒讀完的那個章節...... 我坐在沙發前的地毯上,久久環視著周遭,整個房間和從前完全一樣,沒有任何變動,充滿了熟悉的物件和熟悉的光影,所有的溫柔和美好都還留在原處,好像父親只不過剛剛起身走開一會兒而已,然後就會再回來的。然而,回來了的父親再也不是從前的父親了。我從小仰望的高大健壯俊朗而又親愛的父親,如今已是這一盒抱在懷中微微有些分量的骨灰盒中的灰燼,就擺在明亮的窗前,擺在他使用了多年的書桌上。我實在沒有辦法順從這眼前的一切。生與死的界限,在這一刻裡怎麼可能是如此的模糊和溫柔卻同時又是如此的清晰和決絕?面對著父親的骨灰,我恍如在大霧中迷途的孩子,心中的惶惑與紛亂難以平服。原來曾經是那樣清楚的目標和道路,曾經作為依憑的所謂價值或者道德的判斷,甚至任何振振有詞的信念與論點,在灰燼之前,忽然都變得是無比的荒謬薄弱因而幾乎是啞口無言了。在灰燼之前,什麼才能是那生命中無可取代的即或是死亡也奪不走的本質呢?多年來,每次去德國探望父親,我都是搭乘火車往返法蘭克福機場與波昂市之間,路程雖然固定,但是由於在這兩個鐘頭的車程中,其中有很長一段都是沿著萊茵河邊行駛,冬盡春顯,夏去秋至,四季裡對岸的山色有無窮變化,一次又一次的收進我的眼底。不過,這一次,住在美國的弟弟,到了法蘭克福機場之後就租了一部車北上,與我在波昂會合,一起參加了父親的追悼儀式,然後再一起護送父親的骨灰回台灣,安葬在母親的旁邊。所以,回程就由他駕車,由我捧著父親的骨灰盒上路。前一天晚上,朋友已經給我們指引了一條捷徑,不需要繞道市區,只要在附近的河邊碼頭搭乘汽車渡輪到對岸,再翻過一座山之後,就可以接上前往法蘭克福的公路了。我們是在清晨啟程的,過河的時候河面上還有一層薄薄的霧氣,凝視著霧中若隱若現的水紋,忽然想到這是與父親相伴最後一次走過萊茵河了。弟弟開車很穩,每逢轉彎和上坡之時都會稍稍減慢車速,經過了河邊的小鄉鎮之後,我們就開始往山上駛去,由於爬昇的坡度比較大,山路頗有轉折。我們幾乎是在一片無止無盡的密林之中行駛,山路不寬,然而修得非常平整,因而更像是一條緞帶在林間迂迴繞行。如果是在夏日,繁茂的綠葉可能會阻擋了所有的視線,但是,此刻是葉將落盡的初冬,樹梢只有稀疏的細枝,透過這些深深淺淺的細緻而又濕潤的枝椏,不時可以瞥見林木深處幽微的美景。從來沒有走過這樣美麗的一條山路。我幾乎是全神貫注地在貪看著眼前的一切,照理說,這個季節裡山野的風景,原該給人一種蕭索的感覺,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早上,這一整片無止無盡的山林,特別濕潤和秀美,竟然有點像是初春的林木,充滿了生機。車子轉了個彎,從右邊的車窗望下去,忽然看見在低低的山腳下,萊茵河蜿蜒而過,正閃動著淡淡的波光,而對岸岸邊那一條細長的道路,不就正是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曾經和父親同行過無數次的那段堤岸嗎?我猛然領會,那麼,此刻我們所在的地方,就是我曾經從對岸眺望過無數次的那片山林了。就在這個春天,一九九八年的五月,站在岸邊,父親還曾經對我說過:「那山上的風景很不錯。」我還記得那一天,向晚的萊茵河邊,春風撲面,美景如畫,在河對岸的山上,整片樹林全長出了柔嫩的新葉。我還記得那一天,一如往常,我們父女兩人交談的內容除了孩子們的近況之外,就是關於蒙古高原的今昔。從一九八九年的夏天開始,九年來,好像是為了加倍彌補那前半生的空白,我一次又一次去探訪蒙古高原。不單是見到了父親和母親的故鄉,更在心中設定了目標,東起大興安嶺,西至天山,南從鄂爾多斯荒漠,北到貝加爾湖,在這片無邊無際的大地之上,一步又一步地展開了我還歸故土的行程。因此而累積了許多歡喜與困惑,長途電話裡談不完的,都在萊茵河邊的暮色裡一五一十的說給父親聽了。父親總是耐心地為我解答。在他的記憶裡深藏了半個世紀的故鄉,不曾被污染與毀壞,還保留了由幾千幾百年的游牧生活所鑄造而成的文化與社會的原型,不是一些現實的災劫或者誤解所能夠輕易動搖的。在一條異鄉的河流之前,父親是如何地盡他所能去帶引我認識我的原鄉啊!而我們父女之間能夠互相印證和分享的,還包括那在千里萬里之外的山川的顏色和草木的香氣。萊茵河在我們眼前慢慢地流過,暮色用那幾乎無法察覺的速度逐漸逐漸地襲來,如今回首望去,才知道那曾經是多麼美好的時光。而在此刻,滿山的樹葉都已離枝,我從小仰望倚靠好像從來也不會老去的父親,形體也已成灰燼。在這個清晨,辭別了那空空的寓所,雙手捧著父親的骨灰上車的時候,我心中充滿了悲傷和惆悵。可是,就在剛才,在這片山林之間,我曾經全神貫注地貪看著周遭的幽微光影,幾乎已經忘記了自身的悲傷了。就在我突然領會到自己正置身在父親曾經讚美過的景色裡,剛剛走過的也正是父親曾經走過的路途之時,心中不由得湧上一股暖流,覺得有種微微的歡喜與平安,好像父親並沒有真正離去,還在我的身邊,在這條美麗的山路上,與我同行。「爸爸,這是啟蒙的第一課嗎?」我在心裡輕聲向父親詢問。這時,我們的車子已經接近坡頂,路牌上標示著再往前行就快要翻越過這座山了。我向右邊的車窗靠近,試著從林木的空隙間望下去,山腳下,晨霧已散,安靜地流淌著的萊茵河,遠遠地向我閃動著一層又一層溫柔的波光。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金色的馬鞍 (增訂新版)》, 九歌出版作者:席慕容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雖說是先祖故土,然而所有的細節對我來說都是初遇。 這些書冊中所記錄的一切恍如冰寒的細雪,令我驚顫,令我屏息凝神,是一場又一場的饗宴啊!「金色的馬鞍」, 在蒙古文化裡,是一種幸福與理想的象徵。席慕蓉細寫蒙古的史實與傳說、風俗與文化、飲食與歌謠,蒙古人的際遇與離散,自身在漢文世界裡成長與一生漂泊的父母間的情感......。由語言文字的美與差異出發,描摹大自然的景色,探觸文學與藝術的精華,更深及高原上居民對人生歲月的感嘆與觸動。因而從個人的鄉愁轉為關注整個游牧文化的興趣。在美麗與豐饒的大地上,感受真純的歡喜與憂傷。自二○○二年初版,至今二十多年,席慕蓉重新增訂刪修,特增新版序、附錄與註記,回顧當年寫作的時空背景,記錄原鄉的面貌變化與現況更新,透過文字再次重回到那個充滿鄉愁與感動之地。
daily-weekly
一支平常刷的牙膏怎能得到四大國際獎項?
如果你是一位注重口腔健康、每天刷兩次牙的乖寶寶,一生至少會使用 276 條牙膏,若以平均每條 100 公克計算,相當於用掉將近 30 公斤重的牙膏。儘管用量如此龐大,卻鮮少有人會去了解每天使用的牙膏究竟有哪些成分?我們天天都會用的化妝品、保養品,研發製造技術日新月異、推陳出新,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我們每天早晚都會使用的口腔用品 —— 牙膏,從 19 世紀誕生後至今,不僅主要成分與百年前相差無幾,仍還含有幾項亙古不變,且對人體具風險危害的物質。那些叫不出名字,但每天從牙膏中接觸的人工添加物口腔內沒有角質層的保護,比皮膚更容易透過口腔粘膜吸收外來的成分,但牙膏在台灣被歸類為「清潔用品」, 不受衛生署管轄,不需標示「全成分」(僅需標示「主成份」), 因此許多消費者不知道目前市售牙膏多含有「人工添加物」, 可能經由口腔粘膜進入我們體內。雖然食藥署將在 2021 年 7 月 1 日將一般牙膏、漱口水正式納入化粧品管理,但牙膏中的常見風險成分,消費者仍所知不多:高硬度研磨劑:源自礦物,可能磨損牙齒脆弱部位,加速牙齒磨耗。高刺激性起泡劑十二烷基硫酸鈉 SLS (Sodium lauryl sulfate) 與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 SLES (Sodium laureth sulfate) , 容易刺激口腔黏膜,還有可能誘發口腔潰瘍,或延緩潰瘍傷口癒合。殺菌劑:「三氯沙」屬於常見的牙膏抗菌劑,也是環境賀爾蒙的一種,對環境生態具潛在危害。人工添加物:包含甜味劑、色素、香精等,皆具有潛在風險,且非必要化學成分。這些連名字都很難背起來的添加物,除了對牙齒珐瑯質造成損傷外,還可能經由口腔黏膜、舌下吸收至人體內,其中不乏連自然環境都不易分解的成分,日積月累下會對人體及環境同時造成潛在風險。創新顛覆百年傳統配方,以做食品的態度來製作牙膏隨著食安與環保議題日漸受到重視,許多講究天然永續作法的環保日用品也應運而生。今年與 Aveda、Lush 共同入圍法國巴黎全球永續美妝大獎的台灣品牌「歐萊德」, 以做食品的態度製作的「源木牙膏」, 一舉拿下「全球永續美妝新品冠軍」, 率先在牙膏界發起一場新時代的綠色革命,更為台灣在國際的永續形象加分不少。源木牙膏能在極度競爭的國際美妝產品大獎中奪下冠軍的產品實力不容置喙,它獲得「USDA 美國官方農業部 Biobased 100% 生物基天然永續認證」, 代表產品成分「100% 不含石化成份」。(註: USDA BioBased 檢測的是產品中的「可再生生物來源成分」, 意指可幫助地表碳重複利用,且有助於降低碳排放。被視為最接近天然的定義,最有公信力的官方指標) 究竟如何來清潔牙齒呢?歐萊德給出了另人出乎意料的答案!歐萊德找到使用 3 種粒徑大小的木粉:「山毛櫸木」、「木巒子」、「桃拓松木粉」, 不同粒徑尺寸的木粉能無死角地清潔口腔、保持齒色亮白,取代傳統研磨劑的功能。而且樹粉吸水後會膨脹變柔軟,能清潔齒面,又能維護牙齦健康,能 100% 分解於河流中,確保潔牙同時也不造成環境負擔。 若仔細檢查成分,我們還會發現源木牙膏除了環保綠色設計,還內含 30 億個富含植化素、礦物質等天然微量元素的綠藻細胞。這俗稱「超級食物」的天然綠藻,除了讓牙膏本體呈現特別的翠綠色外,也有助於維持健康口腔環境。另外,在維持好口氣的前提下,源木牙膏利用 4 款植物精油 —— 迷迭香、大茴香、丁香及留蘭,以取之自然的天然芳香,代替一般牙膏中常出現的人工甜味劑與香精,讓人刷牙時彷彿有種沐浴森林芬多精的清新感受。 除了原料的顛覆以外,就連生產過程也是利用太陽能、風力等潔淨能源製造,徹底落實環境保護,這樣的綠色牙膏革命也讓源木牙膏榮獲日本 GOOD DESIGN 金獎 (產業經濟大臣獎),Good Design Best 100、Good Design Award (優良設計獎) 讓牙膏從日常「口內清潔品」, 升級成質感生活的「口內保養品」。* 以上功效須配合正確刷牙習慣配合正確刷牙習慣,不僅維護口腔健康也能響應環保當然,使用牙膏還需配合正確的刷牙習慣,一天至少要刷兩次牙,建議平常可以貝氏刷牙法搭配牙線來保持口腔清潔,才能在支持環保之餘,享受清新口氣與明亮皓齒。在愈來愈重視環保與食安議題的今天,消費者尤其關乎尤其在意跟身體髮膚接觸的日用保養品,更何況是要放入口中會被人體吸收的牙膏呢?【源木牙膏榮譽榜】 2020 巴黎永續美妝獎新品冠軍 2020 Good Design Gold Award 經濟產業大臣獎 2020 Good Design BEST100 2021 台灣精品獎 更獲選北歐最佳加贈禮 Best Gift 看更多:牙膏哪裡買 / 歐萊德官網 / 歐萊德粉絲團
daily-weekly
【漫畫】《燃燒的西太平洋(1)》:現在開始進行——攻台修正想定案!
文:梁紹先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燃燒的西太平洋 (1)》, 燎原出版作者:梁紹先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戰場從深海至太空,武器從步槍到雷射砲,權謀從中南海到白宮,戰略從西太平洋至全世界。大量人物登場的史詩級戰紀漫畫,一部連續精準預言未來的恐怖話題燃燒鉅作!狀況下達!這是一個虛構的狀況,你將進入一個平行的世界,這裡所說的一切,都跟現實世界無關!但警世每一個人,當中的情況很可能有一天會發生。北京正在著手進行入侵台灣的準備。台北沒有任何備戰的跡象,基層著急,紛紛向長官表達憂慮,高層卻頻頻阻擋備戰。 媒體推波助瀾,民心浮動焦慮,遊行抗議四起,這時撕裂人心的恐怖行動大規模發生在台北的街頭。 隨之而來的是共軍、美軍都被攻擊了!西太平洋的星星之火被點燃,戰爭不再遙遠!作者將那些你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兵棋推演,轉換成漫畫的形式告訴讀者:「當西太平洋陷入衝突的時候,那將會是一個怎麼的局面。」這絕對不是一個「必贏」或「必輸」的想定,而是一個開放思考的路徑,提醒本區域的參與者,可以如何為居住在這個區域的所有人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daily-weekly
《天婦羅之神》:考慮到食材需要的溫度,我會數著每隻蝦要炸多少秒
文:早乙女哲哉 (そうとめてつや) 談「溫度」—— 天婦羅的「科學」蝦子吃起來最「甜」的溫度我炸天婦羅的時候只是追求更好吃,但吃到炸蝦的食客們總會脫口而出「好甜!」而不是「好吃!」我也因此理解到「原來客人對蝦子的期待是鮮甜啊」。再進一步想,甜味是什麼?同樣的冰淇淋,很冰的時候吃起來很爽,但如果口感化成常溫,就會讓人覺得太甜而吃不下去,對吧?所以溫度也會影響味覺。喝酒也是這樣。以前的飯館裡都會有一個專門熱酒的人,這份工作可不是誰都能勝任的。因為酒也是一個溫度一種味道。現在流行喝冷酒,但以前人們講究燙的、溫的、常溫的等多種喝法。客人當時的狀態也關係著喝什麼溫度的酒、想喝什麼溫度的酒。這些深究下去會發現,溫度對飲食味道的影響還挺大的。於是我就開始研究:什麼溫度能讓蝦最大限度釋放甜味。得到的結論是 45°C 到 50°C 之間,蝦從油鍋裡取出來時的溫度比這個高或低,舌頭都嘗不出它的甜味。我按這個理論試著炸了幾個蝦,評價都說好吃。45°C 到 50°C 這個溫度,也是日本酒最佳的品嘗溫度,可以讓喝進嘴的香味和鼻子聞到的香氣都釋放出來。炸烏賊也是如此。短時間、高溫炸,可以讓甜度和口感都達到最佳。在我之前,沒人像這樣透過具體數字分析天婦羅的做法。畢竟之前連油本身能夠炸到什麼樣的程度都沒搞清楚。為什麼呢?那是因為連油品的公司也沒有確切取得有關油的科學資料。到我修業的時候,大型的油品公司已經有一些資料了,我也已經弄清楚一些油品知識。因為啊,我在做天婦羅的時候,沒有一些基礎的資料是不行的。譬如說,因為現在的油,在純度上比以前要好很多,所以炸的時間就縮短了,對吧?我的天婦羅也是,我偏好的油溫整體來說比較高,這也是活用資料的成果。不過,有好處就有壞處。以前的油比較香,比較好吃;現在的油由於均一化的關係,那個香味也被蓋掉了,這是現在的油的缺點。不過我是覺得,均一化的特點應該也是可以有好的利用方式才對。沒有意義的溫度雖說有點離題了,不過我還是想談一下,為什麼炸東西的時候,油溫要到 200°C? 煮或蒸的時候,溫度最高也只能是 100°C 吧?所以在食物溫度上升至 200°C 的過程中,還尚未達到 100°C 時,水分還在,從做法上看就是在蒸食材;超過 100°C 後,水分蒸發掉,開始烤。所以炸,是結合了蒸和烤兩種做法。從烹飪手法的角度分類,就被分入「烤」這個大類目中。從這個角度來看,油炸就是對食材進行的脫水作業,這個過程中蒸和烤同時進行。這就是炸天婦羅的根本原理。我想應該不會有第二個人主張這樣的理論吧。也應該沒有人會以這個理論為基礎炸天婦羅,但是如果把油研究到透徹,掌握油的所有特性與功能,就會得到這樣的結論吧。所喬治 (編註:日本知名節目主持人) 以前有一個電視節目,要試驗「在聖母峰的山頂上可以炸天婦羅嗎?」啊,當時去上這個節目的就是我 (笑)。節目組準備了一個加壓的封閉空間,使其氣壓和聖母峰山頂相同,再讓我用平常的做法炸天婦羅。但如果真做成和珠峰山頂一樣的氣壓就太危險了,所以用的是海拔 5500 公尺左右的氣壓。對了,錄製的時候還準備了氧氣瓶,但我錄到一半,氧氣面罩就掉啦 (笑)。我還是按照平時的做法炸,卻怎麼都炸不出相同的味道。因為高氣壓使水在 70°C 就達到沸點,與此同時油的溫度還是正常上升。水的溫度,也就是麵衣的水分和魚裡的水分,在相對低溫狀態時就蒸發不見了,聽懂了吧?這就導致外面的麵衣炸熟了,裡面的魚還是生的。我們普遍認為將食物放進滾燙的油鍋裡就開始了炸的過程,但其實剛開始時是水分蒸發在起作用,並不是油炸。水分全都跑掉之後,油溫才開始發揮作用。這就驗證炸天婦羅的原理,蒸和烤是同時在進行。掌握到這一原理,就能炸出好吃的天婦羅了。過去吧,炸蝦子的時候,油溫大概是 170°C 到 180°C 左右,需要炸一到兩分鐘。現在油溫很快就能升至 220°C, 蝦子放進去 22 秒、23 秒就能出鍋。所以炸的時間要考慮到食材需要的溫度。那才是真正認識到什麼叫「溫度」, 我也是因此才能創造出自己的天婦羅。不過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蝦的大小不同,在油鍋裡炸的時間也不同,而且都是以秒為單位變化。我會自己數著每隻蝦要炸多少秒。所以有客人說我不愛說話,其實我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炸東西上面。比起張嘴就來的「歡迎光臨」「謝謝光臨」這種客套話,我更希望能用美味讓客人感到滿意。當然我也不是一言不發,完全不理客人,一般和客人閒聊的時候,都是鍋裡的食物要多炸一會兒的時候,譬如鱚魚和切片的地瓜。反之,炸蝦、烏賊和干貝的什錦天婦羅,炸這三樣東西時,我基本上是不說話的。不過呢,還是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就是當我專心炸蝦的時候,店裡的人幫客人準備鹽,告訴客人醬汁怎麼拿,然後我一邊說「讓您久等了 ——」把炸好的蝦放到盤子上,一邊站起來去廁所的人也是有的。我當時就或會覺得:隨便你啦!混蛋!(笑) 昨天也出現這樣的客人啊,我氣死了,在那種情況下,就會覺得,啊那樣的客人的餐應付弄一下就好。我差點就這麼做了 (笑)。真正很會吃的客人,會知道自己的餐很快要好了,會拿著筷子、一看到炸好的天婦羅放到自己的盤子上了,就立刻夾起來吃。這樣的客人通常會一直拿著筷子,所以我也一定會察覺到「啊,這個人會馬上把炸好的天婦羅吃掉。」順便提一下,用餐時的器皿也講究溫度。譬如酒杯最好是熱的,盛生魚片的盤子就應該是涼的。如果我去的咖啡廳有認真在做溫杯子這道工序,就會讓我覺得這家店很用心,不會擔心它經營不了多長時間就關門大吉。此外,眼睛也可以感受溫度,譬如夏天到了店前會灑水,冬天到了要裝上厚門簾。客人們抱著期待去品嘗的美味,「溫度」的角色可說是舉足輕重。這樣說起來,最近也是有客人很不高興喝到熱的味噌湯。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這個客人帶著女孩子一起來吃天婦羅,味噌湯上餐的時候,他馬上拿起來喝,湯就有點燙到嘴巴旁邊,那位客人立刻就大罵「我第一次喝到這麼燙的味噌湯!」雖然我覺得味噌湯就是要熱熱喝,但是老實說啊 —— 我也是有在反省,是不是以後男客人帶著女孩子來吃天婦羅,我們就端上比較溫的味噌湯好了?這一段請務必不要刪掉...... 啊哈哈哈哈!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天婦羅之神:和食巨匠的職人信念》, 出色文化出版作者:早乙女哲哉 (そうとめてつや) 譯者:張雪崴、金鐘範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論述「天婦羅」料理的經典之作 首度發行完整中文版!他是「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好友,在「天婦羅」這項料理上兢兢業業超過六十年。他的餐廳 —— 天婦羅專賣店「美川 MIKAWA」, 被視為最厲害的天婦羅名店,他卻拒絕米其林,只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生意,只用自已認定的方式做料理。他被認定是天才,卻從沒一刻放鬆。他追求的,從來都不只是吃進嘴裡的那一口美味,甚至是美味的原由、美味的技術、甚至是美味的科學。現今談到「炸」這項烹飪技術,幾乎是以他的發現作為定義。而這樣一位努力的天才,卻說自己「不想讓客人看到非常拼命但沒有情調的樣子。」他是早乙女哲哉,又被稱為「天婦羅之神」。本書並同時收錄日本兩大和食巨匠早乙女哲哉與好友小野二郎的對談。兩個個性幾乎是天差地遠的人,為什麼會彼此認同?他們在專業領域上的追求與堅持,又有什麼異同?早乙女哲哉如何看待被認為是努力家的摯友?而一絲不苟的小野二郎,又是為什麼能夠與風雅且隨興,並總有些驚人之舉的早乙女哲哉結成至交好友?人生,專業,夢想,堅持,美學,願景。看如此迥異,卻又如此類似的兩位大師,在對談中表露如何成就自己、也成就兩段傳奇。本書行文雖然充滿江戶前式的瀟灑與趣致,但也是論述「天婦羅」料理的經典之作。早乙女哲哉在本書中談到的天婦羅料理的科學原理、對於料理美學的詮釋與論述,數十年來皆不斷被反覆引用、奉為經典。本書並為早乙女哲哉目前仍在發行的唯一著作,也是臺灣首度引進、製作為正體中文版。此外,本書並特別採用早乙女哲哉唯一的外籍弟子,北京最受歡迎的天婦羅專賣店創始人兼主廚 —— 張雪崴之譯本,最大限度呈現大師風采。
