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253
text
stringlengths
52
75.3k
category
stringclasses
4 values
雲端技術兩大重點概念:無伺服器架構與微型服務,都是為了讓工程師更有創造力
>>> 立即報名:AWS 線上研討會:在 AWS 上建構無伺服器架構服務伺服器大概是一間科技公司中,最少被提及,卻最重要的骨幹。翻開矽谷海量熱血的科技創業故事,雖然很少提到面對伺服器的煩惱,但伺服器無庸置疑是一切網路服務與應用程式的基礎。即使是現在,企業在部署伺服器時,不論是選擇公有雲或者自有的資料中心,仍有許多繁雜的工作與計算:需要多少伺服器才夠、要多大的空間、要先部署多少應用程式與軟體、資料庫的功能夠不夠完善......。把這些事情交給別人來做如何?AWS 是最早願意承接這些難題的服務提供者,在 2014 年就發布了 AWS Lambda, 搶先碰觸至今仍是軟體架構世界中最熱門的技術 —— 無伺服器 (Serverless) 架構。無伺服器架構並不是真的可以不用伺服器,而是可以讓使用者不再擔憂伺服器的佈建與營運,同時 AWS Lambda 也支援各種 AWS 知名的雲端服務,包含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Amazon DynamoDB、Amazon Kinesis、Amazon CloudWatch, 甚至也能串接 AWS 的 AI 服務,除了不用建構伺服器之外,還能免去 AI 的建置。更重要的是,在費用上也僅需為運算時間付費,一旦沒有在執行程式碼,就會停止計費。採用了 AWS Lambda 後,工程團隊能夠把精力與時間用在開發新技術,只需要撰寫程式碼,專注在為公司帶來價值的商業邏輯。伺服器的雜事交給 AWS, 企業內的工程師應該更有價值用最簡單的概念來說,伺服器像是電池,當越多人使用,就需要越多的電池支援。伺服器不夠,就是電力不夠,不足以將服務提供給所有人使用;伺服器數量多,雖然服務穩定,卻會為企業帶來額外的成本。聞名全球的掃地機器人 iRobot 最能理解這個痛點。2015 年,iRobot 的旗艦產品 Roomba 大進化,開始具備聯網功能,等同於有了大腦,能夠用 App 控制並支援智慧型導航,成為國外聖誕節最熱門的交換禮物之一,所以每到了聖誕節,iRobot 都會經歷比平常多上 20 倍的流量高峰,等同於必須提早部署伺服器來面對,但在高峰結束後,伺服器就閒置了,所以 iRobot 採用了 AWS 的無伺服器架構,把後端支援交給 AWS, 讓自家的開發人員能夠專心建構技術。現在,當聖誕節的流量衝高,對 iRobot 來說已不再是問題,伺服器會自動擴充滿足需求。除了善用時間之外,無伺服器架構還有一個優勢 —— 協助企業創新。擁有悠久歷史的樂器品牌 Fender 在 2016 年成立了 Fender Digital 數位部門,該部門推出了 Fender Tune 數位調音應用程式,樂手可在智慧型手機上利用此應用程式為吉他、貝斯和烏克麗麗進行調音。這僅是 Fender Digital 推出的其中一個產品,Fender 希望該部門的工程師能夠致力於創新、快速打造原型和測試應用程式,為 Fender 注入更多的創意,而不是花任何時間在部署及管理伺服器上。「無伺服器讓團隊成員擁有最多的時間,能嘗試新事物,實驗新想法。」Fender 工程開發部副總 Josh Couch 表示,Fender Digital 預估,若要在沒有無伺服器基礎架構下運作,他們的團隊至少需要擴展 50%; 在採用無伺服器架構後,Fender 團隊可以更加專注在核心目標:幫助樂手持續學習如何彈奏樂器。無伺服器架構與微型服務,雲端原生技術中必要認識的兩大名詞除了無伺服器架構之外,根據研調機構 451 Research 發布的《來自企業的聲音:2019 年第一季 DevOps》中發現,企業認為未來最關鍵的雲端原生技術中,拔得頭籌的是微型服務 (Microservices)。當一間企業不斷茁壯,光是把應用程式的所有權分配給團隊夥伴,都會是棘手的難題。就算技術團隊擁有穩固的所有權文化,但只要應用程式架構的相依性過高,在擴展上仍會互相影響。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即使團隊中的一位夥伴,僅僅是變更一小行程式碼,工程師們也需要提前協調變更、合併程式碼、解決版本之間的衝突、重建整個應用程式、執行所有的測試套件,然後再重新部署一次。微型服務就是把複雜的應用程式切割成多個元件,讓團隊夥伴可以對應用程式的特定功能進行更新、部署和擴展,免去產品更新不同版本間的摩擦,並降低團隊內的溝通成本,讓技術團隊更有生產力。不管是無伺服器架構或是微型服務,運用最前沿的技術從來不是國外公司的專利。台灣知名的集點卡品牌,就採用了無伺服器的架構,並利用多種 AWS 的服務,讓公司 App 的評分從 1 星成長至 4.3 星 (滿分 5 星)。更多最前端的雲端原生技術,以及國內外的精彩案例,都將在 12 月 23 日 14:30 至 15:30 舉辦的「AWS 線上研討會:在 AWS 上建構無伺服器架構服務」中分享,在線上就能接觸最具趨勢性的未來。除此之外,研討會上還會示範如何使用此架構設置 Web 應用程式,並深入探討無伺服器架構所帶來的優勢。>>> 立即報名活動名稱: 活動日期:2020.12.23 活動時間:14:30 – 15:30
daily-weekly
從台大教授到玉山科技長——張智星運用產學合作能量,打造銀行裡的科技業
知名科學家暨未來學者 Roy Charles Amara 曾提出阿瑪拉定律 (Amara’s law): 用這句話描述近幾年的 FinTech 趨勢再貼切不過了。當 AI 人工智慧等科技浪潮崛起,不少金融業者開始搶快,迅速編列預算導入 AI 系統平台,希望能抓住一波效益。但在這波浪潮裡,玉山清楚理解到 FinTech 並非追求「短期成果」, 而是「長遠未來」。所以,玉山除了領先同業於 2010 年進行數位轉型,爾後更設立台灣金融業第一位數金長及科技長。他們用 10 年光陰進行數位轉型,不僅起跑快、更是做得深,成功在臺灣打造「銀行裡的科技業」, 既擁有科技業的開放、創新,亦保有金融業的高度社會責任。接棒,因為看到玉山把「產學合作」做到「長期支援」玉山金控科技長張智星雖然今年 8 月才正式接棒,但原任教於台大資工系的他,對玉山印象一直都很深刻。從 2018 年擔任台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以來,他曾促成兩件台灣金融業產學合作案,其中一件就是玉山金控。張智星道出當時觀察。誠如「玉山 - 臺大 AI 暨金融科技研發中心」成立前,是他與玉山團隊設法在校園內找到 48 坪大型的專用空間,並投入超過新台幣 400 萬元翻修,同時還配備可連上玉山內部的 VPN, 仿若是玉山工程部門的延伸子辦公室,讓參與產學合作的修課學生可以隨時在校園內取用數據、進行實驗。張智星肯定地說,如果只談硬體方面的投入,或許其他業者也能立即仿效,但談到軟體方面的支援,玉山大概就令人難以望其項背。玉山 - 臺大 AI 暨金融科技研發中心成立至今超過一年,依舊維持每週一次的開會發想,讓產業界的趨勢觀察與學界的創意彼此激盪。而如此長期、深度的經驗與技術支援,受惠最大的無疑是學生,讓他們能在相較之下單純的學術環境裡,把論文研究主題扣連瞬息萬變的產業脈動。無須炫技,讓消費者、員工都有感才是科技一般來說,金融業擁有許多珍貴資料,也有本錢投資,因此通常是科技轉型的領先者;但有些業者卻被推陳出新的技術迷惑,高估科技短期效益,又低估其「長期影響」, 導致科技成了「炫技」。而對玉山來說,研發新科技時不僅要考量顧客體驗,更常常是出於重視員工體驗。以 2019 年推出的「語音機器人」為例,看似簡單地藉由語音辨識顧客電話問題,再數位導流給相對應客服,但背後初衷則是:不讓客服部門員工過度加班。原來,當時剛推出的玉山 U Bear 卡和玉山 Pi 卡被市場暱稱為 2019 年兩大「神卡」, 顧客電話不斷湧入,客服接到手軟,但幾乎八成的問題都大同小異:想辦卡的詢問「有何優惠」? 已辦卡的也詢問「有何優惠」? 導入語音機器人後,未來顧客就能直接告訴機器人想查詢的項目,讓機器人了解語意後,在數秒內將顧客導流給對應客服或直接由機器人回覆。如果顧客需求可用行動銀行 App 彈指間解決,也會立即傳送顧客網路連結簡訊,協助導流到數位銀行,除了降低客服負擔,也教會顧客善用科技。「科技應用要做好,其實就是兩件事:回歸『業管需求』, 解決員工痛點後才能有更好的『顧客體驗』, 兩者相輔相成。」張智星說。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它不一定可以立即看見短期效益,但惟有消費者與員工都有感,才能讓科技發揮長期影響力。科技人嚮往的「立即應用」, 金融界已蓄勢待發張智星在 1992 年於美國取得電機電腦博士後,雖然其探討 AI 人工智慧的論文已經被 Google Scholar 引用超過一萬次,但他卻說當時寫完論文「心情有點沮喪」、「不確定 AI 究竟能用在哪裡」。那時正好經歷 AI 人工智慧第二波寒冬,曾經的熱潮走入失落,產業界不再關注。儘管學者們依舊默默努力,但少了真實應用場域,仍舊讓科技人提不起勁。然而,現在隨著硬體價格降低、通訊技術愈來愈成熟,人工智慧已進入第三波浪潮,在金融領域更是蓄勢待發。從科技跨入金融,張智星並未忘記理工人內心的那股熱情。因此,他帶著學生「認識」金融業,讓他們看到玉山金控對科技人才的重視、跨部門實作的氛圍,更讓他們發現:在台灣念完理工科系畢業,不只能去台積電、聯發科等高科技製造業,也能在與大眾息息相關的金融服務業大展身手。而金融業要真正留住這批科技人才,就要像玉山一樣,不只得時刻盯緊趨勢快速起跑,更要將科技應用做得深,才能讓科技人與金融人攜手,成功打造銀行裡的科技業。
daily-weekly
《策展時代》:藝術界「策展人」如何應對日益高升的影響力?又該如何回應工作頭銜隨處可見的事實?
文:莉莉安。卡麥隆 (Lilian Cameron) 第二章 變化生成中的世界 (前略) 平台與合法性自 1970 與 80 年代以來,隨著藝術家聯展與主題展覽的流行,以及能讓策展人在藝術界中一展身手的平台日益激增,賦予了策展人不同以往的影響力。這樣的發展主要發生在當代藝術領域,而其中一個重要推手便是在 1990 年代間紛紛成立的當代藝術雙年展。在威尼斯雙年展與德國文件展之外,法國里昂雙年展 (Biennale Lyon) 於 1991 年成立,給予包括讓 - 余貝爾。馬丁、尼可拉。布希歐 (Nicolas Bourriaud)、史蒂芬妮。莫伊斯東 (Stéphanie Moisdon)、侯瀚如與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 在內的策展人一個空間,探索集體展覽製作的可能形式。1993 年成立的澳洲布里斯本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 (Asia-Pacific Triennial) 是第一個 (也是至今唯一) 聚焦亞太與澳洲藝術的當代藝術活動,其後成立於 1995 年的南韓光州雙年展 (Gwangju Biennale) 則是亞洲第一個當代藝術雙年展。光州雙年展至今仍是最負盛名的藝術與策展平台,國際性策展協作的空間,第二屆光州雙年展 (1997 年) 邀請 Yoo Jun Sang、哈洛德。史澤曼、Park Kyong、Wan-kyung Sung 和 Gi-young Jung 擔任藝術總監;第四屆 (2002 年) 藝術總監為侯瀚如、Wang-kyung Sung、查爾斯。艾許 (Charles Esche), 第七屆 (2008 年) 則由奧奎。恩維佐、Kim Hyeon-jin 與蘭吉特。霍斯科特 (Ranjit Hoskote) 出任策展。歐洲宣言展 (Manifesta) 創辦於 1996 年,是每屆於不同城市舉辦的歐洲雙年展。在它深富影響力的最初十年間,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瑪莉亞。林德、史蒂芬妮。莫伊斯東、弗朗切斯科。波納米 (Francesco Bonami) 與馬西米利安諾。吉奧尼 (Massimiliano Gioni) 都曾出任策展人。在當代藝術雙年展場址更加遍及各地的同時,被任命擔任藝術總監的人選並未隨之擴展。相反,這些平台反而協助生產出超級策展人精英,以他們創意總監的身分驗證一門藝術企業存在的合法性。策展人也透過他們的書寫吸引關注並博取認同,尼可拉。布希歐在法國波爾多的 CAPC 當代美術館 (CAPC musée d’art contemporainde Bordeaux) 舉辦「川流不息」(Traffic) 一展後,旋即出版了《關係美學》(Relational Aesthetics ,1998 年) 一書。無論是展覽或是著作,二者都致力於建立一個新的藝術類別「關係美學」, 描述以產生社會互動為目標的藝術品,以於後資本主義價值觀之外另闢蹊徑。布希歐的觀點獲得了相當的迴響,但也頗受爭議。奧奎。恩維佐、卡洛琳。克里斯托夫 - 巴卡吉耶夫 (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瑪莉亞。林德與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都將自身定位為知識分子、藝術史學者、理論學者,或是保管從往至今策展實踐的檔案管理員,同時也實際策劃展覽。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的策展學程所帶來的學術聘用,進一步鞏固了策展人地位的合法性。奧奎。恩維佐與瑪莉亞。林德分別在舊金山藝術學院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與巴德學院中擔任高位,同時也以客座教授和講師的身分在世界各地講學。這樣的職務可以為研究工作創造時間與機會,並強化與學術研究和出版計畫之間的合作關係,同時又能為策展人的工作產出培養年輕但涵養深厚的學生觀眾。策展人與市場當今的藝術界喜歡稱自己為一個生態系統。思及藝術界所生產的巨量碳足跡,「生態系統」一詞可能聽來有些諷刺,然而卻是一個相當有用的詞彙,可以凸顯出藝術界以外的人並不總是能得見的真實景象:藝術家、商業藝廊、公共博物館、私人基金會與學術界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這些機制彼此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而當今的策展人更是藝術生態鏈中關鍵的一環。透過他們的選擇以及在展覽與出版品中所支持的藝術家,他們的重要性充分體現在為藝術積累的象徵價值,以及最終的經濟價值上。傳統上策展人的據點 —— 博物館與雙年展 —— 都和市場 (藝術博覽會、商業藝廊、拍賣會) 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繫。一位藝術家在雙年展中的展出,經常是受到負責代理藝術家的藝術經紀所支持,而博物館往往會自博覽會、拍賣會與商業藝廊中購藏作品,並在這麼做的同時,為藝術家以及他們的創作賦予地位和價值。學術界也並不自外於這個生態圈,其出版品與課程的目標都是為了在某一個特定時刻中,辨識出哪些該被視為具有意義的重要藝術。在藝術界中,策展人與商業活動者享有彼此互惠互利的關係。策展人經常受惠於那些與他們所代理的藝術家及其創作作品關係密切的藝術經紀商的專業知識。藝術經紀也多擁有對於想著手進行展品出借的策展人來說至關緊要的收藏家人脈。收藏家與經紀商通常樂於讓自己收藏和代理的藝術品於博物館展出,也喜見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展品標籤和展場說明上。博物館賦予藝術家和藝術品一種令人敬畏的光環,並為他們 / 它們注入大量的文化資本。雙年展 —— 另一種 (技術上的) 非營利藝術空間 —— 也有同樣的加持效果。在威尼斯雙年展上,藝術經紀商的名字與商標隨處可見,於軍火庫 (Arsenale) 展區或綠圍城堡 (Giardini) 主展區舉行的總監展,或國家館中展出的藝術家,很可能就受到他們所屬的商業藝廊在財務上的支援,當然還有在後勤或知識方面的協助,令策展與商業活動進一步緊密交織的,則是商業藝廊中策展展覽的與日俱增。這些展覽與其他帶有審美意識加以規劃的展覽,其差別在於前者會出現知名策展人的名字,通常是一位曾與藝術機構有合作共事關係的策展人 (那些與藝術機構仍有合作關係的策展人通常受合約限制而被禁止策劃這類展覽)。延斯。霍夫曼在 2016 年於倫敦的瑪莉安。古德曼藝廊 (Marian Goodman Gallery) 所策辦的「動物性:一部童話」(Animality: A Fairytale) 一展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而在此之前,霍夫曼也曾於紐約 303 藝廊 (303 Gallery, 霍夫曼曾被這間畫廊列為藝術家一段時間) 中策展了「馬克思主義」(Marxism)。這兩場展覽連同其他類似的展覽,在為商業展覽空間帶入一種高潔感與策展情懷之餘,也在殷勤邀請策展人的專業人脈。策展人可能會為展覽策劃有趣或令人嚮往的主題,或者透過創新的展場空間與設計,將非賣作品納入展覽之中,呈現不同尋常的藝術組合 (舉例來說,混合展出老大師作品與當代藝術創作)。當然,這一切以販售作品來說並非必要之舉,然而,打造出一套引人入勝的敘事邏輯更能說服收藏家,而當然,策展人帶給展覽的光環也有同樣的作用。在藝術博覽會中,策展人的角色也越來越吃重。倫敦弗里茲藝術博覽會 (Frieze London) 設有獨特的「策展」區 (2016 年是由尼可拉斯。特瑞布雷〔Nicolas Trembley〕所策劃的「九○年代」〔The Nineties〕;2017 年是艾莉森。金格拉斯〔Alison Gingeras〕擔任策展人的「性工作」〔Sex Work〕;2018 年則是由一群女性策展人與藝術總監組成的團隊所共同策劃的「社會工作」〔Social Work〕; 以及 2019 年由康喆明〔Cosmin Costina〕策展的「編織」〔Woven〕)。證據顯示,這些策展區域的確會影響藝術品的購買與購藏。(舉例來說,泰德的奧賽特 / 弗里茲藝術博覽會基金〔Outset/Frieze Fund〕便做出幾項備受矚目的購藏決定,其中「性工作」亦在其列。) 然而,在一個市場潮流與藝術機構的興趣及利益緊密交織的世界中,我們很難判斷其因果關係。在其著作《策展主義》(Curationism) 中,作家大衛。巴爾澤 (David Balzer) 認為藝術博覽會是「專門為策展人所量身打造」。這是由於策展人對於機構購藏行為的影響力:策展人為了決定或者研究要購藏哪些作品而造訪藝術博覽會,有時則是為了影響在購藏過程中具關鍵影響力且通常也會出席盛會的理事與資助人。在拍賣會中,令人玩味的狀況正在發生,所謂的「策展式拍賣」變得越來越普遍。各種別出心裁的拍賣已經行之有年;許多拍賣會會在它們的作品展示中仿效博物館的元素,並附以圖文並茂且製作精美的拍賣目錄。額外為拍賣品加上的「策展」標題,背後的意圖近似於藝術博覽會的策展專區 —— 希望吸引觀眾並促進銷售 —— 然而觀眾並不等同於買家客群。2019 年紐約蘇富比的「策展當代」(Contemporary Curated) 拍賣會上,展示凱利。詹姆士。馬歇爾 (Kerry James Marshall)、塞西莉。布朗 (Cecily Brown)、艾德。拉斯查 (Ed Ruscha) 和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等藝術家精彩的作品。該次拍賣會是由主廚兼餐廳老闆馬西莫。博圖拉 (Massino Bottura) 所「策展」, 他被形容是「將他無以倫比的藝術眼光帶到我們精彩的選品中」。2020 年因為疫情而改為線上進行的倫敦「策展當代」拍賣會,也是由時尚設計師瑪格麗塔。米索尼 (Margherita Missoni)「精心挑選當今最激動人心的藝術家」加以「策展」。在此,策展一事並不是由重量級的藝術界人士負責,而是訴諸於具有大量公眾支持者的其他領域專家,以期能吸引一群重要的新興收藏家觀眾,當中有許多是年輕人,對藝術界半知半解,或者感覺自己是局外人而需要被諄諄善誘。新客群裡可能有些人是網紅。在此,「策展」一詞的使用雖有涉及專業知識的面相,但也是為了催生客群,而這個做法的確相當成功。倫敦拍賣會最後賣出了 510 萬英鎊,高出會前預估的 470 萬鎊,創下了線上拍賣會的新紀錄。論權力與實踐我們已經看到策展至少在兩個面向上有所進展:首先是從 1960 年代到 21 世紀初,隨著策展實踐和藝術實踐的發展,策展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隨之上升;再者則是由於策展人更靈活地活躍於藝術界的各個領域與平台,策展領域的觸角也跟著向外開拓。此外,我們也可見到早在 20 世紀前的數十年前,「策展」(curating) 作為動詞在不同領域間的流動性,以及其他產業在使用「策展」一詞上的有志一同。藝術界的傳統策展人要如何應對其職業日益高升的影響力?又該如何回應其工作頭銜隨處可見的事實?而來自策展領域中的回應是否會催生出全新形式的策展實踐、信念和方法?針對策展一詞受到普遍使用的情況,策展人的反應或在意料之中,對於他們的職銜被用作為行銷、食品或房地產領域中多有抱怨不快。但在此,關鍵是傳統的專業職能遭受忽視,而熱衷於策展的公眾也並未充分體認到策展藝術所需要的專業素養。主流媒體則是不吝於表達對於這股熱潮的諷刺。在《紐約客》(New Yorker) 上的一幅漫畫便描繪一位男子站在吧檯前方,正尷尬地與一名女子交談。他們穿著時尚得體,手裡拿著飲料。這幅圖片下方的說明寫著「我策劃兒童派對」(I curate children’s parties)。這幅漫畫的箭靶是針對在 2000 年代間,藝術界與其他領域泛用「策展」(curated) 一詞,以替任何這個詞彙所觸及的對象提升價值與風光體面所導致的詞彙濫用。學者莉安。麥克塔維什 (Lianne McTavish) 便強調在「策展」一詞開始受到廣泛使用的同時,其他專業領域也正在經歷一番「專業職能的貶值」,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求職者使用「策展」一詞以凸顯自身可適用在各種職位上的普遍「創造能力」。然而,正如她所指出,也有許多策展人喜迎這樣的語言流動性。這是因為藝術策展如今可能會吸引到各式各樣的觀眾,更不用說這些觀眾有可能會被吸引進入的空間。一位在 Instagram 上偶然瞄到這個詞彙,以前可能參加過類似活動線上版本的學生,有很大的機率會為此參訪傳統的博物館場館,以期能更深入了解「策展內容」的緣起與實踐,甚至可能對此提出評論。在此,對於藝術界的傳統空間來說是一個機會,不僅能吸引新的觀眾,更可以傾聽他們的意見並與之對話。無論是在 2000 年代間就已經成名,或是最近才甫方發展成熟的策展人,始終都在與藝術界中的策展控制、權力與知名度等概念作抗衡。對於包括策展人安東尼。胡伯曼 (Anthony Huberman) 在內的一些策展人來說,這促使他們回歸到一個更為擴展的照護概念;而對於其他策展人來說,則是催生出更加去中心化的協作式策展方法。後者可見之於策展人卡洛琳。克里斯托夫 - 巴卡吉耶夫的策展作品中。在她負責策劃的 2010 年第 13 屆文件展中,克里斯托夫 - 巴卡吉耶夫招募了好幾位她稱之為「代理人」(agent) 的共同策展人。當然,在她之前已有採取全球多元主義觀點發展協作式策展的恩維佐。克里斯托夫 - 巴卡吉耶夫所採取的策展方式呼應了這樣的協作式方法,然而她為自己的策展團隊重新命名的作法卻有意掩蓋另一個面向。甚而有之,她之後在 2015 年伊斯坦堡雙年展 (Istanbul Biennial) 上公開以「起草者」(draftsperson) 自居,繼續挑戰「策展人」一詞。「策展人」, 她說,已經成為權力的象徵,也讓人聯想到立基在個人世界觀所做出的作品選擇 (對她來說,「展覽製作者」〔exhibition-maker〕一詞可能更適切)。她認為她在「勾勒」雙年展上所扮演的角色,更類似於素描 (drawing) 概念的擴展版本:先是為吸納藝術家與概念而「延伸思線」(draw out), 然後「為了讓集結所有而向內收攏」(draw in), 最後則是要「劃定界線」(draw the line)。」然而諷刺的是,這一屆的伊斯坦堡雙年展卻被藝評家認為是非常具有策展人存在感的一場展覽。在理論上質疑策展人的作者身分是一回事,然而該如何在實際策展實踐中達到這點則相當複雜,對於一個媒體與行銷部門都已摩拳擦掌,準備好要介入影響展覽背後策展人的身分認同,甚至其名望的藝術界來說,則更是如此。對於瑞克特而言,這種換湯不換藥的說法表明「近來『策展人』一詞的無所不在已折損了這個詞彙的特殊性,並連帶傷及其威信」。她也指出奧布里斯特是另一位同樣採取質疑策展權力的策展方式的當代策展人,她談到在這幾年間,我們大概會在由奧布里斯特擔任藝術總監的倫敦蛇形藝廊 (Serpentine Gallery) 中看到一場相當深入的藝術家個展,除了來自牆上簡介、錯落的作品說明與最低限度的設計元素外,幾乎沒有什麼解說文字,策展人的存在感在此無疑被降到最低。奧布里斯特擺明相較於藝術家的創造力,他對策展人本身的創造力毫無興趣,並在他的《策展之道》中說道「我不相信策展人的創造力」。他也採取網絡式與協作式的策展方式,而他絕大多數的策展計畫都是在與藝術家、建築師、作家和其他策展人的對話及合作中完成。或許也因此,我們如果仔細檢視奧布里斯特所策辦的活動 — 裡頭包括身歷其境的聯展環境、「馬拉松式」研討會、一個以手寫為主題的 Instagram 計畫,以及可能是所有活動中最富創造力的「做吧」(Do it), 一個在每個地點都自我重造的巡遊展 — 將可以看到一個近似於當代藝術家的觀念傾向與創意發展。在一個策展人深具影響力,甚至有時比他們所推崇與展示的藝術家和藝術品還享有更高知名度的環境中,針對策展實踐與策展權力進行反思有其必要性。然而,策展人的影響力、創造和勞動極其重要。為了能針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進行原創性研究、採取創新的角度思考藏品及其產生的故事敘述,同時為大量可透過網路觀賞的藝術品與藏品賦予形貌並帶入意義,我們需要策展人,今時更勝以往。策展人也會面對機構與收藏家為藝術家捍衛他們的利益,讓藝術家不用獨自面對這些壓力。然而,這個角色卻多方受到侵蝕,並在 COVID-19 疫情所帶來的財務危機下進一步惡化。不受機構的關係特權與商業壓力所影響的策展自主權,成為一項日益稀罕的商品,在博物館策展人中更是如此。借用胡伯曼的話來說,在當代的這個時刻,策展人在其中更要萬分謹慎。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策展時代》,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作者:莉莉安。卡麥隆 (Lilian Cameron) 譯者:高文萱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策展是一門時時創新的藝術企業,在後疫情時代藝術市場最暢銷的代表作就是明星策展人。 策展人以藝術界 KOL 之姿,手握權杖,穿梭遍布各地的國際雙年展。 面對博物館、藝術家與策展人之間複雜的權力動態,觀眾只能置板凳觀戰嗎?欲知分曉,歡迎來到無所不策的策展時代!「策展人可以透過調校、修正自身的策展實踐,影響包括收藏家、博物館館長與贊助者在內的掌權者來創造改變。這需要掌握各式各樣的技能,包括檔案研究乃至打動人心的溝通技巧。儘管如此具挑戰性,周旋在藝術家、機構與觀眾之間,既身懷專業知識而又具高知名度的策展人,仍是最有能力回應這個挑戰的角色。」—— 莉莉安。卡麥隆由巨量碳足跡堆疊成遍及各地的當代藝術雙年展,造就了具有文化影響力、知名度與品味塑造的明星策展人。這些平台產製出一群超級策展人精英,以創意總監的身分打造了遍及全球的藝術豪門企業。像是北歐藝術家兼策展人雙人組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 (Elmgreen & Dragset) 自 1990 年代以來從哥本哈根的表演藝術節到威尼斯雙年展的丹麥館與北歐館,及至 2015 年於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中進行的藝術暨策展計畫,二十多年來已將藝術家暨策展人身分、專長發揮極致。當策展成為當代顯學之際,明星策展人如何回應自身日益高升的影響力?觀眾對全新形式的策展有什麼期待?在實體策展與數位策展互動、並行的當下,藝術家、觀眾與策展人自身的角色位置,又將如何重新組構?《策展時代》帶我們揭開藝術策展的浪漫面紗,以洞察之眼,理解、破解與解析當代策展的藝術!
daily-weekly
《過載》:如何「強制與世界隔離」,極大化你的心流時間?
文:丹尼爾。列維廷 (Daniel Levitin) 成功的人往往有更多失敗經驗某些行為可能看起來像拖延,卻是由不同的因素所引起。有些人遭遇「開始障礙」, 缺乏開始動手的能力。這問題與規劃困難不同,後者指的是個人之所以無法及早有效地開始工作以完成任務,是因為他們對於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階段性目標,有著不切實際或天真的想法。另有一些人無法完成準時完成任務,則是因為當他們終於坐下來工作時,手邊並不具備所需的物品或材料。後面這兩種困難是缺乏規劃所引起的,而非拖延本身。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嘗試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該從哪裡或是如何開始。在這些情況下,若有主管或老師幫助他們將問題拆解成較小的部分,會非常有助益且往往是不可少的。採用有系統、零散化的方法完成任務,能有效減少這種形式的拖延。最後,有些人長期無能完成他們已經開始的計畫。這不是拖延,因為他們推遲的不是開始計畫,而是相反地推遲結束計畫。這可能是因為個人不具備必要適切完成工作並達到令人可接受品質的技能 —— 許多居家愛好者或週末從事木工者可以證明這一點。這也可能是出於一種隱藏的完美主義,亦即個人具有深層、幾乎偏執的信念,認為他們的工作結果永遠不夠好 (這種失敗就敗在無法滿意)。研究生往往因為這種完美主義受苦,毫無疑問地,是因為他們將自己與指導教授相提並論,並將他們的論文草稿與指導教授已經完成的作品相較。這樣的比較當然是不公平的,他們的指導教授經驗較為豐富,況且研究生看不到指導教授受挫、被退稿和作品的草稿。所有的研究生看到的都是教授的完稿,以及這些完稿與自身作品之間的差距。這是情境的威力被低估的經典案例,認定兩者間的差異是固有特質所造成的。這種情況在職場也會發生,監督者的角色幾乎可以保證他會顯得比被監督者更聰明、更能幹。主管可選擇在自己工作已經完成並精煉後才向員工展示。員工則沒有機會採行這種對自己較為有利的展現方式,而是常常得出示草案和進行中的作品,這讓員工的作品看來老是無法符合期待,也讓許多擔任下屬的人感覺自己不夠優秀。但這類因情境差異造成的限制,並不能預見學生與下屬的能力。瞭解這種認知錯覺可以讓個人減少自我批判,並從完美主義的束縛中自我解放。同樣重要的是,不要將自我價值感建立在工作的結果上。自信來自接受你一開始時可能會失敗,但沒關係,這是過程的一部分。博學的作家喬治。普林頓 (George Plimpton) 指出,成功的人比我們大多數人所認定的失敗者擁有更多的失敗經驗,這真是非常弔詭。如果這聽起來有些故弄玄虛或莫名奇妙,我們來分辨當中的弔詭,那就是成功人士 (或是最終成功的人) 與其他人處理失敗和挫折的方式非常不同。無法成功的人將失敗或挫折詮釋為事業中斷的宣告,並得出「我不擅長這件事」的結論。成功人士則認為,每次的挫折都是獲致額外知識的契機,是完成目標所必備的經歷。一位成功人士 (或最終成功的人) 的內心對話,比較像是「我原本以為實現目標所需的知識我都知道了,但是這次經驗告訴我,情況並非如此。一旦我學到這點,我就可以重回正軌」。成功人士通常都知道可能會有顛簸的道路,但遇到令他們失衡的顛簸並不能阻止他們 —— 這些都是過程的一部分。就像是皮爾斯。史提爾會說的,他們不同意「生活應該很容易」這樣的錯誤信念。額葉使人能抵抗挫折。兩個涉及自我評價和評判自己表現的次區域,是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和眼眶額葉皮層。當它們過度活躍時,我們傾向嚴厲評判自己。事實上,爵士樂手即興演出時需要將這些區域關閉,才能擺脫揮之不去的自我評價感、自由地開創新想法,而不會覺得這些想法都不夠好。當這些區域受到損壞,會產生一種超然的應變能力。在損傷發生之前,一位病人一邊測試標準電池一邊哭泣,即使她正確地完成測試也是如此。當她前額葉皮層受損後,她再也無法完成同樣的測試,但她的態度明顯出現改變:她一遍又一遍持續嘗試解決問題,比主試者更富耐心,一次次犯錯卻沒有絲毫的尷尬或沮喪。企業執行長、將領、總統...... 閱讀這類偉大領導者的傳記,會發現他們當中許多人的失敗經驗數量之多與規模之大是很驚人的。很少有人想到理查。尼克森 (Richard Nixon) 能從 1962 年加州州長競選失利的難堪處境中恢復過來 (「尼克森不會再出現了。」)。愛迪生失敗的發明超過上千,相較之下只有少量的發明是成功的。但成功的發明影響廣泛,包括燈泡、留聲機和電影攝影機。億萬富翁唐納德。川普 (Donald Trump, 美國前總統) 引人注目的失敗與成功數目相當:失敗的生意像是川普伏特加、川普雜誌、川普航空公司與川普抵押貸款,還有四度破產和總統競選失利。他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但他卻展現韌性,絕不讓企業倒閉降低他的自信心。太過自信當然不是好事,自信和傲慢可能出現的內心拉鋸,會在某些情況下導致全面的心理失調。自信心似乎有遺傳基礎,是一項橫跨一生相對穩定的特徵,雖然就像任何特徵一樣,個人在不同情況下會觸發不同反應,而環境因素可能有助建立或蠶食它。一項有效的策略是假裝,換句話說,即使是那些內心缺乏自信的人也可以假裝他們擁有自信、不放棄、在看似困難的任務上努力,並試圖翻轉暫時的挫折。這可以形成良性的回饋循環,額外的努力實際上會導致成功,並幫助個人逐步建立自己的力量和勝任感。創造性時刻下面是一道謎題:什麼字可以連接到下方所有的字,並創造出三個新合成字?大多數人目不轉睛地專注在字詞上,想找出答案。他們大多失敗。但如果他們開始思索別的事情,讓自己的思緒遊走,解答會像一閃而過的洞見出現 (謎題的答案在本書注釋部分,見 446 頁)。這是如何發生的呢?一部分的答案在於,我們是否足夠放鬆讓自己在時間的壓力下進入白日夢模式。大多數人說當他們在該模式下時間似乎停止了,或者感覺起來像是他們已經走出時間。創造力涉及熟練的整合這種時間停止的白日夢模式,以及受到時間監控的中央執行模式。對生命做出任何貢獻與否的感受,是我們思索自己一生時不斷重複出現的主題。其中最讓我們感到驕傲的,往往是廣義上認定的創造性貢獻。在電視連續劇《流氓醫生》中,威爾遜罹患癌症只剩五個月的生命。知道自己即將死去,他懇求豪斯醫生,「我需要你告訴我,我的一生沒有白活。」我們知道他對生命的價值感來自於實施創新性解決的方案,讓數十名患者因而得以延續生命。洞見的實現跨越各種各樣的問題 —— 不僅局限在詞語的問題,還包括諸如人際衝突、醫療、西洋棋、音樂創作 —— 並通常遵循一個模式:我們依照問題的呈現或是我們對問題的理解,專注全副心力在問題的各個面相,透過結合我們的左側前額葉皮層和前扣帶,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案和可能情況。然而,將我們對問題的所知依序排列,這僅是籌備階段。如果問題十分複雜或棘手,或是我們對問題的瞭解還不足夠,在第二階段我們就需要放鬆,放手讓問題由大腦右半球的網絡接管。右半球的神經元有較長的分枝和更多的樹突小刺,能更廣泛地調整。與大腦左半球的神經元相比,它們能從較大的皮層空間收集資訊,儘管不是那麼精確,連接能力卻更好。當大腦尋求洞見時,它們是最有可能產生洞見的細胞。洞見出現前的第二階段或其他階段,伴隨著連結不同神經網絡的伽馬波發送,有效地將看似無關的想法結合成一個連貫的整體新思維。要讓這一切能順利運作,放鬆階段是不可或缺的。這就是為什麼暖呼呼的淋浴能催生眾多洞見的發生。這也是為什麼老師和教練總是說要放鬆。如果你正從事任何一種創造性的目標,那你組織自己時間的其中一種方法,可能就是極大化你的創造力。我們都曾有過奇妙而幸福的體驗,在一項活動中失去時間感、我們自己與我們的問題都不復存在。我們忘了吃飯,忘了這個有手機、最後期限和其他責任義務的世界。亞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 Malsow) 在 50 年代稱此為「高峰經驗」, 晚近心理學家米海。切奇山特米海 (Mihaly Csikszwntmihalyi) 稱之為「心流狀態」則最為有名。心流狀態感覺起來就像完全不同的存在狀態,是種意識提升伴隨著幸福感和滿足感的狀態。就神經化學和神經解剖學層面來說,它也是一種不同的狀態。無論是誰當處於心流狀態,大腦活躍的區域同樣包括了左前額葉皮層 (具體來說,是區域 44、45 和 47) 和基底神經節。但在心流狀態期間,大腦有兩個關鍵區域停止運作:負責自我批判的前額葉皮層部分,以及大腦的恐懼中心杏仁核。這就是從事創造性工作的藝術家經常提到他們感到無所畏懼的原因,即便他們正冒著前所未有的創造性風險 —— 他們的大腦中會阻止他們這樣做的兩個區域,已明顯降低活性。心流:當極端專注時會出現人們在許多種類的工作中經歷心流狀態,從觀看最微小的細胞,到探索廣大無垠的宇宙皆然。細胞生物學家約瑟夫。高爾 (Joseph Gall) 透過觀看顯微鏡描繪這種心流狀態;天文學家則利用望遠鏡形容它。類似的心流狀態也被音樂家、畫家、撰寫電腦程式者、鋪地磚工人、作家、科學家、公眾演講者、外科醫生與奧林匹克運動員所描繪。人們也在下棋、寫詩、攀岩和跳迪斯可時體驗到它。幾乎毫無例外地,處在心流狀態讓人拿出最好的表現。事實上,是超越自己通常認定的最好表現。處在心流狀態時,注意力會集中在一個有限的感知領域,該領域接收到你充分的專注和完整的投入。行動和意識融合在一起。你不用去思考自己是否獨立於活動或世界之外,你不覺得你的行為和感知有所不同 —— 你所想的就是你所做的。這當中也有心理學的面向。在心流狀態中,你經驗到無需憂慮失敗的自由;你知道需要做什麼,但你並不感覺自己正在這麼做 —— 自我並不參與其中而完全消失。羅撒娜。凱許 (Rosanne Cash) 描述她所撰寫的最佳歌曲中,有些就是在這種狀態下產生的。「我不覺得是我自己在寫歌。比較像是這首歌就在那裡,我只要拿起我的捕手手套,憑空抓住它。」帕特農。赫胥黎 (Parthenon Huxley) 是「樂團」樂隊 (目前轉型為英國樂隊 ELO) 的主唱,回憶樂隊在墨西哥城的演唱會時,他說:「我張開嘴唱歌,各種音符都自己流動著 —— 我簡直不敢相信它們出自我的口,不敢相信那是我在唱歌。」心流可能會發生在一項活動的規劃或執行階段,但它通常與一項複雜任務的執行相關,像是長號獨奏、撰寫論文或射籃。因為心流狀態是一種如此專注的狀態,你可能會認為它會是停留在規劃或執行階段,但實際上它通常使兩者毫無縫隙地合在一起 —— 想與做,通常是兩件獨立的任務,在此成為相互滲透連結在一起的任務、合成一體的動作。心流的特點是心神專注 —— 向來讓人分心的事物還是在那裡,但我們不為所動、不去管他。心流狀態的第二個特點是當我們觀看自身表現時,不帶有自我打擊的負面評價,這點往往會伴隨著創造性工作產生。置身心流之外,我們心裡面往往有個嘮叨的聲音說:「這還不夠好。」但在心流狀態中,一個令人放心的聲音說:「我能解決這問題。」不是任何既有的任務或活動都會引發心流狀態,它只在當一個人深深專注於任務,且該任務亟需集中心力與投入,包含明確的目標,能提供即時回饋,並完全契合這人的技能水準時發生。最後一點要求創作者本身的技巧和能力,要能與眼前任務難度相匹配。如果你所從事的任務太過簡單、不具挑戰性,你會覺得無聊。這種無聊將讓你無法專注在任務上,心不在焉。如果任務太困難、挑戰太多,你會變得沮喪並感到焦慮。沮喪和焦慮也會讓你無法集中注意力。只有面臨對你來說恰到好處的挑戰時 (也就是與你所擁有的技巧相符時), 你才有達到心流狀態的機會。當然這並不保證你就會實現心流,但如果沒有這條件,如果面臨的挑戰不正好適合你,心流狀態肯定不會發生。在下面的曲線圖中,Y 軸代表挑戰。從圖中可以看到,挑戰大會導致焦慮,而挑戰低則會造成無聊。正中央是心流狀態可能出現的區域。漏斗狀的心流區域與你具備的技巧水準相關,由 X 軸表示。這張圖顯示你的技巧越好,實現心流的可能性越大。但若你的技巧水準低,面臨的挑戰就會變大。這是因為心流狀態的特點是完全沒有自我意識,你與計畫合而為一,思想、行為、動作和結果毫無縫隙地合為一體。你的技巧水準越高,越容易出於潛意識自發地將技巧表現出來,接著就越容易脫離你的意識心靈、自我和其他心流的敵人。心流狀態較常發生在專家或是在特定領域投入大量時間進行訓練的人身上。心流的定義就是獻身投入,意即高水準的參與。在這樣的狀態中,資訊的獲取和處理毫不費力,我們所需的事實就在我們的指尖,即便是那些遺忘許久、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事實;我們不知道自己具備的技巧也開始出現。由於沒有必要進行自我控制以保持專注,我們釋放出神經資源給手頭的任務。這就是大腦中出現的弔詭現象:在心流狀態中,我們不再需要努力專注在任務上 —— 當我們進入這個特別專注的狀態時,它會自動發生。與避免分心相比,在心流狀態 (參與創作的高峰) 中,所消耗的能量較少。這就是為什麼心流狀態富有生產力和效率的原因。心流也經歷一種不同的化學狀態,涉及尚未確認的特定神經化學湯。看來需要在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間 —— 特別是當它們在稱為紋狀體 (注意力切換之所在) 的大腦區域被生產出來 —— 與血清素 (與自由地親近意識流相關) 和腎上腺素 (保持專注和精力) 取得平衡。GABA 神經元 (對於 gamma - 氨基丁酸敏感) 向來的功能是抑制行動並幫助我們實行自我控制,此時需要減少活性,使我們不會在這些狀況下過度自我批評,故而讓我們在創意生產上較不受抑制。最後,某些過程還涉及體內平衡,特別是性欲、飢餓和乾渴感的降低,使我們不會因為身體機能而分心。在極高度的心流狀態中,我們甚至喪失對環境的認識。切奇山特米海提到一個例子,一名外科醫生直到手術結束後,才注意到手術期間屋頂塌了下來。心流在你並沒有明確地想著在做什麼時出現;相反地,你的大腦處在一種特殊的模式當中,自動地執行程序與運作,無需你執行意識的控制。這就是為什麼練習和專業知識是心流的先決條件。已經學會音階的音樂家只要根據動作記憶演奏,而無需專注在認知音階之上。事實上音樂家提到,自己的手指「就是知道要到哪裡去」那樣,而無需思索。籃球員、機師、電腦程式撰寫者、體操選手以及其他具有高超技巧和大量練習的人都提到類似的現象,他們的能力水準如此之高,似乎完全不需要思考了。當你學騎腳踏車時,你必須專注在保持平衡、踩踏以及方向控制上。你可能摔倒好幾次,因為要做到這幾件事是困難的。但經過幾回練習,你可以登上自行車就開始騎,將注意力轉移到更讓人感到愉快的事情上,像是觀看你的周圍環境。如果你之後有機會教別人如何騎車,你就會理解到你所知道的許多技巧,都無法在意識層面用來反省或描述。大腦迴路已經變得有些像是自主進行,它們不需要你位於前額葉皮層的中央執行系統指揮。我們只要按下大腦開關,騎腳踏車的程序就會接手。人們在綁鞋帶、開車,甚至解微分方程式時都提到類似的自主管理。儘管我們都有這樣的大腦程序,但只要試圖思索你正在做的事情就能迅速介入干預,結束你樂在其中的自主管理和高水準表現。讓人摔下腳踏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求他專注在他怎麼不會摔下來,或是描述他正在做什麼。偉大的網球選手約翰。馬克安諾 (John McEnroe) 用這招來稱霸球場。當對手表現特別好時,比方說反手拍特別俐落,馬克安諾就讚美他在這方面的表現。馬克安諾知道這會導致對手思索他的反手拍,而這一思索就打亂了自主應用。心流並不總是好的;當它成癮時也可能具有破壞性,如果體驗心流的當事人從眾人中隱退待在自己的繭中,那麼心流也會破壞他的社交生活。珍娜・沃爾斯 (Jeannette Walls) 在《玻璃城堡》書中描述她的母親如此投入在繪畫中,不理睬她那肚子餓的孩子哭喊食物。三歲的珍娜意外被火灼傷,因為她的藝術家母親投入在繪畫中時,她站在爐子前的椅子上,試圖用一鍋滾燙的水煮熱狗。即使在珍娜住院六週後返家,繪畫中的母親仍不能被打擾離開心流狀態為孩子做飯。極大化你的心流時間有創造力的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往往為了極大化心流發生的可能性,並且一旦到達致心流狀態能停留在那裡。歌手和詞曲作家尼爾。楊 (NeilYoung) 形容的最好:無論他人在何處,無論他在做什麼,如果一首歌的想法出現了,他就「退場」停下不管他正在做的什麼事情,然後創造出可以投以在這首歌上的時間和空間。他將車停在路邊、突然離開晚宴,不惜一切代價與繆斯女神保持連結,專注在工作上。如果最終他得到的是古怪的名聲,並且總是不準時,這就是創造力的代價。看來在某些方面,創造性和責任感是不相容的。如果你想縱情自己創造性的一面,就意味著你沒有辦法準時赴約。當然人們可以提出反對意見,說尼爾非常認真面對他的藝術,為藝術付出所有。這不是缺乏責任感,只是他認真面對的優先順序不同。史蒂夫。汪達 (Stevie Wonder) 也用同樣一種強制與世界隔離的做法滋養他的創造力。他用情感來形容這個方式 —— 當他感到心理有股情緒,比方說聽到不幸的消息或是花時間與他所愛之人相處時 —— 他會跟隨並停留在這情感體驗中,不讓自己被干擾,即便這意味著錯過一場約會。如果他能在那一刻針對那股情感寫一首歌,他就寫;否則他稍後會嘗試完全沉浸在同一情緒狀態中,將它灌注在歌曲中 (他也有不守時的壞名聲)。史汀組織和劃分他的時間就為了極大化地投身創作。在巡迴演出期間,他的時間由他人完善安排,好讓他擁有最大的自由。除了音樂,他不需要思考任何事情。他該去哪裡、他該做什麼事、何時該吃飯,一天之中這所有部分都有人為他打點好。重要的是,每天他都有幾個小時的個人時間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每個人都知道不要打斷他,而他也會利用時間做瑜伽、詞曲創作、閱讀與練唱。藉由結合他出色的自我規範,並專注於大幅減少干擾的外在世界,他更容易投入創造性的追求中。史汀也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幫助他應付旅行可能造成的方向迷失 (與創造力破碎) 效應。他與一位室內設計師緊密合作,找到款式、顏色和質料與他家裡窗簾、枕頭、地毯等家飾品類似的物件,然後在巡迴演出的每一天,工作人員用相互扣連的鋁桿和窗簾打造一個虛擬房間。當他在城市間移動時,這個演唱會場地中的私人空間,在所有的變動中提供龐大的舒適性和連續性。這種做法促成平靜和不受干擾的心靈狀態,背後支持這一點的則是神經科學的基本原則: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大腦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檢測器。我們大多數人都容易因為新奇的事物分心,這是前額葉皮層的新鮮感偏誤。因此,我們可以藉由打造我們的環境和行程,以推動和促成創作的靈感。因為他的感知 (至少在他為期四小時的個人時間內) 沒有被每天的新景象、顏色和空間安排所轟炸。史汀可以讓他的大腦和心靈放鬆,讓心流狀態更容易實現。有句古諺說,如果你真的需要完成事情,把事情交給大忙人來辦。這聽起來有點自相矛盾,但忙碌的人往往有套高效的系統能把事情做好。本書這一節的目的就是要找出那是什麼樣的系統。即使是根深蒂固的拖延者,也會因為有更多事情要做而受益 —— 他們會投身較具吸引力的工作,勝過他們試圖避免的任務,並在大量的計畫上取得重大進展。拖延者很少什麼事都不做。《浮華世界》和《紐約客》作家羅伯特。本奇利 (Robert Benchley) 寫道,面對文章截稿期限,他仍能打造書架並鑽研一堆科學文章。有效的時間管理很大一部分就是要避免分散注意力。生活諷刺的一個面向,就是我們多麼容易被我們渴望的事情所傷害。魚兒被魚餌所誘惑,老鼠被奶酪所誘惑。但至少這些欲望的對象看起來是能吃的。我們的情況通常不是如此。會擾亂我們的生活的誘惑往往純粹就是放縱,賭博、喝酒、閱讀電子郵件或強迫檢查社群網絡上的回覆訊息,這些都不是我們的生計之所需。瞭解到原本的一個消遣已經全面失控,是人生的一大挑戰。凡是引誘我們中斷面對具挑戰性任務時所需的專注力的,都是成功的潛在障礙。位於你大腦中的改變與新奇中樞,會在你完成任務時提供化學獎勵回饋,無論那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任務。社群網路上癮循環,無論是臉書、推特、Vine、Instagram、Snapchat、Tumblr、Pinterest、電子郵件、簡訊,或是任何在未來幾年中會被採納的新玩意兒,透過大腦的快樂中樞分泌化學物質,造成真正的生理成癮。完成需持續投入關注和精力的計畫,能提供最大的生活滿意度,似乎任何人都不會在回首人生時滿意地說,他們在工作的同時多發送了一千條簡訊,或是多查看數百回社群網絡上的狀態更新,因此感到自豪。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過載:洞察大腦決策的運作,重整過度負荷的心智和人生》, 鷹出版作者:丹尼爾。列維廷 (Daniel Levitin) 譯者:黃珮玲、謝雯伃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你的腦中充斥著過量資訊。你在電子郵件、臉書、簡訊和手頭工作之間疲憊不堪地折返,最後沮喪地發現,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沒有做。你並不特殊。截止到 2011 年,美國人每天接收的資訊量是 1986 年的五倍,相當於 175 份報紙。一個美國家庭光是在客廳和兩間臥室裡,就有超過 2,260 項有形物品。至於每個人電腦裡的檔案,隨便就有 3 億萬萬兆位元的資訊量。光是想瞭解魷魚的腦神經系統所有知識,Google Scholar 上就有三萬篇論文...... 太多資訊、太多包袱、太多選擇。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然而,擁有更多資訊,反而會做出更差的選擇。此時我們卻以為,要解決問題,只能仰賴更多資訊。結果,超載資訊加重我們大腦的負荷,讓我們找不到東西、忘記重要會議,並且不斷分心在收發電子郵件、回簡訊和臉書等事情上,感到筋疲力竭。過量資訊和感覺輸入,造成我們龐大的精神耗損和負擔,不斷搶奪我的注意力,讓我們產生認知功能障礙,做出錯誤的決策。該如何不讓自己每天不只是被所見所聞牽著走,把重要時間集中在創意構思、正確決策上?該如何在這樣的資訊過載年代,在龐大訊息中做出正確直截的決定?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問題:我真的需要保有某件物品和某段關係嗎?我的溝通雜亂無序嗎,我可否直截了當地說話?我的交友圈、習慣、想法是否太過一致,我願意對新想法保持開放嗎?我是否會被輿論牽著走,我懂得判讀資訊、分辨真偽嗎?該如何避免瞎忙,在工作上創造更多價值?本書作者丹尼爾。列維廷,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行為神經科學、資訊科學學院和教育學院的特聘教授、暢銷作家,針對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提出完美解藥。本書不是一般的整理術,它是從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研究出發,結合注意力、記憶分類等神經理論,提出解藥。作者認為,人類大腦演化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資訊爆炸的速度,但若能將充塞在我們腦中的資訊取出,先讓它外部化,變得具體可見,就可以重新組織並加以管理。從而卸下腦中負擔、讓頭腦再次自由轉動!作者感慨,現代社會,一心多用。人們不斷分心,謀求完成上千個小小的成就所帶來的空洞獎賞和成就感,而不再透過持續專注的努力所帶來的龐大回報。這種工作模式與生活模式所造成的損失甚至比吸食大麻更嚴重。如何改變?善用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知識,以及分類的科學,並準備一個雜物抽屜,有意識地檢視自己生命中需要清理的區域,有系統、積極地做整理。隨時檢查,持續專注於重要的食物。因此,在資訊氾濫的時代,重點不是避開眾多資訊,而是重新組織你的大腦。只要重新組織化後的大腦,才可以幫助你做時間管理、社群管理、在家庭生活和公司行為上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本書既有理論,又分析了大量和我們的工作、生活、決策相關的實例,讀來鞭闢入理,趣味橫生。
daily-weekly
《神明寶島》:玄天上帝——屠刀成佛的戰神,更是漢族唯一五星上將
文:林金郎玄天上帝 —— 屠刀成佛的一級戰神上帝公不是天公伯漢族神明中,不能不認識的神明之一,便是玄天上帝!論職位之高,祂和關帝同被敕封為「天尊」等級,且是唯一被封為上帝的神明 (天尊高於上帝); 論重要性,祂是明朝官方祭祀的國神,並隨鄭成功來台建立深度信仰;論廣泛性,祂是全國性信仰,而非地方信仰神明。所以,這位漢族唯一五星上將國神,不得不對祂三鞠躬!不過,要特別釐清的是,玄天上帝的上帝並非天帝的上帝,而是高於大帝、帝君的稱謂,民間百姓雖俗稱祂為上帝公、上帝爺,但絕不能與玉皇上帝搞混。玄天上帝原名玄武大帝,宋朝時因避皇帝名諱而改稱為真武大帝,民間俗稱玄天上帝。玄武就是天文四象裡北天的靈獸龜和蛇,所以玄天上帝象徵的是整個北天與玄武七宿,而非傳說中的北極、北斗七星或北極星而已。玄武七宿在《漢書。天文志》記載為「北宮玄武」, 包含:鬥、牛、女、虛、危、寶、壁七宿。玄武原本是指黑色的烏龜,到了元末明初時期,道士張三豐崇尚武神玄天上帝及陰陽太極,創立武當派,玄武和陰陽太極產生連結,玄武圖像遂逐漸變為龜蛇交纏,龜圓是陰,蛇長為陽 (以生殖器形象論), 龜蛇交纏,象徵陰陽合抱與太極一體,所以玄天上帝還是漢族武術之神呢!為什麼玄天上帝是武神?因為漢族以華北地區為主要政治中心,而且與北方民族交戰數千年,還屢遭叩關,甚至直搗皇城。所以,北天玄武自然成為非常重要的崇拜,而且是國防武力的崇拜。玄天上帝不但是武神,同時因為五行中北方主水,所以也是水神,凡舉江湖、海洋之水利、戰事等,祂與媽祖一樣都是主要神明,而且功績顯赫,屢屢顯聖幫助國家建立奇功,因而受到朝廷最崇高的敕封和祭祀,但民間百姓因為只需用到斬妖除魔,所以將祂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驅魔真君鍾馗帝君,合稱為三伏魔帝君,果然凡人不識真神仙!從輝煌的天尊到被貶抑的屠夫北天玄武和其他自然崇拜一樣被神格化,從唐朝時開始敕封,元朝蒙古人來自北方,敕封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 這是漢族除了玉皇上帝外,唯一的上帝稱謂,象徵元朝的無上地位。明朝更是玄天上帝最輝煌的年代,相傳,朱元璋曾多次受到玄天上帝的保佑,所以化險為夷,打敗陳友諒和元人建立明朝,因此十分崇拜玄天上帝。不過,史料的說法是,朱元璋興起於淮泗一帶,那裡因為武當派崇拜玄天上帝的關係,朱元璋也就順應當地信仰,玄天上帝因而成為明朝水師主神和國家戰神,敕封為「真武蕩魔天尊」, 晉升為天尊。後來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因為反對削蕃,所以發動戰役奪得王位,之後遣鄭和七度出使下西洋,所以極度崇拜水師戰神玄天上帝,大肆興廟,從此玄天上帝在明朝成為最龐大的信仰,是為國神。到了清朝,因為滿族是來自北方關外的民族,所以大肆清算反對北方民族的神明,主要是為了消滅反清意識,包括抗金名將岳飛從戰神中被除名,助明反元的玄天上帝也被打壓,所有玄天上帝廟被清廷收管,譬如台南大上帝廟後方就被改建,供士兵和相關人等居住。此外,還散布不實故事,刻意把玄天上帝從玉皇分魂貶為凡間屠夫。不過,天地會等民間宗教組織主張反清復明,仍奉玄天上帝為主神。在台灣,鄭成功繼承明朝命脈與其父的海上勢力,也是崇拜玄天上帝,攻克台灣後,為了清除荷蘭人留下的天主教信仰,大力興建漢神廟,其中就以關帝廟和玄天上帝廟為主,所以台灣也是玄天上帝信仰的重要地區。是玉帝分魂還是凡間屠夫?所有神明在漢族文化的傳衍中都難逃被小說家或劇作家「戲弄」—— 賦予傳奇故事的命運,玄天上帝也不例外。明朝萬曆年間的神魔小說《北遊記》(又名《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全傳》), 戲說玄天上帝是玉皇上帝三魂中的一魂轉世,第三世時名為李玄晃得道,玉帝封為「金闕化身蕩魔天尊」, 掌九天太陽宮,管三十六員天將,賜龍袍、七星劍、七寶冠及繡墩座,這便是目前流傳玄天上帝神階、職權與造型的由來。第四世時,至武當山修道,師父為祂剖腹掏腸,換上仙體,得道後,玉帝封為「玉虛師相北方玄天上帝」, 在人世間收服妖魔,並制伏了在水中作亂的龜蛇二怪,這就是現在流傳玄天上帝剖腹掏腸及收服龜蛇故事的原型。不過,清朝政府刻意打壓玄天上帝,將祂從玉帝的一魂變成一個凡人屠夫李玄晃 (即《北遊記》 第三世姓名), 後來李玄晃有感殺生罪孽太重,便入山修道。一日,觀世音在河邊化成產婦,請其幫忙洗滌產後血汙,因為生命的誕生讓李玄晃頓悟自己的殺生業障難以彌補,便剖腹掏出自己的腸胃,一如被祂屠宰的豬隻一樣,作為謝罪。因為祂的赤誠堅心,神靈終於得道,但祂的腸胃卻化為蛇精和龜怪在水中作亂,所以祂便收服蛇龜二怪。這個降階版的故事,從清朝流傳至今,反而變成玄天上帝故事的主要傳說,甚至被眾多廟方採用。漢族的神明除了難逃小說家的戲弄外,也難逃宗教人士的操弄,包含玉皇上帝在內,大部分的神明後來都會傳出模仿佛經的經典出來,以佛教的角度來戲說祂們的身世和修行過程,《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便說,玄天上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但民間流傳與唐朝政府認定的,太上老君只有八十一變身,因為九九八十一是變的極數,孫悟空才到七十二變的階段,八十二變不符合道數的法則。密宗的北辰妙見菩薩,持劍踩龜蛇,是玄天上帝的造型,為密宗與道教宗教交流後的產物,並封祂為中土最大守護神,可見玄天上帝威名遠播。光腳踩龜蛇,七星劍無鞘現在玄天上帝的造型,大約是依《北遊記》所述,不過不著寶冠、龍袍,改著盔冑,以更符合戰神的形象,左右腳分別踏著被祂收服的龜蛇二精,龜蛇其實就是玄武的象徵。另外,玄天上帝是光腳丫的,因為傳說玄天上帝急著收拾龜蛇二怪,連鞋子都來不及穿,象徵戰神動作迅速至上。另外,玄天上帝手握七星劍,卻沒劍鞘,象徵隨時都在備戰狀態。不過,因為玄天上帝的七星劍沒劍鞘,又引發小說家創作出祂和另一位也相傳擁有七星劍的呂洞賓仙祖的傳奇。民間相傳,玄天上帝為了收拾蛇龜二妖,所以去向呂仙祖借七星劍,有的故事還加油添醋說,玄天上帝是以祂掌管的九天太陽宮與三十六員天將去抵押的,這顯然就說得太超過了,因為沒兵沒將,戰神怎麼打仗?任務完成後,玄天上帝為了繼續執勤,便拖延不還劍,可是只要一鬆手,劍就會自動飛回劍鞘,所以玄天上帝只好一直將劍握在手上,而民間的呂洞賓畫像,有的也真的只畫呂仙祖揹著劍鞘,但沒有劍身,這當然只是民間傳奇,飯後笑談。另外還有一說,劍是向保生大帝借的,保生大帝是醫神,自然不必用到劍,頂多像華陀一樣用到外科手術刀 (古代郎中為人剃除癰疽膿瘡確實會用到手術刀), 反倒呂仙祖是書生又是劍仙,有劍是合理的。但最主要的關鍵是,在《北遊記》中,玄天上帝已被玉帝御賜七星劍,這是祂造型持七星劍的原因,所以是不用跟任何人借的。玄天上帝的劍和關帝以及其他持刀劍武器的神明一樣,如果劍是舉起的,便是斬妖之像,如果是下按,只有鎮壓之意,民間家裡祀奉的上帝公神像,大多只做舉劍手勢,但沒有劍身,以消除尖銳肅殺之氣,只取其英勇與保護之意,與關帝持春秋意思一樣。玄天上帝因為是明朝國神,所以和明朝皇帝相關的傳說也很多。一說,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敗走,逃至武當山山洞躲藏,這時玄天上帝顯靈,讓蜘蛛很快的在洞口結起重重蛛網,蒙騙過搜查的追兵,朱元璋才躲過一劫。而明成祖出兵奪位,傳說也是受到玄天上帝的指示,甚至傳說明成祖是玄天上帝轉世,所以當時玄天上帝的臉,就是依據明成祖的臉去雕塑的,這招朱元璋也用過,朱元璋為了加強神權統治,一開始他的肖像是以類似龍頭的形象去繪畫的,這無疑都是借神權迷信來鞏固君主政權的伎倆,在漢族神明興衰更迭史上屢見不鮮。上帝公的奉祀廟宇在中國,最有名的玄天上帝廟,當屬供奉玄天上帝為主神、並帶起信仰風潮的武當山,明成祖徵民伕三十萬人在武當山建九宮八觀等三十三座建築群,後代皇帝又加以修建,是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佈局,展現天人合一的思想,最鼎盛時,廟宇兩萬餘間,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將現今武當山觀群列為世界遺產。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明太祖敕建的太和宮,它的主殿 —— 金殿是純銅製造,外鎏赤金,展現戰神的浩天氣度和無比尊貴。福壽康寧園景區是武當集團興建的公園,園中的龍泉觀是武當八觀之首,觀前有一座武當山古香道最長的石橋,由於古橋橫跨九渡澗直達山上的天庭,所以取名天津橋。台灣的玄天上帝信仰是由明鄭政府大量帶入、提倡,明鄭以台南為首府,所以台南為玄天上帝信仰大本營,而安平沿海一帶,因地形酷似玄武 (蛇與龜), 所以是玄天上帝廟的集中區域,其中以台南北極殿 (大上帝廟)、開基靈佑宮 (小上帝廟) 為代表。台南市北極殿 (大上帝廟), 位於府城地勢最高的鷲嶺上,是台灣歷史最久、唯一明朝官方祀祭的玄天上帝廟,奉祀的是鄭成功攜來台灣的玄天上帝香火,廟中明寧靖王永曆二十三年 (一六六九年) 所書的「威靈赫奕」匾額,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古匾,而以兩條金光浴火神龍為門神的川門,也是台灣最早的神龍門神,可謂文物薈萃。清朝時因朝廷打壓,北極殿一部分廟地被改為軍用 (今改為後殿及兩廂), 日據時代與國民政府時代又因拓建馬路拆了部分廟體,便成了今日模樣。南投縣名間鄉受天宮位於松柏嶺重山疊翠之中,風景優美仿若仙地,這裡也是台灣知名的茶鄉,心靈、天境、茗香相互輝映,靈氣充滿!受天宮香火是明鄭時期由中國攜入,康熙年間選擇現今「龍蝦見江」的龜蛇吉穴建廟,由此分靈出去的各種廟壇計四千餘座,有台灣玄天上帝總廟美譽。受天宮採玄天上帝為玉皇上帝一魂之說,在一樓主殿之上設有玉皇上帝殿,是台灣的道教重地,為全島最大乩童訓練所,也是乩童的大本營。高雄市左營元帝廟北極亭矗立於蓮池潭水中,外型是高七十二公尺的玄天大帝神像,號稱為東南亞最高水上神像,手執的七星寶劍長三十八點五公尺,也被稱為天下第一劍,上帝公水神的磅礡氣勢,在此淋漓盡致地顯露無遺,是蓮池潭風景區三大景觀之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雖然上帝公的身世後來從玉皇分靈被矮化為凡間屠夫,但其實這並無損祂的偉大,反而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範,凡人知錯能改,戮力向上,最後能被奉為國神,乃至位追天帝,不是對人類修行的最大肯定與鼓勵嗎?所以,除了屠宰業以有此守護神為榮外,我們也應該以有這樣的上帝為傲。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神明寶島:虔誠祈願前,你應該知道神明背後的故事與拜拜小常識》, 柿子文化出版作者:林金郎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親近與你一起生活的神明 深入淺出認識 30 餘尊神明就夠了!進廟拜拜前,你應該知道的神明潛知識 燒香祈禱時,你必須明白的祭祀小常識跨時空神明身世大調查!還原史實,為神明「正身」; 取傳奇志異之言,揭露神明的人性面;納入民俗觀點,摘錄軼聞故事,以文獻百科為宗旨,深度認識與大家一起生活的寶島神明!為何入廟拜神前,都要先拜過廟門口那座大香爐?媽祖是觀音菩薩的分身?佛教的觀音像,嘴邊竟然留了兩撇小鬍鬚?關聖帝君是如何成為佛教伽藍神的?給天公借膽,借的是什麼膽?佛教的監壇地位到底有多高?玄天上帝是屠夫出身?臨水夫人 (陳靖姑) 是註生娘娘的原型?關帝爺是財神爺?后土就是土地公?三太子原來是漢化的印度神?全台三大城隍廟,誰是第一城隍?王爺是瘟神還是驅瘟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送神日,家家戶戶都要準備湯圓、甜糕給灶神爺甜個嘴;除夕夜子時搶頭香搏好運,破頭也甘願;每年大考季,考生們一定要拿著准考證去求拜文昌帝君;無論身邊有沒有情人,月下老人那條紅線是一定要求的...... 更何況,還有每年的三大信仰活動「三月痟媽祖、四月痟王爺、六月痟關公」! 說到底,在台灣這座島寶上,我們與祖先、族人、土地的血脈連結、歷史傳承,一直都是以神明信仰的方式在熱烈進行著,甚至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作息關係十分密切。對此神明信仰的重點,除了神力崇拜,如果我們能夠更認識每一尊神明的背景,了解其信仰的來源,及其真正的意義,去看見完美的人格典範,並以此自惕、以此互愛,並透過這樣的追求,可以更加看清自己,也成為更好的人。本書「以史為真」, 從正史、地方志、廟志、誌異、傳說的順序,來探討神明的「身世」來源,以及神明信仰的真正內涵,進而提升自己更多心性的真與善,以及勇敢。
daily-weekly
陳良基《牽手就不放手》:面對憂鬱症的「農活」應該排什麼,一開始我也不知道
文:陳良基照顧者的勇氣我在台大教授創新創業課程時,曾經要求學生研讀《從 A 到 A+》這本書,這本書裡提到成功者面對艱困情況時的二元心理,作者詹姆・柯林斯 (Jim Collins) 把這種心理現象稱之為「史托克戴爾弔詭」(The Stockdale Paradox)。因為這個案例很特別,我一直謹記在心。史托克戴爾是美國海軍上將,越戰時被俘虜,囚禁長達八年,在營中遭受二十多次的酷刑,受盡折磨。身為戰俘營中官階最高的軍官,他得照顧其他同僚,讓他們不至於精神崩潰而能設法存活下來,而他堅持到最後,終於脫困。後來,柯林斯訪問史托克戴爾時,有一段對話很發人深省:「(戰俘中) 哪種人通常無法堅持到最後?」「樂天派。」「為什麼?」「樂天派的人會說:『聖誕節以前,我們就會被釋放。』結果,聖誕節來臨了,聖誕節又過去了。然後他們又說:『復活節以前,我們一定會脫困。』結果,復活節也過去了。然後聖誕節又來了、復活節又來了...... 最後,一次次的失望讓他們抑鬱而終。「我從這些經驗中學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訓:一定要相信自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絕對不可以喪失信心。但同時,也必須很有紀律,不管眼前的現實多麼殘酷,都必須勇敢面對,千萬不要把對未來的信心和面對現實的紀律混為一談。」柯林斯在書中一再強調這句話:「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難,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獲得最後的勝利;不管眼前的現實多麼殘酷,都要勇敢面對。」《從 A 到 A+》書中分享的成功企業,大多是一方面能勇於接受殘酷環境或商場現實,但另一方面,殘酷的現實絲毫沒有動搖他們對未來的信心。對照素梅出院後的身心狀況,我知道,我必須勇敢面對未來,以及每一天殘酷的現實考驗。而這樣的心理建設,幫助我度過往後陪伴、照顧素梅的數百個艱辛日子。我努力收集包括憂鬱症防治協會上面所記載「如何協助患者走出憂鬱幽谷」的各種建議,也仔細記錄哪些做法對病人來說是好的。像是所有資料都提到曬太陽、運動、讓病人的環境有安心舒服的感覺,並維持穩定性等。在學校教書多年的經驗,讓我很習慣依照每週的課表行事,平常也會這樣安排工作計畫。所以,幫助素梅重建生活的第一步,是想辦法建立日常紀律,就像排課表一樣,我把大家覺得有益的活動,週期性地安排在日程裡。我是農家出身,深知就像下田一樣,把每天的農活排好、照表操課是基本功,一旦季節到了,自然會有好的收成。只是,面對憂鬱症的「農活」應該排什麼,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能不斷嘗試,找尋答案。書上說,規律運動有助於改善憂鬱症。正好素梅的好朋友幸娟在健身房運動多年,她主動帶著素梅去同一間健身房,上一些體能課程,讓我很放心。我們從年輕時就喜歡打球,學生時代打排球、羽球、桌球,近年來開始學習打高爾夫球,從各種球類運動中得到很大的樂趣。但是病後的素梅,她的大腦的肢體協調功能似乎退化了,打起羽球來,接球總是慢半拍,而且很害怕球朝她飛來,每次揮拍時拍面總來不及擺正,就忙著閃躲。因為缺乏信心,她不敢單打,只能跟我搭檔,看著我四處救球,又覺得拖累了我,漸漸地也不想打了。原本素梅的高爾夫球打得不錯,但是病後連揮桿的基本動作都走樣,經常揮桿打不到球,連桿弟都忍不住建議她調整姿勢,讓她更失望、感到氣餒,打一場球就像做了半天的苦工似的。我帶她去打桌球,奇妙的是,只有對桌球,她可以如從前般地開球、接球、殺球,動作俐落有力,完全沒有任何退化的跡象,連她自己都很驚訝。我趕緊把桌球盡可能排成固定行程,像上體育課一樣,讓她定期活動肢體、抵抗大腦退化。那時候,每週兩三次的桌球時間,是我倆最快樂的時光。人的大腦真的很奧妙,如果你身邊的病友也正受自律神經失調所苦,無法做生病前熱愛的運動,不妨多試試幾種運動,或許會有新的發現。書上也提到,旅遊可以改善憂鬱症,因為短暫改變四周環境,可以給大腦帶來新的認知刺激,而旅行所伴隨的大量步行,也能增加運動量。於是,我積極安排了從南到北、拜訪親友的行程。事前,我會先將素梅的情形知會親友,拜託大家幫忙,希望能透過較多的人際互動和溝通,讓她的大腦恢復正常運作。但她光是想到要與人相處就有壓力,見到親友時又無法開口,也擔心自己不言不笑會讓氣氛變得尷尬。雖然嘴上沒說,但我看得出來她不喜歡,只是沈默而六神無主地跟著我全台灣趴趴走。唯一例外的一次,是我們到高雄拜訪我二姊。素梅坐在姊姊的雙胞胎孫女旁邊,或許是童言童語打開了語言開關,她居然跟雙胞胎說話了。連姊姊也驚訝地說:「要不要帶雙胞胎去台北住一陣子?她們可以陪梅子聊天。」我連說不用了,嘴上卻忍不住笑意,就像意外地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寶物。我積極替素梅安排各種活動,希望能刺激活化她的腦神經,就這樣,她的情況時好時壞,我不斷嘗試、失敗、再嘗試,一面從中觀察。因為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即使面對失敗,我也毫不氣餒。只要有任何一點好轉的跡象,我都視若珍寶;任何能讓她的病情好轉的機會,我都不放過。每年教師節前後,我曾指導過的學生會自動發起聚會,召集所有的畢業生前來。內閣總辭的四個月後就是教師節,那次有將近一百人出席。以往在聚會中,我照例會給大家鼓勵,並期勉他們不斷前進,將自己在學校實驗室裡所學的,為社會做出貢獻。那一年,我知道必須勇敢地跟學生說明,讓學生知道老師需要大家的協助。致詞的時候,我坦誠地說:「各位同學,師母已經患嚴重憂鬱症一年了。我用盡各種方法,還是沒有辦法讓她好轉。雖然我們有信念可以痊癒,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如果大家想到任何好方法,請告訴我,我需要你們的幫忙!」這是我第一次公開對外界說出素梅的病況。學生們大概是被這番簡潔的告白震懾了,一開始鴉雀無聲;不過,很快就有不少同學回應:「第一次聽到老師請我們幫忙。」「老師,我們會盡力!」「老師,我認識一個針灸師......」「老師,要不要試試宗教,宗教的力量很大......」我一向認為憂鬱症並不可恥,它就是大腦生病了,跟身體的心臟、肝腎,任何器官生病一樣。當你的親友生病了,你希望他能痊癒,自然會四處求醫。同學們都很熱心,盡其所能提出協助,有的介紹能量療法,有的介紹針灸師給我。在新竹交大任教的黃聖傑動作很快,隔週立刻陪著他熟識的中醫師來家裡幫師母把脈診療,開一些中藥方協助她補氣安神。中醫師建議試試針灸,發現有點效果後,每週定期來我家為素梅針灸。在聯發科工作的黃毓文,也貢獻了讓自身手術快速復原的武器,送了三種不同廠牌的雞精,說可以補充師母的元氣。我嘗試了以後,就直接跟廠商訂了整年份的雞精,每天清晨素梅一起床,就先熱一碗給她喝,讓她感受到被照顧的溫暖。遠在花蓮任教的美娟,更親自跑來台北,帶我們去看她最信任的醫師,非常窩心。住家離我們很近的勁煒知道師母胃口不好,費心尋找特別的美食餐廳,不定期邀我們出去走走及嘗鮮。家在雲林的佳霖和琮翔夫妻,貼心地幫我們安排欣賞精緻音樂沙龍的雲林之旅,並搭配夫妻倆親自下廚的牛排大餐。還有其他同學們熱心地提供各種協助,光是知道有人這麼努力協助我們,心中就充塞了滿滿的正能量。當我和素梅坐困愁城,往前望去,四周一片茫茫然,似乎看不到康復之路的盡頭之際,每一個善意的舉動,都是幫助我們摸索著、一步步向前的動力。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牽手就不放手:我們一起穿越憂鬱流沙》, 時報出版作者:王素梅、陳良基 採訪:鄭郁萌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根據 WHO (世界衛生組織) 統計,全球每八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患有精神相關疾病,台灣則至少有超過兩百萬個家庭正處於憂鬱風暴之中。那一天,當前科技部長陳良基發現結褵四十年的另一半站在十六樓的陽台上打算縱身一跳時,他唯一的念頭,只有緊緊抓住她的手...... 原本開朗大方的太太素梅嚴重失眠、變得沉默寡言、行動遲緩,害怕面對人群,宛如陷入憂鬱流沙,身體的自主能力一點一滴地流失了,而自信心、安全感也跟潰堤。當她越是心急、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藥物副作用使得記憶漸漸空白,更令她感到失落。「環境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但要不要笑是自己可以決定的。」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考驗,陳良基決心卸下部長職位,提前從台大退休。除了安排太太接受精神科的專業醫療和心理諮商之外,他也每天按表操課地陪伴太太定期散步、做運動、追劇、出遊,鼓勵她寫下「煩惱筆記本」...... 經過兩年悉心照顧與一家人同心協力的努力,那個熟悉的太太又回來了。罹患憂鬱症不是誰的錯,只是大腦生病了。身為守護者的你,若能用包容的心去理解,持之以恆的陪伴,就能看見痊癒的曙光。
daily-weekly
台灣生成式AI的年度盛會!TNL Mediagene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將共同舉辦生成式AI週
TNL Mediagene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今 (23) 日宣布,將攜手 Generative AI 年會製作委員會舉辦 2024 年度的生成式 AI 週,旨在將最新的生成式 AI 研究成果與應用趨勢帶給專業人士與公眾。透過一連串的生成式 AI 週活動,提供不同產業參與者深入了解生成式 AI 的年度聚會。生成式 AI 是人工智慧 (AI) 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可以生成新的文字、圖像、音樂、影片等創意內容。近年來,生成式 AI 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次生成式 AI 週的亮點包括:生成式 AI 年會:將由前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91APP CPO 李昆謀、政治大學助理教授李怡志等以及即將公布的學、業界專家分享他們對於生成式 AI 的最新研究與見解,讓參與者全方位掌握 AI 技術最前沿進展。工作坊、論壇、生成式 AI 聚會:將舉辦一系列的工作坊、論壇、生成式 AI 聚會等活動,讓參與者有機會更深入探討並實際運用生成式 AI 的相關應用。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子偉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與 Generative AI 年會製作委員會共同舉辦生成式 AI 週。在 ChatGPT 開啟席捲全球浪潮的 2022 年底前,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已經針對生成式 AI 應用佈署開發人力,也同步應用於集團的媒體、數位科技產品。我們期許,能夠透過這個活動讓更多人了解生成式 AI 技術的潛力,並攜手推動 AI 技術的發展。」Generative AI 年會製作委員會召集人李慕約說:「在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旗下,各品牌日復一日地為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提供重要信息,協助他們預見和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就如我們的生成式 AI 年會所採用的海浪標誌所代表的象徵:AI 帶來的變革是巨大且全面的,它將影響著不同生活型態的每個人。面對撲面而來的 AI 巨浪,我們意識到:唯有人類的相互合作,才能跑得比 AI 還快。我個人很期待這一次跟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的合作。」生成式 AI 週包含三大主軸:年會活動將特別聚焦於在工作中導入 AI 等各種企業案例,工作坊則提供參與者手把手學習的機會,交流晚會則提供各個 AI 業界人士交流的場域。對於希望深入了解生成式 AI 未來趨勢的專業人士,以及對 AI 充滿好奇並希望進一步了解的公眾人士而言,生成式 AI 週將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機會。生成式 AI 週所有活動與購票細節請見:https://2024.gaiconf.com/zh 關於 Generative AI 年會製作委員會「我們看見了這個時代拐點。跟你一樣,面對撲面而來的 AI 巨浪,我們意識到:唯有人類的相互合作,才能跑得比 AI 還快。」Generative AI 年會製作委員會負責主辦年度 Generative AI 年會及每月的社群小聚。這些活動不僅是知識共享的平台,也是一個舞台:許多的講者選擇在這裡的舞台發表企業組織最新的 AI 應用。Generative AI 的相關活動獲得了高達 97% 的參與者滿意度,被參與者譽為「全台灣最全面、最高水準的討論」。Generative AI 年會製作委員會的核心成員為:李慕約以及薛良斌。李慕約是李慕約公司的負責人。李慕約公司為企業提供生成式 AI 導入的顧問服務,同時也負責舉辦 Generative AI 年會製作委員會的相關活動。薛良斌是 AI 新創公司 MeetTomorrow Inc. 的共同創辦人,打造 MeetAndy 個人 AI 助理,同時也是 Hive Ventures 蜂行資本的顧問,以其豐富的產業經驗貢獻於委員會。關於 TNL Mediagene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 TNL Mediagene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現為泛亞洲最大數位原生媒體暨科技集團之一,是國際華人社會首創以跨界內容結合數據科技之媒體服務平台。集團所服務之閱聽群眾以網路原生世代出發向上、向下延伸,提供深度多元且具影響力的資訊。憑藉第零方、第一方、以及第三方數據資料庫,結合 AI 人工智慧資料分析與行銷科技,有效掌握用戶輪廓,為品牌閱聽人及企業提供最可靠的資訊與服務。集團旗下涵蓋中、英、日文的新聞、科技、商業、運動、生活等 22 個跨領域的媒體品牌、5 間電商平台,以及士奇傳播等 13 間子公司,於台北、香港、日本共有超過 560 名員工;投資者包含 North Base Media 基金、YouTube 共同創辦人陳士駿、矽谷創投巨擘 Tim Draper 之投資基金 Draper Associates、日本數位廣告代理商 D.A.Consortium Inc. 以及 FAN Communications Inc. CEO 柳澤 安慶。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至集團官網。
daily-weekly
環保永續是我們的內建基因!跟著未來大人物SALU看國泰金控如何以永續金融和你一起當個守護地球的「環保青」
身為新世代投資人,當我們在進行投資時,除了期望資產的增加,也會考慮投資行為對社會環境的影響,「ESG 評比」、「永續金融」便是選擇投資目標的兩個關鍵字。ESG 評比不僅是一套評估企業對於環境責任、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表現的評比系統,同時也是企業提升「顧客價值」、以及金融市場相關單位評估企業永續經營能力的主要參考指標。隨著環境反撲,世界即將在近三十年內來到存亡關頭。這代表 Y 世代末與 Z 世代為首的「新世代」即將在人生最精華的階段,面臨氣候之窗關上的世界級危機。好在台灣新世代之中,也不乏支持環保生活型態的意見領袖。比如以公益、環保、社福等實際行動著名的新鮮人 Youtuber SALU, 他們對環境和社會議題的努力,使他們入選 2020 年關鍵評論網的未來大人物之一。而迎接氣候問題,年輕人並非孤立無援。跟著 SALU 的腳步,我們在集結了台灣各大產業領袖人物的「2020 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上,與新世代一同了解台灣企業如何從 ESG 的角度,為氣候變遷與永續未來盡一份心力。金融業也永續起來:永續金融是什麼?年輕投資人不可不知的 ESG 評比隨著大家越來越重視企業對社會、環境的影響,ESG 評比成為投資人考量關鍵,企業相關訊息揭露的透明度與嚴謹性也成為焦點。永續金融是以環境永續為前提,再進行金融投資時以投資標的 ESG 表現作為投資指標,透過每一次的投資行為,協同企業在獲利的同時也顧及永續的發展。已連續舉辦四年的「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 便以「永續金融」為主題,於 12 月 10 日匯聚超過 20 個不同產業,市值佔台股總市值將近 7 成的企業,探討「責任投資」(又稱 ESG 投資) 是如何運用投資的影響力,對企業的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表現產生影響。主辦單位國泰金控,在今年 11 月也獲得一項大喜訊,就是連續 3 年在道瓊永續指數 (DJSI) 評選,以產業永續發展前 10% 的高分,入選世界指數成分股,展現長期耕耘永續金融,進行責任投資的好成績,同時也積極的邀請各個產業一同實踐 ESG 的精神。在上午場論壇中,國泰金控以及子公司國泰證券今年度贊助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研究中心,論壇會上臺北大學發表「永續投資調查」, 上一次國際間發表同類調查已是六年前,因此這份報告將成為台灣目前最完整、最可與國際接軌的責任投資金額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 59 家企業的永續投資資產總額約為 13 兆 8 千億台幣,其中以保險業者最多逾 12 兆,政府基金近 1 兆,投信投顧業者則投資近 6 千億資產、總計 31.73% 資金用於永續投資 (僅次於澳洲,位居世界第二)。據此,臺北大學黃啟瑞主任秘書對有志於社會環境回饋的企業,給出兩點建議:目前台灣執行永續投資的方法仍以不投資對環境不友善產業的「負面排除法」為主流,建議採取更積極的「ESG 整合法」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並提升對台灣標的的投資比例。針對如何更精準的做責任投資,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院長池祥麟針以 SEED (涵蓋社會、經濟、環境、揭露四大面向為架構的 ESG 評鑑方法) 為例,分享提升 ESG 評比兩大關鍵:ESG 成績的「重大性」與產業策略「獨特性」, 並且建議企業隨時準備並更新 CSR 報告書,作為 ESG 評比與投資人參考的依據。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暨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李宜樺總經理則是分享企業如何依照「SASB 準則」(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 鎖定企業的重大 ESG 議題、有效揭露資訊,提升投資人信任度。李宜樺表示,企業可以「國際永續準則」、「企業營運影響」、「整體影響」(包含利害關係人議合、外部環境與社會成本、內部營運成本) 為計劃框架,分析對企業營運決策與財務有重大影響的 ESG 議題。最後李宜樺也呼籲,根據麥肯錫調查報告,未來投資人將愈來愈在乎相關議題,企業家應以「盡職治理」守則持續推動企業永續發展的步調。在上半場收尾座談中,國泰邀集勞動基金運用局、甫定下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的鴻海,以及今年在國際企業中吹起永續風氣的貝萊德投信集團,共同討論分享機構投資人對於被投資公司 ESG 溝通的期望。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立忠總經理從經濟面向分析,投資人的關注加上法規規定,將是未來永續金融市場的主要推力。目前交易所網站已發佈近 360 家企業的 CSR 報告。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蔡衷淳副局長從公共政策面向切入,說明勞動局正在履行今年 9 月新簽署「公司治理 3.0 守則」的路上。而從企業實踐面來說,貝萊德投信佘曉光總經理分享,貝萊德經營忠於「忠實誠信」的原則,以為投資人創造永續的財務價值作為第一優先,而非追求純粹收益成長。國泰人壽劉上旗總經理也分享身為投資人做責任投資時議合企業的甘苦談,用陪伴代替督促,用心良苦讓議合對象感動之後變成行動。鴻海劉揚偉董事長則表示鴻海已耕耘綠能近十多年時間,在去年開始有可觀的能源運用成果,目前鴻海也正在積極釐清淨零排放的定義,望能與結合供應鏈廠商合作落實目標,同時也呼籲各個企業家提早執行 ESG 計畫。站在巨人肩膀對抗氣候變遷:環保署、台積電、行政院、台灣水泥談永續發展策略中午時間,論壇周圍設置了不少攤位,讓參與者能用有趣的互動深入了解對抗氣候變遷問題的現行技術與永續計畫。在會場中的大看板上可以看見現場與會者以投票的方式展現對 ESG 議題的認識,國泰人壽更以貼近生活的民生議題、遊戲等方式,讓參與者了解公司內部的減碳節能行動。國泰證券台股定期定額存股 APP, 更是厲害,讓小資族透過手機滑一滑,就能每月投資 1000 元成為台積電股東;另外國泰投信熱銷基金,正是與主題 ESG 相緊扣的「國泰台灣 ESG 永續高股息 ETF 基金」, 也是投資人熱投焦點。延續永續金融,下午場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由安永台灣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服務的曾于哲執業會計師帶我們了解目前國際企業針對「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 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 TCFD) 的現況。今年初 2020 年 1 月 2 日臺灣證券交易所完成新增修訂的「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 其中參考了金管會參考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於 2017 年 6 月所發布的「TCFD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根據安永「全球機構投資人調查」, 環境議題首次佔據未來 10 年的五大長期風險。大部分投資者不僅會參考 ESG 報告,還希望從中看出公司的長期價值。並且報告中由「揭露品質」與「涵蓋率」兩方向分析,目前大部分台灣企業揭露品質大多為佳,但仍缺乏管理與實際策略。從數據中我們也發現產業如銀行、能源等高風險產業 TCFD 評分較高。未來企業家在資料揭露同時,須做出實際規劃和行動才能贏得投資人的信賴。再來則由代表政府政策面「行政院能源與減碳辦公室」的林子倫副執行長,分享企業家們最關注的「碳管制提高」對於企業的機會與風險。在 7 月 19 日環保署表示,雖然碳定價還待溝通,但今年底前將訂定第二期排放總量管制、明年實施。目前台灣尚未訂定使用碳稅或是碳交易管制,不過台灣能持續觀察國際定價,加速碳交易平台成立。目前政府正在積極推動相關政策,而這個嶄新的市場也需要台灣企業一同努力。林子倫提到在去碳化 (Decarbonization) 與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之下,原先的石油政治主導改為低碳政治,這項轉變也即將改變全球地緣經濟版圖,這也是台灣企業值得把握的機會趨勢。從 2016 年的能源轉型政策到電業法的修正,行政院現正促成更穩定的綠電交易市場,最後林子倫也呼籲:「我們必須盡快行動,實現世代正義。」談到企業如何掌握氣候變遷的機會與風險,論壇也邀請到今年正式加入全球指標性再生能源倡議組織 RE100 的標竿企業台積電與我們討論相關主題。加入 RE100 的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 2020 至 2050 年間達成 100% 使用綠電的目標,並每年提供相關規劃進程。目前全球各大知名企業例如 Google、Facebook、蘋果、微軟都是 RE100 會員。台積電何麗梅資深副總經理分享公司針對氣候變遷制定策略與實際行動,一是從企業內部推動節能減碳 (採購新節能機台、汰換老機組), 二是外部再生能源的購買,並且利用 TCFD 架構打造氣候風險辨識流程。現在台積電以 2030 年使用再生能源為佔總能源使用 25% 為目標,何麗梅表示:「雖然這樣的目標聽起來遙不可及,但我們必須做出這樣的承諾,才能帶領更多企業踏入這項議題。」在論壇的最後,由下午場所有與會的企業領袖加上東亞第一家完成 SBTi 減碳目標設定的台灣水泥一同進行綜合座談,找出台灣企業因應氣候變遷這項大命題的解法與結論。台灣水泥李鐘培總經理,談到目前企業已認知工業化的溫室氣體是緊急問題,並強調碳權與減碳對市場價格合理化的重要性。目前台泥的實際行動包含將原料替換為其他製造業的廢棄物,未來更計畫與中研院一同擴展捕碳技術。國泰金控風控長黃景祿從金融業角度總結,表示氣候變遷對投資與產險業的財務已造成嚴重影響,更呼籲企業關注低碳轉型相關議題。擁有環境意識與永續思維是救人,更是自救的生存優勢經歷這次豐富的座談,我們得以從企業的角度去了解任何產業都能對永續作出貢獻,以及更全面的盤點台灣對抗氣候問題的努力與戰力。年輕世代不只內建環保永續的基因,更是主動推廣、積極實踐的行動家,除了個人的實踐,如何透過投資、就業等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同為永續努力的團隊?「對現在的企業家從只求獲利的印象改觀了。」SALU 在今天論壇會後分享道:「看出來這次所有參與的企業不僅會賺錢同時更在乎環境,有了各產業努力投入 EGS 的決心跟作為,我們相信台灣面對環保議題與氣候變遷種種挑戰的未來,一定會愈來愈樂觀。」雖然常常唸著地球毀滅就去火星,但經歷過 2020 年相信人類已更加珍惜地球村,尤其是一起成長的家鄉土地。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從永續金融起步,邀請各界企業和年輕人一起努力讓環境更永續。
daily-weekly
將牛年吉祥話化為水晶藝術品:比十二生肖更在地的鄉野故事
今 (2021) 年在十二生肖中屬牛年,牛自古就具有吉祥、招財的寓意,因此像「賺進金牛」、「牛到吉祥」等都是常見的新春祝賀詞,鄉野間也流傳許多有關牛神的信仰和民俗軼事。無論從文獻還是民俗傳說的角度來看,台灣人似乎都將牛視為神獸般的敬畏與愛戴,究竟我們對牛的特殊情感從何而來?屬於台灣的神獸:牛的吉祥寓意從何而來台灣與牛的緣分始於荷蘭入台時,從外地購賣水牛進行耕作。隨著漢族實施移民開墾政策,水牛成了台灣人密不可分的夥伴,跟隨主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少台灣人把牛當作家人,也養成「拒吃牛肉」的習慣。在道教信仰中,牛也成了融入台灣生活的神獸。比如中秋節時一邊唱誦咒語,一邊執行「關牛神」儀式,藉此問事占卜、清掃污穢。牛強而有力、憨厚老實的印象不只深植人心,更成為台灣人的生命隱喻。
而從牛年的吉祥話中,也可看出台灣人對牛的喜愛與敬畏。比如「牛臥富貴」就是源自古早以牛托運各式貨品,像是以牛運稻米、農穫等糧食,因此產生「送福送財」的喜慶形象。另外在牛堅強壯碩的體魄,除了象徵春季蓬勃的生機,也有祝賀他人身體健康的寓意。祝賀詞「牛轉新機」便代表的春季新運流轉的好兆頭。Lotus 水晶將牛年吉祥寓意,化為璀璨藝術品以高品質聞名的台灣生活精品代理商旺代企業創立「Lotus 水晶」品牌,結合西方工法與東方水晶藝術,以獨家設計將牛年吉祥話化為美麗的藝術品,分別以三種尺寸展現小牛跨步向前的動作,象徵「牛來運轉」的意象,並以象徵富的金黃色搭配樸實純淨的透白水晶體,完美地詮釋牛之於華人的獨特意義。

2021 年春節送禮或招財自用若要夠應景,可參考以下三種寓意吉祥的 Lotus 水晶牛年工藝品:● 牛來轉運「小牛行大運」拜 LOTUS 水晶之賜,引進德國先進刻面機器,在水晶體上塑造獨特的拋光構造,讓我們能從尺寸小巧可愛的「小牛行大運」, 看出小牛活靈活現的外型,細緻地閃爍水晶七彩光芒。適合放在辦公桌上,象徵活絡工作與事業的新機運,為新年帶來好兆頭。● 累積能量「蓄勢待發」「冬日蟄伏,至春復出。」隨著春陽升起,水晶牛伴著七彩光芒閃耀登場。尺寸中等的「蓄勢待發」象徵能量積累,栩栩如生展現牛的智慧與力量。為了讓水晶作品更富有生命力,LOTUS 水晶以超過攝氏 1450 度的的高溫冶煉,使作品顏色更加飽和,透明度也隨之提升。就讓我們將「蓄勢待發」放入居家擺設,充滿活力地迎接 2021 年。● 招財需大氣的「富貴金牛」大尺寸的「富貴金牛」最能看出 Lotus 世界級純手工水晶切割的工藝之美,作品彷彿會自行發光,有如星體般閃耀,值得藏家好好欣賞。「富貴金牛」通透牛身搭配璀璨金黃象徵「帶財」的富貴之意,擺設於玄關或展示櫃上更能增添自宅豪華風格與主人的大氣。三種尺寸皆能展現 Lotus 水晶專精的雕刻技法,讓金牛無時無刻反覆折射,閃爍有如鑽石般的光彩,為室內空間注入活力,成為家中最吸睛的藏品。台灣在地品牌,最懂牛年精神

自 1994 年創立以來,旺代企業一直以「創造美好居家生活」的精神,耕耘家居精品與廚房用品市場,並且在同一年成立 Lotus 水晶品牌,以台灣在地品牌的角色,為市場創造在地風格。
「以東方品味水晶,破除精品擺飾高單價的迷思」27 年來,LOTUS 始終堅持著這項理念,以高質感的設計,為每位客戶創造更豐富多變的生活樂趣。也力邀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水晶玻璃藝術大師,創造結合東方風格的水晶藝術原創設計。旺代深耕奉獻的精神值得支持,如同牛之所以在台灣擁有許多傳頌至今的感人故事,來自牠與這座島嶼深刻的命運連結。想在牛年討吉祥,選擇 Lotus 水晶牛來轉運系列,為 2021 創造牛轉乾坤的全新開始。實體購買櫃位:台北忠孝 SOGO: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 45 號 8 樓台北復興 SOGO: 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 300 號 9 樓台北新光站前: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 66 號 9 樓台北新光信義 A8: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 12 號 6 樓台北寶慶遠東:台北市寶慶路 32 號 6 樓台北大葉高島屋:台北市忠誠路二段 55 號 4 樓台北麗晶精品: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 39 巷 3 號台北春大直: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 303 號林口三井 outlet: 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 356 號桃園遠東百貨:桃園市中正路 20 號 11 樓中壢 SOGO: 桃園市中壢區元化路 357 號 7 樓新竹巨城:新竹市中央路 239 號 6 樓台中新光三越:台中市台灣大道三段 301 號 8 台中大遠百: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 251 號 8 樓嘉義耐斯:嘉義市忠孝路 600 號 B1 高雄 SOGO: 高雄市前鎮區三多三路 217 號 10 樓高雄漢神巨蛋: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 777 號 B1 高雄漢神成功:高雄市成功一路 266-1 號 6 樓
daily-weekly
《深讀的技術》:「異物」就潛藏在支線和登場人物裡,這才是小說《罪與罰》的深邃之處
文:秋満吉彦玩味並享受「不懂的樂趣」延續前面所提到的「與書化作一體」, 說起來是很簡單,但是,當我們沉浸在閱讀的過程裡,一定會遇到一些無法消化的「異物」, 宛如小石子般不停滾出。尤其「名著」更是如此,無論你多想「委身於書」, 難免都會稍稍碰壁。我就舉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 來當作例子。《罪與罰》故事大綱在談論「異物」之前,我先介紹一下《罪與罰》的故事大綱。這是我讀的第一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與《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相比篇幅較短,而且好懂許多。我大概是在高中時讀的,印象中沒有卡住便順利讀完。故事的主角拉斯柯爾尼科夫 (Raskolnikov) 是一位天資聰穎但一貧如洗的年輕人,他因為付不出學費,大學讀到一半不得不休學。拉斯柯爾尼科夫受到「一個細微的罪惡,可以透過一百個善行來補償」的思想所影響,擬定了一場殺人計畫,想要殺死以貪財聞名、四處放高利貸的老婦人,並用搶來的錢來幫助窮人。怎知,這場殺人計畫在實行時發生了變數,他殺死的不只有老婦,還有當時在場的老婦的繼妹。拉斯柯爾尼科夫開始逃亡,儘管受到罪惡感所苛責,但他說服自己「我只是殺了欺負窮人的傢伙」來正當化自己的行為,並用偷來的錢扶弱濟貧。即便如此,心中那股罪惡感依然無法抹消,使他日日夜夜感到痛苦。拉斯柯爾尼科夫將自己的罪行告訴了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女子 —— 索尼婭 (Sonya), 年輕的索尼婭被迫下海賣身以養家餬口,同時,她也是拉斯柯爾尼科夫誤殺的女子的朋友。索尼婭知曉了一切後,並沒有責怪他,只叫他「去贖罪吧」。最後,拉斯柯爾尼科夫聽從索尼婭的勸告去自首,被送進西伯利亞的監獄、承認自己犯下的罪,並且改過自新,與追到西伯利亞的索尼婭結為連理。《罪與罰》裡潛藏的「異物」以上就是故事大綱,想必一般人都能接受,甚至覺得「原來如此,還不錯嘛」。然而,「異物」就藏在支線和幾位登場人物裡,這才是《罪與罰》這部小說的深邃之處。舉例來說,裡面有個叫斯維德利蓋洛夫 (Svidrigailov) 的有錢人,近乎跟蹤騷擾一般地迷戀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妹妹杜尼雅 (Dunya)。斯維德利蓋洛夫有過詐欺前科,在故事裡被描述成一位相當「討人厭」的男子。故事進行到一半,斯維德利蓋洛夫的妻子突然過世,令人懷疑:該不會是斯維德利蓋洛夫自己殺的吧?不僅如此,他偶然聽見主角向索尼婭坦承自己的罪,便以「妳的哥哥是殺人犯」作為要脅,想要逼迫妹妹杜尼雅就範。但是,就連看似如此厚臉皮的男人,也會因為求婚被拒而心死,最後開槍自盡。死前,他把自己的財產分給了妓女索尼婭與尚未成年的未婚妻。看到這裡,不禁讓人覺得他對杜尼雅是一片真心,似乎不是什麼壞人,在故事的前半與後半,這個人給人的感覺判若兩人。究竟斯維德利蓋洛夫這號人物該如何定位?杜斯妥也夫斯基為何要讓這號人物登場呢?我真的完全搞不懂。他的存在猶如「異物」, 從我第一次讀《罪與罰》時便黏在心底。還有另一點,主角拉斯柯爾尼科夫究竟是何時發現自己做錯事、想要認罪的呢?這對我來說也是一項「異物」, 直到數年前,我重看了新出版的新譯版本,才發現自己誤會了一件事。索尼婭勸他去自首後,他在前往警局的路上,想起自己第一次向索尼婭坦承殺人時,索尼婭叫他「親吻被你玷污的大地」。接著,他真的跪下來趴在地上,親吻了大地。我在第一次讀時,以為拉斯柯爾尼科夫是在此刻悔悟、願意承認自己的罪,重讀時才發現並不是如此。異物才有的「豐富滋味」在上述看似悔改的場面之後,拉斯柯爾尼科夫依然反覆在心裡告訴自己「我沒有錯」, 甚至當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監獄之後,仍傲慢地認為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因此受到其他囚犯所厭惡。我仔細讀過新譯版本,發現直到故事的尾聲 —— 拉斯柯爾尼科夫抓著來探望他的索尼婭的腿痛哭失聲的場面,才真正地悔改。既然如此,他之前又為何要「親吻大地」? 我本來以為他是出自於改過自新,如果不是的話,那個行為又有什麼意義呢?老實說,此時此刻我依然無法參透。但是,我決定不將這兩樣「異物」勉強解釋為「某種寓意」, 而是好好將之存放於心裡,也因為如此,《罪與罰》在我心中成了一部豐富而獨特的作品。當我們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時,常會不小心搬出自以為是的小聰明,用它來強行解釋那樣東西,然後覺得自己「好像懂了」。有時,我們不妨放下這些包袱,學習擁抱「異物」, 用玩味的心情坦白地告訴自己:「雖然看不懂,但是這本書很厲害!」如此一來,你便能在人生的許多時刻體驗:「啊,這就是『親吻大地』的心情嗎?」「這就是斯維德利蓋洛夫的感覺嗎?」感受異物是一項契機,它將帶領你去慢慢體會心中那些難以名狀的情緒和體驗。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深讀的技術》, 商周出版作者:秋満吉彦 譯者:韓宛庭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從不愛看書,到博覽群書,為了製作節目讀懂近千本書,不僅能精煉書中智慧,更能將書中內容做最佳的知識輸出...... 他的讀書祕訣是?作者秋滿吉彥從二○一五年起就擔任 NHK 教育台讀書節目《用 100 分鐘了解名著》製作人,為了以每月一本的速度播放節目,至今為止讀過的書將近 1000 本。本書為您揭開他的讀書祕訣 —— 如何養成閱讀習慣?如何在時效內抓出內容重點?如何內化成人生養份...... 不只教導您如何進行閱讀,更是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與態度。本書提及的「讀書術」全是作者長年經驗所得,迄今仍在工作上使用。平時不習慣翻書的人也能輕鬆運用,能從生活小地方開始落實。商業人士增加學識素養、學生讀書心得發揮,皆可派上用場。
daily-weekly
歷經兩度火災與多次改建,台北半世紀前最繁華的「建成圓環」為何仍走向沒落?
文:台灣解碼中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先前在網路上,有很多關於台灣圓環交通亂象的討論,不過這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而是看到這些討論後,突然想到位於台北市、超過百年歷史的建成圓環。而這個圓環在以前,不單單只肩負交通重任,甚至在圓環的中間位置,出現眾多小吃攤販聚集的盛況,後續更逐漸成為當時台北最大的夜市,可說是許多在地人與觀光客的經典回憶。但後來因為多項因素的影響下,逐漸沒落,就算後來捷運松山線規劃興建時,計畫在附近增設一座捷運站,希望讓這裡的人流與商機重新復活,卻沒有成功。究竟這座老台北人的經典回憶 — 建成圓環,是如何從巔峰走向沒落的?消失的捷運站原本規劃在哪裡?如果當時有設站成功,能不能讓商圈再次回到以前的盛況呢?喜歡都市發展歷史的觀眾,記得按讚訂閱,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台北建成圓環的興衰史吧!圓環中間有商圈?台北建成圓環,主要位在台北市大同區,這個圓環連接了多條道路,分別是重慶北路一二段、南京西路、天水路與寧夏路,附近著名的地標,就是位於寧夏路的寧夏夜市,裡面以及周圍區域存在不少老字號的小吃,而這些經典老店,其實有不少是從建成圓環發跡的。除此之外,圓環東邊為中山線形公園,可說是難得的城市綠洲與景點,讓市民可以悠閒的在這裡散步,更在這幾年,逐漸成為年輕族群的新興逛街地點。而南邊則是台北的交通樞紐 — 台北車站,目前有多項重大開發案在興建中。西邊則是以歷史古蹟為主的大稻埕,尤其夏日的煙火節,大稻埕碼頭會吸引許多看煙火的人潮。由此可知,建成圓環可說是位在各大精華區的中間位置。其實建成圓環最早成形的時間點,是在日本時期的 1908 年,主要是當時的中央政府,提出了市區改正計畫,可以把這個計畫,理解成類似現在小範圍的都市計畫,後續又針對排水、衛生系統、還有房屋建築規則等方面,頒布一連串的規則。不過說了這麼多,還是翻開以前的地圖來看會比較清楚一點。首先我們從 1895 年的地圖中可以看到,其實當時的道路,不像現在有非常明確的主支幹道劃分,當然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人口還沒到這麼多。但後續計畫實行後,總算出現了主要道路規劃,而且拿來跟現在的地圖做比較,差距其實非常的小,而地圖中出現的大圓圈,就是今天的主角建成圓環。當然,建成圓環在最一開始,其實沒有任何攤販在這裡聚集的,只是在中間種了榕樹、然後沿著圓圈栽種七里香,外加幾張椅子可以休息而已,是當時大人聊天納涼、孩子玩耍的圓公園。而後來變成攤販聚集的最主要契機,是當時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 — 鐵路淡水線開通後,讓這個區域越來越繁華,也連帶讓周圍街區的房子,一棟棟逐漸蓋了起來。再加上鄰近大稻埕的緣故,人流越來越多、商機逐漸浮現,開始有攤商在圓環擺攤做生意,後來則越聚越多,逐漸成為露天攤販區,甚至因為不合法設攤經常遭到取締,但人潮卻都不減反增。後來則是由多位攤販籌組的「台北行商組合圓環夜市場」, 讓這裡成為當時唯一的合法夜市。但好景不常,從二戰後期開始,圓環的經濟活動因為戰火逐漸逼近,被迫按下暫停鍵。戰後變成台北最大夜市 1941 年,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刻,為了避免遭到夜間空襲,當時政府開始實施燈火管制並且完全禁止圓環的夜市活動,畢竟如果點燈營業,這裡勢必會成為相當顯眼的轟炸或是參考目標。而受到戰爭的影響下,不只夜市活動受到大幅限制,我們還能從 1945 年 4 月,美軍所拍攝的航照圖中發現,當時圓環內還挖了救火用的蓄水池,並且在四周興建防空壕,而這個蓄水池,就是 2002 年開挖工程進行時,在地下發現的古蹟,現在到建成圓環也能看到它的身影。除此之外,戰爭的影響層面其實非常廣,尤其我們把美軍航照影像的日期往下推,來到 1945 年 6 月,可以發現雖然跟上一張的日期,只差短短的 2 個月,但可以看到現在重慶北路一段與二段的東側建築,似乎照著一定的界線全數拆除。而這個景象,其實是二戰時期,為了避免日式的木造建築,遭到美軍轟炸後造成大面積延燒,而產生的疎開空地帶,當時台北市存在不少這種規劃。把視角挪回建成圓環,在 1945 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圓環中的防空壕被拆除、蓄水池被填平、不少攤商重新回到圓環做生意,甚至整個規模更勝以往,而在越來越多攤販的聚集下,商圈範圍迅速地蔓延到寧夏路與重慶北路附近。而且在 1954 年,各攤販共同募資,把馬路鋪上柏油、區分個人的攤位,讓這裡從原本夜市形態的攤販聚落,變成有建屋的規模,最終在 1950、1960 年代達到全盛時期。而從當時的地圖來看,從建成圓環往南,到台北車站周遭的範圍,都是當時攤商聚集的地方,尤其是現在重慶北路一段道路區域,都被攤商占滿,甚至擴展到南京西路、保安街、歸綏街等道路,讓圓環商圈成為當時台北最大的夜市。知名美食小吃包括現在位於寧夏夜市與圓環周遭的萬福號潤餅捲、龍鳳號五香肉捲、吉星號花枝羹、吉祥號魚翅肉羹、三元號魯肉飯、順發號蚵仔煎等等老字號店家。不單只是先前就存在的美食攤位,還有服裝、藥材、五金等生活雜貨攤商,以及戲劇、台語歌等等藝人也會在此演出。而這裡的繁華程度,甚至和當時的艋舺龍山寺夜市齊名,出現「北有圓環,南有龍山寺」的說法,讓整個台北車站後站區域到圓環周遭,呈現當時少見的不夜城狀態,並且成為台北重要的地標。圓環沒落、消失的捷運車站但令人遺憾的,世界萬物經過顛峰後總會滑落。而第一件影響因素,就是因為重慶北路一段拓寬計畫的關係,周圍一帶店家全數搬遷拆除,而如果從舊的航照影像來看,從 1957、1963、1967 這三年的歷史影像中,都能看到當時的重慶路北路一段,路幅超級狹窄,這裡就是許多攤販聚集的地方,上方就是建成圓環。而 1973 年拆除後,隔一年的 1974 年影像,就能看到現在的重慶北路一段,出現在大家面前,不過讓台北當時最繁華的商圈沒落,還不單單只是因為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台北是從西邊、靠近淡水河的區域開始發跡的,而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下,土地逐漸飽和,再加上旁邊就是淡水河這個先天限制,讓台北的都市發展,開始逐漸往東邊擴張。而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忠孝東路為主的商圈,還有 1980 年代,逐漸完整明朗的信義計畫區,讓台北從西區獨大的單核心都市,慢慢成為東西兩區的雙核心樣貌,而這種轉折就相對稀釋了西區的重要性。在此同時,回到圓環本身來看,1980 年代圓環商圈內的戲院劇院,在難以抵擋電視這種新型態娛樂下紛紛歇業,以及圓環周遭的車流量日益增加,讓先前行人徒步就能抵達的商圈難以靠近、還有台北其他巨型夜市商圈相繼出現、百貨商場也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開幕等因素,都間接的讓這個曾經是台北最繁華的商圈,逐漸走下坡。當然,在商圈逐漸沒落的情況下,開始出現不少針對圓環的改造方案討論。而單純以方案來說,雖然許多攤販是違法占用公有地之下開門營業,但攤販與一些地方人士,原則上是希望能就地把這裡原地改建,這樣不僅能安置這些攤商,也能保存圓環的歷史,甚至期望經過改造後,讓圓環重新回到先前的盛況。不過市政府則站在相反立場,希望圓環能以交通導向為主、回歸都市計畫,也就是把攤販移到其他地方後,原址回復成公園使用,讓改造方案起初難以達成共識。不過更糟糕的還在後頭,1993 年國聲戲院在拆除電影布幕時,火星不慎飄到圓環屋頂,讓圓環發生了第一次大火。儘管場火災再度喚起社會,對於圓環改造方案的討論,甚至陸續有許多學者與建築師,提出像是圓環商業大樓、科技大樓、圓環燈塔等等的規劃,但雙方依然意見分歧、無法達成共識。後來則是在 1997 年的建成圓環再生方案中,定案了「台灣第一美食中心」的大方向,但在後期的變更用地環節失敗,讓計畫再度延宕。而兩年後的 1999 年,寶月號炸魚時引發火災,釀成圓環第二次大火,讓各界對於改造方案的時程要求更為迫切,最終才在 2000 年通過建成圓環再生計畫,並且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出設計方案,加上市政府以專案的方式通過圓環專用區,讓整個改造計畫有了一個執行方向。不過當初市府的規劃,其實不僅僅是建成圓環的建築改建而已,還包括重新調整道路,也就是把圓環往南邊挪動一些,讓南京西路跟重慶北路,形成類似的十字路型,並且把圓環南側道路用地規劃為廣場,用來連結圓環與南側街廓,提供市民更便利步行空間。甚至還把圓環北側的警察局外事服務站規劃成文化館,希望可以串連寧夏路夜市等周遭的活動聚點,讓整個再生計畫從單一的圓環改建,變成以整體區域為考量的配套計畫。不過這個計畫最後沒有完全實現,首先是文化館因故取消,再來是圓環美食館多次流標,而在市政府要求降低改造工程難度的情況下,建築內部的攤位數量減少。甚至在 2002 年,因為發現現在的市定古蹟 — 蓄水池,因此再度改變設計,最終開幕後的攤位只剩下 25 個,後來更發生政府與攤商意見不合,導致開幕時間不斷延後的情況發生。而在 2003 年 10 月,圓環美食館總算正式開幕,當下也有不少攤商進駐。不過開幕後好景不常,陸續傳出內部動線混亂、飲食空間不足、營業面積不足、玻璃帷幕導致室內過熱、周遭停車位過少等等原因下,客流量越來越差,最終在 2006 年 7 月閉館熄燈,也代表這個圓環改建方案,在經過多年以及多方的協調下,最終只短短存在不到 3 年的時間。不過這座建築關閉後並沒有拆除,並且與此同時,圓環周遭有個更重要的議題出現,也就是眾多當地居民提出,希望在松山線的中山站與北門站之間,設置一座捷運車站的請求,主要是希望能藉由車站設置,提升台北車站後站與圓環周遭的商機,並且加速區域的都市更新。而經過當地里長與各級民意代表強烈要求下,市府後續針對再造西區的政策、工程、運輸效益、財務等層面評估以後,同意這個提案,並且開始進行相關的設計。從 2006 年釋出的資料來看,這個新設的站體位置,最終是定在天水路上,離建成圓環相當的近,並且車站總共規劃了 4 個出入口,但因為天水路的路寬不足,所以出入口與相關設施設備,必須得用到附近的私人用地,因此還劃設 5 個聯開用地。但整個計畫提出後,陸續有許多人提出不少問題,像是多設立這個站,要增加約 58 億元的經費,並且連帶松山線的通車時程,勢必得延後。還有最重要的,因為出入口與相關設備得用聯開的方式進行,代表要經過現有的地主同意,但有部分地主表示強烈反對,甚至取得建照準備蓋新建築,造成出入口與設備,面臨相當大的規劃難度。最終這個計畫在前面提到的這些問題,以及中央不給任何補助的狀況下,在 2007 年宣布停止,讓天水路站或稱作圓環站的增設計畫,就此消失在大眾眼前。而圓環中的玻璃屋,雖然在 2008 年宣布更名為台北圓環,卻又在 2011 年歇業,後續則是 2012 年由聯廣集團主導重新開幕,但最終又在 2016 年歇業並拆除建築,2017 年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公園樣貌,一直到今日,可說是回到圓環最最一開始的用途。商圈與捷運車站在我自己研究相關資料的時候,總算有點明白,為甚麼當地人從以前到現在,都抱持著西區能再繁榮起來的盼望。尤其 1960 年代,大量人口移入台北市的時代背景下,這裡作為當時交通便利、能滿足民眾吃喝玩樂需求的超級精華地帶,成為盛極一時、帶給許多民眾美好回憶的重要地標。但從都市計畫的大角度來看,當台北市的都市發展因為西區逐漸飽和,所以開始向東邊擴張,以及市政府也在大力推動雙核心的都市發展下,西區的巔峰、甚至是台北車站後站到建成圓環的周遭區域發展,或許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講得更白話一點,當今天一個都市區域,已經這麼蓬勃發展的狀況下,如果有更多的人口要往這裡擠,一定會碰到住宅數量不足、生活品質下降、人口密度過高的狀況,所以這時候向外擴張就成為唯一的選擇。而整個都市一但向外擴張,再加上政府力推、希望台北市能夠發展出另一塊副都心的計畫下,西區就不再是唯一精華且重要的區域,而且新的開發區域,不管是建築外觀、街道寬度、公園等等公共設施,一定會比較完善。就如同現在有些人比較喜歡住在重劃區的道理是一樣的,再加上產業、飲食習慣的變動,都成為後來建成圓環商圈漸漸沒落的原因。而對於最後的捷運設站議題,就有點見仁見智了。雖然現在的事實情況是,最終因為部分地主強烈反對、中央不提供經費的情況下停止增設計畫,但從如果路線來看,假設最終地主全部都同意,而天水路站也順利完工通車,是否真的能為周遭區域帶來商機,甚至是為建成圓環商圈注入商業活水呢?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太相同了。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台北半世紀前最繁華的美食聚落 — 建成圓環,為何從巔峰走向沒落?
daily-weekly
《當代最新哲學應用》:複製人可以跟我們擁有一樣的權利嗎?
文:岡本裕一朗有關複製人的誤解接著來看一下 20 世紀末在全世界引發爭議的複製科技。一般提到複製的概念,其實包含各種不同的操作方式,例如受精卵的複製,在過去就曾出現過。不過 1996 出現的世界首隻體細胞複製羊 (1997 年公開), 則完全開創了新的境界。當複製羊「桃莉」誕生時,複製人也立刻成為全球性話題,許多性質詭異的團體紛紛流出複製人誕生的傳聞,但是在那之後,由於複製人被許多國家禁止,因此沉寂了好一陣子,但這並非禁止就能解決的問題,且就連當初的禁止是否有正當性,其實都還留有疑問。在桃莉誕生約 20 年後的今天,或許我們該重新思考有關複製人的爭議。不得不說複製人打從一開始便受到許多誤解,只要一問到「可以製造複製人嗎?」大部分人的反應就跟聽到要製造怪物或妖怪一樣。這種反應可能是受 1930 年代,赫胥黎的小說《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中登場的複製人 (或許稱為拷貝人比較貼切?) 影響,如果以現代的複製技術來看,小說的敘述完全是一種誤解。複製人其實並不是指做出完全一模一樣的人類,所謂的體細胞複製,是將未受精卵子的細胞核去除,接著不是跟精子結合,而是把從某人 (A) 的身體取來的細胞核植入其中。透過這種方式,複製人便會繼承了某人 (A) 的基因資訊,不過植入細胞核的卵子 (複製胚胎) 仍必須移回女性的子宮,經歷一般的懷孕分娩過程。基本上,剛生下的嬰兒,光看外表根本無法辨別到底是不是複製人,且這個複製人更像是與 A 年紀不同的「同卵雙胞胎」。因此科學家理查・道金斯對於「體細胞複製羊」誕生的報導,除了指出「科學與邏輯都無法回答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更早之前,他還曾說出下面這段值得注意的話:道金斯還指出「同卵雙胞胎也是複製,也擁有同樣的基因」, 還強調「並沒有人說同卵雙胞胎是毫無個性與人格的殭屍」, 所以複製人如果是年紀不同的「同卵雙胞胎」, 人們就沒有理由害怕或禁止,他的結論是:雖然說目前複製技術尚未完備,但當有一天它變得安全又實用時,我們還有理由去反對嗎?同卵雙胞胎與複製人的差異複製羊「桃莉」誕生的新聞公布後,全世界都在呼籲要禁止複製人,在這樣的聲浪中,阿拉巴馬大學的生命倫理學教授格雷戈里・E・彭斯卻發表了《誰怕人類複製?》(Who's Afraid of Human Cloning?,1998 年), 提出了所謂的複製人的擁護論,而至於他的立論根據,可以參考他的另一本著作《了不起的新生命倫理學》(Brave New Bioethics,2002 年)。在該書收錄的一篇文章〈請不要將人類複製入罪化!〉(Please Don't Criminalize Human Cloning) 中,彭斯強調,相較於對抗已經成為過去的偏見,「對抗現在的偏見更不容易」。過去的偏見像是種族歧視或性別歧視,要在現在的時間點批評它們並不困難。至於「 禁止複製人」 這種現代的態度又是如何呢?依照彭斯的說法,這種態度才真的是偏見。儘管如此,大多數人並未注意到這一點,彭斯的說法如下:在提到禁止複製人的時候,提出的理由常常是「(大多數) 美國人都害怕人類的複製」, 或是「(幾乎所有人) 都認為人類的複製是不好的」。但彭斯認為,這樣的態度是一種「訴諸群眾的謬誤」。多數人的意見未必一定正確,常常只是一種偏見,如果只是以這樣的意見為根據,那麼議論的正當性其實有待商榷。要了解這種狀況,或許可以回想 1970 年代試管嬰兒誕生當時的情形。在 30 年前,不少人也很畏懼試管嬰兒,但是到了現在,試管嬰兒已經成為很普通的生育方式。事實上,日本試管嬰兒出生的比率一直持續增加,據說現在每 30 人當中就有一人是試管嬰兒,所以現在已經漸漸不用「試管嬰兒」這種說法;同樣地,當越來越多孩子是藉由複製技術誕生時,說不定複製人的說法也會慢慢消失。另外在學術上的討論則有這樣的反對理由:「由原型複製而生的新生兒不是獨一無二,將會銷蝕人類的尊嚴」。但這種說法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人類唯有染色體獨一無二時才具備道德價值,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難道同卵雙胞胎就不具備道德價值嗎?又或者也有人批評,身為複製人的這個孩子如果知道了出生的祕密,豈不是會受傷?彭斯認為這樣的批評偏離了主題,他認為正為因為父母選擇了心目中理想的基因去孕育這個孩子,所以並不會傷害孩子。反倒是有些人其實是更希望藉由複製來生育下一代。舉例來說,如果父母雙方都帶有遺傳疾病因子,當雙方基因結合時,可能讓下一代罹患嚴重的疾病,像彭斯舉出的「戴薩克斯症」(Tay-Sachs disease) 的例子。父母自身並不會因為帶有「戴薩克斯症」的因子而發病,但是當雙方基因結合時就會成為嚴重的病症,這種時候只要轉錄其中一方的基因型進行複製,就可以免除病症的影響。因此,為了預防「 戴薩克斯症」, 不但不該禁止複製,反而應該鼓勵才對。進一步來說,像「 無精症男性,或女性因子宮內膜疾病排卵異常」 的情況,也有機會藉由複製技術擁有繼承自己基因資訊的下一代,如果禁止了複製人,他們便無法擁有在生物學上有血緣的孩子,這樣的狀態難道不值得同情嗎?因此彭斯要問,為什麼一定要禁止複製人呢?複製人的哲學這裡我想更深入探究積極禁止複製人的立論根據。當「體細胞複製羊」的新聞出現後,德國哲學家尤爾根・哈伯馬斯便立刻在《時代週報》(Die Zeit) 上發表了有關複製人的文章。隨後,他在 2001 年出版《人性的未來》(Die Zukunf t der menschlichen Natur. Auf dem Weg zu einer liberalen Eugenik?), 強烈主張應該限制對人類進行基因操作或優生學的計畫,我們可以參考這本書的討論,來思考複製人是否可行。依照哈伯馬斯的看法,「可以製造複製人嗎?」這個問題並不單純只是生物學上的決定,還必須根據「規範性的觀點」來討論,當時他所設想的是「基於平等自律的全體公民相互尊重的平等主義法秩序原則」。但是若由此原則來思考的話,複製人會有什麼問題呢?哈伯馬斯對複製人的特質說明如下:與一般親子關係相比,複製人真的有那麼大的差別嗎?若就所繼承的基因資訊終其一生會持續產生影響這一點來看,一般親子和複製人並無不同;再者,即使生為複製人,也一樣可以在長大後離開父母獨立,踏上自己的人生道路 —— 複製人決不是奴隸。如果是這樣的話,複製人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呢?以一般親子的狀況而言,孩子繼承何種基因是偶然的結果,然而複製人所繼承的基因卻是一開始就由他人決定。換句話說,哈伯馬斯介意的主要關鍵在於「他人的干預」, 也就是出現類似「設計者與產品」的關係,造成兩者之間「人際關係的對等性條件」無法成立,而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呢?哈伯馬斯在《人性的未來》中,以強烈的口吻反對包含複製人在內的所有對人類進行的基因操作,以下就是他的論點:自亞里斯多德以來,「 利用技術製造」 的事物與「 自然生成」 的事物是「自明的對立項目」, 但現代生物科技卻擾亂了這種「我們可以用直覺做出的區別」。根據哈伯馬斯的說法,這樣的擾亂「最終將影響我們人格中,對自己肉體存在所抱持的自我關係」。哈伯馬斯所想的其實是漢娜・鄂蘭的「創生性」(natality) 的概念,指人類由出生開始便為個人獨自的生命,哈伯馬斯認為,如果是複製人恐將失去這種「創生性」。哈伯馬斯的討論認為,現代生物科技改變了亞里斯多德以來的思考模式,這一點頗值得玩味。過去自然與技術的「對立」被視為不證自明,但現代卻變得混亂而難以分割,特別是當人類成為了技術的對象時,這樣的「難以分割」其實別具意義。在此之前,技術的對象通常是人類以外的事物,而生物科技卻讓人類成了技術的對象,也就是原本用來改變自然的技術,也開始用來改變人類的自然 (本質) 了。無論贊成或反對這樣的狀況,我們都有必要正視即將到來的現實,複製人的問題正反映了現代的歷史狀態。相關書摘 ►《當代最新哲學應用》: 可以藉由再生醫療獲得永恆的生命嗎?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當代最新哲學應用:AI、基因科技、FinTech、貧富差距、宗教對立、環境破壞...... 這本書都能找到答案》, 時報出版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作者:岡本裕一朗 譯者:葉小燕哲學可以帶我們穿透表象,看見事物的本質 本書網羅當代最新哲學發展趨勢 是認識現代思想與 21 世紀哲學家不可錯過的入門指南!理察・羅蒂、貝爾納・斯蒂格勒、甘丹・梅亞蘇、馬庫斯・加布里埃、 毛里奇奧・費拉里斯爾、托馬斯・馬蒂森、丹尼爾・丹尼特、尼克・博斯特倫、 尤爾根・哈伯馬斯、彼得・斯勞特戴克、阿馬蒂亞・庫馬爾・森、 丹尼・羅德里克、傑瑞米・里夫金、查爾斯・泰勒、 吉爾・凱佩爾、烏爾利希・貝克、布萊恩・諾頓、柯倍德、比約恩・隆伯格社群媒體真的有助於推翻獨裁政權,建立民主國家嗎?生物科技會使優生學捲土重來嗎?複製人可以跟一般人擁有一樣的權利嗎?資本主義造成的貧富差距真的需要被修正嗎?如果宗教是一切衝突的根源,人類可以不要宗教嗎?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是否被過度高估,我們一定要保護地球環境嗎?這個世界的變化正以我們無理解的方式迅速進行,也正因為在這樣混亂中,我們更需哲學來幫助我們理解事物的本質,讓我們得以擺脫過去常識的束縛,以更有創意的方式,面對當前的挑戰。在本書中,作者以哲學發展、科技革命、生技革命、資本主義、宗教衝突、環境保護等六大議題為主軸,爬梳德國觀念論之後的重要思潮,為現代哲學發展系譜描繪了一個清晰易懂的輪廓,是對當代哲學思想有興趣的讀者不容錯過的入門參考!
daily-weekly
跨界結盟、深化生態圈、會員經濟三策略,PChome 24h購物2021持續壯大電商藍圖
2020 年疫情影響全球產業生態,PChome 24h 購物憑藉著身為電商龍頭的視野與洞察力,在丕變的環境中開創新佈局,利用 Martech 優化行銷策略,借助大數據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來精準行銷,為消費者與電商市場帶來新的消費體驗與刺激。根據東方線上進行的電商平台調查顯示,PChome 24h 購物以高達 61.4% 的心佔率,獲得消費者心目中最喜歡的電商平台第一名。PChome 24h 購物的策略在 2020 年的亮眼成效,在即將到來的 2021 也將透過深化布局,打造規模更大的電商生態圈。跨界結盟 OMO 布局,搶攻各族群心佔率在 2020 年,PChome 24h 購物積極與各領域龍頭合作,包含與實體零售通路 Global Mall 環球購物中心結盟,攜手獨家合作的商品如台北米其林餐盤推薦 Baan、韓國直送冷凍即食料理 OKCOOK、麻膳堂等品牌,打造快閃實體櫃位,打破線上線下的藩籬,提升消費者的品牌黏著度。此外,PChome 24h 購物與中華電信合作,串聯雙方資源,瞄準輕熟族群的使用習慣,讓消費者利用 MOD 就可以購物,攻下心佔率,如凌晨 0 點首賣的中衛口罩防疫組合,在 18 分鐘內即售罄兩萬片,提供新型電商購物服務,同時也為 MOD 平台導入巨大流量,另外,PChome 會員在中華電信門市申辦門號或購買手機都有額外優惠,創下電商與電信合作的創舉。特別的是,因為「她經濟」崛起,今年 PChome 24h 購物女性消費者首度超越男性,PChome 24h 購物與故宮精品結盟,設立故宮精品館專區,也舉辦「她 — 女性形象與才藝」特展講座活動,活動開放登記秒殺,參與率達 9 成。PChome 24h 購物更延續故事行銷的成功模式,在年末歡慶溫暖的氛圍中,再度舉辦脫單攻略系列活動,首波便與台北捷運合作,「愛情限時 PChome 列車」於雙 12 當日在淡水信義紅線開跑,洋溢著台灣味的聖誕彩繪列車,滿載著幸福和豐盛,象徵 PChome 24h 購物陪伴消費者一起邁向 2021 年。緊接著,與大稻埕商圈的合作也在台北霞海城隍廟盛大展開,結合在地文化,現場不僅提供參拜月老廟的專人服務,更設置大型裝置藝術讓民眾進行互動體驗。PChome 24h 購物透過品牌加乘,讓效益加倍放大。PChome 24h 購物跨界結盟橫跨實體零售業、電信、文化產業等場域,與異業攜手結盟帶來的品牌綜效十分亮眼,不僅有效帶動新客成長,全站會員數累積至 1200 萬,除此之外,12 月份 APP 表現更創立新里程碑,下載次數突破 500 萬,用戶每周總停留時間更長達 3500 萬分鐘。因此,在 2021 年 PChome 24h 購物也將持續結盟外部夥伴,帶來正向的外溢效應。串聯會員經濟,深化 PChome 生態圈 PChome 24h 購物透過串聯會員及支付平台,打造更貼近消費者的服務,創造與消費者雙贏的優質趨勢。PChome 旗下有 3 種支付:支付連、國際連、Pi 拍錢包,並在 2020 年進行三平台整併,總會員數突破 100 萬,回饋的 P 幣使用通路也超過 18 萬個店點,包含停車繳費、四大超商、寶雅、王品集團餐廳等,還能換里程與咖啡,甚至進軍台北天母士東市場,透過進駐在地商圈擴大規模。PChome 也啟動帳號直通功能,同一帳號可登入 PChome 24h 購物、露天拍賣、Pi 錢包等 10 個平台,金流與回饋方案也能跨平台共享,提供消費者最貼心的購物環境。PChome 24h 購物也深度經營商品種類,不但推出精選商品、獨家商品,更加強官方授權合作的商品如 APPLE 旗艦館、對應聖誕節檔期而規劃的理膚寶水獨家聯名禮物盒等,讓消費者有更多元的選購體驗。PChome 24h 購物的會員經濟策略在 2020 獲得不俗的成效,根據東方線上進行的電商平台調查顯示,消費者選擇電商平台的重視因素前五名分別為:商品價格便宜 / CP 值高、商品種類齊全、免運門檻低、交易安全有保障、重視售後服務。PChome 24h 購物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於網購的需求與期待,且達到全台第一的服務,建立消費者心中的信賴感。為提供更精緻的服務,PChome 24h 購物於 APP 推出個人化智慧推薦工具,整合消費者過往消費行為,透過 AI 數據分析,精確推薦商品並投放優惠資訊,如氣候轉冷時,APP 會投放保暖商品相關優惠;聖誕佳節搜尋禮盒,APP 則會再推薦送禮相關商品等,深度洞察消費者的需求,並適時提供消費者想要的商品。為了深化 PChome 生態圈,PChome 24h 購物也發行兩款金融商品:花旗 PChome Prime 聯名卡可適用於 PChome 購物,最高回饋 6%; 玉山 Pi 拍錢包信用卡則可於線上線下適用通路,完成付款、繳費,再賺取 P 幣回饋,每 1P 幣可折抵站內消費 1 元,且折抵無上限,實現無現金支付的 P 幣生態圈,讓消費者擁有更便利且貼心的消費體驗。除此之外,PChome 24h 購物亦是最潮娛樂電商,不只攜手韓國知名女團 Apink 舉辦 KPOP 線上演唱會,也提供獨家韓國食品優惠,如韓國直送冷凍即食料理 OKCOOK, 帶給消費者最完整且精彩的韓流體驗。PChome 24h 購物深耕本業服務,保持始終穩定的出貨速度與貨品優良正確的服務品質,加上令人信服的退貨處理機制,獲得消費者的信賴,也透過更深更廣的策略布局,推動電商產業的互惠共贏局面,在 2021 將會繼續深化,打造更大的電商市場藍圖。本文章內容由「PChome 24h 購物」提供。
daily-weekly
會讓你大喊WOW 美國程式教育CodeCombat進台灣啦!
許多家長都想知道,當孩子學會了像 Scratch 這樣的圖形化程式語言後,接下來有沒有更好的工具平台,讓孩子進階到練習寫程式?作為美國大學理事會 (College Board) 認證的程式教育平台 CodeCombat, 就是一個面向 K12 (國小~高中) 學生的遊戲化學程式 (coding) 平台。CodeCombat 研發團隊來自美國加州,成立於 2013 年,他們參考美國中小學教學體系 CSTA (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電腦教師協會) 和 CCSS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共同核心州立標準) 的電腦科學教學標準,為師生架構起循序漸進的程式語言學習藍圖,並在平台上設立超過 300 個遊戲關卡,以沈浸式的體驗,讓學生不由自主愛上學程式!CodeCombat 依照 K12 年級:國小、國中、高中分別制定了初階、中階、高階三級的學習地圖:國小 (初階): 電腦科學一級 (CS1) 設定在興趣啟發,適合剛初學電腦的孩子 (7~8 歲) , 內容包含:Python 和 JavaScript 的基礎語法知識,如字串、變數、參數和迴圈等概念。借鑒美國的專題導向式的學習體系 (PBL Project Base Learning) , 每個學習階段均設計有相應的專題開發任務,學生可以製作自己的遊戲、網頁 — 遊戲開發 1 (GD1) 與網頁開發 1 (WD1) 。國中 (中階): 電腦科學二級 (CS2) 到四級 (CS4) 設定為電腦科學進階,適合小學高年級到國中三年級的學生 (9~14 歲) ; 進階語法知識包含:函式、條件式、布林運算等。以及遊戲開發 2 (GD2) 和網頁開發 2 (WD2) 兩個專題 (PBL) 。高中 (高階): 電腦科學五級 (CS5) 和六級 (CS6) 則屬於大學電腦科學先修課程 (AP 課程), 滿足對電腦科學有強烈興趣,或志在美、英、加、澳等國申請電腦科學相關學系的高中生 (15~18 歲) 。內容包含:表格、欄位、陣列、樹狀圖、圖型等數據分析與處理等高階應用。以及遊戲開發 3 (GD3) 專題 。CodeCombat 自推出以來,一直定位為專為學校程式教學所打造的平台,其「教師後台」功能極為完善,每位學生的闖關進度、程式碼內容、學習時數等皆可一目瞭然,讓老師們即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協助,平台上也為老師們準備豐富的教學資源,包含教學簡報、教師手冊、教學教案等,讓老師在教學上更順暢,並且達到具體的教學成效。目前在全球,CodeCombat 共支援 50 多國語言版本 (包含繁體中文), 已經有 2 萬所學校採用它作為程式教學的平台,其中包含許多亞太國家,如:韓國、中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香港等。而新加坡亦連續六屆採用 CodeCombat 競技場系統來舉辦全國青少年的程式大賽 (Singapore 6th Annual National Coding Championships)。在台灣教育部 108 課綱規劃國高中生必修「程式設計」議題引發各界關心之際,CodeCombat 於今年 (2021) 正式透過 AI4kids 代理引進台灣,將融合教學與遊戲、循序漸進的程式教學系統,推廣至國中小到高中校園,可望成為資訊科技老師的教學新助力,目前已有多所國際學校積極洽談合作中。當枯燥乏味的程式語言與知識灌輸從此轉變成關卡遊戲,零基礎的學生也能邊玩邊學,進一步掌握這未來必備的專長技能。▲CodeCombat 的威力在於讓學生主動學寫程式今年 CodeCombat 在台灣正式舉辦第一屆「2021 國際青少年程式爭霸賽」, 中小學生千萬別錯過!競賽報名網址:https://ai4kids.ai/codecombat-international-teens-coding-contest/ 或是選擇 CodeCombat 免費體驗課,讓專業培訓師資帶領孩子進入 CodeCombat 的世界。本文由「愛奇智慧科技」提供。
daily-weekly
微電影《我的爸爸沒有超能力》——讓長期照顧不再煎熬,用愛發揮最強超能力
「自從父親生病後,家中最重要的支柱倒下了,首當其衝的影響,便是收入。面對驟變,一直擔任主要照顧者的母親,也因為龐大的身心壓力而罹患憂鬱症。從醫療、後續照顧、藥物補品,以及失去父親收入等狀況,家裡早已支出好幾百萬。像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長照馬拉松,卻又不得不跑;也像是一場每況愈下的大隊接力,讓全家人深感心力交瘁。」上述的案例並非罕見,近年來失能人口急速成長,許多家庭面對長照議題,總是措手不及。根據衛生福利部推估,2018 年失能率為 3.63%,5 歲以上總失能人數約 82 萬人,65 歲以上失能人數約 55 萬,占總失能人數 67%; 預估到了 2060 年,失能率將達 10.54%,65 歲以上失能人數將占總失能人數 91%。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變故,令人不禁思考:如果故事可以不一樣,如果案例中的爸爸有超能力,那又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微電影《我的爸爸沒有超能力》, 讓愛發揮最強超能力新光人壽最新推出的微電影《我的爸爸沒有超能力》, 以不到 5 分鐘的短片,訴說一位平凡的父親如何預先準備、愛惜自己,在關鍵時刻發揮愛的超能力,守護自己也守護家人。微電影中的父親所做的,就是透過「長照險」及早準備,因此在碰到變故之際,得以安心面對,並獲得即時的經濟支援,減緩家人的身心負擔。除了透過微電影引發社會大眾重視長照準備,新光人壽也以趣味「梗圖產生器」號召網友分享、抽獎,讓更多人能看見長照議題。其實,面對看似無法預期的長照風險,還是可以有儘早預防的準備,像是購買長照險就是很有效的作為,能藉由實際的保險支持,讓家人遭遇變故之時,不僅能獲得即時的經濟支援,生活步調也不至於因此大亂,得以從容安頓身心。每一個人都可能經歷的生命功課:長期照顧提到長照議題,大多數人不是不敢聽、不敢想,就是過度憂心忡忡,卻無法有實質行動。其實長照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思考的生命課題,當困境來臨時,才能從容應對。儘管台灣人口結構從「高齡化社會」(65 歲以上老年人占比 7~14%) 轉變到「高齡社會」(65 歲人口占比 14~20%) 花了 25 年,但要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人口占比達 20% 以上) 卻僅花了 7 年時間,老化速度遠超過日韓等國;由此可見,我們與長照議題的距離並不遠。當長照高風險群的長者占比日益增多,我們將面臨哪些長照考驗?若未親身輕歷,一般人很難理解長期照顧的煎熬與壓力。除了看不見終點的漫長陪伴,照護機構或居家看護的相關花費,約達每月 5~7 萬元不等 (參下圖表), 開銷驚人;更別提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尊嚴,及其家人的身心壓力等,都是龐大的隱形成本。長照險的給付項目,通常包括「長期照顧一次保險金」與「長期照顧分期保險金」; 前者能支付手術相關的大筆醫療支出,或是購買輪椅、馬桶椅等;後者則是按月給付,可用於僱用看護,或補充導尿管、抽痰管等消耗性醫療用品,以及保養食品等長照花費,支持日常所需。長照不必是悲歌:多了解保險知識、及早準備,守護自己與家人長期照顧的考驗何時開始、何時結束,無人能預料。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資料顯示,每位家庭照顧者的平均照顧時間約為 9.9 年,每天平均花上 13.6 小時照顧家屬。儘管目前台灣需須長期照顧的民眾約 76 萬人,但統計至 2019 年 5 月,僅有 24.2 萬人接受「長照 2.0」的服務;換言之,仍有高達 68% 的人未在政府長照服務之列。此外,由於現今的長照補助資源多依據家庭收入分配,所以大多數中產階級族群僅能獲得部分補助額度或全額自費,當長照需求來臨,卻往往因此陷入實質貧窮。這不僅僅是一個病人、一個家庭的問題,也衍生為社會議題。為了讓更多人透過微電影《我的爸爸沒有超能力》了解長照險的重要性,新光人壽推出的趣味「梗圖產生器」, 不只號召網友發揮創意,如果將自製梗圖上傳社群分享,還能再抽 iPhone 12、Switch + 健身環組、Marshall Acton II 藍牙喇叭等好禮。▶立即製作梗圖,分享抽好禮!長照並非無解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做的就是及早準備、多了解長照議題以及長照保險知識,未來在面對長照需求時,才能如同微電影裡的父親一樣未雨綢繆,讓行有餘力的自己守護未來與家人,讓愛得以超越時間、空間,發揮無比超能力。
daily-weekly
商品太快賣完反而不好?從成本控管探討「超市職員賣便當挨罵」的故事
這是一則在網路上瀏覽過的故事,講超市便當「太早賣完」的問題:雜誌業的經驗法則從前在雜誌業工作的時候,基於成本控制的需要,我也曾經跟發行部溝通「健康的退書率」這個概念。所謂退書率,簡單說就是雜誌出刊之後,送到單一書店、區域、或是整個市場的數量,到了月底因為沒賣完而被退回的比例。由於月刊雜誌的生命週期通常就只有一個月 (週刊就更短了), 比一般書通常有幾個月到半年時間還緊迫。如果雜誌被退回來,通常就只有偶爾讀者來訂、或是在書展之類的場合打包降價,才有可能賣掉;如果更久沒有賣出,就只有送掉或銷毀的份。理論上當然「退書率 = 0」是最高境界,表示舖出去的雜誌全部賣完,沒有退貨。但如果是當月太早賣完,代表書店架上就不再有我們家的雜誌;在當月剩下的時間裡,就可能會有很多讀者想買而買不到。除了讀者買不到之外,書店的平台位置也會被其他雜誌取代,失去了持續展示曝光到下個月的機會。然而,如果舖出「整個月都買得到」的份量,到了月底多少會有沒賣掉而被退回的剩書。根據經驗法則 (每一家、每一類雜誌都可能有所不同),「健康的退書率」通常大約在 10-15% 之間。這 10-15% 雖然會因為被退回 (其中還有些可能是損毀) 而列為庫存或損失,但因為數量比例不高,用上述幾種方法都應該處理得掉;以印製成本來計算損失也不高,可以很容易的用賣出部分的利潤沖銷掉。(有個前提是,台灣的月刊雜誌絕大多數單期賣不到一萬本;如果像是美國過去很多雜誌可以月銷百萬本、許多還賣到海外的時代,就是不同的算法了。) 備貨、銷售、以及成本控管言歸正傳。像是引文中「超市職員挨罵」的故事,對於熟悉精準控管快銷品舖貨、成本、利潤的老手來說,應該都已經是常識;問題在於公司是否允許「健康的退書 / 貨率」。以故事中的便當為例,原本一天賣 100 個,調整作法之後可以賣 200 個,但最後一定會剩下 10-20 個。公司對這種狀況的對策是什麼?還是將負責人再痛罵一頓、滿意的分給員工吃掉、報廢丟棄,還是要求每天動態調整、以「0 剩餘」為目標?引文中的說法,則是:也就是說,雖然各公司、各行業狀況不同,10% 上下的「健康退書率」應該是個經驗法則中的共通平均值。而很巧合的,10% 這個數字也大約跟許多行業的「安全庫存水位」(庫存少於這個比例,就必須聯絡上游補貨) 差不多;而如果硬要將「多備貨」和「退回損失」連結起來,也可以將這 10% 視為產品的平均損耗。不過要強調的是,以上的討論只適用於上架壽命短、價格低廉的快銷產品,反之就不一定適用。而且行銷活動 (理論上有行銷活動會賣得更快)、或是產品性質改變 (例如便當調整口味) 之類的因素,都會改變這個數字,必須緊密觀察、並且動態調整。價格包含保險費關於成本控管,另外一個例子是經常在「無條件退貨」的大賣場或電商通路上架產品的廠商。在這類通路做生意的產品,也會有一個來自經驗法則的「正常退貨率」; 除了因為產品瑕疵之類問題導致、需要檢討的異常退貨之外,廠商也會將「正常退貨」的成本分散在產品售價之中,而不會傻傻的被退貨吃掉利潤。也就是說,聰明的廠商都會幫這些損耗「買保險」, 而保險費就包含在你買產品的價格之中。結語「定價策略」(pricing) 是學行銷策略「幾個 P」中一定會出現的部分,而除了抓成本、毛利率、通路費用、行銷費用之外,往往還有許多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像是本文中所提到的「退書」、「損耗」、「時間」、「銷售機會」、「保險」, 就是新手往往會忽略、但卻是通路老手日常的事情。商周這篇故事中的案例並不罕見,但文章中講得有點淺。所以我就再往下多講一些,跟大家分享過去的經驗。本文經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點此訂閱電子報,定期接收最新內容 原標題:商品太快賣完不一定好?從成本控管的經驗法則來看
daily-weekly
給撐過2020的你最好的:餐飲達人顏宏叡精選,頂級干邑新年酒禮盒
轉眼瞬間,告別了有如超現實電影的 2020 年,我們迎來 2021 年的第一個採訪,與頂尖干邑品牌軒尼詩合作,喝了 2021 年第一杯干邑。新年飲酒不僅是歡慶佳節,還有趨吉避凶、保佑長壽的意義,可見這個採訪的時機是來得剛剛好。這次的採訪對象我們並不陌生,去年就曾與知名生活風格家顏宏叡 (Ray) 一同探討質感生活細節,新的一年我們再度邀請他聊聊春節選酒送禮的藝術。2021 新年第一喝,顏宏叡與餐酒的故事回憶起來,那天發生許多第一次,包含在上午 11 點前開始喝酒。進電梯前,我問 Ray 過去是否也曾這麼早開始喝酒,他搖搖頭,看來即使身為兩家台北知名餐廳的負責人,這也是他的新年第一次。從美國知名大學政治系畢業,而後又攻讀法學院,顏宏叡卻在 29 歲時人生急轉彎至加州攻讀餐飲學校,除了創辦美式漢堡館 Burger Ray, 養出一批死忠顧客,同時還身任美國最受歡迎的傳奇牛排館 Smith & Wollensky 台灣總經理,爾後開始他與美食美酒的緣分。在他踏上餐旅之徒的多年後,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位言詞精簡、眼神深沈卻透出銳利光芒的紳士。問到當初是否有特別的故事影響轉職決定,他率性地說:「人生很多事情都是慢慢積累的,雖然沒有某個特別的瞬間使我改變決定,但我知道在踏入餐飲業之前,沒有真的喜歡過自己在做的事情。」如果好奇政治與法學院經驗對顏宏叡有任何幫助,他會回答一切都是比較而來:「如果沒有將法學的對立理性與餐飲的溫暖感性相比較,我可能不會發現自己喜歡感性的事物。」餐桌上的氣氛、食物和酒品與人激盪出的回憶,從年輕時代就吸引著顏宏叡。加州餐飲學院畢業,在餐廳外場深蹲幾年後,顏宏叡至餐飲學習資源較豐富的拉斯維加斯攻讀侍酒師證照,也是在那時累積了豐富的餐酒知識。但回台後的他並非就此一帆風順,除了重新適應台灣本土文化,連餐飲環境對他來說也是全新的。「剛回來的時候,台灣餐廳飲酒文化還是消費者主導,多半是客人自己帶酒到餐廳再付開瓶費。」當時的 Ray 正巧在與師父鄧有癸學習從零到一創立餐廳 (台北國賓飯店 A CUT 牛排館), 他決定將心目中理想的飲酒文化帶給台灣客人。除了每週與主廚開會規劃餐廳酒單,他也特別訓練自家服務生與酒有關的知識,藉由服務生的推薦帶起客人對餐搭酒的重視。「我在教服務生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很多年輕人都對這個領域 (侍酒師) 很有興趣,可惜台灣的專業資源不多。」至此,他站在推動酒單與侍酒師文化的最前線,由下至上帶起餐酒風氣。撐過 2020 的你,值得最頂級的干邑還記得我說那天發生過許多第一次嗎?和 Ray 一同至參與軒尼詩品酒課程也是 2021 年有趣的第一次。當天由酩悅軒尼詩的品牌大使 Murphy 張立成,與我們分享軒尼詩 V.S.O.P、軒尼詩 X.O 兩款擁有近 200 年銷售歷史的干邑酒款。「干邑」是法國訂定,專屬生產干邑的產區,在這裡軒尼詩保留世代傳承的「雙重蒸餾」技術與釀酒工藝,每 9 公升的白玉霓葡萄,經過兩道蒸餾並篩選過後僅能產生一公升的葡萄酒,接下來進入陳釀階段的干邑之酒,才能被稱為「生命之水」。這些生命之水至少陳放 3、4 年,最古老的年份甚至來自 1800 年。而軒尼詩最引以為傲的是「調和」工藝,也就是將不同年份的生命之水交互混合,組成最符合軒尼詩風格的口味。尤其作為頂級干邑的 X.O, 其豐潤有力的口感,就是來自多種年份久遠、桶齡 12~30 年的生命之水調和而成;這道工程,就像是釀煮、堆疊時光的工藝,有如人的一生也是透過不同經驗堆疊融合而成。而在全新的一年,軒尼詩與顏宏叡各有新的突破。在軒尼詩推出 X.O 2021 年春節限量版中,與藝術家劉韡合作,外盒與瓶身以富有春節意象的金、紅包覆,在這具有喜氣的設計中,再加入靈動的弧線切割與黑色點綴,象徵 X.O 口感的深度,與辛香迸發的後韻。「X.O 是我會帶回高雄過年的禮盒選擇,適合送給有在抽雪茄的長官與親友。加了冰塊之後,他的口味會更細緻,讓我蠻想試試看搭配高雄常見的烏魚子加蘋果,和台菜裡的醬油與蔥等調味,應該也很搭。」軒尼詩是第一位創立 X.O 品類的品牌,加上作為干邑酒齡劃分標準之中的最高等級,相當適合送給職場上敬重的長官,「通常長官或老闆們也很在乎酒放在酒櫃裡的樣子,這次的新年設計應該會為酒櫃增添不少亮點。」除了新年設計,這次軒尼詩也下功夫打造 V.S.O.P 經典調酒系列禮盒與 X.O & ICE 體驗禮盒,加入調酒製冰的互動元素,突破一般禮盒形式,讓新年饗宴喝得更過癮。2020 年的辛勞,對顏宏叡來說可以算是新年繼續勇往直前的養分:「3、4 月的時候,心情很煎熬,充滿對未來的恐懼。」當時大部分餐廳來客寥寥無幾,就連高人氣的 Smith & Wollensky 訂位也被取消近五成,對比我們採訪當天平日中午滿座的盛況,令人難以想像。期間顏宏叡嘗試了許多新方法,包含增加可外帶的餐點,推出專門與外送配合的帶骨肋眼牛排餐等,直到年終生意才開始回爐,甚至還接到以往沒接觸過的客人,拆成小桌的尾牙場。軒尼詩 2021 春節限量版禮盒,在新年品嚐生命之水的完美融合軒尼詩富有層次與深度的口感,來自於 200 多年的釀酒工藝,以及各方「生命之水」的融揉與調和。就像顏宏叡今日的眼界與品味,也是不同的人生歷練堆疊後醞釀而成的生活選擇。迎接 2021 年,除了即將在 Smith & Wollensky 展開新計劃,顏宏叡也展露他對擴張 Burger Ray 版圖的期待。「希望可以實現當初創業時,對 Buger Ray 的寄望。」相信接下來他的餐飲人生故事將醞釀成一杯杯生命之水,層層交疊出多彩豐潤的人生。
daily-weekly
《斯塔林女孩》:沒當過浪子,便未曾「回家」
青少年成長電影在西方一直是常見類型,近二十年更趨多元化。當中有些電影以「宗教與少女」為焦點,講述她們在個人、家庭與宗教之間摸索碰撞的體驗。《天使假性經》(2004)、《性教獄》(2018), 以及《神啊,你在嗎?》(2023), 都有關少女在性方面的成長困惑和挫折。得到不少好評的《斯塔林女孩》(2023) 亦是一例,其導演 Laurel Parmet 不單描寫宗教制度對個人施加的壓力,其以舉重若輕的「筆觸」深入主角內心微細之處。故事簡介表面故事發生在美國肯德基州一個「基督教基要派」社區中。若觀眾期望電影對「基要主義」就《聖經》詮釋方面的特色有所描繪,便很可能感到失望。在戲中有關基督教的描寫,有教堂崇拜、團契活動、禱告、認罪,卻缺乏《聖經》的畫面,出自角色口中的也是教義多於經文。就如「封建」並不一定指涉歷史中的經濟及政治制度,這齣戲裡的「 基要主義」的意思正和「封建」的常見用法一樣,可被理解為社會文化方面 —— 特別有關婚姻和性 —— 的保守傾向。老實說,《斯塔林女孩》的情節並不算新潮或前衛,有點經驗的觀眾大可在腦中把此片背景自行在腦中置換為民初鄉土劇的常見設定,便能拼出一個老生常談的架構:在封建的村莊裡,仕紳階層的村長代表知識和權力,單純又聰慧的女主角被許配給村長的戇直兒子,她卻被放洋留學魅力非凡的另一位「少爺」吸引著。這位魅力非凡的少爺和女主角兩情相悅、乾柴烈火、東窗事發,被眾人視為大逆不道,要施以刑罰。二人唯有私奔一途...... 在《斯》片裡,小鎮中同樣有一個代表權威的牧師。十七歲的女主角 Jem 被安排跟私師的次子「拍拖」, 但 Jem 卻迷上了剛從南美州宣教回來的牧師長子 Owen, 發生了關係,被悉穿,要受處分,再私奔出「省城」。不僅如此,Owen 一角結合了另一個常見的人物典型,就如民初鄉土劇的「壞少爺」一般,身為有婦之夫,用甜言蜜語勾引少女。出事了,因為身驕肉貴,便把責任全推向女主角身上。這樣看來,戲裡的群體是否「基要派」甚至是否基督教都沒那麼重要。這個一是現代女性的個人成長故事,講她怎樣從一個保守又封閉社群中的父權壓逼中解脫出來。所以這齣電影在看來陳套的情節之外,也有其跨文化的普世性。那麼《斯塔林女孩》的獨特性在哪?為何受到西方影評人的一片掌聲?讚賞此片的英語評論大多對飾演女主角 Jem 的演員 Eliza Scanlen 予以好評,聚焦於其內斂細緻的演繹。所以這齣電影動人之處不在於敘事,而是對人物內心的描寫引起了不少觀眾共鳴。在 Jem 身處的社區中,因為保守的群體氛圍,人們傾向隱藏自己心中的情感與慾望。所以 Scanlen 要演繹角色壓抑的心思和情感流動,淡然不張揚,避開通俗劇常見的「壓抑 — 爆發」對比強烈的手法。導演在戲中主要採用自然光源而非「打燈」, 常讓 Jem 留在燈光陰暗處蘊釀或流露情緒,所以觀眾可能要在戲院銀幕前細心察看,才能觀察到主角心思的細微變化。舞蹈也是 Jem 的表達情感的方式,亦是在教會內受非議之處。其他人嫌 Jem 的舞姿過分表現自我,但 Jem 卻堅持她編排的舞步是對上帝的讚美。值得留意的是,在牧師這個大家長的領導下,走向 Jem 面前對其身體自主施加規訓的都是女性 —— 也都沒有引用《聖經》經文 —— 只是日常實踐的教會「教導」。這些情節都是女性內化並承傳父權價值的例子。另一個重點是,即使 Jem 越來越反叛,直至出走,仍然是她尋找天父的過程。這個故事有關建制與個人之間的衝突,而不是反對基督教信仰。Jem 的舞蹈和禱告都顯示她如何重視自己與上帝的連繫,只是著墨並不太深。她相信與 Owen 的戀情是上帝的安排 —— 即使對男方來大概是欺哄之言。所以《斯塔林女孩》對教會的批評,正在於其對個人信仰追求的阻礙,多於反對宗教本身。若一切都被安排好,要遵從集體的規矩,那麼宗教建制便取代了真正信仰。因為當個人的主體性被過分壓抑之時,便只會剩下消極地「被信仰」的空間。故事中一個重要的支線是 Jem 那個抑鬱酗酒的父親。他年輕時放棄了「世俗」的音樂事業,跟妻子留在這宗教群體中,比女兒更加壓抑。可說是「浪子回頭」的反諷版本。其實 Jem 和 Owen 的人物形塑都可以用「浪子」作對應。結局 Jem 出城尋找父親舊日的音樂足跡,以出走來尋根。也許此片用所謂「辯證」的角度來看,這些角色可能先要當「浪子」才能「回頭」, 而保守的宗教環境正扼殺了「浪子」的可能性。上述兩位男角的肉身已經「回頭」, 其實內心仍然「浪」著。建制不容人走歪路,然而「歪路」也可能是很多人在天路歷程中的一個階段。個人先要得到自由,才能真誠地追尋自己的信仰之路。(文章原載於《時代論壇》1897 期)
daily-weekly
《清代小偷操作攻略》:他們最後一步往往都是監獄,而且大多是走著進去,躺著出來
文:巫仁恕、吳景傑雖然是光天化日之下,放眼望去卻是一片漆黑,何廷佑站在未完全被燒燬的柵欄邊,看著這條被燒得精光的街道。除了何廷佑,還有許多圍觀看戲的民眾。有人就說這大概是今年第五起火災了,兩個月前關廟街也是一整條街全部燒光光,可惜一堆還不錯的店都沒了。另一個人說才不過一條街而已,聽老一輩的人說,乾隆爺那時候,朝天門一把大火不知道燒了幾條街。又聽到有人說,這火燒歸燒,救火救得快一點還不至於損失太多,最怕的是有人「趁火打劫」, 假裝要救火,其實是要進去偷東西的。另一個人就激動地說自己之前就是遇到火災,店鋪還在裝修的時候,晚上就被小偷拆了欄杆和門板。眾人覺得荒謬,欄杆與門板又重又大,也賣不了錢,小偷拆了做什麼?那人就說是被小偷拆去做為爬到隔壁的墊腳梯,好好的一塊門板不僅被拆開,還被來勘查現場的書吏搬回衙門存證,只好再去買一塊新的來裝。眾人聽了不禁覺得滑稽,原本應該些許哀傷的火災現場卻洋溢著詼諧的氣氛。何廷佑在旁邊聽了覺得有趣,卻又想到最近生意不太好,這番對話給了他一點靈感。摸一摸懷裡的細鏟刀,這不就是一把稱手的撬門工具嗎?這條街才剛燒過,不如去關廟街,也許有些店還在裝修,趁這個機會賺點外快,度過這段淡季。傍晚,柵欄還沒落鎖,何廷佑漫步走進關廟街道,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嶄新的街道,新建的店面洋溢著一股朝氣。何廷佑走過每間店面時都稍微望了望內部,有些已經整修完畢,緊閉著大門,有些只完成外觀,內裡還是空的。這間店面外頭掛著一個元寶的造型,何廷佑想到應該是一間銀錢傾銷鋪,之前生意好的時候收了很多的碎銀子,都要到這樣的店裡面熔成銀錠才好收藏。可惜現在生意越做越差,碎銀子大概很少看到,口袋摸出來的只有銅錢。這樣的店裡面應該會有很多銀子吧?進去抓個兩把就走,應該不會怎樣吧?何廷佑看了旁邊的店鋪連招牌都沒掛,裡面也空蕩蕩的,大概是還沒裝修。便走了進去,踏上圍牆邊的火渣堆翻上,進入那間銀錢傾銷鋪。從懷裡拿出細鏟刀,伸進屋後小門的縫隙,輕輕挑開門閂,門閂掉到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音。伏在小門邊等了一下,確定沒有動靜之後,何廷佑深呼吸一口氣,推開小門躡手躡腳地走進去。結果沒有想像中的碎銀子可以抓,只有櫃檯上放了一個小布包,也許是客人委託熔鑄的銀子,提了就走更方便。興奮之餘,何廷佑也沒注意布包的重量,揹在肩上就趕緊循著原路翻出去。想不到兩個捕役就在圍牆邊等著,一把抓個正著。捕役郭明將剛落地的何廷佑按在地上,李順打開布包,清點了何廷佑得手的東西,是藍布衫子、布帕子、青布鞋、皮釘鞋。何廷佑又是驚訝又是失望,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因為這堆不值錢的東西被抓。被兩個捕役帶去衙門,暫時羈押在監獄裡面。當天晚上何廷佑睡得不太好,除了心中悔恨之外,也是因為牢房彌漫著難以言喻的氣味,可能是汗臭,可能是淨桶,也可能是霉味,不過這個時候正好是八月,更多的大概是暑氣。一個月後,何廷佑早已被監獄的氣味蒸得頭昏腦脹,總算等到審訊的機會。跪在堂下,心裡只想著趕快離開,連忙全盤托出。旁邊跪著的是被偷的那個銀錢傾銷鋪老闆余復興,原來是事發前幾天才被偷過一次,知縣下令加強巡邏,捕役才正好等在那邊抓人。知縣聽完兩人供認,隨即做出裁決,先是命令余復興把當場起獲的贓物拿回去,要捕役李順繼續追查前幾天的那個小偷,然後把何廷佑送回監獄,等到那個小偷到案之後再一起處理。何廷佑被捕役押回監獄的途中,心中油然升起一股焦慮感,待在那個環境,能撐幾天呢?審訊結束之後,頭昏腦脹的感覺已經升級成頭痛欲裂,想到牢房的味道,喉頭不禁有點作嘔。轉頭看到一臉兇狠的捕役,只好硬著頭皮走回牢房。也不知道過了幾天,何廷佑一直都只能待在牢房,有時候還會期待著被知縣叫去打屁股,至少能出去透透氣,受點皮肉傷還是值得。兩個月了,一直都沒有消息。何廷佑好像習慣了牢房裡的各種氣味,也不再覺得臭了。只是這股暑氣一直未散,全身都覺得熱烘烘的,不是已經十一月了嗎?重慶的夏天真長。這一天,何廷佑一覺不醒,負責管理的看役李升覺得不太對勁,連忙打開牢門進去探視,發現何廷佑全身不自然的高燒,馬上稟報知縣。知縣隨即批示「撥醫調治」, 李升便拿著批示去請醫生張濟生來看看何廷佑的情況。張濟生提著藥包進入牢房,把了脈,拿了一帖藥讓李升去煮。可惜為時已晚,何廷佑遲遲等不到那位連姓名都不知道的小偷到案就離開人世,從張濟生來看診至今,也才過了僅僅三天的時間。李升通報知縣,知縣隨即傳喚張濟生到案。張濟生先是進牢房檢驗何廷佑的屍體,確認何廷佑「週身黃瘦,餘無故,實係患病身死」。知縣按照程序訊問李升與張濟生,李升聲稱自己沒有凌虐何廷佑,是他自己身體不好,張濟生也主張自己開藥沒有問題,何廷佑確實是因病過世。知縣隨即命令捕役歐洪將何廷佑的屍體送去通遠門外的義塚掩埋,雖然知道希望渺茫,但還是按照程序公告,讓何廷佑的親人能前來認屍,使其得以歸葬故土。何廷佑的遭遇並非特例,許多循著這本攻略逐步作案的小偷,最後一步往往都是監獄,而且大多是走著進去,躺著出來。羈押的理由若以竊盜案件的情況來看,進入監獄往往有三種理由。第一種是小偷本人,由於竊盜案件的審理應該要有「正賊真贓」, 也就是除了犯人之外,還有贓物,一方面是用來定罪,一方面是歸還被害人。但是很多情況是贓物早就已經被變賣,甚至是得手的金錢也早已花用,被害人無法取得贓物、獲得賠償。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去將變賣的贓物取出,或是由小偷或其家人賠償被害人的損失,直到被害人獲得賠償之後才能結案。在這段期間,小偷就必須一直被羈押在監獄裡面。第二種是複數案件的其中一位小偷,或是同一案件眾多小偷的其中一員。正如同何廷佑的情況,被害人余復興前後遭受兩次偷竊,何廷佑是第二次竊案的犯人,必須要等到第一次竊案的犯人到案,才能算是真正結案。在這段期間,先到案的犯人就必須被羈押在監獄。第三種是嫌疑犯,也就是疑似犯案的小偷,卻又沒有實際證據,或是沒有承認犯案的人。竊盜案件的被害人有時候基於某些理由,會指認他人行竊,在尚未洗清嫌疑之前,被指認的嫌疑人就會被羈押在監獄之中。監獄裡的病與死這些被羈押在監獄裡的嫌犯,均處於潮濕、悶熱的環境,有時還會因為同時關押的人數過多而顯得擁擠。這也起因於衙門空間不足,亦沒有多餘經費支付增建的費用,再加上訴訟案件過多,需要羈押的犯人越來越多。在這種環境下被羈押的嫌犯,就會陸續出現一些健康問題。若是以重慶的情況來看,一名嫌犯從羈押到看役呈報嫌犯生病,期間大多不到三個月,而自呈報生病到嫌犯因病身亡,期間也不超過七天。如果從負責驗屍的仵作與官醫呈報的死因來看,大概包括寒病、傷寒、痢疾,或通稱為「疫」的病症,這些大概都是在犯人身體虛弱的時候容易染上的疾病。雖然可輕可重,但在監獄的環境之中很有可能引發併發症而使嫌犯因此送命。當嫌犯染病時,負責管理監獄的看役就會準備文書通報知縣,知縣可能會允許嫌犯交保外出就醫。若是無法交保外出的嫌犯,就會由官醫進入監獄診治。醫生看診後,會開立一份藥單,這份藥單在嫌犯不幸過世,醫生到案訊問時,可做為醫生佐證自己下藥無誤。根據醫生開立的藥單,可窺知當時使用的藥方:羈押在監獄的嫌犯丁炳揚因為感染傷寒,醫生劉大方看診後判斷服用四物湯即可痊癒,並列出四物湯的藥方。這些藥方與當時流行治療時疫傷寒的藥方差距不大,但這種保守的用藥並不保證一定能醫好病人。小偷的最終歸宿當生病的嫌犯在經過醫生診治無效後不幸過世時,看役也會按照程序通報知縣,知縣傳喚醫生或仵作前來驗屍,並製作「驗單」, 即驗屍報告,以確認嫌犯的死因。等到驗屍結束後,知縣會傳喚看役與醫生。清代監獄除了環境不佳之外,看役與其他衙役也都會藉機索討賄賂,否則會有虐待的行為。這樣的現象知縣也都相當清楚,因此在訊問時,看役往往會聲稱犯人吃了醫生的藥卻因為病情過於嚴重而不幸身亡,絕對沒有凌虐嫌犯的行為。做為當初負責看診的醫生,面對知縣的訊問時也不可能承擔這份責任,便會提供藥單自證清白。與嫌犯相關的兩位關係人都在知縣的訊問下釐清責任與嫌疑,確認嫌犯是因病身亡之後,就會通知家屬認領屍體,以便回歸故土處理後事。然而,並不是所有嫌犯都有家屬,家屬也不一定都在本地,這個程序就會是一件相當耗費成本的事情。如果是本地人又有家屬的話,則會由家屬領屍,並簽下一份「領狀」, 即收據。如果沒有家屬可以領屍的話,則多由衙役代勞,並簽立領狀。領到屍體的衙役會將屍體簡單埋葬在通遠門外的義塚,並標註記號,公告招領。在此也可合理懷疑這樣的公告是否真能通知到家屬來認領屍體返鄉,但可以確定的是,即使是一位不清楚家庭背景與身分的死者,捕役仍會按照程序完成認領、掩埋、招領的工作。從清代監獄環境與生活來看,雖然許多小偷並未犯下什麼滔天大罪,大概也都只是小型的竊案,也許只是打打屁股就可以了事的程度。但之所以仍需待在監獄這麼長的時間,也是與竊盜行為的法律規範有關。竊盜行為在法律規範上的論罪方式,是依照贓物價值而定。《大清律例》提供了一個量表,方便審判者對照:由此可見,竊盜的處罰對象與刑責範圍都相當廣,處罰對象從一兩以下至一百二十兩以上,刑責範圍從杖刑到死刑。但從實際案例來看,有相當數量的小偷所得贓物價值並不高,可能就是幾件衣服或首飾,或是一批農作物的程度。這些小偷卻可能會受到程序的影響,被迫羈押在這個難以活生的地方,而這個監獄有很大機率會讓嫌犯生病,進而逝世。這個現象知縣大概也相當清楚,因此有些時候會在其自由裁量權的範圍之內提供一些「協助」, 也就是讓嫌犯可以保外就醫。然而,這些嫌犯是否真的生病,這大概是我們這些透過文書推測的研究者難以查證的。另一方面,知縣明明就可以利用保外就醫的藉口讓嫌犯免於病死獄中的結果,卻沒有這麼做。若不是有繼續羈押的必要性,讓生病的嫌犯待在監獄裡面,就跟判了死刑沒什麼差別,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雖然等待著小偷的最後一步,有很大機率會是病死獄中的選項,但這也只是眾多小偷之中很小比例的一群倒楣鬼,更多的是成功得手,順利變現的小偷。這本操作攻略無意利用這些成功案例鼓舞各位小偷,而是希望透過前述各個步驟,說明小偷之所以成為小偷,實際上是有著許多無奈與無法解決的原因。同樣無奈的不只是小偷,而是這一群因為竊盜行為而彼此之間產生聯繫的人們,像是被害人、衙役、書吏、知縣,甚至是遭到被害人或小偷隨意指認的無辜旁人。歷史的角度往往可以讓現代人有機會能站在旁觀者與後設的角度,觀察這群人在不同機會之中的選擇,並試圖分析之。這樣的做法並不是想要認同這些犯罪行為,而是跳脫是非善惡的思考,理解其動機與選擇,同時將這樣的思維應用在現實生活之中。不管是誰,最重要的還是不要犯罪,歹路不可行。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清代小偷操作攻略》, 三民出版作者:巫仁恕、吳景傑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逍遙法外、來去無蹤,做賊也是一門專業?開鎖破牆、倒櫃翻箱,犯罪只為速速發財!櫛比鱗次的店鋪下,潛伏著一批「身懷奇技」的法外之徒!清代巴縣作為大江南北貿易樞紐、往來四川雲貴地區的必經要道,光鮮亮麗的熱鬧大街匯聚各路商賈鉅子,卻也成為犯罪滋生的溫床......。這群小偷們如何挑選受害者?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竊走財物?遭竊者該怎麼報案?官府又有哪些處理方式?讓我們從今日留存的衙門檔案中,窺探城市最陰暗的角落,揭開盜匪不為人知、更不欲人知的一面!在熙來攘往的城市中,請看管好自己的錢包,因為小偷可不會把「小偷」兩個字寫在臉上!不管是來自外地的臨時工,店舖裡面的學徒,甚至是家裡面的親人,都有可能伸出第三隻手。小心!竊賊就潛伏在您身邊!月黑風高,正是發大財的好時機!不管是夜半酣眠還是出門遠行,又或者貨物暫且堆放路邊,只要盜匪盯上,財物就難逃被「偷偷摸摸」的命運!而重慶城作為府級文武考試的舉辦地點,每逢開科取士,湧入城來的考生們就像是一頭又一頭的肥羊,成為小偷們貪婪慾望的祭品!姑且不論犯法的部分,要想辦法入侵屋內偷盜,其實是很有「學問」的事。既然沒有人會打開大門歡迎小偷,那他們除了學會飛簷走壁,就只能選擇挑開門窗的閂鎖進屋,或者直接破壞牆壁了。但沒想到當小偷也要「先利其器」, 一組得心應手的好工具,搭配熟練的犯罪手法,今晚你選擇哪一戶?從店鋪到住宅,各式財物琳瑯滿目,有什麼就偷什麼,一點也不奇怪!但身為一名傑出的小偷,偷什麼才最有效率呢?最常遭竊的物品往往是衣物、首飾或各類貴金屬,因為這些東西價格好、重量輕、好攜帶、易銷贓。不過除了一般的贓物,有時候小偷也會偷鴉片和吸食用具,得手後舒舒服服地吸上兩口!偷到贓物後還得變現,才能完成一夕發財的美夢。偌大的重慶城裡頭,有哪些管道可以銷贓呢?有些人直接在街上販售,有人去市場裡變賣,也有人拿去當鋪變現。但最重要的是,可不能被官府逮著了,因為經驗豐富的捕役們,可是相當熟悉這些銷贓的所在!本書以清代重慶為舞臺,根據衙門檔案史料,從官府保存的告狀、失竊清單、調查報告、審判紀錄,及其相關的時代背景、文化脈絡、傳統法制等主題,重構從清代非法社群延伸出的一樁樁犯罪故事,並得以一窺常民生活史。注意!本書並未鼓勵犯罪!偷出去,闖進來,小偷發大財!