daily-weekly
重視探索與學習過程,早一步幫助高中學生自主發展生涯志趣
學習歷程檔案是否能讓教育現場有所不同?讓老師、學生與家長,都能夠因為這個制度的改善,提早為孩子的未來做準備與探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如果我們的學習方針讓人只在意成果,那自然會導向不同的學習路程與結果。台灣大學社會系受教育部高教司委託,在 2020 年 7 月至 10 月間,於全台各縣市舉辦共 50 場的公民審議,希望透過這些審議活動,直接在學生、家長、高中老師與教授之間建立平台對話,一起討論高中同學如何準備學習歷程資料、大學教授又會以什麼樣的角度審查備審資料。計畫主持人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林國明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審議活動「讓溝通、對話、了解與願意改變逐步發生,才能讓新課綱與學習歷程檔案朝更好的方向邁進」真正達到引導學生摸索生涯志趣與探索學習熱情的目的。林國明在審議過程中有些不一樣的心得,他發現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確實有機會改變教育現場,也讓學習方針從「成果導向」轉向更重視「過程導向」。他舉例,以自然組跟社會組比較,自然組做實驗、觀察與假設,就很容易會有「成果」展現,但社會組就不一定的,文化或語言的內化是很難用「成果」衡量,但你能說他沒有學習效果嗎?當然不可,但如果我們只看「成果」或「分數」, 就很容易落入選擇的迷思之中。林國明點出,比起只產出最後的成果,如果可以展現更多界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與團隊表達等等的能力,對學生展現自己的「獨特性」, 就有些幫助。他過去曾聽過偏鄉的學生表示,在學習歷程檔案的精神下,「我們不必學台北,我們可以發展地方特色,展現我們的獨特性」, 這件事確實能夠成為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也能鼓舞學生在學習中,盡力將過程、心得與反思寫出來,才能夠讓大學教授理解你背後的思路與學習過程。也因為不再只是一味的強調成果導向,學生的學習從追逐排名、成績,轉向為自己負責、探索熱情,學習歷程檔案也讓學生有機會在申請大學時展現自己的學習熱忱。老師家長也要變!尊重學生自主性,保留最真實的學習軌跡高教司司長朱俊彰進一步表示,學習歷程檔案要讓學生「自主準備」, 家長、老師並不要有太多的干涉,否則容易讓資料失真,在審查時被教授發現。過去備審資料的準備之所以會有「軍備競賽」的質疑,部分就是來自於家長與老師的介入太多,以至於資料都成為家長、老師的作品集,卻看不到學生的學習軌跡。也因為如此,透過大學申請入學時,「只要在面試現場,教授一問資料裡的問題與細節,學生就沒辦法回答了。」朱俊彰表示。國教署署長彭富源也認為,當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主體回到學生身上,老師在帶領學生探究實作的過程裡,若看到學生因為探索知識而找到學習熱情,會讓老師感受到教學熱情被重新點燃,無疑是另一種好處。林國明也建議,教育部應該要求各級教育單位不應以量化指標要求學生上傳件數與完整性,而是尊重學生在製作檔案時的自主性與思考,並多宣導老師認證課程學習成果的核心精神,只要確保是學生課堂產出,無須過度介入。為了減少學生同時準備考試及作品的壓力,林國明也以學校案例分享,各科老師可以彼此協調,將學習歷程檔案融入在每一年的課程設計裡面,並避免學生同時需要產出高強度的作業。也因此回到家長與老師的角色,則應該更偏重於支持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嘗試,鼓勵學生探索才是。雖然,這也衍伸出另一個問題,針對對於面臨未來生涯尚未確定、有高度猶豫的「未定向學生」而言,在高一、高二所做的課程學習成果與自主學習計畫,極有可能與未來選擇的校系沒有關係。於此,林國明強調,根據參與審議的大學教授問卷統計,多數表示在審查備審資料時,重視作品產出過程及所呈現的一般能力,像是「界定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溝通表達」和「團隊合作」等,而這些能力是跨越學科的界線。據此,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執行秘書戴念華也承諾,為讓外界清楚大學如何看待備審資料的態度,因此他們將研議公布大學審查的指導原則,也讓高中學生、老師在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有更明確的方向。更早一步陪伴學生找到生涯志向,是對下一代最好的培養,學習歷程檔案將在銜接高中與大學教育中發揮關鍵作用,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學生都可以及早找到自己的生涯志趣與熱情所在!學習歷程檔案 5 大疑惑,一次解開
daily-weekly
《從兩個人到一個人》:形形色色的離婚故事總歸一句話——從那時起,丈夫(妻子)突然變了
文:崔唯娜〈我所愛的突變時刻〉我實在沒辦法在短暫的諮商時間內仔細聽完委託人的所有故事。因此,我會拜託他們在訴訟受理前,以陳述書的方式整理好究竟發生過什麼事後交給我。雖然我期望收到的是從婚姻生活開始到決定離婚的過程,但實際讀過這些文章後,我卻發現在形形色色的結婚、離婚故事中,出現了一句相同的話。陳述書的第一頁,大多是在描述自己與對方相遇的過程,以及自己決心與對方結婚的原因。接著,大約到了第二至三頁就會出現這句話 ——「從那時起,丈夫突然變了」「妻子開始露出戀愛期間隱藏的真實面目」。婚前讀到這些陳述書,我的內心不禁湧起了無限的好奇。「為什麼人們總在婚後變了一個人呢?我一定要好好挑一個始終如一的人才行。」曾經這麼想的我,很遺憾地也在婚後親身面臨到所謂的「突變時刻」。原來,我也不例外。婚後才沒經過多久時間,我便有了「老公和戀愛時期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吔」的想法。人真的會變嗎?戀愛時期的模樣都是騙人的嗎?談戀愛時,總是津津有味地聆聽我的日常瑣事的人,卻在婚後讓我覺得他好像認為這一切只是無關緊要的事。豈止如此?曾經說過「你只要負責生小孩就好,其他事通通交給我」的人,卻似乎在我生完小孩後認為「教養小孩當然是媽媽的義務」。直到結婚十多年後的現在,我才依稀明白了丈夫的突變。婚前的我們,基本上仍處在互相探索,以及言行舉止都得謹慎配合對方的狀態。自從結婚、生小孩後,一心想著必須讓家庭不愁吃穿的丈夫,便索性拆掉了煞車,只顧著向前衝。儘管我一次也不曾要求丈夫背負起養家的責任。他為了成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一家之主,重新排列了人生的優先順位,而我也為了自己的理想家庭奮鬥著。後來花了好久的時間,我們才懂得如何分享與配合彼此打造「安樂窩」的「方式」。直到經歷過這些時間後,我似乎才稍微懂了夫妻間所謂的「突變」究竟是什麼。這與「為了毀滅對方而藏起利爪,等到婚後才露出本色的人」絕對是天差地別。更重要的是,婚後必須踏入全新環境一事,難免就會自然展現出各自隱藏的面貌,又或者說是因為彼此都有了不同的立場。當然了,若是有暴力傾向的人為了與心儀對象結婚而隱瞞這點,結果一結婚後馬上對對方暴力相向,那就是「名副其實的突變」。不過,如果像我們一樣是在戀愛時期只表現出好的一面、分享甜蜜的事,然後在婚後面對現實問題時表現出立場不一樣的程度,其實就只是「普通的突變」。呼⋯⋯我實在花了太久的時間才明白這件事!不少來找我的人提及自己的另一半突變的故事都是這樣的 ——「談戀愛的時候明明說好婚後會包辦所有家務,實際一起生活後,才開始拒絕兌現諾言。現在的我,整天都忙著幫那個人擦屁股」「婚前從來沒有發過一次脾氣的人,婚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看不起我,一天到晚對我大小聲、發脾氣」「生完小孩後,老公完全變了另一個人,好像把我在家照顧小孩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我到底要怎麼和這種人一起生活下去?」實際聊一聊後,便會發現他們對對方突變的不滿,基本上都來自於深切體悟對方根本不可能意識到自己的錯 (?), 然後藉由變回從前的模樣來解決一切問題。很遺憾,但這不只是夫妻間的問題,也是任何人在長久維持一段關係時的必經階段。平時善於整理的人,竟在婚後突變?人的行為往往都會出於本能地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當向來不擅長收拾、整理的人與戀愛對象一起去旅行幾天時,替對方細心整理行李一事既能讓自己產生成就感,又可以贏得對方更多的愛,因此這就是「對自己有利的行為」。只是,萬一得在為期可能長達數十年的婚姻生活天天做這件事呢?當一個人持續亂丟,而另一個人無止境地幫忙收拾時,站在前者的立場或許會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但就後者的立場而言,卻只覺得整個人憂鬱至極,更遑論什麼成就感了。從前默默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的人,不是因為感情淡了才變得形同陌路,而是雙方都已經到了臨界點。無論是立下多少山盟海誓的完美關係,最終都一定會面臨這件事。當對方已經盡了全力,自然就會比較容易對此感到疲乏。一旦開始對整天需要別人幫忙善後的對方感到厭倦,或許就是時候想一想「原來對方也在我沒有意識的期間,忍受過我現在感受到的痛苦啊」。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風水輪流轉吧?如果沒辦法像這樣換位思考,而是一味掛慮著只有自己很辛苦,關係破裂只是遲早的事。試著向對方坦白自己此刻的想法,並且詢問對方一直以來承受了多少痛苦後,訂定屬於彼此的簡單規則,多少都能解決諸如此類的矛盾。談戀愛時從來沒有發過一次脾氣的人,竟在婚後突變?嗯⋯⋯可能是戀愛期間確實沒有發生過特別值得發脾氣的事,也可能是害怕自己發脾氣的話會破壞關係而刻意控制住了?等到結婚之後,又覺得凡事忍一忍才是今後長久相處的上上策?有時,在憤怒的情況下適當發脾氣宣洩,才能讓關係發展得更好 (發脾氣的程度過火,並且做出對對方人格侮辱的發言情況當然除外)。這種時候,只要稍微擺脫對方可能會離開自己的恐懼,宣洩情緒的行為就會變得較為容易。當自己被從來不曾發過脾氣的人發脾氣的模樣嚇到時,不妨先放下「這個人變了,現在開始無視我了」的想法,然後勇敢地接受「我們現在已經是可以對彼此發脾氣的關係啦?這段關係想必就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了」。等到兩人氣消後,再一起思考一下彼此應該如何處理發脾氣時的情況,以及透過何種方式提出自己生氣的原因。對方究竟從何時開始將自己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其實,真的有很多人是為了這個問題才決定分開。然而,當真正敞開心扉坦白對談後,就會發現對方從來沒有將自己的存在或扮演的角色視為理所當然。只不過是因為「整天對對方說謝謝,好像哪裡怪怪的」「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生活忙得沒空顧及這些細節」等諸如此類的原因。這顯然也是一大錯誤。試著想像在雙薪夫妻中,只有其中一方必須為了照顧孩子而放棄加班與公司聚餐。放棄的一方勢必會將這件事視為單方面的犧牲。即使起初是基於愛與體諒對方的心,結果也不會有任何不同。一旦習慣了這種模式,對方便不再請求自己的諒解,也不表達任何感激之情,並將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情況會是如何?這段關係十之八九將會面臨極大的矛盾。重點在於,絕對不可以因為認為對方有錯,便自己做了論斷。「對方是因為現在討厭我了,才會變成這樣」「一定是看不起我」「最近經常和那些朋友玩在一起,所以才會性格大變」。這種獨斷的結論,只會堵住雙耳、關閉心房,最後導致一段關係的結束。其實,內心根本從來不曾真的希望是這種結局吧?試著只以「他 / 她一定有什麼苦衷」作為前提問一問對方。我很清楚,越是親密的關係,越難開口說出這種話。不過,我也見過不少願意踏出這一步的人,結果迎來關係順利邁入下一章的美好景象。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婚姻生活吧。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從兩個人到一個人:只因想和美好的人一直走下去》, 大田出版作者:崔唯娜 譯者:王品涵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期盼能為拚命努力過後,仍決心結束關係的人;為傷痕累累卻一次次希望對方後悔的人,帶來渺小卻強悍的慰藉。我們都忘了,從來沒有一段關係是理所當然的。 時而覺得厭煩卻又時而帶來滿滿幸福的關係,隨時都有可能消逝得彷彿從未存在過一樣。在友情裡,我們有時忘記多問候一句「近來可好」; 在愛情裡,我們常常忽略對方所做的「雞毛蒜皮的小事」; 在親情裡,我們好像吝於和摯愛的家人說聲「我愛你」; 甚至,我們從未和認真活過每一天的自己說,「辛苦了」。一段關係能帶來多少幸福,往往伴隨著多少痛苦。明明想當初因為了解而結合,竟走到沒發生任何事卻必須結束婚姻的結局:不倫和外遇在法院的辯護台詞裡,成了讓人驚訝的邏輯;經濟條件的窘境,讓剛硬的自尊心演化為互相猜忌怨懟的導火線;情感倦怠了,只要一溝通,觸動的是無止無盡的疼痛傷口...... 有人隱忍無愛關係,維持假性婚姻:有人自由快樂單飛,成為一個人。在 12 年的律師工作歷程中,作者崔唯娜將自己定位為「離別與關係」專家,她與個案一起思考做決定之前與做決定之後。 每一次專業諮商的底層,她記得教會她離別的父親、 她記得不再連絡的朋友、她深刻理解努力改變,無論是從一個人到兩個人,或從兩個人到一個人,每段關係的故事,是面對自己、搞定自己。 當兩個人總是吵吵鬧鬧感到疲憊的時候,一個人獨自受傷痛苦的時候,不想要輕易放棄關係的時候,讓作者崔唯娜陪伴你跨越關卡,一起走下去。
daily-weekly
《K-POP韓流與他們的產地》:RBW娛樂公司代表分享,成功徵選上預備藝人的五大秘密
文:金鎮宇 (김진우) 成功徵選的五大秘密若天生獨具慧眼,到哪裡都有辦法挖掘到具有明星特質的人才就好了,可惜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幾乎沒有。徵選後,經歷練習生時期,直到成為藝人需要花費長久的時間與龐大的費用,因此,徵選必須慎重再慎重。除了自己特別的訣竅與直覺外,挑選到成功性高的藝人有幾個必須要遵守的基本條件。當然,要找到一個具備這些條件的練習生也不是容易的事,不過盡可能找到最接近必要條件的預備藝人是實際又有效率的方法。如果剛進新人開發組不久,可能對徵選過程影響不大,不過看著徵選過程,在其過程中擔任小小角色,體驗過程也是累積訣竅的重要資源。因為努力將每個過程變成自己的東西,總有一天會成為自己的能力。1. 尋找未來可能性進行面試時通常會有以外貌選拔的情形發生,單以外貌進行的徵選其實不能說是高手的作法。實際上,在電視選秀節目裡也能常看到有些人外貌不突出也能獲得高人氣,並擁有粉絲團。進行面試時要看的不是現在,而是未來價值,而外貌只是現在,難以看出未來價值。即使外貌出眾,常會有因其他能力實在不足、而無法倚靠訓練彌補的情形發生。因此,要看的不是外貌,而是這個人的專屬魅力,也就是未來可能性,這樣才有可能提高未來出道新人成功的機會。RBW 的女團「MAMAMOO」的華莎和輝人在國中三年級的時候面試錄取,地點是在全州的某一間音樂學院,那是透過事前協議而進行的非公開面試。2010 年那時的華莎可以說是現在的年輕版本,當下便看見她的潛在才能。住在鄉下的國中生的穿著多少稍微稚嫩又有點俗,可是從她正氣凜然的眼神與態度中隱約看到了未來的華莎。因為高強度練習生時期的訓練和 10 年間在演藝圈的努力,成就了現在的華莎。不過,當時國中三年級的華莎早已具有現在華莎在舞台與節目上作為藝人的獨特魅力與優點。輝人也是擁有無人能及的潛力,當時輝人練習錄音唱的 Stacie Orrico 歌曲撼動了大家的心。這首歌尤其是副歌部分,唱的時候聲音必須爆發出來,所以很有可能破音,但年幼的輝人卻面不改色地漂亮唱出這一段,無法不令人動容。可惜的是,往後的 10 年間,即使到鄉下舉辦面試,也沒能再次見到如華莎和輝人這般有才華的人。進行新人開發工作的時候,從現在看見未來的能力非常重要,因為要判斷出現在看到的這一位歌手志願生是否為一顆原石,需仔細探究這一顆未經過精工打磨的原石,是否會在經過打磨後有那麼一點成為如鑽石般美麗的寶石的可能性。藝人徵選的基本工作,是挑選出擁有經打磨後會變寶石的預備明星。帶著能彌補的缺點,成為明星不成問題;反之,追求零缺點是不實際的事。徵選需要有從現在的模樣找出他個人獨特魅力的能力,以及依現在的歌曲舞蹈實力,預想之後加上訓練、服裝造型和照明後會變成什麼樣的想像力。2. 產生好奇心的人潛力十足之後,接下來要判斷是否對這個人產生好奇心。第一輪面試大部分是 60 秒,最長不超過 3 分鐘就結束。因為太短暫,所以可能會認為無法判斷,但對一個專業人士而言,時間非常充裕而且綽綽有餘。因為面試合格與否取決於是否想看更多、還是不想再看,即判斷標準為好奇心的有無。為了面試合格,出眾的歌曲或舞蹈實力當然重要。不過,更重要的是他們要使別人想要再次看自己的表演。除了展現的表演以外,也要讓人好奇還可以再展現出多少東西,才有成功的可能性。看選秀節目的話,有時候評審會提出「要再來一次嗎?」或「還有其他個人技嗎?」。這些提問不是平白無故提出的,而是真的好奇、想要再看更多。想要再看更多的好奇心,就是隱藏的可能性。相反的,也有看完 10 秒以內的表演就有不舒服感覺的情形。無論哪一個面向,若表現出過度的油膩感,對方就會感覺到這份油膩,通常就是淪為做作。沒有「自己」的狀態,單純為了吸引視線而做的行為,即使不是經紀公司的專業人士,看了都會不舒服。如果自己的基本能力足夠,就算演唱其他歌手的歌曲和舞蹈,也要有能力將表演轉化成自己的,而非單純模仿。這樣評審大眾才會對你有好奇心,要讓人產生好奇心想要繼續看下去,才能往下一個階段前進。3. 相較外貌,魅力與氛圍更重要潛力足夠、也令人產生好奇心的話,下一個要看的是這個人的氛圍。