daily-weekly
驚奇進化之旅:Thunderbolt 4 不斷跨界融合解決所有傳輸需求
當我們在辦公室使用筆電時,除了要插上電源幫電池充電,連接自己習慣使用的鍵盤、滑鼠,有時要剪輯影片還要再連上外接硬碟與螢幕,桌上這麼多連接線,難免令人感到煩躁。Intel 為了解決消費者的多項傳輸需求,於 2020 年 7 月推出 Thunderbolt 4, 在發布記者會上,特別邀請到有 Thunderbolt 之父稱號的 Jason Ziller 出席。Jason Ziller 是現任英特爾客戶端連接事業部總經理,過去十年,他陪伴著 Thunderbolt 的驚奇進化旅程,就好像是超人的華麗變身,不僅傳輸速度提升了 400%, 還整合許多技術與功能,滿足使用者更多樣快速的傳輸需求。Thunderbolt 初試啼聲:整合資料傳輸與影像輸出等功能 Thunderbolt 是 Intel 從 2009 年就提出的技術,目的在於當作電腦與其他裝置之間的通用傳輸介面。在最早的研發階段中,原本是採用光纖技術傳輸,但在正式推出第一代產品的時候,改為採用與一般傳輸線一樣的銅線技術,在保持傳輸效能的同時還可降低生產成本,對於推廣 Thunderbolt 有益無害。第一代 Thunderbolt 採用 Mini DisplayPort 外形端子,傳輸頻寬達到 10Gbps, 其中的通道包括資料傳輸的 PCI Express, 以及用在顯示的 DisplayPort, 可以完整相容現有的 DisplayPort 螢幕,還支援透過菊花鏈 (Daisy-chain) 方式串接最多 6 個周邊裝置與螢幕,初步完成整合資料傳輸與影像輸出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透過一條傳輸線同時傳輸資料與畫面。第一款採用 Thunderbolt 技術的產品是 2011 年的蘋果 MacBook Pro, 接著蘋果也將 Thunderbolt 導入 iMac, 讓使用者可以串接多款外接裝置,帶來方便的外接螢幕與儲存解決方案。2013 年 Thunderbolt 2 問世,因為蘋果公司推出 2013 版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開始變得普及。同樣採用 Mini DisplayPort 端子,Thunderbolt 2 透過合併第一代的兩條獨立 10 Gbps 通道的方式,讓傳輸速度提升一倍到達 20Gbps, 並且讓 Thunderbolt 1 傳輸線與 Thunderbolt 2 端子相容,不會因為世代交替而為使用者帶來麻煩。Thunderbolt 2 也整合支援 DisplayPort 1.2 技術規格,可將畫面的訊號設定為單個 4K 或兩個 QHD 解析度,不但能夠滿足單一超高畫質的輸出需求,也可以照顧到需要輸出雙螢幕的使用者。Thunderbolt 3、4 持續進化:USB Type-C 相容更多裝置、強化多項安全性技術 2015 年推出的 Thunderbolt 3 則是一次大躍進,將端子型式換成更常見的 USB Type-C, 再次提升傳輸速度一倍到達 40Gbps, 可以輸出兩個 4K 或一個 5K 解析度畫面。Thunderbolt 3 另一個重大的改變是加入 100W 電力傳輸功能,當使用筆電傳輸資料與畫面時,可以同時為筆電充電,等於完成整合資料傳輸、影像輸出、充電等功能,真正達到一條傳輸線就能滿足所有需求的階段性成果。由於支援 Thunderbolt 1、2 的產品相對比較少,而且先前的介面使用的是蘋果 Mini Displayport 端子,造成配件無法廣泛使用在各種裝置的問題,所以普及程度遠低於 USB。在 Thunderbolt 3 改採 USB Type-C 相容的端子後,才有利於推廣 Thunderbolt 介面。2020 年推出最新的 Thunderbolt 4 規格是在 Thunderbolt 3 的基礎上,強化多項安全性技術,提升資安強度,並強制要求採用 PCI Express 3.0 x4 傳輸規範,可以進一步提升資料傳輸效能。此外也為了未來相容 USB 4 的考量,要求需要通過 USB 4 相容性測試,確保 Thunderbolt 4 能夠相容各種 Thunderbolt 與 USB 裝置,帶給消費者最完整、方便的使用體驗。簡單來說,Thunderbolt 4 是目前最先進的傳輸端子技術,除了能相容 Thunderbolt 3 之外,也能相容於各種 USB 裝置,基本上能夠滿足當前所有傳輸上的需求。Thunderbolt 4 就在全新 Evo 筆電認證 Intel 在 2019 年推出 Project Athena 計劃,希望能複製 Centrino 與 Ultrabook 的成功經驗,帶來使用體驗更理想的筆電產品。到了 2020 年更是隨著第 11 代 Tiger Lake 處理器的上市,推出全新的 Evo 認證筆電,讓消費者可以透過標章輕易分辨筆電種類。Intel 透過多項 KEI 關鍵體驗指標評估筆電是否符合 Evo 認證規範,除了要求筆電的厚度、重量、電池續航力、喚醒速度、連接性等等要點之外,也包含筆電效能與反應速度,其中一個規範項目就是要求筆電需要搭載 Thunderbolt 4 端子,以帶來更方便的使用體驗。搭載 Thunderbolt 4 的筆電可以大幅簡化連接外接裝置的方式,在辦公室準備 Thunderbolt 擴充底座,將充電器、螢幕,還有鍵盤、滑鼠、外接硬碟等各種裝置都先連接到底座,等到回到座位上時,只要透過一條 Thunderbolt 傳輸線連接筆電與底座,就可以馬上開始使用所有螢幕與外接裝置,同時還可以為筆電充電。Thunderbolt 4 也有超高的傳輸速度,只需要十秒鐘就能傳完一小時 4K 超高畫質影片,節省更多寶貴的時間。在採購筆電時辨識電腦是否有搭載 Thunderbolt 4 端子的方式,就是只要認明機身上具有 Evo 認證標章。選擇通過 Evo 認證的機種,就能享受 Thunderbolt 4 最先進便捷的多合一傳輸功能。
daily-weekly
後疫情時代IT基礎架構轉型術:iKala Cloud獲得Google Cloud的Anthos合作夥伴認證,助攻企業敏捷管理多雲環境
新型冠狀疫情來襲,導致許多企業新的營運計畫停擺;然而危機卻是催化數位轉型的最佳時機。事實上,因應疫情展開遠距 / 異地辦公的需求,讓許多企業發現數位化的第一步,最該從 IT 基礎架構進行轉型。產業調研報告也凸顯此趨勢,IDC 預測未來五年 IT 投資決策,全球企業將投入更多資源在部署多雲、混合雲的容器平台及數位基礎架構。Anthos 正是 Google Cloud 協助企業更有效率管理多雲環境所推出的混合雲平台,Google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在 Google Cloud 年度產品大會 Next 特別指出:「企業越數位化,就越重視合作、彈性,也就越需要上雲」。「合作」顯然是企業數位化的重點元素之一,近期 AI 科技公司 iKala 獲得 Google Cloud 的 Anthos 合作夥伴認證,協助台灣企業快速在任何雲端上部署、執行及管理各項應用,掌握現代化 IT 架構效益。企業管理多雲環境挑戰高,Anthos 平台解決種種難題當企業發展多雲架構成為趨勢,對資訊長而言卻是棘手的挑戰。IDC 調查發現,47% 的 CIO 認為管理混合雲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橫跨混合、多雲造成 IT 架構趨於複雜、耗費龐大運算資源,連帶導致高昂的維運成本。此外,資安維運又是另一命題,因混合雲的 IT 環境更需要一致化的資安監控、過濾警示機制,無形中讓 IT 成員的日常工作更加繁重。看準企業擁抱多雲經歷的痛處,Google 率先打破不同雲之間的壁壘,以 Kubernetes 調度管理機制為基礎推出混合雲平台「Anthos」。Anthos 的任務簡單來說,就是讓企業在多雲環境下,例如橫跨 Google Cloud、AWS、Azure 及 On-premise 之間的叢集,皆能善用 Anthos 平台工具實現統一集中管理。轉型切忌閉門造車,iKala Cloud 技術力受到 Google Cloud 肯定不過 Anthos 推出至今,為什麼多數台灣企業看得到卻吃不到?主因來自企業將虛擬機器中的服務容器化並改以 Kubernetes 調度管理,或是想整合不同雲端環境的應用時,因內部 IT 人力不足、組織架構未能因應或相對應運維技術尚未到位,導致各自為政 (Silo) 的轉型模式,難以快速享受到 Anthos 上整合與協作的優勢。數位轉型切忌閉門造車,長期以 AI 驅動企業轉型的 iKala, 近期取得 Google Cloud 的 Anthos 合作夥伴認證,並推出 iKala Cloud AIOps 自動化維運服務,帶著「AI 賦能」的使命,致力於實踐客戶成功學。而 iKala 為何能在眾多廠商中,獲得 Google Cloud 青睞?最重要的關鍵就是 iKala 旗下培養 40 多位雲端服務專家及資料科學家,取得 60 多張 Google Cloud 官方專業技術認證證照,是 Google Cloud 多重認證資格的菁英合作夥伴。另一方面,iKala 期盼幫助企業奠定數位轉型基礎的信念,也與 Google Cloud 不謀而合。Google Cloud 執行長 Thomas Kurian 過去曾提及:「Google 雲端平台要成為企業轉型的協助者,透過 Anthos 平台幫助企業踏上數位化之旅」。而 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所展現的價值,就是在提供自動化雲端託管服務,幫助企業高效營運,並解決各種雲端維運煩惱。自動化雲端託管服務,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立志讓 CIO 高枕無憂換言之,當一家企業想啟動 IT 轉型導入 Anthos 平台,同時又期望享受雲端託管服務,iKala 就是市場上的首選技術服務商。不論 IT 基礎架構的生命週期是處於初步建置、概念驗證、又或是有雲端搬遷需求,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都能針對每個階段,提供相對應的服務以及一站式的託管解決方案。除了具備基礎架構、資料分析技術實力,近年越來越多企業看準 AI 應用的優勢,積極為自身的產品、服務增添人工智慧的效能。掌握多年 AI 實務經驗也是 iKala 的強項之一,除了提供 Anthos 維運技術支援,也能透過旗下 AI 團隊的能量,幫助企業實現自動化維運監控目的,更即時、預警監測雲端服務的異常花費、服務可用度、以及異常操作等面向。換言之,iKala 展現 AI 技術領先者之姿,協助更多公司輕鬆轉型為智慧企業;也讓資訊人員更安心能專注開發、處理更有價值的工作內容。轉型下一哩路:從混合雲到分散式雲洞察未來 IT 進程有何嶄新趨勢?根據 Gartner 公布的 2021 年企業技術戰略調查指出,雲端的部署將從混合雲、多雲進一步邁向分散式雲端 (DistributedCloud)。所謂分散式雲端,簡單來說就是混合雲 2.0 階段的概念,未來公有雲平台的服務及資源將下放 (分散) 到企業的地端 (資料中心), 讓企業的 IT 在地端 (資料中心) 就能享受雲服務的效益;同時針對 IT 在地端雲服務的維運、監控、升級等需求,也將由公有雲廠商來協助管理運作。換言之,迎向混合雲 2.0 時代將成趨勢,分散式雲端的應用也預示未來將有更多企業需要以 Anthos 平台為核心,加以打通雲端到邊緣架構的任督二脈。企業的數位轉型之旅,絕非是單一專案結束就停止,而是從企業管理層的價值觀到 IT 部門的管理效率,彼此持續配合。對此,企業勢必聯手外部資源,像是導入 Anthos 與 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從可靠性、安全性、合規性等面向,提供協助及託管,以享有自動監控維運服務,讓企業一方面節省 IT 成本;另一方面釋放基礎架構最大效益,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如此一來,數位轉型將不再是難事。
daily-weekly
政經界年度重磅討論,CWEF天下經濟論壇揭2021年九大趨勢:台灣國際地位將提升
2020 年抗疫策略讓台灣躍上世界舞台,加上國際政壇的新局勢、台積電成為全球科技業矚目的焦點,都成了台灣與國際接軌的機會。從全球視角出發,科技業迎來 5G 元年搭配循環經濟議題再起,企業該如何抓住機會迎向更美好的未來?1 月 20 日甫成功落幕的「CWEF 天下經濟論壇」立足台灣、放眼亞洲,邀集各產業巨擘探討有關經濟、投資、趨勢等十大議題,在這個不斷破裂又重組的時代,無疑是給了我們一劑定心丸。CWEF 天下經濟論壇自 2010 年舉辦至今已超過十年歷史,每年座上嘉賓如雲;包含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前新加坡總統陳慶炎等政經領袖,皆曾在 CWEF 發表演說。能匯聚各國頂尖人物實屬不易,天下經濟論壇搭起全球、亞洲與台灣之間的交流平台,在每年之初為我們帶來具有指標性與影響力的年度討論,一同尋找企業突圍之道。CWEF 天下經濟論壇邀《經濟學人》副總編揭 2021 九大趨勢:台灣「這個產業」將在中美角力之間扮演關鍵要角中美對峙,加上 2020 年台灣交出優秀防疫成績單,等同得到踏入國際角力的入場券。在論壇首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媒體《經濟學人》副總編湯姆・斯丹迪奇 (Tom Standage) 分享 2021 年九大重要趨勢,其中便有 6 項與疫情息息相關。「2021 年最重要的第一個趨勢,就是疫情和疫苗的發展。」斯丹迪奇表示,疫苗生產配置相當複雜,且不同國家之間接種疫苗的情況也有很大差異,距離疫苗全球普及化之前,疫情的動盪氣氛恐會延續至今年。這也代表去年防疫成功的台灣將在逆境中佔下不少優勢。在其他大國經歷經濟衰退的同時,台灣許多產業反而積極轉型成長,比如正因疫情加速數位轉型的醫療產業。在論壇上,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提出現階段「淺層醫學」與未來加入 AI 技術應用的「深度醫學」概念。淺層醫學是以人工方式蒐集不完整的資料,因為看診時間、環境資源有限,最後造成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導致驚人浪費。吳明賢認為,唯有「深度醫學」能創造可靠又可信的醫療。透過「深度表現型分析」(Deep phenotyping) 收集完整資料,再以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分析數據,做出更精確的診斷;藉由上述兩點,搭配遠距醫療,醫生更能對病患產生「深度同理心」。「未來醫療有可靠的 AI (人工智慧); 也有溫度、可信的智慧工人 (醫事人員)。」除了疫情,斯丹迪奇也提到 2021 年全球地緣政治改寫 (世界四大經濟體之間,美、日、德皆有新任領導者上任), 將有可能為台灣帶來更多國際關注。在美中關係上,拜登上任宣言中提到重返巴黎協定、停建美墨邊界圍欄等計畫,望重建美國與盟友間的溝通橋梁,但不打算對中國放水;在人權議題方面對中國施加的壓力,甚至可能比川普更大。當這樣的對立延伸至經濟層面時,代表關稅與貿易戰可能延續,企業也將成為這波地緣政治衝突中的另一個戰場,如華為和 TikTok 被美國禁用便是一例。在上述脈絡中,台灣受益的原因在於美中競爭使得未來科技如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技術成為地緣政治的關鍵,身為全球科技業重鎮的台灣將成國際焦點。5G 將帶出全方位轉型商機,ESG 是企業不可忽略的關鍵字談到科技業在全球的重要性,不得不提作為 AIOT、智慧城市與醫療等未來科技發展的基礎建設 ——5G 生態。5G 推出後於短短一年間在全球已累積 2 億用戶,而在台灣,行政院也推動「台灣 5G 行動計畫」, 編列 5 年 950 億台幣預算深化數位建設,加上遍布全區的光纖網路以及機房,為台灣廠商創造不少優勢。台灣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分享自家「打快」策略:自主研發邊緣運算,結合 5G 行動網路,降低延遲;此外中華電信也將自主開發 AIOT、NB-IoT 等技術,開啟超越行動限制的服務。對於 5G 帶來的全方位產業轉型,英特爾業務行銷暨公關事業群副總裁汪佳慧也提出:過去在電腦手機中的集合性運算模式,未來將轉變為無線計算、雲端和邊緣運算整合,以雲化方式影響全世界。影響世界未來 10 年的不只 5G 發展,「企業 ESG」也是本次論壇的熱門關鍵字。聯合國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和追求碳中和將成為未來 20 年全球企業最大挑戰,但從另外一面來看,也是形塑企業新時代競爭力的好機會,而且對於在全球產值佔七成的台灣半導體業更是如此。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點出,半導體業同時作為 AI 智慧應用、5G, 甚至高效能運算 (HPC) 等未來科技的關鍵技術,如今全世界無論在哪個國家的半導體產業,都在進行綠色轉型。當客戶都已具備綠色觀念,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的台灣,若不導入循環經濟與永續經營的思維,將會失去長期競爭力。在實踐 SDGs 與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循環經濟」話題也再次熱門起來。循環台灣基金會創辦人曁董事長黃育徵,認為循環經濟甚至是改變台灣 OEM「代工宿命」, 從產業跟隨者轉型為領導者,並分享三大企業執行循環經濟三大步驟:「透過 3R 原則 (Rethink 重新思考、Redefine 重新定義顧客需求、Redesign 重新設計產品和商業模式) 創造封閉型物質圈」、「垂直整合供應鏈的循環經濟知識」、「建立系統性的合作,除了供應鏈也包含服務網的整合」。黃育徵表示:「循環經濟是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未來的機會,而且還能讓世界知道不僅 Taiwan can help, 還可以讓 Taiwan can lead。」亞洲政經界最重磅雲集的台灣論壇:2021 年天下經濟論壇洞察未來雖然 2020 世界歷經疫情洗禮,許多產業受到衝擊,但如果換個想法以「破壞式創新」思維看待,其實能看見許多嶄新機會。盤點近 3 年來 CWEF 網羅的各大趨勢如智慧製造、Fintech, 反倒因為疫情加速「上雲」技術與「遠距」概念普及化,5G 科技與 AI 智慧的進步步伐也跨得更大。對於企業家來說,在世事變化快速的時代,保持彈性、迅速轉換策略反而能扭轉局勢。此外,今年最值得台灣全員注意的還有地緣政治與科技業之間的互相牽引,中美競爭來到 G2 時代,台灣科技業的實力被國際所見,也使我國重要性提升,這是值得台灣政府把握、延續的機會。風險和機運是一體兩面,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最新調查,逾半數台美企業樂觀看待 2021 年前景,有 56% 企業重新評估公司風險承受力,31% 企業更重視永續經營與 ESG。儘管全球仍處於動盪不安的局勢,卻也賦予產業重新思考、修復的機會,台灣企業更應該要把握這個關鍵轉捩點,全力衝刺。CWEF 天下經濟論壇給了所有人站在巨人肩膀看待大局的機會,如果你也想為台灣盡一份心力,現在開始關注 2021 年天下經濟論壇的重要內容,掌握全球經濟脈動,與各方企業家一同攜手前進。
daily-weekly
頭家安心開店!台灣大寬頻「AI店家防護」一條龍服務,開店打烊到補償,一次包辦
你有算過台灣的中小企業共有多少家嗎?根據《2020 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的統計顯示,台灣 2019 年的中小企業達 149 多萬家,占全體企業 97.65%。其中,零售業中開設門市及電商的數字,2018 年統計達 36 萬家,在各行各業占比 25.47%, 顯示投入開店創業的人,仍有相當高的程度比例。身為老闆,開店做生意第一件最關心的事,就是如何安心賺大錢,不僅要小心內賊,更要防外鬼,以及近年來頻傳的消費糾紛事件,因此在智慧時代,更須善用科技的高效輔助。而「台灣大寬頻」近年來不斷透過數位與科技的結合創新,今年在進入安控市場前,更經過了深入調查,了解開店頭家們的營運痛點,除了提供優質的網路服務外,更升級推出「HomeSecurity AI 店家防護」(以下簡稱 AI 店家防護)。不同於傳統的監視器或是保全系統,台灣大寬頻的 AI 店家防護打造一條龍服務模式,除了開店時的監視系統能即時連網查看店內狀況外,打烊後又有類保全的 AI 影像告警服務保障,甚至在店面不幸遭竊時,還能獲得損失補償,每月只需 $999 的小筆預算,堪稱是花費門檻低,但服務最周全的安全監控服務,猶如聘用 24 小時隱形保鑣,保障店內所有資產。 解決店家長期營運控管痛點,善用 APP 遠距隨看店內狀況許多保全系統費用昂貴,對於剛開始營運的店家們來說負擔相當沉重;而自行購買 DIY 監視器設備又會花費相當多的時間成本去研究與安裝,對於忙碌的老闆們來說實在是心有餘力不足;且許多傳統店家監視器,不支援遠距隨時聯網觀看畫面的服務,老闆必須親自回到店內,才能調閱監視器影像,不夠即時與便利。為了滿足老闆們對監控設備的需求,「台灣大寬頻」推出的 AI 店家防護,不單提供監視器安裝服務,搭配專用 APP 就能在任何地方即時觀看 24 小時錄影畫面,更支援桌上型電腦、平板、智慧型手機等跨裝置使用,就算老闆有要事無法到店內巡邏,同樣也能遠距即時掌握門市現場,不用再擔心員工是否混水摸魚;營業尖峰時段,也能幫助老闆更精準因應店內狀況調派人力,提升經營效率。全新升級「AI 影像告警」服務,打烊靠 AI 聰明守護店面除了開店營運,打烊後的店面安全問題也是老闆們的痛處之一,市面上許多保全系統功能老舊,或是不夠智慧聰明,導致經常有誤觸警報的狀況,半夜警鈴大響,老闆衝到現場時才發現是野貓誤觸,長期下來勞民傷財,逐漸無法相信到底店家有沒有真的被小偷闖入。台灣大寬頻今年更結合新創團隊盾心科技開發的「AI 人像辨識技術」, 提供「AI 影像告警」的全新服務,透過將監視器攝錄畫面快速回傳到技術平台,進行 AI 深度學習與大數據分析,能精準辨識影像中的物件是人類還是誤闖的小動物。一旦確認是人為闖入的異常狀況,現場的蜂鳴警報器就會以高分貝嚇阻入侵者,同時立刻以電話、簡訊及 APP 推播方式,通報緊急聯絡人,此時只需打開手機 APP 就能立馬觀看店內現況,無須坐立難安的等待保全人員到場查看。此外 AI 店家防護服務會將監視器影像上傳至雲端即刻儲存,遭竊時也不怕入侵者破壞監視器、線路,影像也能即時保存並作後續報案使用。提供最高 36 萬元竊盜損失補償 給店家實質保障除了營運與安全監控服務,思慮周密的台灣大寬頻為店家們提供實質的保障,今年更與關係企業富邦產險合作,若店面真的不幸遇到小偷入侵,導致店家設備損壞或貨品遭竊,針對遭竊的損失提供最高新台幣 36 萬元的補償,協助店家快速復原營業。另外,台灣大寬頻深知開店老闆每天行程繁忙,為了安裝監視器,光是研究硬體設備、軟體安裝,就要耗費相當多不必要的時間。或是在部署監視系統時為了省預算,拍攝的畫面模糊、角度不佳,例如導致當事件發生時常常是有裝等於沒裝。現在創業者只要打一通電話,就會有專人到店評估環境,提供監視器安裝位置、鏡頭調校等協助,大幅降低高額硬體設備建置費用及後續維運成本。「台灣大寬頻」深知小店家、新創頭家的辛苦,奠立在網路服務下,同時提出完善的安控解決方案,讓每一位老闆無後顧之憂的安心衝刺事業。未來做生意,老闆不僅要懂客戶的心,在經營方面,更要以科技為本,善用人工智慧技術,為自己的店面打造安全防護網。台灣大寬頻提供有感的智慧科技體驗,與老闆站在同一陣線,成為創業路上的最佳夥伴!了解詳情:台灣大寬頻 - AI 店家防護
daily-weekly
《數之軌跡II》:中國和印度數學存在著諸多的平行性,但是,其中是否存在交流和傳播?
文:洪萬生、英家銘 1.8 印度與伊斯蘭的數學交流印度數學「西進」到西亞與歐洲的仲介是穆斯林,薩珊帝國 (Sasanian Empire,224-651)—— 波斯第二帝國,在「前伊斯蘭」時期就已經扮演著重要角色。儘管史料十分有限,但印度天文學在西元後幾世紀間,曾影響波斯中部的薩珊天文學著作。印度十進位數碼及其運算更是如此。在伊斯蘭崛起之後,穆斯林科學家可能從伊朗的西亞或其他地區,甚至直接經由翻譯,而學習印度數碼,被稱為 zij 或 zig 的天文學著作,顯然就有梵文來源的知識。在本章一開始,我們針對從阿拉伯文到拉丁文的 sine (正弦) 之語源,已經說明其始於梵文的演變過程,這就清楚顯示:印度與伊斯蘭之間的數學交流 (尤其是從印度傳到阿拉伯世界) 之史實。另一方面,印度人所發明的十進位制數碼,也顯然由於伊斯蘭的使用,從而傳入歐洲發揚光大,最後在西元 1500 年左右,演變成我們今日熟悉的形式。那麼,究竟如何傳入伊斯蘭世界?有一個傳說涉及下一章 (第 2.4 節) 我們還將介紹的阿爾・伯魯尼,他是第十一世紀的伊斯蘭的「印度通」, 在伊斯蘭與印度的交流上,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儘管數學史家普洛夫可認為他的梵文素養並未到位。這個傳說根據阿爾・伯魯尼的轉述,西元 771 年時,哈里發曼蘇爾在巴格達的官邸接待了印度大使,得到後者送他的禮物,那是婆羅摩岌多的《婆羅摩修正曆書》。曼蘇爾請求宮廷學者翻譯成阿拉伯文,於是,《婆羅摩修正曆書》中所使用的印度數碼 (Hindu numeral), 從此傳播到伊斯蘭世界了。另一方面,阿爾・花拉子密的《印度計算法》對於十進位制算術的發展,當然居功厥偉。不過,它僅存拉丁文版。現存最早的阿拉伯算術著作,則是烏格里狄西 (Abu'l Hasan Ahmad ibn Ibrahim Al-Uqlidisi,920-980) 的《印度算術》(), 他於西元 952 年在大馬士革寫下此書,其中,他闡明了印度數碼及其運算系統所以最終獲得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現在,考慮印度三角學對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在西元第八世紀後期,印度曆算書《悉壇多》(Siddhantas, 內容包括希帕克斯天文學) 被引進巴格達,且被翻譯成阿拉伯文,於是,伊斯蘭天文學家與數學家對於翻譯傳入的托勒密《天文學大成》, 當然「似曾相識」, 因為從希帕克斯到托勒密的希臘天文學,本來就一脈相承。不過,由於伊斯蘭天文學深受古希臘幾何模型進路之影響,因此,他們從印度人身上所學到的,是天文學相關的三角學。事實上,阿拉伯的正弦、餘弦,以及正矢 (Versine) 都可以溯及梵文的源頭。另一方面,儘管交流的證據仍然相當零碎,但伊斯蘭初期的數學家及天文學家,還是相當方便取得印度與波斯的數學技巧,進而形塑其數學天文學的基本架構。不過,對於其他主題單元譬如代數學來說,有些數學家或數學史家對比 (印度的) 婆羅摩岌多 vs.(伊斯蘭的) 阿爾・花拉子密有關二次方程式解法,發現他們的「概念相似性」(conceptual similarity), 而認定前者才是「代數」(al-jajbr/algebra) 的發明者,至於後者則是襲自前者。針對這種比較史學進路常見的「失誤」, 數學史家普洛夫可提出幾個理由來「糾謬」。首先,與阿拉伯不同,梵文的二次方程式之係數允許負數,因而,其分類不需要用到六種。其次,梵文的數學文本缺乏阿拉伯的幾何詮釋與演示 (geometric demonstration), 也就是,兩者有極大差距的 (幾何) 論證之必要性,這一點阿爾・伯魯尼也特別強調,請詳後文 (第 2.4 節) 說明。再有,誠如史家普洛夫可所指出:「中世紀印度的記號風貌,譬如表格式的原始方程式之格式,以及未知數的名詞之音節縮寫,就未曾被阿拉伯數學的純文辭式 (purely rhetorical) 的早期形式所採用。」數學史家普洛夫可有關梵文數學 vs. 阿拉伯數學的風格之比較,也可徵之於同一文本但不同語文版本之對照。有一本十五世紀的一本波斯行星軌道幾何學著作以阿拉伯文撰寫,它在十七世紀被翻譯成為梵文,請參看兩種版本 (一開始幾句摘錄) 之對照:可見前者展現了大部分伊斯蘭數學家所採用的歐幾里得風格,至於後者則無疑是梵文數學散文的一種闡述 (exposition), 其主要目的是以一種清楚與可理解方式來說明這些概念的意義,而非建構這些概念 (按歐幾里得的定義呈現方式) 的一種嚴密邏輯階層。在結束本節之前,我們還要提及婆什迦羅二世的數學著作之波斯譯本的故事。蒙兀兒帝國的第三位帝王阿克巴 (Akbar,1542-1605) 曾在 1587 年,命令他的宮廷學者阿布・法第 (Abu al-Fayd Faydi) 翻譯《麗羅娃蒂》。在其譯序文中,法第提供一個首度現身的傳說故事,直到今天還不斷被傳誦:麗羅娃蒂是作者婆什迦羅二世的女兒,根據她出生時的星占,她注定終生未婚且無子嗣。但是,父親找到一個改運的辦法。他做了一個可漂浮在水面上的杯子,底部開一個很小的洞,水可慢慢流進,一小時後,若杯子沈沒水底,就可擺脫厄運。在一個吉日良辰施行改運時,出自好奇心,麗羅娃蒂觀看杯中水逐漸上昇,突然有一顆珍珠從她身上掉入杯子裡,恰好堵住進水口。一小時後,杯子並未沈沒,因此,麗羅娃蒂還是得面對永遠麗羅娃蒂未婚的命運。為了安慰女兒,婆什迦羅二世說:「我要寫一本書,以妳的名字為書名,讓妳流芳萬世;因為好名聲是一個人的第二生命,也是不朽的基礎。」1.9 印度與中國的數學交流史家李約瑟 (Joseph Needham) 曾指出中國和印度數學存在著諸多的平行性,但是,其中是否存在交流和傳播,則很難有明確的結論。長期以來,很多學者都注意到中國和印度的代數成果、算法、計數系統有著相似之處。例如,在涉及證明或推導錐體體積公式的時候,中國和印度都使用了無窮分析和極限方法,這並非出於偶然,而是數學內在的必然要求。可惜的是,中國和印度古代數學的主要目的是在尋求算法,對於算法的分析和證明並沒有特別的需要,也或許是物理學在中國和印度不是很發達,最終中國和印度關於無窮問題所特有的思想和成果,無法匯入之後微積分發展的洪流中。又例如前面提及古代印度數學解不定方程的一套方法「庫塔卡」, 與中算「大衍求一術」的比較,二者之間具有算法結構上的相似性或數學原理上的等價性,但史家也認為這無法明確說明中國和印度在此問題上有過交流,此處的相似性很可能是不同文明在數學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巧合。現在,讓我們引述印度算學概念 (比如說數詞) 可能藉由佛經傳入中國的證據。東漢時期中國已經開始翻譯佛經,和印度佛教徒頻繁往來,據說從四到八世紀之間,去印度留學的中國僧人就超過 160 名。事實上,前文我們在介紹阿耶波多時,所提及的巴特利普特那,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就翻譯成「華氏城」, 還有,數學研究中心烏賈因,則被稱為「烏萇」, 那是玄奘等人長期留學之地。《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阿僧祇品第三十提到一些數詞,譬如「一百洛叉為一俱胝 (也就是萬), 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 其進位規定可以呼應到《數術記遺》中的「上數者,數窮則變,若言萬萬曰億,億億曰兆,兆兆曰京也」。此外,瞿曇悉達 (印度裔天文學家) 在中國唐玄宗開元六年 (718) 擔任太史監時,將《九執曆》譯成中文,後收入《開元占經》。其中,傳入圓弧的量法 (一圓周為 360 度)、正弦函數數值表,以及印度數碼與筆算。有關印度數碼及筆算,《九執曆》記載如下:不過,當時 (唐代) 史官卻評論說:「其算皆以字書 (按:筆算), 不用籌策。其術繁碎,或幸而中,不可以為法,名數詭異,初莫之辨也。」甚至到了十二世紀中國宋代的沈作喆還批評說:儘管唐代中國人似乎對於佛經所傳入的表徵大數或小數之名詞頗有興趣,譬如極、恆河沙、阿僧祇、那由它、不可思議、無量數等等的大數記法;又如須叟、瞬息、彈指、虛、空、清、靜等等的小數記法,至少在 (即使是現代) 禮佛的常民之間,並不陌生。然而,這些數碼及其筆算並未被中國學算者所接受。數學史家針對此一現象,也提出可能成因的說明:「傳刻本沒有印出印度數碼符號,但從注文可知符號是一筆畫寫成的,以點代表零的空位,且採用十進位制記數。當時中國曆算家習慣於用算籌演算,未能體會到數碼和筆算的優越性,因此未能被中算家所接受。」以上,是印度曆算學、天文學傳入中國唐朝的大概內容。現在,我們反過來介紹中國算學傳入印度及其影響。第五世紀後的印度分數表徵與中國相同,三率法與《九章算術》「今有術」相同,甚至婆什迦羅二世的勾股定理證明,也與三國孫吳的趙爽方法相同 (見《周髀算經》趙爽注)。還有,中國的重差術、開方術及相似勾股形,都可以在印度的算學著作中,找到類似的問題及相關解法,譬如阿耶波多的「竿長」題 vs. 劉徽「島高」題 (見第 1.2 節)。此外,也有一些錯誤的算法或近似結果,譬如《九章算術》中的「弧田術」與「開立圓術」(誤差都頗大), 卻都一樣出現在九世紀的摩訶毘羅著作之中。(參考第 1.5 節)。由於這種「錯誤」也一模一樣的情況,數學史家錢寶琮認為印度很可能「抄襲」中國,因為印度相關著作的問世年代,都較中國來得晚。還有,印度的一些古算名題也與中國算經上的問題,具有驚人的「相似性」。譬如,印度的水槽問題、蓮花問題分別與《九章算術》中的「五渠共池」、「引葮赴岸」問題完全雷同。至於《九章算術》中的「竹高折地」問題、《孫子算經》中的「物不知數」題,以及《張丘建算經》中的「百雞術」, 則在婆羅摩岌多與摩訶吠羅的著作中,都出現本質一致的類題。可見,中國算書確曾傳入印度才是,只是什麼時代?管道如何?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1.10 印度數學史學的若干問題儘管印度號稱文明古國之一,然而,可靠的史料卻不足以提供一個適當的脈絡,讓我們比較容易說明它的數學成就。史家吳俊才在他的《 印度史》所指出:「印度本國於印度歷史的研究,都是到了 1947 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後,才特別加以留意。而在此前的英國殖民時期,再之前的蒙兀兒帝國時期,都是異族入主印度,並不鼓勵印度人硏究自己的歷史。印度人又沒有構造起一種有效的保存重大歷史事件的制度。」他引述阿爾・伯魯尼的見證說:「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歷史次序;他們在述說國王的年代系列時是漫不經心的,當要他們非說不可的時候,就困惑起來,不知說什麼好,他們總是代之以講故事。」的確,「在印度不存在類似其他國家的相對可靠的官方史書,卻存在著大量宗教典籍、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許多歷史事件就混在這些東西裡面流傳下來 (印度人沒有保存文獻於後世的習慣,相關資料多靠歷代口傳保留下來)。所以關於古印度歷史的史料,必須從各種來源中搜集,有時甚至要到文學和自然科學著作中去考證古代印度的歷史事件。」上一段評論固然是針對印度一般歷史而發,但是,應用到數學史方面,現況也沒什麼差異。事實上,本章所轉述的故事,主要出自有能力辨讀梵文的印度數學史家,他們大都只能根據輾轉傳抄的文本,在梵語數學散文 (Sanskrit mathematical prose) 中,找尋印度古數學的法則與模式。不過,印度歷史人物名字及其著作書名的重複,始終給史家在掌握其傳承關係時,帶來相當程度的困擾。無論如何,印度數學應該有其「本土」與「外來融入」兩部分。在「本土」部分,印度數學與宗教關係十分密切,這顯然是其他數學文明罕見的現象。當然,其代表文本《繩法經》是否也涉及巴比倫或泰利斯時代的希臘之交流,史家還無從釐清。不過,針對其中以及其他文本的幾何學內容,阿爾・伯魯尼卻給了頗為苛刻的批判,強調印度人接受希臘的數學資產,但並未掌握其嚴密論證之精髓。這一點在我們進行比較史學研究時,可以完全揭露無遺。印度次大陸由於歷史因素與地理位置,一直受到外來強權的「入侵」或進一步「落地生根」, 同時,每個地區所遭受的頻率與強度並不一致。因此,當我們提及「印度數學」一詞時,所謂的地理區域是指二戰之後印度獨立所劃定的地圖,而非古代印度次大陸的所有各族或區域的數學文明。將所有這些泛稱印度數學,當然有失精確。這是我們在文化的交流過程中,進行比較史學研究時,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總之,古代印度數學發展,有其極為獨特的面向,除了本土的成分之外,在「融入」外來知識時,也充分保留自身文化的特色。因此,儘管印度的人名與著作名稱帶給我們不少的困擾,印度數學史還是十分令人著迷,其中有許多思維進路,更是透露了深刻的啟發性,何況,梵文數學散文總是令人賞心悅目。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數之軌跡 II: 數學的交流與轉化》, 三民出版編者:洪萬生、英家銘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臺灣數學界的《史記》, 數學史大師洪萬生心血之作 柏拉圖將五元素連結五種正多面體的圖形,讓古希臘宇宙論有了最自然的「數學歸宿」。以四古典元素為靈感,《數之軌跡》將深入探索數學的歷史、發展和奧祕。每本書都是一個獨特的元素,象徵不同的數學主題,並呈現數學在文化、科學和藝術中的深遠影響。無論你是一位數學愛好者、學生還是對數學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數之軌跡》都將為你打開數學的大門,啟發你對這一古老而美麗的學科有新見解。 水象徵著數學的流變和傳承,也是最多變的正二十面體 這本書將引領讀者穿越古代,探索數學的演化和傳播,並深入研究古希臘、中國、印度等地區數學家的巧思,這是數學融合和多元文化交流的故事。從印度與其他地區對數學的交流開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讀者領略不同文化的數學證明,既有相似之處也有獨特之美。 「0123456789」誰發明了這樣的阿拉伯數字?(A) 日耳曼人;(B) 希臘人;(C) 阿拉伯人;(D) 印度人;(E) 猶太人。方便的阿拉伯數字人人都會用,但你有想過這竟然是印度人發明的嗎?這樣古老的智慧結晶,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不僅僅是闡述數學歷史,更能幫助讀者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理解數學背後的邏輯推演。內容探索各種古代人的智慧,無論是否喜歡數學,都能從中發現數學的樂趣以及實用性,對學習數學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數學史大師洪萬生與 HPM 團隊共同打造最全面的數學歷史多元歷史題材,對比不同文明之間有關同一知識內容的研究深入探討文化差異,參悟不同命題與證明的數學風格
daily-weekly
《蘇聯簡史》:赫魯雪夫宣傳太空人到宇宙沒看見上帝,打擊日漸受到歡迎的宗教信仰
文:希拉・菲茨派翠克 (Sheila Fitzpatrick) 赫魯雪夫時期即使赫魯雪夫不是像人們常主張的那樣,是後史達林時代改革的發動者,他仍然是個精力十足的創新者,曾帶領蘇聯走過它經濟最成功的歲月。在整個一九五○年代,「國民生產毛額」每年成長近百分之七,反觀美國是少於百分之三 (但蘇聯「國民生產毛額」的基期當然是較低)。一九六○年的工業生產量幾乎是一九五○年的兩倍和一九四○年的四倍,農業生產量也是向上走。到了一九六二年,有超過一半蘇聯人口是住在城市。成人識字率在一九二○年代中葉只有五成多一點,現在則接近十成。現在都市居民和甚至鄉村居民都有了新的消費商品可買:到了一九六五年,有百分之三十二家庭擁有電視機,百分之十七家庭擁有冰箱,百分之二十九家庭擁有洗衣機。平均壽命在一九二○年代中葉低於四十歲,二十年後是六十五歲,落後美國已經不是太多 (美國在一九二○年代遙遙領先)。這是蘇聯歷史上唯一一次,「蘇聯很快會趕上、超越西方」的論調 (赫魯雪夫就是這樣大聲主張) 有可信性。做為改革家,赫魯雪夫的強項是志向遠大。他的行政管理經驗是在史達林第一個五年計畫的高峰和一九三○年代早期的文化革命中養成。他設法要重新恢復兩者的精神。例如,他雄心勃勃的「處女地計畫」(設計來開墾哈薩克大面積的土地以種植穀物) 不只是要靠國家的大規模投資推行,還是要靠喚起年輕人的熱忱和冒險精神。在赫魯雪夫看來,建設社會主義就是要這樣建設法。就像他在退休後所寫的回憶錄中帶點憂愁所說的,他從來沒有忘記一個運動的「歡樂和興奮」向他顯示「只要得到人民的信賴,我們的黨可以有多大力量。」赫魯雪夫時代鼓勵的草根參與的另兩個例子是地方層次的「同志法庭」和自願的「人民志願糾察隊」(類似蘇聯版的「居民聯防」)。共產黨黨員人數從一九五四年的略少於七百萬增加到一九六四年的一千一百萬─仍然以男性佔絕大多數,但女性也緩緩上升到了百分之二十一。當然,「人民志願糾察隊」也可能轉變成霸凌不從眾的人的工具,而赫魯雪夫的「參與社會主義」包括了一些打擊「社會寄生蟲」的運動 (「社會寄生蟲」是指那些不工作、靠著在灰色經濟邊緣討生活的人)。忠於他年輕時候的文革精神,赫魯雪夫也扭轉了大戰後對宗教較歡迎的趨勢,下令關閉教堂,騷擾神職人員,在大學裡設立必修的「科學無神論」課程。在鄉村的層次,宣傳人員指出宇航員現在已經可以飛出太空,而他們沒看見任何上帝的跡象。「救主基督大教堂」本來矗立之處 (在一九三○年原擬建一座蘇維埃宮未果) 被改建為一個一年四季開放的戶外泳池,冬天有用蒸氣加熱的溫水供游泳。在赫魯雪夫看來,蘇聯是工人革命的產物,而他從來沒有失去對工人和農人的認同。在一九三○年讓他能夠入讀工業學院的優惠性差別待遇政策早已經從蘇聯本部消失 (在東歐和在一九三九年兼併到蘇聯的領土則仍見得到一些), 然而赫魯雪夫覺得它們是好政策,想要恢復過來 (此舉讓教育專業和知識分子感到惱怒), 但只獲得部分的成功。小學教育在一九三○年代已近於普及化,而在一九五○年代和一九六○年代,中學教育以跳躍速度擴張。在一九三九至一九五九年之間,十歲和以上人口中有過部分小學教育的人的比例增加了兩倍多,這個比例在下一個普查間隔期期間繼續增加,以至於在一九五九至一九七○年之間,二十到二十九歲有讀過中學的人增加了一倍,達百分之五十三。蘇聯本來就一直有志成為福利國家 (儘管從來沒有用這個詞語), 而在赫魯雪夫主政的時期,這個夢想開始成真。當英國經濟學家亞歷山大。諾夫 (Alec Nove) 在一九六○年提出「蘇聯是個福利國家嗎?」一問時,它在蘇聯學是個新問題。諾夫的回答是「沒錯」, 列舉出蘇聯的各種福利做為證據:老年年金和殘廢年金 (兩者都在一九五六年一次改革後提高和普及化)、疾病和生產津貼、有薪假期和削減工作日 (包括恢復被革命廢除的不用工作的「週末」)。在一九五九至一九七○年之間,領取老年年金和殘廢年金的人數從一百萬增加至一千四百萬。赫魯雪夫最雄心勃勃的社會福利計畫是在提供都市住房方面。自從一九二○年代起幾乎就未見建造過新的住宅建築,所以都市人口都是擠在擁擠的公共公寓裡。如果是學生和剛從農村來的單身工人,則分別住在宿舍和營房。赫魯雪夫發動了一個大型的建築計畫,利用預鑄的材料蓋房子,讓超過一百萬人在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五年間可以住進新建的公寓。這種無處不在的五層樓樓房被渾稱 khrushchoby (Khrushchev〔赫魯雪夫〕和 trushchoby〔貧民窟〕的合成詞), 它們如雨後春筍般在新的「微型區」冒出,原定有新建的商店和交通系統做為配套,但起初很多都欠缺。不過,一百萬個家庭現在有了自己的廚房,夠幸運的話還有供父母和子女睡的單獨臥室。圍坐在廚桌四周 (換言之,是跟家人和朋友在一個私人空間中互動) 可以做為赫魯雪夫時期的一個象徵,因為它讓西方所謂的市民社會可以出現─市民社會是一個分離於國家而讓公共意見可以成長的領域。同樣有助這種成長的是現在人們有了出國旅行的有限機會 (史達林為了把西方文化和間諜擯諸門外,曾經緊閉邊界在。) 一九三九年蘇聯只有不到五百萬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領工人 (勞動力的百分之三), 但到一九五九年,這個人數已達八百萬,到一九七○年又到達一千五百萬 (勞動力的百分之六), 而且繼續增加。在西方人眼中,這些人像是一個中產階級,但因為這個詞在蘇聯有不好的弦外之音,會讓人聯想起「資產階級」, 所以他們就被稱為知識分子。他們大概還留有革命前知識分子的一些理想主義和道德使命感,但現在他們都是受蘇聯教育的農工子女。文化上,赫魯雪夫時期在回顧中被稱為「解凍」(出自愛倫堡的同名小說的書名), 暗示著嚴寒冬天後的溶雪。就像任何實際經歷過蘇聯融雪的人會知道的,融雪會帶來大量爛泥巴,而雪中埋了整個冬天的各種垃圾會突然出現,臭氣撲鼻,必須處理。赫魯雪夫的「祕密演說」就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但「解凍」還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嚴寒冬天過後第一個春天跡象所引發的發自內心的興奮。人們頭腦發熱,認為一切都可能成就,包括共產主義:赫魯雪夫在一九六一年魯莽地預言共產主義將會在二十年內實現。對知識分子來說,現在不只可能去寫一些本來禁止的題材,而且這樣做還是一種公民義務。弗拉基米爾。杜金采夫 (Vladimir Dudintsev) 寫出小說《不是單靠麵包》(Not by Bread Alone) 撻伐「官僚」, 指控他們是創造性的敵人。亞歷山大。索忍尼辛 (Aleksandr Solzhenitsyn) 的自傳性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 經歷了一次和審查官的拉鋸戰之後獲得赫魯雪夫批准,刊登在「厚雜誌」《新世界》。每逢有什麼大膽的東西出現在一本雜誌,每個人都會急急買一本;每當審查官禁止什麼刊登,消息就會傳遍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藝術中也出現了形式實驗 (一個畢卡索作品展在莫斯科引起轟動), 但支配藝術家創作的仍然是說出真相的衝動。葉甫根尼。葉夫圖申科 (Evgeny Evtushenko) 在體育館向數以千計的聽眾朗誦他的詩,德米特里。蕭士塔高維奇 (Dmitry Shostakovich) 的新作品讓音樂會的聽眾掉淚 (這些作品被廣泛理解為抗議政府對他這個孤單藝術家的打壓)。歷史學家重新發現一個可以做為現在的榜樣的民主列寧,律師重新發現一個尊重法治的列寧,經濟學家重新發現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曾經讓市場經濟部分復活。蘇聯太空計畫在一九五七年發射第一顆人類衛星「史普特尼克」(Sputnik), 在一九六一年把第一個人類尤里。加加林 (Yuri Gagarin) 送入上太空─這些成就讓赫魯雪夫名滿國內外。美國為之震動,因為就像幾年前對待核彈和氫彈一樣,它本來假定太空探索是其自然壟斷的領域。赫魯雪夫在一九五九年第一次造訪美國時極為興奮,每一樣他看見的東西,從摩天大樓和高速公路到資本家都讓他為之著迷。(他形容,美國資本家「就像是直接從我們的內戰海報走出來,只不過他們沒有我們的藝術家總是加給他們的豬鼻子。」) 西方也對他著迷,但觀感好壞參半。當他脫掉一隻鞋子敲打在聯合國的講壇以抗議把蘇聯在東歐的行徑比作帝國主義時,國內外的人都認為他有失體統。他的名言「歷史是站在我們一邊,我們將會埋葬你們」被認為是恐嚇,儘管他的原意是憤怒地重申一個馬克思主義的自明之理 (即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歷史法則)。但在國際關係上,有很多事情沒有如蘇聯所願。中國自一九四九年變成為共產國家之後一直受到蘇聯老大哥的監護,但它卻在一九六一年趕走國內的蘇聯專家,把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一分為二。德國始終是一個長期的冷戰難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是蘇聯集團的一部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美國的附庸。西柏林五光十色,充滿魅力,讓東德不得不興建柏林圍牆,好把國民留在田裡或留在蘇聯集團最好的工廠裡生產「德國品質的產品」。雖然赫魯雪夫有時會被西方視為張牙舞爪的黷武主義者,他事實上對於軍事開支相當節制。在一次和艾森豪的私下交談中,兩人都同意「武裝部隊的領袖在分配預算時都很堅持要分一大杯羹。」赫魯雪夫也絕不讓軍方予取予求。他把軍隊規模削減至兩百五十萬之下 (他用來支持這種做法的理由是在現代戰爭起作用的是飛彈而不是地面部隊), 又同時削減軍事開支和軍官的薪資。他甚至把他原來的朋友朱可夫元帥免職,依據是朱可夫有拿破崙的野心─這是一個雖審慎卻非常不知感激的舉措,因為朱可夫在他對付貝利亞和「反黨集團」時曾伸出援手。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蘇聯簡史 (1922-1991): 真實存在的社會主義,蘇聯從生到死的故事》, 麥田出版作者:希拉・菲茨派翠克 (Sheila Fitzpatrick) 譯者:梁永安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1980 年代布里茲涅夫當政之際,當時的蘇聯終於達到一個空前穩定的境界,西方國家也理解到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不可能自行崩潰 —— 然而,就在十年之後,幾乎是在各種歷史的偶然之下,蘇聯自動解體,全世界為之瞠目結舌。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精彩的簡史,向讀者呈現蘇聯的複雜故事,使人更深入地了解這個重要的國家。蘇聯意外地降臨,又意外地消失。十月革命一百多年後,蘇聯動蕩的歷史繼續讓我們著迷並持續影響全球政治。這是一段不可抗拒的歷史入口。從十月革命和列寧到史達林的恐怖統治,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戈巴契夫的改革政策,本書是對這七十五年來共產主義統治和帝國崩潰解析的權威之作,歷史學家菲茨派翠克生動地描繪蘇聯時期的關鍵人物,並追溯該政權意外垮台的後果 —— 並導致普亭崛起,以及為何普亭政權是蘇聯系統的產物,而非蘇聯式的借屍還魂,更甚者,中共如何從蘇聯解體中汲取教訓。
daily-weekly
PChome 24h購物創意翻轉CSR,透過品牌力量加乘實現企業與社會永續美好
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 CSR) 是世界各大企業發展的趨勢,各產業都朝著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努力,不同於過往將 CSR 視為美化品牌形象的工具,近年來以結合創意行銷策略規劃 CSR 操作成為新趨勢,除了提升品牌形象,更能為社會、企業帶來更多共好效益。就電商產業而言,本來就是創意行銷策略的激烈戰場,如何透過好的行銷策略結合 CSR, 在回饋社會的同時,也讓消費者及企業內部主動支持響應,已成為各大企業新的課題。臺灣電商龍頭 PChome 24h 購物透過創意行銷操作加乘公益活動,並融入電商消費及企業文化,邀請消費者一同為社會帶來更多溫暖的正能量,同時也提高品牌附加價值。用品牌代表國家,重新定義 CSR2020 年因為疫情與許多悲傷的事情發生,全世界處在陰霾當中,加上疫情警報尚未解除,口罩需求持續成長,PChome 全球購物與臺灣康匠口罩獨家合作,特別推出「成人 + 兒童醫療口罩」愛心組合,限海外消費者購買,透過口罩展現「Taiwan Can Help」的精神,為臺灣送愛到世界,讓防疫不分國界,PChome 重新定義企業責任,並賦予更深遠的意義。永續發展成顯學,善用品牌影響力揪消費者一起愛地球聯合國在 2015 年舉行的聯合國發展高峰會提出 17 項永續發展方針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 SDGs), 希望兼顧「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三大面向,成為企業經營的指導原則。永續發展成為企業經營的顯學,綜觀臺灣電商產業,在每年的電商消費熱潮 (如雙 11) 過後,包材浪費等議題總是被拿出來討論,PChome 24h 購物不斷尋求突破,在不可或缺的包材上進行優化改善,讓網購包材不再只是用過即丟的廢棄物。PChome 24h 購物推動「真全回收紙箱」的概念,以 100% 回收紙漿製成,並使用易撕膠帶包裝,消費者可將空箱及循環袋送到指定回收地點,讓包材重複使用。在 2020 年 11 月,PChome 24h 購物也推出雙 11 絕不退讓限定版,讓民眾加深品牌印象的同時,也透過使用 100% 可回收膠帶,攜手消費者一起做環保。此外,PChome 24h 購物是第一家取得行政院環保署「碳標籤」的電商企業,在 2020 年 7 月更推出「跟著 PChome 一起愛地球」活動,篩選出上百件經碳標籤認證商品,成立碳標籤商品專區,消費者購買專區商品即可獲得 P 幣加碼回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售出總價值約 350 萬之碳標籤商品,讓消費者在日常購物之餘也能為減少環境負擔盡一份力,達到綠能永續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PChome 擁有超過 1200 萬會員,首頁每日流量極高,最高曾達 150 萬人同時在線。為響應世界地球日呼籲環保,在 2020 年 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更大膽改造首頁,消費者在網站上選擇參加活動後,首頁會反黑一小時,邀請全民以實際行動一同關燈愛地球。最潮娛樂電商不忘公益,提升年輕族群心佔率 隨著世代變遷,世界各地的青年踴躍響應反氣候變遷、族群階級與性別公平正義等運動,代表著年輕世代在消費時也越來越重視品牌價值與企業理念。近來線上與線下融合 (Online-Merge-Offline, 簡稱 OMO) 成為行銷話題,電商不應只是專注於線上活動,線下也是進行創意行銷不可放過的管道。在 2020 年末,PChome 24h 購物持續推動公益,首站於臺北信義香堤大道舉辦「Amazing 抱抱熊」快閃活動,透過大型迷宮的陳設與互動體驗,象徵帶領失依兒童走出迷惘、迎向希望,而 PChome 24h 購物的第二位吉祥物「Hug Me 抱抱熊」也首度亮相,並將活動所得捐給「財團法人忠義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PChome 24h 購物年末公益獻愛活動第二站更攜手廣受年輕人喜愛的簡單生活節,在現場打卡並捐助 50 元給唐氏症基金會,便可獲得限定商品,讓愛循環。PChome 24h 購物素有「最潮娛樂電商」的封號,秉持熱心公益回饋社會的初衷,2020 年雙 12 檔期更攜手韓國知名女團 Apink 舉辦線上演唱會,不僅提供年輕人喜歡的 K-POP 娛樂,還開放競標 Apink 親筆簽名 BOXMAN 抱枕與簽名板,並將競標金額扣除稅額及手續費後全數捐贈家扶基金會「傳愛好過年」, 期盼在歲末年終時刻,幫助偏鄉家庭與孩童一起吃溫暖的年菜、度過寒冬,同時又可兼顧目標消費者需求與社會責任。發揮專業力與社群力,效果加乘 CSR 經營若能結合品牌本身的專業,將會事半功倍,PChome 24h 購物便善用電商的特性 —— 線上購物的多元管道與社群力量,將其發揮在 CSR 上。像是即將到來的 2021 年農曆春節,PChome 24h 購物邀請全能跨界藝人、也是具親和力的阿公邰智源一同寫春聯,並利用社群媒體進行直播擴散,將邰智源親手揮毫的牛年鴻運春聯進行愛心競標,最後的競標金額將全數捐給家扶基金會。此活動也引起網路上的熱烈討論,藉由藝人的參與讓更多人關注愛心競標活動,引起正向效應。PChome 24h 購物更藉由電商本業管道關懷社會弱勢,特別是請家扶基金會統整出小朋友所需的商品,包含全新的 3C 及居家用品,如電腦設備、電器及入冬所需保暖用品等,讓消費者在 PChome 站上購買,下單時還可選擇送貨地址直接寄到家扶基金會,邀請消費者一同做公益,不但帶動消費者上站購物的意願,也將愛傳遞。PChome 24h 購物也與我家牛排合作發放餐券,邀請家扶基金會的小朋友們享用美味餐點,享受過年溫馨氣氛,協助弱勢吃上一頓暖心的年夜飯。PChome 24h 購物對於回饋社會、投入公益不遺餘力,秉持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核心價值,結合創意策略吸睛,運用品牌影響力站在最前線,提供對消費者及社會更好的選擇,以攻下心佔率,更希望能藉由電商龍頭角色拋磚引玉,推動社會正能量的循環。本文章內容由「PChome 24h 購物」提供。
daily-weekly
《衣裳哲學》導讀: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哲理小說,對英美文學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文:方志強 (中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導讀】先知的蛻變與奮鬥,從《衣裳哲學》看卡萊爾的思想與人生一、《衣裳哲學》的內容《衣裳哲學》是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對英美文學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它是一部非常奇特的著作,以十九世紀的學術,甚至是現在的學術分類而言,此著作沒有既定的類型可以規範。它既是哲學論著,也是小說,也是自傳,因此有學者就稱此著作結合了此三種類型,亦有稱其為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哲理小說。對此,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卡萊爾自己是怎麼看此著作。卡萊爾最早在構思此著作時,在其劄記本上稱此著作為《論隱喻》(Essays on Metaphors)。等到比較完整成型後,才稱此著作為《衣裳哲學》。一八三三年五月,卡萊爾在致出版商弗雷瑟 (James Fraser) 的信中提到此書的名稱:「這本書目前叫做《衣裳哲學,或杜費爾斯德洛赫的生平與思想》(Thought on Clothes; or Life and Opinions of Herr Teufelsdrockh), 不過略為改動應該無妨。」拉丁文 Sartor Resartus (拼湊的裁縫) 此書名的出現,最早見於一八三三年七月卡萊爾致彌爾 (John Stuart Mill) 的信中。等到此年十一月在《弗雷瑟雜誌》(Fraser’s Magazine) 分期連載時,卡萊爾將書名由原本是英文的 Thought on Clothes 改成拉丁文的 Sartor Resartus。一八三六年,此書的單行本在美國波士頓出版。兩年後,此書的單行本在倫敦出版,書名改成《拼湊的裁縫:杜費爾斯德洛赫的生平與思想》(Sartor Resartus: 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Herr Teufelsdrockh)。因此,由書名的主標題看來,無論是 Thought on Clothes (衣裳哲學) 或是 Sartor Resartus (拼湊的裁縫), 它的副標題皆是「杜費爾斯德洛赫的生平與思想」。卡萊爾在書中指出:「只談衣裳哲學而不論及哲學家,只談杜費爾斯德洛赫的思想而不提及他的人格,豈不是注定讓兩者都遭到完全誤解?」(第一卷第二章)「這部作品明顯分成兩個部分:歷史敘述與哲學思辨」。(第一卷第四章) 顯見此書應被視為是包含生平與思想的「傳記」, 或可稱其為「傳記式的小說」; 又或許更可稱其為「小說式的傳記」, 以凸顯其為傳記的主題。杜費爾斯德洛赫的思想 (即卡萊爾的生命哲學) 卡萊爾在致弗雷瑟的信中也提到此書的題材,卡萊爾指出:「我之前都形容這是一本『論一般事物的諷刺狂想作品』(“Satirical Extravaganza on Things in General”), 書裡提到我對藝術、政治、宗教和天上凡間的看法比本人過去所有作品都多。...... 這些見解背後的信條是我的,而且我深信不疑。...... 書裡的終極思想是宗教思辨激進主義。」書中所談的「論一般事物」, 可說是卡萊爾的世界觀,也是他的生命哲學。書中編者 (也就是卡萊爾) 指出:「所有生命哲學,包括這套自封為衣裳哲學的學說,都源自於性格、對性格說話,因此唯有當其性格被認識和看見,當作者的世界觀及其如何主動被動形成這套看法被清楚掌握,也就是當作者生平被人哲學而詩意地寫下,並被人哲學而詩意地讀了,這套生命哲學的意義才能呈顯出來。」(第一卷第十一章) 卡萊爾承襲日耳曼哲學的世界觀我們不妨先談談卡萊爾的世界觀,然後再來對照杜費爾斯德洛赫的思想。卡萊爾的世界觀可說是他歷史哲學的展現。卡萊爾歷史哲學的根源,除了他對自己生活經驗的理解與反省外,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十八與十九世紀日耳曼哲學的影響,而這日耳曼哲學塑造了卡萊爾歷史哲學的呈現形式。卡萊爾的歷史哲學是奠基於「普世史是神聖理念的啟示」這個基本概念。柯靈烏在其《歷史的理念》(The Idea of History) 書中,對於近代日耳曼「普世史」的理念發展有詳細說明。基本上,日耳曼哲學家對於「普世史」理念的闡發,由康德 (I. Kant, 1724-1804) 發其端,赫德 (J. G. Herder, 1744-1803)、席勒 (J. C. F. von Schiller, 1759-1805)、費希特 (J. G. Fichte, 1762-1814)、謝林 (F. W. J. Schelling, 1775-1854) 繼之,而由黑格爾 (G. W. F. Hegel, 1770-1831) 集大成。黑格爾是普世史理念的集大成者,並且實現了普世史的寫作。此普世史,展現從原始時代以迄現代文明的進程;此種歷史的情節即自由的發展;人類的自由就是人類對於自身的自覺,所以自由的發展就是自覺的發展。卡萊爾與黑格爾一樣,認為普世史具有「變遷」的觀念,貫穿了歷史的發展,有其意義、方向與目的。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的主題:「世界的歷史,不外是自由意識的進展。」同樣地,卡萊爾認為普世史所呈現的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動歷史的發展。黑格爾強調此種精神力量是由「國家」來呈現,而卡萊爾則是強調此種精神力量是由偉人或英雄來呈現。英雄具有天賦的能力,能洞悉宇宙的神聖奧祕。卡萊爾引用費希特的用詞,稱宇宙的神聖奧祕為「世界的神聖理念」(“the Divine Idea of the World”)。此神聖的理念為人們所忽略,唯有智者 (或說是英雄、「裁縫」) 能察覺,並將這個啟示宣揚開來。卡萊爾指出:「英雄的第一個特徵,事實上,我們或可說這是他英雄氣概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特徵,自始至終的全部特徵」為「他看穿了事物的表象,覺察事物的內涵」。「衣裳哲學」的「象徵」與「變遷」杜費爾斯德洛赫將「表象」視為「衣裳」:「所有能看到、能想像、能視為可見的東西,難道都不過是件外衣,是更高的神聖不可見之物的衣裳。」「正確來說,『衣裳』這個主題內容豐富:人所有想過、夢過、做過、成為過的事物,整個外在宇宙和宇宙裡的東西都只是『衣裳』。所有科學的精髓都包括在衣裳哲學裡。」衣裳是「隱喻」, 是「象徵」:「從人身上最外層可觸摸的粗俗羊毛外殼開始,到他美妙的軀體外衣和社會裝飾,再往內到他靈魂中的靈魂的外衣,也就是時間與空間!褪去這些包裝之後,人類個體和全人類的永恆精神本質是否開始顯露了?」上帝或永恆精神本質的呈現:「自然作為上帝的時間外衣,則是在愚人面前遮蔽上帝,只向智者開顯。」杜費爾斯德洛赫的傳記展現了他是「被命運逼著看穿事物的外表,直指事物本身。」「但這種看透外表或外衣直指事物本身,不正是衣裳哲學的預告?」也是「杜費爾斯德洛赫衣裳哲學的主旨與意涵」。此外,與此密切相關的是杜費爾斯德洛赫的時間觀:「天地萬物和生命不過是一件外衣,是時間機杼不停織織拆拆的『活衣裳』。」「這不就是整套衣裳哲學的輪廓,至少也是它的活動場所?」然而,「時間基本上雖然能大幅提高象徵的神聖性,最終仍會讓象徵耗損,甚至失去其神聖性。象徵就和所有世俗衣裳一樣,會老會舊。」時間所編織的衣裳會破損毀壞,則須更新。因此,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衣裳,衣裳的象徵無論是語言、習俗、制度、政體、宗教、思想,皆在變遷的生命之流中。對於「變遷」的說明,杜費爾斯德洛赫特別著墨於社會與宗教的變遷。書中的第一個推論為英國當時的社會面臨激烈的貧富對立的階級鬥爭,社會已瀕臨爆裂解體的邊緣。對此,杜費爾斯德洛赫呈現出激進的革命思想,因而主張「我們應當蓄意焚毀生病的舊社會...... 因為他相信社會是鳳凰,從灰燼裡將會生出天界的新鳳凰!」在此,我們不妨回到卡萊爾的現身說法來加以說明。卡萊爾在〈日耳曼文學狀況〉(“State of German Literature”)(1827) 一文中首次顯現他對時代的看法:「這是一個如許富憧憬與如許具威脅的時代,如此多善與惡的元素到處衝突著,而社會正為新生而掙扎。」卡萊爾於一八二九年所發表的〈時代的徵兆〉(“Signs of the Times”) 中,首次明白揭示他對於英格蘭「工業主義」(Industrialism) 的觀察。此文的主題「時代的徵兆」, 也恰如其分地顯示他對於當代的危機的強調。他稱他的時代為「機械的時代」(the mechanical age), 機械主義 (mechanism) 是時代的神祇。人的性格已成為「機械性格」, 而此時代是一個病態的與脫節的時代。卡萊爾的〈特徵〉(“Characteristics”) 發表於一八三一年十二月,此文是〈時代的徵兆〉的姊妹篇。卡萊爾在此文中明確地指出:「社會已到非毀棄不可的地步,新的社會已開始其新生的長久陣痛。」而當時社會的疾病最顯著與嚴重的徵候,即是因「自利」的時代風氣所造成的少數人富有,多數人貧窮的現象。一八三一年二月卡萊爾在劄記簿上寫到:「社會的整個結構已經崩壞而必須毀棄,但是新的社會架構從何而來?我不知道,沒有人知道。」當一八三三年八月,美國著名的文人愛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突訪卡萊爾時,愛默生曾向他問到:從五年前他在《愛丁堡評論》(The Edinburgh Review) 所發表的〈日耳曼文學狀況〉一文的結論,到最近的文章〈特徵〉一文所指出的社會問題之後,他想法的最新發展狀況為何?卡萊爾坦白地答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要「靜觀其變」。不過,此時卡萊爾已深深體會到倫敦在這社會變化中所占的重要性;他認為倫敦是「世界的心臟」(the heart of the world), 是社會新生的地方。其中又以貧苦大眾的問題最為迫切,這就是卡萊爾日後提出來的「英格蘭現狀問題」(The Condition-of-England Question)。當他居住在蘇格蘭時即已感受到此問題的嚴重性;在他遊歷英格蘭後,發現英格蘭的問題更嚴重。他認為「倫敦是社會新生之所在」, 故於一八三四年六月遷居倫敦以觀世變。有關杜費爾斯德洛赫對於宗教變遷的看法,就是卡萊爾所說的「書裡的終極思想是宗教思辨激進主義」。儘管「人的思想沒有高過基督教和基督教世界的,這個象徵恆久而無限。」但是,「永遠要求人重新追問,重新彰顯其意義。」這就是人的自覺,「人和人在塵世的這一生,不也只是一個象徵,是他內在神聖的『我』的外衣。」基督教雖已發展到最高形式,仍須不斷改變。在書中的第二個推論中,顯示「神」的象徵已轉為自由的個人意志,「神聖的我」就是神的象徵,裁縫就是英雄、先知、神。由杜費爾斯德洛赫的思想,我們不難推知作者卡萊爾作為「英國維多利亞社會的先知」的角色。卡萊爾所處的時代正值十八世紀農業社會與十九世紀工業社會的過渡時期,舊社會秩序已逐漸消逝而新社會的秩序則尚未產生,人們處此脫序混亂的時代無所適從。而他正是這個時代最敏銳的觀察者與道德改革者。誠如樂耳 (F. W. Roe) 在其《卡萊爾與羅斯金的社會哲學》(The Social Philosophy of Carlyle and Ruskin)(1921) 一書中所指出的,卡萊爾一生的志業即在恢復人們對人性的信心,並由此將人由毀滅性的工業化中解救出來;再透過推己及人的工夫致力建立一個以道德為人倫重心的新社會。從「我是誰?」到浴火重生:杜費爾斯德洛赫的生平在《衣裳哲學》書中,杜費爾斯德洛赫的生平似乎墜入五里霧中,雖然書中的編者 (就是作者卡萊爾本人) 好心好意費盡千辛萬苦要拼湊杜費爾斯德洛赫的生平,顯然「故意」力有未逮,好讓讀者去拼湊去經歷。讓讀者「自己傷腦筋,如何從混亂中理出秩序」。書中提到:「歷史事實是什麼?生平事蹟又算什麼?光是將你所謂的事實事蹟拼湊起來,就能認識一個人,甚至人類嗎?人之為人,在他行動其中的心靈;不是他做了什麼,而是他成為什麼。」(第一卷第四章) 編者一再強調《衣裳哲學》是杜費爾斯德洛赫的生命哲學,是對個人生命經歷的反思:「因為這套學說似乎主要源自作者的個人特質;教導作者的不是理論,而是經驗。我們只能從原文裡挑出那些往往非常零散的論點和重要片段,加以彙整,希望藉此呈現這套學說的輪廓或徵兆。我們要再次請求聰明的讀者拿出最大的專注,仔細讀完並唯有讀完之後才來判斷。」(第一卷第八章) 書中第二卷的主題是杜費爾斯德洛赫的生平,卡萊爾是希望藉著杜費爾斯德洛赫的經歷,帶著讀者一同經歷他自己「浴火重生」的過程。首先,杜費爾斯德洛赫問到人類的存在之謎:「我是誰?這個會說『我』的東西是什麼?」或許在此導讀者可補充說明:幾乎所有卡萊爾早期著作中有一個一貫的主題,那就是「人如何在這有病與失序時代中生存?」此主題包含了幾個相關的問題:何謂人?這時代人的物質與精神環境是如何?人在以其自由意志對抗物質需求時如何獲得成功?人的真正責任是什麼?人與社會的關係為何?卡萊爾的平民思想、英雄思想、甚至他的歷史與傳記理論、社會哲學皆源於這個主題。杜費爾斯德洛赫是如何探究這個人類的存在之謎?我們就得從其人生的經歷來看。相關的傳記資料,在《衣裳哲學》書中編者所整理出來零散的資料包括:「各種瑣碎紀錄、回憶片段、大學作業、課程表、教授評語、牛奶帳單和撕碎的短箋,有些很像是情書。」並且「所有資料混在一起,彷彿隨意兜成的,讓頭腦清楚的歷史學家也會因此發狂。為了從中拼湊出教授大學時及畢業後的生活樣貌,找出其中是否藏有衣裳哲學的端倪,其困難遠超過讀者所能想像。」編者進一步說道:「事實明擺在眼前,從這些資料裡榨不出任何杜費爾斯德洛赫的生平與自述,頂多就是一些輪廓、影子或狀似的描繪,而且還得由編者與讀者竭盡全力,部分靠頭腦、部分靠想像才拼湊得出來。」最後編者的結論是:「總歸一句,編者懷疑這些自述可能有部分是騙局!說不定其中許多所謂的事實只比虛構好一點,我們手上有的不是如照片般真確的教授生平,而只是一些或多或少帶著幻想的暗示,直接或間接將原貌遮蓋起來!」儘管如此,至少從這些傳記資料中,我們得知此時期的杜費爾斯德洛赫似乎是一個有時會處在神經崩潰的狀態下,總是覺得自己是身體有毛病的人。並且經過編者的努力拼湊下:「我們就這樣跟著杜費爾斯德洛赫,在這種情況下盡可能令人滿意地緊隨他走過一個個階段與狀態,從成長、捲入愛情、不信到幾乎否定一切,最後進入一種他似乎自認為是皈依的清明狀態。」在這人生經歷的過程中,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注意到杜費爾斯德洛赫的一些生平事蹟:小時被同學霸凌;是離群索居的孤鳥;靠著自學幾乎讀遍了所有主題、所有學科的書;與同學論學;他的第一次戀愛,但不久便失戀了;似乎決定以法律為業,但不久即放棄;他有慢性病 (神經疾病); 他陷入憂傷與煉獄之中;他曾想過自殺;他經歷了由「永遠的否定」到「無感的中心」再到「永恆的肯定」的過程。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衣裳哲學 (奠定英美現代人文精神的哲學經典・繁體中文版全新譯本)》, 麥田出版作者:湯瑪斯・卡萊爾 (Thomas Carlyle) 譯者:賴盈滿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語言是思想的服裝,一切學問的本質即是衣裳哲學。」 人一生秉持的信念,宛如你為自己選擇穿上的衣裝。李登輝前總統曾言「《衣裳哲學》是影響我最深的三本書之一。」【繁體中文版全新翻譯】 中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 方志強 —— 從本書到卡萊爾其人其事與英國社會變動,完整專文導讀《衣裳哲學》向來是文學史上公認的關鍵轉向之作,標誌著浪漫時期到維多利亞時期的轉變,對十九世紀中葉美國文學的影響更是難以估量。表面上本書是一部「書中之書」, 是一位編輯評論、製作一本書的過程,實際上談的是社會不公不平,以及正確的處世之道 —— 信念。故事從一位編輯自述收到一份書稿開始。書稿作者主張:「語言是思想的服裝,身體是精神的服裝,因此,一切學問的本質即是衣裳哲學。」對於科學邏輯與經驗主義至上的當代潮流有諸多不認同,認為一味追求理性的時代思潮破壞了人類對大自然真理的追求,並宣揚:遭到理性主義貶抑的宗教體驗、神祕主義,與浪漫精神才值得人們再次重視。除了自述哲學思想,神祕作者也寫下他的人生體驗,在遭逢許多挫折、質疑心中信仰之後,他開始四處流浪。在他墮落人生的經驗故事中,宛如《流浪者之歌》尋找生命答案的悉達多,或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體現精神進化的主角查拉圖斯特拉,又像是紀德《地糧》筆下向讀者展現精神覺醒歷程的納坦奈爾與梅納爾克,《衣裳哲學》作為一位探索思想的哲學家傳記,也展現了不同階段中人物的精神覺醒歷程,用人物的經歷去呈現以生命實踐的哲學辯證。
daily-weekly
《大腦充電》:一旦大腦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這些成年人會變得「性」趣缺缺
文:詹姆斯。古德溫 (James Goodwin) 做愛與大腦健康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對性愛和大腦的了解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性愛是讓人激動的事情,它對傳統的公共衛生訊息傳遞也有影響。由於對濫交、性傳染病及意外懷孕的擔憂,所以在性愛方面優先考慮的是減少性行為。縱觀歷史,性愛成功突破了傳統道德、世俗教條對它的壓制,因為我們對性的需求深埋在大腦深處,性愛是經過數百萬年演化而鞏固下來、不可動搖的原始動力,性愛對我們的健康有益,而且對大腦有好處。我們這裡要講的故事不是從人類開始的,而是從不起眼的老鼠開始的,研究這些小型哺乳動物的科學家得到一個有趣發現,即儘管運動會增加糖皮質素 (glucocorticoid) 這種壓力荷爾蒙的分泌,但它也具有長期的健康益處,並能改善學習和記憶。運動的享樂主義價值 (hedonistic value) 如此之高,以致老鼠不僅會「要求」使用跑步輪,還會在一個晚上跑 10 英里,老鼠的大腦似乎受到了「獎勵型壓力」—— 需要身體在其可用資源內做出反應的壓力 —— 的保護,可抵抗運動的任何潛在不良後果。我們將在第 10 章更詳細討論這個概念。性交也是如此嗎?大家都知道,突然把一隻陌生雄鼠介紹給一隻逆來順受的雌鼠,這對雙方都是一種壓力,但最終對雄鼠來說,這樣也挺不錯的 (可能不會有女性讀者對此感到驚訝吧!因為沒有男性會拒絕這種大好機會), 雌鼠之所以合作,是因為她是任人擺布的。但是這個性接觸對大腦做了什麼?當雄鼠被允許與一隻順應型雌鼠交配一次時,牠們的壓力荷爾蒙會很高。但儘管如此,大腦中 (在扣帶回,扣帶回是邊緣皮質的一部分,與情緒控制、學習和記憶有關) 的細胞生長增加了,一件壓力不小的事件帶來了好處。但那些每天都被允許連續接觸被動雌鼠的雄鼠呢?牠們的壓力程度下降了,對大腦的好處增加了,有更多的「神經新生」—— 新細胞生長,以及更多的神經連接,而且這個故事變得更精彩了!科學家觀察上了年紀的老鼠時,發現牠們若連續 14 至 28 天以上每天都交配的話,會提高牠們神經新生的程度,高到和實驗中「對照組」的年輕成年老鼠一樣。性生活會使大腦回春!其他科學家則對這些性行為的顯著影響加以解釋。舉例來說,性行為會刺激荷爾蒙的釋放,其中一種荷爾蒙 —— 催產素,已知會活化邊緣系統的細胞 (在海馬迴中)。在忍不住為這個發現欣喜若狂之前,我們必須問:是否有任何實際證據證明這些相同的邊際效應會在人身上發生?早期研究指出,沒有發生與年齡相關的認知功能障礙的人,比出現這種障礙的人更有可能「性」致高昂,也更常與伴侶親密接觸。換句話說,看起來若能照顧且滋養我們的大腦,就大有機會可以維持規律的性生活及親密關係。相比之下,研究發現,認知功能衰退 (任何一種思維能力或心智能力不足) 似乎是維持促進親密關係或性關係的障礙,一旦大腦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這些成年人會變得「性」趣缺缺。但反過來說呢?性行為的頻率對大腦有好處嗎?大家對這件事所知甚少,直到 2016 年,澳洲科學家馬克・艾倫博士 (Dr. Mark Allen) 進行了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分析了從 6000 位 50 歲以上的成年人 (平均年齡 66 歲) 收集的數據。他研究了上述的反向關係 —— 隨著年齡增長,性行為如何為我們的大腦帶來益處,他甚至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性行為作為一種有益的社交互動,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認知功能衰退 (這是在公共衛生資訊傳遞上遇到的另一個挑戰), 他的研究著眼於記憶、性生活及情感親密。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情感親密?他的理由是,之前的人類研究已確定對伴侶的依戀和信任是荷爾蒙反應的重要刺激,如催產素的釋放。而據了解,在動物研究中,催產素會促進神經新生。因此,性行為對大腦健康的益處可能有部分取決於與性伴侶的情感親密程度。艾倫的發現可真不簡單!他發現那些性生活多采多姿、情感更親密的人記憶力更好。此外,還有一個明顯的年齡效應 —— 性生活與記憶力的關聯在年長參與者中更強烈,「轉捩點」年齡為 60.4 歲。艾倫還發現,雖然在進行分析的兩年中,所有參與者的記憶力都有所下降,但這種下降與性生活或情感親密無關,純粹是年齡的影響所致。然而,無論年齡為何,性生活較活躍的人記憶功能都比性生活較缺乏的人更好。海莉・萊特 (Hayley Wright) 與蕾貝卡・詹克斯 (Rebecca Jenks) 按照艾倫博士的思路,分析了英國高齡化縱貫性研究的數據,不過她們更進一步探討了記憶力,還探究了數學表現,以做為對高階執行功能的衡量標準。她們從一個樣本大約有 6800 位 50 至 89 歲的成年人中獲取了數據。在整個樣本中,性生活活躍的男性、女性在數學和記憶測試的得分,都明顯高於性生活貧乏的男性與女性。然而,將樣本按性別分開時,則會產生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在女性中,那些有協調、活躍性生活的人數學成績 (數字排序) 並不突出,研究作者並沒有試圖解釋這個性別差異,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加以解釋。《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 以「性生活次數多,年長者腦力優」這個吸引人注意的標題,報導了同樣兩位作者之後的工作,擴大了研究結果。在這項規模較小的研究中,73 位參與者 (50 至 83 歲的 28 位男性及 45 位女性) 之中,有 37 位表示他們每週都會做愛,26 位每個月做愛,10 人都沒做愛。之後評估參與者的大腦功能,包括注意力、記憶力、流暢性、語言和視覺空間能力。研究人員發現,性行為次數最多的人在視覺任務的平均得分,比一個月發生一次性行為的人高 2%, 在語言流暢性測試的得分比從未發生性生活的人高 4%(這些測試中的每一項都是衡量高階大腦功能的良好標準)。奇怪的是,其他測試卻沒有任何改善。正如該研究作者所承認的那樣,我們只能推測這些發現背後的原因。他們提供了自己的推測,性生活可能是造成這些改善的原因;增加性愛次數看起來確實會產生「劑量效應」, 但我們不知道方式或原因,這可能與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和腦內啡等「幸福」荷爾蒙的分泌有關,該研究作者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領域。但是,我們不要將觀察局限於中年以上的人,更年輕的族群情況又是如何呢?好的,性生活似乎對任何年齡的大腦都有好處,我們應該不會對這個發現感到意外。加拿大一項有趣研究指出,年輕女性的性交頻率與記憶力提升之間存在關聯。魁北克麥吉爾大學 (McGill University) 的科學家要求 78 位 18 至 29 歲的異性戀女性具體報告性交頻率,並完成一系列電腦處理的心智測試,這些測試要求她們將先前出現的面孔、字詞與新面孔、新字詞區分開來。研究結果令人振奮!研究指出,性交頻率與抽象字詞的記憶分數有關,但與面孔無關。我們第一個觀察結果應該是,因為該研究僅以關聯為基礎,並不能證明因果關係:目前尚不清楚記憶力更好是否會導致更多性行為,還是性行為會提升記憶力,或者對這種關聯有其他解釋。但第二個觀察結果確實很耐人尋味:對文字的記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海馬迴,而對面孔的記憶則主要依賴大腦其他部分。這間接證明了性交更頻繁的女性,她們海馬迴內的神經新生可能更多,這與之前的動物研究相符。我已順帶補充一些在大腦中調節性反應的重要荷爾蒙,現在我們來看看其中的兩種 —— 睪固酮和雌激素,它們都在決定性行為中發揮作用,而且這兩種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有。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大腦充電:科學證實,逆轉大腦退化的健康生活對策》, 好優文化出版作者:詹姆斯。古德溫 (James Goodwin) 譯者:吳郁芸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預防醫學的一大進展,抗老化、防失智的生活指南 科學研究證實,大腦退化不僅可以預防,還可以逆轉大腦是我們最重要且最複雜的器官。它控制並協調我們的行動、思維和與周圍世界的互動。它是個性的源泉,構成了我們自我的感覺,並塑造了我們人類經驗的方方面面。然而,儘管認知能力下降是我們許多人最大的、長期的健康擔憂,但關於如何照顧我們大腦的實用知識卻仍然不多。科學證實,我們的人體 —— 從 11 歲開始老化,35 歲開始出現失智的現象過去幾十年來最深刻的啟示之一是,老化是一個終身的過程,它在人生的早期階段就開始了 (大約 11 歲), 我們身體的衰老速度不僅是有彈性的,而且主要是由我們控制的 (DNA 或遺傳只占 25%)。基本上,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老化,從而控制大腦的健康,方法是改變我們接觸的風險因素,比如飲食、運動、睡眠、性行為、酒精、咖啡、壓力、社會關係,以及我們如何使用大腦。本書作者詹姆斯。古德溫 (James Goodwin) 是世界頂尖的腦科學及預防失智的專家,在這本具開創性的新書中,結合最新的科學研究,以簡單容易的練習,提供讀者關於運動、飲食、睡眠、社交生活等的簡單方法,告訴你如何避免某些陷阱,如:飲酒過量、睡眠不足、肥胖、孤僻、抽菸;幫助你瞭解如何保持敏銳,以及如何在歲月流逝中戰勝大腦衰退的跡象,而且這一切全由你自己來控制;本書將提供你專業知識,使你可以完好無損地度過一生,把腦力或性能的損失減到最少;從中年開始,心理健康會變得更好,並且大大降低包括失智症在內的疾病風險,輕鬆維持 (甚至逆轉) 大腦狀態,讓你常保年輕、思路清晰,健康慢老。投資大腦就像投資股票市場,最重要的不是投資的時刻,而是我們在股市上停留的時間。就腦力的訓練而言,重要的不是我們在某一天所做的事情,而是我們多年來每天所做的事情,它可以讓我們建立起良好生活方式的累積效應,就像複利一樣,在未來獲取加倍豐厚的利益!
daily-weekly
柚子甜《覺察情緒,好好生活》:不要把「金錢戀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文:柚子甜別當個「理所當然」的金錢戀人〈金錢戀愛課〉是我開設過的一堂很受歡迎的課程。起源是我曾經寫過為期兩年的〈金錢戀愛學〉專欄,把「和金錢相處」比擬為「和戀人相處」。因為從身心靈的視角,金錢不只是能量,更是一種「關係」。而用經營感情的方式,去好好覺察這種我們極為渴求、卻有總是捉摸不透的關係,就是「金錢戀愛學」。這個專欄、以及同系列的 Podcast 節目都相當熱門。許多讀者在我的文章裡,看到我會用牌卡來探索自己和金錢的關係,也很好奇到底是怎麼操作的,於是〈金錢戀愛課〉應運而生。在小班制的沙龍課上,會教同學們如何操作一個完整的牌陣,探索自己和金錢的關係議題。要開發一個正式牌陣,當然得先拿自己實驗。我先從整副牌卡裡,挑出一張「我認為自己和金錢的關係」是怎麼樣,一張一張看下來,最後選了「完整 / 不完美」。這張牌的圖像是一個由拼圖組成的人影,拼圖裡有好的畫面,例如贏得獎盃、溫暖擁抱等等;也有壞的畫面,例如爭吵、關係破裂等等。選這張代表自己和金錢的關係,是因為我認為「金錢」是我平等的夥伴,彼此相伴,經歷了好好壞壞,才成為一個完整的樣貌 —— 不會排拒壞的面向、只看好的面向,因為這就是健康的「關係」該有的樣貌。但這只是「我自己認為」, 實際上是怎麼樣呢?牌卡之所以有趣,就在於它能揭露我們沒看見的盲點。我接下來問牌卡:「實際上我和金錢的關係是怎麼樣呢?」, 抽到的牌卻是「威嚴 / 威權」—— 一個高高在上坐在王座的國王,下面有一群人民在膜拜,還有一群人忙著修補王座地基,像是要鞏固搖搖欲墜的權威一般。第一眼看到覺得也太打臉,我自己以為和金錢的關係是「平起平坐」, 實際上卻是「高高在上」嗎?透過其他張牌一連串的輔助探索,我赫然發現這真的是事實。平常日子能過得順遂幸福,是因為金錢一直在我看不見的地方支持我,而我卻覺得這一切都理所當然,而沒有抱持感謝。如果用戀愛來比喻,就是我自己以為在關係中很幸福,對伴侶也好也很平等,但實際上是對方默默扛起了很多瑣碎日常:煮飯、洗碗、付帳單、補衛生紙、隨傳隨到接住我的需求。而我卻沒注意到這些點點滴滴,還覺得日子過得好是理所當然。雖然對方目前是願意的,彼此關係也還不錯,但我卻沒意識到付出天秤的傾斜,還以為自己有平起平坐地善待對方。意識到這個盲點之後,我好好調整自己的心態,重新審視目前的生活。而這一審視,也才發現我真的把很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 —— 我能夠想買什麼書就買、想去旅行就去,是金錢在支持我。我不用每天進辦公室上班,在家看書寫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是金錢在照顧我。我能夠住在光線充足又舒適的房子裡,每天做好菜給自己吃,也是金錢在滋養我。雖然能讓我過上這種生活原因,不見得都是直接靠花錢。有些是機緣、有些是職業型態、有些是身邊剛好有資源。但在身心靈的視角裡,「從什麼管道來」不重要,「來到你身邊滋養你」的事實才重要。這些有形無形的資源,實實在在地透過各種管道,支持我生命的許多部分,但我常常看不見這些,還覺得「不是本來就這樣嗎?」並不是「本來就這樣」, 而是我們習慣了,覺得理所當然。但金錢、物質、機運這些資源,也跟戀人一樣,其實只要緣分盡了,隨時都可以離開你。但它們現在願意待在你身邊,還是照顧你日常的每一吋幸福,這難道不需要好好被看見、好好感謝嗎?在那之後,我對很多事情,都會有意識地抱持感激。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心裡對錢說謝謝,它讓我能吃到新鮮的食材,身體愈來愈健康乾淨。付瑜伽學費的時候,心裡對金錢說謝謝,它讓我可以好好舒展身心,同時去支持喜歡的教室繼續營運。甚至在為早餐煮熱水的時候,我都會真心誠意對電熱水壺投以感激的眼神。雖然煮水並不需要直接付錢,但它也是來到我身邊、照顧我舒服方便的物質啊!我可以輕輕鬆鬆去做自己的事,五分鐘後就有一杯熱茶可以喝,這的確是應該要好好感謝的。說也神奇,當我有意識地感謝,不再把「金錢戀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時,很多順利的事就開始展開。倒不是說突然就賺大錢、戶頭裡莫名其妙多了一筆收入這種神蹟,而是因為看到自己的富足,並且百分之百地享受和感激時,心裡會升起很大的滋養感。而那份滋養感,無形中推動我去開啟很多原本沒想過的事。其中有些確實帶來更多金流、有些雖然不見得跟錢有關,卻啟發我新靈感,去觸發更多豐富生命的事。而那些跟著滾雪球般出現的機運和幸福,現在回頭看看都覺得驚訝,完全不是原本的世界可以想像的。你跟「金錢」這位戀人相處得好嗎?其實就像談戀愛一樣,每一段金錢關係也都有自己的課題,試著了解「金錢戀人」的想法,量身定做出適合的相處方式,往往比一個勁兒地苦苦賺錢還要更有效哦!情緒光影卡練習時間想知道自己和「金錢戀人」的相處品質嗎?可以像文章中示範的方式,先挑選一張牌卡,代表「我認為自己和金錢的關係」是怎麼樣。接著再洗牌默念:「實際上我和金錢的關係是怎麼樣?」抽一張出來,和剛剛的牌互相比對,是否和「自己認為的」有落差?如果有的話,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怎麼調整,才能改善和「金錢戀人」的關係呢?以上是簡易的操作方法,如果想要更完整的引導,〈金錢戀愛課〉即將有線上課程,歡迎追蹤〈柚子甜剝心事〉粉絲團最新公告。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覺察情緒,好好生活》, 有鹿文化出版作者:柚子甜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為什麼我人生一再遇到感情的挫敗?為什麼我就是沒辦法愛上一個對我很好的人?為什麼我以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偏偏又常做出扯自己後腿的事?為什麼我又是傲慢又是自卑?為什麼我以為自己很強勢,但遇到小事情卻會馬上委屈掉淚?為什麼我明明很討厭某種人,卻不知不覺變得跟他一模一樣?為什麼我以為已經過去的事,但別人一提我就會暴怒?為什麼有人看起來很熱心幫忙,我卻感到很不舒服?為什麼我的情緒總是起起伏伏,難以控制?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人生的諸多「為什麼」, 背後都有意義,也都能在身心靈中找得到答案 —— 而且每個人的答案,還不見得一樣。有情緒,也是沒關係的。情緒沒有好壞,不需要為情緒貼上任何的負面標籤,也不需要因為升起負面情緒而自責。「情緒」是深入潛意識的管道,能為我們開啟療癒的寶藏。心靈作家柚子甜最新療癒力作,透過使用「情緒光影卡」, 覺察生活中的二十五個「盲點」。不讓情緒主宰自己的想法,而是藉由覺察情緒,意識到當下的狀態與阻礙,照顧好內在散發的頻率,為自己實現美好、幸運的生活。你不需要擁有「情緒光影卡」也能看懂這本書。如果你剛好有「情緒光影卡」, 可搭配每篇的「情緒光影卡覺察練習」, 透過牌卡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daily-weekly
守護居家健康的兩大關鍵:得利塗料以創新科技解決聞不到、看不見的細節,新家不再怕怪味與甲醛
室內塗料選擇是一個較不為人知的主題,大部分消費者都是遇到了才知道,或認為市面上漆種大同小異,只有顏色的差別;鮮少有人意識到牆面是家中面積最大 (約地面三倍大面積)、且陪伴我們最久 (人一生約 90% 的時間待在室內) 的陳設之一。事實上,塗料的成分不僅影響居家美感,更左右居家健康品質。不論你準備交給設計師選擇,還是自行 DIY 粉刷,都應該注意兩項「看不到」與「聞不到」的塗料細節。曾獲得醫院指定使用的「得利健康居乳膠漆」, 研發神奇科技,將塗料反轉為清除甲醛的功臣,徹底解決居家甲醛問題,讓新家一落成就能立即入住。看不到的細節之一:新家除甲醛不用自己來,得利幫你照顧居家健康關心居家健康的聰明消費者都知道,甲醛是眾所皆知的室內過敏原,剛裝潢好的房子甲醛濃度相當高,而且其工業用途廣泛,常見於各式建材之中,更會隱藏在木作家具中釋放長達 10~15 年。這也是新家剛裝潢完時,甲醛值容易超標的原因。目前甲醛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列為第 1 類致癌物,亦即「已知的人類致癌物」。許多人在搬進新家前,須先做好去除甲醛的準備。但自己尋找除甲醛噴劑、噴灑光觸媒的工程又相當繁瑣,常使許多民眾感到相當苦惱。想在新家安心呼吸其實不難,針對這項看不到的細節,使用得利「竹炭健康居除甲醛乳膠漆」, 就能獲得「主動去除 95% 甲醛」的特異功能。經過第三方公正單位 SGS 實驗證實,得利獨家「除醛科技」,24 小時內能有效去除室內 95% 的甲醛,當空間裡的甲醛隨著時間慢慢釋出碰到牆面,就會被轉化為完全無害的水分子蒸發。除此之外,竹炭健康居除甲醛乳膠漆已獲得 SGS 認證,屬於完全「無甲醛」的塗料,對於事關消費者身體健康的細節,得利也許下「不添加環境賀爾蒙、不添加致癌風險抗菌劑、不添加甲醛及十大重金屬」的三不承諾,從源頭保障消費者安全,不論大人、小孩,有過敏問題的使用者都能享有安心的居住空間。聞不到的細節之二:入住新居的重要「嗅覺回憶」, 得利幫你去除最後一絲化學味而身為台灣第一家生產水性乳膠漆的品牌,得利也沒漏掉同樣使消費者苦惱的「新家異味」問題。即使現在市面大部分乳膠漆已幾乎無異味,仍有嗅覺較敏感的人聞到會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不舒服。畢竟嗅覺是五感中唯一不經過視丘直接將刺激傳到大腦的腺體,也是最直接喚起記憶和情緒的感官,我們總不希望對新家的記憶有任何不完美。得利針對這項問題打造第二個「聞不到的細節」, 利用高溫碳化、奈米科技、白觸媒覆層等技術,製成「250 奈米白竹炭」。250 奈米有多小?紅血球的直徑是 2000 奈米,病毒直徑則大約介於 60~250 奈米,250 奈米白竹炭吸附異味的能力可見一斑。它同時擁有天然竹炭的除臭效能與強大的奈米吸附力,塗刷前後幾乎毫無異味,也為鼻子敏感的你淨化最後一絲化學味。除此之外,原料選用上,得利使用最頂級的低 VOC (揮發性有機物) 環保乳膠原料,讓室內空氣清新自然,所有人對「家的味道」都有美好記憶。將細節做到極致:從感覺到科學,得利引領塗料全面淨化塗料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其實是一個低關心但高門檻的產業;為了創造看不見的差異,必須付出相當龐大的人力心力和資源。唯有像得利這樣的國際品牌願意傾盡全球資源,才能以職人精神專注於聞不到、也看不到細節上,研發創新的科技。長久居住下來,居家環境對身體健康有一定影響,畢竟塗料不只是色彩;得利相信看不見、聞不到的品質差別,才是守護家人健康的絕對關鍵。得利健康居除甲醛乳膠漆不僅符合 CNS4940「水性水泥漆 (乳膠漆)」國家標準,更獲得「健康綠建材標章」。擁有「去除甲醛 95%」、「無甲醛」的雙重 SGS 認證。而油漆塗料更是室內裝潢的重要基底之一。因此將健康擺在首要條件的消費者,一定要慎選具有相關認證資料的塗料。選擇得利健康居除甲醛乳膠漆的同時,也是在選擇支持更健康、安全、環保的產品,讓地球更美好。
daily-weekly
從日本婚鑽戒專門店「銀座白石」的三項服務,看現代新人必知的婚戒新文化
若要把人類對愛情的浪漫追求、對永恆不朽的渴望,化成一具象之物,最佳代表非「鑽石」莫屬。使用鑽戒求婚,已是現代新人的禮俗,不過在感性的包裝下,所購鑽石是否真具備科學實證的品質保證?尤其隨著合成鑽石的技術進步,更顯得天然開採的第一手原礦鑽石珍稀可貴。對此,日本首席婚鑽珠寶專門店「銀座白石」(GINZA DIAMOND SHIRAISHI) 以其獨家的專業服務,為尋求兼具優質與原石美鑽的有情人,提供婚戒新文化的選擇。婚戒新文化 1: 科學保證的鑽石光芒,才能見證愛情的璀璨 1994 年在日本銀座創立的婚鑽戒珠寶專門店「銀座白石」, 是日本首間「婚鑽戒專門店」, 服務超過 50 萬對新人。不斷與時俱進的銀座白石,在科技發達的今時今日,猶能回歸初心,不只提供感性訴求的暖心服務,亦能運用科學工具,為顧客提供真正品質保證的天然美鑽。一般談到鑽石,都會提到「4C」評鑑標準,包含:不過最攸關鑽石價值的,可不是人們最常談論的克拉數,而是綜合顏色與淨度的光芒。以往只能透過 4C 評鑑鑽石,如今拜科技發達之賜,以色列知名的全球最大鑽石評鑑儀器開發公司 SARINE, 成功開發出 SARINE LIGHT 光芒評鑑系統,從鑽石的白光 (Brilliance)、閃光 (Sparkle)、火光 (Fire)、光芒折射的對稱性 (Symmetry) 等向度,運用數據化綜合評鑑,將鑽石光芒分成 9 個等級。除了一般鑽石品牌會提供的 GIA 認證,銀座白石更提供 CGL 日本中央寶石研究所證書及 SARINE LIGHT 光采鑑定書。搭配精湛的切割工藝,即使是 0.098 分的鑽石,都能清楚看到「八心八箭」。婚戒新文化 2: 取得能回溯原石樣貌的鑽石鑽石是經過上億年的歲月、在地球深處經高溫高壓淬煉而成,並在數百萬年前藉由火山爆發被帶到地表。為了向顧客證明每一顆鑽石皆為原礦開採、未經轉手的第一手天然鑽石,SARINE 公司開發出「Diamond Journey」 鑽石歷程回溯系統,讓顧客能親眼見證原石被切割成鑽石的完整歷程。在台灣,目前只有日本婚鑽戒珠寶專門店「銀座白石」提供全球唯一的 Diamond Journey 系統,因為銀座白石相信,將第一手鑽石獻給新人,才能為倆人獻上最純淨神聖的祝福。因此,藉由 Diamond Journey 作為第一手鑽石的證明,讓消費者在購入鑽石後,即可獲得比照原石樣貌的 3D 原石模型作為永久的紀念;此外,只要掃碼 Diamond Journey 卡片上的 QR code, 即可一覽原石被切割成鑽石的完整歷程。婚戒新文化 3: 求婚後再一起挑戒台,戒指終生保固兌現一輩子的承諾秉持著日式款待精神「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 意即以最嚴謹的態度看待細節、最尊敬的精神聆聽顧客每個需求,是日本婚戒珠寶專門店「銀座白石」一直以來不變的企業文化。因此面對前來選購戒指的顧客,銀座白石總能提供最符合期望的服務,並創造無壓力的購物環境。銀座白石的婚戒諮詢師分享:「我們會詢問客人的求婚形式,提供他最合適的鑽戒建議。同時我們也致力於打造舒適安心的環境,讓客人可以慢慢看、慢慢挑選。」那麼首次到店的新人平均花多久時間挑選?婚戒諮詢師表示:「平均花 90 分鐘以上是基本的。」為了讓新人雙方能共同打造屬意的戒指,銀座白石首創「半訂製婚戒」的服務,讓顧客得以先購買鑽石,求婚後再與另一半一同到店挑選戒台。此外,也提供優於他牌的終生保固服務,無論是調整戒圍、清洗保養、鑽石加固等服務,皆永久保固,兌現陪伴倆人一生的承諾。人類在愛情中滋潤、在婚姻中學習成長,現代新人要為自己與另一半給予最佳的祝福,不妨就到銀座白石體驗婚戒新文化。讓科學實證的鑽石光芒、可追本溯源的真實美鑽、以及無微不至的專業服務,獻上最完美的專屬婚鑽戒,並呈上情比金堅的承諾,陪伴人們與另一半攜手共度下半生。Diamond Journey 執籽之手 伴旅相守 - 銀座白石情人節期間限定活動銀座白石秉持著婚鑽戒必須使用「第一手鑽石」的理念,連結 Diamond Journey 系統背後,蘊含獻給新人們「即將邁向新的人生、新的旅程」的祝福意義。在情人節推出期間限定「執籽之手 伴旅相守」活動。活動期間 2/6 (六)~3/14 (日) 至銀座白石體驗 Diamond Journey 系統並成約,除當月成約禮,可再獲得別具意義的「幸福成家種籽」一組。讓您和另一半一同種下對彼此滿涵希望與祝福的種籽,迎接幸福的開始 —— 執籽之手,伴旅相守。銀座白石全台門市 - 台北 / 桃園 / 新竹 / 台中 / 台南 ▶預約諮詢
daily-weekly
「大腸癌篩檢」不可少,新北市衛生局與你一起守護你我的健康
雖然癌症不是絕症,但已連續 37 年來高居國人 10 大死因之首,癌症篩檢成為民眾最關心的健康議題之一。自 107 年以來,新北市戶籍登記人口高達 399 萬 5,717 人,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居全國之冠。相關實證顯示,主要癌症可透過篩檢來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以提升存活率,發現癌前病變並不等於罹患癌症,若篩檢後得知為癌前病變,及早追蹤治療,就有機會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進而預防癌症的發生,因此突顯癌症篩檢的重要性。大腸癌蟬聯 10 大癌症首位,趁早發現及早治療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發布的資料,2017 年十大癌症中,大腸癌連續 12 年佔據第一位,總共有 1 萬 6,408 人新確診,相對前一年增加 1,034 人,但標準化死亡率略減。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大腸癌在疾病進展過程中,有相當明確的多階段致癌過程,且病程緩慢,因此提供癌症篩檢及適當的切入點,經由大腸癌篩檢發現的病變是幾乎可完全治癒的早期變化。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 90% 以上。篩檢政策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進行 1 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 18% 至 33% 的大腸癌死亡率。大腸癌篩檢補助計畫,還送精美小禮物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 50 歲以後,因此,新北市衛生局為照顧市民健康並有效運用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 110 年度大腸癌篩檢,守護市民的健康;資格為 50-75 歲從未接受過大腸癌篩檢之民眾,請逕洽新北市 29 區衛生所詢問或上「新北衛什麼」Facebook 粉絲專頁洽詢,現在起只要完成篩檢就提供精美小禮物一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定時篩檢、規律運動飲食 一起打敗癌症威脅世界衛生組織 (WHO) 曾指出,30~50% 的癌症能夠避免,在規律運動、體重控制、定期篩檢、規律飲食等良好生活習慣下,就能夠大幅減少癌症危險。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注意身體變化、定期做健檢是必要的,但可別把一次健檢當成永久的護身符,健康檢查只能當掌握健康的輔助性工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然癌症預防工作,最重要的還是從日常生活的調整,以及飲食的預防做起。透過每天攝取五份新鮮的蔬菜水果,將可有效預防癌症,尤其根據調查,國人對蔬果的攝取量偏低,因此透過生活最簡易的飲食方式,更是民眾不分年齡與性別應一起響應與力行的癌症預防工作,期望透過定期健康檢查、良好的生活飲食與運動習慣,有效降低癌症罹患率及死亡率。
daily-weekly
研究:20年來全球71%地下水位呈下降趨勢,為何部分地區卻「不降反升」?
文:Taylor Mei 近日,美國大學研究團隊針對 40 個國家境內近 17 萬口井,進行地下水位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全球多個地區的地下水位出現急速下降趨勢,恐將連帶衝擊數十億民眾的飲水與灌溉等用水。這也是首次有研究嘗試描繪出全球多個國家地下水水位的變化,有望能讓科學家更深入了解人類活動、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對地下水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20 年內 71% 地區的地下水位呈下降趨勢我們常聽到的地下水,就是存在於可滲透的岩體 (又稱含水層) 縫隙或裂縫中的水資源。而地下水,對許多生活在乾旱或水資源匱乏地區的民眾來說,是個不可或缺的水源。像以前在多數地區尚未引進水利系統時,家戶皆需仰賴水井生活,而現在如美國西南部,以及印度西北部等地區的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依然是地下水。據《CNN》報導,論文共同作者、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環境學副教授佩羅內 (Debra Perrone) 表示:「研究團隊的好奇心讓這項研究得以展開。我們靠著調查百萬個地下水測量點,來了解目前全球地下水的狀態。」研究團隊調查 1693 個含水層系統後發現,有 71% 的地區地下水位高度在 2000 至 2022 年之間有所下降,其中有 36% 的地下水位一年下降的幅度超過 0.1 公尺。隨著地下水位的降低,仰賴使用該種水資源的民眾恐將面臨無乾淨的飲用水、灌溉用水可用,還須隨時注意土地出現地層下陷的可能性。西班牙、伊朗地下水位下降快,美國部分地區「不降反升」根據該研究指出,位於西班牙的 Ascoy-Soplamo 含水層,是調查結果顯示水位下降速度最快的地方。與佩羅內共同參與研究的環境科學管理學教授傑森科 (Scott Jasechko) 表示,偵測到該含水層水位降低的中位數一年下降達 2.95 公尺之多。「很不幸地,地下水位快速下降這件事,是全球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傑森科表示。除西班牙外,伊朗境內幾個大的含水層在這次的研究中,也被點名地下水位以驚人的速度降低。只是,面對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 —— 非洲,研究團隊卻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料進行分析。當全球直銷產業呈現衰退,安麗台灣卻能逆勢成長,關鍵策略為何?林彥秀給出實際答案,就是這一兩年安麗制定明確的營運戰略,聚焦在「大健康」趨勢,從身體健康、心靈健康、個人健康、社群健康、財務健康、環境永續等六大面向著手,顛覆直銷產業過往的經營思維。進一步拆解要讓大健康策略的落實,背後可說就是運用到「雙軸轉型」概念。一方面,安麗從十年前開始推動數位化,運用數位科技推動營運及直銷商順利轉型;另一方面,明確擘劃出組織的 ESG 策略,從體驗中心的空間營運到驅動夥伴日常行動的改變,達到綠色永續及減碳成效。全台直銷業第一家碳中和體驗中心落成,年減碳 18,253 公斤今年一月台北安麗空間重新整頓開幕,從原址地下室搬遷到一樓,既有功能都在,但是更高效利用實體空間坪效,打造讓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能大幅減少電力的使用,讓減碳績效立刻看到成果。值得追問的是,安麗明明去年線上訂貨業績,已經佔整體營業額超過 8 成,為什麼他們還願意投入大筆資源,陸續升級全台五個體驗中心?安麗台灣業務暨營運長黃桂琴解釋,「數位愈發展,體驗愈重要!尤其在 OMO 時代,線上通路提供快速訂貨、出貨服務,但是實體的體驗,則可以強化直銷與顧客之間的信任感,不僅可以透過互動裝置讓直銷商新朋友瞭解各種方案,同時每月一次的體驗日,在多功能空間舉辦各類沉浸式體驗、專家學者講座等主題活動,反而有助於線上線下緊密串連,強化認同感。」除了善用空間、節能減碳,安麗台灣也敞開大門,邀請外部夥伴一起集思廣益,展開不同面向的減碳可能性。黃桂琴指出,去年安麗開始與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所合作,藉由學界的研究能量,幫助安麗找到多元的減碳切入點。例如各地體驗館使用循環杯替代紙杯,一年約可減少 47 萬個紙杯的用量;搭配重複使用的環保袋,估計一年可減少逾 70 萬個紙袋。當然減碳也不會只侷限於體驗中心,安麗台灣企業傳播暨人力資源處長丁蘭就表示,他們也會從人的行為面著手,鼓勵直銷商夥伴從日常開始減碳。例如安麗從今年開始,招標工作就用數位檔取代紙本印製,連同《安麗雙月刊》也開始數位化,不再印製 125 萬本紙本月刊,各種行動加總起來,等於每年種植超過 6,600 顆樹的減碳效益。賦能直銷夥伴勾勒成長曲線,關鍵策略在於數位化、精準化除了淨零減碳,雙軸轉型的另一支柱,也就是數位轉型,安麗台灣其實走得更早,從事業發展角度鼓勵直銷商勇於結合數位工具,得以更有效率方式推展事業。這也是為什麼安麗台灣連續 5 年可以維持成長,甚至在亞太區市場,安麗台灣去年的成長率更是奪得第一,背後因素就可歸因於十年前開始進行數位轉型。至於轉型陸續展開哪些實際舉措?黃桂琴回應,「我們主要是透過數位化、精準化策略。」所謂數位化策略,首先是重新設計銷售、服務流程,讓直銷商在招商過程更為便捷;其次是陸續開發數位工具,像是提供 iShare 數位內容中心、Am-Card 安麗行動卡,幫助直銷商快速查詢業績,並且結合 CRM 系統分析銷售資訊,讓直銷商即時掌握顧客購物喜好,才能借力使力加速成交。至於精準化策略,目標就是要降低新加入的顧客流失率,透過數據分析及觀察直銷商行為,提供他們具體的策略建議。甚至安麗也會根據個別直銷商的事業發展階段,給予不同面向的事業計畫策略,以及提供相對應的教育訓練,例如教授他們可以怎麼透過 LINE 工具,有效連結電商、資料庫、人力訓練、社群經營等工具及資源,確實讓直銷商的數位運用能力,明顯有所提升。洞悉安麗台灣營運策略可發現,雙軸轉型背後最重要的目的,聚焦在賦能成長,也就是幫助夥伴、直銷商找到新的成長曲線。黃桂琴分享一項大健康策略之下,賦能同仁的實際成績,安麗從兩年前開始與北醫合作,目前已有 6,000 位夥伴取得健康管理師認證、8,000 人獲得北醫學分班資格。由此可見,不論是數位化或永續經營,企業組織內最重要的元素仍是「人」, 號召志同道合一起投入好事,自然形成一股革新力量。
daily-weekly
《深讀的技術》:面對一本書不能有潔癖,經典名著讀到卡關時,就把書本弄髒?
文:果子離又讀到一本提升閱讀力的書,這本日文翻譯書《深讀的技術》, 商周出版,日文版原書名叫做《如何閱讀經典名著》。在諸多談論閱讀的書裡,這本書算是好看的。同類書籍很多,會誘惑讀者翻閱有幾個條件,首先是作者的身分資歷,必須有說服力,讓人信服。不論他的職業、出身、背景,首先他應該是閱讀達人,最好是知名的閱讀達人,否則就要定位明確,介紹清楚,讓讀者肯買單。本書作者秋滿吉彥,是日本 NHK 教育台的電視節目《用 100 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這個節目介紹經典名著,每週播出一次,每集 25 分鐘,一個月介紹一本書,一本書分成四集,加起來 100 分鐘,所以電視節目名稱叫做《用 100 分鐘了解名著》。身為製作人,秋滿吉彥要為每回選定的書尋找導讀者,並決定每一集的主題 (一本書四集,每集以一個主題切入) 寫成企畫案,因此他必須大量閱讀,除了介紹的那本書之外,相關的書籍,以及導讀者的著作都必須讀過,這八年來,他因此讀過的書加起來將近千本。雖然讀了很多書,工作也離不開閱讀,但是除了這個身分以外,秋滿吉彥最值得稱道的是,他並非出身於書香世家,甚至於從小不愛讀書。從不愛看書到博覽群書,轉變的關鍵是什麼?所謂「有為者亦若是」, 一個不看書的人到最後會變成那麼愛看書,那麼會讀書,怎麼做到的?應該是足以吸引讀者的賣點吧。幸好秋滿吉彥是做電視節目的人,懂得深入淺出,化為書本也維持這樣的風格。不知道是日本原書就這個樣子,還是翻譯本的製作巧思?本書把一個話題拆成好幾篇,通常一篇一跨頁,短巧易讀。他以日常的生活語言,例舉自己從小到大的閱讀經驗,讀起來親切而淺顯。自序中他甚至謙稱,他的方法不管你信不信,姑且試試看他分享的方法,如不靈驗就當作被騙。他所分享的書都是經典,所以原書名叫做《如何閱讀經典名著》, 不過經典不限於文學經典,可見讀書範圍之寬。儘管章節分得很細,但綜合起來全書分成三部分:讀書前、讀書中、讀書後。讀書前,這部分作者最有資格講,因為一如前述,從他不愛讀書到最後徜徉書海,用了什麼方法?首先是挑戰的決心,例如,每天規定自己看書五分鐘。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可能五分鐘都抽不出來吧?這是一個決心,也是一個習慣,五分鐘變成日常,就會有第十分鐘、第六十分鐘。最早的五分鐘是要固定時間的,不管是飯前飯後、睡前睡後、上廁所、搭車,總之變成一個習慣,一種制約。習慣成自然,自然產生動力。只不過培養閱讀習慣不見得所向無敵,有的經典蹇澀難讀易卡關,這時就得找到有興趣的部分或人物 (以小說而言) 當基點,往下讀,好奇於接下來怎麼了。哪怕找到的點多麼無足輕重,只要用來當突破的切口,讀下去,就對了。讀經典名著讀到卡關的時候,另外一種方法,作者說,把書本弄髒。髒不是指滴果汁在書頁上或把書翻到爛。 把書本弄髒說穿了,其實就是讀到重點或疑點時,在書上畫線、畫圈圈、寫眉批、做筆記,甚至於提出問題,寫在書上,與書本,與作者,與自己對話。面對一本書不能有潔癖,當然如果要保持書本潔白如新,捨不得在上面留下印記,那就另外用記事本或電腦做筆記,總而言之,不要讓字從眼前滑過去就過去了。讀完一本書,然後呢?大哉問,秋滿吉彥的回答,也就是這本書跟一般提升閱讀力的書不一樣的地方,他說要跟人生結合,跟自己結合,跟自己的生命結合,也就是把閱讀到的內容內化到人生裡。楊斯棓的名著《人生路引》也強調人生與閱讀接軌。落實到人生,閱讀就不只是讀一本書而已,而是透過閱讀,反思並自我叩問,讀後並不會因為書本放下便結束了。詹宏志之前在台中市中央書店「週三讀書會」系列演講,談小說,就以「識人知世讀小說・經典創作與生命的對照」為主題。讓閱讀與生活密切結合,也就能從不同的角度看一本書,例如吳明益在演講中提及,他的長篇小說《複眼人》, 常常被定義為科幻小說、環境小說或自然小說,但是一開始,他要寫的是個自殺的議題。《海風酒店》也不僅以環境主題為訴求,他說這本書的核心,是「一個平凡人不曾抵抗的抵抗」。這些寫作的旨趣,不論是核心觀點或延伸出來的概念,若非作者自述,一般讀者甚至論者都可能忽略。倘若讀者與評論者也把讀來的內容內化到生命裡,或許能讀到更深層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而這些也是秋滿吉彥所要傳達的想法。讀《深讀的技術》, 領悟到小說與非小說的深度閱讀法。本文經 Readmoo 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daily-weekly
黃婉玲《被誤解的老台菜》:油蔥醬可說是筒仔米糕的靈魂,關鍵在於爆油蔥的功力
文:黃婉玲筒仔米糕筒仔米糕簡單來說,就是將糯米和一些醬料放在一個短小的圓柱形「筒仔」裡面蒸出來的米糕,很多人喜歡吃筒仔米糕是因為它的口感很緊實、很 Q, 和米糕鬆軟的口感截然不同。而雖然都是糯米製作的產品,筒仔米糕和油飯也不一樣,油飯是油的,筒仔米糕雖然是吃糯米飯的感覺,但油不多。傳統的筒仔米糕使用的是像杯子形狀的陶製容器,和現在的鋁製容器相似,雖然以前陶製容器的高度只有現今的三分之二,又沒有肉絲、香菇、魷魚等材料,卻因為裝填扎實,反而比較容易吃飽。早期筒仔米糕使用的筒仔是紅色陶土捏製的,外表有點粗糙,清洗時容易摔破,由於陶瓷毛細孔多,可以調節水分,蒸出來的糯米口感比較 Q 彈,也比較乾爽,不會帶來多餘的水分。可惜這款筒仔已經很少人燒製,市場上取得不易,現今筒仔米糕的筒仔大多改為不鏽鋼,比較輕且不怕摔壞。現在市面上雖然還看得到筒仔米糕的蹤影,使用紅色陶土塑造「筒仔」的傳統筒仔米糕卻幾乎完全消失了,只能期盼或許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還能尋得紅色陶土筒仔米糕的蹤跡。筒仔米糕初體驗我小時候,使用傳統陶土製作筒仔的筒仔米糕隨處可見,也一直環繞在我身旁,不過父親喜歡吃台南米糕,總帶著我到處品嚐,反而讓我一直沒機會嚐到傳統筒仔米糕。而父親不帶我吃筒仔米糕的原因,竟然是因為認為筒仔米糕的分量太多,適合「吃個粗飽」的消費者,不適合我一個小女生吃。由於父親的關係,讓我對這款在生活周邊隨處可見的筒仔米糕反而極為陌生,對紅色陶土蒸出來的筒仔米糕充滿了好奇,不只是筒仔外表特殊,也很想品嚐筒仔蒸出來的米糕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環繞腦海多年後,讀高中的某一天,二哥突然神祕兮兮地帶我到當時台南市博愛路旁一家賣筒仔米糕的店 (這家店在三十多年前也消失了), 那是我第一次與筒仔米糕相遇,這才一解我多年懸念。我們兄妹倆坐在攤子前,只見老闆以一隻宛如不怕燙的左手,直接從仍然冒著白煙的蒸籠裡拿出筒仔米糕,右手則拿著竹片,俐落地先沿著筒仔內緣繞一圈,將米粒和筒仔分離,再將筒子倒扣在碗裡,如此完整的筒仔米糕就出現了。老闆淋些醬汁到筒仔米糕上,再灑一點魚脯,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動作十分熟練。我和二哥迫不及待拿起餐具大快朵頤一番。這是我第一次吃筒仔米糕,一時驚為天人,感覺是難得的極品。筒仔米糕端上桌時,只覺一陣醬香和米香撲鼻而來,其中還夾雜著淡雅的油蔥味道,沒有任何配料,但是夾一口糯米送入口中,只覺米粒香 Q, 一點也不軟嫩,水分的供給恰到好處,味道簡單又純粹,而且愈嚼愈香,不自覺又點了一份。筒仔米糕 vs 米糕我發現筒仔米糕和米糕不僅做法不同,連味道和口感也有些差異。筒仔米糕的口感緊實,吃的是米香;米糕鬆軟,吃的是拌油蔥酥的滷汁香味。筒仔米糕分量足,以油蔥香味取勝,醬汁淋得較多,但卻少了肉末,不像米糕上面有一塊塊的肉臊。筒仔米糕和米糕在呈現上也有差異。筒仔米糕攤上桌迅速,店家將一個一個的筒仔米糕倒扣在碗裡,再淋上醬汁並灑些魚脯,加幾片事先醃好的黃瓜。短時間內就能讓這道簡樸的小吃盛盤上桌,滿足飢腸轆轆的食客。米糕的上桌過程則像極了一場視覺饗宴。到米糕攤前點一碗米糕後,攤販會熟練地拿個淺淺的厚碗,用竹爪子挑起少許蒸好的糯米飯,擺放在碗中間一圈,然後拿碗的手會輕巧地把碗轉一圈,另一手拿起湯杓舀起肉臊汁均勻的灑落糯米飯,再舀一匙肉臊丁擺在糯米飯上頭,最後灑上一些魚脯、幾片小黃瓜。米糕攤販的雙手搭配極好,且動作快速,填糯米飯、灑肉臊汁的過程一氣喝成,一點點時間就將肉臊汁均勻的飄到飯上並端上桌,顧客等待時間好似在看一場表演。總之,筒仔米糕和米糕的做法不同,風味也有差異。筒仔米糕比較屬於庶民點心,米糕在當年則屬於宵夜,不是整天都可以吃到,也是一道高級點心。民族路夜市的筒仔米糕攤只不過,材料如此單純的筒仔米糕,現今社會真的很難找到。約十年前台南市立人國小一帶還有一名老婦人守著老攤位製作,但經營得很辛苦,因為對有些客人而言,如此簡單的口味,總嫌太樸實,完全不了解愈簡單的東西其實愈難料理。這幾年聽說有些筒仔米糕加入了香菇、肉絲、魷魚,我想應該是創新菜吧!我對於這樣的組合連一點嘗試的意願都沒有,因為筒仔米糕若要加肉絲、香菇、魷魚,就得和油飯一樣先蒸熟,做法就會和油飯一樣,只是完成後再填入材料而已,不再是吃米香和手藝真功夫了。要知道,好的筒仔米糕是靠手藝的按壓,鬆緊度要恰到好處而不過之,若加了香菇、肉絲、魷魚,那連按壓的空間都沒有,做出來的筒仔米糕就變瑕疵品了。十幾年前我在台南市原來的立人路旁,發現一家仍然保留傳統使用紅色陶土為筒仔的老店,當下驚喜萬分下車探訪,年邁的老闆娘像是盼到等了一輩子的知音般,面對我鍥而不捨的各式詢問,依然耐心的有問必答,甚至不藏私的示範整個製作過程,讓我有如獲至寶的感動。原來老闆娘早年在台南市民族路夜市擺攤賣筒仔米糕,她說那段時間可說是筒仔米糕的黃金期。當年吃筒仔米糕的客人比吃台南米糕的多太多了,因為台南米糕當時的價格較高、分量卻少,不像筒仔米糕平價。老闆娘說,當年民族路上有好幾個賣筒仔米糕的攤位,以她和先生經營的筒仔米糕攤生意最好,每天開市後夫妻兩人分工合作,先生掌管攤前生意、招呼客人,她則負責清洗用過的筒仔,再裝填食材繼續製作,每晚客人絡繹不絕,一個晚上翻了幾翻都難以計算,生意好到讓她至今依然念念不忘。後來民族路夜市拆除,她順勢休息幾年沒有出來擺攤,期間老闆娘的先生不幸車禍過世,她在家閒著無聊,才在立人路找間租金便宜的小房子,繼續擺起小攤位賣筒仔米糕。老闆娘不懂如何宣傳,卻仍有舊雨新知聞風而來,還有老顧客從台北回台南後不回家,先到攤子吃一份魂牽夢縈的傳統筒仔米糕過癮,要回台北時又來打包北上和朋友分享。這種老顧客是老闆娘最有成就感的一刻,可惜客人和以前相較還是少了很多。她笑著說,現在自己的手藝沒變,口味也沒變,只是換了地點,客人就流失了。筒仔米糕製作祕訣老闆娘說,做筒仔米糕的祕訣在「不要新米要老米;不選進口糯米要本產糯米」。進口糯米外表較細、較白,顆粒比台灣糯米略長;台灣糯米比進口米較粗、較黃。口感上台灣糯米有米香味,口感較 Q, 進口的糯米口感較軟糜。在我的央求下,老闆娘不藏私的示範了筒仔米糕的做法。只見她在紅色陶土製的筒仔底部放入爆好的油蔥醬,再將拌好醬油調味的糯米放入筒仔裡。放入米粒時,左手要握著筒仔順勢轉圈,右手大姆指按緊,讓米粒緊緊躺在筒仔裡頭。老闆娘說,別看這個小動作,這可是「江湖一點訣,講破不值錢」。當年夜市裡其他攤位的老闆不懂這個技術的重要性,忽略了這個小動作,只將米粒倒進去,再加水就上蒸籠蒸,如此蒸出來的米糕就鬆軟不 Q 了。當年老闆娘就是靠著這個小動作,讓她家製作的筒仔米糕更緊實、米粒 Q 彈有勁,儘管她每天工作的時間比別人長,製作速度也比較慢,但生意在當時的民族路夜市仍賣得嚇嚇叫,只要開市,先生的手就不曾閒過,有時候她還會放慢裝填米粒的速度,讓先生有機會休息,夫妻倆就靠這小攤子養活了一家人。油蔥是筒仔米糕的靈魂我好奇如此好吃的筒仔米糕是否有加香料,老闆娘說食材的原味很重要,新鮮的紅蔥頭就是最香的香料,筒仔米糕是最簡單的小吃,擁有的只是紅蔥頭、醬油、糯米三種不同食材的香味,這些東西都很簡單,組合起來卻很完美。老闆娘說,筒仔米糕好吃的祕訣在鋪於底部的油蔥醬,油蔥必須用紅蔥頭爆炒,再加一點醬油和冰糖熬製。每次只要有空,她就會花一下午時間做一大鍋油蔥醬放在冰箱慢慢用,畢竟客人沒那麼多了,用量不如過去大,而且油蔥酥醬放愈久愈有熟成香味,只需封好密封罐,不要讓水氣進入即可。而說到油蔥醬,真的可說是整個筒仔米糕的靈魂,而此靈魂的關鍵在於爆油蔥的功力。可不要以為爆油蔥是簡單的事。首先,單是生油蔥就得耗時間用剪刀剪成細碎片,接著得用小火加油慢爆,速度愈慢雖然愈耗時,卻能將油蔥的滋味完全釋放。如此一來,瀝掉油以後的油蔥不是酥脆狀態――畢竟不是「炸」成油蔥酥――而是將油蔥滋味完全爆出,呈現出軟爛含油的樣貌。爆好的油蔥是最佳的蒸米糕利器。取一些油蔥加醬油與少許水熬成湯汁,再將滷煮好的軟爛油蔥均勻平鋪在筒仔底部,必須是薄薄一層,不能放太多。不要以為是靈魂就得放很多,若一昧放入太多油蔥醬,只會使筒仔米糕蒸好後變得太濃嗆,不夠柔和。油蔥醬鋪好後,再放入糯米並以手指輕壓緊實 (千萬不能太用力), 最後在筒內倒入糯米零點六倍的湯汁。把一個個筒仔米糕放到蒸籠裡面蒸約莫四十分鐘後,拿出來倒扣在碗裡,就可端給客人享用。有些店家手藝不夠好,擔心自己做出來的筒仔米糕無法讓客人吃到香噴濃郁的味道,想出了取巧的方法代替:將醬油加一點糖水、油蔥酥熬過再略微勾芡,以加調味醬的方式增加口感。後來社會經濟好轉,有些筒仔米糕上面還會灑一點魚脯,讓內容更豐富。魚脯在筒仔米糕裡只是配角,有些人認為魚脯多加一點比較好吃,其實魚脯的分量著重在適當,加太多了反而喧賓奪主。想分辨魚脯是否加了豆粉也有訣竅,沒加豆粉的魚脯,淋上醬汁時仍保持乾爽分明,加了豆粉的魚脯碰到醬汁則會黏結起來,變得很溼潤。紅色陶土「筒仔」老闆娘到立人路擺攤時,雖然保有傳統製作筒仔米糕的筒仔和做法,卻也有幾分無奈,因為發現平常使用的陶土筒仔已經不再生產,市面上大多用金屬筒仔取代,即使找上熟悉的店家,也只能買到上過釉的陶製容器,不再是早期的筒仔。這讓她十分珍惜陪伴自己多年的傳統陶土筒仔,每天清洗陶土筒仔都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小心摔壞了無從補充,只要容器消失,她就無法開店了。我好奇傳統容器和現代容器有何差別,為什麼要這麼珍惜?老闆娘說,古早紅陶土製的容器有很多毛細孔,蒸糯米時對水分的調控非常方便,蒸出來的米糕米粒特別香 Q, 其他容器就沒有這個優點。另一方面,製作筒仔米糕時,加水技巧很重要。因為紅色陶土捏塑的筒仔有很多毛細孔,調節水分能力強,不會因為天氣變化而影響品質,所以加水時更得倚靠經驗,蒸的時候火要開到最大,水蒸氣夠強、夠熱,一股作氣蒸出來的米才會 Q。老闆娘還特別強調,筒仔米糕不可以大量蒸好後先放冰箱儲備,需要時才拿出來賣,必須算準一天賣多少量,一大早起來淘米、鋪油蔥料在筒底、放米粒按壓,大火蒸煮後放在小蒸籠裡蒸,如此才等客人上門。若是先蒸好放冰箱儲藏,隔天要賣時再拿出來回蒸,必定走味,米粒會變得比較不 Q, 香味也不足。凋零的滋味老闆娘不諱言,現代人的味覺變了,沒有以前客人的嘴刁,有些攤販做起筒仔米糕很輕鬆,沒有什麼技術可言,消費者依然吃得津津有味,還有店家將已經蒸煮拌好的油飯直接放入金屬筒仔,再放進蒸籠稍微蒸一下就拿出來販售,筒仔好像變成了模型而非蒸炊器具,做出來的筒仔米糕自然走味許多。她認為這種抄捷徑做出來的筒仔米糕在口感上會變得很乏味,難以吸引人,未嚐過傳統口味的年輕族群吃到這種筒仔米糕一定會失望,甚至誤以為這就是原味,久了自然認為筒仔米糕只是口味平庸無奇的點心,讓她對筒仔米糕的未來擔憂不已。我的確看過有些攤販無法算準製作筒仔米糕所需的水量,乾脆將糯米蒸熟、拌好醬汁,倒進鋁製容器填壓再拿去蒸,做出來的成品自然口感貧乏。但若沒有饕客質疑,店家也樂得輕鬆,卻很可能以訛傳訛,可見饕客的存在的確很重要。老闆娘說,筒仔米糕已有很長一段歷史,這幾十年卻拚不過外界的變化,除了容器改變,連數百年來一成不變的做法也面對「改良」。她曾好奇試吃坊間「變化版」筒仔米糕,不了解那種口味的筒仔米糕怎麼會有死忠跟隨者?畢竟只有美食才能引起饕客的追隨啊!我則感覺以前的筒仔米糕不像現在市面上販賣的那麼大碗,製作方式也比較精巧,就像傳統的擔仔麵一樣,使用小小淺淺的碗盛裝,吃的是湯頭的曼妙滋味,這類變化也不僅是前述這幾道小吃,有些店家直接掛著寫有「米糕飯」的招牌,標榜「可以吃飽」, 不再是「吃巧」, 現在點心的定義和當年不一樣了。想當年我一個下午時段就可以在街上吃兩、三攤不同口味的點心,每樣分量都很小巧,頗能滿足味蕾的貪心卻又不負擔,但也不知道為什麼,時代變了,現在每個店家都推出能吃飽為主的點心,讓小吃變成不再是點心了。重出江湖的老闆娘一直很想再好好揮灑,可惜傳統的經營方法很辛苦,會上門的客人也不多,讓她慨嘆能做多久自己也不知道,只能盡力做。那時候一顆滷蛋賣十元,唯有這家店的滷蛋一顆只賣五塊錢,並不是她的蛋取得便宜,而是老闆娘容易知足,認為薄利多銷就好,光這一點就讓我佩服老闆娘的豁達。這幾年我經過立人路發現老店已經關了,也尋覓不到老闆娘,但是我忘不了筒仔米糕那股誘人的風味,即使想自己如法炮製,也因為找不到傳統陶土捏製的筒仔,只能望爐興嘆,畢竟少了筒仔,自然就不叫筒仔米糕了。走訪古早味過程中,就屬這家老店讓我最感無能為力。一切在我眼前,卻只能任憑它消失,一點力也使不上,我真的很懷念這家老店,更期盼這類傳統老店能再度重現江湖,讓好滋味繼續飄香。台南市民族路曾是有名的「夜市街」。源於赤嵌樓、石精臼一帶的民族路兩旁,後來因人潮聚集,攤位不斷擴張,最後變成在民族路上綿延兩百多公尺,聚集近四百個攤位,成為台南市最大的夜市,每天入夜後整條民族路熱鬧滾滾,還有不少外地民眾慕名前來,「看誰能從路頭吃到路尾」成為不少台南人向外地朋友炫耀的一句話。可惜夜市的興盛也衍生出了市容、交通和環境衛生等問題,約民國七十幾年時由市政府動手拆遷,攤商遷往他處,民族路夜市就此結束。當年民族路夜市受歡迎程度,至今仍讓老台南人津津樂道,有些攤商會在攤位上懸掛寫有「民族路夜市」字樣的看板,強調自己是當年大受歡迎的老字號店家。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被誤解的老台菜》, 時報出版作者:黃婉玲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忠實傳遞老祖先餐桌上歷經千錘百鍊的好滋味「我在推廣老台菜時之所以不敢創新,並非我沒有創新魂,而是如果連原味都保留不住,那大家對老台菜的認知豈不就偏差了。」只知「炸扁魚」而不知「爆扁魚」、桶筍鮮筍傻傻分不清、看不懂白菜滷為何能成為宴席大菜...... 台菜教母黃婉玲向來以老台菜傳承者自我期許,推廣老台菜十多年下來卻發現,很多人連聽都沒聽過古早味的菜名,遑論吃過。「台灣飲食的根不能斷,斷了根,就猶如失根浮萍般隨波逐流,看著傳統台灣飲食文化如絮般飄往陌生的方向,迅速地凋零與走味,令人心酸也感到淒涼。現代人的生活飲食變得很國際化,對自己的根卻是陌生,甚至早已失去根而不自覺。」黃婉玲如此喟嘆著。然而,她也從來沒有放棄希望,直言「被誤解只是一個美好的錯誤,一點也不沉重,希望透過書中的故事,帶領大家了解每道老台菜背後的脈絡,從中認識老姿態如何因為時代背景而改變模樣,這過程挺有趣,也反映了歷史的更迭。」期盼透過細細爬梳每一道經典佳餚的來龍去脈、實地示範烹調手法與叮嚀細節,把令人驚豔的傳奇好滋味再一次端到你我眼前!
daily-weekly
全家串連做公益:「村里平安箱食物卡」突破距離限制,讓邊緣戶領物資更便利
我們可能都聽過「低收入戶」, 但你曾注意過「邊緣戶」嗎?不符合政府補助身份的他們,在社會安全網之外徘徊,生活相當困苦。這些邊緣戶的組成,通常都是處於「一人養多人」、勞動人力不足的情形,導致基本的家庭生活費極低,無法因應外界景氣變化。因為無法被納入社會福利體系,邊緣戶通常需要仰賴社區里民的援助才能生活。2018 年開始,全家攜手「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及「全球定位」社會企業共同推動「村里平安箱」公益捐贈機制,透過村里關懷的力量,讓所有願意伸出援手的民眾,都能利用這項便利的服務,將善心確實送至需要的人手中。全家將物資變輕了,村里平安箱食物卡讓邊緣戶領取更方便村里平安箱其實是「全球定位」行之有年的公益服務,起源於一個溫馨的故事。2015 年,板橋鄉里間有企業因過節慶拜時的貢品物資過剩,里長發現後就與這些企業商量媒合物資,發放給村里需要幫助的邊緣戶們。「全球定位」得知這項需求後,設計出「村里平安箱」開放企業認購作為每月初二、十六拜拜供品,再由最了解里民狀況的里長交給邊緣戶。

而全家與「全球定位」合作的村里平安箱機制,便是延伸上述概念,將捐贈群從企業擴大至一般民眾,邀請更多人加入送愛的公益行列。民眾只要至住家附近的全家便利商店就能輕鬆以單筆 350 元認購平安箱。累積兩筆捐贈 (700 元), 全家將送出一箱物資箱。有需求的村里邊緣戶至全家領取申請單後,交由里長審核並上傳行動村里媒合平台,經過二次資格審核,就能至全家領取物資。經過一段時間地實驗觀察,全家發現來領取物資的邊緣戶中有的是行動不便的身障者或獨居長者,為了方便他們領取物資,新的一年全家將平安箱「變輕了」, 以全新的「村里平安箱食物卡」取代平安箱。升級版的村里平安箱食物卡更將原有物資變得更多元,其中包含民生物資,如牙刷、衛生紙、毛巾等日常消耗品,以及米、麵條、罐頭等食品物資的兌換條碼。只要持卡便能至全家分次領取必要物資,減輕領取者的負擔。送愛好簡單,全家讓你的愛心更有效率在這「善的循環」裡,對於邊緣戶來說,由最了解社區邊緣戶生活情況的里長作為物資申請的第一關再適合不過;反向來說,里長也可以推薦社區裡有需要的弱勢家庭,加強彌補社會福利網的缺漏,實踐社區關懷的精神。全家作為物資供應的通路,以高密度店鋪分佈的特點,可縮短捐贈者與邊緣戶的距離,不僅捐贈方便,民眾至全家以單筆 350 元就能確實且快速地將愛心傳達出去。而對於邊緣戶來說,村里平安箱食物卡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有需要時至全家申請 / 領取即可,無須擔憂是否能即時獲得補助。透明公開:結合線上平台,追蹤每筆物資村里平安箱食物卡機制除了讓公益更有效率,流程也相對透明。在珍惜科技責信平台上,捐贈者可查詢並追蹤捐款物資的流向,包含目前總募得物資箱數、申請縣市比例圖等資訊。在「全家做公益」頁面上點選「查詢愛心去哪了」, 也可以直接進入查詢頁面。同時,平安卡公益服務也通過行政院衛福部審核,是擁有「勸募字號」(全家勸募字號:衛部救字第 1091363068 號) 的正式公益行動。民眾可至衛福部「公益勸募管理系統」查詢預募金額、活動許可文號、活動的計畫書、財物使用計畫書等資訊。自 108 年 11 月 6 日至 109 年 8 月 31 日,全家已送出超過 33,670 箱平安箱,幫助 5,612 戶家庭。在平安卡機制開跑後,邊緣戶領取物資將更容易,生活也可得到更完善的保障。現在就到你家附近的全家,加入善的循環吧!
daily-weekly
《思考,就像上健身房》:如何有目標、有計畫地訓練「大腦肌肉」?
文:吳兆田有目標、有計畫地訓練大腦肌肉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是十九世紀後半期的頂尖思想家,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富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更是傑出的心理學者,被譽為「美國心理學之父」。詹姆斯主張的實用主義哲學觀,簡單地說就是,「真理」(理論) 其實只是人們思考的權宜之計;「道德」只是人們建立行為準則規範的權宜之計,所謂理論或道德的判斷標準,是在於能否解決問題或創造長遠價值。全球知名的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於 1970 年代開始研究心理學,終其一生都在探索人如何追尋生命中的幸福與卓越,今日已成為正向心理學研究的先驅與標竿。契克森米哈伊在其著作《心流》() 中說明,心流指的是一個人內在經驗的最佳狀態 (意識上和諧有秩序),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把所有意識和注意力,毫不保留地用在追求個人目標上,沒有任何意識脫序現象,如行雲流水般,也沒有威脅需要防備時,便達到了心流狀態。回想我們為什麼做某些事會特別感到有樂趣?是因為當事人做那件事的當下,只想單純做好那件事,沒有其他的企圖,長時間的專注讓當事人忘記時間,呈現一段忘我的境界,當事情告一段落時,突然一回神,雖然不免感到辛苦,也會驚嘆「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 這就是心流帶給我們生活 (甚至人生) 的精彩之處及幸福之道。契克森米哈伊數十年在世界各地的長期研究發現,心流可以發生在身體上、思想過程、工作中、獨處時以及與他人的相處經驗當中。綜合詹姆斯以及契克森米哈伊的論點,可以得到一個構想:思考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創造價值,追求生活的幸福境界,是不斷藉由做中學 (經驗)、錯中改 (反思後延伸思考所產生的新見解) 的迭代歷程;但是,從第二章的討論中可以知道,一個人有想法 (可能是系統一的直覺反應或經驗的刻板記憶), 不代表懂思考 (後設認知,即系統二的深思熟慮)。第三章的討論也讓我們理解,不論是哪一種層次的思考,都是大腦的學習活動,容易因為長期間在相同或類似環境因素的誘發下 (受刺激而後反應), 進而發展成慣性模式,但也可以藉由神經可塑性及用進廢退的大腦原理,進行重新連結及重組,打破思維框架,帶來創意,提升思考的品質。在行為科學領域中,有效的行為改變有五個訣竅:有目標、有動機、有提示、容易做、有甜頭,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原則亦然。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 (Angela Duckworth), 在其著作《恆毅力》() 中特別強調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智商、天分或努力都不是關鍵,關鍵的是能夠緊咬目標,展現持久熱情的堅持與毅力。透過恆毅力而自我精進的四個步驟是:首先,願意設定大膽的目標,讓自己暴露在嶄新且有挑戰性的處境中;第二,避免盲目地練習,先掌握訣竅,再進行刻意 (deliberately) 練習;第三,透過專家積極獲得即時且直接的回饋,以修正想法、做法;最後,挑戰壓力過大時,將大目標化成小目標,可以改變做法,但不能改變目標,一步一步朝目標邁進,持久堅持不放棄。這個歷程讓我聯想到在健身房的訓練過程,發現大腦訓練與肌肉訓練的歷程雷同,訓練思考能力,就好比上健身房一樣,需要有目標、有計畫、有紀律,以及定期檢視與反思,也同樣需要交出成果。以我自己為例,由於熱愛戶外活動,從學生時期至今都有運動習慣,主要以慢跑及跳繩為主,一年有一到二次攀登高山的健行活動,這個運動習慣已經維持近三十年。隨著年紀增加,且工作性質必須長時間站立,一直以來都有下背痛的困擾;加上壯年開始接觸戶外攀岩極限運動,由於部分關鍵肌肉沒有特別訓練,始終無法達成理想目標,於是在半年前開始進健身房,為自己安排了一對一的教練,說明了我的訓練目標後,教練在第一次課程中運用測量儀器,以及全方位的肌肉運動評估我目前的肌肉狀態,發現我的背部肌肉、臀部肌肉及大腿後側的肌肉群需要格外加強,才能滿足久站及攀岩的目標。根據我的條件與目標,教練設計了一套訓練計畫,每週一次,一次一小時,課後我也自我要求複習二到三次,加上將慢跑運動改為每週至少五天蝶泳一千公尺,六個月後,身體素質達到了有生以來的高峰。這裡想表達的是,肌肉 (或思考) 的訓練是有目標、有計畫且必須有紀律,才能累積學習而來的。如果是肌肉訓練,不論是維持生活機能、或是成為運動員,不論是追求特定挑戰 (例如攀登玉山、參加馬拉松、騎單車登上武嶺等等)、還是希望解決身體上的困擾 (例如強化背肌、校正站姿、解除下背痛), 都必須以具體目標成果為前提,列出並選擇適當的訓練項目,有計畫、有紀律地訓練肌肉,才能達成目標。如果是思考訓練,從有想法到懂思考,不論是從無到有追求理想,還是藉由解決問題讓事物回到正軌,都必須以具體目標成果為前提,列出並選擇適當的思考框架,進行系統二的深思熟慮,才能做出良策 (表 5)。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思考,就像上健身房:認知模型 X 思考訓練 X 案例實戰,來場從大腦開啟的冒險!》, 商周出版作者:吳兆田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推論階梯、慣性公式、反思層次、慣性觸發因素分析矩陣、MECE、後設認知、看問題五層次...... 業績無法達標,又找不出真正的問題?想做的事時常拖延,又沒辦法好好改善?許多人生與工作上的問題,都肇因於思考上的問題!思考,就像鍛鍊身體的肌肉,用進廢退;必須要有縝密的計畫與正確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只憑藉當下的直覺,往往會做出錯誤的判斷。亞洲冒險式培訓先驅吳兆田博士,結合了最擅長的冒險培訓與團隊領導,提供了許多檢視現有思考盲點、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的模型,包括:推論階梯、MECE、後設認知、看問題五層次...... 等,讓你無論是和合作夥伴意見相左、想找出公司獲利不佳的根源,都能用最高成效解決!
daily-weekly
職人品飲筆記:當「蘇格登12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醇雪莉版」遇見「畬室極致法式巧克力」
當「蘇格登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醇雪莉版」遇見「畬室極致法式巧克力」, 會迸發出什麼樣的創意酒心巧克力?本次巧克力主廚鄭畬軒與蘇格登威士忌品牌大使林淑君 (Afra), 共同品嚐酒心巧克力創作之際,也一同品飲「蘇格登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醇雪莉版」, 體驗味覺之旅新高峰。巧克力主廚與威士忌品牌大使的味覺之旅巧克力主廚鄭畬軒,在 19 歲那年的情人節,為了送心儀的女孩手作巧克力,進而發現巧克力蘊含豐富面貌,無可自拔陷入其中,遂在大學畢業後前往法國學藝,逐漸從一名戀上巧克力的男人,轉變為幻化出千萬風味巧克力的魔法師。另一位是蘇格登威士忌品牌大使 Afra, 高中時喜歡讀村上春樹,因為小說裡有許多描寫威士忌的場景,讓她對威士忌充滿了好奇。到了可以喝酒的年齡時,Afra 興奮地買了人生的第一瓶威士忌,初探威士忌的深邃靈魂,而後加入了姚和成先生創立的「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 開始了每個月一次以產區為主的威士忌品評。從青少年時期啟蒙、逐步踏上味覺之旅的兩人,分別以巧克力與威士忌激盪出精彩的風味故事。像是鄭畬軒隻身前往製作巧克力技術最厲害的國家 —— 法國,遂明白飲食與在地文化的密不可分,當飲食與文化結合,便能透過味蕾品嚐到最第一手的風土民情;Afra 也如是藉由每一次的威士忌品飲體驗,記錄下不同地區、氣候、時間,如何與麥芽共舞出最美好的威士忌酒液滋味。當「蘇格登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醇雪莉版」遇見「畬室極致法式巧克力」而探尋風味之旅,也是一趟尋找這個世界語彙的過程。巧克力和威士忌一樣,蘊含著不同風土文化,具備多樣化的風味細節,所以鄭畬軒說:無論是威士忌或是巧克力,創作者都必須掌握住某種風味的骨幹,接著在心中產生一股意象,並以日積月累的探索經驗,找出可以實踐意象的媒材,透過味道去展演創作想像,讓品嚐者得以心領神會每個滋味背後的豐富巧思。來自台灣的巧克力主廚鄭畬軒,與來自蘇格蘭的首席調酒師 Maureen Robinson, 就這樣透過巧克力與威士忌的風味展演,在酒心巧克力的創作中,產生前所未有的交會。「建議先品飲一口威士忌,再吃一口巧克力。」鄭畬軒與 Afra 細細品嚐兩種舌尖逸品,當威士忌搭配巧克力品飲,自是與純飲的體驗大不相同。令兩人驚豔的是,巧克力讓威士忌 12 年熟成的波本桶風味更明顯了,帶出香草、焦糖香氣;接著酒香與巧克力慢慢融合,再彼此交融襯托出更多的水果風味,最後是很悠長的可可尾韻。風味之旅再添新篇章 —— 蘇格登「三桶新工藝」打造豐味之最品嚐完巧克力的入口即化,巧克力主廚與品牌大使 Afra 再一同舉杯,細細品飲這支「蘇格登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醇雪莉版」。兩人以敏銳的嗅覺與味覺,感受到莓果、蜂蜜、香草、櫻桃、黑棗與紅蘋果皮等多層次的豐郁氣息,在柔順芳醇的口感之中,最後還帶有些許木質香氣點綴,精彩迷人。「蘇格登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醇雪莉版」作為蘇格登首席調酒師 Maureen Robinson 的大師化身之作,反映著調酒師自身沈穩內斂的性格,以及爐火純青的勾兌技藝。Maureen Robinson 以女性纖細的嗅覺與味覺天賦、多年不曾間斷的探索,並考慮各地文化和飲食習慣,探索出人們會喜歡的威士忌風味,最後以獨創的「三桶新工藝」, 將雙桶熟成完美勾兌,再以第三道的歐洲橡木訂製雪莉桶,提昇濃厚的雪莉口感,讓每一口威士忌都完美平衡、優雅迷人。酒液入喉,巧克力主廚與品牌大使 Afra 都贊同蘇格登所言,「探索」是對完美不懈追求,超越現況發掘豐富可能;是與時間攜手探索,在不同製程與工藝間反覆嘗試,一點一滴淬湅豐富的風味層次。且讓探索之鑰致使生活靈感湧現,從而打造出「豐味之最」。看更多精彩的人物故事 —SurveyCake 劉邦彥的創業三堂課
daily-weekly
一次解決多人上網的不同情境需求——家用網路挑選攻略
無線網路已是現代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像是手機的 5G 或 4G 網路,大家也都知道要找覆蓋率高、網速快,月租費又相對划算的電信業者,那換作是家用網路,你知道怎麼挑嗎?除了考量網速跟價格以外,不同於行動裝置網路,家用網路使用方式跟裝置也更多元,這邊就提供大家選購家用網路時要考量 的 3 個要點。考量 1: 手機、平板、筆電、智能家電,全家連網裝置數一數每天下班以後,或是週末假日沒出門的時候,你家同時會有幾個人上網?同時會有幾個連網裝置呢?如果以爸爸、媽媽及兩個小孩,總共一家四口來算,每個人手中至少一台連網裝置,像是媽媽手中追劇用的平板,爸爸、姊姊工作或報告用的筆電,或是哥哥要更新軟體的手機,以及全家人共用的桌機,再加上客廳裡的連網電視、機上盒,這樣就有 8 台連網裝置,如果再加上掃地機器人、智慧喇叭或智慧燈泡等智能家電,簡單一算就超過 10 個裝置需要同時上網。光是網速快遠遠不夠,更需要考驗家用寬頻提供的無線網路分享器的同時傳輸量大小,多人、多裝置同時上網一樣流暢,對於智能家電來說,支援 Wi-Fi 6 無線分享器能讓可溝通裝置數量增加、降低不必要傳輸,電池壽命也能更加持久,是建立智慧生活不可或缺的隱形好幫手。考量 2: 想要 4K 追劇品質、玩 GAME 低延遲,你的使用需求是什麼?在家空閒的時候,想打開 YouTube、myVideo 等影音串流平台追劇、看影片,卻總是要跟家裡其他人互搶頻寬,老是 LOADING 跑個不停嗎?想要玩個網路遊戲卻總是慢半拍,手速再快也無法跨越網路延遲的阻饒而慘被同伴嫌棄嗎?多人多裝置使用以外,釐清家人使用的目的也很重要!如果家人喜歡 4K 追劇、或是玩網路遊戲的網路重度使用者,那一定要挑選能,Wi-Fi 6 能針對不同頻寬用量的服務,分類不同頻寬,減少額外負荷與延遲,有效提高網路效率,就算媽媽和弟弟同時 4K 追劇與玩網遊也一樣那麼順暢。此外,現代人總是習慣手機、平板不離身,不管是在廚房或客廳吃飯,甚至是在洗手間解決人生大事,都要把握片段空閒的時間把該追的韓劇、美劇或動畫追到最新進度,或滑滑網路解悶,如果有這些需求的話,挑選提供的家用寬頻網路服務,能提供更廣且更穩定的無線訊號,減少 Wi-Fi 訊號死角狀況,讓家中每個角落都能無線飆網。考量 3: 不只月租費別忘了無線網路環境搭建費用最後我們要考量的當然是預算問題,一般考量網路預算都會有個盲點,只看方案的連線月租費,但安裝家用網路,除了日後的使用費外,設定費和佈建整個家用寬頻無線網路環境的費用,都要一起考量進去。現在申裝家用網路時,數據機本身都會提供無線分享器功能,讓使用者申裝後就可直接上網,但是網路業者數據機提供的分享器功能可大不相同,若想使用最新的 Wi-Fi 6 與 Mesh 功能,才能保證不管是在起居室、廚房、客廳等各個角落,都能接收得到穩定的 Wi-Fi 無線訊號台灣大寬頻 1G 光纖上網 + Wi-Fi 6+Mesh 全家上網需求都搞定,不只提供高達 1G 的網路速度,Cable Modem 本身就內建 Wi-Fi 6+Mesh 無線分享功能,傳輸量大、網路延遲更低,加上免費提供一台 Mesh 子機,直接幫你在家裡快速佈建速度更快、範圍也更廣,Wi-Fi 死角更少的無線網路環境,全部也只需要月租費 999 元,是綜合裝置數量、使用目的與預算三要點的完整方案,若是有家用網路的申裝需求,不妨考慮申辦台灣大寬頻最新的光纖上網服務,一舉打造家中的無線飆網環境。☞了解更多:http://bit.ly/3cjpSSu
daily-weekly
美利率走揚 高收益債發揮長線收益力
經濟活動逐漸復甦加上市場預期通膨升溫,美國公債殖利率迄今攀升至 1.5%, 股、債等風險性資產價格隨之震盪。聯博認為,短期債券價格會受到利率走升的影響,信用債券表現優於利率敏感度較高的投資等級債券與公債。長期而言,債券評價將回歸基本面,信用債券仍可望受惠於全球經濟改善,建議投資人持續布局包含高收益債券、證券化資產與新興市場債券等具收益吸引力的信用債券,並以全球分散布局降低波動風險。聯博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策略師江常維表示,此波利率走升的主要原因為二。其一,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美國政府推出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加上解封後經濟活動仍面臨供給面吃緊的因素,推升通貨膨脹預期水準,造成美國國庫券殖利率走升。其二,美國國會再通過 1.9 兆美元的財政刺激法案,投資人樂見經濟活動強勁復甦,也成為推升利率上漲的力道之一。聯博預期今年的利率水準會呈現「階梯式」的攀升趨勢,也就是「快速走升 - 盤整階段 - 再度走升」的循環。目前聯準會似乎尚未干預利率走勢,倘若利率攀升幅度擴大,或進一步對風險性資產造成顯著影響,屆時聯準會料將採取必要政策工具,維持市場與經濟活動的穩定。面對利率與通膨走升的環境,該如何布局債券市場,成為許多投資人關注的議題。江常維進一步解釋,相較其他資產類別,債券的長期總報酬主要來自票息收益,而非單靠價格變動。因此,當短期的市場價格反應利率走升預期後,透過長期且持續的投資,可獲取隨著利率走升而變得更具吸引力的收益水準,更彰顯時間對債券投資的重要性。目前高收益債券相對於投資等級債券、公債更具有收益優勢,在經濟持續復甦的環境下,全球高收益債券仍可望有持續的表現。從歷史經驗來看,自 2007 年金融海嘯以來至 2020 年底,彭博巴克萊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在景氣落底後,上漲期間平均為 23.6 個月。且自 1999 年迄今,彭博巴克萊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有 72% 出現連續兩年的正報酬,顯示高收益債具有可參與景氣復甦時的漲勢,且兼具續航力的特性。聯博也看好新興市場的收益吸引力。截至 2021 年 2 月 28 日,摩根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多元分散指數 (高收益債) 殖利率約為 7.4%, 較彭博巴克萊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利差 4.3% 較高。此外,新興市場基本面逐漸回穩,摩根大通新興市場高收益公司債違約率逐漸改善,加上強勢美元暫緩,吸引資金持續流入新興市場資產。因此在高收益債券策略中,加入新興市場債券,將可望增添收益機會。此外,受惠於低利環境與與財政政策,房貸市場的基本面相較於 2007 年金融海嘯時期穩健。因此在高收益債券策略中,加入風險移轉證券 (CRTs) 與商用不動產貸款抵押債券 (CMBX) 等證券化資產,可望參與美國房市上漲機會。整體而言,短期市場仍有波動,但對於投資人而言,在變動的環境中,應透過長期投資累積債券息收,以全方位的高收益債券投資策略,多元分散且靈活配置各類券種,以掌握可長可久的收益機會。關於聯博資產管理公司聯博為全球知名投資管理公司之一,旗下管理全球各地客戶資產約 6830 億美元 (截至 2021 年 1 月 31 日)。聯博透過以研究為導向的平臺,提供所有客戶與全球大型機構法人同等級的強大研究資源。營業據點分佈於全世界超過 20 個國家,提出各種在地、區域與全球觀點與專業知識。聯博擁有業界數一數二的基本面與計量研究團隊,300 多名專業知識與經驗兼具的分析與投資人才,致力於發掘世界各地的投資機會。聯博亦提供完整的多元化投資策略,包括成長型和價值型股票、固定收益服務,以及複合式與資產配置策略。聯博投信獨立經營管理。聯博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110 信義路五段 7 號 81 樓及 81 樓之 1。02-87583888。本文章由「AB 聯博」提供。
daily-weekly
《100歲也能行走自如》:膝蓋疼痛是由於「微小的骨折」所引起,如何不動手術、只要改變「走路方式」就能帶走疼痛?