歌唱得好或舞跳得好的人太多了,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氛圍,很難成為明星。徵選要注意的其中一點就是沒有完美的人。外貌、舞蹈和歌曲全部都很完美的話,這個人「早已」成為明星了。因此,在面試上,相較於舞蹈和歌唱實力,更要著重於是否有魅力或外貌可愛的一面。人不可能整個外貌都很漂亮或很帥,若連做藝人的特質都擁有的情況更是不可能。因此,惹人愛的部分,即判斷是否有魅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夠快速掌握這一個部分,並在短時間看出來的話,也算是一種能力。所謂的魅力係指這個人給人的氛圍感。惹人愛的笑容、身高矮但比例好的身材、唱歌時一直引人注目的獨特嘴型、非常協調的手指動作和表情等令人留下印象,或是看出有機會培養成魅力的小小可能性。抓住這些線頭,不足的部分某種程度上可以用訓練彌補。換句話說,能不能感受到吸引人們視線的魅力、有個性的氛圍或小可愛的一面,是找尋預備藝人的關鍵。外貌上感覺到可惜的話,也可以考慮整形。最近整形也能算是訓練之一,不需要躲躲藏藏。不過基本上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氛圍、魅力、可愛的感覺,也很難單靠整形彌補。萬一真的要整形,也是要以補足缺點的方式進行,絕不能以為了要和別人相似為目標。變成像誰的整形是最糟糕的整形,就像身為藝人的個性魅力全部消失一樣,很危險。實際看藝人們的整形案例,整形後失去個人魅力,很容易可以發現他們再也沒出現過在節目或大銀幕上。4. 安定的聲音與發音無法輕易倚靠訓練改變的其中一項是聲音和發音。面試時的音樂環境不像錄音室那麼好,大部分都在不能處理回音的練舞室、演講廳或辦公室裡舉行。因此,更要注意聲音和發音,盡可能的話,降低伴唱音樂的音量,讓人聽到實際的聲音。能找到一聽就覺得耳朵幸福的甜蜜聲音當然是最好的,不過要找到這種聲音很難。所以,首先要找的是至少聽的時候不會感到刺耳,很安定的聲音。跟聲音一樣重要的是發音。因為方言也有可能是這個人的特色,所以沒有一定要用正確的標準話。就算使用方言,觀察發音是否清楚、帶來的回音是否好聽,是很重要的事。聲音再好,發音若不正確,沒辦法傳達歌詞意思給他人,那就算是擁有優秀的歌唱實力,也很難獲得好迴響。判斷出他人聽到這個聲音後是否心情會好到想一而再的聽,或是否聽到歌聲即平復心情,便能發掘到成功機率高的新人。5. 擁有自信心與懇切的眼神即使擁有充分的才華和魅力,若無成為明星藝人的鬥志,依然無法成功。因此,日常生活的時候,眼神非常重要;而在新人海選的場合上,眼神更為重要。如果是具有自信滿滿且能感受到懇切的眼神,那就 OK 了。即使才華或魅力稍微可惜一點,若眼神好的話,也就是具有強大鬥志的話,也能倚靠訓練和努力彌補。站在人群面前會緊張和發抖是自然現象,可是要怎麼安撫這份緊張感就因人而異。眼神自信滿滿的人輕鬆克服緊張感,有時候反而會帶來更好的結果;反之,眼神搖晃的人因為過度緊張而只能展現出自己能力的一半。輕微的緊張能倚靠訓練來克服,不過有一定的限度,所以眼神可以成長到哪一個程度也算是評判的標準。此外,眼神也要包含真誠。只有成為明星藝人的渴望不足以感受到真誠。理解現在本人正在唱的歌曲或跳的舞蹈,以及發揮出來的想像力與本人的表演一致,這時眼神和表情自然而然會流露出真誠,僅僅是外在表現出放鬆和懇切的樣子是沒有用的。雖然這樣的情形鮮少,不過在大家都覺得是擁有強烈眼神的人們之中,偶爾會有不懂得緊張的人。某些歌手上台把觀眾都當成人偶,說完全不緊張;某些歌手則是說自己被眾人注目很幸福,想要展現更多的表演。因此,他們的眼神或表情表現出無論有多少觀眾,我都毫不在意,穩如泰山,明星不愧是明星。總而言之,先看他的眼神和表情吧。認真看了以後,便能稍微更容易判斷出這個人是否有成為明星藝人的可能性。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K-POP 韓流與他們的產地:從攻佔國內排行榜到引領全球風潮,韓國娛樂經紀公司如何打造世界級藝人》, 商周出版作者:金鎮宇 (김진우) 譯者:陳彥樺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新人海選如何在 60 秒內看出參加者的潛力?從徵選開始,包含到出道前的所有訓練。徵選工作包括面試的計畫與執行,訓練過程則包含實際訓練與藝人管理,例如:長期評估報告撰寫、與練習生父母的教育諮詢、學校與練習生生活的苦惱諮詢與基礎健康管理等。 好的歌曲應該要分配給哪位藝人?「Artists & Repertoire」的縮寫,從發掘藝人的徵選計畫開始,到新人開發、錄音、混音、母帶製作、演唱會計畫和結算,涵蓋製片的全部工作。 能開發哪些週邊商品?製作音源專輯,以及和藝人一起宣傳行銷音樂,還有企劃與製作衍伸出的周邊商品。最基本的工作是撰寫商品的製作計畫,內容包括藝人概念、音源、唱片、粉絲見面會、MV、宣傳用產品、新聞報導等。 經紀人的工作時間基本上是 24 小時?即大家熟悉的經紀人。一旦藝人開始出道,經紀人要一起經歷所有的過程。道路經紀人主要負責管理藝人的行程並配合行程,進行準備和移動;宣傳經紀人則主要以電視台或各種媒體為對象,進行藝人演出的邀約交涉。 粉絲搬家到藝人宿舍旁邊怎麼辦?粉絲是推廣藝人作品到各地的強力支援者,因此,讓粉絲和公司藝人一起朝同一個方向邁進、互相理解,並獲得更大滿足的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粉絲管理。 編制預算要用感性而不是理性?經紀公司進行的各種計畫大部分是由人、即由藝人的活動所形成。人不是物品,持續會思考和改變,所以很難簡單地用收益和成本的邏輯來說服。另外,藝人感性的一面通常比較強烈,僅靠邏輯思考很難創造出好的產品與成功的專案。 在明星的華麗面貌和舞台背後,存在著數十名、數百名為打造明星而努力的人們。製作 MAMAMOO、Purple Kiss 等國際性 K-POP 偶像藝人的 RBW 娛樂公司代表金振宇,分享娛樂產業工作了 20 多年的經驗,帶領讀者一窺 K-POP 的明星企劃、製作完整過程。 本書根據藝人誕生後與大眾接觸的過程,篩選出新人開發、A&R、企劃製作、藝人管理、粉絲管理、人事管理及經營支援等重要面向中的 25 個核心經驗。透過在打造 K-POP 明星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花絮、充滿現場感的照片、各職務的特性和工作人員的採訪,以及對今後流行趨勢的展望等,任何人都可以從充滿趣味與吸引力的角度,用另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體驗 K-POP 娛樂產業的真實面貌。
daily-weekly
一圖看懂SKODA SUPERB豪華車款才有的Matrix LED智慧複眼頭燈組,自動偵測路況調整光型
SKODA Taiwan 於 11 月 19 日發表新改款的第三代 SUPERB 品牌旗艦車款,除了打出改款不加價的口號,本次改款更增加許多現代科技性能,其中最大亮點就是出現了 200 萬內車款首次搭載的「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組」, 單邊頭燈內含 14 顆 LED 單體,結合內嵌的多功能鏡頭偵測路況,以精準的光型投射,主動提升夜間行車的安全。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組,保障夜間行車安全最佳解根據 108 年交通事故統計,夜間車禍造成的「嚴重傷亡」比例最高。歸咎其原因,除了駕駛人精神疲勞,黑暗環境下人眼對距離判斷的誤差、夜間視線盲區增大,也是肇事主因。針對夜間用車安全疑慮,SKODA 新大 SUPERB 今年首次搭配豪華款頭燈 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組,正是守護夜間駕駛安全的救星。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組的外觀看起來是兩顆頭燈,但事實上左右頭燈內各隱藏了 14 個 LED 單體,而且每個分區內的 LED 單體都可獨立開啟、關閉,並進行亮度調節。如此一來,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組能透過開關部分 LED 單體,自動調整特定區域的明暗度,形成更精準的光型,並降低投射於其他用路人的光線。換句話說,過往在夜間駕駛會車時,常需要不斷切換遠光燈與近光燈,避免對向駕駛產生眩光,導致短時盲區,有了 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組的「自動照明輔助功能」, 便能輔助自動切換遠光燈,避免照射高亮度物體 (例如對向來車和前後車輛的燈光), 大大提升高速會車時的安全性,駕駛也省去切換燈源的麻煩。然而,該如何「自動判斷」減低哪部分的光源?這就有勞「多功能鏡頭」偵測前方路況,當位於擋風玻璃處的鏡頭偵測到對向來車光源時,就會傳送訊號給「矩陣系統控制元件」(Matrix System Control Unit), 也就是智慧頭燈的大腦,關閉可能影響前方駕駛視線的 LED 單體,調整為最合適的照明光源。可以將多功能鏡頭想像為 SUPERB 的「眼睛」, 除了能辨識市區、郊區、高速,或是不良天候等路況,這項技術也同時運用於 SUPERB 的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 (標線辨識功能)。多功能鏡頭加上可自由變化的 LED 單體,讓 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組能根據路況,計算最佳照明邏輯,變幻出無限種精準光型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對向來車或前方車輛造成昡光,主動提升所有駕駛的夜間駕車安全。多向自動偵測,全面保護更完善 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組的強大之處不僅於此,它的矩陣系統控制元件同時也能指揮 LED 角燈以及照明量相當充裕的 4 顆 LED 前霧燈 (全車系標準配備) 作為轉向輔助燈;即使是過超級髮夾彎,彎道內側的視覺盲區也能精準的補足照明,提醒駕駛同時也能提高左右來車的注意。除了夜間駕駛時適用的 Matrix 矩陣式遠光燈,它的晝行燈、近光燈、方向燈,甚至迎賓 / 離車的燈光展演功能,皆為高亮度 LED 燈構成,考量全天候的照明情境,也讓車頭帥氣度倍增。像這樣的高規格頭燈,目前市面上 200 萬內的同級歐洲車款僅有 SUPERB 配備,其餘配備 Matrix 矩陣式遠光燈的皆屬於豪華車款,比如 Audi A6, 以及市價 280 萬起跳的 Range Rover。 SUPERB 這次升級可說是超越同級規格。夜間山路、大風大浪都有一道光指引前路 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組所應用的高科技無疑使行車安全更有保障,細看還能發現這次 SUPERB 將燈罩結構打造得更精緻,標配的睫毛燈條也讓頭燈多了幾分靈魂之窗的神韻。相較於傳統鹵素燈泡,使用 LED 燈作為頭燈,更有延長使用壽命以及低功率消耗等諸多優點。車燈本身溫度也較接近自然光,有助於降低駕駛視覺疲勞,並加強抗震穩定性,面對未知的地形也不害怕。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全車系皆可選配,但即日起至 12 月 31 日前有全車系免費升級此項配備的上市優惠,計畫換車的車友不妨把握機會,實現那個有 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組陪著我們上山下海、照亮前路的未來。
daily-weekly
短短三年就推翻撤退決定,日本車商本田重返F1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文:大谷達也社長分享混亂發生的原委 2020 年 10 月 2 日,本田技研工業 (以下簡稱本田) 宣布於 2021 年季後終止向紅牛車隊和艾法托利車隊供應 F1 動力單元。在最後一個賽季,本田有始有終的提供新型 F1 動力單元,幫助紅牛車隊的荷蘭籍車手馬克斯・維斯塔潘奪冠。原本以為本田與 F1 的關係在此劃下休止符,但是紅牛動力系統公司尚未準備好接手本田開發的動力單元,因此本田 (實際上是由該公司負責二輪賽事部門的 HRC 本田賽車公司承接) 繼續生產動力單元,2022 年對贏得車手與車隊的雙料冠軍有所貢獻。儘管本季也展現了壓倒性的實力,在 9 月 24 日於鈴鹿賽車場舉辦的日本大獎賽中贏得了車隊冠軍,但是根據現在的賽車規則,此合作關係必須在 2025 年季後結束。原本這意味著本田會就此完全終止參與 F1, 但是在 2023 年 5 月 24 日,本田宣佈將攜手英國車隊「奧斯頓馬丁」, 於 2026 年起「正式」重返 F1 錦標賽。究竟是要結束還是繼續下去?本田在 2020 年宣布要從 F1 撤退後,一直陷於混亂與混沌的兩難之中。我們詢問了 2020 年宣布時擔任本田的品牌溝通本部長、現任 HRC 的執行董事並負責帶領本田 F1 團隊的渡邊康治先生,跟他請教此次做出決定的原委,以及發表再次參賽的理由。「當時 (2020 年)『碳中和』一詞在日本國內還不太普及,但是我們已經預見這個新世界即將到來,所以已經做好了準備。然而,要實際著手汽車的電動化時,我們也需要自行生產電池,並且加速馬達的開發,甚至延伸討論起汽車產業的資本結構也會有所變化,預計需要巨額投資以提出相應對策。」雖然渡邊社長沒有提出具體金額,但是我認為所需金額應該很輕易就超過數百億甚至數千億日圓。換句話說,他們可能預見了公司面臨存亡的危機。「因此,其他汽車製造商也開始增加保留盈餘。那時整個業界都戒慎恐懼、繃緊著神經。」在這樣的情況下,本田對於參與 F1 也做出了一種極端的反應。具體來說,他們決定停止之前推測花費了幾百億日圓用於開發和生產動力單元的投資,同時將參與 F1 的電動化技術人員,調配到未來的碳中和社會所需的動力單元和能源領域,像是燃料電池電動車 (FCEV) 和電池電動車 (BEV) 等。其實除了本田,當時沒有其他汽車製造商選擇在同個時間點結束參與 F1。而且,在兩年半後的 2023 年 5 月 24 日宣布從 2026 年重返 F1 賽事,也讓人覺得白費了 2020 年宣佈退出 F1 的決定。「現在或許能夠這樣看待一切,但是在當時不是那麼容易呀。」渡邊社長真情吐露心聲。決定回歸的關鍵那麼,究竟為什麼本田會決定在 2026 年重返 F1 呢?「因為 2026 年 F1 賽事將導入新規則,與本田追求碳中和技術的方向一致。」F1 賽事預計在 3 年後採用新的引擎規則,除了參賽車隊必須使用碳中和燃料,若是繼續使用混合動力系統的動力單元,引擎的功率需要從目前的 80% 大幅降低為 50%, 相對的電池和馬達的功率則會提高至約 50%。此規則似乎有助於本田的碳中和策略,不過本田目前的目標是「2040 年實現電動車和燃料電池電動車的全球銷售比例達 100%」, 並沒有將碳中和燃料或混合動力技術納入其中。也就是說,至少在表面上,F1 的 2026 年新規則似乎沒有完全符合本田的碳中和策略。儘管如此,本田之所以認為 F1 新規則對其有利的原因在於,這些技術可以應用在已經商品化的私人飛機,和據報導目前正在開發中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eVTOL (本田目前正在研擬導入使用碳中和燃料的混合動力系統)。此外,距離 2040 年前將四輪驅動車換成電動車和燃料電池電動車,還有 17 年的時間,或許本田認為他們可以在這期間加以利用從 F1 動力單元開發所獲得的技術。然而,當本田在 2020 年決定退出時,已經確定 F1 會在 2026 年實施大幅度的規則變更。甚至,在短短的 2 年半之間將決策從「撤退」改為「參加」, 作為一家企業,難道沒有質疑聲浪?「的確,我們當時大致掌握了 2026 年新規則的概要。不過如前所述,我們同時也認知到實施電動化會需要注入巨額投資,因此並沒有花時間去思考新規則會帶來的影響並作充分討論。」然而,在宣布退出後過了 3 年,許多技術人員回頭開發量產車,我們重新審視此狀況後發現或許有機會重返 F1 舞台。「我不能說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未來樣貌,但是我們已經從眼前一片漆黑的狀態轉變為『或許換個方式,我們還是可以參與其中?』」能夠如此分析現狀的原因,來自於過去 3 年本田快速推進了實現電動化所需的技術研發,另一個可能因素是,F1 將從 2026 年開始規範動力單元製造商的年度預算上限。該新規範被稱為「成本上限」, 規定動力單元的開發與製造等的年度預算不得超過 1.3 億美元 (約 190 億日圓,此數字也包括未來的物價變動)。此金額預估僅相當於本田過去所投注預算的一小部分,因此讓本田認為「若是這樣的話,或許我們辦得到」。悖離商業慣例的 F1 合約與團隊簽訂的合約內容大幅改變一事,也是本田決定重返 F1 的幕後推手。「一般而言,F1 動力單元供應商的權利非常有限。首先,雖然使用動力單元的是 F1 車隊,但是開發費用必須由動力單元供應商全面承擔。即使如此,光是想在引擎蓋上露出本田的標誌就需要支付費用,可以說相當悖離商業慣例。」此外,F1 車隊能依據成績等從 F1 營運公司分得獎金,但是動力單元供應商卻一毛錢都拿不到。渡邊社長很憤慨地表示,「這完全是不平等條約的極致」。不過,據說本田與新合作夥伴奧斯頓馬丁所簽訂的合約與過往截然不同。「雖然我們無法收到全額的動力單元使用費,但至少我們會收到部分款項,也不需要為了露出本田的標誌支付贊助費。」然而,本田選擇供應奧斯頓馬丁動力單元,不僅是因為理想的合約條件。「在接受外部供應動力單元的車隊中,實力僅次於紅牛的即是奧斯頓馬丁和麥拉倫,加上奧斯頓馬丁的會長勞倫斯・斯托爾對於 F1 抱持著相當大的熱情,讓我們想要與這些人合作。」順帶一提,本田目前的合作夥伴紅牛車隊是在天才經營者迪特里希・馬特希茨的率領下參加 F1 賽事,而馬特希茨的熱情即被認為是他們能夠大獲全勝的關鍵因素。無論如何,本季的奧斯頓馬丁截至第 14 場比賽在車隊賽中排名第四,在私人車隊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紅牛,因此本田選擇與奧斯頓馬丁合作似乎也是很自然的事。從去年到今年,本田始終保持著「最快」的頭銜。那麼,他們是如何面對即將於 2026 年正式回歸參戰呢?「面對 2026 年,相較於其他 2020 年後即全力投入開發的車廠,我們的確有兩年左右的空白。不過,我們會盡快迎頭趕上,目標是第一個賽季就贏得寶座,還請為我們加油。」本文經《nippon.com 繁體字》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推翻撤退決定,日本車商本田將於 2026 年重返 F1 的真正原因
daily-weekly
《然後,你就中毒了》:在野外遇到虎頭蜂攻擊,當心蜂毒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僅僅一隻蜂螫就可能讓人致死
文:洪東榮合作的蜂群 —— 致命的虎頭蜂攻擊台灣每年到了 8 月下旬,新聞報導經常出現毒蜂攻擊人的事件,尤其時序步入秋天,不像夏天那麼潮濕悶熱,最適合野外活動。當你遠離塵囂享受涼風吹拂,輕快地走在林間小路時,突然有一隻或一群不知名的蜂朝著你飛來,這時就要警覺了 —— 你可能已經闖入牠的地盤!野外遇到蜂群走為上策,千萬不要揮舞雙手或衣服,因為這樣會招致更大蜂群的出現,只能快點抱頭鼠竄。萬一遇到的是腹部全黑、上面還有一些絨毛的虎頭蜂,可能要盡快撥打 119 或找救護直升機求救。在台灣,蜂螫的醫療主要有兩個重點:過敏反應和毒性傷害。這兩個重點從字面上便可以了解,不論蜂的數量多寡,也不管兇手是蜜蜂還是虎頭蜂,只要是被蜂螫傷就可能會很嚴重。一般人或許很難體會,當被多隻虎頭蜂攻擊時,那種被一群兇狠、一直嗡嗡叫的小昆蟲追著跑的恐懼,以及被螫當下的刺痛害怕,接著毒液進入身體後各器官被裂解的痛楚隨之而來。多年前,有一名女研究生跟著學長在南台灣進行台灣特有生物的保育研究工作。有天兩人結伴欲進入山中放置定點攝影機的位置,準備取回錄製卡帶回學校判讀,就在快走到目標處時,突然被一群毒蜂攻擊。這群毒蜂後來證實是黑腹虎頭蜂。至於兩人為何會被成群的虎頭蜂攻擊?研判可能是他們到達之前,蜂巢剛被上山的獵人摘除而發怒,進而轉向攻擊靠近的人。這兩名學生看到一大群虎頭蜂衝過來,即快速轉頭想跑離現場,可是卻已經來不及了。女學生很快被上百隻虎頭蜂朝頭上、臉部叮咬,根本看不到路的她,在學長協助下跌跌撞撞跑了一段路才脫離蜂群的肆虐,臉上已佈滿密密麻麻駭人的傷口。下山後她馬上被送進醫院,當時她已經迷迷糊糊,全身發抖,沒有小便。打上點滴又插了尿管後,才解出一點點深黑色的尿液。抽血檢查的數據不忍卒睹 —— 肝腎功能明顯異常,血液中白血球計數接近 3 萬,還有貧血現象。大家束手無策,學長則低頭默然站立在急診病房外,很懊悔當時沒有當機立斷,看到一、兩隻虎頭蜂出現時就應撤退,不該再往前走。三個多小時後,女學生的姊姊趕到了醫院,在院方及老師的協助下安排轉院,傍晚轉進我們醫院的急診加護病房治療。來到醫院急診室,病人神智清楚,只是身體相當虛弱,講話聲音很小;體溫偏高,有些喘,不過血液氧氣濃度還有 97%。尿袋裡只有不到 100 毫升的暗紅色尿液,最慘的是滿臉都是小傷口:中間黃黃之處是因皮膚壞死造成的凹陷,周圍繞著一小圈紅紅的皮膚,為典型虎頭蜂螫毒液所造成的傷口。病人的血液檢查肝功能飆升超過 2000, 腎功能的肌酸肝也到了 2 以上 (正常是 1 以下,超過 10 可能需要血液透析,俗稱洗腎治療)。她的血清是紅色的,表示蜂毒正在破壞她的紅血球,血紅素跑到紅血球外,使得原本應該是黃色的血清被染紅;而跑到血球外的血紅素會變成一種對身體各器官劇毒的蛋白質,嚴重的話會導致多器官衰竭。為了挽救其他重要器官,當晚我們用新鮮血漿置換術治療方式,將病人染紅的血漿移除,再重新靜脈注射新鮮血漿。置換術治療的重點,主要是移除紅血球遭破壞後釋放到血漿中的毒蛋白。隔天下午和第三天早上,又各進行了一次血漿置換。在第三次血漿置換術後,病人的病情才逐步穩定,呼吸、心跳、血壓及血氧趨向正常。肝功能竄升數字開始往下降,腎功能也在第六天不再惡化。病人不再鬱悶,臉上漸漸有了笑容,對野生動物保育研究的專長侃侃而談。我到病房探視她,小女生問我的第一個問題竟然是:「洪醫生,我臉上的傷口怎麼辦?可以請整形外科用美容針把一個一個小傷口縫合起來嗎?」10 天後女學生轉出加護病房,再住院兩個多星期就出院了。後續一個多月的追蹤,她的器官功能恢復良好,臉上螫傷的傷口也開始結痂,不需整形外科縫合。她特別遵照我的醫囑:不要用手摳結痂,每天只用清水輕輕洗臉清潔,或用棉籤沾生理食鹽水輕輕擦拭,傷口照護得滿好的。毒蜂的螫針很短,約 0.2 公分,毒液只會破壞皮膚表層不會深入到皮下組織,因此只要沒有細菌感染,多半都會恢復得很好。半年後,我應邀到他們研究所演講,小女生輕快地跑到我面前,驕傲地微仰著頭開心跟我分享:「洪醫師你看!都沒有疤痕!」她臉上的皮膚看起來白皙光滑亮麗,真是令人欣慰。另一個蜂螫案例,則是發生在現役軍官身上。這位空軍軍官每逢假日都會回去鄉下幫父母耕作。有天在田裡鬆土整地時,發現田埂邊有一個大土堆,不假思索便舉起鋤頭往土塊敲下去。瞬間,裂開的土塊突然竄出一大群台灣大虎頭蜂向他衝來,他趕緊丟下鋤頭,往反方向逃跑。他一離開工作單位就直接回家,還沒來得及換衣服即下田工作,穿著皮鞋在鬆軟的農地上根本跑不快,受不了毒蜂攻擊的刺痛讓他踉蹌跌倒,乾脆整個人趴在田裡,抱著頭任虎頭蜂叮咬,直到爸媽發現後趕緊打 119 求救,轉到我們醫院急診。就醫時還穿著空軍軍服的他,主述除了頭痛、頭暈、肚子痛,就連屁股也感覺疼痛。我幫他把藍色軍褲脫下來,發現屁股上密密麻麻佈滿了大小被虎頭蜂螫傷的傷痕。最特別的是,他的左邊耳垂幾乎被虎頭蜂咬光,臉上及頭皮上也有不少咬痕,反而是軀幹上幾乎沒有被螫。換句話說,虎頭蜂會螫人體顏色較深暗的區域。雖然病人全身傷口粗略估計約有一、兩百個,不過其他症狀相對輕微,沒有溶血或橫紋肌溶解的問題,觀察一個晚上很快就康復出院。台灣大虎頭蜂雖然軀體大,但是蜂毒可能不含和黑腹虎頭蜂同樣的「致死蛋白」(Mastoparan), 因此較不容易帶來嚴重的傷害。黑腹虎頭蜂的螫傷威力就不同了。雖然牠體長僅兩到三公分,卻是最兇猛、毒性極強。其全身佈滿細小絨毛,腹部整個都是黑色為辨識重點。常在野外或山上於視野良好的高大樹上築巢,當人們接近蜂巢距離五公尺時,牠就會有攻擊行為。虎頭蜂常常是一整群出動攻擊人,因此被螫的也常是一群人。黑腹虎頭蜂的致死蛋白毒性強烈,遭遇蜂螫時,毒蜂會釋放警戒費洛蒙,引發大規模的蜂群攻擊行為。被多隻蜂螫到時,雖然每隻毒蜂毒囊內只有一、兩滴蜂毒,但若是一個人同時被多隻蜂螫到,其接受到的毒量仍有致死可能。至於,遭到多少隻蜂螫可能會影響到生命?在臨床上眾說紛紜,因為螫傷人的毒蜂數量無法認定,更難在病人身上算清楚螫傷數目,無法統一計算不同種的毒蜂毒性。事實上,不同種、甚至是同一種虎頭蜂的攻擊性和警戒範圍,與季節、環境溫度、氣候條件、地理位置、風向、外界刺激、氣味、族群大小等因素都有密切關係,因此,臨床上被螫後的嚴重程度差距甚大。另外,不是所有的蜂類都會主動攻擊人,很多蜂螫事件其實都發生在人類先靠近觸碰到蜂巢或蜂群,多數蜂類才會啟動自我防衛機制所導致。所以,在野外遇到蜂類在身邊飛行時,切記不要揮舞、拍打、驚擾蜂群,並且不要接近盡快離開,才是預防蜂螫最好的方法。虎頭蜂毒針毒液攻擊人的方式也會用噴的。曾被大量虎頭蜂攻擊的病人敘述:「虎頭蜂會從上面噴毒液,感覺很像在下雨;刺激性毒液噴到眼睛會痛到張不開,因此容易跌倒而跑不遠。」虎頭蜂毒液中除了一些毒蛋白外,還有組織胺和激肽 (Kinins) 等物質,會造成血管擴張,導致低血壓、頭暈、局部紅腫、疼痛及搔癢感,嚴重的話會出現胸悶、頭痛或肌肉疼痛等症狀。而這些毒素的致毒症狀都是非特異性表現,所以針對虎頭蜂螫傷沒有特殊解毒劑可以使用。治療上可以在局部傷口給予冰敷,以減輕不舒服感,也可以注射抗組織胺減輕腫脹及緩解搔癢。如果「兇手」確定是黑腹虎頭蜂,或是山徑樹上的毒蜂,應該盡速就醫並在急診觀察是否有橫紋肌溶解或溶血問題。如果病人出現明顯溶血現象又有橫紋肌溶解,建議即刻使用新鮮血漿置換術,以增加病人存活的機會。蜂螫傷 (不管蜜蜂或虎頭蜂) 還有一項嚴重的臨床問題,就是對蜂毒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僅僅一隻蜂螫就可能讓人致死。當出現全身性過敏反應時,我們的支氣管平滑肌會收縮,全身血管舒張,導致喉頭水腫,血壓降低、休克。這種緊急情況下,只有注射腎上腺素才有存活機會。但是因蜂螫導致的嚴重過敏性休克死亡發生速度非常快,往往來不及送達醫院,病患就已失去生命跡象。因此,如果還來得及就近送醫,可以在醫院或診所內直接注射腎上腺素和抗組織胺等急救藥物,爭取時間。在美國,專家建議養蜂人及郊遊、登山者,最好隨身攜帶可以治療過敏性休克的自動注射裝置 (如 Ana-Kit, Adrenaclick, Auvi-Q, Symjepi 或 Epi-Pen)。裡頭內含治療過敏性休克最重要的藥物 —— 腎上腺素,只要用手輕輕一按,藥物很快即可進入體內,以備不時之需可以自救。而台灣目前也有藥廠引進這種注射筆,不過屬於處方用藥,必須由醫師開立處方箋才能買到。還有一種延遲性的過敏反應,一般稱作血清病 (Serum sickness), 會在蜂螫後七到十四天產生。它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先經過一段較輕的急性過敏反應之後再發生。其主要症狀包括發燒、頭痛、淋巴結腫大、關節痛、皮膚起疹、蕁麻疹、蛋白尿、全身無力等;亦可能只出現螫傷傷口附近小範圍的紅疹。這種輕度的延遲性過敏比較常見,嚴重全身性反應的血清病在台灣則很少見。臨床上,血清病可以使用類固醇來治療,以減輕其對器官所帶來的傷害。由於這個病症的延遲發生,常常會被當成是單純蕁麻疹而忽略治療,患者應多加留意。防毒小知識 1. 每到秋天,一個蜂巢的蜂群總數會達到最高點。在居住環境擁擠的情況下,蜂群整體會變得暴躁,而秋高氣爽的天氣又是人們踏青郊遊的好時機,因此山上、田裡、野外或樹上很容易遭遇蜂群攻擊。為避免蜂螫,可遵循專家提出的預防方法:請專業人員去除居家附近的蜂巢。戶外盡量不要赤腳或穿拖鞋。戶外避免穿花色、深色或鮮豔色系衣服,盡量穿白色、綠色及卡其色系。避免使用香水、髮膠等含香料物品。戶外盡量穿長袖、長褲並戴手套。對蜂螫曾嚴重過敏者,應避免除草或採花。如遇到蜂群,應保持冷靜,慢慢移動。避免拍打或快速移動雙手,如無法逃離,可就地趴下並用手抱住頭部。2. 對蜂毒曾有過敏史的人,建議請醫師開立一、兩劑腎上腺素自動注射處方劑隨身攜帶。參與野外活動時,也可自備隨時備用。3. 蜜蜂屬膜翅目昆蟲,同一目的昆蟲皆可能有類似毒液,可以產生交叉過敏反應,最有名的例子為紅火蟻咬傷過敏,不能輕忽。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然後,你就中毒了:來不及後悔的毒物真相,跟著醫師秒懂食品安全、藥物危害、野外傷害、環境工災等致命毒害》, 創意市集出版作者:洪東榮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喝下摻有「氰化物」的提神飲料,不但沒有提振精神,還無辜斷送性命...... 用中藥「珍珠五寶粉」來調理養身,怎知卻愈吃愈無力,甚至雙腳癱軟不起...... 嘔吐不一定是食物、腸道問題,昏迷也不見得是腦中風,背後真兇其實是「一氧化碳」中毒引起...... 生活中致毒的原因很多,從吃下的食物、服用的藥物劑量、吸入的空氣、接觸的物品等等,都有可能因不當輕忽或過量而送命。潛藏的毒害危機遠超出想像,輕者可能造成器官傷害,嚴重者甚至可能枉送性命。從震驚社會的「毒蠻牛飲料」、「中藥鉛中毒」事件,到新聞經常出現的奪命悲歌「食物中毒」、「農藥傷害」、「一氧化碳昏迷」、「野外蛇咬蜂螫」、「工安意外」...... 跟著專業急診毒物科醫生一起重回毒害現場,帶你抽絲剝繭透過毒物鑑定,直擊一幕幕令人驚呼、不可置信的中毒真相!在分秒必爭的急救現場跟時間賽跑,做出正確解毒判斷,才有機會幫助病人在危急時刻脫離險境,撿回寶貴性命。
daily-weekly
借鑒馬來西亞的國家技術創新沙盒,促進創新拉力
歷時近一年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衝擊,馬來西亞正準備迎接防疫新生活的到來。面對此場戰「疫」所帶來社會與經濟模式的轉變,馬來西亞於 2020 年 6 月實施《國家經濟復甦計畫》(Pelan Jana Semula Ekonomi Negara, PENJANA), 希望從人民賦權、促進商業活動與刺激經濟發展 [1] 三大面向出發,協助馬來西亞當地企業 (特別是中小企業) 可從新冠肺炎影響下重覓生機。在《國家經濟復甦計畫》下,馬來西亞政府認為技術的投入也是經濟生產過程的一部分,因此,扣合技術創新與刺激經濟二者,推出《國家技術與創新沙盒》(Nation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Sandbox)[2], 並撥款 1 億馬幣,由科學技術創新部領銜馬來西亞全球創新與創造中心、馬來西亞國家應用研究開發中心與馬來西亞技術園區、馬來西亞技術開發公司、未來中心 [3] 共同推動。整體規劃上,以「協作」做為沙盒的核心精神,由各業管機關就在法律灰色地帶內運行的解決方案、或是現無明確法律規範之創新技術依其權限提供進行實證的安全空間,以利主管機關得進行法律框架的協調與檢視,形塑法規與實證同行的友善環境。由於計畫目標是希望加速創新產品及服務的商業化以振興經濟,因此,在技術成熟度上,創新技術必須具備技術就緒指數 (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TRL) 第 6 級 [4], 也就是具有原型 (Prototype) 並可在實際環境中進行展示,才可能進入《國家技術與創新沙盒》進行實證。至於在商業潛力上,則緊扣馬來西亞當下需求,優先以旅行業、教育、農業、製造以及醫療技術為擇選標的,依不同參與形式提供相應資金上的協助 [5]。馬來西亞期許未來可透過《國家技術與創新沙盒》, 為具備市場需求與技術可行性之創新技術挹注資金,並加速鋪設友善創新監管環境,最終讓沙盒中的創新技術得以合法落地及鼓勵政府採用。目前,《國家技術與創新沙盒》已確定啟動六案沙盒實證,分別是:綜合上述實證案特色,可發現相關創新技術在市場上確有高度需求,但當下卻似乏相關管理框架,而這也與我國政府目前施政上,欲採用創新技術卻苦無明確法規可茲適用之困境雷同。借鑑馬來西亞從需求面出發,以沙盒為樞紐,讓創新技術於安全空間實證,政府依循其實證成果,調適現行法規框架,確實可迅速達成法規修正與帶動產品成熟落地之訴求,有效緩解新冠肺炎衝擊所致傳統供應鏈中斷、零接觸經濟興起所帶來的問題。未來我國亦可從馬來西亞《國家技術與創新沙盒》精神出發,思考精進鏈結創新技術與政府施政需求之創新沙盒做法,構築我國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生態循環。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廣告 [1] Ministry of Finance Malaysia, PENJANA –Pelan Jana Semula Ekonomi Negara-Building the Economy Together, 2020/6, https://penjana.treasury.gov.my/pdf/PENJANA-Booklet-En.pdf (last visited Npv. 25, 11).[2] Nation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Sandbox, https://sandbox.gov.my/en/home (last visited Nov. 25, 2020).[3] BERNAMA.COM, NTIS terima 693 permohonan dari pelbagai sektor – Khairy, 2020/8/19, https://www.bernama.com/bm/news.php?id=1871852 (last visited Nov. 25, 2020).[4] NASA, 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 2012/10/29, https://www.nasa.gov/directorates/heo/scan/engineering/technology/txt_accordion1.html (last visited Nov. 30, 2020).[5] Nation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Sandbox,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s), https://sandbox.gov.my/en/faqs (last visited Npv. 25, 11).
daily-weekly
降低軍備競賽的疑慮,講究自己作主的學習歷程檔案,重質不重量!
隨著 108 課綱上路後,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也成為高中生未來要申請心儀的大學校系,可以提前運用於備審資料的來源,這份新上路的學習歷程檔案內容,更著重學生的學習動機、過程、心得反思與成果,希望透過檔案展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一無二的收穫與成長。而學習歷程檔案究竟是什麼?對學生而言,比起過去「一試定江山」的考試方法,逐年整理自己的學習成果,又有什麼樣的好處?或許,我們可以從學習歷程檔案必須包含的資料中,一窺端倪。識別學生個性與專長,及早探索自我熱情所在這份幾乎是可以識別學生本身「個性」「專長」與「熱情所在」的資料,主要分為四大項目,包含:在高三下向大學提出個人申請時,學生再撰寫「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以及「學習歷程自述」等,搭配從學習歷程檔案勾選的內容,作為備審資料提交給大學。這樣的內容設計,主要是為了能夠讓高中生從高一開始,就著手理解、整理自己的學習表現,並且從中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透過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希望可以改善過去高中生總是到了填志願前一刻,才慌張的發現「自己喜歡什麼都不清楚」, 盲目地跟隨同學、師長的腳步,甚至是用「分數」去尋找「可以念的學校」, 將自己的興趣、熱情、對未來的期許都拋諸腦後。在「作伙學 (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成果發表會時,計畫主持人台灣大學社會系林國明教授表示,學習歷程檔案注重的是學生探索自我的過程,透過與課程內容的串連、老師的帶領與引導,讓學生可以更快的走上生涯探索之路,協助他們可以更快的瞭解自己、確定未來目標。成果不是唯一,過程同樣重要!過去高中申請大學的備審資料項目,以及未來 111 年開始可以選擇從學習歷程檔案勾選出的備審資料,內容項目上其實基本相同,但經過整理歸納,並減少項目。而最大的差異是,更凸顯出學生學習過程、心得及反思,並著重在校內即可完成的內容。由學習歷程檔案產出的備審資料,更在意的不是各項學習的「成績」, 而是在這其中的學習感受,與其告訴大學教授,過去你多頂尖拔萃,不如詳實記錄學習的歷程,你在學校課程、社團活動、自主學習中得到了什麼。除了「結果」, 過程同樣重要。當然,過去有的爭議,現在也不會少。資源不平等、軍備競賽等問題,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確實也會有偏鄉學生認為,自己所能得到的學習資源、區域資源等等,都比不上大都市,進而擔心學習歷程檔案對自己的申請學校過程,造成不利影響。正因為相較成果,學習歷程檔案凸顯學生學習過程、反思及學習的特色,反而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受到激勵。林國明分享新北市八斗高中的案例,善用自己的地方優勢,透過校訂課程,深入當地老漁村訪問當地耆老,了解八斗子歷史,從他們的生命歷程裡面,找出地方軌跡,並繪成一幅幅繪畫,做成一本繪本叫做《梅好人生》, 最後交由海洋大學出版。透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即便沒有「競賽成績」, 但卻看得見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與成果,每份檔案裡,展現出學生跨越學科知識界線的能力,那些都是獨一無二的學習經驗,無法用錢買到。學習歷程檔案為教育現場帶來了改變,藉由定期定時的記錄與蒐集,學習歷程檔案引領學生探索,提早讓學生思考自己生涯志向與興趣所在,在升學時呈現自己的學習特色及凸顯自己的特質。學習歷程小檔案一次看懂!