文:巽一郎膝蓋疼痛是由於「微小的骨折」所引起軟骨中完全沒有血管與神經,因此,當軟骨遭到破壞或減少時,我們完全不會感到疼痛。但是,當軟骨徹底磨損後,骨骼與骨骼就會直接碰撞,就像是兩個碗碰撞在一起一樣,骨骼也會應聲斷裂。由於骨骼表面的骨膜內具有微血管與神經,因此會讓我們感覺到疼痛。膝蓋之所以會感到疼痛,就是因為骨骼互相碰撞後產生的微小骨折所致。在軟骨尚未完全磨損前,就會開始產生微小骨折。當膝關節仍保有有用的軟骨時所產生的膝蓋疼痛感,大多數都是由於前述的半月板損傷引起,此時若能以適當的方式好好保養,身體依然能輕易恢復成原本的狀態。即使身體受到破壞的程度非常嚴重、已經沒辦法恢復原本的狀態,還是可以提供適當的處置。甚至是關節軟骨完全消失後,身體還是會製造出纖維軟骨來取代透明軟骨,設法減輕身體的負荷、不讓骨骼因互相碰撞而碎裂。在身體各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機制不斷發生,像是當血液流動情形變差,但不易修復損傷的部位,身體就會全部都替換成纖維組織。例如腳底這個部位,由於血流較少,身體不容易將新的組織送達腳底。腳跟與拇指等處很容易形成較硬的角質,就是因為身體將這裡變成纖維較多的組織,讓這些部位即使處於血流較少的嚴苛環境,依然能繼續使用下去。軟骨會產生磨損、減少的部位,會因為腿型及疾病而有所不同。有九成五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是屬於「O 型腿」, 這種情況下,位於「膝關節內側」的軟骨較容易受到磨損。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股骨會以偏移五到七度的角度從內側對接脛骨。換句話說,正常的膝關節有九成都是靠內側軟骨來行走。另一方面,在一百名日本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之中,只有一到兩位是屬於「X 型腿」。這種情況下,由於長期對膝關節外側施力,因此會導致「膝關節外側」的軟骨受到磨損。X 型腿在腿長的人身上比較常發生。雖然這在日本人身上較少發生,但也可能因為髖關節惡化,導致某一腿變得比較短,讓另一腿相對變得比較長,而導致 X 型腿。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最顯著的特徵,那就是膝蓋軟骨的「內側」與「外側」都全部受到破壞,引起非常嚴重的疼痛。這並不是因為體重或身上承受的重量造成軟骨磨損,而是免疫細胞破壞自己的軟骨所導致。由於免疫細胞只專注侵蝕軟骨部位,因此會呈現出上下骨骼完美吻合的狀態。類風濕性關節炎到了後期,骨骼變得彼此貼合,關節甚至呈現出固定的狀態。到了此時,疼痛感會完全消失,但關節也會變得完全無法彎曲、伸展,呈現僵化狀態。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我都會檢查患者「剩下多少軟骨、還剩下哪個部位的軟骨」, 再進一步思考治療方式。「軟骨即使只剩下一點點,也還是可以再生」— 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實,請大家一定要納入考量。膝蓋疼痛為什麼是「一陣一陣」的呢?大多數因膝蓋疼痛而就醫的患者,當我問診時都會這樣告訴我:「剛開始走路時會很痛。」「下樓梯時膝蓋很痛。」為什麼在剛開始走路及下樓梯時,膝蓋會產生疼痛感呢?疼痛的那瞬間,膝蓋關節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產生劇烈疼痛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上下相連的骨骼兩端彼此碰撞,產生小規模的「微小骨折」而引起疼痛。我們骨科醫師口中所說的「骨折」定義,可說是骨骼堅硬外殼的皮質骨,其連續性遭到破壞 (裂開或斷開) 的狀態。由於微小骨折只有骨骼表面不連續而已,髓質骨並沒有斷裂,所以依然能正常步行。不過,就如同前面的章節所述,皮質骨表面有一層骨膜,骨膜內具有痛覺神經,所以一旦受損就會造成疼痛感。當我們感到疼痛時,可能會心想:「明天得去一趟醫院才行」, 當天就待在家好好休息,不過微小骨折的症狀可能只要一個晚上就可以恢復許多。這是因為接收到疼痛感的大腦,對身體發出修復指令,在夜晚製造纖維軟骨、沉澱鈣質的成果。早上起床後,就會讓人感覺到:「咦?好像沒有昨天那麼痛了。」我們的身體就是如此辛勤地工作,真的非常優秀。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情形,最大的特色就像是這樣一陣一陣的起起伏伏。有時候在一天內就會起伏好幾次,有時候也可能會好幾個月才疼痛一次。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微小骨折發生的次數與部位不同的緣故。無論如何,病況的發展就是由損傷量 (微小骨折) 與修復量 (發炎、纖維化、鈣質沉澱) 之間的比例而定。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是一樣,是由自體免疫失調帶來的破壞量、以及自我修復量的比例,決定目前的病況。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這是一種近在身邊的疾病,甚至還有研究數據指出,「潛在七成的七十多歲女性患有退化性關節炎」。不動手術、只要改變「走路方式」就能帶走疼痛造成膝蓋劇烈疼痛的起因是「骨骼之間直接碰撞而產生微小骨折」— 若能剷除造成疼痛的這項原因,就可以揮別疼痛感。換句話說,只要能讓「骨骼之間不互相碰撞」, 就可以解決劇烈疼痛的問題。這是遠從新瀉縣過來找我診療的三名患者,親身教會我的寶貴知識。我的診間裡有打從日本全國各地前來的患者。不知道是因為地區的差異、還是只是恰巧,如果有從新瀉搭新幹線過來的患者,大部分症狀都已經到了後期。這些患者儘管骨骼之間互相碰撞,還是依然堅持步行、工作,結果不只是軟骨消失,就連脛骨的骨骼也被磨損,最後呈現骨骼缺損的狀態。像這樣從新瀉過來的患者,幾乎都是屬於超過兩百度的 O 型腿,有三位原本殷切期盼動手術的後期患者,後來也變得可以不服用止痛藥,照常下田耕作。當這三位患者的體重都回到標準值、也改變走路方式後,症狀就漸漸變輕微了。關於走路方式的部分,我會在接下來的第二章詳細說明,這裡先透露一個重點,那就是將膝蓋朝向內側走路。這個方法是我在幫她們的膝蓋拍攝 X 光片時發現的,當時我從外側把膝蓋推往內側拍攝「加壓 X 光片」。如 X 光片所示,當患者站立步行時,由於內側軟骨皆已消失,骨骼之間會互相碰撞摩擦。每當微小骨折痊癒後,骨骼就會變白、鈣化。從 X 光片上可以看出,比起股骨、脛骨及其他部位的骨骼,膝蓋內側顯得更白,這是因為微小骨折痊癒時,產生許多鈣質沉澱所引起的鈣化現象,看起來比其他部位更白、也更硬。當我把這些患者的膝蓋從外側往內側加壓時,拍攝 X 光片的結果就如下圖所示。藉由從外側往內側施力加壓,可以看出內側關節產生了隙縫,就好像骨骼之間有隔著軟骨一樣。但實際上這只是因為我從外側施力加壓,使得骨骼之間產生縫隙,一旦失去了加壓的力量,就又會回覆到像上圖一樣骨骼互相摩擦碰撞的狀態。既然如此,如果在走路時往內側加壓會變得怎麼樣呢?沒錯,這麼一來就不會引起微小骨折,劇烈疼痛也會消失。我從這個事實中獲得靈感反覆琢磨嘗試,從「走路」這個日常的身體動作中,編出了一套「消除疼痛」的方法,那就是「巽式。大腿內側走路法」。如果你問我:「改變走路方式竟然比手術更能有效消除疼痛?天底下有這麼好的事嗎?」我的答案是:「Yes!」平常的走路方式造就了我們的身體樣貌。因此,無論是 O 型腿、或是矯正 O 型腿打造筆直雙腿,都跟走路方式息息相關。這並不是教科書中載明的知識,而是臨床經驗中教會我的事實。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100 歲也能行走自如:日本權威醫師教你正確使用足腰膝蓋,不動刀、不依賴藥物就能告別疼痛》, 創意市集出版作者:巽一郎 譯者:林慧雯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在一間靠海的綜合醫院裡,有一位「不合常理」的醫師在此駐診。 他雖被譽為「手術聖手」, 卻從來不隨便為患者開刀。 今天也有許多患者大排長龍,等待這位醫師的治療,大家都是為了體驗「重新行動自如」的喜悅慕名而來...... 上天給我們的膝蓋和雙腳,其實可以使用一輩子,究竟人們是如何變得再也走不了路呢?全世界最會治療膝蓋的醫師,診療超過 10,000 人的領悟。 以不動刀為前提,從走路姿勢開始的身體正確使用法,搭配伸展體操、關節軟骨再生運動、肌肉放鬆練習,自然改善骨盆、核心、脊椎、腰腿、膝蓋、腳底引起的疼痛!認識肌肉與筋膜,持續固定做這些動作,藉由擺位及姿勢運動改善骨盆 (核心)、膝蓋、脊椎、足底引起的腰足疼痛。你不能忽略!地產地銷吃新鮮、控制飲食、減重,減輕足腰的負擔,讓自己變健康。了解身體的痛感,不依賴藥物,讓你心懷感恩使用身體一輩子。為了在百歲人生的時代中,長久維持身體健康,無病無痛地度過每一天......「膝蓋疼痛」是某些「原因」所導致的「結果」, 了解膝蓋疼痛的原因,以及膝蓋的構造及活動機制,然後正確使用你的身體。 調整不良的行走姿勢強化膝蓋功能,可以減輕疼痛,試著改變平常使用身體的方式,也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剛剛好的脊椎弧度」就是健康長壽的秘訣。 認識肌肉與筋膜,持續固定做這些動作,藉由擺位及姿勢運動改善骨盆 (核心)、膝蓋、脊椎、足底,讓你的腳與腰變有力。即使不走路也可以喚醒股四頭肌的「蜷緊腳趾練習」、養成習慣「放鬆腳趾」就不容易跌倒。 你不能忽略!地產地銷吃新鮮、減重免去膝蓋開刀、控制飲食,對於減輕足腰的負擔讓自己變健康是有實質的效益。飲食過量是一種「病」、預防胃食道逆流的「十五秒唾液原則」。 了解身體的痛感,謹慎使用止痛藥,三高患者、胃食道逆流者更應當留意用藥,身體是自己的,不依賴藥物,讓你心懷感恩使用身體一輩子。為什麼我們該多留意「感冒藥」? 不生病的秘訣就在於「良好的循環」
daily-weekly
亞洲.矽谷 x AIdea徵案成果:新創解決「香水百合價量預測」、「動態足壓影像辨識」AI模型
國發會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與工研院 AIdea 人工智慧共創平臺合作「產業出題、 AI 解題」徵案,協助台北花卉公司 (台北花市) 及阿瘦皮鞋兩家企業出題,題目分別為「香水百合價量預測」、「動態足壓影像辦識」, 前後歷經半年的徵案與解題,並邀請資料專家診斷和協助,吸引超過 700 名團隊參與。此次解題優異的新創公司包括:台灣資料科學、庭躍、羅伯斯特及索妮婭四家新創團隊。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李博榮行政長表示,執行中心持續以「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及「推動物聯網創新研發」為兩大主軸,本次徵案集結了資料科學家與輔導團隊進行訪視企業,從前期的釐清企業需求、檢視企業的數據資料,到最後定義題目與公開解題。活動對企業數位轉型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成功借外部創新能量,導入 AI 應用,以提升企業產能及附加價值。此次參與出題的台北花卉公司副董事長呂瀅瀅表示,台北花卉公司一直在尋求如何解決花卉的價量問題,擺脫過往農產品容易發生價格過高或是崩盤的情況,如過年期間花卉的需求波動高,預測非常困難。台北花卉希望能夠透過 AI 預測模型,維持花卉的價量,並且穩定造福農民。這次「香水百合價量預測」的準確度高達 7 成,也是非常不容易,之後不排除再找其它的花種進行價量預測,期待在未來能夠將此套 AI 預測導入花卉公司價量預測的標準流程。阿瘦皮鞋的「動態足壓影像辨識」, 參與解題的隊伍能充分利用電腦視覺的技術,來預測足型的最高點及最低點。在第一名的模型中,每個點的平均距離誤差只有 4 個像素,是非常好的結果。未來應用落地後,將大幅提升標註精準度,對於後續的數據應用賦予更高價值,同時也符合阿瘦皮鞋帶給客戶足下與生活美好的企業理念。工研院巨資中心副組長洪淑慎強調,企業若要推行 AI 應用,首先資料的收集是很重要的步驟,因為 AI 需要大量且正確的資料來學習,達到分析預測的結果;其次是需要企業管理的高層支持,才能由上而下地順利推動,成功率較高;最後則是跨領域的共同合作,由各個不同的領域專家與 AI 專家一起合作,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後續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與 AIdea 團隊,將安排解題優異的新創隊伍與兩家出題企業進行媒合,以落實企業注入外部創新能量,實現 AI 數位轉型的目標。國家發展委員會廣告本文章內容由「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提供。
daily-weekly
為什麼LeBron James跟Anthony Davis同時上場時,湖人隊的進攻還能這麼糟?
文:運動視界一月的第一週裡,湖人的狀態差到不能再差,三場比賽皆未能取勝。在主場迎戰熱火時,第一節僅過了一分半鐘,湖人就在 6 次的進攻裡就發生 5 次失誤,場面不忍卒睹,而整場比賽下來的團隊失誤次數超過 20 次。除了失誤之外,更頭疼的是投不進。湖人在該場比賽的命中率比平常的表現更糟,三分命中率更是低到 13.3%(30 次出手只命中 4 次)。不好看的過程導致 14 分之差落敗後,LeBron James (LBJ) 沮喪到不接受賽後媒體訪問。LeBron 在該場比賽 18 投 6 中,三分線外出手 6 次盡墨。其實他可能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湖人在過去的 10 場比賽中輸了 6 場 (1 月 20 日截稿前), 過去一個多月的低迷狀態讓團隊的戰績一路跌破五成。對於季初取得 14 勝 9 負的湖人來說,過去一個多月的表現不僅是崩盤,還呈現出跟季初截然不同的光景。季初,湖人可是相當有信心,因為上季可是打到西決才敗下陣的隊伍。一個多月前,湖人的士氣還相當高,在拉斯維加斯贏得季中錦標賽的冠軍就好像跟其他球隊宣告他們將在本季有一番作為。最讓人不解的是,過去幾年湖人可將輸球歸咎於 LBJ 或 Anthony Davis (AD) 其中一人或兩人同時因傷無法出賽。然而,本季至今,湖人的前 39 場比賽裡,兩人都有上場的比賽高達了 34 場 (87%)。跟過去四季相比,賽季進行到同個時段,本季是兩人同時上場次數最多的一季。如果保持下去,將會高於 2019-20 賽季的紀錄 (同時上場的場次比例為 72.8%), 那是這兩人一同拿下總冠軍的賽季。前三個球季,兩人一同上場的賽事所佔的場次比例分別為 37.5%、26.8%、43.9%。本季雖然兩人同時出賽的頻率高很多,但團隊進攻表現排在讓人洩氣的第 23 名,平均每百回合球權只拿下 112.1 分。每百回合的得分數據只比戰績 6 勝 31 負的巫師好一點點而已。這讓人不禁想問:為何 LBJ 和 AD 同時健康上場的情況下,進攻表現會這麼糟?截稿前,半場進攻的得分數,湖人只贏三隊,分別是拓荒者、馬刺、灰熊 (Ja Morant 的出賽次數相當少)。慘澹的長距離投射表現發現湖人的進攻問題在哪並非難事,就是投不進。全聯盟,只有本季追平史上最長連敗紀錄 (28 場) 的活塞的場均三分命中數 (10.5 顆) 輸給湖人 (10.8 顆)。即便季前補進了 Taurean Prince 和 Christian Wood, 湖人場均製造出的三分空檔次數仍排在倒數第二。除了製造的機會太少之外,空檔也很少把握住。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湖人的三分命中率只有 27%, 這是聯盟過去十年來的最低紀錄,更讓人失望的是長距離兩分的命中率低於 10%。長距離兩分命中率 7.9% 和過少的三分空檔讓湖人的進攻水準跟公牛差不多。值得注意的是,湖人的進攻籃板表現也不好 (24.7%, 聯盟倒數第三)。另外,在轉換快攻時,湖人的失誤率 (14.4%) 為聯盟第二高。誰能夠完美輔佐 LBJ 和 AD 雙星?其實湖人的問題不是都跟戰術有關。雖然湖人球員因傷缺席的場次總數只能排在聯盟中段班而已,不過缺席較多賽事的球員,像是 Gabe Vincent (33 場)、Jarred Vanderbilt (20 場)、關鍵替補八村壘 (15 場), 上場時都能帶給球隊實質的進攻幫助,也因為如此,讓人更瘋狂地想知道湖人應該派誰去跟 LBJ 和 AD 這對一直有實績的雙人組搭配。湖人前次一分險勝暴龍的比賽裡,LBJ 一人就為 AD 送出 8 次助攻。這 8 次助攻裡的其中 4 次讓 AD 直接灌籃得分。整個賽季裡,根據 Second Spectrum (運動科技數據分析公司) 的資料,本季 AD 接獲 LBJ 送出的傳球後的有效命中率為 65.1%, 這是個人的最佳紀錄。先前 AD 接獲 LBJ 送出的傳球後的有效命中率的最高紀錄為上季的 55.3%。鑒於 AD 和 LBJ 的完美配合,湖人主帥 Darvin Ham 很想找出最適合跟這兩人及主控 Austin Reaves 一起在場上的球員。身旁的隊友都是三分砍將時,LBJ 能發揮到淋漓盡致,特別是他開啟個人帶球往籃下衝的進攻模式時。不久後若看到延伸四號 Wood 得到更多的上場機會不要感到驚訝。他跟雙星同時在場的 100 多分鐘裡,湖人的每百回合球權得分可以飆到 130 分。雖然得想辦法改善進攻,不過除了找出最合適的配角球員之外,或許教練最該正視的問題是會不會帶給 39 歲的 LBJ 太大的進攻負擔?本季至今,LBJ 的第四節上場時間 (303 分鐘) 為西區第二高。雙星能同時健康出賽已經算難得的景象了,如果不好好把握,之後討論的就不是湖人是否還能像上季一樣在季後賽走遠,而是 LBJ 和 AD 還有沒有辦法一同上場了。好消息是近期的湖人似乎重新上軌道,在近六場比賽當中贏下了四場,但他們距離季後賽甚至附加賽仍有段路途需追趕,才有機會在季末回到爭冠的行列當中。本文經運動視界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健康依舊無用 湖人的進攻表現究竟怎麼了?更多運動視界的文章
daily-weekly
《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你也是越南人,你怎麼不幫助自己人?」我終於見識到通譯員跟外籍勞工爆炸式吵架
文:羅漪文破口大罵的司法通譯每次在法庭進行通譯之前,都會被法官要求朗讀一份文件:「為通譯,當據實陳述,絕無匿、飾、增、減,如有虛偽陳述,願受偽證之處罰,謹此具結。」唸完還要簽名,十分嚴肅。會有這樣的程序是因為現場只有通譯同時聽得懂司法人員和涉案人所說的話,如果通譯故意不傳達任何一小段話語,都會影響到案件的訊問或審理,所以要求通譯人員保持專業中立。另外,目前通譯人員大多由司法單位請來,酬勞也由司法單位給付。通譯若選擇偏向司法人員,勢必對於外籍涉案者不公平,但反過來,通譯人員和外籍涉案人來自同一個國家,通譯若放任感情偏向同胞,也會影響司法的公正性。總之,司法通譯的第一原則是不偏不倚,不可介入案件。不過,曾經聽教授司法通譯課程的陳允萍老師提及,有些東南亞姊妹當通譯常常因為媽媽性格而對犯案的移工同胞開罵,教訓他們做壞事,丟了國家民族的臉等。陳老師強調,這樣非常不妥。我對這些故事覺得好笑又半信半疑。中立原則的利害關係如此清楚,又怎麼會有通譯越過那條線呢?等我較頻繁進入通譯現場,終於見到了有通譯員跟外籍勞工爆炸式吵架,勞工大聲嚷嚷:「你也是越南人,你怎麼不幫助自己人?」通譯員則以同樣的聲量出言威嚇:「你不簽,我就叫他們把你抓起來。」當事人憤而不簽筆錄。承辦人員只好將兩人分開,請那位通譯員先走,再叫我過去緩和情況,解釋筆錄的意義,安撫那位在氣頭上的倔強外勞。那麼,通譯人員為什麼要罵人呢?理由有千千百百種,固然有很惡劣的案例被媒體所報導,但多數時候是通譯人員的同胞主義撈過界了,而我自己雖不會被同胞主義干擾,但後來也遇到了讓我的老師性格差點發作的案例。有一名犯了毒品防制條例的年輕外勞在南部被抓了。當地員警查出他被新北地院通緝,須將他押解北上。當時正值冬天下午,濕冷的天氣讓人懶洋洋不想出門,卻為了一個人,動用了三名年輕警察長途開車把人遞解,進入法庭的還有新北地院值勤法官、書記官、法警和通譯我,一起開了一場晚間羈押庭。因為程序延誤,我在庭外已經等候超過兩小時。當看到嫌犯時,我忍不住腹誹:「哎呀,勞師動眾。這位小哥,您會不會太麻煩呀?」開庭前,書記官把檢察官的起訴書給我看。文件記載該嫌犯販售三十五克二級毒品,冰毒 (甲基安非他命) 每克約一千元台幣,三十五克是三萬五千元,等於普通外籍看護工一個半月的薪資。我因為坐在嫌犯的旁邊,細看到他的膚色慘白,頭髮出油,四肢細瘦、雙手浮現青筋且不停顫抖,那些是吸毒的症狀吧。我心想:「一名勞工需要花多少錢才能申請來台灣打工,年輕人都來台灣了,卻還不肯努力賺錢養爹媽。即使不養爹媽,好歹把錢存起來,以後買車、買房、追妹子吧,竟然吸毒。花這麼多錢來台灣吸毒,你有沒有腦啊?」想著想著,怒氣滾滾升起,便立即深深呼吸,讓自己恢復平靜。我依法官的要求翻譯起訴書:「意圖販售毒品給印尼勞工未遂......」還沒說完,年輕的通緝犯就急急打斷:「我沒有販賣。我只是買來自己用。」法官冷靜聆聽,命書記官打字:「罪犯否認犯行,顯有羈押之必要。」嫌犯轉頭問我:「姊姊,我可以申請保外嗎?」我淡漠回答:「不行,法官不讓你保外。」離開法院以後,回想起剛剛的一切,覺得很感慨。我無法接受千辛萬苦來台灣卻吸毒的年輕人,很想拍他的頭,叫他醒一醒,但我忍住了。事實上,除了開始教書的頭幾年,我還會因跟學生進行課堂辯論而激動,後來就沒有脾氣了。曾經自己也是學生,國中時期常常看到班導師破口大罵的樣子,全班收斂半刻又跳起來鬧烘烘,老師氣極敗壞、學生頑皮搗蛋在往昔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漸漸進入了網路時代,脫離脈絡的不在場匿名公審威力無窮。許多站在講台上的老師問心無愧之餘,也要盡可能保持平和。老實說,在課堂上若遇到認真好學的學生,我是打從心底非常開心的,但對於沒有反應的學生,我終究也能抬出不痛不癢的客氣態度。在兼任司法通譯以後,我時刻自覺地注意不要踩到中立界線。我不當誰的同胞、媽媽、姊姊,更不當老師,我只是語言橋梁。然而,這名年輕人讓我生氣了,卻能怎麼辦呢?年紀輕輕隻身來到異鄉,心智不夠堅定的人就很容易誤入歧途,是不是要當爸媽的好孩子,其實需要一點點好運氣?有好運氣的孩子才不會遇到低級的誘惑吧?可能長期在大學裡教書的關係吧,我發現到自己容易對一些年輕的當事人產生一絲絲的憐惜,想到自己的學生還能幸福地在大學教室裡滑手機,而另一些年輕人則在異鄉拚搏養家糊口了。疫情終於緩和,不必每進到一個場所就必須掏手機,掃實聯制條碼,很多餐廳小吃店也撤掉了透明隔板,許多公司行號恢復舉辦尾牙。我的虎年最後一次通譯是在晚間,有兩名年輕人在尾牙宴結束後,轉去牛肉批發店打工。移民署專勤隊獲報,將兩人帶回。在緊鄰的辦公桌邊,分別為兩人進行筆錄。女生不會說中文,由我協助通譯。她聲稱只是路過牛肉店,進去買肉,老闆一時忙碌,才叫她自行拿刀切肉。她不管專勤隊員出示的證據,反覆同樣的說詞,間或望著我尋求認同。我則將視線瞥向負責筆錄的專勤隊暖男隊員桌上的日本公仔。小公仔做工精緻,據說要排隊訂製很久。因為詢問與回答總是繞圈圈,暖男有些不耐煩,突然大喝一聲:「你少再騙了,老闆怎麼可能叫你自己拿刀子切肉啦?」女生嚇哭了起來,越哭越淒慘,抽抽咽咽,淚水唏哩嘩啦流淌,中斷了筆錄。一名資深的專勤隊大哥晃過來,緩緩抽出幾張衛生紙,彎腰遞給女生。他的動作與面部表情十分誇張有喜感,我忍不住把頭偏向另一邊,用手壓住口罩上緣偷笑了,再迅速轉回來,女生還痛哭著。我猶豫了片刻,伸出一隻手來輕輕拍她的背,但也沒用。女生最擔心的是,她是剛來台不久的合法勞工,晚上偷溜出來兼差,如果被抓了,被送回越南,那就沒能賺錢還債了。我翻譯出來,專勤隊暖男因為自己的大聲而略感抱歉,才說了一句:「沒那麼嚴重!」在旁邊桌子辦公的學姊卻搶白:「你的案子要移送到勞動部。勞動部如果決定把你送回去,我們就會配合。」暖男急急阻止:「欸,學姊,你不要嚇她啦!」學姊再補一句:「本來就是這樣啊!」一人忙安慰叫她別哭,一人公事公辦地嚇人。我在中間翻譯來翻譯去,相當無奈。我望向另一張筆錄桌,他們因為我們這邊的大動靜而中斷了,同時被查獲的男生正好奇地觀望我們這邊的情況。那男生顯然十分機靈,不經意和我對上眼神後,便從周遭氛圍中判斷出情況不壞,大聲斥責女生:「哭什麼哭,好好配合人家把工作完成。」那女生就乖乖收聲了,一五一十承認非法兼差。因為兩人是合法廠工,居留證還在有效期限內,所以可以離開專勤隊。旁邊桌子的學姊已經把手頭的工作完成,恢復耐心地指引他們怎麼走路去捷運站。男生頻頻彎腰鞠躬,態度非常有禮貌:「謝謝哥哥、謝謝姊姊,我們以後不敢了。」我的家在往捷運站的方向,就順便帶他們走一段。三個人穿過夜色深深的庭院時,我對男生說:「額外打工被抓的事情,回去老實跟仲介說一聲,拜託仲介,幫你們跟老闆講好話。老闆沒事,你們就沒事。」女生落在後面打電話報平安,又哭哭啼啼起來。我難得動氣了,叫男生:「哎,你叫她別哭。哭什麼哭?煩不煩?遇到事情要冷靜處理啦,哭能解決問題嗎?」男生很配合轉頭罵:「聽到沒有,姊姊叫你別哭。姊姊在交代事情,你還打什麼電話?」女生趕緊止淚水跟上。原來兩人在老家是鄰居,來台灣後在不同的公司上班。男生工作比較久,女生才來幾個月,好不容易壯起膽子,跟著朋友在牛肉店打工兩天就被抓。想到積欠的仲介費用,想到雇主在收到勞動部的通報後會解雇他們,想到被驅逐出境,又嚎啕大哭不止,我脫口而出的那句「哭什麼哭?煩不煩?」卻讓我煩躁的心情痛快了不少。想想那些大學生,老師我多麼和顏悅色呢。看看人家,早早就要為了生活闖蕩江湖,語言不通仍要努力判斷異鄉的臉色,同時乞求自己多點好運!當夜天氣甚好,路燈灑下柔和的光暈,街道溫暖而寧靜,我告訴他們還可以搭乘末班公車。男生說:「不搭公車了,走路去捷運站。」我知道他們要慢慢散步,以平復心情,我也懶得多說話,怕彼此尷尬,便匆匆告別。過了馬路,飛快地走著,我想回家看貓咪了。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法律之前,不讓移工喪失權益與尊嚴 (台北文學獎年金首獎)》, 寶瓶文化出版作者:羅漪文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司法通譯,是不可被撼動的基本人權。一個家族經歷過戰爭、偷渡、黑戶口的司法通譯,對涉案移工的最深情理解與聆聽。擔任司法通譯的羅漪文,不但傾聽涉案移工訴說心事,更給予暖意與善意。 在移工最脆弱的時候,拉他們一把,是她心底的渴盼。每一次的司法通譯,常常是某一位在台灣的異鄉人正在受苦。司法通譯・羅漪文讓涉案移工覺得「不再沒人聽懂我說的話」, 也讓移工卸下憂懼、脆弱、惶惑與孤絶。警察說:「失聯移工打黑工,摔下來了,現場沒有人知道他是誰。我們只有指紋和臉部識別系統,但摔下來的時候,有時連臉和指紋都沒有了。」逃跑的越南看護大姊,拜託我幫忙打電話,告訴朋友她被抓的消息。我猶豫後幫她忙,而她在筆錄簽名、按指紋、解手銬後猛然爆哭...... 疑似失聯移工的男人,右手食指被包紮成白饅頭,雙手左右被銬,打破不介入原則,我問專勤隊員:「有必要銬兩隻手嗎?」我拉過藥袋,用越文寫下吃藥的時間與次數,對他交代藥袋上的註記。出生於越南西貢的羅漪文,13 歲隨父母定居台北。身為華裔,她的家族經歷戰爭、逃難、偷渡、黑戶口、打零工,因此當她成為司法通譯,移工們的非法工作、非法入境、逾期居留,那些為台灣法律所不容許,在她的目光下,卻多了份理解。除了同理那些想賺錢、想翻身的欲望與脆弱,她也帶我們看見移工在失聯背後的苦衷及委屈;移工搏命逃跑,往往是因背負巨額的仲介費用和老家嗷嗷待哺的人口,而當失聯移工數字攀升,甚至在 2023 年超過 8.3 萬人時,是否台灣的法規存在環環相扣的結構性問題?通譯的每一字、每一句翻譯都攸關涉案移工的權益,但卻長期被漠視,因此哪怕費用極其微薄,羅漪文仍全力以赴。書寫的另一脈伏流,是當她對涉案移工伸出雙手,她也深情撫摸坑疤往事,那些在血液裡流淌的蹇澀的移民歷程,以及潛藏內心多年的怔忡和創傷。據勞動部統計,至 2023 年 10 月止,在台移工達 75 萬多人,但失聯移工超過 8.3 萬人,且逐年攀升,而當新聞標題是「非法外勞」, 常讓人以為移工殺人、放火,或搶銀行,但其實他們大多數只是想要換合適的工作,多加班,多存點錢寄回老家而已。如此卑微,卻如此不可得。
daily-weekly
一圖看懂 Intel 十年磨一線,Thunderbolt 進化超方便
今年 2 月,Intel 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慶生會,主角是剛滿 10 歲的 Thunderbolt。這 10 年來,Thunderbolt 不斷改良進化,讓傳輸速度越來越快,功能也更加強大。我們近期才在「驚奇進化之旅:Thunderbolt 4 不斷跨界融合解決所有傳輸需求」這篇文章中說明 Thunderbolt 之父 Jason Ziller 如何在一次次技術更新中,解決使用外接裝置時遇到的需求,這次就讓我們進一步帶大家了解最新的 Thunderbolt 4 有什麼方便的功能。Thunderbolt 4 一線搞定 Thunderbolt 4 繼承 Thunderbolt 3 的規格與特色,採用沒有方向性的 Type-C 端子,連接線的正反面都能插入,並且支援資料、畫面、雙向電力傳輸。只要靠一條線就可以滿足筆電的多種使用需求,使用上非常方便。首先 Thunderbolt 4 跟 USB 一樣可以作為雙向資料傳輸的介面,整體傳輸頻寬高達 40Gbps, 不但能夠支援 PCI Express 3.0 x4 傳輸規範,也能夠相容 USB 裝置,簡單來說,就是可以用來連接各種鍵盤、滑鼠、外接硬碟等周邊裝置。至於影音傳輸方面,Thunderbolt 4 可以同時輸出兩個 4K 解析度畫面,或是一個 5K 解析度畫面,讓筆電連接兩個外接螢幕;另外由於 Thunderbolt 4 的傳輸速度很快,所以也很適合搭配外接硬碟或是固態硬碟,帶來與內接硬碟相近的效能表現。對於創作者來說,很適合把筆電當作工作站,出外拍攝影音素材時,可以帶著筆電到處跑,回到辦公室可以馬上連接各種周邊裝置,瞬間提升工作生產力。Thunderbolt 4 還有個很特殊的功能,就是它能夠雙向傳輸電力,Thunderbolt 4 可以像 USB 一樣為各種周邊裝置提供電力,就像我們在使用外接硬碟的時候,不需要額外連接電源。 另一方面 Thunderbolt 4 也可以反過來幫電腦充電,在透過 Thunderbolt 4 連接其他裝置的時候,同時為電池補充電力,讓你隨時需要帶走筆電時,都能確保滿滿續航力。筆電一秒變桌機說了這麼多 Thunderbolt 4 的特色,不如也看看 Thunderbolt 4 的實際應用案例吧。Thunderbolt 4 在影音輸出的情況,可以透過單一條傳輸線輸出兩組 4K 畫面,使用者只需準備對應的轉接器,就能輕鬆為筆電擴充兩個外接螢幕,擴大工作區域,帶來更大的生產力。Thunderbolt 4 除了螢幕之外,也能用來連接外接硬碟或磁碟陣列等各種外接裝置,而且傳輸速度之高,十秒鐘就能傳完一小時 4K 超高畫質影片,對於專業的影音創作者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特色。在影片後段我們可以看到 Thunderbolt 4 擴充底座的介紹,完全發揮了 Thunderbolt 4 的各項特點。過去我們想把筆電當成桌機使用,需要接上充電器、螢幕、鍵盤、滑鼠等裝置,若要增加額外儲存空間,還要再準備一顆外接硬碟。如同一圖看懂下方呈現的畫面,每次回到辦公室的位置上,要重複在筆電上插入至少 5 條線,連接手續較麻煩,在使用 Thunderbolt 4 擴充底座的情況下,使用者只需要將這些周邊設備事先接到擴充底座,帶著筆電回到座位時,僅使用一條 Thunderbolt 4 傳輸線連接筆電和擴充底座,一秒鐘就能完成連接手續,不但能使用所有外接裝置與螢幕,還能同時幫筆電充電,大大降低連接手續的複雜度。另外,如一圖看懂中上方所呈現的畫面,Thunderbolt 4 還有另一個特殊功能 ——「菊花鏈」的連接模式,可以像接龍一樣,不需要依賴集線器就能連接多個裝置。 舉例來說,Thunderbolt 螢幕上面可能會有兩組 Thunderbolt 端子,其中一組是連接至電腦的上行端子,另一個就是延伸連接其他裝置的下行端子,我們可以直接串接外接硬碟,這樣電腦就能同時使用螢幕與硬碟。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對 Thunderbolt 4 躍躍欲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電腦支援 Thunderbolt 4,Intel 也針對採用第 11 代 Core 處理器的筆電,推出 Evo 平台認證,除了對筆電的重量、電池續航力、效能表現、反應速度有所要求之外,也把 Thunderbolt 4 列為必要條件。消費者在採購筆電的時候,只要認明機身上的 Evo 標章,不但能夠確保筆電有出色的效能與輕便、長效使用等特色,還能分辨筆電一定具有 Thunderbolt 4 功能,馬上就可體驗 Thunderbolt 4 的方便性。
daily-weekly
《刻意學,一年頂十年》:求職該不該以興趣作為方向?可以透過三個問題來澄清
文:孫瑞希為什麼我的興趣不能當飯吃?我整理了一下去年的一對一生涯諮詢個案,發現有不少來訪者在年後求職時都會有這樣的心態:目前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但是做了一些年頭,積累了不少經驗,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知道能不能將興趣愛好發展成職業方向?很多人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堅持去做你喜歡的事吧!但也有另外一個聲音時時刻刻在提醒他們:現在的工作挺好,起碼賺錢養家沒問題,貿然放棄有什麼好?萬一失敗了呢?在兩難中,他們搖擺不定。那麼,該不該根據興趣愛好來找工作呢?不要讓興趣,左右了你的職業選擇興趣愛好和職業有非常大的區別,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興趣都能發展成為職業方向。我有兩個來訪者小 A 和小 B, 他們都有本職工作,但同時又都愛好寫作。他們是某個寫作訓練營的同期學伴。小 A 業餘時間在各大自媒體平臺上寫作,他很懂得讀者的需求,會根據讀者的需求反推自己應該輸出什麼樣的內容,所以經常寫出閱讀量不錯的爆文。後來,小 A 辭掉原來的會計工作,寫作技能調整了職業方向,找到一個不錯的新媒體編輯職位。小 B 也會在業餘時間寫點東西,但不夠持續,而且輸出的內容都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寫的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悟。儘管他也有一些讀者,但他並沒有靠寫作創造商業價值。可以說,小 A 有一個寫作愛好,而且還把它變成了一個不錯的職業。而小 B, 也有一個寫作愛好,但僅僅是個愛好而已。這也印證興趣愛好和職業的第一個不同之處:本質不同。興趣愛好和職業最根本的區別在於,興趣愛好的本質是自娛自樂,而職業的本質是交換。職業是參與社會分工,利用自身的技能專長,為社會創造價值,獲取合理報酬,作為物質生活來源,並滿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能否獲取合理的報酬,取決於你能否為社會創造價值,所以職業的本質是交換,是你在服務社會過程中的交換。而興趣愛好的服務對象是自己,與社會需不需要沒有關係,你自己喜歡就好。如果沒有把興趣愛好打磨成一項基本的職業技能參與社會分工,那就不太適合以此作為求職方向。興趣愛好和職業的另一個區別就是,它們承擔的責任不同。工作賺錢,維持著我們物質生活的運轉。也就是說,職業要承擔著生存壓力。而興趣愛好就很簡單,它不一定能給你帶來收益,甚至很多時候你還要倒貼錢,比如,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旅行,旅行就是一個燒錢的興趣愛好,除非你成為靠旅行謀生的職業旅行家。所以,如果你想把興趣愛好作為求職方向,那就需要考慮,這個興趣愛好有沒有給你創造收益,它給你創造的收益能扛起你的生存壓力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說明,它還不適合作為職業方向來探索,起碼當下不適合。當然,如果你的家境優渥,不需要考慮生存問題,那就另當別論了。什麼樣的興趣,才能發展成職業到底興趣愛好達到什麼程度才能發展成職業呢?新精英生涯創始人古典老師曾經提出過,當你把「消費型愛好」變成「生產型愛好」時,這個愛好才有可能發展成職業。簡單來說就是,消費型愛好以消費有價值的事情為基礎,生產型愛好則是以產出價值為基礎。我有個來訪者,特別喜歡旅行,她目前是一家補習班的老師。她希望能夠將旅行這個興趣愛好發展成職業方向。我問她有沒有透過旅行賺到過錢,她說沒有。她說雖然旅行花了不少錢,但是自己很享受、很舒服、樂在其中。你看,這其實就是消費型愛好。如果她能夠為某些專欄寫旅遊攻略,從而獲取稿費,那這種愛好就是生產型愛好。當然,旅行變現的方式不只一種。所以,求職之路,如果你總是放不下自己的興趣愛好,你可以先判斷一下你的興趣愛好到底屬於哪種類型。如果是消費型愛好,你可以琢磨一下它的商業模式,把它變成生產型愛好。另外,更需要關注的是,它產生的價值是否可持續。興趣和職業,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兩全在某些情況下,興趣愛好和職業是可以兩全的。比如,年輕時努力工作賺錢,財務自由後不為錢工作,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一類人,非常務實,他們有一個為之癡迷的興趣愛好,但是當興趣愛好不能產出價值時,他們便會選擇一個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去做,並且把工作做得很好,兌現足夠多的財富,財務自由後再去追逐自己熱愛的事情。這時候,興趣愛好和職業兼得,達成兩全。而有些人的愛好,一開始就是生產型的愛好,只是在職業發展初期,這種興趣愛好的價值並不明顯。所以他們耐心的打磨這個愛好,慢慢的,這個愛好就越來越值錢。我認識一個做高級成衣的女老闆,她年輕時非常喜歡時裝設計,但是自己沒有本錢開店,所以一開始是幫別人做服裝設計,慢慢的,手藝打磨得越來越精,之後就開始自己做高級成衣。後來她開了好幾家高級成衣訂製服裝店,生意做得很不錯。生產型愛好的長久打磨,也會讓興趣愛好和職業得以兩全。很多人在求職時喜歡強調個人的興趣高於一切。在他們看來,只有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才能達到人生目標。實際上,他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我的興趣是真愛嗎?所以,求職時要不要把興趣愛好作為職業方向,你可以透過以下三個問題來澄清:這個愛好是消費型愛好還是生產型愛好?我能否能作為專業選手參與職業競爭?把這個愛好變成職業以後,能不能養活自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每個人都期待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但前提是我們對現實要有清醒的認知。只有深度剖析自己,打磨技能專長,才能幫助我們做好職業選擇。相關書摘 ▶《刻意學,一年頂十年》: 把焦點放在小步驟上,你的堅持會有更高的成功機率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刻意學,一年頂十年:喜歡的事和賺錢的事如何兩全?職場贏家從不優先考慮興趣,他們怎麼學、怎麼正確選擇?》, 大是文化出版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作者:孫瑞希這是一本寫給正在找工作、想換工作、懷疑自己該不該繼續做這工作的人的人生解答書。作者孫瑞希,美國諮詢師認證委員會 (NBCC) 認證的生涯諮詢師,14 年職場歷練、5 年生涯諮詢實戰經驗,她要用上千例案例經驗告訴你:職場贏家是怎麼「刻意學」, 而能一年頂十年,毋須投對胎、抱對大腿。
daily-weekly
看見立體發光的他們:樂團主唱 Jaya、淨灘發起人 Maya、服裝設計師 Mark,移工之外的夢與生命
為了策劃 One-Forty 的 2021 年度倡議活動「四十分之一的時刻」, 我們重新回顧搖滾樂團 Uni Band 主唱 Jaya、淨灘團體 Universal Volunteer 的創辦人 Maya, 以及服裝設計師 Mark 的人生故事與發光時刻,希望看見他們在移工身份之外,更完整而立體的個性與生活。為了出席一場活動,出發兩個禮拜前,Jaya 先向工廠老闆請了假。工廠人手少,像他這樣的印尼移工,平常沒有固定排休的日子。有時候週末練團,請好假的早上,他要先安頓好宿舍內的事務,到下午才能匆忙外出。雖然工作繁忙,不過他說,老闆對員工好,也需要 Jaya 管理宿舍。從 2010 年到現在,這已經是他來到台灣的第 11 年,而他在工廠組起的移工搖滾樂團 Uni Band, 不知不覺也邁進了第十年。來台灣之前,Jaya 是在音樂跟表演裡長大的孩子。家人經常唱歌、玩不同樂器;Jaya 說,儘管小時候唱歌不好聽,媽媽還是很鼓勵他多練習、帶他去看演出,讓他建立站上台的勇氣。國三那年,他開始跟朋友組樂團、參加比賽,直到後來結婚生子,他才慢慢將音樂的夢放下。然而小時候的音樂教養,一直留在他心底。2008 年前後,世界金融海嘯波及印尼經濟。Jaya 來到台灣工作,賺到的錢寄給小孩、父母與岳父母,多的錢就捐出去。隔著遙遠的海,他經常想家。他說唱歌對移工來說,是一種抽離的方式,讓他們不要一直為思念所苦。後來,工廠工作無聊苦悶,他開始藉由自己的興趣娛樂工廠的同事們。團名 Uni Band 一方面是工廠的名字,也結合了 Jaya 一直以來的關懷:Unity (團結),「You、你」的諧音:「I’m coming for you! 我們一起來高興。」Jaya 爽朗笑著向我們解釋。從最開始在公司尾牙、小型場合表演,現在 Uni Band 已經多次登上千人舞台。Jaya 說,樂團能有這樣的成就,並非來自他、也並非來自團員,而是觀眾願意看他們的表演。他的表演,似乎總是為了觀眾。採訪前一天,他跟團員在錄音室待到早上五點,錄製一首為了開齋節所寫的歌。他說這首歌,是獻給在台灣工作的移工們:「我們要留在台灣,沒辦法回去看家人。藉由這首歌,我希望鼓勵大家,不要一直想著這件事情,可以一起在台灣開心度過開齋節。」4 月 4 號的混 (Mix) 音樂節上,他除了演唱自創的印尼歌曲,也唱伍佰〈愛情限時批〉、五月天〈溫柔〉。「因為在台灣很紅,希望台灣觀眾會喜歡。」我問他有沒有最喜歡的一首歌?他想了想,說沒有。「喜歡的很多,講不出一首。但真的要說的話,應該會選愛情相關的。」他將粗厚生繭的手掌,放在胸口:「因為愛情跟心有關。生活就是心呀。」生活是禮物,有什麼就做什麼。飄洋離鄉的工作歲月,他時常這樣提醒自己。他感恩迎接生活中的一切。面向未來,Jaya 說他有一個很大的、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我希望可以一直對別人很好、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笑稱自己不喜歡麻煩別人、但別人可以多麻煩他,Jaya 為了家人來到台灣、為了同事組起樂團、為了觀眾表演⋯⋯, 現在的他,或許其實早已活在自己的夢想裡。每個月至少有一天,Maya 在禮拜日早上 8 點出門,跟朋友們開車到北海岸的某片海灘。她們戴上麻布手套,撿起大大小小的垃圾,用刀子割開岩石縫隙間的漁網。接近中午時,幾個人將一袋袋巨大垃圾袋堆成一座小山,等待清潔隊前來運走。結束之後,她們在辛苦工作一早的乾淨海邊野餐,討論著下個月的淨灘地點。一個月裡的其他時間,Maya 是汐止某間工廠的員工。五年前,她為了讓兒子有更好的生活資源,隻身來到台灣。第一次在工廠工作、第一次跟其他同事住在宿舍,她無暇感到害怕,只是擔心無法適應:「我不會中文,剛進工廠的時候分不清楚數字 4 跟 10, 常常工作會出錯。」然而,也是在這片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她開始一個人去爬山。從接近汐止工廠的新山夢湖、大尖山,後來甚至在網路上找到其他印尼山友,一起爬上玉山、嘉明湖、雪山、大霸尖山⋯⋯。她驕傲地告訴我們,有一次她帶著 16 個人,登上了自己從來沒爬過的加羅湖。登山的時候,她會隨手撿走留在山上的垃圾。後來她透過爬山的社群,建立了移工志工組織 Universal Volunteer, 定期舉辦淨灘活動。組織的 Logo 是一個地球,被許多隻不同膚色的手支撐著:「我們希望每個樂意協助 (volunteerting) 的人,都能加入我們,不論你是什麼種族。」我想到第一次見到 Maya, 是 Universal Volunteer 跟 One-Forty 首度合作淨灘。當天 Maya 在淨灘前被請到大家面前致詞,緊張地抓著翻譯的手,每回答一題就急著想下台。然而最後下台前,她又急著招手,要 Universal Volunteer 的其他成員上台。看著羞怯的 Maya, 難以想像她是那個帶領 16 個人登上大山的人。不喜歡被注視,Maya 只是將垃圾一片片撿起,默默走很長一段路。我們好奇地詢問:跟許多台灣人一起淨灘,Maya 有沒有什麼感想?「很開心,有越來越多台灣人願意一起關注環保、一起淨灘。」她講著講著,突然有些哽咽:「地球是我們居住的地方。上天給我們這個地方,我們要把地球留給下一代。」我遞衛生紙給她,她不忘唸一句:不要給她那麼多、一張就夠了。擦完眼角,猶豫著乾淨的紙要收在哪。從以前到現在,到過台灣各處的海邊淨灘,Maya 的計畫慢慢踏上離島:小琉球、澎湖⋯⋯「聽說澎湖有些地方的海灘很髒,希望之後可以申請到那邊淨灘。」保護地球的路上,她還在不停前行,反而兒子有時候擔心她年紀漸大、從事戶外活動時要更注意健康。但訪問當天,聽著她說:「不斷學習,因為生命總是持續在教導我們。」眼前的 Maya, 看起來還是熱情而單純地像一個女孩。網路上,各個時期 Mark 的頭髮顏色各不相同,藍色、金色、黃綠色⋯⋯快速瀏覽過去,彷彿他披戴了一座彩虹在頭上,多元繽紛,燦爛綻放。YouTube 上有一支他的 drag queen 變裝影片。快轉的畫面裡,我們看他熟練地蓋掉眉毛、描上新的,刷上一層層眼影粉底,最後戴上一頂淡粉色長假髮,在鏡頭前擺弄身姿。一般人不會想像到,這樣一個美麗而大膽的存在,其實是台灣某間工廠裡的菲律賓移工。幾年前,Mark 也曾經是那個坐在螢幕前、看著 YouTube 的彩妝教學,慢慢學會化妝的人。那時候他來台灣不久,在一間鞋廠工作。某一次被化學藥劑濺傷臉部。在那個工作不熟悉、遭逢變故的當下,Mark 一度渴望回到菲律賓。在菲律賓,他高中主修視覺設計,畢業時經歷父親過世,迫使他放棄求學、成為家中的經濟來源。然而打零工的工資無法負擔家計,他很快地做了決定,向身邊的人借到仲介費,申請來台灣工作。臉部受傷、思念家鄉的脆弱時刻,他想到還沒還完的仲介費,想到需要他賺錢的一家人,還是堅強地選擇留下。下班時間,他點開 YouTube 的美妝教學,將臉上的疤痕一塊塊蓋上。扛著一家人經濟負擔的同時,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當一個藝術家的夢。2015 年,一個菲律賓朋友要參加一場選美比賽,邀請 Mark 幫他製作一件禮服。起初 Mark 擔心自己太久沒拿起畫筆,然而高中時期學藝術、畫草圖找材料的記憶慢慢甦醒,他決定接下這份任務。最後,他一共幫了四個人設計禮服,在比賽中拿下「National Costume in Male category」與「Overall best in national costume」獎項。在那之後,他更積極投入服裝設計,經常在下班後帶著工廠廢棄的材料回到宿舍,把垃圾重新妝點成華服。如今,他的作品已經累積到上百件。每當身邊有朋友參加走秀比賽,他都要到現場打理服裝,也用自己剛來台灣時學會的化妝技術,包辦參賽者的妝髮造型。工廠休假的週末,Mark 四處奔波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城市之間,只為了讓每一個在工作崗位上辛苦輸出勞力的移工,可以在某一個瞬間散發美麗光芒。透過自己的雙手,讓每一個人變得自信而驕傲,對 Mark 而言是最美麗的事。一件件禮服、一張張妝容,從菲律賓到台灣,藝術家的夢想一路走來,雖然坎坷帶疤,卻也讓他摸索妝點出最獨特的生命。2015 年,Jaya 第一次收到台灣單位的演出邀請、Uni Band 開始被台灣人看見;2015 年,Maya 來到台灣;2015 年,Mark 在台灣設計了第一套禮服。2015 年,也是 One-Forty 創立的第一年。一起前進到第六年,我們透過「四十分之一的時刻」年度倡議活動,再度交會在一起。透過四場系列倡議活動,One-Forty 期待能串連東南亞移工與台灣人,看見彼此努力實踐夢想的光芒。4 月 4 號「混 (Mix) 音樂節」上,Jaya 的 Uni Band 將與台灣創作歌手舒米恩、獨立樂團美秀集團共同演出,融合印尼語、阿美族語、閩南語、華語等多元聲音;Mark 也將帶領模特兒穿上他的設計禮服,登上舞台時尚走秀。一場音樂盛會,「混」入不同的藝術呈現形式、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語言,希望「混」出更多元包容的台灣社會;音樂節與兒童節交集,邀請大人帶上小孩一同玩耍,讓大眾體驗別具教育意義的文化音樂節。4 月底的「閱讀甜點派對」邀請移工作家 Umy 與「河床工作室」的法式甜點師黃偈一同做甜點、聊文學。Umy 將在派對上製作印尼特色甜點,與黃偈的法式甜點展開文化對話;曾經出版多本小說與詩集的她,也將在現場以甜點入詩,創意揮灑並結合不同的感官與創作形式,讓台灣人聽見移工們離鄉工作的抒情生命旅程。5 月 16 號 One-Forty 將延續過往慣例,在每年度「穆斯林開齋節」來到台北車站大廳,與印尼移工們一同度過穆斯林文化的重要時刻。這一天,印尼移工將在台北車站同聚、拜年,台灣人可以自由免費來與印尼人互動、交流,尊重體驗移工文化的同時,也能對他們的人生故事有更多認識了解。6 月中《1/40” 立體攝影展》將展出〈移工之聲〉(Voice of Migrant) 全台灣移工攝影比賽的徵件作品。藉由徵件活動,One-Forty 希望從移工的鏡頭,重新認識他們,也認識他們所看到的台灣。今年我們徵集了全台各地超過 1500 位移工的攝影作品,將在台北車站大廳展出得獎作品。透過呈現移工本人的視角與聲音,讓台灣人臨場感受到移工的經驗與心境。移工的眾聲喧嘩,使我們看見台灣移工更立體的圖像。他們不再只是陌生的勞動力,而是台灣土地上,與我們一同生活、做夢的人們。從 Jaya、Maya、Mark, 到每一位移工朋友,都持續在他們的四十分之一時刻裡,追逐自己的夢。他們的夢裡不只有自己,更有家人、有愛人、有台灣人,甚至整個地球上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故事,點亮他人的同時,他們默默成為眾人眼中,熠熠閃耀的發光體。我們想邀請你參加「四十分之一的時刻」, 從不同的生命中得到力量,找到屬於你的發光時刻。 One-Forty 是一個關注東南亞移工議題的新創非營利組織。我們致力於培力東南亞移工,讓移工更清楚了解未來目標,並給予實現目標的技能與能力訓練。希望他們回到家鄉後,能為家人、下一代,乃至社區創造更好的生活。此外,One-Forty 也籌劃各式文化交流活動,建立友善的場域,讓台灣人與東南亞移工有機會接觸、交流,進而包容與同理。
daily-weekly
深化經營財管客戶,凱基銀推臺幣高利定存、傳遞資產傳承心法
美國反映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自 2020 年 3 月起連續性的降息 6 碼,正式步入零利率時代,而台灣央行也決議降息 1 碼,銀行臺幣存款利率因此降至 0.8% 上下。隨著「零利率時代」來臨,如何理財、守護財富並擴大定存優勢,成了重要課題。凱基銀行祭 2 大優惠教戰,除了新戶可享限時臺幣高利定存 1% 優惠之外,邀客戶推薦親友加入財富管理會員,推薦人及被推薦新戶也可共享臺幣高利定存 1% 優惠、推薦人還有機會獲得最高 12,000 元百貨禮券。此外,凱基銀行觀察到高資產客戶的家族財富傳承與稅務管理需求,特別舉辦「啟動傳承稅務講座」, 協助高資產客戶及其家人及早規劃稅務管理與資產傳承。打破零利率時代,凱基銀推臺幣定存 1% 高利加碼,再送萬元百貨禮券凱基銀行長期耕耘財富管理客群有成,只要個人來往資產總額達 100 萬元,即可申請財管個人會員、家庭來往總資產達 300 萬元則可加入家庭會員。此外,凱基銀行於去年擴大家庭會員關照範圍,由原先的配偶、子女延伸至父母、岳父母、公婆及保險受益人都可共享會員權益,是業界關照範圍最廣的家庭會員制度之一,同時透過舉辦各式具人文溫度的活動,拉近與會員的距離。今年凱基銀行把親友推薦方案「財富管理 相薦有禮」活動好康放得更大,以限時臺幣 1% 高利定存與最高 12,000 元百貨禮券兩大優惠,讓客戶邀親友一起在零利率時代讓財富穩定增值。即日起至 110 年 4 月 30 日止,凱基銀行客戶只要推薦親友在凱基銀行開立全新存款戶,且臺幣新資金 100 萬元以上,推薦人與被推薦新戶皆可享 12 個月期年利率 1% 的高利加碼定存。依據被推薦人申辦的會員方案等級,推薦人還可參加「財富管理 相薦有禮」親友推薦活動,最高可獲得 12,000 元百貨禮券。同時,臺幣高利 1% 定存限時優惠活動更延伸擴大至所有凱基銀行新客戶,只要新開立凱基帳戶且臺幣新資金達 100 萬以上,皆有機會可辦理。不僅如此,個人資產往來總額達 1,000 萬元或家庭總資產達 2,000 萬元,可申辦專屬「尊富無限卡」, 刷卡金回饋最高享 1.5% 無上限,另有機場接送、貴賓室、市區內免費停車以及旅遊平安險等專屬權益。立即瞭解:「財富管理 相薦有禮」活動 (凱基銀行高利定存專案設有總限額,額滿將視市場狀況調整 / 終止優惠定存專案內容) 啟動傳承稅務講座,解決高資產客戶「家族財富傳承」所面臨的痛點凱基銀行更觀察到,「家族財富傳承」是目前台灣高資產客群普遍面臨的問題。為解決客戶痛點,去年舉辦「啟動傳承稅務講座」, 邀請專業會計師帶領高資產客戶洞悉稅務管理心法,避免財富因缺乏妥適的稅務規劃而有額外的稅務負擔,進而守護財富並傳承延續。凱基銀行提醒,妥善運用各項工具兼顧資產傳承,把財富留給下一代,才能全面照顧好自己及家人。針對高資產客群的資產傳承建議可依循三大方向:1. 善用贈與稅 220 萬免稅額:一般民眾或多或少都聽過,每人每年贈與額度是 220 萬內免稅,透過父母雙方同時贈與每年便有 440 萬額度,若及早開始分年贈與,時間拉長可以累積一筆資金。此外,不少人忽略子女婚嫁當年度,除了 220 萬之外,每人還可多出 100 萬的婚嫁贈與額度,也應善用。2. 善選資產傳承工具:贈與不同類別的資產,在贈與稅上認定的贈與金額有所不同,高資產客戶可依據傳承需求進行評估;例如直接贈與不動產比起直接贈與現金通常較有節稅空間,但需要留意房地合一稅上的影響,避免因小失大;或者,高資產客群若持有高額上市櫃股票,不妨趁股價處於低檔贈與下一代。3. 透過保險預作傳承規劃:除照顧家庭的功能之外,由於身故理賠採現金給付,若保單未涉及實質課稅的情形之下,指定受益人可免納入遺產課稅 (遺贈稅法第 16 條第 9 項、保險法第 112 條), 同時具備資產保全、稅負減免等功能。最後提醒,高資產人士資產傳承的過程,也應留意其他法律相關規定,避免傳承目的落空,例如:生前預立遺囑將遺產獨留給最鍾愛的子女,卻忽略民法針對繼承人特留分 (法律保障繼承人最低的繼承比例) 的規定,徒增後代子孫對簿公堂的遺憾。立即瞭解:凱基銀行財富管理
daily-weekly
新秀主廚傅昭蓉的自我淬鍊之旅:唯有慢工藝,才能將廚藝生涯釀成一杯美好的威士忌
擁有「廚藝界甜心」、「料理界陳意涵」等稱號的傅昭蓉,儘管有著與生俱來的料理天賦,也不止步學習與探索。今年才正要滿 30 歲的她,自就讀開平餐飲學校開始,如今已累積 10 年以上的料理經驗;對她而言,料理就像場沒有終點的自我挑戰,誠如她曾說的一句話:今天我們帶上蘇格蘭威士忌酒界傳奇桶藝大師 Maureen Robinson 的突破之作 —— 蘇格登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醇雪莉版,與傅昭蓉一同回顧她的料理之路,也看見她與 Maureen Robinson 的相似性格軌跡,一窺這兩位不凡女性如何在料理 / 威士忌領域上創造精彩豐味。沉醉探索、發揮天賦:勇闖料理界的一顆新星其實真正開始做菜,已經是高中踏進開平餐飲學校之後的事了。國中就讀私立學校的傅昭蓉,因為受不了繁重的學業壓力,因此下定決心轉換跑道、為自己覓得一技之長。在多數同儕仍對未來迷惘之際,她已經很有意識地為自己鋪設職涯道路,前往開平餐飲學校就讀;踏進餐飲學校那一刻,傅昭蓉明白,成為一名廚師,才是自我實現的最佳方式。帶著些許的叛逆、與更多的滿腹野心及料理熱情,不管家人叫她去讀幼保科或學烘焙,傅昭蓉執意選擇製作過程較為繁複的西餐課程。很快的,她的料理天賦被看見,備受肯定之際,她也不因此自滿或止步。上大學後,傅昭蓉仍自我砥礪,敦促自己每年參加一次大型料理賽事。有一年,她一邊在亞都麗緻餐廳擔任三廚,一邊準備參加「世界年輕廚師精英賽」, 在工作與準備比賽的雙重壓力下,考驗著她的體能與意志力,卻從不減她對料理的探索熱情。傅昭蓉參加的世界年輕廚師精英賽,又叫作「黑盒子」比賽。比賽開始後選手們才會知道當天的食材清單有哪些,且必須在時間之內完成三道指定食材料理。利用下班後時間練習廚藝,傅昭蓉壓力最大的期間每天僅以兩杯手搖飲料果腹和紓壓,不過也因為她的堅持不輟,她不僅成為世界年輕廚師精英賽第一位亞洲獲獎選手,也為往後的廚藝生涯奠下紮實基礎,並交出愈來愈多亮眼的比賽成績。啜飲一口蘇格登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醇雪莉版,傅昭蓉說威士忌也時常是她靈感的來源,無論是入菜或製成醬汁,都能賦予一道料理不一樣的靈魂。以好奇心與熱情不斷探索極致、在不同食材與廚藝間尋找最豐富的可能,就像蘇格登首席調酒師 Maureen Robinson, 開啟威士忌生涯後花了 9 年的時間鍛鍊嗅覺與味覺,而後成為蘇格蘭威士忌酒界女性調酒師第一人。豐富源自於不斷的探索:創辦法式餐廳「STARIAIRE 實習生」無論外界對她貼上什麼標籤,傅昭蓉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淬鍊技藝,積極為自己設下目標,並專注實踐。在許多人對她刮目相看之際,傅昭蓉旋即又為料理之路開拓下一段里程碑。2018 年,她卸下亞都麗緻「巴黎廳 1930」副主廚身份,與男友共同擔任台北東區「STARIAIRE 實習生」法餐主廚,熱鬧經營兩個年頭後,2020 年 5 月因疫情影響暫劃休止符。不過這段創業經歷,卻也讓她得以伸展廚房之外的野心,急速累積更多餐廳經營的實戰經歷。作為主廚,傅昭蓉必須擔任內場的指揮官、外場的餐廳代言人,所幸她對於自我磨練的過程駕輕就熟,秉持著探索野心與完美技藝的追尋,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創業經歷,遂成為她非常重要的養分。就像 Maureen Robinson 儘管身處男性主導的威士忌產業,性別對她來說卻並不重要,「調酒」才是她所聚焦的任務與夢想;唯有不斷地去尋覓各種新的香氣與風味,才得以將豐碩的人生歷練與專業的製酒過程緊緊相扣,用心呈現在每一支獨一無二的蘇格登酒款中。把料理之路釀成一杯美好的威士忌 ——「實習生」後的下一步計畫現在的傅昭蓉掌握了屬於自己的探索之鑰,除了在料理教室教課,也與名廚詹姆士一同錄製《出走料理》節目,在尋訪各地食材、美食的同時,也打開眼界,並激盪更多料理的豐富可能性。分享自身故事的同時,傅昭蓉也再次細細品飲蘇格登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醇雪莉版,帶著廚師精細的嗅覺與味覺,她品嚐到香草與巧克力的香氣,並在順口芳醇的飽滿酒體中,體會到多次工序所堆疊出的底蘊。Maureen Robinson 以爐火純青的品味與技術,獨創三桶新工藝,以繁複且獨特的工序緩慢醞釀,再造雪莉風味標竿。這支蘇格登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醇雪莉版,不止是完美之作,更自我超越的突破之作。深諳如此美味得來不易,傅昭蓉細品蘇格登威士忌的豐味,感受無盡悠長餘韻。在「實習生」之後的料理之路,傅昭蓉不只持續追尋舌尖上的完美豐味與人生真味,也致力於透過料理豐富人們的生活。這位法餐界新秀正彷彿一杯威士忌,將歷經長時間發酵、緩蒸慢餾、不同環境下熟成,逐漸釀成自己獨一無二的性格與美好。看更多精彩的人物故事 — 巧克力職人鄭畬軒與蘇格登威士忌的風味探索
daily-weekly
一部電影就像一杯威士忌,都是生活的總和與淬煉——許承傑創作《孤味》之旅
入圍金馬獎 6 項大獎,並入選韓國釜山影展、東京國際影展、香港電影節開幕片的《孤味》, 可以說是 2020 年最有台灣味的國片,也是許承傑導演首部賺人熱淚的長片作品;片中不僅潛藏著導演的家族故事,更隱含他對生命經歷的思索。一個個看似平凡、卻堅毅不凡的台灣女性故事,在新生代男性導演許承傑的創作視角下,成為觀眾難以忘懷的《孤味》(Little Big Women); 就像蘇格蘭首位女性調酒師、蘇格登傳奇桶藝大師 Maureen Robinson, 在男性主導的威士忌產業中,為酩家獻上許多驚艷味蕾的大師之作。如何像淬煉一杯威士忌一樣,將生命故事也淬煉成一部電影,並引起觀眾的共鳴與體會?今天我們帶上「蘇格登 15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與許承傑聊聊《孤味》的創作之旅。創作就是敞開心去感知,並揉合再造威士忌是用數種不同橡木桶的原酒調和後再裝瓶,也有直接裝瓶如單一桶威士忌;但要創造出讓人一喝就愛上的完美口感,就必須仰賴優秀的調酒師,以敏銳的嗅覺與味覺,與豐富的威士忌閱歷與人生經驗,調和出和諧卻馥郁的效果,帶給味蕾一層又一層的豐富刺激。這樣的過程正如一部電影的製作,看似許承傑將外婆的故事改編搬上大螢幕,但更多時候需要的是導演以敏銳的感知力,將自身生命經歷與觀點揉合再造,轉化為一部充滿領悟與療癒的作品。時間回到 2016 年,許承傑正在準備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研究所的畢業製作,卻遇上外婆過世。為了紀念她,許承傑決定以外婆的故事為原型,拍攝一部電影。許承傑的教授如此對他說。因此,他去回想外婆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什麼,遂想起多年前外公過世時,外婆與外公的情人「蔡阿姨」一起舉辦告白式的過程;那一刻,他看見外婆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一個妻子的許多內在掙扎與自我和解,而這就是《孤味》的故事。 《孤味》有短片版、長片版,除了聚焦與敘事方式不同,觀眾也有自己的詮釋與共鳴。有人說是關於放下,有人說是關於和解,那麼導演自己的想法是什麼?為了演繹出感動人心的作品,除了導演的創作驅動力,劇組與演員亦功不可沒。《孤味》的卡司陣容大多以女性為主,這也是許承傑首次與這麼多女性共事,「和很多女性一起工作,讓我獲得很多養分。尤其看見她們投入演員生命中的吉光片羽,為電影成就一顆顆很棒的鏡頭,令我非常敬佩與動容。」啜飲一口蘇格登 15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導演心裡明白,一部電影就像一杯威士忌,參與製作的每一個角色都是帶有魔法的調酒師,唯有敞開心去感知,才能揉合再造大師化身之作。而導演之於一部電影,亦如調酒師之於一瓶威士忌,都是集合天時地利人和的幕後操盤手,唯有對每一個環節暸若指掌,以豐富經驗為底蘊,才能展演出豐富的可能性。以巧手實踐創意的想法,將思想與靈魂注入,導演和調酒師正是為人們創造精彩生活的藝術家。精準與嚴謹,才不會愧對投資人對創作者的信賴除了感性面,電影導演就像威士忌的釀酒師,不能只有熱忱,還必須具備精準精湛的工藝,並專注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打造完美之作。儘管大學非電影科班出身,但憑藉一股對電影的熱情,許承傑在清大畢業後勇敢遠赴異鄉學電影。在紐約大學的訓練下,許承傑的片場有別於台灣普遍的拍片生態,對於資源的節省與掌握非常嚴謹。由於預算限制,《孤味》整部片都是單機拍攝,且總是準時收工,嚴守不讓劇組超時工作的原則。因此,在單機拍攝與絕對守時的雙重條件下,許承傑從演員走位、故事情節、動作設計等層面去調整,透過演員的專業演出與全劇組的齊心配合,不只能準時收工,有時甚至還能提早收工。在豐沛的情感原動力之外,許承傑也展現一個導演該有的嚴謹與專業。誠如每一口「蘇格登 15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都能品飲出釀酒師分毫不差的精湛工藝,體驗威士忌帶來的精彩底蘊。完美佳作值得等待,也能陪伴等待《孤味》中有一幕,在秀英阿嬤 (陳淑芳飾) 的壽宴上,賓客多喝紅酒,唯獨秀英以一杯威士忌向眾人敬酒。導演說,那一杯威士忌不僅展現一家之主的霸氣風範,也有那麼一點把心事深藏的意味。酒不僅是一部電影中的符號象徵,也是導演生活中的日常陪伴。平時就喜歡小酌放鬆的許承傑,無論是和朋友聚會,或是獨自沉澱思緒,威士忌都經常是他主要的杯中物。在人生首部長片作品屢獲佳績後,許承傑的下一步計畫,仍是持續尋找創作靈感,希望能將片刻的生命經驗、淬煉轉化成為觸動人心的作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豐富可能。為了找到淬煉的來源、覓得創作題材,許承傑願意不斷探索、挖掘豐富。《孤味》的空前成功,僅是許承傑電影之路的一篇章節;一部好電影正如一杯蘇格登威士忌,時間會證明,它們確實觸動人心。看更多精彩的人物故事 — 新秀主廚傅昭蓉沉醉探索的廚藝人生
daily-weekly
從沉醉探索到熟成淬煉的時間之旅——SurveyCake創辦人劉邦彥的創業三堂課
25 歲創業,在台北市沒有冷氣、頂樓加蓋的客廳開始,劉邦彥與和學弟郭育廷一起捲起袖子,試圖打造出全台灣最酷、又能讓每個人展現才華的科技公司。憑著一股探索的熱情和渴望豐富的創造力,「新芽網路」(25sprout) 就這樣誕生了;或者我們說大多數人較熟悉的一個產品名 ——SurveyCake。SurveyCake 不僅是台灣最大市占的雲端問卷平台,也因其打造出「如一塊蛋糕般簡單」(A piece of cake) 的企業雲端問卷服務,讓新芽網路的事業營運版圖得以橫跨全球五大洲,並且持續獲利成長,在成立第四年之際即達成損益兩平。這場成功,也讓身為共同創辦人暨 CEO 的劉邦彥多次受邀至各個場合分享他的創業故事;歷經公司現金流只剩兩週、負債 500 萬,到成功挺進歐洲市場、實際營收成長 3 倍多,這一趟「從零到一」的創業大冒險,誠如一杯蘇格登威士忌從發酵、蒸餾、熟成的一連串過程,劉邦彥如何細細體會箇中滋味?今天我們帶上經典之作「蘇格登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與劉邦彥一同回顧這段創業奇蹟,以及他從中學到的三件事。勇於發芽,成就新芽:從零到一的創業之路大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在新芽網路的創業之初,他們要做的是一個旅遊社群平台;好不容易花了半年的時間要上線發表,卻發現非常優秀的競品出現,遂迫使團隊不得不放棄題目,改發想其他創業項目。過了三年後的某一天,劉邦彥再回去看當時曾記錄下的旅遊平台競品,發現所有的平台都關閉了,包括當初他們認為再怎麼樣都不可能贏過去的那間公司。這讓劉邦彥領悟到:就像蘇格登威士忌最開始的製酒步驟,從麥芽揀選、浸泡、發芽、烘乾、磨碎等一連串的準備過程,都仰賴匠師的高度專注、謹慎佈局,唯有回歸初心、專注在當下的目標上,才能創造未來的成功。儘管第一項創業題目戛然而止,很快的,劉邦彥又與他的夥伴們找到第二項有趣的項目。在參加某個科技社群活動時,發現現場發放了許多紙本問卷,使劉邦彥靈機一動:「為什麼不來試試手機版問卷?」因此,他們旋即發表了 SurveyCake—— 當時世界上唯一的「行動版」問卷;不料三個月後,許多網路大廠也紛紛推出相似產品,再度潑了劉邦彥一場冷水。正當他們逼近放棄之際,一間台灣廠商看見了 SurveyCake, 並主動邀約合作;而這個轉機,更是 SurveyCake 成為台灣雲端問卷龍頭、躍上國際舞台的重要關鍵。當創業家完成所有該做的事,剩下的就是與時間並進、沉著等待,確保機會來敲門時,已整裝以待。就像蘇格登威士忌的每一滴酒液,無非經過漫長的糖化、發酵、蒸餾、熟成,允許時間淬煉精華,帶來最美好的細緻風味。在初嚐成功滋味後不久,劉邦彥遇上創業以來的最大災難。當時全公司為某專案投入了半年的人力,卻遭客戶違約不認,在沒有寫明合約、預收訂金的情況下,不僅做白工,也讓公司現金流只剩兩週。為了趕農曆年前發薪水與年終,劉邦彥放手一搏、向銀行借了 500 萬周轉,並將公司分為「產品」及「顧問服務」兩大單位,迅速重整腳步後,也讓營收逆勢成長三倍以上。 每一個偉大的產品必經反覆的試錯與排錯,誠如每一杯蘇格登威士忌也必經調酒師的精心調和。創業家如同調酒師,能化探索經驗為價值,創造生命豐味。負債的教訓不僅讓劉邦彥痛定思痛,慢下腳步來重整公司規章制度、穩固企業根基,也讓他徹底從一個夢想家,成為一名穩紮穩打的實踐者、一名成熟的創業家。劉邦彥願意與時間並進、與團隊攜手,透過反覆的嘗試與探索,完成一次又一次不可能的任務,就像蘇格蘭女性調酒師第一人、蘇格登御用的傳奇桶藝大師 Maureen Robinson, 亦是歷經無數次的嘗試與調整,最終才能以世代傳承的雙桶工藝,融合優雅的波本桶及熱情的雪莉桶,勾兌出完美平衡的豐潤口感,打造出層次解鎖的琥珀色酒液,同時也是兼具飽滿雪莉風味與優雅花果香氣的經典之作 —— 蘇格登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不讓過去的自己失望,允許時間淬煉出美好的結果在面試新人時,劉邦彥總會問一題:「想像五年後的你,會是怎樣的呢?」他想知道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以及如何才能為自己感到驕傲。這也讓他思索:「那對於我來說,什麼才是成功?」為了打造夢想中的科技公司 —— 一間即使中了樂透還是會讓人想去上班的公司,劉邦彥勇敢展開不一樣的精彩創業人生,不只要時時擁抱創新思維,亦須不斷虛心學習,從過往的生命經歷淬煉出「經營管理者之道」。做過無數抉擇、面臨無數挑戰,劉邦彥不變的解決之道是「幽默感」, 他說:「其實所有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所以要懂得轉換心態。帶點幽默感吧!這就是秘訣。」現在劉邦彥不僅真的實現了當初的夢想,還獲得超乎預期的收穫。回答自己那道面試新人的問題,沉澱思索後,他對過去的自己無憾舉杯,說一句:「我沒有讓你失望」, 就是他對成功的定義;也是歷經沉醉探索、讓生命在時間淬煉後成就豐富成果的心情。探索豐富的可能性,享受追求完美的過程透過時間的淬煉,人們會有所成長,或許離夢想更進一步,或許更認識自己,無論如何都是在「成為自己」的道路上。與其走向可預知的人生,更嚮往不可預期的未來,「我很喜歡蘇格登的品牌精神,沉醉探索,豐富由我。」劉邦彥相信每一段探索都會有養分留下來,而這些自我探索的過程,都是豐富人生的一段路。誠如在廣大的威士忌製程中,蘇格登首席調酒師 Maureen Robinson 為了找尋並製作出最豐富完美的那一滴琥珀酒液,亦是不斷探索、勇於突破;釀酒的探索豐富了他們的生命,最後製成的完美佳釀也將豐富更多人的生活。看更多精彩的人物故事 —《孤味》導演許承傑與威士忌的相遇
daily-weekly
iKala以人為本:十年磨出雲端雙劍,助攻企業數位轉型打造台灣軟體業護國群山
新冠疫情加速數位轉型腳步,也讓市場重新洗牌,台灣的半導體深受全球供應鏈仰賴,顯見台灣在全球產業版圖的舉足輕重。不過台灣的「軟」實力也不容小覷,成立 10 年的愛卡拉 (iKala), 營運策略與時俱進展現差異化優勢,目標打造出台灣雲端產業的新一座群山。究竟 iKala 在雲端產品服務有哪些獨特創新?培養 Bottom-up 創新研發文化,拒當市場 follower—— 十年磨出「雲端雙劍」iKala 早年先耕耘 B2C 市場,接著積極切進 B2B 領域,並擴大旗下產品服務的多元性,像是以電商為導向的 KOL Radar、Shoplus; 以雲端為導向的 AIOps 服務、以及獲得 Google Cloud 合作夥伴認證的 Anthos 平台。iKala 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龔師賢表示,iKala 會以 AI 賦能為核心,陸續開發出一系列具競爭力的產品,關鍵策略來自企業相當重視「以人為本」—— 成員總會在第一線聆聽市場需求、洞察趨勢,成為先進者搶攻 AI 商機。「以人為本」聽起來有些抽象,iKala 董事執行顧問林濬暘表示:「我們看到台灣軟體業培養的人才,在技術、產品思維往往傾向是 follower, 但 iKala 扭轉傳統,塑造 bottom-up 的創新氛圍,讓每位工程師都是 creator。」林濬暘口中的 bottom-up, 就是導入 OKR 制度搭配每兩周舉辦一次的腦力激盪會議,從執行長到開發人員,每個人都能公開分享產業新知、嶄新技術,並在內部快速展開小型 POC, 讓 iKala 不斷找尋可行的切入點。換言之,iKala 過去十年累積的「速度」決勝實力,才得以持續走在市場之前。Google Cloud Anthos 倚天劍:協助大企業管理多雲環境,享受雲端與地端雙重效益 iKala 的近期獲得 Google Cloud 的 Anthos 合作夥伴認證,備受 Google 肯定主因是 iKala 在本土市場的多年耕耘,熟知台灣企業在數位轉型面臨的痛點,進而能提供系統上線、維運到售後的一條龍技術支援。至於 Anthos 適合哪些企業導入?龔師賢回應「Anthos 核心在幫助大型企業更有效將『地端』的 IT 架構搬遷、融合『雲端』, 並致力滿足管理混合雲、跨雲平台的各種複雜需求。」龔師賢接著說,經營一定規模的企業可能累積多達數千台 server、儲存機;雲端又有龐大數量的 VM、資料庫,維運過程往往有許多「隱性成本」被忽略,像是強化資料保護進行異地備份;或是為避免軟硬體突發狀況造成服務中斷而採取 DR 及演練,每個環節均有潛在成本必須加以考量。而 Anthos 就是在幫助企業 IT 管理更輕量化,讓工程人力不需耗費大量時間執行日常維運,而能投入更高產值的開發工作。「我們觀察台灣的高科技、製造、以及金融行業就非常適合部署 Anthos。」林濬暘補充,這類產業常需要在短時間內,導入大規模的雲端運算資源,但如果採用傳統採購模式,將大幅延長產品 / 服務 time to market 的週期。Anthos 可以釋放雲端效能,快速搭建起 AI 模型再放到地端儲存,投資成本不需一次大量投入,卻又能立即看到成果,對重視 ROI 的產業是相當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iKala AIOps 屠龍刀:鎖定中小企業一站式託管,IT 成本小投資創造營收大爆發對於 IT 環境相對單純、雲端架構也相較小規模的中小企業,iKala 則有另一支武器可協助企業展開數位轉型之旅。攤開 iKala AIOps Services 的方案內容,不僅能協助客戶做教育訓練、系統規劃、監控報警,還能提供一站式雲端託管服務。看準台灣在雲端人才斷層的挑戰,致力幫助企業 IT 部門在有限人力下,導入 iKala 自動化維運系統。除了提供託管的模組化工具,AIOps 更大的價值,則是幫助客戶優化開發流程,甚至帶動企業營收。龔師賢解釋:「我們能深入掌握各產業的雲端系統運用需求,除了多年來 iKala 累積的技術能量,同時也透過與 Google 的密切合作,將海外成功案例提供給台灣企業參考,我們發現許多企業導入 AIOps 之後,營收隨之大幅成長,但是他們的 IT 人力成本卻不需增加太多。」iKala 分享近期合作的金融業案例,因應電商雙 11 的爆量交易情境,亟需 iKala 協助導入雲端管理,藉此建立 AI 工具有效掌握交易過程中的錯誤內容或詐欺行為。龔師賢剖析,iKala 協助這家客戶運用 AIOps 的雲端運算資源,針對基於規則的系統 (rule-based system) 進行大量資料分析、錯誤偵測,以及訓練機器學習;接著客戶善用 AIOps 的 AI 賦能等技術資源,強化 AI 模型的智慧化判讀數據能力,更有效率掌握每日交易資訊,並挖掘潛在商機。由此證明,AIOps 是協助企業推動數位轉型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深化產業合作迎來雙贏局面,iKala 期許成就雲端服務另一座神山 iKala 目前雲端服務高達數百家海內外客戶,之所以深受市場青睞,歸因於 iKala 的雲端解決方案能因應不同產業客戶的需求,提供對應的產品組合。林濬暘強調,「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企業願意把雲端維運工作交給 iKala, 企業可以更專注於提升核心的商業服務競爭力,因而真正享受到 IT 自動化、規模化的效益。」另一方面,雲端服務的商業模式,更講究供應鏈上下游的相輔相成。當使用者的組織規模持續成長、用戶滲透率隨之提升,身為雲端技術服務商的 iKala, 更要聯手雲端生態圈的夥伴,一起合作迎向雙贏的局面。林濬暘、龔師賢異口同聲表示,「iKala 希望成為亞洲領先的 AI 公司,讓世界看見台灣除了半導體優勢之外,我們還有另一座以雲端為核心的護國群山,在 AI、軟體領域台灣也能打造出引領全球的頂尖產品,iKala 致力成為產業創新的 creator, 聯手夥伴一起向前行。」
daily-weekly
堅持的勇氣,是讓夢想發光的養分:持修與SYM VEGA 125碰撞出閃耀火花
卸下數理資優班高材生的光環、放棄就讀多數人夢寐以求的明星學府,17 歲那年自己上網摸索、自學吉他,一直到走上金曲獎舞台,談起這段長達他人生 1/3 路程、收穫卻豐富飽滿的旅程,持修的回答一如往常的直率:也正因為這樣的特質與堅持,SYM 特別邀請持修作為 VEGA 125 的年度發聲人。2020 年以來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感,全新改款的 VEGA 125 從天琴座中最亮的織女星為發想,以天文學做為核心理念,為持續付出熱情、朝向夢想前進的年輕人打氣,讓每一位 VEGA 125 騎士像織女星一樣,成為街道上最亮眼的存在。以我為圓心,以宇宙為半徑畫出夢想關於持修,你或許看過他的一頭長髮,也或許聽過他那些帶有遠方的期待感和不確定感的迷人音樂,被既空靈又震撼的嗓音所吸引,但你可能不知道,持修其實是個可以成為人生勝利組的數理資優班高材生,也曾有機會進入多數人夢寐以求的大學 —— 台大,卻為了音樂夢想而放棄就讀的學霸。但這看似前途似錦的道路,卻在他 17 歲時發生了轉折。「從小就對喜歡的事很敏銳,不管是玩具、蒐藏還是音樂。」高中二年級,他從師大附中「數理資優班」主動要求轉班,原因只是為了尋找能讓自己一輩子可以「保持熱度」的興趣。當時的他為了參加天韻獎比賽,除了無師自通、上網自學吉他外,甚至帶著因調弦突然斷裂而劃破手指的傷口上台,靠著兩根手指完賽。持修表示當時他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完」—— 當他發現自己即便前一天傷口深得鮮血直流,也不願為了包紮傷口犧牲練習時間:從創作的小房間、一直到走上金曲獎舞台,持修花了整整 7 年的時間創作、雕琢自己的光芒,一如宇宙中的星系,可能需要花費千萬年以上的時間,光芒才得以讓眾人發現。這種「不在乎世俗的社會期望,堅持做自己喜愛事物,保有個人信念不跟風」的特色,與 SYM VEGA 125 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有趣的是,除了內在的契合之外,持修和 VEGA 125 都有著充滿自我風格、打破標準規範的外型,怪怪的更惹人愛。巧合嗎?我不這麼認為!態度先決,任性讓人耀眼閃亮這次 SYM 請持修創作專屬歌曲,他一手包下作詞作曲,以「做自己」為方向編寫,反覆琢磨直到交出作品,他不曉得又熬了多少夜。把自己拼到極限的創作理念,就是為了讓歌曲與 SYM 可以更加契合。就像這次 VEGA 125 幾個貼心實用的改款重點,也都是從騎士的需求為出發,經過各種測試和調整,確認安全性和舒適度都能並重,所以讓人很難不愛。改款的 VEGA 125 推出和宇宙連結的三種個性車色,星際獨白 (全白)、灰我主流 (灰∕淺藍 - 消光) 和無畏夜黑 (黑∕黑 - 消光), 都以活出自己的小宇宙、世界越暗我越亮等思索作為訴求,都跟持修給人的感覺一樣,即使在最不為人知的地方,也要默默持續發光。在車體造型上,新改版的 VEGA 125 還加上炫目小風鏡,讓整體造型又加上一點復古街頭元素。當 VEGA 125 現身街頭,那種不跟隨流行,甚至自己創造流行的態度更為強烈,你彷彿更可以理解持修所說的,要有點任性才能堅持下去的態度。偷偷說,持修自己喜歡「無畏夜黑」色款,「因為帥!」小宇宙,有膽亮!今天的你忠於自己了嗎?優惠車價輕鬆入手,支持夢想不囉唆心動?不如趕緊上車,VEGA 125 ABS 閃耀購車金 8,000 元,汰舊換新最高補助 15,300 元,還有多重優惠等你來暸解:VEGA 125 官方網址
daily-weekly
【國際新聞圖輯】阿根廷罷工「小丑」現身、玻利維亞「許願節」、馬克宏任印度國慶日主賓
法國農民不滿政府的農牧業政策、通貨膨脹、能源漲價等問題,連日上街抗爭。22 日,與總理艾塔爾 (Gabriel Attal) 會面後農民便發動「拖拉機」封鎖道路。不僅如此,24 日,憤怒的農民還載了滿車斗的馬鈴薯和垃圾,一股勁地倒在街道上,以表達他們對政府和政策的不滿。同樣飽受通貨膨脹所苦的,還有阿根廷的人們。自從阿根廷總統米萊 (Javier Milei) 2023 年底上後,大動作啟動多項勞工和經濟改革,引發勞工族群的不滿情緒。阿根廷最大的「勞工總會」(CGT) 24 日發起罷工示威,吸引數十萬來自不同工會的勞工響應,促成近 4 年來,阿根廷最大規模的總罷工活動。過去一週,世界各國還有發生什麼事呢?用照片帶你一次掌握國際大小事!1 月 21 日,美國共和黨總統擬參選人、前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在新罕布夏州 (New Hampshire) 的羅契斯特市 (Rochester) 舉辦該州初選前最後一場大型造勢活動。一名川普支持者戴上川普面具,在造勢活動開始前幾小時到場支持。從 1952 年開始,羅契斯特市就扮演著共和黨初選的「章魚市」, 每一次該市的投票結果都恰巧與共和黨總統黨內初選的結果相符。最終,23 日新罕布夏州的初選投票,川普取得了最終勝利,但共和黨最終的總統候選人選仍要等到超級星期二 (3 月 5 日) 才知道。1 月 23 日,中國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一早發生土石流,造成村莊中的 18 戶人家、47 人被土石堆掩埋,並撤離 200 多民住戶。據統計,死亡人數已經攀升至 31 人,搶救工作仍在進行,事發原因有待查清。專家初步判斷,坍方的是坡頂的陡崖區崩塌,面積寬 100 公尺、高 60 公尺,平均厚度 6 公尺,崩塌量大約是 5 萬立方公尺,沿著傾斜角度大於 30 度的坡體滑落,衝擊底下的房屋。當地氣溫一直處於零下,加上坡體仍存在滑動可能性,增加救援難度。1 月 23 日,一群農民開著拖拉機封鎖法國南部圖盧茲 (Toulouse) 一處高速公路,抗議能源價格,尤其是拖拉機使用的「非道路用柴油」(GNR) 漲價,以及嚴格的法規與通貨膨脹問題。農民們所抗議的法規限制了像是疊層架屋、牲口廢水排放時程、藥劑使用等過於嚴格,以及特例於其他行業別的退休金計算新制,讓他們感覺「難以喘息」。農牧業者表示對法規政策可以理解,但期盼有更多的彈性。1 月 24 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國會前,聚集數十萬名勞工向政府示威罷工,其中一名抗議者身穿小丑裝扮站在警方面前表演。此次罷工象徵阿根廷 4 年多來首次總罷工,也是該國自 1983 年回歸民主化的所有總統任期當中,最快組織成功的一次罷工行動 2023 年底新上任的極右派總統米萊,為解決阿根廷長期的經濟衰退和高通貨膨脹率,一上任就大動作推出上百項經濟與勞工改革法案,引發民怨。以阿根廷最大工會「勞工總會」(CGT) 為首,來自各個工會的成員在 24 日這天發起「總罷工」, 向政府抗議。1 月 24 日,在玻利維亞的拉巴斯 (La Paz) 舉行為期 2 至 3 週的「許願節」(Feria de las Alasitas)。這個節日在 2017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許願節期間,人們會購買豐收之神 (又稱為秘魯財神) 的「埃克考」(Ekeko) 娃娃,拿去給巫師祈福。巫師一邊念著祈禱詞,一邊將握在手上的埃克考在煙霧上畫圈後,再拿去向財神祭拜。當地人相信,拿著祈福過的娃娃能夠實現他們的願望。1 月 26 日是印度第 75 屆共和國日,紀念共和國憲法落成的日子,地位相當於國慶日,按照傳統,這一天會在新德里印度門前方的「盡責大道」(Kartavya Path) 舉行閱兵和遊行。今年,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受邀擔任共和國日慶典的首席嘉賓。此外,今年的慶典強調「女性力量」, 在現場展示 1900 條由女性手工製成的紗麗,遊行表演也由女性傳統樂器演奏家開場,閱兵典禮也穿插多組女性軍隊、警隊。1 月 26 日是澳洲的國慶日,用來紀念英國載有罪犯和殖民者的「第一艦隊」抵達雪梨的日子。但是這一天,卻不被原住民族群所認可,他們稱這一天為「入侵日」(Invation Day), 認為這代表著澳洲受到歐洲的殖民與不公平待遇的開始日。越來越多的倡議活動,都希望可以將國慶日改成能讓所有澳洲人都能慶祝的日子。今年,澳洲政府將原住民藝術家萊維 (Brett Leavy) 的作品投影在著名地標雪梨歌劇院外牆。但同時間,也有不少民眾上街抗議,表達他們反對「慶祝」入侵日的訴求。
daily-weekly
濟州島在地保養品牌ACCOJE來台灣了:天然植萃療癒力,為人們的一日生活打造美學態度
喜歡植物、並且願意呵護大自然的「伊日生活」, 最初是以綠意盎然的植物為基礎,運用芳香療法與植萃成分做為日常生活保養的概念,逐漸轉變成「為人們的一日生活打造美學態度」的品牌。伊日生活相信,芳香療法不該被定義為高價奢侈的保養品,而是要融入生活中,讓更多人都能夠體會到天然植物帶給人們的療癒力量。秉持著取之自然、也回饋自然的理念,伊日生活也積極創造綠色循環,確保自身與合作夥伴皆為友善環境、不造成地球負擔的品牌,並在滿足人們生活中的所需之外,更將美學的體驗帶入其中,讓身心靈在綠意包圍、植物香氣繚繞下,享受一場恣意的綠色光合作用。來自濟州島的禮物:愛珂婕 ACCOJE 深信大自然的療癒力量,舉凡植物的氣味、保養功效,亦或是植物的外觀樣貌,都讓伊日生活不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此,延續對芳香療法的初衷,伊日生活對於品牌定位擬出三大原則:健康、綠色、美學。伊日生活副總經理高暐程 (Jason) 進一步解釋,「健康」是對人體的照顧,「綠色」是對地球的關懷,「美學」則是在上述基礎下,追尋一種關於美的悸動與療癒。秉持這三項原則,伊日生活挑選了來自濟州島的植萃保養品牌「愛珂婕 ACCOJE」, 作為守護消費者肌膚的溫柔獻禮。副總高暐程說,愛珂婕 ACCOJE 產品中含有高比例來自濟州島的清凈成分,並且是在擁有純凈水質的濟州島上生產,因此獲得了濟州島知事頒發的濟州化妝品認證。此外,不只植萃原料取自在地,愛珂婕 ACCOJE 的製造工廠也全都在濟州島上,就是為了打造最原汁原味的在地保養品,將島上大自然的氣味與能量融入日常保養當中,呵護人體肌膚健康,也維持綠色製程的核心,照顧到「地球的健康」。伊聖詩芳療生活館芳療講師周湘玲 (Jill) 也分享愛珂婕 ACCOJE 的濟州島保養之道:濟州島有著獨特的火山地質面貌,並在 2007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是一個充滿原始天然資源的寶庫;島上許多特有植物呈現多元豐富面向,蘊含著飽滿的大自然能量。愛珂婕 ACCOJE 善於運用豐沛的在地資源,不僅以濟州島在地的植萃為原料,亦將島上自然地景與美學,融入在保養品牌的設計靈感與理念中,而一直很相信在地精神、在地產品生命力的伊日生活,引進愛珂婕 ACCOJE 產品並以此作為最溫柔的保養獻禮,讓台灣消費者能以視覺、嗅覺、觸覺等感官,體驗來自韓國濟州島的祝福。愛珂婕 ACCOJE 的包裝設計,從自然主義出發,以當地自然地景為靈感,將火山特色地質結構轉化為瓶蓋設計,呈現獨一無二的紋理質感;各系列保養品也搭配了濟州島專屬的風景色彩光譜,由外而內體現濟州島的天然氣候與優質風土,為日常保養帶來迷人的美學風景。跟著愛珂婕 ACCOJE, 讓肌膚走一趟濟州島芳療講師周湘玲說,保養品裡最關鍵的成分,其實就是「水」。拜大地之母所賜,濟州島富含未受汙染的天然資源,像是由火山運動形成濟州島的「玄武岩」特殊地貌,降雨後雨水會自然滲入地底,並經過約 40 多層玄武岩層,層層濾淨後藏於地底,形成獨特純淨的火山基岩水。愛珂婕 ACCOJE 全系列保養品,便是以此基岩水為基底,再運用濟州島得天獨厚的植物寶藏,萃取珍貴成分成為日常保養的重要原料,為肌膚注入取自天然植萃的純淨活力。以濟州島獨特植萃為核心,延伸出愛珂婕 ACCOJE 系列保養品,主要如下:黃芩提取物:「防曬系列」代表成分,能與強烈陽光抗衡的植物根部,濟州黃芩與抗紫外線成分結合,成為能夠預防肌膚受紫外線傷害的防曬產品。蓮花根提取物:「白色戀人嫩白系列」代表成分,能協助鎮定肌膚,讓疲憊的皮膚變得健康。黑蘿蔔提取物:「碧海藍天系列」代表成分,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無機物和水分,能夠強化肌膚保濕因子,改善暗沉提亮膚色。五種海藻萃取:「時光禮物系列」代表成分,含有豐富的海洋膠原蛋白,提供肌膚深度保濕及抗老護理。防曬、美白、增強肌膚防禦力,愛珂婕 ACCOJE「防曬系列」啟動肌膚防護計畫談到保養肌膚的最基本功課,芳療講師周湘玲認為,非「防曬」莫屬,且唯有為肌膚做好最基礎的防曬保護,才能更有效的追求膚況提升。在紫外線強烈、空氣汙染頻繁的現代生活中,肌膚更需要擬定防護計畫,維持健康。對此,愛珂婕 ACCOJE「防曬系列」提供了很好的保護策略,除了具備濟州島獨有的黃芩提取物作為防曬產品的特有成分,亦添加了蘆薈、仙人掌果、馬齒草、甘苔提取物等自然植萃,鎮定安撫受紫外線刺激後的肌膚。無論陰晴或季節更迭,都要讓防曬成為日常肌膚防護的第一步。芳療講師周湘玲以愛珂婕 ACCOJE「防曬系列」說明各款防曬乳特色與適用情境,讓濟州島植物幫助肌膚防曬抗黑,甚至減少空氣髒污的荼毒,維持舒適健康。愛珂婕黃金防曬乳 (SPF32/PA++): 日常生活使用的基本防曬,質地輕薄,可以代替水潤質地的乳液使用。在日常上班不需外出的日子,適合推薦使用這款。愛珂婕黃金防曬霜 (SPF50+/PA++++): 適用於戶外活動的防曬,具有優秀的防曬實力,質地清爽不油膩,自然提亮膚色,呈現亮白活力。全面三合一防曬霜 (SPF50+/PA++++): 具備美白、抗皺、防曬三合一的修護型防曬霜,質地清爽不黏膩,濟州黃岑提取物能修護易受紫外線傷害的肌膚,淡粉色的防曬霜能快速貼合肌膚、提亮膚色,讓防曬同時兼具美顏效果,在這充滿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此款三合一防曬霜非常適合作為日常保養基礎。愛珂婕 ACCOJE 嚴格把關避免使用七種有害人體的成分,從選料到製作都維持純淨無汙染,運用高科技技術,維持有效成分,讓消費者能安心。使用來自濟州島的禮物 - 愛珂婕 ACCOJE, 彷彿也讓肌膚也走了一趟濟州島,體驗與大自然能量最純淨療癒的肌膚之親。逛逛愛珂婕 ACCOJE, 收下來自濟州島的禮物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門市資訊
daily-weekly
《用能量創造每一天的奇蹟》:我們能不能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新年,用活在當下的感覺去過日子?