daily-weekly
用戶體驗優先——玉山Wallet從支付延伸服務引領信用卡創新經營模式
打開批踢踢 (PTT) 熱門的 creditcard 版,輸入關鍵字「玉山 Wallet」, 馬上看到許多網友推文稱讚 「讓同業看不到車尾燈」、「根本是銀行裡的科技業」。這些讚賞並不浮誇,其來有自。五年前,當多數台灣人仍難以想像「手機也能當錢包」, 許多同業的行動支付服務進度也還處於「只聞樓梯響」階段,當時的玉山金控早就定調:行動支付會是未來顧客數位支付消費管理的入口。走過市場荒漠路,玉山 Wallet 的創新進行式現在打開手機掃描 QR Code 或用 NFC 感應支付,早已是許多人的日常,但 2015 年時的光景可非如此。當時 Apple Pay、Google Pay 和 Samsung Pay 尚未在台灣開放,業界許多人也被 Apple Pay 的卡號虛擬化技術 token 搞得一頭霧水時,這塊市場仍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荒漠」。而就在同年底,玉山金控率先推出 NFC 手機信用卡「玉山 Wallet」, 是台灣第一家 100% 由銀行自建 HCE (Host Card Emulation) 雲端虛擬化技術的產品。不只在行動支付及發展技術領先同業,玉山 Wallet 更突出的是,在用戶體驗上的持續著墨及投入,近年更透過卡片深度結合、高度客製化以及結合點數經濟,改變業界一般生態,引領創新,近期最亮眼的是領先業界推出「卡片管理功能」, 要透過數位賦能、將「用卡自主權」交還顧客。什麼意思呢?因為玉山 Wallet 從顧客的「用卡」需求出發,打造三大創新體驗:走過市場荒漠路,玉山 Wallet 透過創新實現「我的卡片怎麼用、我隨時自主決定」的數位賦能主張,從支付延伸服務、引領信用卡創新經營模式,也帶動業界逐步跟進。想讓顧客愛用?回到初心,做自己喜歡、愛用的行動支付 App 以「顧客為中心」大家都在談,但是否真的能做到位並持續實踐,又是另一回事了。作為市場先行者,玉山清楚認知創新來自於持續的瞭解顧客需求並解決顧客的痛點,因此,看似簡單的「用卡自主權還予顧客」, 背後其實有一套屬於玉山的「回歸初心、顧客賦能」哲學。一旦回到金融服務的初衷,就能從顧客視角看到需求和痛點。因此,玉山 Wallet 的開發團隊除了給更多年輕世代主導與發揮空間,團隊也相信好的產品 (服務) 本身就是一種行銷,也不斷以共同目標相互提醒:「我們不只是金融從業人員,更是金融消費者,因此要作自己喜歡、也愛用的玉山 Wallet。」然而,一個團隊內畢竟有那麼多成員,張三的靈丹或許是李四的毒藥,究竟要如何定義「自己喜歡、也愛用」? 答案是:不需找出共同定義,只要「賦能」予消費者並時時回歸解決顧客痛點的初心,數位服務就會愈來愈接近顧客心中的理想產品,長期就能創造客我共贏的價值。行銷之父 Philip Kotler 在 《行銷 4.0》著作中指出:玉山也認為,金融產品和服務應該是根據市場變化的進行式,透過科技結合數據、社群共創參與,時時按照市場與顧客需求變化演進,以開發不同型態的產品服務。手機就是玉山卡,生活就要玉山 Wallet 玉山 Wallet 是集支付、生活與金融為一體的數位平台,以顧客為中心,持續創新,現行玉山 Wallet 已與卡友用卡旅程高度連結,未來將持續發展具特色與差異化的服務模組,以支付為軸心串聯更多生活場景、把服務嵌入合作夥伴場景中,持續完整顧客於消費生活中所需的用卡服務。經過五年深蹲打底,從支付錢包到卡友必備 App, 玉山 Wallet 不僅已累積百萬用戶的支持,更持續榮獲如 2020 年《財資雜誌》(The Asset)「最佳數位錢包專案獎」、金融界奧斯卡第十屆菁業獎「最佳消費金融獎 (特優)」等國內外指標機構獎項的肯定。
daily-weekly
當Aston Martin遇見Lenovo ThinkPad P1——追求專業極致讓兩者一拍即合
當兩家公司擁有共同的理想與執著的信念,一拍即合就能再創事業巔峰。英倫跑車品牌 Aston Martin 品牌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堅持打造極致的公路跑車,近期更將事業版圖擴展至跑旅,傳達求新的企圖心。面對新世代智能駕駛與車聯網趨勢,Lenovo 以專業、嚴謹的態度,協助百年品牌面對資訊浪潮,雙方共同擁有追求卓越的信念,亦是深化合作的中心思想。Aston Martin 與 Lenovo 強強聯手即使你不了解 Aston Martin, 也一定聽過「馬丁頭」的車頭設計,這是 Aston Martin 的設計語彙,車身前方依據水箱蓋造型形成「凸」字形狀,傳承百年歷久彌堅的經典造型,現代造車講求精準無暇,大量導入電腦輔助設計 (CAD)、電腦輔助製造 (CAM), 甚至車身外殼風洞實驗也無須打造一台真實的汽車,僅須將車身資料匯入風洞模擬軟體即可;至於日趨嚴謹的環保法規,更能透過電腦模擬引擎設計變化,快速得出變更後的結果。追求卓越極致的 Aston Martin, 與電腦解決方案領導者 Lenovo 擁有相同的信念。Lenovo 成立於 1984 年,業務橫跨電腦、伺服器、平板電腦、手機,其所打造的工作站電腦不僅擁有非凡的運算性能,更具備長久運作的優秀穩定性,讓 Aston Martin 所打造的每款跑車,從設計之初即可釋放工程師的大膽想像,到製造階段確保每個零件品質的完美無缺,將精品般的跑車交付至客戶的手中。ThinkPad P1 Gen 3 - 賽道上的行動工作站透過 CAD、CAM, 讓工程師能夠在辦公室內盡情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並交由 Lenovo 工作站進行運算;Lenovo 工作站所擁有的高效能與穩定性,節省工程師等待完成專案變動或是測試驗證的時間,讓 Aston Martin 團隊能夠嘗試更多的可能性,更節省實際賽道野地驗證前的工作時數。桌機型工作站或是機架型工作站的效能雖好,卻需要一個穩定運作的工作環境,前線人員於實際賽道或野地公路驗證設計、收集資料時需要更輕量化的解決方案。Lenovo 整合 Aston Martin 所需的強大效能,以及商業環境所需的穩定堅毅,再加上輕薄易攜的碳纖維機身,ThinkPad P1 行動工作站就是不二之選。Lenovo ThinkPad P1 Gen3 已來到第三代,僅 1.7 公斤起跳的重量,讓 Aston Martin 團隊隨時隨地取得所需的高效能運算資源。除此之外,ThinkPad P1 Gen3 除了擁有最為先進的硬體配備,更預留未來因應業務、運算提升需求所需的擴充能力。相較於高效能個人電腦,ThinkPad P1 Gen3 於設計工作時能夠提供快上 30% 的性能表現,CAD 工作更能夠快上 50%; 內建的專業繪圖卡,能夠讓使用者取得 350% 以上的 3D 繪圖資源。ThinkPad 長久以來於商務的堅毅、耐用形象,亦傳承於 ThinkPad P1 Gen3, 讓 Lenovo 工作站相較其它競爭對手,穩定性多出 20%。追求極致、永無止境 Aston Martin 研發多年的 Valkyrie, 擁有 1 顆 6.5 公升 V12 引擎,堪稱地表最強自然進氣引擎,ThinkPad P1 Gen 3 可選配 Intel XeonW-10855M 處理器或 Intel Core i9 第十代處理器 。顯示卡最高可選配到 NVIDIA Quadro T2000 Max-Q Design, 提供令人驚豔的 3D 繪圖能力。Lenovo 行動工作站搭配 NVIDIA 顯示卡,打造強大至極又輕薄短小的解決方案,享受極致的創意自由,輕鬆處理複雜的資料集,互動式渲染高擬真影像。如同跑車提供客製化內裝服務,ThinkPad P1 Gen 3 的硬體擴充能力亦相當豐富,記憶體最高可擴充至 64GB 容量。儲存 (Storage) 也是採用 PCIe NVMe 介面 SSD, 更是一口氣直接提供 2 個 M.2 2280 插槽,有如超跑內裝般豪華。連結性同步提供最新支援 Wi-Fi 6 無線網路卡和 Thunderbolt 3 Type-C, 在外利用無線網路順暢連接,回到辦公室則可透過高速有線傳輸立即同步資料,或連結其它螢幕、網路、外接裝置等。在外工作更需要的是安全性,ThinkPad P1 同步提供指紋辨識器與紅外線攝影機模組,可搭配 Windows Hello 生物辨識確保資料安全。另外,Lenovo 工作站更內建 Lenovo Performance Tuner (LPT) 效能調校軟體,能勾根據客戶實際運作的應用程式,調整並釋放硬體運算潛力,有如 Valkyrie 的油電動力讓馬力提升至 1160 匹。因應辦公生活的變化,更需要一台隨時能夠帶著走的強勁筆電,Aston Martin 擁抱資訊浪潮,與 Lenovo 締結工作站夥伴,並以 ThinkPad P1 Gen3 為賽道、公路測試團隊提供行動運算效能,更因辦公室以外的環境變化劇烈,更需要 ThinkPad P1 Gen3 所擁有的可靠性,在關鍵時刻發揮所長。由 Lenovo 精心打造的工作站與 ThinkPad P1 Gen3 行動工作站,正是 Aston Martin 所追求的電腦版極致超跑,這兩家廠商也因擁有共同的價值觀,讓品牌經營持久淬鍊,以強大的內在應付當今多變的世道,可靠的行動運算讓使用者隨時隨地獲取強勁效能。
daily-weekly
GARAOTUS應用AI-HPC技術推出基因解決方案 與intel及Advantech合作為後疫情時代點燃一道曙光
資訊及通訊科技市場研究公司 Mind Commerce 指出,到 2025 年,全球高效能運算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簡稱 HPC) 市場總額將達到 49.3 億美金,2020 年至 2025 年間將以 8.8%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但 2019 年底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直接影響了各產業的資本投入,唯獨在醫療與 AI 相關產業,以及國家級研究單位卻逆勢加碼更多的預算。GARAOTUS 就是這樣的一個品牌,在全世界各種產業處於逆風下,靠著深厚的 AI 雲端服務架構和 HPC 等專業技術,提供各產業高度整合的分散式運算架構與集中化的管理模式,持續為跨國的大型企業提供服務,因此在後疫情時代仍能站穩腳步。憑著高度領先的技術,GARAOTUS 早已把版圖拉至全球市場,其超前佈署多年的成果,讓後疫情時代有更多的國際企業紛紛成為合作夥伴,享受到 AI、HPC 技術為企業帶來的效益。讓國際夥伴青睞的 HPC 關鍵技術 AI、HPC 或 Cloud computing 等技術已經不是新名詞,為何可以一直受到國際大廠的青睞呢?GARAOTUS 資深架構師張皓欽提到:「GARAOTUS 將整體架構分為三大關鍵技術,分別為 AI Computing、HPC Service、Cloud service, 此三大技術區塊不但能獨立提供服務,也可以配合 GARAOTUS Cloud Platform 整合三大服務區塊,提供客戶集中化管理平台。」過去我們所知道 AI Computing 的特色之一,就是伺服器設備含有 GPU 卡片,而現今 GPU 相關技術的主流是以 Nvidia 為領導廠商,透過其軟體套件與程式語言實現 Deep Learning 與 Machine Learning 的環境,但 GARAOTUS 了解 AI Computing 使用的場景與傳統 HPC 的差異,如以往 NLP 與圖檔的深度學習等,採用 AI Computing 的架構即可得到解決。過去 HPC 架構是單純以多實體機器堆疊出來的平行運算環境,由於技術的發展以及 x86 設備與 CPU 核心數持續突破,新型的 HPC 架構已經打破傳統思維,納入 Cloud 與 Container 技術做為高彈性 HPC 的根基,注入了 HPC as a Service 的更多可能性。GARAOTUS 技術顧問張世杰提到:「2014 年全球還在爭相發展雲端技術時,從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到 Platform as a Service, 再到 Software as a Service,GARAOTUS 的團隊負責人薛聖傑就已嗅到雲端發展趨勢,催生出第一代的 GARAOTUS Cloud Platform 收容雲端服務。」至今,GARAOTUS 更進一步整合出 Cloud Orchestration, 讓新一代的 GARAOTUS Cloud Platform 能夠將各種雲服務在這個平台上展現出最高效能。GARAOTUS 也依據過往實戰經驗,加上未來技術及應用趨勢,歸納出 Cloud Orchestration Flow, 這足以滿足全球相關產業需要的服務流程,從一開始的資料收集,或是來自於 IoT、客戶既有的 BigData 資料集開始著手,協助客戶解決 AI Service 資料分析建模的底層系統架構,並且可利用 HPC 的環境模擬出不同的情境與應用,搭配 Cloud 中的 IaaS 服務作儲存及小型應用程式演算,接著提供使用人員使用自動化部屬研發應用的資訊系統,以及建議客戶提供出演算出來的模型服務化,讓客戶的每個元件環節都有機會成為 X as a Service, 即「一切皆服務」為目標。斐然的成績與國際夥伴成功案例在此波疫情下,AI 應用在醫療產業的未來發展上需求極大。根據調研機構報導,AI 醫療的市場規模在 2018 年已達 22 億美元,預估到 2024 年有望達到 170 億美元。國際間已將 AI 應用在精準醫療、預防醫學、臨床試驗等面向,各國醫療 AI 競賽已如火如荼地展開,國內許多醫療機構也正積極部署,大數據和雲端技術將帶領健康產業進入數位化與智慧化。台灣擁有世界名列前茅的醫療體系,並持續累積大量的醫療資料,如何善用這些資料,在醫療領域創造更多突破,加速醫療應用的發展,是現今台灣醫療界所面臨的挑戰。GARAOTUS 資深架構師林玫妏也針對快速成長的基因組市場提出了看法:「GARAOTUS 與 Intel 和研華合作,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和部署服務。GARAOTUS 與英特爾攜手合作的基因組分析解決方案,是利用英特爾技術和 Broad Institute 的基因組分析工具包 (GATK) 來加速基因組分析。GARAOTUS 的 AI-HPC 技術加快了基因組部署的工作流程,整體性能提升包括 BWA 性能提高了 75%。基因組學的日益進步為了解人類疾病的研究打開了新的大門,也為逐漸創新的精密醫療提供更快的數據資料。然而,基因組測序每年會產生數百 PB 的數據,研究人員和科學家需要及時分析這些大量數據的工具,才得以深入了解疾病和可能的治療方法。張世杰處長也分享了在醫療領域的實際客戶案例,談到「台灣醫療的研究團隊擁有強大的實力,但過往常發生雖有領先的研究發現,卻被國外搶先一步發表的遺憾,這主要是礙於內部運算資源的不足,無法快速產出成果;且院內各實驗室研究資源各自獨立,無法有效地交流與運用。有鑑於此,客戶決定投入大筆預算,朝向世界級 AI 醫療研發中心佈局。」接著張處長更提到,「我們為客戶打造 GARAOTUS Cloud Platform, 整合醫療體系內所有研究資源,提供可讓多個實驗室集中運算的工作環境,讓研究人員專注於高強度運算及生醫人工智慧開發,並支援影像分析、大數據分析等研究需求,尋求能將 AI 大數據分析與運算功能發揮到極致的最佳解決方案。在架構上除了考量未來運算及儲存擴充成長外,也針對專案資料的保護,規劃了異地備援及資料備份防護機制,並在網路和資安上做全面性的設計考量。」據了解,這個龐大且具指標性的醫療投資案吸引了各家資訊大廠參與競標,競爭非常激烈,最後僅有幾家廠商進入「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 簡稱 POC) 階段,然而許多國際大廠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大多是訂製化產品,或是臨時組成的客製化系統,相較之下,GARAOTUS 團隊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已是成熟運作的平台,可提供客戶所需的客製化服務,也完善考量到客戶的整體架構規劃與未來發展應用,這也是為何許多國際企業會爭相與 GARAOTUS 團隊展開合作的原因。談及 POC 的過程,張世杰處長不禁提高音量說:「由於各個實驗室的資源分散,我們團隊必須到各大實驗室進行訪談,協調出客戶所提三大驗證題目的應用場景。當時我們將某個演算法用於 GPU 伺服器執行後有相當大的突破,原本在 CPU 伺服器環境中要執行 200 個小時,改用於 GPU 伺服器執行後只需不到 40 分鐘,提升了 300 倍以上的效率,客戶對此成果相當滿意。」三大理由讓企業與 GARAOTUS 早一步「與速巨進」雖然 GARAOTUS 是個全新的雲端平台技術團隊,其服務宗旨 Moving Your Cloud Forward, 看得出持續發展並深化技術的決心,而「雲端之上,與速巨進」這八個字,也充分表達其攜手國內外夥伴一起在最艱難時刻往前行的使命感。GARAOTUS 在虛擬化、Cloud Computing、BigData、AI、Container、Edge Computing、Cloud Service 和 Cloud Native 多元化平台應用等市場深植多年,發展出「GARAOTUS Cloud Platform」的關鍵優勢也成為各國際大型企業選擇的理由。首先,平台擁有高度系統整合功能,若企業面臨有整合 AI Computing、HPC Service、Cloud service 等技術需求時,直接使用 GARAOTUS 的產品與服務將是最快、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其二是,GARAOTUS 的產品與服務是讓客戶快速擁有服務化資訊系統的最佳選擇,讓管理下的軟硬體資源展現最佳效能與效益,使客戶大幅降低投入建置時間及成本。最後一項則是能讓資訊或技術人員快速上手,降低學習時間,因此平台已將複雜的機制去蕪存菁,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一般使用者也能輕易上手。雲端應用服務在全球迅速普及,帶動相關技術推陳出新,GARAOTUS 團隊在 AI 雲端技術及 HPC 領域前導技術領先業界,無論是對抗疾病、開發藥物等計畫,此技術都能讓各類的研究單位擁有更先進的武器,在醫療學術產業發揮更大的競爭力,進而促使台灣的 AI 醫療在國際發光,也可謂是另一種的台灣之光。本文章由「精誠資訊」提供。想了解更多的 GARAOTUS: 官方網站:https://www.garaotu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araotus-103359104865116/ Linkedin:https://lihi1.com/eAlv8 Twitter:https://twitter.com/garaot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garaotus_official/?hl=zh-tw
daily-weekly
靈獸出閘——二輪大軍蓄勢待發,後疫時代SYM線上車展秀肌肉
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雖然防疫有成的台灣現況不錯,但疫情持續延燒的歐洲卻迎來第二波高峰、甚至重啟封鎖。防疫期間,大型活動停擺,機車大廠三陽 SYM 乾脆獨步全球推出線上車展,既然最新研發的產品去不了米蘭,那就把它們「送到」 車友面前,一次看個夠!「面對風暴來襲,我們可以蟄伏、等待,但不可不作為!」在一對一的訪談中,三陽工業 SYM 董事長室經理吳奕成口氣溫和、眼神卻很堅定。他說:透過這場世界首發的「Limitless 玩樂無界」線上車展,我們鞭策自己腳步不停歇,就算現在暫時賣不了車,鼓動車迷熱情與溫度的那把火也不能滅。零接觸線上車展,靈獸新物種重磅現身嚴峻疫情加上邊境管制,讓全球車迷們無緣國際米蘭車展 (EICMA)。一年一度、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米蘭車展是全球機車市場最重要的展演舞台,也是各大車廠取得車迷、媒體對自家產品反饋最直接的管道,停辦一回等於少了最新火力展示的機會。也因此,三陽 SYM 決定主動出擊,透過網路將旗下最新車款、概念科技直送世界各個角落,在虛擬實境的互動中演繹新銳科技,向全世界大秀肌肉與品牌未來動向。此外,因為台灣抗疫有成、社會運行如常,在謹守防疫的狀況下,三陽 SYM 特別在台北舉辦全球唯一的 Limitless 概念車實體發表會,立足台灣向世界發聲。本次車展主秀也是最受矚目的當屬 BT-series 靈獸系列新作 KRN-BT (麒麟), 延續 FNX-BT 及 DRG-BT 揉合中西美學的 Art-Fusion 設計語彙,並邀歐洲知名設計公司 KISKA 跨刀合作,在文化、美學乃至於產品定位上拉扯衝撞,激盪出豐富多元的跨界概念。植入倒立式前叉、雙三角台、外裸式防撞桿及 SYM 獨家的三零科技,KRN-BT 匯聚各項科技好料於一身,架構出適應全地形的高強度與穿梭靈活的操控特性,山、城之間盡情探索,跨界玩很大。吳奕成說:KRN-BT 在設計上突破過去的侷限思維,本身就是個揮灑創意的大平台,透過高度模組化設計,讓消費者不受限地發揮想像,大秀個性與自我風格。「世界上不會有兩台一樣的 KRN-BT, 每個 KRN-BT 車主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是 SYM 賦予 KRN-BT 這款新靈獸的重要使命。3 輪電車、科技大羊重砲齊發,綿密火網鋪天蓋地除 KRN-BT 外,多款概念車及海外市場新車也同步現身,其中針對商用市場推出的電動概念車 EF3 更是現場人氣超夯,獨特的前 1 後 2 三輪配置,搭配風鏡結合頂篷一體化設計,再連接後頭的儲物箱一氣呵成,整體視覺協調、毫無違和感,更提供商業使用者全天候條件騎乘。其他科技亮點還包括後視無死角的電子後視鏡、搭載具優異充、放電性能的鋁電池及最新快充技術等,極適合著重安全、高效的綠色商業運轉,以當前暢旺的物流趨勢,EF3 將可望成為宅經濟興起下的綠能先鋒軍。而 Maxsym400 與 Joymax Z + 是 SYM 大羊家族最新成員,延續旗艦雙缸 Maxsym TL 在海內外市場供不應求的氣勢,SYM 將透過這兩台生力軍持續發揚火力,更新高、中階及入門級重車產品線。Maxsym 400 承襲車系基因,並注入最新科技元素,一舉提升 400 級距的操控靈活性,再加上 TCS (循跡防滑控制系統)、Keyless (智慧免鑰匙) 等科技一次到位,要讓車迷升級有料、進化有感。此外,應對歐洲許多市街上凹凸石板路面的大輪徑車款,三陽 SYM 同樣有重兵部署。本次改款的全新 Symphony ST 搭載 16 吋大輪徑,在歐陸的市集大街小弄穿梭皆具自在從容。升級的動力系統除對應更嚴苛歐洲五期排放法規外,全車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包含燈具、儀表、車架性能等。在競爭激烈的歐洲大輪徑市場中不斷提升戰力,維持卓越口碑。 傾聽消費者聲音,創造無可替代的品牌價值面對後疫情時代,三陽 SYM 一甩國際疫情籠罩陰霾,發揮創意推出 Limitless 線上車展,以突破框架的創新思維拉近與消費者間的距離,並透由 BT 新靈獸 KRN-BT、EF3 電動車、大輪徑、單 / 雙缸大羊等多款新車展演,從實用到奢華、入門到頂尖,以豐富多元的產品選擇交織出綿密火網,對應不同客層級距需求,並展現 SYM 穩健宏觀的戰略佈局。而在疫情發展尚未明朗、市場銷售未能完全施展的狀況下,三陽 SYM 也將持續透過虛擬或實體的管道與全球消費者接觸。台灣方面,則期望在售後服務上做得更好,同時在體育賽事的贊助、校園巡迴、慈善公益活動等持續加強力道。除了販售機車以外,三陽 SYM 更希望做好應盡的企業社會責任、回饋給這片土地。☞SYM Limitless 線上車展:https://sym-online-exhibition.com/SYM KRN-BT 設計特寫圖:
daily-weekly
《非殺人小說》:李桐豪X孫梓評〈Drive My Car〉掏心對談——紀念品是比體重更要小心控制的東西
文:李桐豪附錄【Drive My Car】孫梓評 X 李桐豪的開車閒聊一九七六年生於高雄。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 著有散文集《除以一》、《知影》; 小說《男身》、《女館》; 詩集《你不在那兒》、《善遞饅頭》等。現任職於《自由時報》副刊。記者、紅十字會救生教練,經營老牌新聞台「對我說髒話」與同名臉書粉絲頁。OKAPI 專欄「女作家愛情必勝兵法」、「瘋狂辦公室」作者。曾以《絲路分手旅行》曾獲二〇〇五開卷美好生活推薦,《非殺人小說》獲林榮三小說二獎,《養狗指南》獲林榮三小說首獎、九歌年度小說獎。另有散文集《不在場證明》。(前略) 6. 頭城,沿北部濱海公路前往壯圍孫:你旅行有沒有一定要做的事,或某種儀式感?李:沒有欸。如果有一定要做的事情,不是把自己綁住了嗎?孫:讓自己悠閒是最重要的?李:沒有非得怎樣不可。這樣人生會比較輕鬆一點吧?孫:所以你的旅行如果得到什麼,是會讓那趟旅行加分的?李:不期不待,沒有傷害。孫:有些人旅行是因為有離開的騷動,有些人是被曠世美景或美食或帥哥美女療癒。你都沒有?李:應該是在陌生城市建立一種跟你原來生活一樣的節奏吧。孫:這不容易。李:比方說,第一個晚上就先去超市,對它的物價有一個基本了解,可樂多少錢,櫻桃多少錢,一盒冰淇淋多少錢。孫:可樂是你衡量世界的幣值嗎?李:至少會知道這城市是高貴或平價的,你高攀得起或配不上它。我想到我的儀式感了,如果我去日本就會去買洋芋片跟明治乳酸飲料。孫:去巴拉望怎麼辦?李:巴拉望可以買小老闆海苔,德國可以買 HARIBO 小熊軟糖啊。孫:所以你有散落世界各地的情婦,你會在抵達的時候,把它們召喚出來。李:一種小小的甜頭,總結來說就是食物吧。孫:得到這個小甜頭就滿足了嗎?如果你是個人旅行,大概很難衡量得失。但如果是旅行記者,總要拍到一個大景或跨頁照,才能交差?李:如果是旅遊記者,出門前還要找 IG, 找漂亮圖案,看明信片,你要把那個城市最漂亮的風景給拍下來 —— 我發現如果出差自己帶著相機,跟有攝影同事一起去,寫出來的文章完全不一樣。如果我得自己拍、自己寫,文章會充滿很多視覺描寫,顏色,風景,更多形象的描述;如果有攝影記者,我的文章會比較往內探索,也許會更有心力描述城市的氣味,聲音,或是人與人之間的攻防互動。孫:視覺就比較關閉了。李:對啊。我私下旅行,幾乎很少拍東西,或只拿手機聊備一格拍一下。孫:當你降低視覺,你感受異地的方式是什麼?李:當一個好奇的人吧。旅行是少數可以讓你恢復好奇心的狀態。人在旅途中,感官一定比在熟悉的城市中更開放,那裡有你不懂的語言,你不懂的城市,你不懂的城市運行規則。所以旅行時你會是一個比較年輕的人,因為感官都打開了。7. 從廍後路向右轉,進入壯濱路一段,繼續走宜 23 鄉道孫:你不會很嚮往一個人出發嗎?李:會啊,如果我一個人旅行,就會嚮往有冒險感覺的。孫:比方說哪裡?李:我離開《壹週刊》, 給自己的畢業旅行,從泰國進龍坡邦,沿湄公河逆流而上,到清邁。孫:為什麼選那裡?李:就覺得那是一個很棒的地方,我願意再去一次。我第一趟去是從泰國搭火車,陸路,到邊境下車,有接駁車,載你通關,行禮如儀把該辦的事情辦一辦,出了海關,有各式各樣的三輪車,可以載你去想去的地方。寮國龍坡邦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山城,很多小乘佛教寺廟,又是法國殖民地,所以有許多小巧可愛的洋房。孫:你會不會覺得,雖然你很怕熱,但人格特質某一種核心,很像那個地方的人?李:熱帶人?孫:好像不是。李:那你不覺得我像芬蘭人?孫:為什麼?李:很冷漠。孫:我覺得你沒有。你不要製造假象。李:芬蘭人不喜歡跟人社交。如果冬天都是永夜,可以不用出門,就在家裡。孫:你會發瘋。李:我一直喝酒就好了。孫:想像自己需要那個處境,跟真正身在那個處境是不同的。李:至少我願意想像,願意對那個想像付出努力,不覺得是一件好的事情嗎,現在的人連想像都懶了。8. 靠左以繼續行駛光榮路孫:你是一個會買紀念品的人嗎?李:偶爾吧,一些古怪的 T 恤或有趣的香皂。孫:不會惦念著要得到一個有形的存在?李:一定要不占空間。紀念品是比體重更要小心控制的東西,就算只是一把梳子,那個背負感是非常明顯的。孫:你去過那麼多地方,有沒有買過什麼,是你真的很喜歡,也還在你現在的生活裡,帶給你樂趣的?李:我在尼泊爾買過一個頌缽。那時去一個店,店家會問你的生日是幾月幾號,算出你的守護神是什麼神,所以你應該適合哪個頌缽。孫:為什麼買頌缽?頌缽可不是一把梳子欸。李:旅行總會有鬼迷心竅的時候啊。那個國度或那個市集的氣氛吧。不管你再怎麼清心寡慾,總有一個你對這城市意亂情迷,以為自己買了什麼東西就可以擁有它的妄念吧!孫:所以,真正讓你意亂情迷的 (不是頌缽) 是尼泊爾吧!李:應該是吧,穿越那種曲曲折折的巷弄,空氣裡都是奇異的香料味道,鑽到一個舖子裡面去 —— 孫:那舖子的說法又深得你心。李:因為頌缽是拿來療癒的,透過聲波,類似按摩,擺弄你的身體。孫:你有被擺弄嗎?李:好像有喔。然後買很多茶葉吧。孫:把頌缽千里迢迢帶回台灣後,你有好好玩弄它嗎?李:就放遙控器,放水果啊。孫:太哀傷了吧。那不是頌缽的功能。李:對啊,它不再是一個唱歌的碗。孫:瑜伽班同學幫我們做過頌缽按摩,真的很棒。李:那都是一次性的 —— 再怎麼熱烈的吻,後來你也會覺得索然無味。孫:這是你的愛情觀?李:這是宇宙的物理現象。9. 往北走純精路一段孫:對你來說,旅行有同義詞嗎?李:旅行不就是人生嗎?生活會遇到的事,旅途也都會遇到,壞天氣啊,交通不好啊。孫:這樣為什麼還要去旅行?活著不已經是一趟旅行了?李:旅行給你的安慰更直接啊。10. 進入礁溪鄉,經過礁溪包子、饅頭專賣店後向左轉孫:你在《不在場證明》裡用推理小說的關鍵詞來包裝了這整本書。推理這件事的樂趣是什麼?李:人生很需要推理啊。考究一個政治人物講了什麼廢話,一個明星醜聞的時間點有沒有錯誤?人設崩壞,誰是兇手?我們活在一個推理語言的世界,只是不一定有人會死掉。上雪隧了?孫:要上高速公路了還沒到雪隧。並不是非要活成一本推理小說,但你覺得推理是日常就會發生的?李:解謎,揣測,說謊。孫:你是長期推理小說讀者?李:我沒有資格說我是一個忠實的推理小說讀者,如果真正被某作家圈粉的推理小說愛好者,是可以講出一個系譜,風格流變,該小說作者在推理區塊中代表的位置。孫:確實你的書中,有頗多篇,是先有一個小說文本對當地的描述,你拿來做為抵達該地之後的對照,說起來,是一趟又一趟的文學旅行。李:我直覺這樣是很好切入的點,我願意把它捏成這個樣子。人一定也是看自己籃子裡有多少菜,判斷可以炒出什麼料理。孫:你完成每一個作品,是先把骨架都疊好了,才去長血肉?還是邊做邊摸索?李:小說的話,我都是先想最後一個句子:那個謎語的答案。才回頭去創造開場,思考怎樣從開場走到結束。(文未完) 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非殺人小說【影集小說限量盒裝文字破案版】》, 新經典文化出版作者:李桐豪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非殺人小說》小說 (文庫本,10.5*15cm): 台灣插畫家達姆為本書特別繪製插畫,做為展開的全書封。小說本身製成輕巧易閱讀的文庫本,暗示著能隨時攜帶的懸疑殺意。特別收錄【李桐豪 X 孫梓評〈Drive My Car〉一萬字掏心對談】: 談創作、談經歷、談寫字的 18 個問答。《非殺人小說》影集劇照明信片 (一組三張,10.5*15cm): 唯一授權印製!一次收藏劉冠廷、隋棠、王淨等精彩留影。李桐豪給讀者的一封信:暗藏的、沒說的、耐人尋味的...... 讓作者手寫告訴你。精美紙盒 (16.5*12*3cm): 以故事象徵物專屬設計,高級卡紙防刮印製,讓你妥善收藏所有限量好禮。張先生跟張太太結婚多年,兩人的愛情早已失溫。 某日,他們的鄰居,一位空姐被發現陳屍於自家中。 背部、胸前多處刀傷,還是密室殺人案!殺手是誰?所有住戶都有嫌疑?!然而,過了幾天,張先生忽然看見他太太穿著和死者同樣的一雙紅色威靈頓靴...... 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星期三,猴子去爬山;星期四,猴子去考試;星期五,猴子去跳舞;星期六,猴子去斗六;星期七,猴子刷油漆;星期八,猴子吹喇叭;星期九,猴子去喝酒;星期十,猴子死翹翹。張先生問:「你不覺得這隻猴子很虛榮嗎?一個星期的開始就把錢都花在新衣服上,肚子餓,要考試了書也不好好念,前一天還去爬山,成天玩樂酗酒,然後就死掉了。」張太太應道:「所以這是一隻虛榮的猴子,過勞死掉的故事?」不!黑鍵、白鍵,黑鍵、白鍵...... 這是個 —— 密室殺人,而且是雙重密室的 —— 非殺人小說。「掛在網上這麼些年,無論被當彼得。帕克或蜘蛛人,我都不在乎。可四月陪父親去醫院化療,心想,我也該做點事讓爸媽開心了,這是參賽初衷。謝謝小夢狗的指點。也謝謝咪咪,我到底是為你殺了人,如此,我們就成了唐澤雪穗和桐原亮司。」—— 李桐豪 林榮三文學獎得獎感言「這篇小說讓人驚喜。人生經常會發生很多事情,看似有其邏輯章法 —— 比方當小說裡死了一個人,我們原以為作者要談的是殺人,讀下去才發現是另外的命題:我們自己的人生不完全、只好偷偷摸摸模仿別人的生活。這樣的題目,從來沒人寫過。雖然因為篇名有『殺人』二字,而生出奇怪的懸疑感,但這篇小說真正要說的,卻是我們自己人生的缺憾。」—— 南方朔 評審評語
daily-weekly
報紙連環漫畫史:充滿政治性、批判性,可以自由地創作、自由地發表
文:王佩廸日本、台灣報紙漫畫的出現在幾乎所有漫畫都需透過數位化才能讓大家看見的今日,就算是有紙本漫畫出版,仍要透過網路平台進行行銷,甚至直接在網路上連載,才能讓習慣數位閱讀的讀者們認識新作品。科技發展雖便利,但仍不禁讓老派讀者們更加執著於紙本閱讀媒介的物質性與時代感!正因為了解漫畫閱讀載體的變化對漫畫形式的影響,因此想以此文細數過去那些靠不同媒介而被看見的漫畫,特別是 19、20 世紀間大眾最容易取得的媒介 —— 報紙 —— 上面的連環漫畫 (comic strips)! 若要追溯漫畫早期的發展歷史,可從不同國家視覺文化傳統來切入。以日本為例,日本平安時期留下的繪卷《鳥獸人物戲畫》常被稱為日本最早的漫畫,江戶時期木版和銅版印刷技術造就了大眾化的浮世繪,還有被稱為漫畫前身的黃表紙 (Schodt, 1983)(註 1), 到了幕末、明治初期,報紙則成了重要的大眾閱讀和資訊來源,甚至為了啟蒙人民,日本知名思想家福澤諭吉創辦《時事新報》, 並首次在日本報紙上刊載漫畫,1902 年甚至開啟「彩色印刷的週日版漫畫專欄」:《時事漫畫》, 由漫畫家北澤樂天主筆。在這漫畫專欄中,除了承襲西方諷刺畫 —cartoon (英)、caricature (法) 的傳統,以圖文針貶時事之外,北澤樂天還連載了許多連環漫畫 (コマ漫画), 其中包括 1928 年開始連載的《羽音子小姐》(とんだはね子嬢)(圖 1), 以六格漫畫 (2 欄 3 列) 為一個單元的彩色連環漫畫格式,描述著一名活潑好動的女孩羽音子所做出的一些淘氣小故事,這作品甚至被稱為日本第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漫畫。《時事新報》只是其中一例,事實上,近代日本的報紙刊物深受西方影響,從法國諷刺畫和報刊,以及英國的《PUNCH》到美國的《PUCK》, 日本在地的報刊亦出現相似名稱,例如北澤樂天創辦《東京パック》(東京 PUCK)、英國人在橫濱發行《Japan Punch》, 台灣在日治時期,亦曾發行過《台灣パック》和《高砂パック》, 在這些報刊中,除了有時事報導、幽默插圖、諷刺圖畫之外,也多少會出現簡單數格的單元連環漫畫。2022 年 10 月到 11 月間,台史博的「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在台中帝國糖廠的漫畫展,就特別介紹了日治時期台灣最大報《台灣日日新報》當中的漫畫元素,其中當然也有單元連環漫畫的連載 (圖 2)。西方連環漫畫 —— 主角多淘氣的小孩?!前面提到《羽音子小姐》女主角的人設是個頑皮搗蛋的小孩,據說北澤創造這角色時,曾受德國圖文作品《馬克斯與莫里茨》(Max und Moritz) 的影響。《馬》是 1865 年由德國藝術家 Wilhelm Busch 所繪,描寫數則 Max 和 Moritz 這兩個小屁孩處心積慮的惡作劇,這部作品被視為現代漫畫的先驅之一,它簡單的敘事形式也符合 comic strips 格式,以一頁 3~4 格的圖文 (但並沒有分格框線) 來講述單元故事 (圖 3)。繼續回溯到更早歐美報紙漫畫的脈絡。談西方的漫畫發展史往往會談到這本《The Adventures of Mr. Obadiah Oldbuck》, 由「漫畫之父」瑞士人 Rodolphe Töpffer 出版的這本作品被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被視為是美國最早的漫畫書 (1842), 但漫畫書這種媒介或漫畫這種藝術形式仍未普遍。到了 19 世紀後半,歐陸諷刺畫隨著大量歐洲移民流傳到了美國,再加上報社愛用彩色諷刺圖文來吸睛,因此報紙上的連環漫畫越來越受歡迎 (註 2), 有些是報紙會在星期日發行彩色漫畫刊物作為附錄,有些則是將受歡迎的連環漫畫裝訂成完整的一本漫畫書!美國早期的漫畫書幾乎都是這種將報紙連環漫畫 (Comic Strips) 裝訂成冊而來的,後來才逐漸發展為連載特定主題的漫畫雜誌 (像 DC 或 Marvel 長期連載的超級英雄系列)。以漫畫家 Richard Outcault 的《Yellow Kid》為例,這部連環漫畫從 1895 到 1898 年間在 Joseph Pulitzer 創辦的《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 上連載,之後又在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創辦的《New York Journal》上連載。Joseph Pulitzer 就是新聞報導卓越知名獎項「普立茲獎」的創辦人,而 William R. Hearst 則是與之競爭的美國報業大王,作為在報業上非常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幾乎同時了解到,富有圖像敘事性的連環漫畫是如何能吸引到大量的報紙讀者。作為美國最早在報紙上連載的連環漫畫之一,《Yellow Kid》描寫在紐約市井小民日常,而穿著黃色睡袍的赤腳光頭主角,很快地透過報紙固定出現在週日的彩色版,成為美國人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Yellow Kid》在漫畫形式上的創舉則是首次出現所謂的「對話框」—— 你沒看錯!黃色睡袍就是主角的對話框。這作品不僅深受紐約民眾的歡迎,同時還讓廣大的報紙讀者知道了什麼叫做 Comic Strips, 而它後來被集結成冊,成為大量出版的最早 Comic Books 之一。Comic Strips vs. Comic Books 在英語世界,跟漫畫相關的字彙常見有四種:Cartoon, Comic Book, Comic Strips, 和 Graphic Novel。Cartoon 可能是很多台灣人會誤解的英文字,雖然說迪士尼或卡通頻道 (Cartoon Network) 都讓人以為 Cartoon 指的是給小孩子看的動畫 (卡通), 但事實上,Cartoon 更早以前的字義,指的是幽默諷刺風格的漫畫。至於 Graphic Novel (圖像小說) 則是近年來台灣最常被提及的漫畫類別,從美國的發展脈絡來看,Graphic Novel 用詞的出現,主要是出版社希望能與長期連載的超級英雄漫畫雜誌做出市場區隔 (註 3), 將更具廣大市場 (給成人看、非連載、有完整故事、更具文學性) 的漫畫作品推展到一般書店的流通市場、學術圈與圖書館等。至於 Comic strips 和 Comic books 的區別:Comic Strips 通常就翻譯成「連環漫畫」, 是由少數幾個畫格組成的單元連環漫畫,排版固定、構圖較簡單,因為在報紙上連載,是面向更普遍的一般讀者,不分年齡、種族、性別,當然為了老少咸宜,內容比較簡單、速食。而 Comic Books 指的是裝訂成冊的漫畫書,通常只會在特定店面販售,是以粉絲為取向,因有長篇敘事的可能而在排版和構圖上更有創意或更複雜。不過許多 Comic Strips 也都會被集結成為 Comic Books, 因此兩者的定義並沒有那麼僵化 (註 4)。美國報紙常有許多連載的連環漫畫,像是華德迪士尼在 1928 年上映早期動畫片《Steamboat Willie》讓 Mickey Mouse 見世之後,1930 年即推出《Mickey Mouse Comics》, 結合報業大亨 Hearts 的「King Features Sydicate」影像集團,在美國各大報紙上刊登連載。「King Features Sydicate」正是一家歷史悠久、擁有數百部連環漫畫及圖像的公司,旗下收納許多知名連環漫畫,在全球數百份報紙上連載,其中台灣人比較熟悉的作品有《大力水手》(POPEYE)、《白朗黛》(Blondie)(圖 5)、《淘氣阿丹》(Dennis the Menace), 以及《小亨利》(Henry)。充滿政治性、批判性的連環漫畫上述這些作品是台灣報紙和出版社曾引進的海外連環漫畫。例如《白朗黛》在《中央日報》上連載,《淘氣阿丹》和《小亨利》則是許多世代的《國語日報》讀者們所熟悉的。有些出版社以「看漫畫學英文」為號召,引進更多連環漫畫。當然,翻譯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份專業,然而很不幸地,在那個箝制人民思想的白色恐怖時期,就有翻譯因使用敏感字句而遭入罪,此即 1968 年柏楊翻譯的《大力水手》事件 ——《大力水手》中卜派跟他的兒子兩人想在一座島上建立起自己的王國,卜派對兒子說:「我要寫一篇告全國同胞書。」這樣的中文翻譯被情治人員認為是在影射兩蔣父子,因此被移送偵辦並迫承認為匪工作而入獄。報紙連環漫畫過去傳統的確充滿著批評時政的諷刺性質,但 20 世紀之後,美國連環漫畫發展出大量以娛樂為主的作品與角色,例如《花生漫畫》(Peanuts)、《加菲貓》(Garfield) 或《呆伯特》(Dilbert), 這些漫畫或許還有著幽默諷刺,然社會批判的力道未必還在。柏楊所翻譯的《大力水手》本身即是如此,頂多就是一個小人物擊退橫行霸道的壞蛋、伸張正義的故事,也因此更能說明台灣在那個時代之下、對任何文字都能產生政治敏感的言論迫害氛圍。另外還有一個在台灣至今仍非常受歡迎的海外連環漫畫作品,就是由知名作家三毛所翻譯引進的《娃娃看天下:瑪法達的世界》(Mafalda), 是阿根廷漫畫家季諾 (Quino) 於 1964 年至 1973 年間連載的作品,台灣最早由遠流文化於 1976 年出版,目前常見的則是皇冠出版社的版本。《娃》的畫風跟 Charles M. Schulz 的《花生漫畫》很相似,故事也都圍繞著小男孩小女孩的日常,不過季諾筆下這位 6 歲小女孩瑪法達,不僅世故還甚至厭世,比起身邊對世事默不關心的大人,瑪法達和她的小夥伴們總是不斷討論著種族歧視、核武威脅、戰爭、通貨膨脹、貧窮、勞工權益、市場壟斷、環保、人權、性別和階級等社會議題,「這世界到處亂七八糟!」、「通貨膨脹弄得人人倒楣。」, 瑪法達常講出犀利言論來諷刺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 (圖 6)。三毛在序中指出:「作者季諾藉著『瑪法達』和她的一群小朋友,說出了他個人對這個世界、社會,甚而特別針對他居住的國家阿根廷的喜笑怒罵」。其實季諾在創作《娃》的期間 (1964-1973) 阿根廷的政治局勢動盪不安,除了左右派意識形態之爭,還有軍政府限制人民言論思想,對媒體進行審查,當時阿根廷比季諾更具代表性的漫畫家 Héctor Germán Oesterheld (註 5) 就在恐怖的軍事獨裁期間 (1976-1983) 遭迫害「被消失」。季諾雖然對於社會多有批評,但都是以幽默諷刺的方式透過角色講出來 (中文翻譯版本更讓人看不太出原本滿滿的政治批判性), 幸而季諾早早結束了《娃》的連載,並且於 1976 年移居到歐洲,從此也沒再重新開啟《娃》的連載。從世界各國的早期漫畫來看,儘管有很多樣的呈現方式和題材,但幽默諷刺應該就是漫畫自古以來的基因了。台灣早期從日本時代的報紙漫畫、到戰後初期反共抗俄的政宣漫畫 (如梁又銘的《土包子下江南》)、1980 年代黨外雜誌的單格政治諷刺漫畫,都同樣地表現出漫畫這種誇張、幽默又易於運用隱喻、諷刺的方式來表達想法的媒介特色。在樣樣都數位化的今日,網路平台的貼圖,也常看到簡單數格的單元漫畫 (或許也稱為圖文創作), 內容講述著職場怪現狀、不講道理的愛情關係,或者剖析人生百態、官場文化、惡搞政治人物等等,而這些作品之所以受人喜愛,正是因透過漫畫圖像輕鬆幽默的方式,與讀者生活的世界產生了共鳴。連環漫畫在數位世界中,更不受國界、語言、政治、文化或經濟成本的侷限,可以自由地創作、自由地發表,等待各位讀者們去發掘那些可能具時代意義、可能具批判性,亦或是能讓人產生共鳴、會心一笑的 Comic Strips! 備註本文作者介紹王佩廸,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博士,曾於多所大專院校開設過動漫御宅學、動漫產業與文化、粉絲文化、動漫文化 / 媒體與性別研究等課程。《動漫社會學》書系主編,第 8 屆及第 13 屆「金漫獎」評審委員,2018-2019 年「臺灣漫畫基地」前導展及開幕展策展人,2019-2020 年「國家漫畫博物館整體規劃案」共同主持人。現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漫博籌備小隊專員、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文化研究學會」理事、第一屆 ACG 研究學會理事。本文獲 CCC 創作集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銘刻於基因中的幽默諷刺 —— 報紙連環漫畫
daily-weekly
《為什麼夏天出生的孩子更容易得流感?》:我們該如何得知當總統會不會真的老得更快、死得更早?