文:劉建樺、廖宏杰新年的能量每個當下其實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也就是每一秒鐘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在這個嶄新的開始你所帶出的能量,決定你下一個當下 (就是下一秒鐘) 你要展開什麼樣的願景跟平行宇宙讓自己看見。所以這個當下活著的狀態就是,當你可以放下你腦袋裡所有的計算,也放下時間概念對你的束縛。你若能試著接受所謂能量永恆不滅的真理,你就可以在每個當下重啟這種精緻慢活的模式。這樣子的話,每個當下其實都是新年。對你對我而言都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能量都是純淨無瑕的,而唯一的不同點是,當我們腦袋有了算計,有了時間的概念,覺得我們的時間很短暫很有限,這時當你展開不同的像的時候,在你腦袋裡,你的意識會有不同能量的分別,形成了你人生要走的道路,這時你就會開始活在幻象裡。所以很多時候當我們想嘗試一些新事物,但其實都不太敢去嘗試,或者嘗試的時候很容易習以為常。為什麼你明明從來沒有做過,卻容易感覺習以為常呢?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去看電影。每當你去看新的電影,但是在看電影的當下卻又沒有太多感覺。你要問自己,這部電影明明是新上映的,為什麼會沒有感受呢?那是因為你在看的當下,根本就沒有活在當下,而是活在你腦袋裡那個意識的算計,你活在你的時間軸裡。當你在看電影時,卻想著是不是還有些重要事情沒做。當你可以活在當下,因為每個當下的瞬間都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你永遠會有新鮮感,永遠不會習以為常。再跟大家舉幾個例子。以事業來說,很多人事業做久了,在向別人做簡報的時候,因為做了無數次,但對象不同,所以在每個當下都覺得好像是新的,不過又有舊的成分在裡面。為什麼呢?你面對的人是新的人,但所講的內容卻是舊的。所以你這個當下,其實是一半一半的感受。你有沒有想過,以一個舊的訊息向別人做簡報時,為何不能用一個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體驗去面對這個人,去向他說明你的事業裡有什麼好的東西好的訊息呢?這就像為什麼新年每年都會來到,而每次過新年的時候你還是很興奮,那是因為每個新年都是不一樣的年。所以當你在事業裡若能把每天所做的事都當作是第一次做,你的每一個客人就會持續不斷地從你身上獲得你的激情,即使他已經成為你的客戶了,但他每次見到你時都好像是第一次見面一樣,於是他對你的熱情就不會減。不只這樣,因為他很喜歡你的能量,還會把更多的客人轉介紹給你,然後不斷彼此互相提升,這個過程就叫能量疊加。當你每個當下的能量不斷加強的時候,每次展開新的當下的時候,會看到你的事業越來越穩定,越來越蓬勃發展。以家庭來講,當你看到你的伴侶,你認為是老夫老妻了,難道沒有發現伴侶的臉上多了一些歲月的痕跡嗎?多了一些歲月的美嗎?多了一些陪伴你一起充足這個家庭的證據嗎?難道沒有辦法看到他的皺紋是怎麼來的嗎?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不只是你花了自己的青春跟你的伴侶在一起,他相同也對你做一模一樣的事情嗎?當你每天非常注意你的伴侶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原來這個歲月的痕跡在每個當下都是一個全新的感受。這時候對伴侶的那種感覺,那種愛就會一直不斷地加強。所以沒有所謂誰犧牲了什麼,誰奉獻了什麼,彼此都為對方帶來最好的一個當下的體驗。這時以這種全新的角度看待,就會為家庭展開一個全新、不一樣的美好。至於你的健康,在每個當下你有沒有去聆聽身體裡的細胞到底需要什麼?這個當下需要休息嗎?還是你還再熬夜呢?你用你的意識在控制你的身體,去做你意識在做的事情,而忽略了聆聽你細胞真正想要表達出來的聲音。你當下在吃的東西是你的身體喜歡的東西嗎?還是你可以想像那個油炸物在吃進肚子後,腸胃有多麼不舒服,要把它消化吸收分解會帶給你身體負擔,難怪之後會感覺特別勞累。那是因為你吃的東西不是在補充你的能量,而在消耗能量。當我們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新年的這種感覺去過日子,每個當下都活在真真實實的當下,沒有腦的算計,沒有時間的干涉,只是全然地覺察,並活在當下。這時每個新年的能量就會隨時隨地幫你加強、提升,並幫助你創造出更高更好的平行宇宙。無限希望的能量希望是一元能量的一種表現,它可以帶你走上回家的路。一個離鄉遊子在離家很久以後,每當逢年過節都會想念起自己的家鄉,當他踏入回鄉的路,就會產生無限的希望。因為我們人類一直活在二元的世界裡,回家的路就是回到一元能量的存在狀態。無限是表示無限可能性平行宇宙的意思,希望則是實實在在的去證明所有可能性的存在,在不同宇宙、不同時空等待你去切換。所以你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別人能你就不可能呢?答案是,你認為自己不可能就會成為不可能!一個自認為不可能的願景,本身是一個低能量的展開,因為你的「小我」在腦袋裡對你宣告,這對你而言是不可能的。但你去看看這整個世界,有那麼多不一樣的人,有那麼多不一樣的遭遇,但是每一種可能性在每個人身上其實都有真實存在的例子。在整個人類歷史裡,那個存在的例子為什麼就不可能是你呢?那是因為你相信你自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常常講一句話,沒有不可能,只有不願意!不願意什麼?你不願意相信你自己。你的不願意來自於你的「小我」, 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以你寧可相信你的「小我」, 你也不願意相信源頭。所以那個讓你不相信的能量,其實就是你的「小我」所產生出來的一個限制性的認知和信念,他讓你一直不斷地用腦袋思考,並待在這個二元的世界裡。當你用腦袋去思考的時候,你的思考就會很有限,不斷地往內萎縮,而不像一元的能量是無限的往外不斷地擴展,而且你很容易看不見希望,因為當你看到像時就會接受它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而不會相信這其實是你能量意識的展開。因此當我們進入了腦的世界,用意識的層次去展開的時候,你能活出的平行宇宙就變得很有限制性,就只有那幾種可能,而不是無限的可能。我常建議在平常的時候要不斷地做靜心,把腦的意識展開的存在,慢慢把重心往下移到你的心,而不要用腦去展開。當你開始可以靜心的時候,在那個當下會覺得收回了許多的能量,而這個能量裡有非常強的爆發性,一切都變得有可能了。跟大家舉個例子。當你非常傷心難過的時候,哭得很慘很累,累到受不了而睡著了。其實你睡著的那一個剎那,你有沒有感覺不舒服?你有沒有感覺傷心難過?沒有!因為你睡著了!睡著就什麼東西都不重要了,而且什麼東西你也想不出來,因為你的腦波已經從顯意識轉換到了潛意識,已經不再做運作了,所以那時候你跟死人其實沒什麼兩樣。那請問你,你睡著以前的那個傷心難過是來自什麼地方?不就是來自於你顯意識裡的那個意識的展開嗎?不然你為什麼不會一邊睡覺一邊哭呢?但是隔天起床的時候,你馬上又回到顯意識,並把意識裡的那個劇情展開,於是你又開始傷心難過。你明明已經有了一次重生的機會,在睡完一整晚的覺,讓你補充這個能量,但你隔天卻選擇待在一模一樣的平行宇宙裡。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無明。無明就會產生限制性的希望或限制性的信念,讓我們覺得人生是可以預知預測的。它唯一錯過的地方,就是沒有好好地活在這個當下,要嘛想著過去以前發生的事情,要嘛想著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但這所有的控制都來自於我們腦裡的「小我」的展開,讓你沒有辦法活在一元的能量,走上回家的路。當你可以隨時隨地活在一元的能量,每一個當下都能展開無限希望的可能性,有無限的能量流向你,不斷把你的能量提昇到一個更高更好的維度,這也就是你的「高我」想要你體驗這整個人生的本質,一個真正回到一元純能量的共合。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用能量創造每一天的奇蹟》, 暖暖書屋出版作者:劉建樺、廖宏杰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生活不易不敢作夢?不敢往自己想過的人生邁進嗎?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的心,決定航向你要的人生 要改變自己的人生,首先要先相信 自己是可以改變的本書的內容來自作者每日冥想時從宇宙源頭所下載的收訊,要來傳達給正在翻閱這本書的你。作者將收訊內容加上生活中的實例,讓大家可以立即抓到重點並充份吸收。當中還包含許多實用、落地且深刻的量子知識、技巧和練習,幫助打開你的量子覺知,連結你的真實自我,創造你想要的生活。在作者的引導下,我們學會如何放下小我的執著和抵抗、如何與宇宙共創我們想要的生活,以及如何利用量子能量來改變我們的現實。在共修的路上,我們也見證了許多令人驚嘆和感動的量子故事,證明了我們都是創造者,也都有無限的可能性和能力來實現我們的夢想。你手中的這本書,絕對是一份宇宙要送給你的寶貴禮物,它將帶領你進入一個充滿奇蹟和神奇的量子世界,讓你體驗到「量子能量之啟動顯化吸引力」的無限可能。
daily-weekly
一首歌有三位作詞人?解密邰正宵金曲〈千紙鶴〉的背後故事
文:梁岱琦〈千紙鶴〉是祝福、也是思念,當初想出此歌名的林利南,想將對已逝之人的想念寫進歌裡。他以紙鶴來寄情,一千隻紙鶴像徵著無盡的想念,也象徵著無限的祝福。〈千紙鶴〉原曲是收錄在邰正宵粵語專輯裡的〈我的心在冷風裡飛〉, 當時在為新專輯挑選歌曲時,邰正宵想到了這首曲子,主動提議是否將它重新填上國語詞,收進籌備中的新專輯。「那個年代常常這麼做。」邰正宵回憶九零年代時,國語流行歌壇常可見一首曲子被拿來重唱成國語及廣東版,或是主打歌做了好幾個版本。〈千紙鶴〉是他自己的作品,先唱成廣東歌後再有國語版,當然一點都不是問題。邰正宵與林利南的合作,始於邰正宵幫林利南旗下的歌手蔡幸娟做了些單曲。林利南記得當時邰正宵和張雨生都是飛碟的歌手,「二人都很有禮貌,外型也都乾淨清秀,但內心其實蠻搖滾的。」那時飛碟唱片將邰正宵定位為偶像歌手,但林利南聽出邰正宵其實有著蠢蠢欲動的搖滾因子;後來自己成立唱片公司時,就將邰正宵網羅至旗下。林利南一直想將邰正宵「內心的力量釋放出來」, 他回想兩人合作的第一張專輯時,「做得太民謠了。」一直到合作的第二張專輯《找一個字代替》裡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才做到林利南覺得邰正宵最適合的抒情搖滾曲風。〈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在兩岸三地市場都有很好的反應,林利南並不想讓邰正宵重覆同樣的音樂風格,在為他尋思歌詞時,想寫一首祝福的歌,但是用「文藝一點」的方法表達;他想要寫對不在的人的思念,聯想到了日本的紙鶴,希望藉著紙鶴如此具象的事物,清楚表達想要傳遞的追念之情。不過,林利南也坦承,考量到商業市場,他還是把愛情的意象寫進了歌詞裡。第一次聽到〈千紙鶴〉這樣的 TITLE 時,邰正宵覺得很棒,也很佩服林利南能有這麼好的點子,林利南不否認他有延續〈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數字情歌的想法,〈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後接〈千紙鶴〉,「有記憶點、更具話題性。」林利南主要的身份是唱片公司的經營者,從企劃部、製作部和業務部都是他的管轄範圍,他從經營者角度的思維出發,更能將唱片的商業模式整合成一系統。〈千紙鶴〉的歌名來自林利南的想法,他與邰正宵一塊寫歌詞,整首詞其實已經差不多了,他們卻都覺得好像還少了些什麼,於是找李安修加些字句,形成一首歌擁有三位作詞人的情形。邰正宵笑說,「這也是我寫過填詞人最多的一首歌。」邰正宵記得以前常收到歌迷手做的禮物,像是折小星星、手寫卡片等,當然還有紙鶴。那時歌迷常送就是一整罐紙鶴,「真的有一千隻!」直到現在邰正宵家裡還珍藏著幾罐當年歌迷送的紙鶴,那些袖珍、精密的紙鶴,每一隻都是歌迷用放大鏡,辛苦折出來的。因此邰正宵常勸告歌迷,紙鶴只要送一對即可,一對即可表達心意,不用真的折一千隻。林利南與多位創作型男歌手合作過,在他眼裡邰正宵是有修養、有內涵、零負評的音樂人,在合作的過程裡,彼此溝通簡潔、愉快,有著良好的默契。總是給人正面形象的邰正宵,覺得自己受到香港歌手許冠傑極大的影響,從小就視許冠傑為偶像,「不管是做人或是創作,我都受到他的啟發。」許冠傑是香港歌壇出名的好好先生,脾氣好又愛家,出道多年來從沒有緋聞;創作風格更是多元,既能寫鬼馬調皮的歌曲,深情款款的情歌也難不倒他。許冠傑是邰正宵人生和音樂上的啟蒙導師,「感謝主,許冠傑已經退隱多年,但在 1994 年、1995 年我回香港歌壇時,還是請到他幫我寫了兩首歌。」現在這兩首歌的 DEMO 被邰正宵放在家裡的防潮保險廂中,好好珍藏著。邰正宵也很慶幸自己能擁有像〈千紙鶴〉這樣的歌曲,他曾聽到婚禮上以這首歌表達對新人的祝福之意,更開心〈千紙鶴〉不只是首情歌,能藉著詞意傳達思念之情,療癒不同的人,「這都是寫歌最棒的意外收獲。」邰正宵這麼說。歌曲介紹作曲:邰正宵作詞:邰正宵 / 李安修 / 林利南演唱人:邰正宵編曲:凃惠源製作:邰正宵收錄專輯:《千紙鶴》出版時間:1994 出版公司:福茂唱片本文經《MÜST 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千紙鶴─寄語紙鶴傳遞思念之情
daily-weekly
重現辦桌文化的道地好滋味,莊頭北帶你看見台菜中的職人奧義
莊頭北秉持著職人的精神,從去年開始發起「厝邊職人」系列影片,呈現出專業技師對銷售與服務的理念,堅持為消費者需求找出最適合的產品,呼應莊頭北對產品品質要求一絲不苟的信念。為了讓更多消費者認識莊頭北「百年堅持,一如初心」的品牌精神,今年從厝邊開始走向台菜料理文化,作為台灣在地歷史悠久的品牌,莊頭北對於這塊土地的飲食文化也是深切地關懷,讓消費者在手路菜中看見「堅持、反覆試煉及注重細節」的精神價值。影片中寶寶師自述,他從小生長在一個辦桌家庭,跟著家人四處辦桌,培養出他對料理的興趣。因為父母經常打包「蛋酥魯白菜」回家,這道菜對寶寶師來說,代表的是他從原生家庭傳承而來的料理魂;還由於早年台灣為移民開墾社會,生活普遍窮苦,先民會將家中剩下的菜尾加上大白菜、香菇、紅蘿蔔絲拌炒、勾芡再加上蛋酥作成這道料理,更象徵著台灣人物盡其用的勤儉精神。寶寶師表示,從食材來源挑選、刀工、烹煮、擺盤、口味等步驟,都要有自己的堅持,例如現在大部分的蛋酥魯白菜都是使用雞蛋,但他堅持使用宜蘭櫻桃鴨所生的第二週鴨蛋,油溫則要精準控制在 180 度,炸起來顏色及香味才會最好;白菜梗需切成 0.5 公分,葉子則切為 1 公分的口感才會最佳,要能確實完成上述的每一個環節,仰賴的則是不斷地練習,才能精準地呈現每一次的料理。料理完成後,五熊在影片中一邊大快朵頤地讚嘆:「這真的很不容易!」。而「蛋酥滷白菜」確實也有一段不容易的背景故事,數百年前閩人來台墾殖,禁止攜家帶眷,男人們經常煮一大桶「羹菜」在農田勞動休息時配飯食用,是一道非常接地氣的民生菜餚,爾後民間辦桌常以羹菜作底加入其他豐盛食材,經過一段時間的長河,演變成為有炸蛋酥、燉滷湯、爆炒香等繁複工序的經典手路菜。寶寶師在接受台派料理所製作團隊訪談時提及:「隨著時代變遷,有許多傳統的手路菜在沒有堅持初心的狀況下都遺失了,他以三十年積累的精湛廚藝投注在製作「蛋酥滷白菜」的每個環節,使用最好的食材,專注地展現了每個步驟的細緻學問,重現了台灣人辦桌文化記憶中的道地好滋味。」如同莊頭北所秉持的職人信念,以榮獲 2017 年台灣精品獎的「倒 T 歐化排油煙機」為例,使用扎實的零件,如專利不鏽鋼油油網,運用細微的工藝將濾油孔精準開口在 89.8 度,完美接住油污不會滴落外溢,加上積累百年的成熟技術,打造出讓三代台灣人都信賴的好產品。本文章內容由「莊頭北」提供。
daily-weekly
細讀——以杜甫《曲江》二首為例
詩詞要細讀,才可以讀出裏頭的境界,玩味箇中的深意。然而,是否讀得夠細,並不好說;有時以為自己讀得夠細了,卻其實仍然是有點馬虎而不自知。最近我就有一個深刻的體驗。杜甫的《曲江》二首是名作,令我有深刻體驗的是第二首:「人生七十古來稀」是成語,出處正是這首詩,但以詩句而言,最為人讚賞的則是頸聯「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不過,我想談的是看來平平無奇的那句「酒債尋常行處有」。「尋常」二字,在中國詩詞常見,其中不乏名句,例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和「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性德《浣溪沙》); 杜甫另一首名作《江南逢李龜年》, 也用了這個詞語:「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這些詩句裏的「尋常」都是「平常」或「普通」的意思,我讀「酒債尋常行處有」, 也是這樣理解其中的「尋常」: 欠酒債是平常事,所到之處都有欠。近讀葉嘉瑩《南宋名家詞選講》, 在李清照那一章看到她論及杜甫《曲江》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一句她這樣解釋:「每天總來到曲江邊,不醉無歸,欠下酒債不少。尋是八尺,常是十尺,行不多遠就碰到欠債的地方。」「尋」是古代長度單位,這個我一早知道,卻不知「常」也是;一尋是八尺,常是尋的一倍 (「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周禮・地官・媒氏註》)。葉嘉瑩說「常是十尺」, 應該是不小心搞錯了;十尺是丈,不是常)。「尋常」的本義是長度單位,作「平常」解是引申義,因為這兩個是常見的長度。葉嘉瑩的解釋是對的,我以前讀得不夠細,才誤解了「酒債尋常行處有」的意思。「尋常」在這裏不是指平常事,而是指不遠處,意思是「酒債 / 尋常行處有」(對「人生 / 七十古來稀」), 而不是「酒債尋常 / 行處有」。為何這麼肯定?律詩頷聯和頸聯都要對偶,「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是對偶句,「尋常」作長度單位才對得上數目「七十」; 杜甫律詩對仗精巧工整,讀者沒有理由將這兩句理解為對得不工整。文章獲授權轉載,原題目為「細讀」, 原文可見於此。
daily-weekly
《原子習慣》:人類天性遵循「最小努力原則」,如何花更少力氣成就更多?
文:詹姆斯・克利爾 (James Clear) 最小努力原則在獲獎無數的巨作《槍炮、病菌與鋼鐵》中,人類學家兼生物學家賈德。戴蒙指出一個簡單的事實:不同的大陸有不同的形狀。乍看之下,這個說法似乎顯而易見且不甚重要,然而,這其實對人類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美洲大陸的主軸是南北向的,也就是說,南美洲與北美洲的陸塊是瘦長的,不是廣胖的。非洲亦是如此。反觀,構成歐洲、亞洲與中東的陸塊卻不是這樣,這塊廣闊陸地的主軸為東西向。根據戴蒙所述,這種形狀上的差異大大影響了數百年來的農業傳播。當農業開始傳播全球,對農夫來說,比起南北向拓展,東西向拓展比較容易,因為同緯度的地點通常會有相似的氣候、陽光量、雨量,以及季節變化。這些因素讓歐洲與亞洲的農夫得以馴化某些作物,一路從法國種到中國,橫跨極廣大的土地。相較之下,從南到北的氣候變化很大。想想加拿大與佛羅里達的天氣差了多少,就算世上最厲害的農夫,也無法在加拿大的寒冬中種出佛羅里達的柳橙。霜雪不能代替土壤,若要沿著南北向的路徑傳播農業,農夫就必須隨著氣候改變不斷找出並馴化新的植物。因此,橫跨歐亞的農業傳播速度是縱跨美洲的兩到三倍。幾個世紀累積下來,這個小差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食物產量的增加帶來更快速的人口成長,而有了更多人口,這些文化就能打造更強大的軍隊,也能有更好的設備來發展新科技。改變一開始很小 —— 作物傳播得稍微遠一些,人口增長得稍微快一些 —— 隨著時間過去卻像以複利計算一樣,成為可觀的巨大差異。農業的傳播以全球規模印證了行為改變第三法則。傳統觀點主張動機是習慣改變的關鍵 —— 如果你真的想要,也許就會真的去做。但事實上,我們真正的動機就是發懶,然後找方便的事情做。不管最新的成功學暢銷書怎麼告訴你,這都是個聰明的策略,並不愚蠢。能量是珍貴的,大腦的設定就是盡可能節省能量。人類的天性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則」: 在兩個類似選項中抉擇時,人自然傾向選擇花費最少力氣的那個 [1]。如前面的例子所示,要往氣候不一樣的北方去,不如往可以種植相同作物的東方拓展農地。在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中,花費最少努力產出最大價值的那個才會被實踐。我們的動機就是做容易的事。每個行動都需要某種分量的能量,所需的能量愈多,發生的可能性愈低。如果你的目標是一天做一百下伏地挺身,那可是很大的能量!起初,當你受到激勵、感到亢奮,也許可以鼓起力量開始;但幾天後,如此巨大的能量耗費讓人感覺疲憊。相較之下,維持一天做一下伏地挺身的習慣幾乎不費吹灰之力,而一項習慣所需的能量愈少,養成的可能性愈高。看看填滿你日常生活的多數行為,就會發現幾乎都能用極低的動力執行。滑手機、讀電子郵件、看電視等習慣之所以竊取我們這麼多時間,就是因為它們幾乎不需要花費任何心力,而且出奇方便。某種意義上,習慣是達成目標之前的障礙。節食是得到好身材之前的障礙,靜心是感覺平靜之前的障礙,寫日記是思緒清晰之前的障礙。你真正想要的並非習慣本身,而是習慣帶來的結果。障礙愈大 —— 亦即習慣的難度愈高 —— 你與想要的最終狀態之間就橫亙著愈多阻力。因此,讓習慣簡單到就算沒有意願也會執行至關重要。若能讓好習慣更加方便,你就更有可能貫徹。但看似相反的狀況又該如何解釋?如果人類天性懶散,怎麼會有人完成超級困難的事,例如養兒育女、開創事業,或是登上珠穆朗瑪峰?當然,你有能力做非常困難的事。問題是,有時候你想要努力打拚,有時候你又想要乾脆放棄,而在難熬的日子裡,盡可能取得所有助力,好讓自己克服人生本來就會對你丟來的挑戰,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面對的阻力愈少,比較強大的自我愈容易浮現。「讓行動輕而易舉」背後的概念並非叫你只做容易的事,而是要你盡可能讓「做那些長期下來會有回報的事」這個行動變得不費力。如何用更少力氣成就更多想像自己握著一條中間被折彎的水管。有些水能順利流過,但是不多。若想增加通過的水量,你有兩個選擇:把水龍頭扭得更開,讓水強行通過,或是解除水管的彎曲,讓水自然流過。試著強化自身動機來堅守一項困難的習慣,就像讓水強行通過被折彎的水管。你可以這麼做,但要花很多力氣,而且會增加生活的壓力。反之,讓習慣變得簡單且容易就像解除水管的彎曲。與其試著克服生活中的阻力,不如將其減少。減少與習慣相關的阻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環境設計。在第六章,我們說過環境設計可以讓提示變得顯而易見,但你也可以透過優化環境來讓行動變得輕而易舉。例如,決定實行新習慣的地點時,最好挑選每天本來就會經過之處,能夠融入生活動線的習慣比較容易養成。要是健身房在上下班的路上,你就比較容易去健身,因為順路停下來不會為本來的生活方式增添太多阻力;相較之下,如果健身房不在通勤的路線上,就算只差幾個街區,你也會變成「特地」去健身。更有效果的也許是減少住家與辦公室裡的阻力。我們太常試圖在高阻力的環境中開始執行一項新習慣:試圖在跟朋友出去吃晚餐時遵守嚴格的飲食規則,試圖在亂成一團的家裡寫一本書,試圖一邊使用讓人分心的手機一邊專心。我們可以移除妨礙我們的種種阻力,日本的電子工廠就是從一九七○年代開始這樣做的。在《紐約客》一篇名為〈隨時精進〉的文章中,詹姆斯。索羅維基寫道:我喜歡把這項策略稱為「減法的加乘效用」[2]。日本公司找出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小阻力,然後將之消除;而當他們減去浪費的精力,顧客數量與收入就增加了。同理,當我們移除消耗時間與精力的阻力,就能用更少的力氣成就更多 (這也是整理可以讓人感覺良好的原因之一:進展的同時,也減輕了環境施加在我們身上的認知負荷)。看看最容易讓人養成習慣的產品,你會發現這些商品或服務最擅長的就是減少生活中的小阻力或麻煩:送餐服務減少採購食材的麻煩,約會軟體減少社交介紹的麻煩,共乘服務減少穿越城市的麻煩,通訊軟體減少魚雁往返的麻煩。如同日本的電視機工廠重新設計工作空間來避免浪費動作,成功的公司也設計出產品來盡可能消除、簡化或自動化更多步驟,例如減少每張表單上的欄位、減少設立帳號所需的滑鼠點擊次數、讓產品的使用說明淺顯易懂,或是讓顧客需要做的選擇變少。當聲控的智慧音箱 —— 例如 Google Home、Amazon Echo、Apple HomePod—— 問世時,我問一個有買的朋友為何喜歡這樣的產品。他覺得比起拿出手機、打開音樂應用程式,然後選擇播放清單,直接開口說一句「播放鄉村音樂」比較簡單。當然,就在幾年前,從口袋裡拿出手機就能聽到無限量的音樂,已經算非常不麻煩了,畢竟我們原本必須開車到唱片行買 CD。所謂生意,就是無休止地追求以更簡單的方式達到同樣的成果。政府也有效運用類似的策略。當英國政府想要提高收稅率,就把上網下載需要填寫的表格改為直接連結到需要填寫的表格。光是減少填表過程中的一個步驟,就讓回應率從百分之十九。二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三。四。對英國這樣的大國來說,這些百分比代表著數百萬美元的稅收。核心概念就是創造出一個讓正確的事情盡可能輕而易舉的環境。習慣打造的關鍵多半歸結到設法減少與好習慣相關的阻力,增加與壞習慣相關的麻煩。為了以後方便,把環境準備好歐斯沃德。納寇斯在科技業擔任研發人員,他非常了解把環境準備好的效力。藉由遵循一套他稱為「重整房間」的策略,納寇斯建立了清掃的好習慣。舉例來說,看完電視,他會把遙控器放回電視架、整理沙發上的抱枕,並把毛毯摺好;下車時,他會把車內所有的垃圾帶走;沖澡之前,他會利用等水變熱的時間擦拭馬桶 (如他所言:「反正淋浴之前本來就是洗馬桶的最佳時機。」)。重新整理每個房間的目的不只是上一次使用完畢後的清理,也為了下一次的使用做準備。「當我走進一個房間,每樣東西都各安其位。」納寇斯寫道,「因為我每天都在每個房間這樣做,東西總被保存得很好...... 大家以為我很努力,其實我很懶,我只是用積極主動的方式發懶。這個習慣能回饋你很多時間。」當你為了某個空間本來的用途去整理那個空間,就是準備讓下一次的使用輕而易舉。以我老婆為例,她會備好一盒卡片,以功能區分 —— 生日、哀悼、婚禮、畢業等。需要的時候,她就抓一張合適的卡片,寫好寄出去。她從來不會忘記寄卡片,因為她已經減低做這件事的阻力。而我多年來則是個反例。某人生了小孩,我心想:「該寄張卡片祝賀一下。」但幾個禮拜過去,等我想起要去店裡買張卡片,已經太遲了。這個習慣並不容易。把環境準備好以便隨時使用的方法很多。假如想要煮一頓健康的早餐,前一天晚上就把煎鍋放到爐子上,把油放在流理臺上,把所需的碗盤與器皿都擺好,起床之後,煮早餐就變得輕而易舉。想要畫更多畫?把鉛筆、畫筆、畫本等所有繪畫工具都放在書桌上隨手可以取得的位置。想要多運動?提前準備好運動服、運動鞋、運動包及水瓶。想要讓飲食更健康?利用週末切好大量蔬菜、水果,放進容器裡。這樣一來,你在週間就能輕易取得隨時可供食用的健康食物。這些簡單的方法能讓我們把好習慣放在阻力最小的路上。你也可以反轉這條原則,透過環境設計讓壞習慣變得困難。假如你發現自己看太多電視,每次看完電視就把插頭拔起來,並規定自己在大聲說出想要看的節目名稱後,才能把插頭插回去。這恰好提供了足夠的阻力,讓你不會不假思索地看電視。如果這樣沒用,你還可以更進一步:每次看完電視除了拔掉插頭,也取出遙控器的電池,這樣下次要打開電視又得多花十秒;如果你是偏激型,每次看完電視就把電視搬出客廳,收進櫃子裡,這樣可以確保你只在真的很想看某個節目時,才會把電視機拿出來用。阻力愈多,形成習慣的可能性愈低。只要情況允許,我都會把手機留在另一個房間,直到午餐時間。手機近在手邊時,我會無緣無故一直用它,一整個早上就這樣耗掉;但如果手機被放在另一個房間,我幾乎不太會想到它。這樣的阻力剛好夠大,讓我不會沒來由地走去另一個房間拿手機。結果就是,每天早上我都有三到四個小時可以不受干擾地工作。如果把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還不夠,就請朋友或家人把它藏起來幾個小時。或者,把你的手機借放在同事的抽屜裡,請對方等到午餐時間再還給你。其實只要很小的阻力,就能避免一個不想要的行為。把啤酒藏到冰箱後面看不見的地方,我就喝得少了;把社群媒體的應用程式從手機上移除,隔了好幾個禮拜我才再次下載登入。這些小伎倆不太可能抑制真正的癮頭,但對許多人來說,一點小阻力可能代表堅守好習慣或重拾壞習慣之間的差異。想像一下,生活在一個經過設計而讓好習慣輕而易舉、壞習慣困難無比的環境裡,數十個小改變累積起來的影響有多麼巨大。無論是以個人、父母、教練或領導者的身分進行行為改變,我們都應該問自己:「如何設計一個讓做正確的事變得容易的世界?」請重新設計你的生活,讓最重要的事做起來最簡單。本章總覽人類行為遵循最小努力原則,我們自然會被花費最少力氣的選項吸引。創造一個讓正確的事情盡可能容易執行的環境。減少與好習慣相關的阻力。阻力一少,養成習慣就簡單了。增加與壞習慣相關的阻力。阻力一多,養成習慣就困難了。把環境準備好,讓未來的行動容易執行。註解 [1] 這是物理學的基本原理,被稱為「最小作用量原理」: 如果一個物體必須沒有任何阻礙地從這一點到另一點,總是會選擇需要最少能量的那條路徑。這個簡單的原理撐起了宇宙的種種法則,可以用來描述運動定律與相對論。[2]「減法的加乘效用」這個詞也被用在團隊或企業,用來描述為了讓團隊整體變得更強大,而移除冗員。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方智出版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James Clear) 譯者:蔡世偉善用「複利」效應,讓小小的原子習慣利滾利,滾出生命的大不同!天天細微改變,會累積成巨大差異,這就是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本書作者詹姆斯・克利爾在高二的一場棒球賽中意外被球棒擊中臉,嚴重受傷,甚至被實施人工昏迷。經過好幾個月的治療,雖然痊癒出院,可以重新踏上球場,後來也進入大學棒球隊,卻只能坐在板凳席,幾乎沒有上場機會。然而,在頭部嚴重受傷之後的第六年,他被選為他所就讀大學的最佳男性運動員,並且入選 ESPN 的全美明星陣容 —— 整個美國僅有 33 人獲得這項殊榮。從運動生涯幾乎結束,到入選全美明星陣容,甚至在畢業時獲得學業方面的總統獎章,他是怎麼做到的?一切只因他認識且善用了「原子習慣」的力量!雖然知道習慣很重要,但你經常為了自己的壞習慣苦惱,想要戒除卻力不從心?或者,你想養成好習慣,卻老是半途而廢?其實,問題不在你身上,而是你遵循的行為改變系統出了問題!作者從生物學、心理學及神經科學中擷取菁華,結合自己親身實踐的經驗,創造出簡單易懂、容易執行的「行為改變四法則」。這套法則可運用於學業、工作、家庭、健康、財富、人際關係等人生各個面向,有效幫助你打造好習慣、戒除壞習慣。 本書作者是世界知名的習慣養成專家,經常受邀到各界演講,例如 NFL、NBA、MLB 的球隊,以及美國運通、麥肯錫、美林證券、奇異公司、本田汽車、思科系統、IKEA 等知名企業。本書提供的系統性方法不只適用於個人,還能運用在...... 商業:讓顧客養成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的習慣親子教養: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讓學生建立良好的讀書習慣
daily-weekly
30年奉獻,一輩子不變:你的消費,也能支持這個溫柔而堅定的守護者
刷樂稟持著「溫柔有力」的理念,不只帶給消費者溫柔的呵護,還有最溫柔的心意,而這股心意,也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守護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刷樂成立 30 週年之際,也與消費者分享一個同樣有著溫柔力量的真實故事。有一群台灣的孩子們,在 2018 年站上奧林匹克的舞台高歌,他們的起點,在高雄六龜區,一個偏僻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而推著他們、讓他們在世界觀眾前登場的人,是這位在偏鄉服務的牙醫師 —— 陳俊志。在這群孩子與陳醫師相遇之前,他們的人生有著各自的命題,但因為陳醫師,使得這個故事有著與眾不同的展開。被需要的感動,轉化成溫柔的力量陳醫師在求學期間,是高醫合唱團的一份子,當 2010 年,陳醫師進入到偏鄉、接觸到這群沒有資源、沒有背景的孩子時,他很直覺地想到:「口唱心合,張開嘴就有力量。」透過音樂帶給孩子們一個努力的目標,也透過音樂的溫柔,療癒彼此的心靈。同時,陳醫師也開放了診間二樓的空間,替孩子們溫習功課、練唱。就這樣不斷地唱著、唱著,大家的歌聲越傳越遠,從六龜唱響了全國,最後,這樣如此溫柔的歌聲,也陳醫師溫柔地堅持下,嘹亮地傳向全世界。陳醫師常笑著說:「他的『團隊』越來越有規模了。」如今有 11 位考上醫學相關科系的孩子,加入陳醫師的團隊,一起陪伴著六龜的孩子們,今年還多了一個有著相同理念的夥伴 —— 刷樂。刷樂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陳醫師,在了解了他的理念之後,便希望可以一起用心守護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因為對於刷樂來說,正是像這種溫柔的起心動念,讓刷樂變得強大。從溫柔的給予,到最有力量的回饋刷樂希望能秉持著同樣的精神,從察覺細小地方的需求開始,給予相對應的幫助,讓每一次行動的涓涓細流,最後都能匯聚成浩瀚江海,帶給社會正面的回饋。而這樣的溫柔實踐,也體現在口腔保養上。刷樂相信唯有溫柔,才能創造更深入的清潔力量,在早晨時清新地展開一天,在夜晚時帶來一夜好眠,成為消費者每一天最溫柔而堅定的守護者。刷樂稟持不變的初衷,在下一個 30 年裡,陪伴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展開亮麗潔白的笑容。
daily-weekly
《悠哉日記1:千葉徹彌半生自傳》:在滿洲國的回憶,零下二十度是冷到什麼程度呢?
作者:千葉徹彌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悠哉日記 1: 千葉徹彌半生自傳》, 大辣出版作者:千葉徹彌 譯者:錢亞東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好久不見〜千葉徹彌!睽違 18 年的最新單行本!童年在中國滿州成長的平凡男孩,如何變成《小拳王》的國民漫畫家?日本漫畫界的巨擘千葉徹彌,對台灣四、五、六年級這些世代,從看日本盜版漫畫、混出租店的讀者,算是昭和年代具有懷舊風格的作者,其作品《小拳王》與《好小子》在日本與台灣都是當年引發新聞報導與社會討論的經典。千葉徹彌在中文版序中提到,這部作品是在小學館成年人的漫畫雜誌《Big Comic》書末連載四頁短篇漫畫;對於長久以來一直創作長篇故事的我而言,卻領教到極短篇帶來前所未有的辛勞。該怎麽比喻呢?如果以前的長篇作品像是小說,本作就像是俳句或川柳。如果老夫的往事拙作能陪伴諸位的日常生活,那將會是備感欣慰之事了。以漫畫迷的角度來說,當然對這故事很好奇,也覺得很有出版價值。千葉徹彌曾經擔任過日本漫畫家協會會長,在一群資深漫畫家圈中是很活躍的一員,所以這部自傳作品也時不時插入這群前輩漫畫家私下聚會交流的模樣,能順便窺探到其他作者的生活面也挺有趣的。息筆 18 年後睽違已久的新連載,作者年過八十但寶刀未老,他原本就是很會講故事而且情感細膩的作者,能看他重新執筆畫自傳實屬難得,更別提他的生平基本上就是一部日本近代漫畫史,值得被記錄下來......《Big Comic》好評連載中,呈現全彩短篇的大師前半生日記。 千葉徹彌,久違 18 年的最新作品,在此開花結實!2015 年底,小學館漫畫雜誌《Big Comic》發來了邀稿的請求...... 一開始堅決不答應的千葉大師,但在他的腦海裡閃耀著幼年時在滿州國看見美麗的夕照景色、在人生的轉捩點上所遇到美好人物、戰後的貧困生活又是什麼樣貌、如何成為漫畫家的過程、那些名作又是怎麼完成的,還有,從年輕畫到老卻始終畫不好漫畫而飽受其苦的自我身影...... 忍不住振筆創作,用全彩短篇紀錄半生自傳故事,還有與其他漫畫大師的情誼,如藤子不二雄 A、水木茂、斎藤隆夫、高井研一郎、松本零士、手塚治虫、永井豪、石森章太郎、水野英子...... 描述千葉徹彌全家如何在日本戰敗後,從中國東北滿州花費一年多時間的逃亡生活,輾轉返回日本的艱辛過程。連載內容從老人生活 (看病、教學與日常) 跟童年回憶兩條主線並行。本來已經封筆但又接下連載工作,並且曝光其他資深漫畫家的聚會與交流過程 (《無敵鐵金剛》作者永井豪、《骷髏 13》作者斎藤隆夫等), 並成立益己會,不定期的舉辦高爾夫球賽。和每一個人的相遇培育了少年的心靈糧食在中國遇上親切的徐先生回到日本後,尖叫的阿嬤一起在撤僑的船上――可憐的強哥堅決反對畫漫畫、有點凶的阿母以漫畫迷的角度來說,肯定是必收啊!作者的自傳還在連載更新,好像在追連續劇般,故事相當精采。
daily-weekly
漁產養殖更升級,養殖王國的轉型之路
「吃的魚自己養」時代來臨隨著漁船機械化、大型化,漁撈輔助器具的發展提升捕撈的效率,造成目前全球多數海洋魚類資源回復力趕不上捕撈的速度,因此發展養殖漁業來提供人類充足的優質動物性蛋白質,減緩對海洋漁業的依賴。隨著年輕世代逐漸成為水產品採買的消費市場主力,由於生活作息、購物習慣等隨著手機普及而日趨網路資訊科技化,加上現代連鎖超市、量販店與網路購物商城已然成為主要購物場域。使養殖漁業與野撈漁業相比更具「產品規格化」以利快速包裝、配送及銷售定價等特質,在現代海鮮消費市場具備相對突出的優勢;此外,養殖水產品物種類別可預期、供貨產期可預期,產品規格可因應廠商需求而調節,更有利於融入加工包裝自動化及 AI 倉儲管理的發展潮流。另外,隨著國民的食品安全意識大幅提升,消費者對餐桌上的食物履歷要求也越來越高,養殖漁業由於從放苗的品種及水質環境皆可人為控管,因此更容易提供產銷履歷每一環節所需的安心資訊,更可透過養殖管理技術提升,達成安心水產的業界更高標準。面對「吃的魚自己養」時代來臨,養殖漁業是未來重要趨勢,漁業署近年積極規劃投入興整建各項養殖公共建設,從改善養殖生產環境開始,進而提升養殖水產品的質與量,讓愛吃魚的臺灣人買得便利,也吃得安心。振興養殖漁業首要目標,完善的基礎設施早期蓬勃發展的養殖漁業,為臺灣賺取大量外匯,先天上擁有細膩的產業分工及養殖技術,孕育出「養殖王國」的美名。近年來,面對氣候衝擊、國際競爭力影響逐漸凸顯養殖產業轉型的重要性。臺灣現有養殖業者多分布於西部沿海地區,因過往土地未將農業水路列入考慮,因此現今無系統性的供水設施,藉由投入完善的供水設施,可提供魚類生物可適合生存的環境,也能保障上下游魚塭皆可使用乾淨的水源。漁業署更是積極從魚塭聚落的整合著手。新北市貢寮區的九孔養殖達人李勝興對政府進行魚塭聚落整合的政策表達支持,他提到 :「集中魚塭聚落的整合,可有助於想要進入漁業養殖的人找到養殖的地點,對於青年返鄉將產生吸引力。而魚塭聚落的整合也會有助於養殖朝向規模化生產,強化穩定供貨能力,提升產品議價空間。」整合魚塭不僅能妥善分配水土資源,更利於產業發展。除此之外,在營造養殖環境優化上,也增設淡海水的供給設施,提供漁民穩定、充足的水源,提高生產效能外,也可降低私設管線、減緩地層下陷問題。更透過強化排水及道路系統,增進面對災害的因應及調適,並有效降低漁獲運輸及魚塭管理成本,提升產業發展。永續與數位並進,創造養殖新氣象漁業署自 2004 年起開始規劃並推動永安養殖漁業生產區 LNG 冷排水共同水工程計畫等,增加魚塭硬體設施,未來更會搭上數位化的潮流,建置大數據雲端資料庫、運用 IoT 物聯網及管理系統等科技管理機制,引領生產區升級。漁業署更將海洋生態環境列入考量,希望藉由輔導漁民改選用改良性浮具,在養殖業發展之餘,落實養殖廢棄物源頭管理降低廢棄物數量,達成真正的經濟與環境並進的永續產業。養殖漁業背負著未來海鮮市場的主要供應者,產業升級與強化刻不容緩。漁業署從基礎建設著手,改善生產環境,提升產業永續能量,並結合冷鏈建置,讓養殖業具有高度的市場潛力外,也能保障漁民生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廣告]
daily-weekly
吃一尾新鮮的魚有多難?達成食材低溫保鮮的冷鏈技術
「只要食材夠新鮮,只要最簡單的煮法吃原味就很享受。」 但為了讓「新鮮」的食材走上餐桌,背後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冷鏈 (cold chain) 。「冷鏈」學術上的說法,是將配送供給的溫度做低溫控制的供應鏈,白話一點則是「達成食材低溫保鮮」。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必須確保食材從採收、包裝、保存、配送、通路現場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在適合的溫度環境,避免食材的腐敗,「冷鏈」兩個字說來簡單,同時延長食材保鮮的時間,讓通路業者有足夠的時間將新鮮食品銷售給消費者,還要能因應氣候變遷、國際情勢調節盛產期的市場供應量及銷售期,這樣的技術與挑戰其實比想像的高很多。讓冷鏈成為漁產品的一座新冰箱四面環海的臺灣,擁有得天獨厚的漁業資源,平均年漁產量約 100-120 萬公噸 (含養殖產量約 25-30 萬公噸), 約有半數作為國內消費使用,漁產品已是日常餐桌的家常菜。這樣的飲食文化也讓消費者對於漁產品的新鮮度自然更加考究。漁產品從捕撈至販售的過程中,需低溫保存、加工及低溫配送,都顯示了漁產品對於冷鏈的高依賴度。在漁業中,把握漁產品最佳賞味的期間銷售是獲利的關鍵,良好的漁產品處理和低溫保鮮尤其重要,食材銷售價值在新鮮度的落差上就可以超過 3 倍以上。而漁產品因受到集中上市的影響,為了穩定產銷調節,如何延長保存期限,穩定提供市場貨源,加工及凍存是冷鏈的重要關鍵。強化臺灣漁業冷鏈物流體系,加強競爭力一個成功的冷鏈,必須同時確保整個產銷階段中的各個環節,從生產者 (農夫、漁夫)、加工者、包裝理貨者、一直到運輸業者,都能在維持食材新鮮的環境下把食材配送到市場。在冷鏈當中,如發生差錯讓食材失溫,就會造成品質下降,甚至腐敗,導致商品不必要的損失。也因此要如何增強冷鏈技術,提升整體衛生安全及品質,是農漁業增加商品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強化冷鏈的重點佈局可從供應鏈源頭說起,在漁民生產端,藉由升級產銷班,在重要的漁業生產區、批發市場及運輸點,建置或升級冷鏈設施,可維持漁產品整體品質,保障漁民收益;同時,為改善產業中的人力結構,設立百大養殖青年獎項,鼓勵更多青年加入漁民行列。當漁產品離開生產地,準備前往加工廠時,運輸業者、物流中心就是新面臨的挑戰,農委會也積極輔導縣市政府或漁民團體在適當區域建置加工冷鏈物流中心,讓產製儲銷不斷鏈。另針對製冰、冷凍廠及加工廠,也將輔導漁民團體強化處理場域的衛生、升級空調設備,透過增加製冷設備,讓生產至銷售過程中能有足夠的冰塊、冷凍庫及加工量能,讓食材保鮮之餘,更能因應產期集中的狀況下,增加調節能力。永續漁業的第一哩路隨著冷鏈設備的建置或升級計畫後,我國在漁業的冷鏈能力,可增加 100,000 公噸製冰量,確保 150,000 公噸魚體於池邊或漁船上的保鮮能量,並且可增加 23,000 公噸冷凍倉儲能力;在加工上能夠增加處理 12,000 公噸水產加工產能。完善的冷鏈建置,能有效的解決產業斷鏈及提高漁產品產出旺季加工量能,延長漁產品保存期限 10%-20% , 減少漁產品損耗 3%-5% 。近年隨著沿近海漁業資源減少的狀況,減少漁產品的耗損、調息養殖漁業經營模式、調節漁產品上市產量將成為產業的競爭關鍵。建置完善的冷鏈系統不僅能加強產業韌性,更是讓臺灣漁業維持永續競爭力的目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廣告]
daily-weekly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夢想之地》,一段韓國移民家庭的美國夢與療癒之旅
入圍各大影展、橫掃許多影評人協會獎項的電影《夢想之地》, 不僅榮獲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日舞影展觀眾票選獎與評審團大獎等殊榮,也一舉入圍了 2021 奧斯卡六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以及最佳原創電影配樂。這樣的黑馬氣勢,正如去年奪得奧斯卡各項大獎的韓國黑色幽默驚悚劇情片《寄生上流》, 因此更令觀眾加倍期待《夢想之地》的可看性。4 月 23 日在台灣正式上映之前,《夢想之地》早已累積許多口碑場好評,值得令人拭目以待。繼橫掃奧斯卡的韓國電影《寄生上流》之後,《夢想之地》也在今年的奧斯卡問鼎各大獎項,呼聲之高。兩部電影同樣立基於某種韓國文化切面,講述一個家庭的故事,然而呈現出來的卻完全是不一樣的風景;若說《寄生上流》描述的是爾虞我詐的人間煉獄,《夢想之地》訴說的則是誠懇真摯的世間人情,復刻著導演的記憶,為不可勝數的美國電影版圖,拼湊上缺失的一塊 —— 關於亞洲移民的經歷。《夢想之地》的英語片名為「Minari」, 取自韓文的「水芹」, 是一種韓國常見的食用植物,水芹對韓國人來說,大概就像地瓜葉之於台灣人的地位。水芹適應力強、好種植、營養價值又高,暗喻片中在異地打拼的韓國移民家庭,想方設法在美國這塊新大陸創造幸福未來之際,卻遭遇許多艱辛挑戰。電影以樸實真摯的手法,平鋪直敘一個懷抱美國夢的韓裔家庭。故事描述家庭中的父親雅各 (史蒂芬元 飾) 為了擺脫揀選蛋雞的僱傭生活,帶著妻小搬到遙遠的阿肯色州,打算建造一座夢想中的農場,種植韓國蔬果供給大城市的韓國商店。而搬家與創業帶來的劇烈轉變,引起他與老婆莫妮卡 (韓藝璃 飾) 多次爭吵,夫妻關係出現重重挑戰,也造成一雙幼齡兒女的不安。此時,從韓國遠道而來的外婆 (尹汝貞 飾) 搬來同住,安撫了莫妮卡的心情,也為家庭注入新活力。有別於美國白人奶奶心寬體胖的樣貌,身材纖瘦、滿嘴髒話、愛賭牌又不善烹飪的外婆,起初雖然是家中小男孩大衛的惡夢,最後卻意外使得瀕臨分裂的家庭,重新憶起來美國的初心,並再度凝聚感情、實踐幸福家園的夢想。鄭李爍身為美國韓裔家庭第二代,這部電影正是改編自他的成長故事。導演在 80 年代隨著父母親從加州搬到阿肯色州,他親身參與了韓裔移民在異地生存的過程,也見證父母為了幸福與成功不惜放手一搏的執著。因此,故事擁有真實背景與感情力道,讓《夢想之地》的劇本成功獲得布萊德彼特的青睞,並由他的製片公司 Plan B Entertainment 製作、A24 發行。那些不分種族的人民來到美國這塊土地上,渴望這裡就是應許之地,在實踐夢想、擁抱成功之前,或許更多的是歷經汗水與淚水的成長故事。《夢想之地》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有著許多令內心感到溫暖的小細節,以質樸溫暖的鏡頭,呈現出有別於一般韓國電影的穩重敘事,也做出比美國電影還要更深刻的在地凝視,是不論何時何地,都值得細細品味的電影,並帶給觀眾關於移民、夢想、家庭,以及生而為人的感動共鳴。精彩穩重的劇本,配上堅強的演員陣容,讓《夢想之地》成為本屆奧斯卡的黑馬,並且大有機會延續《寄生上流》氣勢成最大贏家。除了因美國影集《陰屍路》成為好萊塢知名的韓裔男星史蒂芬元、曾主演《冠軍大叔》的韓藝璃、天才童星艾倫基姆 (Alan Kim) 等演員,飾演外婆一角的南韓資深女星尹汝貞,近期也以《夢想之地》拿下美國演員工會獎、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等「最佳女配角」, 摘下奧斯卡的呼聲隨之水漲船高。尤其近年來奧斯卡的選片眼光漸趨多元,不僅跳脫以往好萊塢至上的視野,也期待藉由更高的選片格局,廣納多元性、包容性的題材,讓國際上優質的電影可以共同角逐奧斯卡獎項榮譽。去年,奧斯卡甚至公佈了具體標準和指引,要求參賽作品題材和陣容須具備一定的多元性 (種族 / 性別 / 文化 / LGBTQ+/ 身心障礙者), 若未達標就沒有資格爭奪小金人。因此,以美國韓裔移民作為故事切角,細膩描述亞洲家庭在異鄉的生活困境與救贖,無非呈現了有別於傳統白人至上的多元性,為奧斯卡的電影世界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故事風貌。
daily-weekly
疫情期間補貼員工購買Switch?小細節成就大企業——信義房屋創造價值的三個方法
根據調查指出,1995 年後出生的「Z 世代」(現在約 25 歲), 最在乎的前三大議題分別為:年輕人起薪與工作環境、社會的公平正義、國家競爭力。這意味著,年輕人是熱情有夢的,他們不只追求壯有所用,也期待一個公平與自由的環境,能發揮自身的天賦才華,為社會帶來正向改變。今年 24 歲的 Sandy, 在信義房屋擔任仲介一年多。大學時念動物科學相關科系的她,進入職場前做了一個選擇,決定不留在實驗室面對冷冰冰的數據研究,而是要發揮自己喜愛與人互動交談的個性,到信義房屋做房仲業務。「信義房屋保障新人底薪六個月、一個月五萬。對畢業新鮮人來說,很有吸引力,而且信義房屋是上市上櫃的大品牌,兼具企業形象和專業感,這正是我想要的。」Sandy 坦言,自己當初做職涯規劃時,曾有些考慮點。最令她意外的是,真正到信義房屋後,才發現房仲工作和她想的不一樣:「在這裡我不只變得抗壓性變高、愈挫愈勇,也發現在這一行有很多事情不設限。在公司的企業文化底下,我學會很多,也發現自己可以和公司一起完成很多事,所以要更勇於突破和發揮可能性。」透過一名年輕房仲業者的觀點,我們看見一個房仲產業如何跳脫格局,以三個創造價值的方法,為每個世代的人創造共融共好的環境、為人們實踐美好家園的想像。創造價值的方法一:透過企業,創造自己想要的世界 Sandy 畢業求職的時候,正逢新冠疫情時代,因此年輕人的起薪與工作環境,是她最關注的議題;而信義房屋歡迎大學剛畢業、沒有不動產經驗的新鮮人加入,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得到相應的報酬,讓 Sandy 相當認同。不只是薪水好,信義房屋對員工關心、對客戶貼心、對社會善心的積極行動力,更時常讓 Sandy 感到敬佩與自豪。近年來,企業社會責任 (CSR) 愈來愈受重視,考驗著企業如何發揮自身的力量與價值,創造人們想要的理想世界。由於這股「理想」必須要跟著社會脈動接軌,因此企業勢必要有著對人們生活的關照、對人本的關懷。Sandy 分享她在信義房屋的觀察,發現這間企業確實將理念付諸實行,並且和年輕世代所關注的的議題與價值觀不謀而合。Sandy 分享:「還記得女性員工到職第一天,公司就會送一個可愛的警報器,加強保護人身安全;像是這種小細節,就可以讓人感受到一間公司對員工的貼心與照顧。」從小細節到大政策,都不難看出信義房屋對職場性別平等議題的關心,例如在 2019 年,信義房屋聘任了首位女性獨董,並使女性董事佔全體董事席次達四分之一以上,就是強化性別友善職場、發揮堅強女力的實質作為。針對環境議題,信義房屋也擬定氣候變遷預應措施。除了定期舉辦綠能宣導講座與活動,Sandy 表示,每一個員工都有許多機會參與公司的環保政策;像是在今年的 3 月 27 日「世界關燈日」, 公司便發信給集團同仁,請值班人員把店面招牌熄燈一個小時,響應減碳。此外,公司也會擇定營運據點進行碳中和計畫。2021 年起,更是直接購買綠電,讓 17 家碳中和門市每年可以抵減超過 20 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為全台首家直接使用綠電達到門市碳中和的房地產業者。其實,信義房屋一直在思考如何透過社區營造,積極推廣永續減碳。除了不斷集團同仁響應,信義房屋近期也向售電業者「瓦特先生」購買綠電,並以綠電為協助獨老、弱勢的「高雄市阿福食物銀行」支付全額電費等,透過實際行動關照地球環境與社會。Sandy 相信,透過如此綿延不斷地互動與分享,自己也能作為信義房屋的一份子,一同跟著公司為員工、為社區、為環境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永續可能。創造價值的方法二:資產有限,但是夥伴能創造的是無限「一間好的公司,需要具備好的團隊。」Sandy 分享了她對好公司的定義,是立基於一群有共同目標的人才,齊心進步成長。回顧自己還是新人時,Sandy 受到公司很多幫助,她說:其實,信義房屋打造友善職場的方式,就是緊扣著「以人為本」的精神,並深信:同仁是夥伴,不是資產。「對於新人來說,完整的教育訓練真的很重要。信義房屋不但有線上課程,還有店長一對一教學。如果想要在外進修,公司也有『信福幣』可以補助。」Sandy 所說的「信福幣」, 正是信義房屋提供給員工的眾多福利之一,每年有一萬元的額度,可以用於添購全罩式安全帽、上健身房、買書,或作為子女托育基金等。此外,信義房屋的員工訓練時數平均達 45.19 小時,體制完善有保障;多元型態的員工福利,也讓員工可以全人發展、身心共同成長。近期最為人津津樂道、羨煞旁人的福利,莫過於疫情期間補助購買 Switch, 這是為了避免同仁去健身房或運動中心等公共密閉空間、增加感染風險,因此新增彈性福利項目,補助員工購買室內家用運動器材,此舉不僅落實防疫,也讓員工兼顧身心健康,進而為工作保持穩定成長,兼顧生活品質與享樂。以上種種能看出,信義房屋是聰明且懂得創造高價值的企業。因為唯有將同仁視為像家人一樣的夥伴,才能為人們打造出友愛友善的幸福家居。創造價值的方法三:看見每一個人的獨特性,打造互助需要的共好生活一直以來,信義房屋致力於將「家」的概念推展至社區、城市、以至整個台灣。不僅長期推動社會公益事務,以行動照顧偏鄉長者,協助弱勢族群,關懷政府照顧不到的角落,回到「貼心服務」的價值核心上,信義房屋的客戶也能體驗到呵護備至的招待。Sandy 分享一次真實經歷:「有一次帶客戶看房,一整天的時間看了七間物件,天氣又熱,我就主動遞瓶裝水給他們。沒想到客戶非常感動,因為這是第一次有房仲帶看房子、還送水給他們。其實提供飲水、紙拖鞋、暖暖包之類的,對信義房屋來說是服務的標配;但對客戶來說,並不是每間企業都會注重這些小細節,所以會倍感貼心。」如此的企業文化與員工訓練,造就了為什麼信義房屋總能提早一步提供不一樣的服務。無論是領先業界、走在法令之前推出「蟲蛀保障服務」, 將購售屋保障服務品質更上一層樓;或是在固定每個月一次的社區服務中,見到臥虎藏龍的「信義人」發揮創新精神與天賦才華,以說故事、料理、書法等十八般武藝與社區連結,都在在展現出企業廣納人才的豐富多元性。這是 Sandy 在信義房屋親身學習到的價值,也是支持她持續在個人職涯上努力不輟的原動力。呼應年輕世代所關注的議題及社會真正所需,信義房屋發揮企業能量,履行「信義人→ 信義公司→ 信義社會」的成長道路,讓人人有機會從自身做起,在為企業服務的過程中進步,也對社會產生具體貢獻。尤其在當今全球逐漸重視 ESG (環境、社會、企業治理) 之際,信義房屋長期耕耘的成果也自然地反映在 ESG 評級上,成為全台第一的企業。唯有找到自己的價值,才能創造價值。信義房屋為「Z 世代」年輕人創造幸福感的做法,就是讓企業自身成為高價值的源頭、成為讓員工引以為傲的企業,讓每一位像 Sandy 一樣的年輕員工,都有機會藉由自己的雙手發揮社會影響力,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與幸福。
daily-weekly
瘋癲、偏執、心靈夢境的窺視者——薩爾瓦多達利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 (Salvador Dalí,1904-1989), 與畢卡索、馬諦斯一起被譽為 20 世紀最具代表的三位畫家。人們 對於「達利」的印像,不外乎是一個既瘋狂又令人 出乎預料的藝術家,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記憶的永恆》, 當中「融化時鐘」所乘載生命、死亡和孤寂的符號,將觀者吸引進入充滿異想與詭譎的夢境時空。達利的作品大多為對自己夢境與幻想的探索,並將心靈深處的潛意識,以具體的畫面呈現在世人 面前,對比理性與客觀的現實世界,達利的畫作就是最瘋狂的存在。然而除了《記憶的永恆》外,達利在不同時期所繪畫的內容雖然在主題上有所不同,但本質卻依然圍繞在「揭示夢境與幻覺」 的心靈層面想像。如同這幅達利在 1934 年所創作的作品 《日蝕和植物性滲透》(Eclipse and Vegetable Osmosis), 畫面中顯眼的橘色光線照著畫面中的白馬,而白馬似乎緩慢的 「變質」成一棵樹,達利在 1930 年代,時常將「變質」(metamorfosis) 這個概念運用在創作上,所以此時期的作品會重複看到人物轉換成動植物、石頭或家具等造型的畫法。達利曾經說過「我獨自在家,而另一部分的我可能在露營。這不是一個感覺問題,而是一個超現實主義的心理和生物學的實現問題,因為我自己感覺到我自己與全世界的生命有了臍帶式的連接!所以我是宇宙節奏中的一部分,我的思想是與海洋、樹、昆蟲、 植物之間互相轉化滲透而成的概念,這種理念讓我可以將所有的『本質』轉化在我的作品上」, 這個想法就猶如上面作品中把馬「變質」成樹的概念。除了個人畫作外,達利曾在 1939-1944 年間對芭蕾舞劇有著極高的興趣,其中最廣為人 知的是 1944 年的《瘋子崔斯坦》(Mad Tristan) 這齣芭蕾舞舞劇,從佈景到服裝設計都由達利一手包辦,靈感來自理查德・瓦格納所寫的「崔斯坦與伊索爾德」之劇,並於 1944 年 12 月 15 日首次公演。依照達利的說法:「這齣芭蕾舞劇是首次引用他的偏執狂批判法來製作,訴說一部永恆愛情直到死的神話故事」。1957 年,達利接受義大利政府邀請,為文藝復興時期詩人但丁最著名的的《神曲》詩篇,繪製一百幅畫作,以紀念但丁七百周年誕辰。《神曲》是但丁將一次「精神遊歷」中所見景象 書寫成詩,並分為《天堂》《地獄》《煉獄》三大篇章,達利耗時十餘年,研究創作並以版畫的 方式繪製出一百幅作品。這一百幅畫做無論是節奏、精神及風格都保有了達利一貫的風格 —— 細膩與荒誕,他在《神曲》這套作品中,展現了自身對於宗教及哲學的深度研究,並對生命、 情感、生死、現在過去以及未來等層面更進一步的探討描繪,是較鮮為人知卻格外偉大的一面。2021 年「瘋癲・夢境・神曲 - 天才達利」特展,匯聚了這位瘋狂藝術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包含 1920 年的風景及人物畫作、1940 年時套用偏執 - 批評法設計的舞台劇布景,1960 年到 1980 年間,達利因迷戀物理量子力學與哲學議題進行想像與創作,也為致敬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將經典作品重現,以及針對靈感的謬思女神 - 卡拉描繪等;除此之外,展覽中最受矚目的作品為達利自 1957 年開始,研究繪製長達十餘年的但丁《神曲》篇章創作,系列作品共計 100 幅,是達利對但丁「天堂」、「地獄」、「煉獄」三大詩集篇章的瘋狂詮釋。本次展覽共有五大展區、超過百幅總價值近 30 億的達利作品真跡與藝術裝置,除了帶給大家不同以往的達利印象外,展出作品將更瘋癲、更荒誕,更令人出乎意料!邀請民眾一起進入達利的異想世界,一睹世紀天才的瘋狂魅力!由時藝多媒體與西班牙達利基金會 (Fundació Gala-Salvador Dalí) 主辦、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為主要贊助的「瘋癲・夢境・神曲 - 天才達利展」展期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4 月 13 日,預售票販售進入倒數階段,觀眾搶先購買預售票除獲得最佳優惠外,也可避免展覽現場購票排隊人潮!開館時間為每日 10:00 至 18:00, 展覽現場將配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布之最新消息滾動式調整展覽規則。更多展覽資訊請搜尋臉書「天才達利展」, 或上時藝多媒體官方網站 https://www.mediasphere.com.tw/ 獲得更多展覽資訊。【展覽資訊】展覽名稱:瘋癲。夢境。神曲 - 天才達利展 展覽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一樓 2、3 廳 (100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 21 號) 客服專線:02-6616-9928 (客服時間:11:00~18:00) 展覽日期:自 2022 年 1 月 1 日 (六) 至 4 月 13 日 (三) 止,週一不休館 休館日期:1 月 31 日 (除夕)、2 月 1 日 (初一)、2 月 28 日 (二二八紀念日) 參觀時間..10:00-18:00,17:30 停止售票及入場。 主辦單位:Fundació Gala-Salvador Dalí、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揆眾展覧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數位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Chizhi 主要贊助: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媒體協辦:城市美學新態度、雅痞書店【預售票資訊】預售單人票 280 元、中信卡友預售單人票 266 元售票通路: ibon 售票系統:全台 7-11 ibon 機台 https://bit.ly/3gArqvm 全家 FamiPort: 全台全家 FamiPort 機台 博客來售票網:https://bit.ly/3sKX3EK udn 售票網:https://bit.ly/2Qj0PrX KKday:https://bit.ly/32SNpFX 預售單人語音導覽票 350 元售票通路:KKday:https://bit.ly/32SNpFX 預售達利 X 慕夏雙展聯票 550 元、中信卡友預售雙展聯票 523 元售票通路:udn 售票網:https://bit.ly/3tGwoKK 本文章內容由「時藝多媒體」提供。
daily-weekly
上雲猶如太空探險之旅,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協助企業輕鬆穿梭多雲環境
探索外太空,曾經是國際間的科技競賽,近年 Tesla 創辦人馬斯克更準備把太空旅行當成商業服務,預計 2026 年要帶著人類登陸火星。完成一趟星際旅行,需仰賴嶄新的科技及跨科學精密計算,但你知道嗎?現代企業要從「地端」飛上「雲端」, 其實挑戰程度不亞於飛向太空。對企業資訊管理者來說,有限的 IT 資源無法應付繁重的維運項目,加上同時管理公私有雲架構更顯困難、資安管理複雜,例如需要人工執行過濾警示,各種大大小小挑戰不勝枚舉。換言之,企業想航行雲端,就像打造火箭需要龐大資源及人力。不過,現在有更輕鬆穿梭雲端的方式,就是使用雲端技術服務商 iKala 所提供的 AIOps Services (自動化雲端託管服務)。火箭升空前的全盤規劃:iKala AIOps 擬定系統架構規劃、教育訓練完成一趟太空之旅,必須做足各種研究,例如精準計算飛行軌道、降落定位點、燃料耗用數、與地球通訊設定... 等。對沒有雲端架構經驗的企業來說,就如同當時的科學家,必須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檢查數據是否有誤。換言之,企業 IT 在升級之前,就需要有經驗的「雲端顧問」來釐清需求、協助規劃「升雲」之旅。而 iKala 就是企業的最佳雲端顧問,旗下 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會搭配一位專責的技術客戶經理,協助企業提供即時的技術服務與專業建議。究竟 IT 升級之前,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有哪些服務?首先是「系統設計規劃」, 涵蓋系統架構規劃書、系統上線 / 遷移計畫書,可因應客戶產業需求,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以及顧問服務。而越來越多企業會使用到 Google 的雲端資源,iKala 也有提供 Google 雲端平台訓練服務。GCP 教育訓練課程多元,包含 GCP 基礎架構 (網路設定規劃、權限控管、計算資源等)、大數據與機器學習 (大數據分析 Pipeline、BigQuery、ML 模型訓練與應用)、軟體開發技術與流程 (容器化、CI/CD、DevOps) 等。因為 iKala 團隊取得 10 多項 Google 專業技術證照,才能在企業規劃雲端轉型的前期就一步到位,規劃出整體藍圖,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建議。火箭升空中的精密操作:iKala AIOps 輔助即時技術維運、資安管理當火箭準備就緒、升空倒數之際便是決定這趟太空之旅能否成功的關鍵時刻。從太空人的行前訓練與身體檢查,到火箭的引擎測試完成,如果有靜電或一點火花都可能引發爆炸事故。光是在升空階段,太空總部就要有結構、熱控、姿態控制、資料處理、電能、遙傳指令、推進以及飛行軟體等龐大的系統工程師在旁待命。換言之,企業 IT 移轉雲端過程就像火箭發射的當下,需要有專業、經驗足夠的工程師,才能即時協助企業順利上雲,甚至快速排除緊急的狀況。對此,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提供兩大關鍵的幫助:技術維運、資訊安全管理。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的技術維運服務內容,提供 7 x 24 的 Help Desk, 像是緊急 GCP 問題報修、產品使用技術諮詢;或是事故管理,如搭建監控系統、設定規劃告警政策、規劃日誌收集與留存。每月也會提供企業維運報告,報告書有營運效率檢討、流程優化、新服務項目、營運系統建議等。至於資訊安全管理方面,除了基本的 GCP 專案權限控管掃描、應用程式 OWASP (Open Web Application Security Project) 前 10 大項目資安弱點掃描,同時也針對近年相當受重視的 DDoS 防護,iKala 可協助企業導入 GCP 平台的 DDOS 防禦機制。iKala 掌握多年軟體開發和雲端管理經驗,可分享給客戶 DevOps、AI 第一手實務的作法與經驗。火箭升空後啟動自動導航:iKala AIOps 提供 AI 自動化監控、帳務管理當火箭成功升空後,太空人為了執行下一階段任務,這時候火箭就需要轉換成自動駕駛模式,或在探索其他星球時,出動機器人來協助執行人力無法負荷的任務,讓太空人專心處理更關鍵的工作。換言之,上雲後的 IT 架構就像升空後的火箭,應該減少 IT 人員的負擔,甚至不需浪費例行時間,就能夠快速掌握整體資訊系統的運作狀況。不過要讓 IT 架構像火箭具備自動駕駛功能,勢必需要相當高的技術門檻,而 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正好有相對應的服務。如此一來,IT 人員的生產力就能投入在更具商業價值的研發專案,讓 IT 部門轉型成可創造產值的單位,而非單純的後勤支援角色。盤點 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在此環節共有三大類服務。其中一項是 AI 自動化監控與通報服務,幫助 IT 成員主動監控系統,掌握是否有異常操作狀況。其二是帳務方面的管理,幫助企業產出雲端服務月用量帳務分析報告,針對軟體授權需求,整合出帳至 Marketplace 與第三方服務商,自動化做到 License 採購管理。第三項則是針對服務級別協定 (SLA) 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提供 24 x 7、5 x 8 兩種模式,在重大 GCP 服務異常中斷服務時,提供電話、e-mail 聯繫。而且每月會舉辦 1 次月會 (以 on-site 或遠端視訊會議方式) 提交書面報告。目前 iKala 的企業客戶服務超過 400 多家、涵蓋數 10 種產業,可說是企業成功上雲,最能安心託付的合作夥伴。事實上,雲端託管服務 (CMS) 是目前最夯的新趨勢,根據市調公司 MarketsandMarkets Research 報告指出,全球雲端託管服務的市場規模,預計從 2020 年的 624 億美元,到 2025 年成長至 1,162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 (CAGR) 為 13.3%。代表未來有大量企業採用 CMS, 以降低 IT 基礎設施的投資成本及風險,藉此提升企業營運的競爭力。由此看來,企業的數位轉型,就像上個世紀的太空軍備競賽一樣。「時間就是決勝點」, 越晚起步的公司與其他數位能力領先群的企業相比,差距只會越來越大。現在就攜手 iKala 嘗試 iKala Cloud AIOps Services, 打造穩定的 IT 系統、邁向數據驅動的商業模式,讓企業在數位世代站穩腳步,輕鬆穿梭多雲之間。
daily-weekly
不再白忙一場,非塑食安用紙讓紙容器回收有解
「紙」以各種形式充斥在生活當中,滿足多樣化的需求。根據推估統計,台灣每年至少消耗掉 20 億個淋膜紙杯、50 億個淋膜紙餐盒,若加上疫情影響和外送平台崛起等因素,紙容器的用量未來將會不斷攀升。用過的紙杯與餐盒,該丟一般垃圾還是回收?便利商店架上琳瑯滿目的各式飲料、手搖杯店的清涼冰飲、外食族常使用到的便當餐盒,各式各樣的紙容器不斷在生活場景中出現,然而,同樣都是紙,為什麼回收卻這麼複雜?其實,不管是一般紙類還是紙容器,都應該要回收。而且不只是要回收,還不能和一般紙類混在一起回收,得特別將紙容器獨立成一類。為什麼這麼麻煩?因為紙容器和一般紙類不同,為了盛裝湯湯水水的食材或飲料,在製造過程中,紙容器的內部會疊合多層塑膠薄膜,或是鋁箔製的阻隔層,用來阻隔水、氧氣、細菌、光線等,以確保食用衛生安全。也因此,相較一般廢紙回收,紙容器回收需要經過專業複雜的技術,把紙漿和塑膠膜、鋁箔、廚餘、油漬等雜質分離,而台灣能做到這種技術等級的回收業者,跟日本製的壓縮機一樣,非常稀少。由於程序複雜、高成本、高耗能... 等因素影響下,對回收業者來說等於是賠錢在做,導致紙容器最後的旅程,要不是被回收業者拒收,就是民眾覺得回收動作變得失去意義,便丟進了一般垃圾桶裡,最終紙容器還是進了焚化爐。如果,紙容器可以和塑膠、鋁箔和平分手就因為一張薄薄的膜,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成了紙容器回收的最大阻礙。有些人在想,能不能直球對決,針對處理程序複雜、成本過高的問題來解套?也有些人在想,如果在回收流程找不到解答,那從源頭改變紙容器的製作方式,結果會是如何?循著這樣的想法,便有公司投入研究,花了五年的時間尋找紙容器淋膜的解法,成功創造出可以通過「可再散漿測試」的非塑食安用紙。透過此項技術,不必再和一般紙類分開回收,可直接進入回收系統,減少回收廠商的成本與處理程序,真正做到「一站式全紙回收紙容器」解決方案。除了具有阻水阻油效果、可以取代咖啡杯和手搖飲料的非塑紙卡,還有能夠取代塑膠封膜的「無塑紙封膜」, 可以和現行的封膜機接軌,不必再另外添購設備。未來甚至有機會取代微波食品的塑膠封膜,再往前推進,當達到「全紙餐盒」完整食品容器的階段,實踐無塑的飲食生活將不再是想像。革命性發明創造循環經濟 未來再也沒有廢棄物做到這項創舉的台灣之光,正是百年紙業品牌永豐餘旗下的華紙。這項突破性的發明,甚至成為唯一受邀到「歐洲特殊紙大會」(Specialty Papers Europe 2020) 的亞洲紙廠,將非塑食安用紙推廣到歐洲市場。不僅如此,創新的紙原料進一步與紙容器製造商策略聯盟,支援生產適用於利樂包的彎曲紙吸管,受到統益、光泉等飲料大廠關注,更打進飲料大廠雀巢台灣供應鏈。而永豐餘不僅是打造出全紙回收循環系統的創作者,自己也是行動實踐的使用者,在「起家厝」久堂廠七十週年紀念日當天,舉辦全台首場「非塑園遊會」, 現場使用的紙吸管、紙杯、紙餐盤與紙餐盒,都採用自家不含塑膠淋膜的《益利系列 CircuWell》全紙容器,垃圾桶也採用瓦楞紙材質,使用後不需要特別分類,當天就直接運往華紙台東廠,回收處理為造紙原料,完成全紙回收循環,受到當天到場的前副總統陳建仁肯定。回收愛護環境,背後更積極的目的,在於找尋更有效重複利用資源的方法,讓地球資源的利用從「線性」的消耗,轉變為「循環式」的系統,以更具經濟效益、價值的方式再生,形成天然資源能夠再生且持續利用的循環經濟系統。這也是永豐餘大家長何壽川先生常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上沒有廢棄物,只是還未找到妥適處理的方法。」的循環經濟概念,用科學的方法,追求「用森林取代油田,生質料取代石化原料」的永續生活。本文章內容由「永豐餘」提供。
daily-weekly
淘汰傳統表單 優化線上報名系統-建立篇
建了報名系統,第一步就是要完善溝通內容但是光建立一個報名系統還不夠,一份報名表,若無法因應不同填答者的回覆,進行更有邏輯的問題設定,會讓整份問卷又臭又長,降低填答者填完問卷表單的誘因。因此,如何優化你的報名系統,我們先從第一個架構─「報名表建立」說起。舉例來說:婚禮問卷的填答者,區分為出席及不出席兩種,當填答者已勾選不出席,卻又接續看到「請問您吃葷還是吃素?」等與自己情況不相關的問題,便會感到煩躁沒有耐心。相反地,當填答者勾選不出席時,若直接跳到相對應的題目,如:「您是否需要電子喜帖?」等問題,不浪費填答者的時間,才能有效提高問卷的回覆率。現在,我們將先著重在第一個架構 ─ 報名表的「建立」, 更細部為你介紹,如何透過 SurveyCake, 優化已建立的報名系統,蒐集更多且更精準的回覆資料。首先,我們會區分為「填答者」、「設計者」兩方的體驗進行優化探討。針對填答者:「流暢填答體驗」, 讓填答者在填答問卷表單時,可以很直覺並且有邏輯地理解整份問卷的架構,不會雜亂無章,降低填答門檻。針對設計者:「回收資料更方便」, 讓設計者在設計問卷表單時,可以先行設定某些指定功能,以便日後資料的統計回收,避免填答者漏填重要資訊,或者蒐集到無效樣本。針對如何使填答者享受到流暢的填答體驗,我們會介紹「分類標題」、「置入答案」、「邏輯跳 / 接題」這三個你不可不知的好用技巧。【發生情境】如果一份問卷,將所有要詢問的問題都混在一起,例如詢問姓名、信箱、電話後,接著詢問你平常在做的運動有哪些?不僅會讓報名者對突然不相干的題目感到唐突,在填寫報名表時也會覺得雜亂無章。這時候,你可以透過「分類標題」解決以上種種困擾。在問卷設計時,將同類型的題目歸類在一起。一方面可以維持版面整潔,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解釋題組的功用,引導填答者順利完成問卷,同時達到分類、引導、美化三大功用。【操作介紹】建立問卷時,在編輯題目的頁面中,右手邊的「選擇題型」區裡點選「分類標題」後,輸入相對應的分類文字。如下圖:基本個人資訊。下圖為使用分類標題後的實際問卷頁面:透過「分類標題」, 讓填答者一進入問卷表單就能一目瞭然,呈現問題時更清晰好懂,也能順利引導填答者作答噢。 【發生情境】在填寫報名表時,有可能報名者不小心勾選錯選項,卻未發現,進而繼續填寫報名表,造成回收資料統計錯誤。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透過「置入答案」, 將報名者勾選的答案,置入到下一題的題目中,如此以來,不僅能讓報名者再次確認自己勾選的答案,還可以減少題目冗長的敘述方式,直接切合報名者的想法,進行更深入的溝通。【操作介紹】選擇一個想套用此功能的題目,點選「樣式」, 選擇「置入答案至本題標題」, 挑選指定的題目即可。如下圖,我們想探討填答者挑選日常運動項目的原因,因此置入了先前已詢問的相關問題進入標題中。下圖為運用置入答案的實際頁面,可以看到在前一題選擇的答案,會自動至入到下題的題目中:「置入答案」可以讓問題的設計,更貼切符合填答者的作答。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種應用情境,你也可以透過置入填答者的姓名,增加填答者與報名表的互動性。【發生情境】在填寫報名表時,如果一直出現和報名者不相關的題目,便會使報名者感到煩躁沒有耐心。例如:詢問「是否出席活動?」時,報名者勾選「不出席」後,還一直看到「您欲出席的場次?」或「活動繳費方式?」等不相干的題目。這時候,「邏輯跳 / 接題」能幫助填答者跳過不需要的題目,只回答和自己相關的問題,讓填答問卷更流暢。而跳題和接題,最大的差別,在於是否能讓填答者看到先前被跳過的題目,因此可以根據設計者的需求自由選擇。【操作介紹】選擇欲使用跳 / 接題的選項,再點選指定的目的地即可。如下圖,透過「接題」功能,我們想知道對健身課程有興趣的填答者,是從什麼管道接觸到我們;對課程沒興趣的填答者,則可略過接下來的題目,直接進到感謝文字。當你運用邏輯接題後,在問卷上若選擇對健身課有興趣,則會自動詢問從哪個管道得知我們的健身課。倘若選擇對健身課沒有興趣,就會自動帶至感謝引言,因此填答者就不需要回答與自己無關的問題了!你可以藉由邏輯跳 / 接題的運用,讓整份問卷表單設計得更有邏輯,節省填答者的時間,也維持版面整潔。針對如何使設計者日後統計資料更方便,我們會介紹「必選」、「不重複」、「選項數量上限」這三個你不可不知的好用技巧。【發生情境】在填寫報名表時,有時候報名者粗心漏填某些問題,如:姓名等,造成回收統計資料上的困擾。這時候就可以透過「必選」功能,將該題設定為必填,避免報名者漏填重要資料,造成主辦方後續回收統計資料上的困難。【操作介紹】編輯題目時,按下「必選」的按鈕即可。下圖為使用「必選」後的實際畫面,若填答者未填答該題,會出現「此題必填」的提示,且無法送出問卷:【發生情境】在舉辦抽獎活動時,有些人可能會重複提交問卷,進行灌票等不公平的行為。這時候透過「不重複」功能,限定一個姓名、電話或信箱只能填寫一次,避免灌票行為發生。【操作介紹】編輯題目時,按下「不重複」的按鈕即可。選項數量上限【發生情境】當舉辦活動報名時,受限於場地限制,每場的報名人數有限,但報名表的報名狀況,假日場卻比平日場還踴躍,一旦假日場報名人數超標,還要額外取消報名者的資格,尷尬又麻煩。這時候透過「選項數量上限」, 可為單一選項設定被選擇的數量上限,控制每一梯次的報名情況,避免特定梯次被超額選取,難以統計。【操作介紹】編輯題目時,選擇「選項數量上限」的按鈕,並填入指定的數量上限後,再選擇該選項額滿時,引導填答者的目的地即可。如下圖,將春季班的選項上限設定為 2 次,並希望第 3 個人以上選擇到春季班時,可以改選其他選項。下圖為第 3 個人又選擇到春季班時,會出現的實際畫面:* 小撇步:當單一選項已額滿時,你可以透過「隱藏選項」把已額滿的選項隱藏起來,如此一來,就能杜絕填答者看到該選項的情況囉!了解更多「隱藏選項」: 善用「隱藏選項」, 隨意調整題目選項無負擔!趕緊優化自己的報名系統吧!今天介紹了優化報名系統的第一個架構 ─「報名表的建立」, 還沒嘗試這些不可不知的小技巧的話,就太可惜啦!以上介紹的所有功能,皆包含在 SurveyCake PRO 版。三秒鐘免費註冊 SurveyCake 會員,從頭優化你的報名系統,友善填答者的填答環境,幫助自己蒐集更多更準確的資料!趕緊套用在自己的報名表上吧!下一篇,我們將會從第二個架構 ─「報名表的擴散」開始,細部介紹如何進一步優化你的報名系統!推薦閱讀你可以透過 SurveyCake, 輕鬆打造完整的線上報名系統: 報名表除了蒐集報名資料外,還能推廣其他活動,進行品牌擴散: 如何一鍵精準分析報名資料,讓你可以將數據運用自如,並且即時掌握報名狀態: 如有任何問題或合作意願,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SurveyCake 是一個台灣開發的企業級雲端問卷服務,我們希望連結所有與問卷有關的接觸點。歡迎追蹤我們的 Blog 掌握最豐富的文章訊息,也歡迎附上原文連結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官方網站 / 粉絲專頁 / 企業版方案 / 問卷設計懶人包 / 問卷設計交流區企業級的雲端問卷服務 SurveyCake 無限流量 x 終身免費!立即註冊即可馬上使用,若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來信至 support@surveycake.com
daily-weekly
【AWS 新創系列】QUICKSTART 開發者示範工作坊
立即報名工作坊本課程為期一天,專為初步瞭解雲端以及 AWS 初學者舉辦的手把手示範教學課程,內容將涵蓋對 AWS 的簡單介紹和 AWS 核心服務 (例如 Amazon S3,Amazon EC2) 的使用,資源和服務的訪問權限管理服務 AWS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 並實機展示如何利用這些基礎服務在虛擬機、備份和恢復數據等等。此課程適合剛註冊 AWS 帳戶的開發者,您將從此活動學習到以下示範的實作內容:・如何建立 AWS 帳號及安全的設定存取權限・如何將網站從 On-premise 上雲後,架設簡單,安全的三層式架構 (Web, Application, Database)・如何妥善管理雲端環境和追蹤存取狀況・利用 Billing Alarm 有效配置雲端服務容量 此課程適合各種程度的聽眾,推薦參加對象為: AWS 開發者、DevOps 管理人員、系統管理者及對 AWS 架構欲深入了解的新創團隊。 AWS 架構師團隊 日期:2021.5.18 (二) 時間:10:00-17:00 立即報名工作坊
daily-weekly
《奧地利最美繪旅行》:維也納三大皇宮巡禮——見證哈布斯堡家族興衰的美泉宮
文:文少輝、傅美璇維也納三大皇宮巡禮 II 見證哈布斯堡家族興衰的皇宮美泉宮 (Schönbrunn Palace) 是擁有將近三百年歷史的皇宮,橫跨了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與奧匈帝國等三個時期。霍夫堡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冬宮,美泉宮則是夏宮,這兩座皇宮皆是王朝輝煌年代的最佳見證。「Schönbrunn」是德語,有「美麗的泉水」之意。傳說 1612 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 (Matthias) 在這一帶狩獵,飲用泉水,大讚清爽甘甜,遂命名此泉水為「Schönbrunn」,「Schönbrunn」便成為這地區的名字。1743 年,奧地利女皇瑪麗亞。泰瑞莎 (Maria Theresa) 下令在此區興建典型巴洛克式皇宮和遼闊廣大的花園。這位女皇真是非比尋常,在位 40 年,不但是哈布斯堡王朝、也是歐洲帝國史上最有權力的女統治者,所以才有能力在霍夫堡皇宮以外多興建一座皇宮。以規模而言,美泉宮是歐洲三大皇宮的第二名,總面積 2.6 萬平方公尺,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第三名則是西班牙馬德里皇宮。美泉宮雖然位於維也納內城區以外的地方,不過只需坐地鐵到 Schönbrunn 站,下車走幾分鐘便可輕鬆抵達。我們繼續使用 Sisi TIcket, 這是一張美泉宮及霍夫堡舊皇宮的聯票,不用排隊買票便可直接進入美泉宮。在明媚的陽光下,當我看到皇宮正立面時,特別注意它的主色。美泉宮典雅的明黃色異常鮮豔,是一種特別的黃色嗎?在啟程前,我在官網做功課,留意到這段皇宮歷史。這是一種具原創性的赭色 (Ochre), 原來在這之前還未納入顏色系統,後來因為美泉宮的使用,才將其定名為「Schönbrunn Yellow」(美泉黃), 這種具有皇室名字的獨特黃色從此成為「皇家的指定色」, 所有奧匈帝國及哈布斯堡王朝的建築都會被漆上此色。參觀皇宮的第一部分就是宮殿展區 (不可拍照), 我們拿著導覽機,在這座擁有四十個房間的華麗皇室空間中漫步,一個又一個美麗、哀愁的皇室故事彷彿在眼前上演。美泉宮的總房間數量多達 1441 間,全屬洛可可風格,目前開放其中的四十間,當然是最精華的一部分。在女皇瑪麗亞。泰瑞莎時代,大約有一千五百人在此居住及工作。回看這座皇宮精彩又複雜的歷史,篇幅有限,我只能挑選幾段來說。首先是法蘭茲二世皇帝,他是神聖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曾經將這裡當作夏宮 (因為之前曾一度無人居住); 期間,拿破崙也曾兩度占領並入住,30 號房間就是他當時的房間。在法蘭茲二世時代,美泉宮進行過一次大型的翻修,美泉黃也是在那時漆上的,宮殿從此變得樸實大方,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現在我們觀賞到的規模就是那場大整修後的成果。在霍夫堡一文已說到法蘭茲。約瑟夫一世及茜茜皇后貴為「維也納的觀光大使」, 所以美泉宮的四十間房間中,屬於他們兩個人的都是焦點內容,占據的房間數量也最多。皇室花園之行,一路走在鬆軟的碎石路面上,享受這美好的時光。走累的人們隨意找一排椅子小憩,到處洋溢休閒溫情之感。分別有:法蘭茲辦公室 (四號房) 及臥室 (五號房)、茜茜皇后的接見大廳 (十號房)、兩人共同的臥室 (九號房), 以及三間專屬茜茜皇后的小房間 (六至八號房)。因此停留在這些房間的旅客自然特別多。事實上,法蘭茲皇帝與美泉宮也有莫大關係,據說此宮是他最喜歡、居住時間也最長的地方,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他在此出生,童年和青年的夏季都是在這裡度過。我們來到其辦公室觀看到他一天忙碌的工作流程,早上 6 點多便從臥室直接來此工作,整天都在寫字桌度過,早餐與午餐也在這張辦公桌上解決,一生如此。至於旁邊的五號房臥室,便散發著一點哀傷的氛圍 — 法蘭茲皇帝就是在這間房間中央的大床上去世的,而牆上掛有一張畫,是後來畫家根據他離世前的情況畫下,只見眾人圍著他,神情盡顯悲戚。值得一提的是,兩人共同的臥室 (九號房) 是為了他們的新婚大典而設計的房間。還有,雖然茜茜皇后不喜歡皇宮生活,常常在外國旅行,但這裡屬於她的房間都很講究,比如她會在七號房寫信、寫日記和寫詩,九號房則是盥洗梳妝間,也是她的「健身房」, 跟霍夫堡一樣擺放攀登架等器材,她在裡面做運動以保持身材。16 號的明鏡廳 (Hall of Mirrors) 是另一間不能不提的房間。此房是女皇瑪麗亞。泰瑞莎舉行家庭宴會或小型音樂會的空間。1762 年那一年,天才音樂家莫札特只有六歲,被邀請來到美泉宮,就是在這一間明鏡廳進行演奏,因此我們會在此看到一幅巨型的女皇瑪麗亞與莫札特的畫作,見證這兩大人物同台的歷史性一刻。那個晚上還發生一段小插曲。在表演期間,年幼的莫札特因緊張而不小心滑倒,女皇最小的女兒瑪麗亞。安東尼 (Marie Antoinette) 及時扶了他一下,兩人便因此產生好感,莫札特還說未來要娶小公主為妻,當然這樁婚事並沒有成真。這位小公主長大後發生許多受到當代或後世討論的事情,不在此詳述,簡而言之,她嫁給法國路易十六,最後在法國大革命上了斷頭台。至於莫札特的豐富內容,便留待另一篇文章詳細分享。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奧地利最美繪旅行:從典雅風華到天堂絕景,給自己最美好的人文自然之旅【暢銷新修版】》, 木馬文化出版作者:文少輝、傅美璇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接壤多國的奧地利不只火車網絡完備、治安友善、市容潔淨,還有令藝文愛好者深深著迷的豐厚文化資產,熱愛親近自然的旅人也會傾心於它的湖光山色。咖啡、音樂、建築、人文歷史、天堂美景...... 若想品味最美好的奧地利深度旅遊,本書是你最好的引領,請帶上相機、畫筆、自己,暢遊這個集豐富歷史文化與美麗自然風光的迷人國度!藝術之都維也納_宮殿廣場、歌劇院、百年咖啡館...... 沉浸在經典浪漫情懷。山中古城因斯布魯克_阿爾卑斯山脈壯麗景色中,中世紀建築靜靜留藏往日輝煌。莫札特故鄉薩爾斯堡_老城區的日落遊船,鬼斧神工的冰洞奇觀,令人怦然不已的感動!最美小鎮哈修塔特_仙境般澄靜的湖光山色,還能在世界文化遺產的鹽礦裡溜滑梯!設計之都格拉茲_從容氛圍深受本地人鍾愛,優雅悠遊現代藝術設計空間。濱湖采爾_遠離走馬看花的人潮,悠然享受四時皆宜的靜好風光。施拉德明_夏季就來一趟輕鬆易走的冰川健行!氣勢磅礡,且永生難忘!更新食宿交通必備資訊,讓你不誤踩雷區,愜意背上背包自由出發去。作者屢獲國際畫作獎項,以畫家之眼捕捉佳景,精湛功力再現人文與自然之美。
daily-weekly
「臺灣的區域研究:前景與挑戰」論壇:推動區域研究為獨立學門,深化台灣對世界的理解與能量
由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 (簡稱台亞會) 協辦的「臺灣的區域研究:前景與挑戰」論壇,在今年 4 月 9 日上午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活動邀集許多台灣各區域研究 (Area study) 的學者出席與談,並由台亞會董事長蕭新煌發表主題演講,介紹台灣的區域研究之過法、現況與未來。「區域研究應被承認為正式的獨立學門」, 蕭董事長在演講的開始即提到。回顧台灣對區域研究的定位,科技部的學門認定是以都市規劃為主,著重於空間性。這樣的情況,導致具跨領域性質的區域研究被分散在不同的學門。他進一步提出,必須以制度化的方式來開創區域研究。以東南亞研究為例,蕭董事長完整地回顧了台灣區域研究的發展歷程。台灣的東南亞研究主要是因為 1994 年的南向政策而興起。至此刻起,台灣的東南亞研究可被分為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 (1994-2000 年、2000-2008 年) 即為「南向政策」時期,東南亞研究單位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從淡江大學於 1996 年成立全台第一間東南亞研究所 (2009 年停招), 到 2003 年中研院成立「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暨南大學 2004 年出版「台灣東南亞學刊」。接下來的八年,東南亞研究的發展進入幾近停滯時間,因時任政府重西向輕南向,只有在 2013 年成立成功大學的越南研究中心。直到 2016 年,東南亞研究才因「新南向政策」的出現,又再度受到重視,並因此政策具有「以人為本」的特質,讓台灣這幾年出現超越經貿領域、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軸的東南亞學術或教學單位,例如:政治大學的東南亞研究中心 (2016)、台灣大學的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 (2017)、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 (2019)。蕭董事長點出台灣東南亞研究的特性有移民與移工研究、東南亞整體的區域研究大於單一國家研究、對東南亞社會文化的研究大於政治經濟、在東南亞語言學習中,越南文和印尼文最受歡迎。接續在蕭董事長主題演講之後的圓桌論壇,還邀集了國內推動區域研究教學的代表性學者分享各自對於區域研究的觀察與建議。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特聘教授認為,由於中國對台灣的外交與內政有很大的影響,中國研究不僅是學術,也是政策研究的重心,在台形成了豐富多元的研究社群。因此,台灣學者研究中國有特別的優勢。 代表日本研究的中山大學亞太所郭育仁教授分享其留美的背景,讓他看到不同於台灣人印象中的日本面向,像是日本至目前仍有不友善於女性的法律。而這樣的觀察在友好日本的台灣,容易受到抨擊。不像中國和日本研究中的國家範疇清晰,客家研究則是跨國而非跨族群的研究,且研究海外客家人時要需了解當地社會文化。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張翰璧特聘教授,用客家觀點研究在台的外籍配偶,她發現印尼的外籍配偶中,有不少是來自當地的客家人。她的客家研究充分地表現出區域研究的跨領域性質,例如她與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合作,進行湄公河流域稻作研究,涵括了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但跨領域的特質,反而無法讓她在申請科技部的研究計畫時,以區域研究提出申請。中研院歐美所林正義研究員對台灣的區域研究提出「正常化」、「健康發展」、「領導型機構」的建議。當前被歸納在區域研究的學術刊物,多半與地理性的研究相關,例如:國家公園學報、都市計畫。而跨界的區域研究大多被分類在綜合類,這對學術研究並非健康的發展,科技部應糾正此不正常的現象。以美國研究為例,林正義認為研究刊物要有一定的數量,且美國研究應具有政策建議的內容,避免過於艱澀難懂的學術用語,否則很難獲得政府的重視。他也提出美國研究需要有一個領導的研究單位,領導人為該區域研究發聲,不怕得罪人。近期受到高度關注的印度,其在台的區域研究大部分都與國際情勢相關。清華大學印度中心的方天賜副主任說明,台灣的印度研究專書主要是隨著金磚國家的產生而出現。政治軍事、經貿管理等是近年來台灣的印度研究之主要領域,像近期的新南向政策就朝印太策略發展。宗教和哲學則是存於印度研究中時間較久的研究題目。相較之下,對印度的歷史、法律、社會文化等領域之研究數量甚少。方天賜因此建議,國內應成立印度研究系所,以培育人才並促進科學發展。代表大洋洲研究的中研院民族所郭佩宜副研究員介紹,台灣的大洋洲研究有近十年的歷史。太平洋研究學會早在 2010 年就已成立,其研究的題目相當廣泛,從華人移民研究、大洋洲原住民社會與文化,到近期較常見的文學、藝術、博物館、國際關係。郭佩宜認為,在大洋洲的地緣政治和外交政策研究中,台灣的聲音還很薄弱。她建議,科技部要培育新生代的大洋洲研究人才,以更永續的方式發展,避免短期性的研究案。最後,圓桌論壇的主持人,台亞會執行長楊昊以「三個 E」表達對台灣的區域研究的期許:投入 (Engagement) 更多區域研究、透過交流 (Exchange) 找出解決方法、對台灣的區域研究帶來新的啟示 (Enlightment)。本文章內容由「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提供。
daily-weekly
七個韓國「冬天必吃」街頭小吃推薦:魚板湯、辣炒年糕、蒸包子⋯⋯熱呼呼美食暖心更暖身
文:Han한提到冬天,對於台灣人來說羊肉爐及火鍋絕對是首選,暖呼呼的湯頭是寒冷的冬天中的一大慰藉,而韓國也有許多冬天必吃的街頭小吃。隨著年假的到來,相信不少人也有計劃前往韓國旅行,1、2 月在韓國仍是非常寒冷的季節,甚至最近還因寒流來襲發布暴雪特報,因此美味又能溫暖身心的街頭小吃是訪韓必備的行程之一,馬上來看看有哪 7 個「冬天必吃」的小吃吧!韓國冬天小吃推薦 1. 魚板湯冷颼颼的冬天絕對不可缺少熱湯!若冬天到韓國旅遊,在街頭上一定會看到有人站著吃魚板湯,魚板串是將各式各樣形狀的魚板串在竹籤上,再與白蘿蔔、昆布一起熬煮而成。寒冬裡吃一串魚板串再喝幾口熱湯,就可以讓身體暖和起來,再加上味道不辣,小朋友或不敢吃辣的人都可以享用,是一道平易近人的美食。韓國冬天小吃推薦 2. 辣炒年糕說到韓國就會想到的「辣炒年糕」也是冬天必吃的小吃之一,常常會跟魚板湯一起販售。辣炒年糕是使用條狀年糕,放進魚板、洋蔥、白菜、紅蘿蔔等各種蔬菜,再以辣椒醬調味烹調而成,而其中年糕又可以分為米做的及小麥做的,因口感上的不同,各自都有擁護者。年糕也會因地區作法不同而有差異,建議大家可以多試幾間看看。韓國冬天小吃推薦 3. 鯛魚燒 (鯽魚餅) 每到冬天總是可以看到校門口、大街上推著鯛魚燒 (鯽魚餅) 車的爺爺奶奶。和台灣的紅豆餅相似,主要也可以分為紅豆、奶油口味,鯛魚燒的大小也隨著各家有所差異,酥脆的外皮加上滿滿扎實的內餡,實在是冬天的一大幸福!韓國冬天小吃推薦 4. 核桃餅核桃餅對外國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口感類似雞蛋糕、外型是核桃的樣子,最知名的口味是紅豆泥包裹著核桃,近年來也逐漸發展出起司、奶油等各種口味,是韓國著名的休息站小吃之一。韓國冬天小吃推薦 5. 烤栗子、地瓜在台灣烤地瓜跟栗子其實都頗常見,但栗子主要都是以糖炒為主。而韓國冬天時會將地瓜及栗子一起烘烤,味道香甜、口感綿密,雖然栗子要烤熟還要剝殼很耗時,但味道香濃,走過路過都會順手想買一包。本文經《歐搜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7 個韓國「冬天必吃」街頭小吃推薦:有飽滿紅豆內餡的鯛魚燒、熱呼呼暖在心頭的魚板湯
daily-weekly
一圖看懂 Thunderbolt 擴充底座:串連各種電腦周邊,到哪都派得上用場
Thunderbolt 推出超過十年,我們曾經介紹過 Thunderbolt 的驚奇進化之旅,以及 intel 如何十年磨一線。歷經不斷地進化,Thunderbolt 已演變成能夠整合資料、影音、電力等多元傳輸介面,無論是外接硬碟、鍵盤滑鼠、螢幕等周邊裝置,都能透過同一條傳輸線搞定,還能同時為筆電充電。認明 EVO 標章就有 ThunderboltThunderbolt 目前已進化到第四世代,最新的 Thunderbolt 4 具有 40Gbps 超高傳輸頻寬,可以同時輸出兩個 4K 或是一個 5K 解析度畫面,還有雙向電力傳輸功能,除了可以像 USB 一樣為外接裝置提供電力,也可以在使用中同時替筆電充電。不可否認的,在 Thunderbolt 3 推出之前 Thunderbolt 的普及度不高,只能在少數高階筆電上看到它的身影,但在 Intel 於去年底推出第 11 代 Core i 系列筆電之後,越來越多中價位筆電都會搭載 Thunderbolt 4。只要認明機身上貼出的 EVO 認證標章,就能確定具備 Thunderbolt 4 的功能。Thunderbolt 4 是 EVO 認證的必要項目,代表通過認證的筆電具有完美的 Thunderbolt 4 相容性,不但能夠支援各種 Thunderbolt 4 周邊裝置,也能向下支持 Thunderbolt 3 與 USB。目前市面上已經有超過一千個以上的產品,通過 Intel Thunderbolt 認證,包括筆電、Cable、Dock 等,擁有最寬廣的相容性。Kensington SD5600T 動手玩接下來就直接來看看採用 Thunderbolt 4 介面的擴充底座,到底能帶來什麼樣的優勢。以 Kensington SD5600T 為例,雖然是採用 Thunderbolt 3 規格的擴充底座,但是可以完全相容於 Thunderbolt 4 筆電,而且提供 15 合 1 超豐富的連接功能,更支援 UHS-II, SD 4.0 超高速 SD、Micro SD 讀取功能,使用者還可以根據桌面環境,選擇平放、直立或懸掛等擺放方式,搭配變壓器使用,除了供應底座本身的電力,還能向電腦穩定供應 100W 電力進行充電。在擴充底座的背面有著連接至電腦的 Thunderbolt 端子、有線網路與 5 組 USB 3.2 Gen1 (5Gbps) 等端子,2 套畫面輸出端子 (每套可在 HDMI 或 DisplayPort 之間則一使用) 最高可以在連接單一螢幕時輸出 5K、60fps 解析度,或是在連接兩個螢幕時輸出 4K、60fps 解析度。至於前側面板,則有支援 UHS-II, SD 4.0 規範的 SD、Micro SD 讀卡機 (讀取速度高達 312MB/s), 以及 USB 3.2 Gen2 (10Gbps)、USB Type-C (10Gbps)、耳機等連接端子,功能非常豐富。因為 Thunderbolt 已經大幅降低連接電腦的複雜度,所以 Kensington SD5600T 的安裝過程變得相當簡單。我們先接上電源與兩組螢幕與網路之後,把 USB 鍵盤與滑鼠接到後面,最後再用 Thunderbolt 傳輸線接到筆電,就可以讓筆電變身超級工作站。這時候筆電不但可以使用內建的螢幕,還可以將畫面延伸到兩個外接螢幕,大大增加工作空間。如果需要連接隨身碟或硬碟,也可以直插入擴充底座前方的 USB, 不需佔用筆電上的 USB 端子,滿足連接多種裝置的需求。筆電也能在使用的同時充電,隨時保持滿滿電力,開會或是外出時只需拔下一條 Thunderbolt 傳輸線就可以把電腦帶著走;回到座位後也只需要插上一條 Thunderbolt 傳輸線,所有外接裝置與螢幕就可以馬上恢復運作。Thunderbolt 可說是現今最先進與最方便的連接方式,搭配 Intel EVO 認證的筆電更是可以完整享受 Thunderbolt 帶來的便利性,讓使用者能更便捷地連接各種外接螢幕與周邊設備,生產力與工作效率如虎添翼。
daily-weekly
凱擘大寬頻用戶有福了!老客戶免費升速至 120M 高速光纖上網 30 天
凱擘大寬頻與老客戶共體時艱,宅在家成為民眾新生活模式,隨著全台各級學校皆改為線上授課、上班族長時間居家辦公,凱擘大寬頻今日宣布祭出光纖上網既有用戶專屬升級回饋,自 5 月 20 日起至 6 月 20 日止,提供原家中使用較低頻寬之老客戶,不必申請即可免加價全面升速至 120M 高速光纖上網 30 天,既有用戶只要將家中網路數據機關機並重新啟動,頻寬即刻升級,時刻保障廣大家庭用戶,一家大小同時在家遠距上課、上班,網路也能隨時維持暢通無阻,無需等待、網速更快,閒暇之餘上網看影片、線上追劇也不怕流量爆表。凱擘大寬頻持續關心老客戶,透過高品質的光纖上網服務,陪伴民眾防疫期間待在家也安心!凱擘大寬頻旗下 12 家數位有線電視系統台包含:陽明山、金頻道、新台北、大安文山、全聯、新唐城、北桃園、新竹振道、豐盟、新頻道、南天、觀昇。數位家庭服務盡在凱擘大寬頻!凱擘大寬頻以優質服務經驗,提供數位有線電視服務、高畫質數位頻道、高速光纖上網、超級錄影機、myVideo 隨選隨看、HomeSecurity 居家防護、HomeSecurity 店家防護及 HealthCare 健康保健室等。全方位數位家庭娛樂,一次滿足全家歡樂需求。旗下數位有線電視系統台:陽明山、金頻道、新台北、大安文山、全聯、新唐城、北桃園、新竹振道、豐盟、新頻道、南天、觀昇等數位有線電視。凱擘大寬頻數位有線電視旗下 12 家有線電視系統服務區域本文章由「凱擘大寬頻」提供。
daily-weekly
反科目三?禁抖音?寧夏夜市舞蹈比賽真正的警訊,其實不是統戰
近日,寧夏夜市舉拜了「科目三」舞蹈比賽,引起不少社會人士反彈與討論。這應該會是台灣發展史上一個頗為關鍵的引爆點,代表著「當代中國文化入侵」這個議題,不再是只限於年輕人、教育界和網路次文化中,而是正式登上主流議題的檯面。有些人認為,寧夏商圈是台灣的夜市,不從自家流行文化中找哏,而去辦中國流行的科目三舞蹈,實在是本末倒置。然而站在台灣的發展史上,這一切發展其實是非常合理的。請注意我的用詞,我並不是認同這發展,而是認為它合理。我曾經去中國大陸實習、工作、創業,從十七歲就開始常跑對岸,直到 COVID-19 疫情前才停止活動,目睹了自兩岸開放以來,台灣流行文化在對岸的興衰。「你講話的聲音很好聽。」一直以來,中國的生意夥伴們都這樣告訴我,曾以為是因為受過演說和廣播的訓練,共鳴、音質、咬字都不錯,但實際上他們的意思是:你講話很像台灣偶像劇裡的人。台劇、台灣音樂、台灣人,曾是中國一代人的憧憬對象,而這份憧憬也隨著台灣流行文化和經濟地位的全面衰落而止於中國 80 後到 90 初的這一代,再往後,地位就逐漸反轉了。今天的抖音、小紅書被年輕一代廣泛使用,而台灣青年有不少因陸劇產生嚮往 (像我看了《去有風的地方》一整個很想移居雲南), 你說這些文化輸入是統戰嗎?我相信它會為統戰提供助力,中國也是這樣相信的,只是他們很清楚他們根本不需要做什麼陰謀操作,只需要搞好自家產業,那麼他們想要的事就會自然發生。當初台灣拍攝《流星花園》, 捧紅周杰倫、蔡依林時,也不是以「從敵後培養一代反共義士」為方針吧?強勢流行文化的入侵,本來就是世界共同現象,當然我們必須顧慮其影響並制訂對策,然而我們第一反應所做的:禁止、排斥、宣導,卻是最愚蠢的方式。網路迷因現象當全球直銷產業呈現衰退,安麗台灣卻能逆勢成長,關鍵策略為何?林彥秀給出實際答案,就是這一兩年安麗制定明確的營運戰略,聚焦在「大健康」趨勢,從身體健康、心靈健康、個人健康、社群健康、財務健康、環境永續等六大面向著手,顛覆直銷產業過往的經營思維。進一步拆解要讓大健康策略的落實,背後可說就是運用到「雙軸轉型」概念。一方面,安麗從十年前開始推動數位化,運用數位科技推動營運及直銷商順利轉型;另一方面,明確擘劃出組織的 ESG 策略,從體驗中心的空間營運到驅動夥伴日常行動的改變,達到綠色永續及減碳成效。全台直銷業第一家碳中和體驗中心落成,年減碳 18,253 公斤今年一月台北安麗空間重新整頓開幕,從原址地下室搬遷到一樓,既有功能都在,但是更高效利用實體空間坪效,打造讓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能大幅減少電力的使用,讓減碳績效立刻看到成果。值得追問的是,安麗明明去年線上訂貨業績,已經佔整體營業額超過 8 成,為什麼他們還願意投入大筆資源,陸續升級全台五個體驗中心?安麗台灣業務暨營運長黃桂琴解釋,「數位愈發展,體驗愈重要!尤其在 OMO 時代,線上通路提供快速訂貨、出貨服務,但是實體的體驗,則可以強化直銷與顧客之間的信任感,不僅可以透過互動裝置讓直銷商新朋友瞭解各種方案,同時每月一次的體驗日,在多功能空間舉辦各類沉浸式體驗、專家學者講座等主題活動,反而有助於線上線下緊密串連,強化認同感。」除了善用空間、節能減碳,安麗台灣也敞開大門,邀請外部夥伴一起集思廣益,展開不同面向的減碳可能性。黃桂琴指出,去年安麗開始與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所合作,藉由學界的研究能量,幫助安麗找到多元的減碳切入點。例如各地體驗館使用循環杯替代紙杯,一年約可減少 47 萬個紙杯的用量;搭配重複使用的環保袋,估計一年可減少逾 70 萬個紙袋。當然減碳也不會只侷限於體驗中心,安麗台灣企業傳播暨人力資源處長丁蘭就表示,他們也會從人的行為面著手,鼓勵直銷商夥伴從日常開始減碳。例如安麗從今年開始,招標工作就用數位檔取代紙本印製,連同《安麗雙月刊》也開始數位化,不再印製 125 萬本紙本月刊,各種行動加總起來,等於每年種植超過 6,600 顆樹的減碳效益。賦能直銷夥伴勾勒成長曲線,關鍵策略在於數位化、精準化除了淨零減碳,雙軸轉型的另一支柱,也就是數位轉型,安麗台灣其實走得更早,從事業發展角度鼓勵直銷商勇於結合數位工具,得以更有效率方式推展事業。這也是為什麼安麗台灣連續 5 年可以維持成長,甚至在亞太區市場,安麗台灣去年的成長率更是奪得第一,背後因素就可歸因於十年前開始進行數位轉型。至於轉型陸續展開哪些實際舉措?黃桂琴回應,「我們主要是透過數位化、精準化策略。」所謂數位化策略,首先是重新設計銷售、服務流程,讓直銷商在招商過程更為便捷;其次是陸續開發數位工具,像是提供 iShare 數位內容中心、Am-Card 安麗行動卡,幫助直銷商快速查詢業績,並且結合 CRM 系統分析銷售資訊,讓直銷商即時掌握顧客購物喜好,才能借力使力加速成交。至於精準化策略,目標就是要降低新加入的顧客流失率,透過數據分析及觀察直銷商行為,提供他們具體的策略建議。甚至安麗也會根據個別直銷商的事業發展階段,給予不同面向的事業計畫策略,以及提供相對應的教育訓練,例如教授他們可以怎麼透過 LINE 工具,有效連結電商、資料庫、人力訓練、社群經營等工具及資源,確實讓直銷商的數位運用能力,明顯有所提升。洞悉安麗台灣營運策略可發現,雙軸轉型背後最重要的目的,聚焦在賦能成長,也就是幫助夥伴、直銷商找到新的成長曲線。黃桂琴分享一項大健康策略之下,賦能同仁的實際成績,安麗從兩年前開始與北醫合作,目前已有 6,000 位夥伴取得健康管理師認證、8,000 人獲得北醫學分班資格。由此可見,不論是數位化或永續經營,企業組織內最重要的元素仍是「人」, 號召志同道合一起投入好事,自然形成一股革新力量。
daily-weekly
【影音】營養師實測:市售瓶裝鹼性水,真的夠「鹼」嗎?
許多人愛喝鹼性水,但市面上的瓶裝鹼性水是否真的夠「鹼」? 蔡怡瑄營養師藉由影片實驗,實際檢驗瓶裝水的新鮮度與穩定度,並提供飲用鹼性水的新解方。市售瓶裝水恐怕不夠「鹼」? 隨著健康意識提高,愈來愈多的消費者選擇購買無糖、無熱量的瓶裝水作為飲料,讓台灣瓶裝水的銷售量以每年 6% 的幅度持續成長,其中又以「鹼性水」這類的機能性水最受消費者青睞。然而,市售瓶裝的鹼性水,是否真的符合包裝所示的鹼性標準?飲用瓶裝鹼性水時,除了要注意包裝是否完整之外,也要留意反覆開關飲用而滋生的瓶口細菌;此外,瓶裝水可能會因為裝瓶存放過久、或與空氣接觸搖晃,使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慢慢溶入水中,並形成碳酸根離子,進而降低 pH 值。從上面的影片實驗可看出,有些瓶裝水雖然仍保有微鹼性,卻未必有達到其宣稱的 pH 值。一杯真正的鹼性水,要喝就喝最新鮮的其實想喝新鮮的鹼性水,並不是沒有解方。在家放一台 Panasonic 櫥上型整水器 (TK-AS46), 就能隨時隨地飲用鹼性水,不只新鮮,也比購買塑膠瓶裝水更加環保。Panasonic 櫥上型整水器 (TK-AS46) 包含淨水、電解功能,透過日本製濾芯以及中空絲膜的除菌效果,將家中的自來水層層過濾成安心的純淨水,再藉由電極板進行電解,形成富含氫分子的鹼性離子水。值得一提的是,Panasonic 櫥上型整水器 (TK-AS46) 還有五段酸鹼值調節功能,無論是純飲、入菜、服藥、洗顏,都能滿足生活中多樣化的用水需求。此外,濾心壽命長達兩年,可過濾約 5000 瓶、2 公升的鹼性離子水 (每人一日飲用水量為 1.5-2 公升)。若要一機搞定全家人的飲用水,並且兼顧好水質與健康,Panasonic 櫥上型整水器 (TK-AS46) 絕對是高 CP 值的選擇。鹼性水可能帶來什麼好處?鹼性水與一般的水比起來有何差異?一般發現鹼性水擁有較佳的萃取力與高滲透力,這個特性可以透過泡茶的實驗來呈現。在同樣的時間下,鹼性水與一般開水同時泡等量的茶葉,鹼性水泡出來的茶色較深,萃取效果較佳。鹼性水也是廚房料理的好原料。例如:以鹼性水煲湯,能提升湯汁風味;以鹼性水泡蝦米,能比一般開水創造出更高濃度的蝦米鮮味。鹼性水亦可使有許多纖維的紅肉變得柔軟,並帶走食物中的苦澀味道來源,像是草酸、尿黑酸、多酚類等;用來川燙蔬菜,也能提升鮮蔬的口感與味道。另外,也有不少鹼性水能對身體帶來幫助的趣聞,像是從事高強度運動 (重訓、間歇性運動) 時,據說多飲用鹼性水,能有效提升無氧運動的效果。人體的組成中,有 70% 是「水」, 因此飲用好水絕對是維持身體健康不可忽視的要務。品味健康美味的好水,讓好水質淨化身心靈,不妨利用 Panasonic 櫥上型整水器 (TK-AS46) 培養喝水好習慣。了解更多:Panasonic 櫥上型整水器 (TK-AS46)
daily-weekly
【藝遊嚮導】1/30-2/5:明華園總團《媽祖》@台灣燈會、《貓・美術館》特展、《宮崎駿動畫配樂》交響音樂會,本週藝文活動精彩可期!
【表演藝術】名稱 | 面白放送時間 | 2024/1/31 (三) 地點 | 光啟社攝影棚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33 巷 20 號) 備註 | 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想跟著面白大丈夫一起錄製 YouTube 企劃嗎?繼職男人生、面粉趴、搞笑對抗賽之後,面白大丈夫首度嘗試,開放觀眾參與 Youtube 企劃錄影,平常網路上看不到的、被剪掉的、冷場的、不能播的在這裡全面放送!名稱 | 2024 台灣燈會 —— 明華園總團《媽祖》時間 | 2024/2/3 (六) 地點 | 台南市安平區安億路停車場 備註 | 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巨型鯰魚悠游於半空,觀眾席兩座升降舞台輪番上演令人摒息的飛人演出,趣味、驚喜、感動、婉轉動聽的樂音、氣勢磅礴的場面,暌違 10 年精彩再現,顛覆傳統視聽的環場戲劇震撼,《媽祖》為 2024 台灣燈會安平燈區,開啟隆重序幕!名稱 | 2024 Dance World Cup 第五屆台灣外圍賽時間 | 2024/2/3 (六) - 2024/2/4 (日) 地點 | 台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演奏廳 (台中市豐原區圓環東路 782 號) 備註 | 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這場備受期待的年度盛會被視為舞蹈界的奧運會,匯集了來自 50 多個國家的 7500 多名舞者參賽。著名評委和編舞家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舞蹈愛好者及家長,齊集於布拉加為此次多姿多彩的比賽作評審及打氣。台灣隊伍在今年的總決賽中取得驕人成績;囊括兩銀、兩銅,個人民族舞更勇奪最高殊榮的金獎。【展覽】名稱 |《貓・美術館》時間 | 2024/1/19 (五) - 2024/4/14 (日) 地點 | 屏菸 1936 文化基地 10 號倉庫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 1 號) 詳情請點擊走過 6 個亞洲城市,2024 年重返台灣,以「古典貓肖像」、「庶貓日常」、「貓體之美」、「貓的藝術」、「交流的貓藝術」5 大區呈現豐富多元的貓藝術,共計展出 60 件山本修老師名畫,其中包含雷喵瓦《煎餅磨坊的貓舞會》、喵衛《衝啊!貓破崙》、喵文西《最後的猫餌》等新作品。 商售區更是屏東場特別推出限定新畫作撲克牌、迷你框畫、拭鏡布、萬用墊等,還有粉絲詢問度超高的拼圖、海報、必收藏扭蛋、拍貼,超過百款萌翻的紀念品,實用又卡哇依,讓人愛不釋手。名稱 | 陳冠宇個展《Schéma》時間 | 2023/1/6 (六) - 2024/2/17 (六) 地點 | 大唐生活美學館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 588 號) 詳情請點擊以認知心理學派中尚・皮亞傑 (Jean Piaget) 所提出的「基模 (Schéma)」探討個體認識周圍世界的模式,藉器物作品為思緒出口,描述作者建構作品的過程中,無意間透露出的基模樣貌,並同步生活中對於自然風物的感知思考,演繹出數個釉色作品系列:鏽飾、映月、山野、柴燒,各系列亦維繫著作者對茶本身、茶道具與茶文化的一份堅持與想像。名稱 |《目送我的流浪》姚思妤創作個展時間 | 2024/2/2 (五) - 2024/4/2 (二) 地點 | 新思惟人文空間 (高雄市三民區河堤路 298 號 2 樓) 詳情請點擊此展描述守候者與開拓者的視角轉化,表象描繪荒島上的所見所悟,實則將其映射並探討家庭中的親密關係。姚思妤將觀察與情感投射描繪長輩守候在原點,放手目送孩子流浪的心境。藉由枯木、傾毀的房舍,呈現守護的堅定與屹立不搖的精神,而家的力量永遠是開拓者無畏前行的勇氣。【影視】名稱 |《機密特務:阿蓋爾》Argylle 上映時間 | 2024/1/31 (三) 詳情請點擊一名暢銷諜報小說系列作家艾莉,個性孤僻、生活低調,平常最喜歡宅在家,一邊打電腦一邊陪她的愛貓阿飛玩。但是當她筆下虛構故事中的情節 —— 一名機密特務阿蓋爾執行一項企圖破獲一個全球間諜組織的危險任務 —— 竟然呼應了現實世界中一個特務組織的機密行動時,她安穩平靜的居家生活從此就被搞得天翻地覆。於是在一名對貓咪過敏的特務艾登的伴隨下,艾莉為了逃避職業殺手的追殺,必須和時間賽跑,在世界各地走透透,她筆下的虛構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一線之隔也越來越模糊。【音樂】名稱 | 狂美《宮崎駿動畫配樂》交響音樂會 ——2023 四度巡迴時間 | 2024/2/1 (四) - 2024/2/2 (五) 地點 | 國家音樂廳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 21-1 號) 詳情請點擊「狂美」夾帶著萬人口碑好評的《宮崎駿動畫配樂》節目,在國內屢創完售佳績。四度巡演,初心仍舊不變,我們帶著九首不朽的主題曲重返音樂廳,且再次攜手《魔女宅急便》、《心之谷》官方中文版配音員亦是金鐘最佳女配角楊小黎導聆,將陪伴觀眾重溫,初見宮崎駿動畫的美好與感動。名稱 | 混亂愛情 布拉姆斯及天方夜譚時間 | 2024/2/3 (六) 地點 | 國家音樂廳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 21-1 號) 詳情請點擊音樂會必聽爽曲《天方夜譚》, 是李姆斯基・柯薩科夫最膾炙人口的曲目,講的是殘忍國王夏李爾王,每次新婚初夜後,就會把妻子處死,然後再娶新的,不斷殘殺,而宰相的女兒雪國王最後轉為相愛,再也不殺人。名稱 | 經典三重奏之夜 —— 撼動的樂章時間 | 2024/2/3 (六) 地點 |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 21-1 號) 詳情請點擊這場音樂會將展 3 首重要的鋼琴三重奏作品。首先是拉赫曼尼諾夫的悲情作品《悲歌》, 其次是蕭士塔高維契的作品 67, 一部充滿戰時悲劇色彩的作品;最後是史麥塔納的作品 15, 這是一部融合了民間音樂和古典音樂的作品。
daily-weekly
人氣主持人林書煒:非常時期,維持體力、守護全家人健康的營養秘密
知性美麗兼備的林書煒,螢光幕前從容、優雅的形象深植人心。或許有人會以為她每天下了節目,應該就是在悠閒逛街或是和姊妹淘聚會。事實上,擁有 POP Radio 聯播網台長、三立電視台生活資訊節目〈婆媳當家〉主持人、妻子、媽媽等多重身分的她,每天的生活和一般職業婦女沒什麼不同。家庭、事業難切割,回家仍埋首工作鬧鐘一響,早上 6 點,林書煒開始忙碌的一天,錄製現場節目、處理電台的行政工作和會議,再加上錄影及不定時的主持、演講等活動,每天大概需要忙到下午 5 點半,工作才算告一段落。不過,這只是指她「白天」的工作,林書煒表示,「從事傳播、媒體業,很難明確的界定上下班時間。在訪問來賓前,一定會把對方的作品看完,我認為這是對受訪者最基本的尊重。」「所以,以往一回到家、吃完飯,跟小孩、老公聊一聊後,我和蔡大哥就會各自佔據客廳或書房的一角工作。直到晚上 10 點左右,才會放下手邊的事情,準備梳洗睡覺,其實和一般夫妻沒有太大的不同。」林書煒笑著分享。維持好身材、好體力祕密是... 身為忙碌的職業婦女,她究竟如何在發展事業的同時,又照顧好自己和全家人的健康呢?林書煒坦言,隨著年紀增長,自己體力的確大不如前。以往 30 歲時,一天工作 15 個小時都撐得住,但這幾年確實感受到體力下滑,新陳代謝好像也跟著愈變愈差。「體重一下子就多個 1、2 公斤,而且很難減掉。為了在螢光幕前好看,都要積極控制飲食。」但因為年過 40 歲且體型偏瘦的人,如果平時飲食吃得少、運動量又不足,很容易造成肌力流失。因此在日常營養補充上,林書煒會特別注意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也經常在飲食之餘,額外補充優質蛋白質,為體質打好底。健康要「超前部署」, 化身全家人專屬健康管理師 不光照顧好自己,林書煒對於家人的健康也更為重視。林書煒表示,因為自己長期主持生活資訊、健康的節目,在「耳濡目染」下,原先對於健康、營養相關資訊特別關注;也因為自己的媽媽有早發性失智症,這也引發她格外重視家人的健康。再加上,近期台灣面臨非常時期,也讓她更意識到健康要「超前部署」的重要性。以老公蔡大哥為例,因為長期有跑馬拉松 (全馬賽事) 的習慣,維持肌耐力很重要;女兒泠泠正值成長發育期,日常活動量都很大,需要補充更多能量,因此林書煒特別重視家中飲食的蛋白質攝取量,以維持充沛的體力和精神。除了蛋白質,林書煒認為益生菌也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她提到:林書煒進一步分享,自己習慣每天早上空腹服用益生菌,並視需要在餐與餐之間補充蛋白質。至於如何鼓勵家人一同建立良好的營養補充習慣?林書煒選擇把蛋白質和益生菌搭配在一起,沖泡給家人飲用,她提到因為女兒從小不喜歡吞藥丸,而先生又比較鐵齒,沒有保健要「超前部署」的觀念。所以,透過這兩種保健品來守護全家人的健康,久而久之,蔡大哥也自感身體狀況變得較為穩定,從此奠定好習慣。林書煒:身兼多重角色的權衡,愛自己與健康同等重要身為職業婦女最佳代表的林書煒,也建議媽媽們可以試著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女人呀,尤其當了媽媽之後,很容易把過多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把自己逼的太緊,而失去了獨處、愛自己的時間。」「想要陪先生、孩子久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是一切的根本!」維持健康的狀態,才能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透過建立補充蛋白質、益生菌等保健品的好習慣來為健康打底,打造出好體質、提升身體防護力,繼續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本文由紐崔萊贊助撰文
daily-weekly
1G光纖上網+WiFi6 無線網路+A1 BOX 打造遠距上班、遠距上課居家新生活
隨著疫情升溫,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但是「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採取在家遠距上課的日子,家長有必要也得請防疫照顧假在家陪伴,甚至很多公司也已開始實施遠距上班,員工不進公司避免群聚感染,在這個全台進入防疫緊急狀態的時刻,除了要盤點家裡庫存的泡麵、罐頭等民生用品是否足夠,以及因應遠距上班上課所需的 平板、筆電等 3C 用品之外,更要檢查家中的網路環境是否足夠應付突然增加的網路使用需求,而且不管是遠距視訊會議或線上課程,都需要用到直播串流,如果遇到網路頻寬不足,畫面 Lag、圈圈轉不停,可是會非常惱人的!1G 光纖上網 + WiFi6 無線網路 視訊開會、上課不卡卡為了疫情宅在家,為人父母的除了要忙著照顧小孩,還要在家上班、處理公事,但這些可能都還不及一件事惱人,那就是網路卡卡、不順,網路不順暢的狀況有兩種,一種是家用寬頻網速太慢,開個視訊會議影像、聲音老是不同步,小朋友下載教學影片也要傳個老半天;另一種則是無線網路的範圍太小或連線裝置太多互搶頻寬,例如小朋友要在客廳遠端上課,擔心上課音量互相影響,大人只好走到房間或家裡其它角落工作或開視訊會議,這時卻發現已經離無線網路分享器太遠,無線網路訊號太弱,網路時斷時續,或者因為同時上線連網的裝置太多、互搶頻寬,明明申請的網速夠快、WiFi 格數也滿格,但跟同事開視訊會議的時候還是很 Lag。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家用寬頻的網速當然是要越快越好,畢竟小朋友上課要視訊串流,大人開會也要視訊會議,都需要仰賴快速及高品質的網速才能有最清晰的即時顯示畫面,加上如果工作需求要下載超大檔案的話,就更建議家中網路最好達到 1G 以上的網速,另外也建議將無線網路升級到 WiFi6 規格,相比之前的舊規格,WiFi6 支援更高傳輸速度、更廣傳輸範圍、更高同時傳輸量,也就是說無論大人、小孩在家中的哪一個角落,平板、筆電都更有機會收到滿格的 WiFi 訊號,而且可以同時容納更多連網裝置使用,上網時不會因為互搶頻寬而 Lag, 充分滿足在家防疫的網路需求。凱擘大寬頻 A1 BOX + 電視 大螢幕播放遠端教材不傷眼小朋友遠端上課時,如果老是盯著平板、甚至螢幕更小的手機,其實對視力還是有一定影響,這時就可以改用家中電視大螢幕搭配 A1 BOX 開放平台來輔助,A1 BOX 採用 Android TV 作業系統,不只提供家庭娛樂用的各種 OTT 服務,更可以在小朋友遠端上課時,直接在電視上播放預錄在 YouTube 的各式教材影片,或者開啟瀏覽器登入各種線上學習平台,讓小朋友直接在大螢幕上觀看、學習,遠比眼睛盯著小螢幕來得舒服多了。A1 BOX+1G 光纖上網 + WiFi6 無線網路 = 在家防疫 CP 值爆表方案凱擘大寬頻現在推出 1G 光纖上網 + 數位有線電視 + 高畫質頻道的 CP 值爆表方案,上網速率最高可達 1G 極速飆網,還可免費建置 WiFi6 無線網路,加上申辦數位有線電視可免費升級 A1 BOX, 同時也加碼享好禮 Google Nest mini 智慧音箱,可搭配用來聲控 A1 BOX, 更有免費 2 年的 myVideo 超值月租及免費 3 個月的 MyMusic 服務,月租費只需要 1,299 元,一次滿足居家防疫的娛樂,以及遠端上班、上學的需求。立即申辦:https://lihi1.com/A8aho
daily-weekly
為什麼德國廣設自行車「街」而不是自行車「道」?設立後真的就能舒服騎車了嗎?
文:德意志黑眼圈霸氣的柏林自行車騎士我這輩子被罵過最多次,就是在柏林的路上。原因呢?難道是種族歧視,喔不,是因為站到自行車道。柏林的自行車騎士真的兇,目光如雷電,只要是在自行車道上沒有踩著輪子的人類,就會被視為巨大障礙物,需除之而後快。有一次我推著嬰兒車,無奈人行道工地整修 (德國到處都是工地,德國人愛鋪路), 只好在自行車道上走路,難不成要我走在馬路上吧?沒想到我馬上被從背後呼嘯而過的自行車騎士以德語咆嘯咒罵外加比中指。又或者是在等公車的時候,偏偏有些自行車道就畫在公車停靠站前後,一沒注意到踩到自行車道上,自行車騎士經過一定「叮叮叮噹叮叮噹」外加髒話問候,搞得我不只走路,連等公車都有心理創傷。實情是,柏林的自行車道有些標示明顯、有些常與人行道融為一體,讓人容易誤以為只是地磚顏色不同。我自己有時也會騎車,但遇到佔用自行車道的行人也是禮讓三分,小心慢速等待他們自行發現。可見這部份德國化還不夠深。自行車「街」還是自行車「道」? 前面說的是「自行車道」的狀況。最近我家附近路面,出現一個神祕的標誌:自行車「街」(Fahrradstraße)。白底黑字,上頭有藍色的自行車標誌,直接畫在馬路正中央 (如下圖)。這種自行車街和自行車「道」(Radwegen) 不同,是直接把馬路做為給自行車行駛的道路,寬度至少都四公尺。而在人行道或馬路旁,分隔出來特別給自行車騎乘的自行車道,寬度較窄,通常 1.5 公尺,若雙向通行會到 2.4 公尺。這也是目前德國執政聯盟的綠黨 (BÜNDNIS 90/DIE GRÜNEN) 強力推動的政策,希望廣設自行車街,讓更多自行車騎士擁有自在行駛的道路環境。與現實妥協的自行車街有句話說得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設立了自行車街以後,自行車騎士真的能在上頭暢快任我行嗎?會產生這樣的疑惑,是因為住家附近的自行車街,地面塗好漆、標誌設立不久,路邊一側還是,等於佔掉了將近五分之二的車道。而時不時也看到汽車開上來,似乎除了自行車可以光明正大騎在路中間以外,沒特別效用。我去查了交通法規,原來,自行車街原則上只能騎自行車、電動車和電動滑板車,但是若有標示居民不限 (Anlieger frei) 的標示,則居住在該區域的居民或是要去診所、購物的汽車、摩托車皆可駛入。而因自行車街很寬闊,即便非前述的例外允許情況,車輛誤駛也是時常有的狀況,甚至還看過遊覽車巴士駛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連結 —— 德國媒體 rbb 拍攝自行車街的實況影片,影片中就出現汽車駛入的狀況。結語德國的自行車環境相較於臺灣當然是幸福滿點,不過與自行車大城丹麥哥本哈根或是荷蘭阿姆斯特丹相比,當然還有改進空間。我曾經在哥本哈根騎過自行車,真心舒爽。有整體規劃且分隔的車道,不會沒事騎到一半就斷掉和汽車同流,而因施工改道的標示也清楚,不會讓人變身迷途羔羊。時常在德國新聞上,看到自行車騎士向政府爭取更多自行車車道的抗議活動,即便我被自行車騎士兇過這麼多次,也還是相當佩服他們爭取路權的意志。在柏林冬天零下結冰打滑的路面,依然有自行車騎士的身影,我想騎自行車這件事情已經從單純的交通方式,變成生活態度及信仰了。不曉得大家也喜歡騎自行車嗎?歡迎分享你們在都市的騎車經驗。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德國廣設自行車街啦...... 併排騎 OK、限速 30 公里,汽車照樣開上來 (?) 參考來源 (柏林市政府) (Berliner Woche)
daily-weekly
別讓忙碌壓垮妳的生活——補充蛋白質+益生菌,為健康養好「底氣」
小孩不舒服需要看病,偏偏卡在會議中無法抽身,只好等結束再趕回家照顧小孩..., 到了假日,除了抽空陪伴爸媽,回到家中還要面對爆炸的洗衣籃及廚房碗盤。妳是否也過著這種焦頭爛額又失衡的生活呢?一天 24 小時,總是被壓榨到最後一分一秒,沒有一刻可以休息,久而久之,生活各方面都壓得令人喘不過氣。當外在環境愈忙碌失衡,妳愈需要「底氣」維持生活平衡!先擁有健康的身體、打造好體質,才能更游刃有餘面對未來更多挑戰,守護全家人的健康!蛋白質幫妳打底好體質,補充營養好活力想要維持充足體力面對生活及工作中的種種任務與挑戰,就靠蛋白質來為妳打底吧!根據衛生福利部健康署文章指出,若三餐飲食攝取的蛋白質營養不足,不只可能影響肌肉生成,也會明顯感到虛弱、體力變差。補充蛋白質除了透過飲食,也可以透過營養保健品來補充,如何才能挑選到好的蛋白質補充品?注意下列幾點,就可以讓身體獲取更完整的營養:蛋白質可分為動物性跟植物性兩大來源,想要聰明攝取充足份量的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相對來說會是更健康的選擇 (註), 包含像是大豆、豌豆、小麥這些植物來源。現代人三餐多普遍外食,若想攝取足量的蛋白質,往往也攝取進多餘的脂肪、膽固醇與熱量,因此建議選擇蛋白質的同時,也推薦選擇零乳糖、零膽固醇,沒有額外添加物的優質來源。PDCAAS (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 是國際公認的蛋白質評估標準,PDCAAS 達到 1 才可稱為「優質」蛋白質,確保蛋白質的功效。保健身體健康,益生菌是防護力加乘關鍵打底好體質以外,也需要為身體防禦外來攻擊,這時候就必須照顧好身體的免疫力。而人體的免疫力好壞,有一半以上因素取決於腸道,換言之,平衡腸道菌群中「好菌」與「壞菌」的比例,就是維持腸道健康的關鍵。該如何增加腸道內的好菌?一般飲食裡,可以透過攝取發酵類食物獲取益生菌,然而經過胃酸消化後,真正能在腸道產生作用的益生菌數量相對減少很多,也無法定時定量補充。忙碌的妳,該選擇最有效率的方式 —— 挑選無添加物、科學研究證實安全有效的益生菌,於日常三餐飲食中添加補充,就能幫助打造健康腸道!如何挑選優良的益生菌?注意下列幾項要點:有明確標示出菌株名稱,可以顯示產品的安全性,編碼就如同菌株的身分證,被有效記錄在菌種庫裡面。例如乳雙歧桿菌 BL-04、嗜酸乳桿菌 La-14、嗜酸乳桿菌 NCFM 及副乾酪乳桿菌 Lpc-37, 這些菌株擁有超過 100 篇科學論文及實驗證明,更佐證能夠幫助維持腸道內菌叢平衡,全面打造健康防護罩。食物消化時會先經過胃,而胃酸會破壞益生菌,因此應確保菌株存活率,建議 90% 以上有效通過胃酸,能順利抵達腸道,在腸道內發揮作用。優良益生菌中需添加像是菊糖、膳食纖維、寡糖等「益菌生」, 這些有助於促進益生菌在腸道生長繁殖的營養素,讓吃進肚子的益生菌真正有效留存在腸道,維持健康。無人工香料、甜味劑,對身體更無負擔。加一點健康:守護全家人健康就從這做起優質植物性蛋白質提供妳身體活力、而優良益生菌則可為身體的防禦力加分。從今天開始,不妨建立一個健康儀式 —— 養成同時補充益生菌和蛋白質的好習慣,打下健康基礎,就不怕生活中迎面而來的各種挑戰,照顧好自己,幫全家人守護健康!本文由紐崔萊贊助撰文 (註): 蛋白質主要可分為動物性與植物性兩類,根據刊登在《美國醫學期刊:內科醫學 (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指出,飲食中若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部分動物性蛋白質,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例如取代雞蛋能降低 22.5%, 取代肉類則平均可降低 14%; 日本國家癌症中心的研究也發現,如果把佔 3% 熱量的紅肉蛋白替換成植物蛋白,預計可以降低 34% 的死亡風險。
daily-weekly
桃機首次「地方創生」主題策展,未來大人物餐桌計畫躍上國門正式開動
文:陳淑玲藉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每年徵選舉辦的「未來大人物發表會」活動延續,號召所有從 2015 第一屆開始的所有入選者共聚一堂舉辦的未來大人物同學會,已經成為年底所有獲選者的相聚、交流盛會。2023 年 11 月,未來大人物同學會內更匯聚了全台灣生產者的食材、料理成餐點,舉行了一場只獻給所有入選者的「未來大人物餐桌計畫」。熱鬧的餐會過後,留下不只所有與會者的熱絡與餘韻,更凝聚了一股新興的社會年輕倡議之聲。應邀前進國門策展餐桌計畫首場餐桌行動完美謝幕後,驚喜受邀前進台灣國門 —— 桃園機場的第一航廈 B7 文化藝廊空間進行策展。邀請策展的昇恆昌表示:「本次邀請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的『未來大人物餐桌計畫』進行策展,以此地方創生、餐桌計畫為題的展覽是我們第一次嘗試。」昇恆昌表示:「用這個角度在國門策展,希望讓國際旅客看見台灣這塊土地的生命力與多元性。透過這場餐桌計畫在機場以中英文方式展出,讓出境旅客都能感受台灣各角落有許多熱愛這塊土地、且深具影響力的年輕人,他們默默耕耘故鄉,落實永續、技藝傳承,這股力量相當迷人且美好。」作為台灣國門的進出場域,鄰近登機口周邊的藝文空間策展,是以推廣台灣文化藝術以及旅遊為核心價值,承接該空間維運的昇恆昌不定期邀請能發揚台灣藝術底蘊或台灣風土的單位策展,如台灣新銳藝術家、倡議單位與藝文單位進行展覽。一場餐桌如何跨進國門前進國門策展、怎麼由一場餐桌轉化成一場展覽,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陳述所有未來大人物倡議的事,其實是非常大挑戰。一手「催生」未來大人物活動的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內容長楊士範 Mario Yang 感性地分享::「當時我們還是很年輕的媒體,想藉由這個活動,讓正在改變社會的年輕人被更多台灣人看到。這次能從城市、走向國門策展,實現了我們想擴散更大影響力、讓更多人看到青年力量的初衷,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未來大人物餐桌計畫機場策展,將展覽定調「在地風土、青年倡議、永續環境」三大核心。呼應此概念,我們遇見了由御鼎興柴燒醬業新發售的「勇氣雜糧」醬油上的字體、並以此為發想,邀請該字體催生者製醬人謝宜哲進行文化延伸。謝宜哲曾說:「人與土地連結在一起並不空幻,吃下家鄉長出來的食物就對了。」由此意象為餐桌策展作為設計理念,拿捏著字體間的灰度、留白等美感元素,他以正直、穩重、細膩優雅來創作出「未來大人物餐桌計畫」主視覺字體。展覽空間主角,就是這群以全台灣北中南東正在努力耕耘地方產業的未來大人物。他們用食材溝通這個世代,不但提供優質台灣物產、更進行著屬於青年倡議發聲。守護在東海岸的洄遊吧黃紋綺,以食魚教育作為基礎,要人人都吃對魚一起行動救大海。在北部更有螢火蟲書屋的葉家豪,栽植香菇也一起點亮故鄉石碇的教育光芒。花了 8 年深耕坪林,金瓜三號的蔡威德以茶文化證明愛上他鄉也是有可能。在中台灣,微醺農場的黃衍勳以科技務農栽植小黃瓜,正在為台灣智慧農業鋪第一哩路。雲林御鼎興柴燒醬業製醬人謝宜澂,不但堅持手工柴燒製醬,同時也發起飛雀餐桌行動將雲林物產集結轉譯成料理推廣。南台灣更有鳳梨王子楊宇帆以栽植有機鳳梨為志業,宣揚台灣鳳梨的好滋味。守護在台南東山的陳昀鎂創立山頂壯圓不怕辛苦,把台灣柴焙龍眼帶向國際舞台。又搖滾又社造的台青蕉王繼維,堅持做一位「最有事的蕉農」, 正邁向香蕉全利用的領域。以陪伴孩童課後教育為己任的璞育塾黃雅聖,從工程師變成老師到農夫,一點也不怕苦。匯集所有生產者的食材與倡議,在展區的中間架起一座真實的餐桌,藉由 Youtuber 夫夫之道拍攝的「環島超台味」系列影片,讓在餐桌前就能以影像無遠弗屆飛往全台產地各角落。 說永續永遠不晚,做就對了策展的最後一項核心是「永續」, 誠如在未來大人物發表會時的永續概念,策展空間充分將「再利用」這件事情體現,如發表會上使用的彩色壓克力版、就再度運送至展場接續使用,致力將浪費耗材降到最低。以此為概念更設計互動區域,將未來大人物餐桌計畫呼應的綠色 4R 口號以色彩區分,邀請所有國門的遊客到此看展時,都能拿取貼紙,貼下已實踐、或認同的永續行動。這一場餐桌行動計畫,由真實的一場行動進化成一次為期 4 個月的展覽計畫。年輕的聲音與努力不該只有默默隱匿在台灣角落,即使很多未來大人物在做的事情,許多人看起來有點呆有點傻,但他們充滿熱情、創造力、活力的行動從不遲疑。也期望為台灣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改變。Mario 分享:「透過這場展覽期盼讓更多人發現,原來台灣有著這一群年輕人,在用有創意的方式做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更歡迎出國前抽空看展、打卡與拍照,一起感受當個未來大人物。」活動時間:即日起至 2024/5/27 地點: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 B7 文化藝廊活動官網: 活動指導單位:桃園國際機場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昇恆昌基金會策展單位:、、
daily-weekly
吉屋信子《花物語》:就這樣吧,讓花兒在人間盛開,絕代佳人與可愛少女的靈魂在天上安息
文:吉屋信子曼珠沙華一秋日宜人陽光下,一艘渡船划過一條橫切大利根平原的大河。船上有七、八個人影 ——「哇,好漂亮的花兒。」如此嬌喚的是以二十一歲妙齡領軍女伶劇團的團長,從東到西、從北到南,恰似浮萍隨河水曲曲彎彎、飄飄蕩蕩,那分孤寂更添其美,猶帶沁人馨香;儘管在長途跋涉下略顯憔悴,依然風姿凜然、身姿挺拔,這便是貌美如花的年輕師傅「都子」女士本人的聲音。「師傅,花在哪裡?」一位名叫阿幸的少女湊過來,滴溜溜轉著眼珠子天真問道。她十四歲,是團裡年紀最小的女孩,備受師傅寵愛的小跟班。「阿幸,妳難不成是瞎了?」這又是都子不假辭色的聲音,「咦?師傅,我、我、眼睛是睜開的欸。喏,這樣,妳可給人家看清楚了。」被質疑失明的阿幸一雙眼睛瞪得老大 ——「哦,這麼說來,似乎是有兩個少了眼珠子的可愛小洞呢。」師傅仍是一副冰美人的模樣。「討厭,人家、才不是!師傅好過分、好過分!」她拍打著船邊,可惜一箭射中船頭少女扇子的那須與一不在此處!阿幸本來也想用扇子,不過秋日河道上 —— 那把掛著緋色流蘇的舞扇八成是收進船上的小行李堆裡了,畢竟這群江湖藝人主打的便是舞踊和歌唱......「生氣了?小可憐,我就跟妳說吧?妳看那個、那個。」都子這時揚起藕臂,那臂上穿的是以秋天來說稍有涼意的羅袖,就連腰帶都有些軟塌,令人目不忍睹。她雖貴為團長,卻也不得不如此。這一團因故流離失所,偏偏旅途中票房慘澹、難以為繼,今晚被迫順流而下到對岸鄉下小鎮的骯髒戲棚子表演,萬般無奈。秋風、河流、船中揚起的手臂弱不禁風,我見猶憐。都子遙指向對岸平原 —— 哦呵,真個有花,花開得正盛。美麗的一整片,彷彿剛剛綻放的鮮紅花朵。「哇,真的,好 —— 美 —— 啊 ——」阿幸感嘆良久,物我兩忘,復又拍打船邊嚷嚷:「大家、大家也來看看呀,看那個,那些花,妳們是在發什麼呆呀?」明明是個孩子,卻裝得一副大人樣,額頭冒起青筋,凶神惡煞似的。至於那些個「大家」, 則是相當靠不住的一群人。她們正忙著大啖牛奶糖、冰糖、鹽味仙貝、米果,更誇張的人還吃著五顆糖果兩分錢的便宜糖果袋,甚或喀啦喀啦咬著花生,根本無暇理會什麼天空、渡船、河水、岸邊、花朵,更不用說十四歲野丫頭阿幸的聲音了。「喂,貪吃鬼!」正當阿幸氣急敗壞地大喊時 ——「阿幸都那麼說了,妳們就去看看吧。」都子的聲音清澈響起。那群貪吃鬼同盟聽見這個聲音,總算驚醒過來,還有人因為急著吞下冰糖嗆到。她們瞪眼四處張望,繼而向師傅請示:「師傅,是要看些什麼呢?」「在那邊。」阿幸猛然攫住對方脖子,硬扯到船邊。「看見了嗎?看見了嗎?那個紅紅的、很漂亮的,開了好大一片呵。」阿幸心急火燎地說。「喲,煙火?在哪裡?」對方悠然自若地問。「還煙火呢!」都子難得露齒燦笑。「火樹銀花!絢麗輝煌!」手拿三味線的劇團大娘以刺耳沙啞的聲音喊道。「真好,這要是河上納涼煙火大會的話......」哎呀呀,可惜這並不是江東隅田河的煙火大會,這群「都鳥劇團」的成員離開東京逾年,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不可以呵,不能讓大家想起煙火。東京的話題是禁忌呵,師傅。」三味線大娘將衣襟向後整了整。一抹青色的修眉痕跡透露了旅途疲憊,秋日陽光格外晃眼。「阿幸妳這個大騙子,說什麼開了紅紅的煙火 —— 我還以為是放枝垂櫻那樣的煙火哩。」冰糖小旦的臉頰鼓得跟吹氣球似的,也不全然是因為糖果吧。「討厭啦,妳這人,既貪吃又愛生氣,還是個冒失鬼。」阿幸連珠砲般地抨擊。「喏,跟煙火一樣美,妳們快看那些花。」師傅一如平時在大家還沒真正吵起來時打斷對話。「嘿!哦,那不就彼岸花嗎?」冰糖小旦立刻上鉤,嘴巴張得大大的,一臉傻乎乎的模樣 —— 彼岸花有啥稀奇?就算剪下來捆好帶走,也值不了一厘錢!冰糖小旦意興闌珊。自古以來,這種情感麻木者被稱為「寧要糖,不愛花」。「不過這花有個很響亮的名字,叫『曼珠沙華』。」都子如是說。她寫得一手好字,肯定是愛讀書的人。但名字再怎麼響噹噹,也嚇唬不了我輩冰糖小旦。要說響亮,「都鳥劇團」這名字夠響亮了吧?可還不是整整一年賺不了幾個錢,跑到鄉下討生活?跟我們說這叫順水推舟,真是說得比唱得好聽,哼 —— 冰糖小旦這般頂撞似的板起臉,或許早就對這位年輕師傅投了不信任票。不論如何,冰糖小旦本來就是缺乏激情之人 —— 都子早已看開,如今倒也不怎麼失落。「很漂亮欸,真的好漂亮。」只有阿幸一人拚了命地連聲誇讚。二渡船在傍晚靠岸。與其說那是河畔一間小劇場,毋寧說是個戲棚子,寥寥數名成員帶著少量行李到了那裡。貪得無厭的戲棚子老闆連一晚都不願浪費,表定當晚立刻開演,即使成員抱怨暈船不適、旅途疲倦也得硬上。眾人在後台準備時,天空響起「砰 —— 砰 ——」的爆炸聲。「咦,是什麼?」「是煙火!」這次千真萬確是煙火,一個人從後台窗戶探頭,卻看不到垂楊柳、櫻花,也沒有打著漩渦的斑斕龍田川 —— 只聽見高空「嘶」一聲響,冒出一絲煙霧。接著又「砰」的一聲 —— 這回有一個小小的氣球慢慢飄落。「真是窮酸的煙火,運動會?」三味線大娘咂嘴。「不,不是運動會。這下糟了,我剛剛在前面聽見了。」兩個人齊聲說。「妳們聽見了什麼?」「那個呀,有一個叫什麼歌劇的,正好今晚開演,就在前面一點的地方,聽說是一座新落成的華麗劇院呢,就要在那兒上演,一個叫什麼╳╳╳子的少女歌劇,這煙火就是她們放的。」「嘿,歌劇也放煙火嗎?」「妳別犯傻啦,大娘,不就是添個熱鬧嗎?不管怎麼說,總之是她們贏了,畢竟還放了煙火。」兩位年輕女孩嘆了口氣。正是如此,今晚同樣在這座鎮上,打著╳╳少女歌劇旗號的劇團即將開演。在鎮上新蓋的西式劇院裡,推出一齣叫什麼《莎樂美》之類的著名西洋歌劇,裹著七層紗赤腳跳舞,轟動全鎮,連當地報社都鼎力支持 —— 相形之下,都鳥劇團則在旅途中慘遭成員拋棄,僅剩寥寥數人。即使都子以精湛舞藝表演《保名》或《藤娘》, 在這座外來文化蓬勃發展的小鎮,也難以抵禦「比起壽司,人們更愛吃咖哩飯」的崇洋風潮。存在感如此薄弱的都鳥一團啊。這天初更後,戲棚入口始終人影稀落。煙火聲、莎樂美、七層紗、管弦樂團、一行數十人的歌劇團 —— 對面觀眾高朋滿座。這廂乏人問津的慘狀直教拉客的把門人呵欠連天,菸抽得累了,乾脆跑到隔壁理髮店下棋。「今晚反正就這樣了,八點過後誰還會來呢?」把門人丟下這句揚長而去。然而,阿幸卻未就此放棄。「就算過了八點,戲棚子是不能沒有把門人的。」她自告奮勇坐上了把門人的位置。—— 這位阿幸的母親是深川一家大型高級料理餐廳的服務生。她的父親不知去向,母親則在三層樓高的大料理亭每天端著料理上上下下數百遍,過著只能站著匆匆將茶泡飯扒進嘴裡的日子,終於因腳氣病沒顧好撒手塵寰。那時經常被客人叫來料理亭跳舞的都子收留了十一歲的孤兒阿幸,打算把自己一身技藝傳授給這位義妹,可惜阿幸不是跳舞的料。原因在於阿幸天生不知怎地有一條腿比較短,或者該說是另一條腿太長......(無論哪個都不是好事) 那麼,讓她唱歌呢?她又總是走音,跟不上節拍。既然如此,讓她彈奏樂器呢?《等待長夜》和《嵯峨和御室》她練了一年照樣隔日必忘。都子為之絕倒,「妳真是徹頭徹尾的沒用呢,了不起,那好,妳就放心去玩吧。」如此這般,阿幸成了都子的小跟班。正因為是這位阿幸,不但盡心盡力在後台跑腿,也樂於接下包括把門人在內的任何工作。阿幸在倉促中成了把門人。就在此時,兩三個一看就不是什麼好東西的男人雙手揣在懷裡,沒付錢就要直接走進戲棚子。「請付門票錢。」阿幸盡忠職守的聲音響起。「門票錢?爺們到哪都是免費的。」他們說完又要硬闖,是以深川出生的阿幸如火球般爆發。「什麼到哪都是?咱們這就是不同,你們如果想免費欣賞都子小姐的表演,就給我鞠躬哈腰走進去!」多半是被這位十四歲女孩的鋒利言詞震懾,一干人落荒而逃。這時,阿幸背後傳來銀鈴般的燦笑,阿幸一回頭,只見都子站在那裡,溫柔按著自己的肩膀。梳著樂屋銀杏髻的都子在後台尋找阿幸未果,來到前台門口,因而目睹剛才那番場面。「阿幸,妳做得真好,謝謝你。」都子這麼一笑,阿幸有些手足無措。「師傅妳笑話人家。」阿幸嬌嗔,憨態可掬。想來對阿幸而言,都子是拯救她的女神,是第二位母親,也是天上恩賜的姐姐。以生命驅逐那些吊兒郎當,想來白看這位尊貴姐姐表演的男人,則是阿幸唯一的技能。隔天,戲棚子老闆來找都子等人商量。因為開幕至今票房不佳,老闆希望她們能夠跟目前正在當地的...... 少女歌劇團合作演出。剛好對方的管弦樂團也能演奏《越後獅子》、《春雨》以及《卡波雷》這類團體舞蹈的曲子,是以老闆希望都鳥一團能配合歌劇團一起跳舞。都鳥成員們情緒正低落,所以沒有人表示異議。冰糖小旦等人甚至率先站起,「好,走吧,到那邊去。」人人挑起行李準備出發。然而,關鍵的團長都子卻揪著兩道柳葉眉,白玉般的下巴埋在水藍色的半襟中,悒悒不語。阿幸一張臉冷不防撲向都子胸口,猶如幼兒向母親泣訴般大聲哭喊:「我才不要呢,我才不要!誰要像狗一樣搖著尾巴求那種歌劇團讓咱們加入呢?要跟赤身裸體披著紗、嘻皮笑臉地跳舞、狂親死人頭那種團一起表演?我才不要!喏,師傅,您也不會願意的吧?技藝了得的您,哪能跟著樂隊跳舞呢?師傅,您不能去,萬萬不能加入那種團 ——」緊緊抱著哭天搶地的阿幸,都子明眸悄悄蒙上淚光。「對,我不會去的。就算只有我和阿幸兩個人,也要堅守這門藝術。這聽起來很自命不凡,但我的舞蹈用來當歌劇的中場表演實在太浪費了。我要是這麼做,就沒有臉去見天上的母親了。」「母親」是指傳授都子技藝的養母,也是東京舞踊界的名人。「師傅,有句諺語不是這麼說的嗎?殺身成仁,捨身取義......」三味線大娘委婉相勸,但對於年輕氣盛、情願死在台上的都子來說,這話當然沒有任何作用。於是乎,都鳥一團最後只剩下團長都子和無藝在身的阿幸兩人。其餘成員相繼高舉白旗,加入那個詭異的歌劇團,低聲下氣地請對方讓她們在中場表演。歌曲沒了,樂器也丟了,都子身上如今僅有阿幸和一把舞扇的絕技。「我們回東京吧,師傅,回去一定還有舞台呢。」—— 天可憐見,正是因為東京不成了,都子才一路流浪至此。那次大地震中,都子位於隅田川附近的寓所化為灰燼,她跟阿幸等人倖免於難。都子失去一切後,帶著劇團成員展開旅行公演。如今再回東京也沒有任何意義,就連能否找到能夠容納兩人棲身的簡陋棚屋都是未知數...... 可是,都子仍決定放手一搏,無論如何要回到自己出生的東京,傍晚帶著阿幸來到河岸尋找渡船。不幸的是渡船沒了 —— 一位頭髮後梳、穿著短褲的年輕船夫今晚要去鎮上看歌劇,早早停好船離開。「這劇情跟清姬不一樣啊。」這裡不是清姬遭安珍背叛後化身巨蛇游過的日高川 —— 都子和阿幸兩人也不可能游泳渡河...... 隔天一早,第一班渡船準備出發時 —— 有人在河岸邊發現都子和阿幸兩人相擁沉睡於一片盛開的曼珠沙華中,永遠不會醒來的沉睡...... 朝露潤溼綻放的大紅花瓣,恰似被打亂的緋色細絲穗。都子嫋娜身子橫躺其間,銀泥舞扇掩住了雪顏 —— 清晨殘月淡淡映照其上...... 阿幸臉孔埋在親愛師傅的胸前,緊緊相依不分開。人們說是自殺,但絕代佳人豈會選擇昇汞水 —— 殺鼠藥如此俗物?絕非如此,她們那晚在帶露花叢過夜等待清晨渡船時,很可能不慎吸入花莖與花蕊散發的毒氣。老一輩的都知道,這種花自古就是毒草,足以危害在野外遊玩的孩子。若然,奪走舞姬生命的便是這曼珠沙華!字典上對這種花則有以下敘述:「曼珠沙華是梵語『Mañjūṣaka』的音譯,意指天上之花,石蒜科;葉基生,數枚,狹長帶狀,色深綠,葉枯後莖生花開;花朵排成傘形,花被通常呈深紅色,六裂瓣反捲,以下略......」梵語中有天上之花的意思。哦呵,舞姬都子,此刻該是在天界展現她的絕妙舞技。少女阿幸則多半正坐在都子衣襬上微笑,何其美好?就這樣吧,讓花兒在人間盛開,絕代佳人與可愛少女的靈魂在天上安息 —— 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花物語【書盒典藏版】(日本文壇百合小說先行者 —— 吉屋信子百年經典初登場)》, 二十張出版作者:吉屋信子 譯者:常純敏 繪者:朱疋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繁花錯肩,百年綻放日本少女文學先驅 —— 吉屋信子 以文字編織少女們曖昧的臉廓、髮尾與袖口百年鉅作 —— 華文世界首度出版嬌柔、縹緲、多夢的純情歲月,大正、昭和年代的青春馥郁...... 日本少女小說史上最重要作品,自大正年間開啟女性文學新時代,經昭和時期發酵至今,成為後世諸多女性作家的創作啟蒙,影響日本後世諸多文學、美學與漫畫作品!澄澈的少女傷懷,永恆的綺麗短篇 —— 與美麗手帕交的青春回憶、與失散母親的偶然相逢,以及失恃失怙的姊弟所遭遇的悲劇...... 苦戀女校內高人氣學妹的學姐、與孤高美麗的學生情意相投的女教師,以及為妹妹奉獻一切的姊姊...... 吉屋信子透過細膩端麗的筆觸,編織少女們曖昧的臉廓、髮尾與袖口。鈴蘭、野菊、勿忘草、緋桃花、小蒼蘭...... 女孩之間深厚的情感如植物生命超乎想像的堅韌,冷靜地燃燒,永盛不墜。本書自連載期間便牽繫起大正與昭和年的少女生活共感,形成現象式的深遠影響,故事韻致起伏,行文簡潔又鋪設諸多纖細敏銳之枝節,將少女心緒的濃淡、晴雨不定描寫如實、如詩。即便當時社會氛圍傾向女性宜家賢慧,以致情節多糾扯灰暗、悲劇落場,然而那些「難以釋懷」醞釀成一種時代的嚮往 —— 傷與美共振之嚮往。身處當代,我們能把握更多選擇權,卻不一定能擁有踏實的幸福,唯一確切的是,吉屋信子小姐筆下構築的情感短篇,可以看見純潔的浪漫,和少女般的你。
daily-weekly
解放母職風潮吹向台灣,電商鼓勵媽媽撕掉「母親」標籤,大推女力暫放
文:chris wang 每個女生在婚前都擁有自己的名字,但婚後可能就成為了誰的媽媽或是誰的太太,失去原本的自我,近年來國際間興起解放母職的浪潮,訴求女性在進入家庭後也應擁有個人的自由及權利,許多品牌趁勢鼓勵媽媽做自己,成為品牌行銷的趨勢。以冰淇淋品牌哈根達斯為例,其「讓愛盛放 最純粹的自我」活動,在社群上鼓勵大家帶著媽媽從事年輕熱愛的活動,拾回過往的夢想與熱情;瑞典家居品牌 IKEA 則利用一支廣告展現當媽媽變成貓後,媽媽找回自己,全家人的生活也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轉變,戳中消費者的痛點。台灣本土電商 PChome 24h 購物看見媽媽不一樣的需求,推出「媽呀我的愛」檔期活動及女力暫放專區,鼓勵媽媽撕掉標籤、暫時放下家務,享受不一樣的光景,同時呼籲綻放真正的自我。暫時放下家務,綻放自我追求夢想 PChome 24h 購物觀察,隨著時代演進,媽媽不再只是為家庭辛苦付出、犧牲小我的形象,據站內統計,母親節檔期挑選禮物的消費者以 25-44 歲居多,橫跨年輕人與媽媽族群,不只是孩子為媽媽獻上感謝的愛,媽媽也可以犒賞自己。PChome 24h 購物趁勢推出母親節選物指南,讓「媽媽」不再只是背負著全家人期待的角色,而是活出精彩且富有愛的美麗形象。為鼓勵媽媽活出自我,PChome 24h 購物在今年母親節檔期特別推出媽媽自己真正想要的商品,如資生堂百優精純乳霜、雅詩蘭黛微分子肌底原生露、Pandora 純銀愛心扣頭手鍊,讓媽媽越活越漂亮、活出自信美麗的人生;最新潮流手機 iPhone 12、SAMSUNG Galaxy 系列,讓媽媽也能跟隨時尚潮流,擁有青春活力。PChome 24h 購物也發現,媽媽總是心繫家庭,最常購買家電產品的客群以 35-44 歲女性為主,因此推出女力暫放專區,希望能藉由智慧家電、萬用多功能商品,甚至是快煮料理如 baan 泰式綠咖哩拌麵、天香樓紅燒牛肉拌麵等,讓媽媽可以更輕鬆省力地完成家務及烹飪,留下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多元平等社會,去標籤化也要破除刻板印象找回自我身分意識盛行,不只要去標籤化也要去刻板印象,傳統「男主外,女主內」、「母親節就是媽媽過的節日」的觀念已經過時了,母職的身分有可能由爸爸、隔代教養的爺爺奶奶來擔任,共同分擔照顧家庭辛勞的家庭成員都值得在這一天來慶祝與感謝。許多餐廳推出母親節「爸媽用餐」都能享有優惠,PChome 24h 購物站上特別企劃「一起過母親節~爸!」, 邀請爸爸一起過母親節,尤其爸爸跟媽媽帶小孩的方式不盡相同,PChome 24h 購物也精選 Nintendo 任天堂 Switch 遊戲組、Coleman 露營設備、全片幅數位單眼相機等潮爸好物商品,讓爸爸帶著孩子一起放電,分擔家務及育兒的辛勞。電商透過全方位服務給媽媽最好的電商透過全方位服務給媽媽最好的享受,今年母親節 PChome 24h 購物也特別與藝人陳艾琳創辦的「浪花花藝」合作,限量販售母親節款鮮花,即日起預購下單,就可以在母親節前夕或當天送達,給媽媽一個浪漫驚喜。PChome 24h 購物也指出,電商「一站購足」的特性,讓消費者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一鍵滿足,且搭配的回饋更豐富,從刷卡優惠、儲值、導購返利、贈品等,讓消費者「買多省多」, 盡興挑選喜愛的商品。品牌在檔期佈局操作上能貼近母親真正的需求,鼓勵解放母親身分,讓媽媽做回自己就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本文章內容由「PChome 24h 購物」提供。
daily-weekly
【消費知識科普】你買的空氣清淨機,可以對付哪一種病毒?盤點 3 大品牌可抑制新冠病毒
隨著疫情爆發,大家長時間待在家裡不出門,是不是開始覺得室內空氣品質格外重要呢?一整天都在家中活動,又盡量少開門窗的狀況下,空氣悶、熱、濕、黏的感覺越發明顯。空氣清淨機,成為疫情下家家戶戶必備的熱銷產品之一。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品介紹,擁有認證 99% 去除細菌、病毒的空氣淨化器比比皆是,但細菌、病毒這麼多種,到底人們最關心的新冠病毒,有沒有包含在內呢?看懂認證很重要!細菌、病毒名稱都有寫由於細菌與病毒的種類實在太多,不可能每一種都檢測,因此實務上廠商會挑幾個比較重要的做,例如 H1N1、冠狀病毒等,其中「冠狀病毒」特別容易讓消費者聯想成是導致 COVID-19 的「新型冠病毒 SARS-CoV-2」, 但其實這兩者是不同的病毒,在下單前請詳細閱讀認證報告,以免買錯。能夠抑制新冠病毒的空氣清淨機 Blueair、Panasonic、POIEMA 筆者上網搜尋了一下,擁有公正第三方單位檢驗報告、可抑制新冠病毒的空氣清淨機品牌其實不多,符合條件的就只有 Blueair、Panasonic、POIEMA 三個品牌。(若有遺漏,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Blueair 是在美國 MRIGlobal 完成實驗,而 Panasonic 與 POIEMA 則是在法國 Texcell 生物實驗室,MRIGlobal 與 Texcell 皆為成立超過 30 年的研究機構,其信用可受公評。清淨技術各有不同,POIEMA 免濾網最高 CP 值上述三家廠牌中,主打免濾網技術、市場公開最多認證報告的 POIEMA 可以說是尤為突出,光是免濾網這點,相比一般機種每年就可省下數千元的濾網購置費用,也減少了垃圾產出。(編按:濾網是不可回收垃圾) 而在 PM2.5、寵物毛髮、細菌、TVOCs 等常見空氣汙染物方面,POIEMA 也可以拿得出 SGS、TUV 等權威機構認證,99% 清除上述汙染物,見到 POIEMA 在技術面的成功,不禁令人期待,未來的某一天,濾網與濾芯這類副產品也許會從家裡消失。本文由「POIEMA」提供。
daily-weekly
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新南向政策「五年總體檢」平議
作者:蕭新煌 /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楊昊 /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執行長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在四月中旬針對新南向政策「五年來」的總體檢,邀請包括外交部、經濟部、教育部、農委會、衛福部、行政院經貿辦、交通部、國發會、僑委會、海洋委員會、退輔會等 11 個中央政府單位,分別就所配合的新南向相關政策提出正式報告和檢討,並由外交部田中光次長代理做整體報告。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基本上贊成立法院此一總體檢的要求,也覺得是時候承先啟後,為下一階段的新南向政策提供來自最高民意機關的監督和諍言。但新南向政策的真正執行時間其實只有不到四年半,加上 2020 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嚴重影響政策相關工作推動的結果,所謂「五年總體檢」恐怕不符實情。在中央部會中至少還有內政部、文化部、客委會、原民會這四個部會,同時在過去五年內也致力於推動新南向有關的政策和計畫,可見與新南向政策有關的中央部會多達 15 個,可說是蔡政府總動員,或稱作是蔡英文總統的優先國家級政策,一點也不為過。因官階爭議,被失焦的新南向政策成果與其戰略性的重要上述這 11 個部會應立法院要求都提出了書面報告,從這些書面報告大致可看出整體新南向政策過去不到四年期間的走向、重點和成果。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如果可以針對相關報告內容與重點進行檢視,再面對面質詢各部會,相信可以有更好的政策對話、提醒與檢討。遺憾的是,國民黨的召委和委員因各部會首長請假,只有副座到場而非常不滿,以致於當天的總體檢討會變成了國民黨指責民進黨政府各部會首長的局面,連帶地對各部會新南向政策的個別成績鮮少聞問,多半以中國經貿依賴情勢以偏概全地抨擊新南向政策成效不佳,甚至完全扭曲了對新南向政策的整體區域策略的目標和成果,誠為不幸。在立委的心中,對新南向政策有兩個很深的錯誤認知,一是無視它是台灣的亞洲區域戰略目標,以及它促進台灣與亞洲各國加深互助的本質,而窄化它成為只是台灣與南亞和東南亞的經貿活動;二是仍然將新南向政策矮化,只當它是兩岸政策的替代工具,造成未能以它的獨立策略思考和目的來評估政策成果。這種誤解說來可能也跟中央政府這幾年來提供的政策說帖不夠周延清晰有關,究竟新南向政策是面對兩岸經貿的替代工具和分散風險的舊定位,還是台灣的亞洲交流互助策略新定位,以及有沒有明確提供具體的成果論述,這倒是值得政府檢討。不只有經貿,政府應積極向立院呈現新南向政策的「全面性」首先,新南向政策有五個旗艦計劃,分別以「經貿合作」(經濟部、交通部) 其一、「人才交流培育」(教育部、勞動部)、「資源共享」(衛福部、農委會)、「區域鏈結」(經貿辦、外交部和其他相關參與的很多部會) 和「青年領袖交流和玉山論壇」(外交部和台亞基金會) 為目標。在送交的 11 份專題報告中均有清楚的成果呈現與分析,儘管仍有可再精進之處,可惜立院國民黨委員完全不提四個不同旗艦計劃的內涵和良窳,卻只盯著「經貿合作」中的新南向與兩岸個別進出口順差貿易額的對比,而後者竟然高於前者的「單一」數據,依此來抨擊新南向經貿關係,甚至遠遠落在兩岸經貿關係之後,且片面指責新南向政策無成。這種狹隘又誤導的斷論,當然要由政府部會立即澄清。除了這兩個經貿政策和相對應的順差比根本就不應拿來作比較外,其實這一年兩岸順差大,社會普遍認知與中國面臨美國提出的華為禁令及其國內扶植半導體政策而拉抬對電子零組件的進口需求有關,可它是「操之在我」的新順差,並非「依賴中國市場」的舊順差。政府沒說清楚,立委更須認真查明,實在遺憾。立委要責問的應該是「台積電和其他相關業者,在全世界都急著想向台灣買的情況下,為什麼要這麼慷慨地賣這麼多具有戰略物資的晶片給不友好的中國」? 至於台灣的東南亞順差不理想 (出口成長 5.8%、進口成長 29.5%), 很可能是因為台灣業者正在新南向國家進行雙邊投資佈局和建立產業鏈的正常現象。政府應公開說這是好事,立委更不該把它扭曲成為壞事。應開啟內部的工作協調與檢討,同時正視民間單位的付出此外,部分立委更指出,新南向政策在行政院內的預算編列和計劃推動兩者協調缺乏整合。據指出,經費和推動由經貿辦主導,管考卻由國發會統籌列管,這兩單位的協調分工,不禁令人憂心。整體而言,不只朝野立委,外界專家學者也很好奇,涉及多到 15 個部會的新南向政策、內部的整合、協調和分工到底成效如何?會不會有的部會抱怨被盯太緊,有的部會反而認為做了事卻沒被重視呢?亦有委員提醒,台灣的 NGO 在新南向夥伴國的投入及努力應該要被凸顯,同時也提醒政府部門應該要有更多的協助,不可否認地,這的確也是民間社會對於政府鼓勵 NGO 投入國際發展與區域合作網絡的呼籲。近年來,新南向政策被新南向政策夥伴國、理念相近國家及更廣泛的國際政策社群視為是台灣參與國際社會與區域發展的重要策略,或許政府應當在立法院內被總體檢後,一次將行政院內共 15 個部會作嚴肅的自我檢討,並公開成績單,從而審查。本文章內容由「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提供。
daily-weekly
國際發展新南向:打造屬於台灣的海外教育服務(下)
台亞會與 Taiwan AID 於 4 月 19 日共同舉辦了「國際發展新南向:國際發展中的教育援助」座談會,在前兩篇文章中,已呈現了至善基金會洪智杰執行長、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楊蔚齡秘書長、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 (Glocal Action) 賴樹盛秘書長、家扶基金會鍾澤胤資深專員,以及遠山呼喚蔡宛庭共同創辦人的分享。做為這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我們將進一步呈現綜合座談中,各講者與政府部門針對國際發展工作從個人、組織、到政府層面的精彩討論。綜合座談由 Taiwan AID 理事長洪智杰主持,他提出三個層次的問題:在個人層次上,如何鼓勵並促進青年參與國際發展工作;在組織層次上,在疫情影響下可以如何永續經營;以及在政策層次上,政策如何與 NGOs 的工作相輔相成。對於青年的參與,楊蔚齡首先建議,年輕人在參與之前必須先釐清自己的動機和想做的事,因為一旦動機扭曲了,後續也會影響工作績效。鍾澤胤同意此觀點,強調從事國際援助需要具備強大的包容性和多元觀點,工作成果也需要長時間累積,因此必須很確定自己想從中得到什麼。賴樹盛一方面肯定年輕人自主建立網路社群進行議題討論和串聯,另一方面也強調,進入田野非常需要經驗累積,「into the field」仍然是海外服務工作最重要的一環。洪智杰則使用「Glocal Action」(「越在地越國際」) 的理念回應道,台灣也有自己的田野,如何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這樣的全球議題在台灣進行在地實踐,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蔡宛庭從另一個角度切入指出,疫情期間雖然不能到當地服務,但募款和說故事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且適合年輕人投入的專業。洪智杰以 NGOs「契約失靈」的概念回應蔡宛庭的想法,他指出,NGOs 需要服務三種人,除了捐款人和服務對象,還必須關照組織裡的「自己人」, 而這些都需要各種不同的能力。因此,在國境封鎖的時刻,可先在台灣培養這些能力,讓日後的服務更有效。扣連到組織層面,楊蔚齡表示,組織永續經營的前提是必須真正融入當地,包括學習當地語言等,此外也要謹慎評估合作夥伴,確保雙方朝向一致的目標努力。洪智杰則再次提到,組織也應自問當初進行服務的動機,並思考如何尊重當地的想法和觀點。賴樹盛與蔡宛庭都從組織串聯的角度強調網絡串連的重要,期待藉由各種橫向連結與經驗共享,發展出「屬於台灣的國際服務」。對於如何選擇提供服務的國家,鍾澤胤以家扶基金會的經驗指出,拓點評估主要是依據組織自身的發展策略和需求,包括想擴充的服務類型與服務樣貌。自 2015 年開始,家扶將發展重點轉移到東南亞,就是認為台灣應該要對鄰近國家伸出更多援手。他也提到,在決定要拓點的國家時,必須在國家、社區、族群等不同層次上,針對資源、安全性等各面向考量組織是否有能力在該國家執行方案。蔡宛庭則認為,一旦進入一個國家啟動工作,重要的是能提供品質好且不中斷的服務,因此,建議先盤點自身具有的資源以及與當地的連結。賴樹盛從當地社群的角度出發,強調所謂的評估其實是個雙向的過程,外來組織與當地社群互相了解雙方是否能共同合作,並彼此建立信任感,這需要長時間的累積才能達成。最後,楊蔚齡指出,不同組織會因為其歷史發展脈絡與大小,而有不同的評估模式:一種是根據組織發展進行整體評估,再決定要進入的國家,例如家扶基金會;另一種是因為在當地發現問題、看見需要,因此決定進入,在場的其他四個組織都是如此。進一步談到如何與在地社群「共同分擔」的議題,楊蔚齡指出,從決策到分擔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溝通成本,重要的是必須去理解合作夥伴,了解他們所受到的限制、承擔的風險等等。蔡宛庭分享,遠山呼喚的做法是找到有決策權或有資源的人合作,並進一步成立委員會,讓當地學校自行討論如何分攤經費與人力。賴樹盛則提出 ownership (所有權) 的概念,認為學校、孩子甚至外來工作者,都是社區的一部份;是否帶有資源的人才擁有權力,以及誰才是真正的 owner, 都是值得反思的。在政策層面,楊蔚齡認為有時候政策的美意不一定和 NGOs 的目標和需求有共識,必須釐清彼此的目標、經費等,以確保能達成所預期的成效。賴樹盛則提到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簡稱青發署) 補助學生推動線上服務方案,但他也提議,由於語言是進入服務場域的基礎,因此新南向政策或許可多提供資源讓海外服務工作者進行語言學習。蔡宛庭補充道,除了語言之外,建議政府可多舉辦軟性活動讓國人認識不同文化,也促進更多人了解並投入國際發展領域。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說明,目前已有補助各大學開辦東南亞語言課程,中小學亦有新住民語言課程。對於 NGOs 人才,從新南向國家來台就學的境外生是個可善用的人力資源。若建立 NGOs 業界的人才媒合平台,可媒合對國際發展有興趣的境外生,在返鄉後進入 NGOs 工作,而教育部也可協助相關宣傳。教育部青發署進一步補充,雖然海外志工團因為疫情無法出團,但青發署仍有開設培訓課程,協助精進服務方案,同時也鼓勵海外志工團運用數位工具進行在地夥伴的培力。以 Refugee Network Taiwan 為例,該組織為受教育部培育的團隊之一,不僅透過連結國際組織發展創新服務,也從中發現非常多台灣可以提供給其他國家難民組織的服務。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簡稱國合會) 人道援助處針對青年參與國際援助進行回應,認為除了語言之外,諸如公共衛生、醫療、教育等核心專業能力也非常重要,可讓服務方案更具專業性。此外,也應保有持續學習的能力與態度,在國際人道議題上不斷進修,對於參與國際援助工作將十分有幫助。國合會國際教育訓練處則回應教育部,認為領取獎學金在台就學、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新南向國家學生,對 NGOs 而言應是非常好的專業人才資源。針對 NGOs 的政策建議,外交部亞太司表示,NGOs 的海外服務工作對台灣形象非常有幫助,相信若所提的建議能夠適切向政府反映,政府相關部會應該能夠納入考慮,並可透過台亞會這樣的平台,建立對話管道並集中資源。Taiwan AID 前任理事長、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顧問王金英表示,民間進行國際援助所產生的效果驚人,期待這些成果能提升政府對 NGOs 的信任,並帶來更多的合作。例如,當前政府委託國合會執行的政府開發援助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 計畫多限於邦交國,日後或許可考慮將 ODA 計畫委託給 NGOs 在非邦交國執行。王金英期待此次的座談會做為一個開始,未來 NGOs 與各政府單位能有更多交流,協助政府擬定 ODA 的發展方向。最後,主持人洪智杰指出,政府官僚體系與 NGOs 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聚焦於內部運作,後者則放眼外部需求與服務對象,需要思考雙方可以如何互補、共同前進。他認為,公私夥伴關係需要建立在信任之上,而這也是民主化的過程之一,期望政府與 NGOs 能互相學習合作,成就更美好的事情。
daily-weekly
全民在家誰顧店?月租型「HomeSecurity AI 店家防護」,最適合小店家導入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市景進入半封城的模樣,人人自危。許多店家也只好選擇暫停營業,減少營運成本;尤其雙北限制餐廳內用後,不少店家也改做外帶 / 外送服務,關閉原本的室內用餐空間。門可羅雀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當在家防疫、減少外出的同時,店面安全出現破口,遭有心人士闖空門。既然花錢請一個人專門顧店或是花時間親自坐鎮都不是好辦法,此時引進智慧監控系統,才是明智之舉。月租型 HomeSecurity AI 店家防護,安心無負擔監視器不稀奇,不過在疫情嚴峻期間,花費破千、破萬的預算購買昂貴監視器,對於備受疫情衝擊的業者來說,彷彿又多剝了一層皮。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應該是能夠減緩大筆支出,陪伴業者度過艱難時期的店家防護系統。對此,台灣大寬頻的月租型「HomeSecurity AI 店家防護」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不只遠端守護店面安全,搭配指定光纖上網方案,每月也只要 999 元起的價格,十分超值划算。異地監控店家,同步更新雲端、方便即時察看與回放價格好入門可不是「HomeSecurity AI 店家防護」唯一的優點。一般來說,架設閉路電視系統監控、將監視器的影像即時上傳網路,同時還要 AI 智慧監控功能,總要耗費不少資金成本。不過為了讓眾多小店家業者享有同等級的監控服務,台灣大寬頻推出月租型「HomeSecurity AI 店家防護」能以相對實惠的方案,滿足小型店家的科技監控需求。首先,店主可以根據店面需求,選擇「槍型」或「吸頂」等網路攝影機款式。接著,店主可以跨裝置檢視監控畫面,無論是桌機、筆電、智慧型手機、平板,都能觀看 1920x1080p 的高畫質即時監控影像;此外,分割畫面也能讓店主同時監看多角度或連鎖分店的情況。拜先進的雲端技術之賜,「HomeSecurity AI 店家防護」的監控影像可以即時串流雲端,店主能不限時間、地點登入網頁或 App 服務,觀看各網路攝影機的即時影像與錄影回放,不必再辛苦傳輸資料畫面或手動上傳雲端,監控管理十分方便。AI 影像告警,聰明防竊;另有最高 36 萬竊盜損失補償更讓人安心的是,「HomeSecurity AI 店家防護」最重要的核心技術「AI 人像辨識」。簡言之,就是網路攝影機能將拍攝畫面快速回傳至技術平台並分析數據,進而精準判斷畫面中是否有「人」入侵。一旦 AI 影像告警確認店內有人為入侵,便會立即以電話、簡訊、App 推播等管道主動通報緊急聯絡人。不只聰明防竊,也另有完善的配套讓店主安心。萬一真的不幸發生竊盜損失,台灣大寬頻和富邦產險合作,能提供竊盜損失補償,因此只要在案發 30 天內,以報案後憑警察機關刑事報案證明三聯單以及相關影像證據提出申請,店主最高可獲得每年 36 萬元的補償。防疫期間,同島一命。台灣大寬頻推出「HomeSecurity AI 店家防護」以相對平易近人的方案,提供台灣小型企業店家安心智慧的守護,以嚴密堅實的智慧監控,陪伴業者迎來雨過天青的彼日。
daily-weekly
日本通緝犯桐島聰癌末病逝,身分確認工作進行中,49年逃亡歷程恐成謎
(中央社) 曾犯下一連串企業爆炸攻擊案,被通緝近半世紀的「東亞反日武裝戰線」成員桐島聰昨 (29) 日傳出因胃癌末期病逝。有關他的身分確認工作仍在進行中,但真相恐怕永遠難以釐清,調查人員對他突如其來的死訊感到遺憾,說「要是早點找到他就好了」。《讀賣新聞》報導,昨日上午接到男子死亡消息後,電視台人員紛紛聚集在他入院的鎌倉市醫院門前。這名男子數十年來一直以「內田洋」的假名在神奈川縣藤澤市南部一間土木工程公司工作。他因為罹患胃癌末期住院,自知死期將近,於 25 日向院方表示,「我就是桐島聰,想用真名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每日新聞》報導,這名男子今 (2024) 年 1 月以「內田洋」的名字入住醫院後,病情一直相當嚴重,雖然一度好轉,但在昨日早晨突然惡化,於 7 時 33 分病逝。男子在大約 1 年前得知罹癌,但似乎一直沒有接受正規治療,最近健康情況惡化後,才在同事陪同下就醫。男子沒有健康保險證,也沒有駕照,一直是自費接受治療。他的遺體目前暫時安置在醫院,一旦確認身分後,將決定是否由親屬領走。警視廳已經取得桐島聰兩名兄弟姐妹的 DNA, 正在進行鑑定。但由於兄弟姐妹的 DNA 在確認身分時不如父母準確,必須多方交叉比對,預料將花費一些時間。如果確認他就是桐島聰,公安部將向檢方遞交嫌疑人已死亡的相關文書。桐島聰是激進派團體「東亞反日武裝戰線」成員之一。1975 年 4 月 18 日,還在上大學的桐島聰涉嫌在東京都銀座的韓國產業經濟研究所入口大門附近裝置定時炸彈,隔天爆炸,導致建築物部分受損。他在 5 月遭警方通緝,在澀谷區領取一些現金,並和廣島縣老家的父親通過電話後,自此消失得無影無蹤。49 年來,沒人知道他的下落。這名男子自爆身分後,雖然接受警視廳公安部問話,但他有時陷入昏迷狀態,沒辦法清楚交代。一名調查人員說,「真的很令人沮喪。如果能夠早一點詢問本人,或許更能了解半世紀前的事件全貌」。曾和桐島聰是高中同學的男子回憶道,當年桐島每天要花一小時搭電車通勤,是認真但不惹人注目的類型。不過,碰到像是體育祭等學校活動,他也會和同學一起揮灑汗水。他說,「桐島就是一個普通的學生,究竟如何捲入這種事件、逃亡期間的生活是怎麼過的,我一直很想問問他。」但隨著桐島病逝,這些問題恐怕永遠無法解答。
daily-weekly
如何從團體面試脫穎而出?經驗告訴我「傾聽」與「峰終效應」是關鍵
文:Sharon Tsai 不知不覺竟然在一年內累積了四次的團體面試經驗。都說「三折肱成良醫」, 雖然「過度自我袒露」和「講話太直接」一直是我在面試過程中的罩門,但在幾次的經歷和負盤中,也逐漸累積了心得。在中前段回答如果對於自己的答案並不是特別有把握的話,不妨聽聽看別人的說法。但凡有些經驗的人,都可以評判出在場的人哪裡表現得好,哪裡又表現不好。針對別人好的地方,可以學起來,轉換一下表達方式,變成自己的回覆。若是你在回覆之前會一再反覆確認自己的答案,聽不見別人回答的話,那麼你最好早一點回答,因為在團體面試中,一定要聽到其他人的答案。看著對方過去曾看過一本人際關係的書,《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書中提及眼神接觸的重要性,眼神注視除了可以表示自己的興趣,更是自信的展現。「他有在聽我說話」在自我推薦環節中,我聽到了至少兩次推薦理由是「我覺得他有在聽我說話」。儘管這個理由乍聽之下有些薄弱,但仔細想想,會需要團體面試的單位基本上很重視「團隊工作」, 而「聆聽」是團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這個推薦理由可以說還是有一定說服力的。當然,也不是全神貫注盯到對方全身發毛。我認為適時轉頭看一下發言者即可。若是坐成一直線,還要大費周章地喬角度那確實有點超過了,可以偶爾看向兩側的人就好。如果是圍著一圈討論,認真看著發言者,並且適時地點頭表達認同,就可以讓對方覺得「他有在聽我說話」了。互相推薦團體面試大概都會有這個環節。推薦原因不僅能看出你是如何看待這個機會,又認為什麼樣的人適合這次的機會。我認為最重要的可能是「其他人會不會想和你合作」。在場每一個人都是潛在錄取者,若是有許多人推進你,那表示將來團隊的人可能都會想和你合作;相反地,若是沒有人推薦你,那你大概不是個理想的合作對象。所以「該怎麼讓人想和你合作」, 是團體面試中的一大重點。提前到場提前到場讓自己有機會先熟悉一下環境,讓自己在面試的時候比較沒那麼緊張。通常我還會將雙手叉腰,擺出「超人姿態」, 並且在心裡不斷複述「我一定可以通過這次的面試」。 這是之前看到的一則心理學,放大自己的身體空間,可以增加自信。提前到場才有機會觀察,或是與其他面試者攀談。初始效應另外一種降低緊張的方式,是和其他面試者聊天。我的團體面試是第一個到的,後面到的兩位面試者都相當自然地和我聊天。面試官進來的時候,還以為我們 3 個彼此認識。心理學中有個理論是「峰終效應」, 人們會對「最⋯⋯」的事物特別有印象,甚至以此做為對整件事的評價和整體感受,如「最好」、「最壞」、「最初」、「最終」等等,而最初的印象又成為「初始效應」。那兩個熱情招呼的女生就讓我印象深刻。我有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也說,他在推薦環節會刻意選擇「面試前」的觀察,來表現自己的遊刃有餘。我在第 3 次的團體面試中,剛好遇到認識的朋友。雖然我們也不是特別熟,但是在現場聊起天,也讓減緩了我的緊張。面試結束後,我們都還沒離開面試現場,她就說:「幸好有遇到你,不然我一定會更緊張。」統整說法合作環結的尾聲或結束後通常會需要做小節。方才也介紹了峰終效應,作結的人會給人留下印象,推薦環節也就有機會因此被推薦。統整環節中,整理每個人的言論,讓每一個都感受到自己在面試過程和討論過程中,都被你用心傾聽。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如何在團體面試中脫穎而出?歷經四次團體面試的小小心得
daily-weekly
DevDays Asia 2021亞太技術年會報名開跑——以科技創能茁壯人才資源庫,助企業建立疫後思維、迎戰新未來
面對疫後變化莫測的商業局勢,如何透過開發者的力量增強企業韌性、保持競爭優勢是勝出的關鍵策略。為賦能台灣開發者,引發企業轉型與創新動能,由經濟部指導,經濟部工業局、台灣微軟、iThome 共同主辦的「DevDays Asia 2021 Online 亞太技術年會」邁入第六屆,今年將於 8 月 11 日 (三) 至 8 月 13 日 (五) 以「賦能創新。疾速突圍」為題,線上盛大登場。豐富議程包含線上論壇、實作坊、社群活動、以及國際與在地實際案例展示,匯集全球技術資源,協助開發者透過科技力量共同型塑疫後新未來,向世界展現台灣的創新能量。過去一年全球各產業面臨各種挑戰,無論是疫情的衝擊、經貿環境的變化等,促使企業加速數位轉型的進程。在導入雲端、AI 等技術之中,開發者成為企業數位轉型的關鍵,更是承擔企業成功數位轉型、突破困境的重責。各領域與產業的技術人才需求皆有顯著提升,顯示開發者的力量已成為企業決策與建立韌性的重要一環。台灣微軟致力提供完善的開發平台,不僅分享全球豐沛的研發能量予在地人才,更結合理論與實務,以在地產業案例展現應用面向,期望藉技術年會賦能台灣產業創新發展,迎向疫後新未來。關鍵 9 大主軸技術演講:勾勒創新科技想像,探索量子運算無限潛力為期三天的「DevDays Asia 2021 Online 亞太技術年會」, 特別邀請微軟全球副總裁 Charles Lamanna、微軟亞洲 Teams 資深工程總監 Dan Stevenson、微軟全球人工智慧業務開發總監 Matt Sinclair、微軟大中華區全球合作夥伴解決方案事業群首席技術長 徐明強博士、微軟 Teams Platform 產品行銷總監 Daniel Canning 等重量級講師進行主題演講,分享建立高生產力的未來工作模式、資安、工業物聯網價值鏈等主題,全方位幫助開發者即時掌握前瞻科技趨勢。看好量子技術強大運算力將為資安、產業、金融與國防等領域帶來突破性發展,微軟首席架構師 Ujjwal Kumar 將以「量子運算」精彩開場,分享微軟於量子運算技術上的更新與應用情境,帶領開發者一同探索潛力無窮的量子運算領域。此外,今年年會將聚焦於「實現創新應用開發」與「加速強化企業韌性」的 9 大關鍵議題: :AI 已然成為驅動產業前進的原動力,企業也逐漸擁抱整合數據平台,微軟推出六大 Applied AI Services 產業應用場景,協助企業將 AI 落地,並透過雲端現代化資料倉儲與分析中台、數據治理與安全、資料為先的混合雲應用,協助企業在面對日趨增加的數據資產強勁轉型需求中,建立疫後時代的企業韌性。 : 以微軟最新發表內容的開發者工具如 Visual Studio、GitHub, 介紹智慧雲原生應用程式包含 Cloud Native App、Micro Services 等,助企業可隨環境動盪迅速反應、敏捷開發,提升 IT 即戰力。 : 掌握開源將助企業洞燭市場先機,而開源發展與社群關係更是環環相扣,年會將邀請多位開源社群一同擔任協辦單位,包括軟體人才培訓學校 (Build School)、台灣雲原生使用者社群 (Cloud Native Taiwan User Group)、DevOps 台灣社群 (DevOps Taiwan community)、STUDY4、Taiwan Java community、台灣 PostgreSQL 使用者社群 (Taiwan PostgreSQL User Group) 等單位,分享自身經驗,提供第一線開發者的獨到見解。 : 為實踐 DevOps 理念與架構,快速依需求更迭軟體產品與功能,年會中將以 Azure DevOps 解決方案展示更快速、方便的應用程式開發。 : 展現如何使用 Microsoft Cloud 建構差異化的 SaaS 應用程式,極大化發揮雲端工具綜效,建構新一代為企業量身打造的解決方案,解決企業營運困境。 : 面對後疫情時代,開發者將可運用 Microsoft Teams 輕鬆協作溝通、簡化工作流程,以一站式生產力平台整合多元企業所需功能,迎向智慧工作時代。 : 微軟長期與台灣產業建立深厚合作關係,更將在年會中力邀製造、醫療、金融等產業合作夥伴,深度剖析產業實例,助開發者結合理論與市場經驗,解決產業切身痛點。 : 以日趨成熟的 IoT 技術加乘 AR 與 VR 的虛實整合概念,向開發者展示未來的智慧工廠價值鏈。 : 全球遠距辦公需求劇增,駭客攻擊比率大幅增加,企業急需建立零信任文化與部署全面資安防禦系統。透過微軟 Microsoft XDR、Azure AD、Azure Defender、Azure Sentinel 等解決方案,開發者將更能幫助企業避免網路威脅、守護寶貴的數據資產。呼應疫情下各企業對遠端實作與數據分析的需求激增,此次年會中也專門設立實作坊,藉由線上與講師零距離互動與即時問答,手把手教學如何使用 Microsoft Teams 進行遠距工作,並善用 Power BI 分析數據、發現洞察,滿足開發者對於持續深化技術以及實戰經驗累積的熱切期待。「DevDays Asia 2021 Online 亞太技術年會」預計將再次創下參加人數新高,吸引數千人次線上參與,促進台灣技術人才接軌國際,培養開發者技術實力,共同構築更完整的開發生態系。本文章內容由「台灣微軟」提供。
daily-weekly
《孤獨的哲學》:康德認為,與其說人類是社會的動物,不如說是「逃避群居的獨處動物」
文:拉斯。史文德森 (Lars Fr・ H・ Svendsen) 5・ 孤獨、友情與愛情關於友情哲學家對於友情的探討遠不如愛情頻繁,他們對友情的探討也較為審慎。所有的哲學都會對研究的客體進行理想化 (idealization), 試圖盡可能清楚地呈現客體,以掌握客體的本質。哲學家在探討愛情時,會對愛情進行理想化,使其以現實絕對無法達成的形式呈現。另一方面,哲學家在探討友情時,卻傾向於以較貼近現實的方式來呈現。亞里斯多德與康德可以說是探討友情的兩位最卓越的哲學家,但兩人切入的方式卻截然不同 (考量到兩人身處的社會有著極為不同的社會關係,因此這層差異並不令人驚訝)。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Politics) 第一卷寫道:「與任何種類的蜜蜂或任何獸群相比,人類顯然更像是政治的動物。我們認為,自然的造化必定有其道理,因為在所有動物之中,只有人類能夠說話。」對亞里斯多德來說,人類作為一種「政治動物」—— 一種能與同類共同生活組成社會的動物 —— 這項特徵與我們的說話能力密不可分。我們只能在彼此能夠進行溝通的關係中生存。此外,相較於其他生物,人類更傾向於一起生存,因此,渴望自給自足並完全不需要他人的人不能算是人類,這樣的人「要不是野獸,要不就是神明」。亞里斯多德還表示,擁有朋友是「最大的一種外在善」。亞里斯多德區別了三種類型的友情。在每一個類型中,「我們都能看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相應與互惠的情感,彼此友愛的人都希望對方好,而這正是人們表現友情的方式。」首先,利益的友情 (friendships of utility utility) 是根據相互的利益建立的。亞里斯多德指出,利益的友情很容易建立,但遺憾的是,很多人混淆了利益的友情與深刻的友情。此外,利益的友情無法長久維持,因為利益的友情建立在利益之上,而利益會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而變動。從這點來看,利益的友情終究會瓦解,因為這種友情不是建立在個人特質上,而是建立在外在的事物上。第二種類型是快樂的友情 (friendship of pleasure), 人們覺得跟某些人來往會讓心情愉快,因此跟這種人交朋友可以讓自己得到快樂。亞里斯多德強調這種友情也很容易建立,但這種友情也是脆弱的,因為快樂也很容易消逝。亞里斯多德認為,利益的友情與快樂的友情是不完整的。對比之下,亞里斯多德又提出第三種友情,也就是美德的友情 (friendship of virtue), 他認為這種友情才是完整的友情:「良善之人的友情才是完整的友情,這些人有著高尚的美德:他們每個人都希望對方好,因為他們的朋友是良善之人,而他們自己也是良善之人。為朋友設想,希望朋友好的人,這種人是最好的朋友,因為他們是站在朋友的立場來為朋友著想,而不是為了其他附帶的理由。只要他們都是良善之人,他們的友情就會維持下去,因為美德總是能持續長久。」擁有美德的人的友情是最好的友情,擁有美德的人希望對方好,而且也讚賞對方的美德。這種類型的友情較為持久,因為這種友情是以朋友的為人與性格為基礎,不會因為利益或快樂的變化而改變。然而,亞里斯多德認為這種友情極其少見,因為要維持這種友情需要高尚的美德,而擁有這類美德的人並不多。擁有這樣的朋友就如同擁有「另一個自我」。如果擁有這樣的朋友,就應該盡可能花時間跟這樣的朋友來往,而這就表示不可能同時結交好幾個這樣的朋友,因為要維繫這樣的友情需要投入自己的人生。康德認為友情是互惠的愛的最高形式。他簡短討論了兩個低等的友情形式:需求的友情 (friendship of need) 與趣味的友情 (friendship of taste)。這兩種友情與亞里斯多德的利益的友情與快樂的友情大致相當,在此我們就不多做討論。康德又區分了兩種有價值的友情,第一種在現實上不可能達成,第二種則是極難達成。第一種友情透過相互的愛與尊重使兩個人能做到完全平等。康德認為這種友情在現實上不可能達成,原因在於我們永遠無法確定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實際上是否真的完全互惠,因此朋友之間總是面臨著潛在不平衡的威脅。第二種友情則是兩個人之間完全信任,坦誠將自己的想法、祕密與感受告訴對方。康德寫道,人不想「孤獨地與自己的思想為伍」。然而,把自己對政治事務、宗教或他人的看法與感受透露給他人知道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因此,人們希望結交知心好友,向他們透露自己的看法與感受,就不用擔心遭到背叛。所以,在這種友情裡,信任是最重要的核心。坦誠相見則是這種友情的存在基礎。朋友必須敞開心胸接受彼此的想法與感受,並能持續為彼此著想,如果朋友認為對方走錯了路,也要能提出批評。被朋友指正固然是友情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願意敞開心胸接受對方的批評毋寧更為重要。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要問的是,康德為什麼認為這種形式的友情要比另一種更容易達成,因為這當中同樣存在著無法保證的互惠關係,但康德並未對此提出解釋。此外,一個人顯然只能擁有幾個好朋友,因為朋友愈多只會減損每一段友情的價值。相對於亞里斯多德的美德的友情,康德的親密友情 (friendship of intimacy) 並不要求人們必須花很多時間相處。只要能做到互信,那即使長時間不見面,也能維持友情。然而如果朋友之間並未花很多時間相處,例如一起聽音樂會或打網球,那這樣的友情也十分淡薄。事實上,在這種友情之下,朋友之間甚至不需要有共同的興趣。康德的友情也不具利益導向,康德主張一個人最好獨自面對負擔,而不應與朋友一起承受。如果讓朋友一起承受負擔,那友情就有遭到破壞的危險,也會讓親密的友情淪落為需求的友情。儘管如此,朋友之間仍應在有需要的時候隨時伸出援手。對康德來說,友情可以解決因為「非社會的社會性」而導致的孤獨。在《實用人類學》(Anthropology from a Pragmatic Point of View , 1798) 中,康德表示,與其說人類是社會的動物,不如說人類是「逃避群居的獨處動物」更為合理。但與此同時,人類也必須服從「成為公民社會或其他社群成員的必要性」。康德提出了一個重點,那就是人類具有一種二元性,一方面受到他人吸引,另一方面又希望獨處:「我認為,在這種狀況下,人類非社會的社會性造成的對立,指的是人類在傾向於共同組成社會的同時,卻又持續抗拒社會,不斷地想瓦解社會。這種傾向顯然植根於人性。人類傾向於生活在社會裡,因為只有在這個狀況下他才覺得自己比較像個人,亦即,他覺得在社會裡才能發展自己的自然能力。但人類也有一種想過個人生活與獨自一人的強大傾向,因為人類的自我具有一種非社會的特質,希望一切事物都能依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人類因此可以預期自己會受到來自周遭的抗拒,正如他知道自己也傾向於抗拒他人。」康德指出,我們必須讓他人感受到我們的存在、顯示我們的價值、獲得他人的認可。一個人就算有「非社會的社會性」, 也會想讓他人了解自己,甚至讓他人知道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感受。在社會裡,人們也會想向他人透露自己內心的想法,但這麼做勢必會帶來風險,因此人們只會試著跟一個人或特別挑選的幾個人建立友情。康德曾在課堂上表示,人沒有朋友,將完全陷入孤立。如果我們閱讀蒙田 (Michel de Montaigne) 的作品,會發現蒙田雖然讚揚孤獨,卻更重視友情,他形容友情是「〔社會〕完美的極致」。蒙田認為他與艾蒂安・德・拉博埃西 (Étienne de La Boétie Boétie) 之間的友情是模範的友情,而且形容這段友情與一般的友情完全不同:「其他那些我們一般稱為朋友與友情的事物,不外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認識與熟悉,這些人也許是偶然結識,也許是基於某個目的而來往,但實際上這些人的靈魂根本少有交流。我認為真正的友情必須人與人之間做到水乳交融,兩個人合而為一,不再是初見面時的分離個體。」蒙田對於自己與拉博埃西之間友情的描述,非常近似柏拉圖 (Plato)《會飲篇》(Symposium) 中阿里斯托芬 (Aristophanes) 對愛的看法。阿里斯托芬認為,所謂的愛指的是兩個靈魂被創造出來之後,相遇並且結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蒙田提到他與拉博埃西「在相遇之前花了很長的時間尋尋覓覓」, 他們彼此之間有著「多麼熱切的情感」, 以及兩人對彼此是如何的「推心置腹」。蒙田與拉博埃西擁有的是一個完美的友情,因為在所有朋友身上所能找到的優點,全部集中在眼前這個人身上,所以他們沒有必要再結交其他的朋友。因此,當拉博埃西去世時,不難想像蒙田遭受的打擊有多大,他寫道,「我只剩下半個自己。」蒙田描述的是一種現代形式的友情,情感上的親密是這種友情的基礎 —— 這種觀念對亞里斯多德來說是完全陌生的。然而,我們要問的是,蒙田所說的友情,難道實際上不是一種浪漫關係?亞里斯多德的美德的友情與蒙田的理想友情,要維繫這兩種友情必須投入所有的精神與時間,不可能有餘裕再從事其他活動,例如工作或家庭。另一方面,康德的親密友情則是對朋友的投入太少。照理來說,友情除了分享私人的想法與情感,應該還包括其他事物才對。朋友之間通常會有一個或多個共同的興趣,例如運動或某種文化表現形式。也就是說,在友情結構中還存在著第三種成分,而這個成分有助於鞏固朋友之間的關係。當然一定有人會質疑這種成分會不會讓友情變得更加脆弱,因為我們可以合理預期可能會有朋友對於運動或文化形式喪失興趣,導致友情難以持續。雖然確實會有這種情況出現,但反過來說,我們也可以認為,第三種成分有助於創造某種持久的友情,朋友也有可能在各種生活環境變遷下繼續維持共同的興趣,使友情得以持續。談到友情,我們也會想到一定程度的無私。真正的友情或愛,用亞里斯多德的話來說,是為朋友著想,做對朋友好的事情,而不是從自身的立場出發。想建立真正的朋友關係,互惠是必要的,因此朋友也必須為你著想,做對你好的事情,而不是只從他們自身的立場出發。此外,友情也牽涉到客觀性,這與愛不太一樣。我們不難想像單戀的情況。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你愛上某人,但對方卻不愛你。但我們卻很難想像有單方面的友情。即使對方未能回應這個愛,但一個人可以愛著另一個人,且這不代表他的愛是幻覺。然而,沒有互惠關係的友情,卻不是真正的友情。齊美爾認為,現代個人化導致友情的分化。光靠結交一、兩個朋友,無法涵蓋人們各個層面的需求,於是必須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以滿足各式各樣的需求與目的。話雖如此,實際上卻沒有太多證據顯示今日的友情比過去更加區隔分化。在現代的婚姻與同居關係中,我們也發現伴侶關係取代了其他社會關係 —— 一個人的人生伴侶就能涵蓋所有的社會需要。愛情比友情更要求分享認同。幾乎不會有人反對自己的朋友結交別的朋友,但幾乎不會有人接受自己的愛人愛上別人。友情要求一部分的你,但愛情要求全部的你。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孤獨的哲學》, 木馬文化出版作者:拉斯。史文德森 (Lars Fr・ H・ Svendsen) 譯者:黃煜文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我們今日面對的並非孤獨感愈來愈重,而是獨處的機會太少。」孤獨向來是個難以啟齒的話題,儘管事實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孤獨。在安靜無聲的家中、在空蕩的午後公園裡、在熱鬧的陌生派對上,甚至走在繁忙街道上被人群包圍時,都可能感到孤獨。就像許多流行歌曲都低聲唱著,我們內心有多孤獨......《孤獨的哲學》借鑒哲學、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最新研究,區分不同類型的孤獨,分析了孤獨的心理和社會特徵,也討論孤獨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以及身心健康,並提出了數項值得深究的思考:孤獨、單獨與獨處三者有何異同?孤獨是一種現象,還是一種情感?擁有愛情與友情,就不孤獨了嗎?幸福是能為自己的孤獨負起責任?本書更提出:現代社會的主要問題不是我們有太多的孤獨,而是太少的獨處。作者認為身處孤獨時刻,實際上能讓我們更深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立足在世界的什麼位置。挪威當代知名哲學家拉斯。史文德森,擅長以輕鬆淺白的語言,透過哲學持續不斷研究現今社會的日常議題,譬如無聊、自由、孤獨、謊言、恐懼、邪惡等,挖掘人性中最深沉情感的正反兩面,並試圖在這些灰暗的情感光譜中找到其獨特的光亮。也讓我們在資訊嘈雜的現世,學會用理性探求本質,重新檢視各個普世共通的心理情狀,從而構築出適合自己的思維,堅韌心智、活得更加自在。大量引用自古到今的哲學論述、做全面的概念分析,更以貼近讀者的電影、戲劇、文學為例,細膩而共情的闡述關於孤獨經驗的發現。打破大眾對孤獨的成見,彙整各方資料一步一步推導出年紀、性別、時代、個人主義、社群網路、新聞媒體等與孤獨的關係和影響層面。給予讀者面對孤獨的思考基礎、協助自我發現、建立個人邏輯,進而理解孤獨、享受獨處。
daily-weekly
編織十年記憶,為未來媒體領航
文:邱彥錡回顧關鍵評論網第一個 10 年,我見證了不斷成長和發展的軌跡。作為一個獨立媒體平台,關鍵評論網一直致力於提供深入而客觀的報導、評論和分析,為讀者們提供獨特的觀點和具備國際視野的見解。團隊與編輯的努力和專業態度贏得了廣大讀者的信賴和支持,並在台灣媒體界建立了重要的地位。在這 10 年間,關鍵評論網在新聞業界取得卓越的成就,不單是流量與用戶黏著度,更是那份堅守著公正、客觀和多元的原則,在在為讀者帶來高質量的新聞報導,並深入探討各種社會議題。深度報導和具獨到觀點評論提供一個促進公眾討論和思想交流的平台,對台灣社會的進步和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個價值是寶貴且無法衡量的。身為關鍵評論網的早期支持者,看著團隊從簡陋的辦公室,到國際化專業分工團隊,從社會跨足到科技、運動、生活、電影、商業、料理再到各種不同多國多元主題,展望未來 10 年,我期待關鍵評論網能夠繼續在新聞業界發揮領導作用。面對不斷變化的媒體環境和技術發展,保持創新和靈活度,利用網路平台與人工智慧數位技術。期許關鍵評論網繼續擴大讀者群體,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內容,激發更多創意思維與發想,引領台灣社會邁向更加開放、透明和包容的未來。
daily-weekly
百富推薦——如果我們的生命是威士忌|百富匠人的一心一藝
對於喜愛品味威士忌的村上春樹來說,威士忌是能帶來幸福的浪漫語彙。對於製作威士忌的酒廠匠人來說,威士忌是帶來幸福、又能創造幸福的生命志業。以樸實翻動、以熱情烘烤、以直覺感受、以天賦創新,來自百富威士忌的四位匠人,投注生命在每一滴威士忌酒液中,一心一藝打造百富傳奇的故事,訴說「如果我們的生命是威士忌」的故事。匠人堅持:44 年資深翻麥師傅 - Robbie GormleyRobbie Gormley 正在百富酒廠裡檢視手中的一粒麥芽。這裡是蘇格蘭最多酒廠、極富盛名的斯貝賽地區,這座百富威士忌酒廠是達夫鎮上,不,應該說是蘇格蘭高地唯一仍使用傳統鋪地發芽技藝的地方。偌大的廠房內鋪滿一畸又一畸的麥芽,好似飽滿的麥田,窗外的午後暖陽照進廠房內,懶洋洋的空氣中瀰漫的淡淡穀物香氣,Robbie 和他的學徒 Roy Duffus、Matthew Paterson 浸潤在焦糖色的酒廠內,準備要以他 40 多年的翻麥經驗,為徒弟們上重要的一課:判斷麥芽是否孵好。發芽以前的麥粒,可是經歷過數十小時的深度洗禮。百富威士忌酒廠的做法是,先將大麥浸在山泉水中 26 小時,接著再花 23 小時瀝乾,隨即翻麥師傅要不斷地翻攪麥粒,以維持麥粒正確的溫度,麥芽才能孵得平均。而今日要傳授的秘技,是一項通過無數測試的技巧,Robbie 撿起一把麥粒,接著在地板上用麥粒寫下自己的名字,若能清楚顯字,就代表時機成熟了,大麥麥芽成功破殼而出,成為糖化過程中澱粉的由來。學徒們聽畢,紛紛興高采烈的拾起麥粒,在酒廠地板上留下簽名,開心的笑了。「又一批要展開長途時間旅程的麥芽,祝你們好運!」Robbie 像是歡送畢業生一般,想到麥芽經過封釀、成熟裝瓶的那刻,內心不免感到欣慰。最後百富匠人與學徒在燻窯內將糖化的大麥烘乾,讓麥芽在進入下一段旅程前,賦予它獨一無二的風味。無論外在條件如何變異,手工翻麥匠人一心一藝堅守古老威士忌情懷,為了愛酒人心中那充滿詩意的品酩體驗,相信喝到的人會懂的。匠人專注:62 年資深銅匠 - Dennis McBain 百富酒廠廠房內的銅製蒸餾器一律是「百富球型結構」, 天鵝般的頸部、鼓球狀的壺身,一幢一幢的座落在酒廠中,是發酵後的麥芽汁接下來好些日子要住的城堡。蒸餾器的形狀與尺寸是百富威士忌風味的兩大關鍵,這種特殊的瓶頸設計,能讓蒸汽在進入上方管道前能充分混合。Dennis McBain 是百富酒廠非常特別的存在,他是酒廠的專屬銅匠,時不時走到蒸餾器的側面輕輕敲擊、傾聽銅器的聲音,便知道哪些部分需要汰舊換新。一座蒸餾器約莫 30 年的歲月裡,大大小小的零件修理與更換,靠的都是 Dennis 的一雙巧手與智慧。在蒸餾以前,Dennis 會剪一把杜松樹枝放進蒸餾器熬煮,這個步驟他稱為「糖化蒸餾器」。至於要放多少量、放多久時間?Dennis 總回說:「這事兒沒啥科學可言。」匠人一向仰賴的是長期累積的經驗值,以及彷彿天賜的精準直覺。萬一不小心弄錯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那桶子釀出的酒味道就不對勁了。手持錘子敲擊著蒸餾器,Dennis 側耳傾聽,像是醫生拿著無形的聽診器,為蒸餾器照看一生。過去 60 多年來,Dennis 經手無數的蒸餾器,他專注的讓每一座城堡的狀態恰到好處,以迎接在此留宿、蒸餾的麥芽,最終淬鍊出絕無僅有的百富威士忌。匠人熱情:50 年資深桶匠 —Ian McDonaldIan McDonald 看著烘烤中的橡木桶,豔紅的火光逼著木桶的毛細孔打開、釋放出木頭肌理的自然風味,Ian 必須拿捏好烘烤程度,以免烤得太焦。注視著眼前的火光,Ian 朦朧回想起小時候,曾觀賞過一位斯貝賽地區的桶匠打造一口口的橡木桶;匠人的手法俐落,從裁割木條、組裝木桶,到桶口邊緣敲敲打打、歷經二次烘烤將木桶成形,這些過程都看得他目不轉睛。百富酒廠內炙熱蒸騰的氣息,分不清是火燄烘烤橡木桶,還是 Ian 對橡木桶這項志業的熱情。製桶技術瀕臨失傳了,但百富酒廠的專屬桶匠可是全年無休地維修、重造、裝桶,以及封裝威士忌 木桶,據說每名學徒都要花費四年以上的時間學習木桶技藝,然後累積更多經驗才得以打造滴水不漏、密不通風的完美橡木桶。總之,做這行,沒有足夠的熱情是行不通的,正好 Ian 懷著對橡木桶的滿腹喜愛,他還曾改良出全新的桶匠工藝,想出在披薩窯中烘烤酒桶底部,使酒桶呈現出深層的焦香味,使百富威士忌具有更豐富的強度。烘烤橡木桶的這天,不過只是 Ian 穿梭在橡木桶的 50 年間,其中一個再也平凡不過的日常;然而,卻也是因為無數個錘煉橡木桶的日常,才能製作出百富威士忌這般能喝入口的極致木工技藝。匠人創新:59 年首席調酒師 - David Stewart 漫步在酒窖中,David Stewart 走進一支酒桶旁,以取酒器取出一瓢飲,試飲一小口原酒。酒香撲鼻,辛香料的刺激感,隨著酒液初入口舌,在口腔中迸發熱帶水果氣息,接著滑溜入喉,又有淡淡的花香芬芳回韻。數秒的品味過程,David 的腦海中早描繪出完整的風味地圖,預見這支酒的未來風貌。這就是資深首席調酒師的功力,擁有將近 60 年資歷的 David Stewart, 是蘇格蘭威士忌產業中從業最久的首席調酒師,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威士忌。1962 年,年僅 17 歲 David 進到了百富威士忌酒廠,以學徒身份開始工作,認識一支威士忌從無到有的過程、熟悉每一個製作環節。長達 12 年的學徒生涯裡,他累積大量的知識與嗅覺、味覺敏感度,造就匠人精準第六感,練就了辨識每支木桶日後熟成方式的本領,精確到遠在百富酒款出品前,就能想像和制訂出每支酒的詮釋風格。1980 年代,David 更研發了「過桶」技術,轟動酒界、徹底改變現代威士忌的製程。創造出百富獨有的過桶圓味,為威士忌帶來變化萬千的詮釋風格,讓他與披頭四、貝克漢獲得同等榮耀,成為蘇格蘭威士忌產業中第一位獲得大英帝國員佐勳章的佼佼者。將近 60 年的威士忌調酒師生涯,David 總說調酒師最重要的特質是耐心與好奇心,威士忌是時間賜予的禮物,要能耐住性子等待,並找到自由實驗的空間。百富威士忌酒窖中那沈穩的身影,是過去半世紀為威士忌世界開創新風味與深度的人,酒香氤氳,早已分不清那是匠人,還是酒神。匠人精神造就百富一心,堅守優良製酒傳統集風味於一藝。一心一藝創造了絕無僅有的威士忌圓味,也成就百富威士忌的經典不敗地位。了解更多:
daily-weekly
從小眾到華文重要媒體:The News Lens的10年成長之路
文:Marcus Brauchli 翻譯:楊士範首先,恭喜 The News Lens 和由共同創辦人鍾子偉 (Joey Chung) 和楊士範 (Mario Yang) 領導的許多才華橫溢的人,他們在過去 10 年中推動了其巨大的成功和穩步成長。當我和我的搭檔 Sasa Vucinic 第一次見到 Joey 和 Mario 時,TNL 是一家非常早期的新創公司,在臺北一條巷子裡面的公寓一樓營運著,裡面還有浴室和車庫。當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我們被他們的年輕所震撼。Joey 之前工作在日本知名企業作高階主管;Mario 曾是台灣科技記者之一,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還是一位威士忌愛好者。而且,他們共同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在一個經常被名人八卦、醜聞和政治衝突主導的媒體市場中,建立一個深思熟慮的聲音和評論平臺。我在亞洲當了很多年的記者,多年來曾多次為《華爾街日報》報導臺灣。我親眼目睹了戒嚴令的結束,從一黨政治制度到多黨民主制的過渡,兩岸商業關係的興起,世界級科技產業的出現,以及臺灣文化出口像是電影、音樂和食品的軟實力。Joey 和 Mario 想再增加一項成就,成立無黨派的、容易理解、民主化的媒體。他們希望將新的觀點帶入對話中,並用各種方式提供新聞和評論 —— 在手機上,在活動中,甚至在計程車和便利店的一段時間裡。他們想遠離主導臺灣大部分媒體的嘈雜聲。從一開始,Joey 和 Mario 就邀請了年輕人,讓他們想像在 TNL 會有什麼不同。有人從實習生開始,然後留下來擔任編輯作者。最初提供新聞和評論的部份很快擴展到科技和電競等不同分類。在 North Base Media, 我們始終尋求為我們的投資組合公司帶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我們聘請了顧問來幫忙 TNL, 他們已經在華盛頓郵報,美國之音和 Vox Media 擔任高階職位。他們都對在臺北的工作過程有美好回憶。TNL 已經成為現代數位媒體公司該有的樣貌。它現在在一個大集團下管理許多不同的媒體品牌,這使其能夠更好地吸引讀者並為廣告商服務。它使用技術來優化使用者體驗。 更重要的是,TNL 已經成為華文重要媒體之一:它有高品質、引人入勝的內容,不受大公司或政府的控制。它有潛力不僅為臺灣,而且為亞洲和世界各地的讀者服務。Sasa 和我以及我們在 North Base Media 的同事很榮幸能與 TNL 合作,並祝願它在第二個 10 年開始時一切順利。First of all, congratulations to The News Lens and the many talented people there, led by co-founders Joey Chung and Mario Yang, who have powered its great success and steady growth over the last decade.When my partner Sasa Vucinic and I first met Joey and Mario, TNL was a very early-stage startup, operating out of a rented house on a small back street in Taipei, complete with bathroom and shower and a garage. When we first met, we were struck by their youth. Joey had been licensing Japanese cartoon characters. Mario had been one of Taiwan's top tech journalists, but I was impressed that he already drank the official drink of Big Time Editors, whiskey. And, together, they had an ambitious plan: to build a platform for thoughtful voices and commentary in a media market that was too often dominated by celebrity, scandal and political clashes.I’d spent many years as a journalist in Asia and had reported out of Taiwan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 number of times over the years. I’d witnessed first-hand the end of martial law, the transition from a single-party political system to a multiparty democracy, the rise of cross-straits business ties, the emergence of world-class technology industries and the soft power of Taiwan’s cultural exports—cinema, music and food.Joey and Mario wanted to add one more accomplishment—the introduction of nonpartisan, accessible, democratized media. They wanted to bring new voices into the conversation and deliver news and commentary where people wanted it—on their phones, at events, even for a time in taxis and convenience stores. They wanted to stand apart from the cacophony that dominated much of Taiwan’s media.From the start, Joey and Mario brought in young people and let them imagine what could be different at TNL. People who started as interns stayed on as editors and writers. The original mandate to deliver news and commentary soon extended to technology and esports.At North Base Media, we always seek to bring something of value to our portfolio companies. We brought over advisors to help TNL who have gone on to senior positions at The Washington Post, Voice of America and Vox Media. All of them have fond memories of their time working in Taipei.TNL has become the model of what a modern digital media company should be. It now hosts a number of different media brands on a single platform, which allows it to better engage readers and serve advertisers. It uses technology to optimize users’ experience.More importantly, TNL has become a beacon in the Chinese-language media universe: it is a source of high-quality, engaging content that isn’t controlled by a larger corporation or a government.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serve readers not only in Taiwan but across Asia and the world.Sasa and I and our colleagues at North Base Media are hono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NL and wish it all success as it begins its second decade.
daily-weekly
《通關升級!》:關於遊戲關卡設計的一切,我都是從第九關學到的
文:史考特。羅傑斯 (Scott Rogers) 關於關卡設計的一切,我都是從第九關學到的這本書叫《通關升級》(levelUp!), 所以總不能沒有任何章節在講關卡和等級 (level) 的設計吧。[1] 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就像分數 [2] 一樣,它的定義會依照不同脈絡而有所不同。請看:關卡:遊玩的環境或地點。「如果你在死星關卡,遊戲就快結束了。」及關卡:一個遊戲開發者偏好的用詞,用來描述依特定遊玩體驗不同而劃分的區域。「我大概在那個礦車關卡死了十來次了吧。」還有關卡:用來計算玩家進度的單位,特別是在玩法有重複性時使用。「我《俄羅斯方塊》玩到第二十關了。」跟等級:依照所得分數、經驗值或技能所計算的高低級別。這個詞是用來標示角色的進展與進步,如「我終於把第三個《魔獸世界》角色升到 70 級了。」「等級」的概念最常在 RPG 中看到。而為什麼 level 一詞在遊戲產業中有四種定義呢?有可能是因為電玩遊戲開發者的詞彙極度有限。而 level 有多種定義,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開發者已經在各種不同脈絡下用這個詞太久了,久到已經來不及讓大家一起改用其他如 floobit 或 placenheimer 等新創詞,所以就只能用 level 了。但為什麼是用 level 呢?大部分資歷久遠的遊戲設計師認為這個詞來自《龍與地下城》, 玩家在遊戲中會經過多個地下城的樓層 (level) 才會到達龍的所在 (這也是遊戲名稱的由來)。我想不透為什麼沒有人想到要用 floors 來稱呼樓層就是了。然而現實更為複雜。一個關卡常常根本不叫做關卡。我曾在遊戲中看過場、波、階段、幕、章、地圖、世界等,但就算是這些用詞也有各自的獨特定義。來回顧一下:可以在重複遊玩相同或類似內容的遊戲中看到。這個詞可以用在重複活動的運動遊戲中,例如一場高爾夫比賽或一場拳擊賽,也可以用於玩法有點變化的遊戲,如《Peggle》或《美女餐廳》。通常會與戰鬥有關,例如「一波又一波的敵人突擊了正直的英雄!」很刺激吧!但你在做的還是一樣事情:打擊壞人。[3] 一波又一波的敵人可以做成一整個遊戲,例如《植物大戰殭屍》與《Defend Your Castle》, 或只是遊戲的其中一段,如《戰爭機器 2》或《秘境探險 2》。[4] 通常跟「波」這個詞可以互換,不過它通常用於描述一個可以跟活動作出明顯區別的體驗,就像火箭的不同分節一樣。[5] 「 階段」常常用來描述敵人魔王的不同行為模式。開發者希望玩家專注在遊戲劇情的時候會使用這些詞彙。這種用語讓遊戲感覺比較高級。但他們想唬誰啊,遊戲關卡就遊戲關卡啦。關卡也常常以地圖或者場景的地點命名 (例如「發電廠」或「瘋人院」)。在 FPS 中最常見到這種讓玩家把地點連結到風格或玩法的做法。常常跟關卡混淆,但我覺得罪魁禍首在用法源頭。「世界」最早出現在《超級瑪利歐兄弟》知名的「世界 1-1」(World 1-1), 該遊戲極為成功,於是「世界」一詞立刻受到開發者青睞。不過,以我自己的定義來看,世界 1-1 應稱為關卡 1-1。世界是電玩遊戲中的一個地點,主要是以視覺主題或類型區分。一個世界可以包含多個擁有共同主題的地點。在早期的電玩遊戲中,玩家會稱關卡為「世界」, 像是「火世界」、「冰世界」等等。然而,隨著家用市場要求遊戲的遊玩時間變長,開發者很精明地學會利用重複的材質組合或遊戲機制 (或者雙管齊下) 去製作多個關卡,讓這些世界延長了,而最有名的範例就是《超級瑪利歐兄弟》的世界 1-1。不過,世界 1-1 只是第一世界中四個關卡的其中之一。[6] 我們需要有個名詞來定義這些不同的區段,於是「關卡」誕生了。十大老哏電玩遊戲主題由於這些年來有那麼多種遊戲世界在大家面前亮相過,有些已經變成了陳年老哏。大部分的開發者都會尖叫著逃離這些老哏,但它們還是有它們的用處。因此,請容我一一鄭重介紹:你可以輕易地想像早期遊戲開發者看著黑色的電視螢幕而想到這正好可以拿來當作外太空。向量繪圖的閃亮星星在早期陰極射線管螢幕上看起來超讚的。由玩家控制的太空船不需要任何動畫,用簡單的幾何形狀就可以即時繪出太空船。玩法主要可以建立在物理法則上,這是在遊戲設計與美術出現前那些早期程式設計師的重要優勢。隨著最早期遊戲的類型 (射擊遊戲) 開始演化,外太空在電玩遊戲的戰場選擇中持續大受歡迎。外太空也可以讓所有科幻類常客,如外星人、太空船、電腦、未來武器等有出場的機會,這些都是阿宅遊戲開發者的最愛。這些關卡會迅速廣受歡迎有三個原因:第一,火關卡跟冰關卡所呈現的危險物程式很好寫,例如火焰與低摩擦表面等。這些危險地形完美地造就需要抓時機的謎題、破壞玩家的節奏,讓關卡更具挑戰性。第二,火與冰的環境恰好適合各式各樣致命生物棲息,從岩漿人與噴火龍到 (毛茸茸或冷冰冰) 的雪人。第三,火與冰的關卡可以為遊戲世界帶來不同的色調 (紅與藍), 這為早期八位元時代家用遊戲盒子背面的遊戲畫面帶來重要的特色區別。到了今天,火與冰的關卡已經偽裝成雪中的火車殘骸與熔岩神殿,但只要顏色、體驗與機制都符合條件,這些對我來說永遠都會是火與冰的關卡。《龍與地下城》以及托爾金的中土世界深深扎根在遊戲開發者的 DNA 中。地下城中隨處都有陷阱要避免、謎題要解開、機關要繞過。地下城有一波又一波的敵人 (卻絲毫沒有解釋他們為什麼住在那邊) 以及許許多多等待蒐集的寶藏。就算當遊戲世界的設定與中世紀奇幻無關,玩家還是很享受打劫無人涉足的滿布塵埃墓穴。在技術方面,地下城給予遊戲美術許多優勢:適合運用戲劇性光線以及精細的石刻與雕像。即便在遊戲產業初期,洞穴壁上的材質也是用可以輕易重複 (或稱「圖塊」tile) 的美術素材做成。工廠關卡已經是平台遊戲的必備關卡類型了,平台遊戲類型在家用遊戲系統上爆炸性成長之後更是如此。工廠靈活的機關讓遊戲開發者輕易地製造、結合、再利用各種危險物,並微調讓它適用於多種不同的難度。這些彈性的工廠機關很快地也蔓延到其他地點,在幾乎所有動作與平台遊戲的墓穴、馬戲團、太空站裡都找得到移動平台、輸送帶、齒輪等。[7] 叢林主題給予電玩遊戲設計師像地下城一樣的彈性,但少了昏暗的色調與生硬的直角。色彩豐富的戶外環境中,有異國風格的陷阱 (流沙與用布蓋住的刀坑) 以及異國風格的生物 (例如鱷魚、蛇與蠍子), 讓叢林關卡在遊戲美術成為重點後迅速成為大受歡迎的遊戲關卡主題。叢林關卡擁有歷久不衰的機關:可以盪的藤蔓、可以起跳的樹枝平台以及如《青蛙過街》一般有浮木流過的河流。這些都讓玩家的心像叢林鼓一樣怦怦作響。當遊戲需要一點氣氛與劇情的時候,陰森的環境最適合了。玩家會慢慢探索詭異的環境,不時受到突然冒出來的機關或敵人嚇到。但嚇人是種藝術,你必須在關卡中建立步調:先設計寧靜期、接著分散玩家的注意力再嚇他們。採用怪異陰森主題時,音樂與音效設計非常重要,與敵人遭遇及謎題設計密切相關。但要注意不要給太多提示。假如你沒有做好正確的安排,很可能一下子就破了自己的哏。經過多年自己在車庫做鬼屋的經驗,我發現最棒的嚇人方式就是讓玩家可以預期驚嚇會發生但是不知道會從哪邊來。怪異陰森的主題也是電玩遊戲套路中最有彈性的。有怪異陰森的冒險遊戲、平台遊戲、RPG、FPS 甚至解謎遊戲。只要怪異陰森,一切都會變得有趣。海盜關卡可以說是怪異陰森關卡精神上的兄弟。[8] 海盜主題特別適合有激烈動作、近身對戰以及,沒錯,就是一堆又一堆的寶藏。許多海盜關卡會利用海盜與生俱來的移動方式:海盜船。然後還有海盜骷髏,有誰能不愛它們呢?就像怪異陰森的主題一樣,海盜主題被當作「全能主題」, 可以應用在幾乎所有類型的遊戲以提升銷售。不管是罪犯、混混、變種人還是超級反派,寫實都市主題可以在一個能引起共鳴的真實環境創造驚奇。能夠引起共鳴的特質是這類遊戲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對遊戲美術來說,要製作窗外的世界總是比較容易。隨著系統處理器與多邊形的數量增加,充滿細節的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看。玩家想要在跟自己窗外的世界一模一樣的地方遊玩,這點聽起來雖然有點諷刺,但他們擁有一個多數人所沒有的選擇:把世界變更好或毀滅世界。太空站已經變成科幻遊戲類的地下城替代品 (尤其在 FPS 與生存恐怖類型中), 而這是受到 1986 年電影《異形》的強烈影響。在電玩遊戲中,絕大多數的太空站走廊都被滿滿的恐怖異形與失控的機器人占據。太空站的主題很自然可以帶進科技類的機關,利如雷射力場以及與工廠相似的移動平台。太空站讓美術團隊可以在做出華麗視覺效果的時候炫技一下,例如全像電腦螢幕或壯闊的星際視野等。雖然《瑪利歐兄弟》中的下水道乾淨到食物掉了撿起來還能吃,但電玩遊戲中的下水道隨著遊戲畫面提升而變得越來越噁心。下水道宛如奇幻世界地下城在現代世界的孿生兄弟 [9], 而它變得更複雜且致命,裡面的危害物從巨大老鼠與白化鱷魚到浸泡進去就會立即死亡的臭水都有。另外,在下水道中也能找到無縫融入的工廠關卡機關等著挑戰玩家,如轉動的通風扇與會下沉的平台等。還好嗅覺電視 (smell-o-vision) 沒有流行起來。[10] 雖然前面提到的主題都是公認的老套了,但這並不代表不能用。只要利用墨西哥披薩技法就能加入一些變化。1990 年代,塔可鐘 (Taco Bell) 發明了「墨西哥披薩」, 這是一種有披薩外型、以墨西哥料理為配料的小點。我聽起來覺得似乎有點噁心,不過在好奇心驅使下我還是試吃看看。味道是還不差啦,不過我學到的是,你可以將兩個從沒想過可以放在一起的東西結合,然後得到出乎意料的好結果。更重要的是,這是個完完全全原創的成果。在設計《王子復仇記》的時候,我們就採用了墨西哥披薩技法。我們沒有做出一般的墳場,而讓它因為火山噴發而地面裂開、噴出火焰,可說是一個火墳場。我們也做了一個用冰包覆的海盜關卡,諸如此類。僅透過結合不同的關卡主題,我們就能在這些陳年老套中注入新生命。附註 [1] 關卡與等級都可用 level 一詞表示。[2] 分數的英文 score 也有多種含義:(1) 取得某件東西 (例如「我在那次掉寶中拿到一把戰斧」);(2) 計算分數 (例如結算最高分);(3) 刻痕 (例如用光劍在金屬上刻出痕跡)。[3] 我所謂的打擊,意思是用拳打、用刀捅、用槍射、用手刀砍、斷頭、噴飛、爆炸。[4] 你可以在任何動作遊戲中找到「波」, 不限於遊戲名稱最後面有「2」的遊戲。[5] 記住,這些語詞最早是由早年的遊戲製作者所創造運用,這些人就是你高中宅男俱樂部的那群成員。[6] 不好意思喔,你們這些酷小子,書呆子已經統治世界了。世界 1-1 是草原、1-2 是地洞、1-3 是由許多像山一樣的平台組成,而 1-4 則是在城堡內。這些關卡都屬於稱為蘑菇王國的世界中。現在你知道了。[7] 當《星際大戰》創作者喬治。盧卡斯搶在最後關頭在他 2002 年的電影《複製人全面進攻》當中加入工廠關卡,我認為那是電玩遊戲產業的一大勝利。電影中的幾位主角搭著輸送帶,看準時機跳躍穿過迅速下壓的機器,那根本就像從任天堂平台遊戲中抽出的橋段。[8] 我們常常能在一個遊戲中同時看到海盜與怪異陰森關卡,而我能想像到的唯一原因就是設計師很愛迪士尼樂園。「加勒比海盜」以及「幽靈公館」的設施都在迪士尼樂園的紐奧良廣場「世界」。至少我知道我是因為這樣才在《吃豆人 吃遍世界》中把兩者放在一起。[9] 你知道早期的《龍與地下城》玩家會到下水道與排水系統中實境遊玩嗎?算是現代實境角色扮演遊戲 (Live-action role playing, LARP) 的前身。[10] 過去曾多次出現將嗅覺硬體帶入遊戲業的嘗試。最近出現的裝置是 ScentScape 氣味機,會往玩家的鼻子噴發松樹森林、鹹鹹的海水與霰彈槍發射的味道。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通關升級!發想創意、構建關卡、設計控制、塑造角色的全方位遊戲設計指南》, 大家出版作者:史考特。羅傑斯 (Scott Rogers) 譯者:廖晨堯、李函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手機遊戲已蔚為風潮、主機遊戲仍有死忠玩家,當大家都想玩遊戲,我能不能也來把腦袋裡的想法變成遊戲?我的遊戲又要如何在海量遊戲中抓住眼光、贏得口碑、獲得最多玩家?一切疑問,都可以在《通關升級!》中找到解答!這是一本手把手,從第一步開始教你認識關於遊戲設計各種面相的殿堂級「教科書」(雖然塞了很多笑話和漫畫)。別怕把創意點子丟掉,所有留下的東西都必須有趣。點子本身很廉價,如何運用才是重點。從有趣的點子出發著手,一邊開發遊戲,一邊把「無趣」的因素移除,所有留下的東西都必須要有趣。如果必須把好點子丟掉,別心疼,那代表你流下的其他創意都更棒!運用單張表、十頁書、完整企畫書,讓遊戲概念就定位。逐步擴張,才能抓準最吸引人的重點。計畫需要組織,點子也需要。濃縮進單頁文件的最重要的指導原則是遊戲的地基,擴張成十頁的指南是框架,完整企畫書則是讓你和團隊夥伴採取具體行動的可靠憑據。角色、活動、世界觀必須特色鮮明。除了平台的技術限制以外,電玩遊戲唯一限制你的因素就是你自己的想像力。但請用怪異三角形協助你的創意不嗨過頭,而讓玩家覺得荒謬甚至被騙。何時跑故事線、何時戰鬥,需要經過精密的交錯安排。有鬆有緊,玩家才不會玩膩或累壞。遊戲節奏表是遊戲架構的「地圖」, 能協助你檢視遊戲玩法進程,一覽無遺。動手永遠比旁觀好,動畫就播親吻和爆破。用遊玩過程來說故事,別光讓玩家看他們該做的事。過場動畫適合用來營造情緒和浩大場面,物理運算就不會受限於遊戲引擎。音樂永遠都要比畫面上的動作還刺激。不是只有動畫和對白才能推動故事的動作節奏,音樂也能!主角若不能捏角,起碼要有紙娃娃系統。你絕對會希望玩家認同甚至喜愛主角,而外觀個人化可以提升角色和玩家的情感連結。NPC 要能推進劇情或提供情感依託。Yorda 效應讓你了解玩家如何逐漸對角色投入感情。角色之間的互相依賴可以形成一種保護關係,帶出更深刻的情緒張力。敵人的行為設計成與彼此配合和但又有相反差異。比起割草,玩家比較喜歡有挑戰。但如果怕太困難,可以使用「動態難度」幫助玩家。從遊戲的 3C (角色塑造、鏡頭運作、操控方式)、關卡設計、HUD 設計與介面,到充滿張力的衝突與戰鬥,本書還收錄了更多心法,包括如何用「玩家手指運動指南」設計符合人體工學的控制方法、如何用「墨西哥披薩」技法讓關卡主題變得獨一無二、如何用「攻擊矩陣」追蹤作戰招式與反應、如何規劃「有良心」的營利模式好讓玩家付費支持你營運下去,以及如何選對發行商才能讓遊戲擁有最多曝光...... 等你一步步跟著作者指示開始規劃題材、動腦發想、實踐步驟,難免會遇到不知道怎麼進行的時候,但沒關係,本書也提供大量的思考錦囊、文件範本、工作表格、設計樣板,讓你擺脫無所適從,由 0 生出 1, 再由 1 變多。遊戲要成功,有許多可以遵行的原則。本書作者史考特。羅傑斯以數十年的業界第一線經驗,和參與多部暢銷大作的精準眼光,系統性拆解暢銷遊戲的公式,整理出可行的步驟與不可踩線的禁忌,搭配全書將近 400 個遊戲的實例說明,多角度統整遊戲開發的前中後期所會遭遇的困難與解方,引領遊戲設計師理解玩家的動機與需求,開發出讓人欲罷不能的遊戲。
daily-weekly
【動畫】你的牙膏能幫助去漬嗎?黑人極緻酵素牙膏的5倍溶解去漬力*,幫你恢復牙齒原生白
健康白皙的牙齒,是展露自信燦笑的關鍵。對於牙齒暗黃、有牙漬問題的人來說,有什麼方法可以恢復牙齒原生白?除了養成正確的刷牙習慣,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鍵步驟,那就是:選對牙膏。雖然市面上有許多主打牙齒美白的牙膏產品,不過是否真的都有清除牙漬的效果?最終,消費者還是要回到科學實證來看。恢復牙齒自然亮白,比刷牙更重要的事:選對牙膏一般而言,牙漬形成的外在因素,不外乎是受到食物色素與生活習慣影響。例如:咖啡、奶茶、紅酒等深色食物,都十分容易在牙齒上留下汙漬;又或者是吸菸所產生的煙焦油,也容易附著於牙齒表面形成菸垢,導致滿口黃牙。當這些殘渣、汙垢在牙齒上堆積,久而久之便會形成牙菌斑、牙結石,影響口腔健康。因此,要還原牙齒自然亮白、維護口腔清新環境,勢必要破壞齒面汙漬的結構,才能溶解頑固牙漬,讓牙齒表面恢復自然本色。不過要注意的是,清除牙漬之際,也不能讓過強的化學清潔力傷害到琺瑯質,否則恐導致敏感性牙齒。為了幫助人們恢復牙齒亮白、同時又保有完好琺瑯質,「黑人全亮白極緻酵素牙膏」採用了創新配方,採用木瓜蛋白酶、葡聚糖酶等含天然複合酵素配方,幫助去除頑固牙漬。黑人全亮白極緻酵素牙膏,如何做到 5 倍溶解去漬 * 又能幫助抵禦著色?經過實驗比對,與一般牙膏 #相比,「黑人全亮白極緻酵素牙膏」能做到 5 倍溶解去漬的效果,幫助清除更多外在附著的色素,讓牙齒還原本色。所謂複合酵素配方作用的方式是:讓牙齒亮白度提升 6 個色階的方法:黑人 6 階亮白加速器 ^ 若想要加速牙齒亮白效果,除了選對牙膏,還能搭配其他潔牙工具,例如黑人牙膏推出的「6 階亮白加速器 ^」產品組合,包括:黑人全亮白極緻酵素牙膏、全亮白極緻漱口水、黑人聲波煥白刷,能提供牙齒面面俱到的美白保養。經黑人牙膏內部實驗,同時使用全亮白極緻酵素牙膏及全亮白極緻漱口水,最高可讓牙齒亮白度提升高達 6 個色階。這一場為牙齒喚回美麗亮白、展現自信燦笑的實驗,不妨現在就試試看▶Momo 好禮直接送!買黑人極緻酵素牙膏就送漱口水和護髮霜
daily-weekly
李長榮教育基金會的一封英雄帖:加入這場無限賽局,獲得最高六萬元的獎學金
這是亞馬遜暢銷作家賽門・西奈克 (Simon Sinek) 知名著作《無限賽局》的核心概念,翻轉人們只在乎輸贏的思維,回歸到自我成長的終極目標,進而為自己的人生創造真正的勝利。李長榮集團 (LCY Group), 出於對人才培育的重視,將書中提到的「無限思維」精神融入今年的獎學金活動中,廣邀校園裡的年輕優秀人才參與一場前所未有的無限賽局。獻給青年學子最熱血的營隊 ——Infinite Gamers 為了啟發更多潛能無限的學生,財團法人李長榮教育基金會在 2010 年創立第一屆優秀學生獎學金與青年教授獎,藉由舉辦獎學金活動,鼓勵莘莘學子突破框架、挑戰自我。李長榮教育基金會第十屆獎學金活動,今年以無限賽局、無限思維為主旨,邀請學員成為「Infinite Gamers」, 以「沒有終點線 」(There is no finish line) 的持續轉變,享受永不止步的成長過程,成就永續精神。藉由兩天一夜的營隊,不僅能和各校優秀學生切磋交流,也能認識產業菁英、開拓視野,並在精心設計的營隊活動中,學習畢生受用的「無限思維」; 此外,也將透過營隊甄選出優選學生,頒授最高新台幣六萬元的獎學金。本次的獎學金活動,只要是國內公私立大學院校化工、化學及相關科系 (含材料、生技、生科、機械、儀電)、商管學院及其相關科系,大三至大四生及研究生,最近一次學期總成績 80 分以上,且未得過本獎項者,皆可報名。報名方式分兩階段審查,首先是書面審查,即日起至 6 月 30 日寄出報名文件,7 月 30 日會公布獲選參加兩天一夜營隊活動的名單;接著會在 9 月 4~5 日的營隊過程中,遴選優秀學生,並另行舉辦頒獎典禮,每人獎助學金最高新台幣六萬元整。值得一提的是,李長榮教育基金會獎學金活動為,符合資格的學生不妨報名一試。培植人才不遺餘力,李長榮教育基金會有哪些重點計畫?除了一年一度的「李長榮獎學金活動」(LCY Scholarship), 李長榮教育基金會還設置了各階段人才的獎助學金計畫。自 2018 年啟動「李長榮博士生獎學金計畫」, 鼓勵化學、化工、材料相關傑出學生繼續攻讀學位;今年更新增「李長榮碩士生獎學金計畫」, 擴大鼓勵化工、化學及相關科系研究所 (含材料、生技、生科、機械、儀電)、商管學院及其相關科系學生攻讀碩士學位。而為了獎勵學術創新或對產業有顯著貢獻的化工相關領域教職者,也設置了「李長榮學術研究傑出青年教授獎」, 透過這些獎項,鼓勵各階段的優秀人才,讓學術帶動產業進步。不只支持學生進修,李長榮教育基金會也建立化工界產官學研交流的重要平台。例如:自 2018 年開辦的「李謀偉科學論壇」(Bowei Research Conference), 由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先生個人贊助,以科學論壇作為交流平台,邀請全球在生醫、材料與化學相關領域的頂尖學者,到台灣與年輕學子分享最新研究,並共同激發新的產業可能性。從無限思維出發,建立產業永續價值從營隊活動、碩、博士生獎學金到科學論壇等計畫,都可看出李長榮教育基金會對人才培育不遺餘力。透過教育培植未來新星需要長時間的耕耘,由此亦可見基金會具備遠見,這正是把長遠的價值實踐放在短期效益之前的「無限思維」。將企業的能量向外延伸、擴大影響力,李長榮教育基金會相信唯有付出與關懷,主動培育潛在的各階段優秀人才,並讓更多新秀為產業注入新一代的創新與活力,才能共創未來的理想願景,成為推動世界進步、帶動永續發展的一股力量。這是李長榮教育基金會的「無限思維」, 而要從有限思維轉變為無限思維,擁有報名資格的優秀學子們,就從進一步認識李長榮教育基金會的獎學金活動開始吧!
daily-weekly