文:阿努帕姆。耶拿 (Anupam Jena)、克里斯多弗。沃舍姆 (Christopher Worsham) 第二章 自然實驗巴拉克。歐巴馬 (Barack Obama) 當上總統之後不久,人們就注意到他的外表出現了微妙的變化。這位自由世界領導者的頭髮越來越花白了。有人猜想,他會不會純粹只是不再染髮而已 —— 畢竟,他上任的時候才四十七歲,對於「男性限定」的總統來說算是很年輕。但是有的人認為,這是歷任總統和研究人員證明的現象:總統的重擔會使一個人老得更快。二○一○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在某篇報導中嘲諷道:「歐巴馬先生背負著金融危機、兩場戰爭和一場嚴重漏油事故的壓力,你怎能忍心嫌棄他花白的髮色?」當時,歐巴馬當總統還不到兩年。CNN 在芝加哥拜訪歐巴馬時常光顧的理髮店時,仍繼續報導他的髮色。店裡某位顧客指出,歐巴馬並不是唯一的個案:「看看比爾。柯林頓 (Bill Clinton) 跟喬治。布希 (George Bush),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他們身上,所以想也知道這位總統一定也會變成這樣。」歐巴馬並沒有駁斥這個論點。卸任幾年之後,到了二○一八年,他在職籃選手維克多。歐拉迪波 (Victor Oladipo) 在印第安納州 (Indiana) 出席的某場活動中說道:「十年前的我正在競選總統,當時還沒有白頭髮...... 歐拉迪波剛剛給我看了一張我們兩個的合照,他完全沒變,但是我變了。可是你知道嗎?這一頭白髮是我贏來的。」歐巴馬的意思是:雖然他們都比當年的合照老了十歲,但是在那十年當中,他比歐拉迪波老得更快。不過,比別人「老得更快」是什麼意思?如果衰老是引導我們從出生走向死亡的歷程,那麼老得更快就代表我們正加速走向死亡。換句話說就是:死得更早。現在,假如你很想知道當總統會不會真的老得更快、死得更早,那你要怎麼找出答案呢?正如我們說過,理想的方法就是進行隨機對照試驗。我們先找來一群總統候選人,隨機讓某些人成為美國總統、某些人落選,再追蹤他們未來的情況,看看他們會活多久。我們需要一個合理的樣本數量,才能讓證據更有說服力。先假設五十位總統如何?這樣就能觀察到被指定的總統和未被指定者的平均壽命差距。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假設,當總統的加速老化就是差異的主因。我們曉得這是事實,因為隨機挑選會排除其他變數的影響。機靈的 (甚至是清醒一點的) 讀者就會發現這個試驗有幾個問題:第一,美國憲法不允許隨機任命總統 —— 就算是為了科學也不行;第二,一次只會選出一個總統,所以做這項研究會花上很長一段時間。第三...... 好吧,我們不多說了,你也知道隨機對照試驗根本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不過,自然實驗倒是可以。如果要成立一個自然實驗,就必須有一場偶發事件引導人們走向兩條路的其中一條。舉上述實驗為例,這兩條路分別就是當上總統或不當總統。人們選擇的道路必須隨機決定,如此一來,結果就會分成兩組:一組人當上總統,另一組是沒當總統的對照組。如果這兩組在其他方面都很相似,那麼對照組的經歷應該就能告訴我們,如果那群總統沒有當選的話,他們會發生什麼事。「原本會發生什麼事」這個概念的哲學說法是「反事實」(counterfactual)(而實際發生的就是「事實」[factual])。我們不會在本書講一堆術語讓你心煩,但是反事實的概念是自然實驗的核心,也是健康與醫療機遇的研究重點。由於這個概念不太好懂,所以我們要舉一部一九八○年代的經典電影為例。在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的開頭,我們見到了少年馬蒂。麥佛萊 (Marty McFly)。一九八五年,他跟婚姻不美滿的父母同住。父親喬治 (George) 懦弱無能,容易被人欺負;母親羅蘭 (Lorraine) 是因為她的父親在一九五五年開車撞到喬治,她覺得喬治很可憐才嫁給他。馬蒂經歷了一連串的偶發事件之後,乘著一台時光機回到一九五五年,遇到了高中時期的父母。最後,馬蒂幫助少年時期的父親對抗欺壓他的高中惡霸;在這段期間,馬蒂的母親最後也對丈夫大大改觀。馬蒂回到一九八五年之後,他發現父母的生活完全不一樣了:他們深愛著彼此,父親充滿自信且出人頭地。這部電影呈現出兩條不同的時間線,兩者與彼此的事實相反。其中一條時間線顯示出馬蒂沒有及時回到過去介入的情況 (父母婚姻不幸福); 另一條顯示他介入之後的情況 (父母婚姻美滿)。由於我們知道兩條時間線發生了什麼事,而且兩者唯一的差異就是馬蒂的介入;因此我們可以將兩個反事實的一九八五年的差異歸因於馬蒂和時光機,並且得出結論:馬蒂在一九五五年的行動,讓父母擁有美滿的婚姻。現在,我們回到總統身上。我們需要一個對照組來比對歐巴馬和其他領導者,但是情況跟《回到未來》不一樣,我們沒有時光機可以用,沒辦法回到過去介入佛羅里達州 (Florida) 的選舉,讓艾爾。高爾 (Al Gore) 在二○○○年當選總統,所以也無法得知喬治。布希 (George W. Bush) 沒當上總統會發生什麼事 (這是一條相當接近事實的反事實時間線)。有一種可行作法是比較總統和得票數第二名的候選人 (對照組)。畢竟,這些候選人都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 (但是也有例外)。通常他們過去的經歷也跟總統很相似,所以如果現在的總統沒有當選的話,他們當選後的未來應該也會和總統差不多。科學實驗偏好隨機化的原因是:隨機分配對象到介入組或對照組的話,可以確保沒有其他變數影響結果。然而,選舉結果絕非隨機決定,美國憲法對此立場非常明確:選舉代表的是人民的意願,而非擲硬幣的兒戲。今天,大多數的選民投票選總統有很多原因:因為他們是某政黨的黨員,因為他們喜歡候選人提出的政策,或是僅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喜歡的候選人很適合這份工作。我們可以保守地假設,選民不會因為某位候選人有罹患中風、心臟病或癌症的長期風險,而憑此做選擇。候選人的年紀可能 (也肯定) 會影響選舉結果。不過,就算選民投票時考慮了候選人的年紀,他們應該也不會去思考某位五十歲候選人的預期壽命或罹病風險,是否會超過其他五十歲的候選人。因此,對於我們的目的來說,選舉的輸贏純屬偶然。雖然選舉結果本身並非隨機決定,民意和國內政治風氣會決定結果。但是我們可以說,選舉會依據候選人跟同齡者相比的預期壽命進行隨機分組。我們可能會說,在承擔總統壓力的候選人和未承擔的候選人之間,兩者未來的健康狀況「幾乎是隨機決定的」。如果我們用《回到未來》的角度看待總統的自然實驗,總統大選就好比馬蒂的時光機回到一九五五年的關鍵時刻。選舉當天出現了分岔:一名候選人成為總統,而我們所有人都被送往他當總統的時間線。但是有了時光機,我們可以回到過去進行干預,改變選舉結果,開啟一條反事實的新時間線,讓另一名候選人獲勝。接著,我們再比較兩條時間線,觀察候選人在兩種情況下活了多久。然而,由於我們沒有時光機,所以只能用現成的對象做研究,也就是「得票數第二名的候選人」。當選的候選人會獲得總統的待遇 (權力、名聲、華廈、一架設計精良的波音七四七), 也會承受當總統的壓力 (金融危機、兩場戰爭和嚴重漏油事故)。第二名的候選人會做些符合這個身分的事 (假如總統沒有當選,他可能也會做一樣的事): 繼續保持高調,擔任一個沒那麼像總統的角色。例如高爾在二○○○年總統大選敗給布希之後,他變成美國最引人注目的環保活動人士。這份工作當然也有壓力,但應該比總統的壓力小。因此,第二名的候選人是絕佳的反事實對象,可與勝選者進行比較。他們之後的經歷能告訴我們在反事實的世界裡,總統落選的話會發生什麼事。顯然,這項自然實驗需要有人執行。我們 (巴普、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安德魯。奧蘭斯基 [Andrew Olenski] 以及紐約大學 [NYU] 整形外科醫師馬修。艾伯拉 [Matthew Abola]) 決定深入研究看看。我們運用全球十七個國家的數據,研究職位相似 (總統、總理、首相) 民選政府領導者的壽命;而且跟美國的情況一樣,勝選的結果會隨機決定他們未來的健康狀況。從一七二二年英國首相第一次選舉開始,到二○一五年我們做研究之前,這段期間所有選舉都納入研究範圍。我們的目標是了解選舉過後,候選人平均活了多久,並比較勝選者與得票第二高的候選人。為此,我們必須考量幾個複雜因素,像是:曾經敗選,後來勝選的候選人。舉例來說,早期的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 和湯瑪斯。傑弗遜 (Thomas Jefferson), 他們之前在大選中都是第二名的候選人,因此根據當時的規定,他們當上副總統;等到後來勝選才變成總統。除此之外,我們也要考量在不同國家、不同世紀的整體預期壽命差距;以及最重要的是:候選人參選時的年紀和性別差異。我們先統計勝選者在選舉過後活了幾年 (也就是首次當選和過世之間的歲數差距), 並與選舉當年同性別者的預期餘命進行比較,以此調整年齡差異,這項數據說明了勝選者在選舉後的實際餘命和預期餘命之間的差距。我們也對第二名的候選人進行同樣的比較方式:先計算他們在敗選後活了幾年,再根據他們參選時的年紀和性別,將實際餘命與預期餘命進行比較。接下來,我們比較這兩組人馬的差異,以便調整勝選者和第二名候選人的年紀與性別差異,以及選舉後不同的預期餘命。我們的研究結果證實了這項普遍的觀點,也為一群白髮蒼蒼的領導者提出證據:年齡和性別等差異經過調整之後,勝選者的平均餘命比第二名少活了二。七年。也就是說,獲選為政府領導者會導致其老化速度比敗選快二。七年。這項結果能確切說明勝選者的壽命為什麼比敗選者短嗎?不見得。研究結果提供的證據僅指出,「總統職位」或是「總理職位」(包含任期結束之後發生的事) 可能會縮短預期壽命。但是單看數據的話,我們無法確切說明原因為何。也許是領導者當選之後,就會吃得更差、睡得更少,抽更多菸、更少運動,或是養成其他不健康的習慣 —— 甚至卸任之後,他們可能仍保有某些不良習慣。如果把這些似是而非的解釋全部歸咎於「壓力」, 再得出以下結論的話,似乎滿合理的:擔任政府領導者的壓力確實會讓人老得更快 (但是要特別注意,某些民選領導者成為了暗殺目標,導致其壽命明顯縮短。不過,我們在研究分析當中排除暗殺因素之後,結果並未受到影響,很可能是因為這種情況太少見了)。值得留意的是,這些結果並沒有告訴我們,如果你明天突然變成總統會發生什麼事。畢竟研究對象僅包含有望領導政府的人。套用一個科學家偶爾會用的術語,這項研究結果並沒有將你「概括」(generalizable) 在內 (但前提是「你」並非總統或世界級的領袖;不然我們就要說:G20 峰會的與會領袖,感謝您閱讀本書!)。我們也不知道除了研究涵蓋的十七個國家之外,其他國家的民選領導者會發生什麼事。最後,我們必須記得這只是一個平均值 —— 對於某些總統來說,當選的影響可能更大或是更小。我們無法得知每一位當選的領導者情況如何。我們來回顧一下這項自然實驗的重點:我們想知道政府領導者是否比不當領導者老得更快 —— 也就是死得更早;但我們無法合理進行隨機對照試驗來找答案。對於候選人的預期壽命而言,選舉結果幾乎算是隨機事件,意味著候選人在選舉過後會被隨機分為兩組:勝選組和亞軍組。兩組就是彼此的反事實:一般來說,亞軍組的後續發展就是勝選組未當選時會遇到的情況,反之亦然。兩組的預期壽命相差了二。七年,也就是擔任政府領導者的加速老化平均值。這樣你明白了嗎?很好,那我們繼續深入探討。能把輸贏變成隨機事件的情況並非只有總統大選而已。看過奧運的人都知道,金牌和銀牌之間可能只差了幾分之一秒,或是裁判的主觀評分導致兩者產生細微的差距。參加奧運當然絕非偶然,選手孜孜不倦地努力多年,才能達到現在的水準。不難想像,一場偶發事件就能讓某位選手只是慢了百分之幾秒,就從奪金變成奪銀,或是奪銀變成奪銅,又或是從奪銅變成無名氏。烏特勒支大學 (Utrecht University) 的經濟學家艾德里安。卡維吉 (Adrian Kalwij) 因此發現了一項自然實驗,他想看看奧運的輸贏是否會影響菁英運動員的壽命。當然,奧運選手個個維持好身材,平均壽命也比一般人更長。但問題是:比賽結果是否會影響奪牌選手的預期壽命。卡維吉具體想知道的事情是:贏得銀牌對心理會有什麼影響?努力了一輩子,明明離目標只差一點點,卻仍然失之交臂,這會對健康帶來長期的影響嗎?故此,他引用了喜劇演員傑瑞。史菲德 (Jerry Seinfeld) 的一段話。一九九八年,史菲德在某個喜劇特別節目上巧妙地總結這項假說:「假如我是奧運選手,我寧可成績墊底,也不要得銀牌,你仔細想想就明白了...... 要是贏了金牌,心情當然很好;如果拿到銅牌,你會心想:『好吧,至少我拿了一面獎牌。』但如果你得到銀牌的話,那感覺就像在告訴你:『恭喜!你差一點就贏了。你是所有輸家的第一名...... 頭號敗將就是你。』」卡維吉在二○一八年的研究中,分析了一九○四到一九三六年的奧運數據 (這給他充分的時間觀察所有奪牌選手的壽命,但是兩名依然健在的選手除外), 探討金牌、銀牌和銅牌選手之間的壽命差異。平均來說,這群運動員參加奧運時的預期壽命應該是大同小異,畢竟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應該都差不多。以預期壽命來說,誰得到金牌、銀牌和銅牌幾乎都是隨機決定。果然不出所料,金牌和銅牌得主的平均壽命很接近:銅牌得主是七四。八歲,金牌得主是七三。二歲。以統計數據來說,差異並不明顯。但是銀牌得主就沒活那麼久了,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七十。八歲 —— 明顯低於金牌和銅牌得主。看樣子史菲德是對的:差點就能當上「世界第一」的心理影響會讓人少活好幾年。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為什麼夏天出生的孩子更容易得流感?: 揭露隱藏在健康問題背後、各種千奇百怪的關鍵因素》, 商周出版作者:阿努帕姆。耶拿 (Anupam Jena)、克里斯多弗。沃舍姆 (Christopher Worsham) 譯者:林敬蓉、石一久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A) 執業超過 30 年,每年都在醫療期刊上發表論文的資深醫師 (B) 前一年剛成為主治醫師、還沒有多少經驗的年輕醫師 (A) 40 歲之前 (B) 40 歲之後 (C) 沒有影響一部深具開創性、橫跨健康與經濟領域之作,不但揭開了醫學不為人知的一面,更讓我們看見,意想不到 (但可預測) 的事件如何對我們的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什麼夏天出生的孩子更容易得流感?8 月出生的孩子比起 9 月出生的孩子更常被診斷出過動症?即使你不跑步,馬拉松也對你的健康有害?醫生出城開會對病人是好是壞?心臟科醫生與二手車銷售員有什麼共通點?竟然有活動會讓人們感染 COVID-19 的可能性提升 30%? 身為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與哈佛醫學院教授和醫生的阿努帕姆・耶拿是回答這些問題的不二人選;而身為美國麻州總醫院研究醫療保健政策重症照護醫生的克里斯多弗・沃舍姆,更直接挑戰這些問題對重症病人所造成的影響。作者利用巧妙設計的「自然實驗」—— 亦即,在不知不覺中將我們變成實驗對象的隨機事件 —— 所做的不僅是提供引人入勝的故事,更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健康如何被那些眼睛看不見的力量所影響。心臟病好發於什麼時候?你真的需要去做醫生所建議的那項手術嗎?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可大可小,有時甚至會帶來改變生命的重大影響。本書以既生動有趣又深具啟發的方式來解答這些問題,搭配紮實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並用透過輕鬆易懂的文字來描述與傳達,賦予你看穿白袍、找出真正讓醫學發揮作用的力量。
daily-weekly
當清潔與物業管理遇上AIoT
愈來愈多的智慧物聯應用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對大多數的人來說,若提起「 IoT 」, 可能還是似懂非懂,但若說到家中的掃地機器人,亦或是智慧空氣清淨機、智慧洗衣機,就會突然恍然大悟。物聯網的應用除了在家庭領域中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便利外,對於公共領域也能創造新的服務方式。智慧物聯 把公廁變聰明了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統計,截至 2020 上半年為止,全台灣目前已經建檔管理的公廁數量達 4 萬 5 千餘座,這麼大數量的清潔管理對於管理單位來說,顯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再加上超高齡化社來臨,使得清潔人力大多是中高齡人口的狀態,只會愈趨常態,如此一來,中高齡清潔人員本身的體力與服務品質可能會是未來的一個瓶頸,也使得清潔與物業管理相關單位,勢必善用科技來提早佈局未來可能面臨的產業狀況。公廁最常遇到的幾個客訴問題是,消耗品未即時補充或更換、空間發出異味、地板潮濕,與洗手檯積水。為了協助場域業者解決廁所客訴問題,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 (簡稱服創所) 團隊在物聯網智造基地的支持下,研發出 NB-IoT 智慧廁間服務解決方案。事實上,此技術發展至今,已能有效控管地板乾燥度、環境味道、衛生廁紙量等,並能自動通知清掃人員,減少人員巡邏的需求,提高工作效能。以廁紙補充為例,當佈建的物聯紅外線傳感器偵測到廁紙捲筒剩餘量不足時,便會立即傳至雲端並發出通知,可即時警示清潔人員盡速補充廁紙並清掃,比過往必須一間間巡檢,耗費至少 20 分鐘以上的時間,現在 3 秒就可以精準知道哪間廁紙需要補充,效率快上 400 倍,尤其是對於 30 間以上的大型公共廁所,整體效益更加明顯。預測性的流程 提升管理與服務品質對於清潔人員來說,過往必須透過定點定時的巡察才能針對問題進行改善,這樣的狀況,如果是管理的區域面積較小可能還可以應付,但若是面臨服務區域範圍過大,或是公廁與公廁之前距離遠的地方來說,可能就是一個挑戰,況且每次都要等到巡察時才能改善問題,都是屬於一種事後的服務行為,事實上,往往客訴的問題就已經產生了。然而,透過物聯網的輔助應用,可以促使設施管理業者採取積極的預測清潔流程,從事後的服務行為提升到即時,甚至是預先的服務品質與管理效率。以台鐵導入為例,透過 NB-IoT 智慧廁間服務解決方案,從衛生紙用量偵測、廁間異味 (氨氣、菸味) 偵測自主啟動風扇、洗手乳液位偵測、門開關磁簧偵測是否占用與停留時間、廁間、地板、洗手檯積水偵測,並以 NB-IoT 網絡回傳雲端,督導者可以在電腦或是手機端,隨時隨地的監測廁間的服務品質,有效化解決七成廁間客訴。而此 NB-IoT 智慧廁間服務解決方案是與資策會服創所 IDEAS Chain 數據整合平台串聯,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即時 LINE 警示通知,讓設施管理業者能用划算的整體佈建成本,就達到高效能的人力調配,提升整體服務品質與管理效率,落實場域智慧化管理,包括:清潔路徑最佳化、清潔場域數據化、 AI 巡邏簽到等。未來此服務系統除了用於廁間清潔管理外,亦將逐步擴及智慧農漁養殖、智慧照護等領域,促使傳統高度仰賴人力的工作,皆可經由 IoT 技術的導入進行智慧化管理,大幅降低人力負擔、提高管理效能及維運品質。
daily-weekly
評黃點點個展《謝幕》:過度封閉的邏輯將自己困於莫比烏斯環,似乎失去作為展覽的必要
文:張祖維我想起以前觀看劇場的經驗,三明三暗表演開始,燈光亮起,演員上台表演,燈光暗下,身著黑衣的 Crew (劇場技術工作者) 奔跑著移動道具。只有在謝幕時燈光全亮,兩者同時站台上,意味表演結束,之後就是幕後的收拾、訪談、慶功。展覽以《謝幕》為名展開,作為代表結束的動作,謝幕具有儀式性,分割出諸多二元。以戲劇表演為例,對於表演者代表作品進行與否的區隔,對於觀眾而言,則具有辨認觀看之物是否屬於作品的區隔。如此對照在黃點點的展覽中不斷出現,展覽中大量使用折疊後的輸出海報、張貼的 A4 紙,展覽的內容被抽空成為單純的提示。作品〈named: 私人 video1〉中黃點點將印有詩的紙張貼於窗戶上,而一旁的〈繞行一圈,開始等於結束〉也僅是將製作一件「最後會回來變成作品指南的作品指南」的作品製作與發想流程張貼,對於不熟悉作者的觀眾而言,大概是檔隨便的展覽。在所有作品中,暗示最為明確的大概是〈12:00, 12:00〉。〈12:00, 12:00〉由兩件以海報摺疊後拼接成的時鐘組成,因於不同時間拍攝同一時鐘,儘管指針不動,仍能靠光影辨認,做為拼接元素的每張海報都是於不同日照狀態拍攝。而在展場另一端,作為被拍攝物的時鐘仍原封不動於拍攝地點。透過拼接與對應,〈12:00, 12:00〉呈現出黃點點對展覽內在性的看法,擁有圓形時鐘般不斷循環重複的時間性,中午十二時與深夜十二時在時鐘上並無二致,只能透過光影這一來自外部的介入方能辨認。《謝幕》如同指向表演的殘骸,在許多對照與如詩般指涉的迂迴狀態中展開,宛若散場的劇場前後台,遲到的觀眾只能藉由後台遺留的筆記、垃圾、指示等推導曾在此劇場中上演的精彩戲劇。而在謝幕動作所切分出的幕後 —— 幕前對照中,《謝幕》僅作為此展覽的外部,具有和文件展相似 (展示文件作為證明) 的性質,而真正的展覽 (展演) 發生在《謝幕》的內部,那裡才是舞台所在。然而,對於只看到《謝幕》的觀眾而言,這檔展覽必定極難閱讀,唯一的線索在於:「此謝幕之前真正的表演在何處發生?而那些已經觀看完整場演出的真正的觀眾又是誰?」幾乎所有作品都包含「黑話」, 要求觀眾進入作者自帶的語境。《謝幕》從背景就預設了極為限縮的觀看條件,如同觀看真正的謝幕,若沒有欣賞過正戲必定難以理解。黃點點的取材與命名邏輯十分私人,如〈朗讀 (我要 A)〉來自藝術家李傑的展覽傳單、〈信〉來自上一檔展覽的藝術家王襦萱撤展時遺留的物件。甚至在作品的製作上也大量取材自布展過程的丈量與測試,〈安芃單品〉來自藝術家林安芃生活中用香煙包裝裝水的樂趣照片,亦作為用來測試場地投影的圖像,黃點點將其測試照 (的倒影) 再次投影至牆面。帶有私密特性的作品引出《謝幕》真正面對的觀眾和真正的表演場域。作品〈如果是感謝名單〉以 A~Z 感謝在佈展和生活中提供幫助的友人們,和通常作為結尾的感謝名單不同,作為展出的主角 (作品) 之一,這層開頭 —— 結尾的倒置指向作為展演舞台的藝術家準備展覽、佈展的過程,也就是黃點點的生活,那最後留下的展覽僅是「謝幕」、作為舞台的過程後殘餘的結果。此「作為展演的生活與作為謝幕與後台的展覽」中,真正觀看表演的觀眾是李傑、林安芃、王襦萱,以及在〈如果是感謝名單〉中對號入座的 A~Z (也許前三位也早已對號入座)。黃點點在此經歷了第二層倒置,若說先前將準備的過程和《謝幕》的幕前 — 幕後關係調換作為第一層,那第二層則是把準備過程中的殘餘再次轉換,將幕後的殘餘物轉換至幕前。《謝幕》中幾乎所有的作品都經歷第二層倒置,黃點點以這層倒置作為「為何幕後可以作為幕前」的回應。〈朗讀 (我要 A)〉中以細小的管道閱讀藝術家李傑的展覽傳單,在細小的視線內一次只能出現一個字,需要看很久才能將內容串起來。而作為「被閱讀」物件的傳單則張貼於展場彼端。類似對應在〈12:00, 12:00〉亦有出現,對黃點點而言,幕前 — 幕後關係僅是沈澱過程,《謝幕》中則對其進行導讀並將其再次置於舞台,將這些觀眾留下的殘骸重新搜集、再展示,成為幕前 — 幕後 — 幕前的循環生產關係,重新觀看這些幕前遺留之物,物件、事件、概念、觀眾,當然也包括黃點點自身。這樣的循環生產關係也對應〈繞行一圈,開始等於結束〉中所述「我在想一個開頭等於結尾的作品」,《謝幕》從幕前走到謝幕再重新回到幕前,形成一個閉環。對於過去的黃點點而言,展覽的時間早已確定,前往展演 (生活) 的過程生產出許多殘餘,又將這些生產的概念製作成作品。黃點點不斷觀看與閱讀過去,將過去重新製作成現在,在畫廊裡呈現一個存於過去的莫比烏斯環,不斷自我回應與證明。這樣的內部狀態宛若置於展場入口的〈書冊〉, 一張被向外摺疊的輸出海報面牆張貼,外部圖像晦澀難解,內是全白的海報背面,意義僅僅存於作者的記憶之中,需要依靠解釋才能得知。我認為這正是黃點點在《謝幕》邏輯中所顯露的對抗,呈現出拒絕被觀看姿態同時,也是對視覺性、完整性的拒絕。若說幕前 —— 幕後關係對應一齣劇的開始與結束,幕前 —— 幕後 —— 幕前的循環則如同劇場本身。在劇場內黃點點以謝幕作為開場,演一齣永不結束的劇,亦在劇場邊界製造出自問自答、環中有環的莫比烏斯環,封閉結構成為拒絕的手勢,結構內部是「我」、外部是「他人」。「他人即地獄 (L’enfer c'est les autres)」黃點點明白他者帶來的異質。儘管《謝幕》中的作品皆具有互相解釋的緊密關係網,但其注定無法與外界溝通,作者內部不斷運作的反身性亦無法推翻它為自己建築的劇場。但對現在的黃點點而言,解釋是好的嗎?《謝幕》為「過去的再製」展示兩條路徑,一是讓謝幕停留在謝幕,為了迎接下一個未知的開幕,二則不斷解釋這個過去、不斷解釋為何謝幕。在乎過去或思考未來,在第一條路上,每次的回答都只會構築一個更加強大的莫比烏斯環,選擇第二條路,黃點點必須面對的是他人的地獄、批評、差異性、碰撞。如同沙特以「他人即地獄」一語強調他人對主體自由的不可或缺,也像電影《駭客任務》中對於藍藥丸與紅藥丸的選擇,大多數人都知道紅藥丸是代表覺醒、脫離幻象的選擇,但我們真的選得下去嗎?貼在門上的〈回答是問題的不幸〉中,黃點點給出答案。將「回答是問題的不幸」一語手寫於紙上,作為題目的這句話看似宣示一種拒絕回答的姿態,但「回答是問題的不幸」作為肯定句,又好像已經是某問題的回答。這關乎勇氣,不幸是否真的是不幸呢?抑或「回答是問題的不幸」只是逃避回答問題的藉口?當我們回答問題,代表承認問題、同時也解決問題;當我們拒絕回答,逃避作為亦代表了承認。「回答是問題的不幸」—— 與的詩意,在於其對問題本身豐富可能性的認同與回答帶來的坍縮,但在《謝幕》中出現的狀況並非如此。對處於莫比烏斯環外部的觀眾而言,以問題回答問題雖能保有詩意,但卻也凸顯出對於問題的逃避;對處於莫比烏斯環內部的黃點點而言,以答案回答答案,則呈現出無限循環的認同狀態,這使得所有答案接處於過度積極的認同之中停滯不前。黃點點將自己困於莫比烏斯環。我認為對於這檔處於過去的展覽,儘管觀念充足,但似乎也失去了其作為展覽的必要性,過度封閉的邏輯使其難以被觀看、也難以被評價好壞。《謝幕》可能是黃點點對於展覽狀態與方法的嘗試,然而這樣的嘗試卻難以成立,其過度完整的一面在於其邏輯縝密的重複生產與補述,相反,過度不完整之處在於其完整來自過度封閉與理想化。這就是為何回答會成為問題的不幸。
daily-weekly
在玉山論壇,尋找緩解全球挑戰的創新方案
玉山論壇除了有官方人士提供資訊,每年也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民間單位分享趨勢觀察,以深化區域對話的能量。因此,在「共同打造堅韌未來」的主題下,今年玉山論壇將民間場次的題目設定為「以創新方案緩解全球挑戰」。由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的楊昊執行長主持,以韌性的支柱來開啟序曲,邀及多位民間領袖代表,從智庫、學術、區域青年發展、科技新創、藝文等多元的角度,討論如何以創新的方式來面對現今全球面臨的各項挑戰。 In addition to figures provided by officials, the Yushan Forum also invite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from different sectors and fields to share their observations to enrich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Forum. Therefore, under the theme: Forging a Resilient Future Together, the topic for the non-governmental session for the 2020 Yushan Forum was Mitigating Global Challenges through Innovative solutions. The session was officially presided by Dr. Alan Yang, Executive Director of Taiwan-Asia Exchange Foundation (TAEF), and was joined by many civil society leaders in discussing how to address challenges innovatively facing the world, with sub-topics ranging from think tanks, academia regional youth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well as art and culture. 擴大新南向戰略,從台印智庫合作開始加強政策對話首先從戰略的角度出發,臺灣遠景基金會的賴怡忠執行長和斯里蘭卡裔美籍學者 Patrick Mendis 就疫情時期的中國情勢提出見解。他們提醒各國在積極處理國內疫情時,也需要密切關注區域內的各種危及穩定與和平的擴張行為。賴怡忠點出,疫情讓各國的失業率攀升,且為了疫苗研發,國際關係從合作氛圍轉為競爭。這些恐都會促使民粹主義的興起。就新南向政策而論,Mendis 建議台灣要將新南向政策的效益擴大化,藉以增加與區域的連結。因此,今年的玉山論壇也見證了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與印度國家海事基金會的制度合作計畫,兩會在論壇期間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並將籌備工作小組,針對印度穆迪總理的印度太平洋海洋倡議的七項政策支柱與台灣新南向政策的五大旗艦計畫等相關政策實踐領域的可能合作方式進行共同研究,未來兩會也將共同辦理各項政策對話與研討會議,臺亞會預計待疫情緩解、國際旅行解禁之際,將籌組訪問團拜訪印度國家海事基金會,並且在印度辦理相關政策對話與交流活動。 From a strategic perspective, Dr. Lai I-Chung,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and Dr. Patrick Mendis, a Sri Lankan-American scholar, provided their insights on current Chinese geopolitical trends amidst the epidemic. They reminded that in addition to actively dealing with the Covid-19,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expansionist tendencies that threaten regional stability and peace. Additionally, Dr. Lai I-Chung has indicated that the epidemic has increased unemployment rates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ve turned from a cooperative atmosphere to vaccine competition, impacting materialism and promoting the rise of populism. Regarding the New Southbound Policy, Mendis suggested that Taiwan should expand policy benefits to increase regional linkages.As a result, the 2020 Yushan Forum also prompted bilateral cooperation between TAEF and the 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 of India. The two organizations signed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during the Forum and will conduct joint-research regarding the seven pillars of India’s Indo-Pacific Ocean Initiative and the five flagship projects of Taiwan’s New Southbound Policy. The two organizations will also handle various policy-related dialogues and seminars in the future. TAEF expects that when the epidemic subsides, it will organize a delegation to visit the 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 of India and conduct related policy dialogues and exchanges in India. 給青年與公民社會更多發展的機會在青年發展方面,孟加拉的「青年機會」 組織創辦人 Osama Bin Noor 指出這個世代的青年獲得許多的教育資源,但青年失業對許多國家,特別是南亞而言,仍然是相當棘手的問題。他因此建立「青年機會」, 媒合青年的學習發展需求和企業提供的就業或獎學金機會。他的組織在疫情期間舉辦了「Write to Fight Post COVID-19」寫作競賽,讓青年提出的抗疫方案能被聽見。致力於發展新南向區域人才的台灣,除了主動提供教育訓練,亦可與區域當地的青年組織建立合作關係,達到更廣影響層面。呼應 Bin Noor 的主張,亞洲發展聯盟的 Jyotsna Mohan Singh 博士也提醒,不僅青年,貧窮人口因自由主義帶來的私有化和放鬆管制而更難得到醫衛和其他支持生存的資源。從她的角度看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她認為如果台灣能把民間社會組織正視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並保持讓公民社會組織參與國家的決策過程,這樣兼具包容性和透明性的做法,能讓台灣找到自己的利基點,在區域的社經發展趨勢上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 In regards to youth development, Osama Bin Noor, founder of Bangladesh's Youth Opportunities, pointed out that young people of his generation have an abundanc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However, youth unemployment is still a problem for many countries ironically, especially in South Asia. In response to the issue, Bin Noor established the platform Youth Opportunities to match employment or scholarship opportunities provided by enterprises to young individuals in need of development. His organization held a Write to Fight Post COVID-19 competition during the epidemic so that youth ideas could be heard. Taiwan, which is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talents in its New Southbound partner countries, can not on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rovid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ut also establish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local youth organizations in the region to achieve a broader impact.Concerning Bin Noor’s proposition, Dr. Jyotsna Mohan Singh of the Asia Development Alliance reminded not only young people but the poor as well. For instance, it is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the poor to receive medical support due to privatization and deregulation. From her perspective, if Taiwan’s New Southbound Policy can regard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s one of the salient pillar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the participation of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in the country’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t will be both inclusive and transparent. Such a mechanism will enable Taiwan to find its niche and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member of the current region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用科技與藝術,來協助區域發展上述是從台灣本身的制度去創新,進而影響區域,但其實台灣也可以透過自身的軟實力,以民間對民間的方式,提供區域、特別是對於人才,更多直接地幫助。來自國際人才創業孵化器 STARBOARD 的林致孚營運長與竹圍工作室的創辦人蕭麗虹,分享如何以民間的力量對新南向地區的新創和藝文人才產生影響力。從空間、簽證、到產業與法律的知識,林致孚帶領的 STARBOARD 協助新創人才在台灣、印度與東協發展創業機會。他發現,這無形中提升了台灣的國際形象,形成一種公民外交。他認為,新創減緩了許多現今全球面臨到的問題,例如:共享機車的發展有助於舒緩交通阻塞,但他不諱言,新創也同時造成其他新挑戰,像是科技背後潛藏的個人隱私侵略、網路霸凌與犯罪等。蕭麗虹與竹圍工作室以「在地行動,國際連結」的精神,25 年來發展出相當廣的國際藝文網絡,從你我熟悉的歐、美、日,到與我們有更多文化連結的東南亞。這次的疫情造成許多人喪失了生計,弱勢族群大幅增加。蕭麗虹認為,藝術家在此時,並不只是等待補助救濟的一方,而是更有能力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因為藝術工作者感性的特質,往往更願意給予弱勢者關懷。近期竹圍工作室即針對東南亞 12 國的藝術家和藝文單位進行調查,以了解東南亞藝文組織受疫情影響的層面,因疫情而展開的數位轉型、社區服務、藝術行動,以及藝術工作者如何重新看待藝術在大型公衛緊急事件下的角色。我們從中看見了藝文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 Taiwan can also use its soft power advantage in providing direct assistance to the region. In particular, support for young talents through the help of non-governmental sectors. Uniform Lin, the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f STARBOARD, an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or, and Magaret Shiu, the founder of Bamboo Studio, shared how to use the power of the non-governmental sector to influence creativity and artistic talents in our New Southbound partners.From space, visas to industry and legal knowledge, STARBOARD assists new entrepreneurs in developing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in Taiwan, India, and ASEAN. Lin found that this has virtually enhanced Taiwan's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formed a type of civic diplomacy. He believes that startups have alleviated many problems facing the world today. For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d car rides can help ease traffic congestion. But he does not deny that innovations have also introduced new challenges, such as cyber bullying, cyber insecurity, and cybercrime.Demonstrating the spirit of Magaret Shiu and Bamboo Studio have developed an extensive international art network in the past 25 years, from European, American, Japanese to Southeast Asia. The epidemic has resulted in job loss for many people and further marginalized disadvantaged groups. Shiu believes that at this time, artists are not just sitting out the pandemic or waiting for subsidies, but people who are more capable of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Because of the perceptual characteristics of artists, they are often more willing to give care to the disadvantaged. Recently, Bamboo Studio has conducted a survey of art units in 12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nalyzing to what extent are Southeast Asian art organizations affected by the epidemic, ongo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community services. Through this survey, they are exploring how art workers are reconsidering the role of art in public health crisis. From the survey, we have observed the influence that art and culture can bring to a society. 疫情限制了人、國家、區域之間的連結,但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我們更需要把握時間,加強彼此間的對話與合作,才有可能發展出適合疫情之下與之後的區域關係。在台灣安全的環境下,玉山論壇有幸如期舉行,讓台灣能在疫情期間繼續串起亞洲乃至於與全球的對話,提供來自不同國家的政府與民間單位持續連結的機會。而新南向政策就是促進這個連結永續發展最好的支柱。 The epidemic has restricted interactions between people, countries, and regions. However, we need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strengthen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 with each other to develop regional relations suitable for and after the epidemic. In Taiwan, the Yushan Forum is fortunate to proceed as scheduled, allowing Taiwan to link with Asia and even the world during the epidemic,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government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 connect. New Southbound Policy is thus an excellent way to promote regional connectivity sustainably. 本文章內容由「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提供。
daily